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2024-04-28

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精选5篇)

篇1: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构建“多学少教”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依据大连市教育局下发的《大连市普通高中构建高效课堂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校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尊重与发展)

坚持以学定教,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真正实现多学少教。

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观察、思考、质疑、合作、交流、倾听、提炼、应用与创新。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

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多学少教,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工作目标

(一)总 目 标: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打造高效课堂.(二)教师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三)学生目标: 做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四)课堂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成效目标: 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三、组织机构

建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双方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长:王义军

副组长:朱奎林 张广军 宋文全

员:蓝兵 宋广义 曹锡军

(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

长:朱奎林

副组长:张广军 宋文全

员:蓝

兵 宋广义 曹锡军

隋国龙 刘淑风 董淑芬 于

萍 王文婵 孙鹏

(三)工作职责

1.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专项督导构建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多学少教”模式探索实践研究,从而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2.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组织、督查、调研、工作推动、经验交流以及推广等学校常态课堂教学过程检查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四、改革策略

(一)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模式构建

组织各个教研组认真学习《大连市普通高中构建高效课堂指导意见》,分析本学科特点,根据不同课型,有针对性地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示范等课例反思提炼,最后形成较为完善、可行的。课堂教学多学少教模式

(三)课题牵动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的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少教多学”模式探索实践研究》已经开题,各教研组可作参考。

(四)专家引领

聘请大连市教育科研所原所长宋庆泮与大连市中山区教育局宋学红主任专家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跟踪指导。

(五)评价跟进

学校定期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行为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和考试成绩评价。评价的着力点在依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制定考核的标准,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动态评价。

(六)制度保障

按照学校校本教研制度要求认真落实,加强对常规教学过程管理与检查,尤其要加强对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指导,及时反馈。实行“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引导教师潜心教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奖励成果突出的优秀教师,造就一批教学名师。

五、实施步骤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准备阶段(2013年3月至4月),负责人王义军、朱奎林,主要活动是:

1.成立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 2.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3.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会

4.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初步把握其改革目的和要求

(二)探索实施阶段(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分三步进行:

1.以学科组为单位,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完善学科学案的编制。

2.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学习,并进行交流,初步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3.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初步总结各学科前阶段工作成果。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月),主要活动是:

1.形成适用不同课型、各具学科特色,富有成效的学科学案。2.形成学科教学的基本模式。

3.学校对初步构建的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并全面推开。4.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模式,以此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六、重点改革项目

(一)学案模式的构建

(二)预习的落实与控制研究

(三)合作小组的管理研究

(四)情境创设与问题设置研究

(五)活动时间的分配与控制研究

(六)教学评价研究

七、主要改革措施

(一)学校要组建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二)本学年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将致力于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学少教,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三)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日常课堂教学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科研小课题进行,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观摩活动――反思提炼――总结提升”的过程,切实通过科研,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师专业发展。

(四)补充完善学校“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精讲精练、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纠正传统教学弊端,实现观念转变,明确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时间,制定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新课堂教学流程,形成相对科学、固定的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人人参与“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多学少教、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体现多学少教教学要求,对于疑点难点,教师要适度启发点拨引导,指点迷津,确保一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教师讲解、解疑时 6

间不高于10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探究、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五)强化对备讲批导考听评等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制定内容具体的备、讲、批、导、考、听、评等常规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随机抽签听课与优秀课评比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在日常教学上,把改革放在常态课上,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全面而细致地提出工作规范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布置到位,检查及时,讲评有力,奖惩兑现”的原则强化落实。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对课内外练习的设计、作业布置与批改、阶段性考试与检测、综合性评价四个方面依照条例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见成效,不留后患。采用纵比横看等形式和方法,使教学质量时刻处于严密监控之下,有效地保证学生成绩的巩固和提高。

(六)重新制定符合高效课堂要求的教学评价标准,开展构建高效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和小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完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与任课教师签订课堂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依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再次对学生合格与优秀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将教学质量责任目标分解到班,分解到学科,明确到教师个人,坚持不懈地实施优生工程,不断巩固及格率,提高优秀率,为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篇2: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为目标,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二、基本目标

通过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校园”活动,进一步 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加大对企业劳动用工情况检查执法的力度,不断建立和完善良好、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通过创建活动,要达到如下目标:

1、《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严格遵守,学校劳动用工制度进一步规范;

2、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切实协调好本地区的重大劳动关系,使三方联动作用显著、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3、劳动用工程序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解决长效机制真正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贯穿学校整个发展过程。

三、方法和步骤

1、组织准备阶段:

成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学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创建活动规划方案、创建标准及考核办法。

2、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学校”动员大会,动员部署创

建活动各项工作;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标准,有效提高创建活动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3、全面实施阶段:

各年级要深入领会市政府关于开展创建活动的精神要求,紧密结合公司实际,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认真按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各项工作。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网络

成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马志民任领导小组组长,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各项活动的实施,制定相关工作措施,落实专门人员,切实加大创建工作的力度,确保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2、周密计划,认真实施

要深入领会 “劳动关系和谐学校” 创建活动的精神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之中。同时,要组织精干人员,落实必备的经费和物质,按照创建活动计划认真地加以组织实施。

3、明确目标,各司其责 通过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学校”创建活动,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要切实按照创建活动的要求和步骤认真地履行各自的职责。除了认真完成好本年级组创建工作任务外,还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4、强化督查,确保推进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力量对创建活动开展督促检查,对各组进行有计划的检查、指导、协调,帮助学校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

沙河市第三中学

劳动关系和谐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马志民

副组长:王素红 杜红习张济民 申伟 办公室主任:毛艳粉

组 员: 陈海露 唐雪涛 任志平张翠芳 各工会小组长

篇3: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在此共同关注、讨论和实践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这项课改活动与以往的课改活动一样, 也同样存在着利与弊的冲突, 执教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课改活动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也是笔者与全校同仁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实施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处

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就是要打破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观念,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 所以改革探索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从半年多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此次教学改革中显现出的一些进步。

首先, 这种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再仅仅只有知识的堆积与串讲, 而是要求其中教师必须针对教材的问题预设, 以及对预设问题的思考、分析引导和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引导、把握课堂的进度与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 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 此项教学改革可以打破原有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果教师预设的问题以及预设问题的方式既能紧贴教材, 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这就像由点成线一样, 可以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最后, 课堂教学结束后,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未能形成过程性量化考核评价, 往往只是单看课堂上是否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是否热烈, 教学过程的优劣却很少提及。这样就淡化了课堂学习的过程性, 易使师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只重视结果, 不重视或少重视过程。这样就使得学生无形中淡化了学习方法及思维习惯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而山西省孝义市第三中学在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课堂教学评价形成了一种过程性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师生除了对学习目标是否完成、课堂活动是否有效进行评价外, 还以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是否得到全面成功的解决作出评价, 另外学生在对这一过程中进行评价时, 还会从中学到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习惯, 指导自己以后的学习。

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但任何改革都有其两面性, 既有其进步的一面, 又会因为各种原因有其欠缺的一面, 因而改革还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

首先, 由于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各不相同, 所以, 教师在针对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时, 预设问题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 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会有更大的不同, 这样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如果处理不当, 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例如:笔者在教学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时, 所教的两个班中每个教学班提出的问题都在二十个以上, 而且这些问题大都不同, 这就造成了问题过多, 课堂教学进度难以完成的后果。

其次, 在课堂上, 如果教师仅是摘抄参考书中的预设问题备课, 并且按预设问题来上课, 势必会导致课改课堂回到原来的填鸭式课堂。如果不按预设问题来上课, 就会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例如:笔者在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课堂教学中, 未按预设问题上课, 而是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原本安排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结果用了两课时才完成。所以如何解决这种教学任务与教学改革相冲突的问题, 也是摆在所有教学改革者面前的另一挑战。

最后, 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课堂教学结束后, 虽然山西省孝义市第三中学对此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时, 既可以从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来评价, 又可以从教学过程进行过程性量化考核, 但是教学过程的评价仍然比较模糊, 还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随意性还很大。如何建构有效的过程性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并让这种评价体系反过来再促进师生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也是摆在我们所有课堂教学改革者面前的又一大挑战。

总之, 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只是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 这样才能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进, 使我们在改革的进程中少走弯路。

摘要:“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打破原有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并可对课堂进行过程性量化考核评价。但是此项教学改革有其欠缺的一面, 并在改革中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如果以这种模式上课会造成问题过多, 教学进度难以完成, 并且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学过程的评价仍然比较模糊, 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随意性大。

关键词: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利弊,挑战

参考文献

[1]丁帆、扬九俊.唐宋诗词选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2012年修改稿)

绥芬河市第三中学前身是绥芬河市铁路中学,2001年划归地方管理后更名为绥芬河市第三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18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完善。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600余人,教师126人。

一、2006-2010年期间学校发展取得的成就

2006-2010五年间,学校坚持“为学生做人、求知和创新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务实求新,自主和谐校”的校风,“严谨求是,教学相长”的教风,“勤学求真,乐学善思”的学风。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科学指导下,学校秉承“求知为重,做人为先”的校训,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发展迅猛,成绩显著:逐步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和谐自然的现代校园,历炼了一个团结进取、勤奋务实的领导班子,打造了一支厚德爱生、业务精良的教职工队伍,形成了一个以人为本、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拥有了近1800人的充满活力的师生集体。

1、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2006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绥芬河市第三中学先后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2006年改扩建大门,更换教学 楼北侧钢窗。改造了自来水管道,使建校以来卫生用水困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007年暑期,更换了教学楼南侧塑钢窗,铺设了大理石窗台,重新粉刷了教学楼内墙,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铺设了地板,改建了多功能电教室,重新改造并扩建了硬面化球场,校园内铺设了彩砖甬路,安装了体育联合器械。2008年暑期,学校北操场扩建,建造了500平方米的地下体育活动室。2008年末,我校原教学楼经权威部门认定为D级危房,绥芬河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将原教学楼拆除并投资2700余万元用于在原址重建教学楼。在新教学楼施工期间,2009年元月,市政府有投资200余万元将绥芬河市海都机电城改建为三中临时校舍,2009年3月春季开学后,第三中学全体师生搬迁至海都临时校区授课,历时一年。2010年3月,学校回迁至新教学楼。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完全按照《黑龙江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暂行标准》配备,硬件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堪称全省一流。

2、全力打造先进队伍

2006-2010年间,我校共组建了三届领导集体。2010年11月,任长伟同志出任我校第三任校长。我校中层以上领导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带领三中人为创文化校园奋力前行。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师德、师能建设为两翼,落实六个立足点,营造了“以德促能,德能共进”的发展氛 围:一是立足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二是立足依法治教。坚持教师法律法规学习,建立约束机制,完善师德档案,严格师德考核,坚决杜绝有违师德师风现象。三是立足校本研培,依托“名师工程”、“有效教学”教改活动,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研培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是立足科研兴教,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尤其是省级科研课题“青年教师的培养——蓝青工程”,培养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大大激发了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使广大教师更执着于自己的教育追求。五是立足教师评价,建立以学论教,多元、科学、全面、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六是立足教师身心健康,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消除职业倦怠。五年来,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师中共有83人次先后获国家、省、市各级学科奥赛、各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学历教师占82.3%。高级职称教师由2005年的3人增加到25人,中级以上职务占55.6%。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牡丹江市级教学骨干教师3人,牡丹江市级科研骨干教师4人,牡丹江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11人,绥市级教学能手新秀8人,绥市级科研骨干教师

人。

3、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大德育观,不断探索先进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在德育工作原则上:明确提出德育要“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德育工作管理中以“养成教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抓常规,促养成;抓活动,促深化;抓环境,促提升;抓安全,促发展,为学生成长创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五年来,在校生遵规、守纪、文明、自律,无任何违法现象发生。

教学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命线、生存线、发展线。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过程管理,规范教学环节,严抓课堂教学。2006年,我校文理科教研组分别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和“让学生走上讲台”的课改小课题实验,探索在课堂上把教学的关注点和落脚点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开放地参与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9年末,我校在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并与全市其他兄弟学校一道进行了“有效教学”的先期尝试,结合以上两个校本课题的实验成果,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逐渐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提升了教学效率。五年中,学生中有200余人次先后获省级以上学科奥赛奖励。毕业生中共有669人考入高中公费招生段,有9 人凭借综合素质优秀成为高中学生的一员,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合格率达100%。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校园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篮球联赛成为了展示学生技能的多姿多彩的舞台,学生们发展特长、提高素养、培养综合能力,学校在绥芬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篮球联赛、乒乓球比赛、春季越野赛、冬季速滑比赛、管乐比赛等大型赛事中均名列前茅。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校、省级安全和谐校园、牡丹江市级文明单位、牡丹江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牡丹江市级“四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心育”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牡丹江市级教科研先进集体、牡丹江市级德育教科研标兵单位、牡市级科研、科普先进集体、绥芬河市课改先进单位、等项表彰奖励,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2011-2015年期间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把“地区间的均衡教育和公平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提了出来,作为边疆城市和“省直管县”的绥芬河将在学校提档升级、教师评优晋级、学生考试就业以及各种专项资金等方面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可以说我校的跨越式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是教师培训的 档次和质量将有极大提高,不论是《规划纲要》的国培还是“省直管县”的省培,都避免“二传手”的培训,同时,使老师和学校可以直接跟教育专家和名校交流和接触,缩短了与名师和名校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二是让更高层次的教育部门听到绥芬河教育的声音,有利于三中宣传自己、树造自己,有利于对三中教学成绩的肯定和教改经验的推广。三是今后更高层次优秀工作者、劳动模范、党务工作者等将比以前分到的数额多,并且优秀劳动者和高级教师等比例和档次都有所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随着“省直管县”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及对外贸易的复苏,绥芬河常住人口会进一步增多,对周边地区的拉动作用会进一步增强,这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源保障和良好的区位优势。2、2003-2008、2008-2010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为学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12年,全市中小学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验收”,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并为学校争取项目、资金创造了条件。

(二)挑战

1、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绥芬河市第三中学基本建成了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校园。然而,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社会知名 度不高,办学声誉还没有得到绥芬河市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把学校的办学思想真正贯彻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中,不仅仅作为一种理念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变成师生的自觉行动,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2、由于教学楼新建,给学校内涵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今后,还需进一步挖掘潜能,创新发展,为深化校园文化底蕴,形成内涵建设独有特色而继续探索。

3、我校教师平均年龄37岁,有热情,有活力,精力充沛,但是,也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骨干教师梯队有待形成,需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使他们快速成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4、因教学楼刚刚竣工,多数专用教室才投入使用。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功能室的管理,提高使用效能,真正做到为教育教学,为师生服务。

5、因操场刚刚修建好修好,虽然充分利用了现有场地和体育馆开展学生体育活动,但仍不能满足所有学年的学生大课间活动需要。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增加活动时间,提高活动质量。

6、尽管我校安全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校园平安,但是,仍需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细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防范和校园监管,提高安全预警能力和师生自我保护能力。三、十二五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1、2011年学校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面向教师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潜能生的发展,七八年级学生整体素质稳步提高,2011年中考有183人考入高中公费班级,有61人凭借综合素质优秀升入高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总结经验和借鉴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我校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推行“四三二”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了“每日测查”。在期末全市初中教学质量检测中45个指标有20个第一,17个第二,教学改革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同时,我校在七年级推行特色课堂——校本选修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们欢迎,家长认可。举行了大规模的校本选修课展示活动,受到市教育局、省及国家级新闻媒体、省内及俄罗斯考察团的广泛关注。

2、成功的举办了三中建校十年庆典活动,传承了学校历史文化。

3、高标准的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的验收。

4、以“我的班级我做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初具规模,班旗、班徽、班级墙报呈现班级文化建设效果,活动走廊、毕业墙让校园处处显现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2011-2015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创建成果,争创“一流”,做大、做强、做活三中教育。

(二)奋斗目标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打造:“师德师风一流;教育质量一流;育人环境一流”的三中,在五年内让三中远近闻名,成为中外人士了解绥芬河教育的名片,让三中成为绥芬河的品牌。

(三)具体目标

1、教育教学

全面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面向教师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夯实基础、健全制度、精细管理、深化教改、创办特色、提高质量”的学校发展思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理想前途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坚持走管理立校,科研兴校,教改强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力推进“四三二”课堂教学模式和校本选修课的特色课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校园,办一流教 育。

2、外部形象

(1)强化党团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巩固绥芬河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成果,争创牡市级“五四红旗团委”。

(2)依法治校,文明执教,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切实加强文明创建工作,深化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建设,努力创建牡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单位。

3、校园建设

(1)尽快完成校园南护坡建设工程和校园绿化、美化、景观化工程。

(2)积极争取资金,完成北操场塑胶跑道建设,修缮乒乓球馆,将原实验楼改建成三中艺体楼,筹建羽毛球馆及游泳馆。

(3)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集思广益,有效推进校园民主建设进程。完善工会活动室设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争创牡市级职工活动之家。

(4)加大教学、办公、信息技术等设备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争创省级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学校。

四、落实2011-2015年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柱——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要重视梯队建设和名师团队建设、重视业务水平提高和师德师风建设。

1、引导教师具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要有教育家的精神、理想、追求,有理想,才能朝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奋斗、超越。

2、建立适当的配套奖惩制度。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实施“正激励”和“负激励”的奖惩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向有理想型教师发展。倡导“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正气留人”。

一是实行师徒结对的“蓝青工程”,新教师与“教学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和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并面对面地进行跟踪指导。

二是实行中青年教师的“成功”式培养。根据我校绝大多数教师为中青年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鼓励中青年教师“成功”任教的培训思路。首先给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青年教师不断进取;其次是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一课多讲”和 “青年教师汇报课”、“班会课设计比赛”等活动,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青年教师以成功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第三是创设条件,优化培训环节,对事业心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走出校外、市外、省外参加教学展示观摩、研讨培训。

三是骨干教师的“风格”式培养。我们要以科研为先导,要求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和班级管理经验确课题,并在智力投资、经费援助上给予一定支持,为骨干教师的研究工作创造条件。

四是班主任教师的“复合”式培养。一方面通过上述三种模式的培训使班主任成为驾驭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培训,通过每月召开德育工作会、每学期的德育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组织年轻科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培训活动,培养后续的班主任力量,实现班主任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德育工作 三中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德育工作做到孩子心里去。一是宣扬“我的班级我做主”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思想。学生自制“全家福”,创作班徽、班旗、班训、班歌,美化班级。参与的过程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又多了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对学生快乐自主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会使学校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二是要实行“星级”管理。精心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坚 持开展重大节日教育活动,举行“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篮球联赛”等校园节日庆祝活动,举行“毕业典礼”、“开学式”、集体入团仪式“等校园文化仪式以及组织学生“企业行”、“商场一日”等社会实践活动等。每一次活动都评选出“星级”班级、“星级”人物,并最终评选出“感动班级”、“学校风云人物”等,增强班级、学校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教学工作 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制度的创新、教学条件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过程管理的加强等等。第三中学要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纯洁学风、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学校领导的精力、教师的精力和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上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1、高效课堂——“四三二”学习模式。我们通过向先进学校的学习结合我校自身教学实际,总结出了“四三二”学习模式,今年我们已经将此项成果申报了省级课题待批。“四三二”教学模式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会不断加大教研力度和培训力度,继续派遣教师到教育发达的地区和教育先进的学校进行学习和考察,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符合教学规律的、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一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2、特色教学——选修课。在教学上我校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初中“选修课”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科目。目前有体育类、艺术类、学科类、生活类四大类40个学科,选修课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了“我的课堂我选择我快乐”的新三中新课堂的魅力。校本选修课的开设真正实现了三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的办学宗旨。我们力争把校本选修课办成学校的优势课程,不仅让学生在三中的课堂上学会知识,还要培养兴趣特长,学会技能,增强自信、发展能力。

(四)、渲染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环境建设

1、大力挖掘和传扬学校历史。校史是校园文化的血脉。为更好的记录学校发展史,传承校园精神,我校拟进行校史资料的整理和发掘,以总结三中教育成果,展示三中人的风采。如今,学校文化建设中已进行了毕业墙、活动走廊、班旗空间的布置,凸现文化传递。学校利用先进的办学条件如实的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为他们走出三中,多年后成为社会各界精英留下珍贵的成长印记。

2、为三中文化加点国际化色彩。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第三中学一直与俄罗斯多个学校和家庭保持着密切联系,互派师生进行各种夏令营,互派师生体育代表队进行各种比赛,互相参观考察学习等等,但是还是缺乏常态化和固 定化。在中俄教育合作上,三中将率先探索建设“中俄教育交流合作综合试验班”(目前已经与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取得联系,但缺少政策支持),创办俄商子弟班和混血儿班。此外,筹建“中俄教育交流合作基地”。同时尝试与发达国家各类学校合作交流,拓宽三中师生的国际化视野。随着条件的成熟,三中教学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国际知名学校与我校合作交流,互派留学生、联合培训师资和招收海外留学生等。这种双向的交流对促进学术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篇5: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发布日期】2007-12-14 【生效日期】2007-1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漯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直属及驻漯有关单位:

《漯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漯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为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06〕100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加快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县区人民政府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管理养护职责

(一)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审核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建议计划并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监督和考核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负责养护市场的监督和全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二)各县区人民政府及漯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制定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监督和考核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本行政区域内乡、镇人民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对省、市养护补助资金、养护项目、养护质量、进度负总责。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实施,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并指派专人对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三)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参与、协助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具体职责由各县区结合实际确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目标管理。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完成管理养护任务、资金筹措到位、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县区应安排的正常养护资金筹措不到位,没有完成管理养护任务,出现道路失养、农村公路严重损坏的,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管理养护资金筹措及使用

(一)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主要由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和汽车养路费补助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等构成。1.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的汽车养路费补助资金。2.市级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总收入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按不低于80%的比例用于农村公路养护。3.市人民政府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市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不低于7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和县乡公路日常维护专项资金。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财力的增加,不断增加投入,促进农村公路养护的开展。4.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按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统筹安排村道日常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区每年还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水毁专项资金。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要逐步增加。5.积极拓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融资渠道,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出(捐)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二)资金拨付与用途

1.省、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市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县区管养的农村公路里程,考虑农村公路的正常服务年限、公路的损坏程度、地方养护资金到位情况和上公路养护工程目标完成情况,编制农村公路省、市补助资金建议计划。市交通部门根据各县区计划执行情况和县级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实情况,综合核定后,与财政部门商定资金分配意见,由市财政部门拨付县区财政部门,节余资金结转下使用,超支不补。

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切块资金主要用于县、乡公路的中修挖补罩面、小修、日常管护及在编人员的人员经费、行管经费,结余部分由交通部门统筹安排用于县、乡公路大修工程或村道养护,不足部分,可申请县区财政补贴。

2.县区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和其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用于村道养护管理和水毁等专项工程。资金由县级财政拨付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三)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必须按照规定全额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市县两级财政和交通主管部门要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各级交通、发展改革、财政、审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其合理有效使用和安全。

四、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县乡公路养护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相关技术标准执行。村级公路养护参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坚持“分级养护、建养并重、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群专结合、确保长效”的原则。

(一)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管理分类运作机制。

农村公路路面的大中修、防护、水毁修复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项目由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等竞争方式择优选择具有养护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

农村公路的日常管护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通过竞争、聘用、委托等方式将道路养护权承包给沿线群众养护,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公路养护认养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清除路面杂物、积水、积雪、平整路肩、边坡、疏通边沟、维护路产、路权、制止违章占道和超限车辆上路。

对于农村公路路面坑槽挖补等小修工程,鼓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通过竞争方式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

(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

其中,县道的路政管理由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乡道、村道的路政管理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扩大超限运输治理的覆盖面,综合整治农村公路超载超限问题,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检查、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附属设施的行为,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五、管理机构

本着精简、高效、稳定的原则,精简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重新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要依据省有关部门的指导性意见,由市、县编制部门会同市、县交通主管部门研究决定。

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现有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实行事企分开。原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工程养护处(队)以及场、站、库、室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应全部整建制转为企业,实现与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财、物脱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

六、组织领导

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各县区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推进,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

上一篇:人教三年级数学教案下一篇:镇政府关于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