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旅游解说导游词

2024-05-15

江苏旅游解说导游词(通用8篇)

篇1:江苏旅游解说导游词

澳门是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今天文库小编为大家带来澳门旅游解说导游词。

澳门旅游解说导游词篇1

澳门旅游塔位于南湾新填海区D区域1号地段,占地面积达13363平方米。第一期兴建一座高约338米的澳门观光塔,第二期兴建娱乐中心。开发单位为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1998年7月30日澳门政府批出土地的租赁期限为25年,可续期至2049年12月19日。观光塔的商业用途部分为3675平方米,服务部分为4370平方米;娱乐中心总建筑面积为42188平方米,其中楼宇地库的第二及第三层用作停车场。

澳门新的标志性建筑——澳门观光塔,总耗资10亿元澳门币,1998年开始兴建,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1年12月19日竣工揭幕,并正式接待游客。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和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鸿燊为澳门观光塔亮灯。从此,澳门观光塔成为澳门新的旅游景点,大大促进了澳门旅游业的发展。该塔动工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澳门经济之时,可是澳门著名实业家何鸿燊却应对超前,看好回归后的澳门市场,毅然投资兴建这座观光塔。

澳门观光塔集观光、会议、娱乐于一体,是全球十大观光塔之一。观光塔顶层为大型旋转餐厅,可俯瞰全澳景色。站在塔的观光廊,澳门、珠海尽收眼底,晴天可以看到香港的大屿山岛。此外,该塔还有展览及会议设施、主题餐厅、高级购物中心和剧场、露天广场和海滨长廊等。观光塔为全球第8高塔,也是超越巴黎埃菲尔铁塔的东南亚最高观光钢塔。这座338米高、可远眺香港和珠三角部分地区的高塔被誉为澳门新的标志性建筑物。

被命名为“澳门旅游塔”的观光塔位于澳门南湾新填海区,面对珠江口。塔身内的3部高速电梯飞速运转,50秒内就将参观者带到223米高处的公众观景层,在以整体玻璃幕墙围成的观景层内,不但澳门大小景观一览无遗,就连隔海相望的横琴岛、与澳门半岛相连的珠海市区也都显得近在咫尺。能见度高的时候,游客甚至可以眺望到几十公里外香港的大屿山及部分离岛。

在旅游塔顶向下望去,只见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岛犹如莲花漂浮在碧绿的海面上,东西望洋山、中银大厦、葡京酒店等分布错落。两条乳白色的跨海大桥下,过往船只像点点繁星,在海面上划出弧型的痕迹。澳门旅游塔观景层最大的特色在于部分地面由透明玻璃铺成,尽管厚达4厘米的强化玻璃能够确保安全,但看到位于脚下200多米处的海面、公路和建筑,仍令不少观众“不寒而栗”。有人说,走在这种透明的地面上,的的确确是在“空中漫步”。

观光塔塔底配套建有大型会议、展览、娱乐、餐厅、剧院、商场等设施。其中包括一个可容纳1200位宾客的宴会厅和一个500座位的剧院。投资兴建旅游塔的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鸿(三个火下加木)今天在揭幕仪式上说,旅游塔选择今天启用,是对澳门回归祖国两周年纪念日的“特殊献礼”。他说,旅游塔的落成使澳门增加了一个新的旅游产品,将为澳门吸引更多的游客。

澳门旅游解说导游词篇2

半岛开发最早,分布着澳门的市区,是澳门地区行政、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的所在,绝大部分人口和工商业均集中于此。半岛形如一长靴,东北一西南走向,仅东北端以宽约240米的陆地与珠海市相连。长轴线从东北的关闸至西南的半圆形地(妈阁嘴)长约4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短轴线则从沙梨头海边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区东南角长约2.5公里。西侧的狭窄河道是内港,沿岸有20多个码头,主要是货运及内河客运;东侧面向球江口的是外港,主要是港澳码头。南面有两座跨海大桥(通向氹仔),一长2570米,1974年通车;另一长约4400米,1994年通车。

半岛内分5区:

花地玛堂区位于半岛北部,面积最大(2.7平方公里,占半岛40.3%),人口最多(12.6万人,占半岛36.8%)。包括青洲、台山、马场、黑沙环、望厦、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为填海所得,目前仍在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填海拓地工程。

圣安多尼堂区(花王堂区)在半岛西部,北接花地玛堂区,南连大堂区,东邻望德堂区,西临内港。面积1.1平方公里(占半岛16.4%),人口仅次于花地玛堂区(接近10.9万人,占半岛31.7%)。包括沙岗、新桥、沙梨头等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白鸽巢公园均在此区内。

望德堂区位于半岛中部偏东,被花地玛堂区、圣安多尼堂区和大堂区包围,包括荷兰园、塔石和东望洋山。面积最小,只有0.6平方公里(仅占半岛9%),而且约有1/3面积为东望洋山所占。人口约3.26万。

大堂区主要位于半岛东南部,但有一狭长地带沿新马路和草堆街之间延伸至半岛西岸。面积仅次于花地玛堂区,达1.4平方公里(占半岛约21%)。人口则为各区中最少的,仅约2.9万人。大部分土地也为填海所得。是澳门地区的经济中心。

风顺堂区(圣老楞佐堂区)位于半岛西南段,三面环水,北邻大堂区。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占半岛13.4%),人口4.56万。本区是澳门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澳门的行政中心。

澳门旅游解说导游词篇3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

位于大三巴斜港,右边邻近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活生生的历史。当年的圣保罗教堂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东方建筑的风格,中西合璧、雕刻精细,仅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达3万两白银。

大三巴牌坊视为一座不朽的祭台。牌坊分为上下四层,顶部为三角楣。就整体而言,牌坊表达着两组意义:一组由下两层的方形构成,主要反映耶稣会宗徒及传教士的工作,属于周游地球传教的现世教会一派;另一组是由上层的三角形构成,主要表现至圣圣三(圣父、耶稣基督、圣神)与在天主面前为人类代褥的童贞玛利亚。

从下往上看,在底层大门上方刻有耶稣会(IHS)祭记和学院名称(天主圣母),第二层立有四位耶稣会圣人全身塑像,第三层正中为无原罪玛利亚升天,两边由身着白袍的修士之石刻围绕,极富东方特色。第四层正中为天父之子耶稣雕像,两旁刻着其救赎苦难的象征。牌坊顶部十字架下的三角形,象征着天父的召唤,正中有一幅鸽子形状的铜像,传说代表圣神,四周环绕的太阳月亮星辰象征圣母童贞怀孕时的刹那时光。

猜您感兴趣:

篇2:江苏旅游解说导游词

福建旅游解说导游词篇1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山门,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岩,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旅游解说导游词篇2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旅游解说导游词篇3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岛上最高处叫日光岩,附近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训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海边有菽庄花园,花园旁边的金色沙滩,为天然海滨浴场。岛上无车辆,清雅脱俗。尤为游人所赞赏的是,此地的居民文化素质非常的高,钢琴拥有量为全国第一。月下风中,琴声悠扬,漫步其间,韵味无穷,给人以极其优美的艺术享受。

日光岩俗称“晃者”,位于岛的中央,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海拔92.7米)。从山脚沿石梯登临而上,沿途有日光岩寺、莲花庵。古避暑洞。郑成功水操台遗址以及历代名人的多处题刻。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其间,凭栏远眺,厦鼓风光尽收眼底。裕庄花园坐落于鼓浪屿的南端,分“补山”园和“藏海”园两部分,以园饰海,以海拓园,整座花园设计精巧,园内主要建筑“四十四桥”就建在海上,桥上有观钓台。渡月亭和“海阔天空”。“枕流”等事台叠石。

浩月园位于鼓浪屿的东南隅,全园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建。园内景点包括郑成功青铜群雕。郑成功巨型石雕像。郑成功微雕展览馆。郑成功碑廊。皇帝殿。激光舞台。孔雀园。皓月休闲度假俱乐部等。其中郑成功青铜群雕是以青铜铸成的半圆半浮大型群雕,为目前国内历史人物青铜群雕中罕见的一组;郑成功巨型石雕像,高15.7米,重1400吨,用625块花岗岩组成,整座雕像拔地凌空,气宇轩昂,己成为厦门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物。

篇3:江苏旅游解说导游词

一、旅游景区英文解说系统的概念

解说系统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 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 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而景区英文解说系统就是运用书面材料、标识牌、视频音频器材等媒介, 将景区的英文信息视觉化、听觉化, 强化规范国外旅游者在景区的行为, 为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方便与帮助, 并为其在旅行过程中带来安全感。英文解说系统既能提高景区的文化品位和管理层次, 更能为中国的旅游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旅游景区英文解说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英文解说服务有多方面的功能, 与一般的解说系统一样, 其服务与教育功能是最基本的。包括:

1. 为海外旅游者提供导游和信息服务。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体质、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提供最大限度的游览机会和服务需要。

2. 增进海外旅游者的知识, 增加其对中国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了解, 提高其鉴赏的层次和理解的可能。

3. 有助于使当地社区或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保证游客的安全, 减少冲突或不理解, 促进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引导游客的适宜行为, 减少出现破坏性行为。

5. 提供一种对话途径, 使海外旅游者与景区、景区管理者、当地居民增加互动的机会, 增加互相的了解、理解与支持。

三、旅游景区英文解说系统的类型

从引导方式上说, 景区英文解说系统可分为向导式解说系统 (personal or attended service system) 和自导式解说系统 (non-personal or unattended service system) 两类。向导式解说系统也称为导游解说系统, 以具有能动性的英语导游人员向海外旅游者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导为主的表达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双向沟通, 能够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 可以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但它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稳定, 主要由导游人员的英语素质来决定。自导式解说系统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视频等无生命的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它的形式包括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门票、音频视频设备、室内展览等, 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自导式解说系统一般受篇幅限制, 解说内容都是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设计,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但自导式解说是单向的, 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探讨向导式英文解说系统, 即英语导游解说。

四、旅游景区向导式英文解说系统的现有问题和对策

向导式英文解说系统问题:即英语导游翻译问题。

对于涉外导游翻译来说, 现场导游翻译具有“快、急、难、变”的特点, 这就要求外语导游翻译不仅要有扎实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 良好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还要有现场随机应变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方面。

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英语导游翻译有优美的语音语调、丰富的词汇量及其惯用法、正确的语法知识。语音和语法问题直接影响导游讲解中声音效果和内容质量, 而词汇及其惯用法的是否准确又会影响到外国游客是否能够理解、导游效果是否能够保证。

(1) 语音问题并不是口音的问题。因为英语导游面对的游客可能来自不同语言为母语的国家。不同英语国家的游客同样存在口音问题。比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发音就有区别。如:answer的英式发音为['ɑ:ns], 而美式发音是[':ns];more的英式发音为[m:], 而美式发音为[m:r]。

导游翻译的语音问题关键是发音不准确, 含糊不清;语调缺少升降起伏, 节奏感不强, 单词或句子重音位置不准确。比如有些导游分不清[θ]和[б], [n]和[l]等, 有些搞不清楚重音, 如present做动词“呈现”讲时, 重音应在第二个音节上, 做名词“礼物”来讲时, 重音应在第一个音节上;有些导游说着“带中文语音甚至方言语音”的英语, 总是说着说着就出现“恩”、“啊”、“那么”、“哦”等中文词语;有的把冠词a或者the读的过重, 把and的音拉得过长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游客无耐性听导游讲解, 心生厌倦, 注意力涣散。随之导游对游客的影响力下降。

语音语调从听觉上能够体现说话者的社会层次、教育程度和个人修养, 而且在传情达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导游应该注意自己的语音要准确, 语调有感情, 速度要适中, 高低要和谐, 声音要悦耳, 让游客听起来感到舒适, 不能过于平淡, 但也不能过于夸张。这样的语调才具有感染力, 才能打动游客的心扉。

(2) 词汇问题主要包括词汇量是否足够、习惯用法是否掌握、短语搭配是否正确的问题。

一般来说, 获得英语水平等级和英语导游能力凭证的导游翻译在词汇量上问题并不大, 加上导游词可以提前准备, 关键问题是有些景区的特定景点的特定表达方式需要使用一些术语, 而这些术语很多都不是拿到等级证书就一定有把握的, 这就需要导游翻译员在平日里坚持学习、重视阅读和积累。

实际上, 在旅游实践中, 表现在词汇上的问题通常是习惯用语和短语搭配的问题。如天下着倾盆大雨, 外国人惯用it rains dogs and cats.而不是it rains heavily.尽管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再比如mummy, 英式英语指妈妈, 而美式英语指木乃伊;football, 英式英语指足球, 美式英语指橄榄球;knock sb.up英式英语通常指敲门叫醒某人, 而美式英语会用来表达使某人怀孕;美国人把用信用卡购物表达为plastic shopping等。再比如介绍岳飞莫须有的冤假罪名时, 旅游英语中用“give a dog an ill name and hang him”来表达。因为dog在西方人眼里是“忠诚”的, 结合岳飞忠贞报国的忠诚形象, 西方人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还有比如在西方, 男性习惯把自己的爱车等用she来表达, 女性则喜欢用he来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而对于自己的祖国, 英语中也通常采用she来表达。

这些问题常常会出现在英语导游翻译的导游现场中, 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为这些问题而造成沟通的障碍、理解的偏差, 导游翻译应该多多阅读, 并在带团经历中进行总结积累, 从而取得进步。

(3) 语法是保证语意正确的基础, 对于和外国游客交际的英语导游翻译来说, 导游语言中出现语法错误, 不仅会造成沟通不畅产生误解, 还会受到游客的嘲笑, 影响中国导游的整体形象。

在英语导游的导游现场常出现的语法错误有人称代词he、she使用混乱, 时态上使用混乱, 一般现在时三单动词加s形式被忽略, 分词用法不当等现象。还有一些问题表现在部分导游受母语的影响, 在口语交际中出现中式英语, 如堆叠使用同义词, 名词肿胀现象, 定语从句的先行词不明确、不直接、不靠近限定的名词、不注意一致性, 而大部分的问题是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例如, 当游客对导游的服务表示感谢时, 有些导游会说“it’s my duty.” (这是我的职责) , 就会让游客感觉不舒服, 好像你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的, 如果换成“it’s my pleasure.” (这是我乐意去做的) , 会更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再比如, 当游客对旅行社任意改变线路而向气愤, 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批评导游时说“You didn’t know that beforehand, did you?”, 如果导游确实不知情, 就应该说“No, I didn’t.” (是的, 我不知道) 。而的确有些导游回答说“Yes.”, 虽然他是想表达他是不知道, 但却犯了语法错误, 造成了误解。

2. 跨文化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同时又反映文化。英语导游的导游工作是要和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交流沟通, 优秀的英语导游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还应该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

表现在文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深刻理解正确应对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社交礼节上的差异。比如美国人打招呼常说“Hello!”或“Hi!”, 中国人见面常说“你吃了吗?”“从哪儿来啊?”。如果英语导游翻译按照中文习惯跟外国游客打招呼问“Have you eaten?”, 他们一定会奇怪, 以为导游要请他们吃饭。如果用“where have you been?”, 他们肯定又会不高兴说“it’s not your business!” (和你无关!) 。再如, 有的导游在机场迎接客人时出于寒暄对老年游客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 now.” (一路辛苦了, 您现在一定很累吧?) , 本来是想表达对游客的关心, 结果恰恰相反, 西方人会认为你觉得他们年老无用, 身体柔弱不健康, 反而不高兴, 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It’s a pleasant flight, right?” (一路上还愉快吧?) 。还有比如, 当外国游客夸奖导游的时候, 导游员不应按照中文习惯说“No, no, thank you.”, 恰当的说法应该是“Thank you, I am flattered.” (谢谢, 您过奖了) 。

(2) 文化习俗上的差异。比如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 代表帝王,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中国人还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在中国人眼里, 龙有着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而在西方文化中, 龙是喷烟吐火的怪物。因此, 在导游活动中, 导游员应当帮助外国游客正确理解“龙 (dragon) ”的中国文化涵义。还比如, 西方人眼中“dog”是忠心耿耿的动物物种, 其引申含义具有褒义的特质。他们常用“lucky dog”来表达“幸运儿”的意思, 如果导游员不清楚其中的文化涵义, 就有可能造成误解。

(3) 联想意义的差异。色彩是构成中国古建筑美不可缺少的因素,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认为红色表示喜庆、吉祥, 黄色表示庄重和高贵, 绿色代表生命力。文化不同, 颜色的象征意义和联想意义就会产生差异。西方则认为红色象征着亏损和救援, 黄色象征胆小和背叛, 绿色象征无经验。在中国, 黄色是是王权的象征, 而在英国蓝色才是高贵和王权的象征。涉外导游时, 英语导游翻译应向外国游客正确解释中国的色彩的联想意义, 帮助外国游客客观欣赏中国古建筑的色彩美。语言的文化涵义也是复杂的, 如果曲解它们对应的语言概念就容易犯文化错误。比如, 在介绍成语典故时, 将汉语的“怒发冲冠”与英语的“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视为对应词就犯了文化错误。其实前者形容“愤怒至极“的样子, 后者则源于英国1825年一名盗马贼被拉上绞刑架时恐惧万分的样子, 意为“毛骨悚然”。在英语导游的翻译中, 一定要重视文化背景及语言的联想意义的差异。

另外, 在英语导游实践中, 定势、偏见、民族主义中心、文化冲击、权势优越感、交际不确定性和片面寻求相似性都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而英语导游在接待外国游客的时候更多是在传播汉族文化和价值观。在欧美游客的认知里, 他们也更多地感觉中国是汉民族的国家, 甚至会敏感的意识到汉民族的优越感。这些认知往往会造成文化理解出现偏差。而在接待同说英语但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游客时, 导游员常常未能清晰地有差别地理解外国文化。因此, 英语导游翻译在导游实践中, 在对待跨文化问题时寻找相似性的同时, 也要尽可能地准确宣传中国文化, 广泛了解西方文化。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文化障碍和文化休克。

3. 应变能力方面。

英语导游翻译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外, 在准确清晰地为游客做好导游讲解的同时,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 这主要是指得体地运用语言, 并能够随机应变, 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比如, 运用幽默的语言、巧妙的问答, 这些技巧能够抚慰辛劳、化解尴尬、缓和气氛、弱化游客的不满情绪。如在旅途中遇到颠簸的山路, 导游翻译一句“Let’s enjoy Chinese massage!” (让我们享受享受中国式按摩吧!) , 显示出导游员的机智幽默, 会让游客顿时心情愉悦轻松许多。再有, 有位导游在苏州狮子林为游客讲解时, 为了引导、调动游客的参与意识, 介绍完狮子林千姿百态形如狮子的假山, 指着里面假山形成的许多山洞说, “there hide in the caves more than 500 Buddist arhats, who can find them?He who can find them at the most will be the cleverest and luckiest one.” (洞里面还藏着500名罗汉, 谁能找出来?哪位游客找到的最多就最聪明最有福气) 。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 刺激了游客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兴致。还有一位导游在介绍故宫时说, 据说以前故宫有9900多个房间, 如果按这个数字的话,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住进来, 一天换一间, 等他把这些房子全部住过一遍时, 他都已经27岁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让游客在愉悦中增长了见识。

语言学家认为,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但指他能否造出合乎规则的句子, 还包括他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导游在与外国游客交际时, 不仅要明白游客语言的表面意思, 还要懂得语言在具体的环境中暗含的实际意义, 并对此作出适当的回应, 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 才是成功的交际。比如, 在闷热的车上, 一个游客说“It’s really getting hot now.”, 如果导游理解为游客对天气的一般评论, 只回答说“Yes, it is.”, 游客一定会觉得失望, 因为导游没有具备足够的语用知识而没能理解游客的真正意图。倘若导游回答说“Yes, it is, I will turn on the air-conditioner.” (是很热, 我马上打开空调) , 这个跨文化交际就成功了。

五、结语

目前中国的景区英语解说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旅游景区的英文解说系统在各个空间结构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或问题, 景区的英文解说系统亟待规范和完善。向导式英文解说系统, 即英语导游员, 其语用失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 语言基础参差不齐、提听说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自导式解说系统英文翻译滥用词汇、语法错误、表述不畅、中式英语, 更有甚者用拼音完全代替英文等现存问题都不容乐观。对此, 就向导式而言, 英语导游翻译应当加强自主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为我国的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及旅行社单位应当重视加强对导游翻译的培训, 并对其进行归口管理, 强化其解说水平, 提高外国游客对中国英语导游的满意度;各大专院校应当开设专门的英文解说专业或课程, 而不仅仅开设知识层次笼统的旅游英语课程, 从而提高中国旅游景区向导式英文解说系统的整体水平。

摘要:文章分析了旅游景区因英文解说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重点探讨向导式英文解说对于导游的要求, 提出应从语言运用、词汇量、词汇搭配、语法、跨文化交流、应变能力等方面应当加强自主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适应国外旅游者的要求。

关键词:旅游景区,向导式英文解说系统,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必虎, 金华, 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 1999 (1)

[2].印晓红.英语导游翻译的语言艺术与技巧[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2)

[3].吴颖.论英语导游讲解的有效沟通策略和方法[J].社会科学家, 2007 (2)

[4].于本凤.外语导游在涉外旅游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 2007, 总第502期

[5].欧阳莉.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谈英语导游翻译[J].交流园地

[6].孙毅.外语导游的文化内涵[J].财经界, 2007

[7].王淑芳, 谷慧敏.景区英文解说的规划和管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3)

[8].谭效敏.涉外旅游企业导游的英语素质[J].企业活力, 2004 (9)

篇4:旅游解说系统初探

【关键词】 解说系统 旅游解说系统 认识对象 使用者

概念

旅游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运用沟通媒体帮助游客了解特定信息,达到保护资源、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

1. 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旅游解说系统的内涵框架可以归纳为3个基本构成要素: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

1.1认识对象

认识对象的调查与分析,应确认旅游资源系统每一集合单元的现象,包括地形地质发展及其特征、水文循环、植物自然演替过程、现存野生动物数量种类、天气、人文地理与历史古迹等。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认识对象的主要特征,不同层面的属性,需要保护、宣传和教育的重点,以及游客可能的兴趣点等。

1.2使用者

对于使用者准确的分析与研究,是解说系统的基础,包括游客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出游形式、时间等,还应包括游客使用解说的基本情况。而从目前国内发表的论文研究看,几乎都出于解说本体出发,缺乏信息接受者的必要数据与研究,使得研究带有过多的主观性,是目前国内研究的薄弱环节。

1.3旅游解说

顺畅的沟通媒介是解说效应实施的关键。解说媒介种类繁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较为通行的分类是根据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媒介划分的两类: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其中,自导式解说系统,也称实物解说、物品解说,是旅游解说系统的主体。

自导式解说系统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由于受篇幅、容量限制,其解说提供的信息量有一定限度。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一限制使得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解说内容一般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游客获取的信息也没有时间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体力自由决定获取信息的时间长短和涉入程度。目前,国内自导式解说系统的建设,正处于“有与无”的起步阶段,对于各类解说物的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导致解说出现特色不明、深度不够、服务表面、各自为政等问题。

2. 旅游解说研究的领域

2.1旅游解说研究的重点领域

旅游解说研究的重点内容有:解说有效性、游客分类、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研究以及游客解说满意度等。

2.2旅游解说研究的其他方面

威廉·迈尔斯(William F S Miles,2002)提到博物馆解说应该特别敏感。戴维·阿谢(DavidArcher,2001)建议澳大利亚将解说和营销结合起来作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工具。苏珊(Susan,2004)认为拉丁美洲国家应该在重视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公众投入与参与,设计一个系统的解说计划。戴维·尤森勒(David Uzzell,2000)提出解说的环境问题、场所感、热点解说、解说设计和评估的实践部分5大部分内容。

2.3国内旅游解说研究概况

2.3.1解说内涵与功能

吴必虎(1999)认为解说系统的含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达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台湾吴忠宏博士(1997)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之意义,提供相关咨询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以激励游客对所描述事物产生新见解与热诚;吴必虎(1999)提出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通常具有以下6方面功能: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价值、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和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提供一种对话途径,使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及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教育的功能;吴忠宏(1987)研究了解说在动物保育中的重要性。

2.3.2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吴必虎(1999)根据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自导式和向导式两类,并对北京与香港旅游解说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将北京旅游解说系统在空间上分为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观光度假地解说系统及可携式解说系统4种类型;冯淑华(2005)构建古村落旅游解说的3个子系统: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和空间游览线路解说;张静(2005)还提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原则,将牌示解说分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和忠告牌示;解说方式分为文字解说、绘图解说、牌示解说、定点牌示以及导游等,并进行详细节点路径规划。

2.3.3解说研究新领域

如果只研究旅游目的地解说供应情况而不考虑游客的需求,可能会导致解说设施未尽其用从而降低解说有效性,游客解说满意度较低从而减少重游率和推荐率的恶性循环。可喜的是,目前国内研究从旅游解说供应的角度已转向注重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不同类型案例地解说研究与对比,并正在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我国学者罗芬(2005)让游客对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的人员解说、解说牌示、游客中心、可携式出版物和综合解说技术5个方面作出有效性评价,针对黄山园内解说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李幸蓉(2002)认为不同游客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资料,从而对解说的需求程度也将有所差异,因此提前分析不同游客的背景资料,了解游客对不同解说媒体、内容和主题的需求将有助于解说活动的更好进行。洪艳、陶伟(2006)从游客需求角度定量研究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研究,并探讨了游客人口学属性、出游动机与解说媒体需求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旅游解说系统的意义在于,通过解说系统的合理规划,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发挥其保护资源、教育与服务大众的作用,更好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旅游解说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及解说规划、培训、咨询等市场的开拓完善,已经成为旅游学科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张明珠,卢松等.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8, 23 (1): 91 - 96.

[2] 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21(1):64-68.

[3] 吴忠宏.解说对动物保育的重要性[J].台湾社教杂志, 1987,245(12):1-6.

篇5:青海旅游解说导游词

老爷山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当你途经时,翘首仰望,只见丹崖翠壁,腾云走雾;苍松杂树,负势竞上;山道盘旋,宛如羊肠。景色四时不同而终年常新:春则山岚缭绕,夏日佳木葱笼,金秋红叶似火,寒冬银装素裹。老爷山岩体主要有石灰岩构成,长期流水侵蚀、风化等外力作用,多形成奇峰岩洞和峡谷,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峭,危崖耸立,从南坡登山峰顶端确有“华山之险”。

老爷山植被生长茂盛,计有百余种植物,以云杉、柳树、白杨、红柳及多种灌木为主。每到盛夏季节,漫山遍野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丛林中玫瑰、牡丹、芍药、金露梅、银露梅及各种野花竟相开放,芬芳扑鼻。深秋季节的景色可与北京香山景色相媲美。林间草丛中栖息有20多种野生动物,有野猫、赤狐、松鼠、旱獭、猞猁、黄鼠、毛眼、沙鸡、野雉、雪鸡、蓝马鸡、岩鸽等,以鸟类为主。

老爷山之美,在于山青庙秀,林荫花香。老爷山原建有药王庙、玉皇宫、百字宫、柴家殿、无量殿、斗母宫、太元宫等古建筑,还有老虎洞、石柱、火烧台等,五十年代末均遭破坏。如今,重新修建了亭台楼阁、庙宇,一部分古建筑正在恢复。

山上药王庙,入庙凭窗远眺,石光山色,平林远峰,寒翠苍绿,深青浅碧,各具形态。出药王庙南行十数步,即至玉皇宫,内塑玉皇大帝像,院落甚为宽敝,庙门走廊旁各塑黑虎一只,张牙舞爪,神气活现。上坡即为百子宫,中塑子孙娘娘,壁崖间遍置泥人,前燃巨蜡,粗若茶杯。往游妇女,争先焚香,或讨神签,或拴泥人,煞是虔诚。出百子宫北行数十步,爬过巉岩,即至菩萨殿。殿址虽小,处地却高,游人在此小憩者甚多。再前行穿过丛林,即至柴家大殿,该殿为元塑山西北第一胜地,殿宇巍峨,门内厅壁间绘塑半立体形佛图,腾云驾雾,栩栩如生。内庭有身着黑袍的无量塑像,高达丈许。出庙门循径东北行,即为无量殿,昔日香火甚盛,屋宇宽敞,民国初年焚毁。循道东去,过玉皇宫即见古塔耸立。高达三丈。塔南山湾中有石洞一处,下临绝底深渊,上塔松木二根,即为太元宫,也称老爷庙,内塑关公像,左有周仓持刀而立。两厢墙壁间绘制关公生平伟绩,如“出五关”、“单刀赴会”等不一而足。

篇6:安徽旅游解说导游词

黄山的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其中有莲花峰、光明峰等大小72个山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松等。

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观海”,还有“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门”、“孔雀戏莲花”云海,.....凡此等等。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真可谓人间仙境。

黄山的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其中有莲花峰、光明峰等大小72个山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松等。

篇7: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篇1

洛阳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旅游景区、中国十佳休闲胜地。景区总面积168平方公路,现已开发白云峰、玉皇顶、鸡角曼(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和白云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园、留侯祠、芦花谷无大休闲区。

白云山景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

白云山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境内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顶海拔2216米,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

这里奇峰俊秀,白云悠悠,瀑布飞跌,林深谷幽。主要景观有:

有以中原第一峰玉皇顶、鸡角曼、仙人桥为代表的奇石险峰景观;以高山杜鹃林、万亩原始森林、唐代银杏林为代表的森林景观;以九龙瀑布、珍珠潭、黄龙井为代表的瀑潭景观;以留侯祠、玉皇阁、乌曼寺、云岩寺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云海日出、鸡角晚霞、金秋红叶为代表的物候景观。

整个景区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鸟、兽为一体,雄、险、奇、幽、美、妙交相生辉。现已成为中原地区集观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实习、寻古探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

洛阳白云山景区内林深谷幽,奇峰俊秀,白云悠悠,置身白云仙境,总有“人在画中游,云在树上飘,水在空中舞”的美感。-视察洛阳白云山景区时题词“中原名山”。穆青题词“白云天下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挥毫“人间仙境白云山”。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篇2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国家AAAA景区。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属于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白马寺大门东走约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白马寺建筑规模雄伟,现在的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门东西两侧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后院毗卢阁内的断文碑,刻有白马寺的历史,是寺内重要古迹,所传唐经幢(读床)、元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寺内原来还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弥勒佛像,已被盗往美国。各殿内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干漆制成的,特别是大雄宝殿的佛像,是洛阳现存最好的塑像。据记载,三国魏时白马寺前有大石榴,京师传说:“白马甜榴,一石如牛。”寺东还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齐云塔。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篇3

少林寺,位于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从郑州、开封、洛阳乘汽车,可直达寺院门前。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于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样地,所以又称《少林禅寺》和《大少林》.据文献记载,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来洛阳,他0幽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诏于少室山阴,筑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间,另一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修禅于嵩山少林寺。他广集弟子,传授禅宗,使少林寺的影响日益扩大,传说达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于石。

少林寺原有建筑较多,分布较广。现在少林寺包罗的范围除主体建筑常住院外,还有离寺西不远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园,钵盂峰下的二祖庵,寺东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围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体建筑,位于少溪河北岸,院内现存有山门、客堂、达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卢阁)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门至最后大殿南北长300余米,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前后六所院落。

山门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筑,创修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额悬“少林寺”黑漆方匾,为清康熙皇帝御书。据《少林寺志》载:此匾原悬于大王殿正门上方,大王殿焚毁后,移于此处,入少林寺山门,是一条宽阔的慢斜坡形雨道,两旁有许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则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还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禅师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郭沫若为此曾题诗说:“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愿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寺内还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岳少林寺碑》、《宋苏东坡观音赞》等。另外还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书写的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碑林的尽头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即藏经阁),1928年这三座重要建筑都毁于军阀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烧毁的殿堂还有:钟楼、鼓楼、客堂、库房、香积厨、东西禅堂、紧那罗殿、六祖堂、阎王殿和龙王殿,还烧了7棵大柏树和“五品封槐”等。据说,大火蔓延了40余天,这是历史上少林寺最惨重的一次火劫。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已决定对被毁的建筑进行修缮和整理,天王殿、紧那罗殿、六祖堂、东西禅房和僧院已重修复原。紧那罗殿的0、妙法、持法三尊4米多高的法身,魁梧地挺立在殿中。六祖堂内恢复了达摩、慧可等禅宗六代祖师朝拜观世音菩萨的一组泥塑。菩萨身后是一组巨型山水图景,表现的是达摩只履归西的故事,寺内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重建工程于1986年6月完成,1985年7月寺内还新建了拥有14厅的捶谱堂,堂内塑造有坐掸、念经、练功、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朝阳拳等204身拳武僧,形像逼真。特别是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小山和尚挂师平倭寇等,英姿飒爽,给少林寺大增风彩。

篇8:江苏旅游解说导游词

关键词:职业能力,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旅游局在本世纪初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 在出境游中也将成为全球第四位。2014年江苏统计公报显示, 全年江苏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97.1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30.3亿美元。据江苏旅游政务网统计, 仅2014年2~11月江苏省出境旅游达到138.1万人次。江苏旅游的稳步发展, 需要大量的外语导游及海外领队人才, 我们将此类人才统称为国际化导游人才。高职院校的涉外旅游类专业的毕业生是此类人才的主力军, 但目前而言, 不少学校的涉外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纵观我国导游人才市场趋势, 会普通话及英语的一般导游人员已经过剩, 而小语种导游和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导游人才非常奇缺。要突破这个问题, 必须坚持战略引领, 以国际化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涉外旅游类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努力培养满足区域旅游发展的国际化导游人才。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探索

(一) 调研行业需求, 构建国际化导游人才职业能力内涵

自2010以来,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展开了大量江苏旅游业问卷调查及访谈工作, 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 力求做到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

行业调研分析首先确定了国际化导游人才职业能力内涵。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三大要素。经调研发现, 国际化导游人才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出入境服务、导游讲解、接团送团服务、境内外旅行生活服务、与旅行社的联系和沟通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以上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能力包括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出入境旅游业务流程掌握能力、旅游团队管理能力、安排协调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这些核心能力均包含于国际导游职业能力三要素中。行业调研还分析了当前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人才培养不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脱离市场需求、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实践基地未受重视等方面。

(二) 呼应区域旅游需求, 重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调研旨在构建符合区域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需求, 涉外旅游类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导游专业知识、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涉外导游服务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能具备国际化视野、英语及导游专业知识、问题解决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专业服务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等, 从而胜任英文导游、海外领队、景区英文讲解员等旅游行业的工作。以此目标为导向, 涉外旅游类专业可构建“三位一体”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三位一体”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方案主张“英语基础知识和导游业务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课程+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新型培养模式。

(三) 围绕“职业能力”内涵, 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 涉外旅游类课程体系坚持“宽基础、活模块”, 承载三大模块课程, 内嵌两大主线, 突出培养职业能力的三要素, 成为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载体。

三大模块课程分别为职业品质模块课程、职业知识模块课程和职业技能模块课程。职业品质模块课程立足通用素质, 培养作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包括基本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文化素质三类课程。职业知识模块课程包含英语知识和旅游知识两类课程, 立足岗位迁移, 通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教学, 让学生掌握涉外旅游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 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职业技能模块课程立足岗位核心技能, 培养初次入职所需的技能, 注重课证融通, 含语言技能、带团服务技能及技能训练三类课程。

两大主线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础知识学习→仿真训练→行业实践”的“三段式”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涉外导游类课程体系中, 职业技能类课程不仅包括语言技能类课程和导游带团服务技能类课程, 而且包含以实践为主的技能训练类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职业所需技能。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途径, 融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打通课内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增强素养、提高技能、突出职业品质的养成。

(四) 实施教学改革,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教学改革切实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坚持“教最新的, 学有用的;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的原则。涉外旅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立并试行“交际型”任务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 教师设置“交际型”任务, 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 通过完成任务达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学习目的。结合体验式教学法, 课堂上, 该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访谈、演讲、辩论, 甚至学生转变角色自己授课, 等等。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 实训基地、实训师资团队、实训课程以及课程考核方法四方面得到了综合开发。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导游资格证及领队证考试鉴定基地。在实训师资建设上,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与江苏省中旅入境部和江苏省国旅合作组建了一支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实训类课程如南京模拟导游则以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的形式进行。在课程考核方法上, 以结构式评价方式为基础, 实行专业课程考核与英语技能证书及导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教师评价与企业专家评价、平时学习与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探索主要成效

(一) 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2010—2014年,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6%, 毕业生遍及省内外国际旅行社和高等级景区景点。每年均有不少学生获得英语技能证书和导游资格证书。133级涉外旅游类专业94人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 81人通过, 通过率为86.2%。同时, 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 (高职) 导游服务 (英文) 大赛、江苏省职业规划大赛、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演讲比赛、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中屡获佳绩, 展现出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 形成了一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成果

2011年,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完成了《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与实践》项目并获得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完成“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职导游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12—2014年重构旅游英语专业及英语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写教材二部, 为《导游英语实务》和《江苏导游英语》。5年来完成纵横向课题6项, 发表论文14篇。

(三)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国际旅游系涉外旅游类专业教师100%为双师型, 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其中5人拥有英文导游资格, 1人拥有海外领队资格, 4人为国家导游员考评组成员, 1人具有国家导游员考试出卷资格, 3人为江苏省领队资格证考试领队英语口试考官;4人为江苏省职业院校应用外语研究会会员;1人长期担任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演讲比赛评委。团队成员多次指导选手参加全国旅游院校 (高职) 导游服务 (英文) 大赛、全国导游大赛、全国职业院校 (高职) 导游服务 (英文) 大赛, 并屡获佳绩;承接牛首山旅游风景区英语讲解员培训项目;参与南京市承办的第二届青年奥运会外语导游服务接待工作;与江苏省中国旅行社入境部建立合作关系, 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

当前, 在江苏旅游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国际化导游人才, 是旅游院校不可逃避的责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者的战略定位, 需要广大教师的大胆探索与创新, 需要加强学校与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努力, 协同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打造出一支能为江苏旅游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的国际化导游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奇.提升江苏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2.

[2]刘英.涉外导游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张跃西.浙江国际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N].中国旅游报, 2011-11-16 (10) .

[4]陈欣.高职英语导游专业体验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 2014, (17) :30-31.

上一篇:陪伴高中作文1200字下一篇:《草叶上的歌》读书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