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2024-05-21

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延伸,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真正做到教育改变学生和家庭的命运,阻断贫困代际递传,为我县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入学率达到要求。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义务教育巩固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8%。全面组织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简称“两后生”)免试就读职业技术学校,或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

2、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一是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孩子在优先享受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予以限度的资助;贫困学龄前儿童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课本费全免,贫困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贫困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按每生每年1600--2000元的标准免除学杂费,按每生每年1000、2000、3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全免,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搞好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生源地贷款。积极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引导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救助力度。

二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一年200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都能享受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三是加大优质高中招生向薄弱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落实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分解到初中学校的措施,确保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生”占比逐步达到80%。

3、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计划投入7600万元,其中环保厕所改造3000万元,合格学校建设1300万元,全面改薄项目2300万元,高中办学条件改善1000万元。重点完成县一中西校区一期工程、县承启红军学校初中部建设工程、曹排小学二期工程、县特殊学校学生生活用房建设、创建32所合格学校和3所乡镇幼儿园、49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项目、县职校二期工程等。完成全县80个重点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巩固提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让农村地区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探索建立农村教学点网络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全县所有教学点实现与省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

4、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树立远大理想,励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二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义务教育“联校协作发展”行动,推行强校扶弱校、乡镇中心校带村小、片区初中联校制、联校协作发展等办学模式,在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协作,通过坚持“五个抓”(即抓课程、抓课堂、抓活动、抓队伍、抓管理),培养学生应具备并为个人终身发展奠基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素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是强化职业培训,做到扶贫先扶技。坚持普职教育协调发展,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致相当,201x年两所职校计划招生1600人,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基地、教学、科研、升学、就业”五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两后生”做“明白人、能干人、脱贫致富带头人”,促进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健全由县级职教中心统筹职业培训计划和经费管理、由县职校为主实施的职业培训机制,推进大职教体系建设。

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形式,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以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常规大检查、校长进课堂”活动(简称“三大一进”活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指导、诊断、激励和督促作用,促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探索分层教学、走教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改革,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探索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彻底实现“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的课堂的根本转变,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健全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委培等教师补充机制。201x年计划补充教师460人,其中定向委培180名、特岗计划80名、公开招聘200名。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交流、城乡支教、跟班学习等制度,加快优化教师队伍。

二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行教师编制、职称评聘和评优表模等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农村骨干教师补助政策向偏远农村、山区倾斜,优先提高贫困村任教老师经济待遇。探索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乡村教育本土化人才培养,重点为村小和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实现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培训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国标、省考、县管、校用”的农村教师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全县教师队伍管理。积极探索“县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区域(连片)学校教师聘用、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根据学生变化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按照核定的编制要求,201x年招录引进460名以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解决教师短缺问题,逐步实现师生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轮岗交流比例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0%。

6、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一是发展特殊教育。贯彻落实《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_—20_年)》,20_年完成宜章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任务,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合力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齐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

二是关爱留守儿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支持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设亲情电话,聘请“代理(爱心)妈妈”,招募志愿者,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

三是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利。坚持“两为主”方针,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面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与同城学生在收费、资助、学籍异动、入队入团、评优表彰及参与各种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政策。

7、落实经费保障。

切实加大教育精准扶贫投入,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向扶贫对象精准发力。以教育精准扶贫为主要战略,整合扶贫资金中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建设的部分资金与教育专项资金、捐赠给教育的资金等各类资金_使用,实行“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完善教育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分配、使用、立项、审批、实施、绩效评价等具体操作规程以及公示公告制度,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察等监管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8、强化组织保障和监督考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协调、村(校)落实”的体制,县委、县政府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也要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实行领导负总责的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制;要建立教育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是健全信息台账。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学校)为单位、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要建立到校到人精准扶贫数据库和网络管理平台,详细清查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实施清单式管理。精准核对每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电子信息库,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贫困学生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时间节点、工作进度,逐步销号。

三是强化狠抓落实和监督问责。要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全县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包保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年度;县教育局、县直各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村校(教学点)、班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实施“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口帮扶乡镇、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人对口帮扶学校、学校负责人对口帮扶班级、班级科任老师对口帮扶学生(含包保、促进“两后生”就读中职学校)。通过层层包干,确保每所薄弱学校有扶贫联系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责任人,定点跟踪,精准帮扶,一包到底。建立“乡镇自查、县级复查”,重点检查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工作成效等,不断优化评价制度,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对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教育督导,及时进行绩效评价,开展贫困家庭满意度、特殊群体学生满意度调查,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各学校绩效考核体系。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实效,着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着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着力宣传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教育精准扶贫、人人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和强大气场。

篇2: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我们是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sunflowers团队,在暑假我们团队进行了十堰市乡镇精准扶贫落实情况的调研。

此次调研进入十堰市郧县柳陂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新建社区,众多便民设施,更有公园、中心幼儿园、完全小学等,未来将迁移精准扶贫民户们入新社区。在当地村委会了解到郧县精准扶贫实施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宣传、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一级农合、就业专项资金: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护理补贴政策、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郧阳区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等政策,极大的改善了贫困老百姓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在政府的帮扶下,柳陂周边村越来越繁荣,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足,他们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正在逐渐升高。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团队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精准扶贫立项的意义,同时也清楚全国各地进行精准扶贫的主要目的以及精准扶贫对于改变贫困地区现状的重大意义。

篇3: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本文作者(前排中)调研中

一、现状与特点

(一)贫困人口多,致贫因素不一而足。芦溪县严格按照“七步法”,经过深入排查,精准识别,确定全县贫困人口3906 户、10485 人,也就是说全县每28个人中就有一个贫困人口。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2107 户、6751 人;无劳动能力1799 户、3734 人,占贫困人口的35.6%;低保户2736 户、7748 人; 五保户472 户、585 人, 低保五保占贫困人口的79.5%。其中65%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偏远山区,虽然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多数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致贫原因多样化,因病因残致贫最为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的分别为52.87%、16.22 %、8.07% 和0.51%;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致贫的分别为1.31%、14.85%、5.22%。目前贫困户中患长期慢性病3118 人,患大病1015 人,残疾人862 人,虽然这4995病残人员只占贫困人口的47.63%,但这4995 人分布在3435 户家庭中,造成占全部贫困户88.28% 的家庭致贫。因病、因残致贫又往往与其它致贫原因交织叠加,呈现致贫原因多维化现象。

(二)贫困程度深,整体环境先天不足。“七分山岭分半田,分半水面和庄园”是芦溪地貌轮廓的概括,全县地处罗霄山脉北段,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特别是14 个重点贫困村大多数分布在山区,地处偏远、资源缺乏、交通不畅、自然条件极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很多山区村点甚至移动通讯信号都难以覆盖,山区基础设施的脆弱,严重制约着芦溪经济的发展。而芦溪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就居住在这些地方,还有些地方根本就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山陡坡大,田块小,用工多,收益小,一个自然村就几户人家,而且东一家、西一家,如果要通路、架电则投资巨大,政府想扶而成本太高,财力难以承受。虽然近年来芦溪农村公路、灌溉渠道、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等设施建成规模均走在全市前列,却仍有部分贫困户没有通路,或没有通自来水,或没有通电视信号。与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相伴而来的就是产业发展不均、劳力就业不足,多年来,芦溪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调整产业布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总体上看,经济效益好、用工需求大的电瓷、花炮、服装、建材、机械等产业主要集中在芦溪镇、上埠镇、宣风镇、银河镇、南坑镇等平原乡镇,张佳坊、新泉、长丰等山区乡几乎没有工业,这对很多山区贫困居民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脱贫难度大,客观条件难以满足。一是贫困群众处境艰难。即耕作难,许多山区群众仅有的一点挂壁土都在60 度以上的山坡上,土质非常贫瘠,在这上面种点红薯维持生活,一年到头所收无几;行路难,由于不通公路,山里村民的生产生活资料运进运出,靠的是一双脚板,人挑马驮;就学难,居住过于分散,教学网点少,读个小学都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干脆辍学在家;就医难,由于离医院较远,加上经济困难,多数农民得了病,舍不得就医治疗,能扛就扛,实在顶不住才看医生;增收难,主要靠种点稻谷、红薯,养几头猪,砍点毛竹,勉强维持生计。过去有些村民靠砍树卖柴增加收入,现在实行了封山育林,多数村民感到就业无门、增收无望。二是致贫症结难以根除。精准扶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脱贫方案的制订必须考虑各方各面的因素。除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外部因素,信心不足、观念落后、技能缺乏、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购销渠道不完善等内部因素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简单的送资金、送技术、送生产资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上种养业疫病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和债务风险等各方面的风险叠加,脱贫人口返贫风险也难以估计。三是扶贫力量比较薄弱。县扶贫办现有工作人员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处于“小牛拉大车”现状。部分乡镇对扶贫开发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虽然已挂牌成立扶贫工作站,但没有真正落实扶贫专干,没有做到专职,没能做到有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工作经费。加上部分乡镇扶贫干事更换频繁,影响了精准扶贫实施。

产业扶贫花卉苗木示范基地

二、做法与成效

(一)创新“两大机制”,让扶贫力量强起来,破解了“谁去扶”的难题

按照“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要求,芦溪县结合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通过创新单位挂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两大机制,进一步破解了扶贫力量较弱、帮扶人手不足等难题,确保了全县14 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创新单位挂点帮扶“1+2+3”机制,让贫困村有“靠山”。 2015 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点贫困村脱贫的关键之年。为继续抓好14 个“十二五”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芦溪县成立了14 个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采取“1+2+3”的机制进行帮扶,由1 名县级领导(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政府分管扶贫工作副县长),2 名科级后备干部(1 名正科级后备干部,1 名副科级后备干部),3 个帮扶单位组成工作组,对1 个贫困村进行帮扶,其中2 名科级后备干部作为长期驻村蹲点的工作人员。工作组每个成员单位每年帮助贫困村筹集扶持资金不少于5 万元,县政府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拨给每个省定贫困村5 万元,与贫困村原有的20 万元村庄整治资金统筹使用。根据“一村一策”的原则,结合实际,帮扶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帮扶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贫困村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后劲,确保贫困村“摘帽”脱贫。工作组每月不得少于1 次到重点贫困村进行扶贫工作,指导各重点贫困村开展2015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蹲点工作人员一年一轮换;干部变动后,新晋干部自然接替。2016 年将省市县各级扶贫工作组安排到14 个“十三五”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落实帮扶任务和责任。形成了“一个贫困村、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笔资金、一包到底”的“六个一”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创新干部结对帮扶“1+1+1”机制,让贫困户有“帮手”。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为帮助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芦溪县坚持重点帮扶与联系帮扶相结合,除无劳动能力的联系帮扶对象外,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做到责任到人。采取“1+1+1”(即1 名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1 名乡镇驻村干部、1 名村干部)机制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其中县级干部重点帮扶2 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 户扶贫低保户;科级(含科级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1 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 户扶贫低保户。全县扶贫开发户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要不少于1 次上户帮扶,要根据所结对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脱贫路子(即“一户一法”),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教育、医疗、就业,力争帮助每户贫困户推荐1 名以上劳动力就业。除扶贫开发户以外的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由村支两委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推荐上报,由乡镇政府审核后安排结对帮扶。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结对帮扶仅对扶贫开发户筹集配套产业帮扶资金。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扶贫开发户按照每年每户帮扶2000 元的标准筹措产业帮扶资金,其中1000 元由县政府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支出,另外1000 元由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帮助扶贫开发户发展生产,帮扶资金不得用于生活开支。市县科级以上干部(含后备干部)帮扶以外的贫困户,由各乡镇组织乡镇干部、村支两委班子、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进行重点帮扶和联系帮扶,做到帮扶全覆盖。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确保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工作不脱钩,形成了“精兵强将下基层,好人好马上一线”的正确导向。结对帮扶机制的推行,在机关与基层之间架起了党群同心谋发展、干群协力促跨越的“连心桥”,让贫困对象脱贫有了信心、致富有了底气。

(二)构筑“三大体系”,让扶贫工作实起来,破解了“扶得好”的难题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能不能取得实效,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芦溪县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督查问效、考核奖惩三大保障体系,确保扶贫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可持续,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确保三级联动。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的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并在全县范围内抽调3 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力量。各部门各乡镇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同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尤其是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还结合驻村定点扶贫,从省、市、县、乡驻村工作队中选派36 名干部到全县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促进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全县9 个乡镇成立扶贫工作站,由分管副乡镇长任站长。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社会扶贫、结对帮扶、金融扶贫、行业扶贫、科技扶贫等十个扶贫方案,形成了精准扶贫“1+10”政策体系。印制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手册》2000册,全县所有结对帮扶干部人手一本。不定期编发《精准扶贫工作简报》,借力县“微平台、微信群、微博客、微报纸、政务网”的“四微一网”,及时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引导全县上下共唱“一首歌”,形成党政重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本文作者在张佳坊乡调研

二是强化督查问效体系建设,确保强力推动。大力推行“账单式工作法”,以科学建账、定期报账、动态查账、考核结账为工作机制,将精准扶贫纳入各部门各乡镇各单位的重点工作年账单、季账单、月账单和周账单,把精准扶贫的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联系单位和联系责任人身上。从县到乡镇、再到村自上而下按照军事原则制定计划,挂图作战指挥,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签定《减贫责任书》,实施精准扶贫,落实“限期脱贫”责任。同时,建立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六个一”工作制度,即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困;建立一本工作台账,对村级情况分门别类,制定计划、倒排日期、加速推进;每季度给村级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篇调研报告,调查民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意见措施;承诺办好一批实事,作出承诺,调动资源,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每季度书面向乡镇党委和选派单位汇报一次工作。县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结对帮扶等工作进行严督实导,通过查看会议记录、图片影像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进行抽查,实行“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督查问效制度,以高频率督查、高密度通报、高实效反馈,确保精准扶贫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动态督查有力地改变了不作为、乱作为、软作为、慢作为的庸政懒政现象,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让能干事的人登上了台面,让不干事的人浮出了水面。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体系建设,确保全面驱动。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为加快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着力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实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机制,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科级班子、科级干部年度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评价体系。重点考核贫困人口减贫数量、贫困人口收入增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等情况,尤其是对各乡镇年度贫困人口减贫数量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将扶贫工作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使用相结合,每年由县委、县政府表彰3 个先进乡镇、10个先进单位、10名先进个人,对在扶贫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当年扶贫工作落实不力、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和部门由县委领导约谈,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目前,全县已召开一次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一次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议、两次扶贫调度会,开展了三次扶贫督查和帮扶民意满意度调查。让大家感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动力。

(三)推出“十大措施”,让扶贫对象富起来,破解了“怎么扶”的难题

打枪要瞄靶子,扶贫要看对象。芦溪县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和“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干部提供啥服务,群众就接受啥服务”为“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干部就送什么服务”,把具体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身上,做到按需帮扶、缺什么补什么,探索推出精准帮扶“十大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把好“造血”关。针对全县1166 名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缺技术、缺资金、缺项目而致贫的贫困人口,制定财政奖补措施,扶持发展“一粒米、一蔸菜、一片茶、一朵花、一棵树、一个果、一头猪、一条鱼、一只羊、一羽鹅”的“十个一”特色产业。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 贫困户”“菜单式”等扶持模式,统一种苗供应、统一肥(饲)料供应、统一预防免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买销售,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目前该县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拥有农业龙头企业86 家、专业合作社达337 家,为产业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点燃了贫困户的希望之火。

二是大力实施搬迁扶贫,把好“安居”关。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形成“土地流转建园区,移民搬迁进社区, 农民就地当工人” 的模式。2015 年完成省办批复的1026 人移民搬迁,2016—2020 年每年计划向上级申报搬迁移民1000 人,5 年共计划搬迁5000 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000 人,确保贫困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三是大力实施教育扶贫,把好“智力”关。针对全县1017 名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确保不因贫辍学、不因学致贫。

四是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把好“增收”关。针对全县3044 名有劳动能力但无就业门路的贫困群众,通过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使其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对县内企业的用工情况和岗位数量进行梳理,指导帮助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对年纪偏大的贫困户,尽可能提供公益性岗位,今年全县帮扶转移就业2188 人,其中172户贫困户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五是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把好“兜底”关。针对全县7183 人无劳动能力的纯低保户、五保户、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遭遇突发灾害事故返贫等贫困群众,通过完善民政低保救助、新农合、城乡居民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政策兜底保障,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到2017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六是大力实施社会扶贫,把好“引导”关。对全县10485 名贫困人口,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等解决实际困难。设立扶贫基金,帮扶贫困人口中的优抚对象和面对重大疾病、灾情等凭个体力量无法度过难关的贫困户。引导非公企业主动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七是大力实施结对扶贫,把好“帮扶”关。结合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创新单位挂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两种机制,针对14 个重点贫困村和3906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到2016 年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成立帮扶工作组,帮助贫困村“摘帽”脱贫。实行县科级领导干部(含后备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八是大力实施金融扶贫,把好“投资”关。针对全县有发展能力但缺资金的贫困群众,通过政策性扶贫资金和金融信贷的联动,解决贫困农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提升帮扶对象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利用原中央苏区产业扶贫资金,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建立“产业扶贫信贷通”,吸纳金融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扶持,打造扶贫产业发展信贷新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健全“企业+ 农民合作社+ 农户”“企业+ 家庭农场”“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已为467 名贫困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460 万元。

九是大力实施行业扶贫,把好“合力”关。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以及文广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工程。2015 年完成全县25 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发挥驻县的银行、保险、电力等部门优势,整合资源,实行对口帮扶,做到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十是大力实施科技扶贫,把好“提升”关。针对全县836 名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缺技术的贫困群众,组织贫困家庭参与“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金蓝领工程”“订单式技能”等各类培训,通过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重点推广种植、养殖、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5 个方面,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温室栽培养殖等5 类技术。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十大措施”,2015 年芦溪县扶贫口直接投入资金将达2500万元,间接资金可达2 亿元。以“两大机制、三大体系、十大措施”为抓手,芦溪县全面打响了扶贫攻坚“两年大决战”,决心今年稳定脱贫5000 人以上,2017年率先实现脱贫目标,并在全县达到“七个确保”目标:即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三、感受与启示

一是密切联系,结好对子。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在直接联系。群众越穷越难,越需要干部关心服务。干部上门嘘寒问暖帮忙出力,就能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帮扶干部积极帮助群众理思路、定计划、兴产业、解难题,向困难群众伸伸手、拉一把、扶一下,让广大群众充实“脑瓜子”、鼓起“钱袋子”,深受群众欢迎和认可。结对帮扶干部要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真正深入到农户家庭调查情况,不能走过场、做样子。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农民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心交心。

二是瞄准问题,摸清底子。只有瞄准贫困户,找准扶贫需求,扶贫才能下工夫、见实效。精准分析原因,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五清,即“底数清”,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问题清”,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对策清”,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责任清”,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任务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

三是实事求是,找对路子。思路决定出路,牵牛要牵住牛鼻子。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帮扶就要因人而异、分类施策,灵活运用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社会扶贫、结对帮扶、金融扶贫、行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不同方式,把具体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身上,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哪里有难就往那里集中发力。 要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明确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一个帮扶措施,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问题与不足

(一)精准识别难。一是受建档立卡对贫困对象总数控制的要求,贫困对象统计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芦溪县的实际情况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灾因病返贫对象较多,出现“僧多粥少”现象。二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三是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部分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由几个村干部决定,闭门造车、敷衍了事等现象或多或少存在。

(二)精准实施难。一是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很多政策试运行,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扶贫干部、乡村干部思维定势,习惯于“大水漫灌”,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思想上有畏难情绪。二是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认识还把握不清,在政策宣传层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贫政策讲得不详不透、宣传也不到位,在组织实施上也欠周密严谨,在处理矛盾纠纷上也欠稳妥。三是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扶贫资金不能满足整村推进、生态扶贫搬迁、金融扶贫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部门认为整村推进是扶贫部门的事,在项目规划时没有把行业扶贫摆到议事日程。

(三)精准到户难。一是“一户一法”实施难。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帮扶工作队给每户贫困户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三是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有些贫困户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系列扶持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

本文作者(右三)下乡调研中

五、对策与建议

一要精准扶贫理念,做到真扶贫。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父老乡亲”的扶贫理念,带着真实感情“真扶贫”。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切实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人力调配、检查指导等工作。要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配强配优县扶贫办工作队伍,增加人员编制,乡镇扶贫工作站要挑选工作能力强、熟悉基层工作的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保证扶贫干事能够专职专干。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因村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要瞄准贫困对象,做到扶真贫。及时更新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更换,应该纳入建档立卡数据库而没有纳入的要及时加进来。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对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因户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让其早日脱贫。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要将五保户、无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交一批给民政部门,要动员能人大户和享受惠农政策的企业老板帮扶一批,分批次先易后难分解一批,确保每个脱贫对象都有帮扶责任人,帮扶都要有成效。

篇4: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2020年我国要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全面消除贫困。由此可见,当今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状态,必须以“精准扶贫”使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湖南省水利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布署,于2015 2017年定点扶贫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村。扶贫工作队自2015年4月8口驻村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五个一批”的要求,“重规划、强基础、兴产业”,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提高群众素质为根本,以产业开发为支撑,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全力推进“六大建设”和“12+1”工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摸村情找穷根精规划谋远景

三家田村下辖24个村民小组、825户、4457人,劳动力2673人;五保户22人;党员122人,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稻田1797亩、山林而积13025亩,村民经济来源靠传统种植、外出务工、鞭炮产业等收入。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贫困人几,工作队和镇村干部逐户调查、走访。水利厅全体厅级领导干部和42家部门(单位)全部参与与贫困户“结穷亲”,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出点子”。了解全村农户的家庭生活条件、收入来源、身体健康状况、教育负担、社会保障等情况,掌握了村民的现实困难和脱贫需求,认真填写《结对帮扶“一户一策”卡》,讨论改善其生活困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对24户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和71户贫困人口有变化的贫困户情况反馈给了塔卧镇政府和永顺县扶贫办,按程序重新审核校正并公示扶贫信息。经公示复核确认三家田村贫困户264户、贫困人口1014人。对贫困户按照要求建档立卡,利用村部建设中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进行适时的、动态化管理。

强制度重规划。制定工作队管理制度、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公开13项管理制度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4项管理办法,让制度上宣传墙。邀请农业、水利相关专家现场调研勘测、专题研究探讨,形成了六大本专题技术资料,并与当地政府、三家田村支两委、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共开展了八次集体讨论,制订并报水利厅批准了《20152017年湖南省水利厅驻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村驻村帮扶工作规划》。规划为三家田村建一个安全饮水工程,日供水量800立方米,受益人员6128人;改造四处河坝和渠系,实现1260亩农田自流灌溉;加固护砌险工险段河道;修缮村组公路危桥(宽4.5米,长16.5米)和通组公路(10.71千米);修建1880平方米的村部和幼儿园;修缮三家田村小学;改善村容村貌配备垃圾运输车;完成农网改造和危房改建工作、生态补偿脱贫和异地搬迁脱贫。在三年扶贫规划的基础上还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编制了《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远景发展规划》。

抓党建强班子。工作队以“三制一卡”党建工作法为抓于,村务实施“四议两公开”,加强(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按照“十有”要求建好村组织活动场所,“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促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创建平安、和谐村寨。塑造“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而旗帜”形象。在生产一线中选准一批对“三农”有感情、“擅长打硬仗”的优秀年轻同志发展为党员,为期三年的帮扶工作中将发展并培养7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年轻党员。给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带领全体党员来到塔卧镇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强基础惠民生兴产业富百姓

重建管塑形象。水利和交通工程及村部和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勘测、设计、论证工作都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对于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专门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施前张榜公示了安全饮水管理办法;成立了村基础设施管理协会,对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后续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公益基础设施轻管或缺管的现象,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截至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均己完成,滑坡体治理、安全饮水、危桥改建己完成,村部和幼儿园建设的交通桥、护砌工程已完工,村组道路硬化建设己完成1.8km。

调结构兴产业。产业发展是驻村帮扶工作的重头戏,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驻村工作队以促进贫困人几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为目标,本着“传统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特色化”的发展理念,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三家田村生产鞭炮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湘西小浏阳”美誉。现有烟花鞭炮生产企业15家,总产值近亿元;但由于鞭炮生产企业规模小,国内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融资困难;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等多方而的因素而制约了产业发展。针对该村鞭炮产业发展所而临的困境,工作队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引起了州、县经信局领导的重视,得到了州县民族事务局给予的政策扶持。

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三家田村既有白皮柚、大棚蔬菜、优质稻谷的种植,也有湘西黄牛、优质山羊的养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白皮柚种植由之前的4户不足20亩的规模迅速发展到320户(贫困户211户,大户5户),种植而积2000亩,成立了白皮柚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吊井蔬菜合作社、溪州米业、湘山牧业公司的技术支持与合作,培育了优质稻谷种植户720户种植而积1757亩;大棚蔬菜10户,40亩;湘西黄牛养殖、山羊养殖发展来势喜人。随着种养业的同步发展为三家田村的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的带动效应。

精准施策、靶向治疗。贫困户需求千差万别,扶贫方式也因不同类型而有不同选择。工作组因人因地施策,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远期措施和近期措施同步实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水利厅二级机构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三家田村贫困户小孩读书交不起学费的困难,采取减免学杂费、补贴部分生活费的措施帮扶;省水利水电医院送医下乡,驻村为村民免费诊断;工作队扶贫先扶智,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新建幼儿园、修缮三家田小学;水利系统募捐80万元基金建立专项扶贫基金,用于因学、因病、因灾的救助。

引进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帮扶是水利厅扶贫的特殊举措。水利厅退休老干部王孝忠同志十分关心驻村帮扶工作,实地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并赠送价值8000余元的科普图书。私有企业家、湖南雅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涂先明先生考察三家田村后对接帮扶五名贫困学生直至大学毕业,并邀请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省美协水彩艺委会主任、长沙市美协主席王礼教授考察指导三家田驻村帮扶工作,对接三家田小学的教育帮扶。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基层党组织物质基础的重要措施。工作队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自来水厂将在12月底全而完工,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为充分发挥三家田市场效应,将在市场旁新建幼儿园和村部服务中心,出租第一层的6个门面每年可创收4万元;添置垃圾运输车,每年可产生村集体经济3万元。

成立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的制约瓶颈。动员贫困人几以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劳务收入等方式入社,使“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帮扶方式实现精准扶贫。

安全饮水并非三家田村困难,邻近的大坝村存在同样的困难。工作队本着博爱、全而小康的要求,帮助大坝村2186人将饮用上优质的自来水。水利厅扶贫不仅给自己的扶贫村投入资金项目,对于其他省直单位的扶贫村同样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迄今为止,水利厅已经支持了全省42家省直单位项目扶贫资金3620万元。

水利厅的扶贫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给予了跟踪关注和报道.《“特殊村民”的神圣使命》、《湖南省水利厅领导“一进、二访”----三家田》便是《中国网》报道水利厅扶贫三家田村的代表作之一。

扶贫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精准识别应是动态化的。任何一次的精准识别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因灾、病等因素出现新的贫困。所以,动态化精准识别和社会保障措施尤为重要。

精准扶贫规划完美也是一定的扶贫、脱贫的规划,精准扶贫规划应从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规划,编制扶贫村发展远景规划。

精准扶贫措施应该注重短、中、长期相结合。短期的扶贫举措只能解决短期的贫困,解决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关健在于发展产业,但产业发展通常是立足长远而短期效益不佳。为此,水利厅在三家田村精准扶贫除一系列的短中期组合举措,注重了近2000亩白皮柚的产业发展。该产业进入收益期需要4年时间,4年后可使当地村民由脱贫转入致富。

国家应出台政策加强教育扶贫。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扩大重点高校而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

完善扶贫考核制度。目前,对扶贫工作的考核仅是对一个扶贫周期内的考核,产业发展应当立足长远才能使贫困户真正的脱贫。因此考核时间还应适当延长或引进“后评价”。

扶贫资金使用的合理化。国家对扶贫基金投入额度总量较大,但到每个扶贫点的额度相对扶贫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需要仍然是杯水车薪,这就需要扶贫后盾单位想办法,导致出现资金违规使用现象。例如三家田新建村部和幼儿园需资金300多万元,但水利资金如果用于修建村部幼儿园就形成了违规。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只要是合理的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用途可以变更。

篇5: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通过实施造血式扶贫和提高五保户、低保户保障标准,使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以上,通过实施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扶持小额信贷等系列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镇1593人实现脱贫目标,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4万元以上;通过扶贫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等项目,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村公共服务基本完善。

二、主要措施

1、根据对口帮扶任务分配表及帮扶队员名单,计划安排走访对口帮扶贫困户,及时与村委会联系、沟通,做好新一年扶贫调研工作,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责任制,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提供保障。

篇6: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竭的资源。

做好扶贫工作,首先必须内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精神是扶贫脱贫之灵魂、明灯,是战胜贫困的力量之源。脱贫致富,贵在立志。这要求我们的扶贫工作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精神上立起来、强起来、硬起来,立下愚公志,树立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必胜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才能从根子上摆脱贫困。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萎顿。脑袋空空如也,口袋何以鼓鼓?脑袋“贫困”是大部分贫困地区的“病根”所在。脱贫致富的根本之道就是扶智,就是“富脑袋”。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不甘贫困、自强自立,穷则思变、富而思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人文精神,在思想观念上焕发出战胜贫困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让贫困人口拥有更多的专业文化知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做好扶贫工作,必须外修生态。良好的自然生态是发展之本,能够为精准扶贫提供不竭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强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总书记这一论断,体现的是“富一代”与“富世代”的辩证关系。靠山吃山,虽然能够暂时获得一点眼前利益,但解决不了富世代的问题。靠山吃山而不养山护山,最终会毁掉绿水青山,失去我们的发展之本、生存之根。

外修生态,“修”的是生态文明,既要加强生态保护与涵养,又要科学开发利用,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自觉践行“三维”纲要,将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篇7: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一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会议精神,我办事处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我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会议要求严格按照“5个时节点”和“9个步骤”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毕节市委、市政府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四个具体”,形成“1+7”工作格局。

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和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有机结合,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三化”兴“三农”有机结合,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六个子方案和一个具体任务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创新扶贫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xx年1XXX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XXX人。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我办事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办事处、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民主评议并预以公示,审核确定出我办事处贫困人口1XXX人,XXX户。结合县扶贫办分解到我办事处20xx年减贫人口任务。我办事处结对帮扶的人员有:副县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8人,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XXX人,这些人分别是县人大、城管局、房管局、农发行、红旗办事处的干部。这批人分别按“54321”分配到石关村、路塘村、庆云村、蔬菜村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

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在帮贫困农户规划,在生产上作技术指导。实现我办事处“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逐村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重点为帮扶对象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精准扶贫帮扶部门和干部考核办法,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产业扶持到户

针对我办事处贫困户实际,着眼市场可持续发展,注重以“特”制胜,路塘村建设XXX万的天麻种繁基地、石关村马铃薯种植500亩;石关村辣椒育苗种植500亩,都已经落到实处,种植完成,农户得实惠,曾收入。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办事处、村干部加大对贫困农户适学儿童排查加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人,推进“雨露计划.雨露直通车行动”(到深圳学习的3人,各种职业学校补助已上报的7人,上二本线领取补助的1人);目前正在进行“圆梦行动”摸底,资助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主要内容,现场操作实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美化环境。根据县生态办安排,我办事处按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XXX户,改造资金XX.X万元,已经改造结束。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主要针对搬迁进来XXX户移民进行后期扶持,扶持资金3.4XXX万元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根据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我办事处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两个硬化5.504公里4万元,一事一议通村水泥路3公里XXX万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总投资XX.X万元。

由于该项工作的特殊性,我办事处成立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办事处直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督促落实到村到户情况,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帮扶工作落实到位。我办事处参照市、县级层面,统一按照“四个具体”和形成“1+7”工作格局分别制定和细化方案,根据减贫任务分配计划组织开展入户,以现有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围绕因灾、因病、因学、缺产业、缺技术、无劳动力、失地等致贫因素,公平合理识别出我办事处贫困户XXX户1XXX人的扶贫对象并进行办事处、村两级公示。

强化管理,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将贫困对象基本资料、增收情况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实现户有卡、村有册、办事处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扶贫宣传工作,总结推广“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组建“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督查检查组,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查。

篇二

20xx年,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认真开展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干部走基层,真情五为民”活动,以《中共xx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川委发[20xx]10号)、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和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的《20XX年-20xx年定点扶贫工作意见》(高扶组[20XX]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的总体要求,对对口联系的帮扶村——大窝镇陈坳村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现将我局帮扶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定点扶贫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培养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民生工程”政策措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为主要任务的阶段。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我局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我局专门召开了党组会议,研究布置了具体的定点扶贫工作,成立了局长、党组书记黄应友为组长,副局长徐刚、李春兰为副组长,各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帮扶活动的组织、检查、督促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了定点扶贫工作责任机制,在年初就制定了定点扶贫工作计划,根据计划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按时报送计划、总结和帮扶信息。三是开展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三、瞄准对象,抓住重点

我局根据部门实际,充分动员有能力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定点扶贫工作中来,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使扶贫解困明显推进,新农村建设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一是落实包村帮户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和扶贫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曾多次亲临帮扶村,走访820余人次,慰问贫困群众和贫困党员家庭XXX户,送去价值3XX元的米油肉等生活用品,我局还筹措了8XX元,为贫困户购买了化肥,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为张云珍、伍秀珍两户分别送去了慰问金1XX元用于购买衣物,并鼓励他们要坚定生活信心,自力更生,找准致富门路,早日脱贫致富。档案局帮扶小组还向困难户发放了“帮扶信息卡”,确定了“班子成员一对二,普通职工一对一”的帮扶模式;二是帮助制定帮扶计划。扶贫领导小组根据对口联系的大窝镇陈坳村的具体情况,与结对帮扶村陈坳村村委共谋发展路,共商致富良策,档案局一行根据在农村工作多年的经验,建议陈坳村理清自身发展优势,谋划发展思路,放大自身资源集聚效应,合理利用地理条件,培育花卉、树木,发展茶叶,规模型扩展大窝特色水果李子、桑树等果桑产业,组织陈坳村贫困群众和党员到羊田乡参观学习先进的种茶技术和养殖技术等;同时,档案局提出将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方面帮助陈坳村发展经济,早日走上致富路;三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扶贫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单位有能力有爱心的退休职工加入到帮扶行列中来,开展“老同志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为陈坳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使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同时也有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民增收难,生产无发展后劲,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贷款难。

2、县级对口联系帮扶部门在帮扶的力度上和人、财、物的投入上杯水车薪。

县级对口联系帮扶部门由于自身部门条件所限,在对困难村、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上和人、财、物的投入上杯水车薪。我们要转变帮扶思想,不是困难群众缺什么我们就拿什么,而是应该积极地与相关涉农部门取得联系和沟通,将我们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向他们反映,与他们一道积极地争取相关项目,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方案;同时积极地做好困难群众的思想工作,使相关的帮扶项目,帮扶方案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和实施,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对贫困村困难群众和困难家庭的走访力度,及时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

2、对帮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以“授人以渔”改变“授人以鱼”的帮扶方式。

定点扶贫工作是各级党政机关肩负的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政治任务。不得不说,在定点扶贫工作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党员是人民的公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们会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XX-20xx年定点扶贫工作意见》继续贯彻执行定点扶贫工作,使帮扶的贫困群众和贫困村更好地解决温饱问题,更早地走上小康之路。

3、考虑到陈坳村信息化技术较为落后,我局计划筹资一万元为村委会购置3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以方便陈坳村村委会及村民及时了解信息,开展活动。

篇三

为响应精准扶贫政策的国家号召,根据省委、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xx、xx、xx、xx、xx、xx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XXX个村民小组,XXX户3XXX人,贫困人口2XXX人,占总人口的XX.X%。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20x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XXX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XX.X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1.3km通畅工程,解决了XXX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1.01km,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

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XX.X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

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XXX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

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XX.X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15.5km,其中高压1.2km,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XX%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XXX人,人均增收XX元。

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xx年我镇XXX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XXX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XXX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XX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XX%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XX%以上,截止目前,已有XXX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XXX人享受低保补助。

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XX%,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三、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

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

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四、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篇8: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脱贫工作的难点

(一) 基础条件差。碧流台镇属于偏远山区, 不具备区位优势, 经济条件滞后, 交通欠发达 (村村通没达到全部覆盖, 雨雪天气, 一些村根本无法进出) , 造成地区产品在市场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碧流台镇土地大部分为山坡地, 水资源匮乏, 存在“望天收”现象。群众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现象突出。

(二) 贫困户界定难。一是有些农户很难根据居住和生活条件来界定是否贫困。二是有的老人省吃俭用把一生积蓄全部用到子女身上, 但是子女不养老已成为社会普遍, 致使老人返贫, 将老人生活负担转嫁给政府。三是人均纯收入很难界定, 只能靠村干部、评议小组估算, 这样在某些程度上会造成不公平, 人缘好、会办事的会被优先考虑, 有些真正的贫困户却评不上。

(三) 群众思想僵化滞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群众思想认识不高, 还存在单打独斗思想, 很难形成合力闯市场, 造成抵御风险能力差。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 群众在遇到困难时多是等政策、靠政府、要扶持, 内生动力不足。

(四) 镇、村组织有限权力无限责任, 权责错位。镇级政府职能空壳化, 镇级有职权的站所大多实行条管, 责任大、权力小, 统筹难度大。镇村组织公信力下降, 组织群众干事创业困难, 贫困群众对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责任感不强, 缺乏对这些项目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 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

脱贫工作的尝试

为尽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2年, 碧流台镇积极探索形成了“放大倍数、有偿使用、互助联保、滚动发展”的扶贫开发项目新模式, 即“杠杆式”扶贫模式。并率先在四方城村开展试点, 由于该村基础薄弱, 水浇地面积少, 加之农牧民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观念保守等原因, 始终未能摆脱贫困, 全村有贫困户374户、1124口人。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3600元。通过与巴林左旗农业银行合作, 将130万元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存入银行 (其余20万元根据群众要求打配两眼机电井) , 撬动农业银行700万元支农贷款, 扶持全村具备产业发展能力的259户扶贫对象, 发展以肉羊养殖为主的种养业。“杠杆式”扶贫有效破解了传统扶贫方式平均分配扶贫资金、一次吃光分净、难以形成扶贫产业等问题, 以3—5户互助联保方式在保证扶贫资金安全前提下, 每户可贷2—5万元不等, 变无偿为有偿, 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在“杠杆式”扶贫的带动下, 四方城村肉羊产业快速发展, 实现当年实施、当年脱贫的目标。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0.6万只发展到现在4万多只, 肉羊产业已经成为四方城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通过项目发展养羊的贫困户到2012年户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2013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如今四方城村已成为巴林左旗远近闻名的肉羊养殖专业村。

田国学, 今年53岁, 家中有三口人因病因学致贫。2012年5月他通过“杠杆式”方式, 向农业银行借得贷款3万元, 再加上向个人借的2万元, 共计筹集了5万元, 购入32只小尾寒羊, 绒山羊12只。由于自己种地, 饲草料能够自给自足, 年末, 他家的羊存栏就达到了132只。到2013年3月份, 存栏就达到了200多只。2013年4月份, 出栏了80余只, 收入现金9万元。到11月末又存栏293只, 年末又出栏羔羊100只, 收入现金10万元。这时家里还存栏193只, 折合现金20万元。这一年多来, 他共计用于购入饲草料的开支为5万元, 纯收入达14万元。如今家里还存栏200多只。月纯收入近2万元。2013年年底, 他还清了家里所有的欠款。

闫玉和, 今年61岁, 家中现在有2口人, 因病致贫。2012年5月份闫玉和拿到了4万元的项目资金, 在村子附近买了30只小尾寒羊, 在自己的地里开始种植玉米和青贮来降低一些养殖成本, 饲草料全部自给自足。2012年6月份他的羊存栏50余只。因小尾寒羊产羔率高, 黑头种公羊改良肉质, 市场效果看好, 到11月末, 就存栏118只, 年末出栏羔羊30只, 收入近2.5万元, 还存栏88只羊。2013年11月份, 他家的羊存栏达到300只, 饲草料已经不能自给自足, 投入成本近9万元, 购买了饲草料。月末出栏160只, 收入现金19万元, 扣除饲草料成本, 结余10万元, 家里还有存栏羊140只, 折合人民币18万元, 月纯收入1.7万元。

这一扶贫模式有四个特点:一是贷款周期长, 办一次借款手续贷款使用三年, 三年内随用随取, 不需要时可随时还款, 利息终止, 这是保证贫困户脱贫的源动力。二是额度适中, 根据扶贫户需求每户可贷2-5万元不等。三是成本低, 服务便捷, 旗农行执行国家利率 (目前农行年利率为7.5%) , 业务人员上门办理贷款, 降低了贷款成本。四是经济效益明显, 农牧户用多胎多羔的小尾寒羊做基础母羊, 用西乌珠穆沁黑头羊杂交改善肉质, 按一个农户养殖30只小尾寒羊计算, 每年至少产羔120只, 出栏后每只羔利润在500元左右, 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未扣除人工成本) 。

四点成效:一是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传统扶贫方式贫困户缺乏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 “杠杆式”扶贫在撬动发展产业所需资金支持的同时, 也撬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 利息低、周期长, 产业可以巩固, 群众敢贷款、敢发展。这种扶贫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希望, 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实现了由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的根本性转变。二是推动了产业发展。选准产业, 抓住关键环节, 走对路子, 产业就能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在扶贫项目的带动下, 四方城村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6000只快速增加到现在的4万多只, 肉羊产业已经成为四方城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通过项目发展养羊的贫困户到去年年底户均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贫困户利用扶贫项目的“翻身钱”真正实现翻身, 整村推进项目被广大群众喜称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杠杆式”扶贫方式是对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检验, 村“两委”班子引领群众致富能力如何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充分尊重民意、群众广泛参与和民主推进方式,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到目前已有20多户举家常年外出打工的户听说村里搞“杠杆式”扶贫, 陆续回村通过项目支持发展产业, 实现安居乐业。四是探索出了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模式。“杠杆式”扶贫放大了资金使用效益, 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 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启动资金不足这个关键难题,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变短期性扶贫为长效性扶贫。“杠杆式”扶贫模式对今后开展扶贫工作、“三农”工作、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碧流台镇四方城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 实行协会化管理和互助式发展, 实现贫困户帮扶覆盖。以实施“杠杆式”扶贫项目为基础, 大力发展肉羊产业, 形成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 在经营上采取“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饲草料加工储备、屠宰加工、活羊交易等全部市场化操作, 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养殖户通过合伙、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方式进驻小区发展规模养殖。产业发展走“农户繁育、集中育肥、工厂加工、四季出栏”的路子, 打造种、养、加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保证农民稳定增收致富。2014年紧紧抓住自治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契机, 通过整合生态移民、风沙源治理及民生工程等各类项目资金近1亿元, 按照“新农村、新机制, 新生产、新生活”的思路正在着手建设产业带动型新农村, 实现“杠杆式”脱贫、新农村致富的目标。

脱贫工作的创新

(一)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确保产业发展可持续。扶贫的重点是选准产业, 因地、因户制宜, 不同条件选择不同产业, 提高群众抗风险能力。政府在其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重点是做好科技服务、实用技术培训, 根据群众需求为群众当好参谋助手。科学设定奖励机制, 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和激发群众的内源动力,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二) 用市场化手段助推扶贫工作。扶贫攻坚不能只停留在依靠单一政府投入, “修路, 建房, 发救济粮”的状态, 而应该通过更积极的方式, 为贫困户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借助市场化方式这个“外力”, 从扶贫资金使用到产业发展全部市场化运作, 加上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力”, 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这样才能彻底摆脱贫困, 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 扶贫工作要形成联动机制, 要打“组合拳”。部门联合、资金整合是做好建设扶贫工作的关键。扶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只有各部门通力协作, 各类资金进行捆绑与整合, 科学统筹, 集中使用, 改变以往扶贫工作各部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做法, 同时, 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不能使扶贫资金成为哪痛抹哪的“万金油”, 坚决杜绝分散使用和平均分配。

(四) 采取民主方式确定贫困户。科学界定贫困户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 对扶贫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贫困户评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 让群众广泛参与。首先, 组建民主评议小组“评委”库。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除外, 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推荐本组威信高、正义感强的老党员、老干部, “两代表一委员”, 群众中坚持公平公正、有议事能力并长期在家的群众, 全村组建一个评议小组“评委”库, 开展评议前, 在村“两委”成员监督下, 由村民代表临时从评议小组“评委”库中随机抽取组成村民主评议小组, 指定村支部书记担任组长, 评议小组成员要在15人以上单数。评议小组开展评议时, 镇工作队、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负责监督, 评出贫困户初步名单及时在村内显要位置公示, 对有异议的, 由评议小组实地入户对比, 民主表决确定后再进行公示, 最终无异议后确定贫困户正式名单。

上一篇:平凉市2011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方案下一篇:刻章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