煎饼果子的做法-煎饼果子的吃法讲究

2024-05-03

煎饼果子的做法-煎饼果子的吃法讲究(共10篇)

篇1:煎饼果子的做法-煎饼果子的吃法讲究

煎饼果子的做法

煎饼果子材料:

面粉150克、盐1/4小匙、小苏打1/8小匙、无铝泡打粉1/8小匙、植物油10克、温水70克。

煎饼糊材料:绿豆面80克、小米面60克、鸡蛋1个、五香粉1/4小匙、稀高汤或清水适量(大约200克左右)。

酱汁材料:红腐乳1/2大匙、李锦记蒜蓉豆豉酱1大匙、六月鲜甜面酱1大匙、凉白开水1大匙。

其它配料:香菜2棵、小葱2棵、白芝麻2-3大匙、火腿2根、生菜1棵。

制作过程:

1、香葱切成末,绿豆面与小麦面粉放入大碗中。

2、两种混合均匀后,分次加入180克水,边加水边搅拌,直到成为无颗粒均匀的面糊。

3、锅烧热,倒入少许的油,用厨纸把油抹匀锅底。

4、用勺子向锅内舀入1/4量的面糊。

5、立即用手转动锅体,使面糊均匀铺满锅面。

6、打入一只到两只鸡蛋。

7、用铲子戳破蛋黄的那层膜,使蛋黄和蛋清混合均匀铺满饼面。

8、在鸡蛋液还没凝固时,放入葱花。

9、把饼翻过来再继续烙制1分钟左右。

10、摊好的饼任然置于锅上(铁板)。

11、分别刷上甜面酱、辣椒酱。

12、放入油条,注意在放油条前用手将油条两条撕开

13、用工具将煎饼卷上,根据客人需要撒上生葱,再次涂抹甜面酱和辣椒酱,撒少许芝麻

14、定型,出锅。

煎饼果子的简介

提起煎饼果子,不能不提山东的煎饼,正是先有了山东的煎饼才有了带有浓厚天津特色的美味小吃--煎饼果子。煎饼子在天津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最初是由一位山东马姓回民首创。开始只是一张山东大煎饼卷上一根油条和大葱而已。

煎饼果子是天津人小吃。它是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油条或者薄脆的“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口感咸香,如今的煎饼子原料已经不仅限于绿豆面摊成的薄饼,还有黄豆面,黑豆面等等多种选择。

煎饼果子在早上的早点摊,马路边或者社区里才能见到,小摊主要就是制作和出售煎饼果子的小推车,制作一套煎饼子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篇2:煎饼果子的做法-煎饼果子的吃法讲究

1、煎饼的面,选用绿豆粉和面粉二合一,也可以只用面粉,但成品口感会稍粘.绿豆粉用多了,因筋力不够,皮儿容易破,不好操作,所以绿豆粉最多用到1/3。

2、葱花,根据个人喜好,不用也可以。

3、酱料,可用甜面酱,辣酱,也可加上适量的豆腐乳。

篇3:自己摘的果子更“甜”

现在想想,那些野果子和平时我们精挑细选的精致水果比起来真是不足为奇,只是因为自己摘的,所以,这项活动本身就让人更加兴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表内除法时,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表内除法共有81道除法算式,可是这么多算式怎样整理才能使其更有序,看起来更有条理呢?”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投入探索中:有的小组学生在动脑筋想,有的小组学生还在研究,第四小组居然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老师走过去,发现这个小组的学生是按得数相等来进行分类整理的,如6÷ 6=1、9÷9=1、7÷7=1、8÷8=1……老师马上给予肯定,但又提出质疑: 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能使整理不遗漏,还有序呢?有一个小男孩马上说:“老师,我有办法,要是按9÷9=1、8÷8=1、7÷7=1、6÷6=1……这样就更好了。”老师投去赞许的目光,并用手摸摸他的头,他就更起劲了。这时,我们的老师发现有几个小组的孩子毫无头绪,便让第四小组的学生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希望能给这些孩子一些启示。事态完全在这位老师的意料之中,在第四小组的提示下,其他小组有的是按被除数相同进行分类整理的,有的小组是按除数相同进行分类整理的……大家都投入这一活动中。

时间过得真快,铃声响起了,他们都抢着说:“老师接着整理吧。”从孩子的脸上我们的老师感受到了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这位老师说:“那就这样吧,如果你是小小数学家,就把没整理完的回家继续整理,如果你是小小创造发明家,就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使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反思】

数学知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编码,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从表中更深切地感受到除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到规律,提高口算能力。

乌申斯基指出:“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脑子里装满了片段的、毫无联系的知识,那就像东西放得杂乱无章的仓库一样,连主人也无法从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在学过表内除法后,老师安排了这节整理和复习,让学生把学过的81道表内除法算式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有序完整地整理出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些聪明的孩子们想到了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等一些方法进行整理。从形式上看也多种多样,有的是表格,有的建立知识树等。可见孩子们有较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看出孩子们分类整理的能力也很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主地、主动地创造“自己的数学”的过程。

这一课例的成功告诉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因为这种发现和创造,理解最深,记忆也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请相信孩子们是乐于亲自去参与学习活动的,给他们提供一些自己摘果子的机会,让那独特的味道永远保存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评析】

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走过十几个年头,它的理念已被教师们接受,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切切实实地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领悟学习的内涵, 掌握学习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在这节数学课中,教师本着“学会合作”的教育思想,采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群体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教学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 方法整理表内除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培养他们分类整理的能力。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发挥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弱化。教师适时地引导、点拨,成功地充当了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大大激发了学生“摘果子”的欲望。

整理和复习课看似单调、枯燥,但如果你能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

摘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4:如何用皇帝的口吻要一个煎饼果子

“上諭”是清代皇帝们最常见的发表意见的方式,各位看到的“圣旨”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在早朝时,皇帝如果有想说的话,就对内阁大学士或军机大臣讲个大概意思。大学士或军机大臣在散朝后,将皇帝讲话的中心思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总结,整理为文字,然后颁发出去,这就是“上谕”。

谁来写?

对于内阁大学士而言,只能在早朝的时候进见,故而多人一起听皇帝说话,回去以后互相对照即可。而且还有起居注,必要时可以查阅,帮助大臣们记忆。而对于军机大臣而言就比较惨了,一般是单人或双人(因为乾隆时军机大臣傅恒实在记不住)进见,单凭自己的记忆力和对皇上的理解来记住皇上的意思。拟好上谕后,皇帝再看看,没什么问题就发布。大部分上谕都是这么写出来的。

当然,并不是谁都能记这么准的。乾隆中期对准噶尔用兵,乾隆爷经常一天发很多次上谕。这时候军机处负责协助起草上谕的小官“军机章京”就很辛苦。据《啸亭杂录》记载,有一天,乾隆帝突然要对前线发布命令,把军机处值班的一个叫巴延三的军机章京叫进宫来,立刻口授几百字。巴延三从没见过皇上,乍一进宫,全身都哆嗦,根本就没听清皇上说了什么。出宫以后才意识到坏了,没记住皇上的话,脑袋要搬家啊。幸好有一个小太监,偷听了全部谈话,将那几百字背了一遍,让巴延三整理后进呈御览。皇上一看,大为激赏,对军机大臣傅恒说:没想到你手下还有如此人才!巴延三后来一路官运亨通,做到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都是因为这件事。可见,有个好脑袋瓜子,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没有的话,请跟紧了有脑袋瓜子的太监。

颁发上谕,这是皇帝最主要的发声途径。这个渠道的特点是,无需针对具体事件,可以开地图炮。但是问题是很显著的:上谕的书写,是由臣下完成的,故而臣下能否理解皇上的意图,能不能总结准,就很重要。雍正时期有一位大臣叫张廷玉,此人当了很多年的大学士,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他特别擅长记住皇上说话的意思。

怎么写?

比较短的上谕,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比如雍正元年八月十六日,有一则上谕:“谕吏部。八旗满洲翰林官员向无升转之途,甚为可悯。伊等如何升转之处,着议奏。”很简洁。长的上谕,往往就没那么好理解了。比如雍正四年皇帝解释查嗣庭案的上谕,就长达数千字。记录的官员,辛苦了。

上谕文本,最大的特点就是霸气。这种霸气,主要表现为语气的强硬与绝对:毕竟是皇上发的话嘛!

具体到文本特征上,由于大多数上谕的撰写目的是发布命令,所以会有很多祈使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乾隆后期频繁出现的指责:“尔是何居心?明白回奏!”

另外,由于皇帝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都是“一锤定音”的,因而上谕文本里往往会给讨论对象“定性”、“上纲上线”。例如嘉庆帝曾说:“朕观内外奏事者,大约不出于名利两途。”再如雍正八年正月十三日上谕:“朕观陕西之人秉性直鲁,凡好为诞妄之说者多来此省,摇惑人心。”

清代的上谕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引用儒家经典时比较克制,也不会为追求文字优美而刻意安排四六对仗。比较常见的引用,是追述清朝自己的故事,但也会说得比较清楚,不会故意用人名别号等。这决定了清代的上谕并不是典型的、优美的文言文,功能性很强。但也有一个好处:容易阅读,也容易让后世仿写。

是的,你也能写!

说了这么多了,来说说怎么仿写上谕吧。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何用上谕的文体写出“楼下煎饼果子好不好吃”这个意思。

1、一定要觉得自己是一个皇帝。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假设自己是皇上,什么事情都要指挥别人干,绝不能自己去干。而且自己的道理一定是最重要的。没这个思维逻辑,就写不出好上谕。

2、把你要写的东西,提炼出一个祈使句,作为核心;其他的话,作为论据。

比如“让煎饼摊老板告诉我”或者“让室友告诉我”。而其他的话,就要作为论据或者铺垫,放在祈使句前面。一般常见的,要么是追述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要么是讲自己理政多么多么不容易、别人多么多么不体谅自己,等等。经过这样的集成,这段话就变成了这样:“我今天上了一天班,看了很多材料,中午没吃饭,现在晚上回来了,实在饿死了。听说室友您吃过楼下煎饼摊的煎饼,能不能告诉我味道怎么样啊?”

3、按照文句习惯进行翻译。

翻译的重点有两个。第一是把现代汉语的词语变成上谕的习用语,这里我们给出几个代换,作为示例。

我(同义词:老子、人家、……):朕、朕躬

你(同义词:老公、老婆、您、……):尔等、诸臣

他:彼等、(直接说人名)

告诉我:奏称、回奏

给你讲某事:晓谕尔等

第二就是语句节奏控制。清代上谕一般四字一句,前后可以再加发语词。另外,古人没有标点符号,因而如何标明一段话是别人说的,只能靠行文中的特殊用语。一般来讲,表示引文开始可以是“奏称”、“奏曰”,而表示引文结束的词上谕中最常见的是“等语”、“等因”。这里给个范例,“室友说:‘煎饼果子很好吃。”这句话,变成上谕后,就是“室友奏曰,煎饼果子甚属美味,等语”。

顺带说一句,其实我们经常见到的“钦此”这个词,就是在引用皇上言论时的专用后引号。外界看到的上谕,几乎都来自一种叫“邸抄”或者“京报”的文书,上面常引用皇上的话,所以才会有“钦此”二字。

经过翻译以后,上面这段话,就变成了:

“朕自御极以来,夙夜理政,鲜有休息。今日在乾清宫批阅本章,手自不停,竟不觉晨昏相交。至于午膳,更无谓矣,唯思不负皇考嘱托之恩。幸而诸事皆顺,而朕甚感疲乏。前据室友某奏称,宫外有煎饼果子。等语。着某将煎饼果子味道如何、价值几何,明白回奏。”

Get到了吗?

篇5:黄太吉:估值千万的煎饼铺子

老板叫赫畅, 80后创业者。从22岁起他先后经历了百度、去哪儿、谷歌担任品牌与用户体验管理工作, 26岁与英国传奇广告教父萨奇兄弟创办4A数字营销公司, 28岁创建数字创意公司DIF。黄太吉是他的第三次创业。

相对于前两次创业, 做黄太吉这事被朋友泼了不少冷水, “除了我老婆, 基本没有人看好我卖煎饼这事”。但是在赫畅看来, 卖煎饼是一件非常“接地气”的事, 且餐饮行业又是离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行业。

从广告到煎饼

关于黄太吉的来由, 还要先从一个人说起, 这就是现在黄太吉的老板娘。在经历了几番跳槽之后, 赫畅特别想自己做点事儿, 但又苦于不知具体做些什么, 就在此时, 他认识了现在的黄太吉的老板娘, 一个地道的天津姑娘, 随后赫畅开始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由于老婆是天津人, 自己和老婆都喜欢吃煎饼, 所以开始对做煎饼这件事产生了兴趣。

两个人经过商量, 决定做一家煎饼铺, 但店铺形式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街头店, 他希望能够颠覆煎饼之前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 于是他决定把煎饼店开进北京的商业中心去。经过筹备, 就在一切就绪随时可以开业时, 店铺的名字却还没有想好, 如何起个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的名字, 这着实让做了多年品牌管理的赫畅伤了不少脑筋。

“黄太吉”这个名字是晚上做梦时梦见的。赫畅是来自于哈尔滨的满族人, 自己的满族姓氏为赫舍里, 于是他将小铺起名为黄太吉, 取意“皇太极”之意。名字取好后, 紧接着就开始筹划着开业。作为一个没有任何餐饮从业经验的人, 为了保险起见, 他特意选了一个周末作为第一天开业日子, 当天大概卖了几百块钱。随着大家的口口相传, 没过多久生意就开始很快火了起来, 每天中午排队吃煎饼的人已经不是门店内所能承载的, 很多人为了能吃上这一口儿经常要排上近半个小时的队伍, 这起初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赫畅已对这种门庭若市的场景司空见惯。

为什么选择煎饼为自己创业的切入点, 赫畅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首先, 从行业趋势上, 赫畅认为中国的快餐有个特点:要么太接地气, 要么太不接地气。另外, 中国作为一个饮食大国, 孩子的同年被很多洋品牌快餐所包围, 这是不正常的, 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引以为豪的快餐品牌。

此外, 从制作工艺上讲, 中国的美食相对于汉堡、披萨等西式快餐, 在标准化工艺上要复杂的多,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中国快餐的发展。如何才能既保证快餐的效率, 又能还原现吃现做的工艺, 且便于携带, 综合考虑权衡之后, 赫畅发现煎饼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微博营销

无论是企业微博, 还是其他社会化媒体形式, 要想让大家参与话题讨论, 首先内容一定要有话题性, 这样话题才有附着性。而黄太吉, 在话题的附着力上, 下足了功夫。时不时抛出一些带有附着力的话题来, 引发大家的讨论和围观, 例如煎饼店开进CBD、老板开奔驰送煎饼、美女老板娘送餐、煎饼相对论公开课等, 这成为很多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除了话题要有依附性之外, 更要为食客们提供方便分享的环境和氛围。很难想象在一个只有13个座位的煎饼铺里, 还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之所以这么做, 赫畅希望能为顾客建立一个“分享”的环境和氛围, 让大家快速的把自己“用餐经验”快速的分享出去, 传递给朋友。

赫畅把每一条评论都在第一时间逐一回复, 这么做不仅仅是互动, 更重要的是用心和顾客沟通, 迅速、及时的回复更是诚意的一种体现。

除了微博、微信、大众点评等平台, 主流媒体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渠道。北京电视台的“BTV美食地图节目”让这家店让更多的吃客熟知, 影响力社会化媒体扩散到全社会。对于黄太吉的营销, 赫畅认为, 往往看上去越不像营销的“营销”, 产生的效果反而会更好。

坚持小而美

从2012年中旬开业至今, 黄太吉不仅仅得到了众多食客们的拥趸, 更吸引了很多投资人的注意, 每天打电话来寻求加盟的人更是前仆后继。

被问及最多的加盟, 赫畅有自己的想法:只做直营, 不做加盟。这样可以在品质把控上更利于管理和监督, 他希望把黄太吉这个品牌做的尽可能长远绵长。

赫畅计划今年在北京开5-6家分店, 计划明年将分店开到上海、深圳等地, 如果一切发展的顺利的话, 也会考虑把黄太吉开到纽约、伦敦、墨尔本等国外地区, 三年之后在回来做下一轮扩张。

黄太吉的成绩, 赫畅认为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良心用好料, 还原老味道”, 在用料上, 我们坚持用有机生菜、纯绿豆面、无矾现炸油条, 老板赫畅如是说道。“相对于‘用好料’, 其实我们最想强调的其实是后面‘老味道’这部分”, 煎饼、豆腐脑、油条, 这“老三样儿”是黄太吉店里的主打商品, 也是食客们点击率最高的产品, 他希望把那些老味道赋予新的生命, 在被西化的中国快餐市场树立新的标杆。

一个标准版的煎饼定价9.5元, “纯绿豆面、生态生菜、无矾现炸油条这都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我希望在未来5-7年, 把黄太吉做成闭环, 各个环节的用料都能够自己供应, 但这需要逐步实现”赫畅说。

篇6:煎饼果子的做法-煎饼果子的吃法讲究

清明假期,我离开广州,回到了那个熟悉又温暖的小城。

到家已是下午三点,因为事先没跟家人提回家的事,家里没人。用热水洗了脸,换上睡衣,我很快钻进了舒服的被窝,楼下小孩的嬉戏声不知为何成为很好的入眠曲。

醒来时,已经五点半了,天色已渐渐暗下来,刮起凉风。离开这个地方有一个多月了,我决定出去走走。

不带目的地在街头走着,直到鼻腔嗅到混杂的食物的味道。每到傍晚,各路小摊贩就会聚集在这条街上。

我在一个摊子前停住了脚步。那是一个简陋的车摊子,却排起了长长的队。老板娘麻利地舀起半勺子面糊,手腕一放一收,面糊便轻盈地落在了煎板上。

在煎板上,竹耙子轻快地旋转,面糊被摊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稍等片刻,就烤成了一张薄脆的面皮,此时再打上一只鸡蛋,香脆的面皮顿时变得温柔起来。

铲起面皮翻个面儿,让鸡蛋随着热力的上升,慢慢释放香甜的气息。最后,放纵地加入一根火腿肠和脆皮,再添上一小撮碎葱或一勺酸豆角,包成一个可爱的口袋状,一个鸡蛋煎饼就成了。

还记得去年的今日,我同样排在一条长长的队伍中,为的也是一份鸡蛋煎饼。不同的是,我那时还是个穿着校服,背着沉重书包的高三学生。高三两天的清明假期,带来的不是愉快,而是漫天飞扬的试卷。

下课铃响,我们并不着急回家,而是到这个每天都有着长长队伍的煎饼小摊,吃上一份煎饼。热气腾腾的鸡蛋煎饼驱逐了四月的微凉,也赶跑了些许因题海战术带来的疲惫。

在漫长的排队等待里,我常常想象高考过后的自己会在什么地方,想赶紧挣脱这座寂寥小城的束缚,想追求自己向往的远方,还有自己未来的模样。

直到手里触到那份烫手的煎饼,我才会停止漫无边际的想象,对自己说:

“还是赶快回家做作业吧。”

时间来到六月,学校里火红的凤凰花屹立枝头,高考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有人撕掉三年的书,折了纸飞机跑到顶楼,一架一架地放飞;有人静静地把书放进箱子,抬着重重的书回家;有人笑有人哭。

似乎从那一刻起,曾经朝夕相对变成各奔东西,生活也有了不同的轨迹。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到广州上学。城市里的层层高楼掩盖着我焦躁不安的心,手机上的导航时刻都要开着,只因为偌大的城市把人挤得太过渺小。

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不甘心永远蜗居于一个小天地里,选择了逃离?

我厌倦了父母的唠叨,厌倦了那个有些脏乱的小镇,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总觉得,我只有走出那个地方,才能变成自己所向往的模样。

只是,当我在广州再也找不到街头卖鸡蛋煎饼的小贩时,还是会想,那些曾经在校园外一起排队的伙伴们,你们在哪里?你们还记得放学后排了长长的队,只为了一份鸡蛋煎饼的时光吗?

“哎!小姑娘,你的煎饼。”

我从回忆里惊醒,接过煎饼,感受到熟悉的热度。里面夹着火腿和脆皮,没有放葱——多次的光顾让老板娘早已记住我的喜好。

曾经的我,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而这个地方,却悄无声息地、温柔地记住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刻下了我所有生活的痕迹。

篇7:煎饼果子的做法-煎饼果子的吃法讲究

一、案例简析

网络剧是新媒体原生文化产品的代表, 而作为“第七艺术”, 电影是传统文化产品的重要形式之一。《煎饼侠》作为从网络剧衍生出的电影作品, 在多个方面的表现引人注目。原生性方面, 《煎饼侠》的前身是门户网站搜狐的自制网络剧《屌丝男士》, 在过去三年积累了30亿的点击量[;1]产业方面, 在2015年的国产电影暑期档中, 截至9月11日, 制作成本仅2000万的《煎饼侠》以11.59亿的成绩超过2014年国庆档的《心花路放》成为内地票房收入第九名[;2]受众方面, 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时, 《煎饼侠》亦收获了良好口碑, 上映四天内豆瓣①评分一度达到7.1分 (满分10分) , [3]最终保持在6.4分的水平上;业界承认度方面, 该片导演董成鹏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新人导演”和“最佳新人男演员”两项大奖。所以, 作为一部根植在互联网土壤、骨子里带着新媒体基因的电影, 《煎饼侠》是探究新媒体原生文化产品衍生化的典型案例。

二、《煎饼侠》在衍生路径上的三个“编码, 解码”阶段

在“编码, 解码”的视域下, 从《屌丝男士》到《煎饼侠》, 存在三个“编码, 解码”阶段。从传播学的角度看, 各个环节有各自的“编码, 解码”理论依据, 保证了《煎饼侠》的有效传播。

(一) 受众积累:“使用与满足”带来认可度

在《编码, 解码》中, 霍尔引用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概念, 认为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包含了生产、流通、分配/ 消费与再生产的复杂结构, 因此是“诸多实践相联系”。[4]在霍尔看来, “意义”的制造和赋予是维持整个大众传播结构的内在驱动力, “不赋予‘意义’, 就不会有‘消费’”。[4]如果在“编码”环节里, “意义”的赋予没有到位, 流通到受众面前的只是一堆符号载体 (画面, 声响, 字符……) , 那么不管“编码”技术多么先进, 传播方法多么前沿, 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激发不了受众的“解码”欲望。因此, 用何种方式对“意义”进行提炼、组织并加以符号化, 是“编码”环节的重要内容。

《煎饼侠》的前身《屌丝男士》之所以能在积累原始受众阶段取得良好效果, 与其制作团队借助新媒体强大的平台优势、准确捕捉用户状态、制造意义并进行“编码”有关。“意义”生产方面, 我国网民从2012年12月底的5.64亿上升到2015年6月的6.68亿, 从2012年至今, 网民属性比较稳定, 年龄段集中在20~29岁, 月收入3000~5000元, ②是一群生活在社会经济增长转型期, 有梦想但面临资源分配不公的年轻人, 他们处在疲惫不堪又前途不定的状态中, 亟须寻找能释放重压的出口;“编码”内容方面, 《屌丝男士》用自嘲精神赋予人物以意义, 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形成了忠实的收看群体, 主演董成鹏通过“接地气”的角色塑造和贴近社会现实的喜剧情节激发了用户积极的“解码”欲望;“编码”形式方面, 片段式的结构, 幽默的剧情, 人物多变的角色设置, 当红明星高密度的客串, 使《屌丝男士》高度契合了新媒体碎片化的传播环境。

按照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的观点, 受众成员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 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5]正是因为《屌丝男士》通过“编码”制造的自嘲意义满足了大众释放挤压感的迫切需要, 用户在新媒体高度开放的环境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式“解码”体验, 为下一步从网络剧到电影的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衍生转化:“议程设置”作保障

《煎饼侠》不是第一部“衍生电影”, 随着国产电影准入门槛的降低, “跨界导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衍生电影”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相较于《煎饼侠》, 其他衍生电影的传播效果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是票房口碑不对等, 如从小说衍生出的《小时代》系列以及《何以笙箫默》, 还有从电视综艺节目衍生出的《奔跑吧, 兄弟》, 虽然它们票房大卖是事实, 但从豆瓣评分来看, 《小时代》系列平均在4分以下, 《何以笙箫默》3.7分, 《奔跑吧, 兄弟》3.4分, 差口碑与高票房反差太大, 形成“奇观”;第二类是争议型, 如从电视真人秀节目衍生出的《爸爸去哪儿》系列, 票房高, 也有相应的口碑, 但存在“这是不是电影”的争议, 因为总给人一种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加长版电视节目的印象;第三类是受众面狭窄, 如网络动画衍生出的《十万个冷笑话》, 豆瓣评分6.4分, 口碑效应不从, 票房也足够收回成本, 但这部电影几乎只对原网络动画的观众构成吸引力, 受众层次和数量并没有进一步扩大。在笔者看来, 这些衍生电影传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是在选择衍生路径的时候忽略或者轻视了受众认知体验的转化, 导致受众与衍生品之间存在理解偏差。

按照霍尔的观点, 因为有社会结构差异的存在, 传受双方是“缺乏对等性”的, [4]“对称的程度, 即在传达交流中‘理解’和‘误解’的程度——依赖于‘人格化’、编码者- 生产者和解码者- 接收者所处的位置之间建立的对称/ 不对称 (对等关系) 的程度”。[4]所以, 小说、电视综艺节目、网络动画甚至网络剧所积累的原始受众只是代表了对原生品的“编码”认可, 而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编码”形式, 受众对电影的感知与衍生前的作品相比是不一样的。由于关系不对称导致符号理解差异, 原始受众带着对原生品的感知去接触衍生品, 很容易就会产生认知不兼容。因此, 原始受众只对衍生提供基础, 并不是衍生品能获得良好“解码”效果的保证。

反观《煎饼侠》, 它之所以获得了票房和人气的“双高”, 与其从网络剧到电影的“编码, 解码”阶段预设充分,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受众认知转换密不可分。

首先, 对电影形象进行了“编码”。《煎饼侠》最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的海报、视频等物料都是有关超级英雄的, 加之有尚格·云顿这样的国际巨星亮相, 以“超级英雄”进行“编码”的策略扩大了电影的展现格局, 与衍生前的《屌丝男士》形成鲜明对比, 电影形象的树立让此前在网络剧上积累的庞大受众群体对影片产生期待, 也让原先就关注影片的受众增强了信心。

其次, 降低受众预期。《煎饼侠》的投资成本毕竟只有两千多万, 如果一味侧重“超级英雄”的概念, 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受众心理预期过高, 一旦影片上映, 很有可能产生大面积的“口碑滑坡”。因此, 从2015年4月份起, 对电影宣传“编码”的基调开始慢慢向“喜剧”的风格上转化, 增加了“东北F4”等喜剧明星的形象宣传, 凸显原《屌丝男士》的痕迹。适时“编码”推出的宣传语“拯救不开心”, 让受众的期待从“超级英雄”逐渐发生转向。

最后, 引起受众关注。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 单凭调动原始受众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新媒体环境下, 线上的符号要有走到线下制造影响力的潜能, 线下所制造的事件又能成为线上再度进行传播的资源, 虚拟与现实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才能使线上新媒体用户与线下的非用户形成合力, 制造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煎饼侠》在线上线下的符码互动中打造了一系列的精彩案例。线下方面, 从“大鹏现场摊煎饼”到“去蓝翔”再到震惊业界的35城走站活动, “编码”活动持续进行发酵作用, 成功引起了非《屌丝男士》观众群的注意, 《煎饼侠》也成为全名热议的社会话题。线上方面, 《煎饼侠》贴合热点事件进行借势“编码”, 如4月15日北京沙尘暴期间推出“擦亮北京”小游戏, 得到了6万次点击;在母亲节推出“妈, 我的朋友圈有个你”的小动画, 在朋友圈里得到了12万次点击量。可见《煎饼侠》在线上采用贴合目标用户心理需求的“编码”方式获得了好感, 也进一步影响着观众对《煎饼侠》的认知转换。

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D.L. 肖认为,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 (salience) 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即“议程设置功能”。[5]在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认知、态度和行动上, “议程设置”着眼的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5]总结上述的衍生过程, 《煎饼侠》充分借助对新媒体平台特点的熟悉和对新媒体用户心理的贴合, 形成了整体上环环相扣的“议程设置”, 让受众产生对电影“低期待, 高关注”的“解码”反应。

(三) 成果展示:跨媒介叙事显效果

在2015年的上海电影节上, 作为首映前的试探和参考, 《煎饼侠》进行了点映。电影放完, 市场调研人员即刻发布了一组数据:“全场爆笑次数共计约达290次, 掌声雷动6次, 平均24秒出现一个笑点。”[6]的确, 董成鹏是真正呈现了一部获得观众和市场认可的电影, 之所以能实现这一成果, 是因为在内容衍生的“编码, 解码”环节, 《煎饼侠》完整而到位地做到了以下三点:第一, 摆脱了网剧《屌丝男士》制作“短平快”的模式, 《煎饼侠》的筹备历时两年多, 按照大鹏自述, 《煎饼侠》是严格遵照电影流程在走, “我是真的在拍一部电影”。[1]第二, 《煎饼侠》拥有完整的故事“编码”情节。所以, 虽然延续了原网剧中“明星串烧”的形式, 但不同于《屌丝男士》为了搞笑而堆积起一个个不连贯的段子, 《煎饼侠》的情节完整度到位, 可谓“源于网剧, 高于网剧”。第三, 《煎饼侠》运用了“戏中戏”的套层结构, 实现了原生网剧与衍生电影的结合。电影的内层结构是“超级英雄”的叙事层面, 合理串联起各路明星在“煎饼侠”的故事里的“自黑式”表演;而外层结构是叙述“大鹏”自身面临的危机, 体现出一名“北漂”艰难历程的悲喜剧。

关于电影, 安德烈·巴赞认为它具备了完整再现现实的功能, 先进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是为了满足人类追求逼真完整的现实心理需求。[7]《煎饼侠》中有一句台词是:“好好演你的屌丝, 现在的观众就好你这口儿!”其实“屌丝”一词作为亚文化群体符号, 看似是自我贬低, 实为人们面对现实社会的诸多矛盾而无力解决时产生的“对抗性解码”方式。《编码, 解码》中霍尔引用罗兰·巴尔特的观点, 认为符号“能指的各内涵层次‘与文化、知识和历史都有着密切的交流, 这就是说, 正是通过它们, 环境世界才侵入到语言和语义系统。也许, 它们就是意识形态的碎片’”。[4]源自网络的语言符号“屌丝”能指出的社会化意义在电影里被映射和解构, 《煎饼侠》的叙事缘起是大鹏对成为“屌丝代言人”表示反感, 在这里, “大鹏”作为符号在网络剧中的“屌丝”与电影中的“英雄”之间转换, 跨媒介叙事特征的高度融合使衍生电影的现实性与原生网络剧的夸张化互相映射, 使原生品受众在观看衍生电影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参与对原生网络剧的深层意义“解码”, 获得了双重的观影体验。

三、小结与启示

以上三个“编码, 解码”阶段各自严密又连接紧密, 上一阶段的解码意义为下一阶段的编码意义, 因此衍生电影《煎饼侠》整体的“编码, 解码”范型为其有效传播构建了基础。当然, 作为商业喜剧片, 《煎饼侠》存在部分情节不合理的情况。例如, 女演员杜潇潇在自己的演技没获得认可的情况下本应该谨慎规划职业发展路途, 可为什么还选择与仅有一面之缘又深陷丑闻的大鹏合作?但总体来说, 在国内文化产品的衍生工业还不成熟的现实环境下, 《煎饼侠》的成功为新时期的文化产品衍生提供了三点启示:第一, 对新媒体要合理利用而不是迷信。董成鹏表示自己是一个“反大数据的人”, [8]所以并没有迷信新媒体的力量, 而是把重心放在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上。第二, 编码者要对衍生创作有信心。新媒体环境下, 先进的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受众群体, 但这不是一味迎合受众的理由;文化产品的编码者要打破原生品的局限, 更进一步创作出高质量的衍生产品, 担当起引领受众的社会责任, 不能亦步亦趋, 迷失于市场。第三, 衍生阶段要遵从新的文化产品制作流程, 不能因为原文化产品的成功而形成思维固化。

霍尔在《编码, 解码》中表示:“任何已经如此构成的符号都可能转换为一个以上的内涵建构。”[4]新媒体环境为文化产品符号衍生的可能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但同时编码者也要对新媒体的合理使用范围有清醒的认识。新媒体是重新认识和体现“人”的有力工具, 对于衍生创造来说, 转换需要有对媒介环境的认知, 有对新的产业程式的了解, 有对内容的踏实打造, 更要有对受众社会文化心理的贴近。最后, 我们不能忽视《煎饼侠》依然是属于快销品的事实, 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打造出富有经典意义和传承价值的文化精品与衍生精品, 是我们的期待, 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

摘要:本文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 解码”视域下, 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 深入探究《煎饼侠》在衍生路径上的三个“编码, 解码”阶段, 从而说明文化产品在新时期进行衍生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斯图亚特·霍尔,“编码, 解码”,新媒体,文化产品,《煎饼侠》

参考文献

[1]俞斯译.制作成本2000万的《煎饼侠》, 可能是今年最赚钱的电影[DB/OL].艺恩网, www.entgroup.cn) /news/Markets/2125497.shtml.2015-7-21.

[2]靳婷婷.关于《捉妖记》打破《速7》纪录夺冠,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DB/OL].虎嗅网, www.huxiu.com/article/125722/1.2015-9-11.

[3]俞斯译.高票房的《煎饼侠》, 是什么把你拉进了影院[DB/OL].艺恩网, www.entgroup.cn/news/Markets/2125483.shtml.2015-7-21.

[4]罗刚, 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351-352, 354, 359.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80, 214-215.

[6]董美圻.大鹏的人生低谷之作:号称不向大数据低头的《煎饼侠》诞生记[DB/OL].钛媒体, www.tmtpost.com/1039422.html.2015-7-9.

[7]袁一民.角色的冲突:综艺电影的电影本质和衍生——以2014-2015年贺岁档综艺大电影为例[J].当代电影, 2015 (4) :15.

篇8:煎饼果子不怕危机

不然他不会住在小区的廉租房,130平方米的房子,被房东隔成6间,每间租金500块。六家人共用厨房、卫生间、走道……小梁是其中之一。楼道里一件大“家具”是他的标签:三轮车,放有玻璃罩加平口锅,上书四个大字:五谷煎饼。

刚开始,对这新来的邻居我是悄悄的烦:忒吵了吧!早晨四五点,雷打不动地响起来:和面、磨浆、切香菜和葱花。声音压抑而小心,如小梁最初行走在楼道里的姿态。

但日子久了,大伙发现这个山东小伙性格真是好得不寻常。一天,一个时髦女郎一边打手机,一边对着煎饼指指戳戳:“这,不要!”“那,也不要!”反复十几次。

换我,早发飙了。但小梁说:“没关系,我慢慢挑。”零点几毫米大的香菜残片也被他耐心地挑了出来。任劳任怨、笑脸相迎,令“小梁煎饼”渐渐成为我们小区最受欢迎的早点摊。

没料到,这只是第一阶段的战役,小梁有他的万丈雄心。

一年后,他移师北上,把店铺搬到马路对面的超市中。露天摊罩上了大屋顶,无疑舒服了许多,可这成本不上去了?4平方米的商铺一个月的租金少说也要三四千呢。

“你想清楚啦?”

小梁笑而不答。他埋下头来炸薄脆。“行家”说过,煎饼好吃与否,全在薄脆上,炸得不好,软趴趴的,像糨糊;炸得好,一咬下去嘎嘣脆,满嘴生香,吃了还想要。小梁的薄脆,属于后者。那投入劲儿,与大学生做高考题有一拼,兴奋、全神贯注、双眼贼亮。大冬天也鼻尖冒汗——别说吃煎饼了,光看到这一幕已觉得馋。

又过了一年多,小梁“移师”的秘密终于揭晓。这时,4平方米的店铺已扩至8平方米,老家的弟弟被他带出来,打理多出来的空间:杜五烤肠、王老爹臭豆腐、方大姐鱿鱼串……都是小营生,却基本没断过人,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煎饼摊前两列纵队排开,两口锅同时开煎。

营业额有多大?

问他具体数字,小梁避而不谈,一笑而过。但小孩儿上了附近的幼儿园、交得起8000元赞助费和每月900元的入园费,确是不争的事实。

一天,他心情大好,跟我聊起“搬家”的初衷:“我挪到超市,是经过盘算了的。路边摊成本低,可缺点也明显:第一客流量不稳定,而这个超市呢,规模在咱社区排前三名,方圆十里的人都来购物;第二室内的摊点看着干净,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与同行相比,小梁的煎饼摊别有特色:他用六必居的酱料,再搁上几粒焦香的花生;媳妇是“外交家”,嘴巴甜得很,基本上见一面,下次就能跟顾客聊附近哪家幼儿园赞助费便宜……有了亲和力、可识别性,难免把市场做大。

通常19:30,超市就关了门,小梁怎么办?他见缝插针,冬天早早歇着,到了夏天就在超市门外的空地上摆出了麻辣烫!

一天,偶然听到小梁温情地与老婆说话。

“过几年咱也买个房。”

“啐,疯了。北京的房没一两百万哪下得来?咱不做那梦!”

“谁说在北京买了?!要买,俺就在乳山、日照买,吃喝说话都习惯,依着山,靠着水,到北京才一晚上的车程。”

说着说着,他的眼睛眯起来,白白的胖脸上泛着幸福的光。面前几盘平菇、几盘毛血旺、几盘毛豆,袅袅升起的青烟像社区晚上热闹多情的烟花。

回来把小梁的故事说给“刚毕业就失业”的表弟听,他撇撇嘴:“从早干到晚,不累呀?煎饼果子?也太没面子了吧。”

我也撇了撇嘴,不再吱声。

图/刘小芳 编辑/张鸣

篇9:开着奔驰卖煎饼

31岁的赫畅是来自哈尔滨的满族人, 曾留学丹麦学习设计。回到北京后尽管先后在百度等好几家大公司工作过, 但是一颗想开餐馆的心从来没有泯灭过。赫畅从小就爱做饭, 把朋友们叫到家里来吃东西, 也是他感觉最满足的一件事, 赫畅很想做一间自己的小餐馆儿。就在这时, 赫畅因为交了美丽活泼的天津女朋友而需要常去天津, 一下火车他通常会买一个煎饼果子。舀一勺面摊在平底锅上, 磕上鸡蛋, 快速摊匀, 撒上香葱, 将煎饼迅速翻转过来, 把薄脆放入, 依次抹上面酱、辣酱, 撒上一些椒盐和芝麻, 卷起来, 用纸包好, 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就出炉了……一个想法在赫畅脑海中不知不觉冒了出来:何不做个煎饼果子铺呢?

一番考虑之后, 赫畅开始准备卖煎饼果子的前期工作:他找了两三个师傅, 跟着他们挨个儿学习做煎饼。“跟最后一个师傅学的时间最长, 学了一个星期。这个师傅是一个阿姨, 她每天只出两个小时的煎饼摊, 有上百人排队, 一个月赚一万多块钱。”赫畅从2012年3月开始决定开店, 4月份开始租房子、装修, 7月28号开业。赫畅这间小铺起名为黄太吉, 红底黑字的招牌自有一种古韵, 初看上去很有香港铺子的感觉。

注重产品和特色, 口口相传顾客来

因为有了煎饼果子, 就要先炸油条, 有了油条之后就要搭配豆浆, 有现磨豆浆的话就要有豆子, 然后就有了豆腐脑, 这几样现在是“黄太吉”的主打产品。赫畅的铺子开业的头一个星期, 生意冷冷清清, 因为很少有人知道“黄太吉”的产品和特色。

一天早晨, 一位在北京很有名气的美食家, 路过品尝了“黄太吉”, 感到这里的煎饼果子“和大街上的相比, 显然就是小姐和丫环, 从包装到卖相都好很多”。豆腐脑“无比地嫩滑, 里面的木耳和黄花菜都很给劲儿”。并写成文字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 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一个星期之后, “黄太吉”的生意就渐渐好了起来。大家口口相传, 后来电视台也来拍摄他们的制作流程, 客人渐渐多了起来。

酷!开着奔驰送外卖

说到因送外卖而声名鹊起这件事, 原来是在“黄太吉”开业之初, 外卖都是由赫畅开着奔驰去送的。一次店里接了一笔国贸一期的单子, 对方订的东西太多, 为了方便, 赫畅就开着车送过去了。这让取煎饼的人大惊。人们把这事告诉周边的同事, 大家都感到非常新鲜。后来一些帅哥美女们不仅都亲自体验了一次, 还会给赫畅的跑车和煎饼拍照, 传到网上, 这一下就引起了轰动。

更让一些白领感到吃惊的是, 别看赫畅一个小小的煎饼铺, 还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呢!赫畅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 就是想建立一个“分享”的环境和氛围, 让大家能快速的把自己的“用餐经验”分享出去。国内一位著名营销专家评论说, 有这么好的“创意”, “黄太吉”在微博上迅速走红, 就不足为奇了!

要用最“土”的煎饼果子击败洋快餐

赫畅说其实煎饼好吃的秘密主要有三样, 一个是面粉和绿豆面混合的比例是否合适;第二是油条是否好吃, 黄太吉都是用现炸的油条, 而且没有添加剂;第三就是刷的酱最见功夫, “黄太吉”的煎饼是可以自由搭配的, 酱料却也是有独家秘诀的。赫畅每个月出8000块钱请了一个煎饼师傅做了黄太吉“首席摊煎饼的”。现在这个师傅每天只来4个小时, 给他开4000块钱工资。

刚开始做煎饼果子的时候, 很多人不理解, 觉得赫畅下这么大血本卖煎饼, 把煎饼卖到十几块钱一个, 恐怕没有人买。而记者去黄太吉寻访的时候, 发现生意却很火爆, 买个煎饼经常需要排队。在这里常能看到开着兰博基尼、路虎的食客买了一大包煎饼果子, 然后心满意足地驾车而去。赫畅算了一笔账, 这家店一年维持下来需要180万元左右, 一个月需要赚进来15万元, 但是赫畅的目标是一个月销售100万, 现在跟这个目标仅有一点点距离。

篇10:时尚煎饼果子店

卖煎饼是赫畅的第三次创业。赫畅今年32岁,先后在百度、谷歌、去哪儿网等公司任职。在开“黄太吉”传统美食店卖煎饼之前,他从未从事过任何与餐饮相关的行业。但他的互联网背景,给这个煎饼果子店打开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营销之路。

10多平方米的煎饼店,13个座位,煎饼果子能从早卖到晚,猪蹄需提前预约限量发售,新浪微博粉丝量将近25000,成为新浪微博营销的典型案例。开店10个月,按目前的收益推算,“黄太吉”一年能实现500万元的流水,被风投估价4000万元人民币。

时尚人士遇上煎饼果子

互联网行业呆过的赫畅,穿着时髦,开着跑车,一般人不会想到,他对煎饼果子情有独钟。赫畅说这源于他从小就爱吃,自己做饭也不错,吃自己做的东西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所以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家餐馆,能够呼朋唤友,结识很多人。因为忙,这个梦想一直被搁置着。

职场上经历了两家互联网公司之后,他慢慢觉得,民以食为天,其实大众消费或者餐饮业还有很多机会。于是赫畅思索着,为什么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能在中国这么多年,发展得那么好,这可能得益于他们简单的食品形态。比如汉堡,两片面包,中间夹什么都可以,千变万化,但非常容易标准化。比萨一张面饼,上面撒什么就是什么,也是千变万化又能标准化的食品。但是中餐的流水线作业就很难,炒菜的火候、口味很难掌握到每份都相同。能否在中餐中找到类似汉堡和比萨那样既能不断拓展口味、又能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食品形态呢?按照这个思路,赫畅很快想到了“中国式汉堡”———煎饼果子。

找到了合适的产品,接下来就是定位,赫畅将目光锁定在C BD的白领身上。当过白领的赫畅深有体会,天天为每顿饭吃什么头疼的上班族,对食品的要求主要在于是否物美价廉、卫生放心,同时还要对这种食品有熟悉感,不能稀奇古怪而是要接地气。此外还要有些附加值,这就要求就餐环境舒适、品牌有格调。

而选择煎饼果子为主打产品面临着三项挑战。第一是,豆浆油条、煎饼果子常规来讲是早餐,怎么能从早卖到晚?大家会不会频繁光顾?第二是,做高品味的煎饼果子成本投入比摊位高,所以单价就会比一般的高,消费者会不会接受?第三是格调问题,如何让百姓化、平民化,甚至可以说有点“土”的煎饼果子登上大雅之堂?讲究情调的白领会不会接受?

为了应对各种问题,赫畅一一出招。

首先黄太吉将营业时间定为早上7点到夜里2点半,推出夜间同步外卖活动,并打出海报“夜的黑,我们懂”。

品质上,坚持用无明矾现炸油条做馅,而不是很多摊位上的薄脆。赫畅认为,正宗的煎饼果子是夹油条的。有油条,配以现磨豆浆,剩下的部分豆浆点一下做成豆腐脑。这样就有了煎饼果子系列产品———黄太吉的“老四样”。之后为了丰富口味,加入了东北卷饼,大家喜欢吃四川风味,于是又推出了“麻辣个烫”和四川凉面。针对爱吃肉食的吃客,店里还有限量定时供应的秘制猪蹄。C BD的女孩子很多,黄太吉就又开发了两款甜品南瓜羹和紫薯芋头泥,这就是整个产品系列。有主食、饮料、甜品,产品成了系列化,也标准化了。白领们一边上网,一边品甜食,格调一下变得优雅起来。白领们在舒适的用餐环境中吃着放心的食品,对产品的价格并不敏感,很少有人关注到食品价格到底是多几块还是少几块钱。

然而最难的是,如何做到让写字楼里的白领觉得,在黄太吉吃煎饼果子和在星巴克喝咖啡是一样的,赫畅为此费尽了脑筋:在店面装潢上略带港式茶餐餐的格调;背景音乐包含了流行、爵士、蓝调等;店面陈设中除了盆景,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奇玩意儿,比如来自华盛顿国家天文博物馆的阿波罗登月杯、来自巴黎的斑牛雕塑、来自日本的招财猫、来自纽约的爱因斯坦玩偶。此外还有各种文案接地气的宣传招贴,免费W IFI,会提醒顾客怎么行车,店内还有停车攻略,教你怎样短停躲避贴条,而如果不幸被罚老板会送上南瓜羹安慰。

煎饼果子里吃出的情调

“所有汉堡、比萨都是纸老虎!”“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小店的广告语趣味性强,新潮时尚贴近年轻人生活。逢节日的各种推广使之与消费者互动频繁:儿童节店员COSPLAY,“端午节不啃不快乐”的猪蹄广告,“爸气十足”“父亲节带老爸来送煎饼”,这些都成为微博玩家分享新奇的“素材”,让吃煎饼果子、喝豆腐脑、啃猪蹄成了一种时尚。

“开奔驰送煎饼外卖”一度是微博上被炒热的话题,“黄太吉”的知名度也被打响。

“如果了解我们,就知道这不是噱头,做噱头可以租车,那台车就是我家自用的,坦白说最大的原因是想省钱,直接拿过来就用了。”不过这倒是成了黄太吉的卖点,够起订金额,老板开豪车送餐,北京国贸周边是120元,远点是200元,三里屯附近是260-300元。“很多人看见我们很开心,好像我们不是送餐员是明星,看见我们就拍照,看到老板娘开奔驰送餐,觉得是件很酷的事情,很好玩。”

80后们都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儿童节那天,黄太吉又一次展现了它的酷,成人戴红领巾入店用餐赠煎饼果子,而店员们有扮蜘蛛侠的,有扮超人送餐的,赫畅则戴了个星球大战的大头盔。将煎饼果子卖出这么多花样,赫畅认为给别人带来快乐才能提升品牌价值。

小煎饼店到了赫畅手中俨然走的是国际范儿,有了主打产品和精准定位,要想扩大影响力、提高客户认可度,就要有品牌与众不同的性格。他将黄太吉的性格定义为“文艺酷”:“我理解的文艺是很细腻的情感,慢一点的节奏,轻柔的感觉,能把小事做到极致,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文艺。”

“所谓的酷,就是我们能把一件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做得很有意思,比如说我们现在买了两台摩托做送餐车用,我们还有两辆跑车送餐,我们把送餐箱子用各式各样的贴纸,贴的很好玩,那天有人在网络上评价说,‘能把事情变酷,是一种能力,黄太吉具备这种能力。’”

因为特色,赫畅的煎饼果子做成了一个品牌,把吃煎饼果子做成了一种时尚,让用户体验到这是一种很酷、很潮的事,让食客觉得在黄太吉吃煎饼和在星巴克喝咖啡感觉是一样的。

互联网思维带来营销优势

黄太吉的店面不在国贸CBD最醒目的位置,这个不起眼的小店大多数客人都是慕名而来,这一切都源于黄太吉传统美食的微博,其粉丝数量已将近2万5千人。关注微博———饭前互动———垂涎三尺———跃跃欲试,是很多人来到这里的过程。赫畅认为,互联网的主要特点是创造需求而不是迎合需求,是做别人不敢想的事情。这一做法打破了餐饮业的选址困境,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品牌的真诚度和粘性。

赫畅谈到,黄太吉之所以成功,在于互联网式思维,而这主要得益于他的经历。2004年他回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百度做设计,然后在去哪儿网做用户总监,后来跑到谷歌,做品牌和用户管理。2009年开始创业,做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广告公司,先是和英国的老牌广告公司M&CSAATCHI合作,之后英国公司在中国成立了一个数字营销分公司,赫畅成为唯一合伙人人选。据介绍,他可能是全世界最年轻的4A级广告公司的创办合伙人,当时只有27岁。之后,他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天性不安分的他,依然在2012年的时候选择了餐饮业,从并不起眼儿的煎饼果子入手,做起了“黄太吉”。

“这个行业正在做的人不具备你这种能力,当你跳进去就是这个领域最强的。”赫畅说,找到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于是互联网式思维被融入黄太吉,“我不能说是最懂互联网、广告、营销的人,但是当我降落到煎饼果子这个行业里,我可能就是最懂的人。”

互联网与其他媒介相比最显著的优势在于用户体验,赫畅也借鉴这一思路,除了好玩和具有话题性,和消费者之间是否存在积极紧密的互动也是成败的关键。食客在饭前、饭后与老板微博互动,第一时间将意见和感受反馈给商家,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食客利用互联网分享照片美图,等于免费为黄太吉做了宣传。值得一提的还有跨平台式交流,老板十分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几乎利用了所有社会化媒体平台营销,不止微博、大众点评,还有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陌陌,通过这些途径来订餐和推送促销信息。

“我觉得互联网的主要特点是创造需求而不是迎合需求。”赫畅举例说,“比如说没有搜索的时候,大家没想到原来还有搜索这件事情,但是当你做了搜索,发现原来这种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所以互联网的特点是创造出需求。”他认为,过去大家吃小吃,卫生等多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吃完煎饼果子,还想吃其他东西。所以赫畅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把煎饼果子店做成档口而是做成店面,同时,黄太吉里的系列美食创造出食客新的需求,而在此之前,人们没想过煎饼店的餐饮系列是可以这样组合的。

赫畅还借用了很多其他互联网方法进行营销,比如互联网产品有测试版本,注重用户反馈。黄太吉几乎每一款新菜都会有试吃,比如最近推出的“金榜蹄名”,坚持做试吃3-5天,根据食客反馈来调整口味,再正式推出。而推出时结合类似网络赢家的手段,限量限时、提前预订,这是很知名的“饥饿营销”方式,但很少有人会在快餐店上使用饥饿营销,这是典型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黏性的用户体验是特色模式

赫畅认为,通过互联网的营销方法,能把在地理位置上的短板补上来,而且可以节省很大成本,因为有了这种口口相传的概念,反而会让生意做得更好。

“所以我们在开店之初,就不会去选择成本投入很大的黄金地段,而是通过网络推广的方法,弥补位置所带来的不足。如果推广成功,消费者慕名而来,这种真诚度和黏性就更高了,就会带来更多客人,这就是黄太吉每天生意的一个最核心的考量。其次,我们非常关注用户的体验,我们在乎你没来之前,想到黄太吉的时候,你可能就要问黄太吉在哪里呢?黄太吉有什么好吃的?我们就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告诉你,比如说你微博加我的粉丝,我可以告诉你说,黄太极驾车的地点是什么样子,你应该在哪里停车。”

黄太吉在店面设计上也“别有用心”,各种好玩的细节设计,让很多人到店之后喜欢上了这里的用餐环境,于是拍了很多好玩的照片发到微博里分享给大家。

执著于细节的用户体验是黄太吉的一大优势,如此粉丝众多的微博主页全靠赫畅一个人打理,一条条的回复都出自他的笔下,时不时还发长篇微博,1500页的PPT,6个小时的免费UFO讲座,如此这般“不务正业”却将消费者和商家的黏性大大提高。

赫畅的想法是,黄太吉这个品牌是有个性的,而这种个性来自于管理者自身的爱好,黄太吉的微博不只是说产品,时不时赫畅会为大家上几堂“世界的背面”、神秘文化等课程,一些有趣的话题立刻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大家会觉得原来还可以聊点别的,会好奇什么人把黄太吉做成这样子,同时我们也在输出企业的一些理念。”把小事做酷,久而久之,提起“黄太吉”这三个字,大家会想到一种年轻向上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文艺情怀,体会出一种接地气的小资情调。

“我不认为你吃完煎饼果子,我对你的服务就结束了。客户没来之前,我们就在沟通,来了店里,我们面对面沟通,走后我们还在微博上继续沟通,消费者走后跟更多朋友分享体验,这个过程我们叫做后续服务。我们希望彼此能够持续保持这种沟通。”

小生意,大志向

对于未来的发展,赫畅的想法是,将来再开店也依旧走小店路线,每家店整体不会超过两百平方米,设20个左右的座位,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直接外带,然后不断把本地化的产品做好,保留60%经典菜品,40%要本地化,迎合当地人口味。

谈及煎饼店面的竞争性,赫畅说:“虽说今天的黄太吉很小,但不要忘了,我们做的是一个很小的品类。这个品类不像火锅,需要很好的底料,这个品类也不是咖啡,需要很好的咖啡豆。今天跟我竞争的是煎饼果子,其他竞争对手能不能把煎饼果子做得像黄太吉有那么多的附加值,这是不一定的。如果说创业者选择煎饼同我们竞争的话,会面临这样的考验。”

在煎饼果子的世界里,你想不出其他品牌,这就是黄太吉的优势。“我们要不断把附加值累计上去,如果说传统饮食快餐这个行业能够慢慢壮大的话,我觉得我们挣到钱,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获得用户对品牌的持续关注,才是最核心的价值。所以品牌层面应该延续互联网的营销手段、沟通方法,把用户体验作为第一位。我们认为,未来无论发展到什么样子,‘黄太吉’这三个字才应该变成最值钱的资产。”赫畅说到。如此注重品牌价值,被问到是否有一天会走出国门时,赫畅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一定的”。

上一篇:优秀总工先进事迹下一篇:中药饮片备案申报材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