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单元整组教学教案

2024-04-15

四单元整组教学教案(精选6篇)

篇1:四单元整组教学教案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多角度去感受和发现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你们知道那些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所了解的历史人物)

2、教师:通过导读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已经知道题目中的“将”、“相”各指的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指名到黑板前书写:“将”廉颇,“相”蔺相如。(请学生评价黑板上的书写)

教师:“和”(板书“和”和好、团结)用课文中的哪句话也可以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呢?所以“和”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同心协力”(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同学们,通过导读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将相和》这个故事是有哪几件事组成?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事件组成的。

2.从课文的题目来看,故事主要讲的是将相成为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事情,这个“从此以后”指的是从那件事以后?(负荆请罪)那课文是否只要写负荆请罪就可以,另外两件事情就没有必要写了?不是,为什么?(因为将相和好的前提一定是将相有过不和,而“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这两件事情就是将相不和的直接原因,所以这三件事存在因果关系)4.出示:

因为()在()和()两件事上先后立了功,分别被封为()和(),结果职位比()高,所以()很不服气,导致将相不和。

因为()顾全大局,感动了(),做出()的举动,使将相和好,()保卫赵国。

三、品读课文,感知形象

1.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能评价一下文中的几个人物吗?

2.选读重点句段,走近蔺相如。

教师:我发现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

有关语句,一边快速默读,一边画下来。(1)临危受命

出示:“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教师:蔺相如的这番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临危受命(板书)。赵王问怎么办,它是不假思索的说了这番话吗?

教师:对,“想了一会儿”,也就是他经过慎重思考以后的,胸有成竹、掷地有声的说。(指导学生朗读)

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不辱使命。(2)略施小计

教师: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你觉得这样说妥不妥?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3)理直气壮

出示:“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撞碎在这柱子上!”(教师指导朗读)

从这个“撞”字上,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不辱使命

教师:当然,作为强大一方的秦国对赵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消除,几年后的渑池之会,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又怎样说? 出示:“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面对强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蔺相如的爱国之心,看到了他过人的谋略和勇气)(5)顾全大局

教师: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机智的蔺相如,廉颇却说他是靠耍嘴皮子立功的,你认为这样评价合适吗? 教师:你们从蔺相如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1、画出描写廉颇语言,行动的句子,用心读一读。

教师:廉颇说蔺相如的话你们赞同吗?请说明理由。想象一下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两个人会怎样对话?

(学生展开想象,练笔作业,各抒己见)

教师: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教师:从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知错能改,以国家利益为重

四、研读课文,深化认识

1、教师: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认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2、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组织学生研读《史记》中的原著。

篇2:四单元整组教学教案

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主题编写的,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整组教材中的各篇课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导入谈话: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你们发现这些图片的共同点了吗?(引出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这些自然奇观,一起继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要求认识、会读、会写本单元的27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能抓住关键词句,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4.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养成认真默读、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读书习惯。

教学设计

模块一:预习课文。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熟读课文,以“奇”字为突破口,找出四处自然景观神奇的地方。

模块三: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学习课文和搜集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自然景观,愿意进行口语交际。再加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习作不再困难。

模块一 预习教学流程 影视图片共享──确定单元主题──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板块设计

板块一:影视图片共享 1.涨潮视频欣赏

(1)谈话:同学们,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走近这些自然奇观,感受自然的魅力。(2)先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播放部分视频资料:涨潮。)

(3)下面我们来欣赏画面,看一看和你想到的有什么异同?说一说你此时的感受。(再次播放。)2.自然奇观图片欣赏

(1)谈话:在本组课文中还写到了大自然中更多奇妙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板块二:确定单元主题

1.浏览本组课文和图片内容一一对应。2.解读单元导语确定主题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单元导语,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本组课文以什么主题编排,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自然景观、大自然美景、自然奇观等。板块三: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想欣赏作家笔下的神奇景观的吗?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1.小组合作学习,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梳理交流中不懂的问题。(准备下节课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块四: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2.分类书写。

(1)指导学生读贴,交流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2)教师范写。(3)写生临帖。3.互评。

小组内交换书写的生字,提出优点与不足。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整体回顾──探究解疑──研读“奇”景──感悟“环保”──质疑延伸 板块设计

板块一:整体回顾

1.回顾课文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通过这组内容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你对大自然哪些了解?

2.历数本单元的自然奇观,从课文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潮》:天下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画卷 《鸟的天堂》:和谐美丽《火烧云》:绚丽多姿 板块二:探究解疑 小组活动:

1.组内探究梳理后的不懂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资料袋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解疑。2.全班交流讨论。

交流中,鼓励小组之间智慧共享,互相解疑。对全班存在的问题,重点点拨。相机补充学生未搜集到的必要资料,丰富感知。3.描写一处自然景观

篇3:基于单元专题的整组模块教学刍议

一、单元主题下的分课单教弊端

现行的语文教学, 离不开传统的单元主题下的分课单教教学形式, 一般都是先课文再语文园地, 按照顺序往下教。这种教学方式清晰自然, 固然不错, 但是彰显不出该套教材的结构与思路。

1 . 不利于教学主体建构整组概念

如果一味地实施分课单教教学, 那么对教学主体——教师来说, 肯定是难以建构起单元专题整组教学概念的。因为当人们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时, 往往很难接受新的理念和要求, 即便是比较先进或优秀的。换句话说, 难以用单元专题的思想来统领单元整组教学。充其量只是把单元整组教学拆成“导读课”、“阅读课”、“总结课”等几个形似神不像的课型。

2.难以形成整组主题内容

大家都知道, 人教版教材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 课文生动、优美, 趣味盎然, 不仅有扎实的知识建构, 而且渗透着丰富的人文素养。譬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 编排了中外作家笔下的四篇文学作品——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为了配合这一专题, 还有一个相关的“语文园地”, 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和“我的发现”。如果跳出了单元整组教学, 就会难以形成单元主题下的内容架构。即便掌握了每一篇课文的内容, 也只能是支离破碎、散乱无序的。

二、基于单元专题的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 顾名思义, 应该是整组单元专题的教学, 或者称为单元专题整组的教学, 它应该立足整组教材, 用整组专题框架来架构单元教学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等板块。

1 . 单元专题整组教学彰显传统精神

单元整组教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美新教育运动, 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把教材分割, 一课一课教, 提倡实施整组教学。20世纪的中国, 也开始了以组为单位盘算整组教学, 有别于一篇一篇地教。

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一代师表”霍懋征称得上是整组教学的典范, 她的《我是怎样做到一学期教95篇课文的》一文, 就是根据教学专题或者主题, 重新组织单元内外的教学内容, 用以一带二、举一反三的方法, 引领孩子接触生活, 接触社会, 从而使写作与生活相得益彰。

2.单元专题整组教学凸显整合特点

单元专题强化了整合性, 包括导语与单元内容的整合,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语文园地与单元学习活动的整合。

因此, 实施单元专题整组教学, 应当把握导语的统领、精读课文的引领、略读课文的运用和语文园地的巩固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凸显整合特点, 就是在整组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实施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教学设计与活动。即围绕单元的同一个专题, 实施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整体教学。

三、尝试单元专题整组模块教学

单元专题整组模块教学, 就是不拘于课文的先后顺序, 精略之分, 也不被教学内容类型所牵制, 课文之间、课文与语文园地之间可以互相窜门联系, 形成若干个模块。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领略到一棵树的精华, 又能观赏到整片林的壮观。

1 . 总揽全局模块

总揽全局是单元专题整组教学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创新的模块之一, 目的在于总体把握单元教学方向, 领会单元主旨, 掌握学习方法。

具体是指在单元专题的指引下, 研究单元整组中的各类学习领域, 并实施有阶段、有层次的整组教学方式。一是借助单元导语, 切实把握单元目标, 并将目标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之中, 实施目标的整组管理与指引。二是结合单元导语, 布置相应的单元整组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 先看单元导语, 了解单元要点, 明确单元要求;再结合导语把组内每篇课文读熟、读懂、读流利, 依据词语盘点划出词语, 围绕导语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也要掌握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话题及本组学习重点, 作好相关的准备。

2.掌握内容模块

掌握内容模块指的是掌握单元专题整组内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重点课文和有关的训练内容。这是单元专题整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对整组教学有个全面设计, 将组内几篇课文视为一个整体, 通盘考虑精与略、扶与放、教与学、学习与运用, 把握好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在教学时间上, 我们有必要花上单元整组教学时间的1/3, 通过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单元专题下的课文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大语文环境的熏陶, 从而掌握单元专题下的综合性知识提高能力。

3.把握课堂模块

单元专题整组教学应当更突出语文教学特点, 重在学生素养的发展。

在掌握了整组内容的基础上, 课堂关注点首先应是语言锤炼, 这是创建灵动、和谐、动态课堂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围绕单元专题, 以有效的课堂提问和恰当的口语交际来进行。其次是能力训练。在单元专题背景下, 自学是训练的最好手段。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能很快内化, 构建新的学习能力。其三是情感相融。单元专题整组教学由于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 所以学生个性的差异显现会更明显, 对文本的感悟和对文字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 与文中景、情以及作者的情感交融会更自然、更舒畅;师生之情会得到充分展示和交流,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更成熟。

4.巩固知识模块

巩固知识模块是检查单元专题整组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与单纯地掌握单元内容或是单纯地进行单元练习相比, 又向前迈出了更为扎实的一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七组课文为例。这是一组关于人物形象的课文, 分别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三篇大课文;而在“人物描写一组”里又安排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篇小课文。整组单元教学时, 首先, 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印象, 其次可以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对文中的人物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另外还可以联系实际,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自己接触到的个性鲜明、印象深刻的人物。这样的知识巩固与口语交际、单元习作、单元专题有机地联系起来, 实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加深了对整组课文的理解。

篇4: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

一、单元整组感知

1.读好导语,渗透目标。单元导语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学习能力的指导作用。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

2.全面感知,整体接触。明确了学习目标后,再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感知学习内容。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了解世界遗产”。学生在读导语的基础上,带着对世界遗产是“世界突出的、罕见的、有价值的”等模糊印象,带着“为什么我国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称得上是世界遗产”的思考,去阅读本组课文,在浏览中,不时惊叹,并关注到了“独一无二”“享誉世界”“举世无双”这些词汇,鲜明地获得了对这三处景观的整体印象,从而自然地唤起崇敬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所补充的资料袋,了解我国更多的世界遗产,同时又布置学生在两周时间内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为口语交际、习作作好充分准备。这样获得的整体感受的力量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二、单元部分体验

单元部分体验即单课学习。我一般依照课文的编排顺序,或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单元整组感知已经让师生全局在胸,具备了基本条件,故在单元部分体验中可疏可密。

1.密在学生质疑处。单元整组教学,使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周恩来和肖复兴从小立下了志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坚持到底?”如学生提出这样有价值的疑问,完全可以成为教学的提升点和制高点。

2.密在值得感悟处。单元整组教学是一个框架式结构,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体验最精妙的语言,体验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

例如“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编排了中外作家四篇作品。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相比较,学生便感受不同:同样是白鹅,同样的高傲,不同国度便有不同的风范,中国白鹅如同堂子里的老爷,外国白鹅如同海军上校。《猫》与《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前者是直接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后者则用了明贬实褒的手法。四篇文章描写动物,都描摹了动物的叫声,鹅的厉声叫嚣,猫的丰富多腔,母鸡的如怨如诉,学生对比阅读后,觉得妙趣横生,于是在自己的习作中,观察细致了,表情达意的形式也丰富了。部分体验只须选取典型的几点,感到心里、悟到深处即可。

3.疏在略读浏览处。人教版教材选编的课文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选读课文之分。略读是一种应用精读所学到的阅读技能进行广泛独立阅读的形式,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不要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他们应有的学习自主权。阅读提示里明确指出了略读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选择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就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感到困惑的一点进行交流。

三、单元整组感悟

一个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了,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交流各自学习的收获,并随即向课外拓展,进行课外阅读与交流,汇报课外阅读感受。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这样安排对整组课文作简单回顾与畅谈。首先,教师小结:“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接着,由学生畅谈感受。最后,教师布置新任务:“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这里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又再次提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进一步学习的拓展与延伸。

通过这样对一个单元课文的教学,整组课文的教学就形成一股合力,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很好地发挥了教材整体编排这一优势。(作者单位:吉安市吉州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徐慧林

篇5:单元整组教学

一、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二、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三、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篇6:“单元整组教学”尝试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二小学

我国当代教育家、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说:“一个不喜欢读书的民族很难成为远离贫穷和平庸的民族,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2007年以来,我们阳城二小本着“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办学宗旨,努力探索并创建了“主题阅读”特色教学文化。在经典的语言和书籍中欣赏前行,共同演绎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我们一起探索、实践与反思,建构了引领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 “1413”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模式立足语文单元整体,在“单元主题”这条主线的牵动下,教学活动从课堂扩散到课外,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一生。它把学生从一课书的阅读引向整本书的阅读,从课内习得方法引向课外自主品读,从课外阅读体验引向阅读生活体验,让书香塑造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的发展,奠基学生智慧的人生。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整体教学”破土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劳动颇具创造性。语文教学的天地向来是百家争鸣,探究无限的。2007年至今,我们在酝酿、践行、茫然、顿悟、完善中,成熟的“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孕育而生。它是以单元教材呈现的“主题文化”为核心统领,以单元主题思想为教学主线,从大单元14篇课文(教材、主题读本、经典书籍三本合一)的整体内容入手设计单元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让单元主题在学生的阅读中形成一种主题文化,一种主题思想,一种主题认知情感,我们构建了丰富多元的特色课型。

1.略读导引课——掀起“整体教学”红盖头

“略读导引课”是每个主题单元的开篇课。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浏览、略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梗概,形成对本单元“主题文化”的整体认识,同时在教师的导引下了解单元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构建单元阅读的主要方法,产生细读学习的积极性。

2.精读品析课——品味“整体教学”深内涵

“精读品析课”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探究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深化对“主题思想”的认识,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一般通过“得法型单篇精读品析课”“迁移型1+X精读品析课”“运用型多篇联动课”三种课型,用4个课时完成12——14篇文章的学习。

三种课型的“精读品析课”分别体现了教师“导——扶——放”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弱——较强——强”的发展过程,一节课学习的篇目由“少——较多——多”的增长过程。这样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形成一种主题思想、一种主题文化、一种学习能力都起到了循序渐进、推波助澜的作用。3.情读分享课——提供“整体教学”大市场

“情读分享课”通过“读课文,深化主题——读课外,拓展主题——读创作,升华主题”三个教学环节实现对单元“主题”的升华。整个过程“形散而神不散”,是一个单元阅读积累后知识能力的展示汇报,认识情感的交流喷涌,思想文化的分享和融合,最终在学生脑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主题思想文化。这好比是为“主题阅读”开办了一个“集市贸易”超市,学生可以把自己一个单元学习的“产品”拿到“市场”来展示“交易”,互通有无,繁荣自我,繁荣他人。整个过程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其乐融融,收获无穷。

4.海读拓展课——传承“整体教学”主题曲

海读拓展课是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中为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文化”进行课外海量阅读的一种课型,其中包括好书推荐课、名篇欣赏课、名人研究课等几种特色课型。这种课型旨在落实新课标“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推进课内收获的主题文化向课外延伸,形成个人主题思想、主题精神、主题生活、主题人生;推进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在课外广泛阅读实践中的反复运用,形成能力、形成技巧、形成习惯;推进课内习得知识在海量阅读中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形成语文综合素养。

更让人欣慰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逐步提高,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在成倍的增长。读书量不仅多了,而且在主题的引领下,读书的兴趣和读书能力在不断增强。在这几种多元课型中实践,逐渐形成了自主高效的主题阅读生动课堂。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整体阅读”活水来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的孩子会阅读,爱阅读,好读书,读好书,得我所得,自我欣赏乃至享受陶醉。我们的几种课型一脉相承,由浅入深,发展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一贯而成,精略有致,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源头活水。

(一)课型精略有致,教略学丰

在汲取语文的精华时,“精读”和“略读” 水乳交融,会为学生指引一条阅读的“佳径”。精读好比树的主干,为学生支撑起阅读的骨架;略读好比枝上那密密层层的树叶,引领学生欣赏无限的美景。

(1)精读教材,直入主题 ——纵深得法

语文,用语言文字演绎了世间百态。俗话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我们的课堂上如何精读呢?传统的教学,课上提了无数的问题,除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外,学生对于面面俱到的知识还是一无所知?精读教学就是要尽量简化千头万绪、盘根错节的低效课堂环节。《爱如茉莉》是五年级上册五单元主题“亲情依依”的组成部分,它展示的是“夫妻情”。五年级一位老师在教学《爱如茉莉》时,首先,紧紧围绕主题,把一篇文章凝练成一个中心问题进行精读,即“课文中哪些字、哪些词、哪些句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真挚的爱?”联系本单元和本课的主题,我们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以主题问题来引领教学。第一环节,直入主题,可以提出问题,本单元主题是什么?《爱如茉莉》展示的是什么情?这与主题“亲情依依”相关。第二环节,是学习课文的关键环节,凝练的问题是:你从哪些字、词、句体会到了“夫妻亲情”?与主题紧紧联系。第三个环节,在学生对“夫妻之情” 认识零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夫妻之情就像茉莉?这样层层深入,从导入到品析到总结,都没有离开主题问题。在这几个环节中,精读部分在第二环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受,最终明白了“夫妻之情”就是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就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就是相互关心,体贴入微;就是相濡以沫,责任担当;就是相互牵挂,默默奉献„„虽然平淡却情真意切,淡淡飘香。由此,从一篇课文的一件小事中,“夫妻之情”的丰富情感世界也就展示在了大家面前。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这只是父母普通生活的一件小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不计其数的小事,联系生活,你认为夫妻之情还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不离不弃、相互体谅、荣辱与共、爱他所爱、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至此,通过精读,学生对“夫妻之情”和“亲情”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主题教学的宗旨就是一篇辐射多篇,让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把文章的人文情怀和写作特色理解的透彻深刻,真正把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起来。

传统的教学面面俱到,但说到底,都是“轻阅读”“浅阅读”,课上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也只是暂时的,只有“精读”,才会简化环节,纵向深入主题,触及学生的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2)略读多篇,拓展主题——横向延伸

书籍,是一场场盛宴。它是感性的,需要的是感悟和内化,不需要理性的分析与剖解。传统的语文学习“惟书”,但教材只是偌大的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学习语文,就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以往我们也提倡大量阅读,但这只是一种“浅阅读”,这种自发型的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深度指导,缺乏以主题为内核,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导致大都停留在对文本浅层意义的诠释上,囫囵吞枣而无深刻影响。主题教学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碰撞和交融,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做了一番统整,让学生在同一主题的光辉下享受多篇文章的沐浴。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构建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充实的阅读资源。大量的阅读中“精略”得当,才会收获颇丰。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因此,我们的教学也注重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

阅读是什么?她是“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度;她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的柔骨;她是醍醐灌顶的智慧琼浆;她是纯洁心灵的弥天大哲。在经典的语言和书籍中欣赏前行,让清新的文风在学校中弥漫盛行,是我们追求的美好境界。

只有精略有致,方能教略学丰,将孩子们渡向自主阅读的彼岸。

(二)遵循顺学而导,教学相长

在经历了几种课型的熏陶后,我们的一脉相承还体现在各种拓展性课型中。这时,学生已经对一类书、一个名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隐形的力量会推动学生去阅读整本的书来夯实自己的认识,满足自我的好奇需求。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师生经常互相推荐经典书籍,沐浴文化的洗礼。名著经典是一个人一生的人格钙片,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地熏陶浸染,才会变得有灵性之美。才能建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丰润、完善自己的生命。过来的经验让我们明白,语文中的读与写,实在是末枝。当你穿透云层,与先贤有了接近和平等的沟通,在读与写的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障碍?我们积极倡导班里学生阅读经典。由于受“1413单元整体”教学的感染,有的学生在星期四下午大堂阅读课上,竟然也主动给老师推荐书籍,主动和老师交流读书体会。可见,在阅读的世界里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

三、千树万树梨花开,“整体阅读”特色裁

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带动了成千上万的课改弄潮儿,课改成果异彩纷呈,特色鲜明。归纳我们学校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题性。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我们纵观“1413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构成,它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不同的课型有精读,也有略读,但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而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虽有一致的目标,可功能与分工却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

(二)自主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绝不能放羊,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三)拓展性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拓展:

1.内容的拓展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远航的大海。孩子们在同一主题的光辉下享受多篇文章的沐浴,思想会更加深刻。在内容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元。

为了使主题文化更丰满,我们阅读的主题内容由教材上的四篇课文,拓展到校本教材《主题阅读》读本上的五篇文章,再到校本教材《经典伴我成长》上的相关诗句、名言警句,再到推荐一本,推荐一位名人,最后,让学生在茫茫书海中广泛地搜集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譬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编排上,就是紧紧围绕“人生感悟”这个主题选编的,除教材上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的“抓住机遇、坚持不懈、适当退让”等不同人生哲理外,校本教材的5篇略读课文《浮生如茶》《打开心中那把锁》《高难度的曲谱》《桃花心木》,学生通过略读从不同角度也感悟到的多元的人生哲理。学生还用《经典伴我成长》上的许多古诗、名言警句补充人生感悟。让包罗万象的主题“人生感悟”充实丰盈。

2.思想的拓展

在思想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第九册第六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第八个女儿》《怀念母亲》。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两篇略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样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表露。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将会对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好地体会爱的深沉与丰厚。思想境界由对文本的感性认知,到爱的理性升华,再到人生坐标的定位,由浅入深,由知到行。

3.文体的拓展

在文体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是以“读书有方”为主题。有说明文《忆读书》、书信《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指导读书方法的文章《学做读书笔记》记叙文《毛主席读书》和诗歌《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接触了多样的文学样式,对于不同文本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范围,提高了学生文体的应用能力。

不同的文体,带给我们的心灵感悟各不相同。读散文,能抚平了躁动的心,让我们变得亲切平和。散文的“纯”,如清澈见底的溪水,让人心动不已,如豆蔻年华少女,美得让人心神荡漾。读小说,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可谓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光明与黑暗、俊美与丑陋。托翁的沉稳冷峻,果戈理的鞭辟入理,马克•吐温的无情嘲讽,鲁迅的喜笑怒骂,贾平凹的融情于理,都给人黄金般的启迪„徜徉不同风格的书中,有思想的交流,感情的融合,力量的汲取,果真是妙不可言。

4.方法的拓展

在方法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不同单元主题中的略读课文,它都是本单元学习方法的一种输出。如六年级下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它就是通过直入中心句,直入重点段,品析关键词来体会文章内容的;我和学生将略读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方法,使同类型的文章在学习、拓展的反复中,学法掌握得更深、更熟练。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整体阅读”硕果丰

几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付出了,但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节假日,图书馆,文化场孩子们三五成群,二人结对阅读浏览成为我校孩子的一种习惯。公园里,亭台边,读诗诵诗,成语接龙,已成为我校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与大人、同伴读书、评书、议书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家常便饭。

1、造就了高素养的学生

一个教学改革好不好,最终的说服力在于能不能培养出比别人更出色的学生。我们所看到的学生,无论是哪一个班的都能自信满满、落落大方地表达,他们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都在提高。践行“主题阅读”的班级学生涉猎的书多了,眼界宽了,积累的诗词歌赋多了,语言表达流畅完整多了。学生不仅能说会道,旁征博引,语文素养极高,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把学语文当成最大的快乐!课堂上学生有声有色的展示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一本本厚厚的摘抄是学生阅读数量的不断积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优秀习作是”主题“教学不凡成果的最好答卷。这是一条从教材出发通往浩瀚书海,从课堂出发通往孩子自然生活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来共同鉴赏五(4)班孩子的主题日记从题目中可见一斑,董子琪同学的日记《青青母衿,悠悠我心》《咬过一口的汉堡》,刘喆同学的日记《黄山第“五”绝》《家的方向,幸福的方向》;侯文菲同学的《饭桌上的批斗会》《没有主见的后果》;原若萌同学的《挑战长绳》;原梦村同学的《有梦好甜》《听到花开的声音》;张新月同学的《壮哉,黄山松》《德》„„他们的语言创作更具灵性,董子琪同学的日记就好比一株芬香浓郁的玫瑰花,张新月同学有李白激昂的气势,侯文菲同学是一朵淡淡的茉莉花,花香持久„„在这样诗意的语言中流连,既肯定了受表扬的孩子绽放了自我的光彩,更激发了其他有潜力的孩子的表达欲望。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活水源头。

2、打造了高效率的课堂

主题阅读在我校推广以来,成绩斐然。语文教师的教更有目的性,许多语文教师反映,原来以为语文教学根系庞大,知识体系琐碎,现在以单元“主题”引领教学以来,教师的思想得到了蜕变,他们从三多三少(多读书少做题,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的思想中受益不少,逐步整合了教学环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课堂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切身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即“三本合一“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宽度、深度和广度。学生的素质在渐渐提高,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不断刷新。

3、铸造了享盛誉的名校

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2008年全县古诗文教学研讨观摩会在我校召开,2008年全县养成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09年全市养成读书写字好习惯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10年全国养成教育晋城现场会上我校六百多名(两个年级)学生读书成果展示得到陶西平郭振友等专家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1年河北冀州、吕梁离石、晋中灵石等省内外众多学校多次到我观摩学习。从此我校成为书香校园特色学校,我们的经验先后在《太行日报》、《晋城教育》、《山西教育》、《青少年日记》、《全国语言文字报》上刊登。2010年我校《构建读书机制,打造书香校园》的经验在全省校长论坛会上交流。2011年我校《翰墨飘香型特色品牌,妙笔生辉书精彩人生》的经验再次在全省特色教育论坛会上交流。2012年我们学校《主题阅读 引领高效课堂》的经验在《山西教育》刊登并在全省阅读教学退耕还林上交流,之后太原、长治等地的校长先后的我校规模研讨,2013年4月全县“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研讨推广会”在我校召开,5月全省课改阳城现场会上我校600余名学生的大型主题经典诵读再次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好评。2014年5月,“晋城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与会专家、同仁观摩了我校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拓展课的八种课型的教学,我校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受到省教育学会崔云宏主任、市教研室卢团云老师的高度评好和认可。近五年来,我们学校也年年被评为晋城市和谐校园、晋城市养成教育示范校、晋城市先进单位、阳城县红旗单位、小学教育先进单位,课改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全国作文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

上一篇:定时跑教学反思下一篇:海关对减免税政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