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具体教学教案设计

2024-05-23

晏子使楚具体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2篇)

篇1:晏子使楚具体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并能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课本剧表演比赛,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晏子使楚 教案教学设计]

篇2:晏子使楚具体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故事的内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重点理解 “侮辱”“尊重”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智慧和爱国气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的含义,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角色。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外交官?让我们也学学晏子,学当小小外交官,跟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去见识见识春秋末期那变幻莫测而又扣人心弦的外交风云,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的。

2.回忆《晏子使楚》故事的起因,最后的结果各是什么?

3.怎么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呢?

二、走近晏子,研读晏子。

1.快速读课文,说一说楚王为什么从最初的想侮辱晏子到最后的不得不尊重晏子,这期间经历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交流反馈,紧紧抓住晏子与楚王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读赏析。

三、表演课本剧,体会晏子。

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既紧张又精彩。各位随晏子出使到楚国的小外交官们,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晏子三次受辱与反驳的情景?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楚王与晏子等人的动作、神态、说话时的语气通过表演表现出来。

四、赞美晏子,深化情感。

同学们既聆听了晏子能言善辩的外交辞令,又目睹了同伴 甚至自己的表演。那么,你佩服晏子吗?那你想怎样夸夸他?

五、学习晏子,尝试反驳。

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却没有想到被晏子反驳得哑口无言。他看斗不过晏子,却又不甘心受辱。突然,他看见你们这班小外交官,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向你们瞟了一眼,轻蔑地说:“哼!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外交官?”小外交官们,面对楚王对你们的侮辱,你们肯低头认输吗? 那你们将怎样反驳?

六、交流作业,理解尊严。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晏子一样的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祖国尊严的关键时刻处变不惊,能言善辩,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像历史上的诸葛亮,新中国的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请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互相交流。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反驳       晏子

尊重

篇3:《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1课。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春秋末期,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想显显楚国的威风, 而晏子巧妙回击, 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本文语言简洁流畅, 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 思路清晰, 行文紧凑, 结构严谨。学习这篇课文, 意在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 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同时,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特点, 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悟, 培养语感, 受到情感熏陶。”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让学生充分读书, 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法宝。本课教学, 紧紧围绕着“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这一贯彻全文的中心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充分阅读, 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 从而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 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规矩、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宴子能言善辩的口才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 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自学生字词, 读通课文, 查找晏子的资料。

2.教师制作本课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理解题意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之前,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一天, 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说话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 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歌德却赶紧让到一边, 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 我最喜欢给傻子让路。”一时间, 批评家哑口无言。说说歌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今天, 我们再来认识这样一个人, 他就是我国古代的晏子。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齐读。) 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谈谈你对晏子的了解。

老师这儿有一份关于晏子的资料, 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 :

晏子, 姓晏名婴, 字平仲, 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 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 敢于直谏, 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 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后人敬称他为“晏子”。

3.过渡:那晏子究竟是不是这样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晏子, 看看他出使楚国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 容易抓住学生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接下来使用课件出示晏子的资料, 直观形象, 一目了然,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检查预习, 初读感知

1.出示本课生词, 指名认读, 师生正音, 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其余同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能言善辩)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自学生字词, 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检查,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省时高效。随后, 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整体感知, 把握全篇的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结构,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 也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读课文, 体会感悟

1.研读第三自然段。

(1) 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 交流: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晏子的能言善辩?为什么从这个地方能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

(出示课件) :晏子看了看, 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 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 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 晏子有没有明说楚国就是个狗国?这样说好在哪里?

(2) 你知道晏子为什么不明说楚国是个狗国吗?教师补充介绍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

(3) 这段话中, 你还可以从哪个词语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请大家想象一下晏子会怎么说这番话,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5) 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要能屈能伸”。那晏子为什么不屈一屈身子去钻这个洞呢?

(6) 所以, 为了维护个人的尊严, 晏子他就得这么做;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 晏子他必须这么做。再读这段话, 从中你又看出了一个怎样的晏子? (板书:爱国)

(3) 面对晏子的能言善辩, 楚王怎么样了呢? (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从这个“只好”你看出了什么?谁能读出楚王的无奈来?

(4) 小结:瞧瞧, 这就是智慧,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设计意图: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 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课要上成读书课。在此环节中, 教师抓住晏子的语言, 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畅谈体会。然后, 通过不同层次的导读, 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进一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涛, 使课堂上情趣盎然, 书声琅琅。

2.研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四段, 拿笔画出有关句子。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相机交流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 (课件出示)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 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 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 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 为什么说从这里能够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从这个“拱了拱手”你看出了什么?

(3) 你瞧瞧这晏子多么聪明!多么能言善辩!请大家练习读读这段话!

(4) 过渡: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样去羞辱楚国, 你说这晏子他怎么就不害怕呢?

(2) (课件出示)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说:“您这一问, 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 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 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 我不生气。”

(1) 我们看, 晏子的这句话妙在哪儿?

(2) 什么是装着很为难的样子?你能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读读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

(3) 正因为如此, 所以晏子才会拱了拱手, 说:“……”说着他还故意笑了笑, 他笑什么?这一笑, 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

(4) 你看, 楚王原先是想要取笑晏子的, 可结果怎样? (楚王只好陪着笑。) 从这个“只好”你看出什么?谁能读出楚王的无奈来?

(3) (课件出示)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 为什么说从这里能够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从这里你看出了楚王什么态度?读出楚王的傲慢来!

(3) 楚王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说,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这两句话中的“人”是一个意思吗?有什么不同?再读晏子的话, 感受晏子的机智聪明。

(3) 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段话, 再次感受晏子的能言善辩。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此环节中,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围绕着“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这一中心问题, 学生充分与文本展开对话, 进行探究式阅读, 在读中悟, 在悟中读, 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随后进行分角色朗读, 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使课堂上充盈着琅琅的读书声和浓浓的语文味。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 楚王是一心想要侮辱晏子, 然而在前两次的交锋中, 晏子都凭借着自己的能言善辩击败了楚王, 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那么, 楚王会就此罢休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由部分再次回归整体, 所谓“读进去, 再读出来”。跳出文本, 以全新的视角, 更加全面地去认识晏子。最后, 抛出“楚王会就此罢休吗?”这一问题, 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求知。

五、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1.抄写生字词。

篇4:《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教材简介

本文选自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十课。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作者善于用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又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在简短的对话中妙趣横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个性化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属浅易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教授方法

1.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2.為创设好的情境,增强感染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先扫除课文里的字词障碍,通过阅读的形式进行整体感知,再回到文本体会人物形象,以演助学,让学生融入文本。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周总理的故事。有一次,周总理接受了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这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总理办公桌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这支钢笔是位朝鲜的朋友送给我的,他说这是抗美的战利品,让我留下做个纪念,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顿时哑口无言。

周总理用他的智慧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政治家的本色。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也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出使楚国,现在我们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书课文题目:晏子使楚。)

【设计意图:好的导语能够启迪思维、创设情境,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用周总理的爱国故事导入,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为新课创设了情境。】

(二)认识晏子

(多媒体展示。)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人。春秋后期著名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的很多故事都收集在一本叫《晏子春秋》的书里。

【设计意图:积累名人的有关常识,增加知识储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

2.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多媒体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词的读音;读出人物的语气。)学生认真地读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采用个别朗读、小组分读、集体朗读的方式。)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四)师生合作答疑解惑

师:同学们在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书中注释,小组内交流学习,提出不懂的,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1.文言实词、虚词

生:方、使、避、坐、病、曷。

2.特殊句式

生: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曷同何。

古今异义字:其实,它的果实。

倒装句:曷为者也;何以也。

一词多义:之;使。

3.疏通文意

师生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掌握新知的过程,所谓温故而知新。】

(五)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理清脉络:起因: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他。

经过:晏子与楚王斗智。

结果:楚王佩服晏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

(多媒体展示问题: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楚王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如何反击楚王的?楚王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可以看出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晏子又是怎样的人?)

学生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生:晏婴,齐之习辞者。

生:诬陷齐人偷盗。

生:用橘、枳做类比。

生:反取病焉。

生: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聪明、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设计意图: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语言,明确人物形象。】

(六)小试牛刀

师:晏子成功地反击了楚王的无礼,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让我们重回楚国宫殿,再现历史精彩时刻。

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教师提示: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表演后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变被动的、枯燥的读背为主动的、新奇的探求。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

(七)拓展延伸,口语交际

师:结合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谈谈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什么?

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理服人。

生:说话时要委婉,注意方式方法,易于被别人接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总结

一个人要获得尊重,不仅要讲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国家要获得尊重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是国家得到尊重的前提。每个人都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班级、集体、学校乃至国家的被尊重。所以,首要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做个有尊严的人。

(九)布置作业

把课文改成一个500字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

(十)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开始: 楚王和臣下谋划侮辱晏子

结果: 楚王反取病

【设计意图:借助板书,学生能直观感知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识记效果。学生在再识和回忆某些知识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板书内容。】

七、课后总结

1.要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2.教学中体现双向互动性。授课时,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深入地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真切切地把口语交际落实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3.新课导入部分的例子有些牵强,不能很好地衔接新课的内容,导致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下次教学时,我要注意导入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E-mail:vipdjl@163.com

篇5:《晏子使楚》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朗读、分角色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重点、难点:

反复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正是这样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板书课题:晏子使楚)“使”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课题的意思。晏子出使的背景:楚强齐弱

2、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3)、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①、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 )。

②、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 )而且( )。

③、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 ),而且( )。

(4)、反馈(板书:楚王  晏子  侮辱  欲显威风)

3、细读课文   合作学习

师: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课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写他们较量的经过?共有几个小故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5自然段,填写下表: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2)、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3)填表:

事件

楚王 晏子 结果

进城门

见楚王

赴酒宴

(4)、反馈:(板书 反驳  机智善辩)

4、品读对话   体会形象

(1)重点赏析---维护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

①、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②、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③、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2)体会文中三处“只好”的含义。

(3)反馈

楚王:目空一切 、傲慢无礼   晏子:不慌不忙、沉着冷静

5、观看《晏子使楚》视频

师: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楚王。

板书(自取其辱  捍卫尊严   不敢不尊重)

6、赏读语言 日积月累

读读下面的句子,说出相关的成语.

(1)、人们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4)、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

(5)、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 )

7、体验反思: 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晏子和齐国,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那晏子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推理训练:

(1)、 能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是个爱国的人。

晏子能维护齐国的利益。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巧妙战胜对手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

晏子用善辩的口才战胜楚王。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

我是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想像天空:

(1).晏子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后,齐王给他举行了庆功宴,假如你是齐王,你会怎么说?

(2).楚王那盛气凌人的样子让人感到气愤,咱们给他写封信劝劝他好吗?主要说些什么呢?

任选一题,展示一下口才吧!

10、相关链接: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11、推荐阅读: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12、推荐作业:把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也可以在家里和父母体验一下表演的快乐!

13、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我们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人才--晏子。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不敢不尊重

楚王-------------→晏子

欲显威风           机智善辩

自取其辱           捍卫尊严

篇6:晏子使楚具体教学教案设计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宴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宴子凭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口才驳倒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精神。

2.学习分段、归纳段意。

3.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宴子凭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了解词义,师生也可以结合上下文共同讨论词义。强盛:强大而昌盛(多指国家)。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大夫:(d4 fu)古代官职。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国去。

乘机:利用机会。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名。

撒谎:说谎。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树的一类,指柑、橘、柚、橙等。

赔不是:赔罪。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有些字词要特别提出,加强记忆。

出示投影片请同学填空。

1.“侮辱”的“侮”按音序应查( ),总笔画是( ),字的意思是( )。

2.“敝国”的“敝”按部首应查( )部,再查( )画,字的意思是( )。

3.“规矩”的“矩”按部首应查( )部,再查( )画,字的意思是( )。

4.多音字组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在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过程。

(三)结合课后题学习全文。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楚王想依仗国势显威风。)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晏子刚到楚国后,当楚王以他的身材矮小来侮辱他,不让他从城门进去,而要他从事先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钻时,晏子针锋相对地予以坚决回击。他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出。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这样说的目的,在于义正词严而不动声色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同时,又能巧妙地将楚王交给自己的难题回敬给楚王,迫使他打开城门,使自己堂堂正正地从城门中进去。

晏子进了城后,见到楚王,楚王又以貌取人,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来欺负晏子,侮辱齐国。对此,晏子胸有成竹地引鳖入瓮,诱使楚国让自己说出“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我连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这个连下等国都不是的楚国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将楚王对齐国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给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还不得不“陪着笑”。

晏子赴筵席时,楚王又用事先安排好的把戏来羞辱晏子,晏子却从容不迫地以“橘”变“枳”来说明齐国人进入楚国才变成盗贼,这是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楚王治国无能造成的,以此反击了楚王的污蔑,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后来,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三次遭到楚王的侮辱三次予以坚决地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受挫。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认识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己是斗不过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敛起自己的狂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课后的第二个问题简单、清楚地表现出来。

通过表格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这个表格,再结合开头和结尾的内容,能够正确地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这篇课文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指导学生分角色或按照发展顺序朗读课文,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因为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主要以学生为主来完成的,所以这个板书和课文的学习顺序不太一致,仅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小资料】

晏子 名婴,字平仲,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春秋末期齐国的国相。晏婴长得很矮小,身高不足五尺,但是腹中有良策,精明强干,在诸侯中颇有贤名。战国时人搜集他的言行及遗闻轶事编辑成《晏子春秋》一书流传于世。

春秋 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6年,在战国时期之前。

篇7: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构想: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的人。让生活在现代的孩子们懂得语言委婉,机智善辨,巧妙斗争又不失礼节,捍卫祖国尊严。

晏子这种应变的机智,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历经再长的岁月,依然闪烁着熠熠光采。教学目标:

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国使者和作为强国齐国的尊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

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晏子反驳楚王中这些句子的逻辑性的思维结论。体会晏子语言妙在何处。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了解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三次精彩的反驳。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大家齐读课题。燕子是为高手,驾驭语言的高手。(课件出示)司马迁评价的语言:不辱使命,雄辩四方—

—司马迁。

2.思考: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师板书: 侮辱

楚王——————晏子 尊重

是啊,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干什么?(指名说)那故事的最终结果呢?在文中找出来,画下来。(课件出示结果)

二、精读细品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燕子是怎样应对的?勾划晏子的语言,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并批注在书上。

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分享体会。1.赏读第一个故事

(1)指名说,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晏子的话妙在哪里?(2)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一句的含义。

生说:让晏子钻狗洞,必须承认楚国是狗国。生说:他让楚王没有选择的打开城门。(3)课件出示: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

(4)感情朗读这个句子。(要读出晏子的冷静,沉着。)(5)齐读这个段落。2.赏读第二个故事

(1)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应对的?体会晏子的语言妙在何处?细读课文。

(2)交流汇报:理解:瞅、冷笑、严肃、装着为难、拱了拱等句子。(3)重点理解:描写人多的三个句子。成语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张袂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生写在课本上)

(4)解读:说说:故意笑了笑和陪着笑的两个“笑”有什么不同?(5)课件出示:结论。晏子在贬低自己的同时,贬低楚国。既:

A 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去。B 我是最不中用的人。C 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6)分角色读课文。3.赏读第三个故事

(1)思考: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又是怎样应对的?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

(2)合作交流说说句子含义。

晏子用一个事例,柑橘生于淮南又大又甜,生于淮北,则结又小又苦的枳,推理到楚国的社会环境,这叫类比推理。(3)课件出示:类比推理的三段论。即: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楚国是个强盗之国。

(4)结论。楚国是盗贼之国,楚王治国无方,楚国社会风气不好,理解:“水土不同”一词。

(5)指名朗读。要读出晏子的大义凛然,不惧怕楚王。

三、深入体会。

(1)、面对楚王的一次次侮辱,晏子都进行了机智的反驳,三次交锋的结果如何?楚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从三个只好体会出什么?(2)、用无奈的语气读一读。

(3)教师小结:楚王越是侮辱晏子,自己越没面子,这就叫做自取其辱;自讨苦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板书:自取其辱)。而晏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板书:维护尊严)

五、小结再现

(1)晏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让这么傲慢骄横的楚王,变得这么无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同桌讨论)

生答: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晏子,接触了楚王,晏子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与楚王针锋相对,为自己和齐国赢得了尊重。如果你是齐王,你会怎样夸奖晏子呢? 生讨论,然后回答。

六、课堂总结:晏子和楚王的故事渐渐离我们远去,留下的是那沉淀的思考。愿侮辱远离我们,愿尊重永记心间。

七、课堂拓展:让我们边回忆课文,边看一段视频,在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

八、作业 :编课本剧。

板书: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晏子 尊重

篇8:晏子使楚具体教学教案设计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 属于精读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想侮辱晏子, 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 针锋相对, 反驳楚王, 从而维护了国家尊严的故事。课文结构严谨, 思路清晰, 语言特色鲜明, 开篇介绍时间和起因, 结尾紧扣全文写结果, 简洁明了, 浑然一体。教学时, 教师要紧紧抓住晏子的语言技巧,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互动中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晏子的能言善辩, 通过比较, 发现“描写人物语言时, 巧妙地加上人物神态或动作的辅助描写, 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的写法, 并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运用, 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 巧引入

1.游戏激趣。做“说反义词”的游戏。如:高贵———低贱, 热情———冷漠, 鄙视———尊重, 傲慢———谦逊, 大人———小人……

2.谈话导入。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别人沟通, 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活跃我们的生活。今天, 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品味我国春秋末期一位士大夫机智巧妙的语言, 这位大夫就是晏子。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开课由游戏引入, 自然过渡到语言的精妙, 并引出主人公晏子, 能让学生在初步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 积累语言、训练思维,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二、解课题, 明背景

1.读课题,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关于“晏子”的资料和背景。

(1) 晏婴, 字仲平, 春秋时齐国夷维人, 夷维就是今天的山东高密市附近。他在齐国担任大夫之职, 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称他“晏子”是表示尊称, “子”在古代是对人的敬称, 用在姓氏之后, 比如孔子、老子、孟子等。

(2) 当时出于时政需要, 齐景公想联楚抗晋, 决意与楚国修好, 便派晏子到楚国去访问。但楚王目空天下, 狂妄自傲, 处处想侮辱晏子, 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的故事。

2.理解“使”的意思, 让学生明白“出使”一词的含义, 并知道晏子使楚的时候晏子的身份就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

设计意图:对于古代历史故事,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自主搜集关于晏子的资料进行交流,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讲故事, 知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春秋末期,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想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巧妙回击, 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2.同桌交流。课文讲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都被晏子巧妙地回击, 其实每次交锋都是一个小故事, 同桌同学各选择一个故事互相讲一讲。

3.讲述故事。指名学生讲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教师相机点评。 (点评时着重评价学生对晏子的语言是否讲述清楚。)

4.回答问题。在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 晏子表现最突出的是什么? (语言。) 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晏子的语言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故事, 遵循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接着让学生同桌互相讲述课文中的一个小故事, 在落实“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的学段目标的同时, 训练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并通过点评聚焦到晏子的语言, 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四、品语言, 悟形象

1.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 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同桌议一议。

(1) 晏子反驳楚王的话中哪句话最厉害, 最有威力?为什么? (分别悟出晏子巧用“推理”, 将计就计“自贬”, “打比方”的语言技巧。)

(2) 文章抓住晏子的语言来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生反馈读书和讨论情况, 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引导概括出晏子与楚王的性格特征, 指导朗读。

(1) 出示第一回合中晏子说的话:晏子看了看, 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 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1指名读。2在什么情况下晏子说这样的话?此时晏子的心情怎样?教师指导朗读。3这些话中哪句话最厉害, 最有威力?为什么? (“这是个狗洞, 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最有威力。这句话里话中有话, 话外有音。) 4透过语言,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

(2)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第二、第三个故事。指导朗读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男女生分角色或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楚王的尴尬、傲慢以及晏子的智慧和不卑不亢。

(3) 讲述“摩肩接踵、挥汗如雨、张袂成荫、联袂成云”的故事。

(4) 出示句子:晏子面不改色, 站起来, 说:“大王怎么不知道……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引导学生根据资料了解句子“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3.回答问题。

(1) 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能言善辩、机智勇敢、不卑不亢的人。)

(2) 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晏子的性格特征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学生读懂文本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资料的补充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学方法, 巧迁移

1.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课文除了写晏子的语言, 还写了晏子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个故事:体现了晏子的心平气和和遇事冷静的性格特点;第二个故事:体现了晏子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品质特点;第三个故事:体现了晏子临危不惧、从容自若的品质特点。)

2.比较句子, 回答问题。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 出示第一组句子。

1晏子看了看, 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 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晏子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 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 出示第二组句子。

1楚王瞅了他一眼, 冷笑一声, 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2楚王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3) 出示第三组句子。

1晏子面不改色, 站起来, 说:“大王怎么不知道……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2晏子说:“大王怎么不知道……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预设:人物描写除了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外, 描写人物语言时, 巧妙地加上人物神态或动作的辅助描写, 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

3.阅读故事, 巧妙填词。出示故事, 请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词, 使表达更生动。

齐景公死了一匹心爱的马, 勃然大怒, 拿起戈要击杀养马的人。晏子 () 说:“你这样刺死他, 他死得糊里糊涂, 我替你宣布他的罪状, 也好让他死而无憾。”晏子将戈接过来, () , () 说:“你罪大恶极, 一死都不足抵罪。第一, 你替国君养马却让马死了, 该死!第二, 你让国君为了一匹马, 要杀养马的人, 又该死!第三, 你让国君为了一匹马杀了养马者, 丑名闻于诸侯, 更该死!”景公听到这里 () , () 说:“把他放了吧, 免得伤害我仁义的名声。”晏子说出了景公未曾思虑过的角度, 点醒了景公, 救了养马人一命。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突出文章写法, 并进行有效迁移,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从理解到积累, 从迁移到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六、回整体, 拓阅读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一说从每一个故事的最后一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写作特点? (前后照应, 行文照应。)

2.自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中的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3.晏子是个能言善辩的人, 关于他的很多精彩的语言, 生动的故事, 都收录在了《晏子春秋》一书中, 请大家课后读一读这本书, 进一步了解晏子这个人物。

篇9:晏子使楚具体教学教案设计

【关键词】语文;小学;晏子使楚;教学

一、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精读并理解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①谈话: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呢?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层层推进把故事写清楚的?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快速地读一遍,用横线画出表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②出示句子:“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学生齐读句子,教师板书:“楚王 尊重 晏子”。(把“不敢不”换成“只得”“必须”等肯定词进行辨析,体会双重否定句的妙处)

2.抓中心句,理清脉络

①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这一句也一样,你读了这句话后想到了什么?

出示:在这之前,楚王想( )。交流后,教师板书:“侮辱”。

②指名分读这两句话。问:晏子是如何变侮辱为尊重的?指名简单的说一说。(指导学生用“在这之前”“后来”“从此以后”进行概括表达。)

③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你能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一、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二、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三、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④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⑤那么楚王的目的达到了吗?快速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找出来。

(出示句子: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⑥读了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⑦那么晏子是怎样“取笑”楚王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晏子,走近这个传奇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

3.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①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晏子回击取笑楚王的句子。

②学生交流汇报。

③学习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

A.朗读句子,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并想象当时的场面,给下面的句子加一个修饰词语,读一读。

幻灯出示:(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 地说:“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B.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C.楚王开城门是无可奈何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

D.再次朗读品味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句子,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晏子说的话妙在何处?(交流讨论)

④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深刻感悟了晏子语言的艺术魅力,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两次反击。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第二、三次反击的内容。

⑤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⑦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晏子三次反击楚王的语句。边读边思考:从这些语言描写中,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后交流)

⑧小结:是啊,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把故事描写得这样引人入胜,把人物刻画得这样鲜明。所以,以后你们遇到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可以借鉴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4.角色朗读,加深感悟

分男女生感情朗读楚王和晏子的对话。

5.语言实践,学习运用

①请你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②老师发现最近班里玩手机游戏的同学特别多。对于这件事,老师是该制止,还是放手不管?请你替老师出出主意,把你的想法或建议写下来,好吗?

参考文献

[1]王伟.由《晏子使楚》看思维品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5).

[2]陈虹.反刍小学语文课堂的“精致”[J].文教资料,2011(35).

编辑点评优秀作文

铭记在我心中的爱

河南洛阳实验小学六年级 魏昊天

在我的记忆里,爸爸妈妈为我做了很多事,给我买玩具,帮我洗衣服、做饭……如同天上的繁星、大海里的贝壳一样多,而我对他们做的,却像一粒大米似的微不足道。

爸爸妈妈平常都会细心地、无私地照顾我。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发高烧,爸爸上夜班没在家,妈妈连忙背着我跑到楼下,出门急,连拖鞋都没来的及换,却帮我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到了楼下,由于我家住的较偏僻,不容易叫到出租车,妈妈看着我难受的样子,竟然背着我去了医院,从我家到医院可是快2千米的路程呀!她竟然不停地把我背了过去,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到了医院,医生说要打点滴,妈妈又跑来跑去,交款、拿药,看着妈妈额头上的汗滴,我真想对她说一声:妈妈,你真辛苦!

今年,母亲节的前几天,我们佳音英语学校组织活动,通过口语对话,用自己所得的奖卡可以换些小礼品。在活动过程中,我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粉红色的米妮发卡,快过母亲节了,为什么我不可以给妈妈送件节日礼物呢?不知不觉,母亲节到了,我早早的回到家,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她回到家后,我就赶快拿出礼物送给妈妈:“母亲节快乐!妈妈,我爱你!”妈妈的脸上顿时充满了笑容。

虽然那个发卡是小女孩戴的,但妈妈很珍惜我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仍然戴着发卡去上班了。我顿时醒悟了:人要学会感恩,只是一个小小礼物,就让妈妈那么高兴,我决定以后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的报答爱我爸爸和妈妈。 点评:从语言上来,小作者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的修辞手法;文章的亮点在于,小作者在对事件的讲述过程中注意到了细节描写,语言通顺,感情丰沛。

篇10:《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尊重、侮辱这两个词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情怀。

2、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准备】

1、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晏子说的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后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2、根据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出示自学思考问题:

⑴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读一读

⑵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⑶ 晏子反驳的语言哪句最精彩,为什么?

二、自主研读、体会智慧

生自学,师检查自学情况。

课堂交流,随即点拨,指导感情朗读。

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出示巧填词语:

举( )成( )、挥( )如( )、摩( )接( )

在句子中找出与这三个词语相应的意思。(演一演的形式朗读。)

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教师: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的高超艺术。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但这种为难只是装出来的,说明晏子早已胸有成竹。晏子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

最不中用指_____。因为____,所以___________。

教师小结:

面对着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真是精彩之极的对话。

4、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_______。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

教师小结:从这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话语中我们能感觉到晏子的质问声,同时晏子幽默的话语让楚王有苦难言,尴尬万分,甘拜下风。

三次交锋,一心设计侮辱晏子的楚王只落得个:____________。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三、内化形象、扮演角色

1、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板书:

能言善辩

师小结:晏子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交流朗读情况。)

3、分组合作学习,排练课本剧。

(请两组同学上来表演。)

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想象一下,晏子完成了使楚的任务后,楚王是怎样送他出城门的?

2、晏子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有关他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收集阅读。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访问狗国钻狗洞 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楚王只好陪笑

楚国水土生盗贼 楚王只好赔不是

篇11:人教版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导语:《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行文简洁,语言巧妙,逻辑严密,充满艺术的魅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

3、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4、指名回答。

(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使:出使。)

1、开火车组词。

2、由生提问比较难写或要注意的生字。

1、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2、生自读课文。

3、指名回答。

4、师: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3个)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来谈谈晏子到了楚国以后就受到了楚王怎样的侮辱?用复述的形式把它介绍给你的组员。

5、四人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引导:

(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大声读出来?

(2)指名回答。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

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b、后来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

c、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名回答。

4、师: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

(2)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

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6、小结

篇12:课文晏子使楚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1、春秋时期,各国争夺霸权,外交方面的活动往往成为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

板书:

晏子使楚

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齐,楚两国外交中的故事。(幻灯片1)齐读课题,使:出使。

关于晏子或跟课文有关的资料,相信同学们知道不少吧 谁来介绍一下。

二、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听一听录音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提出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幻灯片2)

(学生提问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3):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三、讨论解决思考题

1、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显显楚国的威风,所以楚王要侮辱晏子。

2、板书:

楚王侮辱 晏子反驳

幻灯片4: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_。

4、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四、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

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⑴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___。

⑵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五、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⑴ 写动作的:__________。

⑵ 写神态的:__________。

⑶ 写外貌的:__________。

六、延伸

1、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上一篇:农业工作论文下一篇:秋天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