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年度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2024-04-08

乡镇年度扶贫帮扶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乡镇年度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按照省委、市委、县委和乡党委扶贫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天台村干部驻村帮扶暨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对象、措施等“六个精准”,加快天台村扶贫攻坚进程,现将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干部驻村帮扶暨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台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地处XX县板栗桠乡西北部,距板栗桠场镇10公里,距资中城区18公里。全村属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全村绿色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天台村共有农户432户,1379口人,五保户20人。低保户42人。村“两委”干部4人,社长9人,农村党员74人,其中流动党员25人。天台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4亩,其中土1213亩,田321亩。全村按照传统种植模式,土地全部包产到户,分散经营,农民基本上各自为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油菜和花生等传统农作物,规模小,产量低、收益少。因基础设施差,没有土地流转。村民以外出打工和在务农为主,兼营养殖、运输、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行业。全村有贫困户87户,244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0.1%。初步将其纳入“三个一批”,其中,产业就业一批85人,医疗救助一批121人,低保兜底一批90人。

天台村驻村工作队由板栗桠乡副乡长刘志诚任队长,队员由县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郭强、板栗桠乡纪委副书记刘盛辉、板栗桠乡武装部干事卿光明组成。工作队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克服困难,吃住在村,与群众零距离、心贴心、出主意、干实事。目前,县委组织部24名组工干部和板栗桠乡党委政府43名干部职工与87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县乡部门单位联系贫困村、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干部职工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

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工作队及时进村入户,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按照“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和省、市、县精准扶贫总体方案要求,坚持“精确瞄准,到村到户”的工作原则全面开展工作。

1、注重政策宣传,扶贫政策精准到户。为实现扶贫相关知识、政策深入人心,帮扶工作队注重抓好政策宣传,通过召开村两委、村民代表和党员大会宣讲省市县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和优惠措施。同时走访入户进行宣讲,利用村级组织阵地、宣传标语、宣传漫画等方式,加强农户对精准扶贫相关知识的知晓与认识,传达全省、全市、全县上下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2、立足贫困实际,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队入村后,按照精准扶贫的新要求,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召开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听取各方代表的建议与意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天台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保扶贫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为了全面了解全村发展现状及致贫原因,摸清搞准扶贫对象,盘清家底,驻村工作队员分赴9个村民小组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及致贫原因,严格落实贫困户公示审核制度,筛选出87户244人为精准帮扶对象,结对帮扶、制定一户一策、贴写连心卡、数据录入等进行建档立卡,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此做法与2016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建档立卡“回头看”确保扶真贫》系列报道湖北XX县做法几近相同。

3、整合帮扶力量,上下联动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县委组织部帮扶单位部门优势,整合相关县级部门和镇村优势资源,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工作队,帮扶干部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将联系单位的干部与精准扶贫户结成对子,扶贫措施和任务落实到村、确定到户、明确到人。工作队配合帮扶干部,进村入户走访、主动与结对帮扶贫困户促膝谈心,了解掌握贫困户的家庭成员、收入、生产生活状况、致贫原因、存在的困难等情况,分析致贫原因,与贫困户共商脱贫致富计划,拟定帮扶方案及措施,最终实现“一户一策”。同时结合天台村实际,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脱贫目标,确定了天台村发展壮大种植、养殖产业,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扶贫攻坚,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落实。

三、取得的成效

按照省委“1+1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落实,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社会事业发展、社会帮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反复审核,精准识别。按照县委和乡党委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我村采取包片组干部初选,驻村领导、村组干部、“第一书记”开会评议后张榜公示的形式,完成对各组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

2、产业带动,推动脱贫。结合现有甘蔗、柑橘、山羊等产业基础,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按照种养结合的方式,引导扶贫户发展农业产业,上半年又增加一个养羊专业户,增加务工收入;同时鼓励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

3、解决村内实际问题,争取市城管局资金支持,对2口堰塘新建和维修,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4、利用“第一书记”部门优势,加大帮扶。2015年9月,县委组织部确定为天台村帮扶单位和共建单位,同时派出一名组工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协助村两委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一是县委组织部干部职工与干坡村村民签订了连心卡,还送去了米、油、现金等物资,并与贫困户家庭互留了电话号码。二是向县委组织部积极争取1台新电脑用于建设村级电子商务体检点,帮助天台村村民搭上“互联网+”快车,解决农产品销路窄问题。三是依靠县委组织部组织优势,积极协调一定人才经费,用于开展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电商经纪人等村级人才培训。

四、今后打算

针对天台村实际情况,驻村帮扶工作队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克服困难、强力推进。

1、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向上级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改善村内公路、水利、电网等设施。成立帮扶基金组织,缓解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费用压力等困难。

2、发动社会慈善力量结对帮扶。成立村贤会,发动全村贤捐资捐物,援助或结对帮扶扶贫户脱贫致富。

3、继续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大户规模发展,让专业种、养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扶贫对象发展产业。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今年,按照年初全县人力社保工作会议部署,对照市县工作任务指标,贯彻落实“民生为本、人才为先、城乡统筹、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结合“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推进人力社保各项工作,成效良好。

(一)精心落实城乡就业政策。今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03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9.5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着力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实现xx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开发了护水员等公益性岗位990个,积极助力我县“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补助失业金待遇2096人次,共计198万元。全年开展高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215人次,均超100%完成目标任务。

(二)稳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完成了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全县共调查登记297562人,100%完成省市任务。进一步加强社保信息化,重点推进xx县人民医院医保阳光平台建设已经部署完毕。社保市民卡制发和社会功能推展工作有序推进,全县已录入制卡83.7万张,完成任务的106.38%,市民卡社会商业服务网点达55个,已开通28家医保定点医院和46家定点药店通过市民卡联网结算。扎实开展了社保医保基金情况自查、互查与督查行动,及时终止或暂停冒领、重领待遇人员和死亡人员共计2126人,追回基金45.08万元。强化了与公检法部门沟通协调,全面防范和处置医疗骗保行为,妥善处置举报骗保案件1起,全额追回被领取的城乡医保基金1.66万元,另有5件涉嫌骗保案件正在实地核查取证中。全县净增各类保险参保人数36024人,完成任务的158.70%,城乡居保参保人数为39.6万人,城乡医保参保人数为79.93万人,参保率均超过95%。全县共征收各类社保基金25.59亿元,共计82.31万人次享受社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保待遇金21.95亿元,结余基金3.64亿元,“全员普惠”格局进一步夯实。

(三)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筑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特殊紧缺专业人员“绿色通道”,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627人,其中引进硕士研究生和高级工程师10名,为9家企业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共15个项目。奇特乐集团有限公司和格鲁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入选省级引智项目,迦南科技和超达阀门两家企业入选2015年度第一批省博士后工作站,翔宇中学张强老师入围我市“551人才工程”赴国外培养进修人选。确定了宣达实业集团、xx县中医院等38家企事业单位350个见习岗位,安排了364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名列全市前茅。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家,重点培育好11支创新团队。提升人才服务力度,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方阳春博士和浙江省委党校何胜东教授,对全县200多家企业近300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专业培训。做好高校毕业生报到、归档、代理、鉴证等工作。

(四)全面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积极开展“春雨”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行动,追回工资153.3万元。主动监察用人单位936家,及时发现和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行为。书面审查用人单位7730家,完成任务的118.92%。成功举办xx县“美厨娘”厨艺大比拼、xx县首届“楠溪麦饼王”麦饼制作大赛等技能比武大赛,社会反响热烈。全力应对和处置劳资纠纷和欠薪逃匿案件,全县共受理投诉案件526件,同期相比下降9%,为3021名劳动者追回工资3083.05万元,结案率100%。共处理10人以上的群体事件54件,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公安刑事立案6件。出台了《关于劳动争议仲裁若干事项的办案细则(试行)》,形成统一仲裁尺度和裁决口径。创新仲裁体制,将仲裁工作向镇(街道)延伸,设立瓯北劳动仲裁庭,有效缓解了县仲裁院“案多人少”的工作难题,全县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86件,结案率为94.1﹪。

(五)规范落实人事管理工作。人事考录阳光透明,圆满举行了2015年公开招聘选调考试,共招选公务员和事业人员629人。完成机构调整后人员划转,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部分差额单位转全额。完善职称评聘改革,在教育系统推行聘期考核及岗位竞聘工作,做好企业外延职称评聘。全面完成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惠及18150人。积极向基层倾斜政策,出台教师特岗津贴、乡镇工作人员补贴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津补贴发放,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清理核实,清退加班费157人次计30090元。开展了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工作,完成初审168人,审批105人。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规定,严格以规办理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规范清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240人,加强人、岗、编三合一管理。继续做好全员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落实机关工作人员末位待岗培训制度。从严控制表彰批次与数量,严格执行评比达标表彰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六)努力实现自我提升

一是加强队伍学习培训。把理论和业务学习摆在重要位置,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了业务知识学习,社保业务方面除每月末的固定学习外,定期开展了2次全局性的专题学习,派人员到市局参加业务学习培训50余人次。组织了30余人到市委党校参加劳动保障监察知识更新和执法学习。积极营造了“钻业务、学业务”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是加强廉政纪检工作。强化党组主体责任,落实“5.10”思廉日系列活动,开展了专题廉政讲座和警示教育,从源头防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的行为。加大效能监察工作宣传力度,开展“严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专项检查,狠抓日常管理和作风细节问题,落实人力社保服务民生。全局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三是加强主题教育。5月29日下午,我局召开了“三严三实”党课暨专题教育学习大会,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局党员干部共150余人与会。党组书记、局长潘剑永作专题党课讲座。此后,按照工作安排进行了3次专题学习会,促使全局每位党员干部真正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让自己成长、让局党组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是加强信访维稳处置。强化了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妥善做好春节期间和重大节假日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做好安全、信访维稳信息报送工作。强化了信访维稳处置机制,着力化解群众疑难诉求,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本部门、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截至11月底,共受理来访来信77件(其中录入全国信访系统16件),答复办结77件,办结率100%。

二、2016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局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贯彻落实“创新、共享”理念,着力建设“惠民人社、法治人社、数字人社、品牌人社、清廉人社”,围绕xx“三区两美”宏伟目标,以服务经济大局为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抓好人才人事、劳动就业、社保医保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

(二)主要目标

1.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现xx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以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扶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200人;全年开展高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00人次以上。

2.社保医保: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扩面达1万人左右,征缴各类保险基金达15亿元以上;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0万人,城乡医保参保人数达75万人,参保率均保持95%以上,城乡医保平均报销比例达70%左右,实现全县社保制度全覆盖。3.人才人事:全年落实“千人计划”1名以上,在机关事业单位订单式、保质保量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15名以上,各类人才引进(含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达1500人次以上;全年培养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专技人才150名以上。

4.劳动保障:针对性开展大型双爱宣传活动2场次以上,确保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巩固在92%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力争全年劳资纠纷案件同比下降10%左右,案件成功处置率达100%;全县仲裁结案率和调解率分别达到92%、70%以上。

(三)具体举措

1.注重精准发力,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

一是强化大学生就业促进。积极开展大学生“阳光就业”行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构筑政策引导、实名登记、见习培训、托底安置一体化工作格局。依托国家级、省级就业见习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深化大学生就业见习发展潜力,实现“留企”工作比例达70%以上。提升大学生人性化、精细化、全程化就业服务,开展“春风行动”等公益性人力资源招聘活动10场次以上。规范做好毕业生报到、档案接收、协议书登记和“非转农”就业证明等“一条龙”服务。实现xx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以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二是强化电商创业引领。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创业氛围“五位一体”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xx是全省“淘宝村”最多的县,明年要继续大力发展“互联网+”,在泵阀、鞋服、教玩具、五金饰扣、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等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传统特色产业,加大网络经济工作和政策创新力度,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大众创业空间,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促进xx县创业孵化园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学生创业。扶持自主创业200人以上,其中大学生创业150人、农民创业50人。三是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实施分类施策就业帮扶。加大针对就业援助对象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完善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援助政策,确保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结合“五水共治”国计民生,开发“河道护水员”公益性岗位300个以上,针对农村9成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现状,开发“居家养老帮扶员”岗位100个以上,重视“互联网+三农”的历史性发展,开发“电商服务员”岗位100个以上,吸纳农村复转军人、低保户、困难边缘户等重点群体人员就业。

四是强化就业质量提升。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完善用工监测和就业形势分析制度,推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继续深化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优化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加强就业政策评估和资金绩效评价。修改完善职业培训补助政策,改善培训形式和机制,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提高培训效果和技能证书“含金量”,切实增强各类就业对象的求职能力和成功机率。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提升量体式、定单式培养技能人才的成效。2.突出社保托底,推进可持续发展改革

一是继续完善社保制度体系。2016年,继续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应改尽改、应保尽保。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和指定慢性病门诊管理办法。推进实施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医联体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发挥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效应,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社会问题。加强内控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和窗口服务,全面深化“分段把关、分人负责、相互制衡”的社保经办管理模式。加快市民卡在公共服务和商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扩大市民卡在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便民利民作用,力争制发卡总数超75万张。

二是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健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后续动态更新和信息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强化工伤保险列入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审批的“前置条件”,开展专项扩面行动,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推动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深化企业参保减征优惠政策,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扩面达3万人以上,征缴各类保险基金达15亿元以上。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0万人,城乡医保参保人数达75万人,参保率均保持95%以上,巩固职工养老和职工医疗参保人数10万余人,实现全县社保制度全覆盖。

三是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12年提高10%左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15%以上,发放率100%。城乡医保平均报销水平保持在70%左右。科学合理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被征地农民待遇标准及生育结算标准。加强工伤医疗管理,不断提高运行质量。继续落实省人社厅〔2011〕222、223号文件精神,认真规范处置精减下放人员、乡村医生、代课教师等8类对象的历史遗留社保问题,按时发放生活补助费,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四是扎实推进阳光医保和基金监管。深化我县医疗保险阳光监管平台建设,实现“政策阳光、管理阳光、经办阳光和监督阳光”。加强医保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质量标准,规范医保业务经办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构建科学精细的医保智能监控体系。巩固扩大“亮剑”行动经验做法,始终保持对医保欺诈行为的高压态势。落实社保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加强窗口发票拦截和大额发票电话核查,组织开展社保基金自查、互查等工作,推动监管方式由事后稽查向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并举转变,消除监管盲区,做到及时发现,及早评估,减少社保基金流失。进一步健全人社、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打击医疗骗保案件的联动处置机制,密切关注基金支付能力变化情况,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3.立足市场导向,增强人才服务优势

一是不断深化引智育才。落实“千人计划”1名以上,建立更加高效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积极组织大中型企业赴外省市对口、精准引进人才智力,2016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拟订单式、保质保量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15名以上,各类人才引进达1500人次以上。以现有省“151”、市“551”人才工程获评人员为基础和导向,加强企业后续人才力量的培养,积极助力企业人才参评。深入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博士后科研站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重大科研技术单位。推进有关人才赴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进修,积极推荐参评“西湖友谊奖”、“雁荡友谊奖”等人才激励大赛活动。

二是大力建设人才团队。通过搭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遴选和培育一批能工巧匠,评选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共20家以上。立足xx实际,扎实推进泵阀、鞋服、教玩具等行业企业为重点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着力构建技能竞赛机制,举办或参与市县职业技能大赛、首席技师评比等活动,营造大练兵、大比武良好氛围,锻炼企业人才团队成长。加快培育适应互联网+、dt时代和工业4.0时代的技能人才,帮助企业突破技能人才的供给制约,全年培养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专技人才150名以上。

三是继续创新职评体系。继续在我县有地方特色的钮扣、拉链、教玩具、泵阀、鞋革、服装等行业企业,积极开展工艺师、设计师等人才外延职称评审,加大评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力度,解决民营企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的问题,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力支持,明年预计评审300人左右。大力推进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xx县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创建单位20家以上,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四是全面提升人才服务。制定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建立并持续完善顶尖人才、社会事业及中介服务领军人才的评价、扶持、激励、保障机制,调整人才引进扶持、培养政策,持续优化引进用好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继续深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企业人才工作联系制度”落地、出成效,持续推进“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工作实际问题,更好发挥人才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精心组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联谊会2期(总数达46期),切实提升交流学习成效。利用移动办公助理和qq工作群,畅通全县企业联系机制,即时解疑答惑、发布人才服务信息。4.强化维权维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加强劳动技能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型双爱宣传活动2场次以上,使“企业关爱员工、员工热爱企业”成为广大企业和职工的自觉追求。落实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统筹做好合同签订、工资支付、权益维护、人文关怀等工作,确保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巩固在92%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稳妥开展劳务派遣经营行政许可,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创新开展楠溪江文化特色的“美厨娘”烹饪大赛、“楠溪麦饼王”和“金牌月嫂技能大比武”技能大赛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就业技能水平。二是稳妥劳动保障监察。把握欠薪案件高发频发态势,不惧怕、不逃避。夯实基层“两网化”管理,规范劳动监察执法程序和行为,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抓重点、抓源头、抓苗头,强化日常巡查、强化部门联动、强化监察执法、强化应急处置,以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全力应对劳资纠纷和欠薪逃匿案件。确保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报酬。巩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成效,及时掌握各类利益群体动态,力争全年劳资纠纷案件同比下降10%左右,案件成功处置率达100%。三是发挥调解仲裁效能。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致力于“县镇村企”四级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机制劳和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基层调解员业务水平,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处理规范化建设,优化仲裁办案程序和案件审理质量。进一步发挥瓯北劳动仲裁派出庭的工作效能,强化基层劳动仲裁机构的运行机制,提升人员队伍工作能力。全县仲裁结案率和调解率分别达到92%、70%以上。认真处置群众来信来访,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和逐级走访,确保人力社保系统维稳工作底线不突破。

5.健全制度建设,提升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是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创新完善公务员阳光考录机制,确保完成年度重大考录任务。加强公务员日常管理,完善公务员平时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深化温州网络学堂建设,防止“挂机刷分”等走过场现象发生,确保网络培训真正取得实效。以提高法治能力、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公务员培训教育,力争合格率达100%。

二是深入完善用人机制。严格规范事业单位进人工作,健全人员聘用、流动调配和岗位管理制度,强化竞聘上岗的用人机制。加大人事考试环境治理力度,提升考试服务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严格把关招聘条件和招聘程序,坚决杜绝擅自变通、违规操作以及“绕道进人”等现象发生。继续规范做好在编不在岗清理和“吃空饷”清理工作,并建立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对照上级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1+8”政策文件,做好经营生产类单位全部退出事业单位序列的改革工作。健全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控和人员、编制、职称、岗位、工资、社保的联动机制,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三是全面保障工资与职称。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方案,依规实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继续做好我县机关规范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完善工作。制定山区干部(教师)补贴发放细则,有序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各类技术职称的申报、审查和评定工作,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四是扎实落实企业军转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打造军转安置“阳光工程”,圆满完成2016年度军转安置任务。探索我县军转安置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办法。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保持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6.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基础工作和自身建设

一是推进“为民人社”建设。始终恪守人社惠民宗旨,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和谐至上,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为工作要求,在全局基层办事窗口和机关科室,持续推进“微笑服务•满意群众”专项行动,为老弱病残孕等办事困难的服务对象提供推行“绿色通道”服务。强化每月25-30日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会,切实提高综合办事能力,不断优化服务效能,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切实把人社惠民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好、做实。二是推进“品牌人社”建设。从以基层群众服务为重点工作的“一所一品牌”创建,延伸打造“一科室一品牌”,把工作特色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推进相关品牌创建,如:初任公务员廉政教育窗口、大学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微笑服务•满意群众”示范窗口、省级12333服务示范点等,通过精细化、联动化的创建动作,逐渐形成由点到面的人社系统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整体特色,力争把党风廉政更加有机地融合到业务工作中,促进全局党风廉政建设整体形象在社会公众中影响力的提升。

三是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助推政府规章文件的立法进程,加强本局规范性文件管理。促进决策法制化,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加大对重大事项及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力度,确保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合法合理。加强法治学习和应用,规范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工伤认定、医保案件等行政诉讼,依法接受司法监督,努力减少败诉率。进一步推进权力清单清理和阳光政务建设,不断深化办事服务能力水平。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消除行政执法活动中以情代法、以权压法、执法违法等现象,防止“重实体、轻程序”,减少执法行为随意性。四是推进“数字人社”建设。构建统一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夯实数据统计基础工作。健全升级金保工程系统平台,构建稳定安全的数据中心。推进失业预警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推进跨地区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社保卡制发和商业领域的应用拓展。推进业务板块的整合,实现全流程一体化。深化以社会保障卡、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自助服务一体机、基层服务平台、“12333”咨询电话为载体的“五位一体”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五是推进“信息人社”建设。做好新闻宣传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推进人社宣传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品牌化。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把握和应对舆情动态。充分用好官方微信、网站、微博等平台,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政务信息工作,增强信息报送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深化重大课题研究,注重调研成果转化。六是推进“平安人社”建设。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人社部门业务知识,提高建设“平安人社”理念,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综治意识。充分利用标语、横幅、宣传栏和宣传单加大“六五”普法和禁毒宣传工作,落实好成员单位责任,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分析、调处机制,有效防止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现象发生,切实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依法做好维权维稳工作。

七是推进“清廉人社”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人社队伍教育新方式、新方法,更加注重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教育内容,讲究教育效果。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培育廉政新风,树立廉政典型,不断提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自觉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良好的党风、政风、行风和清廉的人社形象取信于民。

八是推进“务实人社”建设。严格按照“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推进人社干部在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严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强化对机关科室、下属单位的目标考核,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人社干部队伍。

篇2:乡镇年度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按照《贵州省余庆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余庆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龙溪镇的实际,紧紧围绕“五个梳理”、“六个到村到户”、具体内容,特制定本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龙溪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中部,地处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铜仁市四地、州、市、五县结合部,省道S305、S204线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有“经商歇旅陆路码头”之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商贸优势,是余庆的交通要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产业大镇。东北与石阡县河坝乡交界,北我县大乌江镇接壤,西与我县构皮滩镇相邻,南与黄平县纸房乡相接,西南与瓮安县草塘镇相邻,东南与我县小腮镇相邻,平均海拔850米。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21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51.7平方公里,城镇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6万人,其中集镇居住人口1.1万人,城镇化率30.6%,农民人均纯收入6633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258.62万元,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有一类贫困村1个、三类贫困村1个。国土面积 151.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1820万亩,荒山52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2124元。龙溪镇距县城24公里,省道S305、S204 线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有“经商歇旅陆路码头”之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商贸优势,是余庆的交通要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产业大镇。目前,商贸经济十分活跃,全镇个体工商户达1100余户;工业经济发展强劲,如今龙溪牛肉干加工厂、信邦药业等20余户企业落户龙溪,工业园区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7家规模企业已建成投产,年产值达1.2亿元;产业经济已具规模,多年来,以粮油、烤烟、畜牧业为基础的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以中药材、经果林、苦丁茶为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建成茶叶基地3000余亩、茶叶生产加工厂房1家;发展核桃1500亩;发展板栗2000亩;常年烤烟种植面积 52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果园面积5820亩,养殖大户949户。主要集中分布在红军村、小河村、苏羊村和芝州村。常规种植水稻面积 16000亩,其中优质稻13400亩,玉米面积13000亩。

二、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

1、平场村。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土地贫瘠,产出不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交通不便,通讯网络覆盖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多,生产力水平落后。

2、小河村。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边远,有的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资金紧缺,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土地贫瘠,产出不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返贫现象突出。

二、帮扶计划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总要求,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听取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汇报、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平场村。一是加大政策宣传技能培训。通过召开群众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结合平场村的规划,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给群众灌输先进、科学的理念,分析致贫原因,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民增收;拿出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让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对脱贫充满信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广大种植户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计划硬化建成23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计划硬化上厂、下厂、吞口洞、台子田、六头山等8个村民组通组水泥路;完成狗槽湾、王木沟、牛角田、天堂四个小山塘整治工程和狗槽湾提灌站、上水堰提灌站建设,争取通过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安置台子田、六头山、上寨、大木岩、大堰沟和上下厂等村民组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农户50余户农户;计划建设蓄水池15口,解决果园灌溉;建设10公里果园便道,解决水果运输难的问题,建一个水果加工厂。三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在地势平坦的坝区建成水稻规范种植示范基地一个;在上寨与平寨相接的地方建优质桃示范基地一个,在上寨建土鸡养殖基地一个,在青杠园、瓮岩坪建烤烟生产示范基地一个,在瓮岩坪建核桃、梨、桃建综合水果基地一个,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整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整村经济发展。

2、小河村。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在马中岭、马郎河种植优质桃800亩;计划在跃进、团山种植茶叶 600亩;在团山组建成大棚蔬菜基地100亩;在小河中坝建板栗基地一个200亩;二是技能培训。针对各村留守人员种植技术短缺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问题,计划每年举办精品水果、蔬菜、茶叶种植等培训班4期,每年培训600余人次,吸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乡创业,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建1个茶叶加工厂;计划硬化通村水泥路10公里;道路围绕产业建设,计划建设蓄水池10口,解决果园灌溉;建设10公里果园便道,解决水果运输难的问题,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困难,硬化子曹沟、学堂坳、大坡、大坪、上游、中坝、上关、下关、丰岩坪、熬凤山、赵家土、干田坳、平武等村民组通组水泥路,解决涉及13个组老百姓出行问题;河道治理5公里;恢复被大水冲毁农田1500亩;在人畜饮水困难的上关、下关、干田坳、丰岩坪、大坪、学堂熬等村民组修建蓄水池10口,解决村民人畜饮水困难。

另外,在全镇建设一个中心水果冷藏库,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申杨任组长、镇党委领导班子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支书、村主任为成员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田洪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田维成、冉茂琴同志负责日常工作。明确各部负责人、扶贫办负责人、驻村工作组全体成员具体落实,确保推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镇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督促验收等工作,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见成效。

(二)强化资金保障。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到户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推进有力。

篇3:乡镇年度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7月中旬, 南宁公交领导班子成员, 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分别来到公司结对帮扶的三个贫困村, 与13位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 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和脱贫摘帽工作。

帮扶干部在贫困户家中了解了贫困户家中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和面临困难后, 鼓励帮扶对象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争取早日脱贫摘帽。

南宁公交目前已完成精准扶贫前期入户走访、结对工作。下一步将与帮扶贫困户签订承诺书, 完成“双承诺”工作, 并将继续关注和帮助他们, 争取早日实现他们的脱贫愿景。

篇4:透过广州帮扶看扶贫工作

推动资源外向对接

广州市道路扩建办帮扶南兴镇麻廉村,把村民1667亩土地流转集中起来,引入浙江老板承包种植大棚西瓜,每亩地收入从原来收入1000元增加到2300元,农民在种植场打工,每人另有3000元的月收入。经营成功的关键是,麻廉村拥有优质土地和良好生态环境,西瓜品质好无污染,能够进入上海、杭州等地大市场;浙江老板在浙江能够拿到菜篮子工程的高额补贴,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扣除仍然成本,每亩地的收入也有7000多元。总体看,农民增收、老板致富的根本因素,是湛江优质土地资源与外地优惠政策、庞大市场等优势资源的成功对接。

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帮扶雷州企水镇边巷村,把全村800多亩的水田利用起来,种植一季水稻,种植两季圣女果。他们成立圣女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种苗、肥料、农药、收购和销售的办法,在种植圣女果的品种上不断改进,把圣女果从蔬菜变为水果,从红妃六、万福到紫色果、黄色果,价格翻了几倍,一亩地收入5000-2.5万元不等。帮扶单位还建立了三个收购站和一个农贸市场,在广州、珠海等地建立销售点,畅通经营渠道,吸引和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让农村的土地种植收入普遍提升了六七倍。

巧妙利用富余资源

广州燃气集团帮扶遂溪洋青镇文外村,广州港集团帮扶吴川长岐镇顿流村,拉动周边老板投资养殖牛、羊,开辟养殖示范基地。因为近年来,当地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的山林和田地种植利用率不高,草木茂盛,适宜开发牛羊养殖,在广东发达地区和港澳地区,能够卖到好价钱。另外中央倡导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实施土地流转,为集中闲置土地开辟牧场,提供了較大方便,同时也能够获得国家相关政策补贴。此举不仅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群众开拓了一条致富之路。在这里可以看出,农村脱贫致富,也就是针对农村实际,落实国家富民政策。

充分挖掘潜在资源

广州港集团帮扶顿流村,自身投入30多万元,带动村内老板和普通村民,捐资54万元安装了6公里的路灯,捐资129万修建了一座跨河水泥桥,捐资60多万元修建了边坡自然村文化楼。这个行政村的群众,外出务工当老板的较多,但是村内建设水平却很一般,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工作带头人,需要做的就是凝聚和发动群众。广州港集团的驻村干部,特别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村子的建设发展才有了深厚的源泉。

篇5:乡镇驻村帮扶年度工作总结

乡镇驻村帮扶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我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驻村帮扶和“第一书记”下派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加快扶贫攻坚”的工作主题,围绕我乡农村工作大局,努力发挥“第一书记”工作实效,有力促进了我乡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组建了由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联系村乡干部为主体的驻村帮扶工作组9个,其中县级部门牵头负责组建工作组4个,对全乡749户建卡贫困户实施帮扶。每个村实行组长负责制,每村核准2户有劳动能力的最困难家庭和1户特别困难家庭,实行“一户一策”针对性救助帮扶。为进一步加强下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成效,我乡党委确定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委会议事议程,研究制定了《**乡关于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并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贯彻执行,由乡纪委具体负责督促落实,要求每位下派干部每月至少深入挂职村5天以上,全年确保60天以上,并做好走访工作记录,每年撰写1篇调研文章,为农民群众办理3件实事,提出2点切实可行的农村工作意见。

二、注重工作实效,落实帮扶措施。

一是积极联系群众。为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质成效,在我乡党政领导带领下,各村帮扶小组积极深入联系村组调研民情民意,制定帮扶规划,帮助联系村科学制定基层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龙沱村第一书记刘艳丽结合龙沱村魔芋、肉牛、种猪等产业种植和畜牧养殖实际情况,发挥所在局信息、技术、人才优势,对农户做好技术培训,联系有经验的林业和畜牧业专家为农户讲解科学种植技术以及动物饲养管理规范,指导农民掌握种植养殖新技术。

二是积极参与民生工程。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工作成效,引导参与村级党组织建设、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解决群众之所急。五通村第一书记杨海英解决本村五间房场镇安全饮水工程资金缺口问题,协调派员单位,争取到5万元资金用于改建整个安全饮水工程。饮水工程包括新修建一个60m3蓄水池与原有旧蓄水池连通,安置2000米饮水管道,对旧蓄水池进行维修,更换2500米的分户管道。

三是积极组织参与文化活动。莺歌村第一书记袁敏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莺歌村争取了5000元的资金购置音响设备,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联合村第一书记王娟积极组织联合村村民参加“红歌唱响**-庆祝建党93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和**乡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四是积极慰问困难群众慰问。积极参与困难党员、困难群众走访慰问,努力协调争取各方资源,结合我乡开展“暖冬行动”工作,深入村组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物资,了解家庭困难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力争为困难群众扶贫解困。

五是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村实际,切实担当起了宣传员,积极主动与村组党支部密切配合,做好宣传并组织学习。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展开大讨论,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到村开展查摆问题专题讨论10次,征集“四风”问题25条,根据问题讨论凝练出整改思路和具体措施。通过互帮互找,第一书记和村级班子都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三、加强服务管理,提升工作效能。

篇6:乡镇年度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一、帮扶总体成效

目前我镇7户14人在册困难群众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均已过线,“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均已落实得到保障,并于2020年11月全部实现脱困。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并调整《港口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和帮扶工作负责人。建立领导干部包保帮扶责任制,进行一对一帮扶。

2、投入资金,规范使用。设立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困难群众帮扶、慰问等工作,并由镇纪委监督使用。

3、加大走访,持续关心。镇、村书记带头走访,全年包保干部、帮扶站成员联合入户开展帮扶走访活动共计40余次。

4、因户施策,全面落实。通过协调市直结对帮扶单位及各方力量,全面落实我市八大困难帮扶政策。产业帮扶:为唐**户提供养殖业扶持,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问题;

就业帮扶:为程**、詹**户推介就业,落实工作岗位;

教育助学帮扶:为詹**户申请学杂费减免、寄宿生补助、中美爱心资助;

健康帮扶:为所有在册困难户代缴合作医疗,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帮助刘**、程**、吴**户办理慢性病证;

住房安全帮扶:对程**户进行危房改造,实施补助;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为在册困难户申请水电费减免、协调康宁大药房为刘**户提供医疗帮扶救助金,协调江南化工、畅宇房产等公司为何**户捐赠手术费用;

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对唐**、何**、詹**、程**、刘**、吴**户进行旱厕改造、旧房提升;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帮扶:对在册困难户合理调整低保待遇,为刘**、程**、何**户申请残疾人补贴。

三、特色经验做法

我镇在提高困难户收入的同时,致力于改善各户人居环境,重点启动旧房改造提升行动。这一行动是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帮扶困难群众的有力举措,使困难群众在摘掉“穷帽子”的同时,住的安全又舒适,进一步巩固了帮扶成果。

四、下步打算

1、加强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管理工作:对已脱困户继续进行动态管理,巩固帮扶成果;

对边缘困难户及时进行动态监测,确保“应纳尽纳”。

篇7:乡镇扶贫局年度三农工作总结

2015年,我局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坚持把扶贫和移民工作与其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三年整体跨越、五年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和扶贫开发“两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继续深入全面落实省、市扶贫和移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投身“三农”建设事业,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工作制度建设、责任体系建设和落实到位检查,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工作总结于后。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键全制度

成立以局长为总负责人,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分管扶贫开发副局长为直接负责人,扶贫开发股以及其他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协同共抓的工作机制。按照市、县农村工作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了农村工作实施方案和联系村帮扶工作计划,努力确保“三农”工作落到实处。

二、切实抓好部门帮扶贫困村工作

(一)强化联村帮扶工作。2015年,我局在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结对帮扶灵关镇大渔村。一是制定了联系工作方案,实行局长带头联系、局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主动联系贫困户制度,全局中层以上党员干部10人,联系贫困户75户,联系贫困人口252人,实现了联系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全覆盖,帮扶措施全覆盖。

(二)积极支持联系村改善基础社会条件,发展产业,建设新农村。以贫困村灾后重建、部门帮扶、干部驻村和社会援建为基础,争取灾后重建资金200万元,规划建设204.5亩红心果,建产业公路硬化5公里,生产生活便道2.5公里。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落实资金5.6万元,帮助建设“哇哈哈﹒爱心桥”一座。落实资金5000元,组织干部群众到XX县学习红心果栽种和管理,增强大渔村干部群众致富能力。上述项目的落实,畅通了大渔村道路通行的“毛细血管”,为大渔村产业发展上台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狠抓扶贫移民项目工程建设,有力促进农村建设步伐

(一)超额完成民生工程目标任务。2015年,我县依托贫困村灾后重建、地震灾区产业扶贫、社会扶贫、部门帮扶、干部驻村和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础,完成民生工程农村扶贫对象脱贫解困任务1919人,完成省下达870人目标任务的220.5%,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400人的137%,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贫困村灾后重建取得效果凸显。全面完成总投资2800万元的14个贫困村灾后重建工作。硬化产业公路、生产便道63.25公里、“五改三建”48户,蓄水池8个,提水泵站一个,渠堰1000米,栽种核桃1360亩、猕猴桃704.5亩、茶叶改良1428亩、新栽种有机茶1168.5亩,发展林下养鸡20512只,建圈舍6000余㎡,建兔圈4070个,引进种兔70只。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了贫困村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三)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总投资200万元的地震灾区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实施了蜂桶寨乡青坪、和平村和大溪乡曹家村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大溪乡曹家村完建有机蔬菜基地200余亩,有机菊花118亩,建田间便道5公里,渠代路3公里。蜂桶寨乡青坪、和平村栽种“三木药材”1720亩,种植天麻30亩,养殖中蜂1118群。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载体,以贫困村贫困群众为主要目标,切实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脱贫。

(四)社会扶贫援建小微项目取得新的突破。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援建溪桥项目23座,项目援建资金186万元。争取社会援建教育、卫生、人畜饮水、通村公路等14个小微项目,援建资金1066.3万元。

(五)积极协调“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结硕果。主动加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服务协调工作,争取社会援建资金2000万元,助推雪山村和邓池沟﹒戴维村“美丽乡村项目”顺利实施。目前,两个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生态农业为重点”的幸福美丽新村基本建成,有效带动了周边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脱贫致富。

四、认真履职,全力推进扶贫攻坚行动

(一)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完善规范建档立卡信息档案资料。协助相关部门和乡(镇)制定贫困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帮扶措施,完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等内业资料,规范建立县、乡、村三级档案资料。二是强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XX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14支(共计62人,其中市级帮扶干部6人,县、乡帮扶干部56人),制定并印发了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督促驻村帮扶工作扎实开展。落实联系帮扶“四个一”(即:每个村至少有1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有1个县级部门联系帮扶,有1支驻村帮扶工作组,有1名第一支部书记),工作组深入帮扶贫困村,充分发挥“精确滴灌”的管道作用,积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落实生产发展项目。三是强化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创办《扶贫开发工作动态》和《县扶贫攻坚工作简报》两刊动态信息,及时整合提炼报道全县各乡(镇)和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动态和先进经验。与雅安日报传媒广告公司深度合作,签定扶贫开发攻坚宣传协议,第一时间宣传报道“双攻坚”工作情况。大力协调电视媒体对“美丽乡村项目”和贫困村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采访报道,在“四川卫视公共频道”和“联播四川”作了三篇专题报道,向外界宣传了“双攻坚”成果和灾区群众“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四是贫困村基层组织得到夯实。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XX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认真落实好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实现了14个贫困村全覆盖,制定了相应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发挥“第一书记”的引领发展作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五是牵头协调,扶贫攻坚工作整体联动。建立了扶贫开发定期会商机制,及时召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传达各级会议精神,集体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事宜,集思广益、集体决策。协助县委办起草拟定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并经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为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推动其法制化、规范化开展。

(二)措施得力,扶贫攻坚成果明显。我局积极协助和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以驻村帮扶为抓手,深入实施“五个拉动”,着力在“六个精准”上狠下功夫,扶贫攻坚成效明显。一是扶贫对象精准,目标到村到户。充分利用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成果,对联系帮扶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一步摸清“家底(”贫困程度)、找准“贫根”(致贫原因)、开好“方子”(制定脱贫计划)。二是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围绕贫困村缺什么补什么、规划到村到户的原则,结合实际落实脱贫项目,排出时间进度表,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如期完成。三是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坚持对照扶贫规划列出的项目单子,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公开公示、阳光扶贫,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措施到户精准,因村制宜因户施策。认真汇总分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准确把好“贫困脉”,实事求是开好“脱贫方”。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贫困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因村制宜、因户因人施策,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序开展。五是派人精准,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选派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对全县55个村、1307户、4001人进行精准帮扶,每户贫困户都落实联系帮扶责任人,特别针对71户绝对贫困户实行县级领导XX县级部门共同联系帮扶,做到联系帮扶全覆盖。严格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联系村不脱贫、联系贫困对象不达标,工作组不撤出的工作要求,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六是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实现户越线村脱贫。实事求是、稳扎稳打的开展扶贫工作,着眼长远,在治本上下功夫,扶真贫、真扶贫,切实做到“四个防止”(即:防止“被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防止“富戴穷帽”、防止“脱贫即返贫”),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2015年,在全县各乡(镇)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完成脱贫1919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深入推进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扎实开展,改善移民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完成全县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查动态管理工作,核实直发直补人口3928人,核发资金235.68万元。市级财政下达国家大中水库库区基金185万元,调整往年下达结存资金138.02万,规划建设公路硬化、饮水管网改造、佛手瓜栽种等13个项目,完成10个,完成投资258.02万元,项目的实施切实改善了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夯实了移民群众的致富基础。

六、2016工作计划

篇8:乡镇年度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西固村的脱贫致富路

西固村位于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北端, 这个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贫困状态的偏远农村, 在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双联帮扶工作开展以后, 如今的西固村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当地的教育问题成了省扶贫办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自2012年双联工作开始,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在宕昌县阿坞乡西固村, 开展了一系列对帮扶点小学在内的学校援助工程, 省扶贫办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出发, 特别设立专项资金, 加大了对帮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极大地改善了师生们的教学环境。在省扶贫办的帮扶下, 如今拔地而起的西固村西固小学, 就是帮扶行动后的代表之一。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省扶贫办在西固小学原有的基础上翻新了教学楼, 扩大了教室面积, 硬化了学校操场。在针对西固小学课桌严重受损无法使用的问题, 投入专项资金购置课桌及学习用具, 为孩子们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除了援建学校, 帮助西固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也成了双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宕昌县属于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 加之受岷江、白龙江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切割, 境内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地形地貌异常复杂, 而西固村, 恰巧就处在山峦往来交错的中心带。古老的村路泥泞不堪。

直到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这里的一切都变了, 西固村在省扶贫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 乡村两级干部广泛深入调查摸底, 明确了发展重点, 坚持把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架桥修路, 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突破口, 采取项目带、部门帮、群众筹的方式, 多方筹措资金, 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 先后组织实施了村道路硬化、惠民广场修建、产业开发等项目, 有效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条件, 新修及拓宽村社道路2.4公里, 硬化村道8400平方米, 修建排水渠道1200米, 建成休闲广场1个, 极大地促进了西固村的基础建设发展。

甘肃省扶贫办对村民危房改建, 引水入户问题, 也进行了大力扶持。除此之外, 扶持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也成了省扶贫办双联行动的一个突破口。

西固村平均海拔2200米, 年均降雨量450毫米, 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宜中药材种植。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宕昌县阿坞乡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帮扶、科技服务等办法, 建成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16000亩, 同时制定了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惠政策, 带动了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2012年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西固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亩, 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 中药材种植真正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会宁县大山川村的蜕变

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通过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 大山川村发展起了蔬菜大棚种植, 建起了新农村, 让村民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双联活动开展以来,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积极协调资金, 帮助大山川村调整种植业结构, 在巩固当地全膜粮食种植的基础上, 新建高架蔬菜大棚240座。村民董永恒就是受益的一员。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系银行贷款帮扶董永恒修建了一座日光温室大棚, 主要是给大山川村和邻村的大棚种植户提供辣椒苗子。董永恒主要负责辣椒的种植和管护, 棚里共培育了30万株辣椒苗子, 可以同时满足大山川村和邻村的大棚种植户的需求。

温室建立之初, 董永恒和他的合伙人由于资金有限, 只能用洒水壶一株一株的为秧苗浇水, 这样不仅耗费人力, 还导致有些秧苗因为浇不到水而影响生长, 甘肃省扶贫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联系资金为他们修建了蓄水池和喷灌设备。经过一年的摸索, 如今董永恒已经把这个育苗基地做得有声有色, 销路自然不成问题, 一些新建大棚的种植户更是要经过预定才能在他这里拿到秧苗。

在甘肃省扶贫办的帮扶下, 大棚种植户的收入有了极大地提高。每座蔬菜大棚占地只有0.5亩, 但却能为农户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 董永恒和他的合伙人靠温室育苗的年收入也能达到近8万元。

同时, 考虑到大山川村地处干旱地区, 以往村民们在山坡上种植粮食, 不利于水分的保持, 甘肃省扶贫办又筹措资金改造机整梯田1200亩, 减少了水土流失, 提高了产量。改造后的梯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土壤保持水分, 但是依旧不能彻底改变当地靠天吃饭的现状, 没有雨水, 地势较高的梯田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灌溉。省扶贫办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刘强在驻村期间了解到这一情况, 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 经过省扶贫办的协调, 修建了3座高位水池, 主要是通过滴灌, 这样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解决了22座蔬菜大棚和110亩地的灌溉问题。

自从大山川村被列为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省级试点村后, 省扶贫办作为双联帮扶单位, 为大山川村的新农村建设积极奔走, 争取资金, 新建新农村集中住宅60套, 让常年住在山上吃水困难和交通不便的村民全部搬迁到山下居住, 并在新农村住宅区和道路两边栽植树木2400棵美化小区, 同时配备的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更加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出行。大山川村因为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乡县的新风貌

东塬村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 土地贫瘠, 山大沟深, 这里的老百姓过去基本上都在靠天吃饭。随着双联工作在陇原大地上的全面开展, 东乡县在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下, 开展的养羊、修路、产业帮扶等多项工程, 让村民们逐步摆脱了贫困, 走向了致富之路。村民杨哈三是第一批被省扶贫办确定双联帮扶的对象。

在双联帮扶行动以前, 杨哈三全家的经济收入只靠一只羊。双联帮扶以后, 扶贫办帮助杨哈三盖了4间羊棚, 现在他养着15只羊, 收入在不断提高, 已经基本摆脱了贫困。在省扶贫办的帮助下杨哈三还建起了鸽子笼, 养鸽子也给他带来了经济收入。

受益的并不仅仅是杨哈三, 自2012年双联工作开始, 甘肃省扶贫办在东乡县开展了一系列对各个帮扶村在内的养殖援助项目, 除了对困难农户进行养殖帮扶, 还分别对东塬、马场两村投入专项贷款资金, 帮助养殖大户发展生产。

双联行动以来, 甘肃省扶贫办把促农增收作为推进双联行动的重点, 按照产业化要求, 大力推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 挖掘提升种植业效益, 发展出了养殖业、劳务输出和商贸流通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同时, 对东乡县赵家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和劳务输出也进行了大力扶持。

除了危房改建, 通村公路设施建设也是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三年前, 这里的百姓出行是“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 过去的土路不但窄而且坡陡, 通行往来十分不便。为此, 甘肃省扶贫办始终把公路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实施硬化通村公路27公里, 新建渠道9公里, 实现村村通路, 路路通畅。

东乡县锁南镇是典型的山区残塬, 干旱少雨, 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吃水难, 成了锁南镇的发展瓶颈。为帮扶群众, 甘肃省扶贫办在锁南镇团结村、马场村各投入20万元互助资金和230万元项目资金, 在锁南镇进行了一、二级堤灌维修改造, 更新自来水管道三公里, 浇筑U形主水渠2.3公里, 极大地解决了这里老百姓最迫切的用水难题。水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作物的发展。马场村地处山区, 海拔较高, 是种植啤特果的良好产地。自来水问题的解决, 使得马场村种植经济作物有了保障, 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在啤特果种植上获得了收益。

■东滩村的新生活

东滩村地处武威市南部, 属于典型的高原干旱山区。高海拔导致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 早晚温差大, 全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以上, 使得这里成为了最适宜种植人参果和红提等经济作物的地方。祁永先是村里最早种植人参果的农户之一, 眼下祁永先的暖棚里挂满了果实, 可谁能料想到, 把人参果种植做得风生水起的他, 几年前却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导致连年亏损, 甚至一度放弃了人参果的种植。

祁永先的人参果棚是在2006年建立起来的, 刚开始建起来的时候, 种的人多, 经济效益也可以。但种了两年以后, 市场行情不好, 人参果价格下跌, 很多人放弃种植人参果。祁永先加大了力度, 但由于继续亏损, 无奈也放弃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女儿女婿开始外出打工。祁永先的人参果棚墙体倒塌, 钢架生锈, 再无法种植。

双联活动开展后,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选派到东滩村的任职干部尚小锐, 积极走访贫困农户, 了解民情, 然后召集村干部商议解决村民们遇到的实际难题, 并把问题汇总到省扶贫办, 统一协调资金, 开始帮扶像祁永先这样的贫困户。把祁永先的人参果棚重新修建好, 又种上了人参果。人参果行情逐渐转好, 价格上涨, 祁永先一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东滩村路不好, 虽然人参果效益好, 但是运输困难, 通过省扶贫办双联帮扶, 硬化了村组道路, 两边的排水沟也修好了, 运输人生果和来收人参果的车也多了。

上一篇:爱管闲事的人作文下一篇:县慈善总会会长在稷山县慈善总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