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跑教学反思

2024-04-15

定时跑教学反思(共8篇)

篇1:定时跑教学反思

二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1 2分钟定时跑 游戏:老鹰捉小鸡

1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定时跑和定时跑的方法,做到跑得轻松,呼吸自然,跑的持久。2练习中能表现出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3游戏时能做到协同动作,快速追拍,灵活躲闪。4能相互合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 学 内 容

一 准备部分

1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2安排见习生

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上课要求 4队列练习

稍息 立正 向中看齐 5准备活动(徒手操)

二 基本部分 1 2分钟定时跑 重点:

跑得轻松,呼吸自然,跑得持久。游戏:老鹰捉小鸡

上课队形:

组织教法和学练法

×××××××× ×××××××× ○○○○○○○○ ○○○○○○○○

要求:精神饱满,动作整齐

教法:

1教师组织学生做准备活动,进行原地摆臂,高抬腿跑的练习,注意配合呼吸。

2教师讲解定时跑的要领与方法,以及路线和注意事项。

3按体能分组,由小组长带领练习定时跑,体验两臂前后轻松摆动,前脚掌着地跑的动作及呼吸与跑的协调配合。

4教师不断提示小组长领跑的速度。

5注意跑的场地要平整,设置的器材要牢固,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教法: 教师讲解“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方法,并请几个学生配合示范,重点提示游戏过程中机智灵活的躲闪动作,带领学生模仿。

教 学 内 容 组织教法和学练法 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在指定的地方排成一路纵队。每队选派一人做“老鹰”,排头做“母鸡”,其余做“小鸡”。老鹰站在队前,距离排头2米左右,“小鸡”用双手搭在前一人肩上(或抱住腰)。教师发令后,“老鹰”开始追拍排尾的“小鸡”,“母鸡”可以张开双臂保护“小鸡”,“小鸡”灵巧的躲闪,不让“老鹰”拍着。

三 结束部分 1整队 2放松 3小结 4回收器材

2组织学生学练游戏的方法,轮换老鹰,母鸡,小鸡的角色。

3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老鹰”,“母鸡”之间不能相互推,拉,扭,抱,不能拖住对方。4分组进行游戏。

5分组练习时注意安排好组与组织间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注意适当控制练习的运动负荷。

要求:做到“快 静 齐”

场 地 器 材 跑步场地一块

课 后 小 结

篇2:定时跑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成长了很多,更懂得了很多,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享受着收获和喜悦的同时也深深的反思。

一、思所得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为宗旨,以“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情感体验”为指导思想。抓住学生的兴趣,找到兴趣的激发点,融入了“自然分材”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利用一些生活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觉、轻松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意识,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和亲身体验欲望。

本节课的亮点:

1、教学目标合理化。本节课明确、恰当的设置了三维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设置,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以及认知情况均达到了预期目的,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模式“自然”化。本节课有创造性的亮点,能够灵活运用“自然分材教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打破了传统成的教学模式,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教师只是指导、辅助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

3、教学内容多样化。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技能的授课,创造性地为一堂课设立了以游戏为主线,以求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耐力和协调性,锻炼了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性,使其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和益处,增强其信心和坚持锻炼的决心,锻炼这部分学生的耐力和身体协调性。

二、思所失

本节课虽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组织上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突破,但在细节上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有几点是值得我深思的:

1、现在新课改所提倡的快乐体育的“快乐”在课堂中体现的还不够充分。

2、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应采取积极的办法让他们放开。

3、在对跑的基本教学中,可让几个出现典型错误姿势的学生及姿势正确的学生示范,对此,让其他学生观察、评价,将会提高教学的效果。

4、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评课。在最后的反馈、检测环节,为了能够达到一个更好的评价效果,还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价这个环节中来,以文字的形势表达出来也是可以考虑的

三、思所惑

和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到文汇中学,我的思想受到第一次大的洗礼——“自然分材”教学,这种模式新颖而独特,并且在以往的学习中从未听说过,也从来没有见过哪位体育老师运用这种模式上课,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接着,我的思想又受到了第二次冲击——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更加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然而,如何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自然分材”的教学模式以及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特色三者有机结合,融入到一起进行体育教学,上出有特色的体育课是我一直所困惑的,也是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思考。

四、思所难

如何让学生体验并正确运用本节课游戏的目的和意义是本节课最大的难点。因此,老师要在每个游戏开始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游戏结束之后及时进行总结,从不同程度上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动作要领。

五、思创新

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自然分材”的教学模式以及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特色三者有机结合进行体育教学,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的同时,也给我们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节课我学生为主体,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入了几个游戏,增加了趣味性、竞争性,使学 2 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既改进了跑的技术,发展了快速跑、灵敏、柔韧等体能素质,又学会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如:准备部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对跑的教学中采用了障碍接力游戏、单足跳、背靠背的夹球游戏的形式,增加了趣味性、竞争性;障碍接力游戏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也使学生灵敏、弹跳等素质得以发展。最后,背靠背的夹球游戏,锻炼了学生的腰腹力、柔韧性和途中跑的基本姿势,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以及集体主义意识。在本堂课的教法中我充分运用了多种评价,如:教师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在评价中学会了观察、分析、正确评价、互帮互学。让学生当老师,让学生教学生,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感受教师辛苦,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习惯。

篇3:耐久跑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思想:近年来,教育部多次统计显示,我国中学生体质严重下降,专家们分析,耐力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运动强度过小,尤其是耐久跑活动减少。此外,在学生中怕苦怕累思想严重,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深有体会。针对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田径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然而,学习与练习耐久跑的技术是学生最为被动,最不愿意学习的运动技能。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心愿。因而我把耐久跑的教学,设计成很多情景(如:营地课堂,提出疑问,换车头游戏、寻标游戏)自主选择学习小组,学生创编准备操等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耐久跑的各项技术,从而使学生在练习中排除心理障碍,感受到耐久跑的乐趣,从而学会一种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耐久跑教学,让学生学会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爱好,从而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会途中跑的呼吸节奏与跑步姿势。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技术进行练习,以及克服“极点”的意志。

教学内容: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

教学方法:1.改变课堂形式,创建营地课堂,以教师为大本营,男女生分设两个营地,讲解示范时,学生聚拢到大本营,练习时,学生回到自己的营地练习,即营造了师生平等的氛围,又兼顾到男女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差异。

2.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了两个游戏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创编准备操及放松操,尊重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

3.分组练习,自评互评,自我监督,让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练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按身体素质能力强弱,自主选择学习小组,充分体现了尊重差异,赏识差异,展示个性的丰富多彩。

5.练习时配放学生喜欢的音乐曲目,放松时,配放太极拳音乐,使学生在欢快、放松的音乐背景下完成本堂课的内容。

教学准备:录音机一台、小黑板一块、8个字标、8个标志物、8个学习评价的记录夹、秒表一块。

课后反思:针对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降这一现实,我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改变这一现状的历史使命,然而,怎样改变这一现状,要求我们每一名体育教师深深的思考。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状,我这节耐久跑课,用营地的方式布置课堂,设置疑问,创设一个“换车头”游戏,一个“寻标”游戏情景,课堂形式上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引起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学生创编准备操及放松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小组,学生自评互评,自我监督等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学生学习和练习耐久跑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不再感觉耐久跑是枯燥乏味的一项体育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有激情,积极主动参加各项课堂活动,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感受到耐久跑的乐趣。

通过这节耐久跑的教学,使我更加感悟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理解与深化新课程的精神与价值,从学生的“健康与发展”出发,全面把握新课标精神,开动脑筋,挖掘智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我深知这一责任的重大与艰难,但我有决心、有信心和我的同行们共同完成这一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使新课程的精神与价值在实践中得到真正体现与落实。

摘要:笔者通过耐久跑教学设计展示出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的浓厚兴趣的方法。通过反思说明教师的教师行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篇4:定时跑教学反思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必修的技能之一,它对练习者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达标内容之一。进行耐久跑练习,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可长期以来笔者发现,只要进行耐久跑教学,总会有不少学生找出各种理由请假,肚子疼、胃难受、腿疼等理由层出不穷,即使参加了练习的学生也是不认真练习,态度极不端正,教学效果极不理想,教师犯难,学生怕学,导致耐久跑教学无法开展。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目标和要求,笔者将定向跑引进校园,以期使耐久跑教学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以及学生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与职业素养五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运动技能目标:9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校园定向跑技能,掌握耐力跑的节奏。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定向运动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职业素养目标:提高学生抗疲劳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耐久跑确实是一项单调乏味的运动项目,且运动量大,学生普遍不喜欢此项运动,对耐力跑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职业学校该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淡薄,在责任心方面表现出令家长、学校、社会不满意的一面;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喜爱探求新的知识领域。授课对象系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该专业的工作时长一般在12小时左右,即劳动者需具备较强的抗疲劳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等。而我们目前的学生,全是90后,娇生惯养的一代,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因此,不论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未来职业的需要,都应加强学生耐力素质的练习。

【教材处理】

本着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宗旨,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笔者把“定向运动”的难度降低,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尝试、体验“定向运动”,享受其中的乐趣。真正体现《大纲》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职教特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定向跑技能、耐久跑节奏的控制。确立的依据在于,定向运动中,参与者必须同时考虑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方位、位置、路线选择、地图的内容和前进的速度等。因此定向运动有助于培养参与者综合分析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每每在进行800米、1000米测试时,总是无法控制好节奏,刚开始的200米拼命跑,谁都不甘落于人后,可过了200米以后,个个都瘫软下来,成绩也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只有掌握了耐久跑的节奏,才能分配好自己的体力,获得理想的成绩。同时,掌握耐久跑的练习方法,也能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的能力。确立的依据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的能力是未来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而我们的授课对象是90后职校生,他们一般都是缺失责任的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对于责任、与他人协作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海尔森体育责任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海尔森的体育责任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要让青少年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逐步承担起责任,在面临责任时有较多的思考、判断、合作和做决定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理解与我、与他和与群的关系,并逐步使学生的责任意识、情感和责任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讨论法的运用,集思广益,启发思维,使学生掌握定向跑的技能,学会控制耐力跑的节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学法设计】

在学法设计上,笔者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定向运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看,本课主要运用海尔森体育责任教学模式,采用了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运用上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客观上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从教学内容来看,定向运动的特殊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从学生特性来看,本课授课对象为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男生众多,阳光活泼,善于表现。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课共设三大教学环节,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如下:情境热身12分钟、尝试体验25分钟、恢复身心8分钟。

一、情境热身

在情境热身环节,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首先让学生在跑动中强化对方向的练习,小组讨论方向把握的准确性,通过使用指南针,使学生对方向有稳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情境游戏“同舟共济”练习,教师及时引导、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下一学练阶段的团结合作学习奠定基础,由笔者总结归纳后导入新课。

二、尝试体验

在尝试体验环节,笔者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跑一个定向,目的是解决本课教学重点之一——耐力跑节奏的掌握。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练习,要求本组成员相互鼓励,跑速一致,一起完成后交谈体会,对耐力不好的同学有带动和帮助的作用。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纠正,提醒其他组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在感想板上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方法。

探究活动二:“开启知识的大门”,目的是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分层教学法,环环相扣,突破重难点。

首先,教师提示小组学生共同跑进时,注意呼吸、跑进的节奏,教师提醒学生的责任目标,在即将进行的练习中注意改进。

其次,在进行探究活动二时,要求学生按照地图所示、利用指南针,跑完“地图”上的12个点标,并完成开启知识的大门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分层教学,使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最后,练习完成后,老师让各小组展示开启知识大门的结果,结果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点,老师点评各小组完成情况,同时要求各小組针对各自的责任表现及学习表现进行讨论,结果记录在感想板上,用于指导今后的学习活动。

在进行探究活动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并且体会、控制跑的节奏,否则无法顺利完成12个点标的任务,从而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在活动二中,需要整组学生共同协作,才能将任务顺利完成,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恢复身心

在恢复身心环节,设置了五个活动。活动一:放松运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活动二:小结讲评,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然后组间学生进行互评,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多以鼓励为主,使学生保持练习的热情;活动三:布置作业,将本课所学进行实践;活动四:师生再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活动五:归还器材,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杨召军.运用校园定向跑来进行中学耐久跑教学初探[J].华章,2012(35):269.

[2]张文星,董玉福.高校体育课健身跑教学中引入定向运动的实验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3(6):28.

篇5:《合作跑》教学反思

一、小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本案例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小组合作尝试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竞赛、游戏等教学行为大都需要合作。本案例自使至终,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新知,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如:在以二人为主的练习小组中,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发现问题的疑点、难点,从而对合作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指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总结观点,形成共识,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讨论的气氛调节起来,调动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好处,从而养成合作的习惯,形成合作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进行小组比赛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表现出良好的合作能力,为争取好名次努力。

二、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本案例开始就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尝试练习,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接下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两人三足行、开火车),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通过这些竞赛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到新奇、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三、创造活力,体验成功学习

篇6:往返跑教学反思

一、体育课上素质练习与技术指导的关系

今天,我上了一堂往返跑的课,根据课上反映出来的情况,现在我从课中的素质练习与技术指导的关系来反思这堂课。

1、素质练习,是每堂课必须进行的。特别是我现在带的几个班级整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差,这个学期的素质练习就显得更加重要。技术指导,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怎样处理好课中的两者之

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在这堂课上,我设计的有些单调,练习有些枯燥。从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上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技术的指导,出现了太多的停留在语言上的提醒,也就是讲解过多,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练习来改正学生的技术。单从往返跑的学习上来看,我在课中强调的降低重心的技术有些多,但没有很好的通过练习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素质练习应该是为改正技术服务,好的一堂课,应该是在素质练习中提高了学生的技术;而技术指导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也是很有必要的。

3、在课堂中,技术指导需要进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需要专业的讲解,需要更加通俗易懂的点拨就可以。然后主要通过加强素质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专项技术的掌握,在练习中提高,在练习中让学生

纠正自己的技术。

二、如何在课堂中找到解决动作重点与难点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体育老师重点要准备的事情。而怎样运用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就更加重要了。在往返跑的教学中,如何通过练习的安排来解决重心降低的问题就是我今天

需要反思的。

在我的这堂课中,我不停的强调学生在往返跑的过程中要注意降低自己的重心,而我忽视了采用练习的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在此,我思考着有哪些练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我解决这一问题。

1、三步一转身练习,要求同学在不抬起上身的情况下完成转身

动作。

2、在10米的距离中,用上两个圆木柱,要同学们在绕过过圆木

篇7:曲线跑教学反思

永嘉县瓯北镇第五小学 叶晓武

教学内容:

1、原地摆臂

2、曲线跑

3、人、枪、虎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坚持锻炼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提高 动作的协调性;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摆臂和奔跑能力,促进学生上、下肢韧带、关节的发展;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品质。教学重点:学习原地摆臂和曲线跑技术和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原地摆臂姿势;

(课前准备)场地:两个排球场地; 器材:标志物若干;

预计练习密度:30%; 预计最高心率:140次/分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把重点放在教学生进行原地摆臂和曲线跑上。由于跑步很普遍,随便每个正常的学生都会跑,所以在教原地摆臂时,学生一般凭借自己原有的方式进行练习,动作正确的不多,经常出现错误的动作有:比如摆臂手过高;手脚协调不上等等。这些都是由于过去形成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在纠正错误动作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大部分同学都能有所改进,但是还是不够熟练,所以以后还是得继续强调跑步得正确动作,使学生能充分把握。

曲线跑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跑,而忽略了老师讲解的要点。曲线跑时要注意身体的倾斜,所以有些学生跑起来后身体失去平衡,而且一味追求快,出现个别学生摔倒的现象。后来在我及时纠正后,曲线跑进行得很顺利。在人枪虎的游戏中,我发现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还比较差,从中也体现出学生的反应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以后要在这方面注意加强,然后针对学生来讲,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练起,然后再一步步地加强难度。

这节课我发现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是不够,有时候出现学生混乱的现象,没有调解得很好。所以以后我还是得继续加强这种能力,用心地上课,争取提高上体育课的能力。篇二:《绕障碍曲线回环跑》教学案例与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体育乐趣----《绕障碍曲线回环跑》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今体育的教学是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主探究、创新创造、团结协作的乐趣,从而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我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体育情境教学就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活动欲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愉快的学习。

二、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绕障碍曲线回环跑》

课堂实录

(一)教师事先安置好场地,场地上画着一个图案,其轮廓线条有点像中国地图,沿线条回环路线,在各转折点上放置标杆小旗,共9面。分四组,统一采用逆时针方向跑动,练习开始,要求:学生随便找个旗子为出发点,沿图案边线绕过场上的每面旗子,跑一圈回起点(约100米)。采用计时,“比一比谁用的时间最短?”起初,很多学生很努力,后来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跑出了好成绩,于是就有一些同学松松垮垮地跑完全程,也有非常努力的,但是一比较,得知自己的成绩比好成绩还差一定距离,一脸的无奈。再跑第二轮,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不如第一轮。等到轮完,下课时间已经到了。

课堂实录

(二)导入情景“火车站”,各大组报数;教师叫号让每组的1号(全班4大组4个1号)共同领取1号垫子(用粉笔标号),迅速去活动场地内的任意一点上建立一个“火车站”,围坐候车;让每组2号如上建立“2号车站”,要求:与上一个车站相距在10米以上??依次类推,学生分别散点布置成9个分站。余下的各组同学为“火车头(司机)”。自定一种汽笛声为标志,待令下,各自按自

选的路线去各站点接“车厢(旅客)”。一组先试做示范,补充明确规则:(1)不能落下本次列车的乘客,否则,要回车接回;(2)比一比哪列车先回起点总站,而且整齐不散乱,为获胜。提醒各个“车厢”别挂错车头。练习一轮后,学生纷纷还要“再玩一次!”,争着要做火车头。实际上火车头要比别人跑的多。新的一轮开始,队伍中人员的首位次序有了变化,跑的距离也有变化。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抢占火车头,提示:同组同学不能站同一个车站。练习完3轮后,只是半堂课时间。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快乐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活动,使整个课堂充满快乐气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设条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兴趣是产生快乐的源泉,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某项活动感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情绪就高涨,兴奋性随之提高,精力也充沛,在练习过程中,尽管是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以上两个课堂教学例子,同是百把米路线的绕障碍曲线回环跑,经过比较发现,“课堂实录

(二)”的练习后虽然学生满头冒汗,却很带劲。而“课堂实录

(一)”是传统的竞争性练习,最终是比出第一名,第二名??,虽然有不少同学也能奋力一搏,大多数学生却都是失败者,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用情境教学来达成教学目标是“课堂实录

(二)”的主要特点,它与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有如下几个不同点:

一、创设情景,体现“快乐体育”的思想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课堂实录

(二)”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喜悦,并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

三、创设情景,在角色中体验、创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情景来创编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胆模仿,能够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提高体育课堂的活力。富于幻想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他们常常幻想自己能成为故事的主人公。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把整堂课融入精心设计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角色,在积极的想象中快乐地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情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美术、音乐等教学运用到体育课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中,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能力。《绕障碍曲线回环跑》还可以创设“穿过小树林”等故事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主动参与、锻炼中玩有所学,乐有所长。

四、创设情境,进行体育活动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创设情景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课堂实录

(二)”中,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情境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创设情境”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情境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这一独到的教学方式将赋予体育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与练习情趣,使学生走进一种高层次的体育课学习兴趣中。体育情景教学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篇三: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反思一: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在上学期学习的直线运动中,处理的问题都是合力和速度在同一条直线的情况,而在本学期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是曲线运动,速度与合外力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复杂运动,我们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化曲为直,化繁为简。即:将一个复杂的曲线运动转化为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将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这样就将方向不断变化的物理量转化到两个不变的方向上,将曲线运动的问题转化为直线运动的问题,而对于直线运动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处理方法。最后,在将两个直线运动的位移或速度进行合成,最终得到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要注意的问题是,位移和速度都是矢量,所以结果中不仅要计算出的大小,而且也要确定它们的方向,方向的确定一般用物理量与坐标轴间的夹角来表示,对于各类复杂的曲线运动处理的基本方法都基本类似。

在解题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规范性的作图,无论是解决小船渡河问题还是平抛运动的问题,如果能把图作出来,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图形,再运用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就可以把题解出来,所以在这里尤其要重视学生解题习惯的养成。

反思二: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本学期有幸担任高一物理的教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学生的继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帮助他们打好进一步努力的基础。必修2是高中物理内容中,关于运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内容比直线运动的研究要难,而且与电学知识,以及后面的万有引力与航天都有着很大的联系。

高中物理区别与初中知识的主要方面在于加入了矢量的运算,在力学中和运动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使学生明确矢量的运算法则,在曲线运动的学习之前先引导学生理解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的意义及方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结束了平抛运动的研究,学生不但学到了平抛的特点以及运算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研究一种运动形式的方法。下一节就是圆周运动了,很期待着能看到他们能够自主的完成对圆周运动的描述和对圆周运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反思三: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曲线运动》这一章主要是以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为载体讲述如何研究做曲线运动物体的规律,而《曲线运动》这一节又是这一章的一个基础,故其在必修1、2两册教材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一节内容,所涉及的两大部分内容——曲线运动的特点以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至对动力学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上面的分析,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已有的观察和感知,已有的概念和知识,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较深的认识。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了普通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学内容做了调整,先讲曲线运动的特点,即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在学生对曲线运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设置问题:那么物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这时候学生回答要有力的作用,我把一个小钢球举起来问他们,小钢球在放手之后有没有力的作用,学生异口同声说有,我放手之后,问钢球做什么运动?学生回答自由落体运动,我追问,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又有学生喊要有初速度,我给他们分别做了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这时候学生陷入思考,我>总结:看来没有速度或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是不会做曲线运动的。

我就把强力磁铁贴着黑板,让小钢珠在次自由落下,到磁铁旁边发生明显的弯曲,很自然的引入到了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时,才会做曲线运动。进一步分析抛出的铅球做曲线运动的原因,我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好。

讲解小船过河模型时,总感觉学生反应不是很好,课堂气氛有点压抑,虽然在之前分析了雨滴的下落,跑步机这些运动的合成,但到后面内容上,表现不好,学生还是喜欢定性分析,不愿意定量计算。篇四:小学体育水平三速度与平衡----弯道跑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速度与平衡-----弯道跑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 授课年级 :水平三(年级)授课时间 : 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弯道跑的基本技能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终生体育锻炼习惯;以学生为主导,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诱导练习与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领悟教材内涵,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课的内容:

速度与平衡----弯道跑 教学目标 1.通过弯道跑练习,使学生了解弯道跑的现象并用弯道跑技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弯道跑时的问题 2.通过弯道跑练习,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弯道跑时摆臂动作弧度内小外大,身体向左倾斜,脚左侧受力技术要领,80%同学能较好运用弯道跑中保持平衡的动作要领。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积极学习进取的精神。教材分析

弯道跑是跑步项目中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教学过程比较乏味,但在跑的过程中有较广泛的的运用,有重要的教学地位。本课通过教学演示、十字接力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基础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并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性格活泼、好动,表现欲和上进心比较强条件,这些特点为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弯道跑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摆臂动作弧度内小外大,身体向左倾斜,脚左侧受力 教学难点:克服离心力,快速跑动中如何保持身体平衡

速度与平衡-----弯道跑教案 授课年级:水平三(五年级)学生人数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教学反思:

篇8:定时跑教学反思

“捆绑式跑班制”模块课程选修模式

我校“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通常是面向全体高一年级上学期 (第1学期) 学生开设的。从高一年级下学期 (第2学期) 直至高二年级下学期 (第4学期) , 均为选修模块课程时段。其中, 第2学期和第3学期为选修模块的初级课程, 第4学期是让学生从第2学期和第3学期选过的两个模块中选择一门来学习对应的高级课程。学生在第4学期结课后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结业会考, 而会考题目除了“信息技术基础”之外, 模块类别以选修过高级课程的模块为主。

具体做法是:将每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 并把全体适合选课的学生班级随机分为两部分。第1学段, 一部分学生主修信息技术模块, 另一部分学生主修通用技术模块。第2学段, 两部分学生选课学科对换。每门课每周2个学时 (90分钟) , 并把同一学段内的2个班级联合起来, 混合选课、排课和授课。也就是在某个上课时段, 有2个班级的学生按照选课意愿分为了4个小班, 每个小班分别选择1个模块课程来学习。这样, 一个学年内, 每个学生可以分别选修2门信息技术选修模块课 (每模块共8次课) 和2门通用技术选修模块课 (每模块共8次课) 。每个模块各16课时, 均可得2个学分。

我们以高一年级14个行政班为例, 借助图表来说明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该运作模式 (见表1) 。

这种运作模式具有三方面优势。其一,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课自由度, 并减轻了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压力。其二, 缩短了授课周期, 使得学段教学内容更加连贯而紧凑, 同时延长了授课时长, 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便利。其三, 由于是多次随机的不同班级的混合授课, 加强了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 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与互动空间。当然, 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其一, 每学年都要提前与通用技术组协调后续的选课、上课事宜, 增加了部门之间协调的工作量。其二, 熟悉的学生之间容易“一窝蜂式”地选课, 而使一些学生选不上自己最心仪的课。

考试形式与成绩构成

从第2学期起, 学生在信息技术模块课程中将经历两类考试。一类针对选修模块初级课程, 即“各选修模块统一测试”。尽管这次测试是安排在最后一周随堂进行, 但仍然是把各个模块考生全部打乱, 并安置在多间计算机教室里统一开展。一类针对选修模块高级课程, 即“各选修模块统一会考”, 我校本部联合第一分校与北航附中统一编制命题、编排考场与判卷登分, 并使用统一的在线会考系统。针对“数据管理技术”模块会考而言, 考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部分内容和数据管理技术部分内容各占50%;前者以选择题为主, 后者以选择题和操作题为主。由于学生在第4学期只进行一次会考, 我们会把学生会考中“数据管理技术”部分的分值直接加权1.2, 作为学生的模块考试成绩, 而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表现及作业 (如图1) 。

教学整体安排

我们的课程主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管理技术教材 (简称粤教版) , 并辅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管理技术教材 (简称地图版) 。考虑到粤教版的主线案例“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较之“濒危动物”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我们对初级和高级课程分别做如表2和表3的安排。

在教学中, 我们既努力把握课堂时间, 也充分利用我校在线Moodle课程平台, 把所有相关教学资源都分门别类地上传到网站上, 如教师课件、辅助材料、微课视频、作业发布与提交等, 供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预习、学习及复习 (如图2) 。

学生应用案例

在本教学年度中, 我校处于第4学期高级学段的适选课学生共有684人, 各选修模块中参加最终会考的人数如下:“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221人, 占32.3%;“网络技术应用”模块194人, 占28.4%;“C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137人, 占“20%”;“数据管理技术”132人, 占19.3%。看得出, 选修“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学生最少, 这也反映出该模块自身的一些问题, 比如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所学技术可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实践应用相对薄弱等。

较之其他模块, 学生们对于数据管理技术的学习热情相对较低, 教师也因此容易缺乏信心。但其实如果学生学习迁移得好, 该模块内容有很大用武之地。在当年度高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 有学生选做了一个名为《不同浏览器应用环境下的用户体验分析与比较》的课题。项目全程中所有调查问卷的数据, 学生都是使用Access软件进行管理的, 其中涉及的基本技术也都是在该模块选修课上学习的。这个应用过程有些“一劳永逸”的意味, 因为虽然最初录入数据会花费一些时间, 但数据一旦录入成功, 后续的使用将非常便捷。

学生本想首先建立一个窗体, 然后逐条录入信息, 但没有设置妥当, 后来改用了表格。如图3所示, 同时建立了“问卷基本信息”“通常用途”“喜欢功能”和“选择原因”4张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进行各项查询, 这里以查询“常用浏览器做的事”为例, 其设计视图和数据表视图如图4所示。

最后学生根据查询结果, 导出到电子表单 (如Excel) 中, 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并最终完成了一份较全面的研学论文。

教学反思

上一篇:面试情况汇总下一篇:四单元整组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