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单是什么

2024-05-07

微课导学单是什么(通用3篇)

篇1:微课导学单是什么

初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微课导学案设计

—、解题激趣。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读以入文。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正音:藻( ) 荇( )

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横

盖/竹柏影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分析鉴赏。

全文廖廖84字,记叙的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片断。但仔细品味,并不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读成诵。

篇2:微课导学单是什么

一、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每一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发挥预习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前预习形式主要是教师口头布置或发放自主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预习,这种预习方式大都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学生纯粹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无法起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所熟知,并积极尝试将其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首先,教师需要在充分解读课标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备课,积极与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热点等利用PPT、录屏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录制成图片、小视频等微课资源。然后,将微课资源通过QQ、微信、微博、邮件等网络传播工具传输到共享的网络公共平台,让学生通过共享网络平台进行观看预习,并将预习结果反馈到平台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网络数据库》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文件类型与下载工具等网络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工具、网络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常用的网络数据库网址及其使用方法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重难点,并将自己在预习中的疑难反馈到共享平台。这种利用微课进行预习指导的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兼备、直观形象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效果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在利用微课导学预习时也为生生、师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互。

二、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中学习

课堂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学习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微课导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加大课堂容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利用微课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大都采用讲故事、歌曲、问题等形式进行,而利用微课也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导入方式,通过微课声像兼备的优势能够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Flash动画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动画短片“两只狐狸”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动画后立刻就被两只活泼可爱的狐狸吸引住了,从而产生了制作动画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微课导入新课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利用微课进行重点学习

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并且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接受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无法正确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微课的出现为克服这一弊端提供了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作成微课视频资源,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疑问时,教师将微视频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直观具体地点拨、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一课时,很多学生对于“用图表这一工具来形象地显示数据的方法”这部分重点掌握不好,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制作简单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进行讨论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图表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水平,实现学习的高效化。

三、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学习

信息技术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需要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还需要课后巩固学习,巩固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

1. 利用微课进行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每堂信息技术课后教师都会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在长期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作业形成了一定的厌烦心理,作业效果并不理想,微课的出现为作业布置提供了一种新颖、灵活的载体,能够使学生高效地投入到作业的完成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课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掌握水平将课后作业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并上传到共享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共享平台观看并完成作业,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共享平台与同学进行探讨,也可以和教师进行沟通,这种作业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在巩固知识方面的作用,使信息技术学习更加高效。

2.利用微课进行巩固复习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有的学生上课专注度不足、学习能力不强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而课堂教学又不具有重现性,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能无法正确地把握。微课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主要过程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共享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下载观看,从而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在教学《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一课后,教师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重难点突破措施等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共享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观看,通过反复观看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弥补自己因上课不认真造成的知识链断裂等情况,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农村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利用微课导学将微课贯穿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各个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帮助。新形势下,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微课导学不断提高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微课是一种针对某个知识点或具体环节,以小视频为主要展示形式的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微课具有形式新颖、便于回看、简捷实效的特点。将微课引入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课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便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本文主要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简要探讨微课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学,信息技术,微课导学

参考文献

[1]叶步伟.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42-43.

篇3:微课导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微时代”、移动学习、网络学习等日趋盛行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中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合理建构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在建构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依然行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仍按自己的教学经验处理教材,讲的头头是道,滴水不漏.观察学生的学可以发现学生就是在不停地听老师讲,课后不停地练习题, 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 不久前笔者听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这一节的公开课,感受尤深,由于学生课前导学缺少指导而盲目应付,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中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整个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构建物理图景的过程,经历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过程更少之又少,即使有也被经验丰富的老师扼杀在了萌芽中. 具体表现为:(1)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导致学生学习障碍.按照教材编排,在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中指出,可以用包含这点在内的某段平均速度粗略的代表该点的瞬时速度,纸带上求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学生也是按照这个思维来计算的,但本节课课堂上教师却刻意的按照其固有的思维,取那一段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整段的平均速度来计算的,学生就产生了疑问,这是为什么呢?不这样处理可以吗?(2)教师教学设计导致学生科学思维缺失.教师设计教学按照自己的逻辑组织教学,为推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例举了极限求解法,甚至引入了数学上的极限求法,图象法等等,听起来显得方式丰富多彩,很具有说服力,但据课堂观察看,教师的讲解却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是随着老师一路的讲解一路的记忆,直至记住结论,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这样处理?为什么这样能得到结论都没有真正理解,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课后反馈看,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怎样的课堂才是高阶的课堂?显然高阶的课堂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只有激发了学生高阶的科学思维,以生为本,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有意义的构建理解了规律,才能提高课堂效益,为此笔者对于本课尝试进行微课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证明,微课导学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物理概念规律的内化是相当有效的.

2微课导学教学实践

2.1课前准备、创建微课资源包

微视频具有多媒体的动态性和网络环境下的随观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形象直观地引入教学主题,开启学生的科学思维.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了问题包、参考资料包、思维引导包及结论包,分块录制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前导学.

2.1.1录制微课问题包

问题包:录制一段学生前几节课在实验室中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视频片段,选取实验中的一条纸带,对纸带作初步处理,量出AB、AC、AD、AE计数点间的各个距离,请同学们观察纸带并思考:

请同学们猜猜计数点AF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2.1.2录制微课参考资料包

资料包一:匀速直线运动求位移的方法:公式法及图象法

资料包二:瞬时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

资料包三:魏晋数学家刘徽割圆术

2.1.3录制微课思维引导包

(1)假设法: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命题成立,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由推理结论来反推假设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

(2)微元法: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的一种方法.

(3)无限分割逐渐逼进的微积分思维方法:所谓微积分思维就是用“微元”与“无限逼近”,好像一个事物始终在变化你很难研究,但通过微元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那每一小块就可以当作是常量处理,最终加起来就是总和.

2.1.4录制微课结论包

位移求解方式:①图象法: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②公式法:x=v0+v2t;x=v0t+12at2.

2.2课前指导学生导学学习,反馈自主学习信息

学生在课前利用微课资源包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网络互动平台适时对学习过程及反馈信息进行监测并作出指导,对学生所提问题要进行筛选、提炼,确定出足够思维含量、适合课堂合作探究的几个问题,用于深化和拓展课堂学习.本课中最终确定了学生最关心的、大部分学生难于解决的这么几个问题作为课堂中心问题:①如何来确定纸带上计数点的瞬时速度?②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梯形面积真能准确反应位移?③位移公式如何构建出来的?④各相邻时间段对应的位移差是否真相等?

2.3课中学生成果展示,以中心问题为依托,解决个性共性问题,讨论、深化规律

课中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能力”和“成就感”,积极投入课堂,在千言万语中引导思考,激发思维.课堂上可以拿出 5分钟给学生谈导学感想,解决部分个性问题,随后重点讨论解决中心问题,由于学生课前导学有了深入的思考,对问题的解决都有了一定的想法,很多都卡在各自的思维盲点上,讨论中一旦有了其他同学的点拨启发,很多都能马上形成连贯的思维,自己最终完成知识的构建.

中心问题①学生的思考:我认为纸带上计数点瞬时速度的求解不能用前面教材的处理办法,因为那样处理明显有误差,我认为可以按照中点位置或者中点时间的某段平均速度来算可能会更加准确,根据简单性原则和假设法,我们选取了中点时间的方法来算瞬时速度,并假设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先用这个结论,最后回头来求证,这个想法获得了同学的一致认同.

中心问题②学生的思考:我们参考了匀速直线运动图象下方包围的面积就等于那段位移的大小,也参考了思维包微元法和无限分割逐渐逼进的微积分思维方法,认为梯形的面积就是此次准确的位移大小.

中心问题③学生的思考:我们在求图线包围的面积数学运算中发现了x=v0+v2t,=v0+v2,再代入v=v0+at公式后,也得到了x=v0t+12at2.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那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也证明了中心问题①中的假设是正确的.

中心问题④学生的思考:我们在观察速度-时间图线中发现,按时间相等划分出来的相邻的梯形面积都相差一个小长方形,所有相邻的位移差应该相等,我们也按照位移公式证明了相邻的位移差是相等的,且为Δx=aT2.

最后我们让学生提纲挈领地描述整个知识学习脉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同学提出有价值问题,从而深化对规律的理解.

2.4课后微作业,进阶学习,巩固成果

结合导学思考,经过“展示—释疑—达成共识”之后,还需要通过课后微作业来反馈,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提升、重组等进阶巩固,提高知识的理解应用、综合分析能力,进而完成知识的最终有效构建.

3几点思考

3.1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物理课堂要想真正高效,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等诸多教学领域都必须要变革,必须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实践教学中证明微课导学能让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中充分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激发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科学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3.2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化学习的需要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规律的内化,尤其是那种复杂的、非良构的、不能自发建立的知识规律的内化,仅通过一次课内内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一个时间跨度,空间跨度实现多次内化,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会因各自不同的体验,各自的经验知识、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做出不同的解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实践教学中证明微课导学能充分的暴露不同学生的前概念和思维差异,微课导学开展的越好,课堂教学就越有针对性.

3.3微课导学的注意点

在微课导学的设计上,教师要做精细化安排和优化调度,让学生真正围绕主题产生思维碰撞,具体的要求有:①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去思考,去钻研;②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创设易于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困惑、思考、想法、见解进入课堂;③要有参与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互动、展示的平台,科学思维飞翔的平台.

上一篇:大学生无偿献血调查下一篇:XX年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