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冢宰许公书》原文和译文解析

2024-04-28

《上冢宰许公书》原文和译文解析(通用12篇)

篇1:《上冢宰许公书》原文和译文解析

将苑不陈原文及译文和解析

原文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外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译文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懂得治国规律的君主是不依赖军队这种国家机器的,具有军事才能善于用兵的将帅也不以战争,摆开交战的阵势为最终目标,善于布阵的将帅根本不用向对方发起攻击就能获胜,不以兵戎相见为乐事,善于指挥战斗的人则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将帅则不会被敌方所消灭。英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主要是让老百姓生活安定,勤于工作,人们安居乐业,不发生任何不愉快的`纠纷,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善理者不师也”的意思。上古时代,舜修刑典,还让大臣皋陶作了掌理刑法的官员,可是老百姓无人冒犯法令,因此也就不用对任何人施加刑法,这就是“善师者不陈”的意思。大禹征伐的苗族,只派舜手持舞蹈用的干盾、羽扇就征服了有苗族人,这就是“善陈者不战”的意思。齐桓公在南讨楚国,北伐山戎的过程中,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这就是“善战者不败”的意思。楚昭王时楚国受到吴国的侵犯,楚昭王立刻逃到秦国求救,后事又返回了秦国,这就是“善败者不亡”的意思。

解析

本篇文章提出了领兵作战的最高指挥艺术:“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这和我国历代军事名家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是人们刻意追求的治国领兵的尽善尽美境界。历史上能做到这一境界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很少的,诸葛亮作为论据列举的尧、舜、禹、齐、楚的事例,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圣贤之人所创造的,实在并非一般帝王将相所能做到。

篇2:《上冢宰许公书》原文和译文解析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五言古体诗)

(齐)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带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参差皆可见”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余霞散为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名句。描绘了天空的云霞散布如绮,澄静的江水宛如白练。作者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形象地显示了“余霞”、“澄江”的特色。“喧鸟覆春洲”的大意是: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杂英满芳甸”的大意是说:杂花开满了芬芳的郊野。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

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怀哉罢欢宴”的大意是:多么怀念那已停办的.欢乐宴会。“佳期怅何许”的大意是:回乡的日期不知在何时,令人怅恨。“泪下如流霰”的大意是:眼泪流下犹如雪珠。“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人的黑头发能够不变白呢?这两句回应开头的两句,说明自己与王粲、潘岳同具去国之悲。

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

精华鉴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鉴赏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篇3:周礼·天官冢宰·宰夫原文附翻译

天官冢宰·宰夫

作者:周公旦

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以征令。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从大宰而□涤濯。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客赐之飧牵,与其陈数。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共者。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三公六卿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丧,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令修宫中之职事,书其能者与其良者,而以告于上。

译文:

宰夫的职责,掌管有关治朝的法令,以规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和群吏的朝位,监察他们是否违反禁令。

依尊卑安排群吏的职事,以待治理来朝宾客的小事,受理诸臣的奏事,以及民众的上书。

掌管[王对于]官府的征召和命令,分辨官府的八类职责[以备征令的下达]。一是正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法规制度而审核一年的会计总账。二是师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成事品式而审核一月的会计总账。三是司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法规制度而审核每天的会计账目。四是旅一级的职责,掌管按照官吏的`常职而[对官吏]的工作进度进行考核。五是府的职责,掌管书契而负责[文书、器物等的]收藏。六是史的职责,掌管官府文书[的起草]而协助治理。七是胥的职责,掌管依照官事的轻重缓急而指派徒属。八是徒的职责,负责根据官府的命令而供召呼役使。

掌管治法用以考核各官府、各采邑以及县、鄙的政绩,计算他们钱粮财物的收支情况,凡钱粮财物使用失当,以及造假账的,就要根据官刑报告冢宰加以惩罚。那些用度充足、能够增殖财物、能使物产精良的,就奖赏。

依照祭祀礼法负责祭祀时告诫有关官吏供给祭祀牲物,以及祭祀用的脯醢和各种食物,跟从大宰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

凡举行礼仪的事,协助小宰检查校核各官府所准备的器物[是否符合要求]。

凡是朝觐、会同或有宾客到来,依照牢礼之法,负责供应牲肉和活牲、供应路途所需粮草和牲、供应宾客留居期间所需牲肉和禽鸟、供应燕礼和飨礼所需酒食、供应宾客初到时所赐便宴的用牲,以及[各种食品和器物]陈列的数量。

凡王国有吊唁[诸侯或大臣]的事,掌管[对前往吊唁的官吏]进行告诫和命令,负责供给所当用的币帛、明器、财物,以及凡所当供给的器物。

有大丧或小丧,负责对小官进行告诫和命令,率领有关官吏办理丧事。三公、六卿的丧事,与职丧一起率领有关官吏办理。凡是大夫的丧事,就使众下士率领有关官吏办理。

[夏历]年终就命令官吏们总结确定一年的会计文书,月终就命令总结确定当月的会计文书,旬终就命令总结确定本旬的会计文书,而用以考核官吏们的政绩。政令不按时施行的,就报告[冢宰]加以责罚。

篇4:《新唐书》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中书令薛元超曰:“是子且有海内名。”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帝遣使江南,发在所库赀以赎生,乂上疏以为:“江南鱼鳖之利,衣食所资。江湖之生无既,而府库之财有限,与其拯物,不如忧民。且鬻生之徒惟利所视,钱刀日至,网罟岁广,施之一朝,营之百倍。若回所赎之赀,减方困之徭,其泽乡矣。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辄驳正。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从,优容之。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

开元初,姚崇为紫微令,荐为侍郎,外托引重,实去其纠驳权,畏乂明切也。未几,除刑部尚书。乂方雅有学识,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会病卒,年六十八,赠黄门监,谥曰贞。遗令薄葬,毋还乡里。

乂沉正方雅,识治体。葬日,苏颋、毕构、马怀素往祖之,哭曰:“非公为恸而谁恸欤!”乂事兄尚一、尚贞孝谨甚,又俱以文章自名,弟兄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总二十卷,乂所著甚多。尚一终清源尉,尚贞博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义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B.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C.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D.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估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年丧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职的含义,但是拔是授予本无官职的人。

C.谥号是人死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乂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中书舍人时,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中的钱财以赎生,李乂上书认为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

B.李乂品性刚正,不畏权贵,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C.李乂沉正方雅,有宰相才能,识治体,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当他去世埋葬的时候,苏颋、毕构、马怀素为之痛哭不已。

D.李乂年轻时被中书令薛元超预测将驰名海内。后来,他考中进士,并且一路升迁,直至刑部尚书,后因病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2)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

参考答案

4.A (“才中御史者”指具备御史才能的人,不可分开;叶静能是人名,不可分开)

5.C (“谥号”不仅仅是朝廷给予的)

6.D(“一路升迁”有误)

7.(1)景云元年,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典”“请谒”“蹊径”各1分;句意2分)

(2)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有求官者”定语后置,1分;“靳”“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幼年丧父。十二岁时,擅长写文章,年轻时与兄长李尚一、李尚贞都以文章而为人称道。中书令薛元超说:“这孩子将驰名海内。”考中进士科和茂才异等科,几次调任万年尉。长安三年,诏令雍州长史薛季昶选择部下官吏中具备御史才能者,薛季昶把李乂推荐给皇上,升任监察御史。弹劾上奏无所回避。

景龙初年,叶静能倚仗权势,李乂列举他的邪恶,中宗不听取。李乂升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钱财以赎生,李乂上书认为:“江南有鱼鳖之利,是衣食的依赖。江湖的生育无限,而府库的钱财有限,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况且出卖生物之徒唯利是图,钱币天天收入,纲罗年年增加,一朝施行,百倍营求。如果收回救生的钱物,减免正当贫困的`徭赋,带给百姓的恩泽是很多的。”

韦氏政变,诏令紧急,大多数诏令为李乂起草撰定。进任吏部侍郎,并知制诰。景云元年,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改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有求官的权贵近臣,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李乂上谏停止修建金仙、玉真二观,皇帝虽然不允许,却和气地宽容了他。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开元初年,姚崇任紫微令,推荐李乂任侍郎,对外说是重用,实际是免去他举发辩驳的权力,害怕李乂的明言切谏。不久,授任刑部尚书。李乂大度文雅有学识,朝廷称他有宰相的名望,恰在这时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黄门监,谥号叫贞。遗言让薄葬,灵柩不归还家乡。

篇5:山坡羊·道情原文译文解析

元代: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爱青山,愿与它相伴;我爱白云,想让它相陪。做梦也梦不到穿上紫罗袍系了黄金带。只要有一间茅屋,四周围野花盛开,管他谁家兴旺,谁家衰败。过着穷日子,我也挺愉快。贫穷时,骨气不丢;富贵了,志气不改。

注释

①紫罗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

②陋巷箪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③“贫,气不改”二句:《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两句话,是上述引文的概括。

解析

此是一首言志曲。它表达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真正达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境界。不管谁人成败(无力改变,并非消极避世),谁兴帝业,我绝不依附,永葆自由之身。

宋方壶简介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写入明之后。现存套数五套、小令13首。

练习题

(1)这首元曲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分)

(2)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既有用典,也有对比,请任选其中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景物特点:淡远、野僻(一点1分,答“自然、清新”或类似的词语也可给分。)

(2)(4分)参考答案:用典:“陋巷箪瓢亦乐哉”,以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掖(2分),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趣。(2分)

篇6:《宋史·杜范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B.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C.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D.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5.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

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

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5分)

(2)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5分)

参考答案

4、C

5、B(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如文中的“绍定三年”“嘉熙二年”“淳祐二年”都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宋理宗用过八个年号。)

6、B(“因而得罪了许多人”错,无中生有。)

7、(1)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权”1分,“上流”1分,“素”1分,整句2分。)

(2) 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拜”1分,“逊”1分,“力疾”1分,整句2分。)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率直言没有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加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

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孟珙非常感动和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能高兴。

篇7:《明史马森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他的父亲马俊,晚年得子,家人抱着不小心跌落,死了。马俊骗他的妻子说:“是我的失误啊!”不怪罪家人。过了一年生了马森。嘉靖十四年,(马森)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曾任太平知府。老百姓中有兄弟打官司的,(马森)给他们镜子让他们照照,说:“你们两人老了,还忍心损伤兄弟情分吗?”二人都感动得落泪道谢而去。又升迁江西按察使。有位进士宠爱别的女人而杀害妻子,巡抚巡按想拖延这个案件,马森最后还是按照法令处置。

历左布政使,就擢巡抚右副都御史。入为刑部右侍郎,改户部。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

(马森)曾任左布政使,接着升为巡抚右副都御史。召入朝廷任刑部右侍郎,调任户部。当初,马森在江西推荐了布政使宋淳。宋淳后来巡察南、赣,由于(他)贪赃的事败露,马森被调为大理卿。他屡次驳回有疑点的案子,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并称“三平”。后来因病回乡,起用为南京工部右侍郎。调到户部,督察仓场,不久转任左侍郎。他以右都御史的官职总督漕运,兼任凤阳巡抚,升任为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年,调任北部。

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即,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

这时候,皇帝登基下诏书减免了国家一半的田租。国库每年的收入减少,不能满足经费的开支,而且京、通二仓的储藏又没有多少。马森查核搜求,举述了十多件事。又列出钱谷出入的数目,劝皇帝节俭。皇帝亲自下诏责令采取措施,马森上奏:“依据祖宗旧有的制度,黄河、淮河以南地区供给京师四百万,黄河、淮河以北地区供给边疆八百万。一年的收入,足以供给一年的费用。后来边境事多,开支的费用逐渐增多,起初变成有每年从外地调来军队的常例,又变成有每年在当地筹集兵力的常例。起初的费用只需三五十万罢了,后来逐渐增至二百三十多万。屯田的十个里有七八个受亏损,管理食盐的十个里有四五个受亏损,民粮运输拖欠税收的十个里有二三个,全部每年按例补给。在边关兵马不比过去多,在国库纳粮之数不比过去增加,然而费用却增加了几倍。加上皇上下诏减免田租,所以今日匮乏,比往年严重。我以前筹划事情,计算到很细微的财物,不过想解决目前紧急的问题,但对于国家的根本,百姓的元气,没有来得及去深入考虑。希望能集思广益,让朝廷众臣各陈己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征收盐税的事情。皇帝下诏都同意他所建议的。皇帝曾经命令宦官崔敏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马森认为不可以,而且说,按照旧例皇帝的手诏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太监直接传递的,于是事情被阻止了。过后皇帝又下令购置珠宝,马森也极力谏诤,皇帝不听。隆庆三年,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奉养终老。(皇帝)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却没有再被起用。

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为立报功祠。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马森任考官时,夏言的女婿出自他的门下,想介绍他去拜见夏言,他推辞不去。严嵩听说后对他有好感,马森也不想去依傍。他被徐阶所看重,于是被引荐录用。他回家后,称赞巡抚庞尚鹏施行一条鞭法,乡里的人为他修筑报功祠。万历八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

B.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

C.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

D.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

4.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科举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漕运,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C.盐课,即中国古代的盐税,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始见于夏朝。

D.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5.A(户部掌管户籍财经,科举归礼部掌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森通情达理,化解兄弟阋墙。他在担任太平知府时,有兄弟俩前来打官司,马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感化了兄弟二人。

B.马森刚正不阿,公正处理案件。他担任江西按察使时,有进士因宠幸别的女人而杀害妻子,他不顾地方高官的阻力,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

C.马森忧心国事,剖析经济困局。他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一方面因为战事频繁,军费开支增大,一方面因为皇帝减免租税导致国库收入减少。

D.马森敢于进言,劝皇上广开言路。他认为皇上很多政策只能解燃眉之急,没有深入考虑到国家的根本,百姓的元气,应多听听臣子的建议。

6.D(马森是反省自己在谋划时没有考虑到国家根本,百姓元气,应多听听大家的意见,不是指皇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

(1)马森认为不可以,而且说,按照旧例皇帝的手诏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太监直接传递的,于是事情被阻止住了。(计分点:“持”,主张、认为;“故事”,旧例,此处译为按旧例;“乃”,于是。每处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

篇8:《梁书·柳恽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柳恽字文畅,少有志行。好学,善尺牍。与陈郡谢沦邻居,深见友爱。沦曰:“宅南柳郎,可为仪表。”

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者,并善琴,云传戴安道法。恽从之学,特穷其妙。齐竟陵王子良闻而引为法曹行参军,唯与王暕、陆杲善。每叹曰 “暕虽名家,犹恐累我也。”雅被子良赏狎。子良尝置酒后园,有晋太傅谢安鸣琴在侧,援以授恽,恽弹为雅弄。子良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夜。岂止当今称奇,亦可追踪古烈。”

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著《述先颂》,申其罔极之心,文甚哀丽。后试守鄱阳相,听吏属得尽三年丧礼,署之文教,百姓称焉。还除骠骑从事中郎。梁武帝至建邺,恽候谒石头,以为征东府司马。上笺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汉高宽大之义。帝从之。徙为相国右司马。天监元年,除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共定新律。

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多,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垄首秋云飞。”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武帝与宴,必诏恽赋诗。尝和武帝《登景阳楼篇》云: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深见赏美。当时咸共称传。

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右卫将军。再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于郡感疾,自陈解任。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事未施行,卒。

初,恽父世隆弹琴,为士流第一,恽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复变体备写古曲。尝赋诗未就,乙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后传击琴自于此。恽常以今声转手古法,乃著清调论,具有条流。

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吕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帝谓周舍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恽著《卜杖龟经》性好医术尽其精妙。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恽从之学,特穷其妙 穷:尽,完

B.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 忧:忧患

C,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 制:谱曲

D.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 第:排序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竟陵王子良闻而引为法曹行参军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援以授恽,恽弹为雅弄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C.①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恽常以今声转弃古法,乃著清调论 ②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7,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柳恽为政才能和艺术才能的一项是( )

A.①恽从之学,特穷其妙

②岂止当今称奇,亦可追踪古烈

B.①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著《述先颂》

②恽常以今声转弃古法,乃著清调论

C.①上笺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汉高宽大之义

②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

D.①除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共定新律

②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柳恽少年时就很有志向而且多才多艺,善于写书信,同时具有音乐天赋,曾跟随嵇元荣、羊盖学弹琴,很快能掌握他们弹琴的的真谤。

B.柳恽崇尚孝道,父亲去世后,他写作了《述先颂》,表达他无尽的哀思,后来代理鄱阳相,遇有属官父母去世就听凭其尽孝守丧,这些都受到百姓称赞。

C.柳恽具有很高文才,武帝参加宴会,必定要下诏让柳恽赋诗。他曾经与武帝相互唱和,所作诗篇深受赞美,被当时人们争相传诵。

D.柳恽对棋艺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他曾受爱好下棋的武帝委托并遵照武帝制定的品评棋艺的标准,评定了二百七十八位棋手的等级,为此受到武帝的夸赞。

9.翻译和断句。 (9分)

(1)翻译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①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 (3分)

②尝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 (3分)

(2)用“/”给下面语段的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3分)

帝谓周舍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恽著《卜杖龟经》性好医术尽其精妙。

参考答案

5.B.解析:(“父死为忧”)

6.B.解析:(B两个“以”均释为“把”;A中两个“为”分别释为“担任”和“被”;C中两个“因”分别释为“于是”和“通过”;D中两个“乃”分别释为“于是”和“是”)

7.C.解析:(A中两句都表明柳恽的艺术才能;B中①表柳恽孝顺,②表柳恽艺术才能;D中两句都表明柳恽的为政才能)

8.D.解析:(说“柳恽品评棋艺遵照武帝制定的品评棋艺的标准”,文中无据)

9.(1)①柳恽性格坚贞朴实,凭借贵公子的身份而早有美名,少年时候善写诗文。(每句1分)

②他曾经赋诗尚未写完,就用笔敲打着琴(思考),因为有客人前来拜访,便用筷子敲击。(“坐客过’’1分,“以箸扣之’’1分,句子流畅1分)

(2)帝谓周舍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阵著《卜杖龟经》/性好医术/尽其精妙。(每错两处扣1分)

参考译文:

柳恽字文畅,少年时就很有志向。好学习,善于写书信。与陈郡的谢沦是邻居,受到谢沦深深地友爱。谢沦说:“宅南的柳郎,可以作为楷模。”

起初,(南朝)宋的时候有嵇元荣、羊盖两个人,都善于弹琴,说是传承的.戴安道技法。柳恽跟随他们学习,特别能掌握他们(弹琴的)的奥妙。齐朝的竟陵王萧子良听说后,便聘用他做法曹行参军。他只与王昧、陆杲要好,常常慨叹说:“王虽是名家,还是怕会耽误我的。”他很受萧子良的赏识和亲近。萧子良曾经在后花园里设下酒宴,当时有晋朝太傅谢安(曾用过的)的鸣琴放在旁边,便拿来交给柳恽,柳恽弹了一支雅曲。萧子良说:“你的技巧超过嵇元荣的水准,精妙达到羊盖的风格,良好的姿质,优美的手法,的确就(显现)在今夜。岂只是在当今堪称奇妙,也可以比得上古代英贤。”

后来做了太子洗马,父亲去世后,他离职守丧,写作了《述先颂》,表达他无尽的哀思,文字十分悲伤婉丽。后来代理鄱阳相,听由属官守尽三年丧礼,安排他们从事文章教化,百姓对此非常称赞。调回京城后被任命为骠骑从事中郎。梁武帝到了建邺,柳恽在石头城拜迎,武帝让他担任了征东府司马。他上书请求在城池平定后,首先收管图书典籍,同时遵从当年汉高祖的宽大政策。梁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改任他为相国右司马。天监元年(5),任命他为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人共同制定新的制度。

柳恽性格坚贞朴实,凭借贵公子的身份而遭有美名,少年时候善写诗文,曾经作诗说:“亭高木叶下,垄首秋云飞。”琅邪人王融见到后非常赞赏,于是把这些诗句写在书斋的墙上和白团扇上。武帝参加宴会,必定要下诏让柳恽赋诗。他曾经与武帝的《登景阳楼篇》唱和道:“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深受赞美。当时人们都共同传诵。

他历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右卫将军。两次担任吴兴太守,治理得太平安定,民众官吏都很怀念他。他在郡中感染了疾病,自己请求解除职务。父老一千多人上表请求让他留任,事情没有施行,就去世了。

起初,柳恽的父亲柳世隆弹琴,在文士中名列第一,柳恽每每弹奏他父亲当年爱弹的曲子,常常以此感念追思。又变体改写了各种古曲。他曾经贼诗尚未写完,就用笔敲打着琴(思考),因为有客人前来拜见访,便用筷子敲击,柳恽惊异于筷子击琴发出的的哀惋音韵,便把它谱写为雅曲。后来传说击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柳恽常常用今声转变扬弃古法,便著了《清调论》,详细地加以解说。

篇9:《宋史苏颂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苏颂,字子容。第进士,知江宁县。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擢知制诰。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擢太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知制诰,封还词头。复下,颂当制,颂奏:“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次至李大临,亦封还。神宗曰:“台官有阙,不拘官职高下。”颂与大临执奏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诰,归工部郎中班。知婺州。方溯桐庐,江水暴迅,舟横欲覆,母在舟中几溺矣,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孝所感。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既而妇死,元孚惭。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B.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C.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D.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为及第,没考中称为落第。第进士,即殿试及第,考中进士。

B.古代倡导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即孝顺,善事父母;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

C.尊公是对别人祖父的敬称。尊,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又如尊堂指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D.九流是古代战国时代的九个学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颂为官正直,坚持按法规办事。神宗想破格提拔李定,他认为这样会毁坏法制,拒绝起草任命书,他和李大临的知制诰一职都因此被免。

B.苏颂仁厚待民,体谅百姓的苦衷。不论是犯了罪却装病的豪强妇人,还是欠了钱还闹事的吴越饥民,他都能以其悲悯之心去感动、转化他们。

C.苏颂擅长发明,科技成就很突出。他和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用的是水力而不用人力,不仅能够观测天象,还能够准确地报时。

D.苏颂十分好学,知识面非常广博。无论是经史、九流、诸子百家之说,还是天文、地理、算法、音韵、医药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他不通晓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

(2)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参考答案

4.D

5.C(尊公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尊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6.B(豪妇生病是真,不是装的;吴越的饥民也没有闹事;“转化”也不妥。)

7.(1)甜美和乐,按时让他们结婚和出嫁。妻子儿女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给,他对此却很安定(或安然、安然自乐)的样子。(译出大意给2分。“甘旨融怡”“昏嫁”“晏如”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我放了你们,让你们自己谋生,除了供给吃穿以外,剩余的都用来偿还欠款,以一年为期限还足欠款,可以吗?(译出大意给2分。“营生”“奉”“期以岁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篇10:《赵瞻云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赵瞻云传

(明)陈继儒

①瞻云子者,姓赵,名淮,字源长,太仓人。七龄而丧父,又七龄而丧母,遂自号曰瞻云子,志思也。三娶三失偶。性喜孤伴,好苦吟诵。

②顾独为琅玡兄弟及太原父子所知①。琅玡殁,王文肃公②解相印归,与公日益昵。所居去文肃南园不数武。文肃巾车过园,辄物色赵翁在否。在则相与把臂入林,分兰艺菊,举觞斗棋,率抵暮以为常。而他若单赤贫,委苍庳屋,必侧身趋视之,去亦不复问报谢。浮屠老子之宫,每有胜游,而公赴必人先,归必人后。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辟易,即群少年竹肉满堂,噤无敢发声音。性慷慨,重然诺。人以缓急告,虽酣极燕笑时,辄愀然舍去。凡为人经营劝导,宛转词色间,不啻身当之。贫者炊,暴者葬,具得公力居多。

③公父事兄,母事嫂,待孀姊存殁皆有恩礼。与人交,坦直无他肠,所谈皆道义风雅节侠,未尝以俗务经怀。独不耐龊市人态,甚则内呕,至义形于色。虽富贵人,富家翁,折行就之,而心不服也。当文肃鼎盛时,坐无公不欢。公抗言无忌讳,退亦罕所干请。文肃每叹曰:“吾阅人多矣,若口无佞舌,腰无媚骨者,其邻叟瞻子乎!”

④及文肃父子相继捐宾客,物情炎冷,邅几百变,而公以一布衣,始终慰存太原家如故。文肃存不加腴,亡不加瘠,衡门吟咏,老而不衰,其感报知,勃勃须发胸抱间,则又古高渐离、侯生之流何亚也。惜里中知公者鲜,故于七十有五时,为作《瞻云子传》。

(有删减)

【注】①琅玡兄弟、太原父子:琅玡兄弟指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二人,太原父子指王锡爵及其子王衡。②王文肃公:王锡爵,卒谥文肃,有《王文肃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辄物色赵翁在否 物色:访寻

B.分兰艺菊 艺:欣赏

C.人以缓急告缓急:困厄

D.退亦罕所干请干:请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锡爵赏识赵瞻云,甚至到了坐席上没有赵瞻云就不快乐的地步;罢相归田后,他与赵瞻云的关系更加亲密。

B.赵瞻云虽生性喜欢独处,但在酒酣耳热之际,也会一展歌喉,凭借着他那曼妙婉转的歌声征服所有在场的人。

C.赵瞻云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劝导别人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常做帮助贫穷的人、安葬暴亡的人这样的善事。

D.赵瞻云懂得感恩,他感报琅玡兄弟、王锡爵父子的情意,与古代高渐离、侯生之类的人物相比丝毫也不逊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浮屠老子之宫,每有胜游,而公赴必人先,归必人后。(4分)

⑵吾阅人多矣,若口无佞舌,腰无媚骨者,其邻叟瞻子乎!(4分)

9.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概括赵瞻云的品格特点。(4分)

参考答案

6.(3分)B(艺:栽种,种植。)

7.(3分)D(赵瞻云如何感报琅玡兄弟知遇之恩的,文中未述及。)

8.⑴(4分)佛寺道观,每次有引人快意游览的活动,赵公一定在他人之前去(去得一定比他人早),一定在他人之后回(回来得一定比他人迟)。(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分句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4分)我见识过的(结识的)人多了,像这样口中没有花言巧语,腰间没有谄媚之骨的人,大概只有与我比邻而居的老翁赵瞻子了吧!(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分句赋分基础上,扣1分。)

9.(4分)①孝悌仁爱;②坦荡高雅;③敢于直言。(答对一点,1分;三点全答对,4分。)

参考译文

瞻云子,姓赵,名淮,字源长,太仓人。七岁时丧父,又过了七年后,丧母,于是自号为瞻云子,以铭记思念之情。三次娶妻三次失偶。生性喜欢独处,刻苦练习吟诵。

然而只被琅玡兄弟和太原父子等人所知晓。琅玡兄弟死后,王文肃公罢相乞归,他和赵公过往日益亲密。他的住处距离文肃南园没有几步远。文肃驱车经过南园时,就去寻访赵翁。瞻云在,就与他手拉手入园林游玩,或赏兰,或种菊,或对饮,或斗棋,常常一玩就玩到天将黄昏,他决断死生之事妙算如神。而他独身赤贫,住在破败颓圮的地方,(人到他住的屋子去)必须侧身而近看,来客离去时,他也不再问候致谢。诗坛酒社,以及佛寺和道观,常常有很多盛大的游乐活动,而赵公去时必定比他人早,回来必定比他人迟。酒酣耳热,他唱起柔曼婉转的歌,举座为之惊动,即便满堂是少年歌舞伎人,也都闭口不敢发出声音。他性情慷慨,重信用。如果人家以急迫之事相告,即使他正沉醉于饮酒谈笑的时候,他都悄然变色(立即)离开。凡是他为人张罗劝说开导之类的事,他言词婉转,如同自己身临彼事一样。为穷人解决吃饭的问题,给暴亡的人安葬,赵公都出了很多力。赵公以侍奉父亲的礼节来侍奉兄长,以侍奉母亲的礼节来侍奉嫂子,对已孀居的姐姐的存亡都竭尽恩情礼仪。他和他人交往,坦率耿直没有别的心肠,他多谈论的都是道义风雅节侠之类的事,不曾把世俗事务放在心上。唯独不能忍受龌龊的市民心态,甚至心里感到非常厌烦,乃至于怒形于色。即使富贵人家,有钱人家的父亲,他(表面上)折节而与之接触,但心里却并不服气。当文肃鼎盛时,他的座席上没有赵公就不会快乐。赵公直言而无所顾忌,离去时也没有什么托请之事。文肃每每叹息说:“我所见识的人多了去,如果口中没有巧佞之舌,腰间没有谄媚之骨的,恐怕就是我的邻居赵瞻子吧!”

等到文肃父子相继离世,人情炎凉,几多变幻,然而赵公一介布衣,始终关怀、照顾太原,就像过去一样。文肃活着的时候,他没有阿谀;死的时候,他没有凉薄,当庭吟咏,即使垂垂老矣,却没有丝毫衰减,他的感报知遇之恩的情意,如其胸抱间的勃勃须发,那就又不亚于古代的高渐离、侯生之类的人物。可惜乡里知道赵公的人,所以在七十五岁时,为他写了《瞻云子传》。

★ 《华佗传》原文及译文

★ 旧唐书·高适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 后汉书阴兴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 杨震传原文和译文

★ 《六国论》原文赏析及译文

★ 《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

★ 逢侠者原文及赏析

★ 《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

★ 《范仲淹罢宴》原文及译文赏析

篇11:白贲《鹦鹉曲》原文及译文解析

鹦鹉曲(作者:白贲)

【原文】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么]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着好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作者简介】

白贲(约1270-1330前)字无咎,先世为太原元水人,后迁钱塘(今杭州)。四十岁左右出仕。延祐中,以省郎出典忻州郡。至治三年为温州路平阳州教授,后为文林郎南安路总管府经历。他是南宋遗民诗人白挺的长子。善画,能散曲。是元散曲史上最早的南籍散曲家之一。《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2首,套曲3套。其小令[鹦鹉曲]传诵甚广,和作者很多。

【写作背景】

元代知识他子社会地位卑下,得不到统治者重视。感于时事,作此曲。

【注解】

侬:吴语方言,即“我”。

睡煞:煞,表示极度之词,此指睡得沉酣香甜。

甚:这里是“真”的.意思。

【译文】

篇12:《晋书何攀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

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子璋嗣,亦有父风。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D.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攀担任別驾之时,不仅奉王濬之命带着奏章前往中央,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还又前去拜访羊祜,面陈讨吴之策,他的才能赢得皇帝嘉许。

B.何攀与石崇共同弹劾杨骏,认为其赏赐封爵不应厚于本朝开国之时,不应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即使不能遵循远古典制,也应当依照先例。

C.何攀为官严肃,曾任廷尉、刺史、大司农等职,却坚决推辞了兖州刺史之职,后带病应召,是为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所迫,实属无奈之举。

D.何攀正直爱才,任梁州、益州中正之时不仅引荐被埋没的人才,而且还勇于辩明曲直,为刺史皇甫晏以及西州名士陈寿、阎义洗清了冤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2)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参考答案

4.C

5.D(“闾”指里巷的门)

6.(3分)D(为皇甫晏洗冤不是在梁、益州中正任上)

7.(1))当时廷尉诸葛冲因他是蜀地的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开始佩服他

(2))何攀坚决推辞,让出食邑和丝绢各一半,剩余的分给亲戚,基本上没留给自己。

参考译文:

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县人。在州任主簿。刺史皇甫晏被牙门张弘杀害,诬陷他谋反。当时适逢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于是(毅然)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所以皇甫晏的冤情得以申雪。王濬为益州刺史,征召他担任别驾之职。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诏令第二次接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他筹划讨伐事宜。王濬还派何攀拜访羊祜,当面陈述讨伐吴国的`策略。何攀善于传命,皇帝爱惜他,让他参与王濬军事。等到孙皓向王濬投降,王浑却因为晚到一步而生气,想要攻打王濬。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由此矛盾化解。

被任命为廷尉,当时廷尉诸葛冲因他是蜀地的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开始佩服他。升任散骑侍郎,杨骏执掌政事,大量培植亲族,丰厚地封爵赏赐,想用这种恩惠来保卫自己。何攀以为不妥,便与石崇共同弹劾他,奏章上说:“现在陛下继承宏业,是天意所授。而赏赐封爵厚于武帝泰始革命初期,这是第一个令人不安的;今日施加恩泽的封赏,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这是第二个令人不安的;今日封赏的爵位和制度,应当传之于后世,如尊卑之位没有差别,有爵者都要晋升,那么数世之后都成了公侯,这是第三个令人不安的。臣等敢冒死向陛下提出建议,认为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制度和封赏名单,都保存完好,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我朝旧制。”皇帝不采纳。

因参与谋划杀掉杨骏有功劳,皇帝封他为西城侯,封赏他食邑一万户,赏赐丝绢一万匹。何攀坚决推辞,让出食邑和丝绢各一半,剩余的分给亲戚,基本上没留给自己。征用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升任大司农。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何攀坚决推辞不就职。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他就职,皇帝手诏又催得紧急严厉,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等到赵王司马伦篡位,派人召见何攀,他却越发说自己病重。司马伦发怒,将要杀他,他不得已,带病应诏。在洛阳去世,年仅五十八岁。

上一篇:获嘉县贯彻落实市信访稳定工作会议情况汇报下一篇:最悲伤的心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