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24-05-1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精选10篇)

篇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试卷试题编制面向全体学生,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综合考查了九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全部内容及第四单元的少量内容。全卷共三个大题,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及能力考查题,共30个小题,知识涵盖面广,灵活性较强。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也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试题具体特点如下: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本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大部分试题源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对部分学生都不难解答。但要想考高分也较困难。

2、注重化学概念理解性及本质问题。

填空题中有2小题就是化学式的考查,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水平是难以答出此题。有2小题是对化学反应、物质性质、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必须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3、考试题有较强的灵活性。

小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知识灵活,学生难以理解。体现了新教材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对学生适当地设置了探究意识。

4、注重对化学用语和物质分类的考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次期中试题加强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如15题对中下等学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此知识模棱两可,纯净物和混合物分辨不清。

二、成绩分析

1、基本情况

九(1)班共50人,参考人数48,及格人数1,最高分61分,最低分9分,平均分29.90分。九(2)班共42人,参考人数41,及格人数20,最高分78分,最低分32分,平均分58.56分。

2、失分情况:(查卷)

选择题的第1题学生错的较多,可能是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透,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还不太清楚。选择题的第3题也有学生错,这本来就是书上的实验,做过,讲的时候也强点过多次,只能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下去没有看书。选择题的第6题,好多同学选择C选项,错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认真阅读题目,题目要求选的是不正确的选项。选择题的第7题,错的原因是学生不会看图分析,对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认识不清。选择题的第11题很多学生都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认为是氧元素,跟地壳以及生物细胞,海水中的最多的元素记混了。选择题的第12题错的原因,是有的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有的学分是完全没有掌握此类知识。选择题的第13题,原因在于学生多试验基本操作掌握不到位。选择题的第14题很多学生都选错,原因在于对原子的结构理解不透。选择题的第15题,因为是第四单元的内容,所以对学生有些陌生。选择题的第18题,只有几个学生选对,原因在于对托盘天平的使用及读书还不清楚。

填空题21题,九(1)班有些的连水的化学式都不会写,证明学生下去没有看书,需加强看书的力度。填空题23题,两个班的学生都在原子是由位于园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点的核外电子一栏出错,说明学生对原子的结构认识不清。填空题25题,两个班只有一个学生做对,原因还是在于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没有掌握。填空题27题,失分是学生没有审题,导致名称和符号写错。

能力考查题28题由于对物质的物理性质记不清,在书写文字表达式时很多都出错,有的处于笔误。

实验题30题的(1)小问也有大部分学生不会。(3)小问受到了图受到了物干扰,没有同学全对。

三、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化学用语不过关,双基知识落实不够。

2、题型训练少,练习中没有注重一题多变的活化思维

3、学生平时养成了粗心的习惯,审题不清。

4、概念模糊,学生不记忆所学知识点。

5、平时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少,自主探究能力不够,往往只是让学生“欣赏”现象。不注意实验的本质特征的探究导致学生对实验印象不深。

四、改进的措施

1、立足于课本,放眼生活和社会。使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并进。

2、重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适当把握知识延伸。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分步、分层过关,做到识记熟练,书写规范,并强化理解,让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用语的含义以及其重要性。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争取多让学生动手,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辩,多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篇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九年级英语期末质量监测试卷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试卷既强调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原则,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了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时代性、开放性”原则,并突出了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分析试卷,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题量适度,比分合理,难度适中,基本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试卷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注重基础知识,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踏实学习,夯实基础。难度系数适中,既有大量的基本题,也有读写综合等能力拔高题,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层次。

2.重视语境的创设,强调语言的实践性,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这些题型都强调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分析等思维过程,找出正确的应答,需要学生具有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二)学生完成试卷情况分析

1.任务型阅读能力不强,像一些完全可以从文章当中寻找出答案的题目,却因为受文章当中生词的影响,没有耐心仔细地阅读短文,因而失分严重。

2.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

3.综合应用英语这门语言的能力明显不足,缺少答题技巧和方法,这主要反映在书面表达上。

二、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一)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上做的工作不够多,力度不够大。

(二)对学困生缺少辅导。

(三)缺少对学生读写综合题方法指导,致使学生得分较低。

三、试题分析

(一)听力(15小题,15分)

因为学生普遍对听力 这是一道难度比较大的题,内容难,生词多,所以学生很难读懂短文,很难回答问题,进而导致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转述。

(八)写作(1小题,10分)

本题的题目为:假如你是学校志愿者俱乐部主席,如何根据每个志愿者的姓名、兴趣、爱好给他们安排工作。因为学生词汇量小,词汇掌握不牢固,活学活用能力欠缺,所以失分比较严重,另外,在书写方面欠规范,这些都是导致得分率低的原因。

四、今后改进的方向、措施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决不能满堂灌。加强听力、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大胆地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平时应多用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课堂用语组织教学,努力创设英语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对词汇、短语和句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机械记忆阶段,单词、短语的听写和背诵固然必不可少,但更应注重把词汇教学融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加强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多选用内容健康,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短文,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本的要求,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低目标,尽可能地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

参与课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篇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存在“碎片化”问题典型课题及分析

1. 版面“碎片化”

在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的性质部分, 正文只2页 (P113~115) , 共有597个字, 包含有实验4个, 表格4个, 图片5张, 段落15个, 平均每段不到40字;从版面上来看, 由图片、表格和不同的字体, 以及独立占行的化学方程式作为分割, 整个课文可以大致分割为12块 (加上页面分割) , 显得过于分散。

2. 课文知识呈现方式“碎片化”

如“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一个实验是物理性质;第二个实验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三个实验为物理性质, 然后带出了化学性质, 算是显示出较好的转接关系;后面三个化学性质;紧接着又是物理性质。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错安排, 但缺乏比较外显的逻辑关系。

二、课题内容“碎片化”所带来的教学问题

1. 课堂教学“碎片化”

一节好课应该有一个鲜明而连贯的主线, 如果教材将知识点分散成几个相互独立 (起码是相互逻辑关系不外显) 的实验, 课堂教学只能被实验牵着鼻子走, 把一个课堂变成了一个“实验——记录现象——呈现结论——实验……”教学过程的重复, 课堂也就变成了几个实验“碎片”的混合。

2. 学生阅读“碎片化”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阅读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部分。但由于课文排版“碎片化”, 阅读的时候感觉课文分布零碎, 内容四分五裂, 学生很难在这样的“碎片”中找出一条能串联所有知识点的主线, 不容易进行一个连贯流畅的阅读, 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理解也难免变成了“碎片”, 也不利于学生课外自学和探究。

三、课题内容“碎片化”问题的原因探究

1. 教材编写者放弃了以知识系统为教材编写主要逻辑线后, 没有找到更好的编写思路

教材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主要设计思路, 与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老教材编写主要是按知识体系来编排, 侧重于对知识内容的识记与再现, 如物质性质知识, 总是严格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顺序呈现。这种编排思路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知识, 但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分享思想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不利。新教材编写更多考虑了单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 基本只是简单地使用实验作为知识的载体, 而对于每个知识块或课题中各知识点的串联和逻辑线却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式, 就容易让人感到零乱, 表现出“碎片化”问题。

2. 大课题编排思路

以前面所举的课题为例, 相同的内容在大纲版教材分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一氧化碳两个课题, 两个课题起码要3个课时才能授完, 而现在的内容虽然比老教材稍有删减, 但知识容量绝对比原大纲版教材的两个课题相加的内容要多, 硬塞进一个课题内, 这样就使一个课题知识容量过大, 又不能让单个课题所占的篇幅过大, 就只能将陈述尽量简略, 把所有进行知识串联或将知识点形成外显逻辑关系的“次要”文字省去, 就变成了知识点以实验的直接方式呈现, 因此课文的“碎片化”也就成了必然。

四、课题内容“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 更多以生活中的事例或活动方案作为知识呈现方式, 解决课题内容缺乏比较外显的逻辑的问题。课题内容要符合以下观点:“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3点) 。

其次, 应采用大章节小课题的编排形式, 最好能做到一个课题用一个课时完成。因为一般老师在课时安排上更倾向于将一个课题内的内容在尽量少的课时内授完, 这样更利于练习的处理、实验的准备和安排。比如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分为2~3个课题进行授课, 将有关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变红的探究实验独立出来, 在时间上这样更能保证学科过程的完整。

最后, 如果可以的话, 最好能适当减少九年级化学知识量方面的要求。

篇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不能说化学使环境恶化,同样,说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也不妥。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并不能对世界做什么改变,只是人们掌握了化学原理之后,在进行生产和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让这个世界发生了某些人为的改变,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一些破坏,而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又危害人类。

比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使水质发臭、鱼虾死亡,被污染的水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食物中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农药化肥的使用还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使生物生存受威胁。

又如,塑料等合成材料制品的使用,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废弃的这些物品却让环境遭到污染。由于不能降解,废弃在环境中的这些物质将长时间留在环境中,并威胁动植物的生存。有些动物因为误食了塑料薄膜之类的物品,阻塞消化道,最后痛苦死去,而植物可能由于土壤中塑料制品的阻碍,影响其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枯萎。

最近频繁曝光的“癌症村”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另一方面也说明化学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对人类和自然生态会有很大的危害。

总之,我们开山采矿获取生产原料,会破坏地质地貌和森林植被;我们开足马力地生产,会排放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类健康,危害动植物生长;我们生产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影响着地球生态。当我们呼吸着雾霾弥漫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时,不会感觉世界绚丽多彩。

所以,在绪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化学这门学科应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应介绍一些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的。在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让利发挥到最大,弊降到最小,则需要人类的智慧。如果不想在一开始的化学教学中介绍化学学科应用造成的弊端,那也不必做些粉饰,以免教学过程中前后矛盾,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建议删除“绪言”二字之后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并删除绪言内容中的最后一句“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广义上是指地球上的总水量,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补充和更新,人类利用这些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是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的第一标题。“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人类拥有的”,这也不免让人感觉到人类好像是自然界的主人,显得自私、狭隘。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就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认为探明到的或有能力利用到的资源就是人类拥有的,从而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进行疯狂地侵占和掠夺式地开发,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考虑其他生物的利益。人类在获得自身利益方面,确实有很大收获,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困境:环境污染、资源耗尽、能源枯竭、人口爆炸、物种灭绝等。这些困境,历历在目,有的还在不断加剧。现今,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为了人类的未来,人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人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员,不应以主人自居,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和征服者。很显然,“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与“人类跟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理念相左。这一点学生也能感知到,在课堂上问及“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一说法好不好时,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好。他们在初二地理课中已学过水资源的知识。查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书,在介绍水资源的内容中,没有“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种说法。

从这个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看,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而不是介绍人类拥有哪些水资源。况且,在生产生活中,人类是利用水资源而不是拥有水资源,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影响。这个标题既与课文内容不符,又有些标榜人类是自然的统治者之意味,不利于环境友好意识的建立。所以,建议不要用此标题,改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或“水是宝贵的资源”为妥。

篇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命题

本试卷以新课标为依据,体现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方向,本次试题贴近学生实际,从总体情况上看,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识记积累、语言运用、诗歌鉴赏、专题、阅读、写作等内容全面涉及。本次测试是积极开发综合性新型试题,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自然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型小而活,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失分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这块有8个小题,八(1)班的从第1、4、5、7、8题失分严重,八(2)班的从第1、3、4、5、6、7、8、题十分较严重,特别是第7、8两个小题,八(1)、八(2)班的基本上没有学生去做,都是留空白,不知道写什么;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学生的背诵默写情况不容乐观,审题较粗心,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从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或语段信息去认真、严谨审题;全面、严密答题的思维习惯极为欠缺。许多学生对答题角度与答题的要点把握不住,导致许多学生卷面失分的主要原因。这在主观性较强,文字表达较多的题目中问题尤为严重,学生大多缺少明晰的思维。

2、对于阅读理解部分这块有两部分共有9个小题,第一部分是说明文,第二部分是记叙文文,两个班都一样说明文失分的学生要少些,而记叙文失分的较多,9-12题是课内说明文阅读。题型为两道表述题、两道选择题,四道题目一道考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一道考的是石拱桥创造性设计的优点

是什么、一道考文段引用唐朝张嘉贞和张鷟话,理解有误的内容,一道考的是本段用什么说明顺序,这道题难度不是很高,符合初二学生认知水平。所给文本很短,只要学生能以平静的心态认真研读文本,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然后仔细辨别语句中文字的差异,那么这几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虽然篇目很短,但是两个班做下来的情况还不够理想,在以后的训练重要得多多加强。

第二部分13-17题考查的是课外记叙文,这一部分15-17题的得分率特别低些,究其原因,一是15题属于鉴赏评析能力检测,而16题是对文章画线词的理解,并发挥想象,对其表情加以描写的考查,第17题是仿写大部分的学生不会写都是照着试卷上的原句抄下来,从批改试卷上来看,这些题对学生都有一定难度;二是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往往读了一遍就将文本放在一边,不愿再去反复阅读,而记叙文的阅读却恰恰需要耐心的阅读和冷静的思考。

对于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学生作答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题目要求阅读不仔细,审题不到位。这可能由于做题时心态不够平和,比较浮躁而致。二是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检测的题目,学生一般只把握了最表层的含义。三是表述题,学生回答不完整,缺少条理,表述不清楚。四是文章主旨把握不了,导致有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题目不会做。

3、作文部分:

本次期中考试作文是以《感受幸福》为话题来写,从大部分学生写的作文来看,这个题目作文失分有3个方面原因:一是语言表达欠缺,有部分学生句子不够通顺,语言罗嗦,错别字较多;二是审题不当,把握不住

核心要求,内容陈旧,缺少动人之处。三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大部分学生只写了几句话,就找不到写的了,之所以以后要给学生多多训练。

三、学生答题情况

(一)从考试结果来看,这份试卷有一定难度。

八(1)班:总人数:48人,实考46人,平均分41.033分,及格3人,最高分:70分,最低分:17分。

八(2)班:总人数:49人,实考48人,平均分25.875分,及格 1人,最高分:63分,最低分:1分。

(二)进步方面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文言古诗的背诵、仿句能力、换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三)不足之处

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第7小题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

2、学生的仿句能力虽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针对仿句题型比重的加大和形式的多样,此项举措的实行已刻不容缓。

3、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这一个体现在8小题关于辩论会题目,题目要求担任其中一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可很多学生写的却不是辩论会内容。

4、作文分数普遍不高。作文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一大难题,整个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上30分的寥寥无几,让人心理真不是滋味。

四、改进措施:

1、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而教师也未能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平时应严格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培养自学能力。

2、在课文学习中语文基础部分仍应多巩固,同时引导生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具体句段的分析与赏析,注意分析表达的针对性与全面性,注重关键词句的作用与利用。加强练习与引导,强化学生的审题与解题中细致与严谨的思维习惯,关键词与关键句意识,注意其在审题中的作用与答题中的体现。

3、写作方面先着重于立意与选材的训练(这两点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今后教学将多进行审题指导,对写作应进行范文例析,并提倡多练笔。

4、加强个别辅导,在整体成绩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多培养高分,尽可能减少低分。

五、今后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一是朗读能力训练;二是书写能力的训练;三是生字词识记的训练。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支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年的考试中,这方面试题的占分比例也有所增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持

续抓紧抓实。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文言文教学强调“言”、“文”并重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文,都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宝库中的精品,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课标”指出,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要强调“言”、“文”并重,所谓“言”指文言基础知识,所谓“文”指的是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言”是理解“文”的基础,而离开“文”,实际上也很难学懂“言”。因此,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强调反复诵读,要读出情感,读出语气,读出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其书,自己去归纳总结,去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问题,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掌握了必要的文言知识,阅读浅易文言文也就不难了。

(3)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从中接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的中考阅读题更注重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阅读吸收与阅读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4)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篇6: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10-11学龙塘念民小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402班语文考试质量分析2010年11月10日上午,龙塘念民小学举行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时间为 8:40-10:20,下午全校老师集体阅卷,考试具体分析如下:

一、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参考56人(全勤),其中及格人数为24人,优秀人数2人,及格率42.86%优率3.6%,均分52.83。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优秀人数偏少,只有两人,要注意尖子生的培养,同时更要注意差生的跟进,其中有30分以下的就有6人,30-60分的26人,这就说明了很多的学生知识掌握的还不牢靠,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积累进步提高,同时优生也能看清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二、试题解读及分析

试卷共计分为三个大的部分:A部分为语言基础部分(60分),B部分为阅读理解部分

(20),C部分为书面表达部分(20分)。试卷侧重词语的积累和句子的积累,注重知识的拓展,难度偏大,分量中上。A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有课本知识演变而来总计有34分,其他为知识拓展题目,如:修改病句,按要求改句子,给句子排序。本部分知识偏难,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很难得到五十分以上。B部分课内阅读8分,课外阅读12分,题目中等偏难,由于四年级的阅读水平有限,所以感觉很多人做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学生有待在阅读上面下功夫继续提高。C部分的书面表达部分相对要理想的多,16分以上的占了大部分,这也说明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不错的。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基本上题目都有完成。卷面整洁度良好,大部分学生书写工整,但也有个别学生比较潦草,尤其是作文书写以及阅读部分的答案写的比较凌乱。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1)第一部分学生无法体会成语中的个别字的意思,从而不能正确答题,还有句子的改写做的也不是很好,学生无法改写出相对准确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日积月累中的背诵也很马虎,很多人会背诵但是写不来字,所以错别字较多。

(2)第二部分错误率较高,主要是学生无法把握阅读题的做题方法,同时课下的积累也相对贫乏,所以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也无法把握住题目的主要意思,所以得分也相对不高。

(3)第三部分写作基本上都能够拿到十六分以上,个别的同学的字迹有些潦草,还有一部分跑题的,主要是这些同学审题做的不够细致,这也是本套试卷中做的最好的一个部分。

四、思考与建议

1、以后工作的改进

(1)学生错别字较多,应该重视生字词的教学,尤其要多在备课中下功夫,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记住生字、生词。(2)句子积累,应该让孩子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孩子记忆得深刻。同时注意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利用早自习时间背诵自己喜欢的东西。(3)学生的拼音基础差,所以上课时尽量摆脱方言的干扰,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读音。(4)提醒学生充分审题,理解题意非常重要。(5)指导作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挖掘,富有真情实感,抓准细节描写。

2、考试后的反思

篇7: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这次我校举办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我想大家都在精心的做着试卷分析这项工作。我所交的学科是三年级语文。对于三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似乎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牢固程度估计过高,当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的心理很不是滋味,因为成绩考得很不理想。为了往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卷整体分析

本次语文期中测试,从内容看,主要测试一至四单元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但有几题题量非常大,分值却很少。这样虽然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但很难能拉开分数。

二、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我们班一共参加考试的有47人,及格的有18人,及格率38%。其中最高分81分,最低分5.5分。可以说我班的成绩不太理想。

三、试卷各题情况分析

1、第一题其实是卷面书写,这道题得分率很高,就及格同学字写的不太规范的没拿全分。

2、第二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这道题得分率不是太高。很多学生由于拼音基础比较差,很多词语没有拼出来。比如让写“试验”这个词语,很多人写的是“实验”。还有几个同学错别字很多。这可以看出学生拼音基础差,对字词默写掌握的不是很好。以后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

3、第三题是选多音字、第四题是形近字组词、第五题选词填空、还有九、十两题课文内容填空和古诗默写。这几题正确率非常高。特别是九、十两题做的非常好。可以看出我平常要求学生每天都背课文取得的效果非常好。但有几个同学还是没得住分,是因为眼高手低,只会背,不会写。这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疏忽。以后要在多度的基础上要多写。

4、第十一题是阅读短文题,这道题得分率非常低,特别是第一小题给汉字注音,这道题做的非常差。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字词还是太少。后面得几题是主观题,学生很多是答非所问。这也说明学生对课外阅读短文理解能力差,以后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短文,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5、第十二题是习作题,这一道题的题目是半命题。因为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期中考试前页练习过很多次,这次期中考试题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很大的原因也再我。这是我教学过程中的最大疏忽,我之前没讲到。以后我会尽量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让学生学到的更多。接下来我重点分析下我班作文失分的原因:①、字体不太工整,错字别字比较多。②、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当,有很多学生一篇作文下来只有一个句号收尾。③、有的学生格式不正确,要么是题目没居中或没写题目,还有几个同学分段后每段前一行不知道要空两个格。更有甚的有个同学一段下来没有分段。④、很多学生写作文抓不住中心,写作文像打流水账。这几点让很多人在作文上没拿到高分。当然也有作文写的好的同学。这道题分值很大,因为以上原因,我们班这道题得分差距很大,相反,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分值差距比较小。这道题是我们班及格率比较低的最重要的原因。

四、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2、对个别同学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学生默写识记能力,让学生改掉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养成理解记忆的习惯。让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

4、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应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5、习作。作文教学应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

6、我是今年刚踏入工作岗位的老师,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以后也经常像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当然也要不断的学习充电,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篇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化学组陈富贵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编制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考查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章内容,总分为60分,试卷结构分为选择、非选择两部分,知识涵盖面广,灵活性较强。与中考题量基本一致,难易适中。

一.试卷分析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本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大部分试题源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但要想考高分也较注重化学概念理解性及本质问题。

2、注重对化学用语和物质分类的考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次期中试题加强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如11题,很多学生对此知识模棱两可,分辨不清。14题看图解答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在上学期难以弄清楚此知识点。

3、通过实验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探究的设置,强化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16题信息采集于课本,又有别于课本。学生必须掌握好了有关知识后才能准确的解答。不仅考查了学生,还考查了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对知识的翻新;13题对装置优点课堂上老师要讲解给学生,这也是实验中的注意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年级总人数519 ,总分 15769 ,平均分 30.4 分,90分以上14人,优秀 2.7 %,80分以上的49人, 优良9.4%,合格人数177人,合格率 34.1 %,2、透过学生答题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理解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表达式等等。

(2).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3).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5).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有关量的计算。

三、今后师生努力目标

1.增强质量意识

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精讲多练,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研究与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及时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训练。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中争取多让学生动手,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辩,多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5、加强计算题的训练,注重解题格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第11题 第12题 第18题 12.如图半径为30 cm的转动轮转过800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 . 13.在今年“全国助残日”捐款活动中,某班级第一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奉献自己的爱心.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50,20,50,30,25,55,25,这组数据的众数.13.现有一个圆心角为90°,半径为8cm的扇形纸片,用它恰好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该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 cm. 14.某商品的价格标签已丢失,售货员只知道“它的进价为80元,打七折售出后,仍可获利5%”.你认为售货员应标在标签上的价格为 元. 15.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17.如果x2+x-1=0,那么代数式x3+2x2-7的值是.18.如图,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连结AC,BC,分别以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BCFG. 线段DE、线段FG、弧AC、弧BC的中点分别是M、N、P、Q.若MP+NQ=14,AC+BC=18,则AB的长是.三、解答题(共10小题,总分96分)19.(本题共8分)(1)解方程:2(配方法)(2)解方程:. 20.(本题8分)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且∠BAC=20°,=.请连结线段CB,求四边形ABCD各内角的度数. 21.(本题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1)x+2m-1=0,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的值及该方程的根.(第21题图)22.(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点M在PB上,且OM∥AP,MN⊥AP,垂足为N.(1)求证:OM = AN;

(2)若⊙O的半径R = 3,PA = 9,求OM的长.23.(本小题满分10分)商场某种商品平均每天可销售30件,每件盈利50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件商品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 2件.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据此规律,请回答:

(1)商场日销售量增加 件,每件商品盈利 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在上述条件不变、销售正常情况下,每件商品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日盈利可达到2100元? 24.(本小题满分10分)省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甲 10 8 9 8 10 9 乙 10 7 10 10 9 8(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 环,乙的平均成绩是 环;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25.(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半圆的直径,将半圆绕点顺针旋转45°得到半圆,与交于点.(1)求的长;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26.(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C=45°,AD是⊙O的切线交BC的延长线于D,AB交OC于E.(1)求证:AD∥OC;

(2)若AE=2,CE=2.求⊙O的半径和线段BE的长. 27.(本题满分12分)如果把一个自然数各数位上数字从最高位到个位依次排出一串数字,与从个位到最高位依次排出的一串数字完全相同,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叫做“和谐数”.例如:自然数64746从最高位到个位排出的一串数字是:6、4、7、4、6,从个位到最高排出的一串数字也是:6、4、7、4、6,所64746是“和谐数”.再如:33,181,212,4664,…,都是“和谐数”.(1)请你直接写出3个四位“和谐数”,猜想任意一个四位“和谐数”能否被11整除,并说明理由;

[来。

(2)已知一个能被11整除的三位“和谐数”,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x为自然数),十位上的数字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8.(本题12分)如图,以点(一1,0)为圆心的圆,交轴于、两点(在的左侧),交轴于、两点(在的下方),,将绕点旋转,得到.(1)求、两点的坐标.(2)请在图中画出线段、,并判断四边形的形状(不必证明),求出点的坐标;(3)动直线从与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顺时针旋转,到与重合时停止,设直线与交点为,点为的中点,过点作于,连接、.请问在旋转过程中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的度数;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一、选择题 1.C 2.A 3.A 4.D 5.B 6.C 7.D 8.D 二、填空题 9.0,2 10.3200(1-x)2=2500 11.72° 12.13.50和25 14.2 15.120 16.m﹤2且m≠1 17.-6 18.13 19.(1).(2)3,0.6 三、解答题(答案仅供参考)20.解:连结BC。

篇10: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6~10 ABCBB

11~15 BCCAB

16. basketball 17. July 18. ten/10 19. week 20. gym

21. A 由“不要紧”可知“没有人可以让任何人都满意”。故选A。

22. B try to do sth. 意为“努力做某事”,是固定用法,故先排除C、D两项;由“但他们失败了”及“他们打了一架”可知“他们努力不生气”,故B项正确。

23. D be busy doing sth. 是固定用法,意为“忙于做某事”,故排除A、C两项;B项后少了介词for,故正确答案是D。句意为“我们都在忙着为即将到来的英语考试做准备”。

24. A 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时,形容词要后置;肯定句中用something,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用anything,故选A。

25. C 本题考查“祈使句+or+陈述句”结构。or意为“否则,要不然”。故选C。

26. B be home to...是固定用法,意为“是……的家园”。

27. C until“直到……为止”;unless“除非”;though“尽管”;because“因为”。四个选项只有though放在句中才能使句意完整,符合结构要求。句意为“我喜欢乘火车旅行,尽管它不如乘飞机快”。故选C。

28. A according to“根据,依据”;look forward to“期望”;lead to“导致”;thanks to“多亏”。 根据句子前后的内容可知according to能使句意完整。句意为“根据这篇短文,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故选A。

29. B 表示“百分之……”要用“数词+percent”,percent没有复数形式。故选B。

30. C a number of…“许多……;大量……”,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the number of…“……的数量”,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故C项正确。

31. C 动词不定式短语作目的状语。

32.B 句意:为了使孩子远离危险,我们建议父母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advise sb. to do sth. “建议某人做某事”, advise sb. not to do sth. “建议某人不做某事”,均为固定搭配。结合句意应选B。

33. B offer to do sth. 意为“主动提出做某事”。

34. C try to do sth. 是固定用法。

35. B 在主动语态中,make后跟动词原形;在被动语态中,make后的动词原形前要加上to。故选B。

36. A conversation“交谈,谈话”;report“报告”;survey“调查”;speech“演讲”。由第三段中的this phone call changed his life(这次通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可知,此处应选A,表示“但最近和他妈妈的一次谈话改变了他的人生”。

37. D so“所以”;but“但是”;therefore“所以”;however“然而”,用于句首时,与句子的其他部分要用逗号隔开。由“他过去不常给他妈妈添麻烦”和空格后面的叙述,特别是第二段的Unfortunately, Martin still caused problems. 可知,此处应表示转折关系,再由空格后的逗号可知应选D项。

38. C 空格后的more difficult是形容词的比较级,而选项A和D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原级;选项B是形容词,修饰名词复数;much可修饰比较级,表示程度,故选C。

39. B 由His mother couldn’t afford to pay for her child’s education. 可知,为了做到这一点,她不得不工作,所以经常不在家。

40. C look after“照顾,照料”,是动词短语,应用副词修饰,故排除D项;A、B两项意思不符合语境。well是副词,意为“好,好地”,符合语境“他的妈妈尽可能好地照顾他”。

41. D 由“不幸的是,马丁仍然闯了不少的祸”和“他经常麻烦缠身”可知,他对学习不感兴趣。be interested in意为“对……感兴趣”,故选D。

42. B worried“担心的”;patient“有耐心的”;careful“仔细的”;serious“严肃的”。由“她没有放弃尽力帮助他”可知:他的妈妈非常有耐心。故选B。

43. A make a decision是固定搭配,意为“做出决定”,故选A。

44. D argue with“与……争吵”;say不与with搭配;discuss的搭配为discuss sth. with sb. ; talk with“与……谈话”。由后面的with可知,B、C两项首先排除,而A项在此不符合语境,故应选D项。此处句意:老师说马丁有必要跟他妈妈谈一下。

45. C to one’s surprise 是固定搭配,意为“令某人吃惊的是”,此处surprise用作名词,意为“惊讶,惊奇”。

46. B 分析该句结构可知,空格处在此引导一个表语从句,且在从句中作needed的宾语,what有此双重功能,故选B。which可以引导表语从句,但意为“哪一个”,表示有范围的选择;that可以引导表语从句,但在从句中不作任何成分;how也可以引导表语从句,但只能在从句中作状语。

47. D see“看见”,强调看见的结果;notice“注意”,指注意到某事或某物,强调动作;help“帮助”;watch“注视”,强调状态。分析上下文可知,爸爸虽然不再与我们在一起了,但他一直在注视着我,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状态,故选D。

48. A since“自……以来”;before“在……之前”;after“在……之后”;when“当……的时候”。由my father died, I have been afraid of being alone…可知,此处符合“since+一般过去时态的从句,主句用完成时态”这一句型特点,故选A。

49. C always“总是,一直”;hardly“几乎不”;really“确实”;just“仅仅”。由下文的He has been working hard and is now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his class. 可知,马丁确实发生了变化,故选C。

50. B advice“建议”;love“爱”;idea“主意”;decision“决定”。通读全文可知,是妈妈的爱使他改变了,故选B。

51. D 根据文章第一段第二句话“In other words, they have more chances to choose a good job while people with little or no education don’t. (换句话说,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一份好工作,然而接受过较少教育或没接受过教育的人却不行。)”可知选D。

52. C 根据文章第二段第一、二句话“Some people may think that a person should spend the best years of his life to get education only for a way of living. This was probably one of the earliest reasons of education. (有些人也许认为一个人应该把他一生中最好的岁月用来获取教育,只是为了一种生存的方式。这可能是最早的教育的原因之一。)”可推知此题选C。

53. D 该单词所在的句子是第三段的主题句,而该单词是该主题句的关键词。由本段的内容可知,教育的目的是从各个方面提高人的素质,由此可推知该单词的意思是“全面的”,故选D。

54. B 根据文章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Educated people are expected to be able to listen to good music, read good books, watch plays and most of all take an interest in the world. ”可知,受教育的人被认为能够听好音乐、读好书、观看戏曲,而最重要的是对世界感兴趣,故选B。其他选项都片面。

55. A 根据文章第三段的第一句话“Education is well-rounded and it is mainly for improving a man. ”可知,教育是全面的,它主要是为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故选A。

56. A 由第二段中For example, you may see someone putting on a heavy jacket. This is the effect. (例如,你可以看到有人穿上厚的夹克。这是结果。)可知,“有人穿上厚的夹克”是结果。

57. B 由第三段中What are the possible causes? Maybe he bullied another student. Maybe he is just being picked up early. Maybe he is being given a prize! 可知,A项“他欺负别的学生”;C项“他被提前接走”;D项“他获了奖”,这三项都可能是Abi去校长室的原因。只有B项“他去购物”在文中没有提及,不可能是原因。故选B。

58. C 由最后一段中Cait, 13, was trying to fall asleep when her 8-year-old brother, Doug...Cait’s father appeared and explained that Doug was sleepwalking. 可知,当Cait要睡觉时,她的弟弟在梦游。

59. D 本题为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所述,D项中,Tim再次迟到是原因,他老师生气是结果。而其他三项都没有因果关系。

60. C A项“事实和谎言”;B项“工作与睡眠”;C项“原因和结果”;D项“生活和梦想”。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以实例的形式阐述了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故选C。

61.No, she didn’t. Because she thought the man would/was going to hurt her. 由第一段中的Although he was smiling, the old lady was worried. “Is he going to hurt me?”可知,这位老妇人起初并不信任Bryan,因为她认为Bryan会伤害她。

62.It was very normal for him to help others. 用It’s+形容词+for sb. to do sth.表达“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是……的”。

63.虽然她看上去很疲倦,但是她还是微笑着为顾客服务。 al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意为“尽管,虽然”;look tired 意为“看起来很疲惫”;serve the customers意为“为顾客服务”;with a smile on her face意为“她面带微笑”。

64. a(small)note,nine (more) 100-dollar bills(under the note) 由第五段内容可知,当女服务员带着找回的零钱返回时,她发现在桌子上有一张小纸条和九张100美元的钞票。

65.Love/Kindness needs to be passed on./We should give out friendly hands to others.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爱需要不断传递下去/我们应该向别人伸出友爱之手”。

66~70 EBDAG

One possible ver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orld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ell, it’s important to know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Here are some different opinions of learning different cultures.

上一篇:吉林大学章程下一篇:项目建议书(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