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匠精神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上海工匠作为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综合体现。

第一篇:工匠精神论文范文

论工匠精神的培养

【摘要】中职会计专业作为中职校常设专业之一,其技術性强且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近年来,中职校在改进教学课程、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于中职会计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还亟待提高。文中从现状出发,提出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培养中的必要性,阐述中职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校 中职会计人才 工匠精神 培养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1]我国要成为智造大国,离不开众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中职校是向国家输送现代技工的摇篮,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人才责无旁贷。中职会计专业作为中职校常设专业之一,其技术性强且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近年来,中职校在改进教学课程、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对中职会计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还亟待提高。

一、中职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

(一)未能在培养方案中得到明确体现

会计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得到多数中职学校的重视。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利于提高中职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链与企业需求链有效对接。但大部分中职校仅将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作为中职生的座右铭,未能在培养方案中得到明确体现。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度不高

中职业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技术人才,离不开校企合作。但多数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有限,接受很多学生实习条件还不充裕而且会计行业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他们不愿意为中职会计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导致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度不高。

(三)生源状况不理想

中职校社会认可度较低,与普通高中相比:从入学成绩看几乎低于普高的录取分数、从家庭背景看农村地区的孩子居多。这类学生大都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纪律涣散。而中职会计专业知识内容面广、实操性较强,学生会更厌学,对于工匠精神了解甚少。中职校生源状况不理想,这会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中职会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会计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但从中职校教师职称上看:具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会计职称教师占比不高;从教师招聘上看:招聘具有本科或是引进研究生学历会计相关专业毕业且具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专业教师,但他们大都缺乏会计教学经验。

二、中职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中职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对推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职业教育及专业发展、提升职业能力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面临进一步优化调整,这必将带动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面临中等技术型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我国中职院校的大量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中职院校会计教育恰好是培养技术型会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中职校作为培养现代技工的摇篮,培育适应当今企业快速发展的匹配人才,对今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中职会计人才合理分布,推动我国经济协调发展、调整新型产业结构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教育及专业发展的要求

要想长久的维持职业教育吸引力,必须要把工匠精神作为培育重点。[2]社会对中职会计生的认可程度反映出中职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尤其是中职会计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技术性,以培养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促进中职会计生职业能力提升为培养目标,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工匠精神的塑造。享有社会声誉好的中职会计生无形中也宣传了自己母校,充分突出中职校会计专业的优势,促进专业发展。

(三)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

中职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首站,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起重要作用。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所需具备的各方面能力。而会计作为其中一门职业,从业人员在具会计技能的同时,更需具备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对中职会计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有利于缩短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

三、中职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

中职校只有在充分认识到培养会计生工匠精神必要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利用学校、教师、企业等资源为工匠精神的塑造提供途径:

(一)营造工匠精神氛围

《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把学生培养成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孕育了肥沃的土壤。那么该如何营造中职会计生工匠精神氛围?一方面: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堂,通过张贴体现会计行业工匠精神的作品,营造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杜威认为,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单打一地进行的,也并没有作为学校教育之独立部分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融入学校教育之中的[3]。中职校要树立育人为本,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德育教学为主阵地,通过聘请会计界权威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辅之以社会实践教学,职业兴趣是职业成功的动力和源泉[4]。中职院校通过鼓励中职会计生参加社会各界举办的会计技能大赛,使学生在真实的竞赛情境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营造职业成就感。

(二)构建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社会所需会计人才,中职校应重视工匠精神培养。将其内涵及重要性写入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并融入到会计教育教学中,构建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5]。通过开设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让学生养成严谨的职业态度;通过提高会计专业实践课在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增强职业技能。

(三)建设校企合作双导师师资

一名有魅力的中职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中职教师;一名文化底蕴深厚的中职教师,一定是富有职业素养的中职教师。可见,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有力保障。重振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需要职业院校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的改革,更需要校企合作保障。在中职校建设校企合作双导师师资,通过双导师言传身教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走出课堂、开拓视野,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及工匠精神的氛围,强化自身的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此外,中职校应建立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制度保障,加强对导师的在职培训及考核工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有魅力的师资队伍。

工匠精神是中职教育塑造会计生职业理念的着力点。中职校要营造会计生工匠精神氛围,充分发挥其隐形教育的作用;构建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科学设置会计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双导师师资,坚持校企共育德艺双馨的会计工匠人才。

参考文献:

[1][美]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7.

[2]周丽琴,孙玮.当代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J].中华少年, 2015(27):230.

[3]陈春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207

[4]王多利.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41

[5]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154

作者:张馨 毛亮

第二篇: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

摘 要:上海工匠作为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综合体现。对75名上海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的问卷调查显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集中于“求”,表现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不同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基本一致。在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上,工匠较为认可个人和企业维度的影响因素,其中以个人特质、企业文化最为突出,而对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在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上,工匠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等养成方式,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的较少。在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上,工匠较为认可入职以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

关键词:工匠精神;上海工匠;养成方式

作者简介:程欣(1992-),女,江苏连云港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王欢(1982-),男,河北衡水人,上海开放大学培训管理部讲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关晶(1978-),女,福建福州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供需匹配机制研究”(编号:A1702),主持人:关晶。

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相关研究表明工匠精神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1],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内在支撑[2]。当代中国制造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工匠精神也成为了我国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在中国知网以“工匠精神”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有6000多条结果(截至2018年7月),其中有大量研究涉及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养成方式的讨论。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理论阐释,呈现的是研究者作为“他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辨性认识。然而,作为“主体”的工匠们是否认可这些理论阐述?工匠们眼中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如何养成的?以往研究对此涉及较少。本研究基于对75名“上海工匠”①的问卷调查,从工匠“主体”的视角探寻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养成方式,以期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工具

本研究选取第一批、第二批“上海工匠”作为调查对象,在2018年6月28日至7月5日,对第一批“上海工匠”采用线上问卷发放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37份;对第二批“上海工匠”采用线下问卷发放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38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75份。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本问卷根据文献分析和上海工匠的特点编制而成,问卷内容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养成方式和养成时间段,共计11题。问卷的题项由多选题和赋值题组成,希望通过整体和各个层面的频次、百分比和均值等分析手段来探寻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行业是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是许多性质比较接近的职业的集合[5]。本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职业小类的划分标准将工匠基本信息中“您所从事的行业”进行划分,将工匠划分到19个行业中。由于部分行业工匠人数较少,所以本研究选取工匠人数≥4的8个行业进行分析,分别为机械、建筑、工艺美术、电力、轨道交通、航空设备制造、文物修复和冶金行业。

(二)调查框架

为了探寻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本研究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养成方式和养成时间段等维度来构建调查框架。

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论研究,大多学者都认可工作态度、技艺追求、创新、道德追求维度的划分,如叶美兰(2016)认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表现为德艺双修、心传身教、体知躬行、精益求精、强力而行,即向善的价值追求,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及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6]。庄西真(2017)也有类似观点,认为工匠精神指的是尚巧达善的工作追求,知行合一的实践理念,德艺兼修的职业信仰,追求至善尽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境界,严谨、专注、坚持、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7]。此外,匡瑛(2018)除了将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划分为“守”、“求”、“创”外,还加入了“合”的维度。“合”指的是协同管理,合作共赢。“守”一是强调专心注意、精神贯注、心神专一,二是面对任何事情恒心以待、长久坚持。“求”是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是指勇于创新、全面突破、不断的自我否定和渐进性创新[8]。李进(2016)则从工匠精神的起源、基础和表现三个维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的起源是尊师重道,基础是爱岗敬业,表现是精益求精[9]。还有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比如薛栋(2013)从尚技与崇德两个维度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尚技指按乃度程的工作标准、切磋琢磨的工作态度和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崇德指修身正己的做人准则、经世致用的利民情怀[10]。王丽媛(2014)则从“守”和“求”维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業[11]。根据上述工匠精神内涵的研究,本研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划分为“守”“求”“创”“合”“德”五个维度,各个维度工匠精神的代表性表述如表2所示。

对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较为认可个人、学校、企业、社会等维度的影响因素。如张宏(2018)从学校维度出发,发现校园文化、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实践操作对工匠精神的养成有正向影响[12]。贺正楚(2018)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发现新生代技术工人的个人价值、企业管理制度、内在需求、社会风尚和政府制度是影响其工匠精神的主要因素[13]。许应楠(2018)则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培育环境、内生力量、实践行为等方面构建了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模型[14]。基于上述工匠精神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调查对象的特点,本研究从个人、学校和企业三个维度出发,将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人特质、家庭因素、学校课程、学校教师、校园文化、企业培训、企业师傅、企业文化。

对于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研究,学者多从个体、学校和企业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比如朱佳丽(2009)从学校维度出发,认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主要是思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做中学、专业教育、实践教育[15]。郭会斌(2018)从企业维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主要是通过内化、共享和惯例化以及与之分别对应的师徒制沿袭、群体迁移和惯例演化形成的[16]。张宏(2018)也从企业维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宣传、现代学徒制传帮带、引进企业技术能手、学生与企业员工相互切磋、企业参观等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12]。还有研究则强调了个体实践的重要性,比如郑渝川(2015)认为只有人们更多地参与动手制作,才能真正贯穿工匠精神[17]。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工匠精神养成方式划分为个体内化,即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徒制沿袭,即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教师或专家个别指导;组织惯例演化,即企业文化熏陶、企业管理规范、工匠精神培训、工匠榜样鼓舞、工匠精神宣传、学校课程学习。

对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研究,学界研究的较少。为了清晰地探寻出工匠精神是如何养成的,本研究加入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这一维度,按照工匠发展时间段将其依次划分为学生時期、学徒时期、入职0~5年、入职5~10年以及入职10年以后。

二、研究结果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1.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分析。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内涵是通过问卷打乱工匠精神五个维度20个备选词汇的顺序,让工匠们在其中最多选择5个他们认为代表了工匠精神的词汇得出的。所有词汇被选次数总计366次,对“工匠精神”内涵的五大维度及各词汇被选次数进行频次和百分比统计后结果如下。

由图1、图2可知,在工匠精神内涵的五个维度中,工匠们较为认可“求”“守”“创”,分别占30.3%、26.8%、20.2%,而认可“合”的较少,仅占10.1%。从工匠精神内涵的具体表述看,工匠们较为认可“精益求精”(55)、“耐心专注”(45)、“勇于创新”(41),而认可“止于至善”(3)、“协调生产”(2)、“协同管理”(1)的较少。

2.不同年龄段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比较分析。由图3可知,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不同年龄段的工匠认可度高的维度基本一致,大都认可“求”,而认可度低的维度却有所不同。31~40岁年龄段的工匠认可“德”的较少,41~60岁年龄段的工匠认可“合”的较少,而61~65岁年龄段的工匠不太认可“创”。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守”“求”“德”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创”“合”呈下降趋势。

3.不同工龄段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比较分析。由图4可知,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不同工龄段的工匠认可度高的维度基本一致,大都认可“求”,而认可度低的维度却有所不同。1~10年工龄的工匠认可“守”和“德”的较少,11~20年工龄的工匠认可“合”和“德”的较少,21~40年工龄的工匠认可“合”的较少,41~50年工龄的工匠认可“创”的较少。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守”“求”“德”随着工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创”呈下降趋势,“合”则在1~30年工龄段呈下降趋势,在31~50年工龄段呈上升趋势。

4.不同学历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比较分析。由图5可知,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大部分学历的工匠都较为认可“求”,而认可“合”的较少,除个别学历的工匠以外。如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求”和“创”(30%),而认可“合”和“守”(10%)的较少。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守”随着学历层次的增长大致呈下降趋势,“求”和“创”则大致呈上升趋势,“德”在中专到本科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而“合”的波动较大。

5.不同行业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比较分析。由图6可知,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大多行业的工匠都较为认同“求”,而认可“合”的较少,只有个别行业例外。如电力、冶金行业的工匠较为认可“守”,认可“德”的较少。

(二)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

1.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是通过问卷按照个人、学校、企业维度依次列出工匠精神养成的8个影响因素,让工匠们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打分得出的。其中1分为影响最小,5分为影响最大。对各影响因素的分值进行均值统计后结果见图7。

从图7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在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上,工匠对个人特质、企业文化的认可度较高,对校园文化、学校课程的认可度较低。按个人、学校、企业三个影响维度合并计算,工匠对企业(4.16)的认可度最高,对个人(4.12)的认可度次之,而对学校(3.35)的认可度最低。

2.不同年龄段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由表3和图8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31~60岁年龄段工匠看法趋同,但61~65岁年龄段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最为认可个人,但对学校的认可度均最低。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不同年龄段的工匠都较为认可个人特质、企业文化,而对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

3.不同工龄段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由表4和图9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11~50年工龄段工匠看法趋同,但1~10年工龄段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最为认可个人和学校,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11~50年工龄段工匠看法趋同,但1~10年工龄段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较为认可学校课程、企业师傅,对企业培训认可度较低。

4.不同学历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由表5和图10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中专、高中、大专、本科学历工匠的看法趋同,但博士学历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最为认可个人(4),而对企业的认可度最低(2.83)。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中专、高中、大专、本科学历工匠看法比较一致,但博士学历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较为认可学校教师,而对企业培训的认可度最低。

5.不同行业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由表6和图11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工匠们都较为认可个人(3.94),而对学校(3.1)的认可度最低。从工匠精神养成具体的影响因素看,大多行业工匠看法趋同,但机械、文物修复行业工匠看法差异较大,他们较为认可企业师傅,但对学校课程的认可度均较低。

(三)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

1.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比较分析。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是通过问卷依次列出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让工匠们在其中最多选择4个他们认为对他们工匠精神养成有促进作用的养成方式得出的。所有养成方式被选次数总计291次,对工匠精神养成方式被选次数进行频次统计后结果见图12。

从图12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工匠们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63)、技术难题攻关(54)、日常工作实践(45)、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45)等工匠精神养成方式,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4)、工匠精神宣传(7)的较少。

2.不同类型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比较分析。由图13、图14、图15、图16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看,不同年龄段、工龄段、学历、行业的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基本一致,都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较少。

(四)工匠精神的养成时间段

1.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比较分析。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是通过问卷依次列出5个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让工匠们为各养成时间段的重要程度打分得出的。其中1分为最不重要,5分为最重要。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分值进行均值统计后结果见图17。

从图17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工匠对学生时期到入职10年以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认可度呈上升趋势,对入职10年以后(4.35)的认可度最高,对学生时期(3.12)的认可度最低。

2.不同年龄段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由表7和图18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除41~50岁年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徒时期(4.41),其他年龄段的工匠看法比较趋同,都较为认可入职10年以后,而对学生时期的認可度均最低。

3.不同工龄段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由表8和图19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不同年龄段的工匠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均最低,而对入职以后各个时间段的认可度不太相同。如1~1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11~20、31~40年工龄的工匠都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21~3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和入职5~10年,41~5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5~10年。

4.不同学历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由表9和图20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除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生时期(5)和学徒时期(4),对入职10年以后(1.5)认可度较低以外,其他学历的工匠都较为认可入职以后,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最低。如中专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5~10年,高中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入职10年以后,大专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本科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

5.不同行业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由表10和图21可知,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大多行业的看法趋同,只有个别行业的看法差异较大。如机械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最低;电力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而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最低;航空设备制造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和学生时期,而对入职0~5年的认可度较低。

三、结论与思考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认可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大多工匠都较为认可“求”,而认可“合”的较少,只有个别工匠例外。如博士学历、文物修复行业的工匠较为认可“创”,认可“守”的较少,而电力、冶金行业的工匠较为认可“守”。从工匠精神内涵的具体表述看,工匠们都较为认可“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而认可“协同管理”“协调生产”“止于至善”的较少。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守”“求”“德”基本上随着年龄段、工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创”和“合”则呈下降趋势。此外,随着工匠学历层次的提升,“求”和“创”呈上升趋势,“守”呈下降趋势,其他维度的波动较大。

上述分析显示,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集中于“求”维度,具体表现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而“守”“求”“德”随着工匠年龄段、工龄段的增长而增长。这表明工匠精神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18]。因而,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即培养对待工作耐心专注、恒心以待,对待“产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并在生产过程中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支撑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二)侧重个人特质、企业文化的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

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大多工匠都较为认可个人、企业,而对学校的认可度较低,只有个别工匠例外。如1~10年工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个人,而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大多数工匠都较为认可个人特质、企业文化,对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除个别工匠例外。如1~10年工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课程,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教师,而对企业培训的认可度较低。

上述分析显示,工匠眼中各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虽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主要集中于个人和企业,以个人特质、企业文化最为突出,而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的影响较为薄弱。这表明个人特质和企业文化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学校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却处于缺位状态,这可能与学校理论课程多、实践锻炼少有关。因而,要想发挥学校在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作用,就要改变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取向,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中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也能生成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更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耐心专注、精益求精、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在组织层面上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三)肯定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的工匠精神养成方式

从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看,工匠们都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的较少。这表明在工匠眼中,工匠精神主要是在日常工作实践是通过个体的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以及企业师傅或同事的言传身教[16]等方式养成的,而学校课程的学习、工匠精神的宣传对工匠精神养成的作用较小。

正如所有的技能都是从身体的实践开始的,而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模糊是每个工匠从中学习新知识的经验一样,工匠精神是通過个体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等方式养成的。因而,工匠精神的养成是很费力的,但其过程绝不神秘[18]。我们应解蔽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明确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是要回到生产过程中[19]。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个体的自我磨练/修养、创设并攻克技术难题以及师傅和同事的言传身教来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四)重视入职以后的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

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看,工匠们都较为认可入职以后,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只有个别学历和行业的工匠例外。如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生和学徒时期,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较低;机械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电力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较低;航空设备制造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生时期和入职10年以后,对入职0~5年的认可度较低。

上述分析显示,工匠眼中各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重要程度虽有所差异,但变中有序。工匠们都较为认同入职以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因而,工匠精神的培养应重视入职以后,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生时期的重要性,应分析学生时期和入职以后差异显著的原因,从而在从学校到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各时间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的早日养成。

注释:

①“上海工匠”由上海市总工会自2016年起开始评选,现已选出第一批“上海工匠”88名,第二批“上海工匠”94名,共计182名。

参考文献:

[1]程虹,田宏邈.工匠精神的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不高吗?——来自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J].宏观质量研究,2016,4(4):1-10.

[2]任宇.培育“工匠精神”加快质量强国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5):51-53.

[3]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4]李克强.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6Lh/zfgongzuobaogao/mobile.htm.

[5]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5.

[6]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7]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职教论坛,2017(5):92-97.

[8]匡瑛.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8(1):39-45.

[9]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10]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1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12]张宏,孙宏兴,徐涛,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36-42.

[13]贺正楚,彭花.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现状及影响因素[J].湖南社会科学,2018(2):85-92.

[14]许应楠.职业院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0-13.

[15]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流通经济,2009(21):104-105.

[16]郭会斌.工匠精神的资本化机制——一个基于八家百年老店的多层次构型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18(4):16-23.

[17]郑渝川.向日本“国宝”企业学工匠精神[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5(11):53-54.

[18]理查德·桑内特.匠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12,15-16.

[19]王星.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N].光明日报,2018-6-9(10).

责任编辑 韩云鹏

作者:程欣 王欢 关晶

第三篇:森鹰:聚焦战略 工匠精神

聚焦:专业化催生行业领航者

广州建博会人气爆棚,PASSIVE系列窗推介会在京拉开帷幕……近日森鹰铝包木窗频频引来业界关注,如今,森鹰俨然已经成为铝包木窗的代名词,一个企业的品牌,成为一个品类的品牌,足以看出森鹰已经成为铝包木窗这个品类的领航者。那么,从1998年涉足木窗行业至今,森鹰是怎样一步步不断打磨自己,成为行业标杆的呢?

森鹰董事长边书平先生对此的回答是:“答案很简单,十七年来我们不断聚焦,不断做减法,力量往一个地方使,这才有了今天的森鹰。最初做木窗的时候,德式、美式、意式,品种很多。做到一定阶段之后我发现,虽然生意在做大,但我无法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我没办法用一句简洁鲜明的话说出森鹰所要做的品类。这对企业来说不是好事,不知道你是谁,就不知道要把精力花在哪里,企业的战略方向就是模糊的,而不同品种的木窗也需要不同的材料、设备和工艺,这些问题致使我们处于非常混乱的工作状态。”

基于这两点原因,2011年森鹰放弃了占销售额60%的意式窗及其他产品,专注于德式铝包木窗,铝包木窗的制作需要高精细的技术及设备,因此森鹰大多设备及技术来源于德国,但森鹰并没有因为引进德国的技术便就此止步,而是结合中国市场的差异化,例如审美差异、气候复杂、运输线长、施工条件差等特点,对产品不断地进行升级,从40几款产品再次聚焦到三大系列共10款产品。第一个系列是标准窗,Uw (整窗传热系数)值均在1.0~1.5之间,高于国家相关规定;第二个系列是PASSIVE系列,作为被动式建筑的配套产品,拥有超级保温、防结露和密闭性能,Uw值达到0.8以下,并且获得了PHI(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院)的认证;第三个系列是幕墙/阳光房系列,属于配搭产品。

那么如何聚焦?怎样聚焦?森鹰的参考系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德国原生技术;二是中国市场的特点;三是森鹰能做到什么程度。边书平强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森鹰要做专业的铝包木窗。

森鹰木窗,拯救世界

森鹰德式木窗的定位选择,不仅是在聚焦战略的指引下,还源自森鹰对环保和节能技术的追求,源于森鹰对全球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与坚定信心。

由于人类活动,地球温度正在不断上升,地球变暖的危害从自然灾害到生物链断裂,涉及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面对困境,人类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成为解决人类危机最重要的途径。

被动式房屋的出现,指出了节约能源的新方向。什么是被动式房屋呢?简单来讲,这种房屋不需要采暖和制冷等主动能源,只需要太阳光、人体发热、机器发热、家电发热这些被动能源,就能满足生活所需的温度与湿度要求。早在1991年被动式房屋便诞生在法兰克福,它的设计者就是来自德国的“被动式房屋之父”沃尔夫冈·费斯特教授。

第十七届全球被动式房屋大会上,费斯特教授讲道,打造被动式房屋的难点首先就是窗,因为它要兼顾节能、环保、美观、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等二十几项性能,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窗户永远是最薄弱的环节。在人类总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比近40%,而外窗的能耗又占据建筑能耗的50%,也就是说人类将近五分之一的能源是从窗户散失的。

而森鹰生产的木窗系列产品,在节能方面具有卓越的表现,节能系数远远超出了相关标准的要求。在木窗行业,森鹰已经成为无可置疑的行业标杆。

专业化生产

聚焦战略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生产运营方式,因此在聚焦战略的指导下,森鹰必然走向专业化生产。

最初进入木窗行业,森鹰涉足了很多的品类,不同品类需要的原材料、加工技术及机器各不相同,往往顾此失彼,生产效率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而当森鹰将目光聚焦于德式铝包木窗的时候,生产的问题就变得容易了,技术引进、原料采购、技术创新等方面显著进步,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品牌美誉度也极大提高。

森鹰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专业化生产对品牌建设的极大推动力。当一个品牌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时,客户往往在一个品类下搜寻相关的品牌,此时的企业品牌,只是该品类下无数品牌中的一分子,能被用户主动关注到的概率相当低,而当企业品牌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则该企业品牌就是该品类的代名词,客户会率先搜寻该企业品牌的产品,再看其他的品牌,此时的企业品牌成为客户主动关注的第一品牌。

所以企业专注于一个领域的产品生产,精益求精,带来市场的广泛认同,将直接提升品牌高度,促使企业品牌发展到高级阶段。

专业化生产的另一个优势是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生产厂区比森鹰大很多,但产量只有森鹰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共识营销

聚焦战略不仅导向专业化生产,它对营销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森鹰专做工厂,服务商专做现场,各自在各自的领域专注发力,共同促进市场的发展。

那么在服务商的选择上森鹰有什么样的要求呢?边书平说:“我对服务商的要求只有一个——要和森鹰一心一意,要认同森鹰聚焦的理念,做事要专注,要全力以赴只做森鹰这个牌子。”

现在每年边书平都要到各个地方,给森鹰的服务商们做宣讲,讲述森鹰的聚焦战略,讲在这个战略下森鹰的目标是什么,让他们更加了解森鹰,对森鹰更有信心,在心智上和森鹰一心一意,共同打响森鹰铝包木窗的品牌战略。

对于森鹰来说,聚焦战略是一切生产行为和市场行为的基础,只有聚焦,才能做到生产专业化和共识营销,将环保与节能的理念实践到底,从而进一步巩固森鹰已经成为品类品牌的地位。

生产:从制造到创造

当一些中国企业还被中国制造所隐含的低质阴影困扰时,森鹰却在木窗这个细分行业,专心培植着一个德国基因,中国土壤的企业,这个企业,用专注的专业精神,生产出一批批质量信得过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优异表现不断证明,森鹰铝包木窗,已经完成了从制造到创造的蜕变。

边书平说:“外国人并不比中国人聪明,但德国能够生产出那么多享誉全球的好产品,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专注,专业。如果我们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就很难把事情做好。如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不停钻研,就一定会有突破和创新。森鹰也是,我们只做铝包木窗,从供应链到生产线,再到管理信息化,全都是围绕着铝包木窗来做,森鹰就是铝包木窗。”

边书平的话掷地有声,同时也点明了森鹰从制造走向创造的三个关键点:一是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二是供应链的柔性管理;最后就是管理信息化。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

在生产运营方面,森鹰具有非常高的自动化程度,现在森鹰每月产能大约为四万平方米,而工厂员工仅两百多人。如此低的人员投入可以创造如此高的生产量,正是得益于森鹰高度的自动化设备,得益于森鹰在技术上的不断引进和创新。

木材加工方面,森鹰引进了德国威力优选下料系统及门窗加工中心,有效提高了木材的加工精度和准确性,生产整窗不仅高效,而且优质。玻璃生产加工方面,芬兰Tam Glass玻璃钢化炉、奥地利李赛克玻璃自动生产线及夹层玻璃生产线三者的完美结合,共同打造了东北三省唯一一条能生产三玻两腔双LOW-E双暖边充氩气的自动打胶的中空玻璃生产线,可以实现钢化,LOW-E钢化,三玻两腔双LOW-E、夹胶安全、防弹、隔音等多种玻璃的规模化生产加工。其中, Low-E中空玻璃以其高节能、易安装、质量轻、低价位等优势倍受欢迎,成为近年来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节能玻璃,世界很多国家也正在立法推广使用Low-E玻璃,鼓励加大Low-E玻璃的普及程度,在我国建筑行业中,Low-E中空玻璃的应用也处于迅猛发展的势头。因此,森鹰在这一方面的技术优势,也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大胆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森鹰从未放慢自我创新的步伐。森鹰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300多项,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木窗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森鹰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外铝板框数控自动氩弧焊接机,以及世界上首条外铝板框悬挂式自动喷淋处理、自动喷涂、自动烘干的生产线,为森鹰铝包木窗外挂铝实现大规模无缝焊接应用奠定了基础,令整个窗体完美无缝,绝不漏水。

在谈到这条生产线时,边书平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神情。有了这条生产线,供应商只需要供应原始铝材,剩下的焊接,花色喷涂均由森鹰自行作业,但是这条生产线的投入花费了不少人财物的资源,笔者不禁问道:“省下这样有限的物料,是否值得呢?”

边书平淡然地笑了笑,仔细分析说:“节省铝材只是这条生产线的优势之一,更长远的效益在于缩短供货时间,满足客户时间的需要,比如说客户那里缺一根特定颜色的铝,如果没有这条生产线,就要给供应商下订单,等着供应商有成批量的相同型号订单,才可附带生产出这一根。有了自己的生产线,客户需要什么颜色的铝,就可以在自己的生产线上焊接喷涂。客户等待的时间缩短,投诉减少,品牌的口碑越来越好,这才是这个生产线给企业带来的无形资产。”

正是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客户的高度责任感成为森鹰赢得市场竞争的利器。如今行业平均水平的订单提交时间是2个月,而森鹰最短可以达到9天,这使得森鹰的生产与市场的需求形成了良性互动。

柔性供应

产能若要满足市场,不仅要求高精尖的技术支撑,更要求供应链管理到位,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体现着一个企业真正的经营层次。

香港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可以说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标杆,在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实践中,无论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还是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的设计、执行、检讨和改进等方面,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森鹰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与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目标不谋而合。外采负责选择供应商,内采决定购买多少,双重把关,因此森鹰所做出的采购决定,就可以达到成本最低的目标。此外,森鹰还执行订单预估,即在年度开始之前,根据去年销售额,对本年度采购额做预估等形式管理供应链。

所有这一切的措施,使得森鹰的供应链能紧贴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不出现等料、原料积压等状况,在采购部门的管理之下,根据市场需求量“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信息化管理

在供应链和技术创新上的持续发力,也离不开信息化管理。 边书平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信息化管理,他强调,信息化管理系统让工人打开电脑就很清楚今天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使哪个生产环节出现了耽搁,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检查出问题所在。在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森鹰还为产品的准交率设置了诱人的激励机制,如果生产链条上出现问题,所有人都会主动修复,保证生产链条的持续不间断。

是不是信息化管理就等同于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呢?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信息化管理要有效施行,必须与合理的管理架构相匹配。

在森鹰最初的管理结构中,营销和生产是分开的,各由一个副总负责,两个部门之间不能实现有效联动,而今,森鹰负责营销和生产的是同一个人,销售部门是生产部门的最大客户,销售部门做详细的计划,生产部门根据计划而动,掐准时间订料下料,真正实现销售与生产形成一个顺畅的产业链。

边书平一边思考一边说:“信息化管理不等于软件堆砌,信息化管理是技术加体制,是一加一大于二。现在的森鹰,生产和销售一盘棋,单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量,远远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企业能否实现完美转身,资金、技术、管理系统都是关键的影响因素,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企业能否把有限的资源都聚焦在一个点上。森鹰成功地从制造迈向创造,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聚焦战略,在这个战略的推进之下,与生产链条相关的一切资源,都围绕在铝包木窗的配置上,森鹰成为铝包木窗的代名词也水到渠成。

边书平总结道:“我们之所以能将聚焦进行到底,根源在于我们认识到人本身的有限性,所以企业必须要有工匠精神,这样才能生产出令市场折服的产品。”

森鹰木窗的全链营销

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互联网对用户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理论失去了生机,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正被市场证明是高效富有生命力的。这种营销趋势体现在森鹰身上,就是全链营销。

全链营销是什么?就是从供应链,到生产线,再到具体的营销动作,每一个环节的中心词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户利益,企业的一切运营行为,都是为了让用户得到的利益价值最大化。

边书平解释:“我们的销售构成中,百分之二十是零售,百分之八十是工程销售,工程销售受房地产的影响很大,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颇为低迷,但我们森鹰的销售额还是保持了稳定增长,这说明森鹰给用户带来了价值,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全球采购的营销力

森鹰铝包木窗秉承全球采购的操作手法,要求所采购原器件都要代表相关行业的先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成品的高质量。

当笔者问边书平:这样的采购方式,会不会带来成本上升?

边书平回答:“用好材料当然会增加成本,但增加得多还是少,就要看一个企业的运营功底了。森鹰从1998年进入木窗行业至今,和世界上很多先进的木窗配件企业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的时间久了,双方已经磨合出相当高效的采购流程,所以森鹰用好东西的同时,成本控制也相当到位。”

边书平的说法,在森鹰木窗的使用者朗诗地产这里得到了验证。在朗诗的被动房屋项目中,在建筑外窗的选择上,他们经历了很多波折,最初以为好的外窗需要进口,手续麻烦,价格昂贵,但在和森鹰接触之后,朗诗发现森鹰的产品质量相当好,价格相比进口的也有优势。而且森鹰在原材料采购上的精益求精,全方位为用户服务的服务理念,赢得市场的交口称赞。

被动式工厂的营销话语

一般观点认为,在生产环节,生产出为用户带来益处的好产品,就是营销所赋予生产的含义,然而对森鹰来说,生产的营销话语远不止于此。

2014年8月,世界上第一座被动式工厂在哈尔滨森鹰窗业奠基开工,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被动式厂房建成之后,每年可以节省供暖资金200万元。当被问到,投入这么多,每年节省200万元是否划算时,边书平笑着回答:“我们不要忽略被动式厂房的营销卖点嘛。”

一般来说,企业在同用户接触的过程中,用户对企业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然而在产品和服务之外,企业如果能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感知途径,那么无疑会增加用户对企业的信赖程度。森鹰的被动式工厂建成之后,可以邀请用户来企业参观,了解森鹰在生产装备上究竟下了多少功夫。被动式厂房内的工作舒适度,空气清洁度,都是无可比拟的,工人在这样先进的厂房里工作,怎么会生产不出高端优质的产品来?其次,被动式厂房内的生产设备,辅助设备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更高,用户可以亲身感受。最后,作为世界上第一座被动式工厂,其本身就有极强的营销亮点,对于品牌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

专业专注的渠道服务

供应链和生产链,是有效营销的坚实后盾,而营销临门一脚的重任则落在渠道商这里,也就是服务商,森鹰负责工厂,管好生产运营,服务商则专注于现场,管好销售安装。

边书平对服务商的要求不多,只有四个字:专注,进取。为此,边书平定期和服务商交流沟通,给他们讲述森鹰的愿景,森鹰的战略,以此达到森鹰与服务商志同道合的目标。

在森鹰木窗的具体销售过程中,因为产品价格在行业内是最高的,所以用户因为价格放弃产品的案例并不鲜见。对此边书平对服务商们说:“竞标失败没什么可怕,但我们坚决不能降价,我们的产品环保优质,怕什么?竞标失败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讲,反而是个好事,用户看我没有降价,他会更加相信我们的产品品质,相信我们货真价实,下一次他就会考虑我们的。”

在森鹰,营销从来不是一个单独孤立的企业行为,而是从供应链,生产线,再到渠道链条,全链营销的一个系列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并非没有主旨,而是秉承着聚焦铝包木窗,专业化运营的工匠精神。

作者:煜兰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工匠精神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范文05-16

工匠精神范文04-08

工匠精神感悟范文05-26

工匠精神答案范文05-26

工匠精神科技范文05-26

工匠精神分享范文05-26

工匠精神现状范文05-26

工匠精神作文范文05-26

工匠精神公司范文05-26

认识工匠精神范文05-31

上一篇:安全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线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