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2024-05-24

精选高考议论类的优秀作文(通用12篇)

篇1:精选高考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班门弄斧”新解

晚上,写完课外阅读笔记,发现有一块“空地”,“荒”了怪可惜的,于是提笔画了几根小草,妈妈看见了,说:“你的老师能写会画,在他面前‘班门弄斧‘,岂不让人家笑话!”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禁浮想联翩。

“班门弄斧”这个典故是比喻在比自己高明的人面前卖弄本领,自古以来都是贬义的。

由此,我想到:学生们学习本领,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假如如老师斥道:“学习乃人生大事,休要逞强!”学生也很“谦逊”,不再进取,那科学技术怎么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先进的水平?向老师学习,并非“班门弄斧”。即使弄几下斧,求教于他人,有什么不好?因此而多学一些本领,又有什么不对?如果永远不敢“班门弄斧”,人类可能还在吃生肉,披树皮。敢于“班门弄斧”,正是求教的开始。

它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事物总是发展的,后代总是胜于前代的,有许多人在“班门”前大“弄”其“斧”;

青年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在着名数学家华罗庚面前“弄斧”,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取得优异成绩;

工人作家宗福先,就是在戏剧大师曹禺门前“弄斧”,写出了话剧《于无声处》,轰动了全国。

我们不要怕“班门弄斧”,而要积极的去“班门弄斧”。

篇2:精选高考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中国梦,我的梦

给不了你的海洋,但能给你一滴清澈的水;给不了你的美丽,但能给你一颗永远善良、快乐、向上的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可能会实现,也可能永远实现不了。即使梦想破灭了,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你继续努力实现。阿诺施瓦辛格从一个骨瘦如柴的奥地利男孩成长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这个梦想力量用一个形容词:Fantastic(神奇的)。 穆旦老先生的一首诗——《理想》写出了我的心声: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没有理想的火像流水, …… 清晨,一缕缕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也照亮了我们的世界。有梦想的陪伴,我的人生之旅将不再孤单。 这是一个梦想绽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梦想家。中国梦,从我的梦开始;我的梦,就是中国梦!

篇3:高考作文要重视议论性散文的训练

一、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 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 自由无羁, 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 根据实际需要, 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 恰到好处地用于文中, 使文章言之有物, 内容充实, 显示出知识性、趣味性和怡人的书卷气, 厚重耐读, 更易于打动读者。

二、语言的形象性

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 文学色彩更浓厚, 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 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 议论生动、形象, 很有感染力。

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在表达形式上, 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 无拘无束, 可记叙可议论, 可描写可抒情, 可引经据典, 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 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 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 观点鲜明, 主题明确, 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运用多种句式, 使文章语言精辟, 文辞华美, 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语言的功夫, 展示自己的文采。

四、结构的灵活性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主要是发散性思维, 这就决定了这种文体结构灵活, 能散得开, 能收得拢, 跌宕起伏, 绝对不至于陷入呆板的结构形式之中, 能体现灵活自由的思维特点。

五、强烈的抒情性

抒情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在议论性散文中, 也必须重视抒情。在以理服人的时候, 还要以情感人。强烈的抒情性是议论性散文的突出特点。议论性散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理交融。

议论性散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以说理为目的的文章。写作时要注重从情中悟理, 在理中染情, 做到情理交融。它在说理上具有如下特点:

1、拟写意蕴丰富的语句来说理。

议论性散文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怡人的书卷气, 厚重耐读, 这种文章更易于打动读者, 为读者所欣赏。它往往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两个含义深刻、意蕴丰富的语句以前后呼应、点明题旨, 以使文章更加厚重, 给人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这样的语句, 有“一处点亮, 全文生辉”的妙用。如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一文的结尾两段:“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不管他人如何期望, 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 追求自由, 追求崇高, 追求生命的尊严, 追求英雄本色, 抛开他人的期望, 抛开他人的劝阻, 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 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 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 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作者在叙述完稽康、庄子、项羽三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之后, 再用富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提出自己的看法, 既照应了全文, 又升华了主题, 具有极大的张力。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说理

在议论性散文中, 有意识地运用比喻、对偶、反复、排比、对比、引用等手法, 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气势, 文采飞扬, 特别是巧妙引用古诗文名句、歌词等, 往往有警策人心的作用, 使文章富含哲理, 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 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给文章带来强烈的抒情色彩, 实现了真正的情理交融, 很好地体现了文学性的特点。如2007年高考江西考生《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文这样写到:语文, 是观察人生百态、抚慰心灵的鸡汤。语文中有太多的愁, 正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语文中有太多的无奈, 正如曹操的“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语文中有太多的情, 正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引用诗词歌赋, 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 气势磅礴, 散发着深远的意蕴, 飞扬的文采,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选用合理的句式进行说理

根据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句式, 能使文章语言自然流畅, 摇曳生姿。如2007年新疆高考优秀作文《魂兮, 归来》中这样写到:“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 收获爱, 付出爱, 生命才有价值。魂兮, 归来吧, 归来爱的浪潮中, 共同托起一轮爱的月亮。”“爱的魂, 高贵而神圣。学会对别人的爱, 无私无求, 让爱魂永驻!这个时代缺少真正的爱人者。魂兮, 归来吧, 归来爱的原野。”这两段文字长短结合、整散相间, 灵活自如地运用了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多种句式, 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

4、巧用事例进行说理。

在议论性散文中, 运用事例构成排比句, 是很普遍的一种方法。但是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 确也是有讲究的。如2002年河南一位考生在《生命的高度》中这样演绎排比:简·爱放弃了自卑, 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 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 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 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 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这段文字说理与举例同时进行, 选例典型, 内容充实而不芜杂, 语言简洁, 很有说服力。

篇4:精选高考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在这里,笔者结合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和本校2014级高三同学习作情况,对目前议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和教学建议谈些思考。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星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主要问题

纵观本次同学习作,以下四类作文为数不少。

(一)偏离型作文。2013年作文题固然与材料本身多义性有关,但个体审题能力缺失应是主要原因。完全抛开材料,写诚信、得与失、保护环境、拒绝平庸、自强不息、付出总有回报等,是很难让阅卷老师认可的。

(二)故事型作文。常见的格式:一个观点加三个故事,或三个分论点加三个故事。论据堆积,摆而不论,没有对论据加以选择、概述和分析。《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中国人》一文属于典型的一个观点加三个故事,题目即观点,三个故事分别涉及钱学森、邰丽华、张丽莉,作为主体三个段落,撇开故事的陈旧不说,文中几乎看不到对材料的分析。

(三)平面型作文。分析始终在一个平面上滑行,缺乏论证的层次。《扎根地层》一文中分析了巴尔扎克、贝多芬、毛泽东三人如何扎根地层,取得事业成功的原因,但细看,发现考生对原因的分析都停留在“执着专注”这一层面。虽然结构清晰,但论证缺乏深度。

(四)交叉型作文。分论点的切割不合逻辑、交叉重复,导致主体某些段落白写。《将信念化为力量》一文中用到三个分论点:将信念化为力量,赢得人生的胜利;将信念化为力量,铸就人生的辉煌;将信念化为力量,收获人生的硕果。给阅卷老师思维不清,逻辑不严的感觉。

二、教学建议

《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议论文体要求的陈述:论述时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论述其理由依据,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这一表述涵盖了议论文三要素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加强审题立意的有效指导,重在提取“重要角度”、“中心角度”。

所谓的“有效指导”不仅仅满足于指导学生提取出“符合角度”,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向“重要角度”、“中心角度”看齐,“重要角度”、“中心角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否体现出思辨色彩,是否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顾城的这首诗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前半节主要表达仰望星空而引发的“惊恐”:地球失去引力,自己变成流星,无依无靠地飘行在天宇;后半节则是流露自己的选择:拒绝那种无所依凭的“自由”,变成树根,深扎地层。在整体把握理解的基础上,提取出这则材料的中心角度——“自由”与“限制”。既可以对“自由”与“限制”的辩证关系展开充分论述,亦可侧重于一个方面进行深刻论述。本次很多同学选择“脚踏实地”,这属于“符合角度”,但这与“深扎地层”这一关键词是有区别的,“让精神扎根于生活的田野”、“自由中成长,自律中成熟”等角度自然略胜“我们需要‘脚踏实地”这一角度。

(二)加大课外阅读力度,重在辨析事例事理,评述时事现象。

好的议论文不会止步于举一两个人物作一些简单分析,而是将视角延伸到哲学、文艺、历史等各种领域。“善于联系历史与现实,面向社会,贴近时代,能给人启发、省悟”是高考议论文优卷的共同点。本次部分同学对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卡夫卡、丘吉尔、艾略特、希腊神话、王小波、卡尔维诺、诺基亚品牌的沦陷、苹果销量下滑等素材的分析评述,与“故事型”作文明显不同,确实能够震撼到我们的心灵。老师不能只教给学生作文技巧,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应该明确告诉学生阅读哪些经典读物,让学生在经典读物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笔者认为,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经典读物——美学:李泽厚《美的历程》、朱光潜《谈美书简》;哲学:尼采《快乐的哲学》、康德的三大批判、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黑格尔《逻辑学》;历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艺术:《欧洲艺术史》;思想:卢梭《忏悔录》、梭罗《瓦尔登湖》等等。时事现象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新华文摘》、《新闻周刊》等杂志媒体,显现作文的现实意义。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议论文的逻辑思维主要体现在论证的层次性,论证不是一二三四罗列特征,而是层层推进,不断质疑,能够不断自我质疑的议论文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能体现论证逻辑性。具体而言,现在我们要的是“追问式”议论文,而非“平面型”议论文,不断追问“为什么”、“怎么样”,不断深化自己的观点,不断拓展思考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建构真正的自由》一文中,首先肯定“自由是人人渴望并极力追求的”;接着批判“假自由主义”、“伪自由主义”等两种假借自由之名行专制与放纵之实的现象;紧接着分析以黑格尔为代表和以康德为代表的自由;最后提出如何建构真正的自由。议论文的批判意识与创新思维,其一就是对材料中的观点或否定或怀疑,不走寻常路,展现自己独特见解,其二对例子中的细节或否定或怀疑,从人云亦云中脱颖而出,提炼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本次同学习作中立意不乏对材料所持观点的质疑,何妨让思想自由地徜徉,拒绝扎根等角度就体现了考生独立的思考。

(四)掌握基本结构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清晰的写作思路。

不管我们如何研究与实践议论文教学,都绕不开一个不变的真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我们的议论文教学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比如层进式、对比式、“引→析→提→联→结”、“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等等模式,每一种结构模式都有它灵活变化之处,通过规范指导和强化练习是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成效,进而达到由入格走向出格,层次清晰的同时不乏灵活自由的目的,而这同样也可以解决“交叉型”议论文存在的问题。

总之,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应该是“观点深刻、论据丰富、分析透彻、思维严谨”的有机结合体,也是我们在议论文有效教学实践中必须要遵循的。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孙绍振论高考语文与作文之道[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2]潘新和.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俞发亮.高中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M].文汇出版社,2013.

篇5:精选一年级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艺术,这两个字等于我初来乍到的朋友。

当它把凝聚力聚集在小鸡身上,小鸡走过,留下一串串“艺术之印”。

而当它飞跃灌木林,来到画眉身边,便一展歌喉,天籁之音悦耳倾听。

篇6:精选二年级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生命,这个惹人怜惜,而又脆弱的词语。

春天,一朵朵艳丽的花儿开放了,于是,又有一些生命诞生了。

可是,谁又知道呢?在这些花儿的背后,更多的只是游人的采摘。瞧那地上凌乱的花瓣,已失去了以往的淳朴,哎。

篇7:高考作文议论文精选

万万千千的病人摆脱了这些疾病的困扰,终于能再次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笑脸如花般绽放在人们的脸上。新时代农业 “我要看中国新时代的农民。”话刚说完,镜子中的画面立即变化。大片大片的绿色植株映入了眼帘。最近处的是金光灿灿的星星?不,那是转基因大米,不仅产量高,而且耐旱防虫,再也不用担心农业污染的问题了。另一片是一个造型奇特,却结了很多果实的植物。植物的最上层结了玉米棒,中间是一个个红艳似火的西红柿。土地下面结着土豆似的东西。整棵植株真是既奇特又令人欢喜,难怪田地旁边的老人们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随着角度的变幻,镜子里出现了一台特制的电脑,只见一个按钮被轻轻按下,外面田地里的所有的洒水设施便启动了,各种农作物便开始了沐浴。

原来农业上的自动化设备竟也如此先进,真是省时又省力啊。人们的幸福生活 “我要看人们的起居生活。”只见“唰”的一下,镜子中的画面就又发生了变化,画面上先是一栋栋的高楼大厦,而后更多的是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蜗牛壳似的小建筑。可别小觑了它们,里面的布局会让你惊叹。厨房,客厅,卧室一应俱全。虽说面积小,但既精致又适用。建筑材料全是用密度最小的特质材料制成,能极大的减少由于地震带来的损失。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小房子虽然质地较轻,却能如鹰爪般抓紧大地,从而防止被大风刮走的危险。最最重要的便是,这些房子模仿植物中叶绿素的功能,不仅能消耗人们排放的二氧化碳,而且能将其转化为氧气释放出来,极大地缓解了温室效应。人们还使用水做燃料的新式汽车,全自动的做饭厨房,自主管理商店的高科技产品。人们有了更多机会与家人一起生活。

篇8:精选高考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一) 教师存在问题

(1) 教师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甚至讲开头、结尾等等方面的引导上存在较大问题, 不注重专项训练, 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导致学生作文普遍大而空。同时, 教师提倡的优秀范文又离学生写作水平较远,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无从谈起。 (2) 教师过分点拨作文技法, 不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 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和创意, 更谈不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二) 学生存在问题

(1) 行文不够流畅, 语病太多, 很多错别字。学生作文往往在行文中, 抓不住重点, 抓不住论点。如在《论理想》中, 学生多写什么是理想, 而不是理想的重要性和对人生的意义。 (2) 论点提出不够合理, 不够明确, 论证方法的选择上没有章法, 论证过程重复啰嗦。在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往往先保证的是字数, 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这个层次, 没有在扣题、深挖思想上下工夫。 (3) 论据相当缺乏, 不具有代表性。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 没有静下心来读书, 积累的素材和论据少之又少, 在写作中一个论据反复用, 生搬硬套, 不讲究切题, 极大地削弱了文章的论辩性。 (4) 文章写作缺乏深入思考, 名人名句堆砌现象减少的同时, 日记化、私人化写作的内容比比皆是, 不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同时, 在深挖材料的深层内涵上欠缺很大, 造成文章没有深度。 (5) 学生作文脱离了当下社会热点、时代特色, 这与高考要求相背离。

二、新课标高考下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创新途径

(1)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校园, 向生活要素材。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感人画面, 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奇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观察生活趣事, 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 观察社会现象、自然现象, 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 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也是成长的记录单、生长年轮的岁月证明。长期积累, 丰富生活阅历, 同时, 也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总之,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 保证学生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展现个性, 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 才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归宿。

(2) 鼓励学生记日记, 走出纷扰世界, 走进小宇宙,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有一颗赤子之心, 用一双单纯的眼, 把身边经历的, 把自己听到、看到的都记录下来, 养成一种记日记的好习惯。对每个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 都是一种好习惯, 而日记则成为人生的巨大收获, 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同时, 在记日记的时候, 只有思考了, 走进内心了, 才会有见解;走进了心灵世界, 才会看到真实的心, 不停地用岁月打磨粗糙的心, 让它晶莹剔透;不停地用情感去擦拭疲倦的心, 让它清爽无比。

在整个时代“压力山大”的时候, 学生更不能例外, 学业负担太重, 有那么多看不懂的人和事, 有那么多放不下的人和事, 而当学习之余, 翻开日记, 面对日记, 一切纷扰都统统放下;面对日记就像是面对自己一颗真实的心一样, 日记里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 住着一颗勇敢的心。

(3) 鼓励学生课前进行两分钟的演讲, 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分享中积累素材。每天出一个话题给学生, 让学生课下准备, 让学生从各种媒体上找素材, 让学生也当一回演说家, 过段时间, 让学生逐一展示。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 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 个性化解读能力。学生可以从新闻中获取营养, 不管是国内外新闻还是身边的新闻, 都会拓展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也贯彻了国家提倡的“大语文”要求, 同时, 也增加了学生的素材和语料, 为学生写出言之有物、内容详实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鼓励学生预先小组互评作文, 找到不足。首先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然后小组互相批改作文, 在批改中找到不足, 在作文互评中了解高考作文评价标准,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和平时的训练中能够按照高考评阅标准去进行每一次作文的写作。长此以往, 学生的高考意识强了, 作文的规范性也提高了, 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5) 鼓励学生课前介绍名人名言, 拓宽学生知识面, 帮助学生扩充论据积累量。

安排学生课下搜集名人名言, 经过课下准备, 锻炼了学生的搜集能力, 并且让学生课前进行集中演讲。采取分组搜索有关话题方式, 最后找出集中时间进行学习和认识。扩展了学生视野, 扩充了材料积累, 增加了作文论据积累量。

(6) 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论据, 增加论据积累。分组给每一个小组一个话题, 分组收集论据。学生课下充分地准备, 再选时间集中交流。一个小组收集论据, 全班分为8个组, 长期坚持学生的资源实现共享, 论据量得到几数倍的扩充。

(7) 举办辩论比赛, 在实战中锤炼辩证思维。组织学生举办辩论比赛, 在辩论中锤炼辩证思维。双方的辩题就是自己一方的观点, 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需要有充分的论据, 而且更需要辩手有清晰的辩证思维, 而这极大地锤炼了学生的思维。例如辩题“金钱是万恶之源”和“金钱不是万恶之源”, 学生在作文中辩得不很理想, 于是我们发动大家去准备一次辩论比赛。我想对于学生而言, 正也是一种锻炼。

新课标高考背景下, 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 在生活学习中积累素材, 扩充论据量, 激活学生辩证思维模式, 进而提高高考作文得分, 最终提高高考成绩。

摘要:新课标高考背景下, 议论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高考大纲的要求。本文对当前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即: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走出课堂, 向生活要素材。鼓励学生记日记, 走进自身心灵世界;鼓励学生课前进行两分钟的演讲, 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分享中积累素材等方法, 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积累素材, 扩充论据,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最后实现高考的腾飞。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玉强.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篇9:精选高考议论类的优秀作文

散文化议论文集散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优势于一身。散文重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议论文重在有思想见解,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就是好文章。它不仅具有充足的论证力和说服力,而且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散文化议论文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散文化,有散文的特质,避免了传统议论文语言的枯燥乏味和空洞抽象。“语言就是力量!”雨果如是说。它最有利于展示语言的魅力,能把语言做好、做精和做美,使文章锦心绣口,文采飞扬。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也明确规定要富有文采。而且评卷时,同等内容的作文以语言的优劣评定分数的高低。

因此,散文化议论文也最能体现出文学性。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能展示较深厚的文化积淀,最能见出考生的文学功力和文化底蕴。而且语文阅卷老师也大都喜欢此类文章,因他们最钟爱于文学。

散文化议论文的本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往往观点明确,便于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迅速抓住全文观点和所写内容,不致于费时费力,阅卷既快捷又准确。很多学生包括语文老师都认为记叙文多年写作,十分熟悉,写记叙文最稳妥。殊不知,学生最难写好记叙文,一是语言平凡甚至平庸,二是难写出叙事的波澜曲折,所以学生不具备写好记叙文的能力。况且记叙文必须全文看完才知所写内容,而如此则会耽搁很多时间,不合考场阅卷习惯。因此记叙文难得高分,除了经典的小小说,但经典的小小说又是极难写成功的。而散文化议论文适宜于写任何内容,可谓以不变应万变。何况,散文化议论文还可做出具体模式,供学生借鉴运用,学生极易操作,精益求精,大多学生都能写好。

当然,练好散文化议论文必须首先练语言,而语言必须从高一开始慢慢训练,而且要用多种方法全方位训练:积累语词,尽量运用新鲜、新颖和新奇的词语,避免运用大众词、常见词,因汉词丰富多彩;多用典雅、纯正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乏表现力的口语,可增强文章的书卷气;练句练段,不在乎句段的长短,重在其有意蕴,耐人寻味,力争练经典句段;練各类仿写和扩写,强化整句意识,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练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练各种描写,描写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最具文学色彩;提炼诗语,诗歌语言是语言矿藏中的铀,能提炼或运用诗语,更增文章的含金量。不仅如此,老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名言警句、经典语段、新诗精品、古典诗词名句名作,学生多加领悟、背记和运用。通过种种举措,学生可提高语言水平,写好散文化议论文。

能写好散文化议论文,其它文体的写作就可游刃有余,这既是基础,更是功力的体现。而且写好了散文化议论文,许多各类语言表达题也就能迎刃而解,因为语言表达题多是对语言能力的直接考查。

篇10:高考议论文题目优秀精选

一张阿大家的葱油饼,一串老北京的糖葫芦,一碗老北京的炸酱面......是经过岁月的碾压而留存下来的积淀。它们不仅仅是小吃,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也是可寻找到的心灵慰藉。它们有权为更多的人来创造回忆,但这样就足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我看来,就这家葱油饼店而言,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里所谓的“新”并不是什么都要“新”。你可以在坚守原味的基础上去改变经营的模式与策略,进而广受大众欢迎。就拿“排队需要时间太久”这个问题来说,就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让客人在网上下单,在不改变原有口味的前提下,送货上门,这样不是可以省去排队时间吗?还比如口味问题,可以推出多种口味,就有具有时代记忆的原味葱油饼,也有清新健康的现代葱油饼等多种口味,这样可以由顾客自由选择,这与坚持原味并不冲突,而且还能增加客流量,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固守根本不是可采取的有力生存模式。中国古代的清朝正是因为闭关锁国,几乎与外界失去联系而落后于世界之林。再看现代中国,积极创新,“墨子号”的成功入轨让我国成为第一个应用量子通信的国家,“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大功告成,让中国开了“天眼”,与外星文明建立了联系。凡此种种,无不揭示了创新是多么重要的武器,大胆的想象与创新让我们过上了这么便捷的生活,要知道这些都曾是古人的想象啊!

历史为我们留下的记忆是很宝贵,也是一方净土,但我们不能因为固守一方净土而不去大胆地展望未来。而如果只是坚持原有的思想就很难去跟随时代的潮流。不仅仅是一家葱油饼店如此,一个国家乃至民族更是如此。

篇11:高考作文万能议论素材精选系列

1、荆柯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柯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柯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荆柯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2、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们。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3、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柯,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就是邓练贤。他说过“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民、对病人的那一份真挚的感情。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在病房里,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险,坚守一线抢救照顾病人,最终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4、古时,荆轲因勇刺秦正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不过,荆柯毕竟只是一介书生,战国以前的历史也不很长,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为怪的。荆轲死了不算,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荆轲实在太失算。所以,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

5、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今人的眼光去看,荆轲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呢。依笔者看来,燕太子丹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为刺杀了秦王就可以阻拦住秦军的东进步伐,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是一种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当年的政治问题。事实上燕国很快就灭亡了,这与荆轲刺秦失败不无关系。但是荆轲绝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 8 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记•刺客列传》,似乎又很难界定其身份:表面上看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识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未能实现白己的目标,人们就更对其怀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

6、据《史记》所载,燕太子丹嘱咐荆柯:“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就是说,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赢政,胁迫他退还己侵占的诸侯国领土,如果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们未必想害赢政的性命,倘若赢政不肯,他们才准备杀掉他。荆轲刺秦体现了一种阻挡秦国继续攻打其他小国的企图。无论是退兵之计也好,或仅仅是缓兵之计也罢,这应尚是荆轲为解燕国之困,更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7、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白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程的执著中。

8、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王固然该刺,但荆轲的人品行为并不足取,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刺客或侠士。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写诗责备荆轲“愚蠢”,与东晋诗人陶渊明对荆柯的盛赞形成鲜明对照。就在今天,很多人对荆柯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对他的印象也是一波三折„„

有人认为: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柯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两千年弹指而逝,荆柯到底是侠士还是刺客其实已不重要。客观地说,他既是崇尚节义的侠士,也是冷血无情的刺客。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细分析起来都具有两面性„„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孔子

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 8

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3:理解

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4:选择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 8

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6:源泉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7:诚信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8:寻觅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8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嵇康

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2:心灵的选择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名曲就这样失传了。当真是“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现代人就将再次听到这千古绝唱,嵇先生之记忆即是现代音乐家的曲谱。4:包容 / 8

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涛让他当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这个山涛使他的儿子没成为孤儿:钟会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天性是什么?天性就是包容。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5:家庭教育

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但我们看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当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 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三告后辈要慎言。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他说:“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他说:“匹帛之馈,车服之赠,肖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6:自虐

自虐,实际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闷的象征。魏晋士大夫的一个倾向是服药、喝酒、身上多虱,这与其说是隐逸、潇洒,倒不如说是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愿与当时的社会达成妥协: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内转,通过自虐式的感官刺激来获得暂时的宣泄和解脱。嵇康作为一位与时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压迫与打击,他别无他法,只有把常常饮酒、服药、装疯等自虐形式作为/ 8

自我拯救的方式。在精神苦闷之际,用药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来浇心中块垒。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式。7:坚持自我

其实嵇康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所以山涛就推荐他出来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于是嵇康就要和山涛绝交。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为嵇康当初说“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

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极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8:路

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人说你毁坏礼教,不事孝道。“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没有发出的呼喊,就让我替你喊出吧!或许,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马心的时代,这是称那个“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时代。我知道你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是激愤于挂羊头卖狗肉者之流(如司马懿)的胡作非为,激愤之极而转为不言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其实啊!司马懿何尝是孝子?可司马氏就是以不孝为名杀了你。悲哉!“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屈子几百年前的这一悲吟,不幸却又应验在了你的身上。9:交友 冤哉!嵇康!

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一壶酒,浇铸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篇12:高考经典满分议论文作文精选

时间,可以带走一切,从来没有什么能够永垂不朽。

古往今来,多少楼台烟雨中,而今剩下几座?昔日的古罗马,是何等的强大与辉煌?而今只是历史上一朵比较大的浪花。再看看身边的人还跟往昔一样吗?不朽,看上去不过是个笑话。楼台在时间中湮灭,什么都没留下。古罗马也抵不过时间的侵蚀,辉煌过后,只剩下一片荒凉。而我们身边的人终有一天都会离我们而去,那时我们便要承受孤独。

我从来没有想过不朽,因为我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作为亿万平凡人中的一员,不朽对我们来说太过遥不可及。终有一天,青春的热血将会冷却,曾经的梦想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就像这向东流逝的水一样,不可抗拒,无法逃离。

西方的庞贝古城,中国的楼兰古国,哪一个不曾在历史上叱咤风云过?秦国的始皇帝,汉代的汉武帝,哪一个没有追求过长生术?他们想要不朽,可现实是残酷的,他们都不能挣脱自然的法则,最终只成为一抔黄土。

想要不朽的人,请醒醒吧。岁月不饶人,更不必说其他东西了。但是正是因为我们不能不朽,所以我们才更要珍惜当下,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钟。

活在当下,不去考虑自己能否不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生活的真谛。一个只想自己不朽的人,是不会享受生活的,也不会真正不朽的。

抗日战争时期,多少人的青春的葬送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那时的他们风华正茂,正值青春年华。望着满目苍凉的大地,毅然决定参军,去抵抗疯狂的日军。青春的热血挥洒在生他、养他、哺育他的祖国大地上,曾经的少年不是倒在了抗日前线,就是已成为一名成熟的军人了。青春已经离他们远去,而他们则被冠上了人们英雄的头衔。青春虽然远去,但他们还有一腔热血,不朽的信念支撑着他们,陪他们度过黑暗,迎接光明。

到如今,英雄们早已离去,可他们的精神与信念却是不朽的。因为他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少年,教会他们青春非常短暂,唯有做出于自己、于国家、于社会有意义的事,正能量才会被传递下去,一个民族才会不朽。

青春就像东逝水,水最终不会回头,会一往无前地走下去。青春也是如此,但你别忘了,流水经过的地方,树木丛生,绿草如茵,而树木与绿草会在这片有水的地方生生不息。青春的生命是充满生机的,他们长在青春的河畔,汲取养分,壮大己身,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凋零,但他们的根不会死,根会积蓄力量,重新开出青春的光芒。

青春者,纵万难,亦不惧。锈蚀肉体,不朽灵魂。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

毛毛虫选择了短暂的束缚,才有了蝴蝶破茧而出的翩翩起舞;牡蛎选择了短暂的痛苦,才有了珍珠脱壳而出的莹润光泽。为了到达理想的彼岸,为了想要的自由,我们必须穿越沙漠。当人生遭遇不自由,遭遇困境时,我们要乐观旷达,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开辟独有的天空。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乐观旷达。苏轼,一代文豪。从意气风发步入仕途,其间有得意,更有坎坷。他有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与睿智的思想,更有乐观旷达、忘怀得失、超然物外、闲适洒脱的心境,虽然命运多舛,人生路途风雨飘零,多次遭贬,甚或深陷乌台诗案几近生命之忧,他依然宁静如月,旷达如风。窘居黄州,亲耕东坡时,他依然乐观高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纵笔酣畅淋漓,《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成千古名唱。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坚持信念。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格桑德吉师范大学毕业后,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然而困难重重,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艰险的山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身边。她坚持信念,用一颗心,脉动了一群人的心。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勇敢面对。作家史铁生在最美的年华突然双腿瘫痪,人生一下跌入低谷。他无数次坐着轮椅来到地坛,似乎要从这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古园哪里获得了某种启示,追问生命的意义,汲取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他迷茫过,痛苦过,但他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勇敢地走了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他找到了写作这条路,他曾戏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在写作这条路上,史铁生勇敢地坚持下去,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人生路漫漫,学习或生活中,难免遇到坎坷,当遭遇不自由时,我们无需迷茫、徘徊,甚或消沉,命运执掌自己手中,我们要乐观旷达,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开辟自己独有的天空。

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们没有选择地降临人世,时间、环境、亲人,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如果人生是一场沙漠之旅,是一次必须要完成的旅行,虽然我们无法回避沙漠,但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如何走下去,我的人生我做主。

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沙驼追逐着夕阳。当别人争相退步时,当别人嫉妒她的美貌时,王昭君却选择了无悔的奉献。沙海何惧,朔风何惧,再大的风沙也阻挡不了昭君的脚步,因为她的内心再也没有任何惧怕与负担,她的心早已迎向大漠。大漠的沙石聆听过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塞北的寒风见证过她对民族与谐的期盼。“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历史成就了昭君的忠诚刚烈,她的心灵飞向了人性的至高点。

是什么维持了汉匈五十年的与平与安定?是昭君的选择,昭君的爱。

东晋名士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渴望施展抱负与才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但是黑暗的官场始终没有他的用武之地。陶渊明从田园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最终在彭泽任上他发出了“安能为五斗米折腰示乡里小儿”的感叹,选择辞官归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的生活朴素自然,诗情画意。

是什么成就了田园诗的开创?是洒脱无羁的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的选择。

因为父亲病痛的疾苦,鲁迅来到日本仙台学医。那时,他信奉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青年必胜于老年。一次课间时播放日俄战争时的幻灯片,给了鲁迅非常大的震动,自那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他认为首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应首推文艺,于是就倡导文艺运动了。从此,中国多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是什么成就了鲁迅的弃医从文?是鲁迅的责任感,鲁迅的选择。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正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搏击,前方的路并非坦途,遭遇荆棘与坎坷时,要迎难而上,时刻以前人为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人生我做主!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那只西装革履的小兔子一边飞奔一边看表,大喊着:“我没有时间了,来不及了。”此举让我想起那些匆忙的人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变成了运动场上的赛跑,路程是规定好的,用的时间越长就会越落伍。然而生如逆旅,重要的并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生命的精彩与否。

法国作家左拉曾说过:“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生命是何其短暂!《圣经》中则说:“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只可惜那闪闪发光的金子蛊惑了人心,使我们聚焦于“时间”之上。凡是锱铢必较于时间,以时间为度量衡,起点与终点被划定,人生便了无生趣。

诚然,人生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然而,何妨转换视角重新审视生活之道?现今许多所谓的教授的论文或科研成果被抄袭,都是因为时间阻挡了源头活水——创新能力,成千上万的科学工作者只因利益的驱使,不停地赶时间、抢速度,却始终比不上爱因斯坦的一个响指。反思之后,我们真该学习《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查尔斯,在众人低头争抢地上的“六便士”之时,只有他抬头欣赏月亮,欣赏生命质量所在。

如何应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言论?自然是放下匆忙的脚步,关注内心,关注生命的真谛。每一个伟大人物都能够创造超越时间空间的不朽之作。只有不朽的灵魂方能从时间的方寸之境中突围,增加生命的韧度。

事实上,“事无两样人心别”,世界上不少伟大创造,都是由那些生命受挫的人完成的。台湾画家几米便是在患病后才醒悟,不再为时间所困,而是拿起画笔,记录下生命的哀愁,描绘出更多美好的人情世事,赢得了掌声。生命不仅有劳绩与奔波,更有诗意与远方。挣脱时间的束缚,方能体味世间风情与生命之美。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正所谓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摆脱时间的束缚,我们也可以大声喊出:“在千千万万的束缚中,我却感受到生命的无限美好。”

知不足者常乐

古人云:“知足常乐。”此言差矣。有这么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是安于现状危险多多。所以我们不能老想着自己拥有什么,而要想着自己没有什么,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生活的大洋里激流勇进,勇攀高峰,在不断的追寻中体味到人生的乐趣。

当下社会,“富二代”早已是一个让人说不清滋味的字眼,因为它屡屡刺伤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父辈的艰苦创业,让这些“富二代”不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于是知足了,满意了,可以依靠父母了,于是才会有那么多的“啃老族”。是啊,已经拥有了那么多,足够享受一辈子了,还奋斗干什么呢?正因为如此,才有许多“坑爹”的例子,像张国立的儿子张默动手打人,还有那个宣称“我爸是李刚”的,都是因为知足了,停止了奋斗的脚步而造成的悲剧,可见,不能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就可以挥霍什么,这样“啃老”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吗?君看看报道就知道了。

然而,你若知不足,坚持奋斗,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是股界的知名人士,他的财富足以让任何一个人羡慕,按照常理他的儿子也会是一个“富二代”吧?但他不是。有谁想到,他的儿子在音乐界打拼并且已经成了一个成功的音乐人士呢?如此的一切,都要归功于小巴菲特那颗不知足的心,它让小巴菲特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没有什么。它给小巴菲特前进的动力,助他驶向成功的彼岸,成就一个不平凡的自己。

人们常说人应该知足,其实不然。人本身就蕴藏着非常大的潜力,就像压强一样,只有增大压力,潜力才有爆发的可能性。知足者往往安于现实,容易满足,哪里能够发挥出潜能的极致呢?正如作家巴金一样,即使已经步入高龄,也依然笔耕不辍,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如果巴金知足了,并且倚老卖老安享晚年,又怎么会有《随想录》的问世呢?非常多时候,拥有非常多并不代表奋斗已经停止了。就像俄罗斯前总理一样,即使以前他政绩突出,他也不留恋,而是坚定地站在俄罗斯的大地上,挑战下一个自我。或许就是那句“给我,我将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的不知足吧,让他在政坛激流勇进,勇往直前。

上一篇:西红柿炒蛋作文400字下一篇:脑筋急转弯1到100哪个自然数最有钱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