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历教学反思

2024-04-30

看日历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看日历教学反思

《看日历》教学反思

《看日历》是让孩子借助日历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知道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学会用歌诀、拳头等方法记忆大小月,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在探索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本课的重难点是发现并记住每个月及平、闰年二月的天数,在设计时,我注意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内容,安排教学环节。但这节课上完之后,感觉并不是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有些勉强过关,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出示大小月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时,再全班交流,总结出判断的规律。

2、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足之处: 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大小月之后,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我还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当最末老师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有的同学起立又坐下,有的同学在观望他人的动态,学生此时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为什么?这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说明发现的知识单凭死记还是很慢的,而且读背时间很有限,必须把它融入到练习中反复出现。

篇2:看日历教学反思

关于看日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导入环节用谈话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正是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想要表达的学生较多,而课上只是形式上的提问了两三个同学,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进行表达,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如果换做以奥运会、大阅兵或一些传统节日等有意义的日子引入,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些特殊日子,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又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组合作记录20xx——20xx年各月天数时,有个别小组没有顺利进行,让我意识到大概没有给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如果先带领学生观察其中一年的日历再让学生统计,可能学生完成起来会更轻松。或者先请一到两名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准备怎样进行记录,再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同时也应该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观察、思考,在小组整理、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小游戏环节,根据口令,是大月的举右手,是小月的举左手。当喊出二月时,有的学生认为两只手都举,也有的学生认为两只手都不举。这一矛盾的现象虽然可以加深学生记住二月的天数比较特殊,但没有给学生解释应该怎样举手,只是保持中立的观点,认为两种都可以。课下还有学生在此纠结,学生纠结也就说明他明白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从学习目标来看,教学效果达到了。但我也在思考是否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明确一个动作。

教学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打开思路,张扬个性。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后面在日历中标出自己家人的生日并展示环节匆匆带过,这也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篇3:从一道考题看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而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状态如何?幼儿教师如何理解教学反思?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究竟以怎样的过程赋予现实教学以意义?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反思?本文以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中的一道案例题切入, 旨在归纳和剖析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 并对如何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一道考题与幼儿教师的答卷实录

1. 考题设计

这是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试卷里的最后一道题: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 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萝卜回来了》。故事内容有点长, 孩子们坐在位置上, 看着老师, 但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为多数, 琪琪就是其中一位。她一会把头转向门口, 一会又把头转回来, 用手点前面小朋友的衣服, 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李老师见状, 就快步走过去, 猛地将琪琪从椅子上抽起来, 一脸怒容, 大声呵斥道:“你在干什么!再不坐好你给我站到外面去!讨厌!”最后还转向全班幼儿加上一句:“你们谁要是学她, 看老师怎么修理你”, 一下子把全班幼儿都镇住了。

请你从科学的儿童观的角度, 根据办园理念中幼儿学风、教师教风的相关要求,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这是一道情景描述式案例题, 可以说是一道较好的试题。一是所描述的问题是情境的、来自于幼儿教师身边的教学生活与感受, 既能引起幼儿教师的思考和表达, 又能够考察教师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能力。二是反思性的, 一切教学建议的提出都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教学反思上, 可以考察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及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程度。三是实践的, 虽说是一道考题, 但由于它与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相关,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省度和操作惯性。

2. 答卷实录及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25位教师参加, 全部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带班教师或专任教师。以下选取3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答案, 藉此反映幼儿教师答卷的整体情况。

答案一:首先, 李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斥责幼儿是不对的, 要想孩子愿听, 可以把故事缩短一点进行讲述, 并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 如故事图片、手偶或情景表演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答案一看到, 该教师首先对李老师对待琪琪的态度作了判断, 但仅限于判断。接着向李老师提出了教学实践建议, 但略显粗糙, 内容涉及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三方面。建议提出之前没有呈现具体的教学问题, 也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之多。

答案二:李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 幼儿耐心不足, 琪琪不认真听, 被李老师抽出来了。根据幼儿学风要求, 琪琪没有符合“愿听”这一要求, 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达到诱学、善导、乐教的要求。建议李老师: (1) 在讲故事前作教具准备以吸引孩子的目光, 引发幼儿好奇心。 (2) 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和动作, 声音和肢体语言也能吸引幼儿。孩子们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不是因为里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吗? (3) 用你的目光关注孩子, 让孩子感到老师的故事角色里有他。 (4) 如果故事太长, 讲到高潮处还可以跟孩子来个“下回分解”, 相信孩子下回更愿意听你的故事。

从答案二看, 这位教师把反思的焦点放在了李老师应“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幼儿注意”上, 反思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式、教材处理。与答案一不同的是, 教师在建议提出之前能做到个别或部分地提炼教学情境, 识别问题;其对教学方式的建议比较具体、细致。相同的是, 反思内容片面, 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也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

答案三:建议 (1) 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可利用手偶、情境画面、操作人物指偶等教学工具, 诱导幼儿学习故事, 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教学中。 (2) 在讲故事之前, 教师可向幼儿提出要思考的问题, 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在幼儿东瞧西看的过程中, 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否让幼儿感兴趣, 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特点, 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 对于幼儿来说, 教师处理幼儿的行为也不好, 一味地怪罪于幼儿, 反而形成高控性的局面, 应轻轻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 或用眼神提示, 还可以请她回答问题, 这些都能让幼儿明白老师的意思。

从答案三看, 这位教师提出的建议相对具体, 反思内容涉及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堂管理三方面。与前两类答案不同的是, 反思内容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答案一一样, 它没有对教学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界定, 对李老师对待幼儿的言行作了判断, 但仅限于判断, 理论反思零碎散见。这类答题模式数量约占全部答卷总数的三分之一。

上述答案呈现了当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三类模式:一是“大体判断+大体建议”, 二是“个别或部分地识别问题+针对问题的建议”, 三是“针对问题的建议+零散的理论阐释”。

二、促进幼儿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对策

1. 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反思是需要底蕴的, 做一名反思型的幼儿教师, 尤其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幼儿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 而是融教育技能、教育伦理与教育智慧于一身的育人过程, 教师需要根据师幼互动的实际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 以使教学活动朝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向演进。只有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反思课堂, 才能从高处反思, 将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思考, 才能探究到根源, 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

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内化的过程, 幼儿教师需要沉下心来, 逐步地有计划地重新学习, 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做学习型幼儿教师。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水平, 使教师高屋建瓴, 反思自己的教育, 增强对教育问题的洞悉和批判能力, 由此跨越浅层次、低水平的反思阶段, 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2. 提高教师教育活动审视能力

反思内容片面、反思浅层化现象表明, 幼儿教师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清晰, 根源是幼儿教师审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较弱, 对构成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意义理解不到位。实际上,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的每一节活动, 不管效果如何, 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 其中存在着幼儿、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反馈等各种要素, 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调适, 最终指向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 对活动的反思, 就是对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和意义的探究, 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及涉及其中的要素关系及主体发展状态的梳理和审视。

活动结束后, 幼儿教师可以从“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思考。在“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方面, 幼儿教师需要对活动的实施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材料、教学方式的适宜情况及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等进行客观而全面的梳理。在“活动为什么会这样”方面, 幼儿教师则需深入到教学表象的背后, 从高处审视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理念, 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 并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不合理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变革。此外, 还要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审视教学过程, 要深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 及此种关系下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状态, 借此反省幼儿的发展, 反省教师的内心和道德。

3. 培养教师主动反思意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整体水平不高, 对教育实践的贡献不大, 与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意识淡薄密切相关。这一方面归因于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理解不够, 把反思仅看作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反思实质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很多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态度是“幼儿园要求写就写”“会在头脑中想一想, 但写下来的少”, 这种被动的反思必然会影响反思的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 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 而是教师以开放的态度纵观教育教学始末, 在分析审视的基础上寻求积极解决方案的过程, 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评价和反省;它源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一种敏感的反应, 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监控的开始, 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提升。

因此, 培养教师主动反思的意识, 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有深入的认识。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 形成积极反思的态度, 内在地唤起反思的愿望和动力, 进而产生主动反思行为, 形成反思习惯。

4. 掌握教学反思基本结构

作为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与诠释的思维活动, 教学反思有着自身基本的程序或思维结构, 要做好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必须仔细揣摩教学反思的规律特点, 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结构。首先是识别问题, 反思之初幼儿教师应认真回顾教学全过程及其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状态, 知道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其次是描述情境。对问题情境的描述, 是一个逐步把问题聚焦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教学活动, 使自己以不寻常的方式再次经历发生的故事, 对故事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深入理解, 为下一步重构问题奠定基础。最后是分析与重构。在这一环节, 幼儿教师需要在澄清“发生了什么 (做了什么) ”的基础上探寻“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质疑“为什么这样做”, 思考“可以如何做”等问题。

篇4:《日历中的方程》教学案例

本节课是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我市一所实验中学多媒体教室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重点,也为以后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让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并给学生提供“从事观察、推理、验证与交流等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整堂课采用“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在解决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合作交流,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建立等量关系。

五、案例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做游戏:给黑板上挂本日历,请三名同学背对日历,老师圈出日历横行的三个日期,其他同学口头计算其和,然后将结果告诉台上的同学们,由台上的同学猜出是哪个日期,谁先说出为胜。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的日历中有哪些规律,想想看,能否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给出多媒体课件动画的图片并出示5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一个问题。(该问题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做做游戏,观察规律,并且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总结:设的未知数不同,列的方程也不同,在本问题中,这三天的和为60是求题的等量关系。也就是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得32号是不会出现的;解得0号,也是没有的。(让学生体会解方程后必须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1.多媒体课件演示,做一做。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灵活设未知数。

2.出示例子。如果所圈出的4个数的和为76,这4天分别是几号?

让学生学习多种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方法,老师应修正学生解题的过程。(可与同伴交流解法)

(四)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解决课本习题5、6的第1题,先让学生解决第一问,求得答案是x=40/3。此时有些学生茫然了,怎么回事呢?老师适时提示:这一结果符合实际吗?并进行进一步深入:这3个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而40不是3的倍数。(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并汇报和交流,通过学生汇报获得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和点评。)

(五)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问题?

1.找准日历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必做题:课本P1812、3

2.选做题:《伴你学》1、2、3。

七、案例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了学生的导师、伙伴,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2.学的转变:學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

篇5:看日历教学反思

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学生非常感兴趣,我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许多规律。一开始学生认识年、月、日,自主寻找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利用年历,而年历的形成、各月之间的联系、星期的循环等,在教材中体现较少,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有很大帮助,于是教师设计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制作年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星期的循环和日期的连续性。在教学时,学生给 12个月排序时速度很慢,使得“猜生日”的活动并不充分。我发现学生能够理解“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下一个月的第一天”之间的联系,但是并不熟悉,导致排序的速度慢了。如果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在课前体验“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与下个月的第一天”之间的联系,课上排序的速度快多了,学生也很高兴,因为他们自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本课在设计时,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学习需要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制作“本班的特色年历”为主线,营造了丰富的、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充分的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

这节课在教学时,我还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制作年历”、“看年历”、“找节日”、“猜生日”等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

篇6:看日历教学设计

岳庄完小 原晋霞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你们的生日都是哪一天? 教师板书日期。

2.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 如:1年有多少个月?

你知道哪些重大的节日?(或: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教师板书日期。

3.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4、认识2017年的日历。

5、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独立学习。

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2、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例如: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3、集体交流。

(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8,10,12月每月是31天;4,6,9,11月每月是30天;2月的天数很特殊,分别是28天和29天。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4、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

(1)“拳头记忆法”。

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对。(2)歌诀记忆法。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

三、课堂练习。1、68页1题。2、68页2题。

3、判断。

爸爸出差了,9月31日回来。

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6月1日了。

4、抢答题。(1)一年有多少个月?(2)哪几个月有31天?

(3)9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4)11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四、展示交流。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设计:

看日历

1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3、5、7、8、10、12月。小月(30天):4、6、9、11。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看日历》教学反思

岳庄完小 原晋霞

《看日历》教学的重点是把教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第一个活动就是“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 生活中了解到的有关年、月、日的常识,如1年有12个月,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等;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各月天数填写年历表,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各月天数。学生经历了回顾、整理、观察、发现的学习过程,既丰富了已有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构建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网络。

篇7:看日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7-68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交流合作中发现二月份天数的规律。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年历卡,探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导出课题

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出示图片,问: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吗?(1949年10月1日)出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图,问:这是什么画面呢?

(结合图片,教师说明:2012年6月1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师:刚才我们的谈话都涉及到什么?(年、月、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2.你已经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整理一下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合作学习,探究验证

(一)探究大月、小月

1.出示2004年年历,问“这是哪一年的日历?”“一月份有多少天?”示范将1-3月的天数填入表格。

2.出示活动要求一。同桌合作,按活动要求填在完一。3.观察表一,发现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小组交流。4.全班展示汇报交流。5.介绍大月、小月。6.记忆大小月。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有什么好办法吗?(1)歌诀记忆法、①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只有二月有变化。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②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2)左拳记忆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7.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说出他的生日在几月份,其他同学判断,要是大月请举手,要是小月请握拳。

(二)探究平年、闰年。

在上面的游戏中,教师最后报一个二月时提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应了?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有时是28天,有时又是29天,其中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次探究。1.探究“四年一闰”(1)逐步出示活动要求二。

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把这一年二月份的天数填入表二。认真倾听,根据播报员所提供的信息填完表二。仔细观察表二,把你的发现给同桌说一说。(2)展示表二,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

每4年里有3个2月是28天,1个2月是29天。(3)认识平年、闰年。知道为什么四年一闰。为什么每四年就有一个二月份是29天呢? 教师补充小知识1: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板书:平年、闰年)(4)闰年年份与4的关系 让学生将表二中闰年的年份涂色。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算一下,从2012年往后哪一年是闰年?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算式,生口算出结果: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2005÷4=501„„1

2006÷4=501„„2 2007÷4=501„„3

2008÷4=502 2009÷4=502„„1

2010÷4=502„„2 2011÷4=502„„3

2012÷4=503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闰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2.探究“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1)发现问题

师: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分组计算判断)1949年

1992年

1900年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教师出示1900年年历发现1900年是平年。在与一般规律发生矛盾时,出示小知识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2)为什么“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继续补充小知识: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也就是说: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练一练: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用手势回答)1600年

1700年

1800年

2000年

2100年

三、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年月日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我会填!

(1)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2)10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3)连续两个月都是大月的是()月和()月。

2.我会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豆豆4月31日那天去了上海。

(3)琪琪的书包是2011年2月29 日买的。

(4)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1个特殊的二月。(5)

5、6两个月共62天。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六、作业

参考下面的资料,制一个月历。

板书设计: 年

大月:31天 1、3、5、7、8、10、12月(7个)31×7=217(天)

年 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月(4个)30×4=120(天)

28天

平年

217+120+28=365(天)特殊:

2月

29天

闰年

篇8:看日历教学反思

在上《绿洲》一课时, 笔者采用了情境导入法。

【教学片段1】

师 (结合图1《楼兰遗址》的展示, 一边播放肖邦的音乐《雨滴》, 一边用低沉的语调诉说) 这张图片是新疆库鲁克格山麓的孔雀河流域楼兰遗址的照片。河早已断流,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干涸的荒漠、枯萎的树木、残破的家什、风干的肢体, 是解读楼兰兴衰的实证。植被的破坏, 大地日益沙漠化, 人类最终将自己埋葬自己。

师同学们, 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很伤感,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多么残酷啊!

生2听着这样的音乐, 看着这样的情景, 我很难受, 人类是在自取灭亡啊!

生3我看到这触目惊心的画面感到很震惊, 人类应该自省了, 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这样的画面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环境, 为了人类的生存, 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这张图对我们就是一个告诫。

师同学们, 再仔细分析一下, 这张图片是从哪个角度去表现自然环境的?

生4画面通过荒漠、枯木、残骸来表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生5画面从反面题材来表现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

【教学片段2】

师 (展示如图2、图3所示两张挂图) 同学们看了这两张图, 请问你更喜欢在哪个地方居住?为什么?

生1我喜欢在右边这个地方居住, 因为这地方有蓝天白云、青山绿草, 住在这样的环境会很舒适。

师是啊, 谁都喜欢住在环境优美的地方, 谁也不喜欢住在没有水、没有花鸟的沙漠里。那么请问同学们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呢?看到这些情况, 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生2沙漠是由于植被被破坏以后, 土地逐渐沙化而形成的, 我们应该保护周围环境。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 我们该如何制止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生3我们认为可通过媒体来呼吁人们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生4我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呼吁人们环保。

生5我们可以自发行动起来, 倡导人们环保。

……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 我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 保护树木, 保护耕地, 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而且我们不仅要树立自身的环保意识, 还要呼吁周围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那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呼吁人们环保呢?

(学生纷纷回答“绘画”“照片”等等)

师对, 我们可以通过画面来号召人们环保。那么请同学们来说说看, 你会用怎样的画面来表现你的意图呢?

生6我会从人们乱倒垃圾的现象去表现。

生7我会把人们植树的场景给绘制下来, 呼吁人们多种树,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生8我会把人们乱捕杀动物的画面给描绘下来, 反映人们的恶行, 以此来告诫人们应对环境进行保护。

……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大师们是怎样用画面来呼吁人们环保的。

师 (用幻灯片展示图4《绿洲》) 同学们, 看了这张画有怎样的感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环保的呢?

生9这张画好奇怪啊, 树长在桌子上, 桌子下面是沙漠, 上面是蓝天白云。

生10这张画我们看不明白啊。

生11我觉得这张画很有意思, 我认为它所要表达的是树在无立足之地的情况下只好跑到桌子上去了。

……

师是的, 作者的想法很有趣, 他把树画在了桌子上, 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张画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呢?

生12这张画的表现方式很独特。

生13这张画色彩很美。

生14这张画的构图方式很独特。

……

师是的, 画面中的物体被艺术家改变了原有的空间位置及组合规律, 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接下来我们再看几张。 (展示图5《我们需要绿色》、图6《电脑图片》、图7《垃圾树》和图8《最后的自卫》)

师看了这么多画家的作品,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呢?

生15它们都是从树的形式去表现的。

生16它们的表现方式都很独特。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接下来请参照《绿洲》的艺术处理手法, 描绘一幅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 尝试巧妙地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 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学生创作, 教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加以点评)

二、教学反思

(一) “看”贯穿于教学始终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 “看”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手段。上述教学从开始到结束, 图片展示始终是主角。学生很好地接收了视觉传达的冲击, 强烈感受了艺术的魅力,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 特别是对初一学生来说,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形成, 激活他们的兴趣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 而好好地“看”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如笔者在开始导入时设计了一种令人伤感的情境, 使学生触景生情, 初步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因为中学生接受事物最快的方式是对现实生活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又如教学图片《最后的自卫》, 在博得一笑的同时, 很好地触动了学生的创作神经———原来也可以这样来表现。这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也是学生知识升华的一个表现。

(二) 巧设问题, 让学生“看”得有名堂

每看一组图片, 笔者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同时, 笔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如小组讨论、自主思考、师生问答等, 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一定的帮助。

(三) “看”成功, 说成功, 体验成功乐趣

上一篇:医务人员职业形象塑造下一篇:那滋味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