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三学生和家长谈初三学习

2024-04-22

与初三学生和家长谈初三学习(精选9篇)

篇1:与初三学生和家长谈初三学习

与初三学生和家长谈初三学习

有人说“黑色的高三”、“灰色的初三”,这意思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我想告诉各位,如果没有真正进入初中毕业阶段就把人生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次拼搏看得如此可怕和乏味,那其后学生和家长的心态和学习效果必然是可想而知。

许多有经验的初三毕业班教师常对学生们说,只要确定合理的目标、调适好心态并投入努力,通过“中考”,每一个学生都能升入适合自己的学校。也就是说,在“初三”这块调色板上用心调色,初中毕业阶段的学习生活决不会是“灰色”的。

复习与预习

在暑期的时间里,“准初三”的学生们应该在复习与预习中作好过渡和衔接的各种准备:这里所讲的复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整理。建议向应届毕业生借一本考纲,藉此检查一下以前各科学习中的薄弱知识点;在自行钻研的基础上,与同学切磋互补、共同提高。一时解决不了的难点可以留待开学后请教教师务求弄懂弄通。而预习这一环节的必要,在于它虽不能无师自通、代替今后的课堂学习,但至少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新一轮的冲刺热身阶段。其实有不少指导自学的读物,完全可以把预习者推向“领先一步”的境地。再说课本编排的重要原则是承前启后和循序渐进,即使是化学这一门全新的学科,通过预习也能够让我们在略知一二之后培养和提升学习兴趣。一个经过了八年寒窗的初中生是应该具有这种能力并且享受这种乐趣的。

学习和娱乐

不要一提到毕业生的娱乐问题,家长就气急败坏地反对。健康的娱乐不但能使学生们健全心智,而且更能使其学会正确分配劳逸比例、主动掌握作息规律,做学习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每天选读一些精粹的文学小品、在繁忙的考测之后听一场音乐会,看一次画展,选择风和日丽的休假日,全家进行一次短途的旅游观光,在饭余茶后和伏案攻读的间隙,一家人讲讲笑话,其乐融融肯定要比家长一味地训斥和责难更能使子女们感到亲情可贵而产生迎头赶上的信心和力量,从而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

当然,对于“娱乐”家长应该适当加以引导:例如导致青少年沉湎难拔的电脑游戏。一边“学习”、一边套着耳机听的流行歌曲、还有看那些“连环画”、动漫„„。初三学生自己更应有所警策,审时度势,戒绝这些“嗜好”,将有益的娱乐作为初三年级发奋攻读的一种调味,使紧张的初三学习变得多姿多彩。

对于“初三”这个话题自然还有许多可说,比如,要精选练习册和辅导读物的问题,不要用补品、营养品冲击正常合理的膳食结构问题。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用以祛病强身、避免长期挑灯夜战导致“白日做梦”、影响课堂学习等问题;对于这诸多的问题,如果不能认真思考、积极解决,当然也就成了“问题”;反之,每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应该共同“执笔”、以“初三”这块调色板上的五色,画好第一幅色彩缤纷的春风得意图。

篇2: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 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 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 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 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 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 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 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 当堂没听懂, 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 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 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提高听课的效率外, 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 要学会记笔记, 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 在认真听讲的同时, 还应该记好笔记。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首先, 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其次, 要上好学生实验课, 课前必须进行预习,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六、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 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 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每节课后习题和每章课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 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以后做, 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 多思多问, 不留疑点, 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 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 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 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七、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 使知识系统化。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或公式以及全文的基础上, 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 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

八、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篇3: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六、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每节课后习题和每章课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七、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或公式以及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

八、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化学教学和科学普及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参加化学晚会的筹备、演出,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等等。

篇4:初三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应对策略

一、班集体建设

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 发现初三学生的内心存在很多矛盾和压力, 有来自于家长的、自身的, 还有教师的。因此, 需要重视初三年级段的班级文化建设, 营造一个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班集体, 让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在民主、宽松的班级心理气氛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一) 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室环境

我们可以在教室内部三面墙壁上大做文章, 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室环境。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可以摘录一些针对初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记录一些解压的心理放松技巧;挂一本班级心情日记 (每位学生轮流记录每天班级的一件趣事) ;等等。左右两侧的墙面上由班级擅长绘画和文学的学生合作自主设计布置背景和内容, 背景布置一般要雅致、清新, 内容的确定则充分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 可以一个侧墙做一个专题。笔者之前班级的学生就设计过有趣的科普园地、学生天马行空的习作、时事评论、名人访谈录、英文名言名句、谜语等非常有意思的专题内容, 课间很多学生喜欢浏览这些区域, 让大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调节, 暂时忘掉学习上的烦恼。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太大,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体育锻炼课、中午10分钟午间谈话时间、午餐和课间休息时间等来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这对放松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有效。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心理小游戏, 及时了解学生的焦虑水平, 传授给学生一些缓解焦虑心理的放松技巧和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决定班队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 把班队活动课交给学生来上, 提供给学生体验成功的舞台, 因为成功的体验能减少学生学习的焦虑。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分散学生对学业的过度关注, 也可以改变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消极意念, 使他们心理得到一定放松。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班队活动课, 邀请某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家长给学生传授成功的秘诀;或是共聊亲子沟通话题, 如在孩子毕业前夕让父母给孩子写一封信, 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当着爸爸、妈妈的面阅读书信, 并交流自己的心声。在笔者的课堂上, 有些学生一边看信一边就流泪了, 有些家长听孩子发言时也流下了眼泪, 教育效果非常好。

体育活动课上, 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体育运动, 跑跑步, 打打球, 等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应对紧张繁重的学习, 而且也可以密切师生间的关系, 促进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在中午就餐时间, 教师可以在教室播放节奏柔和舒缓的轻音乐或学生喜欢的歌曲来消除学生一上午紧张学习后的精神疲乏、糟糕情绪。午间谈话时间里, 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聊国内外热点新闻, 大家畅所欲言。

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 营造相对活泼宽松的班级心理氛围, 可以为初三学生提供释放学习压力的机会。当我们的生活开始因为丰富而变得精彩, 那么, 学习的焦虑也就已经在远离我们了。

二、老师或同学辅导

(一) 重树心态

对于出现过度焦虑情绪的学优生, 教师要帮助他们及时认知、调整。一是要让他们对烦恼有正确的认识, 把学习挫折当成提高学习能力、优化学习策略的契机, 让他们巧妙地度过学习“高原期”;二是教会学生善于捕捉生活、学习中的快乐因素, 学会与过去比、与自己比, 自得其乐;三是培养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让他们不要事事与别人争先后、比高低, 将个人利益、名誉看淡一些, 以乐观的态度审视困难, 从另一个角度克服困难。

对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也上不去并出现高度焦虑的中等学生, 教师要尽量给他们鼓劲, 让他们知道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试前剩下的时间、充分复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且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因此, 对于这些学生,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励。比如, 让他们在学习的地方写一些小纸条, 如“踏踏实实复习, 不急躁”“请把注意力从担心转到学习活动上”“不和别人比, 只做自己该做的”, 等等。这些小纸条会帮助他们稳定情绪, 找回信心。

对成绩中下的学生, 我们要及时引导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有研究显示, 考试成绩低分组在学习焦虑各维度的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高分组。因此, 我们对低分学生的教育特别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 及时引导他们早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并结合利用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确定自己专业化的道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很多的社会实例也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比常规的教育途径更有效。

(二) 学法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爱平和车宏生老师在《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和投入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关于“心理统计学”学习经验的调查》中指出, 学习上失败引起过高的焦虑, 会导致学习态度消极, 学习效率降低。要改变这种效率低下的状态, 教师必须传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此外, 没有具体的目标, 人们会不知所为, 焦虑随之而至。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 让目标引导行为。具体做法是:可以把长远的、较大的目标细分到近期的具体目标, 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听讲、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每道难题的克服;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次考试进步一点点。让学生通过努力在短时间体味到成功, 增强自信, 从而慢慢远离焦虑。

另外, 引导学生积极吸收老师和身边同学好的学习方法, 养成适合初三学习的习惯。一般初三教师都具有多年教学经验, 有的甚至多年以来一直在带初三, 他们对于中考的重点内容、题型、解题方法等都有深入研究, 在复习时传授给学生的种种方法对学生来讲就是捷径, 这将极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地达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课堂45分钟的效率和课后反思对于初三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三) 技巧释压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麻烦, 感觉压力实在太大或者情绪非常糟糕时, 运用一些心理放松技巧会起到非常有效的释压作用。譬如:简单的深呼深吸法——把一只手放在胃上, 用鼻子来吸气, 一边吸气, 一边把胃挺出来, 然后用嘴把吸入的空气慢慢地吐出来, 反复进行。此外, 还有冥想松弛法、肌肉松弛法、大笑法、按摩法、听音乐法、运动法等。

(四) 指导求助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当压力太大, 自己无力解决困境时, 千万别闷在心里, 一定要学会主动向自己信任的人求助。建议学生可以主动寻求父母、亲戚、朋友、老师等人的帮助支持, 或者打心理热线电话找心理专家咨询解除焦虑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情绪找到一个宣泄口, 使学生顺利渡过危机关头, 尽可能以平稳的心态迎接中考。笔者观察到很多初三学生最信任、最愿意求助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好朋友, 因此工作中笔者就经常会借助于同伴的力量来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极端行为。

对学生的辅导, 有些内容可以在班队活动课开展, 有些活动则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渗透。教师应与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不着痕迹地将这些技巧传授给学生, 这样学生的焦虑心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

三、家庭指导

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家校合力才能事半功倍。

(一) 创建安静和睦的家庭学习环境

安静的学习环境是保证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条件。有些孩子习惯于边听音乐边学习, 并自以为这样有助于消除紧张, 轻松学习。但研究表明, 音乐在车间、市场等智力活动水平不高的场合能够营造愉快的气氛, 而在高智力活动的场合则往往容易造成分心, 降低效率。父母自己要做不看电视、不玩电脑的好榜样, 并多看书读报,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 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面临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考, 父母往往比孩子还要焦虑, 担心孩子发挥不稳定, 担心孩子练习做得不够多等。这时, 告诉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否则会大大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 增加孩子的焦虑心理。每天孩子放学回家, 家长要及时关注今天孩子的情绪怎样, 发现孩子情绪不高、脸色阴郁等异常表现时, 应尽量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孩子如果不肯说, 家长应在私底下悄悄向老师或孩子的好朋友了解情况。不管孩子在抱怨什么、发泄什么, 凡事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尽量正面引导, 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各种消极心态。

(三) 及时疏通亲子沟通渠道

家庭要成为孩子最坚实的港湾、最依赖的肩膀,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通畅的沟通渠道。很多初中学生出现各种各种的问题往往是亲子关系不良产生的恶果。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负担的沉重决定了很少有孩子会主动与父母沟通, 这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 主动地与孩子沟通。沟通时一定要讲究策略, 少谈学习, 多聊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学会表达对孩子的爱。有了良好的亲子沟通, 父母就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帮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绪。

对于沟通不畅的家庭, 家长也可以适当借助班主任的力量, 参与学校组织的专门针对亲子沟通的班队活动课或专家讲座。

(四) 保证健康的饮食管理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在家中, 家长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 如果孩子作业做得太晚, 应及时阻止其继续, 事后向老师说明情况, 一起分析原因, 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 帮助孩子改变不良的学习状况。家长还应该陪孩子一起锻炼, 这既能增强体质, 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体育中考成绩, 促进亲子沟通,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

篇5:为初三学生学习数学支招

一、课本要“预、做、复”

每堂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画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概念、定理、公式做出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好能把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二、上课要“听、记、练”

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放在课堂上着重听,必要时还需做好笔记,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单把概念、定理、公式背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能通过练来减少运算中出现的错误。

三、作业要“思、问、集”

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从典型题目中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同时,还应多树立数学解题思想,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对于难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结论还成立吗?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使用,做到绝不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

四、编织知识网络

我们学过不少知识,做了不少题目,但是脑子里的印象却往往是模糊、孤立的,必须经过比较和整理,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编织成网络,解题时就能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怎样的四边形可以判定它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分别有几条可以考虑的思路?它们的边、角、对角线各有什么性质?对称性怎样?不妨总结一下。

五、挑战特色例题

我们平时的作业往往紧跟当天所学的知识,并不难解;但是,看看近几年的中考和各区县模拟考,你就会发现:现在对同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已经大大提高,因此要认真研究一下,其中哪些知识学过了?我会解吗?有什么诀窍?例如,“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2m-n=0根的判别式的值为零,且x=1是方程的根,求m、n的值。”如果分别看两个条件,能列出关于m、n的方程组,但运算很烦。如果从整体上分析题意,就发现x1=x2=1,1+1=-m且1×1=2m-n,所以m=-2,n=-5。

六、补救解题失误

我们不要笼统地埋怨自己解题时“粗心”,而应该把做错的题目研究一下,是不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顾此失彼;或者审题马虎,误解题意;或者记错概念、公式、定理;或者是心急慌忙,随意跳步骤,造成运算错误等等。只要找到根源,就能做到不让同一错误出现两次;只要把所有会做的题目都做对,就能取得优良成绩。

与以往课程相比,初三数学不但增加知识量,而且有质的飞跃———要求同学在深刻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初三的同学现在就要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学习数学,才能顺利挑起新的学习重任。

篇6:与初三学生和家长谈初三学习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认为:“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对一个人固然非常重要, 但是, 如果这些知识是死记硬背来的, 是与社会生活脱节的, 那么, 所学知识是不能为自己的生存和未来发展服务的。所以, 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学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而是要在学习中慢慢地养成、慢慢地掌握的。例如, 可以让学生慢慢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二、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 弘扬人的主体性, 这是主体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己应该主宰自己的学习, 未来的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人, 要生存, 要发展, 就得学习, 学习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 如果一节课都是平淡无奇, 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知识, 学生在漫长的四十五分钟内一定会觉得很累, 一定会厌烦这种固有的平淡的学习方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四十五分钟内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 这已经成为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健。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愉悦的课堂, 欢快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形成无意注意, 而且在无意注意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效果更佳, 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例如, 在《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一节中, 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某同学用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 在试管内的滤纸上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在试管口的脱脂棉上滴入一些氨水溶液, 过一段时间后, 会有什么现象?在讲解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由于天气热的缘故, 精神不是太好,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 讲解的时就这样比喻:“酚酞同学比较乖, 安静的坐在滤纸上看书, 而浓氨水同学比较好动, 从脱脂棉上跑到滤纸上找酚酞同学玩。”听了这一解释, 学生都笑了起来, 精神也都好了起来。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 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 激活神经系统,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 在教学中, 应设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多鼓励少批评, 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所以在学生成功时, 教师的适当鼓励能充分激发学生蕴藏在深层的潜能。

五、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 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了的方式, 具体说来就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 个体所偏好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同, 知识基础也不同, 这就需要教师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合理地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从而让每个学生进行有意义地学习, 使其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六、从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化学虽然是理科, 但课本中文字也很多, 考试题目中的阅读量也不少,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 因此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字中蕴含的重点内容。此外, 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思考是学习的核心。不同的题型其解题方式是不一样的, 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题。

以上是笔者对引导初三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化学所采用的六个方面策略。新课程教学实践证实, 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仍将继续探索各种新方法, 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新课程教学实践, 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多鼓励少批评, 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中学化学,初三,自主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陈德琥.现代学习方式[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04) :145

[2]贾秀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科教文汇 (上旬刊) .2008 (08) :68-69

篇7:初三学生英语学习的法宝

关键词:初三学生;英语学习;纠错本;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82-1

一、树立正确的纠错观

学习中的错误是伴随学生一起成长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学生亲身经历错误时,通过老师的深入分析,只有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并能纠正错误,才能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纠错本的使用不容忽视,使用好了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和管理好“纠错本”这一资源,多关注学生的纠错体验,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领悟科学道理、掌握学习方法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让建立和管理“纠错本”的教学辅助手段真正用到实处。无论中国的先哲,还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家,都惊人相似地认为,学生先前已有经验的激活、新旧知识的联系,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唤醒学生大脑积极思维,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纠错本建立起来以后,不能单为记错题而记错题,而应落到实处。

二、有效建立“纠错本”

初三开学伊始,我统一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比较厚的硬面抄,比较厚是因为这本纠错本要一直用到下学期中考之前,要硬面抄是因为这样纠错本不容易破损。如果是活页笔记本的话更能方便考前分类复习。初三下学期中考总复习阶段会做很多的中考模拟试题,所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典型试题很多,中考题中对英语的各项语法都会有所涉猎,因此对英语各部分语法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归类或使分块复习更有针对性。“纠错本”的内容设计排版不容忽视,可根据个人需要将“纠错本”的每一页在写之前对折分成左右两部分(可按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分割的比例),左栏用作收集错题,右栏用作纠错。错题一栏中主要是用于记录原错题,题目内容较少的时候可以将错题抄一遍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录在错题本上;如果错题过长,抄下来会浪费学生不少宝贵的时间,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把原题剪下来贴在纠错本上。纠错一栏主要用于找错、析错、改错和防错(剖析错解反思错误成因、分析解题思路、写出正确解答、注明注意事项和相关题以便举一反三)等等。在纠错一栏中用不同颜色笔注明为佳。特别引起注意的地方应该用红笔表明,以起到警示作用。错题与错题之间最好不要太拥挤,方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入同类型的题目,以及及时加入注释、反思或是心得等。这里分栏是有目的的,这样做实际是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试卷,在后续的复习中是很有针对性的。每次都要注明错题的来源或出处以及时间,如果是试卷,要注明本次测试的成绩,可以让自己弄清楚哪一块还存在问题,在总复习时,要在哪几块多下工夫。知识疏漏造成的错误,要针对错误找到相应的知识要点写进纠错一栏中,要注明错误的原因。这样在管理纠错本时可以更直观些,而且能引起重视,以免下次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

三、让纠错成为一种“习惯”

1.经常阅读,学会在纠错本中“淘金”。由于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不同,学生之间所建立的纠错本也不同,其中同等能力的学生,纠错本的交流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是互相提醒、互相借鉴、提高应试能力的良方,也是迅速积累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纠错本”的建立是基础,但正确运用好“纠错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纠错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学生最好在每天的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纠错本”浏览一下,或把纠错一栏盖住不去看,对着错题栏自己把收集下来的错题再做一遍,这样就会使“纠错本”真正发挥出其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题型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这样还真正给自己减负——减少复习错误的机率也就减少了错题进本的麻烦。时间一长,如果是活页的,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抽去已经很有把握的部分,这样“纠错本”就会不断地变薄。当然不是活页的也可以在纸的边角上做上记号或是直接划去完全弄懂了的题目,也会一样变“薄”。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相互切磋,博采众长。由于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不同,因此所建立的“纠错本”也不同。鼓励学生课外要多多与同学交流和切磋,从别的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可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通过交流和切磋,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互相提醒、互相借鉴、博采众长、共同提高。

3.勤写温故心得。写温故心得最核心的意义就是反思。一位心理学家提出“元认知”理论,即“知道我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通过写温故心得,学生可以让自己清楚地看到在这个知识点上的经验教训,从心得中得到了自我激励,找到自己学习的新的兴奋点。温故心得还能体现出学生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认真写心得更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有心理专家谈到,从某种程度上说,写心得是“态度决定意义”,态度有多积极,收获就有多丰富。

篇8:与初三学生和家长谈初三学习

有人说:“中考, 是一把尺, 丈量着初三学生在同伴中的高度。”

有人说:“中考, 是一柄锤, 锻出初三学生的钢筋铁骨。”

有人说:“中考, 对于初三学生, 是学习成长道路上第一次小小的挑战。”

还有人说:“中考, 是一场戏, 这场戏表演得是否精彩, 作为主角的初三学生自然责无旁贷, 作为配角的教师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的职责。

一、制订学习计划, 将学习热情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新学年开始时, 每个初三学生都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动力。此时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以便将开学初的热情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1. 学习计划要全面。

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应当对学习生活做出全面的考虑和安排。除了学习以外, 还要安排好锻炼身体时间、社会工作时间、文化娱乐时间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等。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 才能使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2. 常规学习和自由学习时间要分开。

制订计划时, 可以把除上课以外的学习时间分为两大部分: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 主要用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在常规学习时间内的学习特点: (1) 学习内容是最基本的, 此时学习质量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的质量。 (2) 学习任务是具体的, 主要由教师安排, 不必自己去安排。 (3) 带点强制性, 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 要接受教师的检查。

自由学习时间, 指的是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 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此时可以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 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欠缺。提高, 是指深入钻研, 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 总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自由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果, 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作用, 因此, 自由学习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

3. 长计划和短安排要结合好。

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学什么, 应当有个大致计划。但是, 由于实际的学习生活千变万化, 往往不好预测, 所以长远的计划不能订得太具体, 但是, 在学习上应解决哪几个主要问题, 心中应当有数。而计划的第一个星期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个星期每天干什么, 就应当制订得具体些。这样, 就把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分到每周每天去了。

4. 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考试前重点“补短”。

早晨或晚上, 或者说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 可安排诸如语文等侧重记忆的科目。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 可以安排比较枯燥, 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 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活动和适当的文体活动交替安排, 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交替进行, 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起。在计划中, 要处理好“长”和“短”的矛盾。期中、期末考试前夕, 重点要“补短”, 在期中考试取得效果的基础上, 再一鼓作气, 继续取得好成绩。

5. 从学习实际出发, 注重效果, 及时调整。

学习实际, 是指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时间的多少;学习上的欠缺和漏洞;教师教学的实际进度。制订了学习计划就要执行, 但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是在学习之前拟定的, 学习计划订得再实际, 也难免出现估计不到的情况, 因此, 要根据学习实际调整计划。在计划执行到一定阶段以后, 就应当检查一下学习效果如何, 以便及时调整计划, 使之更加切实可行。主要检查以下内容: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做了, 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 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 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及时调整计划或排除干扰。

二、掌握课前预习方法, 上课要打有准备之仗

进入初三, 学习任务繁重了。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而言, 学习仍在继续, 但容易出现疲软;对学习中等的学生而言, 其热情易被激发, 但也易冷却, 开学初的雄心壮志易被日益紧张的学习消磨殆尽;对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来说, 前两年欠下的“账”是压在其背上沉重的包袱, 如今, 七门功课排山倒海般地压在肩上, 更是举步维艰。如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让学生学会预习, 上课要打有准备之仗。

1. 首先通读教材。

课前预习首先要通读教材, 找出重点、难点;理解原理、概念、定理、公式;释难, 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 扫除障碍;归纳, 归纳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理清思路;摘句, 利用知识卡片或笔记本摘抄佳句或重要内容资料, 积累知识;质疑, 从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练习, 做一些课后练习, 检查预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给予具体指导:一是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二是当学生没有预习习惯时, 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练习, 预习从新课的练习开始。

2.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预习。

不同学科预习的任务有差别, 如预习数理化等, 重点应放在对概念、定理、定律等具体内容的理解上;预习语文、政治, 应侧重于对文章结构方面的总体把握, 通过对关键字、词和句子等的理解来掌握文章的基本思想;预习外语, 应侧重于单词与词组的记忆, 通过对语法规则及句子结构的学习来熟悉外国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惯;预习地理, 应注重于对地形地势图的具体形象的分析;预习历史, 应注意对事件发生年代及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掌握等等。

3. 默读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预习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 阅读时宜采用默读方式, 因为默读有利于发展阅读者的内部言语, 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有利于强化理解。

带着问题默读教材。心理学研究表明, 带着问题读一遍书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都高。在默读教材的同时,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以及有关资料和参考书进行独立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 边读边想可以使预习提高一个层次, 不但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课前预习主要是精读教材。默读教材分“粗读”、“精读”两个层次。“粗读”的目的是对教材有个初步印象。“粗读”是按课文单元或者章来进行。在阅读序言、目录基础上粗读一遍。“精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读, 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明确每个字的含义。“精读”的基本方法:一是各个击破法。先集中力量攻某个段落, 由于目标小、战线短, 见效快。二是纲目联结法。弄懂各部分的关系和纲目的联结点, 研究其中的思路。三是突出重点法。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中心内容。四是相互比照法。将这一节的特色和其他节比较, 更深地理解概念。五是循环阅读法。依据识记的规律, 采取阅读———复习———再阅读———再复习的程序, 如此反复, 直到学完内容为止。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一是全神贯注。二是积极思维。默读不需要考虑发音, 有利于思维活动的进行。三是减少回跳。回跳是一种重复阅读活动, 它是眼睛局限在刚读过的而又未准确理解的词句上, 因而减少回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默读的优势即加快阅读速度。

4. 认真写预习笔记。

预习必须要写笔记。写预习笔记的作用:一是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诱发其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 培养自学习惯。二是让学生先接受新知识的文字信息, 在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三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听新课, 学习效果好。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方法, 如用批注法或圈点法标出教材的重点。我国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他初读时, 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 再读时用蓝笔划出, 以后用黄笔, 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 (1) 即指读书与思索层层深入到的新层次。这是读书时最简单、最方便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 应该让学生从小掌握。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符号, 如:下划线 (_) 表示重要的内容;重点号 (……) 表示这是关键性的词语;问号 (?) 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在预习笔记中可以设一个“与同学们讨论的事项”或设“请教事项”栏。在该栏里主要记录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请教教师所得到的答案。这等于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了。

三、掌握听课方法, 把握好课上45分钟

有的初三学生认为, 上了八年学, 自然会听课了, 其实听课的效果差别很大。现在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会听课。如果忽略了对听课方法的指导, 就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学会听课, 才能走学习的捷径。

1. 认识课程结构, 抓住关键环节。

抓导入, 听出中心。教师的导言设计很重要, 寥寥数语, 却是一堂课的“纲目”,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概括了上节课的内容,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交待本节课讲的中心, 常常是书上没有的“珍品”, 凝聚着教师的高度思想认识与思维方法, 带有极强的启发性。教师要教育学生一上课就专心, 不能松弛、懈怠, 认真听导言, 就会知道本节课的中心内容。

抓新授, 筛出重点、难点。一般来说,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都是重点。教师讲重点和难点时的特点:提高声调;加重语气;放慢速度;板书用颜色粉笔标出;反复强调;将重点直接告诉同学。总之, 凡是教师突出强调的、反复强调的, 都要加倍注意。

抓过程, 基本思路听清楚。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步骤, 就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 特别要注意:教师课上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怎么把各种概念、原理综合起来说明问题的;怎么进行推理的。这一切都体现在教师讲课的思路上。边听边思考就可以由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抓结尾, 基本规律要掌握。教师的结束语很重要, 它是一节课的“小结”;是一节课知识的高度概括;是对这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点、难点的归纳;是复习的提示。要教育学生, 在结束课时, 要集中注意力听教师对一些规律性知识的强化。

2. 以听为主, 多种感官协同作战。

教育学生在听清楚、听明白、听完整的基础上, 将听和看、听和说、听和记、听和思、听和答结合起来。

听, 是指课上注意听教师讲授、同学提问、大家讨论、教师答疑。要注意听知识的来龙去脉, 弄清问题的关键和实质。旧知识要耐心听, 新知识要细心听, 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看, 是指认真看教材, 看必要的参考资料, 看教师的表情、手势, 看教师的板书。对实验现象要看得准, 看得快。

说, 是指复述教师讲的重点, 背诵基本概念、定理, 大声朗诵教师指定的段落, 大胆提问和回答教师的提问。

记, 是指记课堂笔记。记的内容包括:记纲要, 掌握知识结构;记疑难, 有待扫清障碍;记补充, 有利知识扩展;记教师讲课的重点、难点;记教师的板书、记教师所画的图表, 它往往是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记教师提出的观点和推导过程;记教师讲课的思路和思维方法;记灵感, 即听课过程中自己头脑迸发出的思维火花;记学习困难的地方。记笔记, 一定要以大脑为主帅, 思维为核心, 理解为标准, 以知识内化为目的。在课堂上要处理好听和记的矛盾。要以听为主, 以记为辅。如果记妨碍听, 就先不记, 而是集中注意听。因为有听, 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 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果学生不会记笔记, 教师要具体指导, 先让学生学习抄教师的板书, 以后再独立记。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笔记, 同时指出哪些该记, 哪些不该记, 逐步使学生学会记笔记。

思, 是指课堂上要思考。高效率听课的关键在于听课时, 多动脑筋, 学会思考。要教育学生, 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 从现象想到本质, 从特殊性想到规律性,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对问题要能够举一反三。不仅要注意听教师讲的结论, 更要在理解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 思考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答, 是指课堂上回答问题。要教育学生, 教师提问时要积极思考, 敢于回答, 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由于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多种感觉器官并用, 多种感官参与, 自然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听课的主动性, 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强了, 这对于提高学习质量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

3. 走出听课的误区, 不钻“牛角尖”。

听课时不能钻“牛角尖”。有的学生“注意力转移”的能力较差, 上课时, 教师讲的问题自己没弄懂, 就继续想, 此时教师已开始讲第二个问题了, 结果是第一个问题没想明白, 第二个问题也没听见, 一步跟不上, 步步跟不上。

教育这类学生,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个问题没听懂, 先记下来, 接着听第二个问题, 也可能在教师讲第二个问题时, 你第一个问题也弄明白了, 因为一节课的前后是互相联系的。假如实在没弄懂, 留到下课时再钻研, 或是请教同学、教师, 这样才能保证听课的连续性。

4. 新旧知识相结合, 便于记忆。

任何一种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听课时要结合教师讲解,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听课能做到七分旧、三分新, 听起新课感到亲切, 不生疏。新旧联系便于理解, 也便于记忆, 因为把新知识纳于自己旧知识的体系, 让新知识建构在自己的智力背景之中, 易于掌握。

四、掌握复习方法, “过电影”效率高

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是学习制胜的法宝, 学生每天的学习只要花费不多的时间来完成“过电影”回忆的过程, 就可数倍地提高记忆力。

1.“过电影”的地点和时间。

记忆知识, 运用“过电影”的方法, 可随每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可选择下课后在走廊休息的片刻;可选择在课桌上伏案时;可选择在林荫道上散步时;可选择在一个幽静的环境里;可选择睡觉前;可选择起床后。如睡觉前“过电影”, 就要躺在床上把一天学的知识回忆一遍, 把所学的知识做个总结,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并围绕一条主线把这些知识串起来, 这实际上是把教师讲的知识进行消化、记忆。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由浅入深的过程, 是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 这样就能把知识的精华牢记在脑中。这种方法所用的时间不多, 但效率很高。

2.“过电影”的内容和时机。

“过电影”的内容因学科的不同而有别, 如语文课后想:教师讲了一个什么题目?这个题目里分哪几部分?这几部分的关系是什么?中心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把教师讲的内容在大脑中像过电影似的过一遍, 这既是记忆, 又是归纳、总结, 对提高学习成绩大有益处。

如果记忆的材料较短, 记了几遍后可以“过电影”。回想不出来, 就可开卷看一下, 然后继续“过电影”, 直到记住为止。如果记忆的材料较长, 应该分成几部分来完成, 否则会因疲劳, 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悦, 影响复习效果。一般而言, 应在把记忆材料背到八成熟后, 闭上眼睛试着背诵, 在脑子里“过电影”。这样可以断绝外界的种种刺激, 排除干扰, 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 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学生每天的学习只要花费不多的时间来完成“过电影”回忆的过程, 就可数倍地提高记忆力。以一个人每天上6节课计算, 每节课后用两分钟来“过电影”回忆, 中午和晚上休息时再分别以几分钟回忆所学内容便可产生长久的记忆,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一定要教学生学会“过电影”。

3.“过电影”的方法具有普适性。

“过电影”的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学生时代就采用这种方法。他认为,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很简单的事, 只用一分钟时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也说过, 当读完一段之后, 就应当把书关上, 自己把思路走一下, 如果走不出来, 再去看书, 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 别人为什么走通了。

运用“过电影”的方法, 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能及时明白自己的弱点, 即薄弱环节、“死角”;能增强记忆效果。但“过电影”时, 一定要竭力回想, 实在记不住的再翻书, 这样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能及时抓住重点、难点, 把知识系统化。

五、掌握记忆方法, 全方位查漏补缺

1. 避熟就生, 层层筛选。

记忆由两部分组成, 既要记又要忆, 这就要学会筛选。筛选知识犹如筛米。把知识记几遍以后, 忆一下, 像过筛子一样把没记住的留在筛子上再记几遍, 然后再用大眼筛子过一遍, 又把没记住的留下。答得顺利而且正确的内容可以作为“米屑”处理;而对一些答得较困难或答不上来的问题, 将其作为“米粒”, 整理出来。如此循环反复, 直至记住为止。

筛选时, 要“避熟就生”, 即跳开熟悉的内容, 集中精力记忆掌握得不好的内容。假使每次都从熟悉的内容开始, 以生疏的内容结尾, 那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这是因为学习开始时, 精力充沛, 记忆效果好, 越到后来越生疏, 出现记忆疲惫, 学习效果越来越差。运用筛选知识法记忆, 既可节省时间, 又可节省精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

筛选知识时, 要将知识点分为三类:A类是已经熟练掌握了的;B类是初步掌握但不熟悉、易出错误的;C类是没有掌握的。复习的时候以B类为主, 适当涉及C类, A类就不用管了。这样筛选后的复习可以节约时间。

2. 全方位查漏补缺, 避免低级错误再现。

中考前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查漏补缺”。所谓缺漏, 即上面所说的B类、C类知识, 指的是学过的内容有些被遗忘了, 有些没有真正理解, 以及在过去的作业、考试中曾发生过的错误。低级错误是指重复出现同样的过错, 即在以往的考试中曾经出现过的错题, 在以后的考试时再次做错。聪明的学生不是不犯错误, 而是善于察觉或接受别人的指正, 立即改正错误, 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的学生进步快。

查漏补缺的基本方法:一是提问法, 即提几个问题, 出几道习题, 看看漏洞是在什么地方。二是资料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常见错误分析

梅英俊

(张家口市桥东区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英语书面表达常见的错误大致包括内容、语言、语法、词序、书写等几个方面。对此, 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有:积累词汇和短语, 扩大词汇量;重视语法知识, 活学活用基本句型;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 提高写作能力;实行书面表达的面批和互批;大量阅读和方法指导等。

关键词:中考英语;试题;易错;分析;策略;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41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法, 即翻阅过去的作业、试卷和“错题集”, 是查缺漏的好办法。三是目录法, 即对照课本目录, 逐章逐节回忆知识的梗概, 像在自己脑中放录像一样, 凡模糊不清的即为缺陷。缺漏查出来了, 再分析原因。四是网络法, 即补缺漏, 要像补网那样, 联系相关知识补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查出漏洞后, 在复习时要根据自己实际, 确定主攻方向。复习时要遵循的原则是:先紧后松, 先多后少;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结合;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单项复习与综合复习相结合;文理学科交错复习。

六、掌握初三学习起伏规律, 调节考试心境

1. 学习心理状态起伏规律。

根据初三学生整个一年中学习心理状态起伏变化情况, 将之划分为跃进期、稳定期、焦虑期、突破期、求战期五个阶段。跃进期, 学习成绩有一个飞跃, 这段时间大概在9至11月。然后成绩处在一种有一定变化的动态稳定期, 这段时间大概在12至1月。接着学生自己会感觉成绩不仅不见上升, 还有下滑趋势, 这阶段属于焦虑期, 这段时间大概在2至3月。如果心理调适得当, 过了焦虑期就会有第二次飞跃, 这阶段称为突破期, 这段时间大概在4至5月。学生这时知识和考试心理准备趋于成熟, 成绩稳中有升。进入6月, 学生则处于求战期, 以充分的准备和健康的心理迎接考试。

2. 学习能力起伏规律。

初三学年中, 不仅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起伏变化有规律, 而且从学习能力发展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 (2009) 09-0027-03

同时, 《标准》中还对初中毕业生的写作标准做出了明确描述, 即:能根据写作要求, 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

看, 起伏也是正常的。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 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学生的这些能力不可能齐头并进地发展。如英语“字词句”学习, 主要依靠记忆力, 到了“段落篇章”学习阶段, 就需要较强的理解力和概括能力。这时如果学生理解力发展不够, 学习成绩就可能出现较大的起伏, 一旦理解力发展起来了, 学习成绩也就相对稳定地上升。有的学生长于记忆, 有的长于思考, 有的则长于发现;有的学生机械, 有的学生灵活。所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可能恰好能发挥学生的长处, 也可能限制了学生的长处, 学习成绩也就随之起伏。

此外, 考试本身也会导致学生成绩的起伏。考试本身受多种因素牵制, 如考题的难易程度不一, 考题类型学生是否熟悉, 考题本身是否严谨等, 都是学生考试成绩起落的原因。所以, 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起伏要少指责, 多教给学生调节的方法, 争取把考试心境调节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茗.当代教学管理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篇9:如何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兴趣;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教学语言;鼓励;科学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上初三后才开始学习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成绩又与学习兴趣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使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是化学启蒙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学生“减负增效”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加强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上好精彩的第一节课,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一课是绪言,教师可以用几个成功的“小魔术”——“白纸变图画”“喷雾作画”“清水变牛奶”“空中生烟”“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引入新课,带学生走进化学的天地,引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用好课堂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教学中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将一些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结果准确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变看实验为亲自动手做实验。例如,分组完成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实验,分组探究“催化剂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和“燃烧的条件”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实验,分组进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化学实验的快乐,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使学生切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

最后,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如做无壳鸡蛋,利用家庭用品制作简易净水设备,除水壶中的水垢等,使课内实验得到延伸和补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提升兴趣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可以运用大量生动的事实,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和思索,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养金鱼时为什么要先把自来水晾晒一段时间;烧水的壶用久了,壶的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锅垢”,水壶使用的时间越久,积存就会越多,“锅垢”究竟是哪里来的;为什么风有时候能把火吹灭,有时候却让火烧得更旺。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丰富语言,强化兴趣

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富有粘着力,用这种语言承载信息,如同食物上有了色和香,能引诱学生去品尝,可以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并能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激发兴趣,引人入胜。

一些必须记住的基础知识,可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或顺口溜等,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讲加热KMnO4制氧气的步骤时,可将其简化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为了方便记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茶、庄、定、点、收、利、息”。讲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遇酸碱显不同颜色时,可以用口诀“紫色石蕊酸红碱蓝、无色酚酞碱红算不变”。CO还原CuO实验中的操作要点可以写成:“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听课当作一种享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鼓励,巩固兴趣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的学科,不存在基础的差异,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鼓劲、打气,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把化学学好。鼓励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在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很好,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为他鼓掌,以表示认可与肯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尤其是那些取得巨大进步的同学,应当着全班同学给他发阳光卡以奖励,让全班同学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还可以充分利用每学期两次家长会,把对学生的认可、表扬、鼓励通过家长传递给学生,以表示对学生的认可。适时、适度的表扬和奖励,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稳定和持久。

五、科学探究,拓展兴趣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简单的化学科学实验探究。科学探究过程中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学生要自己动手做实验,就得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这样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到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而且还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懂得学生的内心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积极创设更好的学习情景,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真正从内心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愉悦和满足。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旭平、江家发.初中生化学学习的障碍成因与对策[J].化学教学,2004,(5)18-20.

3.周少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30-31.

4.刘雅莉.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6):30-31.

上一篇:很详细:《某五星级酒店-厨房各岗位说明书-22页下一篇:寄情山水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