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后遗体会怎样

2024-04-28

器官捐献后遗体会怎样(共9篇)

篇1:器官捐献后遗体会怎样

器官捐献的资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种类

原则 器官捐献

遗体捐赠、活体捐献

自愿、无偿

捐献简介

什么是器官捐赠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或者捐赠给医学院校用于医学教学。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器官捐赠的范围

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赠。细胞捐赠

是指从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提取有活力的细胞群,输入另外一个需要救助的人体内。临床上最典型的就是捐赠骨髓以救助需要骨髓移植的人。

组织捐赠

是指将身体的部分组织捐赠给那些需要救助的人。这些组织包括:皮肤、眼角器官捐献宣传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等等。一位捐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同时捐赠多种组织给那些等待移植的人。

器官捐赠

就是将身体的某个仍然保持活力的器官捐赠给另外一个需要接受移植治疗的人或者医学院校。这些人的病情通常非常严重,而且已经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治愈。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已经成功地进行过心脏、肾脏、肝脏、胰、肺、小肠以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多种移植。

植物人是否可以捐赠器官

植物人是由于脑部本身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丧失,但脑干功能依然存在。所以,植物人没有思维、记忆、认知、行为和语言能力,但有呼吸和心跳,而且可以有脸部动作。因此,植物人虽然丧失了部分大脑功能而暂时失去意识,但是不能捐赠器官。捐赠种类

2009年4月20日,省红十字会和省卫生厅联合在广州召开广东省自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会。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徐火周、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出席会议,来自广州、深圳等十个市的卫生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等十四家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代表80多人参加会议。深圳市红十字会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截至2009年12月,我省共完成了50例器官捐献,成功拯救56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至少40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多位烧伤患者康复。为了表扬捐献者的无私奉献、遗爱自间的精神,2008年5月8日,广东省红十字会在增城市万安园公墓设立了红十字纪念园,对于规范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引导民众移风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上,省红十字会和卫生厅决定成立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下设省器官捐献办公室、省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和省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对全省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统一管理。

脑死亡

人体脑组织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自体呼吸绝症少年捐献全身器官、心跳、血压等重要功能。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脑细胞则不同: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渐丧失功能。临床上所指的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死亡。

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当一个人发生脑死亡时,医生可以借助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理功能长达两个星期。但一旦撤除这些辅助设施,他/她就无法进行呼吸,心跳也会随着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脑细胞发生死亡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依旧是健康的。

传统判定死亡

传统判定一个人死亡的标准,就是永久性的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以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在心跳、呼吸停止以后,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将因得不到氧气与养分的供应而失去功能。

折叠器官移植

什么是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将某个健康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放置到一个患有严重疾病、危在旦夕的人身体上,让这个器官继续发挥功能,从而使接受捐赠者获得新生。

移植医学的崛起

器官移植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医学界对治疗那些身体某个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依旧束手无策。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器官移植在当时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医生开始进行人体试验,但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的效果不尽自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诺华公司发明了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新山地明)。环孢素的发明使移植后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器官移植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本世纪尖端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哪些人可以接受器官移植 ● 心脏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衰竭的人,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肺脏

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经过传统内科治疗无法治愈,但估计尚有1-3年存活希望器官捐献用于医疗救助,可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来改善身体状况。

● 肝脏

处于良性肝癌末期,无法用传统内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肝脏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肾脏

当一些疾病对肾脏产生损害,肾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时,就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其终末期就是尿毒症。挽救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方法包括透析和肾脏移植。

● 胰脏

胰脏移植多数是与肾脏移植同时进行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胰切除后糖尿病。

除了上述,尚有患有脾脏、小肠、盲肠等多种疾病的人也可以通过接受移植手术获得治愈。

篇2:器官捐献后遗体会怎样

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每年生老病死循环不息,仅因车 祸而失去生命的每年就在10万人以上,我国的人体解剖教学资 源不可谓不丰富,但实际情况呢?

据山东省红十字会统计,截止到20**年12月31日,山东省共 有3348人报名遗体捐献,但其中仅有381人实现了遗体捐献,遗 体资源非常缺乏,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4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但由于解剖教学 遗体严重不足,有的学校20名甚至40名学生才能分到一具解剖 遗体,有的学校因遗体严重不足,甚至已取消遗体解剖内容,仅 让学生看看已经解剖好的标本、录像及图片,读书5年无缘解剖 一具遗体。

而在美国,一个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配备四五具遗体进行实践! 而我们却无奈的,眼睁睁的看着无数宝贵的遗体、器官资源化 为灰烬,随风而去!

您不觉得惋惜?您不觉得该干点什么吗?

为了你,为了他(她),为了子孙,更为了我们自己,行动起 来吧!勇敢的破除千年以来人死“入土为安”的风俗,打破封建迷 信的紧箍咒,树立唯物主义的生死观,移风易俗,以“人道、博爱 、奉献“的精神境界,为医学“献身”,实行文明“医葬”,给予 他人生的希望!

篇3:器官捐献后遗体会怎样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病人, 男18例, 女10例;年龄50岁~75岁;退行性关节炎2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 创伤性关节炎3例;术前病人均有膝关节屈伸受限, 行走困难等临床表现, 经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早期给病人实施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本组病人均能完成训练计划, 无一例发生感染, 术后2周关节屈曲度大于90°, 术后15 d~22 d出院, 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 患肢屈伸活动范围在3°~115°。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健康教育内容

介绍膝关节置换的有关知识, 介绍同类疾病病人的康复情况, 让病人对病情及手术有一定的了解, 对手术顾虑减低至最低程度, 减轻心理负担, 使病人能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术后早期进行指导病人正确的锻炼方法和锻炼时间, 讲解锻炼知识, 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等。

2.2 健康教育的手段

采用医生及护士每日下午给病人讲解内容, 播放光盘, 通过出院病人的互访及经历, 使病人接受教育。

2.3 效果观察

病人入院时对其进行观察评估, 对纳入标准的病人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膝关节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了膝关节置换病人的知识掌握程度

本病多为老年人, 大部分病人惧怕疼痛, 而且不了解关节置换的原理, 担心置换后不能负重行走、屈伸等, 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人工关节具有足够强度、塑性好、生物排斥性小、抗疲劳、抗磨损、抗腐蚀的性能及适应证。使他们对此项手术能够依从并接受。

3.2 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了置换病人主动配合手术的自信心

病人因长期疼痛, 行走困难等, 易出现精神不振、焦虑、不配合、缺乏自信心等症状, 一般病人都经过长久的考虑, 要求手术能解决行走问题,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对病人进行评估, 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 对病人和家属进行耐心说服、安慰, 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有的放矢地通过自己的行为, 激励病人的斗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手术。

3.3 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了病人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

术后早期, 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疼痛减轻的情况下, 指导病人主动做患肢足背伸运动, 其作用是收缩腓肠肌,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 这两种训练在早期恢复中尤为重要。术后第2天起在CPM机上行被动锻炼, 角度从40°开始每分钟1个来回, 持续锻炼1 h, 每天2次, 从以后逐日增加角度5°~10°, 术后2周内屈膝超过90°, 在CPM机被动锻炼同时, 也应鼓励主动锻炼, 行股四头肌锻炼和伸膝、屈膝主动活动, 对于屈膝不能达90°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避免关节粘连或感染。术后2个月关节脱臼机会最大, 应注意避免坐板凳, 体胖者减肥。

3.4 健康教育的开展, 提高了膝关节置换病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通过皮肤护理、排尿、排便的护理, 营养摄取, 各种感染及本身疾病的预防, 意外伤害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指导, 病人的自我健康保护能力进一步提高。

4 小结

篇4:器官捐献后遗体会怎样

1临床资料

患儿男,6岁,高空坠落至颅脑损伤。昏迷,GCS评3分,双侧瞳孔6mm,对光反射消失,带气管插管,予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双眼畏光,流泪,不能完全闭合。

2药物干预及其护理

2.1药物干预 患儿眼睛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Q6h滴眼,2-3滴/次,更昔洛韦眼用凝胶Q6h滴眼,每次2-3滴,两种眼药水交替使用,眼药水滴眼之前用0.9%生理盐水清洁眼部及周围皮肤,眼药水滴眼后保持完全闭合,予无菌凡士林油纺纱覆盖保护。

2.2相关护理 (1)患儿无自主呼吸,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这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时倾倒呼吸机回路冷凝水。(2)患儿营养支持,肠内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SP)和肠外给予脂肪乳液。(3)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2次/日,擦洗尿道口至少2次/日,随时保持尿道口清洁。翻身拍背Q2h,随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4)记录出入量,Q12h计算出入平衡。

2.3角膜情况监测 进行为期6天的治疗,6天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流泪症状,眼部分泌物颜色及性状,有无角膜充血水肿等角膜炎症状。角膜移植对角膜进行评估干净清晰没有瘢痕的角膜均符合供体要求。

3结果

患儿通过上述两种药交替进行药物性预防,6天中的观察结果为,患儿无流泪症状,眼部分泌物颜色及形状均正常,无角膜充血水肿等角膜炎症状。6天后角膜摘除,经过评估,未出现角膜感染,2个角膜捐献成功,移植后评分良好。

4讨论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眼部感染主要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因此,对这两方面进行预防性用药有着其理论基础。

更昔洛韦是一种2'-脱氧鸟嘌呤核苷酸的类似物,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临床已证实,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的感染有[1,2]效。有文献报道[3]了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健康志愿者眼部应用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最近有临床实验表明,更昔洛韦凝胶比更昔洛韦滴眼液在治疗但跑性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更确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安全性好[4]。左氧氟沙星,喹喏酮类抗菌药物,属全合成抗菌药,是细菌DNA螺旋酶抑制剂,以影响DNA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到抗菌的作用[5-7]。近年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方面有很多的临床报道,对重症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均有较理想的疗效[8]。

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在预防角膜炎方面得到了临床实际的验证。预防性用药在临床中使用不多,因为一旦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但对于器官捐献来说,这方面的应用却是有必要的,也是可取的。當然,角膜移植前,供体的维护还有着其他方面的措施和考虑。比如,是否要进行真菌性角膜炎的预防,是否对角膜的其他疾病进行干预。另外,预防性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相信随着医护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探索,角膜移植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黎锦萍,周沛辉等.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 20(3):306-307.

[2] 孙传新.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5(14):164-165.

[3]Babu K, Murthy GJ.Cytomegalovirus anterior uveitis in immunocompetent individuals following topical prostaglandin analogues[J].J Ophthalmic Inflamm Infect,2013,3(1):55.

[4] 林体锋,薛圣游,卓文渊,等.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比较[J].2011,20(13):53-54.

[5] 高战涛.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2(8):61-62.

[6] 邵蔚,张芳玲.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儿童急性角膜炎17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2(5):95-96.

[7] 刘颖,赵海云.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10,9(3),190-191.

篇5:“器官捐献”调查报告

一、概念

1、器官捐献:是指公民自愿将自己具有生理机能的器官、组织以及公民死后的遗体赠与他人的行为。

2、器官(或遗体)捐赠协议:即捐献者签订的表示愿意将其身体器官或遗体捐献给有关医疗单位以救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的协议。

附:①器官捐赠合同可以被分为三种:其一是人体器官捐赠合同,其二是动物器

官捐赠合同,其三是人工器官捐赠合同。

②人体器官捐赠合同不适用《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动物器官捐赠

合同与人工器官捐赠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

③器官(或遗体)捐赠协议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论理性、无偿性、可撤销性。

3、器官捐献激励机制:是指制定和运用有效的器官捐献制度政策,和器官捐献立法,保障捐献者的利益,补偿捐献者的损失,来刺激和促进自愿的器官捐献事业链条的形成,遏制非法的黑市器官交易。

附:器官捐献在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高额的费用,包括检查费、住院费、旅费、住宿费等。而纯粹的无偿捐献也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应该给予捐献者一定的补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非等额的高额补偿机制”,这种机制是和有偿捐献有区别的。在费用的补偿上可以因情况而定,但是对于捐献者来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是手术后需要关注的部分,所以高额补偿包括供体的所有损失,除了手术费、误工、医疗和康复费用外还包括供体身体完整性受损的补偿、因器官分离而产生的心理痛苦以及认知不协调产生的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等的损害、器官储备功能丧失的损失等。如果不重视这些补偿,那么对于器官捐献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二、数据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兼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申卫星,在“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的立法原则”中提供到的数据如下:

1、我国器官移植的供需矛盾就更为突出:2000年的统计数据即显示,当时我国有200万到300万由于角膜病而致盲的人,但是由于角膜捐献者太少,所以他们当中仅不到5000人成为幸运者;我国大约有150万尿毒症患者,但每年仅能提供4000~5000例肾移植手术;有400万白血病患者等待骨髓移植,但全国骨髓库的资料仅3万份;当时我国约有3000万晚期肝病患者,绝大部分都因等不到器官而死亡。2、2002年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进行肾移植手术约2000例,而需要手术者则多达30余万人,仅为0.7%;占我国残废人总数15%的约500万盲人中,有近400万人可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由于供体严重缺乏,每年只有1000多例病人能够接受角膜移植。

三、方法

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表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目的并参照国内外有关报道自行设计,并经预示后加以修正。内容除个人一般特征外,主要包括有关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知识的了解情况、了解途径及对身后捐献器官所持态度。

2、统计分析方法:问卷收回后,有课题组成员进行分类整理和计算,并进行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

四、对论文提供方向的事实及观点

1、《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器官移植的明文法规。经2007年3月21日国务院第17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为了规范人体器官移植,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人体器官移植,适用本条例。全文共五章三十二条。

2、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开展器官捐献最成熟、最完善的地点是深圳市,深圳市颁布了《移植用人体器官规范》等地方法规,同时深圳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具有较为完善的办理流程。而且深圳市红字会在我国首先设立了“劝捐员”。

3、在器官捐献分配机制方面,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法律来规范器官捐献的社会行为用行政规定及独立的监督系统保证捐献系统的正常运行,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制定脏器分配规则,用公平正义和高尚的伦理学即对生命的尊重贯穿器官捐献的整个过程,全面建立在法制框架下,法规及监督系统完善的器官捐献与分配制度化体系,以达到长治久安。

4、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知情同意原则

②优先考虑供体利益原则

③充分保护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的原则

④禁止器官交易原则(无偿原则)

⑤器官捐献的激励原则

⑥器官分配的公开与公正原则

⑦非优先原则

⑧技术准入原则

附:上述原则不仅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立法时应遵循的原则,还是当事人在进行器官移植的医学实践当中应予以遵循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未来法律适用和法律解释的原则。尤其在当前我国尚未进行统一器官移植立法的情况下,明确当下器官移植医学实践的总体行为准则和器官移植的立法原则,是立法过程中的第一要义,也是指导医学实践的需要。

5、精神病人作为另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法律是否允许其作为器官的供体: 各国对未成年人捐献器官的总的原则是,父母可以同意未成年人捐献可再生性器官,但该未成年人必须能够理解和表达他/她自己的意愿,同时捐献必须有未成年人本人的同意。由此可以推知,本人同意是捐赠的先决条件,如果本人没有意思表示能力,则父母或监护人不得单方为其设定任何器官捐赠的负担。所以,由于精神病人不具有意思能力或意思能力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保护其人格利益不受侵犯,法律应当禁止任何人,包括其父母或监护人在内,代替精神病患者本人作出捐赠任何器官的意思表示。

6、物质激励的论点,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这样一个措施能够促使更多的人愿意捐献器官,从而保证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以及避免由于缺乏激励所带来的器官浪费。

由于现行的体系要考虑包括医师、协调人、社会工作者、医院等在内的所有相关方的利益,被称为“生命礼物”的利他型器官捐赠的分配被很多人批评为有失公允和不明智,甚至有人认为只有捐献者及其亲属才是惟一没有从捐赠中直接受益的一方,因此,某种形式的补偿并无不当。

7、⑴器官捐献在中国社会面临的社会传统思想伦理困境:

①伦理观念的影响

传统中国是个伦理社会,古代社会的一般道德准则是将死者入土为安。现在很多地方的人依然墨守成规,固执的遵循着那些旧习俗。很多人对于捐出亲属或自己的遗体,感情上很难接受。②利益观念的影响

器官捐献作为一种公民自愿履行的善行,只许捐赠,不可买卖。完全是无偿和公益的,于是一些人就会想“捐献器官给他自对我有什么好处和收益呢”。

③社会观念的缺失

中国人重自我,轻社会,私民、小民意识根深蒂固,社会责任感差。在人们心目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陌生他人的漠不关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⑵现实困境:

器官移植缺乏有力的立法规范和保障,一方面导致一部分有捐献意愿的人不得不放弃捐献,另一方面也易滋生和助长的非法器官交易黑市的形成。

8、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

①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和态度(我们的研究课题)②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

③医疗技术与医院态度 ④器官捐献立法

9、器官捐献的分类:

①供体的生命状态不同:a.活体捐献 b.身后捐献

③捐献的目的不同: a.临床医疗用器官捐献 b.非临床医疗器官捐献 ②器官捐献的对象不同:a.对象特定的器官捐献 b.对象不特定的器官捐献

五、疑问

1、如何对待器官捐献者在捐献之后可能出现的身体问题,应如何予以保障,并且应有哪一方来保障。

2、当代青年人的观念尚不成熟,社会责任感缺乏,且有着强烈的自我观念,应如何鼓励青年人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他们对于器官捐献的认识和理解?

3、器官捐赠者对于器官捐赠协议都有哪些疑问?

4、器官捐赠协议的可撤销性是否对于受赠者也同样适用?

5、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器官捐赠是否会触及伦理道德的边界?

六、总结

通过对论文的探讨性学习,我们了解到,在我国这种崇尚传统的国家,大家对器官的捐赠还没有普遍的认同,长辈会认为解剖人体是一种不孝的表现,在我国面临器官捐赠的道德伦理问题不容忽视,它严重束缚着我们国人的思想。曾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再说一次我爱你》,其中就讲了心脏捐赠的感人故事,那时还是觉得器官捐赠这种伟大的行为离我们很远,我觉得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在中国,公民需要向《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填写完整后由捐献者本人或委托他人交到当地红十字会或者已开通试点的省份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并携带捐献者本人的身份证原件,经公证处公证自愿申请捐献登记,再等待其单位将捐献者信息登记至管理系统。相比德国医疗保险公司为所有年满16周岁的公民主动寄发书面问卷调查,以及美国各州在申请驾照时签署,在线签署,或在享受医保的过程中随时签署等多种方式,中国公民想要捐献器官,单是申请就相当复杂。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违法买卖器官的行为这么猖獗的原因。

另外,技术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能否妥善保管所捐赠的器官,并且能否恰到好处的用到需要的人身上,众所周知,器官捐赠者捐赠器官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有用器官能用到患病者的身上,得到生命的延续,但是,病人的家庭情况、支付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再者,地域问题也是很大的因素,这也涉及到公平性原则。所以这需要建立健全器官捐赠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器官捐赠工作的监督。

最后,我们全组成员都还是信心满满地坚持着这个主题的研究,相信国人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会向更阳光地方向发展的,一个人的呼声或许听不到,一组人的呼声可能使身边的人开始了解,但整个民族的声音必然使一项公益事业蓬勃成长。

对哈市大学生关于“器官捐献”的认知情况和态度的调查

目录

一、概念

二、数据

三、方法

四、对论文提供方向的事实及观点

五、疑问

六、总结

附:本次小组作业,先由个人找出两篇与“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情况及态度”有关的论文,并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文字形式发至整理人邮箱,最后由整理人做统一汇总。

汇 总 人:王青青(1班)

小组成员:路建秀 魏庆鑫 司维

赵媛媛 王 旭 刘影

篇6:器官捐献倡议书

器官移植被列入二十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其宗旨是为一些器官丧失功能的人提供置换的可能,使他们恢复健康,或者为我国医学教育和研究事业服务。志愿捐献器官给他人,是造福人类,有利于后代的善举,是社会文明的体现。1997年2月19日,世界伟人邓小平身后捐献了角膜与遗体,感动了华夏儿女。

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1万余例,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整体生命不可挽回时,让我们的部分生命借助现代医学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将生命的句号改写成其他人生命的省略号,这将是多么具有社会公德的义举。

挽救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我们献出一点爱,生命就会因你而精彩。过去我们可能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只要拿出一点勇气,就有可能会延续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一个几乎破碎的家庭。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甘于奉献,让红十字会所提倡的“捐献器官、永续生命”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最后我们向全市市民发出倡议:

让我们献出一份大爱,投身到身后捐献器官的活动中来,奉献生命的礼物,让众多的患者同胞重获新生,重见光明,让世界变成更好的人间。实现我们“身前多奉献、身后再捐献、要留爱心在人间”的诺言。篇二:遗体器官捐献倡议书

遗体器官捐献倡议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行业,她与人们的健康、幸福、生命息息相关。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健康卫士的摇篮,熟知、研究人体结构是每一位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连人体 结构都不搞懂得医生给您诊疗您能心安吗?

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每年生老病死循环不息,仅因车 祸而失去生命的每年就在10万人以上,我国的人体解剖教学资 源不可谓不丰富,但实际情况呢?

据山东省红十字会统计,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山东省共 有3348人报名遗体捐献,但其中仅有381人实现了遗体捐献,遗 体资源非常缺乏,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4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但由于解剖教学 遗体严重不足,有的学校20名甚至40名学生才能分到一具解剖 遗体,有的学校因遗体严重不足,甚至已取消遗体解剖内容,仅 让学生看看已经解剖好的标本、录像及图片,读书5年无缘解剖 一具遗体。而在美国,一个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配备四五具遗体进行实践!而我们却无奈的,眼睁睁的看着无数宝贵的遗体、器官资源化 为灰烬,随风而去!您不觉得惋惜?您不觉得该干点什么吗? 为了你,为了他(她),为了子孙,更为了我们自己,行动起 来吧!勇敢的破除千年以来人死“入土为安”的风俗,打破封建迷 信的紧箍咒,树立唯物主义的生死观,移风易俗,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境界,为医学“献身”,实行文明“医葬”,给予 他人生的希望!来吧,加入到志愿遗体器官捐献的行列中来吧!篇三:捐献物资的倡议书 捐献物资的倡议书

——捐赠一件冬衣,温暖一颗心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以及社会爱心人士:

你们好!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它既体现了人类最高尚的品质、最美好的情感和道德情操,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当你收到这封轻盈的倡议书时,也收到了我们殷切而厚实的期盼。你是否知道在偏远贫困的山区,孩子们在冬天就是这样,他们需要一件能温暖他们幼小身体乃至心灵的冬衣。这种爱会传递到千里之外的西部—西藏类乌齐,让孩子们在冬日的清晨能感受到暖阳的温暖,这种温暖就来自于大家的心灵的给予。同时,在这里有一群渴求知识的孩子,虽然他们热爱学习,但是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他们无法用心学习,他们没有舒适的课桌椅,只有破旧的黑板和残缺的粉笔;他们的本子用了正面用反面,他们的铅笔短到无法握起;他们依然热爱学习,满怀理想,一支铅笔,一个精美的文具盒,一件旧衣服,一床旧被褥,一条旧裤子??也许只是你们家压在箱底的负累,但对于贫困山区的农牧民来说,却能为他们营造出一份温情。

为了度过一个温暖而美好的冬天,为了表达我们的一份爱心,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主题为“为贫困山区学生和农牧民捐赠爱心”的物品捐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教育队员们要拥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和农牧民,给他们带去温暖与祝福。同时也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将来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和社会。

人行其善,物尽其用,让不用的旧衣物可以继续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我们共同携手,用我们的爱温暖远方的他们!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发出倡议,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热情,让这个社会充满爱心!捐赠事项如下:

1、捐赠对象:贫困山区中小学生以及农牧民

2、所捐赠衣物尽量无破损,内衣请勿捐赠。外衣裤、毛衣、大衣等均可捐赠。(衣物最好是完好无破损、需消毒、洗干净)

3、所捐赠文具(如:铅笔、彩笔、文具袋、橡皮塞等),应干净、整洁,无破损、残缺和污渍。

4、物流费:因为我们是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所有的活动费用全部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请大家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奉献一点物资运输费,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5、捐赠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类乌齐县文化局

6、联系方式:***(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尤海)

7、本次捐赠活动系自愿。

同学们,或许你捐出的一件衣服,不足以让一户贫苦人家,摆脱贫困的艰辛与无奈,但它是你弥足珍贵的爱心!慷慨地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让西部冬日的阳光分外温暖。

篇7:器官捐献后遗体会怎样

器官获取组织-是专门为器官捐献获取而成立,独立于医院的移植团队,负责器官的医学评估、数据收集、以及器官获取、运输及与移植医院的交接等工作,是非营利性的组织。

学术术语来源——

器官获取组织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亮点: 此问题已知的信息:器官移植先进国家的经验证明,唯有建立高效专业的器官获取组织体系,才能确保器官捐献数量和质量。2 文章增加的新信息:文章结合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器官获取组织质量管理经验,阐述器官获取组织的定位及工作任务,总结阶段性成果,深入思考实践工作中暴露出的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指明急待改进的内容及重点建设的方向。3 临床应用的意义:国内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和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器官获取组织进一步的规范化发展也更好地为器官捐献者和需要移植的患者构建了一个互通平台,使器官捐赠工作顺利开展。关键词:

移植;组织构建;器官获取组织;器官捐献;质量管理体系;器官保存;器官捐献协调员 主题词:

组织和器官获取;全面质量管理;器官移植

摘要

背景:随着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相关政策的出台,器官获取、获取标准及器官如何分配都有了明确化的操作标准,但器官获取组织的工作流程、组织定位还不够精细化、规范化。

目的:分析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器官获取组织质量管理经验,及时审视工作进展并探讨需要改进的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器官获取组织质量管理和建立高效专业的器官获取组织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通过关键词“器官捐献,器官移植,器官获取组织,质量管理;organ donation,organ transplantation,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quality management”,在CNKI 和PubMed等数据库中综合分析来源于核心期刊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制定了评价标准与检查标准,并成立了有关小组,实现职责与权力的统一和明确。同时,完善有关的器官捐献、获取、保存、登记等环节,根据这些不同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质量管理计划。另外,定期举行协调员培训班,进行规范化培训。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该院器官获取组织已逐步正规化,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建议进一步强化科研研究,实现效率和效益的统一;提高院领导重视度,完善器官获取机制;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器官获取组织成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多学科协作;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重视医学伦理,实现医患和谐。

篇8:器官捐献后遗体会怎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24例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0岁3例,30~49岁17例,≥50岁4例。术后观察时间最长10年,最短1年,患者均有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0°~70°),间歇跛行,肌萎缩和下肢肌力恢复缓慢等临床表现,但腱反射均正常,无二便失禁。

1.2 CT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GE-1600型CT机,条件为120 k V、100 m A、3.3 s,重建矩阵512×512,层厚2 mm或5 mm,层矩2 mm或5 mm,软组织窗宽320~400 Hu,窗位35~55 Hu,骨窗窗宽1 500~2 000 Hu,窗位300~350 Hu。患者取仰卧位,屈膝臀部垫高,L2~3~L5S1椎间盘逐层计划,X线方向与椎间隙平行扫描,每一间盘区域计划2~3层(CR像为侧位)。

1.3 手术指征

CT片显示严重突出并后纵韧带或间盘后缘部分有钙化影或软骨块影,神经根严重受压,临床体征明显。

2 结果

2.1 术前CT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CT诊断的直接征象是椎间盘后缘局限性后突、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神经根湮没,间接征象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许莫结节、椎体后缘增生等[2]。24例患者中央型突出4例,外侧旁型突出6例,中央旁左后型突出8例,中央旁右后型突出6例。继发性椎管狭窄15例,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的最大正中矢状径为10 mm,最小为6 mm。CT平扫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或膨出:13例合并后纵韧带钙化影或软骨块影,神级根和硬膜囊严重受压表现;12例有椎体和关节突骨质增生或椎体失稳;10例黄韧带肥厚超过5 mm;5例有侧隐窝狭窄(均在2 mm以下)。

2.2 术后CT和X片复查表现

(1)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均有L3~5棘突或者L5S1椎板或部分小关节突骨质缺损,为手术所致(图1)。骨缺损区域内可见小片状等或低密度影,周围有分隔状纤维条状影,硬膜囊近术侧脂肪界面模糊。(2)14例表现为术后间盘层面后缘不规则形软组织影,多数偏向一侧,CT值50~70 Hu之间,边界不清,致一侧神经受压(图2)。(3)中央型突出4例,术后仍可见残留的间盘成分和后纵韧带钙化影致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移位表现(图3),分析结果为手术切除不完全。(4)结合腰椎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及功能位片示:17例术后椎间隙变窄,7例腰椎侧弯合并腰椎不稳,15例椎体后缘骨刺和小关节突(上)骨质增生致L4~5或者L5S1椎间孔狭窄。(5)15例继发性椎管狭窄,主要CT表现为再突出或相邻阶段突出,椎管内瘢痕形成。5例有侧隐窝狭窄(侧隐窝前后径均在2 mm以下),术后仍可见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椎体后缘的骨剌和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1例术后CTMPR示腰4椎体向前滑脱约1 cm:主要由于腰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柱的正常生理稳定性有影响;其次由于手术视野小,显露不清,对椎体及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切除有一定的难度。

2.3 手术前、后的CT和X线检查结果对照研究

均未发现有误切除椎间盘情况。

3 讨论

3.1 CT检查的优势

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能够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形态、位置以及所造成的神经损害的严重程度和椎管内狭窄的情况。应用适当的窗宽、窗位可获得满意的软组织和骨窗图像,并可测量CT值和椎管正中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上关节突间距等;对有无原发或继发性椎管狭窄作出评估;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达72.1%[3];CT检查对确定手术方案和判断手术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如随着CT技术的发展,后处理MPR图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三维立体图像以及分辨突出物,有利于了解病变全貌,对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选择手术入路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并且为治疗预后提供参考[4]。

3.2 术后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腰痛、坐骨神经痛、运动障碍、腰肌痉挛、患肢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与以下因素有关。(1)术中损伤因素:手术创伤,止血不彻底和术后引流不畅致淤血机化,机体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成分增生与邻近周围组织粘连;少数损伤脊膜、椎静脉和神经根导致术后严重粘连,邻近组织过多的纤维瘢痕增生,收缩,牵拉脊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疼痛、麻木、肌无力等。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易合并硬膜外纤维化,局灶性瘢痕组织形成及神经根粘连等充满硬膜外间隙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2)同阶段再突出或相邻阶段突出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再突出的原因与大多数患者术后卧床休息不够,过早负重从事体力劳动后,未切除的髓核可能沿着尚未愈合的纤维环切口突出有关。相邻阶段突出原因是术后椎间隙高度下降,椎间活动度减低,加速相邻阶段椎间盘的退变,从而出现相邻腰椎间盘突出。具体预防的关键是术中尽可能彻底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术后卧床休息,避免过早负重,并加强腰背肌肉功能锻炼[5]。(3)解剖结构因素:腰椎的稳定性是建立在“三柱”稳定的基础上。而后路手术对“后柱”的影响与其减压范围有关[6]。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多采用后路术对椎板切除1/2~2/3,棘突切除1~2个,还有切除单一小关节突或双侧关节突50%以上,对正常生理解剖结构有损伤,造成脊椎结构不稳或者稳定性欠佳,易产生腰椎侧弯和椎体滑脱。其次是少数患者术前有“不稳”存在,术后“不稳”将进行性加重,导致相应的临床术后综合征的发生。(4)疾病因素:多数中央型和中央旁型突出的间盘组织正好位于神经根分叉前方,粘连严重,解剖层次不清,手术难度大。术后病人长时间卧床,腰部活动功能受限,导致术后严重粘连,过多的纤维瘢痕组织增生致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明显。患者恢复很慢,临床症状改善差,仍有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或下肢的顽固性疼痛,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5)继发因素:术后椎管内局部瘢痕形成导致椎管狭窄、神经受压。另外手术中视野范围局限,对后纵韧带钙化、椎体后缘的骨剌和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切除不彻底,神经根减压不充分,侧隐窝狭窄等术后患者仍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出现。

3.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复查的依据。

能够直接显示术后切除椎间盘的程度、局部瘢痕组织增生、神经根粘连程度、硬膜外纤维化、骨化或钙化。判断有无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情况。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损伤的腰椎椎板和棘突骨质缺损的范围,了解椎体和小关节骨质结构、骨性椎管、侧隐窝及邻近组织结构等。对腰椎生理稳定性进行判断,观察有无腰椎侧弯和椎体滑脱征象。对有无原发或继发性椎管狭窄作出评估,目的是为临床术后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信息。

3.4 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需与神经纤维瘤、椎管内肿瘤、腰椎TB、原发性椎管狭窄症和腰部外伤等引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X线摄片、CT检查和椎管造影有助于进一步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切、定位准确,为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提供可靠信息[7,8],但是术前腰椎间盘突出症CT检查异常征象越多,手术难度越大,导致术后综合征发生率高是其临床特点。术后CT复查为临床治疗可提供可靠

参考文献

[1]鞠智慧,郭佐仁.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临床表现间联系[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8):737-738.

[2]黄斌.双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06,9(3):234-236.

[3]赵郭炎,王也刘.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2,12(1):44-47.

[4]王武琦,施昌村,冯志听,等.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7,9(5):705-706.

[5]刘兴炎,付晨,甄平,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J].中国骨伤,2003,6(1):3-5.

[6]王兴虎,王建顺,刘继军,等.腰椎术后综合症的原因探析及预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75-76.

[7]向勇,王任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74.

篇9:中国器官捐献调查

能做移植手术的医院都有人排队等器官 捐献人体器官,被誉为“献上生命的礼物”。如此“贵重礼物”挽救他人生命,成就的感人故事不少。然而,仍有很多患者在苦苦等待中去世。不久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中心2名病人,就因等不到合适的肝源离世。

我国是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国,但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率较低。2015年起,我国全面禁用死囚器官。北京、江苏、湖北、上海等地从事器官移植的医学专家认为,器官来源原本就很紧张,现在就更加紧张了。

禁用死囚器官,是法治中国的应有之义。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说,过去“由地方司法部门与移植医院获取死囚器官”的方式是不透明的。

然而,等待器官救命的患者的痛苦、绝望又让人刻骨铭心。记者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大医院采访了解到,凡是有资格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几乎都有人在排队等待器官救命。遗憾的是,有部分患者在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病房内几十个病人仍在苦苦等待合适肺源。”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无锡市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去年底发的这条微博引起广泛关注。

国内较早开展肺移植的中日友好医院,“已经4年没做过肺移植手术了,就是找不到供体”。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及胸外科主任刘德若说。

作为器官移植的专家,刘德若、陈静瑜等太了解器官稀缺带给病人的痛苦了。“由于供体太少,一个受体从决定可以接受肺移植开始,通常需要等待1.5至3年时间才能如愿,很多患者就在等待中死亡。”陈静瑜说。

30万适移者仅1万多获移植 我国器官捐献事业,除了规范禁用死囚器官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器官衰竭患者,有30万适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疗,每年仅有1万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

黄洁夫对此有不同看法:“无法进行移植不都是因为缺少供体,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因经济原因放弃手术。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我国能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生只有几百人,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只有169家。”

不过,记者在医疗机构采访时,众多从事器官移植的医务人员认为,在医患矛盾突出、官办慈善机构又陷入信任泥沼的当下,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捐献者义举得不到应有肯定。

江西省大余县一位农民捐献罹患肾衰竭去世的3岁儿子眼角膜,事后许多村民指责他“拿儿子的身体卖钱”。“免费捐器官,换个器官却要花几十万”等,人们的这些认识,与对器官捐献政策不了解和器官分配不够透明、公开有关。

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2012年在武汉和广州进行民意调查,40%以上的人表示不确定是否会捐器官。“他们不知道这个器官捐献是不是公平公正的。”黄洁夫说,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黄洁夫说,我国自开始自愿捐献器官以来,至今年1月31日,全国实现公民逝世后捐献案例3326例,仅2014年实现近1700例,超过之前历年总和。“这表明器官移植依赖死囚的局面已经打破。”

“器官捐献率低,落后的不是传统观念,是行政管理的体制,把管理体制搞好,公民捐献意愿就会提高。”黄洁夫说,“公开、透明、可溯源的器官分配体系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研发并启用了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以患者病情紧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客观医学指标对患者进行排序,用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排除和监控人为干预。公众的期待是,让这些措施能够实实在在地执行下去。

签了捐献协议,医院会不会不积极救治 如何认定患者死亡,是影响器官捐献的关键问题之一。患者依然担心,“会不会我签署了捐献器官的协议后,医院就不会积极救治我了。”

黄洁夫说,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我国器官捐献工作以心死亡为法律依据,制定了中国器官捐献死亡判断3类标准:脑死亡;心死亡;心脑双死亡。此标准由神经科与重症监护医生等经过严格训练后判定。

从事器官移植的医疗界专家指出,“心死亡”“脑死亡”和“心脑双死亡”三者并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三者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产生法律纠纷。

参与过多次器官移植手术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一位专家表示,假如死者家属质疑医生因摘取器官而抢救不力,医生将百口莫辩。

多位器官移植专家共同建议,国家层面虽然出台了死亡认定技术规范,但希望建立严格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从制度上明确捐献者、医务人员和受捐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制度设计面临的几个问题 当医生发现一个潜在器官捐献者时,他应第一时间通知医院指定的红十字会专职协调员。红十字会专职协调员负责与家属沟通、抚慰、处理法律方面问题,中国医院协会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联盟专业协调员则负责与医生沟通,进行医疗专业评估。

现在全国在册的器官捐献协调员仅547位,其中169位是红十字会专职协调员,其余为中国医院协会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联盟专业协调员。“相比于我国的器官捐献发展趋势和需求,这个数量远远不够。”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业务部副部长高新普说,在禁用死囚器官,完全依靠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当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目前我国对捐献者的身后事没有配套优惠措施。记者采访时,有人表示,一个人捐献了自己的器官,救了另外一条甚至数条生命,在他的身后事上,比如火化、殡葬费等方面却得不到任何抚恤,会令捐献者寒心。

再就是医疗费用问题。2014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处理的捐献案例1699个,挽救了3400多人。“这些捐献者往往面临大量的医疗债务,1200多人需要这方面的救助。去年国家大约拨付了84万元,远远不够。”高新普说。

针对上述问题,高新普说,我国正在对660名协调员进行培训,通过了资格认定考试,即将上岗。

黄洁夫等专家特别指出,对捐献者身后的困难家庭给予救助,绝不等于器官“买卖”或“交易”。要明确捐献者家庭申请救助的程序,掌握适宜的救助标准,既要确保捐献人和法定受益人的基本权益,又不能让器官捐献“自愿无偿”的原则被扭曲。

一些器官捐献者的家属表示,希望对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进行人道抚恤或困难救助,并协同为捐献者家属提供缅怀亲人的场所,建立纪念墓地、纪念林、纪念碑或纪念网站,缅怀和纪念器官捐献者。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被誉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1960年,我国内地进行了首例临床肾移植。对捐出器官的人来说,无疑是给患者献上了“生命的礼物”。

湖南岳阳一位器官捐献者的妻子说:“丈夫因车祸死亡后,我选择将他的肾脏等器官捐献出来,挽救他人的生命,也让丈夫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上一篇:感恩节客户服务活动下一篇:师德建设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