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心得体会

2024-04-28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心得体会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发言稿三

第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第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开展开这一活动的核心在干部,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充分准备,抓好落实,要切实认识到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有的党员干部专横跋扈、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发生角色错位,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包养情妇、滥用权力、自认为高人一等、官僚主义严重、看不起群众;有的党员干部道德低下、职业素质差、管理能力严重不足、作风粗暴、对群众颐指气使、苛刻严责、对己放纵甚至放荡、对上奴颜卑膝、一副奴才相、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第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

看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发言稿还看了:

篇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心得体会

对一个人来说,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坐标、精神的动力。第一,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法国文豪雨果说过,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志向远大,信念坚定。第二,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其爱好、兴趣、愿望、情感等精神活动就会集中或统一到同一思维或方向上,从而排除杂念,用心专一,形成强大的心理定力;就会促使自己去进取、去奋斗,使所作所为定格于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的活动过程中。

历史上,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在生死关头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抱的理想、所持的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许许多多共产党员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无不因为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与激励。第三,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拒腐防变的思想武器。每个人在现实环境中都会面临着一些诱惑,处理不好,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而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志正则众邪不生”,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抵御诱惑的克星。胡锦涛指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成克杰、胡长清等之所以腐败坠落,根本原因是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理想信念,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悲观失望。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才是牢固的,因为真懂才能真信。只有坚信我们拥有真理、秉持正义,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中才能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在为人民服务中才能任劳任怨,高度自觉。要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清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正确看待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正确看待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我们今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观偏好,而是因为这条道路既符合中国的国情民意,又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不是慈善家的悲天悯人,也不是宗教徒的普度众生,而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理性自觉。只有将理想信念建立在深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不为各种诱惑所俘虏,不为各种困难所吓倒,不为各种非议所动摇,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从事党的工作。

二是要注重自身修养。按照党章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个人修养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把“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崇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格形象。古人尚且如此重视自我修养,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着振兴中华、引领时代潮流的重任,更应加强自我修养。一是要内省,自觉地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按照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地自敲警钟;二是要慎独,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培养出体现共产党人高尚情操的“精气神”。

篇3: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心得体会

关键词:党的基本理论

大学生是影响当代、决定未来的重要力量,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历来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 青年大学生的入党热情和愿望虽然越来越高, 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逐年呈大幅度递增趋势。在上个世纪90 年代, 我国曾对国民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普遍进行过以“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为主要内容的“双基”教育运动。20 多年过去了, 虽然我们的国家面貌已今非昔比, 但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教育却应当长期进行下去。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每一个申请入党的人, 首先遇到的就是入党动机的问题, 也就是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各种思潮等因素的影响, 其入党的内心想法是不相同的, 入党动机日益趋向多元化、实用化的特点。

一是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些入党动机中, 有正确的, 如有的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有功利的, 如有的学生入党是为了追求执政党的好处, 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 认为只要入了党, 就容易受重用, 提拔也快, 或者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有盲从的, 看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 自己就随大流也要求入党, 甚至有些人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而要求入党的;还有存在偏见的。可以说,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

二是实用化。有一些学生仅仅是出于个人需要而提出入党要求的。如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为毕业后好找工作”, 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为自己早日成才”, 还有部分学生申请入党是为了“追求执政党的好处”。大学生党员在当前的就业选择和竞争中确实存在优势毋庸置疑, 但这些优势源于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源于优秀学生党员的良好品质和不断努力。仅仅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而考虑申请入党, 是实用主义的表现。

二、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的引导对策

1、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 有针对性地安排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使学生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实践者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实用化的特点, 他们思想比较活跃, 能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但是有时候又缺乏冷静分析事情的态度, 容易有极端化倾向, 因此对他们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时应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使学生们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着重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成就、经验教训和改革的必然性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使大学生们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思想之一;深刻理解建设和改革都要从国情、国力出发, 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着重进行工人阶级地位、光荣传统以及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责任的教育, 自觉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党的基本理论要求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使学生们明白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长远方针, 是逐步提高改善人民生活的确实保证, 是在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树立良好风气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2、讲究方法, 拓宽渠道, 教育形式贴近学生, 增强基本路线教育效果

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想法去解扣子、释疑难,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防止教育内容上结合不起来, 深入不进去, 更重要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教育上。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作用,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教育的重要手段, 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的主题网站和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 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 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篇4:体育怎样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体育怎样服务

体育要想更好地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就必须坚持体育深化改革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创敢试敢于创新,重点抓住关键,走具有本县特点的体育发展路子。围绕服务主要任务,突破性的完成本职工作,具体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一)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因此,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扩大体育人口,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首先抓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锻炼标准归入教学工作计划,上好两课两操两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达标率超过80%以上,优秀率逐年提高。这是体育运动发展的普及提高的重点基础工作。我国有80%的人口在广大的农村,因此,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农村体育主要抓好创建体育先进县、乡(镇)工作。按照创先标准,具体落实,建立组织,固定经费,安排活动计划,完善必备的场地器材,培养体育骨干,输送体育人才,运动水平达到省、市、县上游水平,体育人口达35%以上。职工体育、老年、幼儿、民族、伤残人体育等。要坚持小型多样,因地因人、因时、自愿的原则下,开展各种各类多色的体育活动,晨炼、工间操、健身操、气功、武术、跑步、球类活动,充分发挥体总、单项体协、联合体协的作用,真正体现群众体育走社会化路子,自建组织、自筹经费、安排活动、解决场地器材、开展各种经常性的体育竞赛活动,抓住各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表彰先进促进后进,不断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持久深入的开展,使城镇体育人口达40%以上,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二)提高竞技水平出人才、出成绩

根据国家、省、市体育发展的总战略,从梨树实际出发,确定我县体育发展战略目标是:“立足省运会、走向全运会,以创建体育先进县为目标,重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发展战略”。竞技体育必须采取“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养精兵择良将”发展我县优势项目的策略。在目前人才、物力、财力适应不了体育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各县、乡(镇)重点抓好田径项目,集中力量抓好举、跤、柔、射击、射箭、无线电测向、男、女篮。克服大而全,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办法,必须做到少而精,重点突出,狠抓尖子。使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在一、两个项目,几个队员竞技水平培养出高水平的后备体育人才,为专业队打好夺冠基础,为国争光。要想尽快培养出体育拨尖人才,就得从小培养系统科学训练,打好基础,就要抓好业余训练后备人才梯队网络建设,采取扩大初级、加强中级、发展高级的业余训练方针。在继续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的基础上,逐步向体育中学、单项运动学校、人才基地、体育运动中专发展,有条件的乡(镇)办起业余体校(班),全县中小学都要坚持业余训练,建立各项目学校代表队,真正形成层层衡接的业余训练网络。要尽快出人才,出成绩,狠抓管理,科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争一流,夺冠军,升国旗,奏国歌,为国争光。

(三)抓好体育软硬件建设。增强后劲

搞好体育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体育教学训练,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增强体育后劲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十分重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但是,体育事业是发展中的事业,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把体育设施列入事业发展计划,没有固定的基建、维修经费,因此搞体育设施建设难度大,困难多,很难按需要开展工作,只好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理解和支持,宣传领导,发动群众创造条件逐步建设,但一定要做好长远规划,近期目标的适应体育发展、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的软件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长远建设,是体育工作的百年大计,抓好县、乡(镇)体育发展规划,制定好各周期与各年度相结合的体育工作计划,搞好项目布局和训练、竞赛制度,群体工作的奋斗目标,完成好体育志、科技志、组织机构沿革、校史、队史、场史、馆史撰写工作。搞好体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从而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以史为镜做到胸中有数,掌握全局,借鉴经验教训为发展体育事业提供重要可靠依据。

(四)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以改革总揽全局开创体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振兴体育唯一出路。在总结几年来体育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转换机制、加强管理,使体育工作再登上新台阶。

继续完善对体育系统内部、县《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群体、竞赛、训练、党政工作目标条例,而且标管理体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突出当年的主要工作和长远发展的建设任务,充分体现体育工作者积极性和较高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较显著。使体育工作抓有方向,赶有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向着体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群众体育的改革,由行政型向社会型,体委一家、国家办向大家办、单纯的事业型向经营型、福利型向消费型、人治向法治转变,逐步朝着“生活化、普遍化、科学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使群众体育工作出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群众体育向联合体协方向发展。做到自建组织,自筹经费,自建场地,自安排活动,形成竞赛活动制度。各体育协会每年至少4—6次单项的业余比赛活动,农村体育抓好创建先进县、乡(镇)工作,使农村体育活动做到因地、因人、因时、小型多样的各色的锻炼活动。群众体育重点应抓住学校体育这个普及、提高的基础重点,严格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倒,“达标”传统项目学校工作的同时,上好体育课、两操、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竞赛活动和业余训练工作,归入计划,形成制度,真正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业余训练工作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把训练工作当成体育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必须深化训练体制的改革,实行委、校分开,校长负责制,教练员聘任制、承包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风险抵押金、有偿训练、有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实行重奖制和优秀运动员安排工作制等,调动广大体育工作者、运动员劳动积极性。

篇5: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基本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呢?

第一,这是由我国当今社会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什么时候偏离和背弃党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改变社会性质。党的基本理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巩固和完善,究其根由,最重要的是党的基本理论正确,符号实际的需要,得到人民的拥护。

第二,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又是执政党,用这一基本理论指导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是坚定不移的。如果动摇和放弃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地位,必然导致人心涣散,这是十分危险的。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新的回答,迫切需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迫切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的根本原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篇6: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路线思想汇报

3、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不可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当人民的勤务员,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平等待人,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一代一代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利的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6、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以改正。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

8、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对于群众路线历来的解释,无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说,将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成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9、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态度,一点弄虚作假也不行。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10、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要少讲空话,多做实事;少当点“领导”,多做些实际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要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尽心尽责。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11、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全党必须警醒起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作风,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12、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要始终不渝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要与人民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

13、艰苦奋斗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法宝。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

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要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4、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如果不注意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会蜕变,丧失人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15、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都要全力做好,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都坚决不做。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就是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16、选用人民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制度法规,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对要选拔的干部必须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各级党委决定干部的任免,必须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决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17、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讲究方式方法,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能听得明白、听得进去,真正产生实际效果。要深入了解和善于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分析机制,加强群众心理研究,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要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路线思想汇报三

亲爱额党组织:

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难以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就没有全党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全党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实践表明,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党。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入党对于我是一件光荣神圣的事,在党组织的教导和帮助下,我在一点点进步,对此我发自心底的感激。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遵循这个原则,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大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要使党有力量,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应着重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全委会与会的关系,会应在全委会领导下工作;全委会、会与代表大会的关系,会、全委会应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人民民主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要接受人民民主的监督;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坚持集体决定重大问题,不能搞少数人、个人说了算,党委成员要自觉维护集体领导,做好分工的工作;党委内部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书记既要当好“班长”,又不能独断专行。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

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抓党的建设,能坚持正确方向,把党建设好,实现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按照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继续把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全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同“左”的僵化思想作斗争,一方面要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思想作斗争,以保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我决心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成长为真正的党员,我经得起考验!

篇7:党的基本路线教学设1

沐彬中学

陈莉丽

复习: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原因。

2.初级阶段的时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到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导入: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正处于社会初级阶段,了解到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么,党和国家是怎么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呢?——这就是党和国家制定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路线。这是一条怎样的伟大路线呢?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快速阅读课文)

新课讲授: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述:“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下面,我们先来解读这一伟大的路线:

板书: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制定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的利益。奋斗目标:经济目标——富强;

政治目标——民主;

文化目标——文明;

社会目标——和谐;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两个基本点分别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文化大革命、浮夸风等)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既自觉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又坚决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深刻总结十年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纲。这一基本路线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重心、坚持原则,同时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基本路线确实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板书:——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设问:那么,党的基本路线为什么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而为什么不是“两个中心或三个基本点呢?”又为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其他为中心呢?”

板书: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为中心的含义——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在实现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前,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出现了把阶级斗争、政治运动放在首位的现象,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经济建设,从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低。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什么生活的现代化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要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巨变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不搞好经济建设,不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我很难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兴国之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前面我们学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现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都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展。国家的昌盛、人民生活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当前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能为促进社会全面时进步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再来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们进行了全面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力搞经济建设,30多年的时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364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97983亿元,成100多倍的增长,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幅上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这些说明了我们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要保证它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就涉及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先来看什么四项基本原则,有何重要意义?

板书: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内容: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设问: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你能举例说明吗?

四项基本原则的这四条内容,分别指明了中国的根本制度、国家性质、领导核心、指导思想,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是支撑我们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四根支柱,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动摇社 2 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政治基础,中国就不成其社会主义国家。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革命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专政打击敌对分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实现工农联盟,结成最广大的爱国主义阵线,才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权力;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中国革命和建设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例如:九八九江抗洪——洪灾无情人有情系列;抗非典战争中、5.12汶川大地震中,党和政府都充分体现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板书:

4、坚持改革开放

设问:我们又为什么要坚持改开放呢?首先,我们来了解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国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国家说了算,人们生活物品等都是凭票购买,同时,计划经济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极大的挫伤、打击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行讲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而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同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充分地调动了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扫清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因此,改革的实质可以说是:

板书:(1)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再来看看,对外开放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坚持了对外开放,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什么?

板书:(2)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述:实践证明,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中、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综合对内改和对外开放,我们看到:

板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课堂练习:

1.“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能报销,农民得实惠”,我国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A.政府加大投入的结果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 C.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结果 D.农民艰苦奋斗的结果

2.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A.民族创新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艰苦奋斗

4.2009年9月25日新民网报道,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上世纪新加坡、韩国、日本起飞时期的平均增速,高速增长持续时间已经两倍于以上这些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课后作业: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3.板书设计:

党的基本路线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党在社会主义初给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1)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制定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的利益。

(4)奋斗目标:经济目标——富强;政治目标——民主;文化目标——文明;社会目标——和谐;

(5)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两个基本点分别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含义——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摆在首要位置(2)重要意义——兴国之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内容: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篇8: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心得体会

1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 实践“一切为了群众”的目标追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 社会的发展进步, 是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生产力是根本动力,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最高价值追求, 两者辩证统一。发展生产力, 目的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唯物史观看来,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人”, 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社会的人。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 即马克思所说“每个人”。二是指人民, 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唯物史观强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一切为了群众”体现着唯物史观的价值目标, 应成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践

行群众路线自觉的价值追求。“一切为了群众”的核心是解决“为了谁”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历史的推动者, 是国家的主人, 是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力量的源泉, 是我们党的衣食父母。在艰苦的革命年代, 毛泽东同志就敏锐地看到这一颠覆不破的历史真理并提出“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和要牢固树立“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的群众观;经过十年内乱和拨乱反正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拥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满不满意”和“人民答不答应”作为我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集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目的和指向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世纪之初,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的最直接体现,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本质的要求。当前, 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是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归根结底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党组织践行“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目标, 就是为了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站在国家发展与社会“人”的发展需要上谋划、部署和推进工作。而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 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组织的工作目标, 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既是工作目标的哲学理论基点, 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性要求。共产党重视民众、代表民众执政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是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2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观点, 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准则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经验反复告诉我们,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经验时, 陈毅元帅曾动情地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冯白驹将军曾深情感叹人民群众是琼崖革命的真正靠山时说“山不藏人人藏人”, 便是依靠人民群众的生动体现。回顾我们党的历史, 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得好, 革命、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坚持得不好, 革命、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因此, 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人民群众伟大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否则, 我们的事业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这句话是一个整体。既是价值目标, 也是价值准则。若只讲“为了群众”, 而不讲相信和依靠群众, “为了群众”就可能演变成恩赐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首先, 不要把自己就变成了救世主。现实中, 我们看到一些人凭着自己占据的岗位, 掌握的资源和办事的方便条件 (钱财物) , 为基层做了一些事。应该说这些人比占着岗位不做事要好的多, 但也不能因此就把自己当救世主, 更不能忘记权利是人民群众赋予的, 而应该看成是岗位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同时要有对人的作用的发现、挖掘和充分发挥。一切依靠群众, 要讲“人本”, 靠人, 不能光讲“钱本”。市场经济, 有钱可以有人, 这是事实。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是先有人而后有钱。货币是价值的符号,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 钱在本质上是人的“劳动”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要素, 他们积极性作用的发挥, 重要是他们的激情、知识与智慧, 而不仅是拥有多少钱财。第二, 一切依靠群众, 就要在全社会建设一支能依靠的队伍, 这既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队伍要“靠得住”, 党组织要“靠得上”。要在人民群众“最盼”的地方有身影, “最急”的地方显真情, “最困”的地方伸援手, “最怨”的地方改作风。第三, 一切依靠群众, 重要的是要相信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而这种自觉意识的唤起与增强, 有待于通过党组织的有效工作, 使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在情感寄托上找到家园, 在人生追求上看到希望, 在发展利益取得上得到保障。总之, 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过上好日子, 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芝麻开花节节高。毕竟,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美好生活梦想的实现是他们力量和作用发挥的动力源泉。

3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的观点,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根本方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中,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在创造历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组织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倾听民声、汇集民智、顺应民意、获得正确的认识, 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共产党人开展工作基本方法的准确概括, 也描述了我们共产党人决策的形成、实施、修正、完善的路线图。同时, 这也是同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完全一致的。“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就是“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体现着认识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才能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 掌握工作主动权。毛泽东同志说:“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 将群众的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 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 见之于行动, 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 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 重要的是要到群众中去, 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 反映群众的诉求。善听, 是一种品格, 也是一种能力。一流的领导总是在听, 而不是总是在说, 好领导是夹先听而后导。一流的上级经常在下, 而不是总是在上, 好上级是要下得去而后上得来。我们不二能要求党的领导干部都只听不说, 但至少可以多听少说。我们不能要求党的领导干部都是全才, 什么领域都懂, 但如果对不熟悉的领域, 又不原意听取和尊重他人特别是基层的意见, 沟通起来就特别困难。毛泽东曾用明朝解缙的一副对联, 为脱离群众, 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者画像:“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描绘形象, 剖析深刻。显然, “根底浅”就会“腹中空”, 两者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办公室里想主意, 报告厅里发号召, 会议室里听汇报的程序化工作流程, 或许规范有序, 但是否缺少了点什么。如果想要做点改变,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就是能我们带来活力的最好工作流程图。

4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找准自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角色定位

国以民为本, 党以民为基。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党群观视野中, 群众是党执政权利的赋予者, 也是党工作价值的评判者, 强调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因此, 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有且必须有“服务”理念, 把政治上的先进性与管理上的服务性结合起来, 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其思想基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治理国家不是物, 而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与智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的活动具有服务性或劳务性。治理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 领导服务就是国家治理活动的产品, 或者说是一种服务形态的产品。服务型党组织应该确立起“上级服务下级, 党组织服务党员, 共同服务发展”的理念和工作体系。在这种理念中认清“我是谁”, 答案就是“服务者”。第一, 要有服务者的做人形象:见面谦和点, 不盛气凌人;说话谦虚点, 不恶语伤人;处事谦恭点, 不强势压人。第二, 要有服务者的工作态度:敬业,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亲民, 关注下属要做的事;解难, 直面基层难做的事。第三, 要有服务者的为政作风, 做到:想问题、做计划、办事情, 热心不袍怨, 真心不作秀, 尽心不懈怠, 潜心不浮躁, 耐心不发火, 恒心不折腾, 诚心不忽悠。

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考, 并不虚无, 它不但能帮助我们克服近视而富于远见, 而且更能让我们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执政根基。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社会、政治和理论根基, 要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意志和智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就必须坚持并善于贯彻群众路线, 坚持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因此,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 深邃的哲学思考, 是不是能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上, 怀着一种“以人为本”之心, 去寻找融入人民群众的“服务型”家园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3年修订版) [M].2013, 08.

[3]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 2013-06-19 (01) .

上一篇:哥,你不懂的心情日记下一篇:二年级作文树优秀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