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学诵读

2024-05-22

2016国学诵读(通用6篇)

篇1:2016国学诵读

1、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8、出塞词

一首描写晚唐时期唐军与吐蕃作战收复领土的现实史诗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9、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渔家傲·秋思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2、从军北征

唐代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13、从军行

唐 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14、少年行

唐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今译] 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15、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6、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17、燕歌行

唐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8、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篇2:2016国学诵读

经典诵读比赛主持稿

一、主持人致开幕词 杰:敬爱的各位老师、家长!韦: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上午好!

韦: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杰:华厦源远流长的经典美文,是文化艺术经久不衰的瑰宝。万: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帆: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韦: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杰:诵读国学经典,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完: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帆:今天,我们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在书香中感受经典。

二、学校领导讲话

韦:下面有请梁副校长讲话。大家掌声欢迎!(4个主持人一起下舞台)

(梁副校长发言完毕。4个主持人一起上台)杰:谢谢梁副校长的精彩发言!

三、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韦:现在,我宣布:

合:兴业县第一实验小学/2017年元旦“国学伴成长.书香溢校园”

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比赛节目按次序演出

1、二年仁班《爱莲说》

帆:莲,花之君子,历来被人们所歌颂。唐朝的一位诗人写下对莲花的赞美,成为了千古名篇。

万:请欣赏二年级仁班的古诗朗诵《爱莲说》掌声有请!

(4个主持人一起下舞台)

2、一年忠班《弟子规》

韦:谢谢二年仁班为我们带来的的精彩展示。

韦:《弟子规》是文化艺术中经久不衰的瑰宝,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 教之大成。

杰:今天我们将以朗诵形式演绎中华经典,请欣赏一年忠班的《弟子规》诵读。掌声有请!

3、一年和班《弟子规》——入则孝

帆:感谢一年忠班的朗诵!

帆:《弟子规》倡导人们在生活中学习、力行以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 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万:下面有请一年和班的同学为我们诵读《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一同感受古人是如何孝敬父母的。掌声有请!

韦益薇:感谢一年和班的精彩展示!现在,由我来公布1 到 3号 选手的成绩:1号选手______分,2号选手______分,3号选手______分。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4、一年智班《论语》

杰: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弟子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一部论语中的言论在今天依然被成为至理名言。

韦:请欣赏一年智班《论语》诵读。掌声欢迎!

5、一年礼班《弟子规》 帆:感谢一年智班的展示!

帆:诵读国学经典,如沐春风,领悟生命达观。

万: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年级礼班用孝心描绘的《弟子规》中《入则孝》的温馨画卷。掌声有请!

6、一年信班《木兰诗》 帆:感谢一年礼班的展示!

帆:巾帼不让须眉,千百年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万:今天,让我们再来一睹/这位女英雄的风采,下面请听一年信班的朗诵《木兰诗》。掌声欢迎!

凌子杰:感谢一年信班的展示!现在,由我来公布4到6号选手的成绩:4号选手____分,5号选手___分,6号选手_____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7、二年礼班《木兰诗》

杰: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介绍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展现一位英姿煞爽的巾帼英雄形象。

韦:接下来,让我们欢迎二年礼班为我们带来经典朗诵《木兰辞》!掌声有请!

8、二年义班《冬之颂》 万:感谢一年礼班的展示!

万:当秋天缓缓而走,冬天如约而至。那轻盈洁白的雪花,那傲然绽放的梅花,是那样令人神往,那样令人陶醉啊!帆:古代多少诗人留下了歌颂冬天的华丽篇章。

请欣赏二年义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一组赞美冬天的古诗。掌声欢迎!

9、一年仁班《三字经》 韦:感谢二年义班的精彩展示!

韦:《三字经》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

杰:它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它的内容包括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韦:请欣赏 一年仁班为大家带来的《三字经》诵读汇报表演。掌声欢迎!

(韦益薇):感谢一年仁班的精彩展示!

公布7—— 9号选手的比赛成绩:现在,由我来公布7— 9选手的成绩:7号选手___分,8号选手____分,9号选手____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10、二年智班《沁园春.雪》

韦:在我们中华古诗词的瑰宝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毛泽东!杰:毛主席的诗词气势豪迈,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流芳百世的精神食粮。女:请欣赏二年级智班的诗朗诵《沁园春.雪》。

11、一年义班《饮湖上初晴后雨》《忆江南》 万:感谢二年智班的精彩展示!

万: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美丽的江南总是令我们魂牵梦绕。

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一年义班的同学/一起欣赏这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美景。掌声有请!

12、二年智班《春晓》(助兴)韦:感谢一年义班的精彩展示!

韦:新年就来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近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初春的动感吧!

杰:请欣赏二年级智班的诗歌舞蹈《春晓》。大家掌声有请!

(卢一帆)感谢二年智班的精彩展示!现在,由我来公布10到11号选手的成绩:10号选手____分,11号选手____分。掌声祝贺他们!

五、主持人公布比赛结果

帆:经过评委老师紧张的计算,最后的成绩已经出来了,下面由我来宣布比赛结果: 获得兴业县第一实验小学2017年元旦经典诵读比赛二等奖的班级是:X年X班; 获得兴业县第一实验小学2017年元旦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的班级是:X年X班、获得兴业县第一实验小学2017年元旦经典诵读比赛特等奖的班级是:X年X班;

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六、学校领导颁奖

韦:下面由学校领导颁发奖状

(1)请获得一年级和二年级二等奖的班级代表上台领奖

(发完奖状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2)请获得一年级和二年级一等奖的班级代表上台领奖

(发完奖状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3)请获得一年级和二年级特等奖的班级代表上台领奖

(发完奖状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七、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闭幕词:

韦: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杰: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万: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帆:让经典滋润我们的童年,让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韦: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演出!杰:感谢评委老师的聆听!帆:感谢所有老师的辛勤劳动!

篇3:加强诵读训练走进国学殿堂

一、直面现实: 国学经典面临的处境

马克·吐温曾经讲过一句话: “所谓经典, 就是大家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这句话并不难理解, 就是说, 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 但真正读的, 却寥寥无几。马克·吐温关于经典尴尬处境的论述, 用在国学经典上不也完全恰当吗? 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 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 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思所感以及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他是写给自己看的, 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 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曹雪芹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境中写《红楼梦》, 只是想写出他的“一把辛酸泪”, 并没有奢望把它做成畅销书, 赚它个稿费排行榜第一。因此, 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 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 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就说《论语》吧, 孔子由于奉行“述而不作”的人生信条, 他的学术思想并没有通过专著的方式完整而系统地流传下来。我们能见到的唯一集中反映孔子思想的著作, 就是由孔子的学生记录、整理的他的言论与事迹的《论语》。这部《论语》是语录式的, 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 在某些人看来, 也许乏味得很, 根本读不下去。然而, 就是这部《论语》, 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成为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进入21 世纪, 《论语》不但没有过时, 而且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和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不但属于中华民族, 而且属于世界人民。现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孔子学院, 在学习汉语文化的同时, 也在研究和传播孔子思想、孔子精神。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它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对事物本质的揭示, 可见它内容的博大精深。

以上这些特征, 使那些渴望阅读经典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 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 而匆促的生活节奏, 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 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 人们很难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 人们静不下心来欣赏一段风光描写, 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一首诗的节奏、韵律以及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 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传媒学家尼乐·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 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 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 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 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 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什么“文化快餐”, 什么“名著精编”, 就是这类东西。

人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 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人类大脑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领悟了这些, 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行动呢?

二、走出误区: 破除对国学的神秘感

我们国家是古老的礼仪之邦, 对于教化十分重视。言传身教, 又重在启发, 尤其鼓励个人在实践中的自我领悟。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曾子这里讲的, 就是从自我反省中求得人的自我领悟, 从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国学中蕴含的人类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经典智慧, 对人类继续生存并追求和平、幸福的生活, 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学习路径是内向的, 指向人的心灵, 寻求人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而这, 正可以改变当今人们的急躁情绪, 缓解当代社会的普遍焦虑。

国学, 如前所说, 指的是我国的传统的学术文化。它既是一个知识系统, 也是一个价值系统。对学术而言, 还是一个治学门径和学术基础。由小学 ( 旧时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总称小学) 而经学而文史而诸子的治学路径, 就是在道德坚持之中, 对于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小学”是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 读不懂文献; “经”是价值核心, 没有这个核心, 人生就会背离道德原则; “文史”是知识, 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 “诸子”是思想, 是对现实难题进行的思考以及有效应对。这个基础打好了, 就可以要文而得文, 要史而得史, 而不必一开始就自织罗网, 作茧自缚, 把自己定位在文或史的狭隘范围里。

谈到国学, 人们还应该破除对国学的神秘感。国学并不是什么玄虚空泛、深奥莫测的东西。人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小学五、六年级以及初、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内容, 就会发现这里有大量的国学经典。我们且粗略地看一下初、高中课本中的一些篇目。《论语》有《〈论语〉十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诗经》有《关雎》《蒹葭》; 《楚辞》有《渔父》《离骚》。《左传》有《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 《史记》有《鸿门宴》《屈原列传》。诸子百家有庄子的《逍遥游》, 荀子的《劝学篇》。神话寓言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唐诗有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 杜甫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宋词有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元曲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杂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都有节选,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都收选篇 ( 前者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后者如《促织》) 。可见课文所选, 从《诗经》《楚辞》到《左传》《史记》, 从诸子百家到神话寓言, 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剧, 从三国水浒到西游红楼, 从《三言二拍》到《聊斋志异》, 等等, 可以说国学经典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学好了这些基本篇目, 应该说已经打下了国学的初步基础。入门既不难, 进一步深造乃至登堂入室, 也是可以办得到的。

国学并不神秘。国学就在身边。

三、加强诵读: 走进国学的便捷门径

黑格尔说, 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 而是内容的灵魂。恩格斯也指出, 在一切哲学家那里, 体系都是暂时的东西, 但包含在体系中的真正有价值的方法, 却可以长久地启人心智, 发人深省。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找到它的正确门径和有效方法。学习国学也是如此。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说: “国学不易讲, 甚至不能讲, 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章太炎先生讲国学, 不过是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而已。如果真要讲方法的话, 便是‘自己用心去读去看’。‘读’, 便是读书学习, 博闻强识, 由博返约。‘看’, 眼见为实, 含有践行之意。所谓知行合一, 正在于此。‘用心’便是思考了,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 方能有所成就。此外, 可以讲授的便是一些经验,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先贤的治学总结, 自然可以帮助后人少走些弯路, 但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 《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

要说方法, 这就是方法。这里, 我要特别强调一点, 就是读, 特别是诵读。这是前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应该在文言文阅读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 怎样进行诵读训练呢?

第一, 要多读, 不可误读。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指出: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 勉强硬记, 指文章没有读熟, 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谓读得熟,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

第二, 要心到、眼到、口到。朱子言: “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 ( 随随便便) 诵读, 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 最要紧)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第三, 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朱熹在《读书之要》里说: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苏轼《送安惇落第诗》写道: “故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荀子在《劝学》里也说“诵读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 就是说, 用反复诵读的方法把所学的东西连贯起来, 用深入思考的方法把所学的东西联系起来, 使之贯通。

这些, 都是千百年来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们切不可弃之如敝屣, 不理不采。

谈到诵读的好处, 依我看, 至少有两条: 其一, 演讲可以出口成章, 增加文化含量。议论则剀切入里, 叙事则娓娓动听。其二, 为文可以增加文采, 流传广远。孔子云: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要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有文采, 有吸引力, 人家愿看, 爱看, 必须在提高学养上下功夫。很难设想, 一个读书不多、视野不广的人, 笔下却能写出字字珠玑、文采斐然的锦绣文章来。当然, 通过诵读还可陶冶情操, 愉悦身心,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这些, 不言自明, 就不去多说了。

下面由我给大家推荐几篇古典诗文, 国学经典。

1. 荀子《劝学》

2. 诸葛亮《出师表》

3.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李白《将进酒》

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白居易《琵琶行》

7. 李商隐《锦瑟》

8. 韩愈《师说》

9. 周敦颐《爱莲说》

10. 苏轼《赤壁赋》

这里, 既有诗歌, 也有散文。诗歌中既有古体诗 ( 如李白的《将进酒》) 也有近体诗 ( 如李商隐的《锦瑟》) 。散文中既有“表”, 也有“说”, 也有“记”; 既有短文, 如《爱莲说》, 仅119 字, 也有较长的赋文, 如《赤壁赋》, 537 字。我希望能够通过体裁各异类型不同的诗文的诵读, 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使更多的同学有兴趣参与到诵读国学经典的队伍中来。果能如是, 我一个古稀老人也就感到莫大欣慰了。

什么是幸福? 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就我理解, 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就是幸福。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一生别无所好, 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与写作。穷其一生, 不改其志, 乐此不疲。尽管如此, 书读得不能算多, 文章写得好的也没有几篇。但我还不失自信。最近, 我给自己拟了一条座右铭, 张梦文先生给我写成条幅。这句话是: “若苍天不弃, 假我以时日, 当惜之而勤耕不辍, 庶几有新作问世焉。”希望青年学子, 能珍惜宝贵的光阴, 加强诵读训练, 走进国学殿堂, 努力让自己多学到一点东西!

附录: 诗文十篇诵读提示

1. 荀子《劝学》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这里节选的三段, 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 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 脚踏实地, 不断学习。

本文善于运用比喻, 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 很有说服力。此外还使用简短的排比句, 音节和谐, 气势充沛, 使人读起来有整齐畅达的感觉。

2. 诸葛亮《出师表》

本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 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 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此表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诗中有这样的名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本文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 描绘了一个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没有战乱之苦、没有欺诈剥削的理想社会, 表现了对残酷、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幸福安宁的社会生活的渴望。

文章语言精练, 文笔优美, 写景叙事, 简洁精妙。写桃花林, 寥寥数笔, 就把一个幽静绮丽、美不胜收的自然境界图画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写桃花源中的境况, 在不足五十个字里, 交代了此中人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民风民情及人们的精神面貌, 极有层次, 给人留下明晰的印象。

《桃花源记》千百年来受人喜爱, 证明了它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4. 李白《将进酒》

本诗是李白咏酒的名篇。表面是写“饮酒放歌”, 实际则是借豪写悲, 寓悲于豪。诗人以酒作为引发诗情的触媒, 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深入地揭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激荡和矛盾, 成功地塑造了纵酒狂歌、不拘形迹的自我形象。他胸怀大志, 渴望建功, 怀才不遇, 愤懑不平, 鄙弃世俗, 蔑视富贵。他既狂放傲岸, 又豪爽豁达; 既忧愤深广, 又乐观自信; 既表示“但愿长醉不复醒”, 又执着于美好人生, 不屈不挠地追求理想的实现。在一首篇幅不长的古诗中,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如此活灵活现, 多姿多彩,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本诗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诗歌写了一次大风把作者茅屋上的草吹走, 诗人一家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经历, 体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是诗人诗作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像《又呈吴郎》中的“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像《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等等, 它们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思想、情感一脉相承。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关心国事的深沉目光, 心系黎民的赤子情怀。

6. 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 是诗人的代表作。全诗借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凄凉身世, 抒写了自己遭贬抑郁无可宣泄的悲苦之情。全诗结构清晰, 过渡自然, 衔接紧凑, 情、景、事高度融合, 浑然一体。

诗中关于琵琶女弹奏技艺的描写, 历来被视为音乐描写的绝唱。而表现诗人平等思想和悲悯情怀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诵。

7. 李商隐《锦瑟》

《锦瑟》一诗写得很美, 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对这首七律的解读, 是自伤身世, 还是悼亡之作, 抑或还有其他含义? 历来没有定论, 看来也说不清楚。只好见仁见智了。我们试作一解。

首联两句, 由锦瑟起兴, 自伤政治失意, 爱情忧思, 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颔联借庄子、杜宇两个典故, 申说自己政治和爱情的失意, 宣泄自己难言的忧愤和痛苦。是“华年之思”的具体化。颈联抒写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无法实现的悲哀。内涵丰富, 联想奇丽, 千百年来, 一直为人所传诵。尾联两句, 言以上种种凄怆欲绝的情怀, 痛苦执着的追求, 终成泡影。诗人面对现实, 不禁惘然若失。以此总结其一生, 情味婉曲, 深挚哀痛。

本诗是李商隐罢官后的自伤寄托之词。诗人身世的悲怆, 理想的幻灭, 爱情的悲凄, 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 一并囊括在诗的意象之中, 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8. 韩愈《师说》

“说”是一种论述性的文体。韩愈针对唐代士大夫阶层普遍轻视学习、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有针对性地写了这篇文章, 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 批评当时的世俗偏见。他在文中提出的见解, 至今仍值得我们重视。

多用对比, 是本篇论证上的突出特点。高屋建瓴, 破立结合, 说理精辟、透彻, 多方面地选用论据, 写得极有气势, 也极具说服力。

9. 周敦颐《爱莲说》

本文通过对莲花的赞美, 表现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品格。作者从莲的生性、长相诸方面, 着意刻画莲的高尚、正直、纯洁、尊严, 誉之为“花之君子者”, 明确地表示“独爱”, 从而表白了自己的胸怀志趣。菊花也具有孤高贞洁的品性, 作者不无敬意, 称之为“花之隐逸者”, 为“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而惋惜, 但是作者志在入世, 不尚隐逸, 所以对它未加赞誉。文中称牡丹为“花之富贵者”, 以“世人甚爱牡丹”来比喻追求富贵的庸俗之风, 表示了自己内心的厌恶。

文章采取古典诗文常用的咏物言志手法, 以莲花喻君子, 写得含蓄别致, 饶有趣味。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为官正直, 明于治案。宋代诗人黄庭坚曾称赞他“人品甚高, 胸中洒落, 如光风霁月”, 此文确实可视为作者胸怀志趣的自我写照。

10. 苏轼《赤壁赋》

宋神宗元丰五年 ( 1082) , 苏轼因新党指控他讪谤朝廷, 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当时, 他谪居黄州, 政治上失意, 精神上苦闷; 却又强自慰藉, 以求解脱。赋中充分反映了作者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作者月夜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触景生情, 感慨万千, 联想古今人事, 借题发挥, 抒发了内心的愤懑, 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胸怀。文章把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选材精, 构思巧, 结构严, 用语妙。全篇如行云流水, 自然流畅, 情景交融, 又富含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是一篇散文赋。在押韵和骈偶句式方面体现了赋的特点, 在使用散句方面又表现出散文的长处。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 互问互答, 既有淡淡的哀愁, 也有乐观旷达的情怀。文辞豪迈, 气势宏伟, 想象丰富,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篇4:2016国学诵读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篇5:2016国学诵读

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

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横涧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 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横涧乡中心小学

横涧乡中心小学2016—2016学年上期

横涧乡中心小学

2016年9月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动“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为加深师生中华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3首;第二学期:成语故事,成语积累

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四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古诗、对联;第一单元宋词部分及名言

教师自定内容:《龙凤字经》、《疯狂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课标规定的60首古诗、《成语世界》等资料。

三、测评与奖励

1、测评

自测。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并进行自测,自测采用六级三段制。

抽测。期中后各班自测结束,学校将对各班自测情况进行检

测,检测主要采用抽测,在各段抽几位学生进行检测,将他们的完成百分比与各段的百分数相结合,以确定分值,并将检测结果与各班的学科竞赛成绩结合。

检查项目包括诵读时间落实情况、诵读内容完成情况、学生背诵、熟读、诵读达到的程度和数字统计、学生结合诵读抄写或默写情况等。

交流。校内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年级、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奖励

学校将在对各班的诵读活动进行检测及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和“中华经典诵读小名士”活动,附:60首古诗各年段的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读准确读流畅熟读成诵并默写。

2.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篇6:国学诵读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国学进课堂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体现学校“博爱做人,博学成才”的办学理念,通过学校国学课堂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达到“以博砺德,以学启智”,人人爱国学、诵国学的目的。

2.具体目标

(1)教育教学形成合力,通过在全校范围开展诵读《弟子规》,规范学生行为,树立崭新形象。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4)通过国学课堂,提升学生诵读水平,使学生达到“四美”即: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仪态美。

三、课程设置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卷下一篇:网友厨房装修经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