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泉

2024-04-21

生命之泉(精选14篇)

篇1:生命之泉

关于水的议论文(一):

《关于水》的议论文――500字

生命之泉,必饮之泉是什么?水;万物的沐浴露是什么?水;春天的魅力是什么?是使万物生机勃勃的雨水!

参观了拱北水厂,我对制造自来水有了新的认识,对这么多的工业流成无不感到诧异。消毒、过滤、沉淀……真是让人感到复杂。直到此刻我才明白平凡的自来水原先是这样来之不易!使我醒悟,沉思……

在中东国家一升水比一升油还要昂贵;黄河断流,到达了历史最低水位:是什么造成呢?主宰地球的人们。

如果说地球是我们慈祥的母亲,那水便是她那甘甜的乳汁;如果说大自然是天造地设的,那水便是她的润滑剂;如果说跋涉在辽阔的沙漠中的人的双腿是生命的驱动力,那水便是一个生的期望。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们,对水的珍惜胜过珍爱他们的身体;生活在雨林的人们却觉得水是困扰他们脚步的障碍;经历过洪水的人们看水是一只无情的猛虎;生活在缺水地带的人们,看水却是不可多得的金子……

三天不吃饭不能不喝水,水的珍贵是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相提并论的。至于泛滥的洪水,那只但是是人们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破坏水土,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是水对人类的报复,提醒使用它们的人类要珍惜水资源,不要浪费和破坏。

朋友:时间、诚信、事业……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水了,那么你得到的一切,还有好处吗?还能延续吗?

最后,呼吁人们:请珍爱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的水!

关于水的议论文(二):

水是世界万物都需要的东西,但是在人们无止境的浪费下,水资源在不断的减少,万物生命垂危,目前已经有好几座城市严重缺水,这天就让我们一齐调查水是怎样被浪费的吧。

在家里,人们总是把洗米、洗菜的水直接倒掉,总是在洗手时,把水龙头开得大大的洗手,你可曾设想过,这些水还能够再利用吗?这些看似不能够再利用的水,其实,还能够拿去冲马桶或浇花、种菜。这些事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是这些不起眼的事大家都这么去做了,就等于给世界万物节省了不少的水资源。

在学校里,浪费水的事更是屡屡发生,比如说:有的同学在上好厕所洗完手后,却不把水龙头的开关关上,使水龙头的水在源源不断的往下流;有一些顽皮的同学还会结伴跑进厕所,在厕所里打开水龙头玩耍嬉戏;还有一些同学看见水管破裂,水像喷泉似的四处飞溅也无动于衷。水,就是这样被浪费的,我相信,当你看见这世界上最珍贵的水源,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时,也会十分心痛的。

世界万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水也同样是世界万物的母亲,跟大地一齐养育着世界万物,但是水资源并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从此刻开始要一齐节约用水,这样,我们千秋万代的生活才会有保障。

关于水的议论文(三):

水之韵

水,明者,洁者、静者、容者而刚柔并济者也,合为博爱之物。古往今来,无数人览水而有感,得启发而用于自身。水之明者,包公为官时,万事为民,公正廉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不徇私包蔽,也没有向邪恶努力低头,从不收受贿赂,行事光明磊落。他为官期间,每到一处,都夜不蔽户,路不拾遗,政治清明。当官清明,作人清明。他如水一般清澈透明。

水之洁者。水至清至明之物。人用它洗脸能够去污秽,明眉目。取而喝之,则洁身而利健。唐朝大诗人李白发出时代最强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李白像水一样高洁,像水一样能够洗涕周围环境的污浊,将高洁之气引向世人。

水之静者。古代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有时臵身于平静有湖面上时,便会平息那颗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心归平静。

水之容者。古语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像水一样随遇而安,包容万物,你会有所收获。在清朝,有两个大院子只有一墙之隔。一家在京城为官,一家是普通的布衣百姓。为官的一家想要要扩建房子,而另一家也想扩建房子,中间共同的过道便成了必争之地。两家都想占用这条过道,两家发生了争执。为官的一家便给在京城的官老爷写一封信,期望他可插手此事。结果官老爷回信说“堂尝三尺巷,让它三尺巷又何妨”。为官的一家便退后了三尺。邻家见状也退后三尺,构成了著名的“六尺巷”。有这种胸襟何事办不成。

一次韩琦与大诗人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两人便吵了起来,范仲淹便拂袖而去,此时,韩琦自后一把拉住范仲淹的手说:“希文,有什么事不可商量呢?”此刻的韩琦和气满面,范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有韩琦的这种包容什么矛盾不能化解?

水者,一点,一滴一世界。水,明者,洁者,容者,合为博爱之物。人若有博爱似水之心,清白似水以做事,平静似水以处世,高洁似水以做人,宽容似水以待人,世则能大同矣。

关于水的议论文(四):

水·生命

冥冥运古,当第一股充满活力的气息注入混沌的海洋,生命由此开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此生命有了大胸怀;“巍巍呼高山,汤汤呼流水”,自此生命有了知音;“有了锲而不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自此生命有了愁绪“所谓伊有,在水一方”,自此生命有了感情的朝思暮想,生命,源于水。

苏子贬于黄州,泛舟赤壁,于是他的生命为水所占据,有了水的胸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上;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水予他的豪迈,“惟江山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是水赋他的胸襟〃情怀,他为水所成就。

“既生瑜,何生亮?何生亮?”秋风送去熊火,胜得赤壁战瑜气煞,羞终命丧黄泉。滚滚长江东逝水,无私,宽广,博大荡漾在江面,周儿你为何不给水一隙之地呢?涤荡你嫉妒的心。生命,为水所成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诠释着李白的深情厚谊,“花白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水诠释着李清照的相思之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诠释着愁的数量,“水何渗澹,山岛竦峙”水诠释着曹操的雄心壮志,生命,为水所诠释。

上善若水,感恩似泉。一树丁香灿烂的纷扬着,香气氤氲。人们吮吸着清香。拾起一片掉落的花瓣,放在鼻间上嗅嗅,感受生命,感受水的存在,树安静的沉睡着,安静的接纳着“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生命,为水所包容。

水的鼻息,你感触到了吗?

水静静的流着,带着它的灵魂,带着它的气息缓缓流动。遗留的脚印上,生命聚其精华开始成长。撷一叶草,苍翠欲滴;拈一片藓,翠色欲流,生命,无人不充斥着水的鼻息。

生命,为水所成就。

关于水的议论文(五):

《关于水》的议论文――600字

瞧!一滴小小的水珠,乘着“水家族--欢乐集结号”向我们“飞”来了!Hello!大家好!我是居住在水家族里的一滴小小的水珠。

我的本领可不小,人们只要一旦离开我,就会十分烦恼。也许,你会认为我在吹牛吧!告诉你,我既不是在吹牛,也不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千真万确,不信,你听我来说说。若是一个地方,没有了我,那么植物就会干枯,人们就会因为没有我而渴死……世间的一切,都需要我。有了我,人们就能够喝茶;有了我,花草树木都会苍翠欲滴;有了我,动物们就能够在水中嬉戏……

也许,你们会奇怪,我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上帝把我带到人间的?还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不,不!都不是,是太阳把水分蒸发,变成了水蒸汽,水蒸气受到冷,变成了小水珠,太阳把小水珠融化,就成了我。我已经有不计其数个“子子孙孙”了呢!真可谓是“子孙满堂”呢!嘻嘻!

我能够钻过门缝,穿过洞洞等等,所以我是无孔不入的。但是,有的时候,人们一不留意,再加上我有点儿“掉以轻心”,酿成了大祸,导致我变成了洪水,把房子、树木、桥梁……都会把他们冲毁。人们有时恨我,有时爱我。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我的功劳是大过于洪水的吧!发生大旱灾的时候,人们总是恼火地说:“怎样还不来水!我都快渴死了!”但是当我和人们重逢时,总会听到千家万户欣喜若狂的声音:“水来啦,水来啦……”我心里那美滋滋、甜丝丝的劲就甭提了,我禁不住又会唱起那支欢快的歌了。最后我小水珠在此,呼吁大家:虽然,我们水家族有很多兄弟姐妹,但请你们“爱护”我们,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

 

篇2:生命之泉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但也有人经常破坏它。比如洗手洗脸的时候,水龙头特别大,特别猛。直到洗完,清澈无污染的水才被浪费掉。有的人一个一个洗菜,开着水龙头洗的话,一顿饭大概要消耗53公斤的水。你认为:生命的每一点都需要水。怎么能忍心破坏呢?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做:如果我们关掉水龙头,在淋浴时擦肥皂,我们可以通过淋浴节省大约62公斤。家里浇花,可以用淘米水、洗衣水等。家用洗毛巾,瓜果等。需要少量的水,在盆里洗……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水资源。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当我们浪费水的时候,一些人正在肆无忌惮地污染我们的水资源。一些城镇直接向河流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一些城镇直接向河流扔垃圾和死牲畜,使河流无法为人类提供便利。

缺水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难题,也是世界面临的难题。为此设立了“世界水日”,也就是3月22日,似乎在呼吁地球的孩子们珍惜每一滴水。

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一起节约水资源!给地球母亲和大自然母亲一个美丽的外表!

篇3:我的生命之泉

后来,我开始读幼儿版《我们爱科学》;再后来,我试着读注音读物。小学二年级以后,我的书柜里就源源不断地有各种书籍。直到现在,这股“活水”还在不断地注入我的书柜,书柜已经爆满。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的学习任务逐渐加重。为了读书,我想了许多办法。有时,我看书太入神了,忘了时间,直到妈妈(或爸爸)对我炸雷似的一吼“徐畅”,我才如梦初醒,知趣地合上书,因此也没少挨爸爸妈妈的批评。

有一次,我刚打开复读机准备听英语,突然眼前一亮,看见有一本《读者》,阅读的馋虫瞬时被勾了上来。我想把复读机关了,但转念一想:不对,万一被妈妈听出了破绽怎么办?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把复读机开着,让妈妈以为我在听英语;然后,摊开书,安安心心地看起来。哦,书一定要翻得轻一点。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走了进来!我吓了一跳,赶紧藏书。谁知藏得太匆忙,发出了“哐啷”一声响。这下完了!妈妈问:“徐畅,你在干什么?偷鸡摸狗的,快说!”我只好硬着头皮拿出书。妈妈的眼睛瞪圆了:“你怎么可以一心两用呢?你这样听英语还不如不听!”我无辜地望着妈妈:谁叫你们从小就培养了我阅读的习惯,我已经离不开书本了。

书籍,就像一股源源不断的泉水,任我畅饮,滋养着我的生命。

点评:

小作者在幼时就是个书迷,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范围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阅读使人快乐,阅读使人充实,小作者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成长了,进步了。整篇习作语言流畅,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有味有趣。

篇4:语文阅读的生命之泉

【关键词】个性阅读;创造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并且“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此建议,反映了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改变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学生被动压抑的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的语文教学,教师基本垄断了“话语权”,教师的话语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师把自己对文本材料的理解来替代学生自身的领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阅读;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所创设的所谓唯一正确的答案,忽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性,学生的角色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阅读教学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力。因而,解放学生的精神空间被视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内涵,笔者认为要扭转过去的局面就要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而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尊重并凸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光辉”。因此,语文阅读课呼唤感性,语文阅读课堂需要生命力,让学生在对阅读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我们怎样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凸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光辉,首要的是把阅读的主体权利归还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通过阅读后,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使读者心灵与作者发生“碰撞”,使双方情感在同频共振过程中达到境界的融合,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从而使阅读闪现学生个性的光辉。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 “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体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趣。

二、凸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光辉,关键是建立“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实践“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1.杜绝束缚学生手脚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建立开明的“放牧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广度和深度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导致学生视野狭窄。虽然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很少。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牧式”,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主动地凭着自己的阅读敏感去体认,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自我,提高学生自主鉴赏文本的能力,逐渐显现阅读的个性化。

2.杜绝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创设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现在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机械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的把文本知识系统的教给学生,才感到踏实。但实际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组织学生讨论、辨析、质疑,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多角度思考,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活动。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减少抽象的“理论”阅读教学,加强具体的“实践”阅读教学,挖掘学生阅读潜能

阅读的分析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因此,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在学生脑袋里塞进各种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加以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因此,减少抽象的“理论”阅读教学,加强具体的“实践”阅读教学,挖掘学生阅读潜能。教师应该努力实现“实践性”阅读,以教师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为中心,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发挥,答案才会呈现丰富多彩。

4.教师还应该树立“超文本”的阅读教学理念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要死守教材,固守一隅,应跳出课本教阅读,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阅读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课外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增加阅读的思维含量,使学生的分析全面、深刻,凸现学生的阅读个性。

5.营造一个多维互动的阅读教学课堂

①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生生互动的课堂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开放交流交换,畅所欲言,提升思考质量。

②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

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而教学对象的阅读兴趣、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阅读主体对同一文本理解中的多角度性和多层面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坚定一个信念:张扬个性的阅读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它反映了教育创新的要求,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当我们以鲜明的“自我”踏进教室时,也是语文课深受学生喜欢之时。课堂就是师生生命涌动的地方,是师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是师生个性魅力尽情得到展示的地方。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中学)

篇5:生命之泉作文

大家想一想,如果全国人民都浪费一滴水,那么全中国十三亿人民浪费的水,将多于一个大型游泳池里的水。如果用这些水去灌溉旱苗,可救活数十公倾的旱苗,也相当于救活了三四万农民的兴旺。在城市、在绿洲、在生机勃勃的热带,这水或许微不足道,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沙漠、在荒岛,或许重如千斤,或许每一滴水都能改变命运。

老师一再教导我们要节约用水,节约水资源,但大多数同学将老师的话当做一阵风。,任凭那阵风怎么吹,就是不让它往耳中吹。日后的日子也依旧我行我素,水在他们的眼里好像轻如鸿毛。

见到开着的水龙头,听到水龙头哭泣的声音,却视而不见,任凭它流淌,直到流光、流尽。父母给的水杯,水一口都不喝,放学之后,将水倒在大马路上。周末时,用来浇花拖地的水,自己将它玩混,让它白白流失。

父母也经常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要做到“三节”:节水、节电、节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为:农民在正午的烈日下锄禾,汗水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苦。

粮食是那么来之不易,水也一样。经过多少地质学家堪探才挖出一口清泉,又有多少物理学家苦干,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饮用水。

而我们,又有多少人在糟蹋他们的成果。

所以,行动起来吧!珍惜水资源,且行且珍惜。人终有一死,要么轻于鸿毛,要么重于泰山,别让现在的小错酿成人类灭绝的原因。

篇6:生命之泉作文

污水又脏又臭,是人们乱扔垃圾和非法排放造成的,看,原本清澈的小溪已臭气熏天,江水已浑浊不清,无人靠近。我们不能破坏大自然,我们要成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不在水中扔垃圾,保护水资源、净化水源,让浑浊的水重新干净起来,多植树造林。

五水共治里最容易的是节水,比如洗手时把水笼头拧小一点,用完后立刻关掉;淘米的水可以洗菜,洗衣拖地的脏水用来冲厕所。

篇7:生命之泉小学作文

书,是一种看得到,摸不到,听得到的乐声,每当夜阑人静时,独自坐在柔和的灯光下,总仿佛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乐声。当那乐声传过田野,穿过街道,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渐渐弥漫了我全身的时候,心中便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我知道,这也是我心底深处的乐章。

书,让我知道青春的可贵,它让我的青春梦飞翔,让我在心底永远珍藏着那份对青春的美好、健康的向往,在心里永远保留着那份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愿望,马活驰骋,人活梦想。

坚持梦想,让梦想飞翔。迎上风雨,奋力振翼,让最初的梦想成真。

书,它还能让我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让我能多了解一些别人所不曾体验过的经历,让我更加自信的走上人生之路。你说,我能不感谢它们吗?

篇8:巧引生活之泉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教学,学以致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学习地理的目的在于更好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并学会生活,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仅仅指导学生对书本中地理知识点的讲解, 要注重结合实际生活, 加强学生对地理的直观认识, 使地理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而是一个生动有趣而且具有巨大价值和作用的向导。

一、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意义分析。

生活教学法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下为在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教学法的意义分析。

1.激发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教学法, 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 将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运用到教学的过程当中。这种学生熟悉的事物、体验与内容会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主动进行地理学习将会使地理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在初中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内容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拿一些北方盛产的玉米、南方盛产的水稻等农作物,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物, 引导学生对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之间的气候及地形对比。

2.提升学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地理来源于生活, 学生进行物理的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进行生活。通过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方法, 能够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生活中地理的存在和价值。例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内容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实生活中视频、图片资料等内容, 直观的为学生展现长江三角洲的景象, 将地理知识移入生活当中, 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二、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措施分析。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地理教学的重视,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灵活的运用生活中的内容进行结合教学, 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 引领生活之泉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1.情境教学, 加深学生对地理的直观印象。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或者图片等方式,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内容, 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今时代是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而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中, 教学内容来源范围广, 内容较为充实, 恰好十分适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 结合生活中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视频或者资料, 再现情景画面, 在学生产生一定的熟悉感的同时, 使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和易于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软件播放一些台湾地区真实的景色视频、风土人情画面等内容, 加深学生对台湾地区的直观印象和深入理解, 进而了解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特征及其对岛上森林、农作物分布的影响。通过不断的学习, 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 形成爱国意识和国土情感。

2.实践性学习, 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全面感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 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性、目的性的活动, 使学生的参与、研究、思考过程中, 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获得体验的感受。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协调统一,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形成一个讨论或者活动小组, 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操作能力, 使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 形成一种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学习并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 树立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正确思想观念。例如在《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进行实践性教学,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 合作讨论分析本地的地形、地势等特点, 以及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进而对其他地区的荒漠、草原、山脉进行讨论, 在不断的讨论和研究中, 加深对各地区地势和地形的认识。

3.评价性学习, 挖掘学生对地理的潜在能力。

在课堂中注重对生活内容植入的同时, 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设计。学生的作业任务要尽量接近生活, 可以多为学生布置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引发学生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究, 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 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点, 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内容学习之后, 让学生结合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的把握和理解, 说说我们江淮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并调查本地主要作物生产对比验证, 从而提升学生对地区自然环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 将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应用到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的直观感受, 挖掘学生的地理潜在能力,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且将会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侠.巧用生活资源.轻盈地理课堂[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 (10)

[2]何芳.让“生活之花”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绽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3 (09)

篇9:生命之泉话唾液

人的口腔由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无数小的唾液腺如唇腺、腭腺、舌腺、颊腺等组成。由这些大小唾液腺所分泌的混合液,通称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约为1000~1500毫升,实际分泌量还要受气候、年龄、情绪、食物味道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尝到或嗅到酸味时能引起大量唾液的分泌,常常多达每分钟5毫升,甚至可超过8~20倍。

唾液组成十分复杂。唾液中含有98.5%~99%的水和1%~1.5%的固体物质,还含有钠、钾、钙、氯、硫等离子的盐类和有机物如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酯酶、溶菌酶、黏蛋白、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氨基酸、葡萄糖、尿素、碳酸氢钠、黏液、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唾液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防病灭菌的关卡

若致病细菌进入口腔,首先是与唾液接触。唾液中含有一种溶菌酶,能溶解细菌,可溶解如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等细菌,具有杀菌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因此,细菌及一些有害物质,要想混过口腔这一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本生物化学研究所的专家认为,人的唾液不仅能防病灭菌,而且还是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的功能。他们用鱼肉烧焦或烤焦产生的一种致癌物质进行实验证实,如果加入唾液,在温度37℃,经过一昼夜后,致癌物质明显减少。因此,他们指出,吃东西时一定要细嚼慢咽,最好一口饭菜嚼30次,促进唾液分泌。最近日本学者还发现,唾液也可清除口腔中的自由基。因此,唾液不失为口腔冲洗液,具有消灭细菌和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功效。

消化吸收的助手

唾液中含有多種酶类,如淀粉酶可把食物中的多糖水解为双糖,以便于肠胃的消化吸收。食物入口后,首先要经牙齿嚼烂,然后由唾液拌成泥糊状,刺激味觉,兴奋食欲,进而促使唾液分泌相应增加。唾液中含黏液素,能使口腔黏膜滑润,帮助食物下咽,中和胃酸,增强胃黏膜作用。

避孕和胎儿性别的指示剂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生物化学家们发明一种化验唾液的简便方法用来测试妇女的排卵期。因为妇女在排卵前5天和排卵后6天,唾液中葡萄糖含量会急剧增加。其方法很简单,把几滴唾液放在一张特制的卡片上,卡片含有对葡萄糖起反应的化学成分,它以颜色的变化显示结果,可使妇女提前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准确地掌握排卵期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有助于避孕或生育。

诊断疾病的帮手

近来生物化学家发现,唾液成分的变化与疾病有关。如唾液中含有一种免疫球蛋白,正常人此种蛋白含量是比较恒定的,但患有细菌性牙病的人,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而患霍乱病的人其含量则增加。当肠道有蛔虫时,唾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酸性增强,引起pH值下降。正常人唾液中钠、钾含量有一定比例,而精神病患者唾液中钠、钾比值异常;交感神经过敏的患者钠、钾比值升高;而副交感神经过敏的病人钠、钾比值降低;阿狄森病患者的唾液中钠钾离子比例高,柯兴综合征患者则钠钾离子比例低。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G浓度均升高,切除肿瘤后,浓度恢复正常。唾液中含有一种和血液中同样的蛋白质,即C反应蛋白,当唾液中反应蛋白含量升高时,人们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项检测和心电图相结合,准确率达95%。

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艾滋病研究中心的吉原氏等通过研究发现,检查唾液同样可以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英国科学家也发现在唾液中能查出艾滋病抗体,说明用唾液来诊断艾滋病是简便可行的。利用唾液来诊断疾病,对患者来说,取样方便,既无痛苦,又无损伤,何乐而不为呢。

促进伤口愈合及止血的灵丹妙药

在日常生活中擦破点皮,有的人总爱蘸点唾液涂一涂。动物身上有伤口也常用自己的舌头去舔。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科学家斯坦·科恩博士揭开了这个秘密。他发现唾液中含有一种叫表皮生长因子的物质,它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裂,加速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以新生的细胞代替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有助于机体的发育和成熟。用唾液涂在出血的伤口上,可加快血液凝固,促进止血,明显地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

此外,唾液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神经生长因子,它具有高效刺激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生长分化的功能。

保健养生的“金津玉液”

祖国医学把唾液称为金津玉液、玉浆、甘露、神水、琼液等,认为津液是水谷精气经过变化而生成的,有滋润和营养人体的作用。津液能滋润皮肤,濡润孔窍,滑利关节,补益脑髓,护眼养目,与人体的健康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证实,唾液中的某些激素对眼、牙、肌肉、关节等组织发育有重要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死,防止器官组织功能衰退。

古代提倡的“唾液养生法”至今仍在流传,其方法是:漱洗口腔后,以舌在唇内齿上下左右搅动数次,然后舌尖抵住上腭,待津液分泌到满口时,鼓漱5~10次后,分3次慢慢地咽下,每日2次,若能坚持不懈,定能延缓人体器官的衰老,有助于保持机体的青春活力。

>> 相关链接

口干口渴的对策

篇10:水是生命之泉作文

到了水池旁边,我一看,以往一下课就被同学们堵的严严实实的水池,今天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呢?我拧开水龙头,却不见一滴水流出来.停水了!我只好强忍住口渴,回到了教室.

这时,我才懂得水的宝贵.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水,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人类和动植物们将从此从地球上消失.那时美丽的地球很快就会变的和满是灰尘的光秃秃的月球一样了.没有任何生命,也许.....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以前我总是浪费水,有时洗一个碗我都要接一水池的水,借此机会来玩水.有时洗澡,我也要把洗澡间弄的到处都是水,为的是想多玩一会儿水.有时,我听到水龙头在“哭泣”.可是我却懒的起身去“安慰”它,有时....现在我的喉咙渴的就快冒烟了,我是多么后悔我以前做的事情啊!现在我是多么渴望喝到水啊,哪怕只有一滴也好啊!

同学们,请大家都来节约水吧!水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每人节约一滴水,全国就会节约几百吨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在我们世界上的水已经非常的缺乏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节约用水,把水都浪费光了,那我们的后代喝什么呢?

篇11:匿名之泉

有一个普通的小镇,然地处沿海又靠山,只是太过偏僻,便终而被人所遗忘,落落地风荡着。自然,这是若干年以前的事情了。

直至人们从镇上掘出了这口匿名之泉。

(二)

“弗兰克,这月你们料理了几车木头?”眼前这个落魄的镇长似疑非疑地问。

“或许应该满一百车了。”一个穿蓝衫的年轻人答到。

“那……莫不是连以前欠下的税目都还不了?”

“可是,西郊与北郊的森林都所剩无几了,近来又是梅雨不断,木价是铁定卖不上去的。”

镇长很颓唐地转过身,丝毫不报希望地掷出一句话:“杰米的采油厂还能运作吗?

弗兰克诺诺道:“嗯,应该吧……。”

但似乎不满足,后又补上了一句,“但是最近不知为什么地下水暴增,最近一阵子采油很困难了。”

这个偏远的小镇,靠着其特有的资源优势维持着部分人的生活,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如何富有的东西,没有细水长流的意识,终会有殆尽的一天。

就像这个小镇,然而有的人却天生反应较他人更迟缓,弗兰克便觉着无大碍,他只觉得是少拿到一点钱票罢了,这里的树没了,其他地方总会有的,其他地方没有,土地里也会再长出来的。

他便带着这先进的理念去寻他的林带了,看来事实也确如他所想的那样,南边又是一片广袤的林带,地底下蕴含着的也是无尽的财富。好事却不止如此,森林中央莫名突起的石块群中有一个泉眼,宛如流动水晶的泉水回旋在泉口,一边发出咕咕的声音却并不流出,水面耀着奇异的光,隐约着无穷的神力。

(三)

弗兰克仔细打量了好一会儿,仍未研究出何种的结果,便甩手掬起一捧泉水,怔怔看得出神时,手中的泉水却渐渐凝固化作一块剔透的水晶,既而星尘般散开,晶屑飘散在风中,闪烁着消失了,弗兰克全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连掬了几捧泉水,无一例外地都迸散了,而泉眼中的泉水却略不减少。

他急忙奔回小镇预备将这一发现告诉乡邻,正当他赶回家时却发现原本早已被夷为平地的土地上重新长满了莽莽榛榛的森林,小镇又重新被绿意笼罩着了。

镇长和乡邻们争先恐后地问询弗兰克眼前这无比欣喜但诡异地现象,待到弗兰克将那口匿名之泉的怪状告诉给他们后,大家都自然将这两件事联系了起来,贪婪在众人心中开始蔓延,而弗兰克自然最为清楚,砍掉的树木无疑是在那口神奇的泉水的力量下复原了,他清晰地记得自己爷爷曾给他说起过,虽然那只是一个传说,但确有一个拥有时之力的泉水——匿名之泉。

看来这一想法确实被证实了,在泉水那一刹那的迸散间,预示着将有一个愚昧的失去被完整的恢复。

镇上的人们开始狼潮般来向匿名之泉索取了,的确,丢失的就必须拿回来,他们要回了自己这一辈子所错过的任何东西,小至一串钥匙、旧家电、锅碗瓢盘,大至无数钱票、一座金山、一片银海……镇里早已是沸沸扬扬,所以也就很快传到了世外,渐渐地,世界各地无数的人来到这个匿名之泉,无节制地索取着,商人来了,取回他的信誉,军人来了,取回他的荣光,作家来了,取回他的灵感,科学家来了,取回他的专利,总统来了,取回他的权利……当然,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镇也逐渐变得繁华起来,瞩目于世界。

(四)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几个月,或许几年……

但看得到的是,泉水逐渐变得浑浊、失去了光泽,泉眼里的水,渐而瘫散下去,不再流出了。

如今已是身价连城的镇长见到此景心中不寒而栗,他不能失去这口泉水。

一天夜很深的时候,他来到这个匿名之泉旁,捧出了最后余下的一团浑浊中带有一点除月光外奇异光芒的泉水。泉水轻轻凝固,然后向着月光迸散开,零零飘走了,没有一点挽留。

第二天,镇长从匿名之泉旁醒来,追溯他失去的东西时,他似乎如愿以偿了,泉眼里重新聚满了泉水,流动水晶般回旋着。然而小镇恢复了平静,那是没有发现匿名之泉前的宁静,轰轰地,弗兰克的伐木机又开始运作了。

镇长掬起一捧泉水,闪烁着,晶亮剔透,然而却没有无趣地凝固及迸散,清晰地永恒了……

篇12:幸福之泉心情日记

我家厨房小,只好把享优乐水机挂在墙壁上。开始,我以为这样会很委屈她,没想到,一挂上去,却让她更加光彩迷人。原本弱显暗淡的厨房,瞬间也明亮开来。

仔细观赏:她精致秀丽,光泽和润,洁白如玉,具有高雅富贵之气,吉祥安宁之态。开启笼头,她聪慧的光波,欢快地闪烁旋转,令人好奇专注到入神的境地,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乐感。

她不仅仅只是一台水机,更是一具具有灵性的艺术品。笼头弯杆的孤度像一道生动的抛物线。喷发的水柱更是那抛物线的美丽延伸,激情流畅而又无声无息,有意无意地引发人内心强烈渴望,忍不住一饮为快。饮一口,爽!再一口,爽到心里去。饮够了,便会发出一连串的`赞叹:好水!好喝!棒极了!爽口,生津,润喉,清心,比广西巴马长寿之乡的水质还要好。弱减性,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分解体内酸性成份,长期饮用能增加体质,避免和减少很多的疾病。

篇13:生命之泉

一、评价亮点, 鼓励探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当学生完成美术作品时, 很愿意听到别人的看法, 尤其是老师的评价, 学生的心灵对成功是充满希望的。教师此时不要忽略他们的心理要求, 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作品中的亮点, 肯定他们的努力, 鼓励他们的参与, 畅谈他们的进步, 用富有个性的鼓励语言, 点燃他们喜欢绘画的星星之火。

【教学片断一】

《家乡》一课的学生作业中, 我注意到两幅作品与众不同:一幅是小高同学细微地刻画了家乡集场, 反映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另一幅是小林同学画的放风筝, 在风筝飞舞处, 细微地刻画了家乡林立的高楼, 以此歌颂家乡的美丽, 构思十分奇妙。我及时把两位同学的亮点在全班做了详细点评。简短的鼓励评价激活了全班同学的热情,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 追求细节的闪光点不时出现, 令人激动不已。

【教学反思】

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格。《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大礼不辞小让, 细节决定成败”。对许多学生在绘画中存在心浮气躁、粗枝大叶的毛病, 我在教学中提倡注重细节, 在课堂评价中鼓励“细微表现”, 从学生的作业中敏锐地捕捉细节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习信心。

二、针对评价, 鼓励创新

教育家多萝茜·洛·诺尔特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有人说教育是一种鼓励。在美术学习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强, 这时教学评价就不能让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磨灭, 而应采用鼓励性评价启发和引导学生, 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概都用“不错、很好”, 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听来“不屑一顾”, 与教者的预期效果反差悬殊。因此教师还需在评价的针对性上动一番脑筋。

【教学片断二】

《超然之形》一课上, 学生十分惊异于超现实主义超越习惯性逻辑思维的想象力。作业中他们便发挥出创造性的才华, 有的设计出可爱怪异的小怪物形象;有的用剪贴画的方式, 将不相关的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组合;有的用绘画表现了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对这节课我是这样评价的:“形式有创新, 色彩效果好……”“新颖富有创造力的造型……”“制作精巧, 独具匠心……”“你的思路真好, 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这些真诚的鼓励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鼓励性评价要掌握鼓励的技巧和策略, 鼓励性语言要真诚、适时、恰当、有针对性, 才能真正显现它的价值。教师用敏锐的目光, 随时对学生的创新行为给予热情的、高度的肯定和鼓励评价。教师的鼓励评价, 又能给其他学生以提醒或纠正。

三、动态评价, 鼓励个性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尊重多元文化, 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美术教学中不需要给学生精确的分数, 因此美术教学评价不应该是静态评价, 而应是一种动态的引导。即不要做结论性评价, 而应发挥美术评价的诊断、启发功能。教师在评价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

【教学片断三】

《感受色彩》一课, 在欣赏了梵高的《向日葵》后, 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色彩练习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要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 自由选择。在学生交上的作业里, 我欣喜地看到有的色彩单纯而明快;有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了视觉冲击力;有的色彩充斥着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学生画出了一团火焰般的色彩……对于学生精彩纷呈的作业, 我一一给予了点评, 鼓励学生抒发个性, 绽放自我, 在美术的海洋中自由翱游。

【教学反思】

古人云:“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这不正说明了人的共性之美, 人的个性之别吗?《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 动态评价,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理解, 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习惯, 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但要注意, 在鼓励的同时, 教学评价也要客观地、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 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篇14:开掘生命之泉 浇灌梦想之花

施建平,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被聘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成员。2009年被评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科研型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通市人民科教奖、南通市英才奖、南通市园丁奖、南通市名教师、感动南通十大教育人物等称号。曾获全国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发表论文近150篇,主编并出版各类课程开发类书籍百余册。成果“小学情境作文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我喜欢水,尤其是山间的水。因为山里的水形态特别丰富,有无声无息、汩汩流淌的泉,有清澈见底、静谧幽深的潭,有一路奔跑、一路欢唱的溪,还有气势雄伟、撼人心魄的瀑……泉、潭、溪、瀑姿态各异,却又相互关联,在大山中浑然一体。而这几种水的形态似乎也正契合了自己专业发展与生命成长的逻辑……

觅得一眼活泉

1980年8月,我从南通师范学校毕业后幸运地分配在了一所名校——南通师范二附小。更为幸运的是,工作第二年我就成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徒弟。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听了李老师四五百节随堂课。其中许多作文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为什么呢?我想一是因为李老师所上的这些作文课不受教材限制,选材新颖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因为课堂上孩子们呈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听课的我深受感染,常与孩子一道沉醉其中;三是因为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年中,自己最为苦恼的就是作文教学,而李老师的情境作文课恰恰可以帮助我解除遇到的困惑。

虽然李老师上的那些课距今已过去30多年了,那时的学生现在也都已步入中年,但当时课堂上的场景在我脑海里却依然那么清晰……

作文课上,李老师走到窗边,拿出课前采集的蒲公英的种子,请一位同学来到前面,对着毛绒绒的“球”吹了口气。蒲公英的种子出发了,它们纷纷飞向窗外,飞向蓝天。学生的思绪也一下子随着蒲公英飞出教室,飞向远方。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表达着他们与小鸟、白云作伴的喜悦,在河畔、荒地安家的情景……这是李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清早,李老师和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他们站在校门口的花圃旁,观察着老校长在门口迎接师生的情景;放学后,同学们又跟着老校长巡视起了校园。夜幕降临了,学校办公室、教室里的灯陆陆续续都熄掉了,这时,校长室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此时,李老师又带着学生们来到校长室外,透过窗户观察老校长打开笔记本一会儿沉思一会儿用笔记下些什么的情景。最后,李老师又安排学生对老校长进行了一次集体采访……这是李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我们的老校长”。

萝卜地里,李老师弯腰拔出一个萝卜并将其倒置过来。这时,萝卜的茎成了娃娃的“头”,而萝卜叶则成了娃娃的“绿裙”,一个萝卜娃娃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孩子们面前。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表达着萝卜娃娃埋在地底下时想出来看看的急切心情,冒出地面看到大地上的美景时的惊喜,对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感谢……这是李老师在上口头作文课“萝卜娃娃看到了田野”。

当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课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李老师在学校花圃边上的观察作文课“校园里的花”,有将学生间真实发生的事情在课堂上以“真人秀”的方式再现后指导学生写的“一瓶墨汁”,有抓住校友范曾回母校的契机请其走进课堂当场作画,即时指导学生写下的“和大画家范曾见面”,有让学生先用落叶贴画然后写下的“秋叶讲的故事”……

情境作文是如此的丰富多彩、鲜活灵动,课堂上学生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常常下课铃响了也不愿离开教室,作文课成了一部“开心辞典”。这样的作文课一下子“颠覆”了我过去对作文课的认识,也让我深深感到,作文教学首先应该关注学习的主体——儿童,只有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让他们满怀着兴趣去写,写出的习作才可能是真实的,阳光的。

看到在情境中学生作文变得如此自然、随意而快乐,我不禁对情境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马上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学着模仿起来……

有次我去农村,看到几位赤着脚在田埂上行走、在田间劳作的农民,这勾起了我对童年时代夏天赤着脚在院子里玩耍,在田野上奔跑的回忆,也使我突发奇想:何不让那些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赤着脚亲近亲近大地母亲呢?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小脚丫亲大地”的活动,我让学生赤着脚在学校的水泥甬道、石头台阶、沙坑、塑胶跑道、草坪、攀岩墙、泥地等地方走一走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自由自在地体验,无拘无束地表达。

秋收时节,我带领学生来到南通农场看丰收的田野,看机械化收割。收割机隆隆地从远处驶来,它吞进稻穗吐出谷子。当同学们看到收割机驶过后地里铺上了一层软软的稻梗时,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稻田里打起滚来。观察完收割,我让每个同学都亲手捧一捧饱满的谷粒,大家看着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深深感受到手中谷子沉甸甸的分量。活动后,同学们记下了自己的欢欣与收获。

有次我从新闻中看到,北方有个地区旱情严重,而同时南方一个地区却遭遇了水灾,于是我指导学生写“假如我是云司令”,让学生假想将来某一天自己成了掌控各种云的“司令官”,想象自己是怎么忙着将水灾地的乌云调往干旱及沙漠地区,让云为人类造福的。

除此以外,我还进行了一系列情境作文的尝试,有观察作文“濠河一角”“菜花里的故乡”,游戏作文“袋鼠蹦”“吹鸡毛”,实验作文“银蛋”“会跳舞的火柴棒”,想象作文“小音符漫游记”“假如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体验作文“走盲道”“军营一日”……

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变化了,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作文,甚至对作文课有了一种期待。因为每次作文课前总有同学会到办公室来,他们从门外探着头问:“老师,今天作文课写什么?”endprint

在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作文具有鲜明的情境性,作文其实就是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事、物、情、理。在情境中学作文,学生兴趣浓厚、情感真挚、思维灵动,笔下的文字常如花儿般绽放,给人带来惊喜。在进行情境作文尝试的几年间,班上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作文竞赛50多人次并分获一、二等奖,学生的60余篇习作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上。而我也试着总结自己教作文的体会,在1985年第6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作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之后,又围绕着情境作文在《小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十法》《儿童作文心理初探》等多篇文章。

从对情境作文的模仿性学习和初步探索中,我体会到写作对于儿童来说其实就是用笔来说话,用文字为生活“拍照”,就是心灵的诉说,梦想的展现。因而,儿童写作应该是真实的、朴素的、畅快的,应该像一棵自然生长的树,在阳光下,在清风里,在雨雾中,摇枝展叶,欢乐拔节。而教学则应该是唤醒、激活与召唤。

尽管对于情境作文起初只是直觉上感到这样教作文有意思,孩子们喜欢,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是一眼“活泉”,泉水涌个不停,小小的泉眼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其实,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会遇到许多这样的“泉眼”,只是它们或被草丛掩埋,或在树林深处,或在石块一隅,它们就这么静静地流着、淌着,等待着“知音”。而一旦你发现了它,并认可它、珍视它,它就会成为我们专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使我们获得丰盈、满溢的生命。情境作文对我来说是一眼“富泉”,也是一眼“福泉”。我庆幸,工作之初,遇见了李老师,遇到了情境作文。

蓄得一潭春水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习作目的的狭隘性、范围的封闭性和形式的单一性,而情境作文则有效地化解了这些问题。在初步品尝到了情境作文果实的甘甜后,我以重建儿童的作文生活为目标,以开发原创性的情境作文案例为重点,加快了情境作文的探索步伐。

童年需要童话,童话属于童年。我们学校有幢童话楼,因而每年学校都会举办童话节。童话节里自然要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三年级时,我让学生带来各种动物玩具,自由组合,在校园里选一处地方作为童话故事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场景中边摆弄动物玩具边编故事。于是,学生三五成群,在竹林间、假山下、草地上、庭院里兴致勃勃地编起故事来……四年级时,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寻童话书,无意中看到了那套经典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当看到其中的动物卷时,我获得了灵感。我兴奋地走进教室,将“动物王国里的为什么”这一话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们的脑海里蹦出了无数个关于动物的为什么——鸭子走路为什么一摇一摆?公鸡为什么要打鸣?蝴蝶的翅膀为什么特别美丽?蜻蜓为什么要“点水”?叩头虫为什么要“叩头”?癞蛤蟆为什么长得这么难看?大雁飞行时为什么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山羊为什么会长胡子?河马的嘴巴为什么特别大?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刺猬身上为什么会长刺?金钱豹身上为什么有金钱状的花纹?……每个同学都从动物王国里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为什么并将其编成了故事。五年级时,我由学校布置的童话场景得到启发,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童话”。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到校园各处去找寻童话。有的同学看到校足球队在操场上训练,说想写“一只不听话的足球”;有的同学看到乒乓桌旁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比赛,说想写“一只神拍”;有的同学从学校的植物园里找到了童话,说想写“桂花香的由来”“爆竹红的传说”“坚强的腊梅”;有的同学跑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墙上的图画、教室里的玩具触发了他们的灵感,说想写“神奇的夜晚”“玩具总动员”;有的同学来到了学校的食堂,他们从食堂师傅为大家准备的饭菜中受到启发,说想写“大肉圆与小米粒的故事”;还有位同学说想把我编进童话,写“真假施老师”……班上每个同学都在校园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童话。由此我深深感到,童话是个魔术袋,一旦把它打开,袋里便有取不尽、掏不完的宝物。

除此以外,我还设计了许多情境作文的案例,记实类的有“踏雪赏梅”“暖冬行动”“寻找身边的魅力老师”“和老树交朋友”“小小的幸福”“舌尖上的美味”“大地的收藏”……想象类的有“找呀找呀找朋友”“会飞的小花帽”“滚来滚去的小土豆”“牵牛花卖喇叭”“天上掉下个大南瓜”“小鸡快跑”“窗台上的布娃娃”“一本有魔法的书”“假如地球失去了引力”……在设计习作题目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跳出“题库”,突破“围城”,让题目或有动态,或具情态,让孩子一看到题目眼睛就发光。这些话题点燃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写作的快意。

在不断拓展情境作文素材的同时,我根据平时学生反映的作文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写了40余篇辅导写作的文章。其中有侧重于作文过程指导的“审题莫‘走火”“选取鲜活的素材”“找好‘切入点”;有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的“练就一双‘慧眼”“为生活着色”“用好你的‘取景框”“换个视角看世界”;有对不同文体进行指导的“写出具有立体感的人物”“写出动物的灵性”“写出植物的神采”“让静物‘动起来”“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想象鸟”;有指导学生努力迈上作文新台阶的“展开联想的彩翼”“在细微处下功夫”“让文中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抓住读者的心”“让语言亮起来”……在为学生写指导性文章的过程中,自己也对小学儿童涉及到的各种写作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关注儿童需求、确立儿童视角的意识。

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案例后,我开始对情境作文的实践进行初步的梳理与归纳。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我将情境作文的独特优势归纳为激发兴趣,形成良好心境;提供素材,丰富源头活水;强化体验,表达真情实感;超越学科,拓展写作空间;自由表达,凸现主体地位。同时,对记实和想象两类情境作文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初步归纳。将记实类情境作文概括为实景观察、实状描摹、实际体验、实践操作、实验感知、实物展现、实地考察七类;将想象类情境作文概括为画面联想、生活奇想、科学幻想、音响畅想、场景构想五类。同时,还将情境作文的指导过程作了初步归纳,即精心策划,带入情境;启发体会,感受情境;诱发想象,丰富情境;拓展延伸,深化情境。endprint

不知不觉中自己在情境作文方面积累的案例已有了三四十个,撰写的论文、总结及指导学生习作的文章也有了六七十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关注到了我在情境作文方面的探索,在2006年1、2期合刊上以十万字的篇幅作为“中国名师系列”登载了我在情境作文方面初步的研究成果。至此,情境作文的框架基本成型。

经过这个阶段的实践与思考,我认识到写作是儿童感悟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写作是一种发现,发现自然的神奇,发现生活的多彩,发现想象的奇妙;是一种对话,与亲人、与伙伴、与自己、与世间万物进行对话。因而写作可以促使儿童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记录生活中的温情与感动,对七彩的童年进行“备份”。而教学则应该是开拓、耕耘与镌刻。

没想到顺着“泉眼”向下挖,泉水竟喷涌而出,泉口越来越大,出水越来越猛,不知不觉泉眼边已聚成了一潭春水。这一潭水纯净而宁静,清冽而甘甜。而此时,周边美丽的山景也都统摄在了这一“镜”之中。一潭春水成了一潭风景。

收获一溪新绿

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情境作文实践并对其完成了初步的构架后,如何进一步完善情境作文的体系呢?当时风起云涌的课程改革给了我启示,我觉得应该将过去零散的实践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拓展,建构起具有鲜明特色的系统的情境作文课程体系。于是,我确定了情境作文课程开发的三原则,即:与精神共生,与生命共舞;与生活相容,与活动相随;与阅读同行,与积累同步。根据这三个原则我带领老师们开发了大量的情境作文课程。

我觉得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作文课堂的面貌。由于不少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接受单一、乏味的作文训练,不能享受到写作的快乐,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丧失了兴趣,造成了教师、学生都怕上作文课的尴尬局面。于是,我将多年来与老师们共同开发的情境作文案例进行了收集、整理、拓展,组织教师一道编写了一至六年级的《施老师作文课堂》,供老师们在低年级说话写话课、中高年级作文课上使用。

解决了课堂作文的素材后,我想到学生另一个与作文相关的烦恼,那就是每逢周末语文教师都会布置一篇作文,但学生常觉得没什么好写。如何帮助学生解除周末作文的苦恼呢?我组织老师广泛收集游戏、实验、图画、想象等各类作文素材,编写了一至六年级的《今天写什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作文素材“集装箱”,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用其中的素材。

为了解决平时作文小练笔素材不足的问题,我组织教师从写作的角度对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进行深度开发,确立两到三个写作训练点并进行指导,开发了一套12册《小学语文同步随文小练笔》。学生学完相关课文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写作点来练笔。

针对学生作文中思路不开阔这一突出问题,我组织老师编写了一至六年级的《变脸作文》(同题多角度作文指导),帮助学生努力做到每次作文都不一样,都有新意。

因为现在教材里的作文都依附在语文单元后,而读与写的训练各自有着不同的体系和要求,因而读写割裂成了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怎样才能让读与写相得益彰、“携手”共进呢?我尝试着围绕同一话题将文章阅读、词句积累和思路指导统整在一起,组织教师编写了一至六年级的《读写双赢》,让学生在习作前“充足电”,这样表达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为了持续开发原创性情境作文素材,我还创办了一份情境作文月刊,设立了“金笔尖作文教室”“胖胖老师的游戏课堂”“怪博士爷爷和他的咚咚咚实验室”“亮眼睛观测岗”“寻梦岛奇观”“涂图兔先生的画廊”“长辫子姐姐的藏宝阁”“开满铃铛花的校园”“神奇的故事篓子”等栏目,由优秀教师专人负责进行专题开发,月刊共出版了48期,开发出了近千个原创性的情境作文素材。

连同后来开发的一至六年级的《同步作文指导》,我带领教师共开发出版了7个系列百余册情境作文书籍,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情境作文课程体系。

同时,根据学生写作时思路难以打开的问题,我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列出来,逐一进行作文思路的构想,每个话题都列出7至8个写作角度,为学生撰写了40多篇拓展写作思路的指导文章。其中有的是以自然事物为主题的,如《正是秋叶飘落时》《小草情思》《那片醉人的竹》,有的是以社会物象为主题的,如《我的玩具我的爱》《心随路转 路伴心行》《仰望明月》《守望心中的那座桥》;有的是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主题的,如《家,温暖的港湾》《永恒的母爱》《我的老师最美丽》《带你走进我们班》……这些文章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宽了写作思路,突破了写作难点。

此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电化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为我拍摄了16小时的《特级教师辅导》,制成光盘在全国发行,相关的习作指导、评讲课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教育电视台播出。

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我申报的“小学情境作文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获得一等奖。

在开发情境作文课程的过程中,我渐渐认识到,对于儿童来说,写作是对世界的叩问,是对生活的品味,是他们和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因而,写作可以唤醒儿童敏锐的觉察力,抵抗感官的钝化,可以为儿童的精神“补钙”,防止心灵的“沙化”,可以让孩子们的梦想风生水起。而教学则应该是超越、融合与建构。

泉眼涌出的水流越来越大,渐渐地水潭已无法容纳,于是,泉水从潭中跃出,成了欢畅的溪流。这是一条碧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这是一条花溪,水面飘着花瓣,水中映着花影;这是一条歌溪,它带着梦想唱着歌儿一路前行。流着,流着,这沐浴着阳光的溪流变得愈发生动起来,性灵起来。

化作一道飞瀑

在获得了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后,怎么进一步将情境作文的研究推向深入呢?正在自己有些迷茫时,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向我们首批培养对象提出了结业要求,那就是要以一部专著来具体诠释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我想可以将此作为动力,完成对情境作文的全面建构。

于是我大量阅读作文教学、写作心理、文艺理论等方面的著作,结合情境作文的教学实际,深入思考情境作文中的相关问题,概括出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人格为本,注重心育;生活为源,开启心智;体验为重,抒写心声;兴趣为先,拨动心弦;文化为要,滋养心灵。情境作文主张为儿童的生活着色,使其呈现缤纷的色彩,注重“内涵发展”,让童心荡漾快乐的诗情,从而使写作过程成为美妙的精神之旅,使学生作文成了他们童年生活的“史记”。endprint

对小学阶段三种主要习作类型的教学策略我也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具有情境特点的操作要义。我将记实类情境作文的指导策略归纳为:前置——拥有真实的素材;浸润——获取真切的感受;体悟——孕育真挚的情感;表达——叙写真诚的话语。情境作文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将生活引入内心,从内心出发进行表达,用文字将生活定格,并“储藏”起来,继续拥有,从而使生活的滋味更醇厚,更温热,更美好。

我将想象类情境作文的指导策略归纳为:“摄像”——丰盈想象之源;捕捉——抓住想象之机;“刷新”——拓展想象之域;“引爆”——催开想象之花。我认为有想象的生活才更具诗情画意,有想象的生命才更加飘逸美丽。儿童需要多一点想象,教育需要多一点想象,人生需要多一点想象。我们在关注作文中的想象时,应该超越作文,超越学科,超越学习,将目光放到想象之外。

我将应用类情境作文的指导策略归纳为:设疑——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取法——在研读中掌握要义;模拟——在应用中完善巩固;实践——在生活中实现迁移。情境作文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运用,凸显了应用文的实践性,将“教学做”融为了一体,从而大大提高了应用文的教学成效。

同时,我也努力将自己对作文的思考引向深入,探寻写作的本质。长期以来,大家总是将写作理解为“写文章”,因而,大家把目光“盯”在文章外显的结构、语言等表征上,聚焦在作文的“招式”上,从而使作文教学深陷于“为作文而作文”的泥潭。我想我们既要关注写出的文章,更应关注写文章的人,关注写作主体写作时的心态与姿态。人们写作有的是为了表达看法,有的是为了抒发情感,有的是为了说明情况……无论怎样,写作总是在作者有所思、有所感并产生一定的表达欲望时发生的。由此可见,写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表情达意,表达情意才是写作的本质。反观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其根本问题正是学生写作时缺少了一份“情”和“意”。因为学生写作前没有这份“情”和“意”,却又必须完成作文,于是学生只得胡编乱造,只能套话连篇,只有故作姿态……而一旦习惯了这样一种与心灵无关的表达,孩子的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做的与写的、感受与表达是两回事,是可以互不相干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儿童的心灵正处在“拔节”期,作文本该是他们精神成长的真实记录,但这样一种背离心灵的习作训练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贻害无穷。怎样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状况,让学生作前产生浓“情”厚“意”,产生急切表达的欲望呢?我们应该融情筑境,让学生的表达建立在动情会意的基础上。当作文回归到纯真的童心,回归到生活的情境,孩子们写作的情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体验就会丰富起来,他们写出的文字也会跃动起来,就能写出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契合的、饱满的、有质感的文字。这时,作文也就成了儿童完满生活的一部分。

在对情境作文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思考后,我用近一年时间完成了专著《小学情境作文教学》,2015年3月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因为在情境作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所以应邀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作文部分的设计与编写工作,也应邀到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介绍了情境作文的经验,并多次在全国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中为上课教师点评。

在对情境作文的深入思考中,我感到对于儿童来说,写作能清目、洁心,可以温暖孩子的内心,让他们获得心灵的慰藉;可以点燃生命的光辉,使他们的精神绽放异彩。而教学则应该是关怀、润泽与守望。

溪水越流越激越,越流越浩荡,它奔腾前行,义无反顾,纵身一跃,变身为瀑布,完成了一次生命形态的改变,而此时,升腾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化作了一道横挂于山谷中的彩虹……而这也成了自己专业发展与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新的坐标。

这一泉一潭、一溪一瀑成了自己专业发展路径与生命旅程的写照。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时没有遇到情境作文这一眼与自己生命有着同构关系的活泉,或是没有持之以恒地进行情境作文的实践与研究,我的专业和人生之路会走得怎样呢?当然会有其他的可能与方向,但生命也许不会如此舒展,如此飞扬,如此明亮。

(施建平,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26001)

上一篇:杂事记录生活随笔下一篇:学生会学科部干事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