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歌作文600字

2024-04-14

同歌作文600字(共3篇)

篇1:同歌作文600字

同一首歌作文

同一首歌作文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在“同一首歌”的陪伴下,我走过了13个春秋,同伴们一起谱写了一首新的歌。

七年级是一首歌。七年级没有了小学时的摸滚打爬,倒也过的有滋有味。“哦!又进了!”篮球承载了同学们的希望,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空心入篮,全场欢呼雀跃,同学们有的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大呼:“好球!”有的手舞足蹈,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还有的则围着场地跑着……每个人都掩饰不住心中喜悦――我们赢了!即使在总决赛中以1分之差惜败对手,我们仍是非常兴奋。七年级是一首欢快的歌,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七年级是一首歌。紧张的学习气氛、一次次的考试都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望着自己不断下滑的成绩,我忧心忡忡。再看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他们都在暗暗较劲,成绩方面也是你追我赶。门口张贴的红榜上,是每个同学努力的成果,每个同学都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即使是这样,每个人的分数还是咬得很紧,可是松懈不得,我也下定决心,拿出我的实力给他们看看!七年级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歌,写满了大家奋斗的目标。

七年级是一首歌。每个同学都在七年级这个大舞台上一展身手。悠扬的`小提琴声常常把我的思绪拉到很远,让我沉醉在这完美的境界中;婉转的古筝声又使我飘飘欲仙,体会到了高山流水的妙处;一首用二胡演奏的赛马,又使我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在草原,身后是飞扬的尘土,耳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好一场精彩的赛马!提琴声、二胡声、古筝声……种种声音汇合在一起,七年级真是一首令人无比振奋的声音,轻快的曲调让人回味无穷。

七年级是一首歌!试卷上鲜红的钩与批阅的等级,就是对七年级学生勤奋学习的最好鼓励;平时关心我们的老师、家长念念不忘“回家路上注意安全”“上课注意听讲”之类的嘱咐,就是对七年级学生最真的流露……七年级的一切都是无比珍贵的,由我们自己谱写的这一首歌,时而欢快、明亮,时而低缓、高亢、磅礴……

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歌唱这“同一首歌”吧!

篇2:同歌作文600字

回首那充满奇幻,艰苦和喜悦的军训生活,我感觉到有一丝惋惜和短暂。感悟到:一些事,只有让它成为回忆之后才会珍惜。如今,坐在教室里,回头看到墙壁上那两张奖状,才明白,我们学习要的是过程。怪不得有的同学说得不得奖状个没关系。的确,艰苦比光荣更值得回忆。

提到军训生活,最让我难忘的是;但我们做真步做得不好时,被教官惩罚做踢腿练习。在毒辣的太阳下,在教官们洪亮的声音下,我们把似乎有千斤重的腿抬起来,可低头一看,不过提起几公分。更令人头痛的是,别惩罚后没过多久,我们又开始犯同眼样的错,这使我们比其他中队练习的时间要多很多。没办法,我们走得比较差的那两组自发地选了两个组长,让他们随时提新大家。这几个嘹亮的声音融合上大家的步伐声,成了一支铿锵有力的军歌,这大大地提升了我们队员与队员之间的默契,使我们在最后的军事演练中获得了优胜。

另一件事就是实弹打靶比赛。那天天气很凉爽,各中队从大清早就轮流出发去武装部,我们中队是最和一个出发的。到了靶场后,我就被那震耳欲聋的枪声给震摄住了,当时感觉我的耳膜都快被震破了。当我提起勇气,匍匐着地拿起枪时,的精力在那一瞬不由地全都集中了起来。我努力让我的视线和准心在一条直线上,然后自信地按下了扳机直到子弹被我全都打完,我才回过神来。由于我们中队出色的.发挥,获得了次项比赛的冠军

篇3:“趣”字呈现作文教学实效

一、教学造境, 激发愉悦的写作兴趣

教学造境, 就是激发学生愉快的写作情感, 把原本枯燥的写作活动, 变成孩子们的乐事, 使他们处于想说、想写的境界, 产生写作的原动力。教学造境, 可紧抓“趣”字进行创设, 让学生有乐写的欲望。

(1) 先游玩后写作。大自然对学生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 大自然的神奇会让学生心旷神怡, 借助这种心境先观察后写作, 就能收到神奇的效果。教师可根据作文训练的需要,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初春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雪赏梅。高山大河的雄奇壮美、芳草鲜花的青嫩艳丽、古今建筑的新奇悦目, 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而且能撩拨学生赞美的欲望。

(2) 先动手后习作。小学生热衷于小制作、小实验,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创设愉快的心境, 让他们动手动脑做一些形态各异的小玩具, 例如, 小飞机、小坦克、小手枪、小帆船、小房子, 等等, 然后引导他们将制作的过程以及由小玩具所引起的联想写成短文, 学生乐于为之, 就会乐于写之。

(3) 先听音乐后写作。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参与学生习作的设境、造境, 让学生喜听乐写。如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 要求他们以“一条重要的消息”为题, 把从广播中听到的、从电视中看到的新闻记录下来。再如让学生听录音故事后续编结局, 让学生听乐曲后写联想。这些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 又能扩展学生的想象,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使训练活动趣味化。

(4) 先比赛后习作。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动、好胜, 作文教学要考虑他们的这些特点, 如指导学生写比赛场面时, 教师可以先组织比赛, 后指导习作。可安排学生进行“接力赛”“拔河比赛”等, 在比赛过程中, 教师用适当的语言, 有意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参赛者的动作、语言、神态及观众的表现。活动结束, 先让学生交流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 然后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

二、课外蓄情, 延续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这段话强调了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 语文教师应让他们的“好表现”心理得到满足, 作文的兴趣必然会与日俱增。课外蓄情, 就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课后读写活动, 满足学生这种心理, 使课堂上营造的写作氛围愉悦心境, 在课外继续延展、升华。

(1) “我发现的亮点”。组织学生观察社会生活, 捕捉写作热点、亮点, 通过书刊、网络、电视、广播以及自然景物, 收集写作素材, 在班上组织汇报会,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新奇”发现, 使各种信息纷呈交流, 碰撞出写作灵感的“火花”, 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写作的兴趣。

(2) “看谁写得最棒”。在班上组织生动活泼的写作竞赛活动, 激励学生的写作斗志, 让他们迎接挑战, 勇攀高峰。如“30分钟写作擂台”, 看谁在短时间内写得最多、最好。“小组写作接力赛”, 将几个学生分成一组, 一个个接下去写, 最后形成完整的文章或片段。看哪一组写得最好。“临场描摹赛”, 组织同学观察某一景物或某一活动片段, 当场描写, 看谁写得最逼真最生动。

(3) “我们都来当编辑”。组织学生搞小报刊的编辑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起报刊名, 指导他们当小记者, 采访校内外新人新事, 自己撰写、排版和插图, 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评比和展览, 让学生在愉快的编写活动中, 提高写作水平。

(4) “我们班的小作家”。对优秀的作文, 老师花点精力, 写上简评, 推荐给广播站广播, 推荐给报刊发表, 并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 让他们尝到写作成功的快乐。老师还要将学生发表或获奖的文章组织展览交流, 使小作家们“披星戴环”, 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强大的震撼力, 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写。”叶圣陶先生早就强调了写作的情感作用,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趣”字即能成就。

上一篇:相册_初中记叙文下一篇:JH高尔夫模拟器 用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