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工作财政

2024-05-13

节能减排工作财政(通用6篇)

篇1:节能减排工作财政

是铜川市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攻坚决战之年。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省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局坚持把实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作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统筹推进全市转型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打造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全面贯彻中、省、市综合示范工作各项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行“节能减排+”行动,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发挥了明显的“乘数效应”,全市综合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在明确市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成立了市财政局节能减排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研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省财政厅汇报节能减排工作,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同时,召开了全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现场会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对今年后三个月工作及三年大考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紧盯考核目标,做好年度考核。今年,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考核组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为期8天的年度绩效考核。针对考核要求,提出了迎检考核工作方案,并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全面准备,最终以114.67分的好成绩名列第二批十个示范城市第二名,连续两年获得考核优秀格次。因我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取得的成绩,今年山西临汾市、河南鹤壁市、福建南平市等城市代表团先后专程来我市考察学习。

三是突出示范作用,推进典型项目。20,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达我市典型示范项目年度投资任务为19.28亿元,为确保完成这一任务,围绕我市年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在各区县和市级“六化”小组推荐下,经过层层筛选、专家评审、领导小组审核,确定了2016年我市典型示范项目31个,年度计划投资27.89亿元,安排综合奖励资金4亿元。计划分两批先后于8月1日和10月9日正式下达,已下拨节能减排奖励资金0万元。现第一批计划已完成投资10.2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9.8%。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为进一步准确掌握我市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的实际节能减排效果,我局邀请中介机构对度16个典型示范项目开展节能减排效果评估,并出具了节能减排效果评估报告。同时,对-20节能减排项目情况进行自查,通过查看项目建设进度、查阅相关资料文件、核对资金使用及各类票据等,全面掌握了典型示范项目的实施情况,对部分项目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确保了典型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是加强监测管理,严控能耗污染。今年随着铝厂全面复工、动力站投产,我市节能减排五项指标完成很大压力。针对上半年全市节能减排五项指标完成情况,我局与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统计局等部门多次开会研究,并及时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引起市上高度重视。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加强能耗监测管理、强化区县政府责任、启动约谈工作等机制,及时向省上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持。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先后三次来铜开展专题调研,指导我市节能减排及能耗监测管理工作,扭转了能耗方面不利形势。市发改委、统计局召开专题会议,对各区县能耗管理统计工作进行再安排、再检查,保证基础数据真实。同时积极发挥能耗监测综合管理平台作用,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年初制定印发了《铜川市节能减排综合管理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相关部门确定专人使用维护平台,加强数据报送,定期召开会议研判节能减排形势,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9月底完成了铜川市节能减排综合管理平台申报市级科技成果的前期准备工作,申报资料已及时将报送市科技局审核。

五是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机制政策。按照国家考核要求,对的机制创新、配套政策工作做出部署并扎实推进。特别要求在差别化电价、差别化水价、财税优惠、环保收费、土地优惠等配套政策和碳交易、节能量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林业碳汇补偿、合同环境服务、节能发电调度、能耗定额限额管理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一批新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同时,对两年来已出台实施的机制和配套政策根据实施情况加以修订和完善,总结提升,力争使出台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更加科学可行,能够在全国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铜川特色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模式和经验。

六是加强宣传培训,做好舆论引导。通过在《中国报道》专题刊登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并在全国两会上发放;借助市级各媒体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报道,开展“节能减排,共享蓝天”有奖答题微信推广等活动;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各类节能减排活动,联合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团市委举办节能减排教育读本发放活动,与市“六化”小组成员单位相继开展2016年新型环卫车辆配发仪式暨市民体验及“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节能低碳绿色出行”活动;举办各类节能减排政策培训等形式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篇2:节能减排工作财政

财建[2011]383号

北京市、吉林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深圳市、重庆市、贵州省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在部分城市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通过整合财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取得节能减排工作新突破。为做好相关工作,我们选定了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南省长沙市、贵州省贵阳市、吉林省吉林市、江西省新余市等8个第一批示范城市,并研究制定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加强组织领导,按指导意见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上报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附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指导意见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附件: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市为平台,以整合财政政策为手段,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从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

利用规模化等方面全面开展城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人居环境改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坚持政府推动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加强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加快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三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优先选择节能减排潜力大、投入少、见效快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突破,同时要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

四是坚持政策激励与目标约束相结合。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财政支持,积极引导试点城市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同时要强化责任目标考核,加强监督检查,促进试点城市为完成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多做贡献。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在示范城市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实现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能效水平大幅提高、低碳技术广泛推广、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服务业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逐步健全,使试点城市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社会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围绕产业低碳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和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准入门槛和主要耗

能产品能耗限额水平,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交通清洁化改造城市交通体系。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鼓励私人购买低排放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交优先和各种公交便利化。

围绕建筑绿色化推动建筑节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逐步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北方采暖区城市全面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暖房”工程;推动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加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及能耗监测。

围绕集约化加快发展服务业。支持现代物流以及金融、科技、咨询、信息、服务外包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服务业聚集圈(带)或聚集园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功能聚集,形成辐射广、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围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城镇化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专业门类。

围绕主要污染物减量化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建设完善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改造污水治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回用率。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办法,建设完善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面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脱硫脱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和支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的生产生活模式。

围绕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优化城市能源结构。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应用示范。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屋顶,集中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地热能在建筑上规模化应用,积极推进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

以智能电网为载体、“发输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电力系统。

三、组织实施和政策保障

(一)组织实施。

1.示范城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示范城市财政部门、节能减排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及时跟踪掌握试点情况,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2.示范城市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执行期为三年的综合示范总体实施方案和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六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总体实施方案应包括示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能源消费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节能减排总体及分阶段量化目标(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主要措施、管理体系、资金概算和政策保障等内容。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提纲详见附1-6。

3.示范城市要将实施方案及相关材料报送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批复实施。

4.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示范城市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示范城市政府签署示范协议,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5.示范城市根据实施方案将年度实施项目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备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根据现有制度办法对项目进行审核。财政部根据批复的实施方案、项目审核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分类、分批、分次拨付资金。

6.示范期结束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对试点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

(二)政策保障。

1.现有支持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优先向试点城市倾斜,对符合条件并列入实施方案的项目按现有政策给予支持。

2.对列入实施方案但现有政策没有覆盖的项目,中央财政根据项目投资、地方投入和节能减排效果等情况给予综合奖励。已经享受政策支持的项目,综合奖励不再重复安排。

3.示范城市所在省级政府和本级政府要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城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

附:1.产业低碳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2.交通清洁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3.建筑绿色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4.服务业集约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5.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6.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附件下载:

附1 产业低碳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doc

附2:交通清洁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doc

附3:建筑绿色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doc

附4:服务业集约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doc

附5: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实施方案编写提纲.doc

篇3: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研究

(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严重依赖一次性能源,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001年到2011年, 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5.1%上升到46.8%。2012年, 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3.6%, 但实际进度仍落后于十二五规划总目标, 重化工产品生产对能源的需求较大, 导致单位GDP能耗不断提高, 工业污染物排放也不断增加。2012年1至9月,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9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3%, 增速继续放缓, 全国节能减排形势正在逐步改善。但“十二五”中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长期发展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 城镇化发展迅速, 能源消耗加大, 生活垃圾排放增加

近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 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截至2012年底, 城镇总人口数达到71182万, 占全国总人口的52.57%, 这一庞大的城镇人口基数必然带来住房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2003年到2012年我国商品房施工面积由11756万平方米猛增至573418万平方米。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 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 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建筑耗能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40%, 建筑节能已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2007年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已达27.5%, 约为3.5亿吨标准煤,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已是发达国家的3倍还多。另据统计, 我国近年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约为1.5亿吨, 如此之高的能耗和排放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本已紧张的能源供应局势和环境污染问题。

(三) 能源利用粗放, 污染物排放量大, 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我国GDP占世界GDP总额的超过10%, 能源消耗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单位GDP能耗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0%, 能源利用效率却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按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到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就可能超过35亿吨标准煤, 那时中国不仅会出现能源危机, 可能会出现环境危机。

(四) 消费结构升级, 影响气候变化, 导致极端气象灾害频发

截至2012年底,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19322亿元,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消费结构伴随着也不断的升级, 住房需求增长迅猛、汽车消费量突破2000万辆, 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销售量也出现了激增。消费结构的升级, 致使用电量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激增, 已经严重破坏到了大气层, 造成全球变暖, 而气候变暖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天气的异常变化, 以致最近几年我国经常出现极端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财政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效用

(一) 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7年以来, 我国在提高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同时, 加大了对“三高”产业的调控力度, 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以及炼焦化工、电力等高能耗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 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政府开始加大力度调整这些产业, 并且增加四万亿财政投资以扩大内需, 前后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运用行政、经济手段对这些产业实施宏观调控, 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节能减排有效的结合起来, 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是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手段, 也是产业升级的必需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有利于帮助“三高”企业改进技术水平、改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达到节能减排和产业振兴的双重目标, 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 符合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

国家高度关注节能减排, 就是要把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上升到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可以在经常性、资本性、建设性预算中加强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和补贴力度, 政府的采购行为、投资活动等行为都有利于引导和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节能产品的使用, 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立法、执法等基础性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 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稳步推进, 最终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使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三) 符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要求, 营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气候变化的转移性和全球性特点决定了预防气象灾害不只是一个国家的责任, 而是全人类的义务。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 一直都发挥着先进模范带头的作用, 站在抗击全球变暖的第一线。我国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 不仅节约了能源的消耗, 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对缓解大气变暖有着直接的作用。虽然目前全球的灾害性气象还不时的发生, 但相信只要全球人民齐心协力, 共同致力于节能减排, 全球变暖的问题一定可以得到缓解, 灾害性气象也会相应逐渐的减少, 最终营造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 税收政策

1. 激励性税收政策。

税收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节能减排成果大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这种激励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研究和开发新的节能减排技术和发展新能源方面表现突出。目前这一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运用, 且效果显著, 我国目前也有许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政策力度还很小, 效果甚微。因此, 应加大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力度, 进一步加大激励效果, 增强政策的导向作用。第一, 税收减免。对节能减排产业和节能环保产品减税或者免税, 以鼓励企业购买和使用节能减排设备和产品, 引导资本向这些产业的转移, 促进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 最终还可以帮助我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二, 运用消费型增值税和加速折旧措施。一般企业设备投资都需要大额的资金, 需要缴纳的税金也比较多, 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成本跟生产设备的节能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对节能减排的设备和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 可以明显激励企业购买节能减排设备。同时, 配合加速折旧, 减少企业的负担, 能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设备的推广和更新。第三, 对从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宣传和推广的相关企业和机构, 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和营业税优惠。第四, 政府建立节能减排企业和节能产品的档案库, 并及时更新档案库, 把这些企业和产品按节能减排成果分类, 进而对不同的企业和产品设置不同的税率。这样, 政府的行为在社会上就会形成了一种告示效应, 不仅可以推广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节能减排项目。

2. 惩罚性的税收政策。

惩罚性的税收政策主要指政府对那些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非节能减排项目征收重税, 以达到抑制“三高”行业发展的目的, 而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经之路。目前, 我国征收惩罚性税收的力度还不够大, 政策效应没能够得到有效显现。相对于激励性税收措施, 惩罚性税收更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 惩罚性税收手段主要包括: (1) 能源税的征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都实行相对稳定低价的能源政策, 这在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抑制通货膨胀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 低价的能源也带来了不少弊端, 低价的能源使很多企业忽视了企业运转的能源成本, 从而漠视了节能减排设备的更新和节能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一直相对低下, 从而形成了我国当前“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为响应科学发展观的号召,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一定要改变当前粗放的发展模式。而其根本之计就是理顺当前的能源价格机制, 提高国内能源价格, 与国际市场接轨。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征收能源税, 提高能源税税率。能源税的征收和税率的提高直接引起能源价格的提高, 从而使企业支出增加, 成本上升, 进而促使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 应用节能设备、加大节能技术的运用范围,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最终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 消费税的运用。消费税作为一种价格行为, 可以直接作用于消费者, 影响消费行为, 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减排产品, 创造出更大的节能减排产品市场, 进而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节能减排行业。首先, 应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不符合节能减排标准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品列入征税范围, 并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发展及时更新应纳税产品和企业的名单。其次, 利用不同的消费税率的调节作用引导消费行为, 对不同产品设置不同税率, 能耗越大、污染越严重的产品设置越高的消费税税率, 从而平顺不同产品之间的差价, 使节能减排型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更具性价比。第三, 把消费税征收的方式改为价外税。我国目前消费税的征收都是采用价内税的形式, 即消费品的价格已经包含了消费税。这种征税方式极易导致消费者价税不分的困惑, 影响了价格的透明度和消费者的知情权, 从而模糊了消费税的导向调节作用, 有碍于帮助消费者树立消费节能减排型产品的观念。然而, 消费税改为价外税的形式征收, 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额外纳税的负担, 也能更好的理解国家的政策方向, 形成消费节能减排型产品的良好的消费习惯。 (3) 开征环保性税种。比如大气污染税, 水污染税, 垃圾税, 碳税等, 开征这些环保型税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也遏制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开征这些税种还可以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 政府反向的可以运用这些税收收入支持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 (4) 提高燃油税税率。目前我国燃油税税率水平较低, 燃油价格相对国际燃油价格也相对较低, 我国提高燃油税税率的空间很大。提高燃油税可以有效的控制高油耗和高排放机动车的发展, 也间接鼓励了小排量、新能源机动车产业的发展。

(二) 政府的财政投入

1. 加大财政资金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

所谓新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相对于传统能源, 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的特点, 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未来节能减排发展的的主要方向。在传统能源日益枯竭, 价格飞速上涨的今天, 新能源的地位日益凸显, 倍受各国政府的青睐, 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地位。中国政府也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 新能源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 尚处于成长期, 许多技术还不够成熟, 发展成本较大, 且市场认同度还不明朗, 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 很多私人投资者无力也不敢轻易涉足该行业。因此, 政府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萌芽和成长阶段就该发挥主角的作用, 直接进入该行业, 投资开发和研究新技术, 掌握核心技术,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探索该行业稳定的盈利模式, 最终把新能源产业推向成熟期, 推向市场。这样即可以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该行业, 同时也降低这些资金的风险成本, 最终可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投入。

我国目前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发展模式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为适应公众生活、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设立了以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众多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于自来水、电力、能源、钢铁、化工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 而这些行业恰恰是能源的消耗大户, 也是节能减排首当其冲的行业, 这时国家就当仁不让的应该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艰巨责任, 加大对这些企业能源利用技术的改进或者采用更先进的节能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要注意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排放, 以免造成对环境不必要的污染。政府还可以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加大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新技术研究项目的投资, 同时也要加强对这些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比如发展智能电网、碳捕捉技术等。

3. 政府采购行为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发展。

目前国际通行的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占GDP的10%或占财政支出的30%-40%。同样, 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也是非常巨大的。依据《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同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要求, 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目录制度, 加大对节能产品的能效认证。此外, 政府采购还可以采用节能减排综合评分招标方式, 确定在价格、节能减排、质量等方面综合评分最高的供应商和产品, 然后建立政府采购目录, 在一定时期内, 有需求的单位可直接向中标供应商采购, 这样既有利于选择节能减排效果好质量高的产品, 也可以提高政府的采购效率, 还可以在各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推动节能减排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 政府的补贴

1. 对企业的补贴。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提出了节能减排政策, 然而时至今日,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依旧十分低下。究其原因就在于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缓慢, 且节能项目发展落后, 究其根源就在于节能减排成本太高, 企业家没有动力去更换新的节能减排设备和改进新的节能减排技术。这时政府就需要发挥其有形之手的调控功能, 鼓励企业推进节能减排, 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给予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补贴。政府可以根据企业推进节能减排项目的成本以及企业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后所能节约的成本给企业算一笔账, 然后适当给予补贴, 补贴的结果就是使企业在推进节能减项目后能够有利可图。这样, 企业就自然而然的被引入到了节能减排的行列中来, 最终还可以产生示范效应和协同效应, 促使更多的企业加入节能减排的队伍中来。这样,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

2. 对居民的补贴。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其中最大的消费主体就是我国的十三亿居民。据相关数据统计, 2000年到2012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9105.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7167亿元。如此之大的消费市场中, 节能减排产品和非节能减排产品鱼龙混杂, 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则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个人爱好和切身利益, 市场上节能减排产品之所以推广缓慢就是因为这些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 性价比低, 不符合消费者的短期利益。因此, 政府就应加强对节能减排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对消费行为的引导, 把消费者吸引到节能减排市场上来。政府采用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仍然还是补贴政策, 政府可以根据居民的需要对相应的节能产品设置节能产品档案, 综合考察各方面效益, 给予这些产品合理的补贴, 比如目前实施的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高效节能冰箱等产品的补贴。政府要始终本着让利于民的宗旨, 促使广大居民自发的选购节能减排产品。在中国目前的消费品市场是属于买方市场, 消费决定生产, 消费者的认可能够反向的作用到生产企业, 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

3. 对科研项目的补贴。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科研机构都由国家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相关研究机构构成。节能减排作为新兴的技术, 其研究成本和风险都很高, 一般的社会资金很少会涉足这些领域。这样务必就需要国家的这些研究机构参与其中, 而这些机构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问题, 如研究经费不足、科研人才短缺、科研设备落后等等, 也很难能够承担起如此高新技术的研究。政府此时就应该增加对这些研究机构的投入, 为其更新设备、引进人才, 同时还要设立长效的激励措施, 对节能减排效果好的研究成果给予奖励和补贴, 使这些机构能够正常运作, 同时也能够留住人才继续深入研究。另外, 国家还可以通过奖励补贴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领域, 活跃整个科研领域, 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节能减排技术成果得以产生和推广。

(四) 其他财政政策

1. 国家预算。

国家应当加大预算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支持, 同时也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节能减排的预算拨款, 促进节能减排资金的稳定持续增长。特别应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专项经费, 并专列预算科目, 重点支持节能减排领域, 具体可包括以下方面:支持节能减排方面的重大课题研究, 支持重点示范性工程建设, 保证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建设的必要经费, 加大对节能减排标准、规范制定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引导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 加大对能源审计项目的支持力度, 支持企业对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和技术的开发、示范。最终, 还需要根据各项目的性质, 确定支持的力度, 防止预算资金的挪用和贪污, 定期审核资金利用状况, 保证资金的运行效率。

2. 财政信用。

所谓财政信用, 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 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 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 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 向国外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 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我国政府也可以运用财政手段发行节能减排专项债券, 筹集资金运用于节能减排。这样不仅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支持节能减排, 同时也是一种宣传手段, 使节能减排更加深入人心, 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可以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发展。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履行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承诺, 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而实现节能减排需要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支持, 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参与, 研究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意义深远。

关键词: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能源,税收

参考文献

[1]肖坚.鼓励和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研究[J].价格月刊, 2008 (5) .

[2]常世旺.论促进节能与减排税收政策[J].江西社会科学, 2008 (8) .

[3]彭玉凤.消费税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分析[J].经济论坛, 2008 (12) .

篇4:节能减排工作财政

谢旭人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其定位准、见效快、作用直接的优势,积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努力增加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走弱的背景下,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将成为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这方面,财政政策将大有可为。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251亿元,加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发展资金和中央基建投资中安排的资金,合计达到1?700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已确定要全面实施以节能家电推广为核心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决定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这是当前我国将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与促进节能减排有机结合的重大战略举措,预计将拉动消费需求4?500亿元,并实现年节能1?170万吨标准煤。下一步,要在继续加大节能灯、发光二极管灯、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等现有产品推广力度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实施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节能家电产品推广工作。

据了解,2007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30多项政策措施,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380多亿元资金,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共同带动社会投入上万亿元,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会议要求,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要突出抓好八项重要工作:一是扎实做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试点工作,加强政策综合集成,形成更大合力。二是结合当前经济和产业形势,突出抓好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和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三是全面深入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建筑节能、农村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四是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先进环保技术示范推广,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六是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以非常规油气资源为核心、以煤炭清洁化利用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为重要补充的能源清洁化战略。七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八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市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快推进以环境税费改革为核心的税制改革,扩大生态环境补偿试点,积极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交易试点。???????????????????????????(王迎晖?王??涛)

篇5:财政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论文

关键词:财税政策 节能减排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一 中国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只有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条款涉及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而《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循环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都处于修订和制定的过程中,当前现有的法律依据不足以全面、具体地支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执法依据还不充足。另外,国家还未出台能源计量相关的法规标准,在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过程中,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制度和标准,直接影响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效果。由于监测体系不健全,监测手段不健全,全社会的能耗并没有完全准确的统计。另一方面,节能执法主体不明确,环保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权,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造成环境保护执法困难的局面。市场主体缺乏动力与压力 到目前为止,“节能减排者得益,污染浪费者受罚”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矿业权无偿取得仍普遍存在,矿业企业的安全投入成本、生态修复成本没有得到补偿;我国石油资源匮乏,成品油价格改革新政策虽已出台,但油价仍然过低;煤电比价关系不合理。排污费征收标准过低,排污费尚达不到治污投入的20%。根据要素替代效应,由于环境资源等要素成本不完全,大量成本外部化、社会化或由政府承担,使企业更多地依赖增加投入、扩大规模达到利润最大化,从而缺乏技术进步与节能治污的压力和动力,客观上造成了“高污染、高排放划算”的局面,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科技进步的支撑能力不足 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至关重要,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正是节能环保技术的突飞猛进,才使得新型工业化成为可能。

从总体上看,我国节能环保技术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重点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40%,重大节能技术应用非常有限。实际上,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研究开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总数远远超过了日本劳动力总人口,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9%,远低于创新型国家70%的水平[7]。这造成我国科技进步的成本过高,根据要素替代效应,企业就更倾向通过利用资源来增大产出,不利于节能减排。

篇6: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为做好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以下称综合奖励资金)支持项目申报工作,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的批复》(财建[2012]245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2]777号)、《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长政发[2012]40号),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是各级政府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项目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单位申报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支持项目的主要依据。

一、基本原则

综合奖励资金支持的项目建设坚持以下原则:突出技术先进性、公益性、公共性和特色亮点,打造节能减排重大示范项目;突出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注重节能减排实际效果,为提前完成节能减排指标提供支撑;突出综合性节能减排,形成结构、技术、管理和工程等手段相结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局面;突出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紧密结合已有财政政策的支持,促进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二、综合奖励资金支持范围

综合奖励资金原则上支持已纳入财建[2012]245号文件批复的《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含总体方案和6个专项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的项目。对于根据综合示范实 施方案完善予以调整的项目,需逐级上报至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通过已有政策渠道正在申报或已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在综合奖励资金支持范围之内。

综合奖励资金优先支持财建[2012]245号文件明确的典型示范项目,包括节能综合能力建设、绿色新区建设和天然气冷热电多联供示范项目,或根据综合示范实施方案完善予以调整的具有技术先进性和重大示范带动意义,具备地方发展特色的项目。

综合奖励资金择优支持具有技术先进性、示范带动性、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具备地方发展特色的其他示范项目:

(一)产业低碳化

1、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长沙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技术改造(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项目。

2、节能产品推广示范项目:择优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项目。

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持已在国家或长沙市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的公共建筑、工业企业和路灯改造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4、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淘汰落后产能项目。

5、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示范项目:择优支持循环经济园区节能减排基础平台建设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关键补链项目。

6、再制造类示范项目:择优支持再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示范项目。

(二)交通清洁化

7、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项目:CNG公交车推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8、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应用示范项目:支持推广模拟驾驶训练系统与节能驾驶技术等示范项目。

9、公共交通优先工程示范项目:适当支持若干个公交首末站建 设项目。

(三)建筑绿色化

10、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择优支持列入长沙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库中的项目。

11、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在全市城乡一体化试点镇中择优支持若干个镇开展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建设。

1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支持全市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其它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等示范项目。

13、公共建筑和高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项目:支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及高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14、绿色市政建设项目:支持绿色地铁等绿色市政建设项目。

15、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适当支持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建设的住宅小区等示范项目。

(四)服务业集约化

16、现代物流项目:择优适当支持除农副产品物流之外的重点物流建设项目。

17、信息服务业项目:择优适当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节能减排信息系统研发与推广,择优适当支持商业智能信息系统建设示范项目。

18、家政服务与培训项目:择优适当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家政服务体系和家政培训体系建设,包括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和培训中心示范项目建设。

19、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择优支持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加工利用基地和专业化分拣处理中心建设。

20、科技、金融、旅游和文化等服务业示范项目:择优适当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金融创新、旅游和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发展示 范项目。

(五)主要污染物减量化

21、湘江流域长沙段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重点支持除国家已有政策渠道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之外的湘江流域长沙段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22、长沙市黄标车淘汰项目:按实施方案和实施进度支持黄标车淘汰工作。

23、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项目:适当支持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对境内主要河流和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生态补偿等项目。

24、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项目:适当支持粉煤灰、建筑废物、废旧沥青和轨道渣土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5、水泥行业氮氧化物脱硝工程示范项目:择优适当支持已列入省、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的新型干法水泥行业提标工程项目。

26、浏阳河城区段污染治理项目:重点支持浏阳河城区段(榔梨断面至三角洲断面)排污口截流等项目。

(六)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规模化

27、生物质燃料规模化利用项目:适当支持生物质燃料产业化、生物质柴油加工和农村沼气综合应用等项目。

28、可再生能源利用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可再生和新能源资源评价、产品及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农村新能源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等。

29、光伏照明及亮化示范项目:适当支持全市公共机构及市政设施光伏亮化、城市及农村道路光伏亮化、公交站台光伏改造等项目。30、光伏发电项目:择优支持厂房、综合办公楼等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示范项目。

31、小水电示范项目:适当支持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三、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是在长沙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团体、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等单位。

2、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及设施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所申报项目符合国家、湖南省和长沙市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

3、项目实施地点在长沙市行政区域内。

4、项目已经完成审批、核准、备案或实施方案批复等程序,项目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二)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项目,不得申报项目 1、2012年1月1日之前已竣工投产的项目。

2、因违反有关财经、税收、外贸、安全生产、能源和环保等法律法规,正在被有关行政部门调查或者被行政处罚未满两年的单位。

3、未按规定进行工商年检或者税务申报的单位。

4、有欠税、偷税和骗取出口退税、恶意欠薪、未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等严重失信行为的单位。

5、其主要财产因债务纠纷已被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或正在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重大债务裁决的单位。

6、正在进行有可能影响该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重大诉讼或者仲裁的单位。

7、所申报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有争议的。

8、属于新、改、扩建生产能力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项目),或者属于“三同时”配套应建而长期未建的项目。

9、同一个项目不得多头重复申报。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组织

1、职责分工

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全面负责统筹协调组织项目申报与评审工作;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市住建委、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和市能源局等市直部门(以下简称市直“六化”牵头部门)分别牵头负责组织协调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规模化项目的申报和初审工作;大河西先导区、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管委会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项目主管机构)分别负责组织各自相应范围的项目申报和预审工作;各区县(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分别负责组织协调本区县(市)项目的申报和预审工作。

2、制定下发综合奖励资金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市财政局、市发改委根据《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和本指南,拟定并联合行文下发的《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参照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并结合长沙实际,明确综合奖励资金支持内容和条件、支持标准和资金拨付方式等。

3、制定下发各类别项目申报通知

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会同市直“六化”牵头部门分别拟定“六化”各类别示范项目申报通知,要求针对不同类别项目,参照国家 相关部委有关项目申报文件,进一步明确需增补提供的申报材料和其他要求。“六化”各类别示范项目申报通知应报送到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审定后联合行文下发。

(二)项目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申报材料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相关表格内各项要求全部填写,不得留有空白,若没有该项内容,则填“无”。

1、项目申报材料正文

按照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联合行文下发的《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规定的格式与要求编制项目申报正文“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申请报告”(附件1)。

2、项目申报材料附件(1)项目申报评审表

按要求填写《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支持项目申报评审表》(附件2,以下简称《项目申报评审表》)。

(2)有关项目批复文件或实施依据材料

按照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和市直“六化”牵头部门联合下发的各类别示范项目申报通知的要求,提供项目批复文件或实施依据材料,主要包括: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按相关规定需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政府投资项目,则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供经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按相关规定需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且申请200万元及以上综合奖励资金的项目(国家现有相关申请中央资金的政策文件规定没有要求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类别项目除外),则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供由甲级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按相关规定需 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则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供经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其它项目由项目申报单位提供项目实施方案。②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批复文件。③按照相关规定,提供项目的环评批复文件,节能审查意见,用地证明(需新征土地的项目,请提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无需新征土地的项目,请提供土地证明的复印件),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3)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附件3)。

(4)项目申报单位法人(组织机构)代码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资金落实证明材料

①地方各级政府(包括省、市、区县(市)及园区等)配套资金投入的证明材料。②银行贷款证明材料。③自筹资金证明材料。

(6)相关招标文件

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需招标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需提供相关招标核准文件;对于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需招标,但申请500万元及以上综合奖励资金的项目需填报招标事项核准意见表(附件4),其中:不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事项,务必在表格下方说明理由。

(7)投资与进度证明材料

已开工项目(含已竣工项目)需提供已完成投资额、工程建设进度证明材料。

(8)项目申报单位对所附材料真实性的承诺声明

项目申报单位应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若发现弄虚作假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9)其他补充材料

按照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和市直“六化”牵头部门联合下发 的各类别示范项目申报通知的要求,需增补提供的其它有关材料。

3、申报材料装订要求

申报材料按A4纸张尺寸(相关项目表和设计图纸除外)印制。《项目申报评审表》单独成册;其他项目申报材料装订顺序为:①项目申报正文;②有关项目批复文件或实施依据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批复文件;项目环评批复文件;节能审查意见;用地证明;城市规划选址意见;③《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④项目申报单位法人(组织机构)代码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⑤资金落实证明材料;⑥相关招标文件;⑦投资与进度证明材料;⑧项目申报单位对所附材料真实性的承诺声明;⑨按照各类别项目申报通知要求需提供的其他补充材料。

五、项目申报与评审程序

(一)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本指南和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市直“六化”牵头部门联合下发的各类别示范项目申报通知的要求,按照所属行业和隶属关系报送项目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十份,并附电子版)。区县(市)项目由项目申报单位向区县(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申报;大河西先导区、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项目由项目申报单位向大河西先导区、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管委会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项目主管机构)申报;市级(属)项目由项目申报单位向市直相关项目主管部门申报。

(二)项目预审

区县(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会同同级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大河西先导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管委会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会同管委会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市直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分别对相 关申报项目进行预审,在《项目申报评审表》中相应栏目填写项目预审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单位是否符合申报条件、所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申报范围、项目建设内容是否符合所申报类别项目奖励资金支持内容、项目申报类别是否合适、项目前期工作情况、项目资金落实和开工建设情况、项目招投标情况、项目总投资额和已完成的实际投资额、项目申报材料是否真实齐全等。

区县(市)项目,大河西先导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项目和市级(属)项目经预审后向市直“六化”牵头部门报送项目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九份,并附电子版)。

(三)项目初审

市直“六化”牵头部门分别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初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类别是否合适,项目招投标情况,申报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技术先进性、示范性、特色亮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投资额、项目招投标情况、项目投资进度安排和建设进度安排等。市直“六化”牵头部门在《项目申报评审表》中相应栏目填写项目初审意见,加盖单位公章后向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报送通过初审的项目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九份和电子版)和《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支持项目汇总表(初审后)》(附件5)。

(四)专家评审

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会同市直“六化”牵头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评估,专家评审组提出专家评审意见。专家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申报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技术先进性、示范性、可行性、特色亮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投资额等。

(五)联合审核 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对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进行联合审核,并根据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总额度、各类别示范项目奖励标准和支持条件,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和建设进度,统筹安排综合奖励资金,编制《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和奖励资金安排计划》。

(六)批准项目资金安排计划

市政府批准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上报的项目资金安排计划。

(七)公示项目资金安排计划

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将项目资金安排计划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公示。

(八)下达项目资金安排计划与上报备案

经公示无异议后,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联合行文下达项目资金安排计划,并上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六、咨询方式

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负责本指南及未尽事宜的解释。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大道186号毛泽东文学院内阅江楼宾馆4015-4020房间

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办咨询联系人及咨询电话: 产业低碳化项目对口人: 甘耀宇82716296 交通清洁化项目对口人: 王虹82716290 建筑绿色化项目对口人: 禹桂平82716291 服务集约化项目对口人: 姚扬82716291 主要污染物减量化项目对口人: 潘扬眉82716290 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项目对口人: 陈淑华82716287 电子邮箱:csjnjp@163.com 附件: 1、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申请报告 2、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支持项目申报评审表

3、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

4、招标事项核准意见表 5、2012长沙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支持项目汇总表(初审后)

上一篇:离职原因汇总下一篇:专题:资源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