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读后感100字

2024-05-23

藤野先生读后感100字(共14篇)

篇1:藤野先生读后感100字

汪汪先生的读后感100字1

《汪汪先生》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我觉得很有意思。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汪汪是一条流浪犬。一次偶然的机会,玛克斯看见了汪汪,并收养了它。有一天夜晚,玛克斯的爸爸去参加音乐会了,不在家,汪汪和玛克斯闯进了实验室,汪汪误把速效肥料当可口饮料喝下了,变成了人。烦恼一步步逼近,故事也一步步展开,庆幸的是,他的主人玛克斯一如既往地爱他……

我相信你也会喜欢这本书,并认真地阅读,体会书带给你的快乐。

汪汪先生的读后感100字2

《 汪汪先生》的大概意思是:玛克斯找到了一条狗,给它取名叫“汪汪”。汪汪一不小心喝了一种药,使它变成了人,不过,它还有一些狗的习惯。玛克斯和他爸爸为这事很烦恼。后来,在玛克斯和他爸爸的帮助下,汪汪先生终于变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没有狗的习惯了。最后,汪汪先生还和一位叫爱德里娜·冯·艾森海姆的女士结了婚。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动物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我们要关心、爱护动物。动物也能给我们很多帮助。人和动物也可以建立友谊,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汪汪先生的读后感100字3

这段时间,我班同学正在阅读《汪汪先生》,汪汪是一条狗,因为舔食了一种蓝色的液体,就变成了汪汪先生,尽管他外形上变成了一个人,但还保持了很多狗的习性,如爱用手扒在别人的肩膀上,爱去吻别人的脸等等。

通过汪汪先生的故事,使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改变,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和工作习惯。

汪汪先生的读后感100字4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汪汪先生》,我很喜欢这本书。

书的内容是:有一条狗喝了一杯蓝色药水变成了一个人,我们叫他汪汪先生。后来他爱上了丽希布鲁夫人,可是丽希布鲁夫人爱的是玛克斯的爸爸。然后蓝色药水失效了,汪汪先生又变回了汪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动物也是很聪明的,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友好相处。

汪汪先生的读后感100字5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汪汪先生》的书。写的是一条叫汪汪的狗因为舔食了一种蓝色的液体,变成了汪汪先生。它虽然变成了人,却还有很多狗的习惯,所以给他的主人玛克斯一家带来了很多麻烦……

这本书里的很多故事都十分搞笑,常常把我逗的前仰后合。这个汪汪先生真是太可笑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我还从书中得到了一个道理:来路不明的东西是不能吃的,免得遭遇和汪汪先生一样的下场。

篇2:藤野先生读后感100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今读斯文,好生感慨。“五柳先生”字号源于宅边五棵柳树,突出特征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三大志趣为读书、嗜酒、著文章;生活境况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让人刮目相看。

篇3:藤野先生读后感100字

《思乡曲》是《绥远组曲》 (又名《内蒙组曲》) 中的第二首作品, 创作于距今75年前的1937年,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日寇侵略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众多的百姓因战争而流离失所, 一首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引发了马思聪创作的灵感, 马思聪以这首民歌的部分旋律为创作基础, 运用现代多声音乐创作技法, 加上小提琴的特殊音乐语言演奏, 表现出深沉广阔的民族精神和如歌如诉的抒情风格。整首乐曲不拘泥于某一纯西方音乐曲式手法, 是带有自由混合曲式性质的一首“融贯中西”的成功之作。乐曲第一段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 每一乐句都呈波浪式递降, 加之商调式柔和舒缓的调式色彩, 使旋律的忧伤和思念的情感跃然而出。之后又经数段的变奏、展衍最终结束在给人无限思考的属和弦上, 令人回味绵长。

此曲一经演出便蜚声华夏, 不知唤起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思乡之意、爱国之情。《思乡曲》作为马思聪音乐创作中的杰出代表作更可谓是享誉世界。曲中流露出的浓郁思乡情怀使得它曾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 成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作品中一部不朽的传奇。而谁又能想到, 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竟是马思聪先生为自己的后半生谱写的生命乐章。就在《思乡曲》创作完成的30年后的1967年, 也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的第二年, 由于在国内不可避免地受到文革的波及, 残酷地批斗、侮辱和迫害使得马思聪已无从选择。饱受压迫的马思聪及其家人无奈地登上了一艘名为“002号”的电动渡船, 途径零丁洋水域, 恍若隔世的正如文天祥的《过零汀洋》中写到的那般:“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此时的他竟不知, 这一走, 便是永别!

尽管自己漂泊异乡,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马思聪对当时的遭遇曾这样感叹道:“我作为一个中国人, 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然, 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生的悲剧比起来, 全是微不足道的……。”[1]显然, “投敌叛国”此等莫须有的罪名对于马思聪这样的爱国者来说是极为讽刺的。而马思聪不仅没有对曾经对之加以残忍迫害的人有所憎恨, 反而日夜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人民。他此次出国与往次均不相同, 这时的他抛弃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等众多华丽的头衔, 但他始终抛不下他那内心时时刻刻涌动的思乡之情和拳拳的爱国之心。旅居美国的后20年中, 马思聪也从未放缓他创作的脚步, 晚年在美国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无不反映出他内心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正是带有这种深厚的爱国思乡情怀, 马思聪先后创作出了例如:根据台湾高山族民歌创作的小提琴独奏《阿美组曲》、弦乐合奏《高山组曲》、声乐套曲《阿美山歌》以及以《聊斋志异》的故事为创作题材的舞剧《晚霞》, 根据新疆民歌改编创作的歌剧《热碧亚》等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显然, 即使马思聪离开了自己深爱的祖国, 可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这片故乡的热土。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 “国家不是房子, 房子住旧了, 住腻了, 可以调一间, 而祖国只有一个, 我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如果不是‘文革’, 逼得我走投无路, 我绝对不会赤手空拳、亡命天涯的。[2]) ”1971年7月, 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周恩来总理亲切地接见了他, 当谈起当时旅居美国的马思聪时, 周总理满怀深情地说:“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 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 我很难过。”当基辛格托人向马思聪传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的时候, 这位已是一头白发的马思聪老泪纵横, 这泪水里包含了其实太多太多……。

1985年, 在中央音乐学院众多领导和老友的积极奔走下, 马思聪“投敌叛国”的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全家人得知此消息后竟是悲喜交加, 叹声连连。马思聪却也只是静静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行文字:“春天逐渐又回来了, 祖国也逐渐走近了。”足见马思聪内心对回归故乡是多么的渴望,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这时的马思聪已是成为一位垂暮之年的老者, 即使他的心是多么热切地向往着回到祖国, 他的身体却已是不允许了。1987年5月20日, 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巨匠——马思聪, 因心脏病突发, 医治无效, 在美国费城宾州医院的病榻上与世长辞, 终年76岁。

2007年12月11日, 在多方的努力下, 马思聪夫妇的骨灰在广州白云山麓安葬, 阔别祖国40年的马思聪终于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家乡, 永远与祖国的青山绿水在一起。马思聪梦想回国的愿望终究以这种特殊方式实现。此时, 那首由他创作的动人思乡乐章——《思乡曲》最终久久地响起在祖国大地的上空。■

参考文献

[1]引自1967年马思聪在纽约公发表题为《我为什么离开中国》的讲话。

[2]该句为马思聪表明离国态度的话语, 括号内部分是否引用还需斟酌。

[1]马思聪全集编委会.马思聪全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 11.

[2]马思聪.居高声自远[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

[3]马思聪研究会.论马思聪[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7.

[4]张静蔚.马思聪年谱[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7.

[5]叶永烈.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M].文汇出版社, 2010.

[6]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7]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 (1840-1919) [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篇4:刘恺威 新任100分先生

巴厘岛婚礼,童话里的女主人大幂幂赞刘恺威是100分的好老公。如果你以为这100分来自一场憋足了劲PK的奢华婚宴,小金人颁奖礼般的恢宏声势,或精心设计玩足了浪漫的宣誓仪式,那你就错了。

刘恺威和杨幂的巴厘岛婚礼,邀请嘉宾不到30人,整个婚礼的仪式也不足40分钟,他们一同选择了简单私密、温馨甜蜜的家庭式婚礼。不得不承认,这场简约而不简单的婚礼让圈里圈外的不少人,开始对威幂刮目相看。此前有香港媒体报道婚礼花费1500万港币,当被问及婚禮的总花销时,刘恺威却笑称这是“无价的”。

从公布恋情以来,从未见刘恺威对外振臂高呼过怎样的甜言蜜语,设计过怎样讨巧的浪漫来俘获杨幂的芳心,甚至连求婚仪式都简单到“别出心裁”。杨幂拍戏的时候,刘恺威去探班,忽然把一枚戒指戴在杨幂手上,说:“戴上就不许摘下来了。”没有单膝跪地,也没有玫瑰花,但杨幂却对刘恺威的极简主义的浪漫照单全收。

“这样的求婚方式,适合我们两个人生活的状态,我们凡事都是简简单单的,不喜欢太花俏的东西。”杨幂受访时也坚称,婚礼的一切事宜及费用全权由刘恺威负责,自己只负责“等嫁”。两人的婚姻承诺也没有长篇累牍,“将毫无保留地爱你,以你为荣,尊敬你”,简单的一句话就足够让杨幂纸巾拭泪。

对待爱情,刘恺威也是一个极简的单细胞动物。他不喜欢弄清楚女人的前尘往事,对于爱人谈过几次恋爱也没有执着。“每个人都有过去,重要的是现在的这段感情。”他更有勇气和自信,随时把自己的手机丢出去任爱人随便看。如果有异性好友,他会把她介绍给老婆,然后变成共同的好友。

聊起结婚,刘恺威的回答更为简练:“纯粹是感觉,当你遇到想跟她结婚的人自然就会想结婚。”很多男人不愿意娶很多方面都比自己更优秀的女人,比如学历、收入、身高、相貌,但刘恺威觉得,这一切都要看自己究竟有多爱她,还有她有多爱自己。“爱情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也不会因此影响相处方式。用金钱去衡量的爱情也肯定不是纯粹的爱情。”

他的理智责任心

刘恺威的身世不是秘密。他在香港出生,父亲刘丹是83版《射雕英雄传》中扮演“洪七公”的TVB资深演员,他还有一个妹妹刘璀翎。在十几岁的时候,刘恺威跟着家人移居加拿大。父亲刘丹因为要拍戏,经常在香港和加拿大之间奔波。由此一来,家里常在一起的只有母亲、妹妹和刘恺威。从杨爸爸手中接过杨幂的手那一刻,刘恺威想到的不是未来的幸福生活,妻贤子孝,而是自己必须有责任照顾好妻子,就像从前照顾母亲和妹妹一样。

“从杨爸爸手上接过杨幂的那一刻,杨爸爸的发言,让我哽咽了。他说从此以后我接走了他的心头肉,因此我必须对杨幂更好。”

心中有责任感的男人在爱情中很像一个看尽繁华而回归本真的智者,自然从容。杨幂心中的刘恺威不温不火,会在她把屋子搞得一团糟时默默地整理,会在她急脾气时选择沉默。在刘恺威看来,生活中的矛盾不可避免,但当两个人面对矛盾,越是吵架越会把局面弄得更僵。他说:“吵架最不该说一些很不理智、会破坏感情的话,比如动不动就说分手,但实际上只是拿说分手做赌气而已。有一些小吵小闹会增进感情,只要把问题弄明白了就会更加了解对方。这才是对感情最负责的保护方式。”

他的坦白包容性

相比娱乐圈中一贯“隐恋,隐婚”遮遮掩掩的主流风向,刘恺威和杨幂的恋情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路走来都不惧镜头。两人因拍摄《如意》结缘,相恋两年多从“拍到就会承认”的承诺兑现,微博高调公布婚期接受祝福,大方不扭捏的姿态使得大众开始从“炒作疑云”慢慢转变,因此感情修成正果后也备受媒体和大众的祝福。

在公开恋情的两年时光中,在“女高男低”“情史泛滥”“不看好”等流言中浸泡良久的刘恺威似乎从未暴躁,以不崩溃不做作的姿态,坚定地牵起杨幂的手。在接连不断的“高级黑”中一路以自嘲的心态成长的杨幂,也努力塑造自己拼命三郎的新形象,她还走出了一条“自黑”的道路,十分讨喜地让一众网友黑转粉,路转粉。

杨幂作为80后的小花旦的代表,此番对待爱情的方式非但没有让自己人气和星途受损,反而引领了诸多新生代女星纷纷自曝恋情,并掀起恋人“合体身价”暴增的狂潮。现在年轻女星越来越多地敢于说出自己的婚恋状态,对比多年前,赵薇、周迅等大花旦们的低调处理爱情的方式,杨幂与刘恺威真的是成功地“威猛”了一把。相比不少自曝恋情的明星在婚礼上拼奢华,挡记者,又自乱阵脚矫揉造作的姿态,威幂一路走来的强大小宇宙不但感染了粉丝,也感染了媒体,甚至感染了“黑客”。

事实上,两人恋情的公开化并没有如传统观念所透露的影响两人的粉丝和人气。就在不久前“合体”身价大曝光中,威幂一举夺魁创下300万以上的最高纪录。对于这样一对把婚礼视为“无价”奉行爱情极简主义的爱人来说,金钱与身价与爱情无关。但真正好的感情就是给两个人都带来好的影响。

篇5: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00字

今天我读完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故事里的鲍雷伊每天都给作家汉修先生写信,汉修先生让鲍雷伊每天写日记。鲍雷伊听了汉修先生的话就坚持写日记,后来在作文比赛的时候得了奖成了小作家。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写好作文的小秘密:要坚持写日记。还有就是写出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让读者感觉就像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那样才是好作文呢!

篇6:藤野先生读后感100字

2016年9月8号 星期四 晴空万里

今天我读完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这本书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了主人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主人公可以写信给汉修先生来发泄自己的.怨愤,在必要时刻汉修先生还会略微指导一个主人公。可是本书最大的遗憾就是主人公的父母离婚了。如果他们一直在一起,那结果是多好呀!

这本书还蛮好看的,就是有一点点伤感。希望你也来看看噢!

★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精选300字

★ 亲爱的汉修先生中小学读后感400字

★ 亲爱的汉修先生好词好句

★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400字

★ 仿写《亲爱的汉修先生》中的10个问题

★ 刺猬汉斯读后感

★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7:藤野先生读后感800字

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我最钟情的是周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此文用词朴素简洁,却使人难以忘怀,用最简单的文字清楚了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所有事情。

我最爱此文的语言。看似简单普通,其实往往是这种简单的文字所表达出的道理是最明了最深刻的。如“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还有一个我。”明白地叙事,没多余的累赘,仅是一个分号和一个还有,就可以感受当时的场景是多么嘲讽,一群中国人以同胞之死而乐,多么麻木!可就是这样污浊昏暗的环境中却有了鲁迅先生这样一束光,他将用自己的光茫去照亮当时人们黑暗的心灵。就是这样一个平常的词语,用在这里却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定的信念以及用其一生所追随的民族使命。

我爱此文描绘的景象,特别是描写鲁迅先生自己伏案工作的场景,那种画面感爆棚,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闭上眼睛凭借这些文字想象,已是夜深人静时,鲁迅先生伏案工作,昏黄的`灯光,摆满各种文件的书桌,书桌对面墙上是挂着一张用精美相框镶着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面皮黑瘦,眼神却炯炯有神。鲁迅先生已经累了,可他看见了藤野先生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似乎在警戒自己继续前行,先生点上一根烟,吐出白雾,继续工作。

篇8:藤野先生读后感500字

藤野先生的讲课从日本解剖学的历史开始。他说话有家乡福井县的口音,周树人是在东京学习日语的,所以听上去有些不习惯,但却觉得很亲切。他后来在散文《藤野先生》中,也多次说到藤野先生说话的音调起伏很大。

几天以后,周树人被藤野先生叫住了,他要求周树人将课堂笔记给他看。两三天后,笔记本还回来了,周树人打开一看,心中充满惊奇与感激。只见听课笔记中文字与图表的错误,藤野先生都用红墨水作了详尽细致的订正。这种悉心指导在周树人上藤野先生的课以后一直持续着,而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这次相遇,对周树人未来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周树人在藤野先生的关怀下愉快地学习。一年级结束时,他顺利通过考试,可以升入二年级。但这期间却发生了一起对他打击很大的事件。

细菌学教授中川对自己在德国买来的幻灯机很得意,就在课堂上用幻灯机放映细菌的形状。讲课时间一过,中川放映了取材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其中的一个场景使周树人深感震撼。这是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人间谍处决的场面。行刑场面的残酷不用说,对于周树人来说,更不能忍受的是周围注视这残酷情景的中国人居然没有任何表情。

他忽然觉得仅仅身体强壮但精神麻木的国民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与其学习医学强健中国人的身体,不如启蒙中国人的精神。由此一想,周树人决心从仙台医专退学,学习文学。

决心走上文学道路的周树人向藤野先生提出要从仙台医专退学。被问到原因时,周树人没有让藤野先生知道真实情况的勇气,就说想去学习生物学。藤野先生很失望,就对周树人说,为医学而传授的解剖学大概对学习生物学起不到什么作用吧。分别时,藤野先生赠给周树人一张照片,照片背面写着:“惜别藤野谨呈周君”。

19,周树人回到中国,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始了他作为教师的生活。后来,他又回到家乡绍兴继续担任教师。

此时,新文学运动以杂志《新青年》作为舞台开展得轰轰烈烈。周树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并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鲁迅的笔名是用了母亲的姓,意思是:因为鲁钝,所以行动要快。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奠下了基础。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的士兵对奋起抗议进行示威游行的北京民众悍然开枪,造成数十人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事件”。

“三·一八事件”后,当局对鲁迅发出了逮捕令,鲁迅只能去外国人的医院避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对自己的生平进行了回顾,完成了一系列自传体散文,《藤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篇。

《藤野先生》是鲁迅对仙台时期生活的回忆。日清战争后,在日本的鲁迅身处蔑视中国与中国人的氛围中,深感愤怒与苦恼,为此,与向自己表示友好的藤野严九郎特别亲近。有一位学者说,《藤野先生》成为现在这样的面貌是后来的事情,据说当初该文是以写中国人的愤懑为主的。结果,文章几经推敲修改完善后,有关藤野严九郎的比重增大,成了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作为主题的作品。

以《藤野先生》为首篇在《莽原》杂志上登载的一系列文章,后来以“朝花夕拾”为题结集出版。

1931年,刚从大学毕业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增田涉从日本来上海学习。增田在上海的内山书店与鲁迅相识,从鲁迅那里听中国小说史的讲课。鲁迅对增田很厚爱,也许就是出于对藤野先生的报答。大约一年以后,鲁迅已对他进行单独授课。增田回国后,与鲁迅的书信往来一直没有停止。

1934年,岩波书店计划在“岩波文库”收入鲁迅的作品,编成一册,并由诗人佐藤春夫与增田涉翻译。增田写信给鲁迅,问应当收入哪些作品,鲁迅回信说:都可以,只要你们觉得好就收;不过,只是希望能将《藤野先生》收入。这一意见被岩波书店接受了。1935年6月,“岩波文库”的《鲁迅选集》出版。

这时候,藤野先生的儿子恒弥已经进入第四高等学校。该校由恒弥在福井中学时代的恩师菅好春担任国语与中文老师。菅教谕读《鲁迅选集》时,发现《藤野先生》说的就是藤野严九郎的故事,于是就通知了恒弥。

如此一来,藤野先生才知道以前的中国留学生周树人已经成了作家鲁迅,并且将自己的故事写入了散文。

友好城市的缔结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对鲁迅的仰慕与日俱增,藤野先生作为鲁迅的恩师也随之为人瞩目。

1956年,鲁迅遗孀许广平女士为出席禁止原子弹世界大会初次来到日本。按预定计划,她在访问福井时要祭拜藤野先生的墓。可是,因为连日的欢迎活动导致过度疲劳,她只能委托鲁迅的密友内山完造代为祭拜。纪念馆珍藏着许广平寄给内山的信。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内山在藤野先生的墓前朗读了这封信。

1960年,仙台建立了“鲁迅之碑”,并于第二年4月举行了揭幕式。受到该碑的启示,福井县于1964年在足羽山上建立了“惜别”碑,碑名就出自藤野先生赠鲁迅照片上的亲笔。1980年,在藤野先生出生地芦原下番,建立了由鲁迅儿子周海婴书写的“藤野严九郎碑”。因为有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渊源关系,藤野先生的故乡芦原町与鲁迅的故乡绍兴市结为友好城市。

藤野先生的旧居修复后,设立了藤野严九郎纪念馆与资料展示室,后来,更发展到建立了芦原国际交流中心。纪念馆建立以来,有来自日本与中国的很多人前来参观访问。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师生之情,给人们以深深的感动。

篇9:《藤野先生》读后感400字

不仅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敬佩,我对藤野先生也很敬佩。他治学严谨,那怕一丁点儿错误也给学生及时指出。鲁迅做笔记时把下臂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认为那样很好看。藤野先生在检查笔记时发现了,和蔼地指导鲁迅解剖图不是美术。我应该向藤野先生学习,学习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后在学习上我要认真对待,学习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的精神,那怕一点儿不明白的问题,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犯低级错误,对简单的问题,拿出100%的认真态度来对待,不能因简单而大意失荆州。

鲁迅从积贫积弱的中国来到日本,藤野先生不仅没有瞧不起他,还关心他笔记能否记得上,鲁迅的笔记先生一看就是三年。但凡读到这里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动于藤野先生的伟大,这种伟大穿过时空,与日月同辉。

得知鲁迅就要离开日本了,藤野先生把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鲁迅,照片背面还写有“惜别”二字。后来,每当鲁迅写作累了,正想偷懒时,在灯光下瞥见藤野先生黑瘦的面容,便使鲁迅有良心发现,增加了勇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厌恶的文字。可见,一位好老师多么重要啊!能让人终生受益,源源不断地给你力量。我就有一位好老师,在别人不相信我、看不起我的时候,只有他一直鼓励我激励我,给我纠正错误,给我指点动作要领,给我指导锻炼技巧。就是他,让体弱瘦小的我有了今天的体育成绩——体能测试四个项目拿到了两个第一。我是多么开心啊。感谢您,敬爱的好老师!

篇10:《藤野先生》读后感600字

虽然藤野先生在此没有与鲁迅多说什么,但这一经他细致改正过的讲义就已经胜过了千言万语,是啊,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老师对学生的爱与希望都已经倾注在这添改过的讲义之中了。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是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这是藤野先生对鲁迅说的话,当时正处于中国闹革命的时期,中国人一向被外人所瞧不起,鲁迅所在学校的日本同学甚至认为中国人都是低能儿,而藤野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能够尊重中国人的民族信仰习惯,主动争取学生的意见,可见在他眼中人人平等。

当得知鲁迅要弃医从文时,藤野先生深表惋惜,送给了鲁迅一张他的照片,照片后面的“惜别”二字,截然表现了他对鲁迅深深的爱与离别的不舍。他对鲁迅如此的热心希望,不倦教诲,可能只是为了能够让鲁迅将来在医学方面有所成就,可能是为了能让新的医学传入中国,他是如此伟大而又无私的一个平凡老师。

这让我想起《最后一课》这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小弗朗士在老师韩麦尔先生的感染下,改掉了不爱学习的坏毛病,激起了小弗朗士内心朴素的爱国情怀以及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那一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也感受到了知识前所未有的魅力。

看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它有时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就像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之深,使鲁迅每当夜里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瞥见先生的照片,便抖擞精神,顽强地与困难做斗争,坚持自己的道路,才能赢得了万人的敬仰。

篇11:藤野先生读后感400字

在一个夜晚,我翻开了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文章描写的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却教会了鲁迅许多知识。

在文中,鲁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篇12:《藤野先生》读后感400字

鲁迅少时曾于日本留学,当时觉得“东京也无非这样。”于是决定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经过一番波折后,鲁迅终于到了仙台,一到仙台就受到“优待”,不但没有收学费,而且几个学校职员还特别为他的食宿操心。开始上课后,鲁迅正式认识了解剖学的教员——藤野严九郎。鲁迅一个人居日本留学,受的排斥欺悔数不胜数。而藤野先生并无因为这样一个原因而对他漠不关心。然而,藤野先生考虑到他的日语可能跟不上讲课,所以便开始替鲁迅添改讲义。藤野先生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发现学生有错一定马上纠正,绝不姑息;热情诚恳,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周详,担心他因为民族习俗而不肯解剖尸体,直到发现他没有这个顾虑才放下心来。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勤学好问,为了解裹脚这种习俗会造成足骨怎样的畸形而不耻下问。在第二年的霉菌学,一次影几片时事的片子,里面全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有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看的却是一群中国人。当影片播完时,日本学生便拍手欢呼起来。这奋起了鲁迅想拯救中国的思想。于是他便告别了藤野先生,离开了仙台。再没有联系。

篇13:藤野先生读后感900字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可能有的选择会从此改变你的人生!而鲁迅在看电影事件中,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到了一群思想不觉悟,麻木无知的国民。从而他意识到医学救国是行不通的,只有文艺救国、科学救国才是根本治国的方法!

于是他选择了弃医从文,而这也为他以后的文学道路立了一个新起点,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点,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历史!

从这课当中,我们不难知道,鲁迅他所表达的是要想真正的救国,就必须先改变人民的思想!

确实,一个人如果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那根本达不到国家的人才标准。相反的一个人如果勤奋好思,求知欲强,那必定会为祖国的建设增添光彩!

想想自己和身边的恶人,是否也是这样。有强壮的身体,但思想却愚昧无知。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学习呢?学习能充实自觉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学习的机会,而整天碌碌无为得生活呢?那只会让你的人生显得淡漠平庸;为什么我们把握现在,珍惜眼前呢?有的东西一旦失去就没有了,而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还有什么意思呢?

把握现在,努力学习,你就会感受到世界的精彩,人生的美妙!

篇14:藤野先生读后感800字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鲁迅先生惯有的讽刺反语如锋刀般刺入我的心扉,其中日本人对中国赤裸裸的蔑视令我愤怒,但却不得不承认,在当时那个时代,我们泱泱大国只能接受这份耻辱。

这是何等的悲哀。

那一瞬间,我甚至看到了中华大地在无数的炮火下瑟瑟发抖,华夏人们在敌寇的残忍压迫下苟延残喘的情景,也深切地体会到鲁迅先生果断弃医从文,打算从精神上拯救国家的心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像鲁迅先生这样用于为祖国做出贡献,希望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爱国情怀与抗争热情的人是值得敬佩与学习的,我无法不动容,也无法不改变。

我只是一名普通中学生,我所能做的事情不会很多,但我却能保证做到我所能为我的祖国做到的一切。况且,现在的中国是一只沉睡的东方巨龙,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日渐强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每天在为拥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地震没有压垮我们的脊梁,反而让我们重新挺立的时候更加刚强。

战争没有抹灭我们的信念,反而让我们的斗志在重新燃烧后更加明亮。

分离没有是我们分崩离析,反而让我们在重新团聚后以更加团结的力量,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炎黄子孙又一次崛起。

上一篇:linux常用命令小结下一篇:游张谷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