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2024-05-23

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8:19:5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2)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在过去的岁月,各级党校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为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当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功能萎缩,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境况堪忧。为了摆脱困境,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思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乡镇党校的建设,还乡镇党校应有的颜色。

一、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现状 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乡镇党校的职能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目前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现状,透过现象找出问题的根源。一是名存实亡。部分乡镇党校处境相当尴尬,在硬件方面,仅仅只有一块牌子,根本没有校舍、办公室、桌椅等实实在在能够表明存在的实物,更高层次的诸如教育培训基地、图书资料室、电子教学设备等就无从谈起了。在软件上,领导机构框架很多仅只存在于红头文件上,任命了校长、副校长等职务,但任命只是挂个名而已,做个摆设,并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不仅如此,在有的乡镇甚至因为干部的调整更换,最终导致形式上的存在也消失了;至于师资队伍、学校发展规划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另外,由于党校的现

实生存状况,致使乡村干部对乡镇党校缺乏认同感,在思想观念当中轻视党校,甚至不知道应该有党校的存在。二是发展举步维艰。有的乡镇党校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东西,诸如有领导机构、办公室、教师和课桌椅等,但是一切都属于从属的地位,可有可无。有了只是作个样子应付上级的检查,根本就没有打算在党校的发展上下功夫,没有也不会影响乡镇工作的大局,无关痛痒、不伤大雅。在这些乡镇,党委书记一般会兼任党校的校长,一名党委副书记会兼任党校副校长主抓工作,但是他们会借口乡镇工作繁杂,抓经济工作已经筋疲力尽,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考虑党校的事情;党校的授课教师,需要时就临时在乡镇范围内抽调,在平时根本就不做教师选聘的工作;党校的教学活动场所,需要时就借用乡镇上的会议室,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属于党校的教室;党校的办公室与其他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需要时是党

校的办公室,平时就是其他的办公室;在年终上级要报党校工作总结了,安排人员杜撰一些情况,虚虚实实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要谈党校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等是根本不可能的。三是发挥作用难。由于许多乡镇党校形同虚设,处境艰难,导致乡镇党校不能真正发挥教育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党委尤其是乡镇党委,对于乡镇党校教育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作用认识不够透彻,认为乡村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抓生产和抓收入的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进行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让党校进行系统的教育。二是乡镇党校发挥职能作用心有余而力不足。党校教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教育的一种,注定党校工作必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抓得不实不牢,很容易导致发育不健全,作用发挥困难的现象发生。一些乡镇把党校教育看得

过于简单,搞短期行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需要时临时抽人拨资金搞一下突击,这样一来教育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三是乡镇党校的教学质量低下,作用有限。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影响,乡镇党校配备专职教师的时机尚未成熟,仅仅依靠兼职或聘请的教师来教学,要办好办出特色的难度相当大,因此乡镇党校普遍存在水平业余、教学力量薄弱、培训环境差、学习收获少的情况。

二、认清形势,提高建设乡镇党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建党之初,党校就已经存在,并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其地位和作用勿庸置疑,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校都为我们的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的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为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在人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重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趁势发展,缩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在人才的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人才培养上取得先机,在世纪之初党中央作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2006年党中央审时度势,又启动了更大一轮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相继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我国对于人

篇2: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为了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按照县委领导的安排,我校于2011年5月10日至12日对我县八个乡镇党校及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现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基本情况

全县总面积14.025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23万平方公里,占44.42%;绿洲面积2.415万平方公里,占17.22%;沙漠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38.36%。

全县辖1个镇、11个乡(3个牧业乡)、1个良种场、2个国营牧场、2个农业综合开发区。总人口10万余人,主要由维、汉两个主体民族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73%,汉族占27%。全县有54个行政村,2384党员、其中农民党员858名。

二、乡党校现状及开展工作情况

(一)党校机构及人员情况

各乡(镇)均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组成的校务委员会。目前各乡党校校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党校副校长由一名汉族副书记和一名民族副书记来担任,乡党委委员,组织干事或宣传干事负责具体落实党校工作。

各乡为了使党校教育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先后制定《培训计划》、《党校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党校建设情况

各乡镇党校目前均与各乡远程站点合署办公,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委组织部的重视下,配备了桌椅、书刊、彩电、VCD、电脑等教育硬件。各乡各村的教育阵地和硬件设施也明显改善。个别村里有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室、电化教室,配备彩电、VCD等必要的教学设备。

(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各乡(镇)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觉悟、形成共识”为目的,依托远程教育,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培训:

1.一年一次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先进分子优秀村干部,妇女,村民代表和生产营能人吸收到党内,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2.安排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和讨论活动。结合《中国共产党章程》、《四知四清四掌握》业务知识等基本材料的学习,组织党员开展各种讨论活动、普及党的基本知识、跟进社会动态,让党员居民及时了解,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定期开展党的纪律、党风廉政方面的培训。

3.利用农闲时间开展科技技能培训班,邀请林业,农技,农机,畜牧等部门人员授课,在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方面进行实用技能培训。

4.每月5日、15日、25日远程教育资源定点播放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

三、乡镇党校开展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党校多年来积极开展工作,虽然培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开展工作方面存在着些问题:

(1)部分党员对在乡党校培训、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到位、参训积极性不高。

(2)大部分乡党校主要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培训,没有专题培训资源,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远程教育资源未很好的利用和开发。

(3)农业生产工作和教育培训工作的关系没有妥当处理,农业生产工作影响党教育培训计划的正常运行,生产工作和培训工作往往发生冲突。

(4)乡党校工作具体由党政办承担,没有专职人员,教育培训计划性不强。

(5)教育培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远程教育器材老化,需要更换。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重点。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中央《干部教育培训条例》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从基层干部培训情况来看,目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不适应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亟待加强

和完善。

1.转变思想,强化领导

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充分认识党校教育所具有的干部培养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从党执政兴国和长期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党委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党委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干训工作,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其他战线干部队伍一起抓,坚持“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原则,把干训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

2、适应形势需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

一是紧扣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求,增强培训针对性。安排人员定期接收远程教育内容,定期组织干部农民群众学习,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二是针对乡镇干部群众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三是县委党校利用“流动讲堂”,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以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充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需要,做到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解决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3、强化培训措施,完善制度体系。

一是着眼于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落实,推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党建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以确保培训计划的落实。二是着眼于保证培训质量,推行教学督学制。三是着眼于乡土人家的培养。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从乡镇班子、站所配备政治理论方面、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配全配强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作用。

篇3: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1 信息环境下的党校图书馆的定位和转型

1.1 党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网络的定位。

党校图书馆应该发挥其自身特色和优势, 建立相对独立的信息资源网络, 实现各省市乃至全国党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在信息化的大趋势下, 行业性、地域性的信息资源网得以迅速建立, 然而党校系统却还没有建立起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的网络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平台。这就要求中央党校进一步深化以往作出的规划, 以中央党校图书馆为信息网络中心, 以各省级党校图书馆为地方节点, 以各地市党校图书馆为网点, 同时通过与国内较为知名的信息资源网络平台进行合作, 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本馆有特色的数字资源提供给整个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

1.2 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的转型。

新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需要改变以往注重传统图书馆文本资料的借阅模式, 应该尽快赶上数字化、网络化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下, 党校图书馆自身角色需要相应的转型。

首先, 党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开发和储备应注重信息化和数字化, 党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开发和储备应从过去那种文本期刊、书籍的订阅采购转移到数字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尤其图书馆相关的信息技术部门, 需要改进技术, 协调信息网络搭建起图书馆的数字化平台。具体到地方性的党校图书馆需要发挥本地区特色资源和信息, 开发本馆有特色的馆藏资源, 然后上传于各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 党校图书馆馆藏形式的调整。新信息环境下, 为了便利资源的存储和传播, 更多信息和资源都采用无纸化的数字形式在这种背景下, 党校图书馆的馆藏形式同样需要转变, 在注重文本纸质资源馆藏的同时, 也需要注意采用相应的数字形式来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存储和读取。

再次, 党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场馆内书刊杂志的借阅, 而目可以给读者提供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个人用户登录服务。通过相应平台的搭建,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和地方, 采用互联网终端用户方式即可登录党校内部数字图书馆, 进行资料查询。

2 我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1 我馆的数字资源数量太少。

我们目前的数字资源只有中国知网CNKI、国研网和超星电子图书, 同其他兄弟党校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应有计划的逐步增加资源采购, 为老师提供更多的视听信息资源, 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经费上也要逐年增加, 大多数兄弟党校的资源经费都在100万元左右, 而我们只有30万元左右, 而且好几年都没有增加。

2.2 服务器数量太少。

我们目前只有两台服务器, 而且已经老化, 几个数据库共用一台服务器, 严重影响电子资源的访问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应保证每个数据库配置一台服务器, 增加图书馆网络带宽, 这样能大大提高数字资源的检索和下载速度。

2.3 所有自动化设备都已老化, 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我们使用的设备都在10年以上, 访问速度慢, 经常发生故障, 而且非常不安全, 极易发生短路引起火灾等安全隐患。设备周期一般是5年, 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设备, 确保图书馆数字化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数据库平台TPI一直没有升级, 许多功能都无法实现, 严重影响数据库的建设。

2.4 应取消教师电子阅览室。

经过几家兄弟党校的调查, 我们发现其他党校都已经没有这一项服务, 我们建议学校为每个教研室配置一台打印机, 既方便了老师, 又能解决我们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人员不足问题。

2.5 做好数据库资料收集和著录工作。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 资源搜集是一件大事, 光凭图书馆同志们个人关系搜集有效资源实为难事, 应该取得学校支持由校方与市直有关部门联系或合作, 把哈尔滨市情有关资料搜集过来, 提高市情数据库的质量和层次。数据库建设上, 要体现哈尔滨的地方特色, 深度挖掘, 做精做全;严格按照全国党校图书馆“三大文库”数字资源建设规范著录和标引。

2.6 应加强党校自身资源的开发。

我们应与学校各个教学部门合作, 把我们老师的教研成果搜集过来, 与教务处、学员处和科研处等部门联系, 把我们学员的论文和相关的学习交流体会收集过来。我们在交流中发现, 老师的教研成果一般都不愿拿出来, 我们自己解决困难很大, 我们的想法是学校能否出面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为我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的服务。

2.7 我们的办公设备严重老化。

我们图书馆用的办公桌椅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书库的书架有许多已经坏了, 中间横段都折了, 我们的窗户还是铝合金的, 许多已经变形、关不严, 冬天屋里很冷, 这些设备都急需要更新和维护, 不同程度影响我们的办公。

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服务器更换马上到位, 还应购置一台磁盘阵列解决目前的资源镜像存储问题, 清华同方数据库平台TPI4.2急需升级, 扫描仪还需购置两台解决自建库的急需, 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 将严重影响我馆承担的中央党校数字化建设子课题的明年按时结项。

为了加快我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进程, 提高我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满足我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我们急盼领导给予重视和支持, 这样我们才能在中央党校提出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党校图书馆定位转型, 分析了我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调研了中共中央党校和四家兄弟党校, 学习他们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找出我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问题,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徐培德.新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J].攀登, 2011, 4.[1]徐培德.新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J].攀登, 2011, 4.

[2]李清.试论新信息环境下党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00, 4.[2]李清.试论新信息环境下党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00, 4.

篇4: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词】 党性锻炼 熔炉功能 党性教育 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 许晓艳,中共调兵山市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2-0042-02

党校教育肩负着集中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重要任务,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和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替代的。

一、党校要着力增强党性教育的“熔炉”作用

党校教育作为党的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有其自身特点。一是推动学员提升党性修养,具有高度规范、覆盖面广、信息密度大等特点;二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保持先进性和模范性;三是教学内容具有严肃政治性和强烈使命感。因此,党校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多变性、政治性的特性,这决定着党校在干部党性锻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熔炉” 作用。

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灵魂,党性锻炼是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加强党性教育是党校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干部教育目标的客观需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党中央对党校教育的一贯要求,承担这个重要的历史责任党校责无旁贷。只有具备了坚强的党性,干部成长才能有保障;只有具备了坚强的党性,干部才会有大局、有思路。党校必须旗帜鲜明地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努力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党校姓党”原则作为党校人党性锻炼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政治保障。

二、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党校“熔炉”功能

党校校园文化是广大教员、学员所认同的有党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学术精神、制度建设等精神元素和校园各项物质元素的总和。党校校园文化是党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如校园内设置固定或不固定的有关党性教育内容的标语口号、墙报、板报等就是党校校园文化实实在在的体现。组织学员观看有关党性教育题材的影视和专题片、警示教育片等也是校园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些校园文化使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时时处处感受到浓厚的“熔炉”氛围。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其鲜明的政党特性和校园特色,充分发挥其显性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党校的竞争力。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创建一流党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所以,加强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提升党校党性教育的软实力,发挥党校“熔炉”功能的重要途径。

1. 完善党校“熔炉”阵地,要加强党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专门学校,是培训党员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干部通过党校的学习和文化熏陶,有利于提升思想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聚在一起是一团火,散开以后是满天星,进而影响着“官场文化”和社会风气。党校要结合党校内部各建筑本身特点,注重传统,挖掘特色,整体规划,精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到每处景点都是精品,每处景观都有故事,提高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走廊,打造处处见文化、时时有文化的氛围,通过实施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在校内设立宣传栏,在教室张贴名言警句,打造具有党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为学员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实现环境的党性锻炼“熔炉”功能。

2. 营造党校“熔炉”氛围,促进党校校园非物质文化建设

党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即鲜明的政党特性和校园特色。

首先,加强党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党校文化建设是党校内涵建设的灵魂与核心。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建设以“党校姓党”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着力建设勤于学习、追求真理的学术文化;着力建设以人为本、按章治校的管理文化;着力建设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和谐文化;着力建设庄严典雅、底蕴深厚的环境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广大教员、学员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党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因此,党校应大力弘扬其优良传统和“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将其贯穿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切方面。加强非物质文化建设,凝练党校文化特点,塑造党校学员的文化品格,强化党校党性锻炼“熔炉”氛围。

其次,加强党校制度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是党校的法律,加强党校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文化对增强党校实力、规范教职工行为、凝聚人心都能起积极作用。要注重制度文化理念的设计,建立科学化、具体化、精细化的制度体系,强化人人负责、事事遵章的责任意识,营造按章办事的氛围。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党校员工、学员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还远远不够,还要从文本走向文化。制度只有真正被教职工接受并自觉遵守时,才能变成一种有力量的文化,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同、遵守,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内在需求。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

再次,加强党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信息时代,加强党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创建一流党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因此,在党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纲要中,要研究制定全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搭建平台,充分挖掘互联网在党校校园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成为校园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成为广大教员、学员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最后,在党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而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本”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表述方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党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要着力营造形成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益于科学创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校园环境。

篇5: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一、健全领导体系。乡党委将加强党校建设做为促进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磨刀石”。乡党委书记任党校校长,分管组织的党委副书记任党校副校长,形成由组织、纪检、宣传、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二、稳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校培训效果的好坏。乡党委依托县委党校及县级相关部门,精心选配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专职党务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县委党校骨干教师和一些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多数乡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以及部分支部书记被聘为兼职教师。

三、明确办学方向。坚持以理论教育强素质,以政策教育增才干,以实用技术教育长本领,加大对全乡党员的理论、科技培训力度。在教学过程中,乡党校不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去,同时还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创业,走上富裕路,让农民党员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四、突出施教重点。年初,制订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和培训任务,做到每月办一期培训班,各单位部门党员的参学率达到100%,各村党员的参学率不低于90%。在教学中,反复讲解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和“先富带后富”的论述,教育党员放下思想包袱,合法大胆致富,掀起创业高潮,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向广大党员传授市场经济基础知识、财会知识、农村实用种养技术、电脑操作知识等,增强农村党员致富本领和闯市场能力;同时,要求参加培训班的党员层层传递课堂知识,不仅要成为发展的示范户,还要成为科普的宣传员。

篇6:村级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掌握当前农村党校建设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村级党校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巩固党在农村中的执政地位,我们就此对全镇范围内的村级党校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村级党校建设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有10个村挂上校牌,办起了党校,分别是陈家村、叶家村、厉家村、巴里村、周家段村、东埠头村、五姓点村、任佳溪村、洪魏村、柴家村。这些村在开展村政建设、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了建成、发展村级党校倾注了

大量心血,投入了不少经费,为村级党校走上正常、健康发展轨道,作出了不少实质性举措。仅去年一年10个村对党校的总投入达20万元,如任佳溪村、洪魏村村经济并不是很好但是也作了较大的投入。一是抓班子、健全组织络。各村都建立了以村党支书记为校长的三级党校机构。镇级党校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定期到村进行指导,组建了以镇宣讲团成员和村干部为主体的、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10个村党校建立后,都成立了由村书记担任校长、副书记或政工负责人担任常务副校长、有关班子成员任委员的村党校校务委员会,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极大多数村党校校务委员会全年研究党校工作2次以上。校务成员除了参加镇培训外,还积极在村党校上课。村班子成员调动的时候,及时调整村党校班子成员,做到组织上的保证。

二是抓规范、完善各项制度。我镇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做到规范上墙。同时要求各村按照教育内容和要求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建立起一套比较规范的考勤考核、资料归档管理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各村党校活动规范有序。各村的党校均按照市村级党校建设标准建立,课桌椅、电视机、电脑、图书、档案等设备齐全,教育培训做到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去年开展各类培训班累计达109次,培训总人数达8654人次。像陈家村、五姓点村、厉家村、叶家村等平均年培训在12次以上。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不但发挥了党校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而且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抓技能培训示范、创新教学路子,提升整体水平。在村级党校的建设中,我镇十分注重示范党校培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如陈家村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为了创建宁波市文明村,全村党员先动手开展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动员群众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再如厉家村,去年通过法制培训,组建了以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成员的联防队,有效地遏止了盗窃等案件发生。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1、实际工作开展不平衡。原因;受村经济条件制约,认为抓经济收入是实质,搞党校工作是虚活。

2、有的村应付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事先缺少培训计划,实在没办法,只好办一期,平时放松型,年底突出性。

三、对策及建议 强化阵地意识,夯实办学基础

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认识到党员干部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搞好教育培训,必须要有固定的教育阵地作保障。党校建设中坚持做到“四有”:即“思想上有位置,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路子,经济上给票子”。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原来“一桌一椅办党校”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要使党校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培训档次,首先必须改善办学条件。

——规范管理、完善党校制度。办好党校要有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为了使县委党校教育规范有序,我们从制订计划、健全制度入手,党校校务委员会做到职责分明,教学计划、课程提纲、学习总结规范完整。我们还可以借

鉴普通学校的办学模式,实行”两则、两考、两评”机制:”两则”即《学员守则》和《教师守则》;”两考”即学习考勤和结业考核;”两评”即学员评优和党校教师评选。

——精配强将,保证教学质量。要真正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离不开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发挥名师优势,可以聘请担任镇党校老师进行客座讲课。其次,聘请市委、政府及人大党政干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担任党校兼职教师。

强化创新意识,拓宽办学思路

——办学模式上实施“资源整合”:保证村党校有班子、有教师、有场所、有计划、有制度的前提下,将村民学校、民主法制学校干部培训机构整合到村党校,各培训机构教学设备和教师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从服务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出发,在服务于全

村的各项中心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党校与各培训中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办学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络查看)式,以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和干部全员培训的需要。

篇7:关于基层党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田南镇宣传办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的日子,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着力转变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推动领导方式转变,抓好基层打好基础,锤炼作风树立形象,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为了深入贯彻胡总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党校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宣传办对全镇范围内的村级党校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村级党校建设主要成效

一是在阵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现在基本上每个村在发展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基层党校依托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配备专门的教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统一配备了电脑、多媒体、彩电、音响等必要的教学设备。

二是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立了以村党支书记为校长,副书记担任常务副校长,有关班子成员任委员的村党校校务委员会的基层党校组织领导机构,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村党校校务委员会

能按照要求全年召开研究党校工作会议2次以上。组建了村两委成员组成的村级宣讲队,充实到村级党校作为兼职教师,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较好地完成了培训教学任务。

三是在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我镇在建立村级党校的时候,抓好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制度建设,镇宣传办和镇党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例会制度、教职员工守则、学员守则、考勤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做到制度规范上墙。基层党校能按照全镇党员教育内容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订本村教育培训计划,按部实施。

四是在教育成效上取得新突破。近年来,我镇基层党校每年平均要举办培训班10期左右,培训学员达1000人次。开设的课程在确保党的主要理论、政策、方针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对象除基层党员、干部外,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妇女代表、农业专业户等多个层次。培训形式也有邀请专家教授面对面上课、远程教育、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

存在主要问题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极少数基层村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基层党校建设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还没有到位,表现在工作安排中,没有把基层党校教学计划的制定、经费的落实等方面纳入村委工作的重要日程。也有些基层党校工作者由于是兼职对党校工作缺乏主动性,2

表现在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缺少责任心和进取心。

二、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基层党校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极度缺乏。由于基层党校的教师都是兼职,文化层次、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与学员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出现教学理论和基层实际相脱节,与党员群众的胃口不匹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内容创新不够。基层党校教学内容绝大部分放在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学习上,放在上级文件的学习上,对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知识、法律法规、致富创业等方面的培训教学远远不够,教学的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

四、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村与村之间经济社会情况不尽相同,极个别村认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中心工作任务重,主要精力应该分在经济工作,不重视党校的建设。同时,村级财政状况紧张,很难对村级党校进行必要的财力投入,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办班情况等差距比较大。

下阶段主要设想

村级党校是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基层党校意义非常重大。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阵地建设上不断拓展和延伸,办学思路上拓宽和改进,使田南镇基层党校能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真正成为“理论武装的课堂,素质提高的教室、党员干部群众致富创业的好帮手”。我镇将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强化阵地意识上下功夫。搞好党员教育,必须有固定的教育阵地作保障。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抓好基层党校的意识,认识到党员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在村级党校全覆盖的基础上,明年向非公经济、新经济组织拓展延伸,今后只有适合的党总支,都要想方设法建立党校,党组织建到哪里,党员教育就跟到哪里,同时希望市里能加大基层党校建设扶持力度,在加强考核的同时,能补贴一点,提高基层的积极性。

二、在宣传力度上下功夫。加大对基层党校地位与作用和基层党校建设意义的宣传力度,澄清人们在思想上的模糊不清的认识,让基层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办好基层党校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摆上位置;让广大党员干部也充分认识到基层党校是基层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场所,是新形势下抓好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还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基层党校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在组织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按照“政治上要强、业务上要精、作风上要正、纪律上要严”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基础组织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班子建设。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坚持校委会例会制度,能围绕党校的发展和党员干群的培训的需要,真正形成团结实干、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现 4

有教师队伍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建议全市党校要形成合力,特别是师资队伍,市、镇、村三级党校成立教师人才库,实现师资共享。

三、在规范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为提高基层党校工作的整体水平,我镇将强化基层党校的规范化建设,整合基层各类成人、部门学校和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配合、齐抓共管。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校内部制度建设,建立起一套比较规范的台帐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保证各村党校活动规范有序,建立村级党校考核制度,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之中。

篇8: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 丰县各镇财政所承担的工作大致相同, 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 部门综合预算管理, 非税收入的征管, 国有 (集体) 资产管理, 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 执行财政监督, 参与农村综合改革, 协助税收征管等。

(一) 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丰县有14个镇, 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 设置14个镇财政所, 属国家机关, 行政编制, 编制全部在乡镇政府。全县共有乡镇财政编制80人, 实有80人, 全部为公务员身份,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3人, 大专37人;年龄30-45岁41人, 45岁以上39人。设置所长、结算会计、税收管理员、项目管理员、单位会计、出纳会计、档案管理员7个工作岗位。

(二) 乡镇财政业务开展情况

1、做好财政收支预算, 保障乡镇正常运转。

编制财政预算, 保障乡镇政府运转是乡镇财政所的基本职能。丰县乡镇财政所根据上级财政“要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力求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 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 努力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制度和编制程序按时编制年度财政收支预算, 预算方案通过后, 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 严格控制预算追加, 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2、做好涉农补贴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

各乡镇财政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 对各自辖区内的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 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 主要劳动力, 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镇农技中心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小麦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 认真做好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 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 认真做好家电下乡工作, 最后通过“一折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3、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财政

所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 建立了全项目库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 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也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进度情况, 经过核实后, 给专项资金项目拨付资金, 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 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财务监督, 健全乡村理财机制。

各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实行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 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并按月公开,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国有资产管理, 对镇直属各部门使用的房屋认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记建档, 对购买的车辆、空调和办公用品的购买日期、品牌、金额、使用年限分别一一登记造册, 制定台账, 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 防止资产流失。严格村级经费管理, 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审批, 限定报刊费, 禁止招待费, 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5、搞好队伍建设, 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各乡镇财政人员除积极参加县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外, 还参加各镇党委定期组织的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的活动, 除此之外各乡镇财所人员每周再抽出2-4小时集中或分散学习法规政策或业务知识, 以增强财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使每个人员的财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2005年, 丰县严格按照《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全省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指导意见》 (苏财农税[2005]27号) 的要求, 结合灌南模式进行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行了“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票据统管、债务审批”的管理方式, 撤销了镇级金库和镇财政总预算会计, 通过几年来“镇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的运行, 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四) 乡镇财政基础建设情况

1、丰县14个乡镇财政所中, 8个所有独立的办公地点, 6个所仍与镇政府合署办公。

全县乡镇财政所共有办公用房4522平方米, 基础设施落后, 办公条件艰苦。

2、加强乡镇财政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搭建了《中国农民补贴

网》、“一折通”和县镇财政网络平台, 乡镇财政申请资金、县级财政拨付资金、发放农民各项补贴等, 都可以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轻松快捷地实现, 方便了群众, 方便了基层, 提高了办事效率。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使财政管理行为有章可循。

乡镇财政的管理, 必须依靠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操作可行的、规范的、合法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近年来, 丰县从实际出发, 相继制定了《乡镇财政所工作职责》、《乡镇财政所内部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乡镇财政所效能建设六项制度》、《乡镇财政所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乡镇财政所全程办事廉政勤政建设制度》、《乡镇财政所所务会议制度》、《乡镇财政所内部制约机制及联审互查制度》、《乡镇财政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并根据需要, 每年进行调整, 严格进行考核, 使财政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对号入座, 保证了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有序、有效开展。

二、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 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思想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

农业税取消后, 特别是这次“耕地占用税”、“契税”划转地税后, 乡镇财政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乡镇综合改革后财政所到底会不会撤消?如不撤,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在哪里?该如何工作?这种认识上存在的盲点和误区, 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部分财政所存在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现象。

2、年龄结构上不够合理。

全县财政所有人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上, 35岁以下的年青干部仅为1人, 占全体乡镇财政干部的1.2%, 35岁至45岁的40人, 占50%, 45岁到50岁25人, 占31.2%, 50岁以上的14人, 占17.5%。从1998年至今从未招进过公务员, 乡镇财政干部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趋势, 难以在新的环境下打开新的局面。

3、待遇偏低、个人成长空间受到制约。

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热情是高的, 但是仍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 最为突出的是, 干部轮岗、提拔、正常的工作调动仅能在乡镇财政之间进行, 能力再强也调不进县财政局机关, 因为他们是公务员身份、编制在乡镇, 人事部门不给办调动手续, 严重挫伤了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经济待遇偏低。他们绝大部分家在县城, 工作在乡镇, 最远的40多公里, 坐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 早出晚归, 家庭得不到照顾;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 与乡镇其它部门相比, 乡镇财政工作更繁重, 更难做, 年收入人均仅在2万多元, 其待遇与国税、地税、工商等条条部门相比差距较大。

4、人员偏少, 资金监管薄弱。

个别乡镇财政人员不足, 造成干部兼职较多, 难以做到会计、出纳相分离, 管理、监督相分离, 账户、印鉴相分离, 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 形成财政资金安全的潜在风险。

(二) 双重管理模式对乡镇财政所形成制约

目前, 丰县乡镇财政所编制隶属乡镇政府, 乡镇间人员调配和业务指导隶属县财政局, 这种双重领导模式让乡镇财政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受乡镇政府干扰较多, 没有自主权。

双重管理体制决定了乡镇财政所既要服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 也要按照县财政部门要求不打折扣, 既要接受县局的业务等综合考评, 又要接受乡镇的“公务员”考核, 乡镇财政所两个婆婆, 既要执行政策, 又要按照乡镇政府要求完成收支任务。乡镇领导只关心财政收入进度、排在全县的位次和支出数额, 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各项政策要求过问不多, 认识不足, 加大了乡镇财政工作的难度。

2、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 人员紧缺和装备落后已成为突出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 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 农户个人的基础数据要核实, 要全部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有的补贴要张榜公示, 发放前要逐户审核无误, 加上“村级经费”管理, 有的所还代管着其他单位的账务,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 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丰县乡镇财政所每个所只有3-5名工作人员, 承担的业务量很大, 仅各类涉农补贴就达40多项之多, 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这些人, 大部分都是1990年前进入财政队伍的, 年龄偏大, 家庭负担重, 业务知识跟不上时代要求, 有点力不从心。再一方面,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 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 例如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 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补贴清册, 网络费、电费, 计算机的纸张、墨粉消耗等, 而这些都是县镇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的。

3、乡镇财政所职能交叉错位, 独立性不高。

大部分乡镇财政所干部既要做财政业务工作, 又要应付乡镇中心工作, 如计划生育突击月等, 缺乏一定的专一性, 导致乡镇财政所在工作管理上出现了“越位”和“缺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乡镇财政所干部担心因未做好乡镇工作而影响考核晋级或下岗, 往往把乡镇中心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4、惠农资金监管难。

目前, 各级财政系统安排的支农项目资金, 乡镇财政已经参与监督管理, 但上级各部门安排的水利、道路、林业、农业等“条块”支农项目资金, 乡镇财政所很难参与监管, 往往是“看的见的管不着、管的着的看不见”, 导致很多涉农项目资金游离于镇财政监督之外, 使用效率不高。

(三) 现行镇财县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在乡镇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 经济落后的乡镇易于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增收的积极性。

在实行“镇财县管”后, 乡镇对这些债务偿还积极性不高, 同时对债权的清理不积极不主动, 尤其是县乡财政之间的债务, 如乡镇欠上级的往来款项, 农业开发有偿资金, 县级垫还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支农周转金等, 甚至有的有偿资金被乡镇收回后留作自用的乡有资金。长此以往, 县级财政将不堪重负。

2、与年终决算报表口径不一致的款项 (如扶贫资金、部门转

入的专项补助等) , 只能放在暂存款中直接收支, 导致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乡镇政府财务收支情况。

3、乡镇总预算会计撤掉后, 县国库科只设置一名总预算会计

代理乡镇记账, 只能准确记录县局与各乡镇的往来款, 未能对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管理和审查, 特别对一些暂存、暂付款项无法尽到监管责任, 远远不如原总预算会计记账准确、监管到位。

(四) 农业税的取消、“两税”的划转, 在收入功能弱化、收入结构变化的同时, 乡镇财政支出也在收缩, 支出功能也在弱化

前几年由于乡镇财政困难, 一大批乡镇财政入不敷出, 日益难以维持运转, 保证不了乡镇最基本的支出需要, 逐步影响到乡镇政府的运转和乡镇范围内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保障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上级不得不把一项项的支出职能上收。近几年教育经费上收、乡镇干部工资支出上收, 一个个的事业站所逐步改为垂直管理。按照公共财政理论, 受益范围在乡镇的公共产品应由乡镇一级提供。乡镇支出职能的不断上收, 无疑弱化了乡镇财政功能, 影响了乡镇范围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也带来了运行成本的增加。改革后乡镇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每调拨一笔资金, 就要派人往返于县乡之间, 一个星期要来回好几趟, 票据安全、差旅费用等问题开始凸显。单位每用一笔资金, 均要有人往返于县乡之间, 有时一天还办不成事, 有些不该配备车辆的单位如学校等, 还专门配置了车辆, 长此以往, 仅差旅费一项, 单位就不堪重负。

(五) 职能交叉错位

主要表现在乡镇财税机构不配套。现行的乡镇财政与税务机构设置与管理不同, 财政所按行政区划设置, 国、地税按经济区划设置, 财政实行横向管理, 国、地税实行垂直管理, 当地财政所既不管当地国、地税部门的人员, 又不管财、物, 却担负着地方财政收入组织协调任务, 责、权、利脱节, 加大了协调和组织收入的难度。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 重新定位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机构性质, 明确乡镇财政人员身份。

建议省财政厅协同省编办、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向省委、省政府努力争取, 出台针对乡镇财政所管理职能、机构性质, 乡镇财政人员身份、待遇以及任用提拔的规范性文件。撤除乡镇财政与县财政的壁垒, 畅通县乡人才流动渠道。

1、明确乡镇财政所为行政单位性质, 可根据乡镇规模明确乡

镇财政所人员编制数额, 一般以6-8人为宜, 明确乡镇财政人员为公务员 (丰县现行乡镇财政人员均是公务员) , 享受行政单位、公务员所有的权益和待遇。

2、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职能。

只有顺利实现职能转变, 乡镇财政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乡镇财政干部才能履行职责, 更好地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从建设农村公共财政看, 今后乡镇财政的职能应可概括为服务、管理和监督三方面。服务即是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 以农为本, 服务农民, 服务农村;管理和监督即是管好财政支农资金, 管好乡镇和村级财政财务, 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具体来看, 乡镇财政职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二是负责支农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监督管理使用;三是管理监督政府预算单位收支;四是负责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五是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六是负责农村低保资金发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收取和管理;七是负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资金、奖补资金的收取和管理;八是负责提供财税政策咨询服务, 及时向上级提供政策建议。认真履行上述职能, 乡镇财政不是要削弱而是必须加强。

在这里, 特别要建议一点, 由于乡镇财政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其职能分工均未细化, 不可能与省、县财政业务部门形成业务对口。因此, 省、县财政的业务部门如预算、农业、经建、社保等主要涉农部门要主动加强协调, 搞好配合, 尤其要与同级基层财政管理部门多沟通交流, 整合内部资源, 减少内部损耗, 在涉及“三农”资金、政策、项目上, 严格做到“一个口子”对下, 这样既能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率, 更为重要是, 可以实现上下财政管理的统一, 避免财政职能人为分割, 促进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3、将乡镇财政所上划县财政局垂直管理, 也是2005年全省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时省厅的明确要求, 最好能够像国地税、工商等部门那样, 将县乡财政上划省厅垂直管理, 这样能更好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排除地方干扰, 杜绝虚收虚支现象, 确保财政收入、支出的真实性, 促使县乡财政良性循环, 确保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根据新时期乡镇财政建设的需求, 乡镇财政所一般应设置所长、总预算会计、支付服务中心会计、出纳会计、涉农补贴专管员、项目专管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财政所下设乡镇财政支付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乡镇各行政事业单位除工资外日常经费的支付与核算 (应包括乡镇政府、教育、卫生等所有单位) , 负责财政涉农补贴、村级三项资金、支农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管理, 负责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工作;负责村干部、五保户人数的调查核实工作;负责项目支出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 将上收的乡镇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除工资以外的日

常经费下放给乡镇财政, 既符合公共财政“受益范围在乡镇的公共产品应由乡镇一级提供”这一理论, 又节约了行政运行成本, 强化了乡镇财政的职能。

(三) 安排乡镇财政建设专项转移支付, 加大对基层财政所投入, 改善办公环境, 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四) 整合惠农政策, 降低惠农政策落实成本。

现行政策, 省级涉农补贴补助、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达200余种, 具体到某一乡镇的项目也有数十近百, 而且项目数、金额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建议通过专家研究论证, 合并部分同类项, 减少乡镇财政所在落实过程中的工作量和难度, 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五) 加强基层财政人员培训学习。

各级预算要加大干部人事教育资金支持力度, 省级财政确保乡镇财政所长、县级财政确保乡镇一般财政干部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一次以上。各级财政出台鼓励政策, 通过自学、参赛、参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能力。

乡镇财政是提供“三农”公共服务的终端, 是乡镇政府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最基层的组织保障。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改革的思路处理改革中的矛盾,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上级与下级、政府与财政、工作与待遇、眼前与未来、可能与可行等各方情况, 合理确定近期与远景目标, 在理论论证与实际可操作之间探索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尊重基层财政人员合理需求, 以现代团队管理理念、公共财政管理理念重新构架基层财政人员管理体制、机制, 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协作意识强、大局观念重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基层财政队伍。

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 是国家财政的基石, 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多年以来, 乡镇财政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地方税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 直接影响着上级财政政策的落实。为此, 笔者对乡镇财政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上一篇:2022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主持词下一篇:陶渊明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