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党的基本路线

2024-04-12

32党的基本路线(通用9篇)

篇1:32党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基本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呢?

第一,这是由我国当今社会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什么时候偏离和背弃党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改变社会性质。党的基本理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巩固和完善,究其根由,最重要的是党的基本理论正确,符号实际的需要,得到人民的拥护。

第二,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又是执政党,用这一基本理论指导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是坚定不移的。如果动摇和放弃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地位,必然导致人心涣散,这是十分危险的。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新的回答,迫切需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迫切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的根本原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主要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要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突出民主与法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发展、大繁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造就软实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以民生为重,构建和谐社会。

篇2:32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党必须根据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科学地提出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战略任务。应当明确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战略目标,并以实际行动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和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根本立足点,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任务、总的方针、总的政策。它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表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它概括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主要经验,是当代中国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情,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近二十年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党的七大上,他又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正式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这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向前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工程十分浩大,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党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基础上,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一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近期奋斗目标,即在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在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这就是:到下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实现全党工作的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全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4.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作为党的根本任务

《决定》作出六大部署,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的主要任务。

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决定》强调指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决定》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决定》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4、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决定》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5、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决定》提出: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6、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篇3:32党的基本路线

关键词:党的基本理论

大学生是影响当代、决定未来的重要力量,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历来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 青年大学生的入党热情和愿望虽然越来越高, 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逐年呈大幅度递增趋势。在上个世纪90 年代, 我国曾对国民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普遍进行过以“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为主要内容的“双基”教育运动。20 多年过去了, 虽然我们的国家面貌已今非昔比, 但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教育却应当长期进行下去。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每一个申请入党的人, 首先遇到的就是入党动机的问题, 也就是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各种思潮等因素的影响, 其入党的内心想法是不相同的, 入党动机日益趋向多元化、实用化的特点。

一是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些入党动机中, 有正确的, 如有的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有功利的, 如有的学生入党是为了追求执政党的好处, 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 认为只要入了党, 就容易受重用, 提拔也快, 或者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有盲从的, 看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 自己就随大流也要求入党, 甚至有些人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而要求入党的;还有存在偏见的。可以说,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

二是实用化。有一些学生仅仅是出于个人需要而提出入党要求的。如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为毕业后好找工作”, 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为自己早日成才”, 还有部分学生申请入党是为了“追求执政党的好处”。大学生党员在当前的就业选择和竞争中确实存在优势毋庸置疑, 但这些优势源于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源于优秀学生党员的良好品质和不断努力。仅仅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而考虑申请入党, 是实用主义的表现。

二、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的引导对策

1、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 有针对性地安排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使学生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实践者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实用化的特点, 他们思想比较活跃, 能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但是有时候又缺乏冷静分析事情的态度, 容易有极端化倾向, 因此对他们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时应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使学生们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着重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成就、经验教训和改革的必然性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使大学生们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思想之一;深刻理解建设和改革都要从国情、国力出发, 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着重进行工人阶级地位、光荣传统以及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责任的教育, 自觉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党的基本理论要求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使学生们明白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长远方针, 是逐步提高改善人民生活的确实保证, 是在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树立良好风气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2、讲究方法, 拓宽渠道, 教育形式贴近学生, 增强基本路线教育效果

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想法去解扣子、释疑难,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防止教育内容上结合不起来, 深入不进去, 更重要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教育上。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作用,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教育的重要手段, 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的主题网站和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 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 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篇4:体育怎样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体育怎样服务

体育要想更好地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就必须坚持体育深化改革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创敢试敢于创新,重点抓住关键,走具有本县特点的体育发展路子。围绕服务主要任务,突破性的完成本职工作,具体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一)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因此,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扩大体育人口,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首先抓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锻炼标准归入教学工作计划,上好两课两操两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达标率超过80%以上,优秀率逐年提高。这是体育运动发展的普及提高的重点基础工作。我国有80%的人口在广大的农村,因此,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农村体育主要抓好创建体育先进县、乡(镇)工作。按照创先标准,具体落实,建立组织,固定经费,安排活动计划,完善必备的场地器材,培养体育骨干,输送体育人才,运动水平达到省、市、县上游水平,体育人口达35%以上。职工体育、老年、幼儿、民族、伤残人体育等。要坚持小型多样,因地因人、因时、自愿的原则下,开展各种各类多色的体育活动,晨炼、工间操、健身操、气功、武术、跑步、球类活动,充分发挥体总、单项体协、联合体协的作用,真正体现群众体育走社会化路子,自建组织、自筹经费、安排活动、解决场地器材、开展各种经常性的体育竞赛活动,抓住各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表彰先进促进后进,不断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持久深入的开展,使城镇体育人口达40%以上,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二)提高竞技水平出人才、出成绩

根据国家、省、市体育发展的总战略,从梨树实际出发,确定我县体育发展战略目标是:“立足省运会、走向全运会,以创建体育先进县为目标,重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发展战略”。竞技体育必须采取“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养精兵择良将”发展我县优势项目的策略。在目前人才、物力、财力适应不了体育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各县、乡(镇)重点抓好田径项目,集中力量抓好举、跤、柔、射击、射箭、无线电测向、男、女篮。克服大而全,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办法,必须做到少而精,重点突出,狠抓尖子。使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在一、两个项目,几个队员竞技水平培养出高水平的后备体育人才,为专业队打好夺冠基础,为国争光。要想尽快培养出体育拨尖人才,就得从小培养系统科学训练,打好基础,就要抓好业余训练后备人才梯队网络建设,采取扩大初级、加强中级、发展高级的业余训练方针。在继续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的基础上,逐步向体育中学、单项运动学校、人才基地、体育运动中专发展,有条件的乡(镇)办起业余体校(班),全县中小学都要坚持业余训练,建立各项目学校代表队,真正形成层层衡接的业余训练网络。要尽快出人才,出成绩,狠抓管理,科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争一流,夺冠军,升国旗,奏国歌,为国争光。

(三)抓好体育软硬件建设。增强后劲

搞好体育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体育教学训练,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增强体育后劲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十分重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但是,体育事业是发展中的事业,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把体育设施列入事业发展计划,没有固定的基建、维修经费,因此搞体育设施建设难度大,困难多,很难按需要开展工作,只好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理解和支持,宣传领导,发动群众创造条件逐步建设,但一定要做好长远规划,近期目标的适应体育发展、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的软件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长远建设,是体育工作的百年大计,抓好县、乡(镇)体育发展规划,制定好各周期与各年度相结合的体育工作计划,搞好项目布局和训练、竞赛制度,群体工作的奋斗目标,完成好体育志、科技志、组织机构沿革、校史、队史、场史、馆史撰写工作。搞好体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从而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以史为镜做到胸中有数,掌握全局,借鉴经验教训为发展体育事业提供重要可靠依据。

(四)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以改革总揽全局开创体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振兴体育唯一出路。在总结几年来体育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转换机制、加强管理,使体育工作再登上新台阶。

继续完善对体育系统内部、县《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群体、竞赛、训练、党政工作目标条例,而且标管理体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突出当年的主要工作和长远发展的建设任务,充分体现体育工作者积极性和较高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较显著。使体育工作抓有方向,赶有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向着体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群众体育的改革,由行政型向社会型,体委一家、国家办向大家办、单纯的事业型向经营型、福利型向消费型、人治向法治转变,逐步朝着“生活化、普遍化、科学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使群众体育工作出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群众体育向联合体协方向发展。做到自建组织,自筹经费,自建场地,自安排活动,形成竞赛活动制度。各体育协会每年至少4—6次单项的业余比赛活动,农村体育抓好创建先进县、乡(镇)工作,使农村体育活动做到因地、因人、因时、小型多样的各色的锻炼活动。群众体育重点应抓住学校体育这个普及、提高的基础重点,严格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倒,“达标”传统项目学校工作的同时,上好体育课、两操、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竞赛活动和业余训练工作,归入计划,形成制度,真正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业余训练工作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把训练工作当成体育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必须深化训练体制的改革,实行委、校分开,校长负责制,教练员聘任制、承包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风险抵押金、有偿训练、有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实行重奖制和优秀运动员安排工作制等,调动广大体育工作者、运动员劳动积极性。

篇5:党的基本路线教案与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

能力目标: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知识目标:

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6.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难点: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方法

问题导读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导入:(4分钟)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我想大家可能会有一点紧张,为了调节大家的情绪,我在课间播放了一首歌,这首歌大家熟悉吗?

生:回答

师:“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为什么说79年是一个春天?79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春天,是好日子的开始。之所以说是好日子的开始是因为在那时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探讨一下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过渡:党的这条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党要始终坚持这条基本路线呢?我想通过大家的预习应该能够初步掌握。下面大家一起看一下导学提纲中的第一部分预习内容。(同时强调要求)

预习导学

预习内容(7分钟)

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4.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点)

学生完成预习内容中的问题。

过渡:通过第一环节预习导学我们对本课的知识有了大致的认识,认识的程度如何还要看我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

预习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导学提纲中的相应问题,之后由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结果,并由学生补充完善。(分析6分钟,展示6分钟)

祖孙三代的对话:

爷爷说:“年轻的时候,只听广播。”

爸爸说:“我年轻的时候,要跑到几里之外才能看上一场电影。”

孙子说:“现在我不出家门口,便知天下事。”

奶奶说:“现在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衣食住行或家乡建设等方面举出两个例子,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3)为了促进家乡的发展,作为中学生你应该做些什么?

自主归纳:(7分钟)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要求学生将本课所学到的知识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完成提纲中的框架结构,然后由学生到黑板上展示。

篇6:如何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主要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这三个目标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统一。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邓小平指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强调:“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邓小平指出: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篇7:32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框题 党的基本路线

1、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2、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主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核心内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途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目标(目标)。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根本途径。

5、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答: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使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答: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⑵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8、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

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

9、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呢?

答:⑴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⑵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

定三者的关系;

篇8:32党的基本路线

1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 实践“一切为了群众”的目标追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 社会的发展进步, 是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生产力是根本动力,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最高价值追求, 两者辩证统一。发展生产力, 目的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唯物史观看来,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人”, 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社会的人。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 即马克思所说“每个人”。二是指人民, 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唯物史观强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一切为了群众”体现着唯物史观的价值目标, 应成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践

行群众路线自觉的价值追求。“一切为了群众”的核心是解决“为了谁”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历史的推动者, 是国家的主人, 是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力量的源泉, 是我们党的衣食父母。在艰苦的革命年代, 毛泽东同志就敏锐地看到这一颠覆不破的历史真理并提出“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和要牢固树立“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的群众观;经过十年内乱和拨乱反正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拥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满不满意”和“人民答不答应”作为我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集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目的和指向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世纪之初,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的最直接体现,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本质的要求。当前, 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是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归根结底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党组织践行“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目标, 就是为了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站在国家发展与社会“人”的发展需要上谋划、部署和推进工作。而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 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组织的工作目标, 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既是工作目标的哲学理论基点, 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性要求。共产党重视民众、代表民众执政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是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2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观点, 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准则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经验反复告诉我们,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经验时, 陈毅元帅曾动情地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冯白驹将军曾深情感叹人民群众是琼崖革命的真正靠山时说“山不藏人人藏人”, 便是依靠人民群众的生动体现。回顾我们党的历史, 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得好, 革命、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坚持得不好, 革命、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因此, 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人民群众伟大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否则, 我们的事业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这句话是一个整体。既是价值目标, 也是价值准则。若只讲“为了群众”, 而不讲相信和依靠群众, “为了群众”就可能演变成恩赐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首先, 不要把自己就变成了救世主。现实中, 我们看到一些人凭着自己占据的岗位, 掌握的资源和办事的方便条件 (钱财物) , 为基层做了一些事。应该说这些人比占着岗位不做事要好的多, 但也不能因此就把自己当救世主, 更不能忘记权利是人民群众赋予的, 而应该看成是岗位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同时要有对人的作用的发现、挖掘和充分发挥。一切依靠群众, 要讲“人本”, 靠人, 不能光讲“钱本”。市场经济, 有钱可以有人, 这是事实。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是先有人而后有钱。货币是价值的符号,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 钱在本质上是人的“劳动”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要素, 他们积极性作用的发挥, 重要是他们的激情、知识与智慧, 而不仅是拥有多少钱财。第二, 一切依靠群众, 就要在全社会建设一支能依靠的队伍, 这既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队伍要“靠得住”, 党组织要“靠得上”。要在人民群众“最盼”的地方有身影, “最急”的地方显真情, “最困”的地方伸援手, “最怨”的地方改作风。第三, 一切依靠群众, 重要的是要相信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而这种自觉意识的唤起与增强, 有待于通过党组织的有效工作, 使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在情感寄托上找到家园, 在人生追求上看到希望, 在发展利益取得上得到保障。总之, 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过上好日子, 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芝麻开花节节高。毕竟,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美好生活梦想的实现是他们力量和作用发挥的动力源泉。

3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的观点,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根本方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中,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在创造历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组织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倾听民声、汇集民智、顺应民意、获得正确的认识, 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共产党人开展工作基本方法的准确概括, 也描述了我们共产党人决策的形成、实施、修正、完善的路线图。同时, 这也是同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完全一致的。“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就是“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体现着认识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才能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 掌握工作主动权。毛泽东同志说:“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 将群众的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 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 见之于行动, 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 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 重要的是要到群众中去, 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 反映群众的诉求。善听, 是一种品格, 也是一种能力。一流的领导总是在听, 而不是总是在说, 好领导是夹先听而后导。一流的上级经常在下, 而不是总是在上, 好上级是要下得去而后上得来。我们不二能要求党的领导干部都只听不说, 但至少可以多听少说。我们不能要求党的领导干部都是全才, 什么领域都懂, 但如果对不熟悉的领域, 又不原意听取和尊重他人特别是基层的意见, 沟通起来就特别困难。毛泽东曾用明朝解缙的一副对联, 为脱离群众, 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者画像:“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描绘形象, 剖析深刻。显然, “根底浅”就会“腹中空”, 两者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办公室里想主意, 报告厅里发号召, 会议室里听汇报的程序化工作流程, 或许规范有序, 但是否缺少了点什么。如果想要做点改变,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就是能我们带来活力的最好工作流程图。

4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找准自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角色定位

国以民为本, 党以民为基。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党群观视野中, 群众是党执政权利的赋予者, 也是党工作价值的评判者, 强调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因此, 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有且必须有“服务”理念, 把政治上的先进性与管理上的服务性结合起来, 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其思想基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治理国家不是物, 而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与智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的活动具有服务性或劳务性。治理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 领导服务就是国家治理活动的产品, 或者说是一种服务形态的产品。服务型党组织应该确立起“上级服务下级, 党组织服务党员, 共同服务发展”的理念和工作体系。在这种理念中认清“我是谁”, 答案就是“服务者”。第一, 要有服务者的做人形象:见面谦和点, 不盛气凌人;说话谦虚点, 不恶语伤人;处事谦恭点, 不强势压人。第二, 要有服务者的工作态度:敬业,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亲民, 关注下属要做的事;解难, 直面基层难做的事。第三, 要有服务者的为政作风, 做到:想问题、做计划、办事情, 热心不袍怨, 真心不作秀, 尽心不懈怠, 潜心不浮躁, 耐心不发火, 恒心不折腾, 诚心不忽悠。

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考, 并不虚无, 它不但能帮助我们克服近视而富于远见, 而且更能让我们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执政根基。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社会、政治和理论根基, 要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意志和智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就必须坚持并善于贯彻群众路线, 坚持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因此,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 深邃的哲学思考, 是不是能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上, 怀着一种“以人为本”之心, 去寻找融入人民群众的“服务型”家园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3年修订版) [M].2013, 08.

[3]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 2013-06-19 (01) .

篇9:32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要以人为本,深入联系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真正英雄。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列宁说:“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紧紧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坚持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得以不断巩固、提高,我们的事业得以不断发展。实践证明,做任何事情,主动地听取群众意见,根据群众意见及时调整我们的方案、计划、部署,才能使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执行。从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到包产到户、生产经营责任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到实行改革开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些都是我们党主动带领人民探索、追求的结果,是党发挥社会动员力,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结果。

在我们面向未来的发展中,就要积极打好主动仗。关心群众的疾苦,关心群众的生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真正挂在心上。在推进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平衡事业发展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关系,从推进事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角度,主动、积极地谋划改革发展工作,努力做到事业发展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坚持群众路线,要以大局为重,落实党性原则

一个政党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利益关系。也就是说,人民群众能不能从政党得到切实的利益,对于政党建设至关重要。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党的宗旨明确说明了的,党的历代领导人在这方面都有许多重要论述。毛主席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邓小平要求:“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要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要求,“利为民所谋”,“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习近平要求:“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全体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人民群众是以单位、集体、地区等形式存在于社会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人,也是单位的人。因此,在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时,党的各级部门就要眼睛向下、眼睛向内,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打好阵地战,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把群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避免走空做虚。

坚持群众路线,要以事业为重,立足事业发展

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直接影响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群众路线,主要是党的领导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共同奋斗。没有事业心不行,仅仅有事业心,没有工作本领和工作能力也不行。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还要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强干好事业、干成事业的本领和能力,把事业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率领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宣言,同时,它也鲜明地将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幸福追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更加清晰地阐明了党一切工作的终极意义。作为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的宗旨,牢记总书记的这一嘱托,将其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动力,从我做起,从每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件具体工作做起,在不同的岗位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承担好各自的任务,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推进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的追求、更多的期盼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简单的合作协议合同下一篇: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