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

2024-04-10

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精选16篇)

篇1: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

申请人:张某某,男,汉族,1967年11月15日生,住XX市某某区某某镇某某村XX7号。

被申请人:陈某某,男,汉族,1961年12月13日生,住XX市某某路某某小区1号楼1单元213室。

请求事项:

1、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责令被申请人履行(20XX)咸民终字第00000号民事判决书的内容;

2、本案执行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张某某与被申请人陈某某因排除妨害纠纷一案,业经XX市某某区人民法院于20XX年8月21日作出(20XX)咸秦民初字第0000号民事判决书,判令被申请人陈某某搬离申请人张某某所有的位于秦都区某某路某某市场西楼3号房屋,并一次性支付申请人损失费6000元整。后因被申请人不服一审判决,向XX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XX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XX年11月30日作出(20XX)咸民终字第00000号民事判决书,依法维持了一审判决。该判决现已生效,但被申请人仍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无奈,申请人现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12条之规定,特向贵院申请予以强制执行。

此致

XX市某某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XXX

二〇一X年十月二十日

篇2: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

被申请人:

请求事项

1、请求执行两被申请人的连带债务金额27000元;

2、请求两被申请人连带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408.24元和法院的受理费用475元;全部费用共计27883.24元。

事实与理由: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民间借货纠纷一案,二七区法院侯寨乡法庭公开审理后,于20xx年8月3日作出(20xx)二七民一初字第2585号判决,现该判决书已于9月20日生效,但两被申请人拒绝执行判决。为此, 特请求人民法院给予强制执行。

此致

XX市二七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 月 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申请书格式模板

2.各类申请书格式模板

篇3: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执行程序的开始有两种形式, 即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债权人是否申请执行, 由当事人自行处分, 故执行程序的启动以申请执行为原则, 以法院依职权开始执行的移送执行为例外。

一、我国关于申请执行期限的立法现状

关于申请执行期限制度, 我国的原《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 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 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前款规定的期间, 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 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而2007年修改后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 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 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 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 从法律文书生效起计算。”

从这次法律条文的修改, 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区别:一是统一适用期限标准, 不再区别主体。为了能够让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当事人在有效时间行驶主张权利, 立案运用了针对不同的自然人法人, 即民事主体, 采用不同期间的标准, 对民事主体进行督促。因为这一规定对不同的法人和当事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当事人采用不相同的申请执行期间标准, 不仅不符合市场主体平等的市场经济原则, 又不符合我国民事主体平等的原则, 所以当规定推出的时候, 就受到了很多专家及学者的强烈反对。第二, 关于申请执行期限的改变比较适用我国民法通则, 因为将原来不变期间的申请执行期限改为可变期间, 在诉讼时效期间, 申请执行期可以从中停止, 或者间歇执行, 这就让申请执行期间有效延长, 因为以往申请执行期限不长, 债权人很容易就会错过申请执行期限而失权, “赢了官司赔了钱”, 不利于保护执行债权。这是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的严重欠缺, 使不少债权人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我国关于申请执行期限的司法实践

尽管2007年新颁布《民事诉讼法》已对当事人申请执行期限做出了修改, 但是因为1998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第十八条中规定:“ (3) ……人民法院对符合上述条件的申请, 应当在七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 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并且该规定现在仍然有效, 导致我国众多法院据此依然由立案部门依职权主动适用审查两年的申请期限。这对于当事人的权利保护是非常不利的。但是, 也有一些法院是适用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来对待申请执行期限, 即法院不主动审查及释明, 而是由当事人提出时效抗辩后再进行审查。

据此, 就产生了司法实践的不统一性, 各地做法不一。对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而言, 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不一致性将是巨大的困难。因此, 我们就有必要从实践出发, 来探讨申请执行期限问题的性质及立法本意, 从而统一认识, 统一司法实践操作, 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奉献绵薄之力。

三、境外申请执行期限制度的立法现状

执行债权和诉讼中的权利在大陆法系中都被认为是民法上的请求权, 其权利主张被一体看待, 用于消灭时效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对于执行债权的确认时间要比诉讼中意见不一致的债权的消灭时效期间要长很多, 因为前者已经被有权进行确认, 不存在争议。如果在一定期间内, 债权人不去行使权力, 那债权人的权利就自行消灭。对债权的保护在大陆法系国家 (地区) 一般给予比较长的时效期间, 在《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当中, 就规定了三十年的普通消灭时效期间, 在《日本民法典》中也规定了10年和20年两种。我国台湾地区规定为15年。当消灭时效不足五年时, 在实体法规中就会将其延长至五年。消灭时效长, 就避免了执行债权人因为时效届满丧失强制执行的权利。

四、申请执行期限的性质探讨

在民法上, 诉讼时效和期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 是指对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权利人将失去自身胜诉权的法律制度。诉讼期限是从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和中止的时间, 包括期日和期间。从法律意义上讲, 当诉讼时效到期后, 胜诉权就归于消灭。制定这一制度就是通过督促权利人行使自己的法律权力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而期限与时效的意义不同, 它规定的内容与种类很多, 用于确知和确定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消灭和持续的时间, 其包含的内容有确定民事主体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方面的, 有的是确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的, 从外延上来说, 法律期限包含法律时效的范围。那么, 申请执行期限的性质具体该如何界定呢?

(一) 理论的探讨

关于我国申请执行期限的性质界定,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实践上, 都具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经过调查研究后笔者发现, 我国申请执行期限的性质与执行期限届满后的法律效力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学术界对于后者存在四种不同的学说:

第一种, 实体权利消灭说。

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实体权利消灭说是指权利人在期间届满其实权权力就会归于消灭。

第二种, 诉权消灭说。

该种学说认为, 申请执行期间届满, 实体权利依然存在, 只是其诉权归于消灭。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为法国。

第三种学说, 胜诉权消灭说。

该种学说认为, 申请执行期间届满, 诉权和实体权利都不会消灭, 仅仅只是权利人受法院保护的权利归于消灭, 其诉讼请求将不会得到支持。即消灭胜诉权而不是起诉权, 权利人的权利变成自然权利。我国的《民法通则》采用此种学说。

第四种, 抗辩权发生说。

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德国, 它们认为, 义务人在申请执行期间届满时, 就会拥有抗辩权, 其实体权利和诉讼权依然存在, 这种说法受到大多数学者赞同。

抗辩权发生说更加具有合理性。理由如下:第一, 该学说更为符合国际法学潮流, 更容易融入世界大法学,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第二, 该学说更加符合申请执行期间制度的立案宗旨。它设立的目的就是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实现债权, 避免被执行人长期处于被执行的不利局面, 以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性。第三, 该学说符合私法自治精神。申请执行期限届满以后, 必须由抗辩权人针对权利人的请求提出, 如果抗辩权人不主动进行抗辩, 抗辩权人以外的人包括法院不得主动进行适用, 应当视为抗辩权人对自己权利的放弃。

因此, 申请执行期间的概念就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 权利人没有行驶法律赋予的权利, 义务就相应行驶拒绝履行抗辩权, 根据这种行动, 人民法庭就不能行驶强制执行的权利让在文字规定的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制度。

(二) 实践探讨

我们国家修订前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是指法院在立案时行使职权在不变期限时主动审查。申请执行期间在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其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即是否由除斥期间变为时效期间?目前, 在我国司法中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产生于实践过程中:一是将申请执行期限与原来的申请执行期限一样, 都由法院在立案时进行主动审查, 成为申请执行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如果超出期限, 将不会被授理。二是申请执行期限不再由法庭立案部门审查, 而是由法庭执行部门来审查, 如果超出期限, 执行部门也不会受理, 而会驳回申请。三是立案部门和执行部门都不再进行审查, 如果被执行人对执行期限存在不同的意见, 再由执行部门启动审查, 如果异议成立, 执行部门就会驳回申请, 如果异议不成立, 就会驳回时异议。如果被执行人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提出任何不同意见, 整个案件将会依法继续进行。

通过笔者参与法院执行立案工作的实践看, 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将申请执行期限适用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 可称之为“执行时效”。所谓“执行时效”, 是指对生效法律文书中所确认的执行债权进行保护。在明确了以上观点之后, 再反观本文开篇之案例,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法院立案部门应当受理申请人的执行申请, 并且及时移送执行部门。在执行中, 只要被申请人不提出执行期限届满异议, 即使不写“承诺书” (也就是说承诺书已无关紧要) , 立案程序、执行程序都会正常进行。

更进一步探讨, 笔者认为, 新申请执行期间在性质上已经完全不同于旧的申请执行期限, 其性质上更接近于“诉讼时效”, 亦可称之为“执行时效”。即新申请执行期间是一个时效期间, 属于“诉讼时效之一种”。既然认定新申请执行期限是一个时效期间, 性质上等同于诉讼时效, 那么其法律适用也应等同于诉讼时效。目前, 诉讼时效制度在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形成了统一看法:抗辩权发生主义需要诉讼时效制度来协调。被告是否提出抗辩决定了法院是否审查时效问题。这种诉讼时效制度能够实现民事诉讼中私法自治原则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落实。

我国《民事诉讼法》过去在规定申请执行期限时没有将消灭时效运用行强制执行程序, 只是在诉讼时效之外作了规定。该期限不仅远短于《民法通则》规定的两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而且不能像诉讼时效那样可以中止、中断, 容易导致债权人错过申请执行期限而失权, “赢了官司赔了钱”, 不利于保护执行债权。这次修改《民事诉讼法》, 立法者明确规定了申请执行时效制度, 执行时效不再有法定不变期间, 而是诉讼时效之一种, 从而在立法中真正贯彻了保护民事权利的精神。

根据上面的论述,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情况, 我认为应该把当事人申请执行期限与“执行时效”意义等同, 它能够很好地协调诉讼时效抗辩权发生主义的相关规定, 与<民法通则>比较适用。坚持与时俱进, 不再机械的适用1998年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中的规定。将申请执行期间的适用选择权交给当事人, 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在私法领域的意思自治。

五、对我国申请执行期限制度的立法展望和完善建议

我国2007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对申请执行期限制度的做出了修改, 这对于督促权利人尽快行使权利, 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充分保护权利当事人救济权的实现,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修改使得申请执行期限与民法的诉讼时效制度前后呼应, 完善了我国的民事理论体系, 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此次修改对申请执行期限的规定比较笼统, 没有对其中止中断的具体情形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做出规定, 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对其内涵、性质及立法例的选择等存在诸多争议。因此, 立法者有必要根据相关法学理论对申请执行期间的上述问题再思考, 做出更为详尽完善的规定。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1.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第215条, 将申请执行期限明确定性为“执行时效”, 适用《民法通则》中有关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2.适当延长两年的申请执行期限, 可以延长为五年或者十年, 给当事人更为周密的权利保障, 使其充分行使意思自治。

3.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 (也可包括其他有权解释) 来进一步明确对申请执行期限有关中止中断的具体情形及相关的配套制度, 使其更具有司法操作性。

4.亦可将申请执行期限定性为除斥期间, 但是要将该期间设定的足够长, 如参照《法国民法典》的三十年, 或者《德国民法典》的二十年。以使执行债权人不会担心因时效届满而丧失请求强制执行的权利。此种意见的第一大优点在于它的确定性, 简单明了, 容易计算, 法院很容易查清其起算点和届满时间, 有利于案件的及时受理和执行;第二大优点是我国社会非常熟悉这一制度, 从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适用的方便性考虑, 如果通过小修小补可以解决问题, 就没有必要非得完全推翻原来的制度, 引入一个相对复杂和陌生的制度。

摘要:当事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期限制度是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启动法院执行权的必要条件。不仅关乎案件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也涉及法院执行权的行使。因此, 对这一制度的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并对我国法院的司法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执行期限,依职权,胜诉权,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6:118.

[2]邵明.民事诉讼法法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327-329.

篇4: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

我与丈夫张某是经人介绍走到一起的,几年后感情便出了问题,另有所爱的丈夫提出了离婚。维持没有感情的婚姻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同意离婚。我们协商,孩子归我,他出抚养费;房子归我,他搬出去。协商好后,我们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然而,写在离婚协议里的条款,张某一项都不执行。离婚半年了,张某一分钱的抚养费都没给过。请问:这种情况下,我能请法院强制执行离婚协议吗?

答:

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法律对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仅限于以下几类: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仲裁机构的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据行政法规作出的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决定。凡不在前述列举范围内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都无权介入执行。

篇5: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

申请人:有限公司

现住所地:法厅。

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职员,电话

被执行人:有限公司

住所地:号

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申请事项:

请贵院立即采取强制措施执行生效判决书。AA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对AA进行罚款,对AA法定代表人进行拘留。

事实及理由:

因申请人与AA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贵院作出号民事判决书,20年月日终字第二审民事判决书:“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贵院一审判决书已生效。因AA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申请人2011年日向贵院要求强制执行,贵院受理执行申请。申请人每周数次电话向承办法官催办案件。

申请人因AA拖欠款项,为此也欠下大批债务,前期员工工资系借款垫付,仍有部分员工工资及业务提成尚未结清,目前公司无法运行,股东们上有老下有小,下岗后自找出路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同时也为孝敬老人抚养孩子。但现在每个家庭都面临矛盾,并随时升级,如执行继续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而AA在执行期间,有巨额的资金流动,申请人也是口头或书面多次向承办法官反映。

申请人认为,生效法律文书能得到执行,是法律的荣耀。否则,判决书的尊严受损,法律人的荣耀受损,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特此向各级领导反映,恳请主持公道!

此 致

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二〇一一年日

附:

十二、对妨害执行行为的强制措施的适用

97.对必须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的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拘传。

100.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有下列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妨害执行行为之一的,人民

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处理:

(1)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向人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财产的;

(2)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转移被执行人财产的;

(3)故意撕毁人民法院执行公告、封条的;

(4)伪造、隐藏、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

(5)指使、贿买、胁迫他人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问题作伪证的;(6)妨碍人民法院依法搜查的;

(7)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执行的;

(8)哄闹、冲击执行现场的;

(9)对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或协助执行人员进行侮辱、诽谤、诬陷、围攻、威胁、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10)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和执行公务证件的;

(原102条)第一百零四条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篇6: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

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强制执行)

申请人:(基本情况)被申请人:(同上)请求事项:

强制执行ΧΧ市ΧΧ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事实和理由:

(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及有关行政部门所作的行政处罚,以及执行结果等)……

鉴于上述情况,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及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特申请贵院依法强制执行。此致

ΧΧ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7:执行申请书-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请执行人XXX,男,汉族,出生年月日,户籍所在地XX。

被执行人(被告信息)。

申请请求

请求贵院依法强制执行:

一、被执行人向申请执行人支付。

二、被执行人向申请人支付本案案件受理费

上述两项合计

元,以及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事实和理由

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

纠纷一案,已经贵院(案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并已发生法律效力,但被执行人却未按该生效判决履行义务,至今分文未履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先申请执行人依法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予以强制执行。

此致

XX市XX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8:强制执行申请书的格式要求

第一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案件, 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决定管辖法院。

[解读]本条是关于作出征收决定的人民政府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管辖问题的规定。

征收具有强制性, 表现在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该决定具有执行力, 当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义务时, 作出该决定的政府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政府所在地、被征收人户籍地和被征收房屋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防止法院之间推诿扯皮, 必须明确征收非诉执行的管辖法院, 实现责权统一。鉴于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若干解释》) 第89条规定,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 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 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执行确有困难的, 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 也可以决定由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征收执行规定》第1条规定征收的非诉执行原则上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符合《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专属管辖原则。考虑到基层法院在人财物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现状, 征收拆迁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于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很难进行公正的司法审查。征收的非诉执行管辖法院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决定, 其中包括高级法院作出规定提级管辖和异地管辖, 防止管辖法院在审查中不负责任, 从制度上对法院和政府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

第二条申请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除提供《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及附具材料外, 还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 征收补偿决定及相关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二) 征收补偿决定送达凭证、催告情况及房屋被征收人、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三)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材料;

(四) 申请强制执行的房屋状况;

(五) 被执行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及与强制执行相关的财产状况等具体情况;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机关负责人签名, 加盖申请机关印章, 并注明日期。

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应当提供的材料及申请期限的规定。

征收补偿决定应当包含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即唇齿关系, 被征收人拒不履行义务, 政府依法申请法院强制实现行政行为。同时,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必须审查行政相对人权利落实情况。人民法院审理 (包括审查) 行政行为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为此, 需提供一些必要材料。综合上述内容, 《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 向人民申请强制执行, 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 执行申请书。人民法院应当坚持“不告不理”的原则, 政府未依法定程序, 法院不宜主动采取强制性手段介入政府的“中心工作”, 政府不应把法院看成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政府和法院享有同等的宪法地位。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机关负责人签名, 加盖申请机关印章, 并注明日期。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若干解释》第88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政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应当在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申请。

(二) 专户存储账户和补偿金额。先补偿后拆迁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一个亮点, 申请强制执行时, 必须按照市场评估价及补偿安置方案的规定, 准备足够的补偿金。

(三) 产权调换房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 征收时必须满足被征收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的选择权, 在提供足额补偿资金的同时, 还需提供符合补偿方案或者“公平补偿”原则条件的产权调换的房屋。产权调换房屋应当符合“就近安置”和“等价有偿”原则。

(四) 周转房。如果属于“回迁”的期房安置, 还需要提供周转用房, 确保被征收人不至于流落街头, 以体现民生保障原则。

(五) 征收补偿决定。征收补偿决定是法院据以强制执行的依据和法律文书, 是征收中核心的法律行为。

(六) 相关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包括:1.《征收与补偿安置方案》30天征求意见材料;2.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材料;3.征收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4.入户调查情况和评估报告;5.住房保障的有关材料;6.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7.无照房屋的调查、认定和处理情况;8.“住改非”的有关材料;9.营业执照、纳税情况核实的有关材料。

(七) 征收补偿决定送达凭证、催告情况及房屋被征收人、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没有送达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但是在实践中, 被征收人躲藏或者拒不签收法律文件, 让征收工作人员很无奈。公证 (见证) 留置送达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4条规定, 政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 应当催告被征收人搬迁。

(八)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材料。征收强制执行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就征收补偿决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前, 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精确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估,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为有效预防、避免、控制群体性事件、自焚等自杀事件、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事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包括:1.反对旧城区改造的被征收人;2.住房困难户;3.相邻权受到建设项目影响的人;4.被征收房屋的抵押权人;5.被征收房屋的承租人;6.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权人与经租人;7.被征收房屋的出售人与买受人。对社会稳定风险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群众反映强烈, 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 评估为A级;群众反映较大, 可能引发一般群体性事件的, 评估为B级;部分群众意见有分歧的, 可能引发个体矛盾纠纷的, 评估为C级。评估为A级和B级的, 评估主体要制定化解风险的工作预案。

(九) 申请强制执行的房屋状况。被执行房屋是否影响公共利益实现, 是否存在天然气、水电影响强制执行, 强制拆迁是否违反比例原则等。

(十) 被执行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及与强制执行相关的财产状况等具体情况。与被执行房屋是否存在所有权关系、共有权关系、抵押权关系、承租权关系、继承权关系、相邻权关系。

第三条人民法院认为强制执行的申请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齐全的, 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立案受理, 并通知申请机关;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材料不全的应当限期补正, 并在最终补正的材料提供后五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补正材料的, 裁定不予受理。

申请机关对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强制执行立案为形式要件审查及对不予受理裁定救济的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56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 应当在五日内受理”。根据法院“立、审、执”分离原则, 非诉执行包括立案庭立案阶段、行政审判庭审查阶段和执行局执行阶段。立案庭立案阶段的审查标准为形式要件审查, 行政审判庭审查阶段为明显重大排除标准, 执行局执行阶段为形式要件标准。具备《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要件的, 立案庭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立案受理, 并通知申请机关;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材料不全的应当限期补正, 并在最终补正的材料提供后五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补正材料的, 裁定不予受理。

《征收执行规定》第3条第2款重申了《行政强制法》的规定, 是对行政强制法的彻底贯彻。人民政府对不予受理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对受理法院是一种监督, 也防止上级法院久拖不决, 兼顾了公正与效率。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解读]本条是关于房屋征收非诉审查期限的规定。

作出是否准予执行裁定应当区分两种不同情形:1.具备法定执行条件的,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7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体现了人民法院支持合法的行政行为, 兼顾公正、注重效率的原则;2.不具备法定执行条件的,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不予执行裁定。关于审理期限延期问题, 《行政诉讼法》第57条规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征收执行规定》第4条将审理延期的规定推而广之应用于征收非诉审查期限的延期, 是一种创新, 具有积极意义。在人民法院作出不予执行裁定之前, 政府可以完善征收程序、补充征收材料、通过非强制程序解决搬迁问题, 政府有实现行政目标的余地。但是, 《征收执行规定》第4条却忽略了《行政强制法》第57条和第58条规定的区别, “一刀切”地规定三十日作出裁定, 似存遗憾。

第五条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 可以根据需要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组织听证或者进行现场调查。

[解读]本条是关于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规定。

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 需要根据《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提交一些材料, 对于材料的真实性, 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 可以根据需要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组织听证或者进行现场调查。通过上述职权活动, 人民法院可以审查征收补偿决定是否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是否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是否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是否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是否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是否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是否存在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也可以在审查期间, 做执行和解工作, 通过非强制的方法实现政府的行政目标, 符合和谐社会要求。

第六条征收补偿决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三) 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 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

(四) 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

(五)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

(六) 超越职权;

(七)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予执行的, 应当说明理由, 并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

[解读]本条是关于人民法院不予执行情形的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2条第2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根据《征收条例》的规定, 在征收方案既定的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的, 征收部门提请政府依法作出补偿决定。根据《行政强制法》第34条的规定, 人民政府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后, 被征收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法定的起诉期限内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又不搬迁的, 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对该补偿决定进行司法审查, 其标准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进行: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三) 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此乃称为明显重大违法排除审查标准。对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有形式审查、明显重大违法排除审查与合法性审查。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 下级服从上级决定了下级对上级的审查系形式审查;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决定了不具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的审查系形式审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行政诉讼的审查系合法性审查即实质审查。为了便于理解, 笔者将行政行为区分为无效行政行为、可撤销行政行为和合法行政行为。无效行政行为在三种标准的审查中都应否定其效力;可撤销行政行为在诉讼审查中必须撤销或确认违法, 在非诉审查中维护其效力;合法行为在三种标准的审查中都应当维护其效力。根据《征收执行规定》第6条规定, 下列情形属于明显重大违法: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根据《征收条例》的规定, 作出征收决定应当具备七个要件:1.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2.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天;3.旧城改造多数人反对的, 应当进行听证;4.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5.属于公共利益;6.遵循公平补偿原则;7.具有足够的专项补偿资金;8.满足被征收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选择权;9.在征收方案规定的期限内无法达成协议才能作出征收补偿决定。不具备上述证据材料, 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就属于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征收补偿决定的做出应当依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其下位法的规定, 不能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以及其他与《征收条例》规定相违背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 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 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公平补偿原则包括纵向不低于市场评估价, 横向被征收人之间不存在厚此薄彼。对社会保障家庭的被征收人保障了基本居住条件, 保障符合产业政策的被征收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

(四) 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征收条例》第8条对公共利益界定做出了明确规定。不符合公共利益的项目不能动用征收权, 打着公共利益旗号进行征收的, 人民法院不予强制执行。

(五)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法律通过把规则程序化, 可以使国家及其权力行使机关的行为合法化, 从而有效地进行社会控制。“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公正合理行使的规范体系, 其巨大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至今为止, 中国的行政程序法尚未出台, 只是在单行的行政法中对程序进行规定。法律意义上的程序正当, 通常又译为“正当法律程序”或“正当程序”, 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将会导致行政行为违法。我国房屋征收补偿的正当程序包括:1.征求意见公告, 组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政府常务会议讨论;2.依法评估;3.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收决定公告;4.协商补偿;5.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征收的细化工作程序大约有几十个步骤, 其中许多并非法定程序。

(六) 超越职权。征收补偿决定由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辖区属地原则依法作出, 包括区政府、旗政府、自治州政府。除此之外, 开发区管委会、乡镇政府、征收部门无权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七)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第七条申请机关对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裁定。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机关对不准予执行裁定救济的规定。

本条是对《行政强制法》第58条第2款规定的重申, 该款规定:“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法院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通过向上级法院申请行政复议行使救济权。被执行人在起诉期限届满后丧失刚性救济权, 只是在法院审查听证中享有陈述和辩解的权利。通过复议权的行使, 对防止受理法院推诿、不作为是一有效制衡和监督。

第八条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 应当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 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申请机关依法采取必要措施, 保障征收与补偿活动顺利实施。

[解读]本条是关于人民法院准予执行裁定送达及建议的规定。

不属于《征收执行规定》第6条规定情形的,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五日内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在五日内将执行裁定送达给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征收的实际情况, 向申请强制执行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司法建议, 确保征收目标顺利实现及补偿中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例如, 哈尔滨某征收项目中有11户“钉子户”, 针对其中的4户国有土地上房屋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而后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 法院在执行中发现有两户存在上千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和5户集体土地上房屋尚未协商搬迁, 法院于是建议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 对违法建筑进行处罚, 责令限期拆除, 而后依法申请政府强制执行;建议按照《土地管理法》第65条规定, 村委会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 收回土地使用权, 而后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条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 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解读]本条是关于裁执分离的规定。

2011年5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法明传[2011]327号明传通知《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 (下称“紧急通知”) 规定:“鉴于目前有关征地拆迁的具体强制执行模式尚待有关国家机关协商后确定, 各级人民法院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 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凡涉及征地拆迁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 必须事前向地方党委报告, 并在党委统一领导、协调和政府的配合下进行。同时, 积极探索‘裁执分离’即由法院审查、政府组织实施的模式, 以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政治、资源和手段优势, 共同为有效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环境”。制定该“紧急通知”时, 正赶上《行政强制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理通过的前夕, 本以为最高立法机关能够采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执分离的立法建议, 遗憾的是并未如此。最高人民法院考虑到征收的强制执行难度很大而许多法院的执行力量非常有限, 难以担此重任, 于是规定由法院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由政府强制执行。事实上完全实行裁执分离并非上策,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作出执行裁定后,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的, 视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 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进行司法拘留。辽宁省昌图县人民法院率先尝试此方法效果显著。通过司法拘留这一强制执行措施的威慑力达到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的目的, 比起政府组织现场强制拆除效果好、风险小、成本低, 值得推广。

第十条《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房屋拆迁裁决的, 参照本规定第九条精神办理。

[解读]本条是关于拆迁裁决强制执行的规定。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但是, 此前已经颁发拆迁许可证的拆迁项目, 仍然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办理, 拒不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 由拆迁管理部门作出补偿安置裁决, 被拆迁人拒不搬迁的, 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参照《征收执行规定》办理。

在广义的“拆迁”工作中, 还包括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违法建筑的拆除。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条规定, 国土部门作出“责令限期交回土地决定”;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5条规定, 县级政府作出“收回土地决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6条规定, 规划执法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上述具体行政行为都具有执行力, 作出的机关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所作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 按本规定执行。

[解读]本条是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其他司法解释与本司法解释效力关系的规定。

《若干解释》第88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本规定的申请期限为3个月, 缩短了申请期限, 值得政府重视。

“紧急通知”第5条规定“凡涉及征地拆迁的强制执行案件, 相关法院在执行前必须报上一级法院同意后方可实施”。部分地方法院迫于信访的压力, 对于正当合法的征收强制执行申请也不受理, 以需上级法院同意为由进行推诿和“打太极”, 本规定是对“紧急通知”部分内容的纠正。

篇9:强制执行申请书

法定代理人:女,xx岁,x族,xx省xx县人,xx县xx公司员工,现住址同上。

被申请人:男,xx岁,x族,xx省xx县人,xx县xx厂工人,现住xx县xx路xx号。

请求事项: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因增加抚养费一案业经xx县人民法院于xx年xx月xx日作出(19xx)x字第xx号民事判决,被申请人拒不遵照判决履行给付义务。为此,特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事实与理由:(应祥述,此略。)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篇10:强制执行申请书

息人口计生征告知字[]第号

申请执行人: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性别职务住址:被申请执行人:、住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被申请执行人因违反《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三十一条的规定,申请人于年月日作出息人口计生征决字[]第号《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决定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万仟佰拾元,并于年月日送达被申请执行人。现征收决定已发生法律效力,被申请人拒不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和《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六十六条之规定,特申请你院依法强制执行。

此致

息烽县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人:息烽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盖章)

法定代表人:(盖章)年月日 附:

1、申请书副本份,2、有关材料份页

篇11: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女:X年X月X日,地址:,身份证号:被申请人:姓名,女:X年X月X日,地址:,身份证号: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XX纠纷一案,经XX人民法院作出

【2013】X字第X号判决,现被申请人拒不遵照生效判决履行。为此,特申请贵院给予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请求

一、请求法院执行被申请人应支付的下X款人民币X元(X拾万X仟X拾X元)。

二、请求法院执行被申请人应支付申请人的一审诉讼 费用X元(X仟X佰X拾元)。

三、请求法院执行被申请人未在履行期支付X款X元的迟延履行的债务利息X元

四、被申请人支付本案执行费用。

事实与理由

X年X月,被申请人X拖欠申请人X欠款X元,由于被申请人一直未支付,故申请人向X提起民事诉讼,该院于X年X月X日审理后,于X年X月X日作出【201X】X字第X号判决,判决内容如下:被告X于本院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X日内X支付欠款人民币X元以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X元,同时,如义务人未按本判决确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的义

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一审判决后,被申请人提起上诉,X年X月X日,X人民法院作出【201X】第X号判决,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故申请人特申请贵院予以强制执行。

此致

X人民法院

篇12:对商标的诉讼保全和强制执行

一、对商标进行诉讼保全应当具备的条件

(1) 该商标应当是有效的商标。有效商标是指在有效期内或尚在宽展期内的已注册的商标, 所谓有效期内是指自商标局核准商标注册之日起10年为商标的有效期, 所谓商标的宽展期是指商标有效期满之日起6个月内为商标的宽展期, 宽展期内, 商标的所有人可以申请商标续展。

未注册的商标、或被异议的商标、或正在异议复审、或正在驳回复审裁定过程中的商标, 都不能作为采取保全措施对象的有效商标。

(2) 该商标还应当是可以依法转让的商标。被保全的商标必须是可以依法转让的商标。有的商标不能依法转让, 如集体商标 (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 专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 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因其主体的特殊性, 集体商标一般不得转让。) 、原产地证明商标 (原产地证明商标是证明性商标的一种类型, 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的标志。原产地证明商标是一种地理标识, 是特定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的标志。它可以是国家名称及不会引起误认的行政区划名称和地区、地域名称, 用于标示该地的商品或者服务质量或特征或主要是由该地理环境所致。原产地证明商标一般也不得转让。) , 不能依法转让的商标不能作为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的对象。

(3) 对该商标实施诉讼保全时, 须对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一并进行查封保全。按照《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注册商标专用权移转的,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应当一并移转;未一并移转的, 由商标局通知其限期改正;期满不改正的, 视为放弃该移转注册商标的申请, 商标局应当面通知申请人。因此法院在裁定查封注册商标时, 应裁定将相同或近似商标一并查封。对于未裁定将相同或近似商标一并查封的, 商标局将不予协助执行。法院在执行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原则, 对注册商标及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相同和近似的商标一并进行评估、拍卖、变卖等, 并在采取执行措施时, 裁定将相同或近似注册商标一并予以执行。商标局在接到法院有关转让注册商标的裁定时, 如发现无上述内容, 可以告知执行法院, 由执行法院补充裁定后再协助执行。

(4) 该商标未被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也就是说商标不得被重复保全或者是轮候查封。但是, 因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实践后果, 下面将进一步作阐述。

二、对商标进行保全和执行的法律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进行财产保全的解释》 (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第一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 需要对注册商标权进行保全的, 应当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载明要求商标局协助保全的注册商标的名称、注册人、注册证号码、保全期限以及协助执行保全的内容, 包括禁止转让、注销注册商标、变更注册事项和办理商标权质押登记等事项。商标局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 应当予以办理商标保全 (人民法院采取的财产保全、查封、冻结三个概念在层次和外延上有较大差别, 但具体对商标权而言, 三者在实践中可以通用) 。

《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的商标权利限制包括:禁止转让、禁止注销、禁止变更注册事项、禁止办理商标权质押登记。

1、禁止转让是指商标局将商标数据库中的法院要求查封的商标进行加注冻结, 对申请人提交的转让申请不予核准。

2、禁止注销是指禁止商标注册人自行申请注销, 包括全部注销和部分注销。

3、禁止变更注册事项包括变更注册人名义、变更注册人地址、变更注册人名义及地址、变更商标代理人、删减商品/服务项目等事项。

4、禁止办理商标权质押登记, 由于商标权质押登记后享有优先受偿权, 如其质押价值等于或超过商标价值, 最后的强制执行将毫无意义, 因此也在禁止之列。

(一) 关于不得重复查封

由于商标权作为无形财产具有不可分割性, 为避免重复查封, (司法解释) 第三条对此作出了规定, 这也是对查封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关于这一点争议最大, 各个法院对此条规定的理解和使用有不同看法, 因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1、某些法院认为, 已保全的商标具有高于在先法院的案件标的额的价值, 他们只是保全注册商标权价值的剩余部分, 不属于重复进行保全, 坚持要商标局接受其送达的《协助执行通知书》。

2、最高人民法院 (2003) 执办宇第1号对商标局的复函中曾建议:按照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 已经被人民法院查封或冻结的财产, 其他人民法院不应当重复查封。但近年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家法院查封后, 随后还有多家法院准备对同一财产采取查封措施。而在先查封的法院随后可能因为当事人自动清偿等原因而解除或撤销查封。解除查封后, 哪家法院能够紧接着立即实施查封, 关系到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因此, 我们认为, 不同法院对同一标的物要求协助进行查封的, 行政机关除了按照第一家法院的要求办理协助查封手续外, 对后来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也应当接受, 并注明收到的时间。在首先查封法院解除或撤销查封后, 按照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时间顺序办理在后法院要求的查封事宜。

笔者认为, 商标局作为协助执行单位应严格按《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执行, 但可向在后要求保全的法院说明有关商标权已被保全的情况。相关法院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第91条的规定“对参与被执行人财产的具体分配, 应当由首先查封、扣押或冻结的法院主持进行。首先查封、扣押或冻结的法院所采取的执行措施如系执行财产保全措施, 具体分配应当在该案件审理终结后进行”的规定进行协商解决。

(二) 关于保全期限的规定

《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对注册商标权保全的期限一次不得超过6个月, 自商标局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如果仍然需要对该注册商标权继续采取保全措施的, 人民法院应当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向商标局重新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要求继续保全。否则, 视为自动解除对该注册商标权的财产保全。

(三) 关于相同或类似商标应一并转让

按照《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注册商标专用权移转的,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应当一并移转;未一并移转的, 由商标局通知其限期改正;期满不改正的, 视为放弃该移转注册商标的申请, 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因此法院在裁定转让注册商标时, 应裁定将相同或近似商标一并转让。对于未裁定将相同或近似商标一并转让的, 商标局将不予协助执行。法院在执行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原则, 对注册商标及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相同和近似的商标一并进行评估、拍卖、变卖等, 并在采取执行措施时, 裁定将相同或近似注册商标一并予以执行。

(四) 关于以商标抵债的问题

前述案件当中, 执行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签订了以商标抵偿二十万元债权的书面协议, 并由执行法官对当事人双方同意以商标抵债这一情况作了书面笔录。

根据《民事诉讼法解释》301: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 可以不经拍卖、变卖, 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 对剩余债务, 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四条:对拟拍卖的财产, 人民法院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价格评估。对于财产价值较低或者价格依照通常方法容易确定的, 可以不进行评估。当事人双方及其他执行债权人申请不进行评估的, 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我们认为以商标权抵偿被执行的债务是可行的。

相反的观点认为:当事人双方将商标擅自作价后以物抵债, 可能存在对商标的实际价值有意低估 (或有意高估) 损害他人利益或国家利益的情形;如果是高估作价有可能损害国有性质的债权人的实际利益, 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是低估作价有可能损害到第三人的利益, 造成第三人本来可以参与分配的权益被擅自处分。如果存在多个债权人时, 还造成了将财物有意抵偿给一个债权人, 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的情形。

但是, 我们认为上述担心不能作为反对商标“以物抵债”法律行为的依据。首先, 商标的持有人 (也就是债权人) 对商标依法享有处置权, 除申请了强制措施以外的债权人以外, 任何人无权干涉这种处置权;不能因假定存在其他债权人就限制商标持有人对商标的处置权。其次, 如果执行案件以外的第三人果真因“以物抵债”的行为, 财产利益受到了侵害, 法律也有相应的救济措施, 例如针对案件当事人双方明知存在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仍进行“以物抵债”, 第三人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申请撤销“以物抵债”的协议, 并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异议、以及申请执行回转;针对申请强制执行的债权人无主观恶意、善意取得而进行“以物抵债”, 第三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另行起诉债务人, 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等。

前述案件当中, 法官为了稳妥起见委托评估机构对商标进行了评估, 并拟参照评估结果确定该商标抵偿债务金额20万元的合理性。评估过程中, 由于被执行人多年未实际使用该商标、未能提交反映商标使用情况及其价值的相关材料, 评估机构出具了商标无法被评估的书面意见, 法院依据此书面意见, 判断该商标价值实际不足20万元, 依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商标作价20万元并不违反法律, 参考之前执行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达成的以物抵债的协议, 最终签发了以物抵债的裁定。执行法官向商标局送达裁定书和商标过户协助执行通知书, 执行通知书上根据商标局的要求填写, 由商标局综合科当场办理。

(五) 执行过程中的商标续展问题

被执行的商标如果已经在续展期内, 但被执行人又不愿申请续展, 申请执行人可以依据法院出具的协助执行通知书代为续展申请。

三、商标过户的后续工作

篇13: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请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支行,地址:..县...大道...号,机构代码:.........。负责人.......,该支行行长。

被申请人....,男,....年...月...日出生,汉族,江西省....县人,农民,住.........号。身份证号:...........。

被申请人.....,男,.....年....月.....日出生,汉族,...........县人,.......县.....职工,住.....县.........号。身份证号:.....。

被申请人.........,男,......年.....月.....日出生,汉族,.....县人,.....县......职工,住....县......宿舍。身份证号:.........。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于.....年5月12日(2009).......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作出判决:被申请人.....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申请人偿还借款本金........元及利息........元。并从2009年4月21日起至还款日止支付利息,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被申请人.......及..........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现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并已超过履行期限,但各被申请人并未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特申请依法强制执行。

此致

。。。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

篇14:强制执行申请书

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人:徐明山,男,1962年10月28日出生,汉族,个体,住银川市兴庆区光华家园11-2-102室

联系电话:***

申请被执行人:姜大龙,男,38岁,汉族,个体,住银川市

兴庆区掌政乡五渡桥村二队]

联系电话:

申请事宜:

1、被告姜大龙偿还借款人民币100000元及延迟履行期间债务利息。

2、偿还本案诉讼费2814元

申请事实依据

申请被执行人姜大龙于2009年1月1日向申请执行人徐明山借款100000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后申请执行人多次向申请被执行人姜大龙追要借款未果,无奈,诉诸人民法院。

兴庆区人民法院以(2010)兴庆初字第2506号民事判决书判令申请执行人姜大龙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偿还借款100000元,并承担诉讼费2814元。因被执行人姜大龙未出庭受审,故此判决书公告送达,已于2010年11月16日生效。经被执行人姜大龙仍拒不履行法院判决。为了确保法律的严肃性,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特申请法院依据对申请被执行人姜大龙实行强制执行。

此致

申请执行人:徐明山

2011年4月14日

篇15:强制执行申请书

文号: 申

人:

法定代表人: 单 位 地 址: 被 申 请 人: 住

址:

被申请人位于××的房屋拒绝搬迁,申请人于××年××月××日作出了《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文号),并于××年××月××日将该《补偿决定》送达被申请人。《补偿决定》规定的搬迁期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目前,对该《补偿决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已过,被申请人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也未搬迁。根据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第二十八条之规定,特向你法院申请执行下列内容:

⒈强制被申请人履行搬迁义务; ⒉征收被申请人应征收的房屋。此致 ××人民法院

附:《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文号)

××单位

篇16:浅谈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发生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 包括行政机关自己强制执行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两种方式。对行政强制执行涵义的把握, 主要在执行主体和强制执行外延问题上。关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执行主体”问题, 有的学者指出人民法院依行政机关的申请而强制执行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 是一种“行政权的延伸”, 这时的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受委托或代理的关系。但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机关自身强制执行固然属于行政行为, 但当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以法院审查同意下令强制执行时, 它就是司法强制, 不应再称为行政行为或具体行政行为。关于行政强制执行的外延问题, 主要是它是否包含即时强制。行政强制执行, 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 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时, 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迫使其履行义务, 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活动。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

一个国家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分配模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一个合理的行政执行权的分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执行权的性质。

1、行政强制执行权是行政权而非司法权

首先, 衡量一种权力的性质, 不是看这种权力是由谁行使的, 而是看它是什么属性。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定位不应受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影响。事实上, 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与谁来行使是两个不同问题。无论是哪个机关行使行政强制执行权, 其性质都不会改变。我们判断一种权力的性质, 不能仅仅以行使该权力的主体为标准, 更应该考虑的是该权力的特性、解决的问题和运行的程序。

其次, 行政强制执行的执行内容是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权利义务, 而不是司法行为确定的权利义务。行政强制执行权是基于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相对人义务的需要, 行使该权力的基础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

再次, 按照权力分立学说, 行政本质上是一种执行行为, 而司法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是对法律的执行, 而行政强制执行是对具体行政决定的执行, 把行政强制执行权界定为行政权是和行政权的性质与目的一脉相承的。

2、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是实体性权力而非程序性权力

仔细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行政强制执行行为具有明显的涉权性, 直接涉及到相对方公民、法人的权益。虽然, 一方面它是在实现已经确定的法律关系;但另一方面, 其方法的强制性本身就使之具有了新的法律属性, 也具有了干预相对方权益的独立属性。行政机关采用强制手段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其义务, 完全有可能增加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和负担, 如执行罚。另外, 执行方法失当, 执行程序违法均可能对相对人造成新的损害。因此, 行政强制执行权既有手段上的意义又有目的上的意义, 是一项承上启下的实体性权力。

三、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的管理色彩浓厚、触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深入, 但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在我国, 行政管理是主动性比较强且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的行为,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所有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作出后并非都需要强制执行, 只有具备义务人既不履行义务又不起诉且诉讼期限届满三个条件时才能强制实施。无论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还是自行执行, 都必须有严格的授权控制、程序控制、监督控制。但在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中, 对行政机关依职权强制执行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监控都存在许多漏洞, 由此导致出现执行不公、执行违法和相对人权益受侵害后找不到救济途径的现象。

2、执行主体和执法人员上的问题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方面权限不明确、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不健全, 缺少必要的执行机构。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执法观念不高, 权力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执行主体来看, 我国奉行的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主, 以行政机关自主执行为辅的执行模式, 但哪些情况的强制执行权可授予行政机关, 标准不明确。行政强制执行权原则上归法院行使。但在某些情况下, 由法律授权行政机关行使, 标准是什么?并无法律明确规定。

四、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完善

1、调整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

(1) 确立以行政机关为主, 法院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统一行政执法权, 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权的主体, 解决执法队伍“滥”的问题。是对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在行政强制执行方面进行合理与科学的分工, 并确立行政机关为主的行政执行模式。由法院承担全部或大部分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做法在我国行不通, 但是, 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全部交与行政机关, 完全排除司法权对行政强制执行权的监控也同样不利于公众合法权益的保护, 且与法制原则相悖。因此, 适当保留法院的强制执行权。如以不动产为标的执行案件、限制人身自由的执行案件、易给当事人造成难以弥补损害的执行案件, 交由法院审查和执行, 以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2) 扩大人民法院对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的审查范围, 改变目前只进行形式审查的做法。目前, 我国法院对申请执行的案件只进行形式审查, 而不进行实质性审查。既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均系涉及群众财产和人身自由利益的问题, 应当由法院对其进行实质性审查, 不仅要对其进行合法性审查, 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性审查, 以决定是否强制执行, 这样才能起到加强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和保护人民权益的作用。

2、规范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保障行政强制执行的公正性

程序是法律的中心, 程序是解决权力滥用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 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设计一部执行程序较完善的法律。

(1) 建立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设定制度, 从源头上杜绝强制执行权的滥用。“力法定”公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行政强制执行权回归于行政机关, 绝不意味着行政机关能够自我设权。否则, 相对人的权利将会遭到肆意侵犯。

(2) 在执行过程中, 要求最小执行成本获得最大社会效益。

(3) 建立行政行为无效制度, 保证相对人拥有合法的抵抗权。行政机关独自享有强制执行权之后, 行政决定的内容就很容易得到实现。但是, 如果行政机关据以执行的行政行为存在明显违法时, 相对人是否可以对其执行予以抵制呢?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 这一抵抗就是行政行为无效的一种法律后果。

最后, 在国家机关体系中, 行政机关所占的比重最大, 人数最多, 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 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 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 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不仅有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防止执行权的滥用, 提高行政效率, 而且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执行作为行政强制的一方面, 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制度, 它对于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 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乃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摘要: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发生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本文浅析了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关键词: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

参考文献

[1]江必新.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 2001:73.

[2]刘莘.行政法热点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128, 132.

上一篇:半岛州旅游局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拘留所副所长竞聘演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