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4-05-15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精选8篇)

篇1: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郑政文〔2012〕82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规范会展活动秩序,全面提高会展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展业拉动社会经济、促进招商引资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市会展业发展规划,现就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系

郑州市会展经济领导小组作为全市会展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会展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郑州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会展办)作为会展经济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市会展经济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做好会展业行业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各县(市、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本辖区的会展管理工作,研究制定本辖区会展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协助做好全市大型会展活动的组织工作。

二、完善协调机制,做好综合服务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会展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大型会展活动期间,由市会展经济领导小组牵头,市会展办、商务、公安、交通、消防、城管、工商、卫生、药监、外侨等相关部门和郑东新区管委会抽调专人,联席办公,共同组成联合协调小组,研究制定会展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方案,认真做好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和会展场馆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做好会展活动的审核把关。遇到突发事件或集体群访事件时,迅速组成由信访和相关部门参与的快速反应处置小组,共同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维护正常的会展秩序。

三、建立备案制度,加强项目审查

凡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等专业场馆举办的会展活动,展馆与会展举办方在签订场地使用合同前,要到市会展办备案登记。在专业展馆以外举办的会展活动,会展场馆在签订展场(馆)租赁使用合同前,要到辖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各会展场馆要对主、承办单位和举办单位的资质、展览项目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引导举办单位规范办展,避免出现恶性骗展事件。

四、加强场馆运营管理,维护会展秩序

1.各会展场馆在举办会展活动时,要做好场馆环境卫生、会展服务等工作。对场馆周边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安全保障等,要有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不断提高会展组织水平和办展水平。特别是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会展活动,郑东新区管委会和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要按照各自的管辖区域,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和不法商贩的治理工作。

2.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室外停车场、文化广场、会展路原则上不得承接商业性会展活动。遇到全国性大型会展确需使用的,由市会展办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由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统一承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承接商业性活动。

3.建立投诉督查制度。市会展办在会展期间对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展场的使用管理、现场服务等进行督查,受理现场投诉并及时予以解决。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未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不履行工作职责的现象,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对因管理服务不作为、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并负责处理意见的监督落实。

五、加强会展临时性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广告设置

1.审批程序。全国性大型会展期间或市政府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等专业展馆举办的会展活动,根据会展举办方要求,需在会展场馆管理区域内设置发布户外广告的,由会展场馆负责。在会展场馆管理区域以外设置户外广告的,由市会展办提出意见,报市政府主管会展业和主管城市管理的领导同意后,按程序到市城管局办理发布手续,由市会展办或会展举办方组织实施。2.发布时段。每个会展户外广告发布时段一般不得超过15天。3.设置形式。广告形式以灯杆道旗、沿街路牌、跨街门楼等为主。

4.设置要求。户外广告设置必须做到安全规范、整齐划一。会展结束后,设置单位要立即进行拆除。

六、强化部门管理,优化会展环境

1.市会展办负责做好会展活动的行业指导和综合协调,并做好会展活动的总体统筹安排及国际性会展的相关手续报批工作。在大型会展活动举办前,要与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明确分工,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并做好协调及督导检查工作。

2.市公安局按照《大型群众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做好大型活动的安全许可和安全监管工作。指导活动承办方明确职责任务,制定安全措施,确保活动安全。对于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大型展览、展销活动,公安机关协同相关部门制定安全保卫方案及应急预案,维护会展安全。对会展期间蓄意闹事、扰乱会展秩序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做好交通疏导工作。根据会展人流、车流情况制定并实施会展期间的交通疏导方案及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交通管理,保证展会期间道路畅通及交通安全。根据会展需要制定通行路线和车

辆停放方案,组织好会展期间参展车辆通行和停放工作。指导会展举办方制定消防安全方案和消防应急预案,会前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大型会展期间现场派驻消防车辆和消防队员,加大安全防范力度,保障展馆的消防安全,确保展会期间不发生重大消防安全事故。

3.市交运委负责做好公交车、出租车管理工作。市公交公司要加大主要路段通往会展场馆的公交车发车密度,特别是在大型展会期间,要加开会展专线车辆,解决好人员疏散问题。客运管理处在展会高峰时段,引导出租车进入指定区域,为参展客商提供优质乘车服务。4.市城管局负责做好市区环境和市容市貌的整治工作;负责户外宣传广告的规划和手续办理,协调相关单位为会展举办方设置户外广告提供方便。

5.市工商局要做好会展期间违法经营活动的查处工作。对展销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冒用政府名义或他人名义进行招展、骗展以及商标侵权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公安部门要坚决予以打击,以维护正常的会展活动秩序。

6.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做好展会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对全市重点宾馆酒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展会现场快餐及宴请活动的餐饮服务安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参展客商的就餐食品安全。7.市卫生局要做好疫病防控和医疗保障工作。大型会展和高规格会展期间要在会展场馆现场派驻医疗救护车辆,设立临时医疗点,做好医疗救护等卫生应急准备工作。

8.市政府外侨办要认真做好国际性会展涉及外事方面的相关手续报批工作,积极协助会展举办方做好境外招商招展和境外参会人员的服务接待工作。

9.郑东新区管委会负责做好郑东新区,尤其是会展中心周围的环境整治,负责对东区周边个体流动餐贩和餐摊、违章摊点及时进行查处和清理;支持和帮助会展举办方和会展中心做好会展组织工作。10.会展场馆要认真做好会展现场管理和服务工作。提高会展营销水平,安排展会档期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避免无序竞争。要切实做好“一站式”服务,帮助会展举办方申报和办理各项审批手续。认真制定展会的安全保卫方案和应急预案,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所承接展会的组织安排方案和会展基本情况,落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展会的举办要求,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展会活动期间要提供足够的办公场所,便于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现场服务。积极做好会展期间的餐饮供应、布撤展车辆交通疏导、现场内外管理、卫生保洁、客商投诉以及安全防范等服务工作。

篇2: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水库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文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

号:温政发[2004]60号 发布日期:2004-10-11 执行日期:2004-10-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为了确保全市各类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加强水库管理的重要性

我市目前已建成小

(二)型以上水库262座,山塘近2000座,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几年来,水库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水库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程老化失修、长期带病运行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监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二、进一步落实水库管理的责任

水库安全管理实行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地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水库安全管理责任,逐级、逐库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

县(市、区)管辖的中小型水库,其安全由当地县(市、区)政府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水库主管部门行政一把手或业主具体负责;乡镇管辖的小型水库,其安全由当地县(市、区)政府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乡镇政府行政一把手或业主具体负责;乡镇或村集体管辖的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其安全由乡镇政府、村委会具体负责;以私人投资、股份制等形式兴建的水库,其安全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一把手负总责,业主具体负责。

水库防汛抢险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库大坝出现险情征兆时,当地政府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采取抢险措施,明确抢险责任人,并向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报告。

三、强化对水库管理的行业监督

水库管理技术性强、要求高,必须加强行业监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统一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对水库安全实施行业监督。凡我市范围内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1亿立方米以下的水库,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监督;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由所在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监督。有关水库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水库管理单位、水库业主都要认真及时落实监督意见。

(一)各地要认真抓好水库安全再普查。各水库主管部门及水库管理单位要在1998年水库安全普查的基础上,抓紧组织进行中小型水库第二次安全普查工作,重点是对第一次普查的补充和完善。水库大坝基础技术资料缺乏的,应补齐;由于加固或改造、扩建等原因技术资料发生改变的,应按新的特征值进行复核。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与有关乡镇政府应及时组织对辖区内1-10万立方米山塘进行安全普查,发现问题逐个落实整改措施。结合防汛数据库建设要求,建立水库信息管理数据库。

(二)各水库主管部门要按国家、省有关规定组织做好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中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小型水库大坝技术认定工作。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技术认定),实行分部门、分级负责制度。市水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工作;县(市、区)水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技术认定工作。运行期间的大坝,原则上每隔5年对登记事项普遍复查一次,注册登记结果应进行汇编、建档。大坝建成投入运行后,应在初次蓄水后的3-5年内组织首次安全鉴定(技术认定)。运行期间的大坝,原则上每隔6-10年进行一次安全鉴定(技术认定)。运行中遭遇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发生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技术认定)。各水库主管部门应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技术认定)工作。电力、建设、市政等部门所管辖的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技术认定)报告,按规定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三)各水库要按规定编制控制运行计划。中型水库的控制运行计划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小

(一)型水库的控制运行计划报当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的控制运行计划报同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备案。水库要抬高汛限水位,须经同级防汛防旱指挥部批准。水库管理单位或业主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控制运行计划和防汛防旱指挥部的调度指令。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在未除险加固之前,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每年汛前应根据水库病险情况,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并将限制蓄水或空库方案报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防汛防旱指挥部备案,严禁带病带险按原标准运行。

(四)水库大坝必须依法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禁止在库内围垦、填库、建房、排污弃渣;不得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取土、造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开发利用水库旅游资源,应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旅游项目设置和旅游设施建设必须报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健全水库的管理机构,推进规范化管理

(一)根据水库规模设置相应的专门管理单位或专职管理人员。总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或坝高30米以上的水库,或对村镇、交通干线、工矿校区等人口集中区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小

(二)型水库,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单位。其他小型水库,有条件的也应建立管理单位,没有建立管理单位的必须落实专职管理人员。中型水库配备不少于5名专职管理人员,小

(一)型水库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管理人员,重点小

(二)型水库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管理人员。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及专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逐步使中型及小

(一)型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且必须掌握水库工程及其管理的基础知识;中小型水库专职管理人员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取得《全国小型水库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二)统筹解决水库的维护运行管理经费。逐步核定水库的供水成本,加大水价的改革力度,探索有效的水费收取方式,努力为水费征收足额到位创造条件。对防洪为主的水库,其运行维护管理经费,按照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筹措解决;个人、股份制等其他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库,其水库收益应优先用于水库运行管理费用。

(三)积极推行水库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每年汛前、汛后及暴风、暴雨、特大洪水或者强烈地震发生后,各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所管辖水库逐库进行安全检查,提出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对查出有安全隐患的水库要限期处理,并将处理方案和处理结果报当地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检查情况进行抽查。

(四)加强工程巡查和维修养护。各地应根据《温州市水库大坝巡查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巡查制度,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开展定期巡查和暴雨、台风等天气时加密巡查活动,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各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应对水库工程进行经常性维修养护,使工程、设备处于完好状况,延长工程寿命。

(五)配套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水文测报等管理设施。逐步建立中型水库观测数据计算机自动采集和整编;建立和完善重要中型水库洪水预报模型和洪水调度系统。小

(二)型以上水库必须配备必要的通讯、报汛等设施;对小型水库现场无管理房或管理房破损严重的,要尽快新建或修缮;要对小

(一)型以上水库不同坝型观测必设项目进行完善和补设,对破损失效的观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建立和完善小

(一)型以上水库水文测报系统,结合水库防汛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库雨情、水情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

五、继续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水库病险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要高度警惕水库的病险问题,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研究制定政策,积极筹措除险加固资金,一如既往地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根据各水库的安全鉴定和技术认定结果,对病险水库分类排队,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同时要加强水库的巡查工作,一旦发现水库病险症状,水库管理单位和业主要及时处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初步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中型和小

(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小

(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验收按“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落实分级管理责任。

对除险加固技术上不可行或经济上不合理的病险水库,经论证采取降等或报废处理;对因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导致功能衰减的水库,要重新复核水库的经济技术指标,经论证符合降等运行和报废条件的,应予以降等或报废;对水库功能已基本丧失,又严重危及下游安全的,要坚决予以报废。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水库降等与报废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水库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组织实施所管辖水库降等与报废工作,并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提出水库降等或报废论证报告。中型水库降等或报废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小

(一)型水库降等或报废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小

(二)型水库降等或报废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批结果应当及时报水库原审批部门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防汛防旱指挥部备案。水库降等与报废实施方案实施后,由其组织实施的责任单位提出申请,审批部门组织验收。水库降等与报废经验收后,应当按照《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二00四年十月十一日

篇3: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深刻认识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意义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 是加快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随着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抑制重复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实施,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 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激励和约束作用不够强, 部分地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责任不够落实, 当前我国一些行业落后产能比重大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已经成为提高工业整体水平、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举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 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抓住关键环节, 突破重点难点,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 总体要求。

1. 发挥市场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调整和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强化税收杠杆调节, 努力营造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

2. 坚持依法行政。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3. 落实目标责任。

分解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 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4. 优化政策环境。

强化政策约束和政策激励, 统筹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 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

5. 加强协调配合。

建立主管部门牵头,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二) 目标任务。

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7]15号)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9]38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国务院制订的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纺织等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范围和要求, 按期淘汰落后产能。各地区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 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近期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任务是:

电力行业: (略)

焦炭行业: (略)

铁合金行业: (略)

电石行业: (略)

钢铁行业: (略)

建材行业:2012年底前, 淘汰窑径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窑径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 (生产高铝水泥的除外) 、水泥湿法窑生产线 (主要用于处理污泥、电石渣等的除外) 、直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 (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 以及水泥土 (蛋) 窑、普通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 (含格法) 等落后平板玻璃产能。

轻工业: (略)

纺织行业: (略)

三、分解落实目标责任

(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要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务院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阶段性目标任务, 结合产业升级要求及各地区实际, 商有关部门提出分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 并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抓紧制定限制落后产能企业生产、激励落后产能退出、促进落后产能改造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 指导和督促各地区认真贯彻执行。

(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 落实到具体企业, 及时将计划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要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职责,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 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 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对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 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停产或予以关闭。

(三) 企业要切实承担起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责任, 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等法律法规,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四) 各相关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 加强行业自律, 维护市场秩序,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四、强化政策约束机制

(一) 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物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的约束作用, 尽快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 提高准入门槛, 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 尽快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 严格环评、土地和安全生产审批, 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防止新增落后产能。改善土地利用计划调控, 严禁向落后产能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设项目提供土地。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

(二) 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 落实和完善资源及环境保护税费制度, 强化税收对节能减排的调控功能。加强环境保护监督性监测、减排核查和执法检查, 加强对企业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监督检查, 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 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的市场需求。

(三) 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 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 实行项目“区域限批”, 暂停对该地区项目的环评、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吊销排污许可证,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增用地, 相关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生产许可, 已颁发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依法撤回。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地方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 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 或者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必要时, 政府相关部门可要求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对落后产能企业停止供电。

五、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一) 加强财政资金引导。

中央财政利用现有资金渠道, 统筹支持各地区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资金安排使用与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相衔接, 重点支持解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等问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各地区也要积极安排资金, 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在资金申报、安排、使用中, 要充分发挥工业、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加强协调配合, 确保资金安排对淘汰落后产能产生实效。

(二) 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与职工就业的关系, 认真落实和完善企业职工安置政策,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妥善安置职工, 做好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工作, 避免大规模集中失业, 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三) 支持企业升级改造。

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统筹安排技术改造资金, 落实并完善相关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 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 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等为重点, 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技术、安全、能耗、环保、质量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水平, 做好标准间的衔接, 加强标准贯彻, 引导企业技术升级。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区和企业, 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对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土地开发利用, 在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前提下, 优先予以支持。

六、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一) 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

各地区每年向社会公告本地区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和淘汰时限。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淘汰时限及总体进展情况。加强各地区、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交流, 总结推广、广泛宣传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的有效做法, 营造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舆论氛围。

(二) 加强监督检查。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和职工安置情况, 并定期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能源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指导, 并将进展情况报告国务院。

(三) 实行问责制。

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参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07]36号) 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提高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比重。对未按要求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进行通报, 限期整改。对瞒报、谎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情况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区, 要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篇4: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工作的通知

各分公司、省黄页分公司、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领导,完善离退休工作体系,规范离退休工作行为,促进离退休工作发展,根据省公司党组解放思想、创新务实的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电信离退休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达到四项要求

1、领导高度重视。各单位党政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关于离退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把老同志的待遇落到实处。要切实把离退休工作纳入工作议程,定期研究离退休工作。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责任,建立在职领导联系同级离退休老同志、向老同志通报企业发展和重要工作的制度。要关心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的落实,关心离退休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要不定期地检查各单位的离退休工作,查阅工作记录,进行询问调查,并将检查情况向省公司领导汇报。

2、组织基本统一。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全省电信各单位离退休管理部门不够规范,给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考虑到离退休工作的实际,为了更好地执行离退休政策,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决定在全省电信各单位(除单设专职工作机构的单位外)由人力资源部作为离退休工作部门,统一管理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在宏观上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指导。

3、人员相对专业。离退休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服务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同志高龄、高发病期已经到来,服务任务极为艰巨。截至2005年7月,全省电信(含实业)共有离退休人员和内退员工8607人,其中:离休干部105人;退休干部1208人;退休工人5065人;内退员工2229人。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离退休(含内退,下同)人员群体,经研究,除南昌分公司继续保留专职机构外,在赣州、九江、宜春、吉安、上饶、抚州市分公司专设1名专职工作人员,其它设区市级分公司、省公司直属单位和县(市)分公司配备1名以离退休工作为主的兼职工作人员。专、兼职工作人员应热爱离退休工作,对老同志有感情,服务主动,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热情诚恳,年富力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能力,基本熟悉和掌握党的离退休工作政策和内退规定,善于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正确地反映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之间搭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在各单位完成配备人员的任务后,及时报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省公司将举办培训班进行工作和业务培训。

4、经费确保落实。要确保离休干部每人每年500元、退休局级每人每年800元的管理活动经费,和省公司(江西电信离退[2002]197号)文件确定的退休人员管理活动经费的落实(标准为:退休处级每人每年400元、退休科以下干部每人每年300元、退休工人每人每年200元,内退员工以内退前身份按以上标准执行)。在以上经费的基础上,设区市级分公司(含所辖县、市)离退休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单位按20000元、500人至999人的单位按15000元、499人以下的单位按10000元制定经费预算,用于离退休党支部、老科协、关工委和老年体协等老年组织的活动。经费由离退休管理部门统筹安排,控制使用,不得发给个人。

二、坚持从优原则,创新工作思路

5、各单位要把做好离退休工作同建设和谐平安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活化老同志的具体工作,保持老同志队伍的稳定,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关心离退休党组织和其它老年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老年群体中的重要作用。要与时俱进地搞好老同志活动室的建设,就地、就近、小型、多样地组织和开展好有益于老同志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

6、对于明确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各单位要坚决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在有不同标准的政策时,要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于文件未规定、但也未禁止的待遇,有条件的要从宽掌握执行;对于老同志有要求,而文件明文规定不能做、或现有条件不够成熟的,要做好老同志的解释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7、各单位要加强与老同志的情感交流,密切与老同志的联系。在涉及老同志利益、活动场所等问题做出变动前,应听取和尊重老同志的意见,并做好解释工作。要相信和依靠老同志,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离退休工作氛围。

三、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求真务实

8、要明确服务的范围。省公司要重新拟订离退休工作条例,各单位要制订工作细则,对老同志实行标准化服务。要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计划,妥善制订活动的时间安排,使老同志包括刚退休的同志能够明白享受的待遇,每年活动的安排以及离退休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等事项。

9、要服务好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老领导看文件、听报告,经常组织走访慰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老领导的活动要精心组织、妥善安排、确保安全。在本人申请、身体许可(75周岁以下,体检未发现心、脑血管、肢体等影响外出的疾病)、家属同意、组织批准的情况下,原则上,省公司老领导每年组织一次、设区市分公司老领导每3年组织一次、县(市)分公司老领导每5年组织一次出省参观考察。考察费用列入年度预算。

10、要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了解老同志思想、生活、家庭等变化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老同志多办实事。各单位对生活确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已故老同志的遗属,要采取特殊的方法给予帮扶。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和照顾好为江西电信辛勤工作几十年的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是全省电信各单位的共同责任。省公司要求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常怀尊老之心,恪守敬老之责,善谋利老之策,多办助老之事,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送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江西省电信有限公司

篇5: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

为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根据《福建省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07]92号)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现将进一步加强我区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鉴于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经区政府同意,决定调整充实泉

州市洛江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整治工作合力,并将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告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

(一)区建设局、农业水务局负责所辖自来水厂使用液氯等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二)区卫生局负责所辖医疗机构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三)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非煤矿山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四)区科技局、教育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所有科研机构、院校化验室等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分局、区环保局负责对所属监测站、检验室、化验室等单位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六)区外经贸局、经贸发局等部门按照职责负责对所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单位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七)区文体旅游局按照职责对所辖的文化、文物、旅游单

位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八)区交通局、经贸发局、粮食局和电力公司负责所属单位及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九)其他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私营企业、工厂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其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的调查统计和专项整治工作。

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与检查督促。

三、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全区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2007年4月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分调查摸底和动员部署、排查整改、检查验收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和动员部署阶段(2007年4月—2007年5月中旬)

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核实并全面掌握辖区及所属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基本情况,广泛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的宣传发动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活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

(二)排查整改阶段(2007年5月中旬—2007年10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建立基本台帐,按照《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全面对照排查,对生产储存装置和重点部位开展安-3-

全评价,找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认真整改;要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深入开展反“三违”活动,严格规范企业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行为,完善内部安全管理;通过整治,不断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设施设备,改善安全管理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检查验收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中旬)区安办根据全区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检查中发现整治不力,仍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对经整改仍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应责令停产停业并报告区政府予以关闭。

区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请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于2007年12月15日之前将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书面报告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统一汇总向区政府报告。

附件:泉州市洛江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

名单

二○○七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

泉州市洛江区危险化学品

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5-谢工农林丽珠林志良彭金亮杨华民万介民杨汉民林育斌张建平吴文丑黄荔苹郑忠颜永溪林世铨吴蓉生侯东晓陈玲区粮食局局长 区交通局副局长 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区卫生局副局长 区外经贸局副局长 区农业水务局副局长 区工商局副局长 区建设局副局长 区环保局副局长 区安监局副局长 区教育局副局长 区科技局副局长 区国土资源分局副局长 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区政府副区长区安监局局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分局局长

陈琼琼区总工会副主席

黄志军区消防大队大队长

张鹏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黄玉真区监察局执法室主任

吴国平区经贸发局副主任科员

李铭蔚区电力公司经理

区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处理专项整治的日常工作和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有关事务。办公室主任由颜永溪兼任。

主题词:经济管理危险品整治△通知

区直有关部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分局、区安监局、粮

食局、交通局、公安分局、卫生局、外经贸局、农水 局、工商局、建设局、环保局、教育局、科技局、国 土资源分局、文体旅游局、总工会、监察局、消防大 队、交警大队、经贸发局、电力公司。

抄送:市安监局。

区委吕书记、朱区长、各副区长。

篇6: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

市教育局

(二○○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教师[2003]2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任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由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以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主要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等职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

我市符合相关条件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本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校长的继续教育,为中小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指导和服务,承担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和教法培训等,成为本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协调、评价和服务工作,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的咨询中心;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本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心;要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中小学开展教师教育提供支持与服务,成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推广中心;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指导教师实现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实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整合。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力抓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市教师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终身学习重要阵地,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享受进修或培训的权利、提高业务水平的组织保障。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是我市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全市的教师教育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世纪,面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力抓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要进一步优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资源配置,拓展其服务功能,提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进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教育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契机,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构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并使之成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之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或教学点。

三、统筹规划,把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区域性的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一)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积极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研室、教科室等相关教育机构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2004年开始在人口较少的县(市、区)进行整合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推广,努力构建为上挂高等院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现代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二)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采取竞争上岗等办法,选拔聘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经过岗位培训的思想政治过硬、业务水平高、具有开拓精神、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学校领导,组建结构合理、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三)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专职教师的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促进教师在基础教育系统内合理流动;加大高素质师资的引进力度,选调部分在任教学科具有较大影响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到教师进修学校任教;通过选派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外出进修培训、校本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专职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要达到20%以上,大学本科学历达100%,并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广泛聘请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社会各行业专业人才和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或顾问,建立专家库,努力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培训者队伍。

(四)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校园占地和建筑面积要符合国家规定建设标准,硬件建设要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重点加强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必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以及能与互联网相连接,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连通的高效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科学综合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微格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包括电子图书)、音体美教室、学术报告厅等建设,使教师进修学校在本地区逐步达到领先水平。

(五)坚持开放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县级教师培训学校的办学层次。要通过和高校、科研机构或省、市教师培训机构合作或联合办学,提高办学层次;要与中小学校密切联系,构建能为基础教育提供有效服务的教师培训网络系统;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需要,行之有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和培训模式;要积极研究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培训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四、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切实加强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教育师资先行的原则,根据规划建设标准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督促各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力度抓实抓好。

(二)要确保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与发展经费的落实。各地每年用于中小学师资、校长培训的经费应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3%.学校建设经费以县级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三)各县(市、区)要根据建设标准和自身条件,狠抓落实,力争用3年时间彻底改变教师进修学校面貌。尚未通过省教育厅批准备案的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大投入,争取在2005年底之前通过省级备案。条件相对较好的教师进修学校要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发展速度,争创成为省级、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篇7: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通知

郴政发„2008‟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中省驻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不断壮大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企业上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是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提高运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是筹集社会资金再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构筑发展平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搞好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眼界,破除不愿上、不敢上、怕付成本、怕受监督、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抓住当前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步伐

(一)明确企业上市工作目标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努力形成“培养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核准发行一批”的上市批次推进格局,力争每年实现1至2家左右企业在境内上市融资,争取到2010年底全市新增境内上市公司3家,境外上市公司1家,从资本市场筹资(含上市公司再融资)25亿元以上。

(二)市政府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金融证券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全市企业上市工作。

(三)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挑选和培育一批符合省、市产业发展方向、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的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库。要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对尚未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引导和推进企业按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改制。对已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要指导其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做强做大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按照资本市场要求进行规范运作,夯实上市基础,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进入上市工作程序。

(四)加强企业上市的协调服务。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从上市后备企业中选择一批具备条件且有明确上市意向的企业,经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列为市重点拟上市企业,实施重点指导和扶持。国资委、发展改革、经委、国土资源、财政、环保、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建立对拟上市企业服务协调机制,积极做好重点拟上市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企业上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企业上市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事项,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对企业争取上市过程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出具无违法记录证明的,由相关市直部门统一受理,并限时办结。

(五)加强企业上市的培训和宣传。要适时通过举办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研讨班,组织“拟上市企业沙龙”等形式,加强资本市场、资本运作和企业上市规则基本知识的培训,及时通报资本市场最新要求和发展动态,交流企业上市工作经验,帮助拟上市企业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增强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企业境内外上市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企业上市的成功范例、企业上市前后变化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等,激励更多企业争取上市。

(六)组织优质中介服务团队。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上市企业保荐、财务顾问、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执业情况的跟踪与了解,建立中介机构诚信和执业档案,为拟上市企业聘请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和便利。要严格筛选一批信誉度好、执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向我市拟上市企业宣传和推荐,降低企业上市成本,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七)推动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重视提高已上市企业郴电国际的质量和形象,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支持郴电国际具备持续再融资能力,帮助解决再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积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增强我市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和郴州上市板块的影响力。

三、实施鼓励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

(一)改制或重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应及时向市金融证券办报备,经确定为拟上市企业的,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开展上市前期工作。对企业审计或评估中出现的净资产增值部分,依法补交的企业所得税市、县(市、区)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企业全额返还。

(二)对与中介机构签订上市保荐协议进入上市实质性运作程序的企业,经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报市政府审定后,自签订协议起3年内,以签订协议前一企业所得税入库数为基数,其实际缴纳的新增企业所得税市、县(市、区)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全额返还。3年内未申报上市的,不再给予返还。

(三)市政府各类专项产业引导资金安排时,优先支持拟上市企业。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要优先为拟上市企业向国家、省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和资金。

(四)拟上市企业列入计划后,利用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的,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市、县(市、区)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全额返还。

(五)对企业已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上市辅导,在通过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辅导验收合格后,市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实现境内外上市成功的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市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市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60万元;在创业板上市的,市政府从产业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40万元。

(六)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或其他方式直接融资募集的资金80%以上投资用于本市项目的,或通过借壳上市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落户我市、在我市境内纳税的,由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后报市政府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予以奖励。

(七)对为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含借壳上市)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人员,按照市政府有关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给予相应奖励。

四、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制定全市培育上市公司的规划、目标及措施,协调企业上市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上市工作的经费,主要用于业务培训、境内外证券市场考察、邀请各有关专家指导、授课、讲座等。县(市、区)有相应拟上市的企业也要成立有关的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企业的上市工作。

(二)上市公司享受项目补助及奖励金额,由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审查,报市政府批准后兑现。

(三)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上市工作健康发展。企业上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对拟上市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上市战略,全面推动工业与农业、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业企业一起上,大企业与小企业一起上,国内证券与境外证券市场一起上,努力开创我市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郴州市人民政府

篇8: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展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推进节能减排, 现就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意义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 是加快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随着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抑制重复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实施,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 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激励和约束作用不够强, 部分地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责任不够落实, 当前我国一些行业落后产能比重大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已经成为提高工业整体水平、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举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 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抓住关键环节, 突破重点难点,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 总体要求。

1. 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调整和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强化税收杠杆调节, 努力营造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

2. 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3. 落实目标责任。分解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 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4. 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政策约束和政策激励, 统筹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 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

5. 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主管部门牵头,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二) 目标任务。

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7]15号)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9]38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国务院制订的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纺织等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范围和要求, 按期淘汰落后产能。各地区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 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近期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任务是:

电力行业:2010年底前淘汰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以上。

煤炭行业:2010年底前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煤矿8000处, 淘汰产能2亿吨。

焦炭行业:2010年底前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机焦 (3.2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 。

铁合金行业:2010年底前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

电石行业:2010年底前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

钢铁行业:2011年底前, 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 淘汰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

有色金属行业:2011年底前, 淘汰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小预焙槽;淘汰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淘汰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 淘汰未配套建设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炼铅工艺;淘汰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 (单日单罐产量8吨以下) 等进行焙烧、采用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建材行业:2012年底前, 淘汰窑径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窑径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 (生产高铝水泥的除外) 、水泥湿法窑生产线 (主要用于处理污泥、电石渣等的除外) 、直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 (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 以及水泥土 (蛋) 窑、普通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 (含格法) 等落后平板玻璃产能。

轻工业:2011年底前, 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 淘汰以废纸为原料、年产1万吨以下的造纸生产线;淘汰落后酒精生产工艺及年产3万吨以下的酒精生产企业 (废糖蜜制酒精除外) ;淘汰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生产装置;淘汰环保不达标的柠檬酸生产装置;淘汰年加工3万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线。

纺织行业:2011年底前, 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 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形机, 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年产2万吨以下粘胶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工艺、DMF溶剂法腈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毫米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间歇法聚酯设备等落后化纤产能。

三、分解落实目标责任

(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要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务院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阶段性目标任务, 结合产业升级要求及各地区实际, 商有关部门提出分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 并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抓紧制定限制落后产能企业生产、激励落后产能退出、促进落后产能改造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 指导和督促各地区认真贯彻执行。

(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 落实到具体企业, 及时将计划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要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职责,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 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 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对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 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停产或予以关闭。

(三) 企业要切实承担起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责任, 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等法律法规,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四) 各相关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 加强行业自律, 维护市场秩序,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四、强化政策约束机制

(一) 严格市场准入。

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物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的约束作用, 尽快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 提高准入门槛, 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 尽快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 严格环评、土地和安全生产审批, 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防止新增落后产能。改善土地利用计划调控, 严禁向落后产能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设项目提供土地。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

(二) 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

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 落实和完善资源及环境保护税费制度, 强化税收对节能减排的调控功能。加强环境保护监督性监测、减排核查和执法检查, 加强对企业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监督检查, 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 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的市场需求。

(三) 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 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 实行项目“区域限批”, 暂停对该地区项目的环评、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吊销排污许可证,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增用地, 相关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生产许可, 已颁发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依法撤回。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地方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 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 或者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必要时, 政府相关部门可要求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对落后产能企业停止供电。

五、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一) 加强财政资金引导。

中央财政利用现有资金渠道, 统筹支持各地区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资金安排使用与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相衔接, 重点支持解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等问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各地区也要积极安排资金, 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在资金申报、安排、使用中, 要充分发挥工业、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加强协调配合, 确保资金安排对淘汰落后产能产生实效。

(二) 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与职工就业的关系, 认真落实和完善企业职工安置政策,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妥善安置职工, 做好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工作, 避免大规模集中失业, 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三) 支持企业升级改造。

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统筹安排技术改造资金, 落实并完善相关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 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 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等为重点, 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技术、安全、能耗、环保、质量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水平, 做好标准间的衔接, 加强标准贯彻, 引导企业技术升级。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区和企业, 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对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土地开发利用, 在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前提下, 优先予以支持。

六、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一) 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

各地区每年向社会公告本地区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和淘汰时限。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淘汰时限及总体进展情况。加强各地区、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交流, 总结推广、广泛宣传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的有效做法, 营造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舆论氛围。

(二) 加强监督检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和职工安置情况, 并定期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能源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指导, 并将进展情况报告国务院。

(三) 实行问责制。

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参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07]36号) 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提高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比重。对未按要求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进行通报, 限期整改。对瞒报、谎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情况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区, 要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组织协调机制, 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 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银监会、电监会、能源局等部门参加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 统筹协调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研究解决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根据“十二五”规划研究提出下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并做好任务分解和组织落实工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加强沟通配合, 共同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领导机制, 明确职责分工, 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 确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附件: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工作分工表 (略)

国务院

上一篇:多重耐药菌总结2015下半年 文档下一篇:房产销售合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