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2024-05-11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共10篇)

篇1:《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教学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教学方法:感悟法、研讨法、练习法

过程:

一、导入

晚唐有这么一位文人,有评论说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确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词名家,这就是“花间派”词风的鼻祖温庭筠。今天我们学他诗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读

篇2:《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2.学习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 授课过程: 一.作者与背景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人称“温韦”。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 “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二.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玩乐。

三、问题探讨:

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2、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早春。槲树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新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子的白花也已开放。因此应写的是早春季节。他在《送洛南李主薄》里有“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可为证。

3、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悲“身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因思故乡而悲,但 “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4、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颔联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 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5、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总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补充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 巩固练习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巩固练习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答: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

虚景:梅花、关山。

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篇3:《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请读准以下字的音:

铎(duó)  槲(h?)  枳(zh?)  驿(y?)

3. 再读,读懂诗意

四、文本解读,问题探究

问题一: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提醒:4处)

答:(1)直接表现:

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2)间接表现:

鸡声茅店月(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问题二:首联“悲”可否换成“思”?为什么?

答:(1)因思乡念亲而悲,但“悲”字分量很重,意蕴深沉,它所表现的情感远远超越了“思”,更为厚重,更为浓烈。

(2)悲旅途不便,山险路陡,人情浇薄。

(3)悲生不逢时,仕途失意,前途未卜。

(4)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点明诗歌主旨。

问题三:赏析“鸡声茅店月,人际板桥霜”

点拨:这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巧妙地排列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表达情感。这种“意象叠加”的写法,我们还学过《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问题三:(1)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3)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点拨:虚实结合,实写异乡,虚写故乡,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主题归纳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意象,运用意象叠加、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六、板书设计

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收集四、五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并背诵下来。

八、教学反思

在公开课上这首诗觉得有一点难度,课上学生的表现很让我失望,可能是我没有调动好,问题设计也有些难的原因吧。今后要在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方面多下些功夫。

作者简介:

篇4: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残月朦胧,远行的马车铃儿发出了冰冷的声音与茅店中传出的鸡鸣声编制成了一曲哀歌。

行人的足迹印那在板桥的白霜上,走向洒满落叶的山路上那细碎的声音是哪位游子心中的哭泣声吧?

枳子花影明灭于驿站外,微风将花的幽香卷起。

昨夜梦里家乡回塘中凫雁在嬉戏……

风停,香散,梦仍存。

篇5:《商山早行》唐诗鉴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注释:

(1)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3)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4)枳花照驿墙:照: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为: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6)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7)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鉴赏: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

“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 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 、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 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 ,绘银霜 ,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 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

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 ”,显然 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末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 、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篇6:《商山早行》教学课件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篇7:改写商山早行300字

于是穿好衣服叠起被子起床了,我上商店买了三斤白酒走到了树林里。桥上的霜上有人们走过的脚印,我做在亭子里望着归人的脚印喝着酒,心里很悲伤,我常常在想着我回到家的情景。我想母亲了,我想家的味道了,我想家了。

我看到了槲叶从树上纷纷的落了下来,我在想:我和这叶子有什么两样吗?都是孤孤单单的,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根。我的旁边的墙边枳花儿都开了,只有几颗果子,我吃了一个眼泪一下子就落下来,真苦,我一边落泪一边想:在家里有着美好的时光啊!

篇8:商山早行800字作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温庭筠 (唐)《商山早行》

月辉淡淡,半透过窗棂照落在枕边,一片清晖冷色。外面传来车马的征铃声,细细的响着,是有人要出行了。铃声悠悠的响着,一下一下,却在渐渐远去。

安静的,有片刻的恍惚,似乎那远去的征铃声半醒半睡间的一场错觉,根本不曾存在。

清晨还未破晓,淡淡的光芒晦暗,一切仿佛还在沉睡。早春的清晨向来有些清冷的,山涧更是如此,薄雾微凉牵动离人愁绪。

千里别故乡,离人生愁绪,一路向远行,怎不悲思故里处。

报更的鸡声嘹亮,打破了安静的气氛,是该早早收拾出行了。

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晖下,茅草店上齐整的茅草上凝结着细细的.白雾,映着月辉显得有几分清明透澈。

仔细的将所有行李都收拾好,慢慢的他推开朽古的木门,慢慢的走了出去,屋里只余淡淡的人气。

牵了马棚的马儿,将行李放在马上,翻身跨马而上。却没有立即驱马而走,而是抬头望天。

晨晓未破,天幕灰蓝,西边透出点鱼肚白,在东边一弯淡淡的月儿遥挂着,很淡很淡的颜色却很显眼,在这成片的灰蓝色的里面。

通连着小溪的那座木板桥上布满了早春时的寒霜,上面足迹依稀。板桥下面是细细的清流,浅浅的一层水,极浅的水底是一颗颗覆盖了青色水藻绿荇的,因是早晨春水里只有几尾鱼儿。

“驾,驾。”驱着马儿,慢慢的走过板桥上的寒霜,踏上那蜿蜒的山路。

“踏哒,踏,哒哒。”清脆的马蹄声响着,马蹄在板桥上慢慢的踏过,在早春的寒霜上再度留下一行清晰的马蹄印。

“莫道君早行,他人行更早。”

山路沿途两边檞树丛丛,檞叶败黄,枯败的檞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马蹄踏在枯叶上面,发出细碎的声音,许多落叶都被踩踏的细碎。

转眼之间,一抹亮色白白的,像雪一样显眼着。勒马停下,驻足而看,淡白色的枳橘花,鲜艳的开放在驿站的一处残破的泥墙边,孤芳独自。

突然之间想起来,昨日午夜所梦见的关于昔日杜陵的美好景象。一群群的鸭鹅正嬉戏在,那昔日的他曾生活的地方――那弯曲的湖塘里,那样的一派生机好景。

午夜回梦,梦见家乡旧景,思及故乡亲友。望向一处,那是杜陵的方向,是故乡的方向。亲朋好友的面容,一个一个的从自己的眼前划过,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力量。

篇9:商山早行中心思想

《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的情感。

篇10:思乡的诗字句《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作者简介

温庭筠 (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公元866年(咸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士,竟流落而终。温庭筠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存词七十余首。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商山早行》简介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上一篇:中考作文素材:疫情热点话题素材下一篇:预算员个人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