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2024-04-13

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精选9篇)

篇1: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完善以目标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制度,鼓励争先创优,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范围

各社区党总支和社委会工作。

二、考核内容

(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达的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未列入考核目标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三、考核工作组织实施

考核工作由街道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时会同街道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四、考核程序

实行日常督促检查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以考核为主。考核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自查。各社区对照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进行自我考核,并将自查情况报街道办公室。

(二)复核。考核领导小组会同街道相关部门对各社区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审核,测算出各社区目标考核的基本得分,并对增扣分等事项做出说明。

(三)审定。街道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对考核结果进行初评,提出考核奖惩意见后,将党建群团和经济社会工作考核结果分别报街道党政联席会议审议,最后评定出名次。

五、考核办法

考核以街道下达的考核目标为基础,执行百分制权数累计办法,综合考核得分=基本分值+增扣分值。各部门将百分制折合成权数分值提供给考核组。

(一)基本分值。

定量目标按考核分值折合权数计算。

定性目标给予“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三种评价。分别按该项目权数的100%、80%、0计分。

(二)增扣分值。

1、对创新特色,得到区以上有关部门认可并在街道推广的加3分。

2、对全面性工作受到省级以上部门或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加5分;对单项工作受到省级以上部门或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加3分;对全面性工作受到市主管部门表彰的加3分;对单项工作受到市主管部门表彰的加1分。对同一项工作受到的多头表彰,以最高一级部门奖励等级为准,只记一次加分;对多项工作受到的表彰实行加分累计。

3、在省级以上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的奖励3分,为省级

以上会议提供现场观摩点或作为样本点接受检查,为市、区获得荣誉的加3分。

4、对因主观原因出现工作过失,受到省级以上部门或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扣5分;对被市级以上主流新闻媒体曝光、且经核实与事实吻合的扣2分;对受到区委、区政府或市级主管部门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报批评的扣1分。

六、考核等次

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一)得分在90分以上的(含90分)按得分列前两位的为“优秀”;得分在80分以上的(含80分)位列优秀之后三、四位的为良好,其余的为合格;得分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设“突出成绩奖”

1、某一单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为推动全街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成绩的社区,授予“突出成绩奖”。

2、“突出成绩奖”由各社区自行申报,街道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审查。

七、奖励

(一)对考核获“优秀”、“突出成绩奖”及“工作进步奖”的社区,街道予以通报表彰。

(二)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奖励。

1、社区获“优秀”的,奖励社区5000元;考核为“良好”的,奖励社区4000元,考核为“合格”的奖励社区2000

元。

2、“突出成绩奖”:奖励社区1000元。

3、除上述一次性奖励外,另根据分值高低奖励,以100分为基础分,每高于1分,奖励50元,以此类推。

4、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上述奖励标准可适当调整。

八、惩戒

(一)凡属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按有关规定考核不合格的,则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资格。

(二)考核为“合格”的社区,社区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优;考核为“不合格”的社区,街道予以通报批评,社区负责人不得评优,社区主要责任人要写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报街道党工委。

(三)对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社区,由街道党工委对社区主要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四)对弄虚作假、谎报成绩的,一经发现取消评优资格,并对有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九、其他

(一)各具体目标考核实施细则由目标考核所涉及的部门制定。

(二)本办法由街道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雨街党[2009]59号

雨山街道党工委雨山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

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社区:

为加强对社区目标责任制考核,现将《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考核办法认真做好准备。

特此通知。

雨山街道党工委

雨山街道办事处

2009年12月15日

篇2: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有效调动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积极性,惩处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期间的违规违纪行为,维护社区矫正工作正常的教育、监督、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和《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的对象为下列五种罪犯: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第三条 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奖惩考核应当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准确及时的原则,奖惩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核、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的内容分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两部分。思想改造,主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改、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政治学习、参加思想教育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劳动改造,主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在从业以及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态度、劳动质量、文明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表现。

第五条 奖惩考核以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为标准,采取记分考核和行政奖惩两种形式。社区矫正对象每个月的考核基础分为10分。记分考核按月进行,违反基本要求的给予扣分;表现突出的,给予加(奖)分;加(奖)、扣分值尚不足以体现奖罚原则的,应予以行政奖惩。

第六条 在考核、奖惩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肃认真,秉公执法,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本暂行办法的具体实施依法进行监督。

第二章 考 核

第一节 考核的组织和方法

第八条 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监督本乡镇(街道)考核工作,处理考核中的重大问题。

司法所具体负责考核工作的实施。

第九条 对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实行“日记载,周小结,月评议”的考核制度。

考核人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进行记分考核,有需奖惩的行为,当日填报《加(扣)分审批单》。

司法所应当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结合当月的加(扣)分等考核结果,对每名社区矫正对象的综合表现进行评议,作出月考核鉴定和评价等级,并填写《社区矫正对象月度考核表》。

社区矫正对象的月度矫正表现考核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四个等级。社区矫正对象当月无扣分且当月累计加分在3分以上的,为优秀等级;当月无扣分的,为良好等级;当月累计扣分在3分以下的,为一般等级;当月累计扣分在5分以上的,为差等级。

第十条 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听取一次司法所对考核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考核中的疑难问题,审核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奖惩情况。遇有重大问题,司法所应当及时汇报。

第十一条 司法所应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的考核、评比情况连同《社区矫正对象月度考核评议情况登记表》、《社区矫正对象月度加(扣)分情况一览表》、《奖惩审批表》,报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审批。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后,司法所应当及时存入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社区矫正档案。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对象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即开始纳入考核对象范围。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登记的,自规定期限届满第二日起司法所开始对其考核。

因年老、精神病、身体残疾而生活不能自理及患严重疾病的社区矫正对象,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以不参加考核。

第十三条 每次加(扣)分均需填写《加(扣)分审批单》。一次性加(扣)5分以上或月累计加分10分以上的,应当报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四条 每次对社区矫正对象加(扣)分后,司法所应及时书面或电话通知其本人。社区矫正对象对加(扣)分有异议的,可在接到告知后的3日内向司法所或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辩。司法所或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收到申辩材料后,应及时复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确属加(扣)分不当的,应予以纠正。

社区矫正对象对司法所或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复核结果仍然不服的,可向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申请复查或向县(区、市)级人民检察院反映。

第十五条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社区矫正对象月人均限额加分为10分(加、扣分不得折抵),由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平衡控制。

第十六条 社区矫正对象被评为社区矫正积极分子的,奖20分。社区矫正积极分子每年评选一次,评选资格条件如下:

(一)一级宽管处遇且全年无扣分;

(二)遵纪守法,认罪悔改,全年无违法违纪行为;

(三)认真学习,接受矫正教育,思想改造有明显进步;

(四)有劳动能力的能积极劳动,自食其力;

(五)家庭邻里关系和睦,适应社会生活,获得社区群众好评;

社区矫正积极分子的评选应掌握一定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当年社区矫正对象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七条 社区矫正对象受到警告或依法被治安管理处罚的,自宣布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之日起,原积分无效;被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的,自决定生效之日起,原积分无效。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对象在住院治疗、请假外出期间仍列入考核。

第十九条 被减刑的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积分从本次减刑的考核分截止的次月起重新计算。

第二节 加(扣)分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给予加分:

(一)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有关规定,连续2个月月考核为优秀或连续3个月月考核为良好以上的,加3分。

(二)在工作、生产、经营活动中表现突出,受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的,加1—3分。

(三)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学校、有关部门奖励,或者取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加1—3分。

(四)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表现突出,或者助人为乐有突出事迹的,加1—3分。

(五)阻止他人违法犯罪活动,表现突出的,加5—8分。

(六)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加5—8分。

(七)在抗御自然灾害、排除重大事故或者突发事件中见义勇为,表现突出的,加5—10分。

(八)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突出贡献的,视情加5—10分。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扣分:

(一)未经批准私自迁居的,一次性扣10分。

(二)未经请假离开规定区域的,一次扣2分;外出返回后未及时销假的,一次扣1分。

(三)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管理规定,不到指定医院进行病情诊断鉴定的,一次扣2分。

(四)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规定擅自会客的,一次扣1分。

(五)不按规定时间到司法所报到登记接受社区矫正的,扣3分。

(六)每月未当面到司法所报到的,一次扣1分。

(七)每半月未按规定电话报到的,一次扣0.5分。

(八)每月未向司法所上交思想汇报的,一次扣1分。

(九)对待思想汇报敷衍了事、态度不认真的,扣1分。

(十)未经请假或请假未予批准而不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学习或各项活动的,扣1分。

(十一)不遵守学习和活动现场纪律的,扣1分。

(十二)参加学习、活动后未按要求上交作业或感想的,扣0.5分。

(十三)未经请假或请假未予批准而不参加公益劳动的,扣2分。

(十四)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劳动分工的,扣1分。

(十五)故意损坏设备、工具的,扣2分。

(十六)违章作业的,扣1分;造成损失或事故的,加扣1—3分。

(十七)每月累计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不足2个工作日的,每缺1小时扣1分。

(十八)其他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视情节扣1—5分。

第二十二条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有确需加(扣)分而本办法又无明文规定的事项,由司法所提出加(扣)分理由和处理意见,在每月召开的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研究审定。

第三章 奖 惩

第二十三条 被判处管制、被准予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对象,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予以减刑,同时相应缩减缓刑考验期限。

(一)“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

1、认罪服法;

2、认真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接受教育改造;

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

4、积极参加劳动,完成劳动任务。

(二)“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

(三)“重大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2、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二十四条 被判处管制和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接受教育改造,日常考核累计积分达到以下减刑起报分值的:矫正期在一年以下的日常考核累计积分超过100分、矫正期在一年以上的日常考核累计积分超过150分的,可以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提请人民法院予以减刑。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提请人民法院予以假释。

第二十五条 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和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减刑的起始时间、幅度、间隔等,参照《浙江省减刑、假释工作会议纪要》(浙高法[2002]188号)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惩处分为:警告、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第二十七条 依据日常考核结果,社区矫正对象当月累计扣10分以上或连续3个月月度考核评价等级为差、或半累计扣分30分以上、或本内累计扣分50分以上的,可给予警告处分一次。

第二十八条 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分别给予警告、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一)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管理,情节严重的;

(二)违反社区矫正规定,不按时向司法所报到、汇报思想,拒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的;

(三)私自离开规定范围活动或逃避监督管理的;

(四)违反社会公德,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重新犯罪或者被发现有余、漏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奖惩结果应当向社区矫正对象公开。社区矫正对象对奖惩结果有意见,可以在3日内向街道(乡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复议申请。街道(乡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接到复议申请应当及时复审,在5日内作出复审意见告诉当事人。社区矫正对象对街道(乡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复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县(区、市)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或县(区、市)级人民检察院反映。

第四章 奖惩的审批及程序

第三十一条 社区矫正积极分子的审批,应当由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提出意见,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报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批。

第三十二条 呈报社区矫正对象减刑、假释,应当由司法所会商公安派出所提出意见,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及县(市、区)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审查,报市级公安机关审核,由市级公安机关提请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其中对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对象给予减刑(假释)奖励,由县(市、区)级公安机关将有关材料转递社区矫正对象原执行机关,原执行机关提请人民法院裁定。

第三十三条 对社区矫正对象给予警告,应当由司法所提出意见,报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三十四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因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需要收监执行,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有收监必要的,应当由司法所会商公安派出所提出意见,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依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十五条 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有必要撤销缓刑、假释的,由司法所会商公安派出所提出意见,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县(市、区)级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由县(市、区)级公安机关提请有关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或假释后,由公安机关送原关押监狱(看守所)执行。

第五章 分级管理及处遇

第三十六条 依据考核奖惩情况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教育。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四等,即严管、普管和二级宽管、一级宽管。不同管理等级的,司法所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不同的矫正处遇。

第三十七条 社区矫正对象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定为普管级;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在月度考核评议中连续获得两次优秀或连续获得三次良好以上等级的,升为二级宽管;二级宽管的社区矫正对象自定为二级宽管之月起在月度考核评议中连续获得两次优秀或连续获得三次良好以上等级的,升为一级宽管;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直接升为一级宽管。

社区矫正对象在宽管期间,如出现当月累计扣3分以上的情况,降一级管理。

社区矫正对象受到警告处分或治安管理处罚或连续3个月累计扣分15分以上的,定为严管级。被定为严管级的,须连续3个月月度考核评议在一般等级以上的方可升为普管级。

第三十八条 严管级处遇为:

(一)每半月交思想汇报一次;

(二)每周到司法所报到一次;

(三)司法所每半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一次;

(四)必须参加司法所指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

(五)严格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三十九条 普管级处遇为:

(一)每月交思想汇报一次;

(二)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

(三)每半月电话报到一次;

(四)司法所每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一次。

第四十条 二级宽管处遇为:

(一)每两个月交思想汇报一次;

(二)每一个半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

(三)司法所每两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一次。

第四十一条 一级宽管处遇为:

(一)每季度交思想汇报一次;

(二)每两个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

(三)司法所可酌情减免其参加集体学习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四)司法所每季度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一次。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所说的“以上”、“以下”、“以内”、“超过”均含本数。

第四十三条 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乡镇(街道)考核、奖惩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3: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滁政〔2008〕91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确保公益性岗位的健康发展,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制定本办法。

一、社区公益性岗位的范围

社区公益性岗位是指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行政村)直管的社区保安、社区保绿、社区保洁、社区协管、社区助老助残等社区服务性劳动岗位。

1、社区保安是指小区门卫、巡逻、小区车辆管理等维护社区安全的岗位。

2、社区保绿是指维护社区绿化的岗位。

3、社区保洁是指维护社区卫生的岗位。

4、社区协管是指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岗位。

5、社区助老助残是指为困难老人、特殊贡献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日常综合照料、生活服务等服务的岗位。

上述岗位由物业公司管理的,不纳入社区公益性岗位的范围。

二、社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条件

社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应持有《安徽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男50周岁及以上、女40周岁及以上至未到达法定退休(或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下同)年龄;

2、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零就业家庭人员;

4、持有《中国人残疾证》的残疾人员。

三、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协议

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必须与街道或社区签订非正规组织就业协议。初次上岗协议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

四、社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初次上岗的手续

街道、社区对初次上岗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须在其户籍、居住和岗位所在社区分别同时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束后,符合条件的人员方可与其签订协议。

五、其他

1、社区公益性岗位的补贴项目、标准、资金来源、申请资料按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09〕115号)有关规定执行。

2、要加强对社区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公益性岗位在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真正把社区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篇4: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试

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社区党员的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提高社区党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和大局意识,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党员量化管理考核工作由街道成立社区党员量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条

社区党员量化管理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总分100分,分日常考核、民主评议两部分,其中日常考核占60分、民主评议占40分。其他工作得分作为加分项目。

第二章

量化内容

第四条日常考核

日常考核每次100分,内容为参加组织活动、履行岗位职责、遵纪守法、树立党员形象等四个主要方面。内容包括:

(一)社区党组织活动(20分)

1、社区党员必须按时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会、党员代表会、党员大会、集中学习、义务劳动等集体活动,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全勤出席会议的得满分;找人替会的,每次扣10分;无故缺席,每次扣5分;迟到或早退,每次扣4分;因事请假未能参加的,每次扣3分。

(二)履行工作职责(30分)

2、基本职责(10分)。按时完成党员承诺、党员联户和岗位职责中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每有一项未完成的扣5分。

3、重点工作(20分)。在上级安排的重点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和沟通劝导作用以及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得满分。未能按时完成工作的,每次扣10分。对区、街道及社区的决议或布置的工作不配合、不执行,产生消极影响的,视情节严重性给予扣分和相应的组织处理。

(三)遵纪守法(30分)

4、党风党纪(20分)。坚持党性原则、遵纪守法的得满分。对涉赌、参赌、打架、扰乱治安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每发现一次扣10分,造成恶劣影响的,本项不得分,情节严重的,予以党纪处分;违反信访条例,参与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的,本项不得分,情节严重的,予以党纪处分;本人违反计划生育相关政策的,本项不得分,并按规定给予党纪处分;违反社区其它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视情节严重性给予扣分和处分。

5、缴纳党费(10分)。按时足额交纳党费的得满分。延期半个月内交纳的扣2分;延期一个月以上交纳的扣5分,无故延期2个月以上未交纳党费的,本项不得分。

(四)树立党员形象(20分)

6、家庭邻里关系(10分)。家庭和睦、团结邻里、履行赡养义务的得满分,违反其中任一项不得分。

7、社会公德(10分)。遵守社会公德,在群众中口碑良好的得满分;不遵守社会公德,在群众中影响较差的扣5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此项不得分。

以上四个主要方面扣分不设上限。

第五条

民主评议

每半年开展一次对社区党员的民主评议。评议参与者为社区“两委”成员、党员、居民代表及党员联户代表。民主评议总分为100分,其中班子成员评议占30分,党员、居民代表评议占40分,联户代表评议占30分。

第六条

加分项目

1、对积极参加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的,每次加10分;对积极参加公益事业的,每次加5分;积极参加上级或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成绩的,每次加5分。

2、个人获国家、省、市、区、街道级单项荣誉称号的,分别加25分、20分、15分、10分、5分。

3、经认定,能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或典型经验被市、区、街道进行宣传推广的,经社区研究,报街道社区党员量化管理管理领导小组同意后,酌情加分。

4、年内,在量化管理考核中名次前移幅度较大的,或在完成街道、社区拆迁、腾地等重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经社区研究,报街道社区党员量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酌情加分,以及在年终给予表彰。

第七条

评分定等

半年考核总分为100分,其中日常考核60分、民主评议40分(按比例折算)。半年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得分高于90分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1-89分之间的,为合格等次;得分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等次。

第三章

量化实施

第八条

日常管理

1、社区在开展党组织活动时,要提前向街道政工科和片总支报告。

2、各片总支、政工科具体负责社区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的考勤工作,由政工科工作人员和包社区干部进行现场签到。党员因个人原因不能参加活动的,要及时向社区党组织书面请假,经社区党组织书记签字同意后,报街道备案。

3、社区党组织日常要全面掌握党员的工作动态,有加分和罚分现象出现的,要及时上报街道审批、备案。

第九条

量化考核

1、街道社区党员量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考核工作。

2、半年考核中的“参加组织活动”部分由街道政工科负责考核;“履行工作职责”、“树立党员形象”由各片总支和社区党组织负责;“遵纪守法”部分由街道纪工委、政工科和社区党组织负责。民主评议工作和加分项目由各片总支、街道政工科负责。

3、每年6月底和12月底,由街道政工科负责对各社区党员日常考核成绩进行汇总,确定初步考核结果后,报街道社区党员

量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确定。

第四章

量化结果使用

第十条日常考核结果使用

1、日常考核结果在社区半年民主评议会上,向全体党员、居民代表进行通报,扣分情况作为党员评议重要参考依据。

2、每半年内,按照日常考核扣分多少给予当事人以下处理:

(1)扣分达到20分的,在社区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张贴警示榜;

(2)扣分达到30分的,在社区党员会上作书面检查;

(3)扣分达到40分的,除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和书面检查外,经社区党员大会讨论,定为不合格党员。

3、年内,连续两次扣分达到30分以上的,年终直接定为不合格党员。

4、无正当理由,连续半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的,严格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劝退或除名。

5、对无理阻挠上级安排重点工作、捏造事实上访的,直接定为不合格党员,视情况严重性,严格格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分。

6、受党纪处分的,直接定为不合格党员。

7、半年内参加组织活动次数低于50%的,在社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张榜公示。年内参加组织活动次数低于60%的,直接定

为不合格党员。

第十一条

半年考核结果使用

半年考核结果公布要结合半年民主评议会一同进行,评议结束后,由社区党组织负责,现场根据日常考核成绩和民主评议成绩,确定半年考核结果,并在党员、居民代表会议上公布和张贴公开栏。

1、建立“社区党员光荣榜”。半年量化考核在90分以上的,确定为优秀党员,张榜公示。其中上下半年两次考核均在90分以上的,按社区党员总数的10%,上报街道党工委,经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审核后,由社区颁发“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并推荐参加区、街道“优秀共产党员”或“党员示范户”评选。

2、建立“社区党员警示榜”。半年民主评议结果低于60分的、被通报批评的、在党员会上做书面检查的,或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进行张榜警示。

3、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对不履行党员义务的不合格党员,由各片总支负责对其进行教育帮助,指出其存在问题,督促其限期(改正期为半年)改正。年底,街道将组织不合格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并由社区党支部召开党员、居民代表大会,对其在改正期内的表现进行评议,根据培训和评议结果确定是否继续认定为不合格党员。

第十二条年内,当事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经社区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报街道党工委批准,按规定劝其退党。

1、对连续两次被认定为不合格党员的;

2、被认定为不合格党员,本人无意留在党内,又不愿意改正的;

3、限期改正期满仍不符合党员条件的;

4、党员本人累计出现二次违章建筑的。

对应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肯退的,提交社区党员大会讨

论,并报街道党工委批准,予以党内除名。

第十三条

预备党员参照上述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如果在预备期内被定为不合格党员的,直接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第十四条

对于因年龄、身体等原因常年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党员,经社区党员会议表决通过后,可不参加量化管理考核,会议表决结果要及时上报街道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对社区党员进行量化管理是加强社区党员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各社区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加强对本社区党员的管理,切实提高社区党员总体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确保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第十六条

篇5:XX街道文明创建考核奖惩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开展,结合街道文明创建工作实际,制定本考核奖惩办法。

一、考核内容

1.市级及以上文明创建通报排名情况;

2.上级及街道本级文明创建督查问题清单完成情况;

3.上级及街道本级下达的各项创建任务完成情况。

二、奖惩办法

(一)奖励

1.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单次测评成绩位于前三名予以奖励。第一名的按1000元/人奖励该社区书记、主任和所查区域的网格长及其工作人员。第二名的按800元/人奖励;第三名的按600元/人奖励。

2.受到奖励的所在社区的书记、主任,网格区域的网格长及其工作人员,享受“三个优先”,即在街道各类评先评优中予以优先考虑;在社居两委换届中符合提名资格的,予以优先考虑;在提拔任用中予以优先考虑。

3.社区在市级及以上考评中,荣获连续2次及以上前三名名次的,在推荐优先党组织或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时,予以直接提名。

(二)处罚

1.若社区在单次测评成绩位于全市倒数第一、二名,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约谈该社区主要负责人和网格长,并一次扣发该社区书记及主任的300元/人绩效,被查区域的网格长200元/人的绩效。

2.连续2次或累计3次测评成绩位于全市倒数第一名的社区,取消该社区书记、主任和被查区域的网格长在“一述四定”中的评先评优资格,并在连续第二次或累计第三次时,扣发该社区书记、主任及被查区域的网格长及其工作人员的500元/人绩效。由街道主要负责人和纪工委负责人共同约谈街道分工该社区的负责人、社区书记、主任和被查区域的网格长。

3.对上级及街道本级文明创建督查问题清单及各项创建任务限时整改完成情况。第一次督查发现未按时间整改到位的,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约谈该社区两位主要负责人和网格长。第二次整改不到位的,取消该社区书记、主任和被查区域的网格长在“一述四定”等考核中的评先评优资格。由街道主要负责人和纪工委负责人共同约谈街道分工该社区的负责人、社区书记、主任和被查区域的网格长,并一次扣发该社区书记、主任及被查区域的网格长每人300元绩效。

4.对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因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全街道文明创建工作的,由街道纪工委依纪依规启动问责。

三、其他规定

1、未尽事宜,由街道党工委另行研究。

2、街道纪工委印发的《XX街道文明创建督查(问责)方案》不再执行,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3、街道组织室、财政所同步做好受到奖励与处罚人员的档案记录,并对照执行,原则上奖金和扣发绩效在考核结果后的次月随工资执行。

篇6: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一、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认定

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认定,在县招商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招商引资考核领导小组直接组织进行。考核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牵头,办公室设在县招商局,以招商局为主,从县财政局、审计局、计划发展局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考核班子和评审小组,具体负责

对全县招商引资的考核认定工作。

县招商引资考核领导小组要具体组织协调好考核班子和评审小组,按照《××县招商引资考核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别确定好招商引资先进乡镇(街道)、先进部门(单位)、先进企业以及为招商引资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名单以及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单位、有关企业名单。

二、考核奖惩的兑现

县招商引资考核领导小组要根据《××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招商引资考核认定情况,向招商工作委员会提供进行考核奖惩的有关依据材料、奖惩建议。有关考核奖惩的具体实施意见,经招商工作委员会研究通过后实施。

县招商工作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要根据招商引资考核奖惩的有关意见,落实好有关奖惩措施。

(一)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项目引荐人的表彰事宜,由招商局与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搞好衔接,作好有关基础性工作,届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进行表彰。

(二)招商局要将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向组织、人事、财政、监察部门进行备案。对受表彰的招商引资先进乡镇(街道)、先进部门、先进企业、先进个人,组织、人事部门在考评时据此落实优先权,财政部门据此落实招商引资经费奖励事宜;对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财政部门及时返还招商引资抵押金;对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落实有关奖励政策。

(三)对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以及其它有关单位,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扣留招商引资抵押金、停拨或扣减办公经费;组织、人事部门要严格把关,上述单位当年不能评为各级先进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县级以上先进个人;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第二年第一责任人不得提拔重用,亦不得提拔其他干部。

(四)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对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落实“副职主持工作,第一责任人离职招商”的有关规定。

篇7:云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

(第5号)

《云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已经2008年12月11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郑蜀饶签署,2008年12月15日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波签署,2008年12月10日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朱建义签署和2008年12月4日云南省司法厅厅长施朝兴签署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2月19日起施行。

云南省司法厅

二00九年五月六日

云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矫正积极性,强化教育管理效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云南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工作应当坚持依法适用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及时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奖惩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对矫正对象的考核奖惩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为标准。

第四条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考核评议过程中应当严肃认-1-

真,秉公执法,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第二章 奖励

第五条 对矫正对象的行政奖励包括表扬、矫正积极分子和记功三种。

第六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并接受社区矫正满3个月的矫正对象可给予表扬:

(一)承认犯罪事实服从法院判决;

(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三)积极参加政治思想教育,完成规定的教育课时,成绩良好;

(四)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完成和超额完成规定的任务;

(五)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

(六)综合评议情况居本乡镇(街道)矫正对象的前列。

第七条 连续两次受到表扬的,可以评为矫正积极分子。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记功:

(一)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二)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三)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四)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五)有其他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贡献的。

第九条 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记功: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四)在抗御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五)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章 惩处

第十条 对矫正对象的行政惩处包括警告、记过两种。

第十一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予以警告:

(一)对抗管理教育或故意逃避监督管理的;

(二)不按时向司法所汇报情况,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又不请假的;

(三)保外就医人员拒绝配合治疗的;

(四)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的;

(五)有其他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行为的。

第十二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予以记过:

(一)不请假私自外出的;

(二)对抗管理教育,情节严重的;

(三)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多次拒绝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经教育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人员故意延误治疗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到两次警告的应当给予记过。

第四章 奖惩结果的使用

第十三条 行政奖惩情况是评价矫正对象表现,对矫正对象进行司法奖惩的主要依据。

第十四条 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一年以上,并受到三次以上表扬或一次以上矫正积极分子奖励的;受到记功奖励的,可以给予减刑。

正在执行的矫正对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给予减刑。提请减刑的程序为:矫正对象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社区、村(居)委会出具证明,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联合审查,县(市、区)司法局报同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十五条 矫正对象受到两次记过,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或撤销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一)重新犯罪的;

(二)威胁、报复受害人、司法工作人员的;

(三)发现余罪漏罪的;

(四)其他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

社区矫正被撤销后,不得再适用社区矫正。

第五章 奖惩程序

第十六条 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负责考核奖惩工作的实施。

第十七条 司法所应当建立台帐,对矫正对象接受管理教育、参与矫正活动、违规违纪等情况进行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小结,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每年进行一次评审总结。

第十八条 司法所决定对矫正对象实施行政奖惩,建议给予司法奖惩,应当在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派出所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社区矫正志愿者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研究决定情况记录备查。

第十九条 对矫正对象给予表扬、矫正积极分子奖励,每季评比一次,由司法所综合评定后提出奖励意见,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市、区)司法局批准。

对矫正对象给予记功奖励,由司法所调查核实并提出奖励意见,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市、区)司法局批准。

第二十条 对矫正对象进行行政惩处,由司法所调查核实并提出惩处意见,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市、区)司法局批准。

第二十一条 对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予以收监执行的,由司法所提出评定意见,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

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市、区)司法局提出书面意见。

公安机关应根据县(市、区)司法局提出的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及时提出建议,通报人民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办理。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机关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将撤销暂予监外执行的建议通报原关押监狱,由原关押监狱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办理。

第二十二条 对矫正对象的行政奖惩,司法所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矫正对象。

第二十三条 矫正对象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申请复议不影响处分的执行。

第二十四条 建议对矫正对象给予减刑,应当事先征求检察机关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对矫正对象进行行政、司法奖惩,司法所应当适时组织听证,增强奖惩的公正性、公开性。

篇8: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1.经年终考核、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村居,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荣誉称号,奖励现金3000元。

2.经年终考核、综合成绩第二名、第三名的村居,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二等奖”荣誉称号,各奖励现金2000元。

3.经年终考核、综合成绩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的村居,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等奖”荣誉称号,各奖励现金1000元。

4.经年终考核、对严格落实法人计划生育责任制,正常开展工作,规范管理,成绩优秀的单位和部门,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各奖励现金1000元。

5.经年终考核,对工作突出、表现优秀的30名村居、属地单位计划生育专职主任,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各奖励现金600元。

6.在省、市、县各级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中(不含转出各级重点范围的检查),未出现扣分因素,取得好成绩的村居和单位,奖励现金2000元。

三、处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村(居),给予总支书记、村(居)支部书记党内处分,计生专职主任、机关和计生办包村干部是党员的给予党内处分,不是党员的给予行政处分,并分别

给予现金处罚。

1.在省、市、县各级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和街道督导检查中,被查出出生瞒、漏、错报的。

2.在省、市、县各级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和街道督导检查中,被查出常住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漏管的。

3.在省、市、县各级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和街道督导检查中,被查出早婚早育现象且隐瞒不报的。

4.在省、市、县各级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中,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失分因素的。

5.考核内出现二例以上(含二例)违法生育的。

6.已婚育龄妇女查体、节育措施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经常性工作严重落后的。

五里墩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管理考核办法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落实 “包保责任制”工作机制,增强计生工作人员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充分调动计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的全面实现,根据省、市、区有关计划生育文件规定,结合我街道实际,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提高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水平试点街道为主线,科学搭建“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工程”活动平台,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抓紧抓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依法行政,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人口

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二、考核对象及内容

(一)考核对象:街道计生办、各社区、街道计生办及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社区书记、站长、分管责任人、计生包片责任人。

(二)、考核内容(附《五里墩街道201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实施细则》)

1、控制效果指标:主要考核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指标值以每年初签定的责任书为准。

2、工作质量指标:宣传教育、依法行政,流动、常住人口管理,主要活动开展情况。

3、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两非”案件案源的调查及包保责任制落实情况,三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4、实行工作人员包保责任制,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对常住人口重点人群按要求每季进行一次孕环检、访视,对流入孕环检对象按要求每季进行一次孕环检、访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5、基础台帐要到位,各类信息要及时核对、反馈,做到准确无误。

6、及时准确上报月报表、季报表等各类报表。

7、按户况管理相关制度要求,及时更新户况信息。

8、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9、信息平台的信息三日内核实到位、准确变更。

三、考核方式和标准

1、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实行“月查积分公示”制,运用省、市、区督查的考核结果和街道月查情况打分。考核结果与目标绩效考核奖挂钩。

2、平时工作以每次街道自查通报内容为准。

3、考核结果实行每季度通报,整体汇总。获合格以上的社区和个人,考核奖上浮10%,不合格的下调10%。

四、奖励和处罚:

(一)奖励

1、社区从事计生工作的人员以及分管领导,每人每月享受150元计生津贴。因工作变动不再从事计生工作的,计生津贴随之取消。

2、全年街道无一例违法生育,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圆满完成市、区下达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根据考评成绩排在前三名的社区工作站给予奖励(一等奖:奖励5000元;二等奖:奖励4000元;三等奖:奖励3000);考评成绩达到平均分180分的社区工作站给予鼓励奖1000元。

3、在省年终检查时,使市进入省先进行列的,以及在市年终检查,进入市先进行列的,给予作为样本点的社区和人口计生科一次性奖励5000元。

4、在全市督查考评中,街道排名前三名,计生办工作人员和社区从事计生工作人员目标考核奖上浮20%;排名第四、五名考核奖上浮10%。

5、获得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社区称号的社区,在市奖励的基础上配套奖励1000元。

(二)处罚

1、每季度市督查街道排名后三至五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街道计生办、相关社区的书记、主任、分管计生副主任扣考核奖100元,直接责任人300元。

2、每季度市督查街道排名后二位,对社区相关责任人降职处理。街道计生办扣考核奖300元,直接责任人500元。

3、全年市督查街道排名后二位,对负有责任的社区书记、主任、分管计生副主任免职,解聘相关责任人或责令辞职。

4、对包保责任区流动、常住已婚育龄妇女访视及孕检工作不到位,出现假孕检、不孕检及孕检提交不及时,导致平台扣分的,一例扣发责任人年终考核奖200元。导致计划外生育的,出现一例扣发包保责任人年终考核奖500元,并通报批评;出现两例包保责任人直接予以辞退。

5、特扶对象因社区摸底不到位造成的漏报,由社区和包保责任人补偿特扶对象的经济损失。

6、年终考评为不合格的社区和个人考核奖下浮10%。连续两年为不合格的,予以解聘,连续两年为基本合格的,予以警告。

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工作由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由街道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实施并解释。

此《办法》从2012年3月执行。

篇9:雨山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依法规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罚正确实施,维护社区矫正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和《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下列社区矫正人员: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第三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应当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估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主要考核奖惩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等情况。

第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享有的合法权利,应依法予以保护。第六条 在实施考核奖惩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肃认真,秉公执法,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反规定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本办法的具体实施依法进行监督。

第二章 考 核

第八条 考核自社区矫正人员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至社区矫正期满或终止之日止。

第九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遵守下列监督管理规定情况进行考核,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

(一)矫正报到规定;

(二)定期报告规定;

(三)会客管理规定;

(四)外出管理规定;

(五)居住地变更管理规定;

(六)教育学习规定;

(七)社区服务规定;

(八)禁止令规定;

(九)信息化核查规定;

(十)其他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

对于被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配合公安机关监督考核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情况,掌握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第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办理社区矫正登记接收手续,并在三日内到指定司法所报到。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定期向司法所当面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遵守向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告等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如有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接触对其矫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等情形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司法所。

第十三条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每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状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的病情复查情况报告或就医诊治病历等相关材料。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确因病情、治疗措施等特殊原因所限,无法到司法所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可委托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每月向司法所书面报告身体情况。病情复查情况报告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就医诊治病历等相关材料可由其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送交司法所。

第十四条 宣告执行后的社区矫正人员确因下列原因不能到司法所当面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后,可以委托其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代为提交书面情况报告,司法所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

(一)患严重疾病正在治疗或行动不便的;

(二)怀孕且行动不便的;

(三)生活不能自理的;

(四)年老体弱且行动不便的;

(五)符合《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五十条规定且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社会的。

上述社区矫正人员,经司法所审核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可免除参加集中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活动。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不得威胁或骚扰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及他们的家人或亲属。

第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第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批准离开的,不得超过一个月。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应当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办理请假、续假和销假等手续。返回居住地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司法所报告。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不得出国(境),不得申请办理出国(境)证照;持有出国(境)证照的,应当主动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缴出国(境)证照。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批准同意变更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到新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一条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二条 被宣告禁止令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人民法院宣告的禁止令和《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十九条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规定,持有的定位手机不得设置呼叫转移、人机分离、恶意关机和欠费或交给他人使用等。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按月进行,月度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考核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二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的,考核结果为合格。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遵守法律法规,但违反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未受到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的,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违反法律法规或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受到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第三章 分类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考核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

管理等级分为严格管理和普通管理两类。

第二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自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当接受严格管理。

三个月期满后,司法所依据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结果和监督管理期间考核情况,经合议后提出确定其管理等级的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合议人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矫正小组等有关人员三人以上组成,人民检察院基层检察室等可派员列席,司法所合议意见应当保存。

第二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连续三个月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可以调整或维持为普通管理等级。

社区矫正人员经评估确认再犯罪风险较大的,或者三个月内月度考核结果出现两次基本合格的,或者一次不合格的,应当调整或维持为严格管理等级。

第二十九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等级,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处遇。

(一)严格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半月当面报告一次,一般不得请假外出。

(二)普通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半月电话报告一次、每月当面报告一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指定每次电话报告、当面报告的具体日期,并将报告情况记录在案。

第三十条 分类管理等级按每三个月调整一次。符合调整条件的,由司法所合议后提出调整等级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实施;不符合调整条件,或者虽然符合调整条件但剩余矫正期限不满一个月的,按照原等级管理,并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管理等级调整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等级调整结果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奖 惩

第三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奖励条件或具有处罚情形的,司法所应当及时合议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报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

证据材料包括予以奖励或处罚的事实材料、社区矫正人员日常表现证明材料、其他有关证人证言和物证以及司法所合议意见等。第三十二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调查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奖励或处罚的事实及有关证据进行集体评议审核,决定相关处理意见。

给予表扬或警告、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的评议审核人员,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社区矫正和法制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提请减刑或者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等案件的评议审核人员,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社区矫正和法制部门负责人、居住地司法所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居住地的基层检察室或同级人民检察院可派员列席会议。

评议审核意见纳入给予社区矫正人员奖励或处罚的相关证据材料范围,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留存。

第三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连续六个月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表扬一次,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表扬名单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执行期间获得的表扬,参照《浙江省罪犯考核奖惩办法》相关规定计算奖励分值,一次表扬计10分。

社区矫正人员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被收监执行的,其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获得的表扬奖励分值不得作为今后提请减刑或假释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五)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第三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七)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七条 对判处管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连续获得三次以上表扬、累计获得四次以上表扬且未受警告以上处罚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出减刑建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提出减刑建议。

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并依照《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司法行政机关拟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提请减刑的,应当依照《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在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村(居)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内容应当包括:

(一)社区矫正人员的姓名;

(二)原判认定的罪名、矫正类别和矫正期限;

(三)社区矫正机构的减刑建议和依据;

(四)公示期限;

(五)意见反馈方式等。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减刑案件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三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经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建议书副本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当抄送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或原服刑监狱。

司法所合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意见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一并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人民法院应当将裁定书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减刑建议的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社区矫正人员本人。司法行政机关收到裁定书后,应当将裁定书分别送达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当分送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或原服刑监狱。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不当的,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裁定。

第四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所合议后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并附相关证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不满十五天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一年内违反社区矫正机构信息化核查规定三次以上的;

(七)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情形。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向社区矫正人员或其家庭成员、监护人、保证人送达书面警告决定。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警告决定的,应当通报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第四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同级公安机关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十五天以上、不满一个月的;

(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情节较重的。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在处理结果作出后三日内书面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二条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上述第(三)、(四)项中“仍不改正的”,系指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三次警告后,再次出现可予以警告以上处罚的情形。

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的,不影响撤销缓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其中,撤销假释的,还应将撤销假释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分送原服刑监狱。

第四十三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上述第(三)、(四)项中“仍不改正的”,系指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两次警告后,再次出现可予以警告以上处罚的情形。

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的,不影响撤销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审理。

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对司法行政机关提请收监执行的建议不予采纳的,应当书面通知提请机关,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建议的,应当报送下列相关材料:

(一)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

(二)原审法院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社区矫正期间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

(三)证明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减刑条件,或构成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情形的证据;

(四)社区矫正人员月度考核表,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审批表;

(五)司法所合议和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意见;

(六)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要求移送的其他材料。

第五章 收 监

第四十六条 对已被提请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监管。

第四十七条 人民法院收监执行的裁定、决定送达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将罪犯送居住地看守所临时羁押,公安机关在抓捕、关押和押送等方面予以协助。

第四十八条 对收监执行的罪犯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交付手续:

(一)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决定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执行,公安机关在抓捕、关押和押送等方面予以协助。

(二)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监狱将罪犯收监执行。

(三)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第四十九条 被裁定或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逃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公安机关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

第五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条第(五)项和第四十三条第(八)项规定提出收监执行建议。收监决定生效后,负责执行收监裁定、决定的机关,应当及时与强制隔离戒毒的批准或者执行机关办理罪犯交接手续,将罪犯收监。

第五十一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监外执行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脱离监管情形的,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至被收监前一日止,不计入执行刑期。

第五十二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的不计入刑期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收监执行建议书中说明情况,并附有关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在决定予以收监的同时应当确定不计入刑期的期限。

监狱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有上述情形的, 所在监狱或者看守所应在罪犯被收监后及时上报决定机关审核,并向其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对罪犯不计入执行刑期的期限作出审核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建议机关及罪犯本人,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被提请收监执行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通知原裁判人民法院及决定机关等相关单位,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四条 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或者被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没有判决的,依法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均包括本数。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共同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与法律和司法解释及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执行法律、司法解释和上级有关规定。

上一篇:学生暑假收心教案doc下一篇:尤溪县风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