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红色之旅心得

2024-05-12

古田会议红色之旅心得(共12篇)

篇1:古田会议红色之旅心得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红色之旅心得体

8月5日上午,机关工会干部及相关人员共49人组团乘车离开重庆,踏上去往赤水的旅途,一路上,在导游的带动下,大家有说有笑,工会干部细致周到的安排,使得大家激情高涨,丝毫没有旅途中的疲惫,在车上,大家互帮互助,气氛和谐融洽。经过3个半小时左右乘坐长途旅游车的颠簸,我们的团队来到了四川和贵州两省的交界处——赤水河边,并在贵州省境内住宿。简单收拾好行李后,我们来到赤水河边,遥望河对面,灯火辉煌,赤水河波光闪耀,就在这个地方发生了驰名中外、对中央红军长征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四渡赤水战役。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回顾这段在赤水河上发生的光辉历史:“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红色之旅心得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场战役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在此次学习的过程中,因时间比较紧张,我们的团队虽然没有沿着红军四渡赤水的原路线行进,但是,我们旅途的大致路线也构成了“四渡”赤水。通过6日全天的徒步观赏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精华——红石野谷景区和四洞沟,山上的道路虽然经过整修,但仍崎岖。一路上,在感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时,我也被红军的长征精神深深打动着。为今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积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7日上午,我们来到土城,进入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学习,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照片、一件件红军当年用过的物品,一幕幕红军四渡赤水时的虚拟景象,无不让人感染。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在馆内工作人员的细致解读下,四渡赤水的场景如在眼前,毛泽东主席的军事指挥才能令人惊叹,红军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折服。在参观中,令我最难忘的是“红军总司令部”——简陋的屋檐下汇聚着革命的智慧,不起眼的土堆下蕴藏着不平凡的团队。

本次赤水红色之旅,对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更是一次从思想、党性认识上的重大洗礼。让我深切感受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及为祖国繁

荣昌盛贡献力量的历史责任。作为一个青年党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加强理论学习,充实自我。认真学习我国历史,我党的历史,不断学习党的理论,了解时事政策,与时俱进,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珍惜工作机会,把握青春。珍惜每一份工作,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饱满的热情和端正的态度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三、提高专业技能,服务单位。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勤于实践,提升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各项技能,为建设具有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单位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感谢机关党委和机关工会的领导们不辞劳苦为我们安排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期盼参加更多这样的学习活动。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时光如梭,一转眼“红色之旅“的活

动已经过去好几天了,短短几天的相聚,让我再一次感受了狼队的凝聚力;同时使我的工作灵魂又一次得到净化,有了很大的提高。

培训之后,回来让我想起了很多、整理过思绪,我写了很多、在南昌的军训中,尽管穿着没有肩章的迷彩,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我却已经体味到军营的博大精深。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站军姿,虽然短短的二十分钟却象过了千万年似的,就在全身每一条神经站的麻木浑身发抖想放弃的时候,教官的一番话却让我又一次振作起来,“只要我们再努力一点,就可以走到别人的前面”,其实何止站军姿是如此,我们现在面对医药行业的销售困境不也是这样吗?虽然前方的路重重险阻,阻力如山,但是只要我们顶住当前形势的压力,排除万难,取得成功的时候,回首望去会发现那只不过是一些另类的风景,所以军营是历练意志的好学校。

篇2:古田会议红色之旅心得

得体会范文

百色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一:

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创新争先

——参观广西百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法制科 陆丽红)

为进一步激发对党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领袖的敬仰之情,不断增强争先、创优和奉献意识,清明前夕,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神圣的红色土地——百色,缅怀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红七军军部)、百色英雄纪念碑前,我们循着讲解员的述说,聆听邓小平、张云逸、雷经

天等革命先辈的英勇壮举,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先辈们至死不渝地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在任何时期和任何环境下,都将个人的命运和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感悟一:坚定理想信念

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先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受到何种不公待遇和挫折,仍然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有人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履行使命、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是立身做人的

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志向。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更好地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感悟二:勇于承担责任

一个人的责任包括他对家庭的、对工作的、对国家的、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只有在责任感的不断激励下,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事,才能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和当前的时代、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每天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是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更不一定能够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我们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完成每一项任务,因为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担负起这个岗位所应承担的责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各类名人传记中我们亦不难看到: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力求尽心尽责,丝毫不会放松。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粮食工作人员,将时刻牢记“民以食为天”,从自我作起、从现实做起、从平时的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因为我相信,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感悟三:坚持就是胜利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风平浪静,永远不要企望自己一帆风顺,这不切实

际。”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经历,构成了他传奇的一生,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奇迹般的复出,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与他具有的崇高信念、坚忍不拔的耐力、坚毅顽强的意志密切相关。

在生活的经历中,避免不了挫折和失败,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懂得。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关键还是坚持。成功固然是每个人心中渴望的,但成功之路大多是坎坷、曲折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如何正视挫折和失败,才是最关键的。任何事情都有存在两面性,挫折和失败一样能教给我们很多东西。能让我们学会听取别人的劝告、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明辨是非;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能力,激发我们的潜能。当然,面对挫折时真正能够坚持到底的人甚少,所以成功的人永远只是少数。在平时的工

篇3:红色之旅去阳泉,寻访中共第一城

当我们从太旧高速公路进入阳泉市区时, 远处西南方向的一座山峰上, 一座直插苍穹的纪念碑立刻吸引眼球。那是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 距市中心10公里, 为阳泉市最高峰, 由山顶平台、北风垅、刀刃梁、将军垴4部分组成。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于1995年8月建成“百团大战纪念碑”。为纪念阳泉建市60周年, 2007年9月举行了迁址落成的阳泉革命历史纪念碑和新建的“中共第一城”纪念墙的揭牌仪式。这里成为了以纪念参加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英雄业绩和“中共创建第一城”为主要内容的纪念性森林公园。

1947年5月2日, 平定县阳泉镇解放, 为了动用阳泉丰富的煤铁资源支援解放战争,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将阳泉镇从平定县划出, 建设为新型工业城市。阳泉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中共第一城纪念广场位于狮脑山红色旅游景区东侧, 主要建筑有革命历史纪念碑、中共第一城纪念墙、展览陈列室等。烈士纪念碑由3片高低错落的弧形巨大墙片和一道纪念墙组成, 碑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 背面则详尽介绍阳泉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共第一城”纪念墙长19.47米, 高5.4米, 隐喻阳泉建市于1947年5月4日, 墙的正面镌刻着由原阳泉市委书记程步云题写的“中共第一城”五个大字。今天, 人们肃立在阳泉革命历史纪念碑和“中共第一城”纪念墙前, 了解阳泉过去的峥嵘岁月, 深切缅怀长眠地下的英烈.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940年,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八路军从8月20日起至12月5日, 在华北敌后出动105个团, 约40万兵力, 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 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 消灭部分敌人, 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的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在狮脑山主峰顶耸立着直插云霄的百团大战纪念碑, 整个园区座北朝南, 从低到高, 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园雕、两座题字碑、烽火台、“长城”组成, 占地25亩。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 平台中心高耸着大理石主碑, 三角形的角上各一座副碑。主碑与三座副碑以及两座题字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形状, 直指石太铁路, 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 (石太) 铁路拉开序幕。主碑高40公尺, 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 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 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抗击外敌的革命精神。整个纪念碑建筑群, 结构严谨, 美观新颖, 气势雄伟, 威严壮观, 反映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的宏伟气魄。

在1947年建市之前, “阳泉”只是一个小火车站的名称, 阳泉火车站旧址位于阳泉市德胜街北侧, 石太铁路线南侧, 为清光绪三十年 (1906年) 的产物, 阳泉火车站旧址是山西现存年代最早的火车站, 是正太窄轨铁路时期的重要建筑。阳泉火车站整体建筑属于法国风格, 是一处典型的欧式建筑。现存有候车厅、贵宾室和钟楼, 候车厅南侧的大门上写着“阳泉站”三字, 贵宾楼的东侧墙上写着“国家工业化”字样。该建筑布局和结构至今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在农业学大寨期间曾接待了许多来宾, 1973年4月23日, 周恩来总理陪同墨西哥总统参观大寨时, 曾在此下车停留。1973年6月25日, 邓小平副总理陪同马里国家元首参观大寨时也曾在此下车驻足。如今, 新型动车线路的开通, 已代替了老火车站的全部功能, 而这座历经风雨的建筑, 却像一位沧桑的老人, 默默地见证着百年来阳泉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

百多年光阴, 弹指一挥间。“中共第一城”——阳泉市由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车站, 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成为晋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如今这座英雄的城市高楼耸立、林地满园, 正向着新型现代化生态工业城市迈进。

交通 太阳高速公路纵贯阳泉, 市区政府南山公园门口可乘公交车有直达狮脑山景区。门票免费。

食宿 阳泉市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 阳泉面食, 平定风味菜很有名。

特产 核桃、花椒、蜂蜜、冻兔肉等, 平定的黄瓜干和砂货、铁货享誉中外, 古有“黄瓜干上贡品, 龙字砂锅悦帝心”的美称。

篇4:庐山红色之旅

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周恩来、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曾在庐山留下了从事革命活动的足迹。1937年夏,周恩来同志曾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登临庐山从事革命实践活动,这些都构成了庐山独特的红色历史。中西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庐山文化”,为古色积淀了丰富的底蕴。丰富的植物、动物、气象、地质等资源,完整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庐山天然的绿色宝库。庐山素以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科学名山著称于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在考察庐山后给予庐山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

近年来,庐山管理局不断挖掘、整理、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并设置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来山的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在饱览庐山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庐山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不断的向全体中国人民展示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南昌起义庐山会议旧址

南昌起义庐山会议旧址位于庐山东谷中五路,原为庐山仙岩饭店。仙岩饭店建于1910年,青砖砌三层楼,占地面积336平方米。1927年,鲍罗廷、瞿秋白、李立三、聂荣臻、邓中夏、林伯渠、叶挺、彭湃、郭亮等九人,在庐山牯岭英租界一家英国人开的“仙岩饭店”厨房里召开会议(因当时林伯渠的叔叔在仙岩饭店当“洋厨师”),进一步分析了形势,研究了南昌起义的纲领、计划,对领导机构的安排,起义日期等都作出了决定。

南昌起义,终于在八月一日爆发了,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仙岩饭店”在某种程度上,则是南昌起义的策源地。它的伟大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1937年6月5日至15日,周恩来同志居住此房,与蒋介石就国共合作抗日问题谈判;1946年8月5日,周恩来在庐山与蒋介石会谈国共谈判问题,下榻此处。

“美庐别墅”(庐山180别墅)

在庐山牯岒东谷,长冲河畔一座掩隐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廊式别墅-“美庐”。它是庐山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充分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这些令人瞩目,令人回顾的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进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

“美庐”别墅,建于1903年,原主人赫莉太太于30年代初,以此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龄女士,遂称为“蒋公馆”,1948年,蒋介石在院中卧石上题刻“美庐”二字,故称“美庐”别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三次上庐山,两次(59年、61年)下榻“美庐”别墅,这是国共两党领袖人物先后住过的,并且都在这里有过重大决策的唯一一幢别墅,至今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庐山会议旧址

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了三次重要的会议: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

1996年庐山会议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一部《历史的回眸》将三次庐山会议电影新闻资料剪辑汇编,在大厅里循环放遇,给参观者以历史感及身临其境之感。1985年将庐山会议旧址对外开放,并将《庐山会议资料展》展示,目前已有500万游客在此参观、接受教育。

周恩来庐山活动纪念馆

周恩来庐山活动纪念馆,座落于庐山东谷河西路,背依牯岭。1961年,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及夫人邓颖超在此下榻。1990年,442别墅辟为“周恩来活动纪念室”。纪念馆以确凿的史实,生动的事例,反映了周恩来同志于各个历史时期在庐山活动的业绩和风貌,是庐山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之一。1990年建馆,20万人/年。

芦林一号别墅

在芦林湖畔,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建筑,那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居,人称芦林别墅。别墅建于1961年,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主楼为“四合院”式结构,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生活、工作。

芦林一号别墅于1984年改为庐山博物馆,馆内珍藏吴道子、唐寅、郑板桥、徐悲鸿、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林则徐等真迹以及珍贵文物、馆藏了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毛泽东同志在庐山工作、生活的卧室,还原物原样的保存在那里,供人参观。1985年建立,免费开放,接待人数60万人/年。

邓小平别墅

庐山人民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小平同志在庐山工作生活了20多天,心中总是装着党和人民的大事,会议通过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和《工业七十条》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又称《高教六十条》,为恢复整顿经济作出了贡献。他对个人生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为减轻大会会务的负担,小平使用的床上用品都是卓林同志从北京自家带来的。会议结束时,卓琳同志非常认真的把二十多天的伙食费和洗衣费一分不少的付清了。邓小平同志1961年唯一的一次庐山之行,在庐山留下了世人瞩目的闪光足迹,已成为这座蜚声国际的世界名山一笔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诗碑园

毛泽东诗碑园位于芦林湖北端,依坡而建。整个诗碑园置于青峰秀峦之中,典雅明快。是庐山人民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而建。诗碑园占地面积为4400平方米。由主碑亭、副碑亭、东西厢廊组构而成,均为石结构。

篇5:红色之旅心得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竹林繁茂,翠色欲滴的韶山冲里。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是毛主席1959年夏天回到阔别了32年的家乡韶山时留下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主席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

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列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们原有的色彩。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幽。置身于毛泽东同志的故居里,留心观看着每一件留有毛泽东同志生活、学习、劳作的文物,体会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人们把毛泽东故居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

刘少奇纪念馆一片青翠,庄严幽静。纪念馆共有八个展室,按少奇同志生平分为四个专题进行陈列,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少奇同志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镜头和珍贵文物。在静谧的展厅内,讲解员专注而深情地介绍少奇同志从工人运动、白区工作到缔造新中国、发展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时期所做的独特贡献,娓娓而谈少奇同志在扩大新四军、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卓越功绩,声情并茂地讲起这位历史巨人的朴素情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在著名的延安整风中,刘少奇同志奋笔疾书写了《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告诫每个党员应该怎样加强自己的思想意识修养和组织纪律性,从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角度,提出和分析问题,创立了党性修养理论,为党的建设理论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对我们今天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韶山一游,感概万千,斯人虽去,其物尤存,那里的一桌一椅、一砖一瓦,无不引起我们对伟人的深切怀念。他们冲破闭塞的农村,立志革命,用生命,用鲜血,用毕生的精力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对祖国、对人民鞠躬尽瘁、舍身忘我,他们的艰苦朴素作风无不让我们震撼、感动、敬仰!今天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伟人为榜样,处处锻炼提高自己。韶山之行,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自然淳朴的风景,更多的是对革命伟人的敬仰,怀念……

张家界——湖南湘西一个著名的风景区,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园。黄狮寨、乌龙寨、金鞭溪、十里画廊等胜境,是游人神往之地。头天进入景区是伴着丝丝细雨,游客们穿着当地人兜售的一次性雨衣,游走在云缭雾绕的山间,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心情,反倒是黄蓝相间的雨衣给绿翠的山间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眺望远山,仰望近景,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山——不在高,不在险,每一座山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水——不在深,不在急,每一段小溪都清澈见底,伴着欢蹦的鱼儿是那么的赋予灵性。身处在此,满山的故事、满耳的鸟声、流水声,满鼻的清新都不由得让你陶醉其中,回荡悠长,不由得感叹这里的每一景,每一物,每一草,每一木,都是那么的清幽、僻静、澄虚、玄妙,真乃是一个修养身性之仙境!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美丽的省会——长沙,观赏到美丽的橘子洲头,游历了宁静书香的麓林书院,感受了神奇悠久的“马王堆”,每到一处都沁有震撼之感,或壮观、或宁静,或神奇,或久远,别样感觉,别样风味!在长沙,我们还品尝到当地有名的小吃,了解到当地的民俗风情,欣赏了长沙繁华的夜景……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繁华又不张扬,朴素又不失大方。

湖南的城美、山美、水美、人更美……

篇6:红色之旅心得

2011年5月28日,在合肥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学工部的主办,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各学生党支部和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各学生党支部承办下,由材料学院和仪器学院的老师,学生党员已经预备党员组成的团队一起赴泾县参观了王稼祥纪念馆和新四军军部旧址。

此次红色之旅是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培养我们与红军的感情,领会此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刻意义,让广大大学生党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我们对革命先烈的了解。

尽管我们的红色之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但却胜过平时的千百堂政治课,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是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路上,由材料学院08级辅导员钟老师带着我们在车上学习了王稼祥的生平故事以及新四军的一下相关知识,便于我们参观的时候更深的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知识问答,另外为了增强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每个人都进行了自我介绍以及一下才艺展示。

到了目的地以后,我们现实参观了王稼祥故居,王稼祥(1906-1974),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原名嘉祥,又名稼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在导游的引导之下,走进王稼祥纪念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被关在他姐姐的那间屋子,这是王稼祥当年决心要加入革命时,被他父亲所关的屋子,由于他母亲的关爱,悄悄的打开了门锁,让王稼祥跑出去了,从此走向革命之路,再也没有回到家中;听到讲解员的这些讲解,让我看到王稼祥的坚决的革命精神。从王稼祥的外貌看,他面容消瘦,总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王稼祥当年英语、俄语成绩都非常突出,在国外学习得心应手,年轻时留学苏联五年,他被称为“红色教授”型的人物。1933年4月,他遇空袭被炸穿了肠——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经历了八小时手术,当时人称胜过关公刮骨疗毒。这种不怕苦不怕疼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的让我感到震撼。1935年1月,红军占领了贵州遵义。敌军追兵一时还未跟上,部队得到十余天休息。中央利用这一机会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毛泽东发言批评错误的领导后,王稼祥接着发言,第一个在会上提出应由毛泽东来领导红军。在绝大多数同志的拥护下,会议改选了领导,毛泽东成为政治局常委,王稼祥也被增选为政治局委员。这次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王稼祥与毛泽东、周恩来组成中央军事三人小组,指挥全军行动。党在毛泽东领导下终于转危为安。后来,毛泽东多次称赞这“关键的一票”。

新四军军部旧址又称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位于环境优美的泾县云岭镇罗里村,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大会堂。云岭东接泾云公路,南依青弋江,西靠黄山,北望长江,风景秀丽。新四军军长叶挺有诗赞日:“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设此,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中共中央东南局也同时设此。

新四军军部在云岭近三年时间里,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四军部队在这里从两万人发展到九万多人,因而人们把云岭称为新四军的“摇篮”。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134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军132多万人。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四军的这段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遗忘的一段史诗,不论是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还是大学的中国近代史纲要上,他都拥有极其浓重的一笔。而我从来都是在教科书中对其怀着一种极其崇敬自豪的心情去缅怀这段历史的,没想到今天能亲眼看到这支英勇部队存在的痕迹。

最后我们在叶挺铜像前进行了重温入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一句句响亮的声音一直在心底回荡。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位学生党员应该要具备很高

篇7:红色之旅学习心得

今年暑假,我们一行人来到河南信阳的何家冲,这里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始发地,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等人率领的红二十五军还进行了一次数千里的“小长征”,从鄂豫皖根据地先期到达陕北。毛泽东后来一再称赞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徐海东,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吴焕先,我后来详细的了解了一下他的生平,阅读了《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感慨颇深,心情复杂。既为他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又叹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不禁感叹,好男儿当学吴焕先,毁家纾难,投笔从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留得青史照汗青。吴焕先的一生如传奇般壮丽。

吴焕先是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后,他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担任军长、军政委,独立坚持根据地斗争,1934年11月,率部从河南省罗山县开始长征,1935年8月21日,时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政委的吴焕先,在甘肃省泾川县四坡村战斗中,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时年28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吴焕先的革命是无私的纯粹的为人民的革命。他有着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吴焕先于1925年入党,他家里有近百亩地和一家店铺,他想自己信仰共产主义,光背叛这个剥削阶级家庭还不行,得破家济民才行。父亲在他的反复动员下,终于同意了。在自家门前,当着农会和群众的面,将家里的土地房屋契约和债据全都烧毁,在场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纵横,连声说:焕先他闹革命真是为我们穷人啊„„从此,农民群众更加信任他,自觉跟着他闹起了革命。为我党我军留下了好口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为我辈之楷模。

他领导红二十五军纵横驰骋,转战千里。他虚怀若谷,胸襟坦荡,平易近人,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斯人已逝。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正是由像吴前辈这些无畏牺牲,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用鲜血换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居安思危,绝不辜负革命先烈的鲜血。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几天的时间,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课。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篇8:红色之旅小记

韶山印象

我们乘坐的大客车沿京珠高速行驶三个多小时后,就从岳阳、平江、长沙、湘潭……这些地名标牌上感受到了浓浓的“湘味”。当我们冒着时下时停的阵雨到达韶山景区时,立刻进入到一种特殊的亢奋氛围中。耳畔不停地响彻着“浏阳河”等湖南民歌的旋律,“毛家饭店”餐桌上,每一道菜都伴有火气十足的红辣椒,在瞻仰毛泽东故居的排队长龙中,我们还看到高呼口号的整队“红军”(旅游团集体租借服装打扮而成)。在我们邻队有一群从东北来的老年合唱团员,在近一个小时的排队过程中,他们的歌声此起彼伏,引得等候参观的人群为之不停地鼓掌叫好。

当我们进入到早已从影视中熟悉的毛泽东故居时,大家都怀着一种神圣的心情去看待普通土屋中简朴的家居摆设,联想到毛泽东的六位亲人已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更是由衷地对革命领袖生出敬意。当然大家绝不肯放过在这里留影的机会,毛泽东故居屋前的清水塘和屋后的青山,都挤满了拍照的人群。

在毛泽东故居附近,新修建起一座毛泽东铜像广场。据说毛泽东铜像广场揭幕的那天,天空中居然还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奇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铜像广场人群熙攘,一队队表情肃穆的人们在礼宾司仪的组织下,向十多米高的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也有许多人买来高香在那里念念有词地叩拜,更多的人则是在广场台阶和两侧毛泽东诗词碑文以及“中国石”雕塑处拍照留念。

在韶山景区的旅游摊点上,摆放着各式精美的毛泽东塑像、纪念章、纪念册等,却鲜有人购买。人们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些湘绣饰品和湖南辣酱。偶遇个别游客,手中捧着“请”来的毛泽东塑像,一脸的虔诚,俨然手捧的是济世的佛龛一般。看来毛泽东毕竟是走得太久远,现如今的人们更多的是把他老人家当作“神灵”来供奉了。

花明楼

花明楼是刘少奇故居所在地,从韶山到花明楼只有37公里路程。共和国的两位伟人居然是这样毗邻而居!我们到花明楼景区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不知是否因为时间太晚的缘故,这里的游客明显少于韶山那边。在景区陈列馆里,我们看到许多刘少奇早期从事工人运动的生动史料,从而对这位共和国主席有了更多的了解。

刘少奇故居与毛泽东故居竟是惊人的相似,亦是门前一座小塘,屋后一面青山。只是刘少奇故居内的摆设要比毛泽东故居内的摆设更为齐全一些。

在花明楼景区也建有一个铜像广场,也是赫然一座刘少奇笑容可掬的大铜像立于广场中央。只是铜像高度只有七米多,比毛泽东那尊铜像低了三米多。广场规模与韶山那边相比也小了许多。有一架刘少奇当年出国访问乘坐过的飞机,现在作为历史文物停放在景区供游人参观。有意思的是,在花明楼景区所有的旅游摊柜上,摆放的是清一色的毛泽东塑像和像章,绝然看不见任何刘少奇形象的纪念品。大概这旅游商品营销中,也有个“级别规格”的问题?而路边影碟机中反复播放着刘少奇当年如何遭受迫害含冤致死的纪录片,令人不禁生出片片感慨来!

岳麓书院

坐落于长沙城中,湘江侧畔的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前身。整座学府环美丽的岳麓山而建,到处是古树参天、绿茵叠翠,清溪潺潺。是个静心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当年岳麓书院因朱熹讲学、曾国藩治学而闻名学界。至今在学院讲堂上仍留有当年帝王嘉勉的题匾。讲堂两侧楹联言简意赅地对这个学府作了表述,上联是: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下联为: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岳麓书院的名气,还得益于当代的革命领导人毛泽东。他早年曾就读于这个书院,并在此结交了他的“骄杨”。细心的导游专门为我们指出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经常在一起结伴求学的山间曲径。可以遐想这对伟人当年革命浪漫的情操。

在岳麓山入口处,我们见到了著名的“爱晚亭”。这间庭阁其实非常简陋,但因亭顶鲜红匾额上有毛泽东亲笔草书题名,使得此亭成为岳麓书院的主要景点之一。人们在这里瞻仰历史遗迹,缅怀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革命英烈,从而汲取奋发有为的力量。岳麓山下即是“百舸争流”的湘江,江心则是闻名四海的“橘子洲”。长沙市旅游部门把这十里江心小岛打造得玲珑秀气,放眼四下仍千顷碧波,注目岛内皆红花绿草,耸立于橘子洲头的毛泽东早期那首《沁园春·长沙》词碑更令人浮想联翩,而橘子洲上由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们新近完成的毛泽东的巨幅雕像更是为长沙城增色不少。无论是从橘子洲上近距离观赏,还是从江岸市区远眺这座石雕肖像,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太美了”。这幅石雕充分运用了视觉空间的三维想象力,突出了人性善良的本质,也使我们从“伟大领袖”的神话中摆脱出来,看到了一个真实、可爱的毛泽东!

篇9: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我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近距离的接近老一辈革命前辈走过的路。早上6点从湖口出发,大家对红色行程充满着期待,一路唱着红歌,歌唱毛主席、歌唱祖国、歌唱党。经过七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红色之行的第一站――瑞金。尽管旅途疲惫,但踏上这片红土,所有党员及积极分子都激动不已。瑞金苏维埃政府是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政权建立的地方,是共和国的摇篮。在瑞金东北约6公里处,我们参观了叶坪革命遗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会址旧址原来是谢式祠堂,政府总办公厅和办公室设在这里。

第二站,来到兴国县将军园。参观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陈列馆的解说员唱的一首当年苏区老百姓传唱的山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词是:“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当年中央苏区干部在军情紧迫、环境复杂、工作艰苦的状况下,一心为民,尽心为公,这首山歌就是真抓实干的生动写照。

重温那段艰难又光荣的历史,让我感到心里有底气、肩上有担子、眼中有希望。作为积极分子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发扬好作风、好传统,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天时地利人和,养育了革命队伍,历史记载的“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出政权”等思想均在井冈山时期产生,这些思想指导着工农红军的方向,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篇10:红安红色之旅心得体

武当山中学 张华山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让广大干部职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高思想政治素质,武当山中学党支部组织30余名党员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到红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次红色之旅。

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已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万余人。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重温党的革命史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以为非常必要,它对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7月5日下午,我们步入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四周松柏青翠,庄严肃穆;两侧灰壁绿窗的平顶小房错落有致,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名在夏日的阳光里熠熠生辉。碑座的两侧各有雕塑一座,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黄麻起义;右塑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老区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武装斗争。碑的背面上书一曲脍炙人口的铜锣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生动地描写了红安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

在陵园内我们依次参观了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安县革命博物馆、董必武纪念馆等大型纪念建筑物。纪念馆内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为我们述说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幅照片就是一段光荣的历史,一张行军图就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生动的党史教材。现代的声光画影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风暴以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烽火的峥嵘岁月。每到一处,我们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员饱蘸深情的讲解和多媒体低沉悲壮的介绍,一边浏览革命烈士与国民党反对派斗争活动的范围、区域,斗争的形式和策略以及大量原始的珍贵的图片、画像、遗物和文字简介等等,个个表情肃穆,仿佛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四处弥漫着烽火硝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每到一处,我们都仔细、认真诵读那些激励革命志士投身革命,英勇斗争的革命歌谣和体现老区人民与红军心连心的歌单,感受革命先烈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月6日上午,我们又来到七里坪镇参观了长胜街。一条保存完好的明清街道。一条充满浓郁乡情的古街道,一条充满革命传统的古街道。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是七里坪老街的核心所在地。进入指挥部,首先映入眼目的便是徐向前元帅题字的展牌,红底黄字写着“红四方面军纪念馆”。馆内主要记载着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事迹。参观完长胜街,我们坐车来到了位于红安县城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以及李先念主席纪念馆。纪念馆内主要记载着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解说。

篇11: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6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医院党委组织的前往贵州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切身感受了爱国主义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身临其境的体会了当年峥嵘岁月以及领袖们运筹帷幄的伟人风范;感悟着革命圣地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息烽集中营,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感受许晓轩、张露萍、宋振中(小萝卜头)等著名革命烈士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在“猫洞”杀人场纪念碑前,我们默默伫立,愤恨敌人的残暴,悼念战士的忠贞,敬佩英雄的刚烈,大家为国民党对革命人士进行的残酷镇压而愤愤不平,为革命人士不屈不挠,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而感动。

参观完息烽集中营后,我们又来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遵义。并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当我们走入园内时,立刻有一座简约的蓝色阁楼映入眼帘。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可惜无法上楼参观。之后,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开始了解这个伟大的事件。我看到了这场会议前各地已相继爆发了各种起义运动,人们的高呼革命的标语,处处体现人们渴望革命的信念。共产党的四渡赤水将蒋介石耍得团团转,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更是让我振奋不已。然而,共产党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随之而来的战略转移——长征的初期也受阻,想必也是导致这场会议的主要原因吧!于是在占领 了遵义这座仅三万人却是红军攻下最大城池后,毛泽东、朱德等人便于那原属国民军某长官住处阁楼上举行了这次史诗般的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将长征路线由湘西绕至国民军队防守薄弱的贵州,这个建议让我体会到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才能,不禁暗暗赞叹。这场会议引导着共产党走向正确的战略思想,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共产党和长征军,同时为群众的革命胜利引领了一条明亮的道路,照片中与会人员的微笑与眼眸中透出的坚定让我仿佛也激动起来,有一种心潮澎湃。一张又一张的黑白照片,一幅又一幅的油画作品中,无不让人感到心中燃起的希望。力量虽微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看到会议之都的气势,贵州大地的咆哮,中华民族的怒吼!

走出纪念馆,热血依然沸腾,再看那阁楼,已有了不一样的感情,这场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人们胜利的灯塔,它同样为创造今天的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篇12:“红色之旅”系列采访

1.通过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践行道德礼仪,培养当代少年儿童的爱国意识,振奋爱国精神。

2.培养小记者的采访与写作能力,增强语言组织和交际沟通技能,加强小记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小记者重温、学习党的历史,更好地认识了解党的历史和祖国的变化,感受生活变迁,思考如何认识和对待现在的生活,树立远大理想。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1. 活动前期准备

教师制作以采访对象情况为内容的“红色采访任务单”,题目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两类,客观题的形式以知识类的选择、填空、判断等为主,主观题以发散性的设置采访问题、做好采访记录为主。两类题目的数量与参访小记者的年级等级要适当,低年级学生以客观题为主,高年级学生以主观题为主。

教师事先布置采访准备作业,鼓励学生通过书刊杂志、网络搜索、电影电视、向他人请教等信息途径对采访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初步了解。

2. 活动内容与过程

为突出活动主题,使小记者更好地学习知识,挖掘采访内容并进行记忆整合,活动根据被采访对象的不同性质分为四条线路。

线路一:名人故居——毛泽东旧居(革命领导人)、张闻天故居(革命前辈)、蔡元培故居(学者风范)

线路二:红色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左联纪念馆

线路三:革命遗址遗迹——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常熟沙家浜、嘉兴南湖

线路四: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

在活动组织中,根据各展馆规模和特点对小记者进行分组,设置参访学习重点,如:在参访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时,以中共二大会议召开时的社会背景,与会主要人物等元素展开;参访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则以共产党地下工作的艰难状况、范围、代表人物及事迹等为重点;常熟沙家浜和嘉兴南湖的参访安排在暑期进行。以下过程以“名人故居”线路为例。

(1)看听找照

小记者跟随讲解员依次参观各个场馆,认真聆听名人生平事迹,边看边学,与预习内容进行知识对接,寻找任务单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完成客观题部分,在不影响参观秩序的前提下,鼓励联系讲解内容进行自由提问。

参观过程中,小记者对感兴趣的文字、图片、实物等内容进行拍摄,并有意识地拍摄其他小记者在参观、采访的新闻图片,教师从照片取景、构图及新闻敏感度等方面进行指导。

(2)小展身手

参观结束后,引导小记者自行寻找对象进行采访训练。可单人或分组进行,针对被采访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提问,教师进行分别指导,学生做好采访记录,完成任务单的主观题部分。

采访中需注意文明礼仪,若采访讲解员,可询问与名人相关的问题,也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采访游客,可询问其参观目的、感想等。

(3)总结评选

参访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小记者分组进行活动总结,订正客观题部分,强化记忆,各组小记者评选出本组采访记录最佳的学员,获奖学员分享采访经验和感受。

小记者自拟新闻标题,在规定时间内写一则报道当天活动的消息。标题要求:具新闻眼、语句通顺、简洁明了;写作要求:包含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一个H)。

3.活动后期拓展

小记者自由选择报道角度,撰写一篇通讯,并配合新闻照片,图文并茂;教师选择优秀文章登载于中福会少年宫网站或内部交流刊物《新苗报》上,并鼓励小记者积极向社会刊物投稿。

三、活动反馈

“红色之旅”系列采访活动将采访预备、任务设置与现场参访、后期反馈等环节有机结合,不仅引发了少年儿童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锻炼了人际沟通及语言表达等能力,是小记者专业素质训练的有效途径。同时,活动中无不渗透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绪,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到了校外,寓教于乐,小记者反响热烈,投稿踊跃。活动同时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广泛支持与赞扬,相对于校内开展的阅读学习、朗诵讨论等常规红色活动,“走出去”的方法更能让学员亲近历史发生的地方,身临其境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不少家长发现通过对共产党抗战历史的学习,孩子们都能有所感悟,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以下为部分小记者文章摘录。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前夕,革命先辈们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理想,在当时艰难困苦的工作环境下,成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秘密工作,为瓦解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学习前辈们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不怕艰苦的精神。同时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立志成为建设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

——节选自小记者二(4)班:江东翼《参访刘长胜故居》

前人的成功是我们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仿佛看到了现实中的自己。我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遇到难题总是不想动脑筋,每天的英语听力总是坚持不下来,课外兴趣班上了一半就想放弃了……哎!我遇到的这些困难和前人相比,连大海中的一滴水都比不上。面对大风大浪,前人尚能坦然面对,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怎能被小小的困难吓倒?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气馁,不可以放弃信念。

—— 节选自 小记者三(7)班:胡景祺《南湖之行》

上一篇:长恨歌学生读书笔记下一篇:怎么突破写好记叙文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