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家园的倡议书

2024-05-06

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家园的倡议书(共8篇)

篇1: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家园的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今年我市母爱文化月的主题是“热爱地球母亲,建设生态家园”。大家都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为此,我们机关幼儿园发出“建生态家园,做文明市民”倡议:

一、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生态文明。倡导生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改善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

二、积极参与行动,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参与清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搞好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关爱,共同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注重生活细节,养成文明习惯。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崇尚绿色消费,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制品,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倡导绿色交通,尽量以步代车、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不摘花折草。积极举报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朋友们,为了乳山的今天和明天,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共同创造绿色环保、文明和谐的生态家园!

乳山市机关幼儿园

2012年5月

篇2: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家园的倡议书

2017年3月14日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春天,坐在校园的草地旁,听风吹过林梢沙沙作响;我梦想夏天,伫立在校园的树林里,听蝉在枝叶间高声吟唱;我梦想秋天,漫步在校园的林荫路上,在清爽的秋风中闻枝头的果香;我梦想冬天,踏着皑皑白雪,在飞舞的雪花中赏松柏常青。这是我梦想的校园:绿树成荫、校在林中、生机盎然的绿色校园。我也深深地知道,当我展开这美丽梦想的时候,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人类及万物生灵的母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原、湿地的过度开发,对矿藏的肆意开采„„大自然已经在频频向我们发出警告:人类必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

“绿化祖国”,“再造秀美山川”,“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党中央发出的号召。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开展植树造林、保护自然的行动,山在变绿,水在变清,森林正在乡村和城市成长。我们一亿多大中小学生要立即行动起来,为更美的家园和绿色的未来,每一个人参加到“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的活动中,为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真诚地提出以下倡议:

1、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追求绿色时尚,大力宣传绿色生活的理念;

2、积极参加校内外植树护绿活动,爱护每一颗树,在学习期间每人至少种一棵树;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少寄或不寄贺卡,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4、勤俭节约珍惜资源,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

5、积极参加学校保洁活动,不在校园内乱扔垃圾,自觉将垃圾分类投放;

6、拒绝野生动物制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不养笼中鸟,与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

篇3: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家园的倡议书

关键词:武陵山区,生态文明,生态家园

1 引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目标, 这标志着我国正处于文明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 即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其建设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武陵山区生态家园建设实践是对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和模式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武陵山区, 位于北纬30°左右, 处于我国中西部交接的分水岭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 它以武陵山脉为主线, 绵延湘、鄂、渝、黔四省市, 国土面积约10万km2, 总人口约1427.65万,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6.25%, 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它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具有政策、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但在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武陵山区要想更好地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 实现由初级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 就必须探索出一种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建设对于武陵山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生态家园建设理论的提出

2.1 生态家园建设提出的背景

国家农业部在2000年《全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规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家园的概念, 同时, 在规划中还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第一, 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产活动实现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第二, 农民生活用能效率达到30%以上, 优质能源占50%左右;第三, 在原有基础上, 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 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 庭院经济高效化。随后, 农业部又在2006年制定了《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方案》, 旨在为生态家园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方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目标:在500个县 (市) 建设10000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0%以上, 推动沼气普及和功能拓展;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保育良田;基本实现草原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生态家园的内涵

所谓生态家园, 是指按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以一定规模的人口资源为核心, 以该规模人口资源的自然需求为依据, 将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形成能量流动畅通、物质转换充分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的动态平衡体系。生态家园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与其它生态系统一样, 共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通俗地讲, 建设生态家园就是要求农民从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内部挖掘潜力, 进行适应性的改造, 建成有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同时有利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环境体系, 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3 生态家园建设的意义

2.3.1 建设生态家园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建设生态家园,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生态家园建设中, 通过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及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 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永续利用, 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并获取经济效益, 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从根本上来缓解“三农”问题, 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2.3.2 建设生态家园有利于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通过生态家园建设, 在广大农村适应地区推广使用沼气等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以有效缓解生活用能与生态保护、污染减排矛盾。农业副产品特别是猪粪、秸秆、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 既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又可以实现清洁生产, 改善农村卫生状况, 防止环境污染, 使村容整洁。同时, 可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 增强群众的节约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意识, 促进乡风文明, 从而间接地为我们和谐农村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2.3.3 建设生态家园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建设生态家园, 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 农业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道路, 资源消耗高、污染重, 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而生态家园建设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肥, 降低废物排放, 提高资源生产率,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使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3 恩施州生态家园建设取得的成绩

从2000年国家农业部提出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来, 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恩施州按照“家居温暖洁净化, 庭院经济高效化, 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和要求, 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把农村沼气建设同生态家园建设以及推动农村文明进步结合起来, 明确提出了“建70万口沼气池, 争创全国沼气第一州”的工作目标。截至2008年底, 恩施州累计建沼气池约52万口, 占适宜地区农户的75%,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1 实现了开源节流, 促进了农民增收

2008年全州沼气池已达到52万口, 按每口沼气池年产气300m3, 每1m3单价1.4元计算, 直接经济价值达到了2.184亿元;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节约化肥、农药费用每口沼气池一年按100元计算, 可节约生产费用5200万元。开源节流年经济效益在2亿元以上, 农民人平增收80多元。2008年恩施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 沼气建设, 功不可没。

3.2 保护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

沼气建设使农村长期以柴草为燃料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变,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按1口沼气池年保护0.33hm2森林计算, 52万口沼气池可以保护17.33万hm2森林免遭砍伐。目前, 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7%, “鄂西林海”的美誉得到恢复。另外, “猪-沼-果”、“猪-沼-茶”等生态家园建设模式的运用和推广, 全州无公害农业和生态农业有了较快发展。截止2008年, 全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8万hm2, 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已达6.667万hm2, 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已达6667hm2。“三品”标志产品数已达298个, 其中绿色食品标志254个、有机食品30个、无公害农产品14个。

3.3 改善了基础设施, 推动了文明进步

国家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以后, 恩施州跳出“就沼气抓沼气”的传统工作思路的局限, 把同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路、厨、厕、圈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家居环境改善、庭院经济发展, 与沼气池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的文明进步。2000年以来, 全州累计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18亿元。截至2008年, 全州100%的村通电, 94%的村覆盖了广播电视, 99%的村解决了通讯难。全州农村通路率达96%, 退耕还林12.93万hm2, 解决困难人口饮水100万人, 农村基础教育设施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3.4 改变了生活方式, 提高了生活水平

沼气池建设与同步开展改厨、改厕和改圈配套建设, 不仅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 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昔日农村厨房挨猪圈的现象减少了, 煮饭有了气饭煲, 洗澡有了淋浴器, 肮脏邋遢的农民形象不见了。农民说, 建了沼气池, 捡了一个宝。农民总结沼气池建设给他们带来了四大变化:劳动强度由大变小, 家庭收入由少变多, 生活环境由脏变净, 生活水平由低变高。生态家园建设塑起了新时代崭新的农民形象, 安居乐业, 追求小康、富裕生活, 已成为了广大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4 恩施州生态家园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恩施州生态家园建设尽管取到了较好的成绩, 但与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可以说, 还处于一个初始状态,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另一个意义上讲, 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会随着时代及人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因此, 笔者在结合恩施州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其生态家园建设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 生态家园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

把生态家园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生态家园建设的落脚点, 充分利用沼气池上促下带的纽带作用, 大力推行“猪—沼—果”、“猪—沼—茶”等生态农业模式, 不断创新“猪—沼—X”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全面加快烤烟、畜牧、魔芋、茶叶、中药材、林果等优质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高度重视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广泛替代化肥农药, 推进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品质, 形成以沼促农、以农促沼的良性循环, 推进农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立体化, 带动烤烟、畜牧、魔芋、茶叶、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板块基地的快速发展, 打造出“恩施玉露”、“长友薇菜”、“板桥党参”等绿色无公害品牌, 增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2 生态家园建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恩施州在进行生态家园建设中要集中力量解决发展中重大技术问题,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加强技术攻关, 根据恩施州地理特点, 进一步解决好高寒地区沼气池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加快引进、转化、示范、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 为全州农村沼气建设提供科技支持。积极开展旋流布料、强回流式沼气池等新池型以及预制件 (块) 建池、脚踏式沼液冲厕器的示范和推广, 积极开展城镇污水净化处理、农村学校厕所、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源头生态综合治理等技术引进和研究, 拓展农村能源技术发展空间。把生态能源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有机结合起来, 编制总体规划, 整合技术人才、资金投入, 实行综合建设, 开展生态综合治理, 建成生态强州。

4.3 生态家园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

把生态家园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以“讲文明、讲科学、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 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为重点,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促进乡风文明;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室、科技文化中心户建设,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学习知识、健康娱乐的场所;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传统美德;广泛开展“五好家庭”、“科技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媳妇”等形式多样的评选活动, 营造团结向上、和谐友爱的文明氛围;鼓励引导各生态家园建设示范院落发展院子文化、举办农民艺术节, 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4 生态家园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结合起来

生态家园建设应与民族文化保护结合起来, 因为生态家园建设不仅仅是一项自然生态建设的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文化生态建设的工程。建设的前期主要侧重于自然生态方面, 而在后阶段应更多地考虑到人文因素, 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比如在建农家房舍中, 一些地方的土家吊脚楼和传统的木房舍在改建过程消失, 全部变成白粉砖房, 这样既增加了改建成本, 又失去了民族特色。因此, 在改建中, 要对原先的一些传统建筑作保留性的改造。比如:江西赣州市提出“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 对恩施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恩施州在生态家园建设过程中, 要继续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 在讲求生态、环保、清洁、健康、自然的前提下, 要保留农村应有的乡土气息, 要让民族建筑文化得以传承。

4.5 生态家园建设与地域特点相结合

恩施州农村地域广大, 地质结构复杂, 各地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差异性大, 在生态家园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体现地域特点,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各农户庭院空间, 利用溪流、池塘、树林、草地、菜园等, 依靠沼气能源建立起与所处实地相适应的生态利用体系, 从而美化环境并发展经济。如住户相对集中的地方, 可以进行“四位一体”沼气应用和大中型能源环境工程建设, 同时可以进行太阳能有效利用和生物能源气化等能源生态工程, 以提高生态能源利用率。有池塘、土地资源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池塘或土地资源, 发挥沼气能源的作用发展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城郊和靠近风景区的地方, 应大力建设“农家乐”旅游生态家园, 种无污染农家菜, 住清静整洁有民族特色的农家房, 让游客到菜园里“点菜”, 自己用生态能源器具做饭, 大力发展农家休闲娱乐旅游经济。总之, 在进行生态家园建设时要尊重自然, 合理规划, 使自然山势与村落房舍建设相得益彰, 和谐共融。

5 结束语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个持续长久的系统工程, 在这项系统工程中, 不能急功近利, 只求眼前利益, 更不能只搞政绩工程和短效工程。生态家园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必须建立起一个高效、全面的后续服务体系。政府要长期加强对生态家园农户的指导, 要有一支专业的后续服务队伍。同时, 政府还要建立起生态家园跟踪监控体系、生态家园评价体系、信息反馈体系, 随时加强对生态家园建设的跟踪监控、评价评估和信息反馈。让生态家园建设走上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实现人与自然持续和谐发展, 让天更蓝、水更绿、家园美好, 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满。

参考文献

[1]王世枚.武陵山区师资队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1-2.

[2]胡荫安.恩施, 阔步迈向新世纪[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 319-322.

[3]恩施州统计局.恩施州统计年鉴2OO8[M].恩施:恩施统计出版社, 2008, 371-393.

[4]何起群.恩施州特色文化资源及保护情况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 (4) , 79-83.

[5]蒋世传.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广西恭城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7 (12) , 67-70.

篇4:建设绿色文明的家园

乘着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春风,把握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好机遇,在海淀区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工作的同时,新一年海淀区精神文明工作也同时从多方面多领域启动。

2011年3月,海淀区文明办对新一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细致明确的布署。根据《2011年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的内容,今年的海淀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从精神文明宣教和创建活动两个大方面入手,把精神文明工作做深做细。

让垃圾环保、绿色出行和未成年人教育深入人心

首先是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全面推进“八大文明行动”。这项工作已经成为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基本主题,今年重点强调的主题是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活动和绿色出行、交通文明从我做起活动。

今年,海淀区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的小区由去年的119个增加到400个,以“周四垃圾减量日”和“再生资源回收日”为载体,继续开展绿色办公、绿色旅游、绿色包装、绿色校园、绿色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实践活动,同时重点突出“社区、农村、餐饮行业”三个领域和“再生资源回收”的活动内容。

绿色出行是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缓解首都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每月的22日成为“文明出行推动日”,活动将贯穿2011全年,2-3月是公交出行月,倡导大家少用私家车,尽量乘公交出行,奉行环保理念;4-5月的主题是健康步行月,步行让人环保又健康;6-7月的主题是绿色骑行月,在北京,骑自行车出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所认可;8-9月的主题是路口畅行月,路口是交通意外频发区,行人如果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就能大幅度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10-11月的主题是文明行车月,提高大家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共同为道路畅通做出各自的努力。

为落实北京市2011年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计划和“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实践宣传活动,4月14日,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海淀区市政市容委在中关村创新文化广场联合举办了“‘周四垃圾减量日暨绿色社区月’活动走进海淀区”大型宣传活动。

2011年,北京市将新增1200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在120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工作。海淀区将在281居住小区,1个乡镇、10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达标试点工作,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处管辖范围内的党政机关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早在3月27日,在海淀区清河街道当代城市家园社区,由社区居委会主办的社区闲置物品交易会受到了数百名居民热捧。居民们把家里闲置的物品摆起了马路摊,供邻居们挑选交易,跑步机、婴儿车、电饭煲等家用物品都很快找到了新主人。据当代社区居委会主任介绍,社区将根据居民需求,每季度开展一次闲置物品交易活动,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和倡导树立低碳环保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绿色清河建设。

在倡导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同时,海淀区另一项有关环保、提高城市清洁度的工作也提上了活动日程。

2011年4月13日,海淀区召开了“城市清洁日”活动工作协调会,号召广大市民在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参与到清洁城市的活动中来,以优美环境创建首都文明区,迎接建党90周年。活动以清理卫生死角、清洗公共设施、清除非法小广告等为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单位的参与积极性,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广大居民将与文明办等相关部门一道,清除楼院、绿地、楼道、自行车棚等处的积存物,特别要做好老旧小区整治后的环境保持工作。

随着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海淀区文明办今年部署的精神文明招牌活动——“名家进校园”已从“企业家进校园”拓展为囊括企业家、艺术家、美术家等名家参与的“名家进校园”活动。在取得学校学生热烈反响的基础上,“名家进校园”活动领域将更为深广, 海淀区未成年人精神文明教育将提升至一个新水平。而在另一个未成年人精神文明教育招牌活动——“金帆实践之旅”方面,2011年,金帆乐团将走进海淀区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商业企业,让青少年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老旧社区改造和文明市民学校活动继续先行

2011年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载体。从2011年开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比规则将比往年更规范更严格,由一年一评改为三年一评:从指导角度上,更加重视质量和效果;从管理角度上,将从静态管理逐步向动态淘汰型管理转变,有上有下,有进有出;从名额产生方式上,由以往的推荐表决型向竞争择优型转变。

今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还将重点围绕老旧社区改造而展开。在海淀区,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截至目前,已经对18个老旧社区进行了改造提升。今年的老旧社区改造工作,将继续依据老旧社区文明创建三年规划,继续积极发挥文明创建杠杆作用,对15-20个老旧社区进行整体提升,此工作已列入区政府2011年关系群众生活重要实事中。2011年,海淀区还准备对已经是区级文明社区、但时间已很久、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的老旧社区也尝试进行支持,在老旧社区软环境建设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提升。

海淀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另一个闪亮招牌莫过于文明市民学校的建设和培训工作。

2011年4月12日,由海淀区文明办、中关村学院、海淀区文明市民总校联合举办的首届海淀区家庭厨艺风采大赛正式拉开序幕。持续到今年9月的本届家庭厨艺风采大赛,从4月起将每周进行3次;6月起各推荐单位冠军将采取5进1制产生小组冠军,各小组产生的冠军将参加总决赛。大赛以“绿色厨艺,健康生活”为主题,以“我亮我厨艺,我展我风采”为活动口号,以“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旨在培育引领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搭建寻常百姓厨艺展示平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餐饮文化,倡导文明生活,提升社会影响力,形成人人讲环保、家家都低碳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掀起“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新高潮。活动以“寻常生活”VCR展示、“我的一家人”真情告白、“秘诀一点通”——私房菜展示与品鉴等新颖的比赛形式进行。海淀区150个家庭参加了比赛,他们经过初赛、复赛37场比赛,最后将有6个家庭进入决赛。4月12日的首场比赛由京城名厨白常继主持,邀请餐饮界著名评论家、美食家为评委。学院路街道的5个参赛家庭选手统一穿着本次厨艺大赛特制围裙,经过四个环节展示后,现场使用同一种原料茄子,在30分钟内做好一道菜,决出了本次小组赛冠军。

2011年,海淀区将进一步完善文明市民学校总校、中心校和分校三级教育体系,全年要组织4次培训班,加强对中心校和分校的指导和培训。同时,进一步完善文明市民学校文化交流体验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再次,继续完善文明市民学校“菜单式精品课程超市”,丰富课程内容。

篇5: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春天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草地上逐渐有了点点绿色,莉花、杏花悄悄打开了它的花苞,三月桃花也把它美丽的花朵绽放出来!让人看了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把这美景来维护。我们呼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生态文明演讲稿:同一个梦想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李xx,我演讲的题目是“同一个xx,同一个梦想”。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个 xx人,就会有多少对于xx的独特的记忆。xx——我们的家乡——这个小学时必写的作文题目,一样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主题,它见证和承载着我们每一步的成长。我记得一些零碎的记忆——对这个被称之为我的家乡的地方:记得童年的嬉戏打闹,小学时候的很多藏秘密的地方,然后是三年的初中,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也一度凝望,山的那边,会是什么模样„„十多年的时间,对家乡的理解与认同用一句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汽车离开xx在罗霄山脉上蜿蜒前行,我第一次来到郴州,在这个离家说远不远的地方,一待5年——在异地,开始了对xx的关注和怀念。

当仰望天空,看到的是灰蒙蒙一片,当遥望远山,再也没有记忆中的绿色连绵,我时常记起xx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我不由慨叹:我居然没有发现,这一切原来是这样的美!

经常会有同学问:xx是个什么地方啊?在很多人看来,这里是一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谁不说我家乡美?我于是回答:这里的人民勤劳而勇敢,这里的山水荆蛮多灵气,总出人才;这里是革命老区,有光荣的历史,这里有个小城,全城都是香桂花。我有些自豪:我们xx别的不说,就空气好,负氧离子含量全国第一,白云白蓝天蓝,候鸟从这过,八面山顶有云海,海拔高,离天近,森林多,污染少,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三个字,生态棒!然而话到后面,还是要实事求是,略带苦涩的加上:这里比较贫穷,这里交通不便„„在这种自豪与苦涩的交织中,我感受到家乡的温度,在获得归属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一股对于我们xx年轻一代人所必需肩负起来的使命与承担,我们的家——可爱的xx——它的发展与壮大顺理成章的成为我们这些xx儿女的共同的梦。

梦中最美是自然生态,人类先天有一种对于善美的依恋和追求,对于造物者的崇服。人们也乐于让美丽的东西更加美丽,让美丽与人分享,从而成就其价值。就xx来说,我们的优势就是这片滋养我们的山水,我们要发展,我们很想发展,我们恨不得一下子就就腾飞了,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守护,我们的绿色,我们的生态,我们的风情,我们的

发展就是要建立在绿色的健康的生态的美丽之上,把我们的优势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生态立县、开放活县、和谐稳县为根本,探索一条具有xx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青山绿水依旧,人民富有,人人都说这是美丽的xx,我们欣喜,这是我们所有xx儿女的梦。

勤劳勇敢的xx人民,正在各方面做着尝试与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步步推进;政府抢抓机遇,紧密规划,一条条新路,一个个通知,一系列文件,一个乡镇一个特色,每一个消息的传来,我们都要激动一下。老家有一个大伯,他见证了共和国的成立,也见证了xx这几十年来的发展,他豪迈地说:别说我老,我可要再活几十年!是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已经来临,我们几乎可以预见就在未来的几年,xx将发生多少变化,这是xx发展的时代——这需要xx人民同心协力共创美好的未来。

让每一个都知道,xx需要你,你很重要!你的一个小小的行为,就可以为xx添彩。

你做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在笑容里呈现;你的每一份伤痛,都将覆盖幸福的阳光。我——一个实习教师——一个在教育岗位工作的平凡人,我也将做好的我的工作,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你们的美丽就是xx的美丽,xx的美丽会让你们更加美丽,从小事做起,环保、低碳、文明卫生,还有亲近大自然„„

不一样的xx人,虽然不一样的记忆,却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喝过同一源头的水,说着同一种语言。我们的面容相近,我们的血脉相连,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我们同甘苦共患难,我们在同一块土地上,付出了辛劳和汗水,一切的一切,很清楚,只为这——同一个xx,我们这——同一个梦。

主题:生态文明、美丽xx、齐心创建、人人共享

咸宁市“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方案

为加快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全面有序做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特制定如下宣传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生态立市兴市为目标,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成功的经验、做法、成效,强化全市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全市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领导

拟成立咸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王汉桥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雷宏斌、宣传部副部长李城外、市发改委主任宋文虎、市环保局长王用新、咸宁日报社社长陈宽瑜、市广电局长白柏呈同志担任,成员由宣传部门、新闻部门和生态办等部门的有关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生态办,宣传部宣传科长孙方成兼任办公室主任,生态办宣传组的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宣传报道组主要负责宣传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指导与协调,以及组稿等工作。

三、宣传重点

围绕市委、市政府“生态资源立市、生态环境兴市、生态农业稳市、生态工业强市、生态旅游活市、生态家园美市”的奋斗目标,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弘扬生态文明,加强节能减排,搞好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宣传报道。

四、主题活动

(一)“环保百千万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个社区、千家企业、万名市民参加的唤起民众千百万环保行动,倡导低碳时尚环保生活。

百个社区节能行动。发倡议书,市妇联、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科协、市环保局等单位联合,在百个社区、千个家庭广泛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开展节电、节水、节油、节粮、节纸等节能活动。通过社区带动社会,珍惜能源资源,崇尚物尽其用;

千家企业减排行动。发倡议书,崇尚污染可耻、环保为荣新风尚,在企业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力求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创建环境友好企业; 万名市民环保出行。“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届时在统一时间,分别在温泉及六个县市区城区开展“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万名市民骑自行车城区环游行动”,倡导健康出行,提倡步行,多乘公交,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二)“生态文明,光耀咸宁”广场文艺晚会。“六•五”期间组织市直农林水等环委会成员单位及六个县市区环保局,全市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等,突出各自特色,排演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和践行生态文明的环保主题节目,提倡和鼓励创作节目,歌舞、曲艺、戏剧、器乐等艺术形式不限。择优在人民广场举办全市“生态文明,光耀咸宁”集锦广场文艺晚会。

(三)“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览。组织市直农林水等环委会成员单位,以及全市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等,设计制作环保专题展览。市直有关单位及各县市区各自制作,“六•五”期间届时在统一时间,各自在温泉城区和各县市区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机关“五进”巡回展出活动。

(四)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从幼儿园、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党校、党委中心组广泛开展生态环境知识教育,传播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弘扬生态文明,纳入相关单位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五)与生态文明同行新闻宣传活动。在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各类媒体开辟“争创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专刊专版专栏,及时报道上述主题活动,报道全市争创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新举措、新成效,以正面报道为主,反面报道为辅。

(六)户外广告宣传。市直及各县市区应在主城区设制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固定的大幅图文宣传广告和标语,市直在人民广场和主要街道两旁的咸宁日报电子阅读栏滚动播放环保主题的宣传图文。

(七)印发“节能减排,行动起来”邮政幸运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争创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宣传,发放“节能减排,行动起来”邮政幸运卡。

(八)地球一小时活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晚8:30——9:30,在全市城区统一开展“行动起来,关灯一小时,应对气候变化”活动,倡导全民低碳生活周节电节水节油节纸等节能

五、经费筹集

主题活动经费可采取财政专款、企业赞助或环委会成员单位分担相结合等方式筹集。

咸宁市环委办、创模办、生态办

宣传活动筹备组

二0一0年四月

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法治政府八项制度为契机,狠抓工作作风的转变,认真按照市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围绕七彩省南保护行动、环保专项行动、普者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工作、污染减排等和以普者保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各项措施认真落实,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3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切实改善景区农村环境质量。曰者镇青松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争取国家环保部、财政部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资金38万元,又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共计106万元,用于该村村内道路建设、村落房屋墙体改造、环保科技活动场所建设、村内垃圾收集处理、村落生活污水收集人工湿地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内道路已经拉通、旧房改造、房屋外观修建已完成,污水处理系统也建设完工,正在进行管道工程和饮用水工程建设安装,各项工程建设有序稳步推进,该项目的建成,将对景区村寨的环境整治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2013年,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法治政府八项制度为契机,狠抓工作作风的转变,认真按照市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围绕七彩省南保护行动、环保专项行动、普者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工作、污染减排等和以普者保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各项措施认真落实,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3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切实改善景区农村环境质量。曰者镇青松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争取国家环保部、财政部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资金38万元,又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共计106万元,用于该村村内道路建设、村落房屋墙体改造、环保科技活动场所建设、村内垃圾收集处理、村落生活污水收集人工湿地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内道路已经拉通、旧房改造、房屋外观修建已完成,污水处理系统也建设完工,正在进行管道工程和饮用水工程建设安装,各项工程建设有序稳步推进,该项目的建成,将对景区村寨的环境整治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四)依法加大普者上游鱼塘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

为切实加强普者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防治景区水污染和遏制生态环境破坏,保护和合理利用普者生态资源,促进普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巩固好2013年普者景区上游养鱼污染治理成果,坚决治理鱼塘养殖污染反弹行为,于2013年4月11日,我市组织环保、景区管理局、公安、农业、司法和曰者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工作组对普者景区上游××辖区内鱼塘养殖污染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拆除了2户擅自在已取缔破埂还湖的鱼塘内恢复养鱼污染的鱼塘埂,据测算,此举每年可削减cod145吨,总氮9.7吨,总磷0.64吨,大大缓减了普者景区上游入湖污染负荷,对普者的水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景区上游鱼塘污染治理工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污染反弹,千方百计缓减普者湖水环境压力,促进普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景区村寨污染治理,认真实施普者湖滨带二期工程

为保护普者水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普者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通过积极争取,发改委以文发改投资[2013]243号文件下达了100万元的投资计划,我市委托省南省环科院编制了《××市普者湖湖滨带建设二期工程施工设计》,在普者湖前进闸附近保护与恢复湖滨带90亩。湖滨带二期工程项目选址位于普者景区黄金旅游线路, 主要种植广玉兰、紫玉兰、五角枫、木枫香、杜娟、馨香木兰等30余种水陆生物种。现完成工程施工设计,并通过发改委审批,通过招投标,省南高夫生态园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标为施工单位,工程于2013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的建设既能处理该片区经营烧烤等产生的污水、削减污染物入湖量、净化普者湖水质,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能提升普者自然风光品位,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环境管理,确保完成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

为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削减完成下达的任务。2013年,我市切实采取措施,加大现场督促检查力度和继续巩固历年来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督促市水泥厂搬迁选址和取缔硅厂2、3号炉(2×2500kva矿热炉)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6吨。同时对新建工业项目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规范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利用,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严格环境管理,确保完成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为确保实现下达的2013年我市cod减排10吨和so2减排10吨的目标任务,我市切实加强环境管理,采取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的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年初关停硅厂1号、2号炉(2×2500kva矿热炉)削减二氧化硫36吨;二是开工建设××市日处理1500头牛、5000头猪粪尿,1000m3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型沼气示范项目,可削减二氧化硫95.24吨,化学需氧量280吨;三是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06吨。以上三项措施能够超额完成上下达的减排任务。

(七)围绕七彩省南保护行动和节能减排,环保宣传教育取得新进展 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局紧紧国家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和省南省确定的主题:“呵护七彩省南、全民参与减排”开展宣传活动。一是政府领导电视讲话。6月5日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分管环保副市长白光福纪念世界环境日专题讲话;在××电视台连续插播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标语,广泛动员全社会开展节能、减排、环保工作;二是下乡宣传。联合妇联、文化、司法、卫生等部门开展下乡宣传活动,在双龙营马者龙村民委、树皮倮子地村等8个村开展环保宣传,发放宣传材料500份,使农民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促使他们从意识上重视环保,从行为上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参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发放环保购物袋。加大国务院“限塑令”的宣传,在市城共发放3000个环保购物袋,倡导广大市民重拎布袋子、菜篮子,控制白色污染,大家都参与节能环保绿色消费;四是在市城中心开展宣传活动。联合建设、科技等部门开展世界环境日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和便民服务活动,悬挂宣传标语3幅,展出节能、减排、环保图片展板4块32张图片,发放环保宣传册600余份,环保法律法规和宣传画XX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加大日常环境监察力度

一是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件25起110余人次,处理率达100%;二是切实加强市城老污染源市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现场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其改进污染防治设施和保证除尘设施正常运转,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三是按照省的要求,认真开展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环境安全大检查、执法后督查专项行动、尾矿库安全检查、“ 五一”“十一”环保大检查等,确保了我市的环境安全;四是认真开展了全国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五是稳步推进绿色生态创建工作,认真开展了曰者镇和市民族中学省级绿色乡镇和省级绿色学校的申报工作;六是组织开展了中高考噪声监控工作,为广大考生营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的考试环境;七是依法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到目前为止已征收排污费20.8万元;八是严格实行排污申报、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检查验收制度,规范环境准入门槛。对双龙营汽车客运站、××市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市汽车修理厂、××市时尚会所等82个建设项目按程序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或登记表;九是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九)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篇6: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县社保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当我国航天员乘坐神舟飞船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他们发现:我们的地球是一颗被水包围着的蔚蓝色星球。在这蓝色星球北纬30º、东经109.5º的地方,就是我美丽的家园──宣恩。

曾记否,1959年这里发生过特大干旱,1983年、1998年这里发生过特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在那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许多人只顾眼前利益忙碌着,缺乏环保意识,从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甚至不惜牺牲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大片树木被砍伐,野生动物被猎杀,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灾害频发。以我们县城为例,从前,人们形容这是一座“光灰的”城市,整天浓烟弥漫、尘土飞扬、污水遍地、蚊蝇滋生、臭气熏天。是的,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朋友们,回顾这些往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清醒了: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看如今,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和各项环境标准,加强了各级环保机构,环保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看如今,县委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弘扬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乡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兴茶园、建果园、退耕还林,一座座沼气池告别了昔日的炊烟,一幢幢新楼房取代了原来的小木屋。在城镇,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修河堤、拆烟筒、建广场、还绿地,修排污渠,普遍采用水电、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断引进环保监测、垃圾处理等新材料、新技术。仅县城每天清运处理垃圾65吨以上。今年,县委县政府又提出节能减排新举措,合力打造贡水走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我家园,从我做起。作为一名社会保险工作者,我应更好地关注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三个带头”:一是带头宣传环保理念,二是带头使用环保产品,三是带头爱护环境卫生。我坚信,只要全体公民都加入“环保”行业,建设家园,保护家园,就一定能够让这片天空更蓝,青山更绿,河水更清,空气更好,环境更优。到那时,我们共同的家园将会变得更加绿色繁荣,鸟语花香,风景如画。

篇7: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最终版)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2013年,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侵袭,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李克强总理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要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加大力量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

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那么,为什么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经济不断发展,对资源需求越来越高,环境的破坏依然严重。

高耗能消费行为日益突出,生活用能增长迅速。城镇家庭经济能力较强,基本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等家用电器,而且私家车也越来越多。能量消耗大,对坏境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城镇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农村家庭对资源的攫取也不能忽视,除了拖拉机能耗能大的机器外不断增加之外,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也开始向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接近。

(二)工业耗能占能耗总量的70%,.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低能耗产业比重偏低。

与国外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工业用能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我国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增长依然较快。我国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制度体系,没有形成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法律、民间组织和新闻舆论监督等综合性约束机制,司法并不支持排污受害者的诉求。同时,对某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处罚不够严格,企业因为污染坏境而交的罚款比所攒得的利润明显低,反而刺激企业加快生产,过度污染。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

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大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加强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工作力度和建立监督体制。

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严厉打击、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公众监督方面,需要为公共参与、公益诉讼开辟更畅通的渠道,以保障民间力量对政府决策、环境问题形成有效制约。

(四)要加大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化发展。政府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形成合理 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让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并付诸实施,企业建立起了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当前,我们总是强调企业要节能减排,而不重视强调全民的节能行动,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应该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惟有允许并且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惟有放开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真正在全党领导干部和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十六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

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篇8: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家园的倡议书

1 基本现状

2014年以来, 毕节市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 按照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规范化的要求, 以境内国道、省道沿线为重点, 以自然村寨和农户家庭为载体, 在贵毕路、毕纳路、毕威路、毕赤路公路沿线, 在自然环境优美、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自然村寨, 率先选择16个自然村寨进行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建设。这些示范点共涉及农户4 933户, 总人口20 312人, 总劳动力9 666人, 总耕地面积1 240 hm2, 其中:水田121.8 hm2, 人均纯收入2 180元。根据既定目标, 毕节市加大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推动现代农业上台阶。形成一批产业聚集、循环高效、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综合性、辐射带动力强的生态文明示范家园带, 确保1年试点、2年推广、3年取得明显成效。

2 具体措施

2.1 加强领导, 包点示范

为确保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项目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毕节市成立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试点村寨分别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长、乡镇长任第一副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的生态文明家园指挥部, 加强试点村寨工作的组织领导, 具体抓好项目实施和管理。同时, 还建立副县级领导干部帮建联系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村寨工作机制, 以便更好地加强指导督促。建立部门联系示范点帮扶机制, 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家园目标示范统筹安排项目和资金, 搞好组织协调和指导。建立干部驻村工作机制, 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示范点挂职锻炼, 乡镇抽派5个人蹲点,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1,2]。

2.2 宣传发动, 营造氛围

半年来, 共召开动员大会26次, 印发资料200余份, 张贴宣传资料800余条, 举办专栏30余期, 组织参观学习4次, 制作学习图片光盘200余张。通过多种形式,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农户的主动性, 从思想意识上形成了全方位的宣传声势,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全市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2.3 搞好规划, 找准切入点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涉及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等内容, 要求高、难度大, 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毕节市生态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地委、行署《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和《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 并结合全市实际, 编制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意见》, 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制定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实施方案和规划, 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早落实, 完善“五改”、“五建”、“五化”工程的落实, 以不同的形式切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2.4 加大投入, 整合资源

从2009年起, 市财政按每个示范点每年预算15万~20万元经费, 用于16个纳入地区试点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补助性投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村的贷款扶持力度。同时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 动员协调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整合部门力量, 把现有项目和资金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寨倾斜。整合人才资源, 分期、分批组织生态文明家园试点村涉及的乡镇干部、能工巧匠及群众代表外出学习考察, 拓宽思路、开阔视野, 激发创造活力。加大对项目实施技术人才、建筑工匠、规划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和项目实施人员素质。有效整合人才资源, 形成“上下一条心, 全市一盘棋”的整体合力。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 形成生态家园建设合力, 有力地促进了毕节市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截至6月底, 毕节市共举办培训班8期, 培训人员450人次, 部分镇乡还特地从遵义、金沙等地聘请熟练技工20余人进行黔西北风格民居的新建和改建, 并进一步聘请当地工匠为毕节市培育了3支技术过硬的技工队伍, 为新建和改建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统一购买材料。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自启动以来, 部分镇乡采取统一采购材料的方式, 既保证工作进度、质量, 也保证购买材料时价格合理, 大大降低了购买和运输成本[3,4]。

2.5 强化督查, 统筹进度

加强督查考核。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督查内容, 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制定考核奖惩细则。建立对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方面的考核制度, 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保证劳动力调度。家中无劳动力是当前各试点的突出问题, 为保证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个别镇乡除通过包户干部积极动员外出务工劳动力近期回家参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外, 还由包户干部帮助从外村寨协调小工, 有的农户自发组成“互助户”, 互相帮助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3 取得的成效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毕节市属边远贫困地区, 基础设施差, 针对这一情况, 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项目方面, 从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入手, 通过实施进村路、连户路、串户路和院坝的硬化, 以及实施茅草房、危房的改造和房屋的美化靓化, 使农民居住和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截至目前, 全市已按《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建筑设计通用图集》启动房屋新建141户, 占计划数的178%;完成20户, 占计划数的25%;房屋改造启动366户, 占计划数的67%:完成206户, 占计划数的38%。其中:木瓦房改造启动3户, 占计划数的9%;完工3户, 占计划数的9%;砖瓦房改造启动52户, 占计划数的46%;完成36户, 占计划数的32%;砖混平房改造启动311户, 占计划数的78%:完成167户, 占计划数的42%。已硬化串户路845 m2, 占计划数的9%:已硬化院坝5 200 m2, 占计划数的18%。

如撒拉溪镇永丰村寨子组, 自2014年初启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以来, 市新建办已整合启动资金40万元, 用于寨子组60户房屋的黔西北风格民居改造。镇政府承诺为建房农户贴息贷款3万元, 深圳市对口帮扶资金50万元用于通组道路硬化和院坝及串户路硬化和茅草房改造。市新建办争取到4级财政“一事一议”资金投入100万元用于村寨靓化工程, 协调地区卫生局拟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计生、卫生、文化等综合服务楼建设。农办、农业局、水利局、畜牧局、卫生局、文广局、安监局等市直部门也斥资帮扶。

3.2 拉动产业发展

通过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壮大农村经济, 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如:大新桥办事处小河村有独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由西向东十余千米的小河旅游区, 重峦叠嶂、树木葱郁。小河地处岩溶发育地带, 是一片罕见的峰林区。奇山异石林立, 天然溶洞荟萃, 彝族风情浓郁, 享有名气的自然景点有海螺石、听鱼石、金狮拜宝象等20余处。人工景观有环湖岛、钓鱼池、游泳池、凉亭和不同档次的娱乐场所, 土特产品和农家小吃。该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 开发“农家乐”。200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 000人次, 收入5万元, 7家“农家乐”收入10万元以上。海子街镇红堰村, 充分利用该村离城区较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灌溉基础设施等优势, 大力发展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在该村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 食用菌栽培已从原来的2个组2个专业户发展到现在的9个组80余户。目前全村种植食用菌收入5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9户, 收入2万元以上的种植户10户, 全村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00余万元, 实用菌产业已纳入全村主导产业。通过发展主导产业, 做到“一村一品”, 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为生态家园建设积累了经济基础。农民增收致富有了经济基础, 就有了建设生态家园的迫切愿望, 政府再给予引导, 两者互动形成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合力。

3.3 培育一批经纪能人

通过从基层干部和劳务输出中培育选择有一定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的经纪能人, 通过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当地农民致富, 发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如:清水铺镇橙满园村村支书带领村民大搞坡改梯基本农田建设, 开山修路, 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工程, 引导农民栽种柑橘、大枣, 全村仅此项收入逾600万元, 水果生产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如:某村民种植柑橘0.8 hm2, 年收入5万余元, 另一村民种植柑橘1.53 hm2, 年收入达10万余元。加快了村民脱贫致富步伐, 在大石山区建成了整洁漂亮的新农村。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 500元, 成为毕节市的富裕村。

3.4 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企业对口帮扶和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进行招商引资, 实现工农互动, 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毕节市土老哥食品有限公司在撒拉溪镇永丰村落户, 主要生产各种系列的辣椒面, 产品已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该企业的落户, 既带动了辣椒基地建设, 又转移了农村劳动力,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毕节地区聚合生态有限公司在梨树镇小屯沟村落户, 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坑木林基地的开发、木炭的加工, 农民在公司上班月基本工资500元, 加上计件工资每月人均收入超过1 000元。仅1个企业就带富了1个村, 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增添了新气象。

3.5 带动生态农业工程

农业局积极组织示范点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 在示范基地上大力实施无害化技术, 积极推广生态型种植、生物多样性控害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杀虫灯灭虫绿色控害技术等无害化控制技术, 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投入品的使用量, 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提高农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努力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基地申报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由市果蔬菜站申报无公害蔬菜基地233.33 hm2, 申报产品为脱毒马铃薯。二是由市果蔬站申报无公害水果产地, 清水铺镇面积233.33 hm2, 申报产品为椪柑、脐橙。已获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的有鸭池镇下坝村, 面积200 hm2, 由鸭池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 申报主要产品为番茄。并逐步开展其他示范点的申报工作。

4 存在的问题

毕节市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存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 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试点新建户数超过原计划数。农民收入水平低, 2008年毕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 742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 703元、人均财政收入3 181.11元,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即工业反哺农业, 支持生态家园建设的物质基础较差。生态文明建设补助资金非常有限, 新建房屋每户补助8 000元、木瓦屋改造每户补助1 500元, 砖瓦房改造每户补助3 000元, 砖混房屋改造每户补助6 000元, 串户路、院坝硬化补助45元/m2。奖励资金:新建房屋每户2 000元, 木瓦房屋改造每户200元, 砖瓦房屋政造每户300元, 砖混房屋改造每户2 000元。多数农户资金缺乏, 特别是新建的农户资金缺口更大, 据技术人员统计, 新建80 m2左右的新房, 除补助外, 还要另投入2万~3万元。如撒拉溪镇原计划新建户数为8户, 现在拟建户数为24户, 已启动13户。新建实际户数超过原拟建计划数, 而房屋新建与房屋改造在标准上相差2 000~5 700元, 造成了较大的资金缺口。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建设模式单一。一些镇乡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五改”、“五建”、“五化”工程落实不到位。没有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民增收计划, 引导农民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生产, 在改善环境、实现增收上没有载体, 既看不到又摸不着。三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不适应新形式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需要。四是生态家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5 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一是要解决当前经济基础薄弱, 资金缺乏的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搞好区域内的资源整合,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乱、统筹安排、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 进行全面统筹, 对所有项目和资金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化的农业投入新机制。各级政府要带头向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建设倾斜, 确保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的长期稳定, 并逐年增加。积极倡导支持企业和社会各界, 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政府应该组织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外资支持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建立政府支持与依靠农民建设相结合的机制。二是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 大力引导农民实施科技兴农, 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培育新的支撑产业,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三是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民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主体, 其素质的高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质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 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积极争取省农业厅及地、市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有关专家, 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内, 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家园的同时, 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新一代农民, 也只有新一代农民才能完成生态家园建设的任务。四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要稳定取得成果,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三农”问题由来已久, 想用几年时间很快改变农村面貌是不现实的。要提高村民认识, 增强文化素质, 不要完全依赖政府, 要有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 辅以政府的扶持引导, 这样生态家园建设成就才能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摘要:结合毕节市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基本现状, 介绍了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 以期为毕节市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现状,措施,成效,问题,对策,贵州毕节

参考文献

[1]王峰.毕节地区生态畜牧产业发展研究[J].乌蒙论坛, 2010 (1) :46-51, 82.

[2]曹建荣, 刘衍君, 张秀玲, 等.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8) :382-387.

[3]朱焕芝, 刘凤英.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新农村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5) :118-120.

上一篇: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下一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