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知识点总结

2024-05-14

上海高一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

篇1:上海高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识 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1)以人为本

(2)全面发展(3)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

5.我国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津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主要是就经济目标来说的。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剐跨过小康的门槛,还偏重于物质消费,不能更多地注重精神消费;还偏重于生存消费,不能更多地满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

6.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实现经济目标、追求物质文明的丽时,还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候,它就需要作变革或调整了。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3)资本。

(4)经营管理。

(5)科学技术。

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看得见,摸得着,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

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当然,GDP这一统计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人们还没有寻找到一个 更好的并且很成熟的统计指标之前,GDP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4)要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①政府的财政渠道。②企业的利润留成。③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个人总收入一(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

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应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出发,但通常需要考虑两个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同时,消费对生

产又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目前推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课题。

4.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气相适应的消费。5.适度消费的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6.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

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物质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1)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2)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3)与生活环境有关。

7。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

8.消费结构及分类

(1)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2)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3)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

(4)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9.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10.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

(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3)日常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5)消费结构的进步还突出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11.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12.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13.常见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是指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1)攀比心理,(2)炫耀心理(3)从众心理,(4)逆反心理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

14.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15.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要特剐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6.维护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意义

17,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了消费者特殊的保护,但并没有给消费者不正当维权的权利。

18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同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1.第一产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3.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它们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5.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8.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9.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10.现阶段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3)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

11.劳动者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多种多样

(1)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男16—60周岁,女16—55 周岁)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

(2)在我国改革开放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劳动者选择职业的范围

是极为广阔的。劳动者的就业途径多种多样,无论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还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都应视为就业。

(3)劳动者的就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

12.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

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13.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实践表明,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4.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_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2)取得劳动报酬;(3)休息休假;(4)获得劳动保护;(5)接受职业培训;(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15.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

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有:(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

16.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

17.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1.财政和财政收支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2)国家要履行她的职责,完成它的任务,必定要有财力上的保证。

(3)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对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开支,就是财政支出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统一关系

(1)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少收只能少支。(2)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3.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4.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

(1)国家每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来安排。

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支出过多地超出了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收入过多地超出了

财政支出,都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5.财政的重要作用

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2)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3)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也是我国组织财政收支的出发点。

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要增加财政收入,最 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6.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7.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

(3)相对固定性

税收的单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8.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

(1)国家的税收制度由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①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

②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或行为要征税。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③税率,是指对某种数量的征税对象应征收多大比率的税额。9.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0.我国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2.纳税人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1)按照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人承担的义务主要有:纳税申报的义务;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按时纳税的义务。

(2)纳税人在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税法规定的权利:及时获取税法信息的权利;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的权利;纳税人信息资料的保密权利;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的权利。

13.提倡诚信纳税

第五课: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1.金融活动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3.从金银货币到纸币

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的各种货币材料中,金银由于具有比较贵重便于携带,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以及外观美丽等原因而在货币世界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长期霸占了货币的宝座。

用黄金充当货币的制度,叫金本位制。现代货币制度,是以纸张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再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也叫纸币本位制度。当今世界,人们所称的货币就是指纸币,纸币已不再是金银货币的代表和符号。

4.纸币的优点

(1)印刷纸币的成本比铸造金银货币低得多;(2)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的损失;(3)纸币比金银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因此,纸币取代铸币是必然的趋势。

5.货币借贷活动

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货币借贷活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6.利率及计算公式

(1)利率是一定时期中的利息和本金的比率。(2)利率有单利和复利之分

单利计算公式:单利=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计算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

7.中央银行的地位

(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中唯一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2)我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而是受国务院领导的国家行政机关。第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第三,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3)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贷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8.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职能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为基本业务的综合性银行。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不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金融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9.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1)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2)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必须发放贷款,并且收取比存款利息更高的贷款利息。(3)商业银行还从事多种中间业务活动,最重要的是转账结算业务。10.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

(1)对于企业来说,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产的安全。对于家庭来说,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的一生衣食无意,获得基本的保障。

(2)投资理财首先要注意借助保险业提供的保险业务,从而规避某个方面的风险。(3)直接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从而实现资产增值。

11.保险的职能)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分散风险是补偿损失的基础,补偿损失是分散风险的体现。此外,保险又具有资金融通和对防灾防损进行社会管理的派生职能。

12.债券和股票

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最基本的证券品种。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投资者购买债券,就是将这笔资金让渡给债券发行者使用,发行者承担支付利息及到期还本的义务。债券的发行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国家。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成为公司的股东。股东有权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股东权益,参与公司分红和重大事项决策。13.证券交易

14.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理性的投资要综合权衡投资的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

分散投资原则、长期投资原则、理性投资原则、个性投资原则。

第六课: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的制度保证。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一种公有制。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集体经济,亦称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5.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

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济。私营经济是指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1)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2)扩大了社会就业,近期更发展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3)已成为支持地方经济的主体。(4)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7.发展外资经济的重要意义

外资经济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8.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只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而不能成为唯一的形式。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9.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

10.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②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③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3)在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所决定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

1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

1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

1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所谓公平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公平和效率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则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我们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不能以牺牲效率来换取公平,也不能以牺牲公平来换取效率,必须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党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①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②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③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4)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落实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的原则,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

14.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推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1.现代市场的特征(1)统一的市场。

(2)开放的市场。

(3)竞争的市场。

(4)有序的市场。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是现代市场的共同特征,也是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2.市场交易的原则(1)自愿原则。(2)平等原则。

(3)互利原则。

3.资源配置的内容和方式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有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的方式和市场的方式。与此相联系,存在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运行体制。一个社会如果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即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这个社会选择的就是市场经济。

4.市场经济的作用

(1)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3)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4)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5)择优汰劣。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4)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1)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2)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3)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7.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3)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8.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9.宏观调控的手段

国家常用的调控手段是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计划手段(2)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

银行的利息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要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它们又只有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联动操作,优势互补,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和健康地运行。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2.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1)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2)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国内生产的组织者,成为国际间商品、技术和资本流动的主要参与者。

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这是主要的。

①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广阔地了解世界市场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不足,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选择。

③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还为我们弓l进技术、输出劳务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使我国在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经验、人才、技术等方面受益匪浅。(2)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①它使我国身处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②它使我国经济遭遇动荡的可能性增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③我国面临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考验。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国家不仅控制着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现有的国际机构,而且是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借此输出它们的价值观,以求从根本上确立其长期的竞争优势,推行其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建立文化霸权。

我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6.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组织。

(2)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这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

发展。

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利益。

(2)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国平等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活动,促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更多地扩大出口。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更好地利用外资。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8.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实行对外开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9.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1)对外贸易,是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包括进口和出口。

(2)利用外资,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和吸收国外间接投资。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包括引进先进设备和部件、新型优质材料、专用产品设计、材料配方、管理方法,以及派出人员接受培训和聘请技术专家等。

10.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是我们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方针。(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3)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积极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11.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3.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日趋加强,从而加剧了各国经济安全的敏感度。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1)我们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我们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还要提高抗击国际经济冲击的免疫力。

篇2:上海高一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 所谓“经济眼光”就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都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要有“经济头脑”。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经济背景,而且要学习算经济帐,还要懂得经济法规。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候,它就需要作变革或调整了。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1-3实体性要素)

(4)经营管理。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联结性要素)

(5)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

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台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渗透性要素)

各种生产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一个国家的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4)要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积累就是指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2)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①政府的财政渠道。②企业的利润留成。③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在总收人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的余下收入是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

个人总收入一(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

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应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出发,但通常需要考虑两个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预期未来收入将会减少时,则在当期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同时,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目前推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课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气相适应的消费。

适度消费的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

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反映的是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但是,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物质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1)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受教育、听音乐、看电影、社会交往、游山玩水等等,都属于精神消费。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一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2)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闲暇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它是消费者享用自己的收入和进行文化、娱乐、交往活动的时间。

(3)与生活环境有关。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

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

(1)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2)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链康成长;(3)提倡艰苦朴素,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消费结构及分类

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

(1)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生存消费是指维持生命存续所必须的消费,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消费;享受消费是指为了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进行的消费;发展消费是指为了求得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消费。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难以截然分开,相互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变动的。

4(2)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是指满足生理需求的消费;精神消费是指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

(3)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消费品分为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凡是在消费之后,消费品被消耗掉的,就是非耐用消费品;而在损坏之前可以供人们长时间使用的消费品,就是耐用消费品。除了购买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进行消费之外,人们还需要支付费用接受各种眼务,这就是服务消费。

(4)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自给性消费是不通过市场交换、不支付费用的消费;商品性消费是通过购买商品或付费接受服务进行的消费。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首先发现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人们把这种变化趋势称作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100 由于思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3)日常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5)消费结构的进步还突出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合理安排不同的消费项目,需要了解消费需求的“弹性”。某种消费品人们对其的消费取决于它的价格则较为弹性。但有些消费支出项目,不论它们的价格和家庭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对它们的消费支出都差不多,这些项目的弹性就比较小,也可以说这些方面的消费具有剐性。

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要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的效益,一方面要学一点有关消费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刚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常见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是指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生活中常见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1)攀比心理,表现为追求“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全然不顾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条件,也不管这样消费对自己合适不合适;

5(2)炫耀心理,表现为追求的是“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并以此作为荣耀;(3)从众心理,表现为顺从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仿效多数人的消费行为;

(4)逆反心理,表现为排斥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拒绝循规蹈矩,追求与众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常表观为:冲动购物;缺乏自制力;自觉不自觉地将粥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

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消费者是货币的所有者,经营者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没有经营者,就没有可供消费者消费的对象;没有消费者,经营者就无法经营,更不可能实现赢利。

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要特剐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中,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这是因为:

(1)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消费对象(商品或服务)所掌握的价格、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远远不如经营者。

(2)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经营者往往拥有技术、法律、关系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拥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和社会关系,拥有雄厚的资金。

因此,在信息收集、交易条件分析和决策上,以及在商品服务质量检测和谈判交涉时,消费者无疑处于弱势地位。正因为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意义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此外,消费者还有权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计量、经营作风、服务态度等提出意见,有权举报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和将有关情况如实向大众传播媒介反映;并享有获得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知识的权利;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基于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了消费者特殊的保护,但并没有给消费者不正当维权的权利。

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法律规定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多条途径,便于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协商和解达成的协议是一种私下约定行为,并无法律效力。

(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但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不是解决消费者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不能达成协议,以及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都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6(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如果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有行政处罚权。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当事人不能就此再向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经营者不履约的,消费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是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最有权威的方式。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1.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除了提供粮食,解决人们吃饭问题外,还为城乡居民提供大量的副食品。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 料,为工业品提供重要的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的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相当多的资金积累。

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它们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其中尤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除去食品工业产品外,主要满足人们的“穿”和“用”。

(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它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 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第三产业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 人民生活提供服务,因此也称为广义的服务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工农业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增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一方面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丰富的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谋求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这就是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和法律服务等行业,积极发展国际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的变化。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丈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11.劳动者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多种多样

(1)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男16—60周岁,女16—55 周岁)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

(2)在我国改革开放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劳动者选择职业的范围 是极为广阔的。劳动者的就业途径多种多样,无论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还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都应视为就业。

8(3)劳动者的就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

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

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并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职业选择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正确选择职业将为个人一生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就业与创业密不可分。人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创业,也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就业。

实践表明,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劳动者的权益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并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我国的《劳动法》依据《宪法》对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

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_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2)取得劳动报酬;(3)休息休假;(4)获得劳动保护;(5)接受职业培训;(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依据《劳动法》规定,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有:(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签订劳动合同,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在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常常会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产生矛盾引起争议,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1)协商是争议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自行协商解决争议。协商只是劳动争议处理的一种选择程序,而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9(2)调解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在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支持下,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用民主协商的方法解决争议。调解方式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也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一方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于调解不成后再申请仲裁。

(3)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实行公断与裁决。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定的必经程序。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裁终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指劳动争议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后,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争议的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财政和财政收支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2)国家要履行她的职责,完成它的任务,必定要有财力上的保证。国家通过征税等所取得的收入,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主要有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3)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对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开支,就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统一关系

(1)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少收只能少支。(2)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广辟财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财政收入保证国家职能实现,在财政收入上保证国家的权威,把该收的坚决收起来十分必要,这是保证人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客观要求。

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

(1)国家每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来安排。

(2)国家每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量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支出过多地超出了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收入过多地超出了财政支出,都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3)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国家要制定科学的财政计划,并切实保证计划的贯彻落实。只有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财政的重要作用

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3)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也是我国组织财政收支的出发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社会财富,而社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财政的支持。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公平,也离不开财政工作,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

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要增加财政收入,最 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行使征税的主体是政府。只有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才能行使征税权。征税对象为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个人和各类经济组织。

征税是政府依靠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把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到国家手中,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分配使用,以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

(2)无偿性。国家征税后,税款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

(3)相对固定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征税的范围和标准等,非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单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

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

(1)国家的税收制度由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①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承担纳税义务的组织)。

②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或行为要征税。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③税率,是指对某种数量的征税对象应征收多大比率的税额。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向。(2)在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主要税种

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等。

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国的税收,不论是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还是用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因此,我国的税收在本质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我国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我国的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税收成为国家最稳定的财政收入,使国家实现其职能具有切实的物质保证。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税收可以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可以通过税收征管工作,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配合政法、工商部门,维护财经纪律,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依法纳税的意识,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的社会责任。

公民依法纳税,既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公民要努力培养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勇于协助税务部门维护国家税收,与破坏征税 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以维护税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2.纳税人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1)按照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人承担的义务主要有:纳税申报的义务;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按时纳税的义务。

(2)纳税人在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税法规定的权利:及时获取税法信息的权利;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的权利;纳税人信息资料的保密权利;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的权利。

提倡诚信纳税

我们在坚持依法纳税的同时提倡诚信纳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有两层含义,—个是诚实、不说谎、不虚伪;另一个是讲信用。在经济学看来,诚信是基于人们共识的一种契约,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应遵守的“游戏规则”,它通过履行承诺雨取得公众的信任。

篇3:上海自贸区内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关键词:海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我国经济发展是从计划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的, 在自贸区内政府简政放权,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自贸区内政府会管的更少, 可是对于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恰恰应该加强和完善。自贸区内海关对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应发挥重要作用, 完善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意义重大, 对于自贸区的形象也至关重要。

一、上海自贸区内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 自贸区海关对知识产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

(1) 如何平衡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打击跨境侵犯知识产权

上海自贸区的一个突出作用是便利全球贸易和投资。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规定自贸试验区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 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 以简化进出境手续。因此, 从境外进入自贸区的货物只是入境货物或过境货物, 而不能被认为是进口货物。另外, 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2条之规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是指海关对与进出口货物有关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实施的保护。对于进口货物, 海关应就对目的地是中国的货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但是, 根据自贸区海关监管对国境线彻底放开的要求, 自贸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即免于办理通常的报关手续。所以如果侵犯知识产权货物进入自贸区, 但没有申报进口, 自贸区海关就面临能否对其实行知识产权措施的问题。

(2) 执法措施存在的法律障碍

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 一国的法律当然适用于其领土范围内。对于进入自贸区内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 依据中国的法律当然可以对其违法行为采取法律措施, 被侵权人当然可以依据我国法律向有关机关请求法律救济, 如对于进口到我国并在我国销售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对其就可以依法采取行政执行措施。但对于自贸区内的入境或者过境货物不同于一般在我国境内销售的货物, 因为它属于在我国海关监控的“尚未进口”的货物。根据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 来自外国的货物只有在进口到本国市场后才可能侵犯本国知识产权, 所以, 知识产权执法也应该以侵权货物将进入本国市场为前提。毕竟一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就在于赋予知识产权权利人对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产品在本国市场的一定期限内合法的市场垄断权。如果该货物没有可能进入这一市场, 就不可能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如果过境货物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均在我国之外, 其不是在我国制造, 也并不进入我国市场, 就不受我国法律管辖。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规定只对进出口货物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自贸区海关要对过境货物或入境货物能否直接的采取知识产权执法措施尚有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

2. 自贸区海关对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建议

(1) 不能把自贸区的过境货物当然等同于进口货物

对于在自贸区内过境货物的知识产权执法, 坚持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是必须的。在自贸区的过境货物, 只有当其依据该货物的目的国法律认定是属于假冒或者盗版产品是可对其采取知识产权执法措施。如果进入自贸区的货物只是在自贸区过境, 并不会进入自贸区的市场或者进口到中国境内市场进行销售, 那么不应以该货物侵犯我国的知识产权为依据而对其采取海关执法措施。

(2) 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管, 明确立法

中国建立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无容置疑是要促进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 但是, 这不意味着要完全地放松管制而放任在自贸区内进行假冒产品贸易的行为, 而是要在促进贸易自由和便利化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即既要在自贸区内进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但也不能完全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理由而阻碍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毕竟自贸区成立的重要功能就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贸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当然应该处于海关的监管范围内。海关对在自贸区内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采取知识产权执法措施, 对过境货物采取知识产权执法措施是中国政府依法行使主权的体现。但自贸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措施方面一定要创新,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是放松而是要加强和完善, 这样才能让自贸区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 起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作用。自贸区海关实施国境线彻底放开原则将给国际贸易中货物过境提供较大的便利, 但这也会给侵犯知识产权的非法交易带来便利的条件。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应该明确规定在自贸区过境的货物, 如果有证据表明或者有合理理由怀疑其是可能进入中国境内销售的并且依据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可以认定其为涉嫌侵犯著作权或商标权的, 海关则可对其采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措施。

二、上海自贸区内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现状是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审理, 行政案件由行政审判庭审理, 刑事案件由刑事审判庭审理, 长期以来这种审判格局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弊端。

1. 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出现的问题

(1) 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机构

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分别由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和刑事审判庭审理无疑降低了效率, 并且给当事人增加了诉讼成本。因此, 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由知识产权庭或相应的知识产权法院, 越出民事审判的范围, 一并审理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与刑事诉讼案件, 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国际惯例, 而认为民三庭却受理涉知识产权的行政、刑事案件超出了民庭的范围, 名实不符, 正是较典型的因名废实, 也与WTO难以接轨。将法院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和行政审判职能统一于一个审判部门, 避免以大民事、大立案、大执行冲淡和分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量, 影响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充分发挥。

(2) 管辖级别不协调

我国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一般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这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 已经将所有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交由中院作为一审法院, 但著作权纠纷案件有例外。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管辖一审在基层法院也具有合理性, 在刑事诉讼中知识产权案件一般量刑较低, 而量刑高低是决定法院级别管辖的重要标准。可是把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和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综合起来考虑我们会发现一个矛盾。一般来说触犯刑法的社会危害性相对于民事侵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 刑事责任也比民事责任严重的多, 但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 知识产权的民事案件却由高一级别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这时就出现了管辖权的不协调, 知识产权的刑事诉讼案件是不是至少也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同时, 刑事诉讼的证据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原则, 民事诉讼的证据证明标准是优势证据原则即只要一方当事人的证据证明力比对方当事人的证据证明力强就赢得诉讼。显然, 刑事诉讼的证据证明标准高于民事诉讼的证据证明标准。但是, 知识产权刑事诉讼管辖级别却低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管辖级别显然是不合理的。

2. 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的建议

在上海自贸区内应该打破现有的知识产权审判格局, 根据案件的数量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或者知识产权法院。主要原因包括:第一, 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性较强, 分散审理不利于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一般来说, 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专业性更强, 专业背景要求较高, 知识产权行政纠纷和刑事纠纷涉及面较广, 但专业性相对不强。第二, 知识产权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不多, 且相对简单, 法官只要通过简单学习就可掌握, 因此, 实行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在实践中存在可能性。第三, 现在我国其他地方已经实行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三合一”制度。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除了审理民事案件之外, 还审理以专利复审委员会和商标评审委员会为被告的部分行政诉讼案件, 武汉市中院知识产权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自贸区的司法机关可以学习这些法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参考文献

[1]郑成思.郑成思文选.法律出版社, 2003.

[2]蒋志培.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4:上海高一知识点总结

在外资企业担任部门总监工作的刘女士今年36岁,月入35000元,比她年长6岁的先生在大学执教,每月收入15000元。

高收入家庭即将迎来新生命

他们的宝贝儿子今年5岁了,而等到今年年底,一家人就将共同迎来第二个宝宝。“第二个宝宝出生后,家庭支出肯定会增加,我预计每月会多出5000元左右的花费。”

现在,家庭每月基本开支在16000元左右,包括伙食费4000元、儿子学费(除幼儿园)4500元、养车成本2000元、打车1500元、购物2000元、公共事业费和物业费1500元等。“因为我过去2年都有记账的习惯,所以对家庭支出比较了解。”刘女士说,等到宝宝出生,还需要增加保姆工资等多项开销,到时候21000元肯定是需要的。

另外,他们还需要每月开支300元医疗费(儿童特需挂号费用,不可报销)和1200元幼儿园学费(每学年总费用平摊)。

在扣除了所有花费22500元后,他们每月的结余有27500元。刘女士用其中6000元进行基金定投,购买2个股票型基金和1个指数型基金,这一投资已经进行了4个月了。

年度收入方面,刘女士的年终奖金有4万元,先生的兼职收入有3万元,都比较稳定。年度支出主要包括自购商业保险13000元、旅行费20000元、孝敬父母10000元及添置大件物品的费用。从刘女士近两年的记账情况看,年度性收支基本可以持平。

资产积累已过800万元

刘女士的家庭资产净值已经达到了834万元,其中资产总计851万元,房屋贷款(公积金)余额17万元。

资产项目中,占比最大的是房产。她和先生一共拥有3套房产,一套价值500万元的是一家人现在的自住房,另两套分别价值150万元和90万元,都是买给父母的。“150万元的那套位于崇明,是我爸妈平时居住的,90万元的是在三亚购买的,方便老人冬天去那里度假。”

刘女士说:“我年初的时候卖掉了父母原先的老房子,所得款一部分投资了股票后余下来一些,加上平时工资结余,家庭现金和活期现有51万元。”

股票市值22万元,其中一部分是刘女士在点位较高时购入的,也有部分是年初买进的,前后一共投入了37万元。基金市值约17万元,其中2万元是4个月定投的估值,15万元是刘女士在上证指数2800点时一次性买入的,包括2个股票基金和1个指数基金。

此外,家庭用车价值15万元,黄金和收藏品价值6万元。

在保险方面,刘女士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我本人不仅有社保,而且公司还提供团体保险,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医疗开支,孩子50%医疗费可以社保支付,余下的50%中的90%我们公司团险也可以负担。先生有社保。”综合这些情况,她又为自己添置了一份100万元的定期寿险,年缴费2500元,受益人为刘女士父母;一份人身意外险,保额100万元,保费每年1100元,受益人为大儿子。为先生购买了保额lO万元的重大疾病险附加30万元意外伤害险和住院津贴保险,每年的保费约3500元。家庭人身险保费总支出7000多元。家庭车险费用约4500元。

买房、育儿、养老如何三管齐下

刘女士现在的理财目标主要有三项,一是在3—5年内买一套离现在自住房较近的房产,在不卖出任何一套现有房产基础上另购一套方便照顾父母。“现在父母身体都不错,所以住在崇明我也放心,但他们总有年老的一天,所以想到时可以方便照顾。按照现在的房价估计,大概需要350万元。”

第二个目标是为两个孩子各准备100万元的“成人礼”,“20岁后,他们如果需要深造或婚嫁都需要这样一笔钱,因为我现在的收入稳定而且结余不少,所以想早早准备起来。”

第三个目标是希望在55岁退休时,拥有相当于现值600万元的金融资产作养老之用。

“这三个目标都离不开投资理财,我想请理财师出出主意,比如每月多出的2万元结余该怎么用,是否要追加定投金额?现在活期存着的51万元该怎么合理分配,来保证我三个目标都能逐一实现?”

另外,刘女士表示,等到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她想再买些儿童保险,这方面想听听理财师的建议,当然,对现有保障存在的问题,理财师也可以给出意见。

家庭资产配置与具体投资建议

冯博

客户现状分析

由各类已知数据分析,刘女士一家的年收入在上海地区属较高水平且结构较为合理。年收入约为670000元,属于高收入水平群体。其日常支出占到每月收入的45%,考虑到刘女士家庭结构和工作性质,基本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我们亦发现,夫妇的收入来源几乎均来自工资收入,在投资收益方面不是特别理想,可能是由于2008年股市下跌所致。而其投资过于集中在高风险资产上,可考虑增加风险较低资产的配置。

刘女士家庭基本完成原始资产的积累并过上了充裕的小康生活。但另一方面,现金资产占流动性资产比例过高,也反映其资金投资不足,造成资金效率利用率较低,投资收益不足。建议在保证6个月支出流动性的同时,扩大投资比例进一步优化投资资产结构。

客户理财目标分析

刘女士买房、育儿、养老三管齐下的理财目标,可以通过渣打财富管理系统的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生活规划进行制定和实现。

具体来看,我们将刘女士的三大理财目标划分为如下4个理财子计划(假设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0%左右)。

购房计划考虑到刘女士目前持有的流动资产并不多,我们建议刘女士用5年时间来准备房屋3成的首付款,其余7成使用商业贷款。目标房屋现值为350万元。另外,刘女士家庭已拥有3套住房,将来其贷款的利率很有可能享受不到优惠。我们因此假设,将来如果刘女士通过商业贷款购房,其贷款利率将为基准利率,当前基准利率为5.94%,贷款年数为14年(至刘女士退休全部还清)。

为大儿子筹备“成人礼”的理财计划大儿子今年5岁离20岁还有15年,即在15年内准备100万元的资金,供其成人后深造或婚嫁使用。

为即将出生宝宝筹备“成人礼”的理财计划宝宝20岁的时候,刘女士预计已退休1年。为了不影响刘女士退休后的生活品质,我们建议该理财计划的投资年数改为19年。

刘女士夫妇的退休理财计划离刘女士55岁还有19年,准备现值为600万元的金融资产作为退休金。

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与理财计划的制定:

首先,建议刘女士家庭预留相当于6

个月开支的紧急预备金,约为13.5万元左右的银行活期存款,以备家庭不时之需,可以从现有的银行存款中预留一部分资金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其次,刘女士已根据自身的情况配置了定期寿险、重大疾病险、意外伤害(身故/残疾)险等保险组合,基本涵盖了因人身意外而造成的各种损失。暂时不需要补充。

接下来,基于刘女士的风险偏好属性,使用渣打银行的财富管理系统来为其制定理财子计划。以购房计划为例:

第一阶段筹备首付款经过渣打银行的财富管理系统的测算,五年后刘女士需准备1217237.78的首付款。为达成这个目标,一次性投入的资金为400000,之后每月定额定投人民币7994.90。该计划的投资年数为5年。

第二阶段开始还贷款贷款金额为2840221.48,每月还款约2.5万元,占家庭月收入的50%,虽然仍在合理承受区间内,但肯定会严重影响到其他子计划的达成。如果刘女士不想出售旧房,那就应选择总价较低的新房。考虑到将来新购买的住房主要是给刘女士的父母居住,面积不需要很大。因此我们建议刘女士选择现值210万元左右的房子,贷款金额调整为1217237.78元,每月还款为10687.87元(14年),借贷比率为21%,在合理的承受区间内,而且可以兼顾其他的家庭目标。另外,刘女士购房之后,父母在崇明居住的房屋可考虑出租以增加收入,预计月租金为3000元。

通过测算,刘女士可以通过每月的储蓄和剩余的流动资产来完成其他的子计划。具体的资金配置如下:成人礼1每月投资2708元,成人礼2每月投资1728元,退休计划每月投资14935元。

我们建议刘女士为每一个子计划配置55%左右的债券类固定收益投资,以分散投资风险,确保稳定的投资收益。同时,为达成进取的长期投资目标,可以将35%左右的资金分散投资于估值合理、增长前景较好的股票或基金上面,作为长期的投资以提升整体回报。将10%的资金分配至现金类资产,诸如活期或货币基金等资产。剩下5%分配在商品类的资产上。

通过以上的规划,刘女士家庭的每月收支基本达到平衡,而且其所订立的买房、育儿、养老的三大理财目标也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更好地管理投资组合和实现财务目标,我们建议刘女士定期,如每隔半年或一年,回到银行由理财顾问帮助其进行投资组合的回顾。

上述信息中所使用的价值、计算和图表只供说明用途,仅作参考。请客户注意,任何具体产品是否可以由客户实际购买,不仅要签署有关的产品文件之外,还需要依据产品适合度评估的结果来确定。

保险建议

陈婷

刘女士家庭属于高收入、高资产、低负债的结构类型,现金流状况良好。

家庭保障方面,我们先来看看刘女士全家现有的保障状况,详见下面表格。

下面我们为该刘女士家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逐一分析他们现有的保障状况是否合理,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补充。

在这里,我们提供给刘女士及读者朋友们一个估算寿险额度的方法。一类方法是“生命价值法”,另一类方法叫做“家庭需求法”。

生命价值法则是以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做依据,来考虑应购买多少保险。该法则可分三步:估计被保险人以后的年均收入;确定退休年龄;从年收入中扣除各种税收、保费、生活费等支出,剩余的钱假设贡献都可以给家人——这些钱就是被保险人的生命价值。

家庭需求法则的出发点则是,当事故发生时,可确保至亲家人的生活准备金总额。计算方式是,将在生至亲所需生活费、教育费、供养金、对外负债、丧葬费等,扣除既有资产,所得缺额作为保额的粗略估算依据。

我们将生命价值法则和家庭需求法则相结合考虑,预计刘女士需要500万元左右的保额,来保障万一她身故或丧失劳动能力后,家人的生活可以保持在与目前相仿的水平(上述保额计算只是粗略估算,更精确的计算应考虑利率因素)。

现在,刘女士在公司中有团体保险,其中应该包含身故保障,再扣除她本人已购买的loo万元定期寿险、100万元意外险,预计刘女士还将需要补充300万元左右的身故保障。如果补充安排200万元的定期寿险,100万元的意外险,她的保费支出将增加6000元左右,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当然,随着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的改变,刘女士的保额今后也应随之调整。

刘女士的先生,现有保障额度与他的收入相比,也不是很充分。重疾险额度最好能再加10万元,意外险额度最好能补充到100万元,这样补充后年度保费支出预计增加4500~5000元。

篇5: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篇6: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2.气候特征:以热带、_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5.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

6.植被:_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

7.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

1.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的渔港。

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_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上一篇:是否近义词下一篇:党风廉政文化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