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优秀作文

2024-05-08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优秀作文(精选11篇)

篇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优秀作文

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新一代人无与伦比的痛苦。”也有人预言“心理卫生将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题。”---说:“教育要面向未来。”党的的--又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但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一代。“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心理品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人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为了减少教育的障碍,我们应该首先来检讨一下自己的心理。可能你因忽视自己的优点而自卑心态严重;可能你会因同事比你强而产生强烈的忌妒情绪,也可能你会因生存的压力而终日愁眉紧锁、内心焦灼,等等。这使得我们的心理空间阴暗不宽敞,变得心胸狭窄。

我们已经经历过是是非非,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的多,我们可以通过冷静的思考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通过意志的磨砺改善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心态,创造张弛有度、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方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如果你心存自卑,请尊重你优点,把眼光投向浩瀚的世界,走出封闭的自我;如果你因薪水太少而烦恼,请把你的物质拥有和消费降低一点要求和标准,以“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淡然、怡然心态去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你因学生的无知和调皮而愤怒,请你用心思索你的学生,竭力发现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你将从中发掘无限的了趣,教育会变成一种“享受”……

只要我们保持对自我现实的清醒认识,对自我价值的理性把握,对自我事业的充分悦纳,我们就能够以平和而愉悦的健康心态面对我们的学生。

二、走进孩子,捕捉孩子的不健康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世界没有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念模糊,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其容易走向心理“弯路”。我们要对孩子潜在的心理困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时发现孩子的不健康因素,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每一个生命都是五颜六色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世界。只有我们深入了解学生,平等的和学生交流,倾注我们的真心真爱,和学生心理相容,才能有机会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对症下药,解除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碍。

有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她原本有一个完整的家,但从她还不能记事起就生活在充满战争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因为她不明白的原因三天两头打架,妈妈因不堪忍受现实的刺激,开始了无休止的“逃亡”生活,但最终还是以神经错乱收场。而从此她的孩子便在缺乏母爱的打击下长大。她变得孤僻、害怕、失落、封闭、自卑,当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谈论自己的妈妈时,她总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心藏起来,从不插言一句,深怕有人问她家里的事情,回到家总是不自觉地长吁短叹,有时候还会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哭泣。但作为一名学生,她的成绩确是名列前茅,她敏捷的接受力,刻苦的钻研精神得到了任何一届老师的称赞和器重。但是,没有人真正明白她内心的压抑,为了掩饰自己,她只顾闷头学习,对学习的执着使得大家没办法打扰她,她成功地掩藏着自己,没有人知道她的秘密。她最终上了大学,但是从小养成的孤僻和自卑却始终困扰着她,使得她对交往有着由来已久的恐惧,影响了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一个完全具备成为优秀公民的孩子,就这样生活在无法抹去的阴影中。这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警醒。如果孩子的家庭因素无法改变,作为老师如果能及时发觉孩子的异常心理,了解孩子的生存背景,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敞开心扉,以正面的教育影响她走出黑暗迈向光明,她必将会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杜绝“私心”,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我们可以在心里青睐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但是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我们的行动展示在全班孩子面前,甚至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某某成绩差、某某一贯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我们班有一个--烦叫星星,总会闹出一些事来。一天,他一脸委屈地走进办公室说他挨打的事。看着孩子无辜的样子,我没再怀疑他是不是说谎,找来相关人员一问,果然这次是被“冤枉”了。不过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了解到一条重要信息:这个班里的--烦,还叫别的小朋友不要追着打架。上课铃响了,我带着这个“重大”的消息走进了班,把星星的“事迹”,大大表扬了一番。说他是本周学校倡导“创建文明城市我先行”活动以来,第一个行动起来制止不文明行为的人,我在昨天已经发现了他在改变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他也会做好事,同学们不要以为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要以为什么事都是他的错。”等我说完,一个孩子举手了,本以为是告状的,一听结果是:“星星昨天看见了一个废瓶子,他捡起来放进垃圾桶了。”又有孩子举手说:“星星看见别的小朋友打我,他叫别人不要打我。”“原来星星做了那么多好事,不是你们说我还不知道呢!你们觉得星星好吗?”孩子们齐声高呼:“好!”“那小朋友们鼓掌表扬表扬他。”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我告诉孩子们:“以后小朋友们也要向星星学习,多做好事为文明城市建设献一份力量。后来,星星的事被学校知道了,还把他名字写在了学校的表扬栏里。渐渐的星星成了一个爱做好事的孩子,和大家也能和睦相处了。我不敢想象,如果那天,我不问青红皂白,劈头训斥星星会是怎样糟糕的结果。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 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心理辅导的准备,在掌握相关的心理教育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之前,首先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的。事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雨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离开了真情、真爱,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无稽之谈。作为教师,我们要携起手来,为培养新一代“四有”公民,贡献自己的智慧。

篇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优秀作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xx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快乐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

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那么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时机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积极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效劳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认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认;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认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安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安康的学习和成长!

随着社会的迅猛开展,安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每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有着安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安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开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安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安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生的心理安康教育浅谈看法: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快乐、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安康,防止长期体验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开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开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开展他们的理智感。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学生生活在家庭的时间很多,家庭环境,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开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安康教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开展的特点,指导广阔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和家长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开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安康是目前小学教师不可无视的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心理安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安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开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开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区分能力和社会实践经历,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安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安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安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安康开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课堂是学校进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开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安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安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那么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开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安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安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开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表达。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保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屡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安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安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安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安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安康开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展心理安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安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安康开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展心理安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篇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优秀作文

一、将传统文化倡导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我们加入《黄帝内经》、《易经》、《弟子规》、《大学》、《孝经》等经典的讲解,使学生感悟到“相由心生”、“随顺自然”、“上工治未病”、“知止而后有定”等理念,知道一切的根本在于“心”。并学会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在塑造健康人格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健康的人格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所迈的脚步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迈对方向。《弟子规》、《大学》、《孝经》等传统文化的经典,一直倡导利他意识和责任感,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是更好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在教学中讲解这些经典,帮助学生体悟到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付出和奉献。

2、在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高职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纠纷,往往不是反躬自省,寻找自身过错,而是怨天尤人,将责任都推到其它人、事、物上。这样的做法就会导致恼、怒、烦、恨这一系列的负性情绪的产生,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中华传统文化在问题和纠纷的解决上一直强调要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告诫我们自己是一切问题出现的根源,只有从自身的问题入手才能真正的化解问题。因此,帮助高职生建立起遇到问题首先自省的思维习惯,做到“不怨人”,是有效的管理情绪和应对挫折的根本。

3、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中华传统文化以“仁”为中心,强调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首要懂得付出、懂得爱人,时时刻刻想到别人。古人认为人与人并不是对立的、冲突的,而是一体不可分的,人们应该互敬互爱,彼此促进,共同成就。在教学中,要不断长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努力营造出一个向上、向善的大环境,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将传统文化的精神贯穿在实践教学中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我们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念内化于心,为他们的心灵注入正能量。

1、在活动中体悟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有助于个体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学会感恩。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比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我们就会组织学生开展“我的心愿树”和“温暖校园感恩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把自己对老师、家人、好友、学院的感恩与祝福写在卡片上,并且亲手将其挂在“心愿树”上,在充满温馨的话语中体悟感恩之情。

“百善孝为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落实孝道,我们安排了“给爸爸妈妈写封信”活动。同学们在信中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谢意,接到书信的父母都很欣慰,感叹孩子懂事了。

每年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恐惧、自卑、焦虑等为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心理情景剧,并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对传统文化倡导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使心灵得到洗礼,作品反映出的正能量也在校园里撒播开来。

2、在培训中强化

心理委员培养是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院“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院于2008年建立了心理委员制度,由经过培训的学生骨干负责本班心理健康教育和浅层次心理辅导工作。对这些心理委员我们定期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比如,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讲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正能量,使他们能够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3、在日常生活中熏陶

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社会福利院或养老院做义工,帮助老人打水、扫地,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在与老人的互动中进一步感受“孝道”和“利他”精神。有助于学生从“小我”中跳出来,扩宽胸怀,放大格局,以使其人格更加完善,身心更加和谐。

篇4: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作文教学;小学

一、结合生活,巧妙命题

小学生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对社会生活观察不细,阅历不丰富,在写作时经常陷入“无话可写”的苦恼之中。教师可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扩大命题范围,从学生生活出发,化大题为小题,化深题为浅题,在形式上做到自由活泼、灵活多样,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深刻、多角度、创造性地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这样,在帮助学生解决写作题材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如教学想象作文《纸团疑云》时,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展开合理想象,然后续写。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说这可能是故事的主人公王力同学事先准备好的答案,打算考试时偷看的;有的说这也许是同学丢给他的答题纸;也有的说这也许是他自我勉励的话,等等。这样的作文课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诚实的品质。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的学生会出现考试焦虑、厌学、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于是,我有意识地布置了一些针对性的作文练习,让他们充分宣泄不良情绪。

二、心理日记,大胆倾诉

巴金说过:“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心理日记大胆倾诉自己的烦恼、痛苦,鼓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自主意识和耐挫折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发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向上、合群、自信、自主的健康人格。

如我班一名男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发现我是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了,没有一个人喜欢我,我也想做个人人喜欢的人,但我一无是处……”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自我认识是否准确客观,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小学生却不太会思考、反省。于是,笔者在其日记后写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你也不错,这篇日记就写得语句通顺,很有真情实感!你还是我们班劳动最积极的,有一次,你还主动帮助一年级的同学,老师就很喜欢你呀!”随后,又通过谈心委婉地指出了他身上的一些缺点,告诉他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毕业两年了,但每年的教师节都会以贺卡或者短信的方式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三、推荐发表,享受成功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学生发表的愿望,如选择作文在班上朗读,在板报上选登,在广播中播出,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們更强烈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次,我班作文水平一般的小夏写了一篇题为《赶猪》的作文,我觉得选材挺新颖,经过润色后,投到了报纸《今日德清》上,没想到竟然发表了,他捧着报纸时的欢喜劲,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两天后,他又写了一篇作文《我的作文发表了》,令他没想到的是,竟然又发表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不仅让他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更让他树立了自信心,这份自信将陪伴着他获得更多成功。

四、作文修改,学会合作

完成一篇习作,学生不仅要付出个人努力,还要善于吸纳他人优点,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间交流合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但要想使交流合作真正收到实效,就必须教育学生养成谦逊、真诚的态度。在作文的合作修改中,学生能学会主动地从同学的观点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对于同学的作文,也要求他们进行真诚、合理的评价分析,从而在小组修改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五、游戏作文,趣中明理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笔者试着采取以心理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游戏作文课方式,在游戏中优化学生心理,形成了“游戏导入—指导习作—潜移默化—提升自我”的游戏作文模式。

在《亲情测试》的心理游戏作文中,当学生一次次提笔划去自己最爱的亲人的时候,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放声大哭。写得生动、具体,更重要的是真切认识到了亲人无时无刻不在给予自己爱与温暖,而自己却不但没有感觉到,有时还会不理解。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培养了学生感恩的心。

六、恰当评语,以情交心

作文批语是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最好途径。每一本作文本都是一面影射学生心理的镜子。当学生袒露了心迹,老师就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批语:或鼓励指点,或认同肯定;或娓娓化解,或慢慢诱导。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聊一聊,适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情绪调控法、放松法、减压法、角色互换法等,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交往心理和个性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逐渐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增强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会写作文的同时,又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事,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篇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在我教学的千万个日日夜夜中,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影响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

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现在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教改理念都是遵循“生本”原则,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成长规律,还孩子快乐、健康的童年。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

环境。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教师要当好毛泽东、张艺谋、袁伟民,当好导演、指挥家、和教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也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只有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才会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

篇6:开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在健康领域明确提出了“培养幼儿乐观、积极的态度——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这一目标。然而,情绪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固然重要,对于我们来说,能否正确应对消极情绪并选择合理的方式宣泄和表达同样不容忽视。在教育工作实际中,由于手相对封闭、保护和优越的家庭教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独生子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抗挫能力差、情绪不稳,且不会正确表达与宣泄消极情绪的不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成长,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给他们将来良好个性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这对幼儿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情绪调空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攻击性等情绪的适当调控;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使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需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使自己开心、快乐。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作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更多的是教育培养、教育环境影响的结果。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情感经验的积累。所以,从教育途径上,应更多地考虑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来进行疏导。

篇7: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篇8: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优秀作文

一、强化作文教育,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源”自学生观察大自然;“源”自学生接触社会, 与各种人打交道是生活;“源”自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 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 激起他倾吐的欲望。我们力主倡导学生“真实地思想, 真实地做人。”整个写作经历中, 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过程的感情体验, 撞击出心灵的火花, 让学生写出自然而然的内心喷涌而出的生活感受来。培养学生审美观, 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审美教育, 使学生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美的潜力, 不断鞭策自已创造价值的事。让学生在作文的构思中悟出真、善、丑恶, 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在作文中, 使作文不空假, 写出自己独特的东西, 从而突出作文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写好日记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学好心理日记, 在日记中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 迁移情绪和升华感情, 有助于克服心理状态, 完善自我, 从而逐渐形成健康心理。同时, 也可通过日记反映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窗口”,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依据。

二、奠定写作基础, 丰富写作心理内容

从学生的作文实践来看, 他们感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写, 而且是内容空洞, 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观察力, 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 较多是考虑怎样写的指导, 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小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 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叶圣陶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教学偏于形式……是一种弊病。偏于形式, 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 跟实际生活并不怎么切合, 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因此, 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观察, 才能丰富学生作文的心理内容。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那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是提高观察的目的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尽量把与作文相应的目的任务提得明确些、具体些。二是要细致准确。观察时不能只着眼于大概轮廓而忽略了细小的地方。比如, 笑, 有哈哈大笑、微笑、欢笑、冷笑、讥笑、苦笑, 等等。观察自然景物也一样。如下雨, 在一般人的眼里, 不过有大雨、中雨、小雨之分。有位小学生经过细心观察, 这样描写雨前的景物变化:“铅块似的乌云聚拢在头上顶”, “闪电像一条条皮鞭划过长空”。而描写雨中的情景是:近看, 雨点的形状如“小葡萄”, 打在地上溅起“水花”、远看是一层“轻纱般的水雾。”继而“水雾”又变成“雨帘”, 马路两旁出现了“小溪”。这位小学生之所以写得自然逼真, 就是因为他能仔细观察。三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方法。观察是一种特殊的知觉, 只有循着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才不致挂一漏万。一般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从空间特性来说, 可以像电视扫描式从上至下, 从前到后, 从外到内。注意形态、数量、质地、色彩的变化, 从而使学生把握对象的外形和实质, 这样学生写作有内容且生动而有条理。四是做好观察记录。作文是要有写作素材的。只有注意营造起一个“材料仓库”, 写作时才能“言之有物”, 而观察正是积累素材的第一步。尤其是留心捕捉那些最重要的现象、细节, 而细节正可以将观察对象的特点、个性再现出来, 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积累写作素材, 从而奠定写作基础。

三、重视情感因素, 消除潜在恐惧心理

文章是表达思想, 表现感情的。刘勰说过“情动而言行, 理发而文见”。思想和感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思想作为人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 既构成文章的内容, 又指导着写作的方向, 没有好的思想, 自然写不好文章, 但是光有好的思想而没有表达这种思想的兴趣与强烈感情, 同样写不出好文章。人的感情不仅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一个方面, 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还有执行调节人动机的动力作用。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 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兴趣, 没有领略到作文的乐趣, 因被动写作而没有情感的投入。

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 要打破恐惧感。但这不是靠大谈作文的意义, 重要性之类抽象大道理所能奏效的。较好的办法是“寓教于乐”, 而且要善于激起他们非说不可的感情。有一位五年级小学生, 功课甚差, 对作文更感头痛。有一次, 同学将他藏在课桌里的“金铃子”交给了老师。老师见这学生对小动物很喜爱, 便把“金铃子”还给他, 并引导他仔细观察, 后要求他写一篇小作文《可爱的“金铃子”》。这位学生写起“金铃子”, 忽然灵感顿来:“金铃铃, 金铃铃……那是谁在弹琴和唱歌……你看, 那小小的圆脑袋上伸着两根触须, 扫来扫去, 多威风!身体那样小, 却长着四只脚, 还有两条长长的后腿, 屁股后面拖着‘双枪’……”可见, 语文教师要捕捉时机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感性材料转化成某种感情色彩的记忆映象复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训练, 即寓写于乐中, 使命题作文引起学生的熟悉感亲切情, 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

四、发展认识能力, 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篇9: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优秀作文

征文工作从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截止到8月底,短短5个月时间就收到文章近万篇,这些文章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56个单位。文章作者大多数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也有各级教育行政科研单位的领导和科研人员,还有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文章内容涉及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总结;既有调查报告,又有实验研究;既有团体辅导,又有个案分析;既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说,此次征文活动基本上反应了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为了保证评选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我们组建了评审委员会,并采取了三审制度。初审由各地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负责,复审由大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完成,终审由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董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庞丽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刘华山教授六位专家把关。经过严格评审,最后评出一等奖94名,二等奖595名,三等奖1379名,优秀奖624名,获奖比例为25%。另外评选出集体奖39名,其中先进单位15个,先进学校24个,获奖比例为2%。

此次活动得到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德育处董柏林处长、河北省石家庄市教委德育处曲连坤处长等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等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得到了全国特级教师丁榕,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王琼,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许书阁、赵增序等一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支持和参与。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由上虞市教体局承办,此次大会得到了浙江省教委、上虞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对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严密的组织工作表示钦佩和衷心的感谢。

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全国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部分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大专院校、教育行政、教育科研单位的领导和学者等。在此,向所有支持、帮助、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举办评优活动,旨在全面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增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我们之所以取名为“健康杯”, 意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学生健康、教师健康、家长健康;学校环境健康、家庭环境健康、社会环境健康;同时也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健康发展。

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专家、学者们的热情帮助下,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届“健康杯”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文章评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选取了近400篇获奖文章结集出版。在此,我们向未能入选的作者表示歉意。此后我们将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择优刊登。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将继续联合举办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了全面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决定从第二届开始扩大评优范围。除了继续征集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等文章以外,将征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其他优秀成果,如论文集,图书,刊物,报纸,课件,网站等。我们衷心希望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帮助和监督,也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我们愿意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全面的、优质的服务。

《中国教育报》校园文化周刊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编辑部

篇10: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目前,中国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接近10%,网瘾已经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很多孩子染上网瘾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泥潭,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因为上网不听自己的教导,讨厌父母的唠叨,甚至对父母谩骂、施暴。针对此现象本文对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归因进行了初步探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现在有叛逆心理和患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愿望,一些自尊得不到满足,就转到虚拟的网络中去寻求满足,但这是使他们放弃在生活和学习中要通过努力方才能获得的满足及自尊,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有害,而且中学生在学校以外缺乏约束和指导的环境中进行互联网娱乐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行为扭曲。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约有1650万,而这些未成年人中的14.8%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两大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做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到底该怎么样预防学生上网成瘾呢?以下就怎样有效预防学生上网成瘾,本人提出了几点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疗救的注意:

一、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中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特别是从事学生心理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外延伸。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家校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注重于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但戒除学生的网瘾决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单打独斗的事情。教师无法唱独角戏。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

教师可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统一对网瘾学生的施教理念和方法。

为防止学生上网成瘾,教师应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也可以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积极查处不良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的也就会收心了。

三、积极引导,活动怡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教师在平时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让那些平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的无穷魅力,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辽阔风景。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我并没有像有的班主任那样放手不管,由学生自行安排。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分成几个小组,如羽毛球组、篮球组、象棋组、绘画组等,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组内活动。我对各组进行检查督促,定期评比,期末进行总评,评出先进组和特长生,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班原先有名网瘾学生,其家长很是伤透脑筋。我从学生中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我在掌握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上网的事情,而是拿出了一副象棋,以请教的口吻请他教教我。他很高兴,没想到老师还有求教学生的时候。他用连续的几个课外活动的时间耐心的教我,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对他说,能不能由他带头,组织一个象棋兴趣小组。他很乐意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做起事来很认真负责。由于他身为“领导”,工作繁忙,又要注意自身形象,此后就再也没有去网吧了。他的网瘾就这样在我悄无声息的诱导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篇1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二)在我教学的千万个日日夜夜中,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影响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现在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教改理念都是遵循“生本”原则,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成长规律,还孩子快乐、健康的童年。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教师要当好毛泽东、张艺谋、袁**,当好导演、指挥家、和教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也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家长会阅读主题下一篇:名著名句摘抄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