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号学生观后感

2024-04-22

冲锋号学生观后感(共14篇)

篇1:冲锋号学生观后感

冲锋号学生观后感

回到家,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始终浮现着在学校里所看的电影《冲锋号》,我被红军战士们大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在这部电影中,一个名叫王虎的流浪男孩,还有他的`狗—小地瓜,在一次日军偷袭时被红军所救,并加入了红军。一次老乡给了王虎一壶酒,可大个子叔叔却让他退回去。结果王虎不但没退成,还不小心打破了老乡的许多缸酒。事后王虎离开了红军,可路见不平被白匪军抓住,从那里得到了情报。他逃回并告诉了红军情报,这对攻下泸定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过雪山中,连长因保护王虎和诗诗而被冻成一座雕像。在过草地中,全连为保护苏大姐顺利生下孩子,伤亡了许多红军战士。1936年与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王虎在这部电影中是主角。在过草地中勇敢机智的虎子悄悄去敌人后方吹响了冲锋号,使敌人阵脚大乱。冲锋号的声音在每一次的战斗中都异常的清晰响亮——因为它是整个军队引领。最后王虎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司号员,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吹响军号,鼓舞士气。司号员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

每一个红军战士都不怕死,舍已为人,用汗水和鲜血去争取下一代的幸福生活。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世界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因为他们的信念就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我们要学习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更要珍惜先辈为我们创造出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基本的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了什么?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祖国的明天!

篇2:冲锋号学生观后感

整部影片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眼球。虎子参加红军队伍,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亲人一样来对待他,让他感觉到了温暖和快乐。可是虎子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和信仰,他不过是跟着队伍前进的一个闲杂人员而已,他没有什么纪律性,吃人家的红薯,喝了人家的酒,甚至赌气离开了红军队伍,继续流浪。可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红军队伍里那些待他如亲人般的红军战士,因此他听到与红军有关的坏消息时,会急着去找红军队伍。他终于历尽艰难找到了他熟悉的红军队伍,找到了他的组织,重新接受组织的关心,也重新接受一个组织的温暖,这确实是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虎子之前是一个没有人关心他生死的流浪儿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红军战士救起,并在这个队伍中看到连长、张大个等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冲锋在前而不惜牺牲生命,他自然也被感动了,最后融入了这个集体当中,为红军队伍而吹响了救命的冲锋号。

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被感动了很多次:当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只有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时;当红军战士在雪山上艰难行进时;当连长为保护虎子和诗诗两个小红军战士而冻成冰雕时;当红军战士为一个孕妇生孩子与敌人战斗时。影片中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背景为开头,自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中国红军奋力顽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后得胜利会师,一次一次取得胜利,历史一次次的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一部让青年人燃起理想之火,重温经典历史的过程。还记得小时候看过黑白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让我记忆颇深。《冲锋号》这部影片当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尤其是当连长顶着雪崩为两个孩子赢得一点生存的空间而冻成冰雕时,大家都哭了,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共产党员们凭着这么一种理想和信仰在坚持。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奋斗,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和成功,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影硬性的说理部分很少,也很少出现大篇幅的解说词,回避了以往红色影片中大量的英雄式语言,影片试图通过一些令人感动的情节故事来说服观众。给我留下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当一个孕妇在草地上生孩子时,一个连的红军战士为保护帐篷里的孕妇,牺牲了很多人。战士们的拼命阻挡敌人炮弹的英勇精神也让我肃然起敬。正是因为怀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还有对新生命的敬畏,才不惜牺牲自己,为下一代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娱乐片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年代,让我想起一首歌叫《最初的梦想》,歌里面有句歌词这样写道: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如今的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向往,首先工作就要兢兢业业,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之后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结合。一个人没有理想时,就会觉得空虚、寂寞。也许有人认为我们还在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去谈什么空虚的理想和信仰。可是一个人没有理想和信仰,会在奋斗的过程中觉得很无力。而当一个人在满足温饱之后,其实更需要有一些精神层面的理想和信仰来充实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要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和拼搏!

篇3:冲锋号学生观后感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打破长期以来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这种转变中教师也走了许多的挫折之路。

1. 试探之路

面对课改,教师不知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开始阶段是去课改实施得好的中学“取经”,大量地听课,回来却没有冷静地进行反思、交流、总结,只是知道课堂所有的学生都要动起来,因此依葫芦画瓢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

2. 寻觅之路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培训,专家解惑,教师交流,使我们肤浅的教学理论得到了极大提高,可以说教学改革是从教师理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学习—实践—学习—反思—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初尝到有趣的学习过程,但在课堂小组活动中还有许多问题出现。

3. 雀跃之路

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教师应明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和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到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

二、冲锋陷阵的主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学校以学生成绩的好坏和升学率的高低为评价标准,压抑了学生个性以及人格的发展,教育要求摆脱传统模式的趋势日益显著。那么学生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呢?

1. 被动行军——— 学生背负重担行军缓慢

课程改革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沿袭着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 复习—导入—讲授—巩固—作业。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接受式学习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

2. 夜晚急行军———带着困惑匆忙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重建迫在眉睫! 如何改变? 在变革初期,学生也是非常好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策略的改变,先是小组合作形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学生极为不适应,因为当时只是把学生分成了一定的组,没有考虑到小组合作的细化问题,造成许多困惑。犹如“夜晚急行军”手忙脚乱。

3. 阵地冲锋号吹响———在实践中明白小组合作的学习程序

美国研究合作学习专家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的五要素是构成合作学习程序的基础。这五要素是: “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和小组自加工。”因此教师通过学习及教研组的互帮互助,采用了以下教学程序:

( 1) 将学习目标具体化,确定小组规模并安排学生分组学习。设计具有互赖的教学材料,分配角色。

( 2) 教师就学习任务进行解释,特别强调小组目标,采取适当方式确保个人责任的落实,使预想的小组具体化。

( 3) 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共同努力以达到小组的目标; 互相帮助,彼此分享信息,并就小组任务进行活动。

( 4) 教师监督小组活动和个人行为,当学生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和培养合作能力。

( 5)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学生成绩及小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互相认识、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把自己融入群体中,小组内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离不开这个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与合作能力。

4. 齐心协力冲锋陷阵———利用小组合作,享受学习的乐趣

有了合作小组的共同努力,渐渐地学生适应了这种学习模式,培养了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小组之间每一个成员应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另外,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

在课改教学中,教师冲在教育改革前沿阵地,要想打好课堂改革这一仗,必须在扎实的课堂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从课堂实践中要经验,从课堂反思中要进步,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从而摸索出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效率的成功之路。我相信只要不断要求进步,在你我课堂上都会听到嘹亮的“冲锋号”响起!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课堂小组合作模式成为教学的一种新趋势。小组内学生之间的配合以及师生之间的默契需要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以及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努力与进步。

篇4:教师运筹学生冲锋

一、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我刚走上教学岗位时,年龄上与学生比较接近。作为班里最年轻的老师,我遇事总爱与学生商量,让他们感到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共同承担着学习的重任。凡学习上的事,我们都一起想办法,一块儿“冲锋陷阵”。有时学生还会兴冲冲地“冲”在老师前面,好像是学生在领着老师跑。有一次我出差,恰逢期中考试在即,我未布置作业就急忙走了,回来后我得知,课代表和学生们一起列表复习,梳理知识点,复习得有条不紊。那次考试,在我缺席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考出了在平行班中第一的好成绩。所以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会不断给你惊喜。

二、教师要想尽办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第一届学生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兴奋起来,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具体活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课前5分钟展示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这5分钟内随意展示自己,可以读、说、唱、跳等,让学生在自己的爱好上充分找到自信。还记得我的学生王春龙曾经将一枚鸡蛋成功地立在了讲桌上,在这个过程中他虽说几次想放弃,但下面学生不断的掌声让他坚持到了最后。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你可能不是成绩最好的,但只要你肯坚持,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会成为父母的骄傲。”

2.开展辩论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向学生抛出问题,提前让他们做好准备,告诉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辩论会上,他们唇枪舌剑,妙语连珠,就连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同学,也不时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赢得其他学生的阵阵掌声。学生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认为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自编自演

从教第一届学生起,《林黛玉进贾府》就成了我屡试不爽的篇目,让学生自己写剧本、选角色、选道具。等演出结束,我会让台下学生当评委,评出最佳演员。这一做法,不仅避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枯燥感,而且会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把握得更好。

除此之外,课文背诵比赛、知识竞赛等也是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式。这些活动,从制订规则到参赛、评判均是学生自己组织、参与,老师只是幕后筹划、指导,整个活动过程学生都热情高涨,活动结束了,还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期望的课堂吗?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要想长久地抓住学生的心,还要使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竞争,学生做主,台前冲锋,教师运筹,幕后指导。教师大胆放手,多多鼓励,学生自然热情高涨,灵感频现。我相信,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学习始终充满热情。

篇5:中学生冲锋号读后感

《冲锋号》读后感1

作为我国首部红色主题3D动画影片,《冲锋号》讲述了流浪少年虎子从一个淘气的孩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红军战士的故事。影片通过孩子的视角,在70分钟的影像中,精当而生动地表现了血战湘江、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显示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重大历史事件。巧妙的艺术结构,达到了以小视角展示大事件,透过小人物写出大精神的艺术效果。影片的精彩处还表现在其娴熟的3D技术运用,从血战湘江到草地突围,全片不乏飞机轰炸、炮弹横飞、惊涛翻滚、雪崩撼地等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火爆”场面,也有小河涟漪、山花烂漫的优美场景,细微处纤毫毕现,栩栩如生,阔大处远近有致,立体逼真。

曲江一小3年级学生张馨丹看完后告诉记者,“我觉得影片太震撼了。影片最值得记忆的是连长为了救人,被冻成雪雕的场景,影片最后的胜利场景也让我很兴奋。”

曲江一小教师邹志靖接受记者的采访表示,“我们教的小学课本上就有《飞夺泸定桥》《长征》等课文,我自己看完后觉得影片很震撼,学生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也受到革命历史教育。”

北池头小学校长缑名奇看完影片告诉记者:“我们这次让学校的50名学生来观看电影,都是4年级到6年级的学生。通过观看这部优秀影片,孩子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影片采用3D形式来展现长征故事,内涵丰富,情节感人,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强烈共鸣。”

《冲锋号》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冲锋号》。

这部电影讲的是少年虎子帮助红军和国民军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少年虎子带着他的大黄狗——地瓜四处流浪,偶然之中加入了红军。有一次,虎子犯了错误被红军训斥,一怒之下离开部队继续流浪。一晃过了几年,虎子来到一个村庄发现国民军在那里大肆抢劫,虎子在帮助一位老奶奶时被国民军抓住。被捕期间,他打听到了国民军要围攻红军的消息,决定冒险通知红军。于是他想办法拿蜡烛点燃了国民军驻地的汽油,趁乱逃了出来,并及时向红军报告了这次行动计划,使敌人的围堵失败。后来他们翻越雪山时,发生一次意外事故,紧急时刻他们被连长救下,连长自己却被冻成了冰雕。红军过草地时,虎子成为部队的发号员,在一次战斗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吹响了进攻的冲锋号,使红军大获全胜。

虎子很勇敢,他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观看这部电影,我懂得了几个道理:一是要不怕挫折,虎子在中途因犯错而被训斥,他不仅没有怀恨在心,离开部队之后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去了重要情报;二是不要小看青少年的力量,电影中虎子多次为战争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三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兵力只有几万人,国民军有数十万军队,但红军因为爱护百姓,最后红军在老百姓的拥护下打败了国民军。

少年当自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再需要吹响战斗的冲锋号。但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冲锋号》读后感3

单位组织观看了影片《冲锋号》,许久我都没有去电影院看影片了,为此心动不已,尤其是这类红色主题的电影,我还特意查阅了影片的相关资料。电影《冲锋号》用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流浪少年经过长征的洗礼,成长为一名优秀红军战士的故事。影片以动漫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血战湘江、转战遵义、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等重大历史事件。

整部影片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眼球。虎子参加红军队伍,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亲人一样来对待他,让他感觉到了温暖和快乐。可是虎子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和信仰,他不过是跟着队伍前进的一个闲杂人员而已,他没有什么纪律性,吃人家的红薯,喝了人家的酒,甚至赌气离开了红军队伍,继续流浪。可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红军队伍里那些待他如亲人般的红军战士,因此他听到与红军有关的坏消息时,会急着去找红军队伍。他终于历尽艰难找到了他熟悉的红军队伍,找到了他的组织,重新接受组织的关心,也重新接受一个组织的温暖,这确实是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虎子之前是一个没有人关心他生死的流浪儿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红军战士救起,并在这个队伍中看到连长、张大个等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冲锋在前而不惜牺牲生命,他自然也被感动了,最后融入了这个集体当中,为红军队伍而吹响了救命的冲锋号。

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被感动了很多次:当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只有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时;当红军战士在雪山上艰难行进时;当连长为保护虎子和诗诗两个小红军战士而冻成冰雕时;当红军战士为一个孕妇生孩子与敌人战斗时。影片中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背景为开头,自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中国红军奋力顽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后得胜利会师,一次一次取得胜利,历史一次次的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一部让青年人燃起理想之火,重温经典历史的过程。还记得小时候看过黑白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让我记忆颇深。《冲锋号》这部影片当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尤其是当连长顶着雪崩为两个孩子赢得一点生存的空间而冻成冰雕时,大家都哭了,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共产党员们凭着这么一种理想和信仰在坚持。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奋斗,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和成功,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影硬性的说理部分很少,也很少出现大篇幅的解说词,回避了以往红色影片中大量的英雄式语言,影片试图通过一些令人感动的情节故事来说服观众。给我留下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当一个孕妇在草地上生孩子时,一个连的红军战士为保护帐篷里的孕妇,牺牲了很多人。战士们的拼命阻挡敌人炮弹的英勇精神也让我肃然起敬。正是因为怀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还有对新生命的敬畏,才不惜牺牲自己,为下一代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娱乐片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年代,让我想起一首歌叫《最初的梦想》,歌里面有句歌词这样写道: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如今的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向往,首先工作就要兢兢业业,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之后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结合。一个人没有理想时,就会觉得空虚、寂寞。也许有人认为我们还在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去谈什么空虚的理想和信仰。可是一个人没有理想和信仰,会在奋斗的过程中觉得很无力。而当一个人在满足温饱之后,其实更需要有一些精神层面的理想和信仰来充实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要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和拼搏!

坚持梦想、奋勇前行。每个人读小学时都曾经写过《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那时大家的梦想就是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能继续升学;读高中时的理想是要考上大学,到打城市去工作和生活;我考上大学直到研究生毕业之后,我的理想是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曾经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今天去做而明天不得不去做的叫工作,今天做了明天还乐意去做的叫事业。今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的热情很高,同时我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想现阶段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积极做好领导交给的任务,和同事积极配合友好相处,虚心向老同事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争取多为水务集团争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理想。在这个和平年代里,国家不需要我们在枪林弹雨中去冲锋陷阵,也不需要为了理想而牺牲生命,但是依然需要我有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和拼搏的精神,这就是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最大的感触!

《冲锋号》读后感4

“嘟嘟嘟……”古田军号响起了,无尽的炮火轰炸在红四军的头顶,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冲出井冈山。红四军浴血奋战,突围成功了。

这是影片中催人泪下的一幕。整部电影很感人,我差不多哭了一大半的时间。电影里,我看到了热血、传承,还有值得尊敬和铭记的人;电影里,我明白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忘初心,心齐成龙”。

从生命垂危的小兵身上,我看到了热血。他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脸被炸得不成样子,血肉模糊,身上绑满绷带。鲜红的血渗透了绷带,将它染成了红色,乍一看很像我们带的红领巾。他颤抖着双手,游离之际告诉毛委员:“我想战斗,我想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看起来最多也就二十岁,可却为国捐躯了。当毛委员含着泪,哑声告诉他:“恭喜你,你以后是一位党员了。”这时,泪水顺着我的眼角悄无声息地滚落,我用手抹,却发现怎么也抹不干,泪珠顺着脸颊一个劲儿地滚落,打湿了衣服。是啊,他燃烧了曾经火热的生命,完成了愿望,成为共产党员,只可惜他再也不会知道了。

在身板瘦弱的小战士身上,我看见了传承。记得有一幕,一位小战士左手插着腰,挺着瘦小的身板,头抬起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右手架在空中,举着那只哥哥送的号角,吹着冲锋号。战士们在号角声下整齐地走着,那只小小的号角仿佛和哥哥生前吹号的背影重合,承载着千万人的信念传向远方。这是哥哥将号角传承给弟弟,弟弟以自己的能力带动整个军队冲锋陷阵。在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把火,点燃了我心中的爱国热情。

在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他坐在“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石碑前,背影震撼了我,就像看到了抗战老兵乘车再次接受人民检阅时,颤颤巍巍的行军礼的感觉一样。英雄迟暮,豪情依旧。他代表了曾经为和平而奋斗的军人们,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

就像电影结尾的一句旁白:“爷爷让我好好活着,替毛委员、朱总司令他们看着现在的幸福生活。”它仿佛在告诉我,告诉我们:是的,我们要好好活着,那是多少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曾经的硝烟四起,战火纷飞,那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历史,如今的和平年代,战争不再,我们需不忘初心,心齐成龙,一起走向美好未来。

《冲锋号》读后感5

作为中共党员要有服务精神。古田会议的核心是规定了党和红军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每一位党员应该时刻牢记,离开了这个宗旨,谈职能、谈工作、谈发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家领导人说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党员需要牢记的初心,否则我们的工作和奋斗就失去了蕴含的意义。

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加强学习。影片中刘安恭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刻板教条,但是其传达到学习教育精神值得深思,一个组织一个团队,都需将学习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注重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并将学到的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

要有团队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中国共产党从开始50多人的小党,逐步发展成现在治国安邦的执政党。靠的是有组织有纪律,将其融入到我党的精髓。加强组织纪律不仅仅是不迟到、不早退。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内控。在工作中应该服从组织领导的安排,严禁单干蛮干。

要有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在其位,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工作中要坚守工作职责,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的精神。回望,我们不忘初心。前行,更加牢记使命。片尾有当年的小号手真人出镜,背后仍然是古田那片安静的土地,好像还在等着回来。他进入到小号手的生命里,短短一阵子,却照亮了小号手的一辈子。

篇6:冲锋号观后感

这片子充满了对共产党员及其理想的赞颂,我不觉得这种理想主义有任何的错。相反,现在很多人一提到“红色影片”,就嗤之以鼻,我反倒要质疑一句,究竟是红色信仰的笃信者,还是它的诋毁者(可能从前是笃信者),哪类人更体现着中国人的劣根性?

我从来不反对红色影片,只是反对把红色影片做烂,把红色影片做成毫无灵魂的评奖片(如《西柏坡》)。我不是左派,我甚至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去寻找讴歌共产党员精神的所谓红色影片去看,无论是讲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还是讲和平年代的模范典型,我每每都深受感动和鼓舞。或许,正因为我对自己有一种自愿接受信仰教育的要求,才更容易接受影片所传递的东西吧,才会不把它看成是假大空,而看成是一种挺真诚的东西吧。还是那句话,我不觉得这种自愿有什么错。

可能你会问,我是不是被共产党洗脑了。我觉得恰恰相反,在今天的中国,想被共产党洗脑难比登天,我决不可能“独善其身”。作为不停地观看全世界多样文化、多种意识形态碰撞成长起来的一代来说,我反倒觉得快被西方洗脑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为什么还要去看红色影片呢?因为我就是喜欢那些理想主义的东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对中国发展的路径做重新的思考,但是我认为无论在什么路径下,过去英雄身上那种忘我的牺牲精神、那种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精神,都是不会过时的,都是永恒的闪耀的指明灯。

因为那些东西,我做不到。我每每总在想,如果是我面对万丈深渊上的十三条铁链,对面有机枪扫射,锁链上还有滚烫的火焰,我有没有勇气冲过这通往地狱的泸定桥呢?我也会想,如果是我面对巨大的雪崩,我会不会舍身去救那两个小孩子呢?想到这些,再看雪崩过后连长被冰雪冻住的身体,像雕像一样矗立在大雪山上,尽管姿势那么“做作”,我也不觉得那是做作,而觉得那真是一座丰碑。

我是独自一个人在影院里看完这部电影的。那场只有我一个人。我自己不觉得孤独,因为出了电影院,我依然和所有人一样有着平常的世界观、平常的感情诉求;我只是为影片和里面的那种精神感到孤独。这样一部宣传共产党员优秀品质的影片,全场只有我一个人在看,它会不会感到孤独呢?究竟是什么让一种信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从火热降低至冰点,从万众吹捧变为难求一赏呢?或许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吧。

篇7:冲锋号观后感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流浪儿童,叫“虎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红军救起,并加入了红军队伍。红军们把他当成自家人看,他感到了温暖、快乐。可是他当时并不懂得军队的纪律,也没有什么理想和信念。他不小心喝了老百姓的酒,吃了红薯,还惹出了麻烦,受批评后,离开了红军队伍。但当他被敌人抓住后,得知敌人要偷袭红军时,逃跑并通知了红队军伍。后来,他参加了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看着红军战士们不惜牺牲生命取得革命的胜利。最后,他吹想了代表“前进”的冲锋号,在关键的时刻拯救了队伍,他被任命为司号员。

电影中,有太多的画面让我深受感动。红军战士们为夺取胜利,冒着枪林弹雨在只有铁索的泸定桥上作战;红军战士们能为救一个孩子,在草地中与敌人作战,他们都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理想,有为了理想而不畏牺牲的精神。正是这些有着大无畏精神的战士们,换来了我们如今幸福平安的生活。

篇8:冲锋号学生观后感

先玉335是美国杜邦先锋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一种玉米种子, 由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与其成立的合资企业负责推广、销售。虽然由合资公司运营, 但是先玉335的研发由杜邦先锋的独资公司进行, 登海种业等国内企业没得到核心技术, “本来希望通过合资学习外资的技术, 但是这个目的没有达到。”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系主任、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 外资公司用了登海种业等的“壳”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 这对中国粮食产业发展风险巨大。

2011年, 外资种业巨头孟山都和先正达销售收入分别为118亿美元、113亿美元, 超过中国市场销售收入总和。而我国种业上市公司收入规模均值只有10.6亿元。

外企种业虎视眈眈

一项共识是, 没有自己的种子, 就没有农业产业的话语权, 甚至会危及农业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而和国外巨头相比, 国内种业全方位落后, 面对外资孟山都等强企的虎视眈眈, 很明显的事实是, 如果没有政策支持, 我国种业或将全军覆没。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国内近两年发布多项政策推动行业整合, 以打造强企, 争夺种业话语权。“种子企业已从8 7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6 200多家。”张世煌表示, 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就是资源整合, “但是情况不是特别理想。”

“国内企业再大, 和国际巨头比起来, 体量还是太小, 在研发上也是如此。”张世煌称, 目前我国种业上市公司收入规模均值只有10.6亿元。记者了解到, 先玉335在2005年上市后, 仅6年就迅速抢到了10%左右的份额, 令业界大为震惊。

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加码, 种业进入了整合期。公开信息显示, 近两年, 登海种业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共投资8 000万元。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8号文件”出台以来, 通过整合重组, 迅速做强做大。截至2012年底, 该公司注册资本从3 008万元增加到33 270万元, 资产总额从5亿元增加到9亿元。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先敏在一次活动中称, “8号文件”出台后, 仲衍种业整合了十几家公司。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先后兼并重组了河南金娃娃种业有限公司、河南豫研科技种子有限公司、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等3家种业公司。

种业资金投入不足

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水稻育种专家许雷一直认同创新才是中国种业的出路, 但他认为各级投入不足也是重要的问题。

张世煌表示, “目前进入种业的资本, 有的有投机性, 还受制于知识产权保护, 回报会有很大风险, 非农资本进入缓慢。”

而此时, 外资正在寻找更多机会进入中国。近期消息显示, 美国的先锋种业、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等8家全球种业巨头, 纷纷在三亚、乐东、陵水一带租地, 开展玉米、蔬菜、稻谷等农作物种子的繁育工作, 他们采取合资等形式与中国的种业公司合作渗入市场。

篇9:回家冲锋号

“糟了!”在听到朋友打电话说家乡龙头山镇发生大地震时,在云南玉溪盖摩天大楼的蒋德彩一下子蒙了。她扔掉手中的水泥桶,抄起手机拨通了爸爸的电话。

那一刻,是8月3日下午5时10分。大约40分钟前,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她的爸爸蒋仕全也不知道6.5级地震到底有多厉害,不过一直拨不通家里的电话让父女俩感觉情况不妙。

当天下午6时许,爸爸蒋仕全,大女儿蒋德巧和老公带着3个孩子,二女儿蒋德彩和老公带着刚刚在肚子里孕育了3个月的宝宝,三女儿蒋德梅和老公带着3岁的儿子出发了。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回家。

远在几百公里外的龙头山,妈妈赵忠会和小儿子蒋德福与外界的音讯中断了。在外打工的一家老老少少不知道的是,地震发生的一刹那,山坡上的大石头飞一般滚落,蒋德福挣扎着逃脱了扑向他的门板和土墙,而赵忠会则因为刚上山采完花椒休息而留在屋内,泥土和瓦砾瞬间掩埋了她。一同被掩埋的,还有蒋德福的堂嫂和她年幼的女儿。

蒋德福发疯了一样喊着“妈妈”,边喊边用锄头刨土堆瓦砾。他的努力抵不过地面疯狂的摇晃,蒋德福跑出去求助邻居。

几乎就在蒋仕全和孩子们启程回家的同时,蒋德福的堂嫂和她年幼的女儿被发现不幸遇难,随后挖出的遗体被盖上了一块红花厚毯子,上面蒙了一层塑料布。

邻居们和蒋德福一起继续在废墟中挖掘,蒋德福疯了一般挖红了眼,几百公里外的蒋仕全则开着向工友借来的面包车疯了一般开上高速公路。

一路上,蒋仕全老老小小都在筹划着最快的回家路线,3个女儿轮番拨打妈妈的手机,始终是忙音。后来,变成了关机。

家里唯一的手机在妈妈身上,蒋德福也没办法联系姐姐们。他说,自己只有一个信念:把妈妈救出来。

那一夜,蒋德福一直在挖,到凌晨时,他挖到了妈妈的一只手,“好像还有温度”。今天凌晨两点,蒋德彩终于拨通了邻居的电话,邻居告诉了他们家里发生的一切。

“抓紧回家,把你妈妈挖出来。”8月4日,凌晨两点半,不善言辞的蒋仕全对女儿女婿们吹响了“冲锋号”。

因为交通管制,他们不得不把车停在鲁甸县城,徒步回家。他们谁也没有从县城走回家的经历,祖孙三代琢磨着,天亮了也许就走到了。

从凌晨两点半开始,他们朝着家的方向,一直走。

“快点!慢了你就看不见外婆了!”

“你跑快点,妈在等我们。”

“坚持、坚持,不能睡,走!”……

一路上,老老少少相互鼓励着,只有蒋仕全背着大行李袋,一言不发,闷着头往前冲。

凌晨6时,天开始蒙蒙亮了,一家人相互唠叨着,“天亮了,快到了”。而每每问路边执勤的警察,得到的答案总是“还有十来公里”。

一辆辆救护车从身边疾驰而过,三姐妹总是停下来,试图看看车厢里的人,但什么都看不见,只有继续走。

终于,蒋德彩又一次打通了邻居的电话,电话那头说,挖出来的一只手,已经没有了温度。

“活要见人,死要全尸。”蒋德彩说,依旧不断催促着“快回家”,蒋仕全依旧背着大包,闷着头,往前冲。

到了家里的山脚下,已经是4日早晨8时多了。

“上山,快到了!”

又是接近1个小时的山路,一路上,父女几人顾不上不时在滑坡的山体,从千疮百孔的房子边经过,也丝毫不畏惧余震造成的瓦片滑落。

到了家门口,蒋德彩看见了哭泣的弟弟,母亲的遗体已经被邻居们挖出来,放在担架上,身上盖着一件黑色夹克。蒋仕全呆呆地站着,一下一下抽泣。

很快,他想起来身边站着帮了大忙的邻居,从兜里掏出烟,一人递上一根。

他们将近7个小时的步行和搭车回家的路,跑赢了救命的黄金时间,却没追上家里女主人逝去的生命。

篇10:《冲锋号》观后感

我们应该学习电影当中红军战士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的精神。

这部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流浪少年虎子在一次战争中得到了大个子叔叔的帮助,大个子叔叔还把最后一支麻药给了他。可是虎子毕竟还是个孩子,不是很听话,他喝了老百姓的酒,吃了老百姓的东西。他被连长和诗诗批评后赌气离开了红军大部队。但他不能忘记红军战士们对他的爱。当听到红军有危险时,他克服重重困难把这一重大消息告诉了红军。连长、大个子叔叔、瘦猴和诗诗等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冲锋在前,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又一次打动了虎子,最后他融入了集体当中,为红军队伍吹响了救命的冲锋号。

有四个画面十分感人,到现在还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当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只有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时,我敬佩他们的的勇敢;当红军战士在雪山上艰难行进时,我敬佩他们的坚持不懈;当连长为保护虎子和诗诗两个小红军战士而冻成冰雕时,我敬佩他们的无私;当红军战士为一个孕妇生孩子与敌人战斗时,我敬佩他们为他人着想的伟大精神。

从入伍时虎子就有一个梦想,要当一名号手。最后,终于,虎子为红军队伍吹响了救命的冲锋号,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号手。他树立远大的理想,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都是因为虎子身上有着一种坚持不懈、勇敢无畏的精神。

我们也一样,要向虎子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还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的美好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啊!

篇11:《冲锋号》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写的是:虎子参加红军队伍,大家都把他当成亲人对待,让他体味到有家的快乐与温馨。可是虎子并没有自己的信仰,也没有纪律性,借着红军的名义吃了老乡的红薯,喝了老乡的酒,甚至赌气离开了部队,继续流浪。可他后来心中还是放不下部队,在听到不利于红军的消息时,仍第一时间回归部队。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总会浮现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当连长为了保护虎子和诗诗两个小战士被冻成冰雕时;当红军战士为了一个孕妇和一个孩子与火力差距巨大的敌人拼死斗争时当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只有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用自己的身躯为后面的同志铺路时……在那些艰难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为了两个小战士牺牲了连长,值得吗?为了一个孩子与敌人浴血奋战,值得吗?答案是:值得!影片中的红军叔叔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新中国,为了后代能够生活的更好,现在只不过是把它给提前了而已!”是呀,这是一份信念,是一份坚持,是为了那最后一丝希望,正是如此,我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中国革命战士的不畏艰难,与恶势力抗争到底,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我被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篇12:《冲锋号》观后感

电影主人公王蒙是一个流浪儿,在一次空袭中受了伤,被大个子叔叔救了。从此,他就跟随了红军,并想当一名司号员……

红军走到小镇上,很受镇上人的欢迎。王蒙的小狗撞上了一个老大爷,老大爷知道他是红军后给了他酒和食物,哪知回去后,红军要他退回去,而王蒙又不小心打翻了酒坛,喝了酒。因为他听人教训之后内心痛苦而离开了红军队伍,这让我体会到了那严明的军纪以及红军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红军强渡大渡河,红军死伤无数却终于将胜利的旗帜插在城上。夺桥时,敌人放火和火力的强大无法动摇红军那坚定的信念。这让我体会到了他们身上那大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振奋了我并值得我去学习。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让我敬佩。

爬雪山时,面对着雪崩,连长把两个孩子一起救到一个山洞中。一个孩子冷,他就将自己的棉衣给了那个孩子,自己却堵在洞口。雪崩终于过去,孩子们得以获救,而这位可亲可敬的连长已冻成了一个冰雕。他赢得了首长的赞许,整个连的战士向他致敬。从他的身上,我读懂了舍己为人精神的可贵,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颂扬、去歌唱、去赞美。

过草地时,大个子叔叔成为了新连长,而王蒙也成为了司号员。在电子的追击和妇人又生孩子的双重困难下,连长领着他们战斗,而聪明机智的小司号员绕到了敌人的背后去偷袭他们。当敌人逃跑时,响起了响亮的号声时,王蒙经过了多少的困难才成功啊!终于,天亮了,鲜红的太阳升起来了,这就象征着中华民族要站起来了。这个新生儿的出生也许就意味着新民族要成立了。这个小司号员也教会了我在困难时不应该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地面对困难,困难才会迎刃而解!

而在现在,万只和平鸽一齐放飞,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这个世界的东方,它像一只雄鸡在骄傲地望着他国。

篇13:冲锋号学生观后感

近年,在微信发展势头迅猛的大环境下,涉军媒体公众账号异军突起,抢占市场,积极传播军事正能量。“冲锋号”就是传递军营资讯、展现军人风采的微信公众号。自2015年1月底申请开办以来,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关注人数达到15000余人,并在2015年4月荣获全国军事微信巅峰榜第八名。如此短时间获得殊荣、受到青睐,原创信息无疑成为“冲锋号”迅速受人关注的“招牌菜”,其中的信息先后被新华网、中国军网、国防部网等网站多次转载,解放军唯一官方微信军报记者也多次转载并注明“冲锋号”出处。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提升“冲锋号”微信媒体的社会关注度和自身影响力,原创作品是“关键一招”。

一、在原创内容上,既坚持原生态,又与时俱进创新,形成“冲锋号”特色品牌

微信公众号受用户青睐,特色品牌是关键。“冲锋号”起步时,推送军旅信息大多以转载为主,直接影响点击率和关注度,当时的发展状况不是很好,所以必须挖掘自身原创作品才有生命力。

(一)坚持原创,军旅作品不能只追求形式新颖,而忽视内容不符合实际的问题

“冲锋号”原创稿件《大四军校生的实习生活》,灵感源于军校毕业生正在基层部队加钢淬火,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他们的实习生活写照,并推送到“冲锋号”原创栏目《好一个军范》。对此,我们原以为会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增加阅读量,但实际阅读仅有900余人次,且在网友留言中开始出现负面评论。有的认为主题很新颖,但军校生实习生活只摆文弄墨,战斗力从哪里来?总有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还有人认为照片存在摆拍作秀的嫌疑。如此负面评论令我们深思:策划之初,全盘考虑不够,存在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疏漏,突出日常业务、忽略军人使命,重视形式创新、忽视内容实质。首次策划原创军旅作品启示我们,原创军旅作品要主题、内容上的出新,也要表现形式上的喜闻乐见,原汁原味不添油加醋。任何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形式和内容,不仅会被淘汰出局,甚至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二)坚持原创,军旅作品不能只追求故事有人情味,而忽视整版都是倾诉衷肠的问题

“冲锋号”微信账号每天最多推送6条信息,如何搭配众多文章种类,对于提高观众阅读量至关重要。涉军政策解读或军事题材文章多了会让用户觉得乏味,失去阅读耐心;全是军嫂军恋文章,又让军营生活少了“血性”。我们针对“士兵最怀念的莫过于军营生活和自己的老班长,老班长退伍了,那他带过的兵现在都在哪里?对老班长有什么话想说?等”,试着策划一期既有兵味又有人情味的军旅作品,联系到新疆喀什退役的下士女班长陈月和她的三个兵。在采集稿件过程中,我们发现互诉衷肠的感情牌打了太多,火热的部队生活实例太少,还不是原创军旅题材。后来我们重新调整视角,深入采访,挖掘素材,诸如女兵割草意外受伤,班长心急落泪;女兵带兵经验不足,老班长支招相助;女兵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怀念与老班长同去慰问的时光。把这些事例写进稿件,真实反映部队生活,又不失人情味。同时,我们还抓住女班长结婚披上婚纱,开始新生活这一“兴奋点”,用PS软件把女班长的婚纱照和军装照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引发视觉震撼。稿件刊发在“冲锋号”头条位置,阅读人数达2000多人次,有不少网友点赞和转发。

二、在原创表达上,既注重用户的体验,又增强“点击率”“阅读量”,提升“冲锋号”的社会知名度

(一)精心制作标题,突出标题重要性,但坚决不做“标题党”

所谓“标题党”新闻,即网络新闻中利用新奇的脱离新闻事件实际的标题,来吸引网民阅读该新闻,以达到争取注意力目的的新闻统称。[2]在信息过剩的新媒体时代,新颖的标题既能够增加阅读量,又可转化为用户的点击率。前不久,演员王宝强参加地方台《奔跑吧,兄弟》赢得观众的高度关注,而在比赛中途王宝强突然宣布退出《奔跑吧,兄弟》的舞台,坐实他要参加军旅真人秀节目。我们了解信息后,“冲锋号”微信平台以《明星王宝强“参军入伍”了》为标题刊发消息,引人关注,赢得高点击率。但也有很多用户留言认为,这算典型的“标题党”,偷梁换柱地把“军旅真人秀节目”标题改为“明星‘参军入伍’了”,切不可为提高点击率故作标题噱头。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反思,意识到此类“标题”有扭曲事实之嫌,带有欺骗受众的性质,必然失去用户信任、降低关注度。对此严重后果,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决不可为博取用户点击率而故作标题噱头。比如2016年7月31日“冲锋号”原创作品《东西南北之中国军人一声“到”》,文章用线条、方框等图表符号将内容分块,使得内容逻辑展现清晰,照顾到用户阅读疲劳的问题,图文结合的方式给用户带来了较好的视觉体验。内容上贴近军营日常生活,采用开门见山的标题推送方式,当天的点击率就达14521多次,不可否认,直截了当的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党”新闻也许能夺一时眼球,但绝对不会赢得信任,新闻内容也难以产生持久影响。最终原创作品《东西南北之中国军人一声“到”》相继被新华网、中国军网、国防部网、台海网转载,并在人民网论坛里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二)将用户接触媒体习惯纳入微信推送时间考量标准上来,考虑用户阅读多少制定推送文章数量是“关键一招”

用户体验涉及面广,除直接准确打动诉求的标题外,还体现在推送的各项细节上。首先,微信订阅号推送的频次、数量都有讲究,推送频次过多易对用户造成困扰,过少易被遗忘;每次推送或发布数量太多容易造成信息过多互相干扰和阅读疲劳,过少则没有重点,难以满足需求,导致阅读率降低。虽然现在科技进步,wifi很普遍,但仍有用户靠支付流量费来阅读。由于受众更愿意在下班后或晚上接收推送信息,“冲锋号”微信公众账号改每天早晨8点为每天下午5点钟,满足用户需求。[3]

三、在原创方向上,既把握大局,又结合“热点”,让“冲锋号”站位发声快中求稳

军事微信要及时传递涉军信息,政策解答,必须把握涉军舆情的言论大局,确立自己的站位。

(一)结合传统媒体,做好涉军舆情引导

2015年4月初,“冲锋号”微信结合网络媒体有关“军校生质疑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的当下热点,通过微信平台发声《军人生理学那些割过自己肉的中国军人》,列举丁晓兵、何祥美、林乔伟等战斗英雄与训练标兵感人事迹,掀起了网络轩然大波,引发了网友对“军人生理学”的大讨论。“冲锋号”又联合“人民前线报”微信携手播发评论《军人生理学,可以理解不了但请别腹黑》,指出“军人生理学”热议背后实质是正义与丑恶之争,“历史探究”背后隐藏着诋毁英雄形象、篡改党史军史、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险恶居心和不良企图,号召广大网民捍卫英雄和英雄精神。[4]评论一经发出,当晚即被澎湃网转载,随后新华网、人民网和环球时报、凤凰财经网、军报记者、共青团中央、搜狐新闻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冲锋号”继续把握热点,4月17日,“冲锋号”微信又刊发现役陆军军官杨玉国《一名现役陆军军官经历的“军人生理学”》,用“硬骨头六连”指导员杨玉国的切身经历告诉普通民众军人到底能不能超越人类生理极限,并得到了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官方媒体开始持续发声,发表评论。此次涉军事件在大讨论中不断发酵,激发了大多数网民的正义感,互联网“沉默的螺旋”不再沉默,纷纷留言力挺,即使在以负面舆情居多的微博空间,好评度也达到54%。而且,许多网友改变了过去对英雄人物的错误看法。面对众多媒体涉军舆情,“冲锋号”微信平台既牢牢把握大局方向,先发制人,引入讨论,又配合传统媒体,用当事人的切身经历引导并改变广大用户对涉军事件的看法。

(二)结合时政热点,以快取胜

新闻是易碎品。微信公众账号要想受到用户的青睐,以快取胜是王道。2016年7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并于当天上午10点举行发布会。新华社快讯: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解放军报》发布评论《休想用非法裁决夺走中国主权》引起了很多微信公众账号的高度关注,《军报记者》微信平台在当天就采用集纳的方式将把外交部声明、国防部发言人、解放军报等权威信息发表题为《祖国领土一点都不能少!若有战,召必回》的公众号文章,反响热烈。其他涉军微信也都在头条和其他显著位置进行了报道,第一时间与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冲锋号”微信公众账号对此类报道进行原创策划,并在当天以《中国硬话,不得不服!》进行推送。“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信你把麦克阿瑟叫过来,我们两人一同到地狱走一趟,我能活着回来,他未必”“有些外国人,吃饱了没事干!”等中国硬话,听来提气,文章末尾还配带投票系统“选出你心目中最硬的中国硬话”,文章一经发表,影响巨大。当天阅读量超过10万,一举打破以往公众号单天阅读纪录。不过,好戏还在后头,“冲锋号”微信公众账号在接下来两天头条位置分别推送《中国重器,不服不行!》《中国军人,就这么硬!》,阅读量皆过万。连续的原创策划,形成了强势,传播范围更广,公众号影响显著增强。

(三)立意争先,注重微活动

好的创意能够提升用户的兴趣度和关注度。如何利用系列报道,拉近用户对所报道人物的兴趣度?2015年李克强总理点赞浙江大学国防生刘丽雅,“冲锋号”就策划了一期关于刘丽雅的故事,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军营女兵,是按照以往部队“不爱红妆爱武装”进行系列报道,还是凸显塑造“女神到女汉子”的转变。“冲锋号”团队改变了思路,进行了一次形式创新,与微友互动。第一期用编者按的形式,对浙江大学国防生刘丽雅进行了预告推送《国防生|川妹子魂牵梦萦的“爱恋”》,吊足了用户的胃口。第二期头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国防生|无奋斗不青春》,对刘丽雅的个人军营成长足迹进行了报道。第三期刘丽雅正被提名参加第四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之际,“冲锋号”利用紧急号召的方式与微友互动,帮助刘丽雅拉票。微友对互动栏目兴趣很高,并在微信后台给小编留言,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冲锋号在2015年4月份又推出《“三等功”女兵柳荃|军营里的一朵向阳花》,用个人成长事迹描写新时代女兵在军营建功立业。柳荃军营原创DV作品《双生花》《90后兵丫》,“冲锋号”通过系列报道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推送,使得微友对柳荃关注度更高。微信注重微活动,增加与用户的互动,与用户建立直接交流,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沉默的螺旋”,在大众传播时代重新建构起人际传播模式。

涉军微信要想在内容上发挥社会影响力,对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过硬,作品的原创者要想在互联网上报道部队新闻,必须精准地把握尺度,对涉密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在涉军微信团队中,既要有基层经验战士采写能手,也要有新闻专业人员的编辑把控,使得微信作品既接地气,又符合用户阅读心理。

提升涉军新媒体社会关注度,牢牢把握住微信的特点,在原创作品上下功夫,从而更好地传递军队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OL].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5_01_27_307607.shtml,2015-01-27.

[2]胡朝辉.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J].新闻爱好者,2010(2):77-78.

[3]柴正伟,陈纪传.广播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建设——以浙江经济广播微信公众号运作为例[J].视听纵横,2015(02):20-22.

篇14:林业协同创新吹响冲锋号

协同创新已成潮流

一个新的名词被人们越来越熟悉:协同创新。

何为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指的是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这个概念的提出,还要从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说起。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项重大工程。

这个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前两个工程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仅是一所大学自己的建设和发展,而是谋求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这是创新时代的要求。

协同创新的方向选择,要求符合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地方、行业等重点发展规划,牵头高校具有明显优势和组织协同创新能力与公认力。牵头高校在该方向的主体学科须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有运行良好的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平台。围绕协同创新方向,已经聚集了一批国内外优秀团队,具备解决重大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了相应的人才聘用和管理制度,形成了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已具有较强资源汇聚能力,已形成了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相关部门、地方、企业、高校等方面的支撑落实到位。前期培育效果明显,成效显著,相关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改革计划全面系统,措施切实可行。

评审的要求是,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项目方向,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牵头高校主体学科进入ESI前1%行列,并拥有国家重点研究基础;协同创新体系能够代表该方向国内最高水平,并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基础和能力。已经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人才与团队,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牵头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开展了相关机制体制改革,有较充足的科研任务,在科研平台、中心用房、仪器设备等方面有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截止发稿为止,我国已经挂牌的高校自主协同创新中心已近百家。

首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岁末收官之时,“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林业系统在协同创新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据了解,协同创新中心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核心协同单位包括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参加单位包括中国林业集团公司、福建三明林业局、嘉汉林业国际有限公司等单位。

中心按照“四个平台”构架,四个平台分别研究速生、优质、高抗林木良种选育关键技术,林木高效培育、经营与保护关键技术,林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和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政策体系。

据悉,中心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形成了重大事项理事会会议决策制度;建立了科学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创新中心学术决策等进行咨询;建立了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初步形成了包括统筹设岗、国内外公开招聘、岗位考核、薪酬制度、稳定支持等为主体特征的管理运行模式。中心现有人员203人,其中首席科学家45人。中心汇集了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仪器设备价值1.2亿元,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心已获得“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及科研经费共4亿元的支持,获国家科技二等奖3项,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成效。

林业“双增”对创新的呼唤

从2012年5月份开始,北京林业大学启动了相关工作,先后召开了20余次专家学者咨询会,不断凝练协同创新方向,从最早的13个协同创新方向,逐步凝练成3个,进一步凝练成1个,即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

选择这个方向,是众多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结果。

2009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到2020年,要实现林业发展“双增”目标:争取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专家认为,营造人工林是我国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最佳途径。

我国是世界木材及木制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又是人均占有森林资源很少的国家。

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钢材、水泥、木材、塑料等四大材料中,木材是惟一可再生、循环利用和自然降解的绿色材料和生物资源。

在我国建筑、装饰、家具、包装、交通、农业等主要领域,木材年消耗量相当于钢、铝和塑料年消耗量的总和。2010年我国木材消耗折合4.32亿立方米,其中进口木材及其相关制品折合1.8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接近50%,超过了国家警戒线。“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商品木材缺口每年高达2亿立方米。

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显示,虽然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m2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森林覆盖率20.36%,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0.15hm2,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近年来,国际社会出于环境和资源安全双向考虑开始限制木材出口,如俄罗斯大幅度上调木材出口关税,非洲诸多国家禁止出口珍贵树种木材等,我国木材安全问题愈加严峻。

中心瞄准解决“双增”

专家们坚信,要实现“双增”目标和保障国家木材资源安全,就必须加强林木资源培育和利用。既要大幅度提高森林生产力特别是人工林生产力,又要大幅度提高木材加工利用水平及效率。

林木资源高效培育和利用是实现我国森林生产力提高和木材利用效率提高的根本保障。

nlc202309011138

据测算,通过林木培育措施,如果将占我国人工林面积2/3的杨树、桉树、松树、杉木等森林的年生产力提高1倍的话,到2020年将新增林木蓄积达7.2亿立方米,对13亿立方米的增长贡献为55%。

专家们一致认为,林木资源培育具有的长周期及其影响因素极其复杂的特点,急需采取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体系,建立林木资源高效培育和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意义重大、至关重要。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称,新成立的协同创新中心将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充分发挥林业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核心作用,瞄准“双增”目标和木材安全的重大需求,按照“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探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中心将建设成国际最为先进的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学术和技术创新高地、优秀人才汇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产生一批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建立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的体制和机制,为全面实现“双增”和快速提升木材自给能力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协同创新重在创新

按照2011计划的要求,经过反复研讨,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将在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

宋维明介绍说,中心将通过科技创新,力争在四大领域取得创新成果。

一是速生、优质、高抗林木良种选育关键技术,包括林木速生、优质、抗逆分子基础及相关基因挖掘,林木速生、优质、抗逆种质资源评价与选择,林木速生、优质、抗逆多目标性状遗传改良。

二是林木高效培育、经营与保护关键技术,包括优质苗木工厂化培育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关键技术、用材林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森林高效抚育关键技术、重大森林灾害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等。

三是林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包括高品质高附加值木质材料制造技术、木质材料节约节能加工技术等。

四是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政策体系,包括服务木材安全和“双增”的战略与主导政策,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管理制度创新,基于资源价值链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构建等。

据介绍,在体制机制创新中,重点创新符合林业科技自身规律的政产学研用协同体系的建立和体制机制。

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中,中心将针对林业科研长期性、复杂性特点,建立林业科研重点方向的持续资助制度,以10年为最短考核期,滚动资助,推进重大技术成果产出;积极探索多途径科研资金筹措机制,形成符合各方利益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创新理事会决策、咨询委员会指导、管理委员会执行的中心管理模式及制度。有效汇聚协同单位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企业研发基地等资源和各方资金;创新公开招聘、考评激励、滚动淘汰的人事聘用和分配考评机制;实行岗位名额制、国内外联合培养、中心分委会学位授予、奖助机制等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形成协议薪酬、双聘制、柔性引进的国际高水平人才引进制度,建立海外学术创新基地。

“冲锋号角吹响之后,关键看我们如何作为。”宋维明对此充满信心!

(责编:耿国彪)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冲锋号学生观后感】相关文章:

《冲锋号》观后感04-19

冲锋号优秀观后感04-27

观冲锋号后感04-30

冲锋号观后感650字04-23

冲锋号观后感100字05-02

冲锋号05-20

冲锋号范文05-15

强冲锋号范文05-17

冲锋号的音乐叫什么08-04

“冲锋号”助春耕一线服务解民忧04-20

上一篇:测评演讲稿下一篇:学校三八妇女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