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病例讨论记录

2024-04-08

产科病例讨论记录(精选8篇)

篇1:产科病例讨论记录

妇产科病历讨论1 病史摘要:

女性,31岁,工人,因―停经25+2周,发现血压升高1月余,全身皮肤瘙痒1周,发现双胎6天‖,于2001年3月26日13时50分入院。LMP:2000年9月29日。EDC:2001年7月6日。停经后有较重的早孕反应,3月后反应自行消失,停经3+个月诉自觉胎动。孕3+月第一次产前检查,测血压为110/70 mmHg。孕4月时产前检查发现血压升高,为135/90mmHg,无自觉症状,予口服降压药治疗。3月18日无明显诱因感胸腹部皮肤瘙痒。3月20日复查B超示―宫内孕,双活胎‖。患者感全身皮肤瘙痒,于3月26日收入我院。平素月经规则,孕4产0,第二次妊娠因重度妊高征,孕中期测血压收缩压200 mmHg,全身水肿,行引产术(具体不详),产后1周血压恢复正常。第三次妊娠为异位妊娠,曾行输卵管修补术。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肾脏病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55/85 mmHg。神清, 胸前区及腹部皮肤可见红色小丘疹,有抓痕。五官正常,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下腹正中有一长约10 cm的陈旧性手术疤痕,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扪不清楚,移动性浊音(一),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水肿(++)。子宫较孕月大,宫高25 cm,腹围98 cm,胎心率158/154次/分,无宫缩。外阴经产式,肛查未作。骨盆外测量:24—27—21—8(cm)。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3,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149×109/L。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0~2/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4克。

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ALT)41.4 U/L,尿素氮(BUN)2.3 mmol/L.肌酐(Cr)68.1μmol/L,胆汁酸(TBA)13.1μmol/L。B超检查:宫内双活胎,胎方位ROP/LSP,双顶径61/58 mm。

入院予以相应治疗后,27+1周时患者出现尿少(400 ml/24小时)、气促等症状,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mmHg,偶有160/100mmHg,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0~90/分,律齐,心尖区、肺动脉瓣区有I~Ⅱ级收缩期杂音。移动性浊音(±)。水肿(+++)。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降至88 g/L。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4.12克。ALT 394.3 U/L,BUN 10.56 mmol/L,Cr 141.8μmol/L,甘油三脂(TG)3.34 mmol/L,总胆固醇(CHOL)6.10 mmol/L,白蛋白(ALB)27.28 g/L,TBA 56.7 μmol/L,Na+138.6 mmol/L,K+4.3 mmol/L,CI-115.6 mmol/L,Ca++1.89mmol/L,CO2CP14.7 mmol/L。纤维蛋白原浓度7.68 g/L。眼底检查: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动脉痉挛期。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腹部B超:胆囊炎性改变,少量腹水。4月5日复查B超:胎方位ROP/LOP,双顶径68/64mm。分析思考与讨论:

1、诊断,诊断依据是什么?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2、治疗原则是什么?

3、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诊断:⑴ G4P0+3 27+1周宫内孕 ROP/LOP双活胎

⑵ 重度妊高征

⑶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

⑷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⑸ 珍贵儿

诊断依据:重度妊高征:孕期血压升高,尿蛋白(+++),水肿(++),肝肾功能损害,眼底改变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有―三高一低‖表现(高脂、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全身皮肤瘙痒症状,TBA升高,ALT亦升高

2.治疗原则:解痉、降压、扩容、利尿、护肝、降胆酸、促胎肺成熟及胎儿生长;控制出入水量,防止心力衰竭发生;预防感染;小剂量肝素改善高凝状态。动态监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防止并发症。鉴于胎儿珍贵,在严密观察积极治疗的同时继续妊娠。3.终止妊娠的时机:在保证母亲安全的前提尽量延长孕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网http://www.china-obgyn.net,妇产科病历讨论2 病历摘要:

患者31岁,因人工流产术后反复阴道流血6月余,于2004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10月25日,因停经39天,阴道流血5天在当地医院查尿HCG(+),B超检查示―宫腔内未见明显胚囊‖,诊断为:先兆流产,给予保胎治疗无效,行清宫术,仅刮出少许组织,未送病理检查。此后患者仍有恶心、呕吐等反应。11月7日再次B超检查,提示―宫内见孕囊‖,考虑为漏刮,再次行人工流产,刮出组织见绒毛,术后3天血净。术后18天(11月25日)开始出现阴道流血,B超检查未见异常,行第三次清宫,未见组织,之后阴道流血仍未净,时有时无,时多时少,于2004年1月30日到另一家医院检查,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光滑,宫内回声不均匀‖,尿HCG(+),行第四次清宫,未刮出组织。20天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查尿HCG(—),予抗感染、止血治疗后,阴道流血量减少,10天后阴道流血量再次增多,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4.4cm×3.6cm异常回声‖,行宫腔镜检见―絮状物‖,取出送病理检查,结果为―血凝块‖。此后阴道流血仍淋漓不净,遂转入我院。月经史、婚育史:14岁5~7/28天,经量中,无痛经,24岁结婚,G6P0,人工流产1次,药物流产2次,自然流产3次(约孕40天流产)

检查身体:体温36.8℃,脉搏82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0/70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见少量暗红色血液;宫颈光滑;宫体前位,6周孕大小,质中,活动;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盆腔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92mm×65mm×43mm,右后壁间36mm×28mm大小的不均质回声,突向宫腔,与肌壁界限不清,内膜线可见,双卵巢未见占位性病变。血HCG<10U/L。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分析思考:

1.讨论该病人的诊断

2.为明确诊断还应做哪些检查? 3.治疗措施?

病案讨论答案 简要病史 人工流产术后反复阴道流血6月

因漏刮和阴道出血反复清宫4次,宫腔镜检查1次 尿HCG由阳性转为阴性

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4.4cm×3.6cm异常回声 ‖ 宫腔镜检见―絮状物‖

病理检查,结果为―血凝块‖ 一般情况和全身体检未见异常 妇检

外阴已婚未产式

阴道通畅,见少量暗红色血液 –

宫颈光滑

宫体前位,6周孕大小,质中,活动 –

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盆腔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92mm×65mm×43mm,右后壁间36mm×28mm大小的不均质回声,突向宫腔,与肌壁界限不清,内膜线可见,双卵巢未见占位性病变

血HCG<10U/L

初步诊断

l

阴道流血待诊 –

妊娠组织残留?

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检查结果

l

超声

未见异常血流 l

宫腔镜

子宫颈无异常

子宫前位,宫腔深8.5cm –

宫底部可见一不全纵隔,约3cm长,将宫腔分为两部分 –

左侧宫腔未见异常

右侧宫腔见一白色纤维组织样絮状物,约4cm3cm2cm大小,表面不规则。

最后诊断

妊娠组织残留伴机化 子宫畸形:纵隔子宫 l

混淆因素

多次清宫未刮出组织 –

第一次宫腔镜结果不明

B超未发现子宫纵隔,并提示子宫内占位病灶位于肌壁间

鉴别诊断(1)

l

滋养细胞肿瘤 –

阴道不规则出血,包括流产后 –

子宫较正常增大 –

HCG阳性或阴性

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血管集中粗大,呈红蓝相间,并可有血窦形成病程半年,B超病灶无增大,血流不丰富;HCG由阳性转为阴性,因此,滋养细胞肿瘤可能性小

滋养细胞肿瘤

l

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和足月产的绒癌分别占69.1%、15.2%和15.7% l

潜伏期

继发于葡萄胎后潜伏期在1年内的占总数的1/4 –

流产和足月产后潜伏期在1年内的占总数的1/2 l

临床症状

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 –

大出血 –

转移症状

滋养细胞肿瘤诊断

―凡产后、流产后,尤其是葡萄胎后阴道有持续性不规则出血,子宫复旧不好,较大且软,血或尿HCG呈持续阳性,应考虑绒癌的可能‖

足月产或流产后尿HCG持续阳性超过2个月或一度阴性又转为阳性者,应高度怀疑有绒癌的可能

鉴别诊断(2)

l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流产后内分泌功能紊乱可出现不规则出血 –

通过激素检测

但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占位,因此,排除之。

l

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后撤退性出血

l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清宫术

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网http://www.china-obgyn.net,妇产科病历讨论3 病历摘要: 病员廖××,34岁,农民,孕2产1+1,末次生产13年前,末次流产9年前(取环绝育),末次月经89年7月3日。因下腹痛伴腹部包块进行性长大2+月,于89年7月21日入院。病员入院前2+月开始感下腹胀不适,自己扪及下腹包块约鸡蛋大小,未作特殊检查和处理,以后感腹胀进行性加重,自觉包块生长迅速,同时伴食欲明显减退,体重减轻。一月前月经延后一周来潮,初始量较多同平时,但减少后持续不尽,成淋漓状,无腹痛及其他不适,半月前当地医院诊刮(刮宫情况不详),医生说:―量少无特殊异常‖,术后仍有少量阴道流血,用一般止血药无效,故来我院诊治。

既往无心、肝、肾病史,无结核病史,其母患直肠癌已基本治愈。月经17岁初潮,5/28~30,量中,无痛经。

查体:T 37.40C,P 90次/分,R 20次/分,BP 15/8KPa。消瘦,贫血貌。神清,无水肿征象,右锁骨上可扪及活动质硬淋巴结,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膨隆,下腹正中扪及5+月孕大小包块,表面凹凸不平,右下腹麦氏点内侧深压痛,无反跳痛,移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轻糜,子宫前位稍大,活动,质中,整个下腹补扪及约5+月大小包块,囊实不均,上界不清,不活动,不规则,后陷凹扪及胡豆大轻触痛结节、融合。辅助检查:血常规:Hb 7.2g,WBC 5100,中性 66%,淋巴 33%,带核。肝肾功均正常。HbsAg阴性。血沉43mm/h。阴道细胞学巴氏I级。腹水生化:Glu 78mg,Cl 610,TP 4.54 腹水常规:WBC 575 分类中性30%,淋巴65%,上皮5%,RBC 6310,雷乏它阳性。病检:送检腹水查见大量淋巴细胞及少许上皮细胞,未见肿瘤细胞。心电图:正常。

腹部B超:子宫前倾,稍长大(6.5×4.5×4.1),回声不均,形态尚可,整个盆腔稍偏右探及12×10×8.6囊实性包块,边界欠清,与肠道似有粘连,腹腔内中等量积液。

胸片:双肺可见少许纤维素影,右肺门下可见簇状钙化斑,右肺第二肋隙见结节状影,边缘较清,密度较高,多年增值硬结灶,但不能完全排除转移灶,建议定期复查。

分析思考与讨论:

1、临床特点?

2、尚需作哪些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措施?

病案讨论答案 1.临床特点: ⑴ 生育期女性,病程较短; ⑵ 腹胀痛伴腹部包块进行性长大2+月,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 ⑶ 无心、肝、肾脏病史,无结核史,其母患直肠癌已治愈; ⑷ 月经17岁初潮,5/28-30,量中,无痛经,G2P1,绝育9年; ⑸ 查体: 体温37.4。C,P:90次/分,R:20次/分,BP:15/8KPa。消瘦,贫血貌。无水肿,右锁骨上淋巴结活动、质硬,心肺(-),腹膨隆,下腹正中扪及5+月孕大小包块,表面凹凸不平,右下腹麦氏点内侧深压痛,无反跳痛,移浊(+)。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轻糜,子宫前位稍大,活动,质中,整个下腹部扪及约5+月大小包块,囊实不均,上界不清,不活动,不规则,后陷凹扪及胡豆大轻触痛结节、融合。⑹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7.2g,WBC 5100,中性 66%,淋巴 33% 肝肾功正常,HbsAg阴性,血沉43mm/h 阴道细胞学巴氏I级

腹水生化:Glu 78mg,Cl 610,TP 4.54

腹水常规:WBC 575 分类中性30%,淋巴65%,上皮5%,RBC 6310,雷乏它阳性 病检:送检腹水查见大量淋巴细胞及少许上皮细胞,未见肿瘤细胞。心电图正常

―B‖超:子宫前倾,稍长大(6.5×4.5×4.1),回声不均,形态尚可,整个盆腔稍偏右探及

12×10×8.6囊实性包块,边界欠清,与肠道似有粘连,腹腔内中等量积液。

胸片:双肺可见少许纤维素影,右肺门下可见簇状钙化斑,右肺第二肋隙见结节状影,边缘较清,密度较高,多年增值硬结灶,但不能完全排除转移灶,建议定期复查。

2.尚需作哪些检查 ⑴ 肿瘤标记物检查:CEA、CA125、CA199、a-FP、hCG、类固醇激素; ⑵ 再次抽腹水查找癌细胞 ⑶ 查大便常规、潜血;

⑷ 胃镜、纤维结肠镜; ⑸ CT扫描; ⑹ 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 ⑺ OT试验; ⑻ 腹腔镜检。

3.诊断及鉴别诊断 ⑴ 卵巢癌:

盆腔内包块,生长快、质地不均匀,腹部胀痛伴阴道内流血,血性腹水,消瘦、体重降低,后陷凹有融合结节。尚有待于进一步病理诊断。⑵ 盆腹腔结核:

盆腔包块,体重进行性下降,腹部疼痛,腹水(常为淡黄色),后陷凹触痛结节,腹水中查见大量淋巴细胞,未见癌细胞。但该病人无结核病史,感右下腹疼痛,血性腹水,尚有待于进一步检查 ⑶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包块进行性增大,疼痛(部分破裂),妇检:包块压痛、粘连,后陷凹有触痛结节,极少出现腹水。但该病人无痛经史,贫血,大量血性腹水不支持该诊断。

⑷ 胃肠道肿瘤:

患者有直肠癌家族史,右下腹包块,食欲下降,腹部胀痛,腹水。尚有待于进一步诊断。⑸ 子宫肌瘤恶变:

盆腔包块增大迅速,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晚期腹腔内转移可出现血性腹水、低热、重度贫血或恶病质。但该病人无子宫肌瘤病史,腹水内未查见癌细胞。⑹ 转移瘤:

患者盆腔内包块可能系其它部位的肿瘤(如胃肠道肿瘤、乳腺肿瘤)转移到卵巢继续生长,有待于进一步检查确诊。4.治疗措施(1)剖腹探查:术中取腹水进一步查癌细胞,探查腹部及盆腔,取盆腔包块组织送冰冻检查,确定进一步手术方案。冰冻报告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2)行细胞减灭术: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在1.5-2.0cm以下。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兰尾+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必要时还包括肠道及膀胱部分切除。

(3)化疗:上皮性卵巢癌一般采用如下方案

CP方案:CTX 500mg/m2 iv,DDP 50mg/m2 iv或ip 每3-4周重复一次。紫杉醇+DDP方案:紫杉醇135-250mg/m2 iv 第一天,DDP 80mg/m2 iv或ip 第二天,3周一次。

紫杉醇化疗:在用药前12小时及6小时口服地塞米松20mg;30分钟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50mg,静脉推注西咪替丁300mg预防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腹腔化疗:

优点:使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浓度与肿瘤直接接触;全身毒副作用低;加大腹腔化疗的剂量增加抗肿瘤效果;有利于肝转移的治疗。方法:留管法和单穿法

药物选择:分子量大、水溶性高;对腹膜刺激小;直接或通过代谢杀死肿瘤细胞。常用药物有5-FU、DDP、平阳霉素、塞替哌等。

化疗疗程数:取决于肿瘤的临床分期、残留灶大小、病理组织类型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早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年内化疗选择6疗程,晚期选择9疗程。停止化疗后1年内每月复查血清CA125、阴道B超及妇科检查一次,第二年2-3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一次。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网http://www.china-obgyn.net,

篇2:产科病例讨论记录

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入院3天内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涉及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二、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妇产科举行,同时可邀请其他科室参与。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或相关人员参加。需多科室联合讨论的由科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召集举行。

三、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负责主治的治疗组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资料。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主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相关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主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五、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员、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主要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签名。经治组医师必须将讨论内容认真记载在科室《疑难魏总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讨论记录的主要内容整理后附病历上,经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讨论内容要与病历记录相符。

篇3:产科病例讨论记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均为本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占同期孕产妇住院分娩患者37/11 446,发生率为0.323%。年龄20~43岁,平均31.5岁,<28孕周5例,28~37孕周14例,>37孕周18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19例。1例为院外分娩产后出血转诊病例。

1.2 诊断标准

结合病史和表现再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本文全部病例均符合DIC诊断。

1.3 发病诱因

由原发疾病所致DIC(22/37),占59.5%,其中过期流产1例,死胎2例,宫颈妊娠1例,宫角妊娠1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早剥2例,子宫不全破裂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1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1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由产后出血继发所致DIC(15/37)占43.5%,其中胎盘残留2例,软产道裂伤2例,子宫弛缓出血11例。

1.4 临床表现

除原发疾病所特有的症状外,以严重的阴道出血伴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组37例全部有阴道出血,16例多部位出血,其中肉眼血尿5例,皮肤淤斑4例,创口渗血5例,腹腔内出血2例。休克37例,其中重度休克17例,中度12例,轻度8例。昏迷1例。发生于产时11例,表现为胸闷、烦躁、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或消失。发生于产后21例,表现为阴道出血及血不凝。5例出血<1 000mL,21例出血1 000~3OOOmL,12例出血3 000~4 800ml,其中1例最多出血达4800mL。

1.5 实验室检查结果

37例血小板小于100×109/L,并呈进行性下降,PT时间大于正常3 s以上,最长达120 s。INR增加13例,APTT明显延长,平均90.3 s,血浆3P阳性27例,血浆Fib定量小于1.25g/L者35例。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方法

首先给氧,保证血液有足够携氧能力。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以保证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安置导尿管;本组29例患者在DIC早期一次性给予肝素50mg加入5%GS250mL内静脉滴注,抗凝治疗(除2例胎盘早剥,1例重症肝炎,1例急性脂肪肝,1例过期流产,2例死胎,1例由院外转入时出血量多时间久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昏迷状态未用),在监测凝血时间同时全部病例都予以输注冷沉淀至少6~8单位,最多达16单位,并取得良好疗效;也可输注新鲜全血、冻干血浆。部分病例纤维蛋白原定量小于1g/L者,予以加输血浆纤维蛋白原4~6g,最多达8g。祛除病因的手术治疗24例:19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15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6例,中央型前置胎盘5例,胎盘早剥2例,子宫不全破裂2例)术中出现子宫弛缓性出血、血压测不到,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在抗休克的同时行子宫切除,获得抢救成功。1例过期流产,1例宫颈妊娠,3例顺产孕妇于产后出现子宫弛缓性出血伴重度失血性休克在予以按摩子宫、宫缩剂应用、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宫腔填塞纱条以及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措施均不能奏效后行子宫次全切除。

2.2 治疗结果

治愈36例,治愈率为97.3%,死亡1例,为转诊患者,因其出血量多,时间久,入院时血压测不到,处于休克不可逆状态。

3 讨论

3.1 发生DIC的早期临床征兆

依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孕产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发生DIC可能:存有易引发DIC的疾病,突发不同部位出血、栓塞或休克;广泛性出血倾向,尤阴道大出血且不凝》不能以原发病解释的循环衰竭,与出血量不成比例;孕产妇破膜或产时、产后突发胸闷、寒战、呼吸困难、脉速或昏迷。

3.2 产科急性DIC的抢救体会

对阴道或剖宫产分娩出现的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进而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患者首先应建立2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快速输血输液。快速补充足够血容量,恢复组织灌注;在抢救休克同时针对出血原因采取清除残留胎盘、修复损伤软产道,加强子宫收缩,按摩子宫、宫缩剂使用,前列腺素制剂应用如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醋(卡孕栓)以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后者含天然前列腺F2a的15甲基衍生物,起效快,效果确切。上述措施均不能奏效时考虑作宫腔填塞纱条;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或髂内动脉栓塞术;保守治疗失败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但对于宫颈妊娠、前置胎盘或羊水栓塞者应行全子宫切除术。

大多数产科出血往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常需新鲜全血输注以补充丢失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及凝血因子,在血源不足情况下,成分输血最提倡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它富含纤维蛋白原,每单位可增加纤维蛋白原100mg/L,至少输注6~8单位,可迅速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达到止血效果。本组在37例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成效。还可输注冻干血浆,它含有70%以上新鲜血浆中含有的凝血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但后者价格昂贵,一般用于难治性产后大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熟知产科急性DIC的早期临床征兆做到早期诊断,在抢救休克同时针对出血原因积极治疗是关键,输注冷沉淀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产科DIC,出血原因,冷沉淀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7.

篇4:产科病例讨论记录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教学 病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6-02

随着教育的改革,妇产科护理教学已经成为护理临床的中心课程,其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例如: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其它的一些内容,难度比较大而且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这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學中必须要体现新时期的教学理念,这更便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所以病例教学法就成了教师首要的选择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特点是贴近教材内容,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在第一时间进行实践,在病例的分析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长时间的分析学生的逻辑思维就会提升,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对我国当前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主要是在给学生讲述课本上的知识,授课的方式单一,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妇产科护理教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其难度大,知识量大的,需要记忆和实践的东西比较多,是所有医学科目中涉及最广的科目,如何在一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多获得知识,如何能让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改善课堂环境是当前教师应该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妇产科护理教学传统模式的运用,其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五点:①课堂氛围的死板、呆板,学生没有积极的融入课堂走进教师的思想。②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方向不明确,在教学上教师往往是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质量,重注效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③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单一,只是简单的阐述为主,不能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④不重视课外的延伸,层次的提升,领域的拓展,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教材为准。⑤学生学到的知识做不到实践,实践活动较少。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病例教学法的双重作用

教育的改革,新课标的推行将病例教学法作为妇产科护理教学重要的手段,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所谓的病例教学法其实大家都很了解,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到生活中采集一些真实的病例,将病例引入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病例的分析,这不仅仅是一种的授课方式,其实还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在第一时间里让学生进行实践,灵活的运用知识。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引入一个案例,如: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其它的一些问题,先有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判断该病出现的原因,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的处理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同时教师的授课兴趣也会高涨,结合案例对教材深入的讲解,同时还能适当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作为实践方式来说,这能在课堂的第一时间里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实践,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加深以及巩固。

三、病例教学法的优点

病例教学不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同时还是一种实践模式,其教学的优点具有双重作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优点在于对提升学生的思维,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最用。病例教学法重点在于对病例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高速的运转,在长时间的高速运转下,学生的逻辑思维会进一步的增强,而且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有所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种实践方式来说,他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实践,而且在学生独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至于受教师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就会彻底的展开,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找到新的解题方式,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说,能使学生尽快的融入到创新型社会中,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影响。

总结:

总的来说,病例教学法作为新时期妇产科护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授课方式同时还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重在拿传统教学与病理教学进行分析,探讨病理教学法的优点,希望广大的教师采纳。

参考文献:

[1] 冯蓉,许红.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2(02)

[2] 颜春英,李红,黄坚,王海红,唐灵芝,刘丽君. SSP与PBL整合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10(35)

[3] 高学军,李瑾,赵艳飞,高学斌,于跃利. 妇产科护理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02)

篇5: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姓名:张XX

性别:男

年龄:66岁

科别:脑外科科

床号:12

住院号:999999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讨论日期:2010-03-15,15:00 地点:脑外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王XX主任医师

参加人:李XX副主任医师,张XX主治医师、高XX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多名。

讨论意见:

高XX住院医师(报告病历):患者男性,66岁,退休工人,因“意识不清、呕吐20小时”于2010-03-05,16:00入院。患者于2010-03-04,21:00无明显诱因地突发头痛,呈撕裂样,即之意识不清,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近2年测血压偏高(具体数字不详),未进行治疗。入院时查体:T 37.2℃,P 80次/分,R 20次/分,BP 200/10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轻度意识障碍。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外观正常,双眼裂等大,双侧瞳孔3mm,等大,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未见玻璃体下出血,颈部有抵抗感。双肺(-),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A2>P2,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发现。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查体: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动脉细,反光强。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减弱,有不自主运动。肱二头、肱三头肌及膝腱反射减弱,双侧巴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颈部抵抗。颅脑CT示四脑室、鞍上池、纵裂池、环池、左桥小脑角池、外侧裂池高密度铸型,中线居中。入院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给予绝对卧床、镇静、止血、解痉、降颅压等综合治疗后,第二天意识转清,但仍头痛,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其家人不愿行血管造影和腰穿检查。2010-03-12 14.00 咳嗽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随之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4mm,左侧3mm,对光反射存在,颈硬,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再次出血,即给予止血芳酸、尼莫地平,甘露醇、速尿等治疗,病情无改善。2010-03-15 10:00出现间歇性呼吸,随之呼吸停止,血压、脉搏消失,双侧瞳孔扩大固定,立即给予呼吸兴奋剂、阿托品1mg、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50mg静推,胸外心脏按压,抢救1小时,心电图呈直线,于10:30临床死亡。

(以上病历报告内容记录可省略)。

张XX主治医师:本例患者为66岁老年男性,因意识不清、呕吐20小时收入院。入院时患者轻度昏迷,颈部抵抗感,双眼裂等大,瞳孔圆形,3mm,双侧等大,光反射存在,眼底镜检查未见有玻璃体下出血。双侧肢体有不自主活动,巴氏征未引出。脑CT显示鞍上池、纵裂池、环池、外侧裂高密度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明确,且出血量大临床表现较重。入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意识转清,但仍有头痛,建议其进一步多DSA或MRA,以明确原发的病变及部位,但其家属不同意。以后病情又有波动,病程中给予了积极、正确的治疗。

李XX副主任医师: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所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得15%左右,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还可见于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及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血液病、抗凝治疗的并发症等。动脉瘤虽多有先天性因素,但通常在青年时才发展,50%的患者出现症状在40岁以后。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40~70岁为多。发病突然,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底检查25%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XX人民医院病历记录

姓名:张XX

性别:男

年龄:66岁

科别:脑外科科

床号:12

住院号:999999 这种出血在发病1个小时内即可出现,是诊断SAH相当有力的证据。此患者为高龄患者,病前有高血压史;发病急,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结合影像学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成立。因患者家属不同意多进一步的检查,故原发的病因不能确定。患者经正确积极的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但咳嗽后又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考虑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的可能性大,也是致死的原因。

王XX主任医师:同意以上各种医师的发言。本例有以下特点:

1、老年男性;

2、有“高血压”病史,既往无头痛病史;

3、急性起病,意识障碍是主要表现之一;

4、意识清醒后以头痛为主,无肢体瘫痪等局灶体征;

5、病程中再次突然加重。结合脑CT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成立。

由于头痛之外的体征不明显且有血压过高,也不在本病的好发病年龄段,易于误诊。

进一步的血管病变性质及确切定位要依靠血管造影以DSA较好,MRA易于实行,也是常采用的检查。就本例而言,以基底部动脉环附近的动脉瘤破裂可能性较大。再出血增加了治疗的难度。SAH的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尽早去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关。颅内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存活率1/3复发,其中60%复发在发病2周内,第一次出血存活时间愈长,复发几率愈小。第二次出血病死率为30%~60%,第三次几乎100%死亡。外科手术是根除动脉瘤避免再次出血的治疗办法,但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目前仍有争议。一般主张在身体情况允许下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有人认为,发病10~14日后手术,血管痉挛和伴发脑梗死较少。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痉挛者也不应立即手术。总之,积极的治疗应包括神经内外科医师的密切合作,因人而异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此患者诊断明确,治疗充分,无处理不当。治疗过程中已多次向患者家属告之本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其家属对诊治无异议。死亡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原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篇6:护理病例讨论记录.

日期:2011年 12月6 日 时间16:00 地点:ICU 护理站

主持人 :***主管护师(护士长)

主题:疑难病例□ 危重病例□ 重大手术病例□ 主讲人: 孟繁红 记录人:*** 参加人员:主管护师: 护 师: 护 士: 内容记录:

一、主持人发言:

1、介绍病例讨论目的

二、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1、简要病史:

一般资料: 床号:4 患者姓名:栾仲杰 性别:男 年龄:88 住院号: 337097 入院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衰竭、意识不清待查、脑出血?

简要病例汇报 :(患者栾仲杰,男性,88岁,职业:离休干部,于2011年10月5日7:55日门诊以意识不清待查、脑出血?为诊断收入院,患者家属代诉:“发现患者意识不清2小时伴抽搐1次,双拳紧握,呼之不能应答,强刺激无反应,呈鼾式呼吸,牙关、双眼紧闭,抽搐3分钟缓解。

2、查体:T P R BP 神志,精神,阳性体征。(T :37.2 度。P :

128次/分。BP:178/110mmHg R 25次/分,神智不清,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2毫米。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评分分。呼吸略促,口唇发绀,颈软,无抵抗。双肺下叶问及细小湿性啰音,心律128次/分,律齐。腹软,腹壁反射消失。肠鸣音存。肌张力减弱,肌力无法测

3、既往史:(无糖尿病,肝炎,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4、辅助检查:头颅、胸廓CT 检查示:脑萎缩,陈旧性肺结核,双下肺炎症。

5、入院后主要医嘱:(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报病危。重症监护,心电监护,氧气

吸入升|?分(鼻导管)禁食水。治疗给予降压、脱水、抗炎、保护胃黏膜,营养脑细胞、化痰、补液对症处理。

6、病人住院后的病情演变及治疗与护理,今天是住院第几天,病情如何?(今天是住院第三天,24小时排出尿量约1100毫升,经治疗、护理患者双下肢浮肿减轻,地高辛0.125mgmgbidiv.心电监测示:现心率由120次/分降至84次/分,仍纤颤。血压110/70mmHg,饮食,睡眠仍差,护理问题仍存在气体交受损换及体液潴留。)

7、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评价

1.焦虑、紧张:与突然发病、缺乏自理能力及疾病相关知识有关。护理措施:(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2)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3.生活自理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

护理措施:

(1)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2)协助喂食、翻身、被动活动肢体。4.皮肤完整性受损:

护理措施:(1)每2~3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避免骶尾部继续受压。(2)保持床铺干净、整齐,防止皮肤受摩。1.潜在并发症:尿路感染

护理措施:(1)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以防治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2)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3)做好引流管护理,每天更换引流袋。2.潜在并发症:便秘

护理措施:(1)多食粗纤维膳食,增强肠蠕动,促进排便。(2)用手在脐周顺时针按摩,每晚1~2次,每次15~30分钟。(3)必要时,给予软便剂或缓泻剂,但禁止灌肠,、三、主持人提出讨论问题 例如:1.如何预防心衰的复发 2.如何避免心脏猝死 3. 焦虑急躁情绪未缓解

四、讨论记录

问题1.护师朱 :预防马老师心力衰竭复发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体力过劳,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或药物反应6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及疾病。但马老师患病的时间不很长,但是心力衰竭复发3次,均因活动量增加,一周来过劳诱因出现心悸,气短,症状加重,轻微活动后气喘。休息后好转。

我们在护理中要避发因素,应做到1根据气温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保持情绪平稳。2床边活动应制定活动时间表,每日床边或活动现在不应多于30分钟。有效睡眠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3饮食还以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为好,饮水量根据尿量控制在1000毫升内/日。每日摄入钠盐5g左右,对

于马老师还应该控制含钠盐食品的摄入,如有心慌气短的感觉要安静休息。4在输液中的速度要控制在20滴/分。及时的发现心力衰竭情况,早发现,及时处理。

护师陈 :洋地黄类强苷能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增加心搏血量,从而使心脏收缩末期残余血量减少,舒张末期压力下降,有利于缓解各器官淤血,并减慢心率。为了配合医生正确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护士应掌握:1常用洋地黄类制剂和剂量。2洋地黄类制剂的给药方法。3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反应的观察。4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注意事项。5洋地黄中毒的长处理。

主管护师王 :患者应用利尿剂后,护士应注意观察水肿有无消退,气急有无好转,尿量有无增加。记出入液量,量体重,腹围,用大剂量强心剂、利尿剂可致尿量过多,血容量骤减,血压下降,故应监测血压,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并及时抽血查电解质,如 失钠性低血症多因利尿过多引起血容量减少,表现为脱水,血压下降,尿量而比重高;稀释性低钠血症又称难治性水肿,水潴留较钠潴留更多,表现为无口渴感,尿少儿比重低,低钾血症使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高,诱发洋地黄中毒;高钾血症与保钾作用较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合用时

应注意,注意事项:1用药时间:利尿剂尽可能在白天给药。、肌内注射利尿剂以清晨,上午为宜,以免病人因排尿频繁二影响睡眠和受凉,不利于心衰的控制。2指导病人在单独用排钾利尿剂,且用药剂量不大时,从食物中补钾即可。含钾较高的食物有豆类食物、瘦肉、韭菜、橘子、红枣。

主管护师范 :护士在给病人心电图监护时应重点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血氧饱和度。若心率小于60 次、分,或方式传导阻滞,频发室早应立即通知医生,根据血压调整硝普钠输液速度,使血压维持在110/70mmHg,减轻心脏负荷。

问题2。

主管护师徐 :马老师应多次心衰,伴心律失常,心界扩大,极易出现心脏猝死,这也是心血管病防治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对马老师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握猝死急救的应急预案;当病人心脏骤停时,立即与医生配合抢救1.叩击心前区和进行胸外按压,通知医师

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用品。2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地遵医嘱给药。3静脉推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4心室颤动,积极配合医师做心电除颤。5心搏骤停或严重心动过缓时,根据需要积极配合医师安置临时心脏起搏。6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7脑缺氧时间较长时,头部科置冰袋或冰帽。8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9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问题3 主管护师胡 :马老师对不能自理生活有焦虑情绪,应加强心理护理。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体力活动受限,心功能不全的程度越重,体力活动越受限制。直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因此,病人常常处于绝望、不安、焦虑、内疚等心理状态,而长期活动受限,也易使病人家属忽略或漠视病人的病情。马老师现心功能三级,心衰二度,我们应经常与马老师沟通,尽量解决他的需求,及时了解心理状态,及时检测症状和心率情况,现在马老师仍不适于离床活动,科帮助其进行被动肢体活动,每日三次,每次10至15 分钟,逐渐的增强适

应和应对 力,使病人的活动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病人在自己能够活动的状态下,缓解病人的焦虑心理。

五、主持人综合意见与总结(下一步护理措施)

感谢大家对我科室该病人护理提出的问题给予宝贵意见,提高了大家的护理水平。

篇7:病例讨论记录

主要用于疑难病例和临床教学为目的的临床病例讨论记录,可进行病区、科内、院内或院外等范围的病例讨论。

1.疑难病例的讨论由主管医师接续于病程记录之后记录,写出日期、时间、地点、参加人、主持者、报告病历者及各个参加者的发言内容(包括诊断、进一步检查项目及治疗意见等)。记录完毕后签名送上级医师审阅,审阅者也需签全名。

2.特殊病人会诊讨论因工作需要向新闻界(报社、电台、电视台)界发送消息时,必须经医务科批准方可撰稿,稿件完成后必须经科室负责人、医务科及主管院领导审阅后方可外投。

篇8:如何组织一次成功的儿科病例讨论

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等情况均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 但是, 作为我国医学生教育的未来方向, 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样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共有三种流行的医学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以器官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 培养临床技能的重要阶段, 也是其成长为一名医师的必经之路。学生由课堂转为临床, 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运用知识, 这种换位来得突然, 致使部分学生初期难以适应。怎样引导学生把前期的基础知识很好地贯穿及应用于临床, 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这是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临床病例讨论”是通过适当的病例讨论教学, 即让学生更多地分析典型病例, 提高医生诊治水平、汲取成功经验和接受失败教训的好方法, 病例讨论收获大小, 与会议组织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下面就如何组织一次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为例浅谈一下我们的经验。

1 病例讨论前的准备

1.1 挑选合适病例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表现, 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也是儿科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病种。此类的病例讨论大多已明确诊断, 且不过于复杂, 利于印证前期的基础知识, 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其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思维方式、方法, 切实引导实习生层层推进,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发现真相, 正确诊断治疗该类疾病。

1.2 提供既简明扼要, 又要能说明问题的病历摘要:主诉能导致第一诊断, 但不能一目了然, 看了主诉即知诊断, 应适当笼统, 如“皮肤黄染多少天”, 如同时存在多种疾病, 每种病的症状均应描述, 以增加病情复杂性和病例讨论难度, 并适当留取相关鉴别资料及确诊资料在讨论过程中及讨论后再公布以助发散思维。适当布置思考题以利把握讨论不致太散, 漫无边际。

1.3 实习生提前准备, 至少提前1 d~2 d将病历摘要发至实习生, 人手一份, 要求每个同学要有书面的发言稿, 围绕思考题及自己的疑问点, 需进一步提出来讨论的相关问题。

2 如何成功地组织病例讨论

2.1 组织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讨论, 以1~2名实习生为重点并兼顾每一个实习生, 鼓励实习生畅所欲言, 不要求实习生过于正确、准确发言, 允许错漏, 组织者需及时纠正, 加深印象。

2.2 总结病例特点。新生儿皮肤黄染出现的时间, 即生后第几天或多长时间出现黄疸, 黄疸变化情况, 有无进行性加重或减轻, 有无伴随症状, 一般情况如何, 喂养情况如何, 体查如何, 肝脾有无肿大, 胆囊可否触及, 据此提出一组待鉴别疾病, 应尽量包括凡有可能的疾病, 以免遗漏造成漏诊或误诊, 但也不要漫无边际, 可相互比较权衡, 使范围缩小, 直到留下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 如考虑血液、肝胆疾病, 喂养性、代谢性疾病等。当确定其中一个为可能性最大者时, 如溶血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致黄疸时, 应首先考虑常见病和多发病如ABO血型不合溶血, G-6PD缺乏致溶血。只有用上述疾病不能圆满解释时, 才考虑少见病或罕见病。

2.3 为确定或排除相关诊断有待完善的相关检查, 如母婴血型、G-6PD、肝胆B超甚至CT、网织球、血红蛋白电泳甚至骨髓细胞学检查, 但如不能解释全部症状时, 尚需考虑同时患两种或多种疾病, 如地中海贫血和ABO血型不合溶血。

2.4 适当讨论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及其基本机制, 结合病例及临床治疗效果给实习生以感性的认识, 光疗的适应证及副作用禁忌证需掌握, 在讨论时可加以强调以加深印象, 印证前期的基础知识。

2.5 疾病临床表现要用“一元论”解释病情, 不管多么复杂曲折, 如果能用一个疾病解释, 就不要用两个或多个疾病解释,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 是诊断疾病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只有用一个疾病不能圆满解释时, 才能用“多元论”解释。

上一篇:情系人生作文下一篇:惠水民中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