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支持技术

2024-05-25

呼吸支持技术(精选8篇)

篇1:呼吸支持技术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十一――呼吸支持技术

呼吸支持技术

(一)呼吸类型

为了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应选择合适的呼吸参数以保证潮气量,气体分布时间和呼气时间。呼吸类型这一术语描述了单周期呼吸的全部过程。1.呼吸周期

一个呼吸周期指从吸气开始到呼气终止的全部时间。这一时间过程(T)包括吸气时间(TI)和呼气时间(TE)、计算公式如下:

T=TI+TE 呼吸频率与潮气量(VT)的乘积,为每分钟通气量(MV)。

MV=VT×RR 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为吸呼时间比(I:E比)。2.呼吸周期气道压力的变化(1)影响气道压力的因素如下:

阻力 顺应性 吸气流量 潮气量

(2)平均通气压(Pmean)

平均通气压是作用于全部呼吸周期中的气道平均压力,它是氧合的主要决定因素。(3)压力-时间关系

可用压力-时间曲线表达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在这一曲线中,参考气道压力对应时间作图。压力单位采用cmH2O,时间单位为秒。对一个即定潮气量(定容通气)的吸气相,气道压力的高度和间期依赖于肺的力学特点,即阻力和顺应性。

P=R×V 在低吸气流量或低阻力通气时压力升高的幅度很小。相反,高的吸气流量或气道阻力高时,压力升高幅度较大。

线性曲线的进一步增加是由流量V和顺应性C的商决定的 △P=V/C 吸气流量越大,顺应性越小、气道压力的上升幅度将越大。3.呼吸周期的容量变化(1)容量-时间曲线

在容量-时间曲线中,吸气时容量增加。在间歇或无-流量-时相,应用的气体容量仍然保持恒定,在呼气时容量减少。(2)流量-时间曲线

在流量时间曲线中,参考流量(V)对应时间作图。可互相区别开恒定和递减的流量。

在流量恒定时,吸气间期内气流流速保持不变。

递减气流的特点是初始的高气体流量后伴随着递减的气体流量。

(二)呼吸支持分类

患者完成呼吸功的程度可从0(指令通气)到100%。(=自主呼吸)。如果患者执行部分呼吸功,即称为“部分通气支持”。不需要患者做任何吸气努力的呼吸支持则称“完全通气支持”。

(三)呼吸支持的选择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十一――呼吸支持技术

确定呼吸支持目的

为选择最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必须首先区分通气衰竭还是肺氧合衰竭。肺氧合衰竭时,动脉血含氧量减少,主要受吸入氧浓度和气体祢散功能的影响。肺通气衰竭时(自主呼吸不适当时)最好保持适当的通气并用合适的呼吸支持模式改善通气的效率。2.呼吸支持的策略

部分实践证明下述阶梯呼吸支持策略是成功的,适合大部分患者对呼吸支持的要求。策略A:预防呼吸衰竭 策略B:阶梯呼吸支持

第一步:不需呼吸机的呼吸支持

用面罩,气管导管或气切给予CPAP 第二步:部分呼吸支持

辅助呼吸支持(ASP、BIPAP、SIMV、MMV)

第三步:控制通气伴呼气末气道正压

(CPPV、BIPAP)

第四步:压力控制通气加PEEP并同时改变吸呼比值

(CPPV+IRV,IRV+BIPAP)策略 C:辅助治疗

体位

NO吸入

血液净化

最初设定通气参数的参考意见 潮气量=10~12 mL/kgBW 呼吸频率=10~12次/分 最小吸气流量约30 L/分 吸呼比=1:2 吸入氧浓度(FIO2)=50% 呼气末正压5 cmH2O 改善氧合的策略

可通过三个方法改善氧合 FIO2↑ PEEP IRV(=反比通气)

在治疗肺不张时,PEEP和IRV代表病因治疗。

(四)常规通气模式 1.控制机械通气(CMV)

控制通气时,吸气是由呼吸机控制的,不存在任何自主呼吸,所以,也不存在自主呼吸与机械呼吸的同步问题。呼吸机代替全部呼吸功,并控制每次潮气量的大小和通气时间。

如果无呼气末正压(PEEP=0),这一类型的CMV即被称为IPPV间歇正压通气。如果存在呼吸末正压(PEEP>0),通气的类型可称为CPPV(CPPV=连续正压通气)。

并可分为容量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2.辅助通气

(1)完全辅助通气

辅助通气时,呼吸机供给由患者触发的指令通气。患者需有一定呼吸能力(呼吸功)触发机械通气,由呼吸机供给其余的全部通气量。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十一――呼吸支持技术

触发反应是负压(低于呼气末压的压力),靠其调整触发敏感性称为触发阀。触发阀是必需低于这一参考压,触发阀的通用原则为低于呼气末压力2 cmH2O。

某些呼吸机的触发阀是固定的(如低于PEEP 0.7 cmH2O)。延迟一定时间后才出现吸气称为触发潜伏,触发潜伏是指达到触发阀与机械通气实际开始之间的时间,应该少于150 msec。

当PEEP为零时,机械通气称为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2)部分辅助通气(ASB)

ASB可被定义为辅助,压力一支持,流量-控制呼吸支持。

这一呼吸支持结合了压力控制通气和自主呼吸的优点。呼吸机部分替代患者呼吸努力,患者控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实践中,常应用ASB帮助克服气管和管道系统的气流阻力。

为克服气管和管道系统的流量阻力、常需要5~10 cmH2O的压力支持呼吸。

此外,也可经密闭面罩应用ASB。3.间歇指令通气(IMV)

IMV是自主呼吸与控制机械通气混合的呼吸模式。用于患者有一定呼吸能力时,但不能保证所需的每分钟通气量,不足的部分由呼吸机供给。呼吸机间歇提供固定容量的呼吸, 但机械通气频率必须少于患者自主呼吸频率。

IMV是撤机的方法。因为IMV频率是固定的,所以在固定的时间给患者控制通气。因此,这一模式的缺点是如果患者正在呼气时,呼吸机与患者之间可造成人机呼吸对抗。4.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SIMV是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混合的呼吸模式,由指令呼吸来保证患者的部分通气量或最低通气量。最低通气量由设定的潮气量和IMV频率决定。

每分钟最低通气量=VT×fIMV SIMV与IMV的不同之处是, SIMV的指令呼吸是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的。为了预防机械通气出现在自主呼吸的呼气相,由一个精细调整的触发机制(如可变流量触发)来保证。在触发窗内,由患者吸气触发指令通气,因此可达到与患者自主呼吸同步的目的。较理想的触发窗是5秒,它可保证在较高的IMV频率时,也可覆盖全部的自主呼吸周期。因此,自主呼吸末, 患者在触发窗内始动吸气努力时即触发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表明,长期应用SIMV机械通气后可帮助停机。停机过程中,呼吸机的SIMV频率被逐渐减少。因此延长用于自主呼吸的休息时间,一直到自主呼吸可满足每分钟需要的通气量为止。

SIMV也可用于长期机械通气,因为它可减少平均通气压,对循环产生较少影响。进而,可基本完整地保持患者的自主呼吸节律。此外,控制通气较少产生呼吸机依赖。基本原则是用SIMV时,患者尽可能采取自主呼吸,呼吸机只给予很少非常低的、安全的机械呼吸频率,保证每分钟最少通气量。

(五)新型通气模式 1.压力限制通气(PLV)

压力限制通气可通过切断过高的吸气峰压减少气压伤,因此适用于有气体分布不均的疾患。这一模式可减少气道峰压,以致于不超过选择的最大压力(Pmax)。在压力时间曲线上出现压力平台,在流量-时间曲线中出现减速流量。

只要Pmax超过平台压(Pplat),容量控制通气中的恒定容量即可得到保证。

常规:设定Pmax时应超过Pplat 3 cmH2O 2.低吸气流量通气

如果通气应用的是高吸气流量,在吸气时间结束前即向肺内送完了预先设定的潮气量(呼吸机是时间控制的)。那么吸气时间即可分为有流量时相和无流量时相,在压力时间曲线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十一――呼吸支持技术

上会出现吸气压力平台(=屏气)。

在容量控制通气时的高吸气流量具有下列作用: 增加吸气峰压,但可引起气压伤。

健康肺“功能室”的过度通气(=时间常数小的肺“功能室”)并损害呼吸力学,而时间常数较大的肺“功能室”则充气不充分

不均一的通气导致通气/血流比值的恶化并增加肺内右→左分流

吸气间歇时,不同肺“功能室”之间的压力差引起呼吸气体的肺内再分布,这些气体已在时间常数较大的肺“功能室” 参加了气体交换。由于这一呼吸气体中的氧浓度低,会加重低氧血症。

因此,在容量控制通气时,吸气流量水平应尽可能设定的低些,以便: 尽可能保持均匀通气

尽可能保持肺内的低通气压力

尽可能保持短的吸气间歇(=屏气或无流量时间)

用尽可能低的吸气流量通气可称为容量-控制低流量通气。即使是容量控制的低流量通气也应设定压力界限(约35 cmH2O),如果设定的吸气流量太低,在容量-控制通气过程中设定的潮气量将无法达到。这种通气受时间限制,即不再包含恒定的容量。

3.压力控制容量恒定通气

在这一类型的机械通气中,在一定压力界限内根据不同肺的力学特征自动调整通气压力。

根据以下的公式计算应用的气体容量。

有效潮气量=Pmax×C

Pmax=最大吸气压

C=顺应性

因此,到达肺内的气体量与顺应性和通气压力成正比。顺应性增加时,为达到相同潮气量所需要的压力即减少。如果测定的潮气量多于预先设定的容量、呼吸机可通过影响预先-设定潮气量的因素自动减少吸气压力水平。结果,呼吸机可连续调整吸气压水平适应变化的顺应性/阻力值。如果患者的肺顺应性减退,呼吸机将为保证恒定容量所需自动增加吸气压力水平。

4.分钟指令容量通气(MMV)

MMV类似于IMV和SIMV,也是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的结合。但与SIMV不同的是,仅仅当出现太少的每分钟通气量时,才释放指令通气。即时间(=即定的SIMV频率)不是决定机械呼吸的因素,而是由预先设定的每分钟最小通气量决定。

指令呼吸频率按照患者的自主呼吸调整,如果有充分的自主呼吸,就没有指令呼吸。这时的呼吸机工作类似CPAP模式。如果自主呼吸不充分,就启用选择的潮气量间歇指令呼吸。在完全缺乏自主呼吸时,指令呼吸将以设定的频率呼吸,患者接受即定的最小通气量。

最小通气量是根据变化的潮气量VT和SIMV频率fIMV调整的,即=VT×fIMV 因此,MMV的原则是呼吸机连续测定实际吸入的每分钟容量,并用其与要达标的每分钟通气量比较,如果每分钟通气量的实测值和需要值之间的差别大于选择的最小通气量,指令呼吸即被应用到一个呼吸周期内。

6.反比通气(IRV)

人类呼吸时,通常吸气短于呼气,吸呼比约为1:2。在反比通气时吸呼时间比被逐步逆转。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十一――呼吸支持技术

延长吸气时间后可导致:

可减少即定潮气量条件下的吸气流量(恒定容量)减少气道峰压,但增加气道平均压 改善慢肺“功能室”的通气

减少呼气时间可导致:

1.在慢肺“功能室”中建立局部差别的内源性“PEEP”(PEEPi)。由于潮气量在呼气末不能被全部呼出,仍然有呼气末气流。

2.在慢肺“功能室”中,PEEPi可避免呼气末肺泡陷闭。3.由于肺泡再启用增加功能残气量使气体交换区域增加 减少肺内右→左分流 IRV优点

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改善动脉血氧合。IRV的设定

可用恒定的压力(PC-IRV)或恒定的流量(VC-IRV)执行IRV通气。在密切控制通气压力和呼气气流量条件下仔细选择正确的I:E比。临床实践中,通常选择的设定是1.5~3:1。

IRV的副作用及预防

应用PC-IRV时,在恒定的吸气压力条件下,随著呼气末胸内压逐渐升高,由于慢肺“功能室”的不完全呼气,每分钟通气量减少达10~15%。在VC-IRV通气时,呼气阻力增加也可导致内源性PEEP升高。为保持潮气量恒定,下一次吸气时需要升高通气压力(升高峰压和平台压)。这导致了内源性PEEP的增加,由于残留肺内气体量增多,结果可造成肺过度充气和气压伤。因此,应用这一类型的机械通气模式应仔细设定压力界限。

7.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

BIPAP也可称为PRBAP(双相气道压力调节通气),是最近提出的另一种新型通气模式,是压力控制通气和自主呼吸默契结合的产物。可定义为自主呼吸与时间驱动、双相气道压力控制的混合通气模式。

BIPAP特点是在呼吸周期中的任何时间,无论是在低或高的压力时相, 患者均可自主呼吸。这是因为呼吸瓣刚好可通过调节机制,为需要的恒定气道压力提供充分的气体,即使在很小的气道压力增加时。

为方便,可将BIPAP看成是两个不同CPAP水平的自主呼吸过程。如果无自主呼吸努力,即启动时间驱动压力控制的机械通气。

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努力,可区别两者。

这一系统在两个可调的压力水平之间, 以自由选择的时间窗形式变化,其大小可独立调节。在两种压力水平上(Phigh=P1,Plow=P2),患者均可自主呼吸(CPAP),在两种气道压力Plow和Phigh之间,可由于通气的力学部分产生容量变化。

即压力差的变化(△P)引起气流量变化。最后由功能残气量的节律变化产生肺泡通气。

在BIPAP通气过程中,除了吸入氧浓度外仅有四个变量可调节。

这些是Phigh和Plow两个变量,在0~35 cmH2O之间可调。以及压力间期Thigh(=TI)和Tlow(=TE),即高低压时相也可自由调整。通气频率(VF)由TI和TE决定 VF= 60(TI+TE)

根据呼吸机的软件、可直接调整通气频率或通过设定Thigh和Tlow时相的间期确定。

BIPAP的潮气量取决于压力差△P[(Phigh=Pinsp)-(Plow=PEEP)]及顺应性C和阻力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十一――呼吸支持技术

R的变化。

VT=(Phigh-Plow)×C

压力差△P增加即引起BIPAP通气量增大(VT↑)。因为自主度是潮气量、所以应使用保证安全的分钟通气量界限报警。

潮气量VT总是根据压力差△P(Phigh-Plow)变化

压力增加的坡度可被改变,但压力增加的有效时间不应该长于设定的吸气时间TI(=Thigh)

除可自主呼吸外,还具有完成相同潮气量时气道压力小及不需镇静剂和肌松剂等特点。可提供从单纯机械通气到完全自主呼吸的大范围的呼吸支持,覆盖从气管插管到停机的全过程。

与传统的机械通气相反,在BIPAP模式中,无论是控制通气还是自主呼吸,均不孤立,而是相互融合,成为同一模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并可根据机械通气比重的差别分为下面几种形式:

1、IPPV-BIPAP 属压力和时间控制型,类似于间歇正压通气。患者无自主呼吸,由呼吸机承担全部呼吸工作。通过变化高低压力水平,以压力-控制和时间驱动方式产生通气量。

2、SIMV-BIPAP 机械呼吸支持类似于压力通气之SIMV,但是在高压时也允许自主呼吸。BIPAP-SIMV可用于需SIMV的停机时刻,(SIMV+ASB), 可提供自主呼吸时BIPAP具备的优点。这一类型的通气实际上应称为BIPAP-ASB。因为应用这一通气模式时,在低压水平可为自主呼吸提供额外的压力支持。压力变化的频率由IMV频率(fIMV)决定。吸气时间,即高压水平的间期可通过频率f和TI:TE比值来调整。压力增加的陡坡也可调。

可在低压水平上进行自主呼吸,但由呼吸机在高压水平上产生机械气流。

3、“真正”的双相气道压力调节通气

在低、高压水平上,患者均可进行自主呼吸,且自主呼吸不受机械通气的影响,而是叠加在2个机械通气的压力水平上。

4、CPAP 两个压力水平相同时的气道压力调节通气,由患者完成全部连续的呼吸。

5、BIPAP-APRV APRV=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在这一类型的机械通气模式中, 通气不是靠间歇向肺内充气来达到的,而是靠短的周期的压力释放, 如将低压水平时相限制到1.5秒内时。

APRV类似于CPAP,只不过是间断地,短期地减少(≤1.5秒)CPAP水平。患者应用IRV上部的CPAP水平自主呼吸(与SIMV相反)。

呼气是通过短时间压力释放完成的,在此期间排除CO2,然后回到原CPAP水平,供给机械吸气。

因为非常短的压力释放时相,慢肺 “功能室”内可建立内源性PEEP(时间常数↑),它可防止呼气末小气道陷闭,结果↑PRC改善通气/血流比并改善氧合。

为进行BIPAP-APRV通气需要调节的呼吸机变量为:Phigh,Plow,Thigh,Tlow, 压力增加的陡坡有一个固定的64 msec间期。

BIPAP可克服传统机械通气时的两个问题,即强制通气对自主呼吸的抑制和人机不配。此外,机械通气时合并自主呼吸可增加通气量和改善V/Q血流比值失调,因此可进一步减少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十一――呼吸支持技术

机械通气的干预及其产生的不良作用。

但BIPAP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不多,有待于进一步积累经验。

8.独立肺通气(Inderendent Lung Venti Lation,ILV)

独立肺通气也可称为分侧肺通气,需用双腔气管导管,双呼吸机来达到这一目的。独立肺通气的适应症是单侧肺疾病,或一侧为主的肺疾病,并且不能用常规通气技术适当地治疗。

应用原则

因为肺的机械特性不同,潮气量是按照顺应性分布的。用常规方法通气时,PEEP使顺应性好的健康肺比顺应性差的病侧肺增加的容量大些。结果造成病肺通气减少,引起通气/血流失调加重。

PEEP具有压迫肺毛细血管的物理效应,造成肺健康部分的肺血管阻力增加。结果引起损伤肺的血流增加,进一步损害氧合增加右→左分流。除了需为两侧肺选择独立的潮气量外,也可应用不同水平的PEEP,称为选择性PEEP(SPEEP)。

此外,ILV给具有不同顺应性的单侧肺调整I:E比值带来机会。如果用不同的I:E分别给患者的两侧肺通气则称为非同步独立肺通气。如果用相同的I:E给患者的两侧通气则称为同步独立肺通气。

通常用相同但减少的潮气量给两侧肺通气。这样可保证在机器意外地分开时,仍然能给肺以相同的频率通气(保护措施)。非均一性肺疾病时,独立肺通气给予了用SPEEP特殊治疗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及改善肺气体交换的机会,此外,很少影响全身血流动力学,以及可利用氧来满足要求。

篇2:呼吸支持技术

性别:

年龄:

本科

3-5年工作经验

现居广州白云棠景

广东广州人

求职意向:

求职网络管理员、技术支持/维护

想在广州广州周边工作

期望薪资3000-5000元/月

我在计算机及网络方面有丰富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管理维护能力。我可以单独为企业和公司组建局域网络,监控系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包括网络安装及布线,路由器安装调试、计算机故障排除、网络服务器系统兼安装配置、防火墙设置、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治、企业管理软件等财务软件的安装维护及办公设备的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能力,同时希望能在工作上执行专才专用,以便能发挥个人的最大潜力和价值。

工作经验

(工作了4年5个月,做了2份工作)

广州华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20xx年03月-至今[2年5个月]

薪资水平:3000-5000元/月

在职职位:网络管理员兼行政助理

工作职责:主要工作:1、负责公司计算机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及管理;技术档案维护;2、负责公司人员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备份、恢复和系统问题解决;3、负责公司病毒的查杀,维护网络系统安全;处理网络及计算机故障;4:维护公司数据中心,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负责各硬件设施的采购工作;5、负责网络及其设备的维护、管理、故障排除等日常工作,确保公司网络日常的正常运作;6、负责对公司的监控安防安装布置与规划,考勤系统进行维护与管理7、负责部分行政人事后勤工作。

广州市越秀耀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20xx年09月-20xx年09月[2年]

薪资水平:3000-5000元/月

在职职位:网络管理员

工作职责:主要工作:1、负责餐饮系统的维修维护;2、负责公司人员和店铺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备份、恢复和系统问题解决;3、负责公司和店铺病毒的查杀,维护网络系统安全;处理网络及计算机故障;4:维护公司和店铺数据中心,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负责各硬件设施的采购工作;5、负责网络及其设备的维护、管理、故障排除等日常工作,确保公司和店铺网络日常的正常运作;6、负责对公司和店铺的监控安防安装布置与规划,考勤系统进行维护与管理。

学历教育

20xx年01月毕业

广州大学

篇3:呼吸支持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07年8月-2011年12月共接诊3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中的标准。其中男20例、女10例;足月儿13例、早产儿17例。新生儿肺炎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7例、肺透明膜病7例、湿肺6例、心肌炎并休克2例。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呼吸节律发生改变、青紫、安静时的呼吸频率持续性大于60次/min、三凹征明显、呼吸暂停、精神萎靡、肌张力低下、循环改变等。

1.2 方法及疗效判断标准

1.2.1 治疗方法

30例新生儿患儿均经气插管。在呼吸机和患儿连接前要将各种参数调好, 并参照肺模型初步进行调整, 在上机半小时后, 再次检查动脉血气, 参照临床血气的分析结果, 随时进行调整呼吸机参数。

1.2.2 疗效判断

患儿表现安静、呼吸恢复平稳、呻吟及发绀完全消失、反应好。血气分析恢复至正常:p H7.30~7.40, Pa O2>10.63 k Pa, Pa CO2 4.67~6.00 k Pa, Sa O2≥95%, 为显效;患儿表现较安静、呼吸大致恢复平稳、呻吟及发绀基本消失, 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3 护理措施

1.3.1 治疗前护理

对患儿的生命临床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儿的神志、口唇、面色、四肢末端是否发绀等。呼吸机使用前要确保各个接口的连接情况, 并测试呼吸机的各项功能和运转情况。及时与家人进行交谈, 解答家属的问题并讲解该病的治疗情况, 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3]。

1.3.2 呼吸机的选择

对新生儿患儿进行24 h的看护, 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在出现呼吸节律发生改变、发绀情况加重、呼吸困难等现象时立即报告给医生, 及时上机。

1.3.3 气管插管护理

将新生儿患儿置于辐射抢救台上, 保持仰卧位, 肩部稍微垫高, 头保持后仰, 在插管的过程中要及时将口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密切注意患儿的呼吸、心率、尿量及体温的变化, 并随时观测呼吸机参数及工作状态的变化, 做好相关记录。导管应固定, 在进行翻身、吸痰等过程时操作要轻, 避免滑脱。

1.3.4 呼吸道护理及预防感染

将氧气通过加温蒸馏水湿化, 保持温度在36℃, 湿度在60%~80%, 或者在每次吸痰之前注入1 ml生理盐水, 达到湿化、温化呼吸道的目的, 从而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损伤[4,5]。依据呼吸机的参数及患儿的面色, 采用一次性的无菌吸痰管进行适时的吸痰。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确保操作在严格无菌下进行, 如每天清洗消毒吸引管道、操作前洗手、随时更换吸痰使用的生理盐水等, 防止肺部的感染。病房内要进行定时的通风, 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 室温控制在20~22℃之间, 每日进行1次紫外线消除, 避免交叉感染。

1.3.5 治疗后护理

在血气恢复正常后, 可进行撤机, 在拔管前的5 h左右, 静脉注射0.5 mg/kg的地塞米松, 并密切监测患儿在拔管后的各项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拔管后的1 d内要依据具体的病情考虑给予鼻饲。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数据以表示, 并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患儿治疗显效26例、有效2例, 总体有效率为93.33%, 2例无效, 无效率为6.67%。治疗前新生儿患儿的Pa O2、Sa O2和p H值依次为 (6.11±0.95) k Pa、 (80.6±1.2) %、 (7.11±0.05) ;治疗后依次为 (11.7±1.05) k Pa、 (94.8±2.3) %、 (7.36±0.07)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分别为 (5.41±1.05) k Pa、 (5.21±0.93) k Pa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 在抢救的过程中, 主要的环节是纠正缺氧, 迅速有效的改善气体交换能很好的逆转病情[3,4]。由于人工呼吸机负面效应的出现, 医学科研人员致力于寻找安全、简便、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的治疗措施[5,6]。呼吸支持疗法是目前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 CPAP可以使患儿的肺泡在呼吸末保持正压, 进而增加了功能残气量并避免了肺泡发生萎陷, 从而改善了通气功能, 使Pa O2及Sa O2升高[7,8]。研究显示早期进行CPAP可明显减少高压氧治疗时间[9,10]。在进行护理时要准确的掌握上机的时机, 确保治疗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注意吸痰的时间及吸痰的深度等[11,12]。

篇4:呼吸支持技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610-03

中图分类号:R 644.04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57

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呼吸系统并发症仅次于创面脓毒症和全身脓毒症[1],大面积严重烧伤或伴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肺脏是最先受累的脏器[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气体交换功能正常是救治患者的关键环节,早期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本文复习了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呼吸支持治疗作综述如下。

一、人工气道的选择与管理

既往国外医师对头、面部烧伤患者首先考虑应用气管插管,但经口气管插管有不宜放置过久、易被分泌物堵塞、难清洁、拔管后有喉头水肿和暂时性失语等弊端,故近年来他们也倾向于采用气管切开[4,5]。吴伯瑜等[1,6]认为凡大面积烧伤(包括头、面、颈部)的患者,宜选择在气管水肿前或气管水肿不严重时切开,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以预防严重烧伤、吸入性损伤引起的肺部并发症,尤其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人工气道的管理最主要的是气道的湿化,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失去加温、湿化的功能,为了维护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呼吸道内需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7]。因此,应用呼吸机时应常规启动呼吸机装置上的加温湿化器,湿化器内加入蒸馏水至所需刻度,保持不少于250 ml/24h,维持出气口气的温度在32~35℃[8~10]。郎云琴等[11]研究表明,使用止痛泵进行气道持续湿化效果优于常规的静脉输液滴注法和注射器间断推注法。武淑萍等[12,13]报道,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其湿化过程对气道无刺激,可减少痰痂形成及刺激性咳嗽,湿化效果与止痛泵相差不大。气道湿化要合理选择湿化液,国内常用的湿化液有蒸馏水、生理盐水、0.45%的盐水和高渗盐水[12]。据文献报道[12,13],0.45%的盐水湿化的效果优于生理盐水。临床中我们使用5%S.B溶液加沐舒坦[14]及0.45%的盐水10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 U[15]亦取得满意效果。另外,气管灌洗也是一种常用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熊红兰[16]报道对于严重呼吸道烧伤,黏膜脱落坏死,气管内痰液多而黏稠的患者,气管内灌洗法可以刺激咳嗽,使黏膜脱落的坏死组织排出。其操作方法是先缓慢将导管放入支气管内,然后轻轻注入雾化液5~10 ml,刺激气管不断咳嗽,随即迅速给予吸出,可根据病人耐受力及病情改善情况重复冲洗2~5次。

二、机械通气模式及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1.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 常用的有控制性机械通气(CMV)、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持续正压通气(CPPV)和双重控制模式等。在临床中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对待,选择对患者最合适的通气模式[17],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区的最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效果,使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

2.呼吸机参数设置 ①潮气量:以往人们常用10~15 ml/kg的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但近来有研究[18~20]表明,低潮气量(6~8 ml)通气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降低急性肺损伤和ARDS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方面效果明显。②呼吸频率: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自主呼吸均明显增快(>28次/min),为避免人机对抗,初始的呼吸频率不宜设置过低,以接近或略低于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为原则。③吸呼比(I∶E):患者呼吸功能正常时多选择1.0∶1.5~2.0,有阻塞性肺疾患时为1.0∶2.0~2.5,有限制性肺疾患时为1.0∶1.0~1.5。④吸入氧浓度(FiO2):通常控制在0.5以下,维持PaO2在80.5 mmHg左右[1]。初用呼吸机时为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可应用高浓度氧(0.6

三、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注意事项

1.吸痰时机的选择 吸痰能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在最小的刺激和损伤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吸出分泌物。但吸痰过频或有痰不及时吸出都是不利的,所以护士要掌握适时吸痰的指征,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保障氧疗的正常进行。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吸痰:①床旁听到痰鸣音;②患者咳嗽;③气道压力增加有警报;④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

2.吸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多数文献介绍的吸痰方法趋于一致,但应注意吸痰间隔应予以纯氧吸入或呼吸囊膨肺,痰液黏稠者注入2~3 ml雾化液再行吸出,吸引时负压不超过50 mmHg,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切忌上下多次重复提插,吸痰管使用一次一换,同一根吸痰管应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后吸鼻腔分泌物,但决不可以重复进入气道。为防止由于吸痰把气管导管上方的细菌带到下气道引起肺炎,要“待气管如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时两人合作,与呼吸机回路连接处应消毒后脱开再吸痰,吸痰由浅而深,禁忌一插到底,操作前后均吸纯氧3分钟[26]。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人工气道的移位、脱开和阻塞;气管套囊充气恰当,定时放气,气囊压力不宜超过15 mmHg;保持气管切开伤口干净,注意气道分泌物外观,及时留取分泌物样品作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做好呼吸机管路系统的管理及消毒,这是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一项措施,使用中的螺纹管及附件、湿化液、雾化液,要每24 h更换一次;冷凝水收集瓶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及时倾倒,防止倒流;螺旋管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终末消毒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压缩机上的空气过滤网每天除尘,清洗一次。

3.撤机指征及注意事项 当PaO2>70 mmHg, PaO2<50 mmHg,各项监测指标接近正常范围时,可考虑脱机。脱机前应向患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因为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患者已产生心理依赖,担心脱机后上述症状会加重[27]。撤机应从持续使用改为间断使用,然后逐渐脱机。同时在脱机时,护士应守护在病人床旁,采取各种放松技术来缓解和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帮助患者增强脱机信心[28]。脱机间隙应给予鼻导管吸O2,以免血氧饱和度下降,并注意定时翻身叩背,避免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的发生。对同时使用烧伤翻身床的患者,在上机期间应暂停翻身,因俯卧位时会加重呼吸困难,可待撤机时再行翻身计划。

总之,大面积烧伤愈合过程艰难而漫长,对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呼吸支持治疗是严重烧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对救治成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护理机械通气的烧伤病人时,护士必须牢记要根据病人代谢的需要,调节好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并尽一切可能预防或减少正压通气的并发症,降低身心应激,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卫 伟,夏照帆.烧伤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J].中华烧伤杂志,2006, 22(5):391-392.

[2]Saffle JR, Sullivan JJ, Tuohig GM, et al. 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thermal injury[J].Crit Care Med, 1993, 21:1673-1683.

[3]LoCicero J 3rd, McCann B,Massak M,et al.Prolongedventilatory support after open-heart surgery[J].Crit Care Med, 1992, 20:990-992.

[4]Palmieri TL, Jackson W,Greenhalgh DG. Benefits of early tracheostomy in severely burned children[J].Crit Care Med, 2002, 30:922-924.

[5] Saffle JR, Morris SE, Edelman L. Early tracheostomy does not improve outcome in burn patients[J].J Burn Care Rehabil, 2002,23:431-438.

[6]吴伯瑜,黄逢元.大面积烧伤病人首次翻身窒息的防治[J].急诊医学,1999, 8:360.

[7]白春学.机械通气辅助救治哮喘危重状态初步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 1993, 13(6):24.

[8]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87-193.

[9]俞森详.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461-465.

[10]Kathleen YK. Tracheostomy tube changes to prevent formation of granulation tissue[J].The Laryngoscope, 2003, 113(1):1-10.

[11]郎云琴,张美斓,叶美花.止痛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2, 16(9):520-521.

[12]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3):193-195.

[13]缪 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2):37.

[14]赖 克.烧伤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6, 4(12):1942.

[15]何 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护理进展[J].蛇志,2004,16(4):51.

[16]熊红兰.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5B):889-890.

[17]Pelosi P,Severgnini P.Tracheostomy must be individualized[J].Crit Care,2004,8:322-324.

[18]Brower RG,shanholtz CB,Fessler HE,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raditional versus reduced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J].Crit Care Med, 1999, 27:1492-1498.

[19]Brower RG,Matthay MA,Morris A,et al.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etwork: ventilation with lower tidal volumes 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dal volumes for acute lung injury and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J].e. N Engl J Med, 2000, 342:1301-1308.

[20]解立新,刘又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共识和争议[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94-196.

[21]杨拔贤.机械通气模式及其对生理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0, 20:445-446.

[22]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69.

[23]文 亮,刘明华.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54-55.

[24]焦 辉,翟秀宇.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01, 22(2):58-59.

[25]洪慧丽,徐 英.急性呼窘迫吸综合症机械通气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3):49-51.

[26]江东红.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3):178.

[27]陈茂君,卢子英,陈克芳.36例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1):14-15.

[28]翁卫群,屠新丽.长期机械通气撤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3):7-8.

(收稿日期:2009-07-28 修回日期:2009-09-16)

篇5:简历-- 技术支持

2006-08-18 您是第9376位阅读者

页面文字: [小] [中] [大]

自我评价

持有微软MCSE2000(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DBA证书,多年技术支持经验,对SQL较熟悉。精通网络知识,工作认真、负责.

个人信息

姓名:XXX性别:男年龄:27岁

E-mail:X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

地址:大连市XXX路XXXX号邮编:XXXXXX

工作经验

2000年11月——现在XXXX网络软件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职责:

全面负责公司技术支持中心工作,规划、设计和维护公司内部网络,及合作伙伴的产品技术支持及培训工作;

熟练掌握本公司开发信息系统管理软件《XXXX通用多功能管理平台》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该方案曾获微软最佳XXXX方案大奖;

整理、撰写多本技术资料书籍;

协助多家公司进行内部网络建设;

1998年8月——2000年11月XXX通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职责:

工作的重点在通信,核心产品为“短消息总管”、“MOBILE 2000综合管理系统” 负责多种软件的系统集成及对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调试等工作;

负责产品的后期服务工作;

网络故障的检测;

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处理客户投诉;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8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管理本科

职业特长和技能

熟悉计算机网络,Cisco、3Com等公司网络设备;

精通TCP/IP、CISCO系列路由器;

熟悉Linux/uxix、Netware网络环境,有Internet/Intranet的规划、设计及支持经验; 有WEB开发、ASP、HTML应用编程经验;

熟练掌握LAN/WAN及电子商务技术;

对新软件的接受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期望工资:6000元左右/月

篇6:技术支持

1、通信类、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1年以上工作经验,有相关资格证书者优先;

2、负责项目的售前技术支持,完成售前技术咨询,方案设计。

协助市场人员与用户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用户在项目上的需求,偏好的技术架构,从而引导用户到本公司的技术思路上。

3、负责工程现场技术培训和解决现场问题,参与进行现场产品测试,并收集问题点进行反馈;

4、协助上级领导完成各类工程的技术方案、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及时掌握各类标准和政策、业务流程及相关规定,提出落实意见。

5、参与解决产品交付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分析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组织给劲活动;

篇7:技术支持部全体

全民皆兵投身于屋顶3MW工程项目建设

5月8日下午,天空依稀还下着小雨,检修安装公司技术支持部全体人员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屋顶3MW光伏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亲自投身于屋顶工程3MW的项目建设,确保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也培养了勤奋吃苦的银星精神,使全体技术员在实践中学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知识在技术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在屋顶作业,经常要经受自然条件如风沙、烈日的考验,而迎接我们的不是烈日和风沙,而是蒙蒙细雨,伴随着蒙蒙细雨每一个人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自己的工作,看:这边抬组件的两人一组干得很卖力;松螺栓的扳手用的异常熟练与认真;瞧:那边的巾帼也不让须眉,女同志们也在井然有序的做着自己手中的活;再看,那边领导们也参与进来了,整个场面酷似359旅开垦南泥湾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动都在忙,是那么的忙碌又显得那么的和谐。

虽然只有一下午时间,但是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因为在劳动中体会到了每一个安装同事的艰辛,也让自己见识了一些安装中常见的问题,更让我们深刻领会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的工作就是一件很不平凡的事,正是这种默默的坚守与崇高的敬业精神,推动着刚出生的检修安装(工程)公司谱写着崭新的一页!

篇8:呼吸支持系统的预防性检测

呼吸支持系统主要由供氧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和它们的共同终端呼吸机三个设备子系统构成。呼吸支持系统和患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呼吸系统。由于三个设备子系统模块较多,易受多种情况干扰,整个系统显得相对脆弱。而呼吸支持系统主要针对危重病人,不允许过高的故障率。因此,整理和分析这一系统的风险点,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预防性检测对策,有效降低整个系统的风险显得非常重要。

1.1 呼吸支持系统的作用与风险点

呼吸支持系统能维持、控制和改善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是一套帮助危重患者、麻醉患者和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医疗设备。

呼吸支持系统的核心设备是呼吸机。呼吸机是针对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用人工的方法进行肺部通气的一种医疗设备。它可以按照临床医师的需要将一定比例氧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频率送入患者肺内,并将其肺内的二氧化碳废气同步排出,以帮助完成血气交换。

呼吸支持系统是针对危重患者、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命支持系统,它的任何重大故障都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呼吸支持系统的风险包括设备风险、操作风险、感染风险、环境风险等等,这里主要讨论设备本身的风险点和预防性检测。

1.2 降低呼吸支持系统风险的可能性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呼吸支持系统中,气源部分的故障占了最大比例,约占整个系统全部故障的30%。这部分的故障一般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只要及时观察、检测和维护,一般都有可能提前处理。

故障比占第二位的是气道压力下限超标造成呼吸机报警。这部分约占系统全部故障的20%左右。气道压力下限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呼吸机部分的各种管道和部件漏气。这部分故障也是可以通过及时的观察与检测避免的。

以上这两部分的故障已占到了全部故障的一半左右,可见如果能及时合理地检测整个系统关键部位,系统的故障率就会大大下降。这对降低患者的临床风险会十分有效。

2 压缩空气系统的构成与检测

呼吸支持系统由压缩空气、供氧和呼吸机三个子系统组成,我们对整个系统的风险点检测也按这三个子系统来分析。

首先看压缩空气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由进气口、进气过滤器、压缩机、后冷器、储气罐、干燥机、后级过滤器、后级减压阀、气体管道及气体终端等部件构成。

压缩空气系统主要指标有两个,第一个是空气的压力,第二个是空气的质量。其中空气的压力除故障外还和负载大小有关。当负载大于压缩空气系统的最大输出流量时,即使没有故障,压力也会无可避免地下降。

2.1 压缩空气压力的检测

在使用呼吸机前,应先用压力计检测压缩空气出气端的压力。正常的压力值为0.28~0.55MPa。

如压力过低,应首先检查:接入设备是否过多,或超过设计负载;空气压缩机工作是否正常;进气口和各过滤器是否堵塞;露点温度是否够低,排水是否充分。尤其在冬季,如果露点温度太高,室外管道中可能出现冷凝水并结冰堵塞管道;包括气源设备,所有连接管道接口及焊接处是否有漏气。管道泄漏是医院压缩空气系统的常见问题,也是有些医院按计算流量对设备选型还是感到流量不足、压降大的主要原因。

如压力过高,则应首先检查:减压阀是否损坏和调整是否适度;空气压缩机压力设定范围是否恰当;空气压缩机控制电路是否出现故障。

2.2 压缩空气质量的检测

压缩空气质量的保证首先要依靠先期的合理设计与施工,其次才是日常的检测。

首先是进气口的位置要安全、合理,不能靠近任何污染源,不能和负压吸引的出气口设计在一起。最好设置在楼顶之上,进口向下,并设有滤网和进气过滤器,以保证进气尽可能清洁。同时,应尽量考虑对进气处的空气进行检测,如安装一氧化碳检测仪,确保进气口的空气质量。

空气压缩机必须有备份,同时尽量选用无油压缩机,从根本上减少设备运行和维修时对压缩空气产生的油污染。

压缩空气的输送管道应选用医用脱脂铜管。医用铜管耐高温、抗腐蚀性好,易于焊接,且焊接处可靠,可以有效防止气体泄漏。在焊接中,医用铜管出现焊接颗粒的机会也比较低,可以大大降低焊接处氧化颗粒进入系统终端设备的机会。

后冷器尽量使用单独的冷却风扇,确保对压缩机排出空气的冷却效果。压缩空气的温度降得越低,空气析出的冷凝水就越多,压缩空气中的含水量也就相应的越少,这也减轻了干燥机的负担,保证压缩空气的质量。

应尽量采用吸附式干燥机。冷冻式干燥机(后面简称冷干机)露点温度只能达到+3°C,且冷干机在负载较低时(低于20%设计负载)露点温度急剧上升,可能会造成管道出现冷凝水。而吸附式干燥机(后面简称吸干机)露点温度最低可做到-60°C,能有效降低压缩空气中的含水量。含水量过高会导致细菌繁殖、管道氧化和冬季的结冰堵塞。

如果系统设计合理,维护及时,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空气质量是有保障的。日常检测主要是检查空气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滤芯和一氧化碳测试仪是否报警。

2.3 集成系统

目前有些厂商已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整个压缩空气系统做成一体(也称撬装式)。如我院正在使用的必康美德2HP无油涡旋式医用压缩空气机组,整个系统的进气过滤器、空气压缩机、后冷器、吸附式干燥机、过滤系统、安全阀都做了双套配置,并和储气罐集成为一体,当一套系统出现故障时会自动切换到另一套,同时报警提醒。

这个机组配有一氧化碳监测仪和含陶瓷传感器的露点监测仪,以及一套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内电器元件也做了冗余设计和瞬时断电恢复设计,在电器元件单点故障或医院电源切换瞬时掉电时可以保证系统供气。系统中过滤器都带有滤芯更换显示装置,到达维护时间会自动提示。露点在正常最大负荷情况下可达-12℃。日常巡检主要是每日观察露点值和自动排水阀及手动排水阀的排水情况,每周检查安全阀和过滤器状态。集成系统会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故障率,减轻维护工程师的工作量。

3 供氧系统的构成和检测

供氧系统一般由液氧罐、气化器、分气缸、调压器、汇流排、病区调压器和气体终端构成。其中液氧罐一般要求两个以上,以备液氧不足时切换。汇流排接备用的氧气瓶组,作为液氧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应急备用气源。在管路出现故障时氧气瓶可供现场使用。

和压缩空气一样,供氧系统的检测也主要是系统压力和气体质量两个指标的检测。

3.1 供氧系统压力的检测

在使用呼吸机前应保证供氧端氧气出口的压力。检测时用压力计直接在出气端检测。呼吸机需要的正常值为0.28~0.55MPa。

如压力过高,应调整病区压力调节器,同时检查分气缸的压力。分气缸的压力一般不得超过8Kg,通常设定在4~6Kg即可。

如氧气终端压力过低,应检查:各压力调节器压力是否合适。如果前面的调节器限压过低,后面的压力自然无法调高;分气缸压力是否合适。分气缸的作用是把气化后的氧气分配到各路管线。如果各病区压力都不够,应首先检查分气缸的压力是否过低;液氧罐液氧是否用完。用完应及时切换到备用设备上;终端负载是否超过设计能力。有些病区在大规模扩建后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管路是否有堵塞。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但要注意有时工程维修时会提前切断管线。

3.2 氧气质量的检测

一般医疗单位没有检测氧气质量的技术条件。对氧气质量的保证一般依靠对合格供氧单位的选择。

4 呼吸机的检测

呼吸机是整个系统的关键设备。统计资料显示,系统60%以上的故障都发生在呼吸机内部以及它和周边的相应连接上。因此呼吸机应是系统检测的重点。

呼吸机的检测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设备自检。自检能过,基本上设备就可以正常运行;第二层是报警系统检测。报警系统正常,则在设备运行不正常时就可及时提示操作人员处理;第三层是精度检测。精度检测主要是测定设备指示的数据是否准确。这需要专业人员用专业的检测设备检测。

4.1 呼吸机的自检

呼吸机的自检程序各不相同。这里以我院主流的PB-840呼吸机为例说明。

PB-840呼吸机的自检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通电自检(POST);第二层是快速自检(SST);第三层是扩展自检(EST)。下面分别说明。

4.1.1 PB-840呼吸机的通电自检

POST通电自检是呼吸机自动对本身的电路系统正常与否的一种检查。这种自检不需要操作者参与。通电自检时呼吸机的各个微处理器分别自检,从软件内核开始,然后是与软件相关的硬件,最后是其他硬件。各处理器自检完成后将结果报至主处理器。在无故障的情况下整个过程不超过10s。自检过程中不会对病人通气,呼吸机比例阀关闭,呼气阀和安全阀打开,病人直接呼吸房间内的空气。

如自检不能通过,或自检过程超过10s,系统报警,呼吸机不能供病人使用。

如通电自检通过,说明电路系统无故障,可以放心地给病人接上呼吸机。

通电自检不检查气路系统。此后如有故障应首先怀疑气路系统。

通电自检在每次开机或掉电超过5min后自动开始。

4.1.2 PB-840呼吸机的快速自检

SST快速自检程序主要检测呼吸机呼吸传送部分的硬件,包括病人回路是否漏气,压力和流量传感器是否正常,病人回路的顺应性和阻力,以及过滤器的阻力。

SST自检绝不能连接病人,也不能连接人工肺。程序会提示操作者将连接病人的Y形口堵住或打开。

操作时先打开呼吸机电源开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然后在开始屏幕中触摸“SST”键,并在5s内按呼吸机侧板处的TEST键。这时会出现SST设置屏幕,提示选择病人回路和湿化器类型,按ACCEPT键确认就可以开始测试。

SST自检需要操作者少量参与,操作者可按屏幕上的提示操作。自检过程大约需要3min。自检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自检结果。如果自检通过,可选择EXIT SST进入正常通气。如果报警可选择RESTART SST重新自检,不能确保无害时不能给病人连接。如果显示自检失败则需要专业人员检查,不能给病人使用。

每15天,或每次更换病人、更换管路配套时都应做一次SST自检。

4.1.3 PB-840呼吸机的扩展自检

840呼吸机在POST和SST自检失败的情况下需要进入EST扩展自检。840呼吸机的扩展自检是一种全面自检,检测内容包括气路、储存器、安全系统、面板显示和控制器、数字和模拟电路、电源、模拟输出电路、传感器以及其它选购件。检测时需要接好气源、电源,进入维修模式。然后按提示操作。

EST主要供专业维修人员使用,即使设备无故障也应每半年由设备提供商的专业维修人员做一次EST自检。每次自检约需要15min。

4.2 呼吸机报警系统检测

呼吸自检通过,表示呼吸机在开始运行时处于正常状态。但有些故障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这就需要有效运行报警系统,以确保出现故障时能实时提示操作人员处理。为保证报警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周期性地对报警系统检测。一般可以以三个月为一个检测周期。在这方面解放军总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等都提出过简单实用的检测方法。

4.2.1 电源报警检测

呼吸机大多有内部电源,检测时可拔去电源插头,这时呼吸机应能继续正常工作,同时显示外接电源失去,内部电源启动。如果内部电源指示灯不亮,或内部电源有故障,呼吸机会工作不稳定,甚至不工作。这时应有电源报警显示。

4.2.2 呼吸机气源报警检测

呼吸机接入的氧气和压缩空气的压力正常值都应在0.28~0.55MPa之间。当压力低于0.2MPa时呼吸机应有气源故障报警。可分别调整或关掉氧气、压缩空气的气源以测试报警情况。

4.2.3 呼吸机气路压力超过上限的报警检测

可向下调节气道上限的压力设定值,使之低于进气压力的最高值,查看是否有报警动作。此时应有报警,否则可能上限压力报警功能失效。

4.2.4 呼吸机气路压力超过下限的报警检测

可向上调节气道下限的压力设定值,使之高于进气压力的最高值,查看是否有报警动作。此时应有报警,否则可能下限压力报警功能失效。

4.2.5 分钟通气量过高报警的检测

把呼吸机分钟通气量上限设定调低,呼吸机应出现通气量过高的报警。

4.2.6 窒息报警的检测

当呼吸机设定为辅助模式或自主呼吸模式时,在规定时间内无患者触发的条件下,呼吸机应出现窒息报警。无报警不能使用。

4.3 呼吸机精度检测

呼吸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出现指示精度的漂移,这会增加临床使用时的风险。因此对长期使用的呼吸机还应定期做重点参数的精度检测。

标准的检测环境条件为: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106kPa;供电电源:(220±22)V,(50±1)Hz;周围无明显影响校准系统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下面以我院目前使用的FLUKE VT MOBILE气流分析仪为例来说明呼吸机精度的检测方法。

4.3.1 气流分析仪的准备

FLUKE VT MOBILE气流分析仪是一款便携式的分析仪,附带有模拟肺和一些传感器。开机时需断开所有传感器,并平置在一个平面上。开机后屏幕会提示归零操作。这时可通过F2或归零键做归零操作。分析仪要预热5min以上的时间,否则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设备会在开机后的第一个5min时提示做一个归零操作,然后会每隔30min提示一次归零操作。做归零操作时需要断开传感器。这时要注意提前关上有压力的气体开关,以防出现意外。

设备归零后可按设置键设置气体类型。选项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测试呼吸机时选“空气”。

设定气体类型后还需要设定校正模式。校正模式应和呼吸机本身的校正模式一致。如查不到所用呼吸机的校正模式,可选“环境温度和压力(ATP)”模式。

检测域值可以用默认值。

4.3.2 设备连接

呼吸机、气流分析仪和附件的连接要严格按照设备提供的说明书来操作。

首先将气流分析仪、模拟肺和呼吸机等按图1连接好。按归零键,并遵照屏幕说明操作。

将流速传感器连接到分析仪的“气流/低压”端口。

把氧传感器连接到分析仪右侧两个端口中靠上的端口。

把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连接到分析仪右侧的下端口。有时这是选配件。

用附件包中的零部件和随传感器接头,在呼吸机和模拟肺之间建立连接,如图1所示。连接顺序为:呼吸机的Y接头,高流速传感器、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氧传感器、模拟肺。垂直对齐所有传感器。

将呼吸机设置在一个典型的呼吸模式。例如,可设为以7.5 lpm为流速,每分钟呼吸10次。

在模拟肺上设置C20顺应性(两个外弹簧均投入)及Rp50阻力。

给测试设置中的所有器件施加电源。对于分析仪,按电源键通电,等待归零屏幕出现,然后按F2键。在出现Tidal Volume(潮气量)屏幕时,分析仪即作好使用的准备。

4.3.3 呼吸机的检测

按要检测项目的访问键再按F2键可显示各个呼吸机参数。在本地模式下,这一款分析仪可以检测16个呼吸参数。包括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峰值吸气流速、呼气末正压、吸呼比、氧浓度等。

根据经验,潮气量和呼吸比的误差超过15%,气道压力和呼吸率误差超过10%,呼吸未正压和氧浓度误差超过5%,就应该请专业人员维护调整。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记下相应数值供操作设定时参考。

5 总结

大多数情况下,呼吸支持系统是提供给危重病人维持呼吸的生命支持系统,风险容忍度很低,任何故障都可能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必须保证整个系统尽可能地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必须有流畅、快捷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双液氧罐加氧气瓶组与多组管路的结合基本可以解决供氧系统的可靠性。双联集成式的空气压缩机体系与自带空压机的备用呼吸机配合,基本可以解决压缩空气系统的可靠性。备用呼吸机解决了系统终端的替代方案问题。在这一前提下,再加上及时和周期性的系统预防性检测,整个呼吸支持系统将会更加可靠。

摘要:呼吸支持系统由供氧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和呼吸机三个子系统构成。呼吸支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不允许有过高的故障率。本文通过对三个子系统风险点的分析,提出了用系统性检测来降低呼吸支持系统故障率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呼吸支持系统,供氧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呼吸机,预防性检测

参考文献

[1]曹辉.医院生命支持系统的研究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9,5(3):6-9.

[2]肖胜春,卢兴平,曹德森,等.呼吸机通气质量检测及质量评估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40-43.

[3]周建新,席修明.机械通气呼吸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8-280.

[4]姜远海,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2016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机械专业大四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