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墙大班美术教案

2024-04-27

格子墙大班美术教案(精选6篇)

篇1:格子墙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格子墙》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客观评价同伴的作品,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方形盒子排列组合,感受创意或规律组合带来的视觉美,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格子墙》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方形盒子排列组合,感受创意或规律组合带来的视觉美。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客观评价同伴的作品。

3.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制作工具:大、中、小废旧纸盒、海绵胶、kt板、小箩筐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启发幼儿想象,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可以放些什么物品呢?

2.演示课件,初步感受格子墙特点。

师:格子墙的格子们,你们发现有多少呢?幼儿讨论回答。师:有很多的格子。大大小小的排列很漂亮。大大小小的废旧盒子组合在一起,并没有布置满全部的画面。

3.欣赏思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抽象的图形与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1)提问:你们从这面格子墙里想到了什么?

(2)演示课件,展示从格子墙中联想到的事物。

4.隐性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布置格子墙的要点,进一步展现延续想象格子墙的特点。

(1)出现小部分作品,启发幼儿思考,这幅格子墙像什么?格子是按规律大大小小排列。

(2)教师强调要点:从不同角度放盒子的位置,进行大小盒子组合(3)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飞马,我就给飞马涂上

5.幼儿创作

(1)教师提出要求。选择大小不一的盒子,幼儿共同合作,在kt板上进行造型组合,邀请老师欣赏,或许会提供一些好的意见,再确定,撕海绵胶,固定在板上。

(2)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丰富画面。

6.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

(2)师进行小结,请幼儿将格子墙带回教室,继续完善软装饰。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本文扩展阅读:格子,方形的空栏或框子铁格子,方格图案格子图案的花布,为了规整田地而用横竖线划成的方格。漫画黑执事中指红发死神的别称。

篇2:格子墙大班美术教案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跳格子”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格子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人手一根纸棒、录音机、磁带、红旗。

2、经验准备:让幼儿探索纸棒的不同玩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活动:

用《西游记》中的人物、纸棒,激发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纸棒操练习,要求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好操节。

(二)、合作探索,尝试练习

(1)讲解游戏玩法: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很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的游戏——跳格子,这个游戏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摆格子,试一试玩法。(给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幼儿自主合作探索,共同摆格子,感受多人玩的乐趣。)

(2)幼儿自由组合尝试摆各种形状的格子,小组间共同商讨游戏的规则,玩“跳格子”游戏。(同一个游戏布置,可以有多种游戏方式。)

(3)重点鼓励幼儿寻找合作伙伴大胆尝试跳格子,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4)请幼儿代表介绍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格子的?(鼓励幼儿介绍不同的玩法,或一种方式多种玩法。)

(5)、点评活动。

针对幼儿小组间的合作情况进行点评。

(三)、示范讲解,分组练习。

(1)讲解劝游戏方法、规则和安全事项:从起点开始,逐格单脚跳跃或双脚跳跃到终点,往旁边绕开,接到队伍后面。跳跃时,要求到格子中间,不能踩到边线。

(2)幼儿玩“跳格子”游戏,重点指导幼儿采用多种规则,感受跳格子的乐趣。

(四)小组竞赛,争夺“红旗”。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小组合作进行集体竞赛活动。比赛中,再次强调游戏规则!

1、玩法

2、规则:跳“房子”的时候不能踩线,踩到线的幼儿须退回起点重跳。

3、小组比赛。

(五)、总结谈话。

(六)、延伸活动。

让幼儿继续探索格子的不同玩法。

教学反思

活动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材认知、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作了诸多反思。

篇3:格子墙大班美术教案

一、活动的设计与分析

(一) 目标的制定

活动目标是围绕“合作”的基本要素, 结合大班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和发展需要制定的。

1.尝试四人合作, 用垒加、捏制等方法塑造一面有门和窗的泥巴墙。

2.明确本组的任务, 尝试与同伴进行协商分工, 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3.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 知道应该接纳同伴的合理意见。

(二) 活动的准备

1.物质准备:以组为单位安排活动场地;每组一份工具:陶泥、刻刀等若干, 既能满足幼儿个体操作的需要, 又要求群体共享。

2.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各种墙的图片;在美工区中制作过泥巴墙 (个体制作的经验和技能是合作制作的基础) 。

(三) 合作的过程及分析

合作任务1:小组协商设计并画出墙面的设计图。

(1) 确定本组要制作的围墙上的门和窗的形状。

师:今天我们要为泥巴村制作围墙, 每个组制作一面墙, 墙上有门和窗, 各组准备制作什么形状的门和窗? 请各组的组员们商量一下。

其中一组幼儿关于门和窗户形状的讨论片段:

幼1:我要做圆形的窗户。

幼2:好, 那就做圆形的窗户。

幼3:那做什么样的门?

幼4:长方形的门。

幼1:做椭圆形的门, 和窗户的形状要相似才好看。

幼2:我同意。

幼4:那好吧。

所有小组商量好后, 集体交流各组协商的方法。

师: 各组的组员们在商量的时候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是怎么统一意见的?

幼4:我本来想做长方形的门, 可是他们都愿意听琪琪的, 最后只好做椭圆形的门了。

师:表扬你, 你愿意服从大家, 你们小组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商量好。

分析:幼儿4虽然一开始有不同意见, 但愿意服从大家。教师及时抓住幼儿意见出现分歧, 但最后成功协商的例子, 让该组作介绍并加以表扬, 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知道在同伴的协商中, 有时应该做必要的妥协, 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 每组选一位幼儿负责画图纸。

师:每个小组都决定了门和窗子的形状, 请一个小朋友把你们组商量的结果画在纸上。

幼1:老师, 他们两个人都想画, 在抢笔。

幼2:我先拿到笔的……

针对幼儿的争抢, 教师组织了集体讨论:

师:每个小组只需要一个人画, 你们有没有好办法选出这个人?

幼1:让他们石头、剪刀、布, 赢的人画。

幼:同意。

分析: 讨论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想来做群体中“唯一”的一个, 每个组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 引导幼儿讨论, 自己想办法找出协商的方法, 这必须是孩子们都赞成的办法, 包括特别要强的孩子。

合作任务2: 小组讨论泥巴墙的制作方法并记录在制作图上。

师: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做墙面?是用一种砖垒? 是两种不同的砖垒? 是整块的泥拼接的方法? 每组确定后, 由一个小朋友负责在图纸上画一个标记做记录。

第一组的方案是用整块的泥来做墙, 负责记录的阳阳在图纸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大长方形。凡凡阻止说:“错了, 我们组是用整块泥做, 你画的这个标记像长砖块。”阳阳分辩说:“是老师说要画标记的。”“那问老师要不要画! ”凡凡转身向我建议道:“可以不画吗? ”“你问问你们组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如果他们同意, 而且都看得懂图纸, 就可以不画, 重要的是小组其他成员同不同意! ”我回答。“那我们就不画吧? ”凡凡立刻询问本组的其他人, 他们都同意了凡凡的提议。

分析: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 幼儿在合作中出现问题时还是会依赖教师。我没有帮幼儿决定, 而是引导幼儿知道, 要听大家的意见, 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

合作任务3:小组的四人商量如何分工。

师:四个人做一面墙, 怎么做呢?

幼:要分一分, 有的人做门, 有的人做带窗户的墙。

师:那各组商量一下, 怎样分工? 谁负责做什么?

幼儿开始协商。一会, 嘉逸喊道:老师, 他们三个人都想做门, 只有我一个人做有窗户的墙, 还有一个窗户没人做!

师:如果三个人都去做门, 你们组完不成你们的设计, 会输给其他组哦!

祺祺:那我来做这扇窗户。

轩轩看着田田说:那我俩谁做门呢?

师:你们俩可不可以一起做呀?

轩轩:对!

田田:我俩一起来做门, 一人做一半。

每组商量好后, 教师到各组巡视, 请幼儿逐一介绍自己的任务。

分析:此环节是活动的重要环节, 合理、明确的分工是合作完成任务的前提。各组幼儿不仅要商量将一面长长的墙分为几部分, 还要商量各自的任务。这要求同伴之间的协商、谦让和接纳他人的意见, 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在分工的讨论中再次出现“只有一个”的问题, 在教师的提醒下祺祺立刻主动谦让, 轩轩和田田也没有一开始那么强硬非要独自包揽做“门”, 两人协商后统一了意见。教师到各组请每个幼儿都说说自己的任务, 了解其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

合作任务4: 每组需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指定长度的墙。

有三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本组设计图上的墙, 只有一个小组没有完成。

(四) 评价环节

师: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么分工合作的。

幼1: 我们组是我做门, 他们三个人做带窗户的墙, 最后连起来。

幼2: 我们组是两个人一起做门, 两个人做带窗户的墙, 然后我们在门的两边又搭了一段墙, 不然就不够长了。

师:每个人都是同时做完的吗?

幼3:不是, 我做得最快, 小宝做得很慢。后来是我和西西一起帮他的, 不然他肯定来不及。

师:原来只有全组的人团结一致、相互帮助, 才能成功。

分析:“我和西西一起帮他的……”幼儿的回答充分体现他们开始有了团队的意识。幼儿心中想的是“大家一起做完才算成功”, 而不是“我做完就成功”, 体现了孩子的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 支持和帮助同伴, 共同完成任务。

二、对活动的思考

让幼儿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 是此活动的主要目标。在活动中教师多次引导幼儿一起商量, 从中找出合作的方法, 增长了合作的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 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分工合作”。那么, 教师在组织具体的合作性活动时应做哪些思考和设计, 才能有助于幼儿学会合作呢?

1.活动要有“合作”的必要, 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本活动中有设计、画图、分工和制作四大环节, 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合作的任务要求, 幼儿之间如果不合作, 就不能完成相关的任务。就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过程中, 幼儿学习了什么是合作和合作的方法。

2.合作活动要给幼儿多次讨论的机会 , 讨论是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合作和学习合作的有效方法。本活动中每一次出现问题, 教师都组织幼儿讨论, 试着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借助其他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 引发幼儿思考、学习合作的正确方法。

3.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引导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成功的合作是需要方法和技能的, 如倾听和接纳他人的意见、适当的妥协、轮流、交换、等待, 相互支持与帮助等。学习合作的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指导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如当幼儿作出合作行为,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与肯定, 加以强化。而面对不太会合作的或是缺乏合作意识的孩子, 教师也必须给予适时的引导, 如“你们两个人可不可以一起做呀?”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在教师行之有效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 逐步得到提高的。

4.交流和评价要强调合作的重要。

(1) 强调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请有互助、合作行为的小组来介绍, 让其他小组知道:只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让幼儿体会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失败的小组也能通过其他小组成功的经验, 找到自己组失败的原因, 以便下次更好地合作。

篇4:格子墙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背景

苏格兰格子是一种常见的纹样,因其简洁而富于变化深受大家的喜爱,每当老师或者小朋友穿戴苏格兰格子纹样的衣物时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对富有规律又千变万化的彩格纹样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和设计愿望。

那么选择什么艺术表现形式来满足大班幼儿的兴趣来进行彩格设计,并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多样经验呢?我和孩子们展开了大讨论。一开始,很多孩子建议用画笔、画纸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但是,这种表现形式太单一,也比较费时,于是,我想利用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启发他们进行“立体”设计,用不同的方式带给孩子们不同寻常的设计体验。格子是由一条条的横线和一条条的竖线组成的,那么用什么材料作线呢?经过多次试验比较,最终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松紧带”作为操作材料,它取材方便,有弹力,易于操作,可以让孩子们成为彩格纹样“设计师”,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和参与热情。

我把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在用直观探究、操作体验、立体创作“彩格纹样”上。围绕此重难点,我在思考可以选择哪些立体创作方式,这些方式是否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哪种材料更适合本次活动,怎样的作品呈现方式更具有探究性、审美性,怎样的惊喜会激发孩子不断地创作激情。于是,我展开实践,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讨论苏格兰彩格纹样,感受其简洁而富于变化的美。

2. 初步尝试用立体的方式设计与众不同的苏格兰彩格纹样。

3. 乐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教学课件:各类苏格兰格子纹样物品的PPT图片(有格子纹样的布,有各种格子纹样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可以变换外观的房子,还有代表国际友谊的“中国苏格兰格子呢”)。

2. 操作材料:正方形KT板(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彩色松紧带若干(颜色、粗细不同)。

3. 其他辅材:椅套、大夹子、小箩筐等。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图片,感受彩格的美

1. 教师出示PPT课件,幼儿欣赏苏格兰格子纹样的布,教师提问。

提问:你见过什么花样的布?

提问:你见过这种布吗?这是什么花样的布?

2. 教师介绍苏格兰格子布名称的由来。

教师:这种格子纹样来自苏格兰这个国家,所以它叫苏格兰格子。

幼儿:欣赏苏格兰格子纹样。

(教师提问直入主题,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看到过的花布纹样。出示苏格兰彩格纹样,介绍它的由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 自由讨论,了解彩格的美

教师:分别出示放大的两款苏格兰彩格纹样。

提问:这款苏格兰彩格有哪些颜色?这一款呢?

(同时出示另两款苏格兰彩格纹样)

提问:这款彩格和刚才那款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提问:这两款彩格哪里不一样?

(教师带领幼儿欣赏苏格兰彩格纹样的美,并讨论美在哪里。苏格兰彩格纹样有一条条的横线,有一条条的竖线,纵横交错,色彩丰富,有变化也有规律。不同大小的格子,不同的颜色都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个欣赏的环节能够让幼儿充分了解苏格兰彩格纹样的特点,启发幼儿接下来的自由创作。)

三、 尝试设计,表现彩格的美

教师:向幼儿介绍每个人座位套后面放置的材料及其特性,启发幼儿将松紧带和KT板结合,用立体的方式设计出格子纹样。

幼儿:坐在原处,人手一块KT板,用四根同色的松紧带初次尝试创作,设计一款简单的格子纹样。设计好的作品用两个大夹子夹住放置在座位前方的桌子上。

教师提供操作材料:彩色松紧带,它们可移动,可组合,使用便捷,为幼儿提供了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机会。这个环节只要简单地呈现格子纹样,因此只提供了四根同样颜色的松紧带,避免干扰幼儿的创作。

四、 相互介绍,欣赏彩格的美

集体欣赏座位前方桌子上的作品,找出不是格子纹样的设计。

提问:请你们看一看,哪一块纹样不是格子的?

追问:为什么说这款设计不是格子的?

追问:那么这是什么花样?

教师:你们最喜欢哪一个设计?说说喜欢的理由。

(这个环节通过孩子们介绍和讲述,梳理苏格兰格子纹样设计的要领,为接下来的二次创作做准备。此处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充分地讲一讲、说一说、评一评,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和别人创作中的不同,在评价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欣赏有创造力、有表现力的作品,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参与评价,让每一位幼儿有自信。)

五、 再次创作,提升彩格的美

1. 教师用一个纸袋的小道具引起孩子们再次创作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法袋,它把你们的设计都变成了有用的东西。

幼儿:继续欣赏PPT,感受苏格兰格子纹样的各类物品,都是熟悉的,比较常见的物品。

2. 当课件播放到一幢房子时,教师邀请“小设计师们”为这幢房子的外墙设计一款苏格兰格子纹样。

教师:这个格子外墙真美啊!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还能为这幢房子设计一款怎样的格子纹样呢?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要求,给出建议。

幼儿:再次创作,为房子的外墙设计一款苏格兰格子纹样。

3. 教师邀请“小设计师”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彩格作品。

提问:你设计的这款彩格纹样美在哪儿?

教师:老师用魔法把你们的设计变到了房子上。

(这个环节让孩子们用更丰富的材料对特定对象进行设计,让孩子们了解到,原来自己的设计不仅好看,而且有用,引出设计还蕴含着美好的含义。)

六、 延伸活动,延续彩格的美

1. 教师出示“中国苏格兰格子”,介绍这款设计蕴含的美好的含义。

教师:瞧,苏格兰用五种颜色为中国设计了一款美丽的彩格纹样,这款纹样的名称就叫“中国苏格兰格子”。

幼儿:欣赏彩格纹样,观察这款设计的独特之处。

2. 教师启发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中国苏格兰格子”的颜色及其分别代表的含义。

教师:这款格子呢用了五种颜色,有中国国旗的红色、黄色,苏格兰十字旗的蓝色、白色,还有代表中国苏格兰友好合作关系的绿色。

提问:你想不想为你的好朋友设计一款彩格纹样呢?以后我们可以在区角里接着设计代表友谊、代表幸福、代表更多美好含义的苏格兰格子好吗?

(这个环节可以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热情,并且再次提高了难度和深度,起到了进一步拓展幼儿想象和思维的作用,启发幼儿感受和表达美好的情感。)

活动反思

儿童时期的美术活动是他们进行的游戏,也是用来进行交流、表达认知、抒发情感的工具。活动中线条、色彩的对比及和谐运用都展现了儿童对美的敏感性,对事物的叙述表达能力和他们的审美趣味。因而,我认为美术活动应建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也都应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构。通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帮助儿童发展自身的潜在能力。美术活动能开启儿童思维,激发儿童自身的潜能,唤起创造的活力,培养多元、弹性的感受力与创造力。

儿童艺术创造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其情感的内容来源于他们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儿童表达情感所借助的形式,诸如形象、轮廓、节奏、色彩、运动这些形式要素的运用,也源于儿童生活中对美的直觉,这正是儿童美术具有原创性的源泉。

我们一方面应以儿童为主体,尊重他们,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的作用还在于自身应具有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去发现和启迪儿童。本次活动以较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感知苏格兰格子作品的艺术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我提前在网上寻找了大量苏格兰格子纹样的物品,为幼儿欣赏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较好地呈现了重点内容。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幼儿在丰富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中进行课件欣赏,并且利用课件的可控性,通过定格、重现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感知苏格兰格子的色与形构成的美,发现横线与竖线表现出的整齐之美的风格。教学的难点得以化解、突破,同时帮助幼儿初步建立了一些感知审美能力。

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很重要,特别应使幼儿的美术活动具有游戏性。要让儿童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潜性教育使儿童感受艺术、提高表现的能力。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儿童只停留在审美本能和想象力的阶段,要通过美术活动使儿童的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儿童的思维能力向前发展,审美修养得到升华,智力、情感、能力、品格得到全面提升。

活动提示

1. 第一次操作,人手一块KT板,四根同色的松紧带。

2. 第二次操作,人手一块KT板,分组操作,每组几种粗细、颜色各异的松紧带。

3. 提供简单快速幼儿易操作的作品呈现材料,自己用夹子夹住作品放置在桌面上欣赏。

总评

以往,人们品评儿童美术作品常以再现性表现技能作为评价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能力方面考虑。那些反映儿童心理特征独特独创力的、有艺术品位的好作品常被扼杀。美术教育在很多时候作为一门技能课,认为只有老师教,儿童才能学会,这种习惯于临摹的美术活动会使儿童丧失表达自我的意愿和信心,也可能扼杀他们发现与创造的天赋。

在“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的引领下,我们已有共识:幼儿美术教学不应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是一种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更要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的满足,以及孩子个性发展的自由表现、自由探索的勇气激发,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和情感发展的引导。朱丹妮老师执教的《苏格兰格子》大班教学活动,将生活常见的彩色松紧带作为美术活动材料,很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活动不仅仅让孩子感受到了设计的简单和神奇,同时也让孩子在活动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了让孩子对于苏格兰彩格纹样的设计,从好奇、尝试到成功,再挑战、创作、感受神奇,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引领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美的“探究旅程”。

一、 美术——“美”的呈现

作为担负儿童美育重任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把艺术表演家的浪漫情怀有效渗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不仅呈现了丰富的、具有典型性的格子样纹布,格子纹样日常生活用品,具有动画效果的格子纹样房子,代表国际友谊的“中国苏格兰格子呢”等,引导儿童欣赏,让孩子们倍感新奇;还有苏格兰纹样的教具,具有审美特质、呈现立体特效,便于儿童直观理解纵横关系、交错中的色彩叠加;教师语言也鲜活、精练、时尚、引人,让孩子在情感的体验中、实际的操作中,不仅学习和感受了彩格的审美魅力,同时也体验了艺术的生活化,感悟了生活的艺术化。

二、 游戏——“趣”的激发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艺术活动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儿童从中获得快乐和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被儿童所接纳。”孩子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进行创作表现,用自己独特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其根本动机就是趣味性,有趣的、好玩的魔术般的美术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在有限时间里,教师巧妙地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贯穿始终,把孩子内在美的创造力激发了出来,使其活动过程不仅高潮迭起,而且惊喜连连,情趣盎然。

三、 成长——“乐”的体验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孩子和执教者在活动中共同成长,达到互动双赢的效果。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彩格设计的本领,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执教者在活动中,不断和孩子进行思维碰撞,并生成许多没有预设的、新的信息互动,形成真实而丰实的动态生成的活动过程,教师也在互动中得到成长,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获得了成就感。

美术教育作为启迪人类心智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应通过美术活动开启儿童思维,激发儿童自身的潜能,唤起儿童创造的活力。当我们真正了解儿童,就能把教育落到实处,开创适宜儿童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朱丹妮老师用一双慧眼在生活中去寻找有趣的素材,把它们转化为适合孩子们游戏的活动,观察、发现、交流、探究、挑战,让儿童自由发现、创造并获得成功。材料是无声的老师,引导着孩子创作游戏的层层递进,让孩子享受了美术学习的趣味与成功,整个活动过程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和建构性。

作者简介:

朱丹妮,江苏省无锡市胜利幼儿园教师,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幼教会课一等奖获得者。

篇5:大班数学教案:跳格子

目标:

1.能按照方位语言的指令行动,尝试用方位语言描述简单的路径。

2.体验两两合作玩游戏的快乐。

准备:

1.用两种颜色的泡沫板(白色36块、黑色36块)拼接摆成8×9的格子。

2.自制的7个或9个礼物盒(每个礼物盒上都有一个数字,分别为1~7或1~9),任务卡(1~7或1~9的数字卡)。

3.扁平状的障碍物若干,可用现成的玩具或生活用品替代。

4.用不干胶箭头表示起点,用有底座的小旗表示终点。

5.建议分组活动,以12或16人为宜。

过程:

一、回忆跳格子游戏的经验

1.认识格子的特征。

师:这些格子是怎样的?

师(小结):一格是白色的,一格是黑色的,一格一格的.。

2.个别幼儿尝试跳格子。

师:你们玩过跳格子吗?谁愿意来试试看?××从这一头跳到另一头,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跳的。(幼儿可能会以双脚跳、单脚跳、双脚分开跳再并拢跳、斜跳、向前跳等方式跳格子。)

3.全体幼儿尝试跳格子。

师:每个人都自已找格子跳一跳吧。

师(小结):原来跳格子游戏是很有趣的。你们跳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单脚跳,有的双脚跳,有的双脚分开跳再并拢跳;你们跳的格数不一样,有的一格一格地跳,有的两格两格地跳;你们跳的方向也不一样,有的向前跳,有的向两边跳,有的斜着跳。

4.教师站在某一个格子里示范往左跳或往右跳,引出辨别空间方位的难点“向左跳”和“向右跳”。

师:我站在这里往这个方向跳,可以说是往哪边跳呢?那我往另一个方向跳,又可以说是往哪边跳呢?

二、尝试听指令跳格子

1.第一次游戏:一半幼儿参与,教师发指令,幼儿跳格子。

师:我们先请一半小朋友上来,每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白色的格子里。我来发指令,你们来跳格子。

(1)教师发指令:向前跳一格。提问:跳在哪个格子里了?(黑色格子。)

(2)教师再发指令:向左跳一格。提问:现在是什么格子?(白色格子。)

(3)教师再发指令:向右跳两格。提问:现在是什么格子?(白色格子。)

(4)如果幼儿出现左右不分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怎么让自己记住左右?(幼儿可能回应:拿筷子的手这边是右边,扶碗的手这边是左边。)

师(小结):这是个好办法,能够让自己记住左右。

2.第二次游戏:另一半幼儿参与,教师发指令,幼儿跳格子。

师:我们请另外一半小朋友上来,每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白色的格子上。我来发指令,你们来跳格子。你们要听清楚往哪儿跳。

(1)教师发指令:向前跳一格。提问:跳在哪个格子里了?(黑色格子。)

(2)教师再发指令:向右跳两格。提问:现在跳在哪里了?(黑色格子。)

(3)教师再发指令:向左跳一格。提问:现在是什么格子?(白色格子。)

师(小结):一定要听清指令,要想想前面在哪儿、左边在哪儿、右边在哪儿、跳几格,再行动。

3.第三次游戏:一名幼儿参与,教师发指令,幼儿跳格子。

(1)介绍小旗和箭头。教师可将不干胶箭头贴在场地的右下角,将小旗置于左上方,以便自然引出方位“左”。

师:小旗可能代表什么?(终点。)箭头可能代表什么?(起点。)

(2)交代游戏规则。

师:等会儿老师来发指令,会告诉你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下面请一个小朋友从起点出发跳到终点,看看他能不能完成。

(3)教师依次发出以下指令:向前跳两格,向左跳两格,向左跳一格,向前跳两格。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跳到终点。

4.第四次游戏:两名幼儿参与,一名幼儿发指令,一名幼儿跳格子。

(1)变换小旗的位置,同时增加一个起点箭头。可将另一个箭头贴在场地的左下角,将小旗置于右上方,以便自然引出方位“右”。

(2)交代游戏规则。

师:终点和起点都变了,要求也不一样了,接下来请两个小朋友来玩游戏,一个发指令,另一个跳格子。可以跳一格,也可以跳两格。可以向前跳,也可以向左跳、向右跳,但是不能斜着跳。

(3)邀请能力稍强的幼儿发指令,如“向前跳一格、向右跳两格、向右跳一格”,另一个幼儿跳格子。

师(小结):发指令的小朋友要说得清楚,跳格子的小朋友要走对路线,尤其要记住哪边是左哪边是右,这样就能顺利到达终点。

三、进行跳格子寻宝游戏

1.介绍礼物盒。

师:接下来的游戏更有趣了,看看这些盒子有什么不一样。(盒子的大小、颜色不一样,每个盒子上都有数字。)

2.在场地上摆放障碍(如参考图)。

师:场地上除了礼物盒,还有什么?(陷阱。)遇到这些陷阱怎么办?(遇到陷阱要绕着走。)

3.介绍游戏玩法。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跳格子寻宝”的游戏,我们先将小朋友平均分成两队。(教师可以给两个队分别取个名字,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商量队名。)

师:请你们先听清楚游戏的玩法。小朋友分成两队轮流玩,每两个小朋友一组,发指令的小朋友先抽一张任务卡,如果拿到任务卡1,那就要寻找标有数字1的礼物盒,但是不能把任务告诉跳格子的人,跳格子的人只能听指令去寻宝。

4.介绍游戏规则。

师:发指令的幼儿先抽任务卡,但不能把任务告诉寻宝的幼儿,否则算犯规,将取消一次寻宝的机会,寻宝的幼儿听清楚指令跳两格或跳一格;两队轮流进行,一个队从左边的起点出发,另一个队从右边的起点出发;碰到陷阱要绕道走;每队有三次机会,哪队得到的礼物多,哪队就获胜。

5.幼儿玩游戏。

幼儿在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回应方式:

(1)发指令的幼儿速度太快,寻宝的幼儿没听清楚,跟不上节奏。

教师回应:发指令的幼儿可以放慢速度,等寻宝的幼儿跳好停下再发下一个指令。

(2)发指令的幼儿抽到任务卡后无意间把要拿几号礼物盒告诉了寻宝的幼儿。

教师回应:遵守游戏规则,取消犯规幼儿一次游戏的机会。

(3)发指令的幼儿发错口令,导致寻宝的幼儿掉入陷阱。

教师回应:引导幼儿思考碰到陷阱怎么办,为了避开陷阱可以怎么发指令。

(4)发指令的幼儿和寻宝的幼儿没有面向同一个方向,导致发出的指令与自己的指示意图不符。

教师回应:建议两个幼儿面向同一个方向,发指令的幼儿可跟在寻宝幼儿的后面或旁边,以便观察、验证。

(5)选择发指令的幼儿不会发指令。

教师回应:鼓励自认为可以的幼儿发指令,不强求每个幼儿都要发指令。

师(小结):玩这个游戏时,只有发指令的小朋友把路线说清楚,寻宝的小朋友走对路线,才能顺利地找到宝物,两个人的合作很重要哦!

延伸活动:

在幼儿熟悉“跳格子”游戏后,为增加活动的挑战性,增强幼儿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做些调整,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开展这一活动:

(1)可以增加格子的数量,使合作游戏进行得更充分,或适当加快游戏的速度,以提高两人合作的默契度。

篇6:大班语言花格子大象艾玛教案

1、仔细观察图画,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尝试讲述自己喜欢的精彩故事片段。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艾玛给同伴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花格子大象艾玛》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导入主角:大象艾玛。

2、教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看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花格子大象艾玛》。

二、观察图片,看看讲

《花格子大象》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颜色的?

生:大象是灰色的?

生:大象是青灰色的。

生:我知道有一头大象是花格子的,有一头大象是黑白格子的。

师:你怎么知道,在哪里看到的?(我故意这样发问,为的是引出一年级时讲过的《艾玛一表弟韦伯》)

生:顾老师,你去年讲过的《艾玛与表弟韦伯》里艾玛就是花格子大象,而韦伯是黑白各自大象。对!《艾玛与表弟韦伯》孩子们一下子劝想起来了。

师:其实花格子大象艾玛是一系列绘本,除了《艾玛与表弟韦伯》外还有《艾玛与风》、《艾玛踩高跷》、《艾玛打雪仗》、《艾玛遇见怪家伙》、《艾玛捉迷藏》、《艾玛和蝴蝶》等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个绘本《花格子大象》。板书课题:花格子大象

师:叙述故事:有一群大象,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高,有的胖,他们都很快乐,但他们是一种颜色,只有艾玛除外。我们来看看艾玛身上有那些颜色呢?

生:黄色、红色、白色、绿色、蓝色……

师:艾玛身上不是大象的颜色,艾玛是花格子大象,你觉得艾玛心情怎样在?

生:我觉得它很孤单,所有人不跟它玩。

生:我觉得它很快乐,因为他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师继续:我们来看看艾玛怎样?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有时候是它逗大家玩,有时候是大家逗它玩……可是有一天晚上,艾玛睡不着,他想心事,想什么心事?

生:它误会了,以为大象们都嘲笑它。

师:继续:于是艾玛就离家出走了,艾玛一路上穿过森林,遇到了很多的动物,艾玛遇到那些动物?

生:老虎,斑马、长颈鹿、海龟……

师:艾玛看到了一棵大果树,树上结满果子艾玛想干嘛?

生:摘下果子分给大家吃

生:把果子擦在身上,把自己变成和大象一样的颜色。

师继续:地上满地都是果子,艾玛滚过来滚过去,然后抓起果子满身擦,直到身上都是果汁,知道身上看不到花格子……

师:此时艾玛回家了,又遇到那些动物?

生:狮子、老虎、乌龟、长颈鹿

师:我们来看看艾玛离家出走时路过这个地方,现在回家还是这个地方,我们来看看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生:一幅画颜色暗,一幅画颜色很鲜艳。

师:为什么两幅画颜色不同

生:因为出去的时候是晚上,现在是白天所以回来的时候颜色亮了。

师:不是的,其实出去的时候经过这个地方也是白天,到底为什么颜色不同?

生:因为心情不同。(占贤德)

师:对呀,到底占贤德聪明,他看的书多,只有他知道答案,因为出去时艾玛心情不好,再美的景色也不觉得美了。而回家时心情好了所以看到的景色也显得美了。

师:艾玛回到了大象中间了,大家都站着,你觉得那个是艾玛?怎么知道它是艾玛?

生:是中间那头大象。

生:因为它眼睛都瞪亮了,手舞足蹈起来了。

师继续故事:所有动物都没有认出来它,艾玛觉得有点不对头了……为什么觉得总是不对头?

生:以前艾玛艾玛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现在别的大象都认不是出艾玛了,感觉森林死气沉沉。生:以前的森林很热闹,很开心。

生:它后悔把自己染成这颜色了。

师:为什么后悔?

生: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了。

师继续故事:艾玛实在忍不住了,所以哈哈大笑起来,所有的象大吃一惊,然后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师:他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生:因为开心果回来了,因为艾玛逗它们玩。

师继续故事:正在哈哈大笑时,下起了大雨,艾玛身上的颜色全冲掉了,没多大功夫艾玛原形毕露,恢复了原来的颜色。于是他们决定开个化妆接,把所有大象化妆成各种彩色的,而只有艾玛化装成普通象的颜色。艾玛愿意这样做吗?

生:愿意。

师:每年这天是他们的化妆节,他们度过了快快乐乐的一天。

续编:艾玛和大象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对绘本和课件非常喜欢。活动中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大胆举手发言。首先,通过观察和比较普通大象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有有的有的来表述。再观察花格子艾玛这张图片,让孩子说出艾玛的与众不同。然后再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是怎样一起玩的,为什么大家把艾玛当成开心果?这样就让幼儿知道虽然艾玛和大家不一样,但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欢笑。

接着故事情节有了曲折变化,有一天艾玛有了新想法。他用灰色的果汁把自己化妆成普通大象的样子。在这里,整个活动既是转折点也是一个高潮,一开始让孩子自己猜想,然后了解艾玛摇果树到在果子上滚来滚去再到抓起果子满身擦这一过程的原因。在这一环节,其实可以设计幼儿进行表演活动,让孩子学一学艾玛的这种动作,相信气氛会变得更轻松活跃,也能使师生间的关系更显融洽。

在活动做好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游戏:最特别的我,这一环节的灵感来源于应彩云老师的活动《小威向前冲》。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也来找一找自己与同伴区别最大的地方,或者自己最特别之处,这样一来,孩子和孩子之间就能发现自己也是与众不同的,而且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这可不是小事作文450字下一篇:团委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