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伟大的人格(宋淑芬)

2024-04-12

平凡的岗位,伟大的人格(宋淑芬)(共4篇)

篇1:平凡的岗位,伟大的人格(宋淑芬)

平凡的岗位,伟大的人格

----学习杨建一有感

宋淑芬

杨建一的岗位是平凡的,中国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学,没有多少人有兴趣去关注他们的生活。但是,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并不平凡的事迹。

杨建一在危急时刻站出来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捍卫学校安全。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置之度外。他以英勇无畏和大爱无言的举动,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共产党员崇高的品性光辉,谱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热血颂歌。

想到韩国沉船事件中弃船逃跑的船长,想到那些为了一己的私利而鱼肉百姓的贪官。杨建一这位普通的小学校长,这位小人物的人格是多么伟大。这样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篇2:平凡的岗位,伟大的人格(宋淑芬)

维米尔的作品尺寸都不大, 而且作品基本上都是表现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 给人以平静和朴素之感。作品留露出一种清新、恬静的诗意。他的作品以一种朴素和平静的情调给人美的感受。每次看到维米尔的作品, 都会被画面那种宁静、温馨、朴素的氛围所感染, 使人们感受到在生活的平凡中可以发现伟大。

一、平凡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维米尔的绝大部分绘画内容取材于市民平凡的日常生活, 画的是自己身边的生活和人物。作品多表现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及室内陈设。他不在意绘画的叙述性, 而是从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发掘诗意, 以画笔塑造出真挚、朴素的情景打动我们。在17世纪50年代后期, 他的绘画作品进入了创作盛期, 这时他以非常饱满的激情, 极大的干劲来表现他周围的日常生活和那些朴实无华的人和场景, 创作出富有抒情诗般的画作。像《窗前读信的少女》《倒牛奶的女仆》等等。这些作品画面传神生动、充满宁静安适的生活气息。作品色彩既单纯又明快, 色调细致入微而又富于变化。构图稳定、室内布局巧妙、画面的笔触也很细小、这些都是他创作盛期作品的特点。

《倒牛奶的女仆》是维米尔作品中极富盛名的一幅作品。画面并不复杂, 轮廓清晰, 环境朴素, 把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 甚至令人产生怀旧心理。女仆是个健壮的村妇, 正在倒牛奶, 她显然是安于自己的工作, 脸上透出红润。画面布局稳妥精美, 穿过透明窗投射到室内的光线, 恰好与女仆下垂的视线相汇于手中的奶罐。女仆的脸微侧, 半明半灭, 似乎没什么心事。不经意的闲适感被表现得非常收敛。我们能清晰地读到, 随着一缕光从左上角照射下, 一股浓郁的安详弥漫整幅画面, 直至女仆的围裙后摆处。身后的空旷处, 有意留给视觉一片回旋的信息。质朴的器物和衣着、头饰, 淳朴的环境衬托温馨的情调。看似毫无心事的动作、静物, 貌似随便的人物和环境, 却无处不流传出强烈的视觉架构和质感。宁静、闲适的气氛, 烘托出一丝丝不绝如缕的生活情愫。该画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民普遍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二、对光线的独特运用

对光线的独特运用是维米尔的作品具有超凡气质最重要的因素。他将光线作为构图手法之一, 通过主观的设计光线, 他使光线非常巧妙地从画面左上方射入。例如《倒牛奶的女仆》《窗前读信的少女》, 等等。在《窗前读信的少女》中, 画家描绘了一位正临窗读信的少女, 她神情专注、端庄大方, 仿佛正被信中的内容打动, 她周围的一切都好像不存在一样。维米尔画光线设计非常巧妙, 但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维米尔还善于运用漫射和反射的光线作为他的设计光线。他在表现物体的质感、形状和色彩上达到了非常的精确。他非常善于设计光线的来源, 使画面产生一种流动、优雅的气氛, 因而被称为光影大师。维米尔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变化, 并且在画面中巧妙的表现了出来, 穿透了每一个观者的心。用细小的笔触, 在平凡中显现出深远的寓意和深刻的哲理, 既通俗朴实, 又看上去神秘莫测。

三、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伟大

维米尔作品描绘的都是17世纪荷兰传统的风俗画, 题材是宁静祥和的荷兰市井世俗生活, 表现周围熟悉的妇女和家庭的描绘。维米尔非常善于描绘生活的小场景, 这使他获得了“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人物的称号。这里的“小’不仅指他的画作题材和内容的小, 而且如实地反映他的作品的小巧。维米尔的大部分画作都不大, 但是每一幅画都经过仔细推敲, 精心雕琢。画面效果朴素、单纯、明快。不仅强调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而且还表现多种不同物体之间所产生的变化和对比。它赋予最世俗最平凡的事物以尊严。画面描绘的内容很平常普通, 但是它能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挖掘出人类生活伟大的一面。他所遵循的坚定信念是在及其普通的、甚至看上去很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 而又完美的表现美。《花边女工》这幅画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正在编织蕾丝的女工, 那种专注、平和的眼神, 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以极美的享受。这幅画说明了:认真的女孩最美丽。认真做工的少女, 给人传递了温暖之余, 又让人们在平静中享受日常生活的简单、朴素之美。

维米尔尤其喜欢画女性的形象和活动, 大多只描绘一个妇女, 人物神态安详自然, 衣饰朴素大方。《窗前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倒牛奶的女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拿水罐的年轻女子》等等, 这些作品画面简洁, 人物很少, 描绘的人物大方质朴, 丝毫没有做作之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张画以深色为背景, 衬托出女子侧身回眸的表情。这张画很小, 大概有40厘米左右, 但画中少女的气质很出众, 给人以宁静中淡恬从容的神态, 明亮的回眸中隐含着热情, 平实的情感具有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此外, 少女耳后的大泪滴形珍珠耳环在阴影中若隐若现, 与脸面相辉映, 使画面更加完美了。

维米尔那种对寻常生活的深切关注、那种在写实的基础上经过精湛的艺术加工达到了非凡的艺术境界着实让我着迷。他的绘画总能看到他所属的时代特征, 地域特征。一切不平凡的艺术, 都始自不平凡的观察。作品中的光、色彩、形都与近、现代绘画的研究和趣味相合, 并且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雷诺阿称《花边女工》是世界上最美的画。中央美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用了一年的时间临摹了三张维米尔的作品, 作为对维米尔的致敬。靳尚谊不光是对大师的学习, 而是借助大师的作品来表达他的思考。虽然维米尔的作品离我们已经有三百多年, 但还是令我们难以忘怀。每次看到他的作品, 我的心灵好像得到了净化。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生活之美, 发现了平凡中的伟大, 创造了美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艺术的历史巡礼——威米尔油画赏析》汪磊上海大学学报2001.5

[2].《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4

[3].《艺术的故事》[英]贡布里希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篇3:平凡的伟大

当费德勒在法拉盛捧起奖杯,全世界为之赞叹,12 座单打大满贯,记录的创造者尤为激动。爱默生为后辈追平40 年前的记录鼓掌,他相信罗杰能很快超越自己,超越桑普拉斯。但16 个双打大满贯和总共28个大满贯的记录恐将空前绝后。爱默生与同胞们创建的澳洲帝国无比风光,他帮助澳洲八次称雄戴维斯杯,又一项难以企及的记录。

孩提时爱默生曾想当一名外科医生:“我非常尊敬医生,他们所做的简直是难以置信。”

但显然他的出众身体素质更适合运动场。父母看出他的网球天赋,举家搬到布里斯班,在昆士兰州的首府,爱默生接受更加专业和全面的训练,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很快,小镇男孩成为大城市里的明星。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埃莫”(Emmo)。

1959 年温网,爱默生同尼尔· 弗雷泽合作拿下男双冠军,他的首个单打大满贯来自家乡,1961 年决赛力克拉沃尔捧杯。1963-1967 年,爱默生书写的澳网5 连霸至今无人能够接近。而他也将名字刻上其他三大满贯的奖杯,是拥有全部四大满贯的五位男选手之一。爱默生的双打造诣也令人惊叹,16 座双打大满贯来自与5 位搭档的合作,他还是唯一将单双打四大满贯全部收入囊中的男选手。在戴维斯杯上,爱默生在单双打所向披靡,9 年间征战40 场只尝过4次败绩。

尽管保持着多项记录,爱默生却很少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男球手之一,他的名望也不及罗德· 拉沃尔和肯· 罗斯沃尔。和他同时代的美国名将克莱莫在自传中列出心目中的历史20 位最伟大男球员,爱默生不在其列,克莱莫只是写道:“他是历史上最好的双打选手。”

许多人质疑那些大满贯的含金量,因为大多顶尖选手都转为职业,如果拉沃尔、克莱莫、桑切斯他们能参加大满贯,爱默生还可能取得那些成就吗?这个假设就像“如果塞莱斯没有遇刺,格拉芙还能获得那么多冠军吗”一样没有意义。

若干年后,爱默生开玩笑说,“我没有拉沃尔、罗斯沃尔或霍德那样的天赋,甚至也没他们那样的技巧,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实际上,即使抛开他强壮的体魄和惊人的奔跑,埃莫的天赋也不会逊于其他伟大的名字。1961 年澳网,爱默生正是击败拉沃尔获得首个大满贯,同年又在美网战胜拉沃尔捧杯。

埃莫还是一位难得的多面手,在草地和土地都如鱼得水。在草地,他用发球上网无情地撕裂对手,来到红土,他依靠精准的落点和坚韧的毅力取胜。12 个单打大满贯6 个来自澳网,其余三大满贯各有两座。

大自然之子

拉尔夫· 爱默生说:“大自然中总蕴涵着精神的色彩。”在他看来,人和自然有一种精神上的对应关系,大自然就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来自澳大利亚的罗伊· 爱默生用行动实践了大自然与人的关联。

爱默生的家乡布莱克布特(Blackbutt)位于阳光明媚的昆士兰州,这个淳朴的小镇空气清新宜人,混合着松树和绿草的味道。30 年代的布莱克布特,现代化的脚步在这里放慢,人们最亲密的伙伴不是电器而是大自然。1936 年11 月3 日,罗伊· 爱默生降临人世。爱默生在农场长大,没有电视,就连收音机都需要手摇操作,但他从不觉得无聊。

他在奶牛堆中挤奶,在森林和农场奔跑,在山谷间跳跃。夸张点说,爱默生不用拿起球拍就已经具备了网球冠军的素养。挤奶让他的双手力大无穷,疯狂奔跑让他的双腿永不知倦,而山间跳跃让他在球场反应神速。也许,费德勒那无与伦比的手感与他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为“朱丽叶”挤奶不无关联。

在广袤的澳洲大陆,网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更像是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在布莱克布特,大人们在布满蚂蚁洞的球场上打球,孩子们爬树,钓鱼,寻找机会打上几拍。在美丽的森林旁,山脚下挥拍,累了就躺下看看蓝天白云,饿了就来个野餐。

在这种“快乐网球”的氛围中长大,爱默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他的笑容感染着对手,打动了观众。离开球场后埃莫再次回归大自然。

1983 年瑞士公开赛,见证爱默生最后的演出。在这里,埃莫五次夺冠,退役后他依旧对格斯达(Gstaad) 的美景念念不忘。格斯达四周环山,到处可见古朴的小木屋,在绿葱葱的松树掩映下,小镇散发着近乎神圣的静谧。这个宛如天堂的地方是欧洲皇室、影星和普通人热衷的度假胜地,而爱默生把网球带进了天堂。

爱默生同久负盛名的格斯达皇宫酒店合作,在每年的6、7 月份开设网球培训班。在酒店的4 片红土场上,学员们接受埃莫严格而周到的教导,每天5 小时的训练不算短,但充满乐趣。没有了比分,没有了压力,网球褪去了竞技色彩,身份也由球手转变为教练,爱默生很享受这份简单的快乐。

在大自然中成长,生活,爱默生的身上流露着大自然般的纯朴和善良,现在,他在天堂美景中享受网球的快乐。

袋鼠在战斗

在场上,他不惜体力地满场飞奔,如袋鼠般移动跳跃。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情况多么危急,罗伊· 爱默生只想着向前,即使是第五盘,击球也和第一盘同样有力。这只袋鼠似乎永远不会感觉疲倦,并且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14 岁时,爱默生的100 码(相当于91米)跑成绩是10 秒6,跳远能跳到6 米56,高中时代他包揽学校短跑、跳高、跳远多项冠军。曾与埃莫交过手的约翰· 巴洛特说,“他的双腿仿佛是橡胶做的,弹性十足,那些我们看来不可能追到的球他却视为家常便饭。”一些在巴黎的赛事组织者笑称,说不定埃莫连凯旋门都能跳过。

1954 年法网首次亮相大满贯,爱默生却没能跳出好成绩。17 岁的澳洲小伙决心大干一场,但他却遭遇首轮溃败,整场比赛只赢了4 局。吞下失败的苦涩,埃莫的眼中燃起更强烈的斗志。1963 和1967 年,他两度单打折桂,1960-65 年连续在罗兰· 加洛斯庆祝双打胜利。

两个温网冠军在爱默生眼中最为珍贵,“尽管我长在澳大利亚,但温布尔登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1964 年,第一次冠军,决赛对阵斯托勒,当我拿到赛点,竟然紧张地不能松手发球。”1966 年,爱默生离温网三连冠无比接近,却鬼使神差般地偏离。1/4 决赛,首盘6-1 轻松获胜,第二盘不慎撞上主裁的椅子,造成左肩脱臼,与弗雷德· 佩里的记录擦肩而过。

遇上团队作战,埃莫爆发更炙热的激情,创造了1959-1967 间戴维斯杯八次夺冠的神话,唯一的遗憾是1963 年决赛2-3 惜败美国。并肩的伙伴从拉沃尔、弗雷泽变成斯托勒、纽康姆,爱默生永远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埃莫说,“你绝不该抱怨自己的伤痛。只要你上场,你就没有伤,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单打24 战22 胜,双打15 场仅输2 场,

屡屡在危难时刻制造奇迹,爱默生是霍普曼手下最信赖的大将,最勇猛的斗士。1964 年澳大利亚遇上瑞典,场地临时由澳洲草场换到瑞典红土场,埃莫打头阵,连输两盘后扳成平手,决胜盘对手5-2 领先,他做了10 个俯卧撑以显示自己依然浑身是劲,连下五局后获胜,最终澳洲人5-0 狂胜。同年决赛遇上老冤家美国,双方2-2 战平,埃莫压轴出场,先输一盘后连扳三盘,锁定胜利。

完美的偶像

伟大的品格或卓越的天赋并不少见,但兼具两者的人却不多见,爱默生就属于精英中的伟人。他不仅有着袋鼠般强壮的体魄和恐怖的弹跳,也像国宝那样受人爱戴,不仅因为冠军的头衔,还因为他几近完美的个性。戈登· 福布斯在他著名的《那些难忘的夏日》书中写道:“埃莫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冠军,他还是世界上最和蔼可爱的人之一。

在他身上,亲切、幽默、决心和感性完美结合。他总是充满热情地拥抱生活,享受人生。”

后辈们把他看作完美的偶像。澳洲名将纽康姆说,“在场上,我从没看过他乱发脾气或是不全力投入比赛。”著名的坏小子纳斯塔斯将埃莫的海报挂在床头,时时激励自己。

2000 年澳网期间,桑普拉斯和爱默生来了场友谊赛,桑普拉斯感慨,“爱默生不仅是伟大的网球选手,还是品格崇高的楷模,能与他同场较量,是我莫大的荣幸。”

爱默生从未因荣誉而沾沾自喜,甚至直到桑普拉斯2000 年温网捧杯创造13 个大满贯的新记录,埃莫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拿过12个,并将记录保持了33 年。他为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拍手叫好,“我知道他一定会超过我,他理应创造新的记录。”

7 年后,又一位天王级的人物接近他的记录,爱默生依旧高兴,当费德勒在美网追平12 个大满贯,他很是兴奋,“我毫不怀疑他会超过我,然后去打破桑普拉斯的记录。”埃莫并不看重自己的名字是否和一系列记录相连,也不在乎名留史册,而看到年轻人的才华,看到网球运动的进步,埃莫的心在微笑。

退役后,爱默生时常客串一把教练,在老朋友的球友活动和自己的网球训练营中。每年夏天,爱默生训练营历时5-7 周,在指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内心也无比愉悦。

球场不是马戏团

尽管桑普拉斯、费德勒能从记录上超过爱默生,但那份嬉笑欢闹的闲情却是两个甚为沉闷的后辈寻不到的。埃莫拒绝过那种类似清教徒的“训练+ 比赛”生活,他开派对,畅饮啤酒,高声歌唱,但一上场,却精神抖擞,丝毫不受影响。埃莫和斯托勒组成的双打威风八面,而在场下他们是最为出名的派对青年,他们高喊:“把你的女儿、啤酒和奖杯锁起来!”

“狂睡和豪饮”方案屡试不爽,具体操作为一人去派对,另一人老老实实睡觉。在一次长岛的巡回赛半决赛前,两人破坏了这个规矩,都去彻夜狂欢。赛场上,失利近在咫尺,但最终幸运站在他们一边,以22-24,9-7, 6-4 惊险取胜。

场下,埃莫的奔放因子完全释放,但比赛则是另外一回事,上了场就要百分百投入,认真严肃对待。最近20 年来,一些球员在场上做出疯狂举动,展现强烈个性。爱默生很是反感,认为那些球员简直是“海洋馆表演的海豚”。

1987 年,他的同乡帕特· 卡什跳上温布尔顿中央球场的座椅,掀开了个性秀的序幕。随着电视转播的出现,塑造球员独特个性成为赚钱、赚人气的绝佳手段,麦肯罗、康纳斯、博格等带着强烈个性符号的选手成为万人追捧的偶像。“与我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网球场上更看重个性,但我觉得很多东西会因此丧失。”爱默生说,“人们总说桑普拉斯太闷了,因为他在场上不发脾气,但大家应该更尊重他的比赛。”

网球需要激情,但如果蒙上刻意的色彩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在爱默生看来,那种夺得大满贯冲上看台庆祝而把对手凉在一边的做法极其缺乏体育风范。埃莫对费德勒很是欣赏,不仅在于球技,更由于瑞士天王的大家气度。2003 年温网,费德勒收获首个大满贯,爱默生第一时间送上了祝贺,但贺的不是冠军头衔,而是他获胜后的绅士举止。罗杰始终站在场上,和对手菲利普西斯一起。

篇4:伟大的平凡

陈磊那时的皮肤很白,很多人因此都叫他“大白”。但那个时候的“大白”总是黑着脸的,因为被闵鹿蕾训斥最多的球员就是他。

陈磊进入北京队时,球队的主力还是巴特尔和焦健。一次打客场,巴特尔敲门叫陈磊出来吃饭,他看到陈磊一言不发地趴在床上,脸上还挂着眼泪。看了看巴特尔,陈磊问了句:“巴哥,你年轻时,也是这么被骂的?”

从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陈磊就没有过充当核心球员的经历。他的确有着壮硕的身板,但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太多的运动天赋,跑得不快,跳得不高,也没有华丽的技术和突破。从和闵鹿蕾在一起,他被对方告知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白,把对方贴死了,该投的篮都投进去!”

陈磊职业生涯的开端,北京队的战术核心是大巴的高位策应和三分球,焦健的突破和半截篮。而当时球队的小外援,更多的任务是给他们输送炮弹,大外援则主要负责防守和保护篮板。

陈磊15载的职业生涯,见证了整个CBA的发展与变革。他的生涯初期,八一王朝如日中天,这支全部以国内球员组成的球队所向披靡。而即便在其他球队,浙江的郑武、江苏的胡卫东、山东的巩晓彬也都是大杀四方的豪杰,也稳坐球队的头把交椅。

“那时候我主防对方的主力得分手,大部分都是国内球员,当然也有浙江的高德和上海的达蒙这样的特殊情况,”陈磊回忆说,“但那时候真的还是国内球员的天下,外援也有能力不错的,但远没到现在这种可以决定球队命运的程度。你看2002年夺冠的那支上海队,两个老外也都是姚明身边的陪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磊盯防的对象慢慢都开始变成了能力出众的外援,从邦奇·威尔斯到J.R.史密斯,从麦蒂到威尔森·钱德勒,陈磊甚至还防过自己曾经亲密无间的队友马布里。陈磊调侃说,他防过的CBA大牌外援都可以组成一套“全明星阵容”了。而在这种变化的背后,则是国内球员逐渐被边缘化的处境。

“现在这些小孩上来,包括北京队的(翟)晓川、小辉(王骁辉),基本都是角色球员,都是围绕着外援来配备的。包括朱西,虽然他是内线球员,但当时看中他的也是三分球能拉开空间,”陈磊说,“现在外援的实力大家也都看到了,绝大多数都是有过NBA经历。想跟他们竞争对于国内的年轻球员来说,确实太难了。”

本赛季,陈磊离开效力多年的北京,来到江苏继续自己的篮球梦想,也是因为自己在球队当中的空间和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与他技术特点相仿的翟晓川、王骁辉们的成长,让陈磊彻底成为了球队的边缘人物。他们更年轻,拥有更好的体能和防守端的侵略性,上赛季总决赛,陈磊没有获得一秒钟的上场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久而久之处在这样的境遇当中,难免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会受到影响,但陈磊却是个例外。

赛季期间绝大多数的比赛里,陈磊没有机会上场,甚至比赛结束的时候都不怎么出汗。但在每场比赛结束的夜晚,你总能够见到陈磊挥汗如雨训练的身影。甚至在球队到客场打比赛时,陈磊也会在狭窄的酒店走廊里来回进行折返跑,之后再拿着杠铃片独自进行力量训练。陈磊很明白,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同样也是为了球队。当一支球队资历最老的球员都在平时一以贯之地保持如此投入的训练态度,其他的年轻球员就更没有了偷懒的借口。

陈磊说他一直相信,平凡的事情也能做得很伟大。

上一篇:进公司感言感想下一篇:完璧归赵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