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2024-04-29

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分析报告(共6篇)

篇1: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和渠道模式分析报

条条大路通数码

——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和渠道模式分析报告

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环境的日益完善,大中城市大学生、中青年上班族追求时尚、休闲,数码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和性能不断提高,使中国数码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数码产业从厂商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因此,消费者的需求、购买能力、购买习惯等的调查和分析,对于数码厂商、渠道确定渠道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电脑城、家电连锁卖场、商场等数码销售渠道进行调查和分析,不仅对厂商的决策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消费者购买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本文通过对北京的海龙、硅谷、鼎好、太平洋、中科贸等5家大型电脑城和北京的燕莎、蓝岛、新世界、长安、翠微、城乡等6家大型百货商场以及北京市大中电器(中关村店、四通桥店、北太平庄店、蒋宅口店)、国美家电(白石桥店、北太平庄店)和苏宁家电(广外店、安贞桥店)等几家主要家电连锁卖场的消费者、销售商进行访谈式调查,结合赛迪顾问对数码市场的研究数据和数码厂商自身的数据调查、分析,供数码厂商、渠道商、消费者参考。

商场:展示和销售

从本次调查看,到商场购买数码产品的消费者中,个人用户是商场消费的主要群体,占50%左右;礼品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已占到总销售量的40—50%;周末到商场的客流较大,但实现的销售与平日相差不大(有些人在服务较好的百货商场选型,再去电脑城等地低价购买),节日前和节日中的销量相对较大,可达到平日的2倍。在大型百货商场中,闪存盘、移动存储卡、摄像头、移动硬盘等数码产品相对较少,故本次调查主要主要选择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三种产品。

如图一显示,在商场购买的消费者中,自己购买和单位消费的基本相当,在数码相机产品和数码摄像机产品上,单位消费的略多,在MP3产品上,个人购买的比例高些,从调查看,在大型百货商场购买数码产品的顾客主要是对计算机不十分了解,且对产品价格不十分在意的单位和个人,他们更关注的是,是否买得放心、买得舒心,商场同类产品一般比电脑城贵10%左右,建议厂家、商家在导购、服务、宣传等方面多下功夫。从图二可以看出,消费者在商场购买数码产品的用途中,数码相机作为礼品的用途比较明显,而MP3作为礼品的比例低于自用的,礼品用途的占43%,随着MP3逐渐被人们认可,厂家和商家可以应该更加重视礼品市场,可以考虑给一些客户订做外包装。调查还发现,在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前和节日中,是销售的高峰时期,且随着个人消费和礼品消费的逐步增多,此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在商场做促销的作用比较大,建议销售商应该抓住节日商机,在促销上下功夫。

从渠道覆盖看,目前商场主要是由渠道商来覆盖,厂商介入的不是太多,有的商场甚至是经销商承包经营。从图三可以看出,数码产品在大型百货商场的销售量还不是太大,每个百货商场数码相机平均月销售90台,数码摄像机和MP3一般月销售40多台;同时,不同商场间的销售情况差别很大,一些商场如城乡百货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产品月销量均可超过100台,一些仅为10-20台左右。以燕莎、蓝岛、新世界、长安、翠微、城乡6家

大型百货商场的数码产品销售量占北京全部大型百货商场的三分之一估算,则北京市场,通过大型百货商场这一销售渠道,每月销售量为:数码相机1500~2000台,数码摄像机700~1000台,MP3 700~1000台。从图四可以看出,国外品牌在商场的销售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因为大型商场销售的主要是中高档为主,占到全部产品的80-90%,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级市场,国外厂商也非常重视。从我们的调查看,虽然商场的销售量不是很大,但展示作用不容忽视,对其品牌在整个区域市场的其他渠道的销售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而且,商场销售的量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各商场对未来的销售预测也基本持乐观态度,认为会逐步增长。建议厂商能采取积极措施,以多种资源支持经销商打入大型百货商场。

家电连锁卖场:增长势头迅猛

经过对大中、国美及苏宁在北京市的连锁店的调查,我们发现在这些家电连锁卖场中中数码产品的销售情况具有很多的共同点:首先是数码产品在近期每月的的销售状况基本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相对于店里的其他产品,数码相机、摄像机的销售额在整个家电产品的销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占到总销售额的6~15%左右,具体说来,数码产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正常情况下周六和周日两天的销售额能达到一周销售额的70~80%,在有节假日的月份,这些家电零售商一个分店的数码产品销售额可突破百万;其次,以SONY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的数码相机、摄像机以其高品质的产品、零售商提供的优质服务在数码产品的销售中处于一个领头羊的位置。如图五显示,家电连锁卖场经营的数码产品以数码相机、摄像机和mp3播放器为主,其他如配件、各类储存卡则销量很少。从供货情况,家电连锁卖场一般都是厂家直供,我们建议厂商加强与家电连锁卖场的沟通,尤其是要重视周末的销售,在促销上加强和家电连锁卖场的合作,如在促销人员的支持上,在礼品提供上,甚至可以为这些家电连锁卖场订制产品。

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作为家电零售商来说,其地处位置和销售环境与电子产品商场和专卖店不同,受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以大中电器中关村店为例,其地处海龙、鼎好等大型电子产品卖场之中,在价格、产品品种的竞争方面是较为不利的,而且受水货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因而销售状况与其他店面相差甚远。这家店依据自身情况,主要依靠其第一手取得行货正品的优势,和良好的配套增值服务和购物环境赢得市场。

和记者谈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时候,大中电器的有关销售负责人说,“现在的个人消费者以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人群为主流,他们对自己所要购买的产品非常具有目的性,在购买前都要进行详细的产品调查,从调查到购买的时间短可长达半年之久,这显示出了现在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日趋成熟。”不难看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日趋成熟不但可以对数码厂商和经销商产生较为明显的发展导向,也能对整个市场起到稳定作用。在这些家电零售商的客户中,个人消费者平均占到80%以上,而在那些受周边环境影响较深的店面,这个比例有所下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国际知名品牌的销售量要远远大于国内品牌,价格以中端产品为主,比电脑城同类产品略贵,如图

六、图七。主要原因是:一是许多知名品牌比如富士等是生产传统相机的老牌子,其产品历来的优秀品质早已深入人心;二是SONY等品牌的相机不管从外观造型还是内在配置、功能上来说,都更加让人注目;三是这些产品在价格上与国产品牌的差距并不大,不少二三百万级像素产品也都降到了2000元以下,相比之下,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国外品牌,目前销售量最高的数码相机价位在3000~4000元,以四百到五百万像素的中高档相机为主流配置。

多数零售商有关负责人在谈及未来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潜力是都显得格外有信心。近年来高速增长的数码产品市场,仍然会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给商家带来高额效益,尤其是在近几个月

中,“五一”、“十一”及暑假消费的所带来的销售潜力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大,对它的争夺也就更加激烈。各个零售商也想出了各种手段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基于零售商自身的客观条件,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就是以真正的好品质来获取大众认可,以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来弥补价格上的不足。在促销方法上,大中、苏宁等商家多采取返券或直降等方法吸引顾客,同时延长售后服务期限、提供增值服务等。大中电器建立了会员制度,购买数码产品即可成为大中会员,可享受更多的后续服务,比如优惠洗相、免费刻盘等。在厂商方面,时常推出一些精美赠品或配件,同这些数码产品一起销售或赠送,对零售商的促销有了不小的帮助。

电脑城:批发与零售相互支撑

电脑城是目前数码产品的主要销售场所,尤其是在闪存盘、移动硬盘、摄像头等产品,几乎都是在电脑城销售。在MP3销售方面,由于普通消费者的日益增多和礼品市场的扩大,非电脑城渠道在零售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在资金、运作等方面的实力优势,使电脑城渠道在批发上依然占据了优势,在整个MP3销售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销售方面,目前电脑城的渠道还不占优势。

从调查可以看出(如图八),个人用户是电脑城消费的主要群体,占70%;中小企业采购、集团和个人团购也成为经销商瞄准的商机,从图八可以看出,消费者在电脑城购买数码产品的用途和其他渠道有一定差别,数码相机购买中。由于消费人群以学生和准专业人士居多,比较不受时间限制,所以可以分流卖场在日常和周末、节假日的客流高潮。因此,虽然周末到卖场的客流较大,但实现的销售与平日相差不大;有些消费者在服务较好的百货商场选型,再去电子卖场等地低价购买。由于在电脑城购买数码产品的顾客主要是对IT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且对产品价格比较在意的单位和个人,他们更关注的是,是否买到性价比更好的产品且避免欺骗等风险发生,因此建议电脑城和厂商在信用上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在电脑城中,由于经销商多,因此产品的品牌和机种非常丰富,基本上满足“只有消费者想不到的,没有柜台买不到的”,国产、国外品牌的品种同样比较丰富,还有很多广告宣传中不常见的品牌也能看到,产品价格比较相近,平均比在非IT类的传统商场低10%。这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够货比三家,同时也促使经销商的利润急剧下滑,因此,零售与批发并重成为大多数渠道的选择。在零售方面,专柜、形象店、演示中心以及连锁经销商直销店构成各大卖场数码专卖楼层的主体。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电脑城间的销售情况差别很大,主要由卖场的地理位置、成立时间、购物环境、导购等因素,吸引更多客户群而销量出现差异,海龙虽然成立时间最久,但因为布局乱、空间小而使得数码销量受到一定影响,中科贸、鼎好等新兴卖场在这方面极具潜力。

电脑城中,有几个问题值得电脑城和厂商、渠道思考:由于利润的下滑,一些不法商贩偷换配件、非法组装并赚取差价,欺骗消费者,对市场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数码相机的电池不是原装的;一些中小品牌价格上是很有优势,但不少是做了几个月就销声匿迹,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经销商、电脑城的形象。面对这些问题,电脑城、厂商、渠道需要共同来解决,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业界都在关注这些问题,广大厂商、电脑城、数码渠道销售商等将在2004年4月27日发起成立“3C联盟数码产品工作委员会”,协调、规范高速发展的我国数码市场。

本次调查、分析有以下几个观点值得业界关注:

1,电脑城、商场的销售不太受周六、周日的影响,一周销售比较平均,但家电连锁卖场在周六、周日的销量和平时差别很大,厂商、渠道应重视家电连锁卖场的周末促销;

2,家电连锁卖场、商场、电脑城在节日中的销量猛增,厂商、渠道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促销方案、人员支持、产品供给等;

3,目前家电连锁卖场、商场、电脑城的消费者重合度不大,各自互为补充,商场的消费者对品牌、服务比较在意,产品以中高端为主,同类产品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家电连锁卖场次之;

4,由于目前单个销售商量还不是很大,经营单品牌的销售商很难生存,多品牌成为主流,如何在多品牌销售中提高销售商积极性,如何提高商场、家电连锁卖场销售人员积极性,应该成为厂商、分销商工作的重点;

5,体验式销售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但厂商应该把旗舰体验店和专柜相结合,才能有效节约成本;

6,商场的展示作用很大,家电连锁卖场在吸引潜在客户上起到很大作用;

7,服务和假货规避等需要厂商、渠道和电脑城共同解决;

8,礼品市场和高校市场需要厂商、渠道重点关注,在高校中开展活动是非常好的推广方式; 9,口碑销售将成为数码市场销售的重要手段;

10,需要借鉴其他领域在促销方面的经验和管理,如手机领域;

11,时尚是数码产品的最大卖点之一,外型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大。

观察

年龄决定消费地点

文/本报记者 刘富品

中年人,收入比较高,用于个人消费——认为电脑城产品丰富、价格低,是鉴别和挑选数码产品的理想场所。但是因为没有明码标价,存在不可信成分,各商家对产品解释不一,产品太多,分不清楚应该买那种,心里感觉不牢靠,害怕上当受骗,希望市场能够规范商家,让普通老百姓进来后能塌实购买,售后服务有保障,哪怕多付出一点也没关系。所以,对电脑城寄予厚望。希望能改进服务,让消费者放心。针对家电卖场,感觉广告促销也不可信,只会推荐现有产品,价格偏高,不专业。

青年和中年——选择数码与电脑肯定在中关村的电脑城,这里品种多、产品全,要有不明白的地方,多走几家就都清楚了,最关键的是价格低、型号新,个人知道的不知道的,在电脑城都能见到,只要能分清楚不是假货,那肯定还是这里实惠和方便,不会挨宰。

年轻学生——首选电脑城,价格便宜实惠,因为产品更新快,这里的东西时尚丰富,有足够大的选择余地,也能通过比较和鉴别了解更多信息,为购买提供指导,不象去商场等地,产品放在那里只有一个外观,其他的介绍都不细致。

篇2: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一、概述

(一)市场状况

数码相机市 场在2005年呈蓬勃发展的势头,降价、厂商联合、像素提升、单反相机等成为这一年度搜索率较高的关键词,但也传出部分数码相机厂商退市的信息。在经过纷 繁复杂的一年后,数码相机市场步入2006年。但竞争仍是推动市场前进的主旋律,厂商的市场推广不断挑战着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这使得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 销方式渐成主流。

据此,消费调研中心ZDC在即将到来的黄金销售季节前,对数码相机市场进行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的消费行为以及购买产品特征调查,为厂商提供参考。

(二)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站发放问卷的方式,从2006年3月1日开始,于3月30日截止,历时一个月,期间共回收总样本量23923份,审核校对后获得有效样本量为19246份,样本有效样本率为80.4%。

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使得本次获得了大量的调研样本,这使得调查更为贴近市场,并为厂商提供参考价值。

(三)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ZDC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从市场状况来看:

首先,目前数码相机市场仍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学生市场初步形成,而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用户对新兴市场兴趣较高。

其次,购买数码相机时间在1-2年以及2年以上的用户分别占据了26.6%与19.0%的比例,这类用户在市场上容易促成市场二次购机高潮的到来,换机用户市场较大,而像素的提升成为换机的最重要因素。

再次,与实际用户相比,潜在用户计划购买单反产品的比例提升,在潜在用户中占据近20%的比例,潜在用户市场中单反相机产品将初具规模。此外,潜在用户对高倍光学变焦产品的关注,使得长焦数码相机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此外,假期时间较长的“五一”、“十一”与春节成为数码相机在市场销售的最佳时机。

2、从品牌的角度来看:

其一,佳能不仅是市场上品牌占有率最高的厂商,同时也是潜在用户计划购买产品品牌分布率最高的厂商。

其二,在二次换机用户中,佳能数码相机用户的品牌忠诚度最高,索尼、柯达、尼康、奥林巴斯、三星这六大厂商中三星数码相机的用户流失最大,其二次购机的用户将目光转向佳能与的居多。

3、从产品的角度来看:

首先,消费类市场仍是主流,但单反相机在潜在市场中发展潜力巨大。产品在市场主流价位停留在2001-3000元之间,且中低端价位产品将成为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产品。

其次,500万像素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但高像素数码相机占据一定的比例,其将成为市场膨胀的最突出的产品。

再次,具有金属特色的数码相机在市场上多为用户所喜爱。而产品在外观上时尚化的倾向更为明显,大屏幕、轻巧机身等特征成为产品走向的一大亮点。

此外,产品的综合性能成为潜在消费者选购数码相机的一个衡量标准,光学防抖、高倍光学变焦以及快速响应时间这三大技术特征所占比例均超过50%。

4、从渠道的角度来看:

首先,网络媒体成为消费者获知产品信息的最重要来源,而市场终端销售者推荐作用降低,口碑传播对购买行为的影响较大。

其次,网上购物的方式仍不成熟,专卖店与电子卖场为主要销售场所。

5、从消费行为来看:

首先,持币代购的心理以及等待降价的过程,导致消费者持币代购在三个月中的表现最为明显。

其次,能够接受产品实际价位与心理价位出现500-1000元之间差距的潜在用户在市场上占据主导。

再次,“五一”与“十一”成为潜在用户计划购机行为最为集中的时间段。

此外,在促销方式中,降价成为最佳的促销方式。

二、调查基本情况描述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性别分布——男性用户占据八成以上

(图)不同性别的消费群体分布状况

由于本次调查采用在专业IT网站发放问卷的方式,因而在样本量中男性用户参与调查人数较多,并占据80.4%的分布率。女性用较少,仅有19.4%的女性消费者参与本次调查。

2、年龄分布——18-35岁用户成调查主要对象

(图)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分布状况

在本次调查中,35岁以下的用户占据近90%的比例。其中,18-35岁的用户成为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累计占据47.5%的比例;其中,年龄在18-25岁的用户与26-35岁的消费者比例接近,均在40个百分点以上。

18岁以下的用户参与答题者数量较少,仅占据本次调查对象的0.6%。这一分布比例与60岁以上用户的0.7%的比例接近。36-45岁与46-60岁的用户参与人数逐步降低,依次占据7.2%与2.8%的比例。

3、受教育程度——主流用户市场突出

(图)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消费群体分布状况

在本次调查中,受大专/本科教育的用户占据79.1%的分布率,而硕士/博士及以上的高学历用户参与者占据6.9%,高中和中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14.0%的比例。

4、职业分布——学生市场格局初定

(图)不同职业的消费群体分布状况

本次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涵盖在校学生、IT从业者以及专业的摄影师等诸多行业的消费者。其中,学生群体相对较多,占据20.0%的比例;与学生群体比例不相上下的是IT行业消费者,占据19.8%的比例;还有11.4%的调查对象属于党政机 关公务员。相比之下,参与调查的其它职业用户群体相对分散,除教师占据9.1%外,其余均在5个百分点以下。而本次调查还未涉及到的职业分布比例较高,累 计29.3%。

从较高的学生参与率来看,学生市场已经初步成形,其必将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

5、月均收入分布——中低端收入的用户对数码相机市场比较关注

(图)不同月均收入的消费群体分布状况

调查显示,本次调查对象中,收入在2000元以下用户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占据67.0%。收入在1000-2000元的用户占据38.6%的比例。在学生群体的影响下,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在本次调查中占据28.4%的比例。

高收入群体参与调查所占比例逐步缩小,其中,收入在2001-3000元之间的用户占据19.4%的比例;收入在3001-5000元之间的用户占据10.2%的比例,余下3.4%的用户为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消费者。

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中低端收入的用户对数码相机市场比较关注,而这也是导致中低端数码相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重要因素。

(二)市场拥有率分布状况

(图)数码相机市场占有率分布状况

在经历了2005年数码相机市场井喷似的发展后,降价高潮促使产品在市场上的普及率逐步提升。在本次调查显示,截止2006年3月份,已经拥有数码相机的用户占据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为51.5%,而尚未拥有数码相机的用户占据48.5%的比例。

从这一数据来看,目前数码相机市场正处于渐渐普及的状态,但是与市场饱和状态仍有差距,而这必将带动新一轮的数码消费高潮的到来。而根据数码相机市场现状,ZDC认为2006年将是数码相机在市场上普及的重要年度。

三、实际用户的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ZDC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已经拥有数码相机的用户所占比例稍高于尚未拥有数码相机的消费群体,但整体数码相机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以下是ZDC对市场上已经购买产品的用户进行消费行为分析,为厂商提供参考。

(一)品牌分布特征

1、已购产品品牌与计划换机品牌对比——品牌格局有变,佳能稳居榜首

以下是实际用户购买产品所属品牌与二次换机用户计划更换产品品牌分布对比。

实际用户:在实际消费者市场中,佳能、索尼与柯达这三家厂商累计占据56.6%的比例。佳能以25.4%的占有率在排行榜中处于第一的位置。索尼其次,有20.2%用户选择了索尼旗下数码相机。位居第三的是柯达,有11.0%的用户选择了其旗下的数码相机。

三星与尼康二者所占比例接近,依次为8.8%与8.1%。奥林巴斯占据6.2%的比例,富士以4.9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随后;松下、卡西欧与联想分别以2.9%、2.2%与1.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十大厂商的后三位。

换机用户:据ZDC调查结果显示,在有换机计划的用户当中,选择佳能的用户占据35.4%,高出其在实际用户中所占的比例。索尼随后,18.1%的用户选择索尼为其换机的品牌,但是这一比例仍低于在实际购买产品的品牌分布比例。

在二次换机的用户中,尼康的排名得到提升,有10.9%的用户表示将尼康作为换机的品牌,而其在实际购买的用户中所占比例不及柯达与三星。

柯达与奥林巴斯这两大厂商并列第四,二者在换机用户计划购买产品的品牌分布中均占据了8.1%的比例。选择三星作为换机品牌的用户仅占据6.1%的比例。

仅有1.6%的用户将富士作为换机产品所属品牌;理光取代卡西欧入围前十;还有一部分实际用户对国产厂商联想数码相机产生兴趣,使其比例提升至2.0%。

其它品牌分布比例相对较少,均降至3个百分点以下。

从换机用户的再选择分布状况来看,整体市场的集中程度提高。其中,佳能、索尼与尼康这三大厂商累计比例达到64.6%。

2、换机用户品牌选择变化状况

(1)佳能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状况

(图)佳能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佳能数码相机用户来说,整体市场品牌忠诚度相对较高,二次换机用户中,有58.9%的消费者表明将继续选择佳能数码相机。

在其它厂商中,索尼等厂商将佳能用户分流。有13.1%的用户将索尼作为换机品牌。尼康、奥林巴斯随后,分别占据8.1%与7.4%的比例,这三家厂商是造成佳能客户流失的主要品牌。其它厂商所占比例较低,均在4个百分点以下。

(2)索尼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状况

(图)索尼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

调查显示,虽然有38.0%的用户表示继续使用索尼旗下产品,但是在佳能、尼康这两大厂商的竞争下,造成35.9%的客户流失。其中,24.8%的用户将佳能作为换机品牌,选择尼康的占据11.1%的比例。奥林巴斯仅分占7.3%的比例,其次是理光,为5.6%。其它厂商所占比例均在4个百分点以下。

(3)柯达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状况

(图)柯达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

调查显示,在柯达用户中,二次换机继续选用柯达机型的消费者处于主流,占据37.5%的比例,而转向佳 能的用户则占据了25.8%的比例。其次是索尼,有10.9%的柯达数码相机的用户表示二次购机将选择索尼机型。尼康占据7.0%,三星随后,为 5.5%。其它厂商所占比例均在4个百分点以下。

(4)尼康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状况

(图)尼康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

调查显示,在尼康的用户当中,二次换机再度选择尼康的占据32.3%的比例,而表示选择佳能产品的用户则占据了28.0%,还有15.0%的用户被索尼旗下产品所吸引。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厂商联想,在尼康用户中,有8.6%的消费者表示将其作为换机的选择品牌。

三星与奥林巴斯随后,分别占据6.4%与4.3%的比例;柯达、爱国者与松下所占比例较少,在3个百分点以下。

(5)三星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状况

(图)三星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

在三星的用户中,再度选择三星数码相机的用户比例降低,而转向佳能与索尼的用户居多。其中,表示将佳能 作为二次购机品牌的占据24.8%,选择索尼的用户则为21.8%。选择柯达与奥林巴斯作为柯达二次购机的用户均为8.9%。由此可见,三星数码相机的客 户流失较大,其品牌忠诚度受到挑战。

(6)奥林巴斯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状况

(图)奥林巴斯用户二次换机品牌分布

调查显示,在奥林巴斯的消费者中,将其作为二次换机品牌的用户占据29.6%。而将佳能作为换机选择的 用户占据了25.4%。随后的为尼康,分占了18.3%的比例。柯达、索尼与三星这三家厂商分别占据8.5%、7.0%与5.6%的比例。卡西欧、富士、方正与爱国者四家厂商所占比例相同,均为1.4%。

(二)购买时间分布

1、拥有时间分布状况——购机1年以上用户超过六成

(图)拥有产品时间分布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已经拥有产品的用户中,购机时间达到1年以上的用户占据45.6%的比例。其中,拥有数码相机时间在1-2年与2年以上的用户分别占据26.6%与19.0%的比例。

此外,在1年内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所占份额较高,累计达到54.3%。其中,有20.9%用户已经拥有产品达半年之久。

2、购机时间分布特征——购机时间相对集中于三大时间段

(图)购机时间选择分布状况

据ZDC调查结果显示,有29.1%的用户选择 “十一”前后购买数码相机,其次是在寒暑假其间购买产品的用户,为22.4%。还有17.1%的用户在“五一”前后购买数码相机。

寒暑假以及周末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分别占据10.9%与7.8%的比例。此外,实际用户在购买产品的时间分布上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导致在其它时间购买产品的用户占据10个百分点以上的比例。

总的来看,选择购机的时间多停留于节假日以及周末,尤其在假期时间教长的“五一”、“十一”前后与春节前后购买行为较为集中。这从侧面反映了黄金周假日经济对数码相机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计划购买到实际购买的时间差分布——1个月的悬殊比例最高

(图)计划购买到实际购买的时间差距分布特征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从计划购买到实际购买产品经历3个月之久的用户所占比例较高,达到73.5%,这反 映了持币观望状态一般持续3个月的用户比较多。而在1个月内就发生购买行为的用户占据32.1%的比例,还有27.5%的用户在3个月左右便产生购买行 为。而在1周内即产生购买行为的用户则占据了14.0%的比例。

此外,还有19.3%的用户表示,从计划购买到实际购买过程中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而经历更长时间的用户仅占据7.2%的比例。

(三)产品特征分析

1、产品像素分布状况——400万像素及以下与500万像素机型齐头并进

(图)像素分布状况

调查中显示,在已购产品中,像素在400万及以下的数码相机为主,占据40.3%的比例;而当前处于主流的500万像素机型以0.3个百分点的劣势低于400万像素及以下机型。

600万像素与700万像素及以上的数码相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分别为9.9%与9.8%。据此,ZDC认为,数码相机像素的提升成为实际用户换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2、价位区间分布状况——3000元以下机型占据三分之二以上比例

(图)价位区间分布状况

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实际用户购买的数码相机主流价位集中于3000元以下,所占比例累计达到69.1%。其间,2001-3000元之间的产品份额较大,为48.4%。2000元以下机型占据20.7%的比例。

3001-4000元之间的产品占据20.3%,4000元以上的机型分布比例骤然降低,均跌至5个百 分点以内。其中,有4.3%的用户选购的数码相机在价位上分布于4001-5000元这一区间,还有4.7%的用户选择了5001-8000元之间的机 型;仅有1.7%的用户选购的数码相机分布于8000元以上这一价位区间。

3、不同像素产品在不同价位区间分布对比——2001-3000元机型为市场主流

(图)实际用户购买的数码相机在价位与像素上的分布状况

400万像素及以下:此间,价位在2000元以下的数码相机占据39.6%;2001-3000元的机型处于主流,占据46.8%的比例;3001-4000元之间占据9.3%的比例,其它价位区间产品所占比例均在3个百分点以下。

500万像素:在500万像素产品中,2001-3000元之间的机型占据绝对优势,为58.4%。3001-4000元之间的机型所占比例为25.2%。2000元以下、4001-5000元以及5000元以上的机型所占比例均较少,分别为8.6%、3.9%与3.8%。

600万像素:调查结果显示,在2001-3000元之间的机型 中,600万像素产品所占份额下跌至37.7%,而3001-4000元之间的产品所占份额则提升至28.1%。4001-5000元与5001-8000元之间的产品比例相同,均为6.1%。此外,8000元以上的数码相机在已购产品的用户中所占比例较为突出,为8.8个百分点。

700万像素及以上:此间,3001-4000元之间的产品所占比例最高,为32.7%;2001-3000元之间的产品占据了27.4%的比例。还有23.0%的用户购买的数码相机分布于5001-8000元这一价位区间,其它价位区间产品分布数量较少。

4、外观倾向——金属质感机型所占份额较高

(图)数码相机特征分布状况

调查显示,具有金属质感的机型最为消费者喜爱,有64.1%的实际消费者选购的数码相机具有这一特征。其次是轻巧机身的数码相机,占据45.1%的比例。具有大屏幕特色与超薄特征的数码相机依次占据33.1%与29.2%的比例,还有25.0%的数码相机 在外观上具有明亮色彩的特征。

(四)使用情况

(图)数码相机的使用频率分布特征

在ZDC调查中显示,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用户占据51.5%的比例。还有26.4%的用户表示每月至少使用一次,而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少,为6.5%;经常不使用的用户仅占据1.9%的比例。此外,产品使用情况不确定的用户占据13.7%。

(五)影响信息

ZDC统计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网络媒体成为实际用户购买产品的主要信息来源。以下是不同信息来源的分布状况。

(图)受影响的信息来源分布状况

调查显示,在网络媒体等五种信息来源中,有77.1%的用户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厂商的促销活动的影响范围也较大,有39.7%的实际用户中受到这一信息的影响。口碑作为一种传播方式与传播渠道,有34.2%的用户表示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受亲戚朋友推荐的影响。

此外,还有29.9%与17.8%的用户分别受到报纸电视媒体以及销售者推荐的影响。通过对比可见,网络媒体逐步对人们的生活起到重大影响,其报价参考作用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市场销售者的推荐等,并成为厂商进行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潜在用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一)品牌分布

(图)品牌分布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9.6%的潜在消费者将佳能数码相机作为购机首选。索尼其次,为19.6%。三星则超过柯达、尼康、奥林巴斯这三家厂商跃升至第三的位置,其占据11.5%的比例。

计划购买奥林巴斯与柯达旗下数码相机的用户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9.1%与8.9%。而选择购买尼康数码相机的用户则跌至7.4%。

其它品牌所占比例均在5个百分点以下,但值得一提的是,有2.7%的消费者青睐爱国者旗下数码相机,促使其在排行榜上位居第七。

有2.3%的潜在消费者计划购买松下旗下数码相机,联想随后,为2.1%,位居品牌排行榜第九的位置。卡西欧与富士均以1.4%的比例居于第十的位置。理光占据1.3%的比例,而计划购买惠普、柯美与拍得丽这三家厂商数码相机的用户均仅占据0.5个百分点。

(二)购机时间特征

1、时间分布——计划半年内购机用户占据五成

(图)计划购买时间分布状况

在调查中显示,有52.0%的用户表示在半年内购买数码相机。其中,计划在3个月到6个月之间购买产品的用户比例相对较高,达到29.9%。

从这一时间上来看,ZDC认为数码相机市场的销售高峰将会出现在传统销售的黄金时间。还有16.6%的用户计划在3个月内购置数码相机。此外,选择在1个月内及近期购买的用户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累计仅为5.5%。

调查显示,计划在半年到1年内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为32.8%。而在1年内没有购买计划的用户为15.2%。

2、购机时间特征——黄金周购机用户比例较高

(图)不同选购时间分布比例对比

从潜在用户选购数码相机的时间分布特征来看,有29.3%的用户表示购买时间没有固定。

有24.9%的潜在消费者表示,将会选择“五一”期间购买数码相机,19.2%的用户将“十一”期间作为购买数码相机的最佳时机。

选择周末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则占据了11.5%的比例,这一比例高于寒暑假期间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其为9.0%。此外,还有6.1%的潜在消费者表示将春节前后作为购买产品的时机。

以下是潜在用户与实际用户计划购买产品时间对比。

(图)计划购买产品时间分布对比

通过对比可见,在潜在用户当中,购买时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29.3%的用户表示购买产品时间不固定。

在潜在用户中,选择周末以及“五一”期间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比例明显高于实际用户。而选择在寒暑假期间以及“十一”、春节前后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所占比例则低于实际用户。

总的来看,潜在用户在时间分布上的集中度低于实际用户,市场购买的随机性有所增加。但是总的来看,“五一”与“十一”黄金周均为购机最佳时机。

(三)产品类型

1、产品类型分布——消费类占据八成以上比例

(图)不同类型产品分布状况

据ZDC调查显示,在潜在用户中,有17.7%的用户计划购买单反数码相机。但相比之下,消费类数码相机在市场上仍处于主流的位置,有82.3%的用户将消费类数码相机作为计划购买的机型。

以下是不同机型数码相机在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中的分布比例对比状况。

(图)不同机型分布比例对比

通过对比可见,潜在用户计划购买消费类数码相机的用户所占比例降低,低于实际用户8.6个百分点。相反的是,实际用户购买的单反相机却低于潜在用户。由此可见,单反数码相机市场必将是2006年市场竞争的一大热点。

2、不同类型产品品牌分布状况——佳能成最大赢家

(图)不同类型产品的品牌分布状况

调查显示,单反相机市场六大品牌的集中程度稍高于消费类数码相机,为89.7%,而在消费类产品中所占比例累计为85.4%。

从消费类数码相机市场来看,佳能成为潜在用户中最大的赢家,有28.0%的用户计划购买其旗下产品。索尼紧追佳能,20.1%的消费者表示计划购买索尼旗下消费类数码相机;三星则占据12.0%的比例,位列三甲。

奥林巴斯与柯达二者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9.5%与9.2%。在消费类数码相机市场,计划购买尼康消费类数码相机的用户所占比例不及索尼等厂商,排名降至第六的位置。

从单反数码相机市场品牌分布来看,佳能获得36.9%的潜在消费者的喜爱。计划购买索尼单反相机所占比例低于消费类数码相机,为17.2%。虽然索尼在单反数码相机市场仍未有一款产品面市,但从分布比例来看,潜在用户对索尼旗下单反数码相机仍存在较大的期待。

有11.5%的消费者计划购买尼康单反数码相机产品,这一比例高于其在消费类市场所占份额。9.9%的潜在消费者表示计划购买三星旗下单反数码相机,此外,还有7.8%和6.8%的用户表示计划购买柯达与奥林巴斯旗下单反数码相机。

(四)产品特征

1、外观特征倾向——金属质感、大屏幕与轻巧机身三大特征突出

(图)计划选购数码相机特征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金属质感、大屏幕特征以及轻巧机身的数码相机为众多潜在用户所欢迎,计划购买具有这三种特征数码相机的用户在潜在消费者中所占份额依次为53.9%、52.6%与51.3%。

计划购买超薄机型的用户则占据了42.2%的比例,此外,在不同特征中,计划购买外观色彩明亮的用户占据34.7%的比例。

从这一购买特征来看,潜在用户计划购买数码相机产品多倾向于时尚机型。

以下是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选购数码相机外观分布特征对比。

(图)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选购数码相机外观分布特征对比

通过对比可见,有64.1%的用户购买的数码相机具有金属质感的外观特征,这一比例高于其在潜在用户中所占比例。

而在调查所涉及的其它外观特征中,潜在用户购买产品特征均高于实际用户购买产品特征倾向。其中,选择轻巧机身与大屏幕特色产品的比例分别高出实际用户11.6%与19.5%;选购超薄机型与明亮色彩的潜在用户所占比例分别高出实际用户13%与9.7%。

2、产品色彩倾向——计划购买银色机型消费者占据三分之一以上比例

(图)潜在用户计划购买产品外观色彩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银色机型为潜在用户所欢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用户计划购买这种颜色的数码相机;其次是选择金属色泽这一特征的消费者,占据了29.6%的比例。

计划选购黑色数码相机的用户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为19.0%。选择其它色彩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小,仅有9.1%的用户接受外观色彩靓丽的机型。潜在用户对淡色数码相机以及白色机型的购买欲望相对较小,二者在潜在消费者中依次占据6.5%与0.8%的比例。

3、技术参数——综合性能成衡量指标,但光学防抖最突出

(图)潜在用户对不同数码相机技术关注分布状况

调查显示,比较重视光学防抖功能的用户在潜在消费者中分布比例较大,达到88.2%。其次是高倍光学变 焦,有66.3%的用户将其作为购买数码相机的一个重要技术衡量指标。54.9%的消费者表示,计划购买具有快速响应时间特征的数码相机。动态拍摄以及感 光元件像素所占比例则分别为46.2%与42.2%。

从感光元件像素在排行榜上位居第五的位置来看,其作为标准的作用正在逐步降低。还有37.2%的用户计划选择具有手动操作的功能,其它自拍功能、具有广角特征以及长焦特征的数码相机在潜在用户计划购买产品中所占的份额接近,依次为28.9%、28.2%与26.5%。

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ZDC认为数码相机的衡量标准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而不同技术对潜在用户的影响分布状况悬殊不大,这反映了产品的综合性能将成为数码相机产品衡量的标准。

(五)消费行为调查

1、可接受价位区间分布——中低端价位产品受青睐

(图)可接受价位区间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2001-3000元仍为市场的主流价位区间。在潜在消费者中,有37.5%的用户表示能够接受此价位区间的产品。

27.4%的潜在消费者表示接受1500-2000元这一中低端价位产品,还有10.7%的用户表示接受1500元以下的数码相机产品;能够接受3001-5000元之间的潜在消费者占据18.7%。

潜在消费者可接受高价位产品的比例急遽下滑,其中仅有4.8%的用户表示能够接受5001-8000元之间的数码相机,而能接受8000元以上的用户所占比例更低,仅为0.9%。

以下是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购买产品分布比例对比。

(图)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计划购买产品价位区间分布对比

通过对比可见,中低端价位产品在潜在用户中占据较高的比例,其中2000元及以下产品表现最为突出,超出实际用户达到17.4个百分点。

5001-8000元之间的数码相机在潜在用户与实际用户中所占比例接近;而在2001-3000元之间的机型均处于主流,但其在实际用户中所占份额高出潜在用户10个百分点以上。

2、选购产品像素分布——500万像素机型处于主流

(图)像素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计划购买500万像素机型的用户占据潜在用户的46.3%,在市场中处于主流。虽然像素升级成为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从消费者计划选购产品分布状况来看,500万像素产品仍为不少用户的喜爱,其成为数码相机市场像素提升的一个分水岭。

表示计划购买400万像素及以下的用户仅占据16.2%的比例,其中,12.6%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400万像素机型。

计划购买600万像素数码相机的消费者占据潜在用户的22.4%,而计划购买700万像素以及800万像素及以上机型的用户分别占据6.6%与8.5%的比例。

以下是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购买产品像素分布比例对比。

(图)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购买产品像素分布比例对比

对比显示,400万像素及以下产品在潜在用户计划购买机型中所占比例下跌了20个百分点以上,降至16.2%;500万像素数码相机在潜在用户中所占比例稍高于实际用户,达到6个百分点以上。

对比可见,潜在用户计划购买高像素数码相机比例明显提升。其中,6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潜在用户中占据22.4%的比例,而在实际用户中,这一比例则降至9.9%。700万像素及以上数码相机在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中悬殊5.3个百分点。

以下是主流价位区间产品像素分布状况。

(图)主流价位区间不同像素产品分布状况

通过主流价位区间不同像素产品分布状况对比可见,500万像素机型在3001-5000元、2001-3000元与1500-2000元这三大价位区间均处于主流的位置,依次占据35.5%、50.6%与54.5%的比例。但在3001-5000元这一价 位区间中,其比例低于其它两大价位区间。

在3001-5000元这一价位区间中,计划购买高像素产品的消费者比例相对较高。有27.1%的用户 表示希望购买600万像素机型,13.3%的用户计划购买700万像素机型,而计划购买800万像素机型的用户所占比例高出700万像素的用户,为 16.7%。此外,还有7.4%的用户表示计划购买此价位区间的400万像素及以下的数码相机。

在2001-3000元这一价位区间中,有27.6%的用户表示希望购买到600万像素机型;而计划购买700万像素以及800万像素及以上机型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7.6%与4.2%。400万像素及以下的用户所占比例为10个百分点。

在低端1500-2000元这一价位区间中,400万像素及以下的产品累计占据了23.8%的比例;还有14.7%的用户表示希望能够购买到此价位区间的600万像素机型,更高像素机型所占比例较少,累计为7个百分点。

3、不同价格差距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接受500-1000元价格弹性空间的用户比例最高

(图)不同价格差距对潜在用户的购买影响分布状况

ZDC调查显示,有78.4%的用户表示当计划购买的数码相机价格与实际价位存在1000以内的偏差时 不会放弃购买计划。其中,有36.8%的用户表示当与心理价格出现500元以内的差距时,不会放弃购买计划。还有41.6%的用户表示,当价格差距在出现 500-1000元之间时不会放弃购买计划。

还有11.1%的用户表示,当与心理价位悬殊1000-2000元之间时,不会放弃购买计划;而能够接受与心理价位出现2000元以上差距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小,仅为1.9%。而表示不确定的消费者占据8.6%的比例。

(六)渠道调查

1、获知产品信息的渠道——网络媒体影响力突出

(图)获知产品信息的渠道分布状况

调查显示,有87.5%的潜在消费者从网络上获得产品信息;其次是纸类媒体,占据43.4%。

从电视媒体与卖场广告获知产品信息的潜在消费者分布比例接近,分别为25.5%与22.2%。此外,还有11.8%的潜在消费者表示由户外广告获知产品信息。

2、影响购买行为的信息来源分布——销售者推荐作用较低

(图)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信息来源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脑逐步普及的时代,网络媒体受众越来越多,有72.3%的用户表示网络媒体成为影响购买的主要媒介。其次是厂商市场促销活动,有44.6%的消费者较为容易受到厂商促销活动的影响。

受到报纸、电视媒体等影响的用户也较高,占据了40.2%的比例。此外,还有35.2%的用户表示亲戚朋友的口碑传播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仅有7.4%的用户表示销售者的推荐对其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从这一比例上来看,终端销售者推荐的影响力降低。

以下是不同信息来源对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的影响分布对比。

(图)不同传播渠道对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的影响分布对比

通过不同传播渠道对实际用户与潜在用户的影响程度对比可见,网络媒体在影响以及传播渠道上均占据重要的比例。

与实际用户相比,厂商促销、报纸电视媒体以及亲戚朋友推荐的影响力在潜在用户中均得到提升,其中报纸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度与实际用户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由此可见,平面电视媒体以及纸类媒体均成为厂商进行产品市场推荐的重要渠道。

相比之下,销售者的推荐作用的影响力降低,下跌了10个百分点以上。

3、购买数码相机的渠道——专卖店与电子卖场累计占据八成以上份额

(图)选购数码相机地点分布状况

ZDC调查显示,专卖店与电子卖场成为潜在用户购买数码相机选择的两大重要场所,二者占据整体市场80%以上的比例。其中,有45.4%的用户表示会在专卖店购买数码相机,其次是选择电子卖场的用户,占据36.4%。

还有12.9%的用户选择电器城作为购买数码相机的场所,选择网上商城这一购买渠道的用户仅占据4.8%。

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专卖店与专业的电子卖场不仅仅是数码相机的最佳卖场,同时也将成为厂商在市场上比拼实力的最佳场所。

(七)促销形式的选择

(图)不同促销方式分布状况

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潜在消费者将直接降价视为最佳的促销方式。希望礼品促销的用户仅占据17.2%的比例,还有7.0%的用户接受捆绑销售的促销方式,而有奖销售在这四种促销方式上所占比例最小,不及5个百分点。

五、ZDC预测

通过调查,ZDC对2006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作出以下预测:

1.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

首先,竞争的激烈导致已经拥有数码相机的用户占据一半的比例,但市场仍处于未饱和的状态,尤其是学生消费群体,其必将成为厂商在2006年极力开拓的市场。

其次,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这将会促使2006年数码相机市场降价行为更大。而降价行为导致的市场洗牌仍将持续。

再次,2006年的“五一”与“十一”这两大黄金周必将成为数码相机市场销售的高峰时期。

2.从品牌的角度来看:

首先,佳能市场份额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数码相机市场向一线大厂集中的特征更加突出,而走时尚路线的索尼在整体市场上将成为佳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其次,国产数码相机厂商整体竞争力将会增强,尤其是爱国者将成为国产厂商中的一匹黑马,而其他厂商市场份额将继续萎缩。

3.从产品上来看:

首先,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将成为2006年市场竞争的焦点,但较高的价位使其在市场上不能与主流消费类数码相机所抗衡。而在消费类数码相机中,500万像素机型仍将担当主导位置,但600万像素及以上机型晋升主流的趋势在2006年将逐步体现。

其次,时尚机型作为厂商在市场获胜的一个重要“法宝”,使得2006年数码相机市场产品整体以时尚化倾向为走向,尤其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大屏幕、轻巧机身、超薄等方面表现突出。

再次,手动功能产品将逐步在数码相机中被广泛采用。而消费者对高倍光学变焦技术的关注,使得长焦数码相机也将成为2006年市场竞争的亮点。

篇3: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 世界各国积极响应, 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低碳产品消费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碳产品消费使低碳产品生产得以最终实现, 低碳产品消费又会引导低碳产品生产。目前,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是从社会责任与道德的视角阐释低碳产品消费问题。但是, 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 发展低碳产品消费尚存在诸多困难, 表现为消费者不愿购买低碳产品, 企业不愿生产低碳产品, 低碳产品市场不健全。本文认为从社会责任与道德层面上研究低碳产品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而且应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我国发展低碳产品消费存在的障碍, 以寻找促进我国低碳产品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低碳产品消费及其意义

低碳产品消费是指在生活消费领域, 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 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从消费结构来看, “两型社会”下的低碳产品消费表现为低碳产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低碳产品消费是基于经济发展出现的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碳排放日益增多、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而提出的,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发展低碳产品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低碳产品消费能够缓解环境恶化的趋势。有资料显示1908-2007年中国的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1.1℃, 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 未来50-80年中国平均温度可能升高2℃-3℃ (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0℃) 。1986-2006年, 中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 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 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产损失巨大, 粮食安全压力增加, 海平面持续上升,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 发展低碳产品消费能够缓解环境恶化的趋势。

第二, 低碳产品消费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增长时期, 按照我国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202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51.9万亿元。如果维持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 到2020年我国需要约151亿吨CO2排放空间[1]。按照欧盟倡导的减排目标, 2020年全球排放必须控制在400亿吨。如果不采取措施, 到2020年我国可能会面临47亿吨的CO2排放缺口[2]。2009年11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完成减排目标需要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共同努力。目前, 全国各地的生产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 实施节能减排,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消费领域也应该大力推行节能减排, 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说到底就是要促进低碳产品消费。

第三, 低碳产品消费能够促进低碳产品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 生产才算真正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的扩张或萎缩使产品价格相对上涨或下落, 从而调节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发展低碳产品消费能够提高企业从事低碳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能够促进低碳产品生产的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产品消费的障碍

低碳产品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但现实的情况是, 低碳产品消费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消费者没有大量的购买低碳产品, 企业也没有大规模生产低碳产品。在当前阶段, 我国发展低碳产品消费存在诸多障碍。以下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发展低碳产品消费的障碍。

基本假设:消费者和企业都是理性人。

(一) 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分析

图1将消费品分成两大类: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 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在使用过程中节能减排, 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消费者如何在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之间进行选择。X表示普通产品, Y表示低碳产品;PX表示普通产品的价格, PY表示低碳产品的价格;MUX表示普通产品的边际效用, MUY表示低碳产品的边际效用。

由于低碳经济刚刚兴起, 消费者的低碳观念尚未树立, 在消费者看来低碳产品和普通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完全相同, 两者可以完全替代, 两者的边际替代率恒等于1, 即ΜRSXY=ΜUXΜUY1。于是, 有MUXMUY, 即无论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的消费数量是多少, 两者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低碳产品生产大多需要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生产成本高于普通产品, 因而低碳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产品, 即PX<PY。所以, 有ΜUXΡX>ΜUYΡY, 即消费者用单位货币购买普通产品的边际效用总是大于用单位货币购买低碳产品的边际效用。由于ΜUXΡX>ΜUYΡY始终成立, 因此,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消费者会不断增加普通产品的消费数量, 减少低碳产品的消费数量, 直至消费者消费的全部是普通产品, 而低碳产品数量为0, 此时消费者的效用实现最大。

图1中横坐标表示普通产品的消费数量, 纵坐标表示低碳产品的消费数量。由于低碳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 预算约束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由于低碳产品与普通产品来可以完全替代, 且两者的边际替代率恒等于1, 无差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且斜率的绝对值等于1。如图1, I为预算约束线, U1、U2、U3为三条无差异曲线, U1<U2<U3。U3与I相交与E点, E点即为消费者的均衡点, 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 此时消费者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普通产品, 低碳产品的消费数量为0。

(二) 基于厂商行为理论的分析

低碳产品消费建立在低碳生产的基础之上, 只有企业生产了低碳产品, 低碳消费才成为可能。运用厂商行为理论分析企业是否愿意从事低碳产品生产。目前, 我国低碳产品市场的基本情况是, 低碳产品生产企业非常少, 低碳产品市场具有很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 每家企业生产的低碳产品不同质, 可以将低碳产品生产企业看成垄断企业。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两个部分:普通成本和低碳成本, 普通成本是普通产品的生产成本。低碳成本主要包括:低碳产品研发成本,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成本, 使用环保材料带来的成本增加, 低碳产品检测、认证、包装成本, 市场开拓成本等等。因此, 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普通产品的生产成本。基于以上分析, 进行如下假设:

假设1, 企业为垄断企业;

假设2, 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普通产品的生产成本;

假设3, 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为水平直线, 与平均成本曲线重合;

假设4, 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为线性, 并且在相同价格水平下低碳产品需求量与普通商品的需求量相同, 即低碳产品的需求曲线与普通产品的需求曲线重合。

假设3、4可以简化分析, 但不影响分析结果。

图2中, D为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的需求曲线;MR为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MC1为普通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 AC1为普通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MC2为低碳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 AC2为低碳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

需求函数为:P=a-bQ (1)

其中a, b>0, 且为常数。则边际收益函数为:

MR=a-2bQ (2)

1.生产普通产品的利润。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R=MC (3)

生产普通产品:MR=a-2bQ (4)

MC=MC1=c1 (5)

联立 (3) 、 (4) 、 (5) 式, 解得生产普通产品的均衡产量为:Q1=a-c12b (6)

将 (6) 式带入 (1) 式, 生产普通产品的均衡价格为:Ρ1=a+c12 (7)

生产普通产品的最大利润为:

π1=TR1-TC1=P1Q1-c1Q1 (8)

将 (6) 、 (7) 式带入 (8) 式得到:

π1= (a-c1) 24b

2.生产低碳产品的利润。同理, 可得生产低碳产品的均衡产量为:Q2=a-c22b

生产低碳产品的均衡价格为:Ρ2=a+c22

生产低碳产品的最大利润为:π2= (a-c2) 24b

3.生产普通产品与低碳产品的比较。因为c1<c2, 所以π1>π2, 即企业生产普通产品的利润大于生产低碳产品的利润。因此, 企业会选择生产普通产品而不生产低碳产品。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如果企业生产低碳产品, 其价格高于普通产品的价格, 产量低于普通产品的产量。

(三)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分析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 (消费者或企业) 的经济活动, 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正外部性是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 而受益者无需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 而该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外部性实际上就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 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不一致。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 节能减排使社会治理污染的成本降低, 有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增加了社会收益。低碳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 购买低碳产品会提高消费者的私人成本;同样, 企业生产低碳产品也会增进社会收益, 提高私人成本。环境产权难以界定,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机制作用下, 生产和消费低碳产品的结果是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正外部性产生。存在正外部性时, 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被抑制, 资源的配置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图3说明了低碳产品生产 (消费) 的外部性。MSB表示低碳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 MPB表示低碳产品的私人边际收益, MEB表示低碳产品的外部边际收益;MSC表示低碳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MPC表示低碳产品的私人边际成本, MEC表示低碳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MSB=MPB+MEB, MPC=MSC+MEC。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 当MPB=MPC时, 企业 (消费者) 达到均衡, 企业 (消费者) 的产量 (消费量) 为QP。当MSB=MSC时, 社会收益达到最大, 此时的产量 (消费量) 为QSQP为低碳产品的实际产量 (消费量) , QS为使社会利益实现最大化的产量, QP<QS。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 企业 (消费者) 减少了低碳产品的生产 (消费) , 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优。

(四)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在市场交易中, 当一方无法观测和监督另一方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信息, 或观测成本、监督成本高昂时, 交易双方就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在低碳产品市场上, 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掌握产品的质量信息;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只能观测到产品的外部特征, 无法获得产品的质量信息。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低碳产品认证标准, 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时无法识别低碳产品的真伪。

由于消费者无法识别低碳产品的真伪, 只能根据对整个市场的估计决定购买的数量和支付的价格, 假冒低碳产品由于其成本较低, 更可能成交。当消费者发现购买的所谓低碳产品的质量并非像自己估计的那样好, 他们会进一步降低对低碳市场上产品质量的估计, 进一步降低愿意支付的价格, 从而使成本高、质量好的低碳产品更无法销售, 造成真正的低碳产品退出市场, 假冒低碳产品充斥市场, 即出现柠檬市场, 最后导致低碳产品市场萎缩。

图4反映了信息不对称对低碳产品市场的影响。初始状态为供给曲线S1与需求曲线D1的交点E1, 均衡价格为P1, 均衡产量为Q1。消费者购买了低碳产品市场上的产品后, 发现产品质量不像自己估计那么好, 于是需求较少, 需求曲线向左平移至D2, E2成为新的均衡点, 均衡价格为P2, 均衡产量为Q2。此时的市场价格P2低于P1, 高质量的低碳产品由于生产成本高, 在P2的价格水平上, 高质量的低碳产品生产无法维系, 这些生产企业退出低碳产品市场, 于是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相左平移至S2, 新的均衡点为E3, 均衡价格为P3, 均衡产量为Q3。消费者按P3支付了低碳产品的价格, 但购买到的产量更低劣, 于是需求进一步减小。这一过程持续下去, 低碳产品市场不断萎缩。

三、促进我国低碳产品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 消费者角度的对策建议

1.提高低碳产品的边际效用。

提高低碳产品的边际效用, 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消费。效用是一种主观感觉, 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 效用等于幸福感与欲望的乘积。因此, 增加消费低碳产品的幸福感和欲望可以达到增加效用的目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体, 广泛宣传环境现状和保护环境重大意义, 帮助消费者学习有关低碳消费和低碳产品的知识, 让消费者认识到低碳产品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 低碳产品消费符合人类健康和环保标准, 让消费者认识到低碳产品消费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当消费者树立起低碳消费观念, 当购买、消费低碳产品成为时尚, 消费低碳产品的幸福感就会增加, 消费低碳产品的欲望就会增加, 从而低碳产品的边际效用就会增加。低碳产品的边际效用增加, 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的数量就会增加。

2.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制约低碳产品消费的重要因素, 需求的形成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购买欲望, 二是支付能力 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受当期收入水平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居民的人均当期收入不高;与此同时, 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尽完善, 教育、住房支出不断增加, 造成我国居民未来收入不稳定。因此, 消费者会增加储蓄和投资支出, 而减少消费支出。受生产成本的影响, 低碳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平普产品的价格。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即便消费者认识到使用低碳产品的意义, 也无力购买低碳产品, 对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说, 低碳产品是奢侈品。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 消费者才有能力购买低碳产品。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长期的努力, 才能逐步实现。

(二) 企业角度的对策建议

1.生产低碳产品, 实现长远利益。

许多学者指出生产低碳产品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文认为生产低碳产品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但不仅仅是社会责任。生产低碳产品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 是企业的长期利润最大化问题。从静态的角度分析, 企业从事低碳产品生产会减少利润 (见图3) 。从动态角度来分析,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 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随着技术的进步, 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会不断降低。从长期、动态的角度看, 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利润不但不会降低, 反而会提高。哥本哈根会议让节能减排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后哥本哈根”时代, 企业应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为社会生产更多的低碳产品, 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应认识到只有进行低碳产品生产, 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2.进行创新、研发, 降低生产成本。

为提高利润, 企业必须积极进行低碳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 降低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目前, 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较低, 研究人员匮乏, 研发资金不足, 建议企业构建低碳产品研发联盟。具体形式包括:产、学、研相结合, 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借用外脑开展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以自身为主, 与同行联合展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低碳产品研发联盟, 可以降低研发风险, 可以降低研发费用, 可以更有效地发挥研究人员的能力, 可以更快的研发出新产品、新技术。

3.进行广告宣传, 提高消费者需求。

做好低碳产品的广告宣传。坚持诚信原则, 客观介绍低碳产品, 客观宣传低碳产品, 让消费者更多地认识、了解低碳产品。根据低碳产品特点, 抓好品牌建设,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在商标设计上反映低碳文化内涵, 突出低碳形象, 引起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兴趣。在产品差异和顾客偏好确定的情况, 有效的广告宣传, 能够使消费者掌握更多的产品信息, 降低搜寻成本, 提高消费者需求。

(三) 外部性的矫正

矫正正外部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两种方法:一是产权界定, 二是政府干预。由于环境产权界定困难, 因此矫正低碳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 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 对低碳产品生产、消费的正外部性进行补偿。

1.对低碳产品消费的补偿。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财政补贴的方法, 纠正低碳产品消费的外部性问题。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可以降低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的私人成本, 对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具有激励作用。“十一五”期间, 我国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1.5亿支高效照明产品。2009年, 我国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即采取财政补贴方式, 对能效等级达到1级或2级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电机等10类产品进行推广。目前, 我国政府正在酝酿按排量征收车船税的方案。当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使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的私人成本降低至社会成本, 低碳产品消费的外部性就完全消除了。

2.对低碳产品生产的补偿。

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对低碳产品生产进行补偿, 降低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私人成本。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对低碳产品生产企业的信贷规模, 并给予利率优惠;对低碳产品生产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开辟低碳产品通道, 提高低碳产品流通速度, 减少流通成本;降低低碳产品的广告收费标准, 减少企业广告成本;政府组织引进国外低碳产品生产的先进技术;政府组织低碳产品研发、工艺和技术改造;政府设立低碳生产专项基金。

(四)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低碳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完善低碳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解决低碳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关键在于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而该监督体系应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向消费者及时提供有关低碳产品质量的信息。信息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 政府应承担起提供产品质量信息的责任, 以克服市场失灵, 节约交易成本。政府有必要建立产品质量信息系统, 不断采集、定期更新市场上产品的质量信息, 并通过杂志和报纸、电视新闻、网络等媒体发布, 从而提高市场透明度[3]。二是打击假冒低碳产品。政府应运用行政与法律等手段对假冒低碳产品进行监管与处罚。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低碳产品予以严厉查处, 公布企业黑名单, 限制其入市, 责令其对受害消费者加倍赔偿, 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

2.创建低碳产品知名品牌。消费者尽管不能了解低碳产品的生产状况和质量水平, 但是能够了解低碳产品的品牌。一般认为名牌产品的质量高, 安全有保障。名牌就是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 消费者通过了解品牌来了解产品的品质。名牌是通过生产者或经营者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 狠抓产品的质量, 并经过大量宣传, 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创建的。名牌是需要维持的, 一旦经营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辛辛苦苦创建的品牌就会失去[4]。所以, 加强低碳产品的品牌建设, 创建名牌低碳产品, 可以减少、防止柠檬市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未来5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预测[J].经济研究参考, 2003 (2) :51-60.

[2]刘燕华, 葛全胜, 何凡能.应对国际CO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 2008 (7) :675-685.

[3]赵洪, 李正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分析[J].商业经济, 2010 (1) :24-25.

篇4:数码消费的中国角色

据CNN报道,8月2日史蒂夫.乔布斯,苹果首席执行官的一个小手术受到了华尔街的高度关注。乔布斯的这个小胰腺手术很成功,苹果的股价没有因此而产生较大的波动。

华尔街关心乔布斯的健康是有原因的,自从乔布斯回到苹果后,苹果开发了iMAC、iBOOK等一系列的成功产品。而苹果于2001年底推出的iPOD更是开创了全新的领域。华尔街因此认为,乔布斯的魅力和洞见是无人能及的。

3月26日,苹果的第二财季结束,苹果创下1.09亿美元的纯收益,相比去年增长了33%。iPOD的销售数量则达到了惊人的去年同期9倍。在刚刚结束的第三个财季,重新设计的第三代iPOD销售了30.4万部,这是分析家预测销售的4倍。

尽管与获得《商业周刊》工业设计金奖的iPOD相比,竞争对手的产品“丑的很标准”,但是很多人认为仅仅依靠这个还不足以让iPOD比竞争产品贵100美元,iPOD的优势还在于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在戴尔为自己的产品可以跨平台使用而自得的时候,乔布斯也将iPOD从苹果系统中解放了出来。《商业周刊》网络版由此分析苹果要进行战略调整,似乎要放弃苹果一直所坚持的独立特行的做法。其实乔布斯此次开放iPOD与允许IE和office在苹果上运行不同,上次的开放行为不过是乔布斯应对不景气的权宜之计,这次乔布斯的目的应该是更多的把iPOD当成一个独立的市场来运作,而不是把iPOD当成苹果计算机的附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业周刊》的观点是正确的,数字音乐市场将是苹果的下一个战略市场,一个与PC完全不同的市场。自然,苹果犯不着在一个全新的市场坚持iMAC的老路。兼容微软平台是iPOD争取更多拥护者的条件。乔布斯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个,未来的数字音乐市场会是一个和PC一样重要的市场。与解脱iPOD平台限制的举措一样重要,苹果允许惠普销售贴惠普品牌的iPOD。与惠普相比,苹果的市场能量还有些欠缺,因此让惠普分享iPOD的成功,也是扩大iPOD市场影响的重要举措。这次的苹果不再是以一己之力挑战全世界。对惠普而言,数码消费市场是企业市场外另一个重要领地。惠普在企业市场上很难打倒IBM这头大象,在数码消费已经晚了一步的惠普,不希望再在个人消费市场错失良机。

其实在苹果的业绩报告里已经展现了这种趋势,在3月份结束的财季里,苹果计算机的销售增长仅仅只有6个百分点,在线音乐服务的增长是32个百分点,而iPOD销售额的增长是752个百分点。IDC对数字音乐市场的调查更是充满了乐观情绪,IDC认为到2005年这个市场的全球容量将达到1570万台,增长率将达到384个百分点。按照平均200美元单价计算,这也是一个超过30亿美元的市场。即便是中国市场,来自赛迪的预测也是让人鼓舞的,中国市场将达到403.2万台,按照单价500元人民币计算,也是20亿人民币的市场。多数分析机构预测,持续的增长至少要延续到2008年。

乔布斯的先见到现在已经引起了连锁反应,索尼、戴尔和三星都加入了数字音乐市场的竞争。而汽车制造商宝马在最近也公布了一个改装方案,用户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将iPOD和汽车音响系统连接。国内的奇瑞QQ更是把MP3播放器作为标准配置。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和三星早就推出了内置MP3播放器的手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存储容量,与iPOD相比,手机的存储容量还非常有限,两者相差了近100倍。

乔布斯开创的个人数字音乐还包括在线音乐下载服务,分析家认为乔布斯的个人魅力征服了5大唱片公司,他们许可用户通过苹果iTunes以0.99美元一首的价格下载音乐,并且可以复制到CD或者iPOD。显然苹果不但想通过在线音乐下载服务获得更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利用iTunes保持和用户持续的粘性。不过这个服务在国内,还看不到成功的前景。

这仅仅是数码消费中的一个领域,而高速增长的数码相机市场,是一个比数字音乐更大的市场。根据IDC的数据,全球数码相机的销售量以72%的速度增长,预计200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600万台。据国家统计局6月公布的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市场数码相机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8%。预计到2008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规模将突破1000万台的大关。由MP3和数码相机构成的数码消费,2004年将达到近100亿的市场规模。

拿什么诱惑你

网络写手牛哄哄曾经把自己购买iPOD的经历写成了文章。牛哄哄的真实身份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经理。本来牛哄哄对苹果高昂的定价就有点意见,也没有动过心思要买iPOD这样昂贵的产品。但是牛哄哄抵挡不住LD(领导拼音缩写,网友对妻子的别称)娇媚攻势,而LD显然也抵挡不住扭来扭去的iPOD的广告攻势。

买了iPOD的牛哄哄由此大大的发挥了一下他作为市场经理的灵气,比如情人节送个MP3给GF(girl friend缩写,女友),录上自己排演了N次的真情告白,就不相信世上还有姑娘能够抵挡。不知道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受到牛哄哄的启发,后来的国内MP3促销就大大地和爱情挂上了勾。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华旗。

华旗最著名的MP3要数“月光宝盒”,这原本是《大话西游》中的一集,也是周星驰无厘头的代表作。电影首播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是当80年代的新新人类在网上流传了“给个理由先”这样典型的星爷句式,《大话西游》就成了非凡的流行元素。华旗有了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自然就大大拉近了与主力消费人群的距离。来自赛迪的报告显示,MP3的主力购买人群集中在18-28岁这个年龄段,占到市场的66%。

华旗的爱情系列包括潜水艇,相关的促销用语是“测试爱情海洋的深度”,彩屏系列的促销用语是“爱情是有颜色的”,还有什么情人节感悟等等。华旗数码事业部杨珍玺承认,华旗在MP3的技术上并不具有实质的领先优势。华旗MP3能够连续几年保持市场领先,原因在于华旗对消费者流行元素的把握。换句话说,华旗MP3的竞争优势在于杰出的营销能力。杨珍玺说,华旗每三个月就推出新的MP3,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不同的销售策略。华旗MP3的价格略高于国内其他品牌,价格没有优势市场反而有优势,杨珍玺认为,最重要的是与消费者的沟通,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不过华旗在国外市场就很难达到这个程度,销售主要还是依靠品质和价格优势。

其实对比MP3和数码相机两个市场,可以很清楚的发现这个区别。在MP3市场,国内品牌市场占有很高,而国际上流行的苹果、索尼、三星在国内市场份额不大。国内销售的MP3存储介质主要是闪存,MP3的技术门槛不高。这同欧美市场主要以硬盘为存储介质、支持各公司独有格式音乐文件,从外观到内部结构自主设计完全不同。国内MP3的差异主要是外观,这就为国内MP3供应商提供了机会。只要保持和消费者良好的沟通,产品的生产销售都不成问题。市场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一方面国产品牌MP3占有很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市场上也容纳了近400个MP3品牌。这同数码相机主要由少数日系厂商主导形成鲜明对比。

同样作为数码消费产品,数码相机瞄准流行元素的销售策略同样有效。索尼在推出第一代旗舰数码相机F707和F717时,国内就有很多网站爆炒这两款相机的所谓透视功能,其实就是对这两款产品红外夜景拍摄功能的通俗解释。实际上,所有数码相机CCD都具有红外感光功能,为了避免红外线对成像的干扰,所有数码相机都在CCD前设置了一块红外滤镜,在索尼之前已经有很多狂热的发烧友冒着毁掉相机的危险,想拆下这块滤镜。所谓透视给索尼带来的人气,用时下流行的话语解释就是“坏到刚刚好”:透视既不会给夏天日渐单薄女士着装带来实质威胁,也能够增加一些摄影乐趣。

而莫文蔚担纲的佳能广告,更是用莫文蔚高高撅起的屁股争得了不少眼球。莫文蔚一句煽动性的语言“你的IXUS里有什么”足以让人产生购买冲动。索尼和佳能,正是数码相机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前两位。

当然,在数码相机领域,仅靠煽动性的广告还不够。数码相机的技术含量显然要超过MP3,CCD、镜头和图象处理芯片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除了性感的广告外,分辨率、镜头变焦范围和光圈大小、反应时间、成像质量等等因素都是竞争重点。但是很显然,数码相机绝对不会跌入PC的频率陷阱。佳能市场部介绍,CCD的分辨率会很快逼近传统胶片分辨率,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分辨率不会成为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虽然目前象素值仍然是衡量一部数码相机的重要参数,但是这个参数随着数码相机整体分辨率的提高而逐渐处于次要地位,此时竞争的重点就是外观、操作界面等软指标,尤其重要的是产品与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产品给消费者一个什么样的心理体验。

中国角色的不确定因素

市场发展到今天,数码消费市场的美好前景已经隐约可见。作为更大市场—消费电子中的一个分支,数码消费首先得到激活。很明显,这个市场与传统的以PC为核心的IT市场有非常大的差别。

在PC盛行的年代,摩尔定律是最激动人心,实际上也是决定利润分配格局的支配规律。每18个月速度翻番将大家都集中在了少数企业指挥的大合唱中。在这个时代,联想在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依靠适应中国的营销建立了王者地位。

在数码时代,比拼的重点是抽象的“酷”,准确的说是看谁更能准确的捕捉大众消费心理,并有效地引导激发,但是前提是掌握了主流技术。

在全球市场,美国的苹果和戴尔在数字音乐市场占有优势,现在惠普也加入了这一阵营。苹果并没有仅仅依靠优异的外观设计,这仅仅是苹果成功的表象,苹果与5大唱片公司的合作才是问题的实质。这个产业联盟的实力已经超越了技术竞争。在中国市场,苹果遇到的障碍首先是价格,最关键却是音乐版权。

技术含量不高,与欧美主流市场有显著差异,中国企业有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这就是中国MP3市场发展的缩影。

但是在数码相机市场,中国企业遭遇了完全不同的竞争。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镜头、CCD、图象处理芯片中国企业没有一样与日系厂商处在同一水平线。技术差距就是市场差距。

从数码相机新品发布的数量、频率看,国内企业和日系厂商有巨大的差距,从产品线的丰富程度上看亦如此。仅佳能在今年二月就发布了7款之多,索尼也在二月发布了5款。今年日系厂商在数码相机新品上的力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也超过国内厂商的产品总和。面对快速更新的产品,国内厂商惯用的价格战失去了焦点。以索尼为例,2003年初索尼旗舰产品F717的价格超过8000,在推出F828后迅速降到6000元以下,目前随着F828的调价F717的价格已经降到5000元以内。一年多时间价格腰斩,而国内产品在低端的价格调整显然缺乏足够的冲击,市场的主流被牢牢的把握在日系厂商手里。

作为国产数码相机的主力厂商之一,联想近期发布的新产品V300/V400主要还是定位在300象素的低档产品上。更为重要的是,联想在3年的两次调整,使联想失去了进军数码消费的最佳时机。3年前联想主业稳定时进军IT服务,3年后IT服务未果,在数码消费水涨船高时联想又退守PC主业。当然有千条理由说明联想退守PC的正确,有万语证明联想没有放弃数码消费市场。但是这一切都抵挡不住一个疑问:作为联想的领导者杨元庆对数码消费市场的基本判断是什么,杨元庆作为总裁有多少时间花在处理与数码相关的业务上?像乔布斯那样有洞察力的企业家并不常见,这也是百忙的华尔街为乔布斯分心的理由。

华旗开始在数码消费市场发力始于2000年,华旗总裁冯军进入IT市场时机会不多,只能选择从机箱、音箱等边缘产品做起。后来的华旗就有了移动存储的胜利,移动存储自然又演进到了MP3市场。华旗在MP3市场的成功很难说是什么先见洞察,套一句流行语叫“成功是一连串的事件”。但是华旗在数码相机市场还很小的时候开始和索尼建立合资工厂,同索尼合资建立销售通路“数码梦工厂”,这也是冯军在数码市场上多年摔打出的感觉。然而华旗和索尼显然不是一个量级的玩家,所以后来索尼在中国增资建厂已经没有了华旗的影子,而“数码梦工厂”也并不是索尼排他性的销售通路。索尼主导中国市场的动机非常强。

没有核心技术、不掌握生产能力、营销创新的空间很小,数码消费的中国企业能扮演什么角色?

其实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摩托罗拉已经推出了内置百万象素摄像头、内置MP3播放器的手机产品,高端的商务手机基本上把拍照和音乐当成了必备功能。未来5年,宽带接入技术必然会得到普及,不论是3G、4G还是其他无线宽带技术,通讯、个人计算机和消费产品的融合都不再只是预言。就像手机短信在中国市场的意外火热一样,谁都不知道3C以平易价格融合后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离奇反应。

篇5: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摘要:对中国消防产品市场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及时和准确掌握消防产品市场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作 者:张延祥 张阳 刘福存 ZHANG Yan-xiang ZHANG Yang LIU Fu-cun 作者单位:张延祥,张阳,ZHANG Yan-xiang,ZHANG Yang(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泰安,271000)

刘福存,LIU Fu-cun(泰安市商会,山东,泰安,271000)

篇6:中国数码产品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第一章2010-2014年快速食品产量分地区统计数据第一节2014年快速食品产量全国及各省市统计数据

一、2014年快速食品产量全国统计数据

二、2014年快速食品产量各省市统计数据第二章2010-2014年快速食品行业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第一节2014年快速食品行业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第三章2010-2014年快速食品行业分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第一节2014年快速食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全国及各省市统计数据

一、2014年快速食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数据

二、2014年快速食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各省市统计数据第四章2010-2014年快速食品行业分经济类型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第一节2014年快速食品行业分经济类型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

一、大型企业

二、中型企业

三、小型企业

四、国有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五、集体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六、股合作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七、股制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八、私营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九、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十、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第五章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快速食品行业产销数据分析第一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快速食品行业产销数据分析

一、累计产成品

二、累计产成品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四、累计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五、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第六章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成本费用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销售成本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销售成本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成本分析第二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成本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销售费用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销售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分析

第四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费用率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费用分析第六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费用率分析第七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财务费用分析第八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财务费用率分析第九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第七章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资产与负债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总资产状况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总资产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分析第二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

第六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负债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负债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负债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负债分析第七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第八章2010-2014年全国及中国各省市快速食品行业规模分析第一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快速食品行业规模分析

一、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二、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企业单位数第二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快速食品行业规模分析

一、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二、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企业单位数第三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工业总产值

一、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产成品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产成品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产成品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产成品集中度分析

一、地区分析

二、区域分析第六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第九章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快速食品行业盈利能力分析第一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快速食品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累计利润总额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三、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

四、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五、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

六、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十章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快速食品行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第十一章快速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第一节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重点企业A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二节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重点企业B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三节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重点企业C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四节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重点企业D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五节中国快速食品行业重点企业E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内容。

四、企业经营效率

上一篇:善源自宽容作文600字下一篇:1实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