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管局年度经济工作总结

2024-05-01

市经管局年度经济工作总结(共7篇)

篇1:市经管局年度经济工作总结

市经管局年度经济的工作总结

(一)“三资”管理工作。一是三资网络监管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强化职能,将土地流转、招投标等工作的管理和审批已全部纳入到该平台,全面实现三资管理的信息化监管。二是村级资金管理。在17个乡镇整建制实行村级资金代理服务基础上,抓好村级资金运行监管,纠正账外账、小金库等行为。全市代理资金总额8046万元,加大督查和指导力度,确保资金管理规范严谨和安全高效运转。三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截至目前,市局直审的56个村中已完成28个,目前开展16个村的正常审计工作,其中有6个村已出审计结论,10个村的账目已全部审查完毕,审计结论正在整理中。同时,完成4个村信访审计。乡镇计划自审222个村中已完成169个村。20xx年6月,成立市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管局,并增设审计科,具体负责农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培训和指导。各乡镇增设审计站,独立办公,按乡、街道4人,镇5人以上配备专业人员,实行备案制度,建立审计人才库,确保审计队伍稳定。各乡镇开展自审、互审工作,以抽签的形式确定20%的互审村,保证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我局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指导各乡镇按实测进行确权颁证。我市在XX市确权颁证工作考核中位列各县市区首位,并承办了XX市确权颁证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业务副局长及业务人员参会,我市实测确权工作先进经验得到宣传推广。XX县、XX县等10余个县市兄弟单位来我市参观学习确权颁证先进经验做法。在具体工作中,实行局长、副局长包片负责,17名业务人员进驻17个乡镇,明确责任,对确权颁证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督导。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确权工作,正在准备迎接省市验收。

(三)地纠纷调处及仲裁。目前,我市共有农村土地仲裁庭2个,聘请仲裁员28名,共开庭18次,成功调解土地纠纷86例,仲裁土地纠纷21例。市经管局和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接轨,在中心设有经管局农村土地纠纷窗口,经管、信访、法院等部门形成土地纠纷联调机制,设有土地纠纷联调办公室集中办公。

(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工作。一是农民合作社发展。 11月份,我市成立了市级合作社服务中心,通过农民合作社“一站式注册服务”绿色通道,发展农民合作社2099家,家庭农场328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7家。目前,全市现有2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87家市级示范社、118家县乡级示范社。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有200余家合作社加入网站,成为信息化管理示范社。合作社服务中心为50余家合作社接洽了订单,订单销售保证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二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工作。我市作为全省融资增信试点县市区,我局与财政局、农行配合,为鑫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5家合作社,鲁亿家庭农场等6家家庭农场发放融资增信贷款21笔430万元。三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我局紧紧抓住我市作为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XX市唯一试点县市的机遇,坚持引导培育与规范运作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了3家符合条件的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互助业务,按照服务“三农”的本质要求,引导合作社从 “生产合作”向“信用互助”延伸。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家合作社经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先行开展了信用互助业务,标志着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工作由前期谋划阶段迈向了实际操作阶段。

(五)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工作。20底,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基础上升级为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中心,构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了职能完善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制定了《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及行业交易规则。将农村土地经营权等13类交易事项纳入农村产权交易范围,依法组织土地流转、招投标等各类产权交易,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推动了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截止目前,共备案发布土地流转信息7000余条,规范组织交易100余起,完成交易鉴证项目159个。累计流转土地面积31.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82%。中心共完成农村集体招投标交易项目261例,金额2437.29万元。,我市率先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市经管局和信用合作社共同制定了《市农民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现已为金亿奶牛等12家合作社、超睿家庭农场等3家家庭农场发放贷款17笔1721.8万元。经管局和农业银行签订“服务三农,便民贷款”合作协议,在市便民服务中心经管局服务窗口增设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窗口,经管局窗口工作人员负责业务咨询,受理农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个人农村生产经营贷款、融资增信贷款以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四项业务。

(六)适度规模经营工作。按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联合社,实现现代农业的思路,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村委会为主体,组织引导本村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农户,注册创建一个或多个家庭农场或合作社,以一个或多个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单位组成联合社,统一管理农业生产,做好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农业订单等服务,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放农村劳动力,完善我市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目前,已签定流转合同户数近1000户,涉及近20个村,适度规模面积达7000余亩。

(七)村务公开和曝光台工作。在全面完成村务公开栏建设和统一公开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曝光台及组织、经济手段等措施,促进落实村务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各乡镇、村全面及时公开率达95%以上,有效的化解了干群矛盾。同时,借助互联网络,依托市纪委农廉网建立了市农经“三资”公开查询平台,在网站设立财务公开查询板块,每月5日由“三资”监管网络平台自动提取更新当月数据,查询者只需点击该板块,经核实身份输入验证码后便可查询所在村的收支明细、土地流转等信息,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村级财务基本信息的便利平台,有效化解了干群矛盾。同时,市经管局成立村务公开督查办公室,每月从各乡镇随机抽取10%的村,对党务、财务、涉农收费等9个版块公开内容进行督查,将结果反馈至组织、民政、水务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实,并将核实情况通过市电视台给予反面曝光。

(八)减负信访工作。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信访案件查处机制。截至目前,共受理信访案件75起,案件处结率为95%。

今年以来,县商务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结合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积极务实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2月底,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9亿元,同比增长8.88%,占计划任务13.55亿元的109.9%;完成出口创汇2.5628亿元,同比增长7%,占计划任务2.3938亿元的107%;争取项目资金215.5万元,占计划任务200万元的10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已完成计划任务。

二、20xx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项目建设工作。今年,我局努力向上争取,积极谋划实施,项目工作落实有力。一是积极实施乡镇农贸市场改造。今年,经积极争取,省商务厅将永和金源商城及湫头镇双佛堂中心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列为全省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我局按照建设标准指导永和金源商城建成交易大棚2座2000㎡,硬化场地8160㎡,硬化道路3000㎡,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湫头镇双佛堂中心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建成商业门店360间7200m2,钢结构交易大棚2座2000 m2,市场管理办公室80 m2,标准化农副产品检测室40 m2,农产品信息电子屏3 m2,公共厕所30 m2,配套安装卫生处理设施2套,硬化场地8000m2,硬化道路2000 m2,铺设排水管道1000米,安装太阳灯路灯10盏。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继续实施社区便民蔬菜店建设项目。按照市上标准确定和建设了6户便民蔬菜店,目前已通过了市商务局验收,蔬菜店已全面投入运营,起到了便民利民的作用。三是全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按照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至目前,全县已建XX县级“三中心”(瑞嘉电子商务孵化中心,聚鑫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配送中心)并投入运营;1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已全部建成,并开始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94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电商示范店96个,带动发展网店400个,发展各类物流快递公司14家、乡镇代办点28个;成功举办了4期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培训各类电商人才827人。邮政快递实现降费提速,实现乡镇全覆盖,圆通快递降费一半以上,并带动我县苹果、中药材、特色农产品、民俗产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大商务项目争取力度。20xx年争取到各类补助资金215.5万元,其中外贸稳增长贴息资金112万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88.5万元,产销促进项目补助资金15万元。

(二)协调服务不放松,商贸流通繁荣稳定。为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确保完XX县上下达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任务,我局一方面积极做好“四上”企业入库工作,经过多方努力,确定了县聚鑫商贸有限公司、大福来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绿佳源蔬菜销售有限公司、富迪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新的流通行业直报企业,完成了入库任务。另一方面按照省商务厅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了以“守诚信、倡低碳、惠民生、促消费”为主题的消费促进月活动,在家电、日用商品、汽车等行业,组织全县23家商贸企业采取打折促销、让利消费者和感惠五一、满意消费、创新消费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居民提供了物美价廉、款式新颖、种类繁多的消费服务,繁荣了消费市场,带动了经济增长。经统计,“消费促进月”活动期间,我县商贸服务业实现销售额1300多万元,同比增长3%。三是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组织百佳、鸿福超市、利民购物广场等6家日用品流通企业与飞龙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陇丰蔬菜产销协会合作社、榆林子黑风鸡专业合作社等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洽谈会,使蔬菜、水果、禽蛋等实现直接供货800多吨,产值640万元,推动和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农户向超市、蔬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模式,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了平台。

(三)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服务力度。今年,我局加强了重点进出口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联系和服务,召开了外贸企业负责人外贸项目申报及外贸扶持政策通报座谈会,组织9户企业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外经贸业务培训,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和项目进展情况,力所能及地为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各类会展,指导企业做好了20xx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上报工作,为企业上报和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7万元,助推各外贸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使出口创汇额实现了平稳增加,出口创汇额居全市首位。同时我局还积极组织内外贸企业参加各类节会,利用节会平台走出去迎进来。年内组织我县内外贸企业参加了兰洽会、厦交会等,参展工农业产品30多种,达到了以节会宣传、推介企业产品、搭建发展平台的目的。

(四)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以确保酒类消费安全为中心,大力开展酒类市场检查整治。一方面,积极开展校园周边酒品安全专项整治,督促校园周边酒类经营者张贴了“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警示标识,严查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行为,建立健全了随附单索取和存档制度;另一方面开展夏日啤酒市场专项整治,确保了夏季啤酒消费安全。三是开展酒类市场日常监督检查,共检查各类酒类经营门店540多家,封存来源不明酒品218瓶,标值约2840余元;查处索取不全和填写酒类随附单不规范等酒类违规经营行为14起,责令整改管理制度不健全、批发台帐不完善等违规经营行为5起;提高了酒类经销企业守法经营意识。以确保油品经营安全为核心,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至目前,共开展成品油专项整治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90人次,执法车辆20余台次,填写检查记录40余份,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11份。同时,以强化行业管理为目标,对再生资源、洗染洗浴业、美容美发业、餐饮服务业、药品市场、家电维修等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并按照相关规章开展行业整治工作,使相关行业依法规范运行。

(五)改进工作作风,扶贫攻坚取得实效。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结合商务工作及“双联”帮扶工作实际,把学习贯穿活动始终,并采取集体研讨会,谈体会、讲心得等多种形式,不断将作风整顿活动推向深入。开展了商务工作大调研活动,召开企业座谈会,征求流通行业各企业意见,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支部10名党员到东城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并认真研究制定了《县商务局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为更好的拓展帮扶工作,我局在20xx年电商扶贫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原则,侧重帮扶残疾人、农村留守孤寡老人、回乡务工人员及退伍军人,并指导各乡镇做好乡级电商服务站及村级电商示范店的规划建设,共帮扶弱势群体17人,争取“先行先试”电商扶贫资金11万元,使电商扶贫工作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奏响了和谐之音。

今年以来,我局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商务项目补助多是以奖代补形式,前期投入主要靠企业或政府先行筹资解决,相关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等等。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三、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扩大消费、搞活流通为目标,以商贸项目建设为主引擎,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内贸流通三大工作重点,坚持不懈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内贸流通基础建设,规范整顿市场秩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我县商务工作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促进城乡消费。一是把扩大消费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切实抓好特色街区建设,积极推动社区商业发展,打造便民服务商圈。二是培育新型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折扣店、租赁等新型消费业态;做好物流业规划调研,实施天驰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三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对乡镇农贸市场进行提质改造,争取1个乡镇农贸市场列入全省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项目。着力推进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努力扩大农产品的直销率和覆盖面。四是继续抓好电子商务工作。培育和扶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升级改造电子商务示范店,整合快递物流资源,延伸村级快递物流点,积极申报和争取扶持资金,通过示范引领、政策扶持、规范管理电商业务人员的培训等措施,促进电商的快速发展。五是加快我县物流园区建设工作进度,协调落实建设用地60亩,投资2.18亿元,建成天池物流中心,力争今年3月动工,7月主体封顶,竣工。目前土地已储备,36户征地户的衔接和赔偿已基本到位,近期将进入土地挂拍和城规审批后,进行土地清表和勘探。

(二)切实强化市场监管。一是确保市场供应。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冬菜储备、重要生活用品储备等业务,建立健全应急商品调运网络,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切实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二是继续加强商务综合执法工作,加大对酒类流通、成品油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对二手车交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洗染洗浴、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特殊行业监督管理,努力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加强市场监测。加大市场运行监测力度,通过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对全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情况及重要商品供应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措施和对策。

(三)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狠抓外贸主体队伍建设,努力培育新的出口主体和出口产品,继续完善和扩大苹果出口基地,使其实现转型升级,促进苹果产业做大做强。用足用活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组织企业参加各项经贸活动,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四)节俭高效承办各类节会。20xx年的节会承办工作,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找准县域经济特色,以“高效?节约”为关键字,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出击,寻求商机,使节会真正成为宣传、推介项目、招商引资、拓展市场的平台。

篇2:市经管局年度经济工作总结

2015年,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扩大改革创新成果,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职能,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工作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铺开。按照宜昌、省统一安排,我市被列为第一批完成确权工作的县市。任务明确后,我市迅速行动,结合实际拟定工作方案,制定相关具体问题处理办法,组建市、乡、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确权工作进行动员,全面拉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序幕。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精心做好确权的前期准备;按省操作规程要求做好测绘相关准备,认真组织动员和培训。二是完成了测绘及控制测量的招标工作,并协调测绘公司进驻各乡镇开展测绘工作,组织对部分乡镇测量情况进行质量监理;三是做好数据库建立相关准备工作。

(二)狠抓农民负担工作监管。

年初,我市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的意见,市政府与乡镇政府签定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责任书,使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常抓不懈。同时,根据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鄂农监办发2015]1号)通知精神,全面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全市10个乡镇处和18个市直有关涉农部门对照文件精神查阅账目、走访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市乡两级开展督办检查,共督查10个乡镇58个村、走访农户426户,调查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8家,抽查涉农部门8个。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的内容包括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很有筹资筹劳和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农民权益的保护情况,通过自查和督查,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大力发展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是发展和培育农民合作社

截止2015年6月底,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53家,比2014年底的454家净增99家,增幅为21.8%,其中种植类329家、畜牧类132家、综合服务类92家。合作社出资总额43081万元,注册成员15352户,实际入社成员31000户,占全市总农户32.2%。发展联合社3家,发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3家,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1家。合作社注册商标93个,其中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称号6个、省名牌产品7个,获得“三品”认证的57家。我市合作社规范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2家(含林业、青年示范社),XX市示范社27家、XX市级示范社52家。主要作法:

1、依法指导注册备案。市经管局抓“一社一备案”,着力做到合作社发展数量有本“明白账”。截止6月,全市登记备案合作社553家,新增99家,备案率100%。

2、创建规范化合作社。一是坚持不懈抓辅导员联社制度建设。今年上半年,市农合办又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联社制度促进全市合作社质量全面提升的通知》(都农合办2015]5号),全市30名辅导员联系30家合作社,按照“十大规范”的标准,突出重点10项指标,实行“一帮一”的指导,市局一季度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的工作督办制度,有力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创建;二是抓好合作社质量提升。今年年初,市农合办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通知》(都农合办2015]3号),6月23日,由市政府办牵头,组织市农合办、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经管局对2家国家级示范、1家省级示范社、1家XX市级示范社合作社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7月23日-24日,市经管局组织全市53家市级以上(含市级)示范社理事长和财务会计,开展合作社会计制度、政策法规以及合作社质量提升等为重点的培训,编印10000份成员账户、1000本合作社法规、会计制度下发到乡镇、合作社,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3、加大示范社培育。9月底至10月上旬,按照省、XX市的要求,市经管局组织乡镇申报8家合作社参加2015年省级示范社评选,申报19家合作社参加2015XX市级示范社评选,5家合作社参加宜昌质量优胜合作社评选。同时,组织各乡镇申报15家合作社参加2015XX市级示范社,将于12月底组织相关单位部门检查验收。

4、向上争取扶持。今年上半年,市经管局严格按要求落实中央财政支持合作社发展资金53万元,组织11家市级以上示范社申报项目,重点扶持。

二是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

截止2015年9月底,全市登记备案家庭农场207家,比上年171家,新增登记注册36家,家庭农场拥有固定资产3.7亿元,经营面积近2.05万亩,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100亩以上,最大的达3000亩;养殖类家庭农场规模生猪达到5万头、山羊12000头、菜牛2000头、畜禽100万只。112家农场建设了无公害生产基地,31家农场自主申报商标31件,103家农场开展电商、网络平台销售,176家庭农场主经营收入高出一般农户30%以上。

1、营造发展氛围。今年,市经管局把中央、省、宜昌、XX市发展家庭农场的一系列政策的宣传作为重点工作,在组织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会计、乡镇辅导员培训,以及全市村级组织建设培训和土地确权工作中开展了政策大宣讲,在省、XX市级媒体和各级农经信息平台推介30多家农场典型,推动发展。

2、着力规范建设。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XX市示范家庭农场创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强力推行家庭农场辅导员联场工作制度,其工作重点是全市培育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乡镇明确5个家纳入市级示范农场培育,每个家庭农场确定了1名辅导员,明确了辅导员10项工作职责和任务。市经管局一季一度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把家庭农场辅导员制度落到实处。目前,全市纳入2015年XX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的50家,50名家庭农场辅导员采取“一帮一”的指导,统一推行“四有五化三效益”目标管理,即农场建设时“有规模、有标牌、有场所、有配套”,经营管理中实施“生产组织化、管理科学化、营销网络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统一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

3、抓示范培育。9月底至10月上旬,按照省、XX市的要求,市经管局组织乡镇申报6家家庭农场参加2015年省级示范农场评选,申报15家农场参加2015XX市级示范农场评选,3家合作社参加宜昌质量优胜农场评选。同时,组织各乡镇申报20家合作社参加2015XX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将于12月底组织相关单位部门检查验收。

4、加大培训力度。今年,市经管局通过协调,推荐112名农场主参加了XX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名农场主参加XX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名农场主参加全省培训学习。

(四)统筹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1、依法办理权证变更手续。今年来,因转让、互换等方式流转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共办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证变更手续的76户63亩。为农户补办经营权证11户。由于征收占用农户承包土地,依法办理439个农户承包土地核减手续、核减面积367亩。

2、审核报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审核报批工作。完成9个乡镇审核报批工作,96个村纳入财政奖补范畴。

3、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落实土地流转政策。对全市申报2014土地流转工作经费补助的村组和市乡土地流转交易中心、申报农田整治贷款贴息的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实地查看、材料审核、报表汇总、资料整编,对符合验收标准的8个土地流转交易中心、11个村和8个新型经营主体共计27个补助对象,申报兑现资金117.29万元。二是开展流转大户跟踪服务。制发表格,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汇总土地流转大户,指导规范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于20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我们跟踪服务,对土地经营产业、合同规范签定等进行服务指导。目前,全市累计流转土地13.2万亩;2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116户,流转土地面积8.4万亩,其中转入农户土地2470户3.2万亩(其中:流转土地500-1000亩的30户、流转土地2.02万亩,1000以上的21户、流转土地4.3万亩)。

4、抓好涉农信访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定期排查,按时上报工作情况。每月排查来信来访情况、矛盾纠纷化解情况、重点案件的包案稳控情况。二是开展阳光信访。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格式,将受理告知书、答复意见书、办理报告等录入阳光信访信息系统,接受上级信访部门和信访人的检查和评议。目前,已经登记的市级领导批示件7件,按照群工部要求录入阳光信访信息系统的2件。三是依法办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及时办理市委、市政府领导信访批示件。上半年办理领导批示件7件、直接受理调处的2件,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毕。配合乡(镇)村调处各种纠纷3起70余人次。

5、强化集体“三资”监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掌握了全市“三资”情况。二是宣传贯彻《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根据省、XX市有关要求,通过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平台、召开会议、转发文件等形式,对《办法》进行了广泛宣传。三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审计,规范“三资”监管。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审计的通知》。各乡镇分别制定审计方案,选择1-2个村,对2014年以来的资金收支、资产资源经营及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规范监管。

二、2016年工作计划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一是进一步抓好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三是全面推进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建设。

2、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推动促进减负惠农政策落实。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对农民反映突出领域的专项治理;二是全面推进一事一议及财政奖补试点。加强指导和监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配合搞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三是加强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集中开展2次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活动,通报检查结果,督办整改。

3、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一是巩固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化建设水平;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盘活农村集体“三资”;三是稳步开展“三村”产权制度创新试点。选择1-2个村办试点。

4、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合作社规范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大力开展规范社创建活动。三是大力开展培训。重点加强合作社负责人和辅导员培训。

篇3:市经管局年度经济工作总结

检查结果显示, 各运营企业均从组织保障、客户宣传、危机管理、培训落实、政府协同等方面着力强化了“成都本地网”服务保障机制。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各分公司均成立了由一把手或分管领导牵头的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明确了业务职能和责任归属, 并把“本地网调整”工作纳入1—3月重点工作;启动和逐步开展了立体化宣传, 启动了包括媒体、户外、服务界面、短信群发、外呼等方式在内的立体化宣传;制定了危机应对流程, 并在系统实现和人员培训演练上开始落实。

在各市政府统一部署下, 各地使出浑身解数, 提出“家喻户晓”的宣传目标, 积极寻求各种媒介作为载体进行宣传, 整体宣传效果较好。资阳运营商户外广告较为全面, 海报、公告落地媒体、营业厅, 营业厅DM单、易拉宝、宣传展架摆放齐全;成都地区各运营商公告、海报均张贴在显著位置, 公告、海报均上线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等媒体;乐山、眉山各运营商均张贴了公告、海报, 印制了DM单并上线当地主流媒体, 完成了对乐山地区客户的部分群发, 并对乐山—眉山通信时长超过50分钟的用户开始外呼告知;内江运营商媒体广告、营业厅海报、公告发布到位, 电信公司LED上滚动播出了“本地网调整”有关信息。

各地区运营商积极落实服务措施。电信公司“两地直通”套餐已上线, 移动、联通公司“两地直通”套餐正在加紧落实, 移动公司已开始预约受理;各运营商主营业厅服务人员业务知识总体掌握较为全面, 能熟练回答用户问题;各运营商完成了系统上的业务咨询、业务问答模块, 移动公司专门建立了“客情快报”制度, 客户反映、咨询的热点问题通过10086前台归集并反馈至项目组, 以便迅速做出更新和应对;各运营商内部均建立了周报制度及危机事件快速应对流程、投诉预警流程, 并积极同当地消委会沟通协同, 共同保障客户权益。

篇4:市经管局年度经济工作总结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26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一直很关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并在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成绩喜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受到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农村经理管理工作在其开展的过程当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负担。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制约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常见问题

1.1 “三资”登记台账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资”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管理的大问题,但是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部分地区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登记台账管理还有待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统计方面具有很大的难度,记录不完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各农户对本地经济资源没有全面和精准的了解,对于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就不容易把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团队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多,基层工作条件有限,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涉及到的问题更多,再加上多数工作在一线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者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同时加之老龄化问题严重,部分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都是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

1.3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视不够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于农村经济管理乃至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各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但各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缺乏有组织的引导和转移,致使富余劳动力盲目转移,增收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上当受骗,误入歧途的现象。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

2 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保证农户根本利益

切实做好“三资”问题,是保证农村经济管理顺利进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三资”问题与农户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保障了农户的根本利益。要建立完善的村务公开制度,给农户了解农村经济工作人员工作动向和工作情况的机会,拉近村干部与农户之间的距离,满足农户的基本权利,给农户吃上“定心丸”。要建立民主监督制度与审计制度,通过民主监督和财政监督,使“三资”得到有效利用。建立完善的村镇招标制度,防止村干部独揽“三资”使用权利。

2.2 加大农村经济管理团队培训力度

要想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是关键,只有农村经济管理的人才得到保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工作质量。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结构问题首先应该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不但可以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活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2.3 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各地各级要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培训引导,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健全乡村劳务输出机构,负责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发布、组织好输出,避免富余劳动力盲目转移。同时,要着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职介机构,维护广大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跟踪服务,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稳定输出队伍,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导,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3 结语

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分别从“三资”台账管理、人才培养以及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总结了农村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对策,希望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肖姗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6,(06).

[2] 闫德友.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6,(06).

[3] 廖晋.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02).

[4] 肖姗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和解决策略[J]. 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5] 柏章荣.探讨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6).

[6] 郑洪玲.浅析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

篇5:市人社局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本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领导下,在玉阳办事处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当人社发【2013】51号”文件所下达的全年工作要点的总要求,结合玉阳实际,以服务城乡居民,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促进玉阳的稳定和谐为宗旨,以城乡居保、就业、再就业和转移就业为重点,立足本职创一流,全面完成并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就业工作

1、帮助实现就业情况。城镇新增就业181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8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1%;组织城乡劳动力参加市内重点企业招聘会75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8%;帮助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72人,带动就业280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324本。

2、就业培训情况。组织人员到就业训练中心开展企业岗前培训18人,组织参加志能激发培训9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0%。

(二)城乡居民保险工作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4年续保人数12214人,续保率100%;新增参保291人,完成的了2%目标任务;60岁以上符合条件人员待遇发放率100%;信息数据采集准确率100%,新发社保卡数5750张,完成目标任务的192%.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2014年参保缴费人数续保人数23632人,续保率100%,信息数据采集准确率100%。

(三)农村实用人才。2014年农村实用人才新增入库6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对我处5名乡土拔尖人才进行了届中年度考核。

(四)劳动关系

1、劳动监察工作。共采集本处用人单位信息30家,用人单位信息年检数30家;受理投诉调解纠纷案件6起,调解率100%。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2014年本处企事业单位共成立调解组织32家,到达了全覆盖的目标;受理仲裁案件2起,调处率100%。

(五)基础平台建设。村、社区基层平台建设“六到位”100%;全处共完成人社宣传报道25篇,完成目标任务的280%.二、主要工作特色

1、加强管理、明确职责

一是继续坚持例会制度,每季度的18号为村、社区工作例会日,汇报情况、反应问题、交流经验、沟通思想、完成报表。二是各村、社区按照市下发的考核标准开展工作。对社区、村专门制定和下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工作职责和考评细则,平时有抽查、有督办,年终进行全面考核。三是加强对村、社区基础性的工作的管理。四是强化与办事处人社办公室的联系,力争本中心的工作与全市同步并处于前列。

2、稳步推进,扎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新增、待遇发放、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制定方案。

1、成立工作专班。办事处成立了2014年玉阳办事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新增扩面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党委书记尚志平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行政主任吴学春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办事处驻村(社区)干部为工作组组长,全面负责推进全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玉阳人社中心为基础组建业务办公室,负责业务学习培训,方案制定,工作推动等相关工作。

2、明确职责。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各村和社区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进一步明确处包村干部为该村新农保工作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公安派出所负责提供户籍人口资料及身份证的办理工作;处民政办、残联等单位负责做好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参保衔接工作。

3、制定方案。玉阳人社中心及办公室牵头做好工作的统筹协调、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面负责联系掌握18个村(社区)城乡居保续保和新增扩面的进度。并认真学习市动员会精神和市相关文件精神,并充分听取了相关村、组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制定了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的《玉阳办事处2014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并明确了确保100%完成续保和扩面保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强化宣传动员,营造积极氛围。

(1)全面宣传。我处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全面深入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标准等。发放居民政策宣传资料3000份;做到了入户宣传率达到100%,资料入户送达率达到100%,城乡居民知晓率达到100%,创造“政策天天讲、标语处处挂,资料户户有、干部村村走、政策人人懂”的宣传氛围。

(2)系统学习。开展了全面的学习培训和辅导,由分管领导带领,开展多层次的学习和培训,由玉阳人社中心首先掌握好相关政策,培训业务骨干,安装了专门的电话0717-3229824,通过处干培训、村干培训,再到各村、各组的培训,层层推动学习,我们处、村、组上的干部全面掌握相关政策,让他们成为城乡居保的宣讲人,带头人,在全处上下努力营造了积极、浓厚的氛围。

(3)明确目标任务,确保落实到位。玉阳办事处2014年城乡居保参保人数12505人,收缴保费2679500元,人均缴费214元,新增扩面291人,扩面率完成2%的目标,续保率完成了100%的目标。(4)进村入户,确保60岁以上人员待遇发放落实到位。

3、多项并举,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领导重视,为城乡居民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1、为了确保城乡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辖区内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办事处成立了以办事处党委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为副组长,街道办主任,人社中心主任,村、社区书记,人社站副站长为成员的促进辖区内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领导小组。

2、制定本辖区法定年龄内(在校学生除外)有劳动能力的就业愿望人员就业率达到98%以上,零就业家庭就业率达到100%,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就业率达到100%,“4050”人员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街道所属社区全部达到省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二)摸清情况,查清底数,为实现辖区内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以社区为单位做好辖区内城乡居民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调查摸底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就业状况,通过上门走访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建立了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及就业、“4050”人员及就业、零就业家庭及就业、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及就业、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及就业、残疾人及就业、成年孤儿及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共9本台账;安排了专人定期到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了解就业信息,摸清了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为辖区内失业人员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

(三)多措并举,为我处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1)广泛宣传就业优惠政策,使失业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将摸底了解到的企业招工信息及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发布的就业信息拿回街道在宣传栏进行宣传,让辖区内失业人员及时了解就业信息。(2)收集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就业。一年来,我中心会同办事处先后组织了辖区内751名求职人员参加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用工招聘活动,分别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和平村举办服务本市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三场,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300余名城乡居民就业;推荐了辖区内95名有掌握专项就业技能愿望的人员参加了就业训练中心举办的计算机、叉车、电工电子、挖土机等专业的培训,通过回访,拥有专项职业技能的失业人员再就业之后工资待遇都有所提升。帮助本辖区80余人成功创业,并带动300余人就业。10月底,玉阳办事处服务企业岗前培训班在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结束。38名学员在10天时间里,集中接受了有关创业的一整套理论培训及商场模拟竞争演练,顺利考试结业,即将走上各自创业道路。(3)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援助,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一是加强辖区内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的联系,达成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的共识,及时为他们输送职工。二是与辖区内弱势群众和就业人员保持联系,对他们的就业愿望及时知晓,有针对性的为辖区内求职困难人员寻找就业岗位,为弱势群体就业提供服务。一年来,帮助辖区内19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就业。原油脂化工厂下岗职工李晓英,家有一子正在上大学,家庭非常困难,我们得知情况后,介绍她到辖区锦江大酒店做服务员,月工资1000元以上,使她有了稳定收入,缓解了她家的困难;双下岗职工夫妇张玉梅、陈亮,上有70多岁的老人、无工资收入,还有小孩正在读高中,家庭非常困难,夫妻两到处寻找工作,我们得知情况后,介绍陈亮到盛泰华庭当保安,月工资1400元,张玉梅推荐到梁记粥铺做服务员,通过我们的努力,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4)协调各方关系,落实就业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协助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小额担保贷款,为他们再就业,自主创业提供政策保障。经过不断努力,共协助180余名失业人员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

4、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成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玉阳办事处有32家企、事业单位全部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达到了全覆盖。

今年以来,本处企业共发生13起劳动争议案件,95%的案件由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得到圆满解决。

篇6:市金融局年度工作计划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责

机构设置: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京政办发78号),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为市政府直属机构,主要负责本市金融发展、金融服务、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风险处置工作等。按照文件要求,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内设10个处室,分别是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研究室)、银行服务处、证券期货服务处、保险与非银服务处、金融市场处、金融综合处、金融协调处、金融稳定处。成立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机关工会。

10月26日,根据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调整市金融局内设机构的函》(京编办行136号),增设应急打非处及场外市场处。

部门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驻京机构做好货币政策落实及金融监管相关工作;研究拟订本市金融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2.指导、推动本市金融市场、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组织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指导、规范各类交易所的设立和发展;协调推进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在本市的试点和发展工作;协调推进场外市场在京发展工作。

3.统筹推进本市企业融资工作;协调推动本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机构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协调推动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指导、推动创业投资基金、股权(产业)投资基金规范发展。

4.协调、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产品服务创新;指导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发展;协调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增强金融强农惠农能力。

5.统筹推进本市金融发展环境建设,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京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6.协调在京金融机构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参与本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研究制定引导社会融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参与研究拟订政府重大项目融资方案;协调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平台,为重点工程、主导产业、重要区域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服务。

7.协调、指导金融服务社会民生工作;引导、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率。

8.推进本市金融信用体系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参与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和信用奖惩机制。

9.研究制定本市金融业发展总体布局规划,促进金融机构合理布局;指导金融功能区、金融后台园区的建设发展,引导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进驻;监测分析各金融功能区、金融后台园区发展情况。

10.负责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审批和监管工作;负责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变更审批及日常监管;承担集体改制企业上市的产权确认职责;承担市属金融机构和地方审批金融机构相应授权监管职责;指导、规范金融中介机构发展。

11.推进市属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协调配合有关部门防范、化解和处置金融风险;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经营活动、非法期货业务、非法外汇买卖和反洗钱、反假币工作;负责本市金融应急处理机制建设,组织协调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2.指导、协调本市金融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3.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人员构成情况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部门行政编制65人,实际62人。

(三)本预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支持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生态环境为主题,以金融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为核心,以切实保障首都金融稳定为基础,进一步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促进作用,着力加强金融法制建设,着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着力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1.加快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金融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政策支持、统计分析和研究支撑。加速金融人才聚集,加快推动金融功能区建设,提高金融统计和数据分析,推动战略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首都金融竞争力和影响力。

(1)优化金融法制环境。加快推进本市金融立法工作进程,大力开展立法前期研究,为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2)完善政策支持工作。完善金融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根据金融业发展实际和金融机构设立新趋势,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高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政策导向性,积极做好政策落实工作。完善重点金融机构和中央在京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

(3)优化金融人才成长环境。围绕金融产业发展,完善并落实金融人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加速金融人才聚集,完善金融人才工作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构建紧缺金融人才队伍体系,搭建金融人才工作平台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金融人才之都”,切实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推动金融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深化金融功能区产业定位研究,研究制定金融功能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大政策导向,促进协调发展。

(5)加强金融统计和数据分析。进一步完善充分反映首都特征和地位的金融业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对首都金融相关统计指标的监测和分析,研究本市社会投融资总量指标体系,切实做好金融基础分析服务。

篇7:市公务员局年度工作总结

20**年,全市人事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人事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各项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才政策。经过精心筹备,我市于今年1月4日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行了部署。3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关于加快武夷新区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海西绿色腹地产业创业创新团队及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市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津贴实施意见》三个配套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人才政策体系。

(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是严格公务员管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全市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在编不在岗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二是做好年度考核工作。进一步细化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的具体标准,充分发挥考核奖惩的导向作用。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审核工作。三是严格表彰和奖励审核。推荐上报全国、省表彰先进集体79个,先进个人147人。市直机关政府表彰或与部门联合表彰184个先进集体,462名先进个人。四是扎实开展XX市公务员绩效考核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参加公务员绩效考核管理软件使用培训。

(三)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推进职称正常化评聘工作,认真做好各个系列(专业)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加强评委库建设。全年共审批确认专业技术资格4013人,其中高级432人,中级1874人,初级1707人。二是认真组织实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有871人通过考试取得各类执(职)业资格,审核批准324位企事业单位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专业技术职务的确认工作。三是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审批或联合下文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66个,其中高级研修班6个,培训人数达9000余人。四是探索开展技能实用人才荣誉称号评审工作。为保护和发展我市传统工艺,壮大实用人才队伍,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促进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我局制定了《关于开展地方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制作技能实用人才荣誉称号评审工作的方案》,并由市政府办转发,在全市范围开展评审工作。我市传统工艺美术实用人才荣誉称号先按工艺和制茶两个系列,分为师级和特师级两个等级,分别由县级和设区市两级评审的方法来组织实施。目前已有武夷山、建阳、建瓯、松溪、政和等5个县(市、区)正在进行该项工作。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XX市将口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

(四)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新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选2人,推荐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2个、人才1人,组织上报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个,引智千人计划项目1个。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海西绿色腹地产业创业创新团队及领军人才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开展海西绿色腹地产业创业创新团队及领军人才评选,根据申报对象和行业门类组建两个评审组,实行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内专家联审,对参评对象产值利税、科技成果、产品技术、行业地位、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评审,共评选推荐南孚电池等团队47个,上报市委人才领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制定了《XX市市属有关单位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津贴评选办法》,根据文件规定符合市政府津贴条件可直接享受的共有76人。另外按部门和系列分别组建经贸、农林、工程、教育、卫生、文化新闻等7个评审组,依托主管部门开展业内评审,对参评对象的思想品德、工作实绩、专业水平、成果表彰、业内知名度等情况进行评审打分,并按得分高低进行依次排序,评选出拟入选对象122人,报经市政府103次常务会研究通过后,全面兑现了津贴政策。全年共发放各类人才津贴112.07万元。二是加强国内外智力引进工作。2011年国家引智项目获批立项16个,其中重点项目1个,示范推广项目1个,资助经费共计56万元;省重点引智项目获批立项7个,资助经费44万元。引智工作连续12年位居全省前茅。积极对接第九届“6.18”外国专家成果项目8个,总投资7242万元,是全省组织对接项目较多的地市之一。组织企业参加2011年海外留学博士海峡西岸行人才与项目对接活动,与7位博士进行项目对接洽谈。此外,还推荐上报福建闽航电子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新获批1家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单位。三是编制发布了《XX市2011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含《武夷新区2011年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涉及我市紧缺急需人才分布的15个重点产业或行业的33个领域573个专业,招聘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48人。进一步引导人才向我市重点产业、行业、领域、项目、学科及地区流动,为重点项目建设和武夷新区开放、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主动开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活动。积极拓展人才服务范围,开展了“服务企业年”活动,采取多项措施,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召开了全市企业人才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流探讨如何做好我市企业人才工作,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为我市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二是收集上级和我市的有关企业的人才政策,编印《XX市人才工作主要政策文件汇编》、《企业人才政策汇编》,免费发放给企业和市、县相关部门,以推动人才政策得到更好地落实。三是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工作方面的建议和要求,为企业人才发展把脉,为企业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普遍性和个性化的人才服务,促进企业人才的发展。四是针对企业反映人才落户难的问题,召集公安、经贸、计生等部门领导共同协商,出台了《关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人员户籍管理工作的通知》,采取在规模较大、人才较多的企业建立集体户的方式,方便企业人才落户;规模较小,未设立集体会的企业可将企业人才的户口落户在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的集体户。五是畅通人才招聘渠道。组织我市企业参加“闽东北五市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和“福建省2012年大中专毕业生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专场招聘会”等市外大型人才招聘会。今年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各类招聘会8场,为企业招聘人才2000多人。六是建立人才工作企业联系点。下发了《关于做好建立人才工作企业联系点工作的通知》,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实行“点对点”服务,经常深入企业走访、调查,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提供日常人事人才政策咨询,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二、严格依法依规,扎实做好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工作

(一)做好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机关事业单位从社会补充公务员和工作人员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加强对用人单位编制、岗位聘用条件的审核,取消用人单位设置不符合岗位要求的条件,杜绝“因人设岗”、“量身定制”的现象出现。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考试录用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和招聘工作人员工作。同时严肃笔试面试纪律,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公平公正。目前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比例已达到90%以上,全年招录政府系统公务员321名,公安基层干警定向培养人员81名,公开遴选7名公务员(工作人员)到市直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全市359个事业单位(含中小学校招聘教师)招聘工作人员871人;通过考核的办法,简化程序,为武夷学院和市第一医院等单位招聘紧缺专业人才55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首次向台湾学生开放;同时注重不断创新,科学编排和发布招聘岗位信息,扩大了专业报考范围,既方便了考生报考,又有效减少了岗位招不到人的问题。根据岗位工作实际,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笔试考试方式,创新公开招聘选拔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做到择优选才。

(二)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按照省上关于“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可适当调整津贴补贴水平与标准”的精神,我局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南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综合平衡财政收支能力,在多次摸底测算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并参考其他设区市的做法,按照“同城、同性质、同职级、同待遇”的原则,提出调整提高方案,合理确定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水平与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全市平稳顺利地同步调整了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标准。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充分发挥了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市属经费自给事业单位增收节支和绩效工资的意见》,对市属经费自给、自主经营事业单位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业绩与贡献相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促进基层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相关部门。二是认真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今年共征集“三支一扶”岗位137个,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90名,完成99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年度考核,63名服务期满人员考核工作;会同民政、农业等部门做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招募工作,招募43名服务社区工作者、招聘46名基层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三是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全年举办了毕业生招聘会8场,通过南平人才网、人才市场橱窗栏发布招聘信息2000多条,共提供了1万多个岗位需求。认真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求职登记,建立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登记200多位毕业生求职信息,为100多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服务。组织实施“3年1800名”就业见习计划工作,发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37家,涉及机械、机电、化学、临床医学、护理等25个专业,提供就业见习岗位989个,有595名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被就业见习单位留用358人;同时积极向省公务员局、省财政厅申报22家见习单位448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33.6万元。发布了《XX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指南》,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提供方便,共有4606名闽北籍高校毕业生回原籍报到,占当年闽北籍高校毕业生总数的29.6%,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三、坚持统筹兼顾,规范人事业务有序开展

(一)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根据中央和省上统一部署,我市2010年基本完成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首次聘用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范运作,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调整和岗位续聘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已设置的不同专业系列岗位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对人员结构的要求,按学科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逐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科学优化配置。针对岗位设置后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研,并下发《关于事业单位工作调动人员岗位职务聘用及部分新招聘人员试用期满后岗位聘用问题处理意见》。目前,我市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已有了比较完善的配套政策,切实提高了主管部门在岗位调整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进一步规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根据中央和省有关人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联合市委组织部、编办、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流动调配工作的会议纪要》。

(三)做好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退休人员“两项待遇”,完成了全市5996名离退休人员调整津贴补贴工作。积极开展有益退休人员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健康讲座,重阳节游园,门球、钓鱼、棋牌类比赛等。组织了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参加了省上组织的建党90周年全省离退休干部书画、摄影展和“我的红色记忆”征文暨诗歌朗诵活动,取得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3名的佳绩,我局同时获得二项活动的组织奖。

(四)抓好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做大做强人才市场,发挥市本级人才市场的示范辐射作用。拓展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业务,全年新发展人事代理对象821人;新发展派遣单位8家,新增派遣人员708人;新接收毕业生档案4539份。为在企业工作的人事代理人员申报职称确认评审并通过69人。

(五)抓好信访、仲裁工作。按照信访工作规定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省长信箱、市长信箱、领导批示件的办理工作。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44件,受理网上信访56件,接待来访220多人次。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有落实。按时办理2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和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答复工作。在人事争议仲裁中,以调解为主,全年受理5件争议案,其中调解结案4件,开庭审理1件。

(六)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全年接受军转干部档案34人,计划安置26人,自主择业8人,已全部落实接收单位。扎实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按时发放退役金,免费提供各类招聘信息,办理创业扶持金。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注重教育疏导,做好接访、下访、慰问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企业军转干部队伍稳定。

(七)完成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市本级和XX县人事局按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一级达标要求,已顺利通过省委组织部考评验收。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人事干部档案全部实现达标管理目标。

(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数据库。指导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数据库建设,现已基本建成。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数据库稳定运行,加强人员、岗位管理,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岗位、人员变动动态管理机制。

四、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人事系统自身建设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开展争创全省人事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和市直单位“服务发展最佳科室(窗口)”活动,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市直单位第二批“党员优质服务示范窗口”;二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领导点评工作。局机关党委将领导点评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牢牢结合起来,采取了会议集中点评、工作现场点评、重点人事点评、个别谈话点评等形式,肯定了成绩,查找了问题,广大党员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三是开展第六轮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进行了动员部署,明确了责任分工,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以“走前头、作表率”为目标,着力服务中心,着力建设队伍、着力创先争优、着力贯彻《条例》,统筹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认真开展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积极主动向上级党委汇报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争取支持、指导和帮助,积极参加党建联系片“联动”。积极参加省公务员局组织的“三级联创”研讨会、人事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加强与县(市、区)人事局业务和党建工作联系,召开党建工作交流座谈会,开展人事系统乒乓球赛,加强上下沟通、互联互动,及时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推荐XX市公务员局等3个集体、李祥仁等9名个人参评2008—2011年全省人事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上一篇:七禾页环保协会社团简介下一篇:在关爱和尊重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