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的会计面试技巧

2024-04-14

很的会计面试技巧(精选8篇)

篇1:很的会计面试技巧

第一,明确面对人群及内容;

对于当众演讲而言,首先要明确面对人群及演讲的内容。以便决定你你的话语、语言及肢体互动。

第二,不要照本宣科的读幻灯片;

切记您创建幻灯片的目的是支持口头演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投稿演讲,可事实上却常常回头看屏幕。读幻灯片,只会不断打断你的演讲思路,这也间接地告诉听众你根本就不理解自己要讲的内容,从而对你的演讲失去信心和兴趣。

第三,把握10~20~30原则;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要演讲一个小时或更多的内容,这个原则一定要遵守。一个Powerpoint不能超过10张幻灯片,演讲总长不能超过20分钟,而且幻灯片的字体要大于30号。你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较少的幻灯片和精炼的语言将其精华传达给听众。

第四,从听众的角度出发;

要从听众的立场来撰写演讲稿和思考问题。哪些内容对于听众比较难理解;哪些内容会使听众感到繁琐?总是要记得,对听众来说,这里面表达的内容有什么意义。

第五,放慢速度;

为了防止自己紧张忘词,一定要试着放慢你的演讲速度。紧张或没经验的演讲者更容易在演讲时像打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试着放慢你的语速,并且通过增加一些停顿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第六,与听众的眼神交流;

销售人员都知道,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盯在做决定的人身上,因为秘书和助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板做决定。所以要尽可能与现场大部分听众进行眼神交流。

第七,演讲变成讲故事;

这个怎么理解呢?如果你的演讲比较长,那最好加入一些小故事、双关语和奇闻轶事等来串联整个演讲,同时也帮助阐述观点。优秀的演讲者都知道怎样将小故事和要阐述观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第八,演讲时提高音量;

演讲最忌讳听众无法听到演讲者在讲什么。虽然现在都有麦克风和扩音器了,但是你仍然要确保使所有听众都能听到你。提高音量不是说要你喊,正确的做法就是挺直身体,从肺部而不是从喉咙里发出更为清晰的声音。

第九,注意演讲时的语气词;

当你感觉要说“呃”、“啊”等语气词时(过多语气词只会让演讲变得糟糕),可以停顿一下或者深吸一口气。虽然停顿会显得有些尴尬,但是听众会很少注意到的。

第十,尽可能早到会场;

不要等到听众都坐好了,你才慢吞吞地调试好投影仪和幻灯片。提早到达演讲地点,熟悉一下场景,检查电脑和投影设备,确保不会出现异常的境况。而且这有助于消除紧张感。

第十一,要适当的安排评论时间;

另一个潜在的不良习惯是演讲者在一张新PowerPoint幻灯片出现时就立即开始评论。那只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恰当编排的PowerPoint程序在展示新幻灯片时,先会给观众阅读和理解的机会,然后才会加以评论,拓展并增补屏幕内容。“这是个时间安排的问题,永远不要在幻灯片一开始就评论。

第十二,PPT设计中的其他影响和图表;

不要把演示限制在PowerPoint提供的范围内。使用外部影像和图表(包括视频)能增强多样性和视觉吸引力。有时候在演示中加入一两个很短的视频剪辑会有助于制造幽默效果、传达信息和减轻拥堵感。

第十三,强有力的材料支持演讲;

这也是预防紧张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在某种程度上,PowerPoint的易用性可以成为它最致命的弱点。虽然利用它可以轻松创建引人注目的幻灯片和图形,但您需要知道PowerPoint并非独立存在。观众前来并不只是为了观看屏幕上显示的影像,更多的是为了聆听您的演说。您需要构建一组强有力的PowerPoint程序,但也应确保您的口头评论同样引人入胜;切记您创建幻灯片的目的是支持口头演示。

第十四,15字总结;

你能把你的想法用15个词总结出来吗?如果不能,那就再总结。演讲对信息的传递并非理想中的那么强有力,所以在演讲中不断重复这15个词的总结可以达到强调和加深记忆的效果。

篇2:很的会计面试技巧

二、重复衔接法。所重复衔接法,就是一旦忘却的时候,要把最后这句话再加重语气重复一遍。这样,往往能使断了的思维链条再衔接起来,使演讲顺畅地继续下去,比如前段演讲最后一句话是:“我理解了他们的爱吗?我懂得爱他们吗?”而后段前句话是:“从那以后我变了”。一旦前段讲完了,而后一段的前句话又忘了,这时,你可以有意地加重语气,重复讲一遍前段最后的那句话“我懂得爱他们吗?”往往就在重复的这一瞬间,便想起了后段的第一句话“从那以后我变了”。这样,演讲就可以继续下去了。

三、跳跃衔接法。演讲者常常出现的忘 却,并不是把后面的全部忘却了,而仅是把下段的第一句或整段忘记了。这时只好随方就圆,忘却就忘却吧,哪里没忘,就从那里接着讲下去。这就是跳跃衔接法。用这种方法虽然丢掉了几句话,甚至一个段落,但它总不至于因中断而破坏了演讲的气氛,涣散了听众的注意力,影响整个演讲的效果。如果这几句话或这段比较重要,演讲期间又想起来了,可采取在收尾前补充的办法。比如可以这样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就可以把忘掉的重要段落补充进去了。

篇3:很的会计面试技巧

一、面试仪表

参加面试时, 应做到衣着大方、整洁、得体, 注重个人卫生, 各方面都要符合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女士的服饰不要薄、露、透, 忌浓妆艳抹, 不要穿走路时声音很大、造型夸张的高跟鞋, 忌人未到香水味先到。尽量不要佩戴首饰, 即使要戴, 一两件足矣, 但应保证材质一致、质地上乘, 不要给他人留下廉价的印象。男士在个人卫生方面应多下些功夫, 可携带公文包, 忌将钥匙、手机、现金等物品全部放在衣服口袋中, 造成衣服不平整、走路时叮当作响;忌穿着印有广告文字和图案的T恤等服装。

二、面试谈吐举止

面试官多为各学院 (系) 的主要领导。如果应聘成功, 今后还将长期共事、相处, 因而应聘者应十分重视第一印象。谈吐举止应稳重、自信, 注重与面试官的双向交流,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聘者无须紧张拘束 (尤其是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 , 坦然回答即可, 并可适时对待遇、工作条件等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努力营造严肃却又不乏轻松的谈话气氛。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 应坦诚, 并表示面试结束后要对该问题进行学习, 忌不懂装懂。

三、面试谈话重点

(1) 科研能力方面

应说明自己已发表过多少篇会计学术论文 (尤其应分别说明第一作者和核心期刊的比重) 、参加过多少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编/参编过哪些著作或教材、协助导师做过哪些工作 (如翻译、修订、校对) 等。这一点是最能增强竞争力的。

(2) 学历学位方面

应说明最高学历及学位, 并说明是全日制还是在职。如果毕业于211院校、985院校等, 应进行强调, 并说明该校及该校的会计专业有何特色、著名校友等。

(3) 授课经历方面

这对“跳槽”的会计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应说明自己以前讲过哪些会计专业课程, 哪些课自己最为擅长。一定要谈谈自己教过的每门课程的重难点、特色、学生是否爱学、教学经验等。这些见解均来自自身的体会, 十分独特, 他人不易模仿, 有利于提高应聘成功几率。如果以前有过《税务会计》、《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等难度大、教师不愿讲的课程的授课经验, 或有过《会计仿真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课程的授课经验, 都可进行说明, 增加自己在面试官心目中的份量。目前, 高校不缺会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一般性、理论性、入门型课程的会计教师, 缺的是肯吃苦、肯讲难度大、实践性强课程的教师。

(4) 资格证书方面

资格证书标明了过去的会计学习历程, 体现了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说明自己拥有哪些会计方面的资格证书, 如会计证、助理会计师证、中级会计师证等。如果拥有注册会计师这一国内会计领域最难考证书, 一定要重点强调。

(5) 文体特长方面

大学教师尤其是会计教师, 普遍稳重有余、活泼不足。如果具备一定的文体特长, 则能够为自己的面试加上绚烂的一笔。

(6) 其他方面

应聘者一定不要认为自己各方面的信息已经写在简历里了, 面试时简单地说说即可。面试官自身工作繁忙, 可能无暇仔细阅读简历。另一方面, 简历内容虽然全面, 但不如口头表达重点突出。会计教师尤其是已有多年教学研究经验的教师, 可以谈谈自己从教多年的体会和经验, 最好能对会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自我介绍非常重要。表达要流畅自然, 免得给人以造假心虚之嫌。内容要立体化、重点突出, 可以从以上方面入手。最后, 一定要表达自己对会计教师这份职业的向往与热爱。

近年来, 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转变。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 其中本科院校共计1112所, 比上年增加22所, 高职院校1246所, 比上年增加31所;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15.66万人, 比上年增加4.51万人, 其中专任教师134.31万人, 比上年增加4.7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迅速扩大, 因而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呈直线上升。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最新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 其中硕士生517200人, 博士生67216人。而在2003年, 我国研究生招生总数还仅为26万多人, 十年间翻了一番。会计专业不论是高考还是考研, 均为热门专业, 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在节节攀升。要想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会计专业能力外, 还应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这关乎着能否应聘成功并顺利开展会计教师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罗永胜, 许明媚.高职教师招聘中的问题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03

篇4:浅析会计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 会计课堂 有效提问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23-010

《汉语大词典》中对提问的定义是这样的:提出问题问。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反馈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作为中职会计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对于我们授业的对象——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不一样的特征,他们在初中时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不受老师的重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结合我自己在会计教学中的实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会计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凸显知识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结合教学重点,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首先,问题难易要适当,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其次,问题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问题的表述要清晰、简洁

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在提问前教师可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中职学生普遍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所以教师还可以配合适度的肢体动作,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思考时间

提问时问题切入点要求切中要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而言,在刚开始授课时提问是引发学生兴趣;而课堂中间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避免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引发疲劳而跑神;知识点学习后提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巩固学习成果。所以不同时间点问题的设计应该各有特色。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需要停顿,有等待时间,等待时间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没有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短,尤其是等待基础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短。我们有些专业老师,在问题提出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忘却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自问自答。这样学生出于“云雾”之中,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并且考虑不同层次

教师提问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提问各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思想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但是有些教师习惯按照学生的座次、花名册上的顺序依次提问,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虽然可以使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但是因为提问有一定的次序,学生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轮到谁来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问题,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全体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而且提问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只向少数聪明的学生发问,这样会打击部分“学困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做出评价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结果及表现要及时的给予明确、有效的评价。教师恰当点评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也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环节。对于中职的学生,在初中时,得到的肯定较少,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要以肯定和鼓励为重,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特别是对于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当他回答正确时,要积极的给予表扬和肯定。而当他回答不了或者回答差强人意时,也应该慢慢引导,表扬他的态度或者勇气等,不能言语歧视,给学生难堪。

六、鼓励学生由回答问题到学会提出问题

学生的潜能犹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中职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差,但智力、思维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正确解答问题的习惯。让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会处于主动地位。然而,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张春来.《浅谈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河北.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2012.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3]汪文君.《浅析课堂提问的艺术》.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篇5:手工会计各环节操作技巧

对一般企业来说, 年初建账是会计工作的开始。上年末有余额的账户 (总账、明细账、日记账) , 要将余额抄录到新账, 在新账的摘要栏写上“上年结转”, 余额栏写上余额, 并标明余额方向;上年末无余额的账户, 可以在新账上开设相应账户以备用, 也可以在要用时再开设。这一环节的目标是建账数据正确。这一环节的技巧是建完账后, 用下列公式检查建账是否正确: (1) 总账账户:∑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2) (某一) 总账账户的余额=其所属明细账户余额之和。

二、填制记账凭证

这一环节的目标是分录正确, 会计凭证整洁美观、便于装订、使用方便、节省时间。这一环节的技巧如下:

(1) 对原始凭证一般不裁剪, 尽可能保持原始凭证的原貌。为了审计查账时方便打开原始凭证, 对于比较大的原始凭证要折叠。为使记账凭证美观, 应按原始凭证长宽等于或略微小于记账凭证的原则进行折叠, 且要考虑装订后能够打开原始凭证。比较小的原始凭证粘贴在原始凭证粘贴单上。当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比较少时, 可直接用胶水将原始凭证 (或贴有原始凭证的原始凭证粘贴单) 粘贴在记账凭证的后面, 技巧是在原始凭证正面的左上角涂胶水, 然后将记账凭证对齐原始凭证上边和左边贴上去。当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比较多时, 如仍然用胶水粘贴则会影响装订后的美观, 可用别针 (避开装订位置, 以便装订后取出别针) 从右往左别住或回形针固定该记账凭证及其原始凭证。上述操作, 均要避免在粘贴原始凭证和装订记账凭证后原始凭证上的文字、数字、签字 (原始凭证反面可能有签字) 等信息看不到的现象。

(2) 在一次集中填制许多张记账凭证时, 每填完一张记账凭证 (包括粘贴原始凭证、填写编号) , 宜将记账凭证向前翻过去, 正面朝下依次堆放, 记账凭证填完后, 整体一次性将这些记账凭证翻过来, 记账凭证即按从小号到大号的编号顺序 (装订、记账顺序) 堆放了, 这样做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对填制好的记账凭证要用铁夹夹好, 以防止散失, 夹记账凭证的位置也有讲究, 最好是夹上边, 不夹左边和左上角。如果夹左边或者左上角, 在不取下铁夹翻动记账凭证时, 会使这些记账凭证不平整, 影响整齐装订。

三、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

这一环节的目标是登账不重不漏、便于对账、节省时间、减少差错。这一环节的技巧如下: (1) 根据已审核但未装订的记账凭证登账时, 应先取下铁夹, 每登完一张记账凭证, 同样要注意翻过去, 正面朝下依次堆放。 (2) 为了节省时间, 迅速找到所要登记的账户, 可在账页上粘贴标签。可用单面胶做标签, 在单面胶上写一级科目名称, 粘贴在该一级科目的第一个明细账户的账页上, 要将标签上一级科目名称露在外面, 以方便查看, 这样通过查看标签就可以迅速找到所要登记的账户在账本内的大致位置, 缩小查找范围, 提高记账效率。 (3) 为避免重复或遗漏登账, 登账后应在记账凭证上注明过入账户的页码, 或者打“菁”, 后者简单方便, 前者容易与相邻的金额数字混淆, 影响会计工作。 (4) 在活页式账本中增加明细账户时, 要将一级科目相同的明细账户集中放在一起, 以便于总账与明细账核对。 (5) 实际会计工作中, 可能出现不小心登错账户 (应登A账户却错误地登了B账户) 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不要急于将错行划线注销作废 (影响账面整洁美观) , 而应利用错误的这一行, 将错就错。具体做法是:用红笔将错误的文字、数字划去 (暂不盖私章) , 等下次要登这个账户时, 利用这行登账, 之后在原错误的文字、数字上盖私章, 这样让人看起来像是更正错账。 (6) 在每一账页快要登到最后一行时, 预计本年还有经济业务, 需要继续往下登, 则可提前在最后一行的“摘要栏”写上“过次页”, 下页的第一行的“摘要栏”写上“承前页”, 以免埋头记账时, 忘记“过次页”和“承前页”。

四、编制科目汇总表

这一环节有两个步骤:T型账户汇总和编制科目汇总表。这一环节的目标主要是数据准确, 具体技巧如下: (1) T型账户汇总。顺序编号的记账凭证一般达到1.5~2cm厚度时要作为一本记账凭证, 要进行汇总, 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白纸上采用T型账户汇总, 依据待汇总的记账凭证上的一级科目, 一边开设T型账户, 一边登T型账户, 登完后, 在每个T型账户的最后一个数字的下方划一道横线, 在横线的下方算出并写上该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值得注意的是, 汇总时应取出铁夹, 并且每登一张记账凭证, 应将该记账凭证翻过去, 正面朝下依次堆放。 (2) 编制科目汇总表。将每个T型账户的账户名称及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抄入科目汇总表, 在科目汇总表的最后一行算出并写上合计金额, 即算出汇总的记账凭证涉及的总账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的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的合计, 并检查二者是否相等, 如不相等, 则应找出差错。

五、装订记账凭证

编制科目汇总表后, 即要装订记账凭证。这一环节的目标是顺序装订、美观牢固、节省时间。具体技巧如下: (1) 装订前应清理记账凭证的顺序, 科目汇总表放最上面, 其次是汇总的T型账户, 接下来是从小号到大号的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科目汇总表、T型账户应折叠好, 将记账凭证整理整齐, 放好封面封底, 用铁夹夹好。铁夹不宜太大, 以夹住记账凭证能非常平整地放在装订机上为原则。如果铁夹太大, 则已夹住的记账凭证, 放在装订机上会不平整, 影响装订效果。 (2) 待装订的记账凭证整理好后, 如果发现由于原始凭证折叠的原因, 待装订的这本记账凭证非常不平整, 左上角 (装订的位置) 大大薄于其他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 应在左上角里面适当的位置垫些折成小三角形的废纸, 以使这本记账凭证平整。 (3) 装订后, 用胶水固定一段时间后 (刚刚装订就翻动的话, 因胶水未干, 未固定好, 会影响装订效果) 再翻动, 并抽出回形针和别针。 (4) 月末, 特别是年末最后一本记账凭证应不急着装订, 以避免重复劳动。因为最后一本记账凭证装订后, 甚至财务报告报出后, 可能会发现当月 (年) 经济业务处理错误或者尚有经济业务尚未处理完毕, 且这些经济业务对财务报告数据有较大影响, 需要继续填制记账凭证、更改科目汇总表, 这时需要拆开最后那本记账凭证, 加上新填制的记账凭证, 重新装订。

六、登记总账账户

记账凭证装订后,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总账。这一环节的目标是规范准确、减少差错。主要技巧如下: (1) 登总账时, 在总账账户的摘要栏写上“汇总××凭证”, 每登完一个总账账户, 应在科目汇总表的“总账账页”栏相关位置作标记, 以避免重复和遗漏登账。作标记的方法有二:一是打“菁”, 二是写上总账页码。笔者认为前者更好, 因为打“菁”比写总账页码简单方便;更重要的是, 如果写总账页码, 页码数字易与相邻的金额数字混淆, 给会计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 总账一般是订本式账簿, 要事先给每个总账账户预留足够的空白账页 (根据上年实际预计或根据每月记账凭证本数预计) , 以免因经济业务过多, 在“过次页”时, 次页是另一个账户, 从而出现账户记录不连续的现象。

七、期末结账与编制会计报表

篇6:搭建《基础会计》学科的教学技巧

一、巧布局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布局决定着本节课课堂教学的成败。比如,在现行准则中,无形资产准则已将商誉从无形资产包含的内容中剥离,关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无形资产的定义及内容,还应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旧准则包括商誉内容而现行准则要剥离它。首先,教师可以从问题出发,层层设问,步步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挑选一个小组作答,其他小组必要时可做补充。最后,教师评价、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想上好一堂专业课,就必须准备充分,把知识点准确地讲出来,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巧导入

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导入形式,必要时可设计悬念,恰到好处地吸引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树立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只简单地就知识点讲知识,而应在讲解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讲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可以结合中集集团、济南轻骑等关于公允价值的案例;讲到坏账准备计提时,可以以美国联区金融集团、蓝格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调整坏账比例调节利润的案例为补充;讲到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以首都钢铁公司的例子辅助教学。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作支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对会计理论的真实需求。这样,上课时学生听得会更有劲,学起来也会更积极、更主动。

三、巧激励

基础会计学离不开数字,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数字进行。教师只有设法把学生最熟悉的数字编排成形象、鲜活的知识,使枯燥的数字“活”化,才能讲之生奇、用之出巧。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会计发展的动态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会计知识,也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国内外一流财会专业管理人才的成功案例,将数字具体化,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京东现任CEO刘强东,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白手起家开始创业,面对各方质疑,孤身奋战,最终收获了成功。2014年5月22日,40岁的刘强东创办的京东商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按照19美元发行价计算,刘强东持有京东18.8%的股份,身家约为300亿元人民币。

四、巧方法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车票、购物发票、饭店收据等练习账本登记,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支票、增值税专业发票的样式展示给学生,或把这些票据的复印件发给学生。实物展示直观而形象,理性又感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影像资源,通过计算机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呆板的图形形象化,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边观察,一边对问题进行独立地思考和探索,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展现会计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相关知识的敏感度。影像资源运用于会计课堂,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探究奥秘的心理相契合,能够很快地吸引和感染学生。

五、巧理解

为使学生理解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并做到融会贯通,教师可在教学中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点间的关系,实现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比如讲会计恒等式这节课时,让学生掌握核算方法、会计的一般原则及会计要素,理解并运用会计恒等式十分重要。这些抽象的理论,对刚刚接触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报表及凭证等实物讲解核算方法,举例分析会计的一般原则,采用直观形象更利于学生理解的方法,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个会计要素的讲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六、巧练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课堂练习环节尤其重要,只有将课堂练习环节利用好,学生所学知识才会得到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巧”练习,即练得精,练得实,练得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角色让学生扮演,如学生们都可以是会计,当原材料采购进来入库以后,会计需要怎么做?或者有的学生当会计,有的学生当出纳,公司老板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时,会计和出纳又需要做些什么?这种有针对性、注重实效性的课堂演练是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一种好形式。

七、巧结尾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课程结束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而设计。如悬念式——设置悬念,不失为结束课堂教学的好方式,为讲下节课埋下伏笔。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其更好地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和升华。

如何把抽象的会计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能力,关键要看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巧布局、巧导入、巧激励、巧方法、巧练习,让基础会计学科演变成直观具体的魅力学科,是教师需要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

篇7:试析会计分录的讲解技巧

关键词:会计分录,讲解,技巧

在会计实务中, 填制记账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和重要环节, 而作为记账凭证主要内容的会计分录是大学会计专业新生学习会计核算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 作为教师必须把握新生的特点, 探索讲解会计分录的技巧。

在以往的会计基础教学中, 往往要求学生从原始凭证或文字叙述直接编制会计分录, 这使部分学生感觉非常困难, 不符合初学者的认知特点, 没有做到循序渐进。本文正是从上述缺陷出发, 细化讲解会计分录的步骤, 详见图1。

(一) 根据原始凭证总结摘要。

要求学生在辨识原始凭证的基础上, 写出经济业务的要点即摘要。例如, 根据取得的金额为800元的“现金支票存根”, 将摘要总结为“提取现金”。

(二) 根据“摘要”确定经济内容的增减情况。

这一步骤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 以确定经济业务导致的资金运动的结果。例如, 根据上例摘要“提取现金”, 确定经济内容的增减情况为:

存在企业财务部门的货币资金↑800

存在银行的货币资金↓800

(三) 根据“经济内容的增减”使用会计账户。

这一步骤实质上是通过编制会计分录要求学生记忆每个会计账户所核算的内容。例如, 根据上例经济内容的增减, 确定会计账户增减情况为:

库存现金↑800

银行存款↓800

(四) 根据“会计账户增减”编制会计分录。

这一步骤实质上是要求学生掌握每个会计账户的性质和结构, 以确定所编制的会计分录的借贷账户。例如, 根据上例会计账户的增减,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五) 根据会计分录和摘要填制记账凭证。

加上这一步骤是为了体现会计分录的作用, 并与会计实务操作相一致。例如, 根据上例填写提取现金的付款凭证。

值得一提的是, 在讲解会计分录时, 不一定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 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适当删减某一或几个步骤。比如, 学生如果能够熟练地辨识原始凭证, 就可以省略第一步;学生如果对会计账户核算的内容非常熟悉, 就可以省略第二步;学生如果对会计账户性质和结构比较熟悉, 就可以省略第三步。总之, 经过训练学生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能够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参考文献

[1]孙玉甫, 于惠贤, 李伟.会计学基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篇8:会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关键词: 会计英语 语言特点 翻译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而许多本土公司也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会计人员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都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现在的经济形势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精通会计业务,了解会计准则,还要求熟练掌握会计专业英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发展企业。由此可见,会计英语对于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会计英语的语言特点

会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或“应用英语”的一种。ESP是指“在内容和目标上有特定学习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或教学计划”。它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一种英语语言的变体。它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会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除了有普通英语的共性之外,也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

1.词汇特点:

1)专业性:顾名思义,会计英语主要应用于会计专业, 其中涉及的词汇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专业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单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会计概念, 使会计人员能够理解并用以表达。虽然会计英语词汇来源于普通英语,但有一部分词义有所改变。例如:“source document”在普通英语中被翻译为“来源文件”,而在会计英语中有其专业含义,即“原始凭证”。再如:“capital”本是“首都”的意思,在会计英语中则变成了“资本”。像“interest、entry”等这样日常用词在会计英语中也有其专有含义。

2)准确性:会计英语词汇的意义比较单一、简明, 不带感情色彩, 具有准确性的特点。会计英语很少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它也不用或很少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以逻辑为准绳。这是因为,会计英语主要用来准确地进行说明推理及抽象概括, 是用严密逻辑思维来说服读者的, 专业词汇固当如此,即使是非常专业性的基础词汇和惯用语也要求选用庄重的、严谨的。例如:“Accounting is a process of recording, classifying, summarizing and interpreting of those business activities that can be expressed in monetary terms.会计是一个以货币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以及解释的过程。”可见,会计英语传递的信息不偏不倚,选词规范准确,且不带主观成分和个人感情色彩。

3)简洁性:会计英语强调实用,要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方式传递信息,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名词词组结构。这些结构省去了作后置定语所必需的某些成分,符合会计专用语简洁的特点。例如:“income account收益账户;general ledger 总分类账;notes payable应付票据;accounting on the accrual basis 权责发生制”。此外,会计英语还经常采用缩略语,常常用简单的几个字母表达复杂的概念。如:“Dr.=debit 借方;Cr.=credit贷方;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注册会计师”等等。

4)活用性:在会计英语翻译中,词性的转换是很常见的。有些单词,在普通英语中常作为名词使用,而在会计英语里常转化成动词。如“Depreciation means the allocation of the cost of a plant asset to expense in the periods in which services are received from the asset.”这句中的“allocation”一词是名词“分配”的意思, 但我们在翻译时译为动词更为妥当。即“折旧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分配到该资产提供服务期间的费用中。” 另如,“Purchase of real estate and certain types of equipment often are financed by the issuance of mortgage notes payable.” 名词“purchase”和“issuance” 意为“购买”和“发行”, 在译文中我们将它们转化为动词“企业在购买某些固定资产时, 常常是通过发行抵押票据的方式来筹集资金的。”

2.句法特点:

1)会计英语是对会计专业的客观事实、会计准则和相关理论所进行的描述, 因此多采用现在时或情态动词结构。例如:“Owner's equity represents the owner's interest in or claim upon a business net assets which is the deference between the amount of assets and the amount of liabilities.业主权益代表业主对企业净资产的权益或要求权,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与负债之间的差额。” “Inventory must be measured at the acquisition cos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historical cost principle. 存货必须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按取得成本计价。”

2)会计英语强调的是某个行为或动作的发生过程、方式和产生的结果, 而不强调动作的实施者, 因此多用被动语态。如:“Asse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current assets and non-current assets .资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Ledger accounts are used to record business transactions' effect on an accounting entity. 分类帐户被用来记录交易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3)为了更加清楚地解释某个专有名词的含义,会计英语往往采用定语从句。因此,会计英语句子长,结构复杂,难于分析。如:“The accounts that support the general ledger are referred to as subsidiary ledgers, which provide details for several accounts in the general ledgers. 那些为总分类账提供详尽资料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此句用一个限制性定语从句“that support the general ledger” 修饰主语“accounts”, 又用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provide details for several accounts in the general ledgers”修饰“subsidiary ledgers”。可见,会计英语句子往往传达了多个信息,所以多采用从句形式。

三.会计英语的翻译技巧

1.在认真学习普通英语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英语专业词汇。虽然会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但是,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的意义可以用普通英语词汇的常用意义表达。在一本会计英语书里,普通词汇占80%-90%。虽然来源于基本词汇的专业词已具有新词义, 所表示的概念与原词已不同, 常常仍不失其内在联系。此外,会计英语并没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系统,所用的仍然是普通英语的语言系统。所以,学习好普通英语是会计英语翻译和学习的第一步。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积累的过程。掌握一定量的会计英语专业词汇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准确,迅速地获取信息和完成翻译工作。

2.学会运用转换策略,特别注意词性的转换和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转换。英语和汉语在词的分类上大体相同, 词类的语法功能也相差无几, 然而, 翻译时却未必能英汉对应。可以说,英语和汉语的大多数词类在互译时经常需要转换。如:“The owners interest is equal to the net assets of the business,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ssets and the liabilities.” 这个句子若在翻译时将“be equal to”直译为“与……相等,等于”,则会有些不伦不类,所以需要灵活处理,根据句意引申为“指”。即译为:“业主权益指企业的净资产,即资产与负债间的差额。”这样进行了转换处理,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分清句子成分,抓住主干部分,从而解决会计英语中的长句难句问题。“Those costs that are incurred by the factor for the benefit of production in general, and which can not be identified with individual units of activity are known as indirect costs.” 这个句子的主干部分应该是“Those costs are known as indirect costs.” 该句中的被修饰词是“those costs”, 它在句首作主语, 后面是由“that”和“which” 引导的两个定语从句, 应将其译为“cost”的前置定语。“那些为了企业的一般生产而发生的, 又无法与某项业务直接关联的成本被称为间接成本。”面对会计英语中的长句难句,要从学习、分析普通英语的简单句子入手, 把简单句中的基本成份搞清楚, 再把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与各种从句、短语的作用区分清楚。如果遇到一个词有多个修饰语,可以分为几个句子来翻译。

四.结语

会计人员学好会计英语, 不仅能够丰富其专业知识结构, 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 更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成为国际化专门人才。企业也能因此受益,在国际竞争市场中站稳一席之地,提升企业价值。然而,会计英语专业性强,其语言表达即准确又简洁,具有严密的逻辑形式,其句子结构复杂,信息含量大。要学好会计英语,做好其翻译工作绝非易事。所以,只有认真打好普通英语的基础,熟练掌握会计专业词汇,并灵活地运用转换策略,学习分清句子成为,才能顺利地开展会计英语的翻译工作,促进会计英语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会计人员本身和企业。

参考文献:

1.«浅析“普通英语”和“会计英语”的关系»,李春兰,中国成人教育,2008.3

2.«成人会计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及教学初探»,刘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4.9

3.«会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译策略»,沈传海,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上一篇:民间金融的两个逻辑下一篇:镇二00六年统战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