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024-04-25

强制性国家标准gb(通用8篇)

篇1:强制性国家标准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8/T14079—93

GUNel5量e o量80『twa『e ma5nte量Qnc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描述软件维护的内容和类型、维护过程及维护的控制和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软件生存周期的运行和维护阶段,主要供软件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使用。2 引用标准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l1457 软件工程术语 3 术语

本标准使用GB/T11457中的术语及下列术语:

3.1 自底向上法

在层次结构的软件中,一种从最低层成份开始逐级向上扩展,直到最高层成份的开发方法。

3.2 自顶向下法

在层次结构的软件中,一种从最高层成份开始逐级向下扩展,直到最低层成份的开发方法。

3.3 编译扩展

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特征。这种特征超越了该语言的标准特征,但仍可以为一专门的编译程序所接受并加以编译。

3.4 同级评审

一种质量保证方法,由两个或多个同级程序员互相检查、评估,以确保被检查内容正确,且与软件的其他部分相一致。3.5软件维护管理机构

为评审修改带来的影响、制订维护计划、复查修改结果、管理维护工作等而设立的机构。3.6软件维护主管

组织、管理和协调维护工作的负责人。3.7维护管理人员

管理一个或几个软件的维护工作的技术人员。3.8软件维护人员

具体完成软件维护的工作人员。软件维护的内容与类型

软件维护是在软件产品交付使用之后,为纠正故障,改善性能和其他属性,或使产品适应改变了的环境所进行的修改活动。4.1 完善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是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修改和扩充,以满足用户变化了的需求。主要内容包括:

s.为扩充或增强功能而作的修改(如扩充解题范围和算法优化);

b.为提高性能而作的修改(如提高精度,节省存储空间等);

c.为便于维护而作的修改(如增加注释,改进易读性)。

4.2适应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是为适应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而作的修改,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影响系统的规定、法律和规则的变化;

b.硬件配置的变化,如机型、终端、打印机等的变化;

c.数据格式或文卷结构的变化;

·

d.系统软件的变化,如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或实用程序的变化。4.3改正性维护

改正性维护是为维持系统操作运行,对在开发过程产生而在测试和验收时没有发现的错误而进行的改正。所必需改正的错误包括:

s.设计错误;

b.逻辑错误;

c.编码错误;

d.文档错误;

e.数据错误。5软件维护过程

软件生存周期中的维护阶段通常起始于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用户验收之时。软件维护活动通常可定义成软件生存周期中前几个阶段的重复。软件维护与软件开发有许多相同的活动,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a.维护活动限定在已有系统的框架之内完成,维护人员必须在已有的设计和编码结构的约束下作出修改,一般系统越旧,软件维护越困难和越费时。

b.通常软件维护阶段的时间比软件开发的时间长得多,但一项具体的软件维护一般比该软件的开发时间短得多。

c.软件开发必须从无到有产生所有测试数据,而软件维护通常可以便用现有的测试数据进行回归测试。有时还要产生新的数据,对软件修改及修改后的影响进行必要的测试。

完成一项软件维护的过程是复杂的。下面按顺序列出完成一项软件维护过程的步骤:

a.确定修改类型;

b.确定修改的需要;

c.提出修改请求;

d.需求分析;

e.认可或否决修改请求;

f.安排任务进度;

g.设计;

h.设计评审;

5.编码修改和排错;

j.评审编码修改i

k.测试;

I.更新文档;

m.标准审计;

n.用户验收;

o.安装后评审修改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其中有几个步骤会经常发生循环,但并不是每次修改都要执行所有的步骤。6软件维护的控制和改进

软件维护必须有控制地进行,使整个过程中都处于适当的管理和控制之下。除了控制预算、进度和人员,关键在于要由软件维护主管来负责控制和修改系统。

大量的编码在开发过程中并非都考虑到了维护。即使原来是良好设计及良好实现的编码和逻辑,也会因无休止的”决速排错”和修补工作受到破坏。所以一个系统不仅在开发时要考虑到维护,还要在维护时考虑到将来的维护。6.1 软件维护的控制

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是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如果没有为软件维护管理制定严格的条例,或条例贯彻不力,许多系统都将蜕变到无法继续维护的地步。

软件维护的目标是保持系统功能和及时、满意地响应用户的请求。

软件维护的控制是保持一个有秩序的维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维护请求要正式提出、评审,给予一个优先级并安排进度。

6.1.1 确立软件维护的策略

软件维护策略的确定是软件维护控制的一个关键步骤。软件维护策略应充分地描述软件维护组织的责任、权利、职能及操作,它应全面地考虑到软件系统和它的环境的任何类型变化。该策略应由软件维护管理机构制定和支持。

软件维护策略必须具体地阐述修改的需要和理由、修改的责任和步骤。规定控制修改软件的过程和步骤,使请求的修改从提议到完成有控制地进行。

为保证维护策略的贯彻执行,需进行评审和审计。6.1.2 评审和评价所有修改请求

a.所有的修改要求应先提出正规的书面请求;

b.评审所有修改请求;

c.分析和评价修改请求的类型和额度;

d.考虑对修改的需要程度和它可预见的使用,所有修改都需有充足的理由;

e.评价修改,以确保与原来的系统设计和用意不冲突,对每个修改都应该仔细考虑其影响;

『.应特别强调确定所建议的修改是增强还是降低系统的性能;

仅当修改的效益超过其成本时方可修改。6.1.3 为维护安排进度

a.给每个修改请求分配一个优先级;

b.为每个认可的修改请求安排进度;

c.遵守安排的进度。

6.1.4 将代码修改限制于批准的工作范围内

软件维护主管必须监督维护人员的工作,确保只在授权的工作范围内作修改。为有效实行监督,必须将所有的维护活动记入文档,包括修改请求报告和完成修改后的源程序清单,并为系统复原做好安月6。

6.1.5 强制实施文档标准和编码约定

必须贯彻编码约定和文档标准,以对软件维护人员的所有工作进行经常不断的强制性评审和检查。在开始一项新的维护工作之前,应当为更新文档分配足够的时间。

6.2软件维护的改进

可维护性是对软件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一个系统的可维护性必须放在系统的整个生存周期中加以考虑。在系统最初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就应考虑到可维护性。

由于维护阶段的处理过程同开发阶段相似,因此许多技术和开发工具也可用在维护阶段。为提高软件可维护性,应在系统的整个生存周期中综合地使用下列技术和原理。6.2.1 编码指南

编码指南和标准提供了一种提高系统可维护性的结构和框架,它使得系统以一种共同的、更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开发和维护。编码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6.2.1.1 单一高级语言

尽可能只用一种符合标准的高级语言。6.2.1.2 编码约定

维护人员首先必须克服的困难是编码本身,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编写大量源码时很少考虑到以后的维护人员,结果使得源码的可读性很差。源码一定要加注解并用结构化格式编写。下列技术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n.尽量采用较简单的方法;

b.代码的每节开始行使用行首空格把一系列代码分成段。行首空格和字间的间隔是显示从属关系的两种方法;

c.用有意义的注释来适当地为代码加说明;

d.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以表达此数据项是什么以及为何要使用它;

e.避免使用相似的变量名;

『.在程序的过程/函数之间用参数来传递数据;

在变量名中使用数字时,应放在末端。用作程序序标签或标号的数字应按顺序给出;

h.·逻辑上相关的功能应集中安排在同一模块或模块集,尽可能使逻辑流向自顶向下;

5.避免使用程序语言版本的非标准特征。6.2.1.3 结构化和模块化

应采用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程序的静态结构与执行时的动态结构相一致。

模块化是指用一组小的层次结构的单元或例行程序构成程序,其中每个单元或例行程序集完成特定的单一功能。模块性不是仅仅将程序分段,模块的结构必须遵循下列设计原则:

a.一个模块应只完成一个主要功能;

b.模块间的相互作用应最少;

c.一个模块应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6.2.1.4 标准数据定义

一定要为系统制定一组数据定义的标准。这些数据定义可汇集于数据字典。字典项定义了系统中使用的每个数据元素名字、属性、用途和内容。这些名字要尽可能具有描述性和意义。正确一致地定义数据标准,就会大大简化阅读和理解各模块,并确保各模块问的正确通信。

6.2.1.5 良好注释的代码

好的注释可增强源码的可理解性。除了提高程序可读性,注释还有两个重要用途,即提供程序的用途和历史信息、它的起源(作者、生成和修改日期)、子程序名和个数以及输入/输出需求和格式,其次也提供操作控制信息、指示和建议来帮助维护人员理解代码中不清楚的部分。

6.2.1.6编译程序扩展

使用编译程序的非标准特征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可维护性。如果编译程序更改了,或如果系统必须移至新机器,则以前的编译程序扩展很可能与新的编译程序相冲突。因此最好限制语言的扩展和保留语言基本特征的一致。如果需要使用编译程序扩展,应编制良好文档加以说明。

6.2.2 文档编写指南

一个系统的文档是良好维护的基础,文档编写工作应贯穿系统的整个生存周期。应有计划地建立和及时地更新文档,使维护人员能很快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应参照GB 8567编制文档。

文档合格的关键不仅是将必需的信息记录下来,以保持文档的及时更新和一致;而且必须使维护人员能迅速地获得它。对于维护人员来说,具有受控的存取和修改能力的联机文档是文档的最佳形式,如果不能提供联机文档,应保证有一机制使维护人员在任何时候能取用硬拷贝的文档。

6.2.3 编码和评审技术

本条列出有助于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设计和评审技术。6.2.3.1 自顶向下/自底向上法

应将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的方法组合起来使用。

6.2.3.2 同级评审

同级评审是一种质量保证方法。参加评审人员务必明白他们不是要评价其他程序员的能力或表现,而是分析和评价编码。评审内容应包括可维护性。6.2.3.3 审查

审查是一种质量评估技术,在软件生存周期中检查各阶段工作,然后产生一个报告指出发现的错误和提出错误改正要求。6.2.3.4 走查

简单的走查方式是让两个维护人员一起讨论正在进行的工作,复杂的走查方式可以有一份日程表、报告书和一位记录秘书。不论何种方式,目标是通过公开直接的交流,提炼好的主意,修改原来的方案。6.2.4 测试标准和过程

测试是软件维护的关键部分,因此测试过程必须强调一致性,并以合理的原则为基础,测试计划要定义预期的输入,测试有效的、无效的、预期的和出乎意料的情况。测试要检查程序是否执行预期任务,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误,而不是证明错误不存在。

只要有可能,测试过程和测试数据均需由其他人完成,而不是由做系统实际维护的人来完成。

6.3 软件维护人员的管理

管理是改进软件维护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管理必须指导怎样维护软件,行使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并保证使用高效的软件维护技术和工具。

为确保实现成功的维护,在维护过程中要有效使用良好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必须建立软件维护组织机构。

软件维护机构由维护主管、维护管理机构、维护管理员和维护人员组成。

软件维护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审批维护请求,制订并实施维护策略,控制和管理维护过程,负责软件维护的审查,组织评审和验收,确保软件维护任务的完成。

软件维护人员的素质对于有效地进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为维护项目选择合格的各级人员。

下面列出挑选软件维护人员和进行维护管理的要点:

a.维护与开发同等重要,同样具有难度;

b.维护人员应是合格的、有责任心的人;

c.维护不能当作初级人员“放任自流”式的培训;

d.全体人员应轮流分配去做维护和开发工作;

e.出色的维护工作应同出色的开发工作一样受到奖励;

『.必须强调对维护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

轮换分配,不应让一个系统或一个系统的主要部分成为某个人的专有领地。7 软件维护与软件宣新设计

维护是一种不断进行的过程,但有时也应考虑是否要重新设计一个软件系统。当一个软件已变得易出差错、效率降低和耗费增大,再对其继续维护的成本/效益比可能会超出重新设计一个系统时,应考虑是否要重新设计一个软件系统。下列特征可帮助管理人员决定是否应重建软件。7.1 软件经常出错与性能恶化

代码越久,则经常的更新、新的需求和功能增强就越会引起系统的故障和性能恶化。7.2 程序结构和逻辑流过分复杂

具有部分或全部下列属性的软件通常很难维护,需重新设计:

a.过多使用DO循环;

b.过多使用IF语句;

c.使用不必要的GOTO语句;

d.过多使用嵌入的常数和文字;

eo 使用不必要的全程变量;

『.使用自我修改的代码;

使用多入口或多出口的模块;

h.使用相互作用过多的模块;

5.使用执行同样或相似功能的模块。7.3过时的代码

过时的代码严重影响新系统的性能发挥。7.4 在仿真方式下运行

采用仿真方法,常阻止系统发挥全部能力和所有功能。仿真系统往往介于功能上尚可实用,但效率较低这二者之间。7.5 模块或单个子程序非常大

此时,大模块结构应重新构造,分成较小的、功能上相关的部分,这可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

7.6 过多的资源需求

需要过多资源的系统会成为用户的沉重负担,因此需考虑是增加更多的计算机设备还是重新设计和实现该系统。

7.7 将易变的参数编在代码中

尽可能对程序进行更新,以使它们能从输入模块或一个数据表中读入参数。7.8 难于拥有维护人员

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尤其是汇编,需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维护。一般这类语言不为人们广泛了解,因此要寻找了解这类语言的维护人员日益困难。7.9 文档严重不全或失真

文档不全、过时或失真,将造成维护工作极其困难。7 软件维护与软件宣新设计

维护是一种不断进行的过程,但有时也应考虑是否要重新设计一个软件系统。当一个软件已变得易出差错、效率降低和耗费增大,再对其继续维护的成本/效益比可能会超出重新设计一个系统时,应考虑是否要重新设计一个软件系统。下列特征可帮助管理人员决定是否应重建软件。

7.1 软件经常出错与性能恶化

代码越久,则经常的更新、新的需求和功能增强就越会引起系统的故障和性能恶化。7.2 程序结构和逻辑流过分复杂

具有部分或全部下列属性的软件通常很难维护,需重新设计:

a.过多使用DO循环;

b.过多使用IF语句;

c.使用不必要的GOTO语句;

d.过多使用嵌入的常数和文字;

eo 使用不必要的全程变量;

『.使用自我修改的代码;

使用多入口或多出口的模块; h.使用相互作用过多的模块;

5.使用执行同样或相似功能的模块。

7.3过时的代码

过时的代码严重影响新系统的性能发挥。

7.4 在仿真方式下运行

采用仿真方法,常阻止系统发挥全部能力和所有功能。仿真系统往往介于功能上尚可实用,但效率较低这二者之间。7.5 模块或单个子程序非常大

此时,大模块结构应重新构造,分成较小的、功能上相关的部分,这可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

7.6 过多的资源需求

需要过多资源的系统会成为用户的沉重负担,因此需考虑是增加更多的计算机设备还是重新设计和实现该系统。

7.7 将易变的参数编在代码中

尽可能对程序进行更新,以使它们能从输入模块或一个数据表中读入参数。7.8 难于拥有维护人员

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尤其是汇编,需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维护。一般这类语言不为人们广泛了解,因此要寻找了解这类语言的维护人员日益困难。7.9 文档严重不全或失真

文档不全、过时或失真,将造成维护工作极其困难。

篇2:强制性国家标准gb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Evaporated milk,sweetened condensed milk and formulated condensed milk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1991/6/7 【实施日期】2010/12/1 【修订日期】2010/3/26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国际标准分类号】暂无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 13102-2005,GB/T 5417-2008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篇3:强制性国家标准gb

我国从1992年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 60601-2-1以来,发布了国家标准GB 9706.5-1992版(以下称原版标准),该版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0601-2-1:1981+A1:1984+A2:1990+国际电工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文件IEC 62C-61(1990.08)所规定的内容。2008年12月15日发布了国家标准GB 9706.5-2008版(以下称新版标准),该版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 60601-2-1:1998+A1:2002,新版标准从2010年2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原版标准被代替。最新国际标准IEC 60601-2-1:2009(Edition 3.0)已经于2009年10月发布。因此只有使相关人员明确新版标准和原版标准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才能加深对新版标准的理解,才能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新版标准,才能确保此类产品符合新版标准的要求。

1.与国家标准GB 9706.1-2007[1](以下称通用标准)合并使用,增加了并列标准如IEC60601-1-4(YY/T 0708-2009)[2]、YY 0505[3]

电子加速器的安全系列国家标准由两部分构成: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9706.1);第2部分:安全专用要求(GB9706.5)。二者合并使用,但后者优先于前者。随着通用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原版标准的格式和内容与通用标准已不相适应,甚至有相矛盾的地方。故在新版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按照通用标准的要求,新版标准做了相应的修改。新版标准增加了对电磁兼容的要求,虽然条款36的内容是替换通用标准,但是“YY 0505-2005中的要求和试验和下述36.201.1,36.202.2给出的额外要求必须适用于电子加速器及其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设备(ITE)”。一句话,除了《YY 0505-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要求: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的通用要求全部适用外,还额外增加了射频(RF)发射、辐射射频电磁场等两项电子加速器的专用要求。YY 0505-2005标准已经于2005年4月5日发布,虽然目前尚处于延迟实施阶段,但鉴于国际国内实际情况,实施是必然的,只是具体时间的问题。

2.对控制器件和仪表的标记要求作了较多的删改(见新版标准条款6.3)

与原版标准相比,从表明上看新版标准的内容和篇幅简化了很多,原版标准中的3张图(图101、图102、图103)也已经简化成了新版标准1张(图108),但是实质上新版标准的要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因为原版标准的该部分内容有些已纳入GB/T 18987-2003[4]中,而GB/T 18987-2003中对加速器产品中坐标系、运动与刻度的要求是非常全面和详细的。

3.增加了对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删改了对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见新版标准条款6.8)

与原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用表格的形式明确了随机文件中必须包含的内容,清晰明了。明确了在使用说明书中体现的内容,除了通用标准中的要求适用外,增加了电子加速器的专用要求。简化了对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只增补了在正常使用时环境条件和电源条件的说明、现场试验用的信息。

4.修改了B型应用部分设备对地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的容许值(见新版标准条款19.3)

新版标准中,加大了设备对地漏电流在正常状态下的容许值,将原版标准中“10mA”更改为新版标准中“20mA”。对于永久性连接的大型医用电气设备,这样的考虑是必然的,可以假定设备的保护接地导线始终与电网中保护接地相连接。

5.对运动部件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见新版标准条款22)

在新版标准中,对于治疗床系统的测试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系统空载和当系统以135kg的重物均布加载时,这些要求必须适用”。这要求在本条款中的所有关于治疗床的运动测试,都必须在空载和135kg重物加载的两种状态下完成,两种状态下的测试结果必须同时满足标准要求,这是原版标准中未做要求的。

在新版标准中,对于测试旋转运动放宽了在高转速下的要求,将原版标准中“当运动部件以最高转速旋转时,按动控制器去停止运动的瞬间该部件所在位置与最终停止位置之间,应不超过2º”,更改为新版标准中“当转速超过1˚/s时,必须不大于3º”。测试条件和结果要求都有所降低,测试人员更易于实际测试操作。

在新版标准中,对于测试直线运动放宽了最大直线运动速度的要求,将原版标准中“所有直线运动速度均不得超过50mm/s”,更改为新版标准中“任一速度必须不大于100mm/s”。但是更加细化了停止位置距离的要求,对在直线运动低速状态下,新增加了“速度小于25mm/s的,必须不超过3mm”。

在新版标准中,对于电动运动的控制功能要求,分别按治疗室内和治疗室外不同区域进行了描述,明确了开关的使用位置和使用过程中预期的功能。在原版标准中只要求“在靠床处必须设置紧急停机按钮”,而在新版标准中,紧急开关需同时安装在“靠近或在治疗床和治疗控制台上”。靠近或在治疗控制台上的紧急开关能终止辐照,其断开的时间小于100ms,这一个要求是新版标准新增的。从测试角度讲,这项测试是有难度的。

6.增改了电离辐射安全要求(见新版标准条款29)

无论是原版标准还是新版标准,标准中的第五篇,无疑是标准中的重中之重,内容多且复杂。其中,电离辐射是评价电子加速器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要求之一,其安全性、准确性、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患者、操作者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新版标准仍延续了从4个方面来描述对电子加速器电离辐射安全要求:

(1)治疗体积内不正确吸收剂量的防护

放射治疗对安装在电子加速器上的剂量检测系统的要求主要有:安全性、准确性和长期稳定性。安全性主要体现在要求配备两个独立的剂量检测通道和一个时间保护通道;准确性主要用重复性和线性指标来表征。稳定性主要用日稳定性和周稳定性指标来表征;新版标准删除了原版标准中29.1.14联锁系统的检查设施、29.1.15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系统、29.1.16保护系统中单个元件的失效,新增了29.1.10设备使用的控制、29.1.15可编程电子子系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计算机在医用电气设备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可编程电子子系统(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ubsystems)已广泛应用,特别像电子加速器这样的大型医疗设备,故与时俱进地改进标准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2)辐射野内杂散辐射的防护

新版标准与旧版标准相比,在X辐照中的相对表面剂量的要求限值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对于标称能量为35~50Me V的X-辐射不得超过40%;对于标称能量小于35Me V的X-辐射,不得超过图105由折线所示的范围”,改成了“相对表面剂量必须不超过表104和图102给出的值”。例如,对于25MeV的X辐射中的相对表面剂量,按照原版标准要求不得超过45%,而按照新版标准要求不得超过50%。

(3)在患者平面上辐射野外的辐射防护

新版标准增加了注释,明确了M区域,M是该初级限束装置的末端在正常治疗距离处垂直参考轴的平面上的几何投影区域,设想从靶/电子窗的前表面的中心看到的。增加了多元限束装置的要求,多元限束装置有规定数量的辐射衰减结构,组装起来并加以控制用来限定辐射野。这样的组件有时称作多叶准直器。辅助的多元限束装置既可以临时也可以永久附加在一个已有的限束装置上。

(4)患者和其他人员的辐射安全

新版标准这部分的变化较大,更从患者、操作者自身安全角度出发,来编制标准要求。但是测试难度和测试成本也相应增大。

7.总结

GB 9706.5-2008新版标准较GB 9706.5-1992原版标准,既删去了不合时宜的内容,又增加了新的技术和要求,有的要求更加严格,有的要求有所放宽,有的条款更易于理解,有的条款更难于执行。

参考文献

[1]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2]YY/T0708-2009医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可编程医用电气系统

[3]YY0505-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要求: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篇4:强制性国家标准gb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标准格式

采用标准格式,使工程造价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GB50500-2008清单规范表格格式实际上有两套:一套是工程量清单标准格式,用于工程招标;另一套是控制价标准格式(一般来说:投标价格式、竣工结算价格式应与控制价格式应一致,只是名称和说明有些不同而已),用于控制招标价、投标与结算。下面就这两种标准格式作简要的探讨:

一、工程量清单标准格式

一般有下列内容组成:

1封面封面由招标人填写、签字并盖章

2填表注意事项

(1)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中所要求签字、盖章的地方,必须有规定的单位和人员签字、盖章;(2)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中的任何内容不得随意删改或涂改;(3)工程量清单计价格式中所有需要填报的单价和合价,投标人均应填报;未填报的单价或合价,是因此项目的费用已经包含在工程量清单的其他单价和合价中;(4)明确金额的表示币种。

3总说明

总说明应按以下内容填写:

(1)工程概况。建设规模、工程特征、计划工期、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交通运输情况、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等。

(2)工程招标和分包范围

(3)工程量清单编写依据

(4)工程质量、材料和施工等的特殊要求

(5)招标人自行采购的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及数量等

(6)其他项目清单中招标人部分的金额数量(包括预算金、材料购置费等)

(7)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4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包括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数量四个部分

(1)项目编码按着计量规则的规定,编写具体项目编码

(2)项目名称按着计量规则的项目名称,结合项目特征中的描述,根据不同特征组合确定该具体项目名称。计算规则中的项目名称如有缺项,招标人可作补充,并报当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省级)备案

(3)计量单位按计量规则中的相应计量单位确定

(4)工程数量按着计量规则中的工程量计量规则计算,其精确度按下列规则确定

①以“t”为单位的,保留小数点后三位,第四位小数四舍五入

②以“m3”、“m2”、“m”为单位的,应保留两位小数,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③以“个”、“项”为单位的,应取整数

5措施项目清单装修工程的措施项目清单应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的情况参照以下条款列项:

(1)通用项目。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夜间施工、二次搬运、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脚手架;(2)建筑项目(略);(3)装饰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和室内空气污染测试等;(4)安装工程(略);(5)市政工程(略)

6其他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应根据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下列内容列项:

(1)招标人部分:包括预留金(也称不可预见费,用于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的费用)、材料购置费(用于主要材料考察、采购的费用)等。

(2)投标人部分:包括总承包服务费、零星工作费等。

7零星工作项目

零星工作项目应该根据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详细列出人工、材料、机械的名称、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数量。

8主要材料与设备一揽表要列出主要材料与设备的数量、单价和总价,便于实际施工时发生变更情况下的调整。

二、控制价标准格式

1封面-1

总封面,可以参考《建设项目工程结算编审规程》的封面格式,主要显示:项目名称、单位名称(签章)和编制日期。

2招标控制价封面-2

要显示编审人员签字并盖执业印章和加盖编制单位资质印章。投标总价封面-3与竣工结算总价封面-4与此类似。

3总说明表-01

4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汇总表-02

5单项工程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汇总表表-03

6单位工程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汇总表表-04

此外,针对结算,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汇总表表-05;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汇总表表-06;单位工程竣工决算汇总表表-07与上述表格格式基本一致。

7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表表-08

8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表-9

此表是表08的详细分析,每一清单均有一页工料机分析,小型工程打印出来可能会很厚,其实可以用简表替代。表-08与表-09最早在FIDIC合同条件下的工程量清单中出现,九十年代初在水利和公路工程中引入我国。

9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一)表-10组织措施费

10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二)表-11

技术措施费中的脚手架和模板等可以计量的适合用综合单价分析表(简表或详细分页表)来分析。

11,其他项目与清单计价汇总表表-12

(1)暂列金额明细表表-12-1

(2)材料暂估单价表表-12-2-

(3)专业工程暂估价表表-12-3-

(4)计日工表表-12-4

(5)总承包服务费计价表表-12-5

(6)主要材料与设备一揽表表-12-6

(7)索赔与现场签证计价汇总表表-12-7

(8)费用索赔申请(核准)表表-12-7-1

(9)现场签证表表-12-7-2

以上表格实际上主要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可以结合监理标准表格格式进行编制,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紧扣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实施的法律条款。

12规费、税金项目清单与计价表表-13

13工程款支付申请(核准)表表-12-4

此表格只在施工阶段使用,招标时可以不附,以监理表格为准即可。

三、制作GB50500-2008清单规范表格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标准表格是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的基础,是建立统一的标准与统一的评价体系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全国范围的计价规范的统一,使工程造价走上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与科学化的轨道上。

(二)目前施工合同体系不尽完备,制约工程量清单规范的应用。清单标准格式并不完备,不能包括交钥匙式的总承包服务的全部内容。

篇5:强制性国家标准gb

曲阜市《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工作任务分

解明细表

一、类别:GB01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篇6:《漂流场所国家强制性标准》

号:GB19079

题:《23项危险性大体育项目经营国家强制性标准》(第11部分: 漂流场所)

颁布日期:2006年6月1日

实施日期:2006年6月1日

颁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体育总局

容:

范围

GB19079 的本部分规定了漂流场所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各类漂流场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19079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 部分:通用符号

GB 4303 船用救生衣

JT/T 107 工作救生衣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19079 的本部分。

3.1

漂流运动rafting 使用艇(绕)式等漂浮物, 以水流动力为主, 在有一定的落差和流速的水域进行的活动。

3.2

漂流场所rafting place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漂流训练、比赛、健身娱乐等活动的场所。

3.3

漂流器具rafting equipment

是指艇(饶)式等漂浮物、桨、救生衣、头盔等器材。

3.4

漂流水域rafting river

漂流器具通行的水域。

3.5

急流rapids

漂流水域中水流满急、路线复杂及有落差、障碍物、游涡等的水段。根据操作漂流器具的难度将急流分为6 个等级, 从一级到六级难度逐渐增大(见附录A)。

3.6

漂流技术指导人员guide

是指传授漂流运动理论和技能并操作漂流器具的执业人员。

3.7

漂流者passenger

漂流器具上的乘载人员。

从业人员资格

漂流技术指导人员、救生员、安全保卫人员等应持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明放能上岗。

场地、设施设备条件

5.1 漂流水域

5.1.1 不能有危险障碍物和漂浮物。

5.1.2 有清晰、醒目、牢固的水位测量、禁漂水位线、航道导引、危险区域警示等标识。

5.1.3 在深水、急流等危险区域的岸边、应设置救护点。

5.2 码头及其附属设施

5.2.1 码头应设有水流缓、落差小、较开阔的水域处。

5.2.2 有卫生间和更衣室,并有存放衣物的设施。

5.2.3 有广播、通讯设备。

5.2.4 有停车场。

5.2.5 各类公共标识符合GB/T 10001.1的要求。

5.3 漂流器具

5.3.1 筏式漂流器具只能在急流为一级的漂流水域漂流。

5.3.2 急流为一、二级的漂流场所配备的救生衣应符合JT/T 107工作救生衣或GB 4303船用救生衣的要求。

5.3.3 急流为三级(含三级)以上的漂流场所配备的救生衣应符合GB 4303船用救生衣的要求。

5.3.4 漂流器具取得了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5.3.5 漂流器具每年应经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5.3.6 漂流艇四周有救生用的固定绳索。

5.3.7 漂流艇(筏)四周不得有开放的绳索。

5.3.8 急流为三级以上(含三级)的漂流水域使用的漂流艇内应配备长度不小于5m的救生用缆绳。

5.3.9 漂流器具上有安全警示语。

安全保障

6.1 急救药品和器械应摆放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6.2 人员

6.2.1 应有救生员。

6.2.2 急流为三级以上(含三级)的漂流场所漂流技术指导人员与漂流艇的比例不小于1:1或漂流技术指导人员与漂流者的比例不低于1:5。

6.2.3 漂流技术指导人员与负责安全救护的人员之间应保持联络畅通。

6.3 安全制度

6.3.1 提供当日天气、水文情况报告。

6.3.2 在醒目位置有“漂流人员须知”。

6.3.4 急流为一级或二级的漂流场所至少应具备下列方式中的一种保护漂流者,急流为三级以上(含三级)的漂流场所至少应具备下列方式中的两种保护漂流者:

——岸上有流动救生员;

——危险地带有定点救生员;

——有漂流技术指导人员跟随艇;

——有救生员和救生艇跟随。

6.3.5 漂流者需经专门培训后,方可在急流为三级以上(包括三级)的漂流水域进行无漂流技术指导人员陪同的漂流活动。

6.3.6急流为三级以上(包括三级)的漂流水域不允许单艇出发,当5条以上(包括5条)漂流艇同时出发应有救生员和救生艇跟随。

6.3.7急流为四级以上(包括四级)的漂流场所不允许接待无自救能力的漂流者。

6.3.8在急流为五级以上(含5级)的水域不允许开设漂流场所。

6.3.9遵守漂流器具核定的载客人数和载客重量的规定。

6.3.10急流为三级以上(包括三级)的漂流场所应为漂流这提供头盔。

6.3.11应为漂流着配备救生衣。

6.3.12应向漂流者说明漂流水域特点、漂流器具使用方法以及漂流的安全救生措施。

6.3.13应随时监控、了解整个漂流水域的漂流活动。

6.3.14不允许在雷雨、大风、能见度差等条件下开展漂流活动。

6.3.15在明显位置应悬挂溺水抢救操作规程级溺水事故处理制度。

6.3.16各类人员上岗有明显标识。

6.3.17各种电器、机械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

6.3.18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救护、设备维修等制度和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急流的分级

A.1 一级

容易。水流平缓,浪很小且有规律,通道清晰可辨,障碍很少,基本无需操控。只需要预防从上游漂下来的可能成为障碍的漂流物。对游泳者不构成很大危险,自救容易。

A.2 二级

初级难度。浪中等且有规律,很容易判定,最高不超过1m。浪比较宽,形成明显通道。很低的暗礁或跌水,很缓的弯道。通道清晰可辨,虽然有岩石或伸出的灌术,但并不成为障碍。需要具有躲避岩石、弯曲的河岸以及其他障碍物的简单技巧。身上会溅上水花。游泳者很少受伤,有时需要援助小组的帮助。

A.3 三级

中级难度。水流较急。连续或成组的较高的浪(lm~2m),浪不规则,可能有时难以避开,会使漂流艇进水。有较急的游涡、暴露的岩石和小的瀑布,但属于可以冲过去的或可以躲开的。通道较难辨认。在河道狭窄处需漂流者很好地控制艇并做一些复杂的动作避开障碍。会全身湿透。建议除了最有经验的漂流者可以直接漂流外,其他的人应该事先侦察。

A.4 四级

难度较大。浪高且有力。翻腾的漩涡和漩涡形成的“水洞”变化无常,需要在有游涡的水流中准确地控制艇。较大的障碍物、暗礁、跌水和危险的暴露的岩石无法逾越,必须躲开。如果落水会有受伤的危险。第一次试划时要侦察水流,需要有精确、有序的操作技巧,需要漂流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做较快地动作。会全身湿透。游泳者受伤的可能性中等,自救比较困难,需有经验的救援小组帮助。A.5 五级

专家级。水流端急。有很难逾越的变化无常的大浪、大的跌水、突然地转弯、大的障碍物和急的漩涡。游涡可能很小,但旋转力很强。急流持续距离很长。水流路线复杂,可能是几种复杂地形相结合。在主要水流中有很多障碍物。对最有经验的漂流者来说,都已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了。要求漂流者有强壮的体魄,有综合的、精湛的操作技巧。翻船和受伤的风险极大,对航行的限制和事先的侦察是必须的。游泳很危险,救援对于专家来说也很困难。

A.6 六级

极度困难。就像从尼加拉瓜大瀑布上翻下来。在猛烈的、变化无常的水中,基本上不可能控制漂流器具。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对游泳者有极大的生命威胁,可能无法救援。只有极少数专家可以尝试,需找较缓和的水流部分,或只限在某种适当的水位才能漂流。要经过严密探查,采取一切保护措施。

注意 :本规定的尺度是主观性的,且河流的急流难度可以在一夜之间随季节的降雨变化。具体下水 需要咨询在当地有经验的漂流者。本部分为GB19079 的第11部分。本部分的内容全部为强制性。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归口并负责解释。

篇7:车辆改型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道路运输车辆改型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在稽查工作中,同行们会经常发现有些道路货物运输车辆的车厢或是车厢栏板明显进行了改装,但是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上面,照片和车辆外观都是相符的,这些都让我们很被动很无奈。先不管这些改型车辆是如何办理到的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的,也不必要求驾驶员提供《机动车登记证书》上面的车辆技术参数来进行核对。我们可以以《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上所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为标准来查处这些改型道路运输车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本标准为全文强制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的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汽车(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26000kg的汽车起重机除外)、挂车及汽车列车。本标准不适用于军队装备的专用车辆。要求本标准规定的车辆应满足4.1,4.2,4.3,4.4的相应要求(请自行查阅)重点4.4.3挂车及二轴货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600mm,二轴自卸车、三轴及三轴以上货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800mm,三轴及三轴以上自卸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1500mm。所以,不论改型车辆的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的车辆照片与实际车辆外观是否一致,只要是货箱栏板超过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对应车型的数值,那就是改型。

篇8:GB13544新老国家标准比较

1.1 名称有变化

新标准将原标准名称《烧结多孔砖》改为《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增加了烧结多孔砌块产品, 相应地增加了烧结多孔砌块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在术语和定义这一章中明确了烧结多孔砌块定义:“经焙烧而成, 孔洞率大于或等于33%, 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的砌块, 主要用于承重部位”。从定义上看, 它区别于空心砌块、空心砌块孔洞率大, 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 主要用于非承重部位。在规格上规定了在与砂浆的接合面应设有增加结合力的粉刷槽和砌筑砂浆槽。

1.2 增加了生产原料范围

新标准在第一章范围中增加了将江河湖淤泥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列入了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原料范围, 扩大了原料来源,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的精神要求。

1.3 调整了砖规格尺寸、增加了砌块规格尺寸

砖规格尺寸 (mm) :290、240、190、180、140、115、90;新标准删去了175规格。

砌块规格尺寸:490、440、390、340、290、240、190、180、140、115、90。

1.4 增加了密度等级

砖的密度等级分为:1000、1100、1200、1300Kg/m3四个等级。

砌块的密度等级分为:900、1000、1100、1200Kg/m3四个等级。

1.5 取消了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质量等级的规定。

1.6 孔型结构改变

新标准取消了圆形孔和其他孔型, 规定了矩形孔或矩形条孔, 并增加了孔洞尺寸要求, 以改善和提高产品生产和使用节能效果。

1.7 孔洞率提高

老标准要求多孔砖的孔洞率≥25%;新标准要求多孔砖孔洞率≥28%、多孔砌块的孔洞率≥33%, 提高了孔洞率的技术指标, 可降低生产能耗, 有利于节能减排。

1.8 强度标准值 (fk)

具有95%保证概率的强度。新标准将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接收常数K=1.80调整到K=1.83, 以推进和提高产品强度质量的均匀性。

1.9 强度等级判定

新标准对强度等级判定用抗压强度平均值和强度标准值评定方法, 取消了老标准用抗压强度平均值和单块最小值的评定方法。

1.10 增加了放射性核数限量的技术要求

从上述新、老标准10条比较可以看出:新标准对产品质量要求更严、更高, 要高度重视, 从原料处理到烧成等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上要采取有效措施, 使产品质量达到新标准要求;另外, 新标准还对产品在生产和使用上都有要求:节能减排。

2 技术要求比较

(1) 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

新、老标准一等品要求基本相近。

(2) 密度等级 (新增技术指标)

(3) 强度等级

按抗压强度平均值和强度标准值判断。

(4) 孔型孔结构及孔洞率

新标准对孔型、孔洞尺寸、最小外壁厚、最小肋厚、孔洞率及孔洞排列都作具体规定。

(5) 泛霜、石灰爆裂、抗风化性能

新、老标准合格品要求相一致。

(6) 产品中不允许有欠火砖 (砌块) 、酥砖 (砌块)

新、老标准一致。

(7) 放射性核数限量

新增要求, 应符合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数限量》规定。

3 实验方法

除强度等级判断方法和新增密度等级、放射性核数限量外, 其他指标检验方法与老标准基本一样。

4 检验规定

新标准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孔型孔结构及孔洞率、密度等级及强度等级。比老标准增加了孔型孔结构、孔洞率及密度等级

新标准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新标准技术要求的全部项目, 取消了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规定。对批量、抽样的规定, 新、老标准一样。

判定规则:新标准技术要求的项目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否则, 判不合格。

在总判定中规定:

(1) 外观检验的样品中有欠火砖 (砌块) 、酥砖 (砌块) , 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2) 出厂检验的判断:按出厂检验项目和在时效范围内最近一次型式检验中的石灰爆裂、泛霜、抗风化性能等项目的技术指标进行判定。其中有一项不合格, 则判定不合格。

(3) 型式检验, 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 产品合格证、存放和运输

上一篇:6月入党思想汇报: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下一篇: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