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语

2024-04-23

徐成语(精选16篇)

篇1:徐成语

不疾不徐成语造句

1、蘸了点白色的墨,画笔便不疾不徐的落在绸布上,错落的弧形衬出片片鱼鳞,栩栩如生。

2、雾霭弥漫的天空,仍旧不知不觉地、不疾不徐地向地面拉下来。

3、我在一台拉胚机前坐下,并练习用右脚控制转盘旋转的速度,让它不疾不徐。

4、自然地,不疾不徐地,这歌声好似一串明珠从她底口里不断地滚了出来。

5、绚烂的咖色贴面有一种豪门的感觉,紧凑的边桌、造型可爱的镜子,给天天的出入带来一份不疾不徐的淡定。

6、接下来几天要不疾不徐做事。催促只会造成更多反抗,不过要周全一点。

7、文章到紧要关头上来了,老王特意提高了声音,不疾不徐地念下去。

8、雾霭弥漫的天空,仍旧不知不觉地不疾不徐地向地面拉下来天空中一片沉寂,而且和暖,无声无息。有时可以听见猎人的唿哨声,马的.响鼻声,或者是离开原地乱走的猎犬刺耳的吠声。

9、它们的枝叶不疾不徐地向着太阳生长。

10、请确保你的发音清晰明了,语调不疾不徐。

11、阿奇伯:这我可以,开始了,不疾不徐,慢慢来,快到了……嘿,交通锥到哪儿去了?我看不到了。

12、“看来,你跑的很快,至少,比我预计的要快上半炷香呢……”那女子不疾不徐,慵懒的说道,让人浑然不觉她竟是站在一片薄薄的刀刃之上。

13、为了取得限量的纪念商品,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着排到前一百名的位置老师不疾不徐的教学态度,让学生感觉很轻松。

14、争先恐后,百货公司正在大特价,大家争先恐后的抢购不疾不徐-他的个性不疾不徐,做事绝不会手忙脚乱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15、一个人若走起路来不疾不徐,行礼进退又自然合度,那就犹如清风徐来,举手投足间,自见清凉意态。好一个玉树临风轻扬,多麽儒雅!

篇2:徐成语

寻徐道士

作者:张籍朝代:唐体裁:七古 寻师远到晖天观,竹院森森闭药房。

篇3:徐老头

那年头家里有录音机的少, 恰好, 我父亲也是地主家的遗少, 年轻时培养了兴趣, 后来, 做生意, 手里有点积蓄, 最早买了电视、录音机。他不动声色地把搁置了几十年之久的喜好一一捡了起来。其时, 我妈眼馋别人家的电饭锅, 他偏不买, 那东西和他的爱好不搭界。

我家位于村里的主干道, 临街, 见天儿, 父亲把录音机声音开到最大音量, 屋里人说话都听不清楚。我妈自然有意见, 她不好这口儿, 腹诽、口伐难免。于是指着我爸的鼻子数落, 但我爸只能看到她的嘴唇干巴巴地一张一合, 速度或快或慢, 听不清声音。也或者, 他压根就屏蔽了这般不和谐的声音, 一心一意地沉浸在程砚秋的《锁麟囊》里, 然后, 用比较迷茫的眼神看着我娘亲, 脸上没有任何愤怒的表情。我妈重磅出击, 落在虚无的深渊里, 还指望着能听到“扑通”一声响, 等了好久还是悄无声息。于是, 每当我爸收拾好手头的一切, 在木匣里翻捡录音带时, 我妈很配合地“离家”出走。

但凡, 我家的录音机一响, 不多久, 便有几个老头夹着烟袋, 晃晃悠悠地过来。他们的口味不同, 有人想听“秧歌点”, 有人想听京韵大鼓, 有人想听黄梅戏, 有个老头喜欢唐山皮影。众口难调, 久而久之, 几个老头并不是听到录音机一响, 便相约似的前来, 而是听在放什么。若是喜欢的就颠颠过来听会儿, 意犹未尽, 又到了饭时, 只好走人。

徐老头不挑拣, 赶上就听。总是最早来, 又最晚走的那个。别人听, 不过是听个意思儿, 说白了也就是打发时光而已。徐老头与他们的区别在于, 他两只脚都在槛内, 听门道儿, 并且说渊源。他说华文漪唱《牡丹亭》, 真真把杜丽娘唱活, 顾盼有波, 气质若兰, 一个弯腰, 便是烟丝醉软, 匍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就让人惊艳。我还是自徐老头那记住这著名的句子,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再譬如, 他说梅兰芳的戏须得坐在戏园子看他的扮相, 从举手投足、一个转身、回眸中, 理解梅派的妩媚。程派适合闭着眼睛听, 闷腔沉郁、迂回委婉。他说, 人一辈子不晓得因何败又因何起, 程砚秋坏了嗓子, 原以为祖师爷赏的这碗饭收回去了, 却不料, 这一伤, 还就有了这唱腔。这叫啥, 命。

徐老头听曲是要打拍子的, 两只眼睛一闭, 跷起二郎腿, 右手小指和无名指围拢, 剩下的三个指头弯曲, 随着京胡或快或慢、或轻或重地敲, 头随着节奏晃动。若是听到唱腔裂帛之处, 婉转旖旎, 听不出换气, 他便大喊一声, 好!两只眼睛, 还是闭着。我疑心, 他有本事幻化出那一台戏一一小生穿着黑蹬靠, 足踩厚底靴施展拳脚, 掏腿、跨步、踹燕、云手, 随着一声“当啷呛呛嚓”衣摆翻飞, 露出内里红衬, 头一正, 双目定睛, 威风有余, 帽冠正中的大珠子摇摇晃晃。青衣呢?水袖子抡成白练, 忽前忽后、忽左忽右, 甩它个满堂春色, 又挥一个翻江倒海, 连环袖、风摆袖, 喜怒哀乐凭着一双袖子收、搭、撩、放、掸。她颤颤巍巍, 金莲悄移, 一开腔, 便是天地无颜色。

徐老头说,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人在戏里痛快一场, 酣畅淋漓, 终归谢幕, 人在戏外, 柴米油盐, 三饱一倒, 最后了了。活着, 就得有趣啊, 死毕竟是沉默的。

他像哲人, 常说些咬文嚼字的句子。

某年, 我去城里书店闲逛, 一眼看到书架上有本书, 写了三个字:西厢记。这名字熟悉, 常听徐老头念叨。可惜是竖版, 繁体, 我认识的字寥寥可数, 可还是买了回来, 有旧相识的感情。徐老头来时, 我拿给他看。他不问我认识里面的多少字, 也不问看了多少, 只说书。

他说红娘虽然不是主角, 但性格的独立和智慧远胜于崔莺莺, 读书不能只跟着作者的意图走, 要有自己的看法。彼时, 我还不会读书, 不过是读个大概意思, 哪里晓得去思考。我读《西厢记》装样子而已, 也有显摆的意思, 关注的无非是里面华丽丽的辞藻:“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样的句子如今还记得。徐老头曾把书拿走, 在我差不多忘记有这本书的时候, 他送过来, 书崭新依旧, 让人怀疑他是否读过。他说读书前要洗手, 这样不会弄脏书, 读后还要洗手, 不会被书弄脏。我上学时听老师一再强调:饭前便后, 要洗手。对于他的读书洗手论, 不以为然。后来, 有一次去图书馆翻书, 看到自己手指上的脏, 才知道, 他说的几乎是个生活常识。

徐老头对吃也颇多研究。有一次, 他听完皮影起身回家, 正赶上我妈烙千层饼。他蓦地停住, 回身走到灶台边对我妈说:千层饼, 温水和面, 醒十五分钟, 揉面十分钟, 手揪剂子, 铺粉擀薄, 滴滚热猪油, 加少许盐, 对折绕卷, 再擀成饼。火候重要, 大火热油, 饼子入锅改小火, 勤翻个, 停火, 锅内点水, 焖锅, 三五分钟揭锅盖, 燃火, 正反翻个, 把饼在锅边竖着敲几次, 完事。我妈按照徐老头的指点重做的饼子, 果真外酥里嫩, 劲道皮薄, 一层层薄如黄纸, 堪称千层饼。

他说吃油饼最好的配餐, 不是西红柿蛋汤, 而是酸菜川白肉。每个酸菜叶子用刀片三四层, 然后切丝, 如此酸菜丝才叫“丝”。肉要用五花肉, 肥瘦相宜, 切薄片儿, 放在碗中, 撒少许盐、酱油腌制, 半小时左右方可入锅, 炸出多余的油, 肉呈金黄色, 便可加温水。水两开之后, 依次放粉丝和酸菜丝。十分钟后根据口味轻重放盐, 放香油, 出锅。油饼腻口, 酸菜清口, 清汤清胃, 吃得热乎。我妈照做, 果然十分“畅销”, 碗空盆光。自那以后, 我妈常向他讨教有关烹饪之类的事宜。他每每讲起, 总是犹如抽丝剥茧, 丝丝入扣, 听者时常感觉口舌生津腹内咕噜声。

约略有情趣的人好玩, 但未必好相处。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不深谙性格怪癖, 朝夕相对久了, 那些情趣不过是衣服外面的口袋而已, 有它装东西, 无它还照样蔽体。徐老头的家人一定是这般看待他的。他们讨厌他繁文缛节, 讲究摆谱。活在那个时代的农村, 庄稼人把头低在土地里, 汗水流下来当做雨水, 指望能够多些收成, 急巴巴地拉到粮库, 换成大小不一的钞票维持生活, 哪有时间看戏听曲, 哪有心情赏月看花。徐老头年逾古稀, 仍满脑子务虚的念头, 执著于精神建设, 这让他的家人很是不屑, 当面称他“甩手”。

徐老头这么一个知识渊博、通透豁达的人, 也有看不穿的事情, 那就是———死。彼时, 年少如我也晓得生即意味着死, 徐老头却寻思不出个所以然。究其实, 他捉摸不透死的原因, 无非是他不想死。我记得那是五月的一天, 我父亲把录音机放在窗台上, 徐老头和我父亲坐在院子里听戏。我妈给他们烧了两暖壶的水, 两个人就着茶杯里那点茶叶, 开始喝茶听曲, 是程砚秋的《锁麟囊》。院子很开阔, 有两棵杨树, 叶子青嫩, 柔柔怯怯。阳光也暖, 温情地撩拨着人的肌肤。也或者, 那天他和父亲聊起了往事, 总之, 有感慨, 有伤感。话题之后, 沉默的空气在他们之间短暂地游走。徐老头突然说, 我就不死, 人死一把灰, 什么都没有。过去还能埋个全壳儿, 现在要把人烧掉, 残忍啊, 不符合人道啊。言罢, 一声长叹。

那声长叹, 幽幽然, 好比京剧唱腔。

某一年冬天, 我外出归来, 看到娘亲坐在暖和和的大土炕上缝被子, 神情寥落。忍不住问询一声。我娘停下活计, 说, 徐老头到底没有扳倒大烟囱 (指火葬场的烟囱) , 没了。

再后来, 我时而会想起这个老头。他精神矍铄, 情致盎然, 对生活有着不厌其烦的热爱。

篇4:访徐英超教授

这话要从去年年底说起。那时,电视台向全国转播了祝贺徐英超教授执教六十年的茶话会实况。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原教育部和高教部长、现任国家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杨秀峰同志,国家体委荣高棠同志等,都热烈祝贺徐老健康长寿,祝贺他桃李满天下,在光荣的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贡献。蒋南翔同志说:“徐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献身体育教学事业已整整六十年。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在清华大学时,我曾经提倡大家要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现在看来,不仅可能,并且能超过。”

最近记者走访了徐英超教授,就是想了解,徐老是怎样能够健康地为祖国服务六十年的。

的确,徐老现在的身体状态仍然是良好的;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手脚麻利、目光有神,和他说话时不必大嗓门,他都能听得清楚。更重要的是,他仍然每天坚持上班,照样做繁重的工作——他正在忙着修改国家体委交办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最近,他还制订了自己的下一个十年规划,要进一步研究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律,以期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我国情况的增强体质的科学方法。真不愧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当记者问到他的好身体的由来时,徐英超教授笑呵呵地回答说;

“我主要从年轻时候起,就喜欢活动身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对于保证健康是最重要的。”他谈到自己最喜欢户外活动,喜欢蹬自行车、跑步。体育学院有室内游泳池,他冬夏坚持游泳。有时也做一点气功。前年和去年,他曾两次横渡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今年还准备再渡一次。徐英超教授说,他锻炼身体已成了习惯。要是间断了,反而不舒服,浑身没有劲,精神也差,容易闹毛病。去年有一阵子,因外出参加会议多,有两个多月没法游泳,结果在去兰州时患了感冒。现在他每天都游泳三百公尺以上,多的时候游一千公尺。

谈起锻炼身体的好处,徐老追述到一九五四年,那时,由于体院刚建校,工作太忙,忽视了锻炼,结果生病住院,还留下了气管炎的病根子,吃了无数药,每年仍要犯。后来,坚持冬夏游泳,仅仅两年就出现了奇迹,气管炎完全好了,整个身体也强壮了,冬天不怕冷,大衣不穿了,连皮帽子也扔掉了。这再次证明,坚持锻炼于身体大有好处。

然而他进一步指出;根本是两条,一是坚持经常的身体锻炼,另一条更要紧,就是精神卫生,也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他说:“我的思想、性格是:没有了不起的困’难,什么都想得开,没有消极的念头。”“个人得失少考虑,相信人民、相信真理一定会胜利,就精神愉快。这比锻炼更重要。”他说;“情绪稳定、乐观,神经系统控制得好,使全身生理保持协调和平衡,适应环境并抵抗外来侵扰的能力就强。相反,如果思想情绪不正常,生理机能紊乱,就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文化大革命中我也曾被冲击,但是我想,游泳也难免喝两口水,在革命的道路上有点曲折又算什么,因此仍然心胸坦然。而不少同志,在身心备受折磨时,想不开,就加倍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他的这种精神状态,不仅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如此。在解放前夕,由于徐英超教授积极支持蒋管区的爱国学生运动,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他,施严刑,逼他交出共产党员名单,并且以死相威胁,他也是将生死置之于度外,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徐老的双腿,虽然被敌人的杠子压伤,至今还有些怕冷,但是他的整个身心,却仍是那样健壮。

当问起徐老在生活起居方面的经验时,徐老说:“我生活很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不喜欢抽烟和喝酒,就喜欢看书,晚上有时看看电视,除了运动,没有其他嗜好。”谈到饮食,他说:“我吃饭不吃饱,七八成饱就不再吃了。每顿饭前饿一个钟头,这样就吃得很香。”徐老爱吃杂粮,爱吃豆制品,爱吃新鲜水果瓜菜,什么都吃。不爱吃鸡鸭鱼肉,有时吃点瘦肉。吃得很淡,习惯于不吃太成的。爱吃硬的,不爱吃软的。爱吃干的,不爱喝稀的。这里顺便提到:徐老的牙齿还很硬朗,只坏过两个,其中一个还是年轻时打篮球碰掉的。

徐老说,他每天清早起床,晚上定时睡觉,中午还睡一点儿,睡够八小时。他说,睡好觉跟锻炼分不开。他们学校离城四十多里。徐老每次进城都骑自行车。去年,到九十里外的通县参观,别人劝徐老坐汽车去,他却把这当作锻炼的好机会,早上三点提前骑车出发,按时到会,还参观了一整天。他说,累一点,吃和睡就更香。

谈到看病吃药。徐英超教授说:“有了病,跑医院、吃药,当然必要,但这是下策,讲卫生,避免传染疾病以及注意营养很重要,但这是中策;上策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他说:“生病有内因。身体的抵抗力不行了,外因一病菌和病毒才攻得进来。病菌、病毒,到处都有,甚至身体内部都有,很难完全避免它的侵犯,所以要有抵抗力。主要依靠自己体质的增强。”他进一步说明;“成年人多吃鸡鸭鱼肉,如果缺少身体活动,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因为体重有两种。多吃而不活动,只长脂肪,这叫做死的体重,徒增负担而不长肌肉,不长活力。另一种是活力的体重。所以人类不可缺少体育锻炼。现在,冠心病在许多国家占死因的第一位,这说明必须从小时候起,就加强身体锻炼。中老年人如果不重视身体锻炼,也会提前老化,缩短工作年限,缩短寿命。”

谈到如何掌握锻炼时,徐英超教授指出。锻炼身体也要适度,不然,反而损害身体,尤其可能损害心脏。由于身体有自己的规律,因此,体育必须和卫生结合起来,蛮干是不行的。不懂得保护,锻炼不得法,年纪轻轻也会得心脏病。徐老恳切地说;“要经常检查自己心脏的力量。我每周量自己的脉搏,这是最简单的检查心脏方法。早上刚睡醒时摸脉搏,是多少,均不均匀,有没有间歇,都记下来,每周、每月前后比较,如果发现心脏有不正常的现象,就找医生检查。”徐老说:“我也有时累了不注意,结果出毛病;或者凉热不注意,也出点小毛病。这往往是对自己的身体估计过高。现在知道,毕竟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不注意是不行的。”

徐英超教授非常关心广大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正在为增强青少年体质而紧张地工作着。他满怀信心地说,他决心至少再于它十年,用实际行动迎接祖国美好的明天。

篇5:徐成语

投徐端公,投徐端公许棠,投徐端公的意思,投徐端公赏析 -诗词大全

投徐端公

作者:许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无谋寻旧友,强喜亦如愁。丹桂阻丹恳,白衣成白头。

穷吴迷钓业,大汉事贫游。霄汉期提引,龙钟未拟休。

篇6:徐成语

寄徐拾遗

作者:谭用之  朝代:唐  体裁:七律   长竿一系白龙吟,谁和驺虞发素琴。野客碧云魂易断,

故人芳草梦难寻。天从补后星辰稳,海自潮来岛屿深。

篇7:徐成语

次韵徐积

作者:苏轼朝代: 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先须问子来。

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

海山入梦方东去,风雨留人得暂陪。

篇8:儒商徐双春

徐双春生于春天。也许是命运的机缘巧合,徐双春确实经历了两次生命的春天。只是1979年的第二次春天,让他等得太久、太苦,走的路也太坎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与无数个在历史命运中沉浮的家庭一样,徐双春的家庭也厄运连连。当时徐双春只有10岁,与下放的父母和兄妹一起从北京被轰回河南老家。因为是“黑五类的狗崽子”,姐姐和刚上小学四年级的他被赶出了学堂,从此他被迫结束正式的学生生涯。他少年时代的春天结束了。

那个年代给青涩稚嫩的心灵留下的除了饥饿,还有屈辱。每天三顿稀粥,大孩子几勺、小孩子几勺都有规定,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盼着勺眼能多漏下几粒米。失学后,双春每天饿着肚子打草放羊,一天仅挣3个工分。家里因为出身问题,一年只能分125公斤糙粮,比村里的人家少15公斤,而且处处被人刁难。在河南生活了五六年后,1973年,个性刚强的徐双春终于不堪忍受屈辱,毅然离开河南,投奔在黑龙江佳木斯友谊农场的大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盲流生活。

佳木斯在全国同样的政治气候下也没有春天。大姐也因为家庭问题而处境艰难。姐弟俩相依为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次事件促成了徐双春离开大姐再次流浪,从此孤苦零丁一人挣扎求生。

徐双春永远都铭记这次经历。到大姐处几个月后,一天早上他去农场食堂买油条,高个子食堂管理员冷眼瞅着他说:“我们内部的供应还不知够不够呢,你先一边呆着。”食堂窗口6路纵队所有的眼睛齐刷刷地落在他的脸上,双春窘极了,全身烧得发慌,他低声对管理员说:“那你给我一个凉馒头吧。”管理员冷冷地递过凉馒头。在众人灼灼的目光中,徐双春逃了出去。他决定离开友谊农场自谋生路,不再过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在流浪的岁月里,他做过伐木工、清洁工、运煤工、装卸工,还靠给人缝鞋补袜挣个馒头或一顿饭,苦活累活别人不愿干的活他都干。他念念不忘在松花江的一座荒岛上当伐木工,有一次6个人风卷残云4斤挂面,连面汤都没剩,今天的一切山珍海味都不及当年的挂面味美;他们在岛上偶然发现从前上岛的人不知何时留下的干咸菜,众人惊喜雀跃,不亚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五六个人拥挤在低矮的窝棚里,夜里徐双春常常难以入睡。松花江水拍打着两岸,有时他会坐在江边,望着滚滚江水思念天各一方的亲人,有感而发:“望月勾心事,游子几时还。”他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到亲人,但他要坚持下去,等到相聚的那一天。他在日记中曾引用一位外国诗人的诗句:“黑夜里总有星光/白天怎能叫太阳躲藏/明天是你的希望/明天是你的理想。”

1979年春天初降时,徐双春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春天,他终于落实政策回北京了。“忽闻户口批下来,满捧热泪浸胸怀”,那一年春意盎然。

闻鸡起舞追流年

返城后徐双春最迫切的是有工作,不闲着。好不容易他得到了份在北海公园种花的临时工作,名为种花,其实就是给花施肥浇粪。别的工人干完活后就是聊天、打扑克牌,可徐双春与众不同。每日与争奇斗艳的花儿相伴,他就一直寻思着:这些漂亮的花都叫什么?有一天,他找来郭沫若先生的《百花诗》,将园里的花与诗集中的花一一对应,仔细辨认,弄明白了它们的学名,还制作了介绍它们品种的小木牌。领导发现园子里多出了介绍花卉的木牌,找来这位好琢磨的年轻人。于是“浇粪工摇身变成了园艺工”,从此干上了技术活。徐双春体会到了知识的作用,从此追求知识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

不久,徐双春通过招工考试,成为民族文化宫南新文化街一小商店的售货员,之后又晋升为商店经理。每天站完柜台,腰酸背痛,脚心发麻,他仍然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夺回被“文革”浩劫夺去的十年宝贵光阴。自学完初中、高中课程后,他又报名参加了自修大学,他无法忘记他和姐姐被轰出教室的那一幕,两只迷路掉队的惊弓之鸟渴望回归队伍,像别的孩子一样进教室。如今,他有机会重返深恋的课堂,他盼这一天盼了近20年!徐双春对知识的渴望和珍视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和耐力,他牺牲所有的休息日,拿下了3个大专文凭,并于1993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生学历。

至今,徐双春还记得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几乎每年教师节他都会探望这位老师,徐双春说,“在我仅有的四年正规全日制教育经历中,她教了我一半。”

从一名售货员、部门经理,到1986年因杰出的工作表现,进入北京西城区政府工作,徐双春在西城区商委、外经委、法制办、计委等多个部门任过职,浸淫多年。他热衷于研究具体业务这一点令人崇敬有加,在法制办处理经济纠纷时,一度是法律的门外汉的他,最后变得熟谙经济法规,处理经济官司游刃有余。上世纪80年代末,他曾在全国11家法院同时参与18起经济案件诉讼,为政府挽回经济损失245万元。在转型管理城市建设时,他对于项目立项、设计、乃至细到钢筋、水泥的了解,令专家惊叹。

就在他仕途上前程甚好时,徐双春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辞职下海。1998年机构改革,在政府部门工作了13年的他蠢蠢欲动了,他萌发了开创一番新事业的欲望。他有着雄才大略和深藏其中的构想——对徐双春来说,放弃乃至超越才是他最好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切,从头开始。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创办了北京天泰置业有限公司,投身房地产开发,2002年又考取了房地产评估师,如今他开始关注、投资保险经纪人领域。

虽然多年来从事经济领域的工作,可徐双春酷爱文史,醉心书画,谈起风物典故、书画茶道、宗教渊源等如数家珍。他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不少名家书画,显示着主人的文化品位和儒雅之风,流露出他深厚的古典情怀。在他看来,用古今中外的文化,熏陶、丰富自己,除了有助于拓展自己的事业外,多少还可以摆脱心中的围城,不必日夜为杞忧所累。身为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常委、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的他,致力于保护西城区的文物古迹。在他的策划、推动下,西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了4本介绍西城区文化遗存和历史沿革的丛书,深受好评。

敬业就是要把事当事做好

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双春常说,他1979年以后的生活全是捡来的,他就像一棵苦草,拼命挣扎着熬过了漫长的寒冬,终于迎来又一个春天。他对现在的生活心存感激,也很珍惜。因此无论做任何事,他都不怕吃苦,认真尽力。

早在80上世纪年代初,当时还是一名普通基层店负责人的徐双春已显露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按照他的同事的评价:“从这儿去天安门,人家都墨守陈规,而他总是想办法找捷径,务求快点到达。”

当时的商业部门营业时间统一,早8:30——晚5:30,徐双春所在的店也不例外。没顾客时20多名职工喝茶、侃大山,挨着时间等下班。徐双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破釜沉舟在北京市商业部门第一家采取弹性工作制,将职工分为两班,从早6:30营业到晚9:30,个人上班时间缩短,对外服务时间延长,这样既方便了群众,也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弹性工作也使商店的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遭来了诸多非议、批评,甚至责难。领导批评他不守规矩,随意破坏用工制度。但心直口快的他不解地问:“压缩饼干就是比普通饼干好,为什么?因为压缩饼干一块顶俩。”徐双春就是要让他的职工不做普通饼干做“压缩饼干” ,一个顶俩,甚至顶三。

在西城区计委工作期间,他推行了申报项目挂单制度,并主持编写了《基建工作指导手册》,向需要立项审批的单位介绍审批流程、所需材料,大大方便了客户。在他离任述职时,徐双春问心无愧地说:“我每年审批文件近400份,虽然给我的审批天数定为五周时间,但其中98%的都是当天批复,从未敷衍搪塞过。……我们屁股下的位置很重要,那是政府给的,我们要替政府为人民办事。”

在他离任后,一位公司的老总感慨地对他说:“那么多年竟然没有请你吃过一顿饭,真对不起。越是卡我们的,我们却越是要多请。”

徐双春的得意之作是北京市“打开山门亮白塔寺”工程。历史上曾辉煌多年的白塔寺历经风雨,凋敝破落,被商店、民居等包围着。1990年代后,文物部门有意恢复白塔寺的昔日风采,但苦于资金缺乏,而当时对古迹保护与文化区的商业开发的认识有种种分歧,修复计划迟迟不能立项。

当时兼任白塔寺改造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白办”)主任的徐双春决心,“‘白办’主任不白干”(区委书记语),提出了在遵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开辟新思路,积极运作,谋求多赢。徐双春显示出其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的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他协调西城区商委、计委等多个部门,说服了区主管领导同意金融街公司接管白塔寺副食商场,妥善安置了商场300多名职工,首次实现了西城区跨行业、跨系统的企业兼并重组。居住在白塔寺东厢房内的39户居民也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危旧住房,搬进了新居。一时间,这一举措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他的口头禅就是,“改革,就是改规定。”创新才有新思路。

诚信,做人处世之根本

徐双春下海后创办了北京天泰置业有限公司,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投资代理、咨询服务等业务。如今公司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可是与在政府机构的得心应手相比,下海的第一宗业务却令徐双春体验到的是挫败,公司的第一个合约“出师未捷身先死”。签约方原领导因内部诬告被调查,徐双春的公司受到牵连,公司帐户被查封,资金被冻结,并且伤及公司的股东。初次下海他就遇上刺骨的寒潮。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这场令他元气大伤的纠纷也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结局,公司与之毫无干系,帐户解冻,资金退回,公司又照常运作了。但这次经验更坚定了徐双春办企业的原则:诚信为本。

徐双春常说:“诚乃做人之根,信为处世之本。”他坚信这个社会需要诚信,事业需要诚信共鸣的机制。他常教育员工要讲诚信,公司的员工规范上写着:“诚信谦和,举止文明待客;和衷共济,贵在同心同德。”天泰置业有限公司大楼里醒目地写着“敬业同心,诚信自强”八个大字,这是天泰的企业文化,更是徐双春本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公司成立不久,西城区立项改造的一个菜市场工程,因投资商收取了商户的租金后卷款逃跑而陷入停顿。几经周折有关方面找到了徐双春,他义不容辞地“紧急救火”,公司承担起市场改造工程,并竭尽全力为商户追回了损失,从此在商户中树立了信誉。热心的他还常常为商户解决困难,无偿为他们办事。他就是希望商户能兴旺,这样天泰综合批发菜市场才能繁荣。如今天泰综合批发菜市场也被评为“北京市市区菜篮子工程”。

天泰综合批发市场建好后,天泰公司偿还贷款,仰仗各商户按时交纳租金,一旦租金收纳不上来,公司就要承担严重的损失。市场里有一家经营餐饮的商户因装修时间长、经营不景气,拖欠租金达500万之多,但当这家商户装电梯还差15万元迟迟没有下落时,徐双春毫不犹豫替他们垫付了装电梯的费用。他认为虽然商户欠公司大量租金,从道义上还是要帮助他们,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是他的做人原则。

行事向来低调、不喜张扬的徐双春有许多头衔,但一度让他最忙碌的是首都博物馆工程业主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离开了政府部门的徐双春因主持“打开山门亮白塔寺”工程而与文物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专业的知识和不谋私利的人品还是被北京市首都博物馆建设工程业主委员会信任而委以重任,负责首都博物馆工程的立项、设计等工作。在外人看来,他担当如此重要的职务,他的公司可以很方便地拿到首都博物馆工程的建设项目了。但徐双春立下了军令状:“我的公司首都博物馆工程的项目一个也不做!”的确,他的公司没有参与首都博物馆工程任何一个项目,他尽职尽力,做到公私分明。

篇9:徐成语

南徐春日怀古

作者:杨乘朝代:唐体裁:五排 六代骄奢地,三春物象繁。灵湖通涨海,天堑隔中原。

晓渡高帆驶,阴风巨舰翻。旌旗西日落,戈甲夏云屯。

豹变资陈武,龙飞拥晋元。风流前事尽,文物旧仪存。

邪侮尝移润,忠贞几度冤。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

露滴蜂偷蕊,莺啼日到轩。酒肠堆曲f,诗思绕乾坤。

愁梦全无蝶,离忧每愧萱。形骸劳大块,玉石任炎昆。

篇10:徐成语

寄徐正字夤

作者:黄滔朝代:唐体裁:五古 八月月如冰,登楼见姑射。

美人隔千里,相思无羽驾。

红兰`露衰,谁以流光讶。

篇11:徐成语

再作答徐天隐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建德真乐国,万里渺中州。

除荡俗氛尽,心如九天秋。

满船载明月,乃可与同游。

平生期斯人,共挟风雅c。

定知诗客来,夜虹贯斗牛。

执斧修月轮,链石补天陬。

破的千古下,乃可泣曹刘。

危柱鸣哀筝,知音初见求。

成功在漏刻,尧舜去共省

收此文章戏,往作活国谋。

开纳倾万方,皇极运九畴。

篇12:百年徐邦达

徐邦达,浙江海宁人,1911年农历七月七日出生于上海,字孚尹,号李庵,晚号蠖叟,当代著名的书画鉴定家、书画家、诗人、词人。曾任故宫博物馆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兼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业内赠予其“徐半尺”(意指其鉴画,于画轴展开半尺已知真伪)和“华夏辨画第一人”之称。

历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重大,徐邦达生于上海的一个富贵之家,他的父亲徐尧臣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颇好风雅的书画收藏家,在这一的环境熏陶下,幼年的他就对书画表现出独特爱好和天赋。他的父亲在发现儿子的天赋后欣喜不已,立即将颇有名气的“娄东派”书画家李醉石聘到家里。此后数年,徐邦达在李醉石的指导下,系统地临摹了历代各个书画流派的艺术精品,练就一身过硬基本功,从而为其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致后来徐邦达经常告诫他的学生,学鉴定也要学习书画创作。这可以说是他经验之谈。更为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邦达先生又分别投师于在当时上海享誉盛名的文物鉴定、书画大家赵叔孺、吴湖帆先生的门下,正是在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中,他时时能与众多身处海上而才华横溢的青年俊杰一起论书品画,探讨切磋,以致二十多岁的徐邦达就已经是海上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和鉴定家,直至迁居北京,成为海内闻名的古书画鉴定大家。

说起徐邦达成为职业鉴定家,必须提及促成他立志学习鉴定的一次上当经历。早年的徐对清“四王”痴爱异常,他曾花六根金条的天价买了一件王原祁的画,当他得意地将这件作品拿给老师去欣赏而被告知是赝品的时候,唯有叫苦不迭,也就是这一次深刻的教训,让徐邦达清醒地意识到,书画鉴定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从而立志一定要好好研究书画鉴定,并从此走向书画鉴定的专业研究之路。

提起早年的鉴定事迹,徐邦达最得意的是他曾经和乾隆皇帝唱了一次“反调”。事情得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故宫重要文物南迁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发现被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奉若珍宝的“元四家”之一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赝品,在这幅赝品上,乾隆皇帝一次又一次的题跋,并盖上玉玺。而被乾隆皇帝认为是假的那一幅,徐邦达发现才是真的黄公望的手笔,正是靠着一双慧眼,徐邦达抢救了那幅被打入冷宫两百年的“假的”《富春山居图》,还了历史一个真实面目。

作为故宫博物院专业的鉴定家,徐邦达先生的一生可谓贯穿于新中国的文物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清廷覆灭,溥仪曾经悄悄将故宫一千二百余件珍贵书画运往伪满洲国“都城”长春。1945年春夏之交,苏联红军攻入东北,溥仪仓皇出逃,“宫中”一片混乱,众多文物字画散失。除此以外,紫禁城藏品中的九成以上,被国民党在解放前夕运到台湾。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不到昔日紫禁城藏品所藏数量的十分之一。为了使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藏品尽快丰富起来,徐邦达跋山涉水奔波于各地去征集。曾经有一次,徐邦达听说曾任国民党吉林省政府主席的郑洞国在进驻东北后,收购了不少书画珍品,而这些珍品就是溥仪当年从紫禁城带出去的书画珍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唐代人临摹的《王方庆万岁通天进帖》、五代后唐画家胡环的《卓歇图》、五代杰出书法家杨凝式的《夏热帖》、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太白山图》卷等共五件。1948年10月,郑洞国率部起义时,将这些价值连城的书画珍品贮于一个小皮箱中。起义后,郑与解放军接洽时,才将皮箱交给负责接收的解放军部队代管。但事后这批代管的字画就一直无人过问。徐邦达立即通过有关人士查访当年负责接收的部队,终于在部队存放文件的保险柜中找到了那只皮箱,从而将这批书画征集回来。如今,这五件珍品中的《王方庆万岁通天进帖》和《太白山图》卷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其他三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除了为故宫征集书画外,徐邦达作为全国古书画鉴定小组成员之一奔赴全国各大小博物馆,为各地博物馆馆藏书画的鉴定做出卓著的贡献。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各大博物馆藏字画的一级品及故宫博物院所藏字画的一、二、三级品及参考品几乎全部经过先生的鉴定,数目之大,难以统计。

作为一名爱画如命的鉴定家,徐邦达一直认为最好的书画应该由国家收藏。上世纪九十年代,徐邦达在得知“清代四僧”之一石涛的《高呼与可》要上市拍卖后,坐立不安,迫切希望国家能出资购买。而此时又因为住房问题,夫人滕芳要见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徐邦达连连要求夫人见到李瑞环后“莫提住房,只提希望政府想办法收购《高呼与可》的建议”。见到李瑞环,徐邦达夫人径直谈到《高呼与可》,并认为新中国初期,国家经济那么困难,仍能拨出巨款将“三希堂”珍藏的三部稀世字帖中的两部买了回来,抢救《高呼与可》自是责无旁贷。在李瑞环肯定地表示应该由国家购进后,徐邦达兴奋地拉着夫人到昆仑饭店去吃饺子,房子的事情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徐邦达等专家的“主持”下,故宫斥巨资两千多万买下千古法宝《出师颂》,也正是因此,引发一场强烈的争论,一时间议论纷纷,真真假假、值与不值的辩论可谓是无休无止。而此件作品是在徐邦达和其他几位专家一致过目认可的情况下买进的,对此种种争论,徐邦达坦然处之,他的的态度是:“鉴定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说话。”徐邦达的发言一锤定音。时至今日,再也没有人怀疑《出师颂》的真假问题了。

关于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上的权威,有人甚至这样说:“基于徐邦达的鉴定地位,一件古书画,只要徐邦达说是真就是真的,假的也变成真的了。”言下之意很明显。只要是他题跋过的作品,拍卖价格会翻几倍甚至几十倍。正因此,很多人曾试图用重金收买他,也有人托很多关系找他,目的都是一样,希望他把假的题成真的。面对丰厚的诱惑和各种压力,徐邦达不为所惑而断然拒绝,他说:“假的就是假的,就是我父亲的东西,假的我也说是假的,绝不含糊。”说起先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他的夫人滕芳女士曾提起,她曾经开玩笑地要求徐邦达将自己家里收藏的一幅无款宋画《万马图》题为李公麟所作,如果这样,其市场价格将是天壤之别。可一直对夫人“顺从”的徐邦达,这一次还是违背了夫人的意志,照常按照自己的鉴定意见题为宋人无款画。于此,亦可见其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了。

在这个大师、大师之名到处横飞的时代,真正可以称得上大师、大家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徐邦达堪谓是名副其实的一代鉴定大家。也正是鉴定之名盛,掩盖了他其他方面的诸多成果。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乃至学者。他的书法撷取苏轼、米芾之精华而自成一家,同时多书以自己的诗词,这和当代好多号称“书法大师”而不谙平仄不会文章的书匠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以致他的老友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称他:“法眼燃犀鉴定家,兴来挥笔现龙蛇。渔阳体式眉山骨,填得维摩丈室花。”推崇若此,个中真意,当由此得见一二。他的画继承“四王”清新典雅一路风格,给人以隽永无穷的享受,就是二十多岁的临古作品已是得古人三昧,在拍场几可与古书画相颉颃。他的诗词清新典雅、情真意切,从中我们可以更多的看到他学者身份之外的文人情怀。

作为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徐邦达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他将中国古书画鉴定学问“科学化”,从而成就了《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等一本本书现代古书画鉴定学科的扛鼎之作。另外,汇集他一生的鉴定以及鉴定学成果——《徐邦达集》陆续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总数十六卷、超过六百万字的皇皇巨著不禁让后学者产生高山仰止的感叹。

篇13:徐成语

上舍人徐铉

作者:许坚朝代:唐体裁:七绝 几宵烟月锁楼台,欲寄侯门荐下才。

篇14:徐成语

次韵送徐大正

作者:苏轼朝代: (尝与余约卜邻于江淮间将赴登州同舟至山阳以诗见送留别)别时酒盏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

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篇15:徐成语

送徐大夫赴南海

作者:皇甫曾  朝代:唐  体裁:五排   旧国当分阃,天涯答圣私。大军传羽檄,老将拜旌旗。

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何年谏猎赋,今日饮泉诗。

篇16:快乐天使徐小平

2014年8月的一天,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音乐里过了把瘾。他和合伙人王强以及一帮年轻创业者一起,参与了“跨界才女”查可欣创作的MV《异想天开》的拍摄。在最后剪辑而成的MV里,第一个画面里就有他的出场。徐小平、王强和查可欣蹲在起跑线上。由于体态微胖,又穿着白衬衫、长裤和皮鞋,徐下蹲的动作看上去稍有点吃力。但很快,闪到第二个画面,他已经站起来,眼露笑意,却又忍着不笑,躯干扭动起来,双手开始左摆,再右摆,音乐渐响起。

“每天醒来,闹钟总输给梦想/眼睛睁开,我不能输给梦想/一个火花,我必须奔跑才能赶得上它/脑袋里面的风暴,每种色彩,想的和你不一样/别说我异想天开,现在我能够看到未来……”,歌词是描述创业者心态的,后来也被很多创业者首肯。流畅灵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性感妩媚的女歌手、青春的创业者,外加两个可爱“大叔”,开启了一道音乐盛宴。

作为少年时代就练习小提琴,本科就读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音乐生,徐小平算是重温了一次音乐梦。不过,这次MV拍摄中,他只能算是一个配角——主要是协助别人圆梦。而在教育和天使投资领域,他成了主角。

丰收年

刚刚过去的2014年,徐小平忙里忙外,身形出现在各个场所。徐小平的老朋友、原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夏颖奇坦言,见一次徐小平不容易,必须在几波人马中见缝插针,才轮得上。显然,对于“天使”来说,可以对接的创业团队太多,更不消说,对于徐小平这样的创业专家,各种活动、比赛、媒体邀约往往接踵而至。

2014年年尾,由《创业家》主办的中国创业界年度巅峰大趴“黑马盛典”在北京奥体中心举办。活动现场,黑马学院正式挂牌,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出任名誉院长。在现场,徐小平给场下4000名创业者上了第一堂课。他讲了一个稍微有点严肃的话题——商业文明。他鼓吹,黑马学院除了要传授商业技能,更要教创业者为人做事的道理,最终树立中国崭新的核心商业价值观。

徐小平曾经说2014年是天使投资“元年”,事实上,这一年也是他的丰收年。5月16日,美国纽交所敲响开市钟声,聚美优品的陈欧成为登陆纽交所的最年轻的中国企业CEO,而徐小平作为这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也赚了个钵满盘满,用坊间的说法是:“4年获利800倍”。这也成了徐小平足以自豪的一个案例。虽然随后的时间里聚美优品的市值有所缩水,但徐小平的天使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有媒体称徐小平为“2014最牛投资人 ”之一。

时间再往后推移一点,2014年6月,徐小平和王强(原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之一,徐小平的“黄金搭档”)与80后投资人王巍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机构“娱乐工场”——徐小平将其描述为“娱乐界的创新工场”,并称成立娱乐工场的初衷是:文化引领科技、娱乐带动互联网、影视结合时尚。徐小平还为娱乐工场的投资者限定了很高的门槛,只有一线企业家、文化娱乐领域上市公司董事长以及知名投资人或著名艺人才有资格参与投资。

眼下“真格基金”投资项目的丰富程度让人兴奋。其中包括51talk、我赢职场之类的在线教育平台就有十多个。电商方面有聚美优品、兰亭集势等项目。在移动互联网APP方面则有易到用车、大姨吗等热门应用。此外,真格基金还投资了格灵深瞳、亿航无人机等前沿科技公司。

8月12日,红杉资本与TechCrunch中国/动点科技联手举办“前方高能!红杉陪你创业去”暨“XFounder Night(创始人之夜)”晚会。来自全球数百位85后、90后TMT领域早期创业者成了现场主角。作为沈南鹏的朋友,徐小平出现在这个动感愉悦的音乐之夜上,他带着自己参与投资的蜜芽宝贝、51Talk无忧英语、大姨吗、格灵深瞳四家早期创业企业创始人,和查可欣一起,又一次共同演绎了创业励志歌曲《异想天开》。

在现场,没有人会记起徐小平是“50后”,因为他的活力丝毫不亚于年轻人,而且他也爱表现自己。2012年年末,徐小平领衔演绎的一段“平叔STYLE”在网络上获得一片赞誉,他还在微博上调侃:“据传央视要花巨款请韩国鸟叔上春晚,出场费可能高达三百万!本着为国家省钱的心态就跳了!结果央视到现在还没来联系我!……”。2015的新年到来之际,徐小平故伎重演,又录制了一个“小平(苹)果”的视频,放到网上传播。在这段视频里,他还带动了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的几个理事一起跳——非要把热力传递到更广范围。

这样,自2006年新东方上市之后,当时50岁的徐小平再次出发,到现在,已成功成为一个著名的天使投资人。8年多投的上百家创业公司,让他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魅力人格

在徐小平的好友、报告文学家卢跃刚眼里,徐小平“胖乎乎,圆乎乎,矮乎乎,头很大,积木一样搭上去似的,手舞足蹈,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而且瞬息万变,像个卡通人”。

毫无疑问,徐小平是活跃在中关村的一个“奇葩”人物。几乎所有的见过他演讲的人都会被他那种快乐劲头感染。他标志性的“哈哈”和挥手动作让人印象深刻。别人的笑可能是局部的,他一旦发笑,就是全身性的,满脸绽开、手舞足蹈,有一种艺术家式的感染力。

他的语汇里没有中性词。比如,他爱用“伟大!”、“绝了!”、“深刻!”、“极致!”、“辉煌!”、“无与伦比!”、“美仑美奂!”等用惊叹号才能结尾的句子。

他说话的时候,常常会在主客位之间转换,有时说到精彩处,会打住,说,“不好意思,我要表扬一下自己”。“山穷水尽无签证,柳暗花明有小平”,……“啊啊——我的美国签证哲学可以叫做美国音乐签证哲学,啊啊——用音乐的撞击力办签证”。“啊啊”这样的语气词在他的演讲中也时不时出现,似乎在为一个精彩的句子和思想做酝酿。

他也会调侃自己。大约从2004开始,网络上开始流传新东方教师罗永浩的录音讲话,像病毒一样迅速。徐小平调侃道:“我既骄傲,也酸楚。骄傲是因为罗永浩是我在新东方同事,酸楚是因为罗永浩后来居上竟然把俞敏洪、王强、徐小平风头盖了下去!”

nlc202309040527

徐小平的乐观和喜感能让人放松,激发别人的自由和创造。那些接受他投资的人会觉得轻松。世纪佳缘的创始人龚海燕说:“他不添乱,简直是个甩手掌柜。”

“我觉得人生是从烦恼走向烦恼,中间强颜欢笑的过程。”有一次,徐小平这么说。他其实是经历过痛苦和挫折的。在北大的时候,他曾经想走仕途,但“此路不通”;结了婚没房子住,到处打游击,后来一度住进了北大的乐器仓库。家里没有电视,除夕之夜带着礼物到同事家蹭电视看。去加拿大之前,在美国待了整整八个月,找到的活是洗碗。在加拿大读了硕士以后,没有找到工作,但老婆却生孩子了……

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还是他的喜感。他那种乐观劲看起来发自内心。或者说,乐观的想象力和把生活“戏剧化”就是他对付一切痛苦的手段。

他说:“我有一个特点,一人独处的时候,特别的欢乐,我不怕孤独,一般独处的时候特别高兴的人,能够触发原生的幸福感。”

徐小平这种内在的“幸福”能力,外化到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他敢于和愿意去信任别人。

在一次央视“开讲了”的节目中,徐小平说:“在我的人生枝头,因为信任而结出的果实,远远大于因为轻信而丢弃的那些东西,所以信任他人的能力也是人生收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品质。”

由于在加拿大送过比萨饼,徐小平对送快递的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现在我在北京,无论谁送什么东西来,我一定要本能地给他一点钱,或亲自给他打开一瓶可乐或一瓶水。因为我在国外的时候,无论是在餐馆工作还是去送披萨,心里想的其实就是20块钱的披萨饼,那个人能不能给我2块钱小费。”

曾经有个女性创业者,事业艰难,生活窘迫,找到徐小平,希望得到他的投资。徐小平根本不看好她的项目。但是几经接触,对这个创业者本身起了恻隐之心,给了她20万元,但提出条件让她不要说徐小平是投资人。“本质上,我是穿越时光隧道,把这笔钱给了当时陷入困境的我自己。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走投无路的影子。给完钱,我了却了一个心愿,感到无比幸福。”徐小平说。

徐小平的同事兼挚友王强说他现在在“真格基金”非常快乐,这缘于徐小平率真的性格,“我坦率地讲,如果我这一生,要有一个最重大的事情要托付给一个人的话,在朋友中我可能想象的第一个人,或者没有第二个人,那就是小平。他真是没法掩藏。”在另一个场合,王强总结徐小平的两个特质是“真”和“爱”。

魅力人格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说法。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认为:任何具备独特性格、个性、魅力的符号,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魅力人格。在越来越信息化的时代,在代码堆积的网络世界中,人格魅力成了是互联网世界里的最稀缺品。徐小平显然符合魅力人格的各种要素。

新东方

2013年5月的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把已经成为天使投资人的徐小平的记忆拉回到在新东方的那些年。

影片一出,就有人问徐小平:为什么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而不是 Chinese dreams in China?

徐小平说:所谓美国梦就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肤色种族、不问户籍,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其实徐小平自己岂不是也试图在新东方实现这样的理想的梦?在某种意义上,他把美国梦变成了“中国梦”。

新东方时期是徐小平的书生意气和实用主义同时绽放的一段时光。从卢跃刚先生的《东方马车》里,我们可以看到徐小平是如何将一腔书生意气挥洒在新东方这块实验田里的。

1995年底回国加盟新东方后,徐小平不仅负责出国留学、签证、移民咨询,还主持、打造、提炼“新东方精神”,在《新东方精神》一书的序言里,他把这个原本做留学应试的培训机构的使命升格为“我们要参与改造、更新我们古老的文明!”

而更切实的“改造”发生在新东方学校本身。徐小平这样说过自己的企图:“在国家现行法律体制允许的框架内,建立并尊重新的企业制度、建立并尊重新的游戏规则、扩展新东方精神、重建新东方文化,从而进一步把新东方教学与思想的艺术向更广大的中国青年传播。”

新东方毕竟是俞敏洪创立并主持的新东方,它在很大程度上要服从俞敏洪的意志。俞敏洪有着过人的坚韧和勤奋,也有接地气的智慧——他出身于农村家庭,也了解国情。但是,在早期,他的身上也可能有一些不够现代的东西,比如家族化倾向、不敢辞退人、决策不透明等等。所以,徐小平半开玩笑地说,他在新东方的“伟大使命”之一,就是“关心俞敏洪,批判俞敏洪,改造俞敏洪,提升俞敏洪”。

据徐小平回忆,自2001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立,他就积极推进公司内部的企业治理,包括限制俞敏洪的各种权利,推动新东方内部投票权、分红权和知情权等权益的制度化建设。

但显然,徐小平“力度过分了一点”,他甚至团结了一帮人站到了俞敏洪的对立面,使得俞敏洪有点下不了台,以至于到了两个人几乎不能同时留在新东方的地步。最后,投票程序开启,要决定徐小平是去是留。最开始作为徐小平“改革”同盟者的王强,综合考虑了大局,把支持票投给了俞敏洪。

徐小平推动着集团内的民主机制,最后他在民主机制下被“赶”出了新东方——虽然他依然是新东方占股10%的重要股东。

这个时候,徐小平也显示了过人的拥抱失败的胸怀。他在表决结束后,居然上前去拥抱了俞敏洪——这让旁观者吃惊。

走出新东方后,徐小平有了一段独处和安静的时候。他写下了《图穷对话录》,把原来的留学咨询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上升到了人生咨询的新境界。该书系统总结了新东方的留学理论,明确提出“反对‘留学无意识’”。这本书一出版,即引起轰动。

奇迹再度发生。俞敏洪读了《图穷对话录》部分章节,对徐小平大为赞许。2002年教师节,新东方全体高管开会,庆祝《图穷对话录》出版,“徐老师”被“俞老师”请回了董事会。

nlc202309040527

徐小平被卢跃刚认为是新东方少有的具有政治和企业发展战略思维的人。不管是新东方公司化改造、北京市“全民学英语”、与联想集团的合作,还是临危授命处理ETS危机、引进包括普华永道在内的外界专业人士、专业机构,都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应变能力。

2001年11月的那次“出局”还对徐小平的性格产生了影响,他开始反思自己,让激情平息,让理性延伸。不过,徐小平的核心想法没有变。他呼吁和提倡在新东方积极开展对于新东方学生整体出路的引导和人生设计指导。

他认为,新东方虽然只是一个英语培训机构,但是,新东方的规模和影响如此之大,已经回避不了对于当代青年的整体出路问题的责任。“中国没有宗教,而且礼崩乐坏,整个社会需要新的思想和理念来引导他们。”他说。

当然,作为新东方“大当家的”,在起步之初,俞敏洪考虑更多的是生存,上市以后考虑更多的是要盈利。但不管是受到徐小平、王强的激发,还是自身就潜藏着理想主义的情怀,俞敏洪大体上还是与两位好友心气相通。2013年5月,俞敏洪表示,他真正的理想是“创办一所鼓励通识教育、培养人文主义精神的私立文科大学”。

正是在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这样的人的努力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新东方在中国大地上创造了一种奇特的企业文化、一个有独特魅力的软环境。据卢跃刚在《东方马车》里的描写,新东方老师人才辈出,性格各异,各具风采。在新东方的几个主要领导之间,碰撞之激烈、言论之民主为当时其它企业所罕见。新东方的开放性也让人咂舌——他们居然能让卢跃刚进入到企业运营的最深处,几乎用白描的方式记录里面各种事件和各种人的真实状况——其中也包含看上去比较“不堪”的状况,比如俞敏洪下跪这样的桥段……。《东方马车》可谓是中国出版史的一个奇葩。它的出现,离不开卢跃刚,更离不开新东方这样一个特殊的企业。

新出口

离开新东方以后,徐小平活蹦乱跳的生命力需要找到宣泄的地方。最终,他在天使投资中找到了出口。

现在的徐小平痴迷于年轻人的创业。他认为:“创业暨自由,创业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能量全部爆发……说实话这是真正个人的价值极大地提升的一个途径。”

和以往的出国热相似,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科技创业的潮流也正在兴起,甚至有的年轻人出国后还没拿到学位,就回来创业。

徐小平的第一次投资是2006年开始的,是投给杭州一个新东方的前下属。然后又陆续投了几个。在初尝了天使投资的甜头以后,在2010年的10月份,徐小平一个人去了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沃尔顿、斯坦福、伯克利六个学校,做了一次巡回演讲,主题是“中国创业与投资机会”,他又一次回到了最熟悉的年轻学生中间,这一次不再是教他们怎么出国,而是教他们怎么回报。

怎么样的人才能得到徐小平的青睐,得到真格基金的投资呢? 徐小平的经验是“看人”。而“看人”这种“技术”,他也是经过不断磨练的。从最初的见一个投一个,到现在的精挑细选。他的投资水平在不断进化,信心也开始增长。

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首先是用眼神“杀死”了徐小平。他来见徐的时候带来一大堆材料。徐小平回忆说:“当时他坐在我的对面,目光炯炯,有那么一种穿透力。”徐小平认为他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而这一点,必须是CE0具备的素质。

兰亭集势创始人郭去疾原是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的特别助理。郭去疾与徐小平加起来见面不超过5次,但一通电话就拿到了徐小平给出的10万美元天使投资。徐小平看重他的背景,他的能力。

并非每个创业者都愿意被投资。“90后疯狂程序员”、猛犸浏览器的发明人季逸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真格基金找到了他。徐小平建议,可以成立一个实验室。给季逸超的承诺是,不设时间表,自由发挥。“哪怕你把钱都花光了,失败了,只要你继续创业,我们仍然出钱。”季逸超那时还没想好要做什么,听这么一讲,“何乐不为嘛”。

据徐小平介绍,概而言之,真格基金选择创业者是从四个角度来判断:学习力: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习能力,比如学历就代表一个人过去的学习能力;工作力:包括工作经验、技能和资源等;影响力:也叫个人魅力,就是感染他人的能力;坚持力:能够克服困难走过去。他们也从三个角度来判断团队:团队吸引力、团队互补力和团队协调力。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按照徐小平这样的激情式的天使投资风格,直觉也是他依赖的一个因素。徐小平告诉记者:“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我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对这个创业者,自己是否愿意给他50万美元并感到快乐——我指的是白给。”

说到这,徐小平又继续解释了一句:“我们能达到这种境界,确确实实抓住了天使投资的灵魂,因为天使投资和别的不一样,没有数据,没有产品,只有一个梦,以及梦穿过你的眼睛放射出来的光芒。”

逆生长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这是徐小平喜欢的一段话,原作者是美国的梭罗。这段话也在美国影片《死亡诗社》里出现过。用它来对近年来活蹦乱跳的徐小平做个写照,似乎是贴切的。

徐小平曾尝试做过企业家,但他认为自己失败了,然后碰巧做了投资,他找到了人生的发力点。他告诉记者,真格的目标是做世界最伟大的天使基金。因为,未来十年,世界经济最伟大的战场、最伟大的舞台就在中国。

当然,但徐小平的兴趣不止于此。他从2009年9月开始在新浪开微博,到现在已经发布微博1.4万条,粉丝1192万人。他在微博上关注热点社会事件,关注青年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想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之一”。他也不忘时不时地给创业路上遭遇暂时挫折的龚海燕、陈欧等打气。同时,近期也常关注美食和风景,对“且吃且看”、“巴黎吃货”、“旅行同路人”等微博号上的美食、美酒和美景特别感兴趣,随时加以点评。

他还告诉老友夏颖奇,他还想写小说、写书,他半开玩笑地说:“因为我的文字曾经迷倒过无数少男少女,我想继续迷倒新一代读者。我觉得自己有点老化,但是通过写作和读者对话,最最能够唤起我灵魂的活力,更新我精神的年龄状态。”他一边说,一边哈哈笑。

“如果我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新东方时期算一个阶段,到现在的投资生涯算一个阶段,到70岁之前,还有第三个阶段,它很宏大,我不清楚是什么,大概和写作有关,一定是有创造性的事情,它在召唤我。”

徐小平既会谈理想,也不耻于谈商业——长期工作生活在中关村,他认为中关村之所以发展得那么蓬勃,就是因为它是个商业世界——只不过它是基于理想主义的商业世界,而企业家们的令人震撼的成就也源于他们基于价值追求的经济行为。

作为北大人和中关村人,徐小平这么赞叹身处的这块地方:“如果说北大是一片精神家园,那么中关村实际是一片精神的沃野。它跟北大不一样的是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更广阔的人才翱翔的空间,所以‘中关村’这三个字,从当年狭窄的街道,从海淀西区的大街小巷,现在变成如此的高楼大厦,对我来说,似乎也是我们的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刻在记忆里。另外中关村对我来说是有生命的,它也在成长,它是越长越年轻,如果说它八十年代是50岁,九十年代40岁,二零一零年代是30岁,那么现在中关村像一个20岁的妙龄少年。”

而徐小平没有提及的是,他自己就是一个和中关村同步的孩子,随着中关村因活力四射的创业氛围变得越来越“年轻”,天使徐小平也在“逆生长”中再次快乐起飞!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竞赛智力题下一篇:十7大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