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随想游记随笔

2024-04-18

寒山寺随想游记随笔(通用8篇)

篇1:寒山寺随想游记随笔

寒山寺随想游记随笔

我向来不爱旅游,也不访名胜,寒山寺却例外。

与其说是游寒山寺,还不如说是奔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诗去的,或许,大多数人,对于寒山寺的印象也就止于此吧。

一路上,我在头脑里不断勾画着寒山寺的轮廓:姑苏城外,一座清幽而缠绵的山腰,被朦胧的烟雾笼罩着,氤氲中但闻厚重而旷远的钟声,一声,又一声,划过禅林。一处流动的雾气里隐约露出古刹的一角飞檐,上头两只飞鸟在静立。僧众早课的颂佛声低沉而又谦恭,信徒匍匐着、呢喃着……

按拟定好的路线,何山桥站一下车,就距离寒山寺不远了。像约见一位久别的故人,我的心还砰砰直跳呢。因为我对寒山寺一无所知,就这样前去,真觉得唐突了它。还好站台离寒山寺尚有一段距离,大可来个缓冲,平复一下心绪。

可是,一抬头,我就诧异了。只见路边一溜儿挂着关于寒山寺的宣传语: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寒山寺。好像这一段路也是寒山寺的,我似乎觉得空气里都飘过焚香的味道。我跟一起的说,还远着哩呀。不料他说,远什么呀,前面向右拐,直行300米就到了。他是重游,我是初逢,所以说的轻描淡写。我有点不知所措。

难道不是姑苏城外寒山寺?我边走边看林立的高楼和如流的车辆,尽管时不时也有一两座那种江南的旧宅,但破败而又拘谨,看上去显得多余又可笑。

不消片刻,就来到寒山寺后门。同行的友人说,他不想去,买门票的钱还不如他来个小吃,刚好门口一道全部是美食,我不勉强,再说,独游也别有趣味。

进了后门,一段曲折的回廊,上面全是题写,关于寒山寺建寺、重修、掌故以及历代文人留墨,其中张继《枫桥夜泊》最甚。但回廊驻足的人寥寥无几,游客都挤到一个被铁链围着的大钟旁拍照去了,连“禁止拍照”的标志都被扔在了地上。

过了回廊,穿过一个洞门,别有天地。正对着洞门,是一座假山,棱角分明,高大但显得有点突兀,我围着假山一圈,愣是没看懂它像什么。一个游人说:“这位,麻烦让一下,我要留个影”。我只得朝前走去。

又是一段回廊,上面全是书法大家题写的.《枫桥夜泊》,真草隶篆,都没落下,仿碑刻,黑底白字,上头用玻璃覆盖,我看了几幅,因为回廊窄,怕影响游人,不敢久留。

前面一个三层木楼上挤满了人,都争相拍照。有几个还凭栏远眺,像要看尽千帆似的。我也好奇,随着人流冲进了楼门,但通向二楼的木梯显然拥堵,一个保安装扮的人在现场维持秩序,看来上楼无望,只得折身回来,在一处题刻欣赏名家的笔法。并托一位游人也拍了一张照片。

转角处,一个穿着印有“寒山寺”马甲的女人在兜售各类纪念品,串珠、手链、镇尺,把一个腰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好多人低头挑拣。女人干脆扯开了嗓子“寒山寺纪念品,路过的瞧一瞧耶!”声音盖过了寺内的钟声。

要说人最多的地方,当数大雄宝殿前。小院中间一个大香炉像着了火似的,浓烟滚滚。游人挤到旁边一个卖香火的老阿姨旁边,争相购买。我也挤了进去。

阿姨,来点香。

小伙子,给。她递给我一把。

有打火机吗?我不吸烟,所以身上没带火。

要那干嘛呀?!直接扔在香炉里得嘞!他边说边给另一个游客递香。

直接一扔,行吗?我有点犯嘀咕。转身但见前面一个中年妇女已经把一股香直接扔到那个大香炉里去了,并站着作了一个揖,说不上规矩,也说不上不规矩,完了她又小跑似地拿着香朝大佛殿去了。

围着香炉有三座佛殿,除了大雄宝殿,其他两座我这会儿记不起来了。游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进去的都满怀心事,似有所求;出来的全愁容顿展,喜上眉梢。靠着大雄宝殿门首站着一个老和尚,穿着一身泛黄的衣裳,出家人打扮,面目和善,拈花一笑似的静静地观看院内的一切。

一个中年男子,穿着光鲜,双手握着一把点燃的香,站在院中间,向着大雄宝殿的方向一欠身,转一下身子,又向另一座佛殿弯腰,如是者三次,算是拜完了,拖着一旁等他的女儿心满意足地走了。

另一个佛殿内,人也很多。一老姑姑手执签书,神情庄重,对面前一位三十来岁的面带忧愁的妇女说道:“你今年流年不利,命犯煞星,恐有忧愁。”那妇女显然不解,向那老姑姑忙问“能具体说一下吗?”见那姑姑半天没言语,赶紧从手提包里掏出50元放在随喜箱旁,那姑姑又说:“意思就是你要防着你们家那位,别在外面沾花惹草,看紧点呐!”说完自顾自捂着嘴偷笑。那妇女像得了宝似的,感恩不尽。下一个赶紧抽身上前,掏手机扫码随喜功德,老姑姑递给他装签的罐罐。

过了这一处,就是和尚们的居所了。我以前没见过真和尚,也素有礼佛之心,有时还有出家之念,所以留神看了一下。有几个和尚坐在回廊的扶栏上聊天。对来来往往的游客视而不见。一个老婆子估计也不常出来,对着和尚发呆。那几个和尚聊到得意处,开怀大笑。一个更有趣,可能是天热,捂得严,本来都是一通的行脚僧打扮,当时又是六月天气。竟卷起裤管,用手“哧哧”地挖起来了,腿毛还有点长。老婆子立马转身走了,口里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前面,一个大爷在嚷嚷“都把门票拿出来,验票,验票。”上前一问,原来出口是正门。

出了正门,我那朋友,就在前面等着,一只手叉在裤兜里,一只抓着雪糕把,抖着腿,仰着脸,“哧溜,哧溜”的吮吸着,像没瞧见似的说:“这就算完了?还早着哩!”

这就算完了。我像是给他说,但声音太小,倒不如说给自己说。身后是我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寒山寺。

篇2:寒山寺随想游记随笔

这首诗是诗人张继路过寒山寺时写的,而诗中的寒山寺就是寒山和拾得两位僧人修行的寺庙,他们二人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一同在寺院修行多年,非常善良,帮助过很多人,被称为“和合二圣”,如今他们的雕像一直在寺院里,而且是拥抱在一起的样子,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家人、朋友间都要互相帮助,相亲相爱,让到处都充满着爱,而寒山寺的名字也是由他们而得来的。

寺院里还有藏经楼、钟楼、“枫桥夜泊”的题诗碑……

寒山寺一年四季几乎到处可见绿葱葱的树木,只是到了秋天,偶尔有的树木会枯萎、变黄。而到了夏天,池塘里全是荷花,一眼望去,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大伞,粉红色的荷花像小姑娘的裙子,别提有多漂亮了!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塔楼顶上的唐僧和徒儿孙悟空们的雕像,雕刻得很生动、逼真,仿佛就像他们真的站在那里一样,我想,也许他们还在这里也取过经呢!

篇3:寒山寺游记作文

苏州的寒山寺,只是江边的一座小寺庙,因了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而举世闻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去寒山寺那天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但一点也不会影响我们游览时的心情,因为雨是江南所特有的景致,古人曾经在淅淅沥沥中画船听雨眠;韩愈曾经也曾感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一边探访古寺,一边欣赏江南烟雨也是件美好的事。走进寒山寺就被寺内古色古香的建筑所吸引,黄墙碧瓦,回廓亭榭、小径通幽、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偶尔传来阵阵钟磬,如敲响了历史的回声,如击起了千年的叹息!于是在钟声里胡思乱想,想着以后也想着从前。

这让我到底想起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伴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不知萦绕在我心里多少回了,那凄美的意境曾经无数次打动着我。我放慢脚步慢慢的寻访古寺,这就是我日夜牵念的诗境吗?真不敢相信此时我竟离平日的梦如此的近。我顾不得导游热情洋溢的介绍,于是独自一人漫步于古寺的悠悠小径,那些文人墨客留下的吟颂寒山寺的诗句都留在这座古朴典雅的寺庙里为这座古寺更添了几许底蕴。

篇4:寒山寺游记作文

寒山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以寒山这位高僧的名字命名的,寒山是“和合二仙”之一。寺里面供了许多菩萨,一般寺庙内的大雄宝殿正面供的是释迦牟尼佛祖,背面供的是菩萨,独有寒山寺一处佛祖背面供的是“和合二仙”这两位和尚,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和合二仙”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

寒山寺里有一口大钟,每年除夕世界各地的游人慕名而来听钟声,因为钟声能消除烦恼,而据说人有108种烦恼,所以每次敲钟都会敲108下,每一下就可以消除一种。

篇5:苏州寒山寺游记作文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寒山寺。寒山寺外的游客可真多呀,人们都在黄底绿字的寒山寺墙下拍照留念,我也和妈妈一起让爸爸给我们拍了两张照片。进了寒山寺,我发现寒山寺就是一座寺庙,里面有香炉,有大雄宝殿,有钟楼,有藏经楼,还有许许多多的碑文。我在大雄宝殿里许下了一个心愿,我把这个愿望写在红绸上,让爸爸帮我系在了大雄宝殿旁的走廊上。我在寒拾泉旁留了影,我们全家爬上了高高的藏经楼,在藏经楼上能看到整个寒山寺的景色。我们还看了许多碑文,我和妈妈还在《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碑文下拍了照。

出了寒山寺,我们又去了那座出名的枫桥。最后,我们全家就离开寒山寺,离开了枫桥,我的苏州旅行就结束了。

篇6:寒山寺游记作文优秀篇

啊!山下小桥流水,河流绕堤,花木扶疏,香气怡人。多美的江南水乡啊!寒山寺佛法远扬驰名中外,寺内晨钟暮鼓朝夕不断,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站在寺内放眼望去,寒山寺苍松翠柏枫叶如丹,丽日下古寺飞檐斗拱梁柱涂金,更显得金碧辉煌令人心驰神往!寺内假山气势磅礴,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巧构思匠心独运,更显得玲珑俊秀。洞壑盘旋像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漫步其间古寺庭院幽深园林清雅,绿瓦红墙布局甚是巧妙。难怪人们赞誉苏州“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暮春时节,天高云淡,山下绿水如带。深夜之时,清风徐来,飘送着悠远的古寺钟声,在精巧的石桌旁静静地坐下来,要上一壶最好的碧螺春,一边品茗一边体会着中国传统文化带给你的悠悠意境,才真的懂了中华文明意义之所在!

篇7:初中寒山寺游记作文600字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思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渔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变得透明纯粹起来。

正因为这样,我抱着参拜寒山寺的意愿去了寒山寺。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想象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云雾缥缈。但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所以得名,只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

想象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江面很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观的.东西。

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福泽世代。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样啊!

冒着熏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角挣扎出一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

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于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粝的创伤,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

篇8:金山寺游记作文800字

终于在的春天,游览完沙家浜、看完了常熟方塔之后,我来到了镇江。早晨先游览了镇江焦山公园后,乘快艇沿长江到达充满生气色彩的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镇江金山,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金山寺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一个奇怪现象让我深思: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才知道,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进入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就是“大雄宝殿”,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即到了观音阁,这里有四宝室。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很快就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只有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据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寿塔是不得不看的妙处。这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

由慈寿塔往北不远,就到了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然而令我失望的`是,裴头陀与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是毫不相干的。裴头陀刚到金山时,殿宇破落,满目荒凉,于是他带领众增,披荆斩棘,修耷房舍,种植蔬菜。一日,刨地得金,经官府奏报朝廷,用黄金维修寺庙,名金山寺。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上一篇:担保流程实例下一篇:精彩人生毕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