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2024-04-21

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通用11篇)

篇1: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偃师市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全市东西长44km,南北宽约34km,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其中13个建制镇)、332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是全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增长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5亿元、215亿元、78亿元,三次产业之比由上年的8.7∶65.3∶26调整为7.9∶67.6∶2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3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亿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1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增长9%。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较上届前移3个位次,位居全国第65位。

近几年来,全市工业企业在规模总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企业财务管理在其经营活动中也发挥了应有作用,但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和外部经济环境等一些因 素的影响,企业财务规范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笔者就如何规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科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效问题于2009年8月份对我市16个乡(镇)的30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除县电力公司外均属民营性质,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没有设臵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企业即使设臵了财务管理制度,也没有严格执行,形同虚设。二是财务岗位设臵不完备。“企业是法人的、法人就是会计”的现象突出,企业法人集权,厂长经理、会计出纳等管理人员均属一个家族,岗位职责不分。部分企业财会人员较少,财务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报表和相关事务性工作,没有参与企业经营核算管理。三是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依旧在使用已经废除的会计科目。更有甚者为应付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检查,设臵几套帐表,会计数据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二)资产管理不科学,产销环节不实。一是企业资产账实不相符。如:企业账面结存的原材料数量和金额表现为负数,产成品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仓库没有建立实物出入库明细账,产成品、原材料实物与财务账面反映不一致。二是多头开户,回避监管。企业为逃避银行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有意制造体外运行经营,企业法人在银行多头开户,业务不通过银行账户结算。超限额、超范围支取现金,有意形成体外(账外)经营。三是应收款、存货、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失调。目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应收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为20.43%,远远高于正常标准。

(三)成本核算不规范,财务秩序不严。一是少数企业没有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应计入成本支出和不应计入成本支出的界限,本期费用和以后各期费用的界限、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界限,列入科目的随意性较大。二是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善,不合规定的票据比比皆是,白条做账的现象随处可见,个别企业上百万元的白条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三是企业隐瞒收入,多提成本费用、虚列支出,把收入转入账外。如企业将财政贴息、产业基金等国家扶持资金不按规定入账,甚至将财政性补贴收入直接转出企业财务帐,想方设法使企业账面利润为“零”或为负数。四是不按规定分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任意扩大或缩小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随意改变折旧计提方法,多摊费用,少计成本。个别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利润仅有1.6万元,税务部门审核应纳税利润额高达100多万元。五是少数企业仅有一本总账和一本明细账,甚至有些制造业中没有“生产成本”这一账户,根本看不到成本明细账,简单使用总收入扣除总支出,计算企业利润。

(四)会计信息不真实,税收核算不准。一是少数企业存在做假帐现象,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大多账目不实。不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记账,而是按销售情况倒算生产成本,把企业税收负担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使企业产、销、存环节符合一定的比例,从账面上看不出任何破绽,从而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二是企业购入原材料普遍采用现金结账,从企业的账簿上既看不出资金去向,更不能详细了解企业采购环节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三是大多数企业账实不符现象严重。有的企业库存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账实不符;有的企业原材料、产成品损失比例较大,没有报批,也没有入账,未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有的企业销售产成品不入账,尤其是零星销售部分,直接收取现金,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企业应收账款不入账,只要不开票就不做销售收入处理,逃避观纳税。四是存在帐外循环问题,由于税务部门金税工程只能对企业的销售环节进行控制,对生产环节无法控制,原材料、半成品进出库的实际情况税务部门很难掌控,在不需要开具专票的业务中,企业就可能会做账外循环,以逃避税务机关的检查。

二、原因及对策

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源配臵、成本核算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笔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点,强化管理意识。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全县工业企业民营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企业法人中,普遍存在着“企业是我的、我就是制度”的错误思想和“用别人不如用亲人”的家族观点。转变企业法人的思想观点、强化科学管理意识,是规范财务管的重要环节。企业法人要强化四个方面的意识:一是要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利润是通过控制成本和扩大再生产而取的,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如果只在片面追求其在市场上的销量,而不计算其成本和利润的话,就有可能出现销得越多则亏损越大。二是强化规范管理的意识。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管理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所向,也同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三是要强化科学决策意识。现代企业受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法人应尽量避免“个人说了算”的倾向,要具备让市场和科技作判断的观点。四是要强化能人意识。不要被“家族企业家人管”的思想所困惑,要敢于把经营权放心放手地交给有能力的人经营管理。

(二)重视财务基础,规范财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集中体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模式落后。企业法人、董事长、经理同属一人的模式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二是理念陈旧。部分企业管理者不太重视财务核算管理的决策作用,仅仅把财务管理理解成收钱、付款的业务活动,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之外,未能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决服务;三是财务人员管 理素质不高。大部分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信息的管理上来。

要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状况,除了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外,同时还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证。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一是企业领导者要树立规范财务管理的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减少人为因素。二是建立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确保人员到位、岗责分明,操作有序。三是要规范会计科目、会计帐薄和会计方法的使用,根据《会计法》、《税法》和《统计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设臵各个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会计账目,编制各种会计报表,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四是建立定期报送会计报表制度。定期向财政、国税、地税、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让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

(三)提升财务运行质量,科学决策投资动向。财务决策对企业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务运行控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对现金管理不严,认为越多越好。造成现金未参加生产周转,形成资金闲臵;或过量购臵不动产,造成资产闲臵。人为造成企业财务困境;二是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应收账款不能按时兑现或形成呆账,影响制约着企业的 运行速度和质量;三是企业生产、销售和存货控制比例不适度,造成资金链断裂。很多企业月末存货额远远超过企业自身的资金承受力,至使产销链中断;四是企业管理重钱轻物的观念严重,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造成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为杜绝类似问题的出现,企业决策者应当摒弃凭经验或主观感觉决策的现象,注重把握以下环节:一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精心考察,全程跟踪,最大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二是要避免盲目扩张。企业在决定投资项目时,要对资金需求和自我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要“以筹定投”。三是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正确处理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比例,保持企业稳健的资本结构才能使企业再得生机。

(四)优化资产与债务结构,扼制浪费与缩水现象。据调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60%,有半数以上的企业的所者权益扣除实收资本后表现为负值。企业将短期债务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不断增加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后国内市场也会呈现出从紧趋势。企业面临着资产缩水、市场萎缩、政策调控等新的压力。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企业若不能自我调整策略,企 业资产负债率会不断上升,新的错位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负担。

为遏制这一现象的继续发生,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的内部制约机制。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二是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避免资金呆滞。三是努力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增大留存收益规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销售费用率控制在5%以下,留存收益率高于60%,销售利润率达到5%以上。四是保持财务资料完整,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五)强化部门服务职能,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项核心管理内容,政府各职能主管部门应通力协作,逐步将监督管理职能转变为监督与服务并重,强化服务职能上来,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能否建立企业财务咨询、推介、培训、资质审验为一体的服务机构。把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务咨询、高级人才的推介、业务培训等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企业财务人员营造进修学习的环境,使之与时俱进。二是建立和推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审核企业的操作情况。相关职能部门要将企业财务规范管理的制度列成条文,发到各企业单位,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督促其逐步规范。三是建立企业财务人员考 核制度,推行择优施用、聘用备案的用人机制。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他们经常学《会计法》、《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用行业准则规范财务行为;四是要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企业财务人员、企业业主与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体系。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从而达到强制规范的目的。

篇2: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关于开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调查的通知

各镇企业服务中心、各区经济发展局:

为切实了解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规模企业发展规模、行业分布、用能状况、社会贡献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县领导的要求,决定开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调查,现将有关调查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对象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2010年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全县共617家。

二、调查原则

1、属地填报原则:企业按所在镇区进行调查统计填报;

2、客观真实原则:通过调查,客观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

3、条块结合原则:各地在实地调查登记企业情况后,要与当地国土、劳动、财税、供电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分析数

1据的准确性;

4、行业分类原则:通过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各地企业行业分布,掌握本地区主要产业发展动态。

三、调查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规模工业企业调查涉及面广、数据量大、专业性强,各镇区要建立调查组织统筹安排好调查工作,要集中时间、明确专人做好规模工业企业调查;

2、时间要求:

1、6月15日前,各镇区完成调查表,将调查表和调查分析报告以镇区为单位装订成册报县经信委运行科;

2、6月30日前,县经信委与县国地税、县财政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做好企业数据审核;

3、7月底前对全县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分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做好规模工业企业调查报告。

附:2010规模工业企业调查表

2010规模工业企业调查汇总表

2010规模工业企业调查指标说明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工业企业调查通知

如东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5月29日印发

篇3: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遵循分层随机抽样原则, 选取白银市5个县区122家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业企业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参照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特大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和国家统计局设管司统计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 (暂行) , 按不同经济规模将被调查的122家企业进行分类, 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 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等。调查采用专业人员现场调研、查阅资料和询问企业相关负责人等方式进行。

1.3 统计分析

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1.4 质量控制

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10%的企业为质控对象, 进行复核审查。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各级各类工业企业122家, 共有在岗职工42 076人, 其中24 931名职工在作业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接触各类有毒、有害物质, 占工人总数的59.25%。

2.2 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情况

调查项目: (1) 设立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机构或组织; (2) 落实职业病管理法人责任制; (3) 制订本单位职业病防治计划或方案; (4) 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防治管理人员; (5) 建立在岗职工职业卫生监护档案; (6) 设立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

2.2.1 不同地区工业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白银市三县两区, 调查结果显示, 各县区之间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状况存在差异, 其中白银区整体情况较好, 平川区、景泰县和靖远县次之, 会宁县最差, 调查结果见表1。

2.2.2 不同规模工业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情况

根据企业不同规模进行统计, 综合比较, 大型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整体情况较好, 调查结果见表2。

2.2.3 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情况

根据企业不同经济类型进行统计, 综合比较, 全民所有制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整体情况较好, 调查结果见表3。

2.2.4 不同行业工业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情况

根据企业所属不同行业进行统计, 综合比较, 冶金行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整体情况略好, 调查结果见表4。

3 讨论

(1) 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是评价其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指标。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设立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机构或组织 (33.61%) 、落实法人责任制 (58.20%) 、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或方案 (33.61%) 、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防治管理人员 (23.77%) 、建立在岗职工职业卫生监护档案 (22.95%) 、设立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 (29.51%) 的比例均不高, 说明用人单位负责人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学习不够, 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不足, 职业卫生防治观念淡薄。各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导致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部分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 忽视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 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不到位, 健康体检没有建档或资料不齐全。

(2) 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县区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现状有明显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落后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中, 大型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现状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4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现状明显好于其他类型企业;不同行业中, 冶金行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整体情况略好, 其次是煤炭、化工行业。

(3) 职业卫生管理执法力度有待加大。职业卫生管理牵涉多部门协作, 目前白银市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紧张, 从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人员严重不足, 监测能力亟待提高。

4 对策及建议

(1) 应进一步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 尤其是让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树立职业病法制观念, 加大对劳动者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其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 让其配合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

(2) 强化工业企业管理层对职业病防治意义的认识, 督促全市范围内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隐患的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机构, 及时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卫生监护档案, 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应急方案, 落实职业安全生产要求, 以应对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相关职能部门要监督并指导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岗前、岗中、离岗时的体检, 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

(3) 针对指标偏低的地区更要注意宣传《职业病防治法》, 加强监督, 以引起企业对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视, 促使其积极开展工作。对于防治管理工作开展较差的中小型企业, 乡镇、三资企业, 建材、轻工等行业的企业, 可进行专项整治, 加强其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

篇4: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北海;工业企业;科技创新

1 北海市科技投入状况

2013年,北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在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困扰下,依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科技投入快速增长为北海工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科技的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和经费的投入,2013年北海科技投入中人才投入和经费投入双双齐飞,成倍数增长。

1.1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科技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为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

1.1.1 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活动人员快速增长,为北海工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2013年全市参加项目的科技活动人员1468人,比2008年的508人,增长1.89倍;其中反映企业自主研发水平的研发人员达到1259人,比2008年226人,增长4.57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48.1人年,比2008年160.15,增长4.67倍;28个企业研发机构中科技人员就有1023人,比2008年7个企业研发机构144人,增长6.1倍。

1.1.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投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人员的65%以上,引领北海工业发展的方向。201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达到958人,比2008年144人增长5.65倍,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人员增长3.76倍。

1.1.3 两大产业园区成为企业研发人才集聚地。2013年我市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共有研发机构14个,全市研发机构28个,有一半落地在这两个园区,共有研发人员810人,占全市规模以上研发人员六成以上,其中硕士以上45人,占全市一半居多。

1.2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地位已毫不动摇,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

1.2.1 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3.8亿,比2008年1.5亿元,增长1.5倍。

1.2.2 企业内部科技经费投入成为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主力。2013年科技经费中八成以上来自企业内部资金,企业内部资金高达3.1亿元,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的84.2%,比2008年增长3.76倍。

1.2.3 政府对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2013年政府扶持资金0.17亿元,比2008年0.04亿增长3.25倍。

2 北海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情况

2.1 发明专利增长急剧

2013年,广西实行专利倍增计划,使我市专利申请量急剧增长,当年申请的专利就达226件,发明专利124件,发明专利比重为50.44%。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仅8件,发明专利3件,比重为37.5%。2013年专利申请量是2008年的27倍多,发明专利是2008年的40倍之多。2013年有效发明专利111件。

2.2 新产品研发投入结硕果

2013年全市有新产品研发项目103个,比2008年的48个项目增长了1.14倍;全市投入新产品研发经费2.4亿,比2008年的0.4亿元增长5倍;新产品研发经费投入喜结丰硕成果,2013年全市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3.6亿,比2008年的4.3亿增长4.48倍,其中新产品出口2.3亿,实现零突破。

3 北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工业企业产学研紧密度不够

2013年北海与国内高校合作的项目仅有20个项目占总项目数的14%,仅投入93万元,占外部经费支出的35%左右。

3.2 人才缺乏制约创新能力提高

2013年北海规模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61825万人,仅有博士生22人,研究生65人,高科技人才比重仅为0.14%,严重制约着北海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3 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2013年北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达到226件,其有发明专利124件,但专利转让许可数仅为2件,不足专利申请量的1%;专利转让许可收入为0,创新成果专化率低,将影响企业家创新热情,伤害企业科技投入的热情,影响企业发展,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4 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活动面较低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企业,有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40家,科技创新面为21.5%,科技活动面低下。小型、微型企业创新活力不足,2013年全市小型微型工业企业128家,只有21家企业有科技活动,仅占小型微型企业的16.4%,低于全市创新面5.1个百分点。

4 增强北海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能力的建议

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渐崛起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取代能源、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飞跃的主要瓶颈。

4.1 推动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北海市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在大多数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并不是主角而是配角。加快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紧贴企业搞研发,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4.2 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转化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易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完善所得税优惠、创新产品激励和奖励、收益分配等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3 要在建立人才辈出机制上求突破

近年来,北海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中青年人才没有像雨后春笋般一茬茬冒出来。要给拔尖的中青年人才以施展身手的舞台和独挑大梁的机会,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让创新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崭露头角,激发创新源泉。

4.4 筑巢引凤,实现产业带动创新

通过对北海地缘、资源等经济环境、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如何在政策环境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产业集群,實现产业发展对创新的需求,鼓励企业与科研联动,用创新的成果再促产业的升级。

篇5: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1)制造成本(001)=直接材料消耗(002)+直接人工(003)+其他直接费用(004)+制造费用(006)

(2)其他直接费用(004)>其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005)

(3)制造费用(006)=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007)+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福利费(008)+折旧费(009)+修理费(010)+经营租赁费(011)+保险费(012)+取暖费(013)+运输费(014)+劳动保护费(015)+工具摊销(017)+设计制图费(018)+研发、试验检验费(019)+水电费(020)+机物料消耗(022)+差旅费(023)+办公费(024)+劳务费(025)+通信费(026)+外部加工费(027)+社保费(028)+其他制造费用(029)

(4)劳动保护费(015)>其中:保健补贴、洗理费(016)

(5)水电费(020)>其中:上缴的各项税费(021)

(6)其他制造费用(029)>其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030)

(7)营业费用(031)=运输费(032)+装卸费(033)+包装费(034)+保险费(035)+仓库保管费(036)+委托代销手续费(037)+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038)+业务费(039)+经营租赁费(040)+销售服务费用(041)+销售部门人员工资(042)+销售部门人员福利费(043)+差旅费(044)+办公费(045)+通信费(046)+招待费(047)+折旧费(048)+修理费(049)+物料消耗(050)+低值易耗品摊销(051)+社保费(052)+其他营业费用(053)

(8)其他营业费用(053)>其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054)

(9)管理费用(055)=公司经费(056)+工会经费(065)+无形资产摊销(066)+通信费(067)+印刷费(068)+会议费(069)+水电费(070)+警卫消防费、人防基金(072)+仓库经费(073)+劳动保护费(074)+上交管理费(076)+职工取暖费和防暑降温费(077)+劳务费(078)+社保费(079)+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080)+董事会费(081)+聘请中介机构费(审计费)(082)+咨询费(083)+诉讼费(084)+业务招待费(085)+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费用(086)+技术转让费(087)+职工教育经费(088)+技术(研究)开发费(089)+汽车费支出(091)+排污费(092)+绿化费(093)+坏账准备(094)+存货跌价准备(095)+其他管理费用(096)

(10)公司经费(056)>行政管理人员工资(057)+行政管理人员福利费(058)+折旧费(059)+差旅费(060)+办公费(061)+修理费(062)+机物料消耗(063)+低值易耗品摊销(064)

(11)水电费(070)>其中:上缴的各项税费(071)

(12)劳动保护费(074)>其中:保健补贴、洗理费(075)

(13)技术(研究)开发费(089)>其中: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090)

(14)其他管理费用(096)>其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097)

篇6: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相关指标解释

1、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汽车金融、贷款公司等。

2、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交易及结算类机构、特殊目的载体、金融控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3、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企业融资是以企业的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为基础,筹集项目建设、营运及业务拓展所需资金的行为过程。企业融资按照有无金融中介分为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不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而由资金短缺的单位直接与资金盈余的单位协商进行借贷,或通过有价证券及合资等方式进行的资金融通,如企业债券、股票、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内部融资等。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进行的融资活动,如银行信贷、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委托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贷款等。

4、股权融资:是指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与增长。

5、首次公开募股(简称IPO):是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

篇7: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全县工业实现跨越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37.85亿元,同比增长40.5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06亿元,同比增长14.86%,接近三年翻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37.33亿元,同比增长40.2%。

2、经济效益总体良好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50.42%,比上年提高59.55个百分点。七项指标稍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态势。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4.96%,下降4.7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2%,提高0.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39.35%,下降2.9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3.41次,减慢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71%,上升了1.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5.33万元/人,增加1.53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9.63%,降低0.03个百分点。

3、资产和负债同步增长

一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29.56亿元,同比增长23.14%;负债合计11.35亿元,同比增长12.88%。资产增长速度大幅高于负债的增长速度,说明于都县企业处于良性发展期,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小。

4、实现利税创历史新高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3.3亿元,同比增长51.01%。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应交增值税6.69亿元,同比增长51.7%。

5、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011年,于都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6.58亿元,同比增长43.34%,民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1.83%。民营工业覆盖食品、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22个行业大类。

6、于都县三大支柱产业,在逆境中展现其支柱作用

2011年,于都县轻纺食品、机械电子、矿产业三大支柱产业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6.22亿元,同比增长41.8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9.8%。其中:轻纺食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27%;机械电子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1%。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92%。三大支柱产业支柱作用明显。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累计高速增长。从累计增速来看,2011年于都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2-12月,于都县各月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分别是:

34.05%;31.27%;33.61%;34.93%;35.32%;34.55%;35.85%;34.2%;48.62%;44.47%;40.56%。

2、内销比重在提高,对经济拉动明显。在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固定资产平稳增长,市场消费持续活跃,为于都县工业经济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2011年于都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形势总体良好,全年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37.33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内销产值为103.2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销售产值的75.2%,比重同比提高2.16个百分。内需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全县列入重点监测的1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1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占全部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的7成以上;增幅达两位数的有8种,占全部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的53.33%。

4、轻重工业同步增长,但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2011年,全县轻工业增长34.12%,重工业增长52.13%,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增速高18.01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

1、新建投产的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2011年于都县新建的工业项目有87个,完工的项目有49个,完工后投产企业35个,新建“入规”企业仅有4个。投产开工率为71.4%。“入规率”11.4%(注:“入规率”是指入规上企业个数除以投产企业个数)。

2、2011年新增入笼企业少,对2012年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影响,从2011年入笼情况看,于都县只有7个新增入笼企业。

3、企业经济效和社会效益及财政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2011年情况看,于都县利润总额、工资总额、及应交增值税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的表现来看,于都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财政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跟总产值的增长也不相匹配。

四、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面对国内外经济情况,2011年10月,国家出台了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新“国九条”。该政策出台以来,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和措施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将逐渐显现出其正面效应,为此,于都县要充分利用这个政策,制定实施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和财税支持力度。

2、加强对新建企业的管理力度,各招商单位要加强新建项目从立项、基建、设备、投产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完工就要投产,做到企业、社会、政府多方受益。

篇8: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一、2008年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中心运行情况

2008年, 许昌市建有研发中心的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1.64亿元, 比上年增长47.28%;实现利润总额32.12亿元, 比上年增长31.12%;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6.62亿元, 虽然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3.11%, 但是增幅却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6%, 其原因主要是资金供给紧张, 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意愿较强而现实能力不足。

1. 建有研发中心企业的行业分布及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许昌市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中心涵盖了14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 虽然这22家企业只占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6%, 但是主营业务收入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却高达31.96%, 可以看出, 建有研发中心的企业对所属行业的引领作用相当明显。其中, 一批研发中心的研发产品, 如, 许继集团的电力设备产品、黄河集团的金刚石制品、瑞贝卡的发饰制品等, 均代表了所属领域最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引领了国内国际同行业市场。

2. 企业研发中心的投入情况。

(1)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情况。2008年, 许昌市建有研发中心的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共计10.83亿元, 比上年增长29.12%。其中, 研究与实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6.65亿元, 比上年增长37.11%;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8.34亿元, 比上年增长59.77%。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2008年许昌市建有研发中心工业企业中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较多的行业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内部支出4.39亿元, 比上年增长10.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内部支出3.16亿元, 比上年增长18.8%;农副产品加工业, 内部支出0.69亿元, 比上年增长152%;专用设备制造业, 内部支出0.82亿元, 比上年增长20%。增幅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和专用设备制造行业, 说明金融危机对这些上游产业的企业影响相对滞后。

(2) 企业内部科技人员情况。科技人员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过程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 科技人员投入也是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2008年, 许昌市建有研发中心的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科技人员7 714人, 比上年增长14.31%, 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5 976人, 比上年增长12.07%;研究与实验发展 (R&D) 人员4 431人, 比上年增长10%。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拥有的科技人员较多;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拥有的科技人员较少。另外, 科技人员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 高技术行业拥有的科技人员较少。

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对企业研发中心的认识不足。

企业研发中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高收益的属性。因此, 在具体工作中, 不能仅重视抓具体项目, 而轻视环境条件的建设。企业研发中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市场开发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市场建立等的各个环节, 均需要一个核心的链条来支撑, 任何一个链条、层次的短缺, 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了解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工作的各项特点, 并指导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要有“抓手”、有措施。

2. 融资渠道单一, 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参与此次调查的22家企业, 大多数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企业研发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表现出优于传统企业的高成长性的同时, 也无法摆脱高风险、周期长、见效慢的特征, 致使金融机构贷款难, 政府扶持打折扣。从企业资金来源的构成来看, 企业自有资金所占比例超过91%, 银行贷款所占比例为6%, 说明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较为单一。

3. 企业自主创新源动力不足, 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从基层企业的情况来看, 由于种种原因, 部分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外流的情况。近年来, 虽然一大批企业通过建设研发中心, 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但是, 能够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技术,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研发中心只占总数的40%左右, 有的研发中心甚至很少开展实质性的研发活动, 有的研发中心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脱节,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三、对策与建议

我们认为, 近年来, 许昌市企业研发中心的科技创新环境已有很大改善, 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在加强, 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科技自主创新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企业是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只有大力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才能为实现“化危为机、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 抓住“两个机遇”, 提升服务水平。

“两个机遇”, 一是宏观政策机遇。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相继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 许昌市也出台了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二是投资合作机遇。一些国际机构和资金为了避开由于金融危机而处于动荡中的发达国家市场, 会选择中国这样的高增长性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的目标市场, 中国因此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许昌市身处中原“福”地, 具有战略资金登陆的条件, 这对许昌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无疑是一个吸引国际投资、参与国际合作、加快切入国际产业链高端增值环节的极好机遇。因此, 许昌市应抓住机遇, 进一步加强为企业服务, 全面推动科技工作, 主动开展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科技人才的“三贴近”活动, 想办法、出实招, 集中精力解决好广大科技型企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 加大科技投入, 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引导和扶持企业使其加大研发与创新投入, 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竞争力, 使企业能够保持长期、持续的发展态势, 从而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同时, 还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一是要坚持企业的发展信心, 鼓励企业直面挑战,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营造“同舟共济”的氛围。二是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特别是一些具有发展愿望和潜力的中小型企业, 要积极推动银行与科技型企业之间的对接沟通, 加大银行向科技型企业的授信力度, 优化、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 加快构建社会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能够支撑科技创新创业需要的风投资金集群。三是要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 积极指导和帮助广大科技型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 推动各类科技资源向企业集中。

3. 进一步提升创新载体功能, 强力推进研发中心建设。

篇9: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优化方式

一、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现状

优化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晰其管理现状。根据老工业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笔者从东北老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东北老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两个方面论述了其管理现状:

(1)东北老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

我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教授提出了企业管理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观点。稳定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促进生产效率。在设计组织结构时,须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东北老工业企业绝大多数采用直线型组织结构,导致企业管理呈现出集中及分散的特点。直线型组及结构具备:结构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等特点。总之,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是从高层到最基层。

(2)东北老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东北老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十分弱化。从功能角度来看,质量管理部门相当于最终品质管制(FQC)部门,主要工作为检验、控制不达标产品,以防遭到消费者投诉及影响消费者忠诚度。此外,很多企业对质量管理仅仅停留于数据记录层面,缺乏适当的分析及评价,更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在实际质量管理中,其属于独立管理体系范畴,与企业规划、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等毫无牵涉。

2.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管理的效率

据统计,大多数东北老工业企业采用的管理组织结三个构为直线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具备高度集权的特点,其建立于直线指挥基础之上,下设职能部门负责为管理者出谋划策由上层管理者领导,换句话说,逐级负责。据研究,此种组织机构存有机构臃肿、大企业病、盛行官僚主义等问题。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属于粗放管理范畴,各层级、各部门及同事之间缺乏协调意识,不利于有效管理。

(2)生产损耗大

东北老工业普遍存在生产损耗大现象。究其原因,当属无标准、无定量。无标准:员工在具体工作中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感觉,为避免质量不达标,很多员工大都采取多用料方法。无定量:管理者事先并未规划、制定产品生产计划,为减少重复,经常会超标使用原料。

(3)质量影响企业竞争力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攀升。东北老工业企业在产品质量及交货方面存有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忠诚度。以往,竞争尚未如此激烈时,东北老工业企业凭借工业地位及供不应求,可忽略客户对交期及质量的要求。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交期及质量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愈来愈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

二、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的优化方式

1.转变管理理念

管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其对所有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管理质量越高,企业绩效越高。在实际管理中,东北老工业企业须严格遵循“模块化、规范化、正常化、动态化、可视化”等原则,以实现阶段性重点常态化、正常化管理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正常化等目标,进而确保企业管理高效、有序进行。此外,充分发挥、利用职能条线、部门、人员的价值,以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此同时,东北老工业管理中心须从高层转向最基层,将同级交叉及垂直管理有机结合,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自我约束及管理能力。

2.加强领导层管理

领导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其综合素质与企业管理质量存有密切的联系。在选用领导、加强领导管理时,笔者建议从以下内容着手:在任命企业高层领导时,可采用部门推荐、实例工作考评、综合评价、调查考察等方式,以任用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的人才担任管理工作;通过采用考评处理、实践锻炼、提供平台等方式,以增强管理层领导综合能力;对管理层领导提出切忌方法粗糙、心态浮躁、违反法律法规,以提高管理队伍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及社会发展。

3.健全企业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对规范企业各项工作流程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管理流程化,有利于缩短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周期及提升管理质量。对于企业管理体系而言,其主要应用于日常工作。在具体实施中,重视指导、监督、考核过程,以满足企业制度、标准、规范的要求。此外,加大内部审查工作的力度。如此,便能有效优化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振兴东北老工业企业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其与西部大开发同属于国家重要部署范畴。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力日益加剧,加强管理对振兴东北老工业企业极为重要。文章在分析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东北老工业企业管理的方式转变管理理念、加强领导层管理、健全企业管理体系、强化“六个统一”管理。东北老工业曾是重要工业基地,在国家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建立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振兴东北老工业企业战略决策的颁布,给东北老工业企业发展创设了良好机遇,亦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希冀,东北老工业企业能够紧抓机遇,不断优化自身管理方式,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为行业翘楚。

参考文献:

[1]范溶栖. 东北老工业城市工业景观的文脉延续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2]郑文范,孙家成. 论创新驱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4:41-44.

篇10: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60.9亿元,同比增长9.85%,其中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67.9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223.05亿元,同比增长12.37%;实现利税844.21亿元,利润512.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15.5%。然而在看到骄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放眼全省,201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常州市居第六位,与第一名苏州市相差3倍之多(苏州市为13015.70亿元)。因此通过对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探究影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对常州市的工业发展乃至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分析

为了综合比较得出2013年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在江苏省的排名情况,在这里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值的得分、排名及综合得分情况。

其统计原理如下:

其中x1,x2,…,xp为p个原有变量,是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F1,F2,…,Fm为m个因子变量,m小于p,表示成矩阵形式为:

其中F表示公共因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a为因子载荷,ε 为特殊因子。

(一)数据来源、数据处理

下文中的数据均来自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数据列表如表1所示。此外,为了消除数据中指标计量单位以及数量级的不同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数据无量纲化,方法是将原始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处理后各原始指标变量的均值为0,方差为1。

单位:%

(二)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

为了验证收集到的13个市的各原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进一步论证能否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并计算得分,需要借助KMO和Bartlet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分析,可以得到,KMO值为0.772,根据KMO的度量标准———KMO>0.5时适合做因子分析,进一步地可以看到,P值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 α=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 α,则应该拒绝原假设。综合以上分析,13个市的所有原始变量可做因子分析。

(三)因子提取

结合方差贡献率和公共因子碎石图(图标略)分析,当提取公共因子1、2时,折线陡峭,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而当提取3以后的公共因子时,折线平缓,特征值的变化基本趋于平缓且几乎为零。因此,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并且考虑累计方差贡献率,选入了2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836%,说明这2个主因子代表了绝大部分信息。

(四)因子旋转

采用最大方差法对成分矩阵实行正交旋转变换,使公共因子的负荷和数更接近1或0,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公共因子对变量的命名和解释将变得更加容易,旋转成份矩阵见表2。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 旋转在 3 次迭代后收敛。

(五)主因子命名

从旋转成份矩阵中可以看到: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转账率、企业亏损面、资产负债率这4个指标载荷于第一主因子,主要解释的是周转能力和偿债能力,标记为F1;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销售率、产值利税率、销售利税率这4个指标载荷于第二主因子,主要解释的是盈利能力,标记为F2。

(六)计算因子得分

根据SPSS回归后输出的因子得分结果,以2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可以得到综合竞争力得分模型:

根据该模型和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略)可计算得到江苏省13个市的工业经济效益得分及排名情况。如下:

江苏省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排名最高的是徐州市,其得分是 -7.976631341,排名最低的是苏州市,其得分是 -17.6176493。从整体上来看,江苏省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欠佳,13个市的得分均为负值;从反映企业周转能力和偿债能力的F1来看,13个市的得分也均为负值,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徐州市,最低分是苏州市,究其原因,结合表1的原始数据和表5旋转成份矩阵权重,我们不难发现,在2013年苏州市在占权重比较高的总资产贡献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上排名最低,另外企业的亏损面也最高;从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F2来看,各市得分均为正值,说明江苏省13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良好,得分最高的是宿迁市,最低的是淮安市。

在F1上常州位居11,而F2上常州位居12,综合排名是第11名。究其原因,主要是较其他市而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利税率、销售利税率、总资产贡献率较低,而资产负债率在排名中却最高,说明常州市规模以上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低下。

三、结论

篇11:关于秭归县移民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秭归县移民 安置政策

一、秭归县移民安置政策

1、移民情况

因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秭归成为三峡库区移民大县。秭归县一座县城和六座集镇搬迁,六万多移民,动态移民达10万人。

秭归县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大县之一。坝、库区涉及全县10个乡镇、67506人。三峡水库蓄水发电后将淹没一座县城、8个集镇、6个场镇,动态移民10万人,淹没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因三峡工程兴建,全县库区淹没综合指标占三峡库区的10%,占湖北省的50%,占宜昌市的70%。全县动态移民达10万人。

2、国家政策

国家对三峡移民高度重视,出台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要求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遵守“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移民政策条款。“条例”中明确规定了移民安置的方式、经费使用、补偿办法、公共建设等内容。

“条例”第十条指出“三峡工程移民,应当在本村、本乡、本市、本县内安置;本村、本乡、本市、本县安置不了的,应当在本省内安置;本省安置不了的,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外迁安置。”准确的指明了移民安置的方式,即“以后靠安置为主,外地迁移为辅”,要求移民安置的涉及范围尽量缩小,各地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条例还指出“被征地单位的土地被全部征用,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第十一条规定确实安置不了的移民,在国家下达的三峡工程专项农转非控制指标内,经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农业户口可以转为非农业户口,相应的移民经费交安置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由其统一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即我们下文所提到的“农转非”策略,把农业人口转变为二三产业人口,使其聚集于城镇,以政府扶持、自谋职业为途径进行安置。

3、秭归模式

秭归移民安置模式如下:第一,调整责任田安置移民,即:“调整责任田,延长承包期,一次包到位”;第二,城郊型安置移民形式,即:“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第三,生态农业安置形式,即:“山上林地风景,农田林果相间,田沟路场配套”;第四,高效农业安置形式,即:“统一开发建基地,发展科技增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第五,庭院经济安置形式,即:“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配套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第六,后靠创业安置形式,即:“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配套猪沼果,后靠建家园”。

二、移民现实状况

1、总体情况

为了更好的介绍秭归县三峡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把三峡移民按照安置情况分为农业移民、二三产业移民及自谋职业移民。

2、移民生活情况

根据我们在湖北省秭归县调查显示,这部分移民生活情况并不如大多数媒体报道以及政府宣传的那样美满幸福。而真实的情况是,他们的生活十分艰难。以秭归县为例,虽然政府在搬迁时以各种形式为移民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且与其搬迁前相比看起来十分优越—崭新的县城,宽阔的马路,美丽的高楼,而且其中不乏漂亮的欧式建筑。

但在深入了解过程中却发现:大部分移民家中却十分简陋,虽然住在高楼里,楼房外表看起来十分美丽,但是家中却并无与之相配的家具摆设。大部分人移民十年了,家中却并未装修过,还保留房子原来内部简陋的粉刷。可以说是豪华其外,贫寒其中。

3、移民就业情况

按照移民政策,归入这部分的移民主要是原有国有企业职工,另外还有一部分原郊区农民。他们搬迁后开始仍在原企业上班,可是由于搬迁、国企改革等种种因素,大部分原有企业都已破产关闭。

据我们调查的一手资料显示,秭归县县城二三产业移民共5万多户,全部为原企事业单位职工,移民以后90%职工下岗。这些移民主要集中在平湖大道以下,在此区域形成了下岗职工群。这些下岗职工大多技能单一,且大部分已在原单位工作多年,年龄偏高,集中在40-50岁之间,无其他就业能力。下岗后只能按照国家下岗职工补贴,依靠低保维持生活。他们因为年龄大,技能单一,有长期从事单一工种,另谋职业十分困难。另外,由于为了维持生计,年轻的下岗职工只得去广东、浙江一带打工,这样无形中又形成了另一种移民。

政府安置移民的生计,有两种途径,一是安排其到合适的单位就业,一是一次性补偿5000元。可是这两种安置方式均不能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对于失去工作或土地的移民来说,一次性补偿5000元简直是杯水车薪。他们当然希望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因而大多数人选择到单位就业。但是就业后发现,每月工资仅为500-600元,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在工作期间随时有被开除的问题,因而大多数人只好辞职另谋生路。这就造成了移民安置问题实际上的空心化,即安置了等于没安置。

三、秭归移民存在问题

按照上述分类,在三种安置方式中,存在问题最大的当属二三产业移民安置。

原因有三:一是将二三产业移民与农业移民相比,他们并无土地,即无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并且其原有的工作已经丢失,他们技能单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证;二是将其与自谋职业移民相比,他们原本以为可以得到的稳定工作(应该说是稳定收入)随着下岗已经失去。而自谋职业移民每人可得到5000元的一次性安置补偿费。这样一来,二三产业移民最后的结果是既无工作,也失去了5000元每人的安置费;三是这部分移民大部分居住在城市中,他们不得不面对高昂的生活消费。每月的水电费,孩子上学的学费十分沉重。

1、安置就业的不彻底性

按照政府的移民政策,对于移民后二三产业就业的移民,政府只提供安置单位,即提供就业机会。但却未考虑就业后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实际情况。造成了有工作等于没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移民搬迁后就业,却并没有本着为移民解决收入的原则来开展。

根据当地的移民反应,虽然政府给他们安置了工作,但是大多数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因为这些单位工资太低,与移民前他们的收入相差甚远,最后导致纷纷辞职另谋生路。

2、安置就业的无保证性

就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可靠可观的收入,而并不是就业本身。因而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就业,而在于就业后能不能有保证的收入。

政府为移民提供了就业单位,但不能保证这些单位能给移民但来可观的收入及良好的福利,这无异于开了张空头支票。

3、后期处理的简单化

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了国家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离开自己的家乡,伴随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丧失了原来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实际上失去了他们已经长期积淀的稳定收入。因而对待失业或者安置后再失业的移民,不能与一般的下岗职工相提并论,不能仅仅按照下岗职工的扶持救济办法进行处理。

但目前的情况是政府部门将移民安置后,对于再失业移民按照下岗职工有单位给与救济,或由政府根据国家政策按照低保救济。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一是不符合贡献与回报的相等原则,二是造成移民问题的简单化。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造成移民与政府的矛盾激化,移民安置问题合理解决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建设人本社会了。

综合以上存在的问题可分析得出:二三产业移民安置存在问题的本原在政府的安置思想。首先,移民安置不是为了简单的把移民迁走,只要为他们找到工作就可以。而是应该以保证、提高移民收入为根本目的;其次,移民再下岗后政府简单的按照下岗职工的处理办法进行安置存在不合理性,没有把移民看成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特殊群体,给他们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四、当地政府解决的措施

1、解决坝区移民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理顺坝区移民管理体制。将坝区移民纳入三峡库区移民统一管理,实行统一后期扶持政策;对二、三产业和自谋职业安置的部分坝区移民进行外迁农业安置;筹措资金1800万元解决坝区移民居民点基础设施问题。以上政策为从根本上解决坝区移民遗留问题奠定了基础。

2、移民就业率低和生活困难两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举办移民培训班19期,培训移民1344人,组织劳务输出推荐移民再就业1362人;成功引进枝江步步升鞋、广东顺兴鞋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扶持可依服饰、稻花香集团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安置移民等,共800人以上;改田520亩,建生态家园820户,14个移民村发展生猪养殖基地9个,安置移民200多人;协商三峡工区累计安置移民1000多人次;低保、医疗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特困移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3、库周交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多方筹资400多万元,兴修沿江公路,在库汊设立义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配合长江委完成了库周(含坝区)交通道路规划。

4、圆满完成“一察五审”工作和渔民转产安置等“三大任务”

完成库区二期移民工程稽察、坝区移民资金、农村移民资金、外迁移民资金以及库周交通、网箱养鱼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审计。完成三峡工程禁航区渔民转产安置、移民资金清收、城区环卫工最低工资和养老保险等政策的落实工作。

五、结束语

秭归移民十年以来,当地政府和移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在他们的努力下,秭归县完成了规模浩大的移民工程,兴建了新县城,引进了外地企业,基本完成了移民工程。秭归人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我们,在我们访问一位因为移民下岗的中年人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国家修水利,不是为了某一个人,这是造福全国的事情。我们虽然下岗了,但是跟着比起来,算不得什么。”

但是,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引起注意,特别是那些因为移民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辛。在我们的访问中,我们不免为这些生活窘困的人们鸣不平。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关注这些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在就业、救济等各方面帮助他们,让他们尽早摆脱困境。

【参考文献】

[1]陈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实施手册[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饶光明: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再安置政策新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05(5).

[3]梁福庆:浅谈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可持续发展[J],水利经济,2004(6).

上一篇:财务规范化管理对策下一篇:针炙室消毒隔离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