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考点总结

2024-04-09

设计美学考点总结(共6篇)

篇1:设计美学考点总结

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无机界和有机界。

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类型,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制态的不同之处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目的性,人工形态的东西直接用于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其次是主体性,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再次是社会性,神世界,它通过审美效应发挥着认识的、教育的、心理调节的和娱乐的功能。

2、无论是技术产品或艺术产品,它们的构成中都包含着人的主体因素和外在的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只有与客体因素为媒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其中包括材料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整机组装和成品检测技术等。3:成品的操作技术涉及人与产品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它必须受人的生理学和人类学规律的制约。

成。

人工形态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材料:材料有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之分,作为产品构成的物质要素,材料可以区分为结构性材料和功能性材料。

结构: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称为结构。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感、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形式: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即由一定的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的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它可以直接为人所感知。

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

关系: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果。

人工形态与自然形 人的生产活动室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工制品成为特定社会文化产物;最后是社会历史性,是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演化。完形质的定义:完形理论可以较好的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所具有的表现性。

艺术的形成过程 艺术的形成来源于巫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发现。法国拉斯科石窟的史前壁画。艺术与技术的异同:相同点:技术和艺术都是具有成产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技术和艺术都包含知识的成分,知识来源于人的实际经验,并上升为一种科学认识,技术对于科学的知识的依赖程度远高于艺术。不同点:

1、技术和艺术在于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因为技术具有改造自然的作用,发挥着替代和延伸人的自身功能、调节和控制人的生命过程。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精介,才能获得自身的具体性和表现性。技术的主体因素是由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组成的,其客体因素是由工具、能源和材料等组成的。艺术中的主体因素则更侧重于形式感受、情绪体验和思想情感等。(艺术和技术最大的不同详细说明)。

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技术规定性:设计师对于产品形式的创造,主要受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的制约,其中首先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这种技术上的制约便是产品的技术规定性。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包括不同的三个方面:即产品技术、成产技术和操作技术,它们对产品形式的制约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

1:产品技术是指产品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的,具体表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上。2:生产技术是指如何把产品生产 一:功能转化论 人的需要的特点:第一: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对象的,也就是说需要总是对某种事物的需要。第二:一般的需要都是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第三:需要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起来。第四:人类的需要具有一定共同性特征,这使得对于人们需要的把握有了共同的依据。人的需要的类型:首先根据其发展的过程分: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天然性需要的特征是以本能的形式出现。社会性需要的特征: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其次:依功能类型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物质性需要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生存为主。精神性需要是以真善美为追求的价值目标。再者依存在状态分为现实性需要和潜在性需要。分别的特征为有具体指向和目标对象和指向未来,需通过设计创新来满足。

人的需求的层次:美国心里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划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丰富为:生物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的渗透性 1:人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而产品功能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各层次的需要,所以产品的功能也具有多层次性。产品的三分法:实用、认知、审美(如果问到了废旧淘汰到审美淘汰的问题也可以用它来回答)a:人的需要。b: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审美需要的产生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从本能的欲望过度到审美需要,既是一个社会性的历史过程,也是个体性的情感过程。

3:人的审美需要与审美情感两者存在着激发和反馈的关系。审美情感受到人的不同审美需要的制约。对于同一个审美对象的情感反应会因审美需要的不同而迥异,从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也反映在审美的时效性和变易 性上。

4: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三个层次:在意识化水准上,审美需要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其中包括有明确意识的、前意识的和潜意识的。三:审美淘汰和废旧淘汰

1:废旧淘汰: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出现了从废旧淘汰到审美淘汰的转变。过去穿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尽量将就延长点”。一件衣服淘汰要待它开始破损而无法穿着,一个台灯一个手表,要待它开关不灵、走时不准而又难以修复时,才加以更换。这便是废旧淘汰。2:审美淘汰:随着消费时尚的更替和人们对于用品精神价值的追求,许多服装和用品的淘汰与更新,不是依据它们的破损程度,而是依据它们能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是审美淘汰。功能的概念:是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功能主义运动在美学上的价值在于,它“在物质产品工业生产过程的合理性中,发现了造型审美变现的决定性基础”。因此,功能主义造型的审美特征,是以技术 的目的性形式为基本模式的。当然这一运动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它所强调的是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方式满足大众的标准化社会需求,抹杀了对个性的表现,忽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当时还存在把适用性与美等同起来的倾向,认为物品只要适用,它的形式就是美的。这里存在一种理论的简单化,实际上混淆了两种不同价值领域,这必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3: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产品对人的效用可以从产品与人的关系中看出,也就是说,看产品是如何介入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例表如下:一个产品在提供给社会应用的过程中,还可能同时与不同身份的人发生不同的性质关系,这反映了产品与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之间的关系。例如一部汽车存在以下七种关系:1购买者的关系;2驾驶员的关系;3与乘客的关系;4与维修人员的关系;5与行人的关系;6与街道居民的关系;7与旁观者的关系 产品与人(产品设计)物质实体 自然与产品(环境设计)人工环境社会与产品(传达设计)符号系统 产品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功能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 实用功能是产品最基本的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限额或文化的需要。认知功能:产品的认知功能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因此产品的认知功能是通过造型即产品语言告诉人们: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用意味着什么? 产品的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人的实践活动的双向结构: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主体和客体两极的存在,而且包括向对象方向(对象化)和向主体方向(非对象化)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也就是说这种对象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非对象化,前者是主体向客体的运动,后者是客体向主体的运动,它们构成了实践活动的不同方向的内容。从对象对主体的作用即非对象化角度看来,对象的原有属性制约着主体的活动,使对象向活动过程过渡,转化为主体的活动要素,并内化为主体的心理结构。人的实践活动的双向结构产生出两种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实践内容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内化为主体的心理结构,观念文化即指精神层面的文化,是在前两种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包括理论观念、文化理想、文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到整个社会文化的构成中,对这些成果的扬弃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整个社会的文化。

设计文化的整合:设计的文化整合原染,以构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例如:工业生产、城市环境的生态设计、产品的生态设计

定义设计的范畴:即从感觉运动方面向意识和思维转化,塑造出人化了的感官、意识和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实践内容通过活动而外化为客观的物质产品,生产出按人的一定目的改造了自然物,它们构成了人工自然和对象世界。

实用、认知因素向审美因素的转化(结合人的需要来回答)

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进行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成果和过程。文化的形态和特征:文化形态的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将文化划分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器物文化即指物质层面的文化,它是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内容,它集中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对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文化成果。

行为文化即制度层面的文化,它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上。

文化有特定的构成方式及稳定的特征,并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形成,它是各种文化特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相关联。

文化进化:

文化进化的条件:个体作用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从事文化创造,文化的进化也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联系中实现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不论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都需要人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相互配合,这就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另一方面人们创造的文化成果,只有通过传播和交流才能为人们所普遍享用。这种文化成果也成为加强社会联系的一种媒介,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社会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来积累和保存各种文化成果的,并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文化传承的这种社会性质,使它超越于个体的生命而持续不断,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体的文化创造通过各种物质媒介而加入理,不仅体现在结构设计和造型的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的统一上,而是体现在这一系列工作背后的知识和文化的相互关联上。这就是说,要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最终目标。设计是推动生产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手段。它是把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的环节,在这里,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的决定性,单纯跟着国外科技潮流亦步亦趋,这便失去了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产品开拓的自主性。然而,不关注科技的发展,想单纯从人的不同需求中获取创造的灵感,也会坠入空想之中,因此全面提高设计师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是实现设计文化整合作用的根本保证。

生态设计:生态设计便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对人工自然进行生态优化的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于人与生存环境的共生关系,使产品降低消耗,防止对外界的污涉及一切生产或生活领域(城市环境和产品设计)。文化取向和市场取向:1:市场效应的二重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成为交换的手段,也成为商品价值的表征。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有所不同。不能把产品的文化价值简单地理解为产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和对立。2:适应市场与创造市场。3:商品审美价值原理的体现。审美范畴:将设计领域中不同形态的美概括为相应的审美范畴,由此对这些审美形态的特性和相互联系取得一种规律性的了解。形式美的定义:形式美是指事物的形式因素本身的结构关系所产生的审美价值。

节奏感的产生:社会实践-----劳动节奏------劳动效率提高-------身心的轻松与愉悦-----节奏产生。形式感的形成:对称和比例所以构成形式美,也与人的活动方式直接相关。对称的物体有稳定的重心,使人在劳动中易于把握。这些动态感受会逐渐转化为景观感受。同样,色彩感的形成也经历了从生产和生活实践到文化积淀的过程。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形式美法则:形式美的运用构成了形式法则,它们体现了不同的形式结构的组合特征,可以产生各异的审美效果。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称于均衡,对比与协调,变化与统一。技术美的意义:首先,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其次,对技术美的历史研究证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自由形式,作为人的创造物,它超越了技术的自发性,突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社会目的性特征。其四,美在和谐,技术美强调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和自 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其五,技术美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功能美的意义:首先,人工环境和产品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它们所具有的功能美把社会前进的目的性和科技进步直观化合视觉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其次,功能美通过物的组合秩序体现出生活环境与人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协调。第三,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依托,产品的功能美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表征和审美心理的对应物,成为人们自我表现和个性美的一种展示。第四,产品的功能美通过人与物的关系体验使人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温馨和人间亲情。最后,产品的功能美是激发人们购买欲和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因素。

艺术抽象的应用:是一个使意象脱离物象的实在性抽象,使人们在兴趣完全集中在艺术作品中,其次使形象构成尽量减化,以便人们在感知和联系中能够直接把握形象的整体使各种细节与整体形成有机的整体。

生态美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功能:生态美的研究把主客体有机统一的观念带入了美学理论中,有助于建立人于环境有机联系的整体观。其次,生态美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人们生态文化观念的发展和确立健康的生存价值观。再者,生态美的研究为克服技术的生态异化指出了解决的途径。在实践功能方面,首先生态美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直观的尺度和导向。

一:符号: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四位大师的内容)

1:索绪尔德心理学分类:所指-----符号表意------解决“代表的是什么”的问题;能指---符号表征-----解决“用什么来代表”的问题;例如:鸽子代表和平。2:皮尔斯(哲学家)的逻辑学分类:他对符号的三分系统建立在符号与对象的指意关系方式上。图形符号-----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具有相似的共同性质。如照片与本人。

指示符号-----具有因果关系,时空关系,对立关系式。如烟与灰。

象征符号-----不存在任何关系时,只有代表该对象的意义。

3:莫里斯的语言学分类:语构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找关系;

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指意(含义)之间的关系-----代表的含义是否清晰、准确;

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所用符号受众明白不?优美?

4:罗兰巴特的文化学分类:语言----语言;所指----能指;组合-----系统;实指意义----附加意义。(索绪尔和莫里斯为重点)现代艺术的六种类型:即主观表现的风格与客观再现的风格;阴柔优美的风格与阳刚崇高的风格;含蓄朦胧的风格与明了晓畅的风格;舒展沉静的风格与奔放流动的风格;简约自然的风格与繁富创意的风格以及规范严谨与自由疏放的风格。

风格变迁的原因

1、人们的审美趣味的变化或对某一趣味产生的心理疲劳的结果。

2、对于任何趣味或风格的根本变化来说,具有新的艺术兴趣的某个社会阶层的兴趣才是主要的条件。当一种艺术类型变得广为接受时,他就会变成一种风格,并取得与之相称的历史重要性。3同样,离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也无法解释风格化的变化。

建筑风格论五对范畴:线描与图绘;平面与纵深;封闭形式与开放形式;多样性统一与同一性统一以及清晰与模糊性。实际上,这五对范畴特征不仅适合对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形态考虑,也适应对家具陈设等物质产品的考虑。

传统器物风格的范畴说:我国传统器物风格特征,不能不受整个民族审美观念和艺术形态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虚与实、巧与拙、雅与俗、浓与淡来把握传统器物的风格的特征。

工业产品风格的变迁(具体案例、结合年代):1:20世纪2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采用高效率的生产线和新的管理

方式。把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式样的需求作为突破口,并形成了促进销售的风格式样设计,在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造型的变化促进销售。2:在20世纪30年代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研究,流线形造型首先出现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流线形以它的圆滑流畅的线条,给人以速度感和活力感。3:20世纪50年代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引入。4: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工合成材料在产品中的广泛运用,色彩艳丽、五光十色的塑料使产品面貌多姿多彩,玻璃纤维逐渐取代木材和钢铁。5:60年代之后,个性化风格的出现。6:仿生设计和产品造型的有机体化。7:运用了仿生原理和空气动力学原理。8:绿色设计

和生态设计在国际上也是方兴未艾。设计的发源地: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北欧 装饰的现代趋向:1:简洁化。2:装饰要讲究变化。3:装饰要适应于整体形式。4:要充分发挥产品质料自身的装饰效果。5:充分发挥产品结构自身的装饰效果。6:装饰与产品风格的联系。

风格:设计师创造个性的表现,它是产品的形象体系以及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

装饰:外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形式因素,用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审美需要。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类型,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制成 形态是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完形质是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技术规定性是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形式自由度是产品形式在设计创意中的变化范围

功能是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生存样式的系统,它与自然相区分,具有不同形态的特质

形式美是事物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涵的审美价值

技术美是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的审美价值 功能美是实用产品所具有的和目的性特征的形式表现 艺术美是以表现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作品的美

生态美是与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相关联的审美价值。

篇2:设计美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1、仪器仪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测量和控制两个方面,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一组操作,用于表达物质的数量特征。控制:是对信息获取、传送、执行过程的一种干预。

2、测控仪器的包括的方面: 计量测试仪器、(几何计量、机械计量、热工计量、时间频率、电磁、无线电参数、光学和声学参数、电离辐射)、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科学仪器、医疗仪器、自动化与网络自动化测试系统、各种传感器

3、测量仪器与测量器具的区别: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是指将被测量转换成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测量器具:是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4、示值范围: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数。

灵敏度:测量仪器响应的变化与对应的激励的变化的之比。测量范围:测量仪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被测量值。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测量仪器输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能力。

稳定性和漂移:稳定性: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漂移: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第二章

1、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值的差。Δ=Xi-Xo 理论真值:用公式计算出的给定值。

约定真值: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并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为约定采用。

2、误差分类:

1)按数学特征: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2)按被测参数的时间特性:静态参数误差、动态参数误差

3)按误差间的关系:独立误差、非独立误差

3、误差来源:

1)原理误差:仪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近似理论、近似的数学模型、近似的测量控制电路所造成,与制造和使用无关,只与仪器设计有关。P28页图2—6

2)制造误差:由仪器的零件和其他环节的相互位置及参数、装配、制造等不完善引起的误差。

3)运行误差: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P32页图2—10

4、误差分析:又称精度分析,目的是寻找影响仪器精度的误差根源及其规律。分析步骤:1)寻找仪器误差源

2)计算分析各个源误差

3)精度综合P37图2—14 P38图2-

15、2-16

5、什么是仪器误差的综合:由于影响仪器误差的因素很多,各个误差的性质又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将仪器误差进行综合计算。

6、仪器精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将给定的仪器误差合理的分配到仪器的各个组成部件,未正确的设计仪器的各个部件结构以及制定零部件的公差和技术要求提供依据。

P67页3、4题

第四章

1、仪器的总体设计考虑的问题:

1)设计任务分析2)创新型设计3)如何遵守测控仪器的若干设计原则。4)测控仪设计原理5)测控仪器工作原理的选择和系统设计6)测控系统主要结构参数与技术指标的确定7)仪器的总体的造型设计

2、阿贝原则:

定义:为了使测量仪器能给出正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将仪器的度数刻线尺安放在在被测尺寸的延长线上。

使用:被测零件的尺寸线和仪器中作为读数用的基准线应顺序排成一条直线。优点: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缺点:1)遵守阿贝原则会造成仪器外廓尺寸过大2)许多线值测量系统的仪器,很难做到各个平面内均能遵守阿贝原则。

3、仪器设计遵守的原则:1)阿贝原则2)变形最小原则:尽量避免仪器在工作过程中,因外力温度变化引起仪器结构变形或状态参数的变化,对仪器精度的影响最小。

4、平均读数原理:利用多次读数取平均值通,常能够提高度数精度。

5、比较测量原理:比较电桥和比较放大是比较测量的基本形式。特点:可以消除共模信号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P98页图3-27

6、补偿原理:在设计中,巧妙的采用补偿、调整、校正环节等技术措施来提高仪器精度和改善仪器性能。

第六章

1、现代测控仪器的特点:精度高、非接触测量、测量范围大、信息处理能力强。

2、测控仪器光电系统的组成:光源——光学系统——被测对象——光学变换——光电转换——电路处理——显示和控制

3、光电系统的类型:

1)主动系统与被动系统:指系统携带的光源是人为制造的还是自然辐射的。2)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按照传输和接收的光信息的是模拟量还是数字量。3)直接检测系统与相干检测系统:按照光电系统中光电检测是直接检测光功率还是检测光的振幅、频率、相位区分。

4、光电系统:由光学变换系统和光学或光电子学系统与实现光学变换的光电探测器组成。光电特性:即该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又称为静特性,输入量一般是光通量或者光照度。

5、光电灵敏度特性:又称光谱响应率,是光电系统的光电检测器件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输入光通量之比Sv=U/Φ、Si=I/ΦSv是电压灵敏度Si是电流灵敏度

6、光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1)匹配原则:a、光谱匹配:选择光源要与光电检测器件的灵敏度特性相匹配。

b功率匹配:入射光的波长频率与光电转化器波长频率相对应。

c、阻抗匹配:信号源与光电检测电路之间具有良好的阻抗的匹配,目的是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

2)干扰光最小原则:干扰光主要指杂散光(光辐射经过各种光学元件产生的散射光、衍射光、透射光、双折射光)、背景光(照明光、自然光等引起的信号背景光)、回授光(指系统的照明光经过光学元件又返回到光源内的光)。3)共光路原则:可实现精密测量和减少共模干扰

7、光电测量中的常用光源:

篇3:技术美学及其对设计美学的启示

随着设计学学科地位的确立与提升以及设计教育的蓬勃兴起, 课程教育系统中的设计美学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但设计美学在注重满足课程教学的同时, 却忽视了自身理论建设的不足。表现之一就是在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关系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少有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美学时有技术美学的视野。技术美学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曾是一门显学, 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 都高于当前设计美学的研究水平。而技术美学对自身研究对象的规定, 跟设计美学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本文试对技术美学的研究略作梳理, 以期对当下设计美学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关系

学界对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看法:

(一) 技术美学就是设计美学, 只不过是名称称谓上的不同

从学科名称上看, 设计美学、技术美学、劳动美学以及生产美学等都是对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称谓。比如有的学者指出:“现代设计艺术美学与技术美学从目前来看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可以通用, 我们不用后者而用前者, 如同辨析现代设计与工业设计一样, 是考虑到现代设计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并且变得更为复杂, 以‘技术’作为修饰语和限定词也容易让人误解。”[1]

(二) 设计美学和技术美学相互包含

设计美学包含技术美学的观点指的是技术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在设计美学之下。陈望衡先生在其《艺术设计美学》中说:“技术美学主要研究大工业生产中的美学问题, 它与工业设计相对应……艺术设计包括工业设计但不只是工业设计, 像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都不好说是工业设计, 但它们都属于艺术设计。”[2]也就是说, 设计美学除研究工业设计之外, 还研究平面设计、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等, 因此, 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就相应地包含着技术美学的内容。与之相反, 认为技术美学包含设计美学的观点, 一方面以为技术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了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 另一方面认为设计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奠基在技术美学的基础上的。

我们认为, 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关系不管是难舍难分还是貌合神离, 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 那就是为什么要论述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关系。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即探讨技术美学对设计美学的启示。本文侧重从技术美学研究兴盛的表现和衰落的原因以及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入手, 尝试作出以下的分析。

二、技术美学

(一) 技术美学研究现状

技术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90年代。这个时间区间是技术美学研究的兴盛期, 不仅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研究成果, 而且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随着研究队伍的形成, 学术交流也得到了展开, 如技术美学期刊的创办、研究会的成立等。

第一, 研究成果。技术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著作、论文和译介文字上。“技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得到倡导和研究是80年代的事。此后10年中, 技术美学的研究在我国得到一定的发展, 我国学者在这个领域里出版的著作达80余部。”[3]比如张相轮、凌继尧的《科学技术之光 (科技美学概论) 》, 徐恒醇的《技术美学原理》、《技术美学》等。另外期刊论文和译介文字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第二, 研究队伍的形成和交流平台的建立。技术美学的研究学者, 不仅有宗白华、钱学森、李泽厚、凌继尧等著名学者, 而且也有一批专门研究技术美学的专家, 比如天津社会科学院的徐恒醇、张博颖、马觉民等。此外, 交流平台也建立了起来, 比如1983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技术美学》杂志、1986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技术美学与工业设计》丛刊以及不少地方相关部门成立的技术美学研究会等。

但是, 近几年技术美学的研究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减弱迹象。总的表现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成果基本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及90年代上半期出现的, 时过境迁, 这些成果并没有得到发展、更新, 反而被束之高阁, 丧失了对当下的发言权, 仅具有技术史或者设计史的意义。从著作上看, 上面提到的那类著作基本偃旗息鼓, 不再出版。而当初研究技术美学的一些代表性学者也相继表现出了研究兴趣的转向, 再加上期刊的停刊, 技术美学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边缘化了。

(二) 技术美学衰落的原因

技术美学在短期内由兴盛走向衰落, 这种落差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技术美学会昙花一现。

第一, 技术美学研究热度的下降。技术美学产生的大背景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大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国内的社会背景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以及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美学热”的学术热潮以及国外技术美学研究的兴起是促成技术美学在国内兴起并兴盛的条件。正是在诸多背景的合力作用下, 技术美学在短期内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有到盛的局面。技术美学在回应现实问题上表现出了及时性和有效性的特征, 从而赋予技术美学以现实性的品格。但是,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逐渐熟悉,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由热情转为平静, 技术美学的这种效用的及时性以及现实性的品格也就相应地被冷落了。

第二, 研究方法的不适用性。表现为技术美学的研究有形而上发展的趋向, 这要从技术美学的研究者说起。传统美学研究者研究技术美学, 往往是通过传统美学的研究方式开展的。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强的思辨性, 研究者基于本专业的思考习惯, 对技术美学问题的论证往往从康德或海德格尔那里引经据典, 不擅长通过实证的方式展开论证。技术思想虽然能够指导设计实践, 但是过于抽象化的理论往往让接受者望而却步。李立新先生指出:“设计艺术学研究不会去探讨诸如‘美是什么’这样的抽象问题, 而只会去探讨某一种设计中的的‘美’究竟如何表现, 或者设计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如何统一这类问题”[4], 也就是说“设计艺术学研究的问题是现实的, 而非抽象的”[5]。因此, 技术美学的理论生长点, 更多的是直面设计问题生长出新的理论问题, 而不是越研究越深奥, 背离了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

三、设计美学

(一) 设计美学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设计教育的兴起, 设计美学也乘势兴盛起来。设计美学研究所呈现出的热度, 跟当初技术美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主要体现在二者的成果都是短期内出现的。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 在2006年以后的5年时间内, 设计美学著作的出版占了出版总数的一半多, 并且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这表明设计美学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了解,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遍地开花的局面。另外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对象上, 设计美学都有一席之地。但是, 设计美学表面的繁荣反而衬托出设计美学学术积淀的肤浅, 使得设计美学的繁荣呈现出一种虚假的表象。

(二) 学术积淀的薄弱

教育背景助推了设计美学的兴盛, 但是, 从跟技术美学的比较中看, 技术美学的兴盛虽然没有教育背景的支持, 但是技术美学的学术积淀无疑为技术美学的兴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 技术美学的兴盛状态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所促成的, 而设计美学的兴盛似乎很难见出这种内在的积淀。目前出版的设计美学著作无一例外都是以教材的面貌出现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 即教材缺乏理论的支撑。比如, 照搬设计原理、设计史或者美学原理, 因而出现设计美学和设计原理、设计史区分不清的问题, 使得设计美学处在尴尬的境地。这不得不归因于设计美学缺乏相应的理论奠基, 学术积淀过于薄弱。正是在技术美学与设计美学之间这种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关系上, 二者各有得失。有鉴于此, 设计美学借鉴技术美学的成果, 从技术美学获得研究的启示就成为了设计美学研究的必然环节。

四、启示

(一) 积极借鉴技术美学的研究成果

虽然说技术美学研究在当下有减弱的迹象, 但是技术美学在理论化、专业化建设上毕竟有不少的积淀。因此, 设计美学在当下的研究应该汲取技术美学的成就, 批判地吸收技术美学的精华, 不能绕过技术美学去研究设计美学, 否则将会多走很多弯路。

第一、专业队伍建设

技术美学之所以在专业化、学科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 跟技术美学的研究队伍有很大关系。技术美学研究队伍基本上以理论研究者为主, 这使以传统美学为研究方向的学者能够迅速将技术美学作为其新的理论关注点, 比如徐恒醇先生、凌继尧先生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这些学者在理论研究上本来就有优势, 因而在技术美学的专业化、学科化建设中做出相应的贡献也并非难事。但是目前研究设计美学的大部分还都是设计学的研究者。不可否认由于学科性质以及专业分工的不同, 设计学出身的研究者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能力要逊于美学研究者。因此, 设计美学的研究也应像技术美学那样, 吸纳一批美学的研究者来参加研究。

第二、加强设计美学研究的交流

事实表明, 某个问题之所以能够获得深入研究, 形成广泛的影响, 是因为有一群人参与并形成一个学术圈, 不同的研究者对某一个问题相互辩驳、相互引发。技术美学一时间的兴盛, 不仅有“天时、地利”, 还有“人和”,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美学理论研究者的介入外, 技术美学还通过创办专门的学术期刊、成立技术美学的研究会等形式, 吸纳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技术美学的研究中来, 并因此扩大了技术美学的影响。设计美学也需要建立这样一个平台。

(二) 培植设计美学应用理论的生长点

从技术美学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 技术美学虽然也有相关应用问题的研究, 但是研究成果数量很少, 而且还都是技术美学研究热潮过后出现的, 这就跟兴盛时期的基础理论研究脱节了。这表明, 只是单纯地依靠自身的基础理论建设是难以为继的, 这就需要技术美学在现实针对性上加强研究。对设计美学来说, 直面设计现实, 对话设计界, 是设计美学先天性的品质。如果设计美学不发挥参与设计活动这一优势的话, 仅仅从学科性上、专业性上去建设, 只能说是舍近求远, 到头来还是避免不“式微”的前景。设计美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问题上都需要加强, 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因此, 设计美学在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问题上, 要协调起来, 也就是以应用问题为出发点展开理论研究, 或者说以设计美学应用层面上的问题为设计美学理论研究的生长点, 这样就将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了, 而不要把理论和应用看作是泾渭分明的关系。

(三) 充分利用好设计美学的教育背景

既然设计美学有着这样一个技术美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那么, 设计美学就应该围绕着其教育层面的问题展开更加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只有这样, 设计美学才能够在批判地吸收技术美学成果的基础之上, 做到出自技术美学而又超越技术美学。如前所述, 设计美学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对其教育背景的回应, 但这并不是说设计美学有了这方面的研究就已经算是“硕果累累”了。我们知道, 高水平的教育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而是建立在高水平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 所以设计美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教学的使用, 而应该以此为契机, 加强设计美学的专业化、学术化的建设。这就要结合上面提到的对技术美学的借鉴以及加强设计美学应用理论研究的问题, 以此夯实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 技术美学应用研究上的薄弱, 实际上也是学科定位尴尬造成的。技术美学在学科定位上很难界定清楚,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不少研究者将技术美学看做是美学下面的应用美学。徐恒醇先生在其《技术美学》中对技术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理论性质做了这样的规定:“技术美学是一门新兴的美学分支学科。它所研究的是物质文化领域的美学问题, 其名称的由来与它所研究的中心范畴——技术美具有直接的关系, 可以说由此而得名。”[6]徐恒醇先生将技术美学的性质界定为美学的分支, 这种观点并不鲜见, 在其它一些著作中, 比如朱增华《技术美学概论》、涂途《现代科学之花——技术美学》等都有相似表述。问题出在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属于美学的传统范畴, 研究者有可能一时对技术美学感兴趣, 但是专业分工的界限毕竟不是那么容易逾越。另一个是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归属不明确。张相伦、凌继尧《科学技术之光——科学美学概论》指出:“技术美学是一门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融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学科。顾名思义, 技术美学就是技术加美学。”[7]这里虽然没有将技术美学直接界定为美学的应用分支, 但学科归属显得有些模糊, 这部著作的研究范围和内容设置, 在很大层面上跟工业设计相关。另外, 金易《实用美学:技术美学》等也都是将当前工业设计的内容看做技术美学的内容。但是技术美学的称谓跟工业设计这一专业很难直接对应起来, 再加上当时工业设计一方面属于理工学科, 另一方面又属于工艺美术学科, 而1998年普通高校专业调整以及研究生专业目录调整, 工艺美术被调整为设计艺术学, 技术美学并没有做出响应。所以技术美学就暴露出学科支撑困难的问题, 甚至可以这样认为, 技术美学在当初的研究并没有主动要求获得相应的学科地位。

五、结语

设计美学的研究方兴未艾, 但设计美学在发展的同时要有自我重塑的意识, 只有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 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设计美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基在教育背景之上的, 这也直接促生了设计美学在当下的一批研究成果。但设计美学不能仅停留在满足课程教学的层面上, 还要把设计美学的触角伸向学术研究的领域, 可以此为契机, 展开设计美学的研究。只有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才能产生高水平的教育成果, 因而, 当前设计美学迫切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化、专业化建设, 为设计美学的学术研究提供研究的范式和理论支撑。而上个世纪末的技术美学研究跟当前的设计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技术美学对自身的理论构建和存在的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都能给予设计美学以借鉴和启示。因此, 设计美学研究要有技术美学的视野, 以技术美学为参照, 通过技术美学反观自身, 让设计美学的研究获得更好的发展。

注释

1[1]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8页

2[2]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6页

3[3]凌继尧.我国的技术美学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 1996 (06) .93页

4[4][5]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0.7页

5[6]徐恒醇.技术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1页

篇4:定语从句考点归纳总结

一、疑问句中考查定语从句

1. Is this the farm ____ you visited last week?

A. where B. the one

C. on which D. /

【解析】答案是D。命题人经常利用疑问句的特殊结构来干扰学生的正确选择。遇到这类定语从句时,最好的办法是先把疑问句还原成陈述句,然后判断谁是先行词,再看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二、倒装句中考查定语从句

2. We came to a place, ____ stood a big tower.

A. which B. that

C. / D. where

【解析】正确答案是D。为了保持句子平衡,句子用了倒装语序。倒装的使用使定语从句的结构变得较为特殊,因此对于使用倒装语序的定语从句,应先把倒装语序还原成正常语序,这样句子结构就比较清晰了。

三、拆分词组和固定搭配

3. The seco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se ____ the body makes of food.

A. of which B. where

C. to do D. that

4. Why can’t you realize the part ____ they have played in our life?

A. which B. on which

C. when D. where

【解析】正确答案分别是D和A。一些词组和搭配被拆开后,句子的含义就变得难以理解。首先把拆开的词组复原是理解此类定语从句的关键。上述句子中包含以下词组:make use of, play a part in。

四、添加插入语或状语

5. The scientist has made another discovery, ____ I believ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 that B. / C. which D. why

【解析】应选择C。这类句子主要利用插入语或状语的添加来增加试题的难度。常见的插入语有:I think(suppose, expect, believe, imagine), in my opinion, to tell you the truth等。做这类题目时,最佳的办法是先删去插入语或状语,这样句子的主干部分就一目了然了。

五、插入非谓语动词

6. Is this the man ____ you want to have ____ the radio for me?

A. who; repaired B. that; repaired C. whom; repairing D. that; repair

【解析】D项正确。非谓语动词是英语中难度较大的语法项目之一,因而在定语从句中加入非谓语动词就成了学生最易失分的题目。应对这类题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句子还原。如:我们可以把句子中的几个定语从句进行还原,还原后的句子应是:You want to have the man repair the radio for me.

小试牛刀:

1. Was it in the shop ____ sold children’s clothing that you lost your wallet?

A. / B. where C. that D. when

2. Thank you for the difficulty ____ you have had painting the house.

A. when B. / C. why D. where

3. Is there anyone around the factory ____ knows how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A. who B. which C. where D. in which

4. The managers discussed the plan ____ they would like to see ____ the next year.

A. that; carried out B. who; carried out

C. which; carry out D. that; carrying out

5. She was much disappointed to see the beautiful cloth ____ she had made ____ with lots of spots.

A. which; cover B. that; covered C. /; covering D. where; covering

6. Lincoln, ____life was once hard, were elected President of America.

A. for whom B. who C. to whom D. /

篇5:设计美学考点总结

机械系统设计总结

1.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统称。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人与机器组成了生产中的最基本单元。

2.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 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3.系统可以分为两种:流系统(柔性连接),结合系统(刚性连接)。

4.机械系统的定义:任何机械都是由若干装置 部件和零件组成的一个特定系统,是一个由确定的质量 刚度和阻尼的物体组成的,彼此有机联系的,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

5.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 传动系统 执行系统 操作控制系统 框架支承结构系统 润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

6.内部系统:机械本身构成的系统外部系统:人和环境构成的系统

7.现代机械系统: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 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 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8.从系统类型来看,机械系统本身通常为结合系统。

9.机械系统特性:集合性 整体性 相关性 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

10.整体性是系统所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11.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动力源。按能量转换

性质的不同,动力机可分为一次动力机和二次动力机。一次动力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如内燃机 汽轮机 水轮机等。二次动力机是把二次能源(如电能 液能 气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如电动机 液压马达 气动马达等。动力机输出的运动通常为转动,而且转速高。

12.选择动力机时,应全面考虑执行系统的运动和工作载荷 机械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工况 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等要求,使系统既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又有较好的经济性。

13.执行系统包括机械的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作业对象的性质 状态 形状和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 度量等,以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的装置,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各种机械的执行系统也不同,而且对运动和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要求也不同。

15.执行系统通常处在机械系统的末端,直接与作业对象接触,其输出也是机械系统的主要输出。因此,执行系统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执行系统除应满足强度、刚度、寿命等要求外,还应充分注意其运动精度和动力学特性要求。

16.传动系统是把动力机的动力和运动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间装置。

17.传动系统功能:减速和增速、变速、改变运动规律或形式、传递动力。

18.当使用动力机变速不经济、不可能或不能满足要求时,通过传动系统实现变

速(有级或无级),以满足执行系统多种速度的要求。

19.如果动力机的工作性能完全符合执行系统的要求,传动系统可以省略,而将

动力机和执行系统直接连接。

20.框架支撑结构系统包括基础件和支承构件,它是用于安装和支撑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和操纵系统等,是机械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机械中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及位置精度、运动部件的运动精度、机械系统承载的能力等主要依靠支撑系统来保证。

21.操纵系统和控制系统都是为了使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彼此协调运

行,准确可靠地完成整机功能的装置,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操纵系统指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上述要求的装置,通常包括起动、离合、制动、变速、换向等装置。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或测量元件获得的控制信号,经由控制器,是控制对象改变其工作参数或运行状态而实现上述要求的装置,如伺服机构、自动控制装置等。良好的控制系统可以使机械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较好的经济性

22.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运动要求、动力要求、体积和和重量要求、可靠性和

寿命要求、安全性要求、经济性要求、环境保护要求、产品造型要求、其他要求。

辅助系统:支撑系统、冷却润滑系统、通风除尘系统、照明系统。

23.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开发新的机械产品和改造老的机械产品

24.机械系统设计中,创造性是最基本的特点,最优化是最终目标的要求

25.机械系统设计的原则:满足需要原则、可靠性原则、经济合理原则、标准化原则、安全性原则

26.从设计角度出发,实现经济合理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合理确定可靠性

和安全系数、采用新技术、改善零部件结构工艺性、提高产品的效率、合理确定经济寿命

27.零部件结构工艺性包括铸造工艺性、锻造工艺性、冲压工艺性、焊接工艺性、热处理工艺性、切削加工工艺性和装配工艺性

28产品的质量事故有50%是出于设计失误造成的产品的成本60%~70%以上取决于设计

29.良好的工艺性是减小劳动量、提高生产率、缩短生命周期、降低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的前提,也是实现设计目标、减少差错、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

30.标准化的水平,是衡量设计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31.标准化通常包括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32.机械工业的技术标准有以下三大类: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

33.国际标准主要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两个国际性的标准化机构公布的标准

34.机械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机械系统执行与其功能的安全性和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性

35.机械系统执行预期功能的安全性是指机械运行时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如满足

必要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磨性等要求

36.设计上可归于四大类:环境设计、系统设计、产品设计、零件设计

37.常用零件的设计,如标准件(紧固件)或通用件(联轴器),设计时只需注意

规格的选择以及互换性要求

38.从有无样机可参考的角度,机械设计分为三类: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形设计

39.传统设计是指经验设计和半理论半经验设计

40.机械系统设计一般程序:拟定计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

41.机械系统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功能原理设计阶段、实用化设计阶段、商品化设计阶段

42.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简单、安全可靠

43.简单是指整机、部件和零件的结构,在满足总的功能前提下,尽量力求结构

形状简单、零部件数量少。

安全技术可分为:直接安全技术法、间接安全技术法和提示安全技术法

直接安全技术法主要遵循下列三个原理:安全存在原理、有限损坏原理、冗余配置原理

设计结构的基本原理:任务非配原理、自补偿原理、传递原理、变形协调原理、力平衡原理、等强度原理、稳定性原理。

常见的自补原理的应用形式有三种:自增强、自平衡、自保护

方案设计有三种基本活动组成:创造、分析、决策

方案构思常见的方法:黑箱法、列举法、移植法、筛选法

设计任务抽象化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产品的总功能

明确任务之后,把一个机械系统抽象为三个基本要素:能量、物料、信息

任何功能结构图,都有下面三个结构形式组成:串联结构、并联结构、循环结构(四路结构)

功能结构图与功能分解图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功能结构图体现了功能与分功

能之间的关系

54根据机构在运动转换中的功能,可以把各种机构分成五类:实现运动形式的变换的机构;实现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机构;实现运动轴线位置变换的结构;实现转速变换的结构;实现运动分支、链接、过载保护等其他功能的结构。

55.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下列因素:机械的结构尽可能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链要短、所包括的运动件和运动副尽量少、机械的尺寸要紧凑、传动条件要好、惯性力利于平衡

56.机械系统的总部局的基本要求;保证工艺的过程的连续和流畅;降低质心的高度、减少偏置;保证精度、刚度及抗振要求;充分考虑产品系列化的发展要求;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操作、维修、调整简便;造型合理、实用美观;提高人机系统整体的效能

57.传动系统的布置:简化传动链;合理安排传动机构顺序;注意传动系统的润

滑和密封的可靠性

篇6:门店运营考点总结

 企业连锁门店营运与管理是一个作业化管理过程

 营运管理的具体目标:实现销售最大化、保证损耗最小化

 总部:决策和后勤保障单位;门店:总部政策的执行者。

 制定门店管理标准的具体步骤:

1.确定作业的对象分工(何种工作、多少工作量、什么时间内安排给何人承担)

2.确立标准化作业的程序

3.记录作业情况

4.作业标准的制定

 任何一个连锁企业总部所指定的营业手册都应全面地包括每一岗位、每一作业人员,尽

可能完整地包含所有细节。

【门店店长的作业化管理】

 店长的地位

1.门店的代表者

2.经营目标的执行者

3.卖场的指挥者

4.门店士气的激励者

5.员工的培训者

6.各种问题的协调者

7.营运与管理业务的控制着

8.工作成果的分析者

 店长的资质要求:身体素质、品格(领导者品格,道德品行人格作风)、性格(积极、耐力、明朗、包容)、技能(销售、实干、人际、自我成长、教导下属、人事 沟通 门店规划 信息分析)、学识(洞察市场、零售业变化、零售经管、销售、教育、计划决策、统计、法律)

 店长作业化管理的重点:

1.人:职工(出勤状况、服务、工作效率、门店共同作业守则);顾客(主要内容是

来自何处需要什么、建立顾客档案);供货者

2.商品:质量;缺货;陈列(满、关联、配合促销、先进先出)、损耗

3.现金:收银、票据

4.信息资料:pos(销售日报表、销售排行表、促销效果表、费用明细表、拍点记录

表、损益表)

【连锁商店的卖场布局】

 有效的商品陈列是从合理的卖场布局开始的。

 卖场布局作用:直到门店管理,把握销售实绩;活用卖场空间,实施销售计划;塑造整

体魅力、实现营销目标

 卖场通道:主通道、副通道

 卖场通道设计的基本原则:足够的宽;笔直;平坦;少拐角;通道上照度比卖场亮;没

有障碍物

 磁石理论(图)

一:主力、高频、采购力强

二:流行、鲜艳、季节性强

三:特价、高利、季节、促销

四:热门、大量、广告

五:非固定卖场,我变我变我变~~

【商品陈列和维护】

 商品陈列是门店营业现场的“门面”、顾客购买商品的“向导”突出重点、反映特色、提高顾客了解 记忆 信赖程度,诱从而导购买。作用:刺激销售、方便购买、节约人力、利用空间、美化环境。最终目的:逛店人成为顾客。

 商品配置表:把商品陈列的排面在货架上作最有效的分配,以书面格式画出来。 商品配置表管理功能:

 有效控制商品品相;商品定位管理;商品陈列排面管理;畅销商品保护管理;商品利润

率的控制管理;连锁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工具。

 商品配置表设计:品名、规格、价格、编码、排面数F

 商品陈列基本要求(看内容):

1.适应购买习惯、便于顾客寻找选购

2.显而易见(顾客做出购买与否的判断、激发冲动购物心理;正面向前、价签对位、倾斜陈列)

3.满陈列(商品表现力、担心落脚货;利用卖场陈列空间、减少仓库压力、提高周转

率)

 商品陈列特殊要求:顾客伸手可取(放回方便)、先进先出、同类商品垂直陈列(方便、段位均享)、关联性陈列

 商品陈列的维护:缺货的控制、排面量的控制、陈列道具的控制、pop的控制、销售时

段的控制。

 商品陈列的基本方法:

1.集中陈列法(集团纵向、明确集团轮廓、促销商品布局陈列、周转快的好位置)

2.特殊陈列法:不规则;整齐(第二磁石点、折扣、季节性、高频,量感);随机(特

价);盘式(第五磁石点);兼用随机陈列法(整齐+随机);端头(不超5种商品);岛式;窄缝(新商品、高利);突出(新品、推销);比较(相同商品不同规格)

【理货员作业流程图】营业前中后

【门店进货存货作业管理】

 订货的作业流程(图8-

1、8-2)

 存货作业管理:仓库管理、盘点作业、坏品处理作业

 仓库管理注意问题:

1.库存商品定位管理(分类分区域,至少三个区)

2.区位确定后制作配置图

3.不可直接接触地面

4.仓储区温度湿度控制

5.防火防盗防水

6.商品储存货架设置存货卡,先进先出

7.仓库管理人员与订货人员及时沟通,保证商品存放

8.仓储存取原则上配合卖场销售的实际需要

9.商品进出库做好登记工作

10.仓库注意门禁管理

 坏品:不能再销售的商品。作业流程图(了解)。

 【促销活动】

 促销作用:达成大份额销售的主要手段、开展竞争的利器、反映连锁企业经营活力的显示器

 促销方式:

1.店头:端头、堆头

2.现场:门店为主体、销售为目的、多数顾客为主要对象;面对面,赠品,限时折扣,免费使用

3.展示::促使消费者接受新产品、节省促销费用开支、限制性较大易受人

为影响

 销售pop与装饰pop

【商品盘点作业】

 基本目的:控制存货、掌握损益

 具体目的:

1.确认一段时间内销售损益情况

2.掌握门店存货水平、积压商品状况

3.了解目前商品的存放位置和缺货情况

4.发现并清楚已经到警报期、过期商品、残次商品

5.对出现异常情况的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 盘点作业流程:建立制度→组织落实→责任区确定→盘前准备→盘点→盘点结果→重大

差异(yes重盘),no→调整结算→奖惩

 盘点周期:定期、不定期

 盘点原则:实地盘点原则、售价盘点原则

 盘点作业可分为:初点作业(左到右,上到下)、复点作业(差异红笔)、抽点作业

【门店防损作业管理】

 原因:进(供应商不当、验收不当);销(收银员行为不当、作业手续不当、员工盗窃、顾客行为不当);存(商品管理不当、盘点不当);意外发生(自然水货风电,人为抢劫夜盗诈骗)。

 门店损耗的防止:供应商出入管理、员工出入管理、员工购物管理

【顾客投诉意见的处理方法】

 顾客投诉意见包括:商品(质量问题、开价过高、标签不符、缺货)、服务(收银作业不

当、态度、项目不足、原有取消)、安全与环境(意外事件发生、环境影响)

 处理程序:心情平静、有效倾听、表示歉意、用同情心

 处理基本原则:妥善处理每一位顾客的不满与投诉,并在情绪上使之觉得受到尊重。

【门店安全作业管理】

 安全作业管理:事前预防,制度+组织保障;事中沉着处理;事后追责补救检讨。 消防安全管理:

1.禁烟

2.注意有无火种、易燃物

3.随时检查插座插头绝缘体是否脱落损坏

4.不存放可燃物

5.装饰物选耐火材料

6.电源插座马达附近经常打扫不留杂物

7.保证安全出口及安全门畅通

8.全体人员会使用灭火器

9.灭火器材依法规规定置于明显出,定期保养检查

10.定期开展消防演习

 消费者权益:安全、知情、自主选择、公平交易、依法求偿、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

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结社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求教获知权、监督权。

【门店经营指标分析】

 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个门店在一定时期内预期可达到并要求保证达到的成果。 反映经营目标状态的评价指标主要有销售目标、产品组合与服务目标、经济效益目标及

发展目标。

 门店经营目标的评价内容:

1.门店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

2.门店内的协作情况

3.门店经营目标完成进度的均衡程度

4.门店经营目标对策的有效性

 收益性指标:反映连锁企业的获利能力。

1.净利润=税前实际净利÷营业额×100%,反映门店实际获利能力。

 发展性指标

1.营业额增长率=(本期营业额÷上期营业额—1)×100%,应高于经济增长率,理想高于经济增长率两倍以上,发展。

 经营效率性指标:指门店生产力水平。

1.盈亏平衡点时的营业额=固定费用÷(毛利率—变动费用率)

2.商品周转率=销售额÷平均库存。参考指标30次/年以上。

上一篇:黄金投资三忌5则范文下一篇:南雁镇小关于申请债务化解部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