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架安全通道搭设要求

2024-04-21

外架安全通道搭设要求(精选4篇)

篇1:外架安全通道搭设要求

脚手架安全通道搭设标准及要求

一、准备工作

1、搭设前施工员应按脚手架搭拆方案的要求,对架子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构造要求,决定脚手架步距等等,具体部署搭设步骤。

3、材料准备:对进场的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网等进行检查验收。3.1 搭设脚手架全部采用ф48mm,壁厚3.5mm的钢管,悬挑型钢采用16#工字钢,其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3.2 脚手架钢管的尺寸、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2.2m,其它杆最大长度为6.5 m,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小于25KG。

3.3 钢管表面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剌、压痕和深的划痕。

3.4 钢管上严禁打孔,钢管在便用前先涂刷防锈漆。

3.5 扣件材质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规定。

3.5.1 新扣件具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按现行国家规定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规定抽样检测。对不合格品禁止使用。

3.5.1 旧扣件使用前,先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拴进行更换处理。

3.5.1 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3.6 脚手片用毛竹脚手片或木板,无发霉、腐蚀。3.7 密目式安全网必须有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产品。

4、搭设场地准备: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坚实平整,不积水,砼硬化。经验收合格后,按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

4.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原土或回填土必须事先进行夯实(地基能承受0.8kg/c㎡的压力),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202)做好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要求,后用C20砼浇筑厚度不小于10cm硬化,2m平面沿杆基础周边位置,基础和能承受上澡结构荷载。

4.2脚手架底面标高高于自然地坪50mm。

4.3立杆基础外侧设置截面20cm×20cm的排水沟。

5、架子工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安全带、必须穿鞋,严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的鞋子登高作业。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内,扎紧衣袖口,领口以及裤腿口,以防钩挂发生危险。

二、脚手架设计尺寸

1、脚手架底步距为2m,其余每步为1.8m.2、立杆纵距为1.5m,横距为1.2m.3、踢脚杆、防护杆从第二步起设置分别为0.3m和平共处2m,顶排防护栏不少于二道,高度分别为0.9m、1.3m.4、剪刀撑设置为间距为9m(6跨)一排剪刀撑。

5、连墙杆件设置为竖向每层、水平向为四跨。

三、斜道搭设标准 上下人行通道可附着在建筑物设置,也可附着在脚手架外侧设置,但搭设通道的杆件必须独立设置。架高6m以下宜采用一字型斜道,架高6m以上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斜道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高:长);

2、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

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必须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50mm。

4、脚手板必须按脚手架的宽度满铺,板与板之间靠紧,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

5、人行斜道的脚手板上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采用20~30mm。

6、入口处门洞高不小于1.8米,门洞两侧须挂设安全警示标志牌,斜道必须设置密目网。

四、纵向、横向水平杆、脚手板、防护栏杆、踢脚杆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接头设置相互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2、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并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3、纵向水平杆的各节点处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4、横向水平杆的各个节点处必须设置并采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5、脚手片必须垂直于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四角用18铁丝双股并联绑扎,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无空头板。

6、脚手片底层满铺,中间每隔三层,操作层的上下层顶层都必须满铺。

7、脚手片外侧自第二步起必须设1.2m高同材质的防护栏和30cm高处的踢脚杆。

五、立杆

1、每根立杆垂直稳放在垫板上。

2、脚手架里立杆距离墙体净距为20cm,大于20cm处的须铺设站人脚手片,并设置平稳牢固。

3、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不大于200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小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5、立杆接长除顶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用 ①、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均须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相互错开,不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六、连墙件

1、连墙件数量的设置,坚向间距为每层,横向间距为4跨。

2、连墙件的布置;

①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②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③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④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连墙杆,连墙件的垂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⑤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可采用Φ12钢筋预埋或砼中,钢筋与钢管焊接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七、门洞

脚手架门洞宜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结构形式,钭杆与地面的倾角a应在45°~60°之间。门洞桁架的形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当步距(h)小于纵距(La)时,应采用A型。

2、当步距(h)大于纵距(La)时,应采用B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1 h=1.8m时,纵距不应大于1.5m; 2.2 h=2m时,纵距不应大于1.2m。

八、剪刀撑、安全网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6根(小于9m)。

2、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3、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差上连接设置剪刀撑。

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两根撑杆须交错布置,同立杆的交错相同。

5、剪刀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6、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宜每隔6跨设置一道。

7、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应用18#铅丝张持严密。

九、避雷装置

1、脚手架顶部高于2m,四角设置(长度大于35m,应中间设几根)避雷针。

2、用16mm2黄绿双色铜芯线作引下线,途中用磁瓶,导线绑扎。

3、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三根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5×50角钢、Φ48钢管或Φ22圆钢,长度2.2m,不得采用螺纹钢,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十、拆除方案及要求

1、外架拆除前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对架子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与签证确认,建筑物施工完毕,且不需要使用时,脚手架方可拆除。

2、拆除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员能行,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3、长立杆、斜杆的拆除应由二人配合进行,不宜单独作业,下班时应检查是否牢固,必要时应加设临时固定支撑,防止意外。

4、拆除外架前应将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杂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

5、拆除顺序为:安全网→踢脚杆→防护栏杆→剪刀撑→脚手片→搁栅杆→连墙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自上而下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6、如遇强风、雨、雪等气候,不能进行外架拆除。

7、拆卸的钢管与扣件应分类堆放,严禁高空抛掷。

8、吊下的钢管与扣件运到地面时应及时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

十一、安全质量要求

1、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一般顺序是:里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扫地杆→脚手片→防护栏杆和踢脚杆→连墙杆→安全网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保证搭设过程中和稳定性。

3、脚手架搭设中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难经纠正,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规定校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

4、竖立杆时应由两人配合操作。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时,也必须两人配合。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或雪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搭设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

6、非操作层脚手架上严禁堆放材料,且必须保持清洁,操作层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稳固,每平方米的堆放不得超过300kg,工作完成后及时清除干净。

7、脚手架搭设后由施工企业组织分段验收(一般不超过3步架),办理验收手续。验收表中应写明验收的部位,内容量化,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验收不合格和,应在整改完毕后重新填写验收表。脚手架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0 | 评论

2010-9-22 21:24 睡莲方程式 | 四级

我印象是凡下面过人的通道均不小于1.9米

0 | 评论

2010-9-25 18:41 ccj12345 | 六级

十一、安全质量要求

1、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一般顺序是:里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扫地杆→脚手片→防护栏杆和踢脚杆→连墙杆→安全网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保证搭设过程中和稳定性。

3、脚手架搭设中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难经纠正,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规定校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

4、竖立杆时应由两人配合操作。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时,也必须两人配合。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或雪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搭设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

6、非操作层脚手架上严禁堆放材料,且必须保持清洁,操作层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稳固,每平方米的堆放不得超过300kg,工作完成后及时清除干净。

7、脚手架搭设后由施工企业组织分段验收(一般不超过3步架),办理验收手续。验收表中应写明验收的部位,内容量化,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验收不合格和,应在整改完毕后重新填写验收表。脚手架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0 | 评论

篇2:外架安全通道搭设要求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

三、工程项目及范围:

以施工图为依据,工程项目为主体:外装饰、防护棚、安全通道、临时维护,外墙脚手架的搭设按外墙脚手架的规范规程搭设外,还包括安全网的挂设、竹笆铺设。

四、施工工艺:

采用钢管搭设双排脚手架

五、承包价格

1、外架双排钢管架按建筑面积计算,每平米元。

六、结算与付款方式

1、乙方外架搭设至主体封顶,甲方付给乙方30%工程款,工程竣工后甲方付清乙方乘余工程款。

2、钢管外架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 元人民币结算。

七、施工期

本钢管脚手架工程双方约定施工工期为 个月,20 年月日开工至20 年 月 日拆架完工。

八、质量要求

1、乙方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工程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达到国家脚手架安全质量验收标准及甲方控制安全质量要求,并经甲方安全员及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交由甲方使用,争创精品工程。

2、整个施工过程中,乙方对脚手架的搭设质量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九、安全施工

1、乙方确保承包工程安全施工,严格按照国家工程施工安全规则和甲方对施工的安全要求组织施工。

2、整个施工过程,乙方对脚手架的安全性能负全部责任。

3、乙方负责对从事脚手架安全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搭设脚手架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还应系好安全带,确保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因施工过程中自身造成的安全公伤事故,由乙方负责,因工种造成的事故原因则由甲方全部负责承担

4、乙方无条件服从甲方对安全施工的检查与指导,并具体贯彻落实现场安全施工的各项规则。

十、甲方责任

1、对乙方进行施工外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操作交底,项目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条例。

2、项目部有权制止乙方违章作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行为。如一方不服从管理,甲方将提出警告、责令返工及罚款,甚至赔偿损失并解除协议。

3、对乙方已完成外架搭设进行检查验收,内容是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和材料节约,根据验收情况和协议要求结算劳务费。

4、给乙方施工人员提供生活用水,用电,并合理安排材料堆放场地。

5、负责协调各工种班组之间的关系,及时调度机械,保障垂直运输。

6、提供乙方上报所需材料的供应。

十一、乙方责任

1、合同签订后,应做好进场的准备工作,待甲方通知进场,乙方立即进场。

2、乙方进场人员应有如下证件,A居民身份证,B劳务证,C特除工种上岗证。如没有必须补办,费用自理。

3、进入施工现场的乙方施工人员,必须服从甲方有关管理人员的指挥、调度、遵守项目部的有关规章制度。

4、乙方如不按图纸和外墙脚手架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搭设施工,达不到外墙脚手架规范的质量要求,甲方有权制止乙方错误施工,乙方应及时整改,乙方不及时进行整改,甲方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5、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的进度要求,提前完成各项脚手架搭设任务,保证甲方各工序项目的安全、及时、顺利。

十二、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根据情况随时协商补充,补充协议及零星施工签证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三、本《合同书》自签字之日生效。工程竣工工程款全部结清,本合同法律效力自行终止。

十四、本《合同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且同效力。

甲方:

乙方:

篇3:竖向安全通道脚手架的搭设

关键词:竖向安全通道 盘扣式钢管脚手架 预埋锥体 高强螺杆

Abstract: a nuclear power plant auxiliary project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housed during construction of vertical safe passage materials needed and human resources, build-up steps, vertical safe passage structural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setting and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Discusses the scaffold design and set the main control points, and quality safety guarantee measures.

Keywords: vertical safe passage plate type steel tube scaffold embedded buckle cone high-strength screws

1.概况

该辅助厂房筏基已施工完毕,需在该部分筏基上搭设一个竖向安全通道便于后续施工,辅助厂房顶标高+27.000m,筏基顶标高-7.000m,垫层顶标高-10.000m,垫层下部为花岗岩岩层,承载力满足要求。安全通道同时跨越垫层及筏基。

竖向安全通道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从筏基顶标高开始搭设,其平面尺寸为2400mm×5100mm,搭设高度约37m。

2 施工准备:

2.1 主要材料的`准备:盘扣式脚手架钢管及扣件式脚手架钢管、扣件、钢爬梯、钢格栅、挡脚板等。

2.2 材料检查: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0.5mm,严禁使用打孔的钢管,钢管弯曲矢高,端部1.5m 范围内≤5mm,中部小于12mm,管件无凹凸状,无裂纹。盘扣及插销完好无变形,无锈蚀;扣件不得有裂缝、变形等缺陷,铆合处活动应良好,螺栓无滑丝。

篇4: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第一节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

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 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

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3.4.1.1的要求

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4.高层建筑每层疏散楼梯最小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表3.4.1.2的要求。

(二)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最小净 宽应按通过人数0.6m/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当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通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3的要求计算。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计入观众厅的疏散门。

2.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4的要求计算。

3.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楼梯、走道,以及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5的要求计算确定。其中底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一层的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表3.4.1.5中的指标计算确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4.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除外)和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m。

(三)工业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3.4.1.6的要求计算确定。当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

底层(即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小净 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

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厂房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可按表3.4.1.6的要求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0.8m。

2.对于飞机停放与维修厂房,其飞机停放与维修区内的安全疏散及辅助建筑的安全疏散可按上述要求确定。飞机停放与维修区的飞机安全疏散应根据飞机实际进出需要设置通道和出口的高度与宽度。

3.库房由于平时使用时人员较少,且一般都有进出货物的大门,其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只要满足正常人员通过和使用要求即可。但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0.6m.第二节 安全疏散设施

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对超高层建筑还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一、疏散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一般要求

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2.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3.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4.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5.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 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6.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 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的宽度不应小于220mm。

8.居住建筑内,可燃气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二)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在低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由于楼梯间与走道之间无任何防火分隔措施,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成为烟火蔓延的通道,因此,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中不应采用。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应设封闭楼梯昌、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外,其余一般建筑均可采用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楼梯间在底层处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一般建筑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 距不宜小于150mm。

4.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间的门窗不应开向楼梯间。

(三)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一般应设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及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2.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高层工业建筑(厂房、库房)。

3.甲、乙、丙类生产厂房。

4.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单元式住宅除外)。

5.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

7.高层建筑的裙房。

8.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9.人防工程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

对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四)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一般应设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2.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3.塔式高层住宅。

4.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5.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

6.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7.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停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8.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平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层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 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五)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菜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主要用于应急疏散,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使用。

室外疏散楼梯的设置 要求:

1.楼梯及每层出口平台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2.在楼梯周围2米范围内的墙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3.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米,倾斜角一般不宜大于45度,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米。

二、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疏散时人员从房间内至房间门,或从房间门至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内走道。

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要从房间等部位向外疏散,首先通过疏散走道,所以,疏散走道是疏散的必经之路,通常为疏散的第一安全地带。

(一)一般要求

1.走道要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尤其不要往返转折,否则会造成疏散阻力和产生不安全感。

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3.走道的结构和装修。因为走道是火灾时必经之路,为第一安全地带,所以必须保证它的耐火性能。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并全部填实所有空隙。

4.走道的宽度一般应计算确定,具体要求参见本章第二节有关内容。

(二)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直接影响疏用时间和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因此,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正确的运用规范,根据不同建筑提出具体的要求:

1.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高层建筑与人防工程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1的规定。

为保证通廊式住宅建筑的人员能迅速安全疏散,当小楼梯设在户外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当小楼梯设在户内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最远一个房间门算起。小楼梯一段的疏散距离可按其1.5倍水平投影计算。

2.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人防工程内最远一点到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3.一般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2的规定。

4.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3的规定。

5.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

三、安全出口

所谓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房间的门、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资,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火灾损失,在建筑防火设计时,除按要求设置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外,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易于寻找,并应有明显标志。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倍的公共建筑。

2.塔式高层建筑内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实体墙分隔。

(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采用剪刀楼梯作两个安全出口,是一种既节约建筑面积和投资,又能满足火灾时紧急疏散的较好措施,但由于有的设计人员对剪刀楼梯在安全疏散上应具备的功能不甚了解,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些缺陷。例如:有的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没有用隔墙隔开,不能形成每座楼梯的上面和下面为各自独立的楼梯间,起不到真正两个疏散楼梯的作用;又如有的剪刀楼梯只有一个与电梯厅合用的前室,失火时一旦合用前室被烟火封住,人员无法通过楼梯疏散脱险等等。

3.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4.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房间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5.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

6.高层建筑(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和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7.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米。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米。

8.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二)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1)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米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米。

(2)

二、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表3.4.2..4的要求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设有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2.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九层及九层 下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可设一个楼梯。

3.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

4.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5.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设计时,规模较小的观众厅,宜采用接近下限值;规模较大的观众厅,宜采用接近上限值。

6.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

地下室、半地下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人数不超过30人,且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垂直金属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三)厂房、库房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厂房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平方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2.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使用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一个。

3.地下室、半地下室如用防火墙隔成几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库房或每个隔间(冷库除外)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宜少于两个。但一座多层库房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的防火隔间,可设置一个门。

5.库房(冷库除外)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时可设一个。

(四)设置要求

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

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3.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米。

4.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 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5.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四、消防电梯

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梯的用途在于火灾时供消防人员进行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用的。因为普通电梯在火灾时由于切断电源而停止使用,如果消防队员只靠攀登楼梯进行扑救,往往因体力不足和运送器材困难而贻误灭火战机,影响扑救火灾及抢救伤员工作,因此,高层建筑必须设有专用或兼用消防电梯。

(一)消防电梯的设置场所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1.一类公共建筑。

2.塔式住宅。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米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5.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及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库房。

(二)高层建筑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要求

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时,应设一台。

2.当大于1500平方米但不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两台。

3.当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三台。

4.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三)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1.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前室的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不应小于10平方米。

2.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3.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4.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米的通道通向室外。

5.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但合用前室的门不能采用防火卷帘。

6.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公斤。

7.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1分钟计算确定。

8.消防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9.消防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10.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上一篇: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论文下一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