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书优秀作文

2024-05-02

缝书优秀作文(精选4篇)

篇1:缝书优秀作文

缝书优秀作文

相信大家对缝纫并不陌生吧,缝衣服,补鞋子……这些平常琐碎的针线活,想必有些人的奶奶、妈妈就很拿手,但有谁见过缝书的呢?

我的脑海中就珍藏了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那是在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我的书在与同学的惨烈打闹中不幸页页“分离”了。但我不以为意,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妈妈像往常一样打开我的书包,查看作业情况,自然一下子看到了那本书的“惨状”,她小心翼翼地把书一页一页地拿出来,放在桌上。我看着她皱起眉头似乎有“狂风暴雨”即将来临的预兆,赶紧两脚抹油,借口去同学家玩就开溜了。

当我玩得尽兴而归时,早就把我那本可怜的书抛到了九霄云外了。可进门那一刻我不禁愣住了——妈妈在干什么?原来,她正在用缝衣针为我缝书!那书是厚硬纸板的,要用细针突破这么厚的硬纸板的防线,实属不易!看着妈妈一遍遍抿着线头,弓起背用力顶针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是傻傻地呆在一旁,看着妈妈耐心专注地埋头缝着书,就在这时候,她的指尖冷不丁被那淘气的针头戳了一下,她的身体本能颤动了一下,看了一眼被刺痛的指头,又若无其事地继续缝书这项艰苦卓绝的`工作。我的心好像被利剑给刺痛了,泪水涌上了眼眶,好想说一声:“谢谢您,妈妈,您辛苦了!”可不知为什么,我的喉咙好像被哽住了,什么都没说出口。过了好一会儿,妈妈将书递给我,神情略带疲态,语气却不失温柔,“下次可不能这样了!”我看着书上均匀的针脚,重重地点点头。

从此以后,那个不懂事的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定不能再把书给弄烂了,一定要好好爱护,再也不能让妈妈辛苦为我缝书了。所以,我每个学期都买包书壳,像宝贝一样分外珍惜它们。

现在,这本书还存放在“俊杰博物馆”最显眼的地方。

每当别人问我最喜欢哪本书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这本书;每当去翻看这本书时,我都会想起妈妈为我缝书的情景;每当发新书时,我脑海里就会浮现“保护书籍,从我做起”的念头;每当朗诵起《游子吟》时,我心里就像有一股暖流涌过。

时光流逝,记忆不灭,深爱难忘怀。

篇2:缝书优秀作文

答段缝书

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①劘mó ,削。切劘,切磋之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属:连缀,写作

B、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敝:衰败

C、于罪之中有足矜者矜:同情

D、则谁不可诛耶 诛: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众好之,必察焉B、其既往之过

盘盘焉,囷囷焉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C、巩在京师,避兄而舍D、不惑于众人也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以其无礼于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京师曾向段缝介绍曾巩其文,但没有介绍曾巩的为人,而在本文中他特别回顾了回江南后与曾巩的交往,表明自己所写乃眼见的真实的曾巩。

B、作者用“勇于适道”高度评价了曾巩的为人,认为他虽然不无缺点,但坚持正义的雄心,恐怕是无法用刑罚祸患、名利官禄来打动的。

C、作者指出对曾巩的诋毁是“愚者”对“贤者”的嫉妒和诽谤;尾段末,先引孔孟的话,再举匡章的例,由一般推到个别,使文章主旨得到深化。

D、综观全文,结构清晰,驳斥有事实,立论有依据,层层深入,令人心服,充分表现出王安石和曾巩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深厚友谊。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3分)

(2) 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3分)

(3) 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4分)

参考答案

5、答案:D。 诛,责备。

6、答案:C。C都是连词,修饰关系;A代词,它或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样子;B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于,介词,被;介词,对。

7、答案:C。“这样由一般推到个别”错,此处不存在“由一般推到个别”。

8、

(1)在我的交往的朋友当中,没有发现可以和他匹敌的。

(2)我曾说过朋友有过错,不可以绝交,一定要规劝他。

(3)如果被普通人(或:一般人)迷惑,不过是普通人(或:一般人)罢了,他们成为孔孟的特征体现在哪里呢(或:从哪里看他们是孔孟呢)(亦、耳呼应表限止)

翻译:

段君:我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对你说过曾巩擅长写文章,而没有说过他的为人。回到江南之后,才和他相熟识并且敬佩他和他作了朋友,那时又写文章粗略地说了他行事的.方式。你来信用你听到的来批评曾巩的行为没有一点好的地方,他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你怪我没有写信规劝曾巩,让朋友们来说他。你的话是真的吗?

曾巩当然不是那样。他的文学和议论的水平在我相识的人中没有谁能超得过。他内心勇敢合乎道德,这不是可以用刑罚和利益可以改变的。他父亲在贫穷之中生活,他生活在父亲身旁照顾他,家里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他父亲曾经说过:“我这一家人不旺盛,能指望的,只有这一个儿子。”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听说的那些,我没见到。曾巩在京师,回避兄长而居住,这就是我也要责备他,你应当大力地攻击他。我身处于罪责之中有些事要小心,因而不可以用信来告诉你。事情虽然表面是这样然而动机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按照心理动机来评价,那么谁不可以被判罪呢?曾巩做事是这样的吗?然而曾巩作为儿子和兄弟不可能没有过失。但在京师时,并没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不再说以往的事,不再理睬,没有用这些道德来规劝他。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多想,不能时常走中道而不极端,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就大彻大悟。曾巩当然也有教导我的地方。作了《怀友书》两篇,一篇自己保存起来,一篇给了我,来求和我商量,这样以负于后悔的心情可以看到了。我曾经说,朋友有了过错,不可以断绝来往,当然要规劝他。假如劝说他就听从,用文字的方式来让他看到后来制约自己,还没有做过。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为贤明的人吗?

篇3:高考优秀作文因何“出彩”

一、立意深刻

分析去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的题目,“他们”、“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举手投足之间”、“坚强”、“在自然中生活”、“触摸都市”或“感受农村”、“不要轻易说‘不’”和一些新材料作文,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着考生的主观世界。透过考生的作文,往往能反映出他们的人生态度,反映他们是否品学兼优。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它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信念,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等。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还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乐观积极地正视,还是悲观消极地躲避;是患得患失,只顾自己,还是胸怀大局,兼顾大家。如果我们在作文时能将话题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就能使作文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写出更为深刻的文章来。

08年全国卷Ⅰ高考满分作文《青山一道同风雨》,文章开篇以歌词点题,即在灾难面前,我们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接着,以被困废墟下百余小时的姑娘乐刘会在被救出时的事实和言语“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一定会。我相信你们!”阐述在国难面前,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了团结的民族头上那一轮共同的明月。第六段,以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在五千米高空这个在国际军事学术上认为不可能执行的跳伞空降高度上跳下,给灾区中与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援福音的事例,表述了“乡民与国家最动人的团聚”。进而写来自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的一次次友爱的救济与拨款行动,展示了这次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爱心的最盛大的团聚。这篇文章选取了典型事例,有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层层深入论证,视野开阔,境界高远,思想深刻。体现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篇立意颇为深刻的考场作文,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被评为满分。

二、关注现实

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除了要健康、积极向上,还要有时代气息。关注社会、联系现实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当学生把话题放到阅读、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后,学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进一个层次。只有让这些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反映在学生作文的笔下,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源头之活水。

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一文,作者将笔触及千千万万居住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真实地描绘出来,写出了他们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使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对一个成天只为高考拼搏的考生而言,能够将笔触及社会的现实问题,触及我们应关注的弱势群体,这本身也是教育的进步。而且,从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这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更为可喜是考生看到了问题,但没有一味抱怨,而是写出了农民工子女变化和作者的希望:“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这位考生走出了个体和小我,学会了关注他人,学会了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特别是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章的思想深度赢得了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满分。

三、构思别致

作文构思,指我们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它是写作的中心环节,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构思大体包括材料的选择、中心的确定、形象的构想、结构的布局、技法的运用、表现形式的探索及考虑读者的特点与需求等。构思的新颖别致,指的是在提笔写作之前或正在写作之时能够想到并合理运用出一般人不易注意到的新角度、新材料、新的行文思路和表达方法,让人读了文章能够眼睛一亮,精神一振,觉得有收获。构思别致才能产生富有特色的佳作,这是获取高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如2008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作者巧妙地以“无字碑”为视角,来打量、考察、探索武则天。同时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较为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诠释了作为女人的武则天辉煌、无奈、痛楚和辛酸的一生。

文章以“无字碑”为第一人称叙述,既有对武则天一生大事件的勾勒、体会和透视,又有历史的大视野,以“碑”说话之后,又将目光投向时光的坐标。文章以“好奇”为由,命意所在,端在“理解”,故能深入幽微,叩动心弦,捕捉到历史的心跳与喘息。这样的巧妙构思值得提倡。

四、脉络清晰

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在一篇文章中,结构和语言一样,都是给文章内容以具体形态的要素。文章结构脉络,不仅关系文章的表达质量,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生成或者改变思想内容。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纵式结构法、横式结构法、总分结构法和小标题结构法等。文章如果能做到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不但能条分缕析,表意鲜明,而且会让人觉得整体性强,非常容易得高分。

如08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先总写“我相信,无论是广阔的大自然,还是热闹的人间社会,都会使我们收获最宝贵的财富”,接着分两个段落,分别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论述感动和出发的关系:“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纷乱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结尾总括点题: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自然中聪慧,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于是,我们要将这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这篇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方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总”,是对“分”或者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而“分”,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整篇文章悟理而发,构思精巧严密,首尾呼应,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深得阅卷老师好评。

五、感情真挚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者,文之本也”,“一切作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歌唱出来的”……古今中外的无数格言说明,感情———尤其是真挚的感情是写文章的基础,情真则文活,情虚则文败。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一定要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依托,所表现出的感情强弱、变化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要合乎生活逻辑,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怪话。这样的文章,就能做到“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2007年,在江苏,发生了一篇作文的分数从初评时的37分到终裁时猛加到53分,使这名学生的录取前景大为改变的“稀奇事”。对于这篇被“抢救”出来的优秀作文———《怀想天空》,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组长、南师大教授何永康点评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如:“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这段文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真情”!“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文章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

这几段文字,质朴无华,却情感真挚,很能震撼人的心灵。为此,何永康教授也告诫说:“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作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

篇4:缝书优秀作文

2016年春节期间,央视记者随机采访路人:“什么是孝顺?”回答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有人说:“孝顺,就是满足老人的心愿。”有人说:“孝顺,就是要给予老人健康、快乐。”有人说:“孝顺,就是多陪伴,学会倾听。”……

面对各种孝顺的方式,请根据你的生活阅历、社会现状及掌握的历史知识等,选择一个角度来阐述你的看法。体裁不限,文体自拟,不少于800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古代的《二十四孝》曾经影响了中国社会几百年。今天,在发展和谐的社会,人们是如何尽孝的呢?许多人认为“只要让父母感觉幸福满足就是孝顺”,但是孝顺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远远超越了“二十四孝”的范畴。

思路一:我们可以写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比如,写在家人忙碌的时候,在看书之余洗一家人的衣服,或者学会了做饭,让劳累的父母回家能有热腾腾的饭菜,感受在家做“厨师”的快乐和家庭的温馨。

思路二:在家里,长辈有絮絮叨叨的许多话,做为晚辈要学会倾听。陪老人聊天,尊重他们的话语,只要是能表现出对长辈真心的爱戴。他们的人生经历,是晚辈的财富,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敬重。如果在外读书,心底要铭记父母劳作之苦,以书信的方式告知自己的境况。

思路三: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在他们特殊的节日里奉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或者是一声声真情的问候。利用自己在学校美术课获得的知识,在母亲节父亲节等,送长辈一精美的贺卡,给他们一份欣喜。

其实,长辈对晚辈的付出是无私的,我们不能刻意的去表现怎样去孝顺他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去做一点点事情而已。故而,在表现和选择文章内容时,不能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但也不能落入俗套,关键是在“情感真挚”“情深意切”这方面多给予关注。

【学生优秀作文一】

我们如何孝顺亲人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吴穹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心理文化的积淀物,正以尊敬父母、赡养父母等崭新内容,为我们的时代所继承和发扬。因此,它可以成为当代家庭生活的道德规范而存在。“孝”也是一种亲情的感恩反馈,即对自己生身养育的父母应尽子女的本分和义务。

“孝顺”并不是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是要子女为父母做出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幸福,心安理得的行动。“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天下人子,尽孝的方式可以大相径庭,但孝心却一样。有人大而化之,有人细致入微。这也是为什么按现代伦理看古代的二十四孝,某些事情已显得不可思议,却仍然被称颂至今的道理。但如果想树立现代人孝顺的标准,无疑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如果仅以父母是不是吃好了、穿好了来衡量,现在大部分人都可以算做高等孝子。天寒地冻时,晋朝王祥想给继母寻找鲤鱼,只能到河面上用身体融化冰层,最后还是鲤鱼自己跳出来救急。而现在,别说吃鲤鱼,就是想吃螃蟹、龙虾,也并非什么难事。更别说想吃橘子、西瓜、荔枝什么水果了。

周朝曾参之母,为了让儿子回来迎客,只能咬疼手指让其感应。现在,我们现代人用电话乃至高科技,就能成为古代人梦寐以求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后实现心理感应也未尝不可。我们还可以用营养品代替鹿乳让父母健康长寿,用蚊香驱除蚊虫换来父母好的休息环境,用空调来为父母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用汽车带着父母去欣赏自然风光……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方便于尽孝。工作繁忙,社会竞争压力大是我们现代子女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只要做到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孝道,有时候打个电话,道句问候,留下叮嘱,就可能胜过送长辈名车豪宅。

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这种特别的节日里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这样的日子里,你最想对亲人说的话又是什么,是祝福,是遗憾,还是思念,抑或是一件深埋在心头的小事。在通讯设施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话、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方式,为我们生命中最爱的人祈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人生的遗憾。“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才是一份至诚的亲情,是一份人间的大爱!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议论文。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分析种种孝顺的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关键是身为人子,是否真的牵挂着亲人而热情的付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呼吁大家尊重父母,珍惜亲情,铭记父母对自己兢兢业业的付出。全文语言流畅,分析详尽,很好的凸现了文章的主题。

【学生优秀作文二】

儿子的同学来吃饭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吴良民

儿子打来电话说,爸,多做点饭,我带一个同学来吃饭。不等老李问话,就挂了。

老李的脑子里迅速产生一个疑问,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女同学似乎不大可能,他小子不敢。那就是男同学,男同学为什么要来我家吃饭?

儿子打乱了老李的计划。他把早上买好的面条放进冰箱,儿子的同学来了不能让他吃面条,重新奔向市场,一刻钟之后大葱、青椒、豆腐、胡萝卜、青菜就拎进了厨房,还破天荒地割了五块钱羊肉。

老李夫妻早就下崗了,奔50岁的人,只能在一亲戚的厂里做门卫,妻子在找了个扫街的活儿。儿子读高一,想想以后还有大学要读,不得不改变了生活方式,把每月一次的面条增加到了一周五次。周日才到卖肉的摊位前,切两块钱大肉,从不多买。

但是,儿子的同学要来吃饭。在儿子的同学面前不能丢份。采购的时候老李已经计划好今天的菜谱,葱爆羊肉、香菇青菜、家常豆腐外加一盘青椒胡萝卜木耳素炒,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这应该不算丢份了。

nlc202309090954

老李系上了围裙——很久不用这玩意儿了,下面条或者炒一个简单的菜还用系围裙么。系上围裙的时候心里忽然涌上一丝幸福感,他很久没有这么认真地做饭了。豆腐是用豆瓣烧的,汤水在锅里欢快地翻腾,每一个水泡爆裂后都释放出一股奇香。老李往锅里滴了几滴白酒,顺便倒了满满一塑料瓶盖,一饮而尽。

房门有响动。老婆回来了。

老李对老婆说,今天儿子的同学来吃饭。老婆听了他的话立即出现和他相同的症状:男同学还是女同学?老李说,肯定是男同学。老婆问,为什么来吃饭?老李说,肯定是有原因的呗。老婆说,那不能吃面条。老李说,我已经把面条藏起来了。

老婆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麻利地把地拖了一遍。只要有客人来,老婆一定会整肃环境,她非常注重维护家庭形象,他们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客人来吃饭了。为了减免不必要的开支,他们总是很小心地回避各种社交活动。老李搬出了折叠圆桌,这张桌子现在也很少用,落满了灰尘。用热抹布擦拭后,这张桌子就鲜亮了起来。桌子鲜亮了,房间也鲜亮了起来。

菜,齐了。尽管只有四个菜,但仍然显得很丰盛,实际上,一顿午饭四个菜对老李家来说确实已经是丰盛的了。

十二点半是儿子放学到家的时间,门锁哗啦响动了一下,儿子傻笑着出现在门口,一个人。同学呢?

老李问,同学呢?老婆问,同学呢?没有同学。儿子回答。

儿子的话让老李吃了一惊,而且顿时有些失落,这顿饭菜可是特意为儿子那个同学准备的。我正要发作,儿子又说话了。老爸,今天可是你的生日呵。

儿子的话让老李鼻子发酸。

儿子打开灯,房间里显得敞亮敞亮的。这顿饭,老李喝得有点多了。

【教师点评】

文章的感人,重在情真意切。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件,表现了尘世间最伟大的真情――父子之爱!采用先抑后扬的方式,先设置悬念,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关爱儿子尊重儿子的家庭,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家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相互的尊重。文章最后点题,一切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儿子的孝心赫然可见。

【学生优秀作文三】

让孝跨越“能养”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章春雨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很多人以为孝顺,就是赡养老人。在孔子看来,仅仅是抚养老人,是远远不够的,老人还需要的是更多的关心。

回看当下,从“最远的距离是不是天涯海角,而是相坐对面却低头玩手机”,到“最美的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从“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要求到“常回家看看”的提出;从“父母在不远游”到有人歪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远离故乡。这些告诉我们,孝不是“能养”,孝不是富裕的物质生活下精神的孤独。生活的富足,儿女的常年不归,寄回诸多的礼物仅仅是“能养”,而非孝。

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门铃被按响,老人欣喜地晃着颤巍巍的身子去开门,来的是送来儿子给他礼物的快递员。老人的微笑没有了色彩,脸上微暗了下来。又一年的某天门铃又响了,来的还是快递员,老人眼里的失落似落叶一样撒了满地。连续几年,不变的是来的仍是快递员,不同的却是老人的发更白了,腰更弯了。终于,当门铃再一次响起时,老人愤怒的开门,但是他却哭了,脸上还挂着许久不见的笑——儿子回家了。

在众多年轻人的眼里,电视中的儿子似乎是孝顺的,他不让父亲缺衣少食。当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广告中的老人并不快乐,他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孝不是“能养”,让孝跨越“能养”吧!我们不仅需要抚养父母,还要尊重老人,多陪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子女是常回家,但仍摆脱不了“能养”的怪圈。他们在父母口渴时,为他们倒上一杯水,但眼睛却盯着手机,连瞟都不瞟父母一眼。或是在倒水时,脸上挂着工作和学习上压力带来的烦恼,成为“色难”的又一践行者。

公益广告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表现了一部分人的“能养”,把“能养”当成了 “孝”。而常伴父母身边的某些人又却“不敬”,亦停留在“能养”上。孔子所言狗和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如若不敬父母,只停留在“能养”层面上,那养父母与养牲畜又有什么区别呢?

让孝跨越“能养”,让我们在丢失孝的地方,重新寻觅那份真挚的情感吧!用心去孝,用爱让孝跨越“能养”!

【教师点评】

作者观点鲜明,言之动情。文章开门见山指出当今“孝”的误区,都以为给父母钱财就是孝顺,再结合手机低头族、工作忙碌族对待亲人冷淡无视的态度,义正词严的提出了让“孝跨越能养”,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注和温暖。

【优秀学生作文四】

帮母亲烧锅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王若尘

寒假到家没两天,母亲开始忙碌着做米粿,看着面板上一大盆豆腐油渣腌菜和好的馅,还有切成小块的面团,姐系着围裙俨然继承了母亲的厨艺。看着我站在背后,母亲说厨房这么拥挤,还是看电视去,等下吃现成的,你那衣服干净,碰上锅底灰过年就不好穿了。一个揉面做粿,一个烧锅烫粿,母女俩倒也配得好。

看着姐忙着,趁着母亲起身,我钻进到仄仄的灶台,坐在窄窄的小凳上。炉口堆满了手指粗齐人高的干柴,一整捆的豆萁放在边上。我随手拆出两根豆萁,塞进火膛。母亲在锅背后说,你慢点添豆萁,不然粿烫焦成黑碳了,就给你一个人吃。

那里會呢,我在黑暗中笑着。记得小时候,都一直呆在厨房里帮母亲的。那是祖父还在世,他老人家也会做粿,逢年过节的一起围着面板做粿,我都是跟在厨房里,站在边上碍事,都躲避在灶膛前。后来,母亲做粿,我帮忙者添柴,母亲一个人做一个人烫,我是负责添柴,好多年都获表扬。

粿好了,你吃不吃?母亲在锅台前喊我。我起身看时,母亲用锅铲托着一个金黄的粿。刚吃饱的饭,等下吧,我瞧着豆萁在锅膛里碳化,然后冒出通红的火苗,高高低低热情的亲吻锅底,我的脸庞感觉热乎乎的,温馨的感觉不自禁的涌上来。

豆萁烧过,再添一把,我在灶膛前一点都不显得忙。童年的记忆,少年的梦想每个过年我都在变化。可是,在灶膛前低头添柴,然后抬头跟母亲说话,这样的场景却是十几年没有变化。

此时厨房在各种嘈杂而温馨的声音中,有着浑厚拍打面团的声音,有着菜油灼热的尖锐声,还有水开那清脆的提醒声,高高低低的成了过年厨房里一首交响曲,厨房里没有音乐家,却伴奏出这和谐的旋律。

手里忙着事,嘴上却不闲着。我在县城读书,难得回家,今年的菊花啊,明年的茶棵,栏里的肥猪和舍里的鸡鸭,还有舅舅家去年嫁的女儿生小孩了,今年正月又有女儿要嫁了。絮絮叨叨的唠嗑,我感受着多年不变的村巷新闻和乡村琐事。

粿全部做好烫好,才八点钟。寂寞的山村,夜晚只有电视相伴。当然,等一家人都坐在电视前的时候,又可以继续聊未尽的话题。山村的冬夜寒意阵阵,电视节目虽然精彩纷呈,也有火篮焐手烤脚,怀念的依然是厨房帮忙烧锅闲聊的快乐……

【教师点评】

文章看似写在厨房帮助母亲烧锅这寻常小事,却折射出“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家的温暖。作者观察细致,描述厨房事件词语生动、流畅,彰显着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家庭的幸福。

上一篇:假爱的教育读后感读书心得800字下一篇:优秀高考语文作文