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国学诵读

2024-05-23

53国学诵读(精选8篇)

篇1:53国学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

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

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横涧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 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横涧乡中心小学

横涧乡中心小学2016—2016学年上期

横涧乡中心小学

2016年9月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动“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为加深师生中华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3首;第二学期:成语故事,成语积累

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四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古诗、对联;第一单元宋词部分及名言

教师自定内容:《龙凤字经》、《疯狂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课标规定的60首古诗、《成语世界》等资料。

三、测评与奖励

1、测评

自测。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并进行自测,自测采用六级三段制。

抽测。期中后各班自测结束,学校将对各班自测情况进行检

测,检测主要采用抽测,在各段抽几位学生进行检测,将他们的完成百分比与各段的百分数相结合,以确定分值,并将检测结果与各班的学科竞赛成绩结合。

检查项目包括诵读时间落实情况、诵读内容完成情况、学生背诵、熟读、诵读达到的程度和数字统计、学生结合诵读抄写或默写情况等。

交流。校内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年级、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奖励

学校将在对各班的诵读活动进行检测及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和“中华经典诵读小名士”活动,附:60首古诗各年段的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读准确读流畅熟读成诵并默写。

2.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4.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书法竞赛。

篇2:53国学诵读

营造书香校园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一节早读课用于国学经典诵读,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以及每周三中午的国学经典课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学习园地,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早读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2)红领巾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欣赏配乐的经典诵读,这不但提高了了学生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3、举办诵读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话剧表演。班级举行诵读比赛后,学校再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诵读比赛。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五、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篇3:加强诵读训练走进国学殿堂

一、直面现实: 国学经典面临的处境

马克·吐温曾经讲过一句话: “所谓经典, 就是大家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这句话并不难理解, 就是说, 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 但真正读的, 却寥寥无几。马克·吐温关于经典尴尬处境的论述, 用在国学经典上不也完全恰当吗? 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 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 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思所感以及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他是写给自己看的, 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 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曹雪芹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境中写《红楼梦》, 只是想写出他的“一把辛酸泪”, 并没有奢望把它做成畅销书, 赚它个稿费排行榜第一。因此, 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 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 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就说《论语》吧, 孔子由于奉行“述而不作”的人生信条, 他的学术思想并没有通过专著的方式完整而系统地流传下来。我们能见到的唯一集中反映孔子思想的著作, 就是由孔子的学生记录、整理的他的言论与事迹的《论语》。这部《论语》是语录式的, 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 在某些人看来, 也许乏味得很, 根本读不下去。然而, 就是这部《论语》, 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成为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进入21 世纪, 《论语》不但没有过时, 而且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和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不但属于中华民族, 而且属于世界人民。现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孔子学院, 在学习汉语文化的同时, 也在研究和传播孔子思想、孔子精神。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它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对事物本质的揭示, 可见它内容的博大精深。

以上这些特征, 使那些渴望阅读经典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 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 而匆促的生活节奏, 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 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 人们很难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 人们静不下心来欣赏一段风光描写, 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一首诗的节奏、韵律以及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 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传媒学家尼乐·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 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 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 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 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 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什么“文化快餐”, 什么“名著精编”, 就是这类东西。

人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 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人类大脑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领悟了这些, 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行动呢?

二、走出误区: 破除对国学的神秘感

我们国家是古老的礼仪之邦, 对于教化十分重视。言传身教, 又重在启发, 尤其鼓励个人在实践中的自我领悟。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曾子这里讲的, 就是从自我反省中求得人的自我领悟, 从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国学中蕴含的人类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经典智慧, 对人类继续生存并追求和平、幸福的生活, 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学习路径是内向的, 指向人的心灵, 寻求人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而这, 正可以改变当今人们的急躁情绪, 缓解当代社会的普遍焦虑。

国学, 如前所说, 指的是我国的传统的学术文化。它既是一个知识系统, 也是一个价值系统。对学术而言, 还是一个治学门径和学术基础。由小学 ( 旧时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总称小学) 而经学而文史而诸子的治学路径, 就是在道德坚持之中, 对于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小学”是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 读不懂文献; “经”是价值核心, 没有这个核心, 人生就会背离道德原则; “文史”是知识, 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 “诸子”是思想, 是对现实难题进行的思考以及有效应对。这个基础打好了, 就可以要文而得文, 要史而得史, 而不必一开始就自织罗网, 作茧自缚, 把自己定位在文或史的狭隘范围里。

谈到国学, 人们还应该破除对国学的神秘感。国学并不是什么玄虚空泛、深奥莫测的东西。人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小学五、六年级以及初、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内容, 就会发现这里有大量的国学经典。我们且粗略地看一下初、高中课本中的一些篇目。《论语》有《〈论语〉十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诗经》有《关雎》《蒹葭》; 《楚辞》有《渔父》《离骚》。《左传》有《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 《史记》有《鸿门宴》《屈原列传》。诸子百家有庄子的《逍遥游》, 荀子的《劝学篇》。神话寓言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唐诗有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 杜甫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宋词有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元曲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杂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都有节选,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都收选篇 ( 前者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后者如《促织》) 。可见课文所选, 从《诗经》《楚辞》到《左传》《史记》, 从诸子百家到神话寓言, 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剧, 从三国水浒到西游红楼, 从《三言二拍》到《聊斋志异》, 等等, 可以说国学经典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学好了这些基本篇目, 应该说已经打下了国学的初步基础。入门既不难, 进一步深造乃至登堂入室, 也是可以办得到的。

国学并不神秘。国学就在身边。

三、加强诵读: 走进国学的便捷门径

黑格尔说, 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 而是内容的灵魂。恩格斯也指出, 在一切哲学家那里, 体系都是暂时的东西, 但包含在体系中的真正有价值的方法, 却可以长久地启人心智, 发人深省。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找到它的正确门径和有效方法。学习国学也是如此。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说: “国学不易讲, 甚至不能讲, 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章太炎先生讲国学, 不过是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而已。如果真要讲方法的话, 便是‘自己用心去读去看’。‘读’, 便是读书学习, 博闻强识, 由博返约。‘看’, 眼见为实, 含有践行之意。所谓知行合一, 正在于此。‘用心’便是思考了,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 方能有所成就。此外, 可以讲授的便是一些经验,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先贤的治学总结, 自然可以帮助后人少走些弯路, 但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 《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

要说方法, 这就是方法。这里, 我要特别强调一点, 就是读, 特别是诵读。这是前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应该在文言文阅读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 怎样进行诵读训练呢?

第一, 要多读, 不可误读。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指出: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 勉强硬记, 指文章没有读熟, 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谓读得熟,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

第二, 要心到、眼到、口到。朱子言: “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 ( 随随便便) 诵读, 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 最要紧)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第三, 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朱熹在《读书之要》里说: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苏轼《送安惇落第诗》写道: “故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荀子在《劝学》里也说“诵读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 就是说, 用反复诵读的方法把所学的东西连贯起来, 用深入思考的方法把所学的东西联系起来, 使之贯通。

这些, 都是千百年来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们切不可弃之如敝屣, 不理不采。

谈到诵读的好处, 依我看, 至少有两条: 其一, 演讲可以出口成章, 增加文化含量。议论则剀切入里, 叙事则娓娓动听。其二, 为文可以增加文采, 流传广远。孔子云: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要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有文采, 有吸引力, 人家愿看, 爱看, 必须在提高学养上下功夫。很难设想, 一个读书不多、视野不广的人, 笔下却能写出字字珠玑、文采斐然的锦绣文章来。当然, 通过诵读还可陶冶情操, 愉悦身心,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这些, 不言自明, 就不去多说了。

下面由我给大家推荐几篇古典诗文, 国学经典。

1. 荀子《劝学》

2. 诸葛亮《出师表》

3.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李白《将进酒》

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白居易《琵琶行》

7. 李商隐《锦瑟》

8. 韩愈《师说》

9. 周敦颐《爱莲说》

10. 苏轼《赤壁赋》

这里, 既有诗歌, 也有散文。诗歌中既有古体诗 ( 如李白的《将进酒》) 也有近体诗 ( 如李商隐的《锦瑟》) 。散文中既有“表”, 也有“说”, 也有“记”; 既有短文, 如《爱莲说》, 仅119 字, 也有较长的赋文, 如《赤壁赋》, 537 字。我希望能够通过体裁各异类型不同的诗文的诵读, 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使更多的同学有兴趣参与到诵读国学经典的队伍中来。果能如是, 我一个古稀老人也就感到莫大欣慰了。

什么是幸福? 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就我理解, 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就是幸福。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一生别无所好, 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与写作。穷其一生, 不改其志, 乐此不疲。尽管如此, 书读得不能算多, 文章写得好的也没有几篇。但我还不失自信。最近, 我给自己拟了一条座右铭, 张梦文先生给我写成条幅。这句话是: “若苍天不弃, 假我以时日, 当惜之而勤耕不辍, 庶几有新作问世焉。”希望青年学子, 能珍惜宝贵的光阴, 加强诵读训练, 走进国学殿堂, 努力让自己多学到一点东西!

附录: 诗文十篇诵读提示

1. 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这里节选的三段, 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 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 脚踏实地, 不断学习。

本文善于运用比喻, 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 很有说服力。此外还使用简短的排比句, 音节和谐, 气势充沛, 使人读起来有整齐畅达的感觉。

2. 诸葛亮《出师表》

本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 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 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此表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诗中有这样的名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本文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 描绘了一个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没有战乱之苦、没有欺诈剥削的理想社会, 表现了对残酷、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幸福安宁的社会生活的渴望。

文章语言精练, 文笔优美, 写景叙事, 简洁精妙。写桃花林, 寥寥数笔, 就把一个幽静绮丽、美不胜收的自然境界图画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写桃花源中的境况, 在不足五十个字里, 交代了此中人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民风民情及人们的精神面貌, 极有层次, 给人留下明晰的印象。

《桃花源记》千百年来受人喜爱, 证明了它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4. 李白《将进酒》

本诗是李白咏酒的名篇。表面是写“饮酒放歌”, 实际则是借豪写悲, 寓悲于豪。诗人以酒作为引发诗情的触媒, 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深入地揭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激荡和矛盾, 成功地塑造了纵酒狂歌、不拘形迹的自我形象。他胸怀大志, 渴望建功, 怀才不遇, 愤懑不平, 鄙弃世俗, 蔑视富贵。他既狂放傲岸, 又豪爽豁达; 既忧愤深广, 又乐观自信; 既表示“但愿长醉不复醒”, 又执着于美好人生, 不屈不挠地追求理想的实现。在一首篇幅不长的古诗中,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如此活灵活现, 多姿多彩,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本诗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诗歌写了一次大风把作者茅屋上的草吹走, 诗人一家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经历, 体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是诗人诗作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像《又呈吴郎》中的“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像《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等等, 它们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思想、情感一脉相承。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关心国事的深沉目光, 心系黎民的赤子情怀。

6. 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 是诗人的代表作。全诗借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凄凉身世, 抒写了自己遭贬抑郁无可宣泄的悲苦之情。全诗结构清晰, 过渡自然, 衔接紧凑, 情、景、事高度融合, 浑然一体。

诗中关于琵琶女弹奏技艺的描写, 历来被视为音乐描写的绝唱。而表现诗人平等思想和悲悯情怀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诵。

7. 李商隐《锦瑟》

《锦瑟》一诗写得很美, 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对这首七律的解读, 是自伤身世, 还是悼亡之作, 抑或还有其他含义? 历来没有定论, 看来也说不清楚。只好见仁见智了。我们试作一解。

首联两句, 由锦瑟起兴, 自伤政治失意, 爱情忧思, 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颔联借庄子、杜宇两个典故, 申说自己政治和爱情的失意, 宣泄自己难言的忧愤和痛苦。是“华年之思”的具体化。颈联抒写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无法实现的悲哀。内涵丰富, 联想奇丽, 千百年来, 一直为人所传诵。尾联两句, 言以上种种凄怆欲绝的情怀, 痛苦执着的追求, 终成泡影。诗人面对现实, 不禁惘然若失。以此总结其一生, 情味婉曲, 深挚哀痛。

本诗是李商隐罢官后的自伤寄托之词。诗人身世的悲怆, 理想的幻灭, 爱情的悲凄, 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 一并囊括在诗的意象之中, 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8. 韩愈《师说》

“说”是一种论述性的文体。韩愈针对唐代士大夫阶层普遍轻视学习、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有针对性地写了这篇文章, 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 批评当时的世俗偏见。他在文中提出的见解, 至今仍值得我们重视。

多用对比, 是本篇论证上的突出特点。高屋建瓴, 破立结合, 说理精辟、透彻, 多方面地选用论据, 写得极有气势, 也极具说服力。

9. 周敦颐《爱莲说》

本文通过对莲花的赞美, 表现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品格。作者从莲的生性、长相诸方面, 着意刻画莲的高尚、正直、纯洁、尊严, 誉之为“花之君子者”, 明确地表示“独爱”, 从而表白了自己的胸怀志趣。菊花也具有孤高贞洁的品性, 作者不无敬意, 称之为“花之隐逸者”, 为“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而惋惜, 但是作者志在入世, 不尚隐逸, 所以对它未加赞誉。文中称牡丹为“花之富贵者”, 以“世人甚爱牡丹”来比喻追求富贵的庸俗之风, 表示了自己内心的厌恶。

文章采取古典诗文常用的咏物言志手法, 以莲花喻君子, 写得含蓄别致, 饶有趣味。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为官正直, 明于治案。宋代诗人黄庭坚曾称赞他“人品甚高, 胸中洒落, 如光风霁月”, 此文确实可视为作者胸怀志趣的自我写照。

10. 苏轼《赤壁赋》

宋神宗元丰五年 ( 1082) , 苏轼因新党指控他讪谤朝廷, 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当时, 他谪居黄州, 政治上失意, 精神上苦闷; 却又强自慰藉, 以求解脱。赋中充分反映了作者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作者月夜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触景生情, 感慨万千, 联想古今人事, 借题发挥, 抒发了内心的愤懑, 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胸怀。文章把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选材精, 构思巧, 结构严, 用语妙。全篇如行云流水, 自然流畅, 情景交融, 又富含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是一篇散文赋。在押韵和骈偶句式方面体现了赋的特点, 在使用散句方面又表现出散文的长处。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 互问互答, 既有淡淡的哀愁, 也有乐观旷达的情怀。文辞豪迈, 气势宏伟, 想象丰富,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篇4:53国学诵读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篇5: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为贯彻市、区教育局有关规定,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确立“经典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形成浓烈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走成功路。逐步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努力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同时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熟练驾驭语文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二)具体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美化学生心灵,汲取知识营养,开发学生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二、活动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学校各科室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教师并负责书籍的推荐,协同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

三、活动内容

1、加大宣传。要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大力宣扬民族优秀文化。

2、集体诵读。每周一第八节课和每周五早自习为国学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推荐所任班级的诵读内容,班主任组织实施,且每周至少有一首古诗词熟读成诵,语文教师进行抽检。

3、学校广播要坚持每周一至二次向师生播放诵读内容,并要求学生每天在家中诵读10—15分钟,作为一项课外阅读任务布置。同时,还可以通过晨读、语文课、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

4、每位学生建立国学经典诵读记录本,将每天诵读的篇目进行记录。

四、诵读内容

由语文教师推荐任课班级学生诵读内容,学生自行购买书籍。各年段诵读参考篇目(可择选名篇),《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 《论语》、《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千字文》、《宋词精选》、《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中华上下五千年》、《孙子兵法》、《古文观止》、《毛泽东诗词》等。

五、成果展示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月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举办国学经典读书成果展览。

2、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一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3、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比赛(吟诵、抄写、国学知识竞赛和班级黑板报)。

4、举办读书汇报演出。各班级收集本班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典型趣事写成总结,编成各种文艺小节目。汇报演出形式有:国学经典吟诵、文艺表演、故事演讲等。(本学期比赛方案见附件)

六、活动要求

1、全体师生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认真做好活动各项准备、安排和实施工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2、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成长需要,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特点入手,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性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活动对象的满覆盖。

3、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为师生诵读推荐读本和相关资料,并对在开展活动中的优秀师生予以表扬,鼓励他们不断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

4、要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强化校本教材功能,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要制订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计划表,用制度保证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普及国学经典,让诵读经典之风弥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情操。总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要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努力让每一位学生读经典,通古今,明世理,谋大志,做贤人。

(附件)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实施方案

一、比赛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比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 : 2017年5月

四、比赛地点 :操场

五、比赛对象 :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加,服装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尽量配乐。

七、评奖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2.各班级先进行初赛选拔,优胜者参加学校比赛。3.根据比赛情况,现场评分,学校设奖(班级)。

一等奖:1个 二等奖:2个

三等奖:3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实施方案

篇6:国学经典诵读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第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篇7: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探索月球的奥秘《夜月》(唐·刘方平)《望洞庭》(唐·刘禹锡)《霜月》(唐·李商隐)《嫦娥》(明·边贡)

我爱我家《人日思归》(南北朝·薛道衡)《秋思》(唐·张籍)《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京师得家书》(明·袁凯)七年级(下)

成长的烦恼 《示子侄》(《王夫之集》节选)《曾国藩家书》(节选)黄河,母亲河《浪淘沙》(唐·刘禹锡)《黄河八韵寄呈圣俞》(宋·欧阳修)《黄河》(宋·王安石)《过黄河》(明·李东阳)

戏曲大舞台京剧 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河南豫剧 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儿”;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 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河北梆子“大登殿” 马的世界《房兵曹胡马》(唐·杜甫)《紫骝马》(唐·李白)《骢马》(唐·沈佺期)《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八年级(上)

让世界充满爱《涉江》(屈原)《上邪》(汉乐府民歌)《月夜忆舍弟》(唐·杜甫)《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说不尽的桥《寄乐天》(唐·元稹)《灵汜桥》(唐·李绅)《还珠桥》(北宋·华镇)《五云桥》(南宋·陆游)

莲文化的魅力《莲花》(唐·郭震)《鄂州南楼书事》(北宋·黄庭坚)《湖上寓居杂咏》(南宋·姜夔)《临平道中》(北宋·道潜)(百花争艳)《梅花》(北宋·林逋)《兰花》(明·薛网)《菊花》(唐·元稹)《北陂杏花》(北宋·王安石)《海棠》(北宋·苏轼)《桃花溪》(唐·张旭)八年级(下)

献给母亲的歌《墨萱图》(元·王冕)《岁末到家》(清·蒋士铨)《别老母》(清·黄仲则)《劝报亲思篇》(《中国古代童蒙读物大全》)寻觅春天的足迹《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池上絮》《晚春》(唐·韩愈)到民间采风去《田家元日》(唐·孟浩然)《诗曰》(宋·姜白石)《清明》(宋·王禹俏)《端午》(唐文秀)《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背起行囊走四方《嵩山采菖蒲者》《游泰山六首“日观东北倾”》《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唐·李白)九年级(上)

雨的诉说《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有美堂暴雨》(北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咸阳城东楼》(唐·许浑)《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青春随想《劝学》(唐·孟郊)《送友人》(唐·杜牧)《为人题》(唐·郑谷)《游南亭》(南北朝·谢灵运)

好读书,读好书《劝学》(唐·颜真卿)《书院》(宋·刘过)《读书》(宋·陆九渊)《劝学诗》(唐·韩愈)(四大名著中的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开篇词;《红楼梦》诗词选 九年级(下)

脚踏一方土《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我所了解的孔孟 孔子名言;孟子名言

篇8: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办学品位

一、发挥优势特色

特色教育需要赖以生存的“沃土”。我们综合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资源优势和多年开展的“经典诵读”实践经验, 精心论证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华传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灵魂, 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而“经典教育”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柱, 是深化课改的重要课题, 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简捷的方式, 作为人生起点阶段的小学生, 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 滋养心灵。

2.我校施教对象需要“经典教育”。我校是一所企业校, 地区人口多来自农村、农转非、进城务工人员, 家庭教育普遍滞后, 但他们却更急需接受智、知、力、行及道德方面的教育。

3.“经典诵读”实验优势。2002年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与儿童潜能开发》的市级课题实验, 获得“十五”期间优秀成果一等奖, 故将此课题滚动到“十一五”省课题研究, 于2009年结题。

二、整体运作树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 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生长”进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整体运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组成特色教育领导小组, 提升管理品位, 把特色创建融入学校10年发展规划, 对特色创建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予以具体规划。

二是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1) 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的活动, 组织孔子教育思想研讨会, 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 (2) 研究特色教育业务, 构筑“书蕴读书工程”。我校二十多名教师参与省市课题研究, 十多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 有力地支持了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三是总体规划特色教育体系。让特色教育“生长”进学校教育, 我们从文化环境、教育渠道、特色活动、育人效果实行整体规划, 研究出了“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

三、文化特色显特色

建设与特色教育相适应校园文化,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校园精神文化以激励、励志为主调。每天晨读时间各班诵读《少年中国说》, 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诵《弟子规》培养学生儒雅气度和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自编自演《游子吟》《满江红》等作品让学生在愉悦中陶冶情操。亭廊文化、班级文化突出经典内容, 这些都促进了学生读经典、爱经典、用经典。

四、课程支撑固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多年的实践和努力, 基本上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两者有机整合。

1.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特色教育的依据, 是教育内容的稳定保障, 我们从《儿童经典诵读—历代诗歌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挑选出经典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编排教材, 经一年的实施后修改定稿。

2.刚性管理特色课程。我们将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 纳入检查、考核、总结及资料归档建设范围。

五、知行活动强特色

我们坚持以“经典诵读”知行活动为载体, 遵循“直面经典、形式多样、不求甚解、水到渠成”的原则, 在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活动中使师生的举止儒雅、端正, 真正实现以知养行, 以行孕知, 知行结合。

上一篇:关于禁止组织有偿补课及违规收受礼金礼品的管理制度下一篇:部编版明天要远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