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

2024-04-21

鳜鱼养殖(精选12篇)

篇1:鳜鱼养殖

今日三农网,http://

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等,属鲈形目,鳜鱼属,其分布很广,各大河流水系及各淡水湖泊中均有繁殖,鳜鱼肉嫩、刺少、味美、营养丰富,是席上珍肴,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池塘中不仅可以混养少量鳜鱼,以清除野杂鱼,还可以专塘饲养,是目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

一、生活习性

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

1.5公斤。

二、池塘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三、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四、鳜鱼种放养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五、饲养管理

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篇2:鳜鱼养殖

一、网箱养殖鳜鱼技术

1、水域选择:应选择水位较稳定、落差不大、水深3米以上、有流水或微流水、水质

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的水库、湖泊、河沟等水域。

2、网箱设置:养殖鳜鱼的网箱一般采用敞开式无盖网箱,规格为4×7×1.6米3或4

×8×1.6米网箱网箱应按“一”或“品”字型排列,有利于水体交换,增加网箱中的溶氧量。

3、品种选择和鱼种放养:鳜鱼养殖一般选用翘嘴鳜,放养前,应用3%-5%的食盐水

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后,再放入箱中。放养量应根据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10厘

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20-25尾/㎡为好。

4、饵料鱼配套养殖与投喂:鱼种放养前应根据每生产1千克鳜鱼须饵料鱼6-8千克转换

系数来按排饵料鱼的生产和配给。饵料鱼规格应同鳜鱼的规格相适应,确保饵料适口。投喂的饵料鱼体长应好为鳜鱼体长的40%以下,过大不宜摄食,造成浪费。日投喂量为鳜鱼体

重的15%左右,一般每3-5 天投喂一次,投喂前应用3%-5%的食盐水对饵料鱼浸洗5-10

分钟,确保饵料鱼不带病进箱。

5、日常管理:首先要坚持每天巡箱,注意水质及箱体情况,及时补充饵料鱼,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每10-15天定期洗刷网箱洗箱1次,以防异物堵塞网眼造成箱内缺氧;再次

要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工作;最后要及时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工作。

6、病害防治:网箱养殖鳜鱼病害比较少,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车轮虫病、斜管虫

病、赤皮病、烂鳃病等。预防鱼病时,可不定期地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漂白粉等泼洒网

箱四周,也可以在网箱四周悬挂篓(袋),每个袋(篓)中装硫酸铜100克和硫酸亚铁40克或漂

白粉100 克,每箱3-6个,以形成密集的药物区,能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鳜鱼入箱初期易

患水霉病,可用水霉净浸洗5-10分钟,能有效地治疗水霉病。鳜鱼在春秋两季易患车轮虫

病和斜管虫病,发现少量病原时,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浓度全箱泼

洒并使该浓度维持在2小时以上或用4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30分钟等方法进行治疗。

二、池塘主养鳜鱼技术

1、池塘选择:鳜鱼主养池塘应以3-10亩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壤沙土底质、淤泥

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2米,灌排水系统完

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

2、放养前准备工作:放养前,清塘,并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后,曝晒10-15天,放水10厘米。

3、合理放养:由于鳜鱼生长速度快,当年的夏花就可养成商品鱼,因此,鱼种一般在6

月上中旬投放。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溶液中浸浴10-15分钟。鱼种的放养密度,一般800-1000尾/亩。为了调节鳜鱼池的水质,每亩应放养100克以上的白鲢鱼种20-30尾。

鱼种放养后应在鳜鱼池塘投放适量水花生或水葫芦供鳜鱼栖息。

4、饵料鱼生产安排:饵料鱼一般选择长条型或纺锤型低值鱼类,如:鲮、鲢、鳙、草、鲴、鲤、鲫等。经7-10天的饲养,当饵料鱼达到1.2-2.0厘米时,刚好为4厘米以上的鳜鱼

适口饵料,此时,则应向鳜鱼池开始投放鳜鱼。

5、饲养管理:养殖前期及后期每3天投饵1次,中期(7、8、9月高温阶段)每1-2

天投饵1次,一般每次投饵量为鳜鱼数量的4-5倍。养殖初期,应每10-15天加注新水1次,7-9

月,随着水温升高,每5-7天加水一次。在整个养殖期间,一般每隔10-15天左右泼洒1次

生石灰,浓度为15-20克/立方米,以调节水中pH值。发现鳜鱼有吐出饵料鱼现象,也应立

即开机增氧并加注新水。

6、鱼病防治:鳜鱼病害的防治比养殖家鱼更应做到防重于治。在生产过程中,一要控

制好水质,经常加水、换水、增氧和定期泼洒生石灰;二要经常用漂白粉或硫酸铜等药物全

池泼洒进行预防,只要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鳜鱼爆发性的病害发生。

篇3:科学养殖鳜鱼,增产增效

1 鳜鱼发塘

达到水温20℃左右时,5月初进广东鳜鱼,规格1.0~1.2 cm,放在鲫鱼苗孵化池中,鲫鱼苗出苗约10 d左右,期间要勤巡塘、勤观察,如夜晚池塘四周鲫鱼苗少,要补充饲料鱼,苗种规格比鳜鱼苗种小一半。防病:防治斜管虫、车轮虫病等,用甲醛40×10-6。安装好增氧机防止缺氧,白天开增氧机3~4 h。养殖到6月5日左右开始销售鳜鱼,规格5cm以上。去年广东购进早繁鳜鱼苗,规格1~1.2cm,共进100万尾苗,通过科学管理和饲养,出池塘规格6 cm,数量50万尾,成活率50%,自养4.5万尾,其余外销,一季获得效益20万元。

2 饲料鱼培育

隔冬准备一池,放养鲫鱼种之前用生石灰125kg每667 m2带水清塘或用漂白粉25 kg每667 m2带水清塘消毒,放好鲫鱼种,种鲫鱼隔年放好,每亩放250 kg,雌雄比例为5∶1, 3月20日左右鲫鱼开始繁殖,扎浮巴用杨树或网片挂于渔池四周中,等鲫鱼产卵后,浮巴带子消毒,主要用于防治水霉病,用亚甲基蓝1×10-6放在船中进行消毒。对发塘池清塘消毒,水位1 m,水温18℃,之后把卵放在发塘池中,一星期之后出苗,出苗之前培育好红虫,鲫鱼苗密度约50万苗每亩,食料第一星期吃豆浆,0.5kg/667 m2·d,早晚2次,过一星期吃菜饼+豆浆,吃半个月,每天早晚2次,同时进行乌仔分塘,密度为7万~8万尾/667 m2,半个月之后鲫鱼苗种吃开口饲料,约吃10 d,之后吃人工颗粒饲料。

3 鲮鱼苗种培育

5月15日开始进鲮鱼苗,放池密度50万/667m2,第一星期吃豆浆,0.5 kg/667 m2·d,早晚2次,之后吃菜饼,半个月之后乌仔分塘,密度为7万~8万尾/667 m2,专吃鲮鱼配合饲料。

4 商品鳜鱼的养殖

商品鳜鱼面积以10×667 m2~15×667 m2左右,苗种规格5 cm以上,放养之前清塘消毒,亩放鳜鱼1 500~2 000尾,饲料鱼鲫鱼苗种吃到6月底,7月份饲料鱼开始吃鲮鱼苗种,每池1.5 kW增氧机,增氧机每天晴天中午开2~4 h,浮头夜后半夜开增氧机防治浮头,观察鳜鱼吃食活动情况,发现水面上有鳜鱼可能有寄生虫病,用阿维菌素加硫酸铜0.25~0.30 kg/667 m2,阿维菌素用0.5%阿维菌素20m L/667 m2·m,杀虫后隔天用杀菌药,用二氧化氯100 g/667 m2·m,每隔10~15 d用一次杀虫杀菌药。一般用阿维菌素加硫酸铜0.25~0.30 kg/667 m2,阿维菌素用0.5%阿维菌素20 m L每667 m2。饲养过程中发现情况及时用药,水温低于30℃可用甲醛杀虫,防治斜管虫、车轮虫病,水温高于30℃,不能用甲醛。

饲料鱼投喂3~5 d一次,增氧机白天、后半夜开,勤巡塘发现池四周水面上有病害就用药治疗,高温季节8月份开始每隔10~15 d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勤测水质氨氮、亚硝酸盐、pH值、溶氧等,水质不好易引起出血病,用二氧化氯100~150 g/667m2连用2次,非水质引起的出血病用戊二醛、二苯扎溴铵等,用量50~100 m L/667 m2,发现指环虫病用指环清药,甲苯150~180 g/667 m2,到8月份之后要用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增氧机增氧,EM益生菌等改善水质,一般饲料鱼池面积与鳜鱼池面积3∶1。

销售:一般元旦之后进入销售季节,达到了上市规格,春节之前销售,价格40元/kg左右,667 m2利润1.5万~2.0万元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总结顾建社的养殖鳜鱼,主要是一凭经验,二勤管理,每天巡塘几次,生长季节晚上也巡塘,防偷盗、鳜鱼防逃、防浮、防病等工作,勤开增氧机,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不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提前做好饵料鱼的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健康的饲料鱼,鳜鱼适时销售,分批上市,提高价格,减少成本,做到增产增效,满足市场需求,成活率一般在95%,667 m2产1200 kg,效益在2万元左右。

篇4:鳜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

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4个,面积分别为0.67 hm2、0.67 hm2、1 hm2、1 hm2,均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办事处利民渔业合作社养殖场。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底部平坦,淤泥少,东西向,水深2.0 m,排灌设备齐全,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7,符合渔业用水标准,透明度40 cm以上,交通便利。各池塘均配备叶轮式增氧机,功率为0.5 kW/hm2。

1.1 清塘

于3月6日将池水基本排干,在塘底挖若干个小坑,将生石灰分别放入小坑中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即向池中均匀泼洒,一般用量为900 kg/hm2。

1.2 水质培肥

在3月13日将水注入已消毒好的鱼种池中,水位控制在50~60 cm,施腐熟发酵粪肥2 250~3 000 kg/hm2以培养浮游生物。

1.3 饵料鱼及鳜鱼鱼种放养

我们于2014年3月16日向池中投放小于鳜鱼鱼种1/3的小规格鲢、鳙、鲂鱼种作为适口饵料鱼,以解决鳜鱼鱼种培育过程中初期饵料鱼的供应。3月19日,投放规格为80 g/尾的鳜鱼鱼种,饵料鱼及鳜鱼鱼种投放前均用3%~4%食盐水消毒。为了解鳜鱼的放养密度和饵料鱼的投放比例。四个池塘采取了不同放养模式,见表1。

2 养殖管理

2.1 饵料鱼投喂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仍采用先期投放鲢、鳙、鲂鱼种,以解决初期饵料鱼供应,中后期投喂餐条、麦穗、鲫鱼等小野杂鱼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鳜鱼的饵料供应,定期检查鳜鱼吃食情况。6月以后,是鳜鱼的吃食、生长旺季,每 3~5 d投放补充饵料鱼,以满足鳜鱼生长的需要。

在鳜鱼鱼种放养后,定期抽样测定鳜鱼的生长速度及存塘量,并以此为依据,同时参考气温变化等因素,合理投饵。

池中饵料鱼充足时,鳜鱼在水的底层追捕饵料鱼,因此池水面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细听时,鱼追食饵料鱼时发出的水声小,且间隔时间大。如池中饵料鱼不足时,鳜鱼追食饵料鱼至水上层,因此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频繁,声音也大。如看到鳜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已基本吃完。

适口饵料鱼的规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饵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饵料鱼筛去。

2.2 饵料鱼的喂养

为保证池塘饵料鱼与鳜鱼同步增长,要对饵料鱼进行投喂,投喂采取“四定”原则,每天投喂两次。投喂量为存塘饵料鱼总量的1%~3%。既保证了饵料鱼的供应量,又有利于饵料鱼集群摄食,便于鳜鱼猎捕。

2.3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 d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 cm,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 d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200~300 kg/hm2。春末和夏季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同时应备一些双氧水(含量30%以上)或增氧灵,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

2.4 日常管理

鳜鱼鱼种下塘后,只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就会有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因此饵料供应是一个经常化的问题。在饵料鱼投入之后,应有人经常观察,检查饵料鱼的消耗情况,所以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专人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清早检查鱼塘水质,并定时测量水温,酸碱度并做好记录。发现池水溶氧较低时应及时冲水或开增氧机;饵料鱼减少了应及时补充。

2.5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除做好鱼池、鱼种、饵料鱼消毒外,注意换注新水,定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用0.7 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定期全池泼洒以预防车轮虫病的发生,保持水质“活、嫩、爽”,养殖过程中未发现暴发性鱼病。

3 试验结果

2014年11月 10日,经任城区科技局组织专家验收3.34 hm2成鱼池塘共收商品鳜鱼9 303尾,总重量10 237 kg, 平均规格1 100 g/尾,成活率80.9%,具体见表2。

4 讨论与小结

4.1 关于饵料鱼的投喂

从本项目试验情况看,掌握合理的投饵量、合理的投饵间隔时间以及能否将不同规格的饵料鱼进行适当比例的搭配投喂,关系到鱼种或成鱼能否在快速生长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水质恶化,关系鱼种培育或成鱼养殖的成败。

4.2 关于鳜鱼苗与饵料苗的投放比例

从本试验情况看,鳜鱼与饵料苗的投放比例为1∶30是适宜的,既解决了鳜鱼苗先期饵料供应问题,而且剩余鱼苗还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

4.3 关于水质调节

从本试验情况看,采取定期冲水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提高鳜鱼鱼种成活率或成鱼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池塘水体较小,易于人为控制,便于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进行高密度养殖,因而单位面积的鳜鱼产量可大大提高,且池塘养鳜鱼还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的特点,值得大面积推广。

(收稿日期:2015-01-28)

篇5: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总结了河蟹池套养鳜鱼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处理、基础饵料培育、苗种选择与放养、日常管理和防治病害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河蟹池套养鳜鱼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 者:占春丽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渔业局,安徽安庆,246006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S968.25 关键词:池塘   河蟹   鳜鱼   养殖技术  

篇6:松鼠鳜鱼

基本资料

菜名:松鼠鳜鱼

菜系:苏菜

种类:水产菜

美食材料

鲜活鳜鱼1条(重750克左右),青豌豆15粒,绍酒25克,精盐、葱白段各11克,绵白糖200克,柠檬汁100克,番茄沙司50克,干淀粉150克,吉士粉100克,湿淀粉40克,色拉油1500克

制作方法

做法一

一、将鳜鱼去鳞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齐胸鳍斜切下鱼头,从鱼头下巴处顺长剖开,用刀面轻轻拍平,并沿脊骨两侧平片至尾部(鱼尾勿断),斩去脊骨,片去胸刺。然后在鱼肉上先直刻(刀距约1厘米)、后斜剖(刀距3厘米),深至鱼皮(勿破皮),成菱形刀纹。接着用绍酒15克、精盐1克放碗内调匀,抹在鱼头和鱼肉上,再滚上干淀粉,用手拎起鱼尾抖去余粉。

二、番茄酱放入碗内,加鲜汤、糖、醋、酒10克、盐10克、湿淀粉,搅拌成调味汁。

三、炒锅上旺火,下猪油烧至八成热,将两片鱼肉翻卷,翘起鱼尾成松鼠形,然后一手拎起鱼颈部,一手用筷子夹住另一头,放入油锅中稍炸成形,然后全身放入炸至呈淡黄色捞起,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放入复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放在盘中,装上鱼头拼成松鼠形。锅内留油少许,下葱段煸香捞出,再加蒜末、笋丁、香菇丁、豌豆炒熟,倒入调味汁,旺火烧浓后,加熟猪油75克和熟虾仁炒匀,淋入麻油,起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制作关键:

① 要用鲜活鳜鱼烹制,才能做到肉嫩味鲜。

② 刀工要精巧,使成菜形似松鼠。

③ 调味汁既要酸甜适口,又要薄而稠浓,使鱼入味。

做法二

菜系:江苏

特色:鱼色金黄,外脆内松,卤汁金红,甜中带酸,鲜香可口。

原料:鲜活整条净鳜鱼1500克,河虾仁5克、熟笋10克、水发冬菇10克、青豌豆10克,番茄酱15克。 精盐10克、白糖40克、绍酒30克、猪肉汤150克、蒜末15克、淀粉100克、香醋60克、热油1500克。

制作:将鱼治净,齐胸鳍斜切下鱼头,在鱼头下巴处剖开,用刀轻轻拍平,再用刀沿脊骨两侧平片至尾部,鱼尾部不断,斩去脊骨剔去胸刺,在鱼肉面用刀先直剞后斜奇成菱形刀纹,深至鱼皮。把绍酒和精盐放入碗内调匀抹在鱼头及鱼肉上,再蘸上干淀粉。油锅上火烧至七成(约17℃),将鱼提起抖去汆粉,再将鱼肉翻卷翘起鱼尾成松鼠形,然后一手提着鱼尾,一手持筷夹住另一端,放入油锅,炸约20秒钟,使其成形,然后将鱼脱手放入油锅中,同时投下鱼头,炸至淡黄色时捞起。待油温升至八成热(约200℃)时,投入鱼复炸至金黄色捞出,装入长腰盘中,装上鱼头,将鱼肉稍揿松酥。在重油炸的同时,另取炒锅上火放油,投入虾仁划油。原锅再上火放油,放入葱白投炸至葱黄起香时,加入蒜末及配料丁煽炒,放入番茄酱、精盐、白糖、绍酒、猪肉汤烧沸,用水淀粉勾芡,烹入香醋,淋热油起锅浇在鱼身上,再撒上熟虾仁即成。

做法三

原料:桂鱼,干淀粉,番茄酱,鲜汤,糖,香醋,酒,盐,蒜瓣末,笋丁,香菇,豌豆,猪油,虾仁,麻油。

做法:

1、将桂鱼去鳞及鳃,剖腹去内脏洗净,鱼皮朝下在鱼肉上先直剞,再斜剞,深至鱼皮成菱形刀纹用绍酒,精盐调匀,抹在鱼头和鱼肉上,再滚上干淀粉,用手拎鱼尾抖去余粉,将番茄放入碗内加鲜汤,糖,香醋,酒,盐,湿淀粉拌成调味汁,炒锅用大火烧热下猪油,烧至八成热时,先将两片鱼肉翻卷,翅起鱼尾,放入油锅稍炸使其成形;

2、再将鱼全部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放入盘中,装上鱼头拼成松鼠形,锅内留油少许,放葱段煸香捞出加蒜瓣末,笋丁,香菇丁,豌豆炒熟,下调味汁用大火烧浓后,放猪油和虾仁拌和,淋上麻油,起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美食特色

江苏菜。外松脆,内软嫩,卤汁酸甜适口,滋味鲜美。

色泽金黄,形似松鼠,外脆里松,甜中带酸,鲜香可口。

美食功效

补肾健脾,养血行瘀,杀虫除恶血,去腹内小虫,生津止渴。

篇7:清蒸鳜鱼的启示的400字作文

有这么一家闻名遐迩的饭店,饭店有一道菜很有名,客人尝过后都赞不绝口,都说味道鲜美,远远胜于其他饭店。

这道菜其实是很普通的清蒸鳜鱼。普通的原材料,普通的调味剂,普通的`做法。跟其他饭店一样。

不同的是,当这道菜端上饭桌后,服务员会告诉客人:“还要再焖五分钟才能吃。”如果有客人强行提前吃,服务员将坚决制止。这已经成了吃这道菜的规矩。五分钟后,打开盖子,香气四溢,鱼肉光滑、细嫩,客人莫不争相夹食。

其实清蒸鳜鱼端上来时,早就已经蒸好了。再焖五分钟是这道菜的秘密,五分钟期间,它的香味不断弥漫开来。闻着香味,客人的食欲大增,所以开盖时,客人会迫不及待的夹食,口感似乎更鲜更美,使人回味无穷。

成功的人往往不会急于求成。《哈利·波特》电影拍成后,投资商不会急于放映,先是大肆宣传,勾起人们的兴趣。电影上映时,人们挤破头只为抢一票先睹为快。

篇8:水库网箱养殖鳜鱼技术

1 水质与水温

一般放养鳜鱼要求水深平均3 m以上, 水质清新无污染, 且最好野杂鱼较多, 能够为鳜鱼提供食物。水温对鳜鱼的摄食及生长影响较大, 在22~28℃的水温下, 鳜鱼生长良好。当水温超过32℃, 鳜鱼的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都会较低, 水温低于18℃时, 鳜鱼活动缓慢, 吃食分散温和, 且在水面以下, 不像平时那样在水面集群凶猛抢食, 食量约减少1/3, 生长速度下降。

2 网箱设置

网箱架设在避风向阳、水面开阔、有一定水流、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的水域位置。水深大于3 m, 在最低水位时网箱底部与水底保持距离大于1 m, pH值7.0~8.0, 透明度50~60 cm, 溶氧量4 mg/L以上。在与水流垂直的方向按照按“一”字型, 将网箱扎成一排, 网箱之间保持1.0~1.5 m的距离, 有利于水体交换。为了防止杂物对网箱造成损毁, 可以在网箱养殖水域周围设置栅栏, 栅栏距离网箱约2 m。网箱用2%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后, 在鱼种进箱前10 d左右安装下水, 使箱壁附着藻类, 防止鱼体磨擦损伤, 提高成活率[2]。

3 鱼种放养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检疫合格的鱼种进行放养。鳜鱼种具有对水温变化较敏感的特点, 在鱼种进箱时进行缓苗, 温差以不超过±2℃为宜。进箱前用1.5%~2.0%食盐水消毒鱼体7~8 min。

4 养殖方式

采用鳜鱼与饵料鱼套养的办法养殖。套养时投放鲢鳙、鲫鱼种作饵料鱼, 这样使套养鲢鳙从水中摄食浮游生物, 鲫鱼为杂食鱼类, 而鳜鱼以鲢鳙、鲫鱼为食。同时水库中麦穗鱼、餐条、虾虎鱼等上层小型野杂鱼资源十分丰富, 中后期以捕捞的野杂鱼、养殖和购买部分大规格鲢鳙、鲫鱼种为食[3,4]。饵料鱼的投放要根据鳜鱼各生长时期对鱼饵规格、数量的需求进行。投喂活饵料鱼的规格为体长3~7 cm, 每箱投放鲢鳙、鲫鱼4 000尾, 用3%~5%食盐水浸浴消毒6~10 min后投入箱内。中后期养殖补充捕捞的野杂鱼和购买部分大规格鲢鳙、鲫鱼种, 使得网箱内鳜鱼与饵料鱼的比例不小于1∶3。根据养殖鳜鱼的生长需要, 养殖中后期定期投喂一些补充的饵料鱼, 使网箱中的饵料鱼保持一定的密度, 以防止鳜鱼因饥饿而产生“互残”现象。每天投喂量为网箱中鳜鱼体重的5%~10%, 投喂可选择在鳜鱼摄食最活跃的傍晚进行[6]。

5 日常管理

一是坚持巡箱。每天巡箱2次, 检查网箱有无破损, 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情况, 定期抽样检查鱼体, 掌握投喂次数和投喂量。二是及时对网箱进行清洗。网衣容易被浮泥、青苔等附着, 堵塞网眼而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所以必须及时洗刷网箱, 保持箱内外水体畅通、溶氧充足, 一般每10 d清洗1次网箱。三是认真做好养殖生产记录。真实完整做好天气、水温、投喂、防病及鱼的生长情况记录工作, 养殖过程中, 应注意随着水位的变动及时调整网箱的位置, 操作要仔细, 以减少对鱼体的损伤。四是病害预防。鳜鱼病害较少, 但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在网箱养殖过程中应坚持鱼病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7]。在鱼生长旺季及病害易发生季节, 用双层尼龙丝袜每袋装150~250 g漂白粉, 悬挂网箱四周入水50 cm处, 待药物溶解完后间隔7 d再添加。

参考文献

[1]崔礼存, 李源辉.水库网箱养殖鳜鱼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3) :279-281.

[2]洪家春.网箱养殖鳜鱼技术[J].北京水产, 2000 (3) :15.

[3]蓝慧臣.网箱养殖鳜鱼技术[J].河南水产, 2012 (2) :16, 19.

[4]田野, 郭贵良, 刘英海, 等.北方地区小水库网箱养殖鳜鱼技术试验[J].吉林农业, 2010 (4) :85.

[5]刘丽.河道网箱养殖鳜鱼高产技术[J].农技服务, 2011 (12) :1702, 1704.

[6]闵定俭, 凌继忠.水库网箱养殖鳜鱼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 2005 (2) :32-33.

篇9:鳜鱼网箱养殖技术

一、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鳜鱼为底栖凶猛鱼类,喜在水质清新、水草繁茂的河流、湖泊中生活,白天活动少,多在夜间觅食。鳜鱼胃发达、壁厚、伸缩性大,肠道短,以鲜活的小鱼、小虾为食,尤其在鱼苗阶段能吞食自身长度70%的饵料鱼。鳜鱼生长速度较快,1龄鱼个体重可达500~1000克,1龄后雌鱼生长速度快于雄鱼。

二、养殖配套布局

每平方米鳜鱼养殖网箱配套50~60平方米池塘或5~6平方米网箱养殖饵料鱼。

三、网箱结构和设置

网箱规格5米×4米×2米,以网目为2厘米的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网箱用竹木或钢管做框架,用油桶做浮子,箱底设置沉子拉伸网衣,箱顶部出水30厘米。

网箱设置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内,要求常年水深3米以上,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以上,且设置区域不能有沉水植物。

四、苗种放养

采用当年鳜鱼苗种养殖,规格在5厘米左右,放养时间在6月中下旬,放养密度为20尾/米2左右。鱼种入箱前用3%食盐溶液浸泡消毒5~10分钟。

五、前期饵料鱼的培育

在鳜鱼苗种放养前15天左右,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鲢鱼等作为饵料鱼,按每亩池塘投放50万~60万尾水花或每平方米网箱投放800尾夏花的密度进行培育。饵料鱼最好用豆浆或其他饵料饲养,以保持水质清新。

六、饵料鱼的规格和密度控制

饵料鱼的放养规格应与鳜鱼相匹配,一般饵料鱼体长为鳜鱼体长的50%左右或体重为鳜鱼体重的1/6左右。合理确定饵料鱼投喂次数、投饵量,以控制其生长速度,保证适口性。

七、饵料鱼投喂技术

根据鳜鱼的生长需求,定期捕捞饵料鱼进行投喂。饵料鱼投喂时间间隔要根据水温的变化适时调整,水温较低时,鳜鱼摄食强度低,饵料鱼活动和生长代谢也较低,间隔时间可长些;水温高时,鳜鱼的摄食量大,间隔时间应短。一般情况,水温10℃以下时,每个月投喂1次;水温10~20℃,15~20天投喂1次;水温21~25℃,10~15天投喂1次;水温25℃以上时,7~10天投喂1次。饵料鱼投喂量要根据水温和鳜鱼的摄食强度、增重率、投喂时间间隔确定,如发现网箱中饵料鱼稀少应适时补充。

八、日常管理

1. 坚持每天巡箱,掌握鳜鱼的生长、摄食和活动情况,及时补充饵料鱼,并调整饵料鱼规格和数量;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和箱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网破逃鱼。此外,每10~15天洗箱1次,以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保障水质清新,溶氧丰富。

2. 做好网箱的安全、加固工作,在洪水或暴风雨来临前,及时转移网箱至避风的库湾。

九、鳜鱼常见病的防治

1. 病毒病。临床症状为口腔周围、头部、鳍基部充血,鳃发白,体表有出血点,体表侧线以上的黑色斑纹呈深红色。解剖可见肝、脾有出血并肿大,肠壁充血或出血,死亡率在90%以上。防治方法:疫苗免疫并调节水质,增强鳜鱼机体抵抗力。

2. 水霉病。临床症状为鱼体表和背鳍硬刺顶端有白色的菌丝体。防治方法:一是保持水质优良,操作小心,避免鳜鱼受伤;二是发病时可用2%食盐溶液和2%碳酸氢钠溶液泼洒或用硫醚沙星治疗。

3. 白皮病。临床症状为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随病情的发展,迅速蔓延,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呈白色。防治方法:用1.5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或10毫克/升五倍子液泼洒。

4. 细菌性烂鳃病。临床症状为鳃丝腐烂变白,有污泥和黏液,严重时鳃盖骨内表皮腐蚀,从外向里看似有透明的小窗。病鱼常上浮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黑,体形消瘦。防治方法:用1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泼洒,间隔24小时再泼洒1次;定期用漂白粉挂袋消毒。

5. 车轮虫病。车轮虫是鳜鱼苗种最常见的寄生虫,临床症状为鱼体烦躁不安,体形瘦弱,不摄食,头部和嘴周围黏液分泌较多,离群独游。防治方法: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进行水体消毒;或用苦楝树叶浸泡于水体内,用量为25克/米2,每7天更换1次。

6. 小瓜虫病。鳜鱼体表有较多小瓜虫寄生时,在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也称“白点病”。临床症状为体表黏液增多,表皮发炎、局部坏死,鳞片易脱落,鳍条腐烂、开裂;有时虫体侵袭眼角膜引起发炎,甚至导致变瞎。患鱼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鱼体不停与其他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防治方法:低温时每月泼洒0.02毫克/升双效快克(14%氰戊菊酯溶液)预防;发病时每亩用干辣椒粉500克、生姜1000克,加水煮30分钟,稀释后泼洒,每天1次,连续治疗3天。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湘乡市畜牧水产局 邮编:411400)

篇10:鳜鱼肥是哪首诗里的

渔歌子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另有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孙光宪《渔歌子·泛流萤》等。

渔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唐崔令钦《教坊记》与敦煌写卷中,"渔"作"鱼",五代《花间集》以后均作"渔歌子"。

敦煌写卷《云谣集杂曲子》中有《鱼歌子》词两首,故近代任二北在《教坊记笺订》中谓此调"应为民间歌曲"。并在《敦煌曲初探》中云:"本调实为后来类此诸调之总源,敦煌四辞之写作时期,可能在张志和之前。

篇11:鳜鱼网箱高效养殖技术

1 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

鳜鱼网箱养殖要求:水域开阔, 向阳避风, 水草较少, 水流平缓, 有微流水或较小的风浪, 水深在3 m以上;水质良好, 清新无污染, 透明度大于50 cm, 溶解氧在5.5 mg/L以上, p H值6.5~8.5。箱体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网箱为全封闭六面体, 框架用毛竹或钢管制成, 其规格应比网箱的长、宽尺度大10 cm左右或等同, 框架应平整、牢固、形状稳定, 网箱框架高出水面10~15 cm。箱距在1 m以上, 行距在10 m以上, 箱底距水底大于0.5 m。箱体用3×5线编结, 双层, 内衣网目1.5 cm, 外衣网目5 cm, 盖网网目5 cm, 一般体积为2.0 m×4.0 m×2.5 m共20 m3, 或3.0 m×3.0 m×2.5 m共22.5m3。网箱在下水前必须进行检查, 发现破损应及时补好。新网箱在使用前要放在水中浸泡10 d左右, 将其泡软, 避免擦伤鱼体。旧网箱应用8~10 g/m3的漂白粉或强氯精消毒。

2 鱼种投放

铜陵地区养殖鳜鱼主要为翘嘴鳜和大眼鳜, 其鱼种来源:一是江河湖泊中捕捞的苗种, 二是池州市水产良种场人工繁育的秋浦花鳜苗种。鱼种要求体健无病, 规格均匀整齐。个体规格要大于3 cm, 以50~100 g/尾为佳。为防止鱼种相互刺伤, 大规格鱼种宜在冬季放养;7月以放养夏花为主。放养密度一般为15~40尾/m2。鱼苗入箱前用3%~5%食盐水或10 g/m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 min, 以杀灭鱼苗体上的寄生虫或细菌。从夏花开始培育。放养密度5 500~8 000尾/m2, 50 g/尾的鳜鱼种便可进箱, 1 m3箱体放养30~50尾。同时要在箱内放置水花生、水葫芦等供鳜鱼栖息[2]。

3 饵料鱼投饵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需随时供应规格适宜、数量充足的饵料鱼[3]。可就近利用网箱或池塘养殖鲢鱼、鳙鱼种或鲫鱼、鲤鱼等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也可捕捞、收购野杂鱼或到专业渔场购买鲢鱼、鳙鱼种充当饵料鱼。一般情况下, 饵料鱼养殖与鳜鱼养殖面积比为5∶1, 饵料鱼规格不应超过鳜鱼全长的2/3。一般采用阶段性投饲法, 投喂次数应根据水温和鳜鱼摄食情况而定。水温低时, 鳜鱼的摄食强度低, 饵料鱼活动及生长代谢也慢, 间隔时间可长些, 投饵量占的比例小些;水温高时, 鳜鱼的摄食量大, 间隔时间则短些, 投饵量占的比例大些。投喂的饵料鱼, 应事先进行拉网锻炼, 以提高运输成活率和在网箱中的适应能力。如网箱中培育的饵料鱼, 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 也应细心操作, 避免死亡。饵料鱼要求体质健壮, 无疾病, 投喂前应用3%~5%的食盐浸泡10~15 min消毒。鱼种进箱后, 应同时投喂饵料鱼。第1次投喂量为鳜鱼种质量的4~5倍。日常投饵料鱼量应根据水温变化情况进行确定。一般水温28~29℃, 日投饵率 (日投饵率为每天的投饵量占鳜体重的百分比) 15%;水温25~27℃, 日投饵率12%;水温22~24℃, 日投饵率9%;水温20~21℃, 日投饵率5%;水温18℃以上, 日投饵率2%。网箱饲养鳜, 在各养殖阶段应开始人工试驯养, 投喂新鲜、无污染的鲜鱼块、虾等动物性饲料, 投喂量为8%左右, 以防止在养殖过程中因活饵料鱼不足造成死亡。

4 日常管理

一是网箱检查。每天傍晚和第2天早晨, 将网箱的四角轻轻提起。仔细观察鳜鱼的吃食生长情况, 仔细察看网衣是否有破损或堵塞。水位变动剧烈时, 如洪水期、枯水期, 都要注意检查网箱的位置, 并及时调整。二是鱼种检查。每月1次, 定期检查鱼种生长状况。三是清洗网箱。 (1) 人工清洗。网衣附着物较少时, 可将网衣提起, 然后抖落污物或者直接将网衣浸入水中漂洗。当附着物过多时, 可用竹片抽打使其脱落。操作要细心, 防止伤鱼破网。洗网的间隔时间以网目不堵塞为原则。 (2) 机械清洗。采用潜水泵, 管直径为3.3 cm, 用水流把网箱上的污物冲掉。 (3) 生物清污法。在网箱内适当配养罗非鱼、鳊鱼、青鱼、鲴鱼等喜刮食附生藻类的鱼类, 使网衣保持清洁, 水流畅通;同时也可提供鳜鱼饵料, 并且增加鱼产量。四是适时投饵。要求饵料鱼投喂务必做到及时、充足、适口, 使网箱内始终保持一定密度的适口饵料鱼, 以利于鳜鱼快速生长[4]。五是四防措施。为了确保网箱养殖级鱼的成功,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要求做到:防止水鸟对鳜鱼的侵袭;防止水獭、水鼠偷吃鳜鱼或咬坏网箱;做好防洪、防大风工作;做好防逃防盗工作。六是饲养日志。网箱日志包括日期、天气、水温、放养、捕鱼记录, 投饲种类及数量, 鱼类活动情况, 鱼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用药记录等项目。

5 病害防治

网箱养殖鳜鱼病害较少, 其病害主要为烂鳃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 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把“五关”, 就基本上不会发生鱼病。一是严把苗种质量关;二是严把科学饲养关;三是严把放养密度关, 四是严把日常管理关;五是严把定期消毒关。如发生病情, 防治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症下药。在下药前必须查明鱼病种类, 根据病害, 对症下药, 否则, 无效。二是鳜鱼发病后, 一般使用药物为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溴海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5∶2) 等。用药最好的办法是挂篓、吊袋, 剂量可以适当加大。因为随着水体对流, 药物的流失较大。其次是将鳜鱼集中到网箱一角, 用塑料薄膜将鱼集中箱体的一角与箱外水体隔开, 进行洗浴。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操作, 否则容易发生死鱼情况。

6 适时起捕

网箱养鳜鱼一般的投入产出比在1.0∶2.5以上, 经济效益较高。但在养殖过程中, 要注意上市规格, 一旦体重达到商品鳜鱼时, 即要上市。体重在500~750 g的鳜鱼称为标鳜, 否则称为超标鳜鱼, 标鳜的价格是超标鳜价格的2倍以上。因此, 鳜鱼按体重适时起捕是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在日常管理中, 必须及时掌握鳜鱼的生长情况, 并且根据市场行情, 用控制投饵的方法, 调整鳜鱼的生长速度和适时起捕销售,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介绍了鳜鱼网箱高效养殖技术, 包括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鱼种投放、饵料鱼投饵、日常管理、病害防治、适时起捕等内容, 以期为鳜鱼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鳜鱼,网箱,高效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朱仙珍, 周一鸣.八字精养法在鳜鱼健康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 2010 (2) :36-37.

[2]王松刚, 朱建瑜, 顾明.鳜鱼高产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 2010 (4) :81.

[3]高建文.鳜鱼水库网箱养殖[J].海洋与渔业, 2006 (6) :22-23.

篇12:商品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每个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2.5米,底质为砂壤土;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设备。池塘四周还应开挖宽50厘米左右、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于捕捞鳜鱼。

二、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修补加固池埂,清除杂草和过多淤泥后暴晒池底。鱼种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00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让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不仅能杀灭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而且还能使底泥里休眠的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鳜鱼的生长。

三、饵料鱼培育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一生以活鱼虾为食,因此,池塘主养商品鳜鱼的关键是提供适口、鲜活、量足的饵料鱼,以充分满足鳜鱼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1. 前期饵料鱼培育。清塘消毒后,饵料鱼放养前7~10天,每亩投施发酵好的畜禽粪肥300千克左右,以培育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在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天先分批放养饵料鱼,可选择鳊、鲢、鳙、鲮等鱼苗,放养总量为20万~30万尾/亩。鳜鱼下塘时这些饵料鱼规格为1.5厘米左右,刚好提供适口饵料。

2. 配套饵料鱼培育。就近选择饵料鱼培育池,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拉网,面积为主养池的3~4倍。饵料鱼采用一次性高密度放养,放养量为5万~6万尾/亩,以分期捕捞逐步降低密度的方法控制规格,保证其适口性。

四、鳜鱼种放养

鳜鱼种的质量要求是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好,规格3~5厘米的放养密度为900~1000尾/亩,规格6~8厘米的放养密度为700~800尾/亩。放养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左右,以杀灭其体表病原菌和寄生虫。

五、饲养管理

1. 饵料鱼投喂。当养殖池塘内饵料鱼不足时要及时补充,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1/2,养殖前期每4~5天投喂1次,7~9月份每2~3天投喂1次,10月份以后每7~10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池中鳜鱼总重量的5%~10%,并视鳜鱼吃食、天气和饵料鱼生长等情况适当增减。池中饵料鱼的多少可以通过观察鳜鱼捕食的情况确定:若鳜鱼在池水底层追食饵料鱼,池水表面只有零星的小水花,发出的水声也小,且间隔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充足;若鳜鱼追食饵料鱼至池水上层,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不足,应适量补充;若鳜鱼成群在池边追食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已基本被吃完,应及时足量投喂饵料鱼。饵料鱼在投喂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2. 水质调控。鳜鱼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加注新水。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应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高温季节(6~9月份),每5~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深左右,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二是调节水体pH值。每20天亩用生石灰10千克,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可以调节水体pH值,改良养殖环境。三是机械增氧。经常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是鳜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般21~22时开机增氧至次日早上8时,不良天气时中午增加开机2小时。在增氧机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应采用撒增氧灵的应急措施,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3. 病害预防。预防鳜鱼病害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以下4种预防措施:一是水体消毒。每20天用生石灰或含氯30%的漂白粉对水体消毒1次,以预防鱼病的发生。二是饵料鱼消毒。饵料鱼投喂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消毒,防止将病原菌带入池内。三是水体杀虫。每月用硫酸铜等对水体进行1次杀虫处理。四是配制药饵。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鳜鱼体质,提高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由于鳜鱼只捕食活鱼,药饵需先让饵料鱼吃进。药饵投喂前应在鳜鱼养殖池塘中放入充足的饵料鱼,药饵投喂量为饵料鱼体重的5%~6%,以保证饵料鱼摄入足量的药饵。

六、鳜鱼捕捞

1. 刺网捕捞。刺网可用单层,也可用多层,但在实际操作中多采用单层。用刺网捕捞鳜鱼时,春季应在浅水区下网,冬季应在深水区下网,这样起捕率较高。

2. 拉网捕捞。拉网捕捞一般在10月份进行,操作方法与常规鱼拉网捕捞相同,但拉第一网后应等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以提高起捕率。拉网捕捞鳜鱼时动作要迅速,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应及时回塘,以免受伤。

3. 干塘捕捞。抽出池水,让鳜鱼集中至池塘四周的浅沟内,再用长柄捞海将鳜鱼全部捕捞出塘。

捕捞鳜鱼的方法较多,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捕捞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捕捞效果。由于死亡的鳜鱼市场售价较低,因此,起捕后的鳜鱼要及时放入清水中暂养,必要时还要安装充气设备,保证鳜鱼鲜活上市销售,以提高养殖效益。

上一篇:ilovedip是什么意思下一篇:90后高中励志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