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深流800字范文

2024-04-20

静水深流800字范文(通用4篇)

篇1:静水深流800字范文

静水深流随笔

初春时节,一人静静的走在铺满青石板路的小巷内,白墙黛瓦,一簇簇嫣红的蔷薇从低矮的墙头探出了纤细的脑袋,如一个个豆蔻少女红扑扑的笑脸,笑意盈盈。和煦的微风轻拂着朵朵繁花,洒落了一地的芬芳。低矮的朱红木门边,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坐在阳光的照拂里,静静的纳着鞋垫,鞋垫上潺潺流水里一对鸳鸯在素洁的荷花掩映下,相依相偎,呢喃软语,让人好生羡慕。老奶奶在阳光的照拂下,褶皱纵横的脸被镀上了一层金黄,清澈明亮的眼睛满含着慈祥,如一尊佛带着禅意。小巷深处幽幽的笛音婉转的流淌,在落花和老人之间萦绕。那一刻,时光仿佛凝固了。原来,静是这般的美好。

阳光落满窗台的午后,闲看老树的画作。老树的画中,一颗碧绿的大葱在他寥寥几笔的描摹下,栩栩如生。我仿佛看到了小小的幼苗在泥土中破土而出的清脆之音。雪白的布袋里,盛着满满的麦子,一粒粒散发着金子般的光芒,麦子满溢出来,散落在地上。普通的麦子在老树的笔下如孩童一般有了生命,拙朴而简单,娴静的画中,别有一番现实的静好。在浮躁喧嚣的俗世里,老树的画作,如一股股清澈的泉水,静静的`流淌。闲下来,静静品读,只觉心境澄澈,岁月静好。

看着这一幅幅画,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微风吹拂着麦浪,阵阵麦香满溢过来。年轻的母亲高绾着发髻,青丝如黛。坐在门槛里,择着碧绿的青菜,一株一株,如在照料自己的孩子。我扎着小小的羊角辫,和一群调皮的鸡玩耍,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美好。

他的画作一瞬间唤醒了我麻木的灵魂,我总是在喧嚣里分外的回望童年,渴望这父母照拂下的温暖。那怕瞬间,也已足够。

美好的爱情应该也是静的。喜欢一个人,不是一定要拥有,而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静静的看着她幸福的老去。张爱玲是静的,一股散发着深深苍凉的静。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苍凉,才让我们相信有这样一种爱情,澄澈明净,不染纤尘。她如一株空谷幽兰,静静生长在光阴深处,百代流芳。

月上柳梢时,清辉满溢的深夜,倾听蔡琴的歌曲。“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记忆中那欢乐的情景慢慢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那缓缓飘落的小雨不停地打在我窗只有那沉默无语的我不时地回想过去”。蔡琴的音质带有浑厚的磁性,是一种经过了时光的洗礼和沉淀的干净,没有任何的杂质。听她的歌,一如天籁。她的歌声,如一弯高悬在深秋的苍凉明月,如一条流淌在山谷里清澈的山泉,如一幅画卷中淡淡的彩墨,如小巷里生长遒曲的一树沧桑,在光阴的深处静水深流,涤荡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给人以温暖和清亮。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在这喧嚣浮世里,我渴望这些静好的照拂,将纷繁和芜杂洗濯,让我怀有一颗清澈的心灵,跟随时光,静水深流。

篇2:静水深流薛法根

认识薛法根20 多年了, 一路见证他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执着不怠, 欣赏他日臻圆融智慧的课堂境界, 钦慕他含蓄谦虚的为人风格。如今, 薛法根有很多名头:薛大师, 薛大帅, 中国好人, 江苏最美教师……也拥有无数粉丝, 在大江南北。和很多老师一样, 我也喜欢看薛老师上课, 喜欢他简单轻松的课堂流溢着的教学智慧和深刻思想。

根深——“根之茂者其实遂”

老师们常感叹薛老师小脑袋有大智慧, 这份智慧皆来自时间的储积, 默默涵养内功, 才有根深叶茂的繁华。

在新苏师范读书期间, 薛法根不活跃, 他每天在宿舍传达室边值班边练书法的身影却深深烙印在同学心中。一手娟秀的字, 就是这样练成的, 教学的内功、做事的韧劲、性格中一份可贵的静气, 或许也是在这里练就的。

生活中的薛法根最大的兴趣该是阅读。他的包里总放着一两本教育书刊, 一有闲暇, 便随时翻阅, 用心圈画, 默默念记。即便成了名师、当了校长, 依然坚持从繁琐事务中挤时间读书。阅读, 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丰实了他的专业底蕴, 涵养了他的书卷气, 也深化了他对语文本质、教学规律的认识。

工作后的薛法根并未初出茅庐即崭露头角, 在乡村中心小学的最初时间他是静默的。然而, 静默不等于止步, 默默实践、反思、再实践, 是他不懈追梦的轨迹。为了上好作文课, 他认真揣摩贾志敏老师的每一堂录像课, 提炼作文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模仿贾老师的课, 一节一节地上, 揣摩贾老师设计、点拨、评价、激励的艺术。1993 年, 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 他执教的素描作文课《奇妙的魔术》, 受到与会3000 多名教师的一致好评。磨砺自己, 才获得化蛹成蝶的美丽。

记得那时薛法根曾在苏州市区执教《渡船》。课堂不甚理想, 有的老师或许会将责任推至学生的不配合, 薛老师则说:“应该是我的设计有问题, 我要再想想。”当天晚上, 他一个人在宾馆房间琢磨至深夜, 反思自己的设计有哪些地方不适合学生, 并修改了教学设计。第二天, 面向各县、市、区的老师他再次执教这节课, 大获成功, 我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对他反思意识与能力的深深钦佩。和薛老师在一起, 时常听他说“最近, 我有了一个新想法”“这堂课, 我又有了一个新上法”“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完全想通”, 无不沉淀着薛老师教学的底气。

翻开薛老师的笔记, 每一堂课都记录得完整、清晰, 他的字写得极好, 像他的人一样端正、清秀。无论什么课, 即便是不出彩甚至很失败的课, 他也听得凝神专注, 时不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他总说, 即使是最不成功的课, 总有那么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可能不成熟的想法会给自己以启发。悦纳, 善于学习, 这或许也是薛老师的成功之道。

“根之茂者其实遂”, 勤勉执着, 且行且思, 涵养了薛老师教育的慧根。

心慧——慧者心自清

“法根的课每听一次, 心里都会感动一回。”“我喜欢薛法根的课, 文本解读, 独到清简, 语言训练, 实实在在……”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如是说。的确, 很多时候, 薛老师的课堂是沉静的, 学生在静心阅读, 静心思考;很多时候, 他在课堂上是沉静的, 不求表现教师的个人素养, 只在学生需要处作及时智慧的引导点拨。课堂朴实得如同家常课, 没有刻意雕琢和华丽修饰, 有的只是质朴与扎实的语言实践、独具匠心的思维训练。

“语文课要上得简单。”薛老师常这样说。走进薛老师的课堂, 我们常觉心窗洞开, 清简之风扑面而来。《桃花心木》寓意深刻, 薛老师大胆剪裁,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行为奇怪在哪儿”这一问题, 反复读文, 前后勾连, 多角度寻找信息, 并以“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这样的句式表述种树人行为的“奇怪”。学生既理解了重点, 体悟到哲理, 思维与言语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情智相生, 理趣兼得。教学《哪吒闹海》, 他着力培养学生概述、创造性复述和转述三项能力;教学《燕子》, 他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与优美……薛老师独具慧眼, 总能删繁就简, 捕捉教材最具价值的教学资源;薛老师独具慧心, 深味“舍得”之道, 总能去芜存菁, 寻找到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点, 让复杂深刻的东西变得简单浅近, 课堂独具清简之美。对语文课程本质的坚守, 成就了他“大道至简”的课堂境界。

“薛法根老师其貌不扬, 可只要一踏上讲台, 就变得魅力四射。”老师们常心悦诚服地称赞。是的, 薛老师是一个智者, 他上课轻松自如、妙趣横生, 有一份“指挥如意笑谈中”的智慧与潇洒。他的课如禅, 浅近却深刻;如画, 简约而丰富;如茶, 清淡有诗意。如《爱如茉莉》中对“直奔”的品味, 从字音入手, 获得语义的理解, 进而感受父亲的心情, 引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字眼中读出父母的深爱;抓住一个“探”字, 引导学生将其与“照”“射”比较, 体会“探”在语境中的情感温度, 深悟“景语皆情语”的妙处。他也时常在不经意间点化学习方法, 在教学《剪枝的学问》时, 他指点学生用抓关键字词和时间顺序的方法提取核心信息, 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薛老师的课即如此, 他不仅给予学生静态的语文知识, 更给予学生阅读方法、言语表达方法的指导。

慧者心自清, 薛老师的教学智慧, 源自他心慧。心慧者, 目标自清——为学生的言语智慧而教。遵本舍末, 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 课堂自有独一份的精彩。

境明——千里皆明

“教师要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 只要童心不老, 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 还需要具有童眼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这样的眼力是需要磨砺的。”薛法根如是说。

薛老师的课总能教到学生的心坎儿上, 一个个教学环节似乎都能很随意地慢慢铺展开。在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中, 学生思维变活跃了, 言语生长了。我常感叹他的课独辟蹊径, 我想, 这不是他刻意的标新立异, 而是独特的教学站位——鲜明的学生发展立场。我们常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作为教学主要内容, 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发展需求。薛老师心中常有学生, 他阅读《儿童心理学》, 阅读儿童文学, 分析儿童的阅读心理, 以真正地读懂儿童, 了解儿童, 从儿童阅读学习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于是, 他总能找到贴近儿童、发展儿童的“蹊径”。

他认为, 学生实际对定位教学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 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 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过高, 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 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 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 低水平重复。他主张语文教学“三不教”: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他深深赞同“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这一观点, 认为“学得充分”意味着教学内容要“瘦”, 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要“够”, 学习过程要“透”, 学生所得要“厚”。他说:“教学的最佳状态在于‘浪费时间’, ‘浪费’就是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 静思默想, 生成孩子思维的空间, 要等待, 这就是教育的秘密!”

同一篇课文, 面对不同的学生, 他设定的教学目标、研制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迥异。如教学 《番茄太阳》, 他预设了多种教学思路:一是抓“我”的心情变化, 二是以明明的笑声为线索, 三是引导体会课文中出现的三次“番茄太阳”的意义。在不同地区, 薛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 发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生本”, 在薛老师的课堂上可以找到敞亮的注解。

“他的骨子里永远是个孩子。”成尚荣先生曾这样评价薛法根老师。的确, 薛老师就是一个“精神明亮、童心未泯”的人。他用孩童一般的好奇、欣喜、宽容, 接纳一切美好;用孩童一般的明媚、清简、朴实, 开启智慧语文。立足儿童本位, 为言语智能而教, 让薛老师的语文教学有了澄明敞亮的境界。

情真——心往更高境界走

成了名师, 做了校长, 薛老师变得更忙了。薛老师的儿子说的话很有意思:一般找他的时候, 不是在出差的路上, 就是在出差。是的, 每次见到薛老师, 总是一副匆匆的样子, 一副疲惫的样子, 他的健康状况很是让人担心。可我总惊奇地发现, 站在讲台上的他与讲台下判若两人, 疲倦不见了, 笑容灿烂了, 声音洪亮, 思维清晰, 语言生动幽默, 课堂充满智慧。一小时上课加一小时讲座, 精神焕发, 神采奕奕。这没有更好的解释, 一切源自他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挚爱。

他不怕批判, 欢迎批判, 还专门请人写对自己课的评论, 希望不写优点, 专写批判。他说, 说真话是不会丢面子的, 特级教师也是凡人, 也有犯错的时候, 关键是要有勇气直面错误, 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要求真, 做人也要求真。薛法根有此雅量与境界。依然只能说, 一切源自他对语文的热爱, 在批评与反思中追求更高的境界。

尽管成名多年, 薛老师仍探索不止。每次与他交流, 总能听到他的新思考:“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教得轻松、学得扎实”“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成就了薛老师的卓尔不凡。“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毋庸置疑, 一切源自他对语文的至爱, 无论何时何境, 不忘初心, 不懈追求, 心往更高境界走。

篇3:静水深流

一、引导如溪水浅流

(在引导出兔子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齐读了两遍题目,可是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师:这种题咱们实话实说和以前遇到的问题有点怎么样?

生:难

师:有点难对不对?那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怎么办呢?我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介绍一位老人,介绍一位古代的老人,介绍一位古代的非常智慧的老人。——老子。老子说过一句话,也许对我们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所帮助。

(教师板书:天下难事作于易)

师:来,读一遍。(生读)带着语气再读一遍,(生读)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遇到难事就躲开,咱们选择一件容易的事做呢?

生:就是把一件难事化成一件简单的事再进行计算。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师:如果这件事咱们要做起来的话,那么,你会觉得前几个月易,还是后几个月易呢?

生:前几个月!

师:对!前几个月相对要容易一些,那咱们就从前几个月开始研究吧!

在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后,学生感觉有点难。刘老师没有急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而是呈现一句老子的名言:天下难事作于易!“让学生读一遍!带着语气再读一遍!”当学生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教师追问:“是不是说遇到难事就躲开?”“你会觉得前几个月易,还是后几个月易?”教师的这几句简单易答的引导,看似浅水溪流,一目了然,其实此时学生的思维已随着老师的引导在脑海中萌发:原来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从简单入手。

二、追问似涓水细流

(学生集体通过前5个月推导出后面的数后)

师:停,我们没有贴8,没有贴13,更没有贴21,你怎么看出后面就是8,是13,是21呢?先说说这8是怎么来的?

生:我们可以从前面找到规律,就是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所以说3加5等于8.

师:他说了一句非常非常有价值的话,也说出了许多同学共同的心声。就是从前面的研究当中,我们找到什么啦?

生:规律!

师:对!我们发现规律了,这太重要了!(教师板书:发现规律)我们发现规律,同学们我们注意到我们是从哪个阶段发现规律的?在哪个过程中发现规律了?是难的部分还是在容易的阶段啊?

生:容易!

师:对!我们是在易当中发现规律的!孩子们,发现规律就是我们的研究目标吗?我们的研究,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发现规律是吗?

生:不是!

师:当然不是,发现规律只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手段。发现规律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发现规律不是就停滞不前了,我们在发现规律后,还要再前进一步,还要运用这个规律。刘老师说了四个字很重要是什么?

生:运用规律!

师:我们发现规律,我们第二步要运用规律(板书:运用规律)我们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加以运用就可以解决难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将12个月的兔子数量全部展示出来。

思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如水点滴渗透,细致浸染。上述教学片段,在感知天下难事作于易后,刘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从易中发现规律,再将从易中发现的这个规律运用到难中。刘老师问:“我们是从哪个阶段发现规律的?“孩子们,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发现规律吗?”“我们第二步要运用规律,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加以应用就可以解决难的问题。”这几个追问和强调,帮助学生在易与难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体会怎么样从难找到易,从易入手,发现规律后,再运用规律回头解决难的问题。

三、思维像静水深流

师:有一个问题好像对刚才有一个颠覆。刚才我们好像都说1月到12月当中,前几个月研究起来好像比较易,可是到现在为止,我怎么感觉后几个月倒比较易了呢?

生:因为找到规律了!

师:对,我们找到规律,发现规律是在哪里?

生:前面

师:在易中发现规律,然后运用这个规律,把这个规律运用到难的部分当中去,难的也就变得易了,所以难与易这两者有一种这样的辩证关系。难不是绝对的难,易也不是绝对的易。方法好了,难的也就变成易的了。

静水表面波澜不惊,而在深处却有暗流涌动。胸中自有万千丘壑。思维也是如此。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刘老师从哲学的角度,辩证地说明了难中有易,易中有难!“前几个月研究起来好像比较容易,可是,我怎么感觉后几个月比较容易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找到规律了!”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深层次的哲学味道。老师的深度决定了学生的深度。学生在明白化难为易数学方法的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的深层次的美的内涵。这是只有在安静的沉淀后才有的深度。天下难事作于易,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本节课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了一次从易到难寻找规律之旅,享受着自主探究之乐!(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十字街小学)

责任编辑 汤金娥

篇4:静水深流

松武1992年从武进师范毕业进入附小工作,1995年调入常州觅渡桥小学。在觅小浓厚的研究氛围中,刻苦砥砺,执着思考,勇于创新,使她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深谙教育教学真谛的松武就像水甘于滋润万物一样,引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数学王国。

2010年,松武来到西新桥小学担任校长。作为年轻的领航者,这位“船长”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因为这是一所由两所学校合并后异地重建的新学校,如何让两所不同学校文化的老师,能够消除不和谐的声音,实现更快的融合呢?松武面对困难,不彷徨,不抱怨,不等待,理清思路敢于碰硬,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松武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追求教师的职业幸福,开展了读书赏析、教师论坛、课题研究等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她深爱课堂,除了平时推门听课评课外,还定期走上讲台上公开课、示范课,作为一校之长,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在难能可贵。

松武天生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她有明确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意志。学校大胆地开展岗位“再”设置,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自我申报制度,激发教师内在潜力和需求,促进高原期、稳定期教师的继续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改革的浪潮在教师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位知人善任的女校长,总是善于发现每个教师的特长,激励他们到不同的岗位上一展风采,为教师成才搭建平台。每次看见松武,都能听到她的新思考,看到她的新举措,给学校带来新的变化。几年来,教师的生命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爱读书的人多了,研究的氛围浓厚了,追求专业成长的动力增强了,这些可喜的变化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它好像有气量;水胸怀志向,百折不回,它好像有韧性;水受到阻拦,或慢或转,它好像知道谦和礼让;水若满则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乐。学校发展的根本就在于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深谙“水”之品性的她,提出了学校教师文化建设“以文化人 转师成士”的教师文化建设目标,提出了“开放、主动、勤智、宁静”的四个关键词。她希望教师能像水一样,有开放的心态、开拓的眼界、开阔的胸怀,在复杂多变的挑战面前具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境界;她希望教师们能像水一样,主动发展奔流向前,既要踏实肯干,更要不断学习、反思,成为智慧型教师;她希望教师们能像水一样,敬畏自己的职业,能沉静下来,潜心研究,尽心尽责地为教育作出不懈的努力。

“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栖息的乐园。”这是松武的最大梦想。我漫步在这美丽的校园里,特别留意学校的细微变化,令人欣喜的是,让我从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又丰富的场景里强烈地感受到,校园生活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教师们勤勉工作,充分享受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此时此刻,松武并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我所看见的她,依然谦虚谨慎、善思善行,一如风平浪静的湖面,呈现的是静谧的景象,而不易察觉的静水深流,才显激流涌动,方见最美的风景。松武就是这样的一位船长,引领着学校这艘航船,劈波斩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徐澄范,常州市钟楼区教育文体局,213002)

上一篇: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报道下一篇:涉煤收费清理规范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